时间:2022-10-25 13:3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科毕业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科教育;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仇中柱(1969-),男,山东嘉祥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陈小江(1989-),男,贵州安顺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1年上海高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4-02
毕业设计(论文)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把各科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强化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环节现状分析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质量不高
因为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大幅度提高,但是根据一人一题、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能重复的要求,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出大量题目,客观上保证每个题目都具有高质量有一定难度;相当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工程经验少,科研工作开展的不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实践脱节,甚至部分题目是综述性题目。以上造成了“假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没有兴趣做”等等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十几年不变甚至几十年不变,题目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没有兴趣;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不到锻炼。
2.毕业设计(论文)全部由教师拟订题目,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以往的热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课程设计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出题,这些题目都是教师比较熟悉的,加上每年都要出题,题目都会有所相似。学生这时就找来学长以往的设计资料,大大简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也就达不到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此外,教师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也有差异,这就造成学生选题比较集中的现象。教师指导很多学生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好,同时学生间抄袭的现象也会存在。
3.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的矛盾
大学四年结束,学生意味着就要走向社会,找工作成了大四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就有单位到学校招聘,一些学生忙于面试和找工作,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不够。而用人单位这时候招聘,看不到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看的还是学生三年的学习成绩,这也就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论文)是找到工作后的事,从而轻视毕业设计(论文)。这时候,找的工作的学生只等顺利毕业到单位报道,毕业设计(论文)能混过毕业就行,可见用人单位提前到校招聘,忽视学生最终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让学生满于现状,不思进取,也就缺少了最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
4.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大学学习还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每门课都是只求通过考试,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也只是当成一个大型作业,教师都会给过,从而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与此同时,学生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的心态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广泛的认识,课后学生也没有兴趣去了解电厂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就没有疑问,也就难有创新的想法,也就不会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是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很不利的。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优秀的,他们有对知识的求知欲,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兴趣,然而其中的学生缺乏做课题的经验,虽然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已经确定,但具体到该怎样做,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这些问题都是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办法
1.实践中寻找课题,努力做到“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中寻找课题可以从电厂等单位的生产实践,也可以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提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举出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例子,或是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扩展到应用本专业知识的领域中,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就会主动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只有当专业知识全面后学生才会有疑问和想法。学生有了疑问后才会产生新的思路,这样就为寻找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打下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导师制或教师的科研项目,跟着教师做科研,通过做的过程不但学到专业前沿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做课题的过程,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一过程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学生自拟题目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打破以往只有教师指定的惯例,分为教师制定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把关)两种情况。学生自主选题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拟题目,然后教师对题目的方向、工作量和难度等方面提出建议,进行把关,最后确立题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设计(论文)题目商讨建立机制。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科组成立学生自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小组,学生填写《自拟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在指导小组学生的申请表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完善,最终确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设立探索创新型题目
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教师制定和学生自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划分成“探索创新型”、“理论研究实验辅助型”、“实验研究理论辅助型”、“工程设计型”、“工程实践型”等类型。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强调重视创新和工程实践的内容,并提出针对不同题目的不同指标要求。
4.改进成绩评定方案
成绩评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设立或学生自拟探索创新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出创新和工程实践具体指标要求,建立不同类型课题的成绩评定方案具体要求。
三、取得的效果
现从几个典型例子来看以上措施取得的效果。比如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届郭爱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300MW循环流化床的床温控制”是从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承担的工程任务中提炼出来的。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上海电力学院、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郭爱同学签订了三方协议,由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分别指定一名教师和工程师作为其指导教师,郭爱同学参加了工程实践,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既对该工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就业奠定了工作经验基础。
再如,2010届董振同学的毕业论文“蜂窝汽封流场及泄漏特性的计算”,2011届刘彬同学的毕业论文“国电铜陵电厂600MW机组锅炉排烟热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他们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从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中提炼出来的,企业也为这名同学指定了指导教师。该同学参加了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完成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又帮助老师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学自己既完成了毕业论文,体验到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愉快,还积累了工程经验,实现了毕业论文活动的三丰收。
在自拟题目方面,典型的例子是2010届王伟同学、张雷同学、陈明同学。他们三人对一种既能发电又能作为普通外窗的“光伏窗”技术很感兴趣,就向老师提出毕业论文准备研究该技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该技术的三个不同角度,自己拟定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透过率优化的研究”、“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的朝向适应性研究”、“光伏窗气候适用性研究”三个题目,分别研究光伏窗在不同透过率、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市、敷设在不同朝向的墙体时的节能特性进行研究。因为是自己拟定的题目,学生的兴趣很浓,毕业论文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好,还制作了光伏窗样机。
采取了以上改革措施以后,上海电力学院热动专业2009、2010、2011连续三届85.2%以上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工程实践类题目,53.3%以上有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的技术问题背景,自拟题目在4.8%以上。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增强了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兴趣,同学们得到了工程实践锻炼,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毕业的质量。
四、结束语
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大四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由于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们在忐忑不安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差。通过上述的改进,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践环节上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提早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新型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行选题,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雪景,魏立明.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28-129.
[2]彭熙伟,王向周,郑戍华.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15-116.
[3]陈志贤.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2):85-86.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G648.7
一、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现状
受专业实践条件、教师指导队伍、学生自主能力等条件的影响,目前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以下问题:
(一)论文抄袭严重
随着信息技g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毕业论文题目一旦下发,学生迅速会从网上找到相似论文甚至相同论文,直接复制粘贴堆砌在一起,不分析思考,最后论文语句不通,思路混乱,当然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论文也是不知所云,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降。
(二)杜撰数据,捏造实验现象
对于工科专业的论文来说,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与观点都要基于实验数据。但是部分同学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甚至有些同学受限于实验操作水平,直接借鉴同类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导致结果和论文立意不符。
(三)论文书写能力差
论文书写能力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论文大部分是直接复制粘贴别的论文拼凑而成,缺乏必要的梳理,故文章结构性差,立意不明确,观点不突出,不能清楚体现准确的结论;另一方面,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存在错别字,图、表不规范等。
二、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因素很多,如培养目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等,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总结。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首先是教学资源不足,这是导致工科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民办高校由于其本身的办学特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条件不充足,而工科专业又是重视实践实验环节,理论基于实践较强的专业,故导致一些论文题目在进行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不得不变更题目;同时学校对资源的分配也不合理,对工科专业实验经费的投入相对太少,使得实验的进行难以继续;另外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需要,致使学生很难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和观点。另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得论文的指导、审核和答辩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指导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忍过分苛责,使得整个毕业论文环节约束性较差。
(二)教师方面
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教师教学任务大,由于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民办高校教师匮乏,常出现一个老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加上教师带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相对来说投入的精力就很有限。其次教师的水平和责任意识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组成以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居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一般很少去学校,相应的指导也就较少。新毕业的硕士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满怀热情,但是受限于自身的科研能力,很难提出创新性的题目和指导性的建议。最后论文题目不当也是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部分老师在确定论文题目时由于本身课题较少,会从网上搜索题目,或是从往年的题目中挑选一部分,导致课题陈旧、学术性低下、题目重复等问题,影响论文质量。
(三)学生方面
毕业设计目前普遍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此期间学生正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复试等,老师和学校为了保证考研率和就业率又不得不允许学生的请假,这样就使得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不愿付出过多的精力。当然学生对课题兴趣不大、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等等,都使得在毕业论文期间学生糊弄心态严重,论文质量就很难保证。
三、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提高论文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保证毕业设计时间,避免应付了事
为了避免就业、考研和毕业的矛盾,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考研结束之后导师下发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开始参阅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根据资料及研究现状进行方案的确定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明确课题的难点和创新点,提出相应的方案解决。这样到第八学年开始就可以直接进入课题实验阶段或设计计算阶段,从而保证毕业设计有序进行。
(二)切实做好选题工作,避免抄袭泛滥
指导老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情况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避免大而空,同时还不能太过于简单,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切实可行性。另外要避免题目的重复和相似,避免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考虑学校的办学特点,可适当提高设计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同时还可以让部分学生自定题目,比如已经明确就业方向的同学,可从企业提炼题目,但是指导老师必须对题目的可行性和实际性进行把握,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建立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提高指导教师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指导老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其是工科,缺乏实践经验在论文指导时就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故指导老师也要加入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的开发过程,强化科研能力,从而保证对论文的指导工作。另外指导老师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要求学生、监督学生,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所带学生的数量,从而保证质量。
(四)设置专业课小论文,保证书写规范
对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设置必要的学年论文,按照毕业论文的书写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练习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保证毕业论文的准确书写。
毕业论文是考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学习过渡到工作的中间环节,是一个重要的锻炼环节,学校、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应该重视起来,严格过程管理,逐步完善机制,改善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保证毕业生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6):200-203.
[2]邵维佳, 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校发展与评估,2010,26(4):54-60.
【关键词】导师制 “前移-延展”型 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7-01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高校本科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做好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问题上,作了许多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有一些共性认识:毕业设计题目质量不高,且题目全部由教师制定,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态度不积极、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时间和实际效果;毕业设计放在第八学期,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大,论文拼凑现象严重,等等。
虽然各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但针对我校的毕业设计,仍然有以下问题没有解决:
(1)全部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与考研和就业冲突,学生无心思做毕业设计。
(2)时间短,任务重。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增加了学生的困难;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质量。
(3)导师定题,学生自少,难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导致学生消极对待。
另外,根据近两年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会熟练应用行业专业软件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而我们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只会简单的二维作图软件,情况稍好一点的会一点三维作图软件(例如UG)。但是,更专业的软件,例如机械方面的hyperworks软件,发动机方向fire、boost等专业软件,一些学生可能听也没听说过,更不用讲熟练应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工程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在毕业设计环节加强相关能力的实践。
为了解决高校“扩招”大环境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情况,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运行模式。
2.“前移-延展”模式的理念
(1)“前移”,是指将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向前延伸至大三下学期,解决毕业设计时间仓促的问题。我校现行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学生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大部分学生匆忙上阵,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严重下滑。
(2)“延展”,是指大三下学期建立导师制,教师与学生“双选”,全面展开对学生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查找文献能力、外文翻译能力、文献综述写作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
3.“前移-延展”模式执行方案
大三下学期开始确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选关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前期能力训练:大三下学期,培养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
(2)中期工作进展:大四上学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开题、文献综述和英文翻译环节,甚至可以将毕业设计一部分工作提前到该学期。
(3)后期设计攻坚:大四下学期,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和答辩。
4.“前移-延展”模式下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提出该模式,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大方面:
(1)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给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图书馆文献和电子数据库(包括中文和外文资料),从中给予指导,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从学生所查资料中,选择质量高的科技文献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以往情况,很多学生就连“文献综述”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要提写好“文献综述”。在该项能力训练中,针对学生所查资料,指导学生写“文献综述”。
(3)专业英文翻译能力: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包括“英译中”和“中译英”。针对学生普遍不会翻译中文摘要的情况,以文献资料为教学资料,指导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4)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专业软件(例如FLUENT, GT-POWER,FIRE, BOOST,HYPERWORKS等)的应用在现行大纲中是没有的,而企业越来越需要会使用专业软件的毕业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趋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学习专业软件。既培养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又为将来学生就业增加了有力条件。
(5)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工程设计中的三大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一些适合本科生做的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本科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到大三下学期,避免了时间短、与学生考研冲突等问题。导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加强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中柱,陈小江,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2.4
[2]汪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3]彭熙伟, 王向周, 郑戌华. 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4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关键词】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素质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指导设计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1].尤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预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重视不够, 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实习、顶岗或长升本(接本)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工作或接本为主, 而不是做毕业设计。
1.2 选题不恰当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前提, 我院制订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选题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 但是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表现在:(1) 论文题目大多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并不感兴趣, 因此更谈不上对题目的意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 论文题目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是软件方向的, 但指导教师指定的题目却是硬件方向的等等, 对于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学生知之甚少; (3) 论文选题陈旧,图书管理系统题、学生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已经做了多少年了, 每年都在做, 又没有发展, 毫无创新性可言; (4) 选题脱离社会实践, 所使用的技术属于基本已经淘汰的技术,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1.3 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指导强度大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而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 高校引入了大批的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充满活力, 敢想敢干, 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 毕业设计过程缺乏监督
一般按惯例, 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见面两次, 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升本(接本)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很难坚持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 因此使得毕业设计的过程缺乏监督。
1.5 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对论文抄袭现象处置甚严, 这也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然而, 部分学生报着侥幸和偷懒心理, 往往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 重新组织加工, 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甚至一字不改, 原文照搬。
总的说来,目前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少了一点“规矩”,即使有规矩也是“老规矩”。对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改革。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该专业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程领域,是一个纵向较深,横向较广的复合性、综合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接受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能力的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具有教学与教育功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其次,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的拓宽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怎样主动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实质问题管理到位,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有关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笔者陋见, 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 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 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 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笔者今年指导的几个学生中, 也有个别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设计时敷衍了事, 做好毕业设计,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 从而端正了态度, 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专题讲座
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毕业设计, 所以对如何进入状态, 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分阶段完成,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如何对毕业论文的章节规划、内容安排和格式规范等知识缺乏认识, 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前有必要做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3 选题是关键, 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 正确、恰当地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 应首先把好选题关。在我系首先原则上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少数课题比较大时, 可以分成几个小课题, 但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课题,防止学生互相“帮忙”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对于一些过易、任务过轻或所使用的是一些过时技术的题, 坚决要求进行重选。通过这些做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质量, 学生也反映良好。
开展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新做法, 是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 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 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 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 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时间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 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人工作角色。我系目前对于这种新的指导方式正进行尝试和摸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2]
3.4 过程管理很重要
开题报告完成以后, 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 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 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 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
3.5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抄袭是学术界十分不齿的行为,应当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一旦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则日后对己对人都贻害无穷。一方面,应当将“对毕业论文抄袭进行严厉惩罚”写入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规范当中去,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通过耐心教导,击溃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抄袭的论文是无所遁形的。
3.6 改善评判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来衡量:
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 包括软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
二是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30%,答辩小组成绩占 40%
(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根据指导教师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工作量、工作态度、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
(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两位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可以是外聘教师)进行评阅,评阅评分标准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学生工作水平以及论文撰写规范共同确定,每位评阅教师必须单独填写评阅表。
(3)答辩
成绩主要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的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85分)、良好(75分一84分)、中等(66 分一74分)、及格(60分一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分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 20%以内。[4]
总之,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扩招、学生就业、升本(或接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思想重视,重点在于制度保证,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证,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艳 一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9):94~97
[2]廖志凌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 4(2), 82- 85.
关键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适应性;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8-),女,江苏盐城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南京邮电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0412JX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60-02
作为本科实践教学的完结篇,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系统地检验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提供一次很好的演练机会,以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能够顺利度过初入职场的磨合期。近年来,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现象,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究内因,并从课题质量、论文质量、进程管理、指导模式等不同视角提出了应对之策。[1-5]但涉及毕业设计评价机制的分析研究较为鲜见。本文从分析目前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环节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出具有课题适应性的新的评价模型,该模型根据课题类型定制评价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各评价项目的评分比重,来完成标准组态过程。
一、现状分析
目前工科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评价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指导教师评价、论文评阅评价、答辩过程评价(比例为3︰2︰5),对学生的设计能力、翻译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成果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已沿用多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标准单一化
不同类型的课题在研究内容、成果形式上的较大差异决定了相应的评价侧重面也相差甚远。例如研究型课题往往侧重理论分析、算法设计、性能评估,评价标准应更多的考虑设计的思想创新性、分析的深度、论证的正确性、仿真环境搭建的合理性等方面;而应用设计类课题一般针对具体应用需求来开发成型系统,这类课题的考核评价应更偏向于方案的可行性、功能的完整性、系统的容错能力、代码的高效性等方面。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不同类型课题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笼统地评价,不够灵活,缺乏适应性。
2.缺少有关“课题质量”的评价项目
在现有评价体系的三个环节中出现的所有评价项目几乎全与学生相关,没有一项评价项目考核课题本身的质量。实际上,选题的合理性、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目前,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命题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陈旧、覆盖面窄、技术落后、随意性大、忽视学生兴趣、脱离实际等。若增加课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也利于加强高校的整体研究能力,真正成为科技的前沿阵地。
3.各环节考核有时缺乏客观公平性
例如,有些高校允许指导教师作为答辩组成员参与答辩过程。一方面,指导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主观印象会影响答辩项目评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答辩组其他成员对该生答辩表现的客观评价。只有实现评价成员职责分明,各环节评价目标明确分离,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系统的公平性目标。
二、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体系
1.评价标准归类
就工科院校而言,毕业设计选题大致分为两类,即:研究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研究性课题涉及理论方法研究、算法设计、模型研究等,设计成果追求先进性、有效性、创新性、应用推广价值;而应用性课题侧重应用产品开发,一般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具有特定的应用背景和客户群体。两类课题的设计内容和特性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评价标准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若能根据每类课题固有的特性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评价标准,将对促进评价的公平、合理和客观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将诸多的评价项目划分为类型相关和类型无关两种。前者面向特定类型,后者则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课题。例如,“算法有效”和“代码高效性”这两个项目用以评价算法的正确性和程序代码的质量,分别面向研究性和应用开发课题,属于类型相关课题;而“论文格式规范”项目用以评价毕业设计所撰写论文与所规定格式的符合程度,属于类型无关性项目。表1中将一些计算机专业课题相关的评价项目进行归类。其中,论文撰写质量相关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需细化为多个小项,包括格式规范、表述清楚、结构严谨、用语规范、图表清楚等;答辩表现相关项目用以评价学生在答辩的自我陈述和提问环节中表现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等;态度、能力项目根据指导教师在平时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来综合评价学生对课题的专注程度、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2.标准组态过程
为适应不同课题的差异性,构建灵活的评价体系,对评价标准进行组态显得尤为关键。整个组态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识别毕业设计题目所属类型,根据表1构造合适的评价项目集合G。例如,“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题目属于研究型课题,对应评价项目集合可设置为:G={I-1,I-2,I-3,II-1,II-2,II-3,II-4,II-5},其中包括与研究性课题相关的项目(I-1,I-2,I-3),以及所有类型无关项目(II-1,II-2,II-3,II-4,II-5)。
其次,明确各评价环节的评价职责,进一步划分集合G,确定各环节囊括的评价项目,形成各环节对应的项目子集Si(1≤i≤3),并满足,且S1S2S3=G。
最后,对于每个环节,在定性分析其囊括的评价项目的重要性先后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目对成绩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作为权值代入式(1)计算该环节的最终评分值。式(1)中,mi是环节i中包含的评价项目数目,pi是环节i评分在整个成绩中所占比重,wij和Vij分别为环节i中项目j的权值和分值。由于毕业设计属于实践环节,与普通理论课程不同,其评价往往具有很重的主观色彩和模糊特性。若采用百分制打分,其过细的评分会给评价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相反,五级制评分则更符合教师的评价心理。所以,Vij采用五分制,代表优、良、中、差、不及格五种等级,即:Vij∈{1,2,3,4,5}。最终成绩也根据Score的取值划入对应的等级。
向上取整
(1)
3.评价项目权值量化
为实现各评价项目对应权值的合理设置,层次分析法[6](AHP)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影响决策的多种因素按照其隶属关系排列成多层次,根据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关系,采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排序。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模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评价项目权值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1:对于环节i,两两比较Si中评价项目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
表示项目l和项目n之间重要性关系的量化值。若,则项目l比项目n更重要,并且取值越大,两者的重要性差距越大;若,表明项目l和项目n的重要性程度相当;否则,项目l不如项目n重要。
步骤2: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测。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其中,λmax是J(i)的最大特征值;其次,查阅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6]确定mi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如果C.R.<0.1,则判断矩阵J一致性检测通过,否则J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进行适当微调。
步骤3:根据式(2),计算环节i中评价项目对应的权值wij:
(2)
三、实例
假设某高校对毕业设计过程涉及的三个评价环节做出如下职责界定:指导教师负责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态度、能力、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阅教师负责评价论文质量、课题质量以及成果价值,答辩评价环节负责评价学生的答辩表现、可见成果质量、论文质量。根据各环节定义的职责,相应集合如下定义:
G={I-4,I-5,I-6,I-7,II-1,II-2,II-3,II-4,II-5}
S1={I-4,I-5,I-6,I-7,II-3},S2={II-1,II-2,II-4},S3={I-4,I-6,II-4,II-5}
评价模型的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经验证,表2中设置的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表3给出了各环节评分的一个实例。根据式(1),计算出Score=4,最终成绩评定为“良好”。
四、结束语
与传统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相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标准组态的评价系统具有较强的课题适应性。工科院校能够根据其所设专业特色,通过标准组态过程,为不同的课题类型定制相应的评价项目集,还能根据培养需要,为每个评价项目设立合理的评分比重,不仅能克服上文提及的标准单一化的弊端,还能使毕业设计过程及成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吕建国.高校工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47,153.
[2]章勇高,高彦丽,等.工科毕业设计的大项目小课题指导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81-84,109.
[3]张国政.行为导向教学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568-570.
[4]仇中柱,陈小江,等.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4):94-95.
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素质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指导设计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1].尤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预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重视不够, 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实习、顶岗或长升本(接本)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工作或接本为主, 而不是做毕业设计。
1.2 选题不恰当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前提, 我院制订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选题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 但是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表现在:(1) 论文题目大多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并不感兴趣, 因此更谈不上对题目的意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 论文题目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是软件方向的, 但指导教师指定的题目却是硬件方向的等等, 对于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学生知之甚少; (3) 论文选题陈旧,图书管理系统题、学生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已经做了多少年了, 每年都在做, 又没有发展, 毫无创新性可言; (4) 选题脱离社会实践, 所使用的技术属于基本已经淘汰的技术,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1.3 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指导强度大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而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 高校引入了大批的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充满活力, 敢想敢干, 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 毕业设计过程缺乏监督
一般按惯例, 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见面两次, 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升本(接本)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很难坚持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 因此使得毕业设计的过程缺乏监督。
1.5 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对论文抄袭现象处置甚严, 这也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然而, 部分学生报着侥幸和偷懒心理, 往往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 重新组织加工, 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甚至一字不改, 原文照搬。
总的说来,目前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少了一点“规矩”,即使有规矩也是“老规矩”。对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改革。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该专业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程领域,是一个纵向较深,横向较广的复合性、综合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接受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能力的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具有教学与教育功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其次,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的拓宽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怎样主动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实质问题管理到位,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有关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笔者陋见, 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 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 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 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笔者今年指导的几个学生中, 也有个别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设计时敷衍了事, 做好毕业设计,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 从而端正了态度, 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专题讲座
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毕业设计, 所以对如何进入状态, 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分阶段完成,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如何对毕业论文的章节规划、内容安排和格式规范等知识缺乏认识, 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前有必要做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3 选题是关键, 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 正确、恰当地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 应首先把好选题关。在我系首先原则上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少数课题比较大时, 可以分成几个小课题, 但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课题,防止学生互相“帮忙”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对于一些过易、任务过轻或所使用的是一些过时技术的题, 坚决要求进行重选。通过这些做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质量, 学生也反映良好。
开展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新做法, 是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 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 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 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 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时间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 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人工作角色。我系目前对于这种新的指导方式正进行尝试和摸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2]
3.4 过程管理很重要
开题报告完成以后, 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 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 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 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
3.5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抄袭是学术界十分不齿的行为,应当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一旦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则日后对己对人都贻害无穷。一方面,应当将“对毕业论文抄袭进行严厉惩罚”写入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规范当中去,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通过耐心教导,击溃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抄袭的论文是无所遁形的。
3.6 改善评判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来衡量:
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 包括软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
二是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30%,答辩小组成绩占 40%
(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根据指导教师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工作量、工作态度、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
(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两位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可以是外聘教师)进行评阅,评阅评分标准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学生工作水平以及论文撰写规范共同确定,每位评阅教师必须单独填写评阅表。
(3)答辩
成绩主要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的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85分)、良好(75分一84分)、中等(66 分一74分)、及格(60分一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分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 20%以内。[4]
总之,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扩招、学生就业、升本(或接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思想重视,重点在于制度保证,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证,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利平(1964-),女,青海大通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张川(1974-),男,河南焦作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4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49-02
工科高校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实际,领会能源和电力工业的方针政策,获得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计算、综合比较、设计制图、数据处理和撰写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目前,由于工科高校教育体制和社会对用人的需求状况,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之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给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工科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各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当前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通过对热能与动力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传统的毕业设计题目缺乏创新性。这些选题设计资料齐全,设计方案、路线比较成熟,教师指导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只要遵循教师的指导思路完成毕业设计即可。这些选题虽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二是有些毕业设计选题以模拟为主,如模拟某火电厂设计,但这个电厂实际是虚构的,没有实际工程背景,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得不到真正的检验。这种选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设计论文也不可能具有创新性。因此,这些选题既不能很好地体现高校热能与动力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将失去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高校的生命力也将会枯竭。
2.学生精力投入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的转变,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们关心的不是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而是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心目中的理想工作,而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甚至找人替做或是抄袭。另外,许多本科生已把考研看做二次择业,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恰是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最关键的设计阶段。面对几年的艰辛付出,在触及收获的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放弃,因此花费全部精力备考而放弃了毕业设计。还有部分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大学生,急于到单位进岗培训,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设计。这些主客观因素致使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下滑的趋势。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为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对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
1.毕业设计选题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设计方案确定、撰写设计论文、答辩等几个主要阶段,而毕业设计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特点,既要有科学性、工程实际性,更应该具有创新性。
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对一般难度的选题产生轻视的态度,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而难度较大的课题对于基础不太牢固、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导致畏惧毕业设计,最后只能草草了事。这样的毕业设计根本起不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量身定做”,使毕业生对毕业设计都充满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除了指导教师提出的题目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就业的特点或本人的兴趣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要监督学生广泛了解相关设计的资料,对所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所把握,并从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高校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一人一题,这样毕业设计选题的众多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将会给指导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性,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必须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的有机统一
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毕业设计的重要途径。将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性。如教育厅的科研项目“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可将该课题分解为“凝汽器故障诊断”、“热力系统故障诊断”等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师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时,既要自己创新又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极大地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创作热情与责任感。在研究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激起指导教师的新想法、新思路,有利于解决棘手问题。另外,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有机统一,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了保障。
3.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对于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且用人单位急需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进入企业的学生,可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结合学生实习培训岗位,由用人单位派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做学生的指导教师,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参加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学生既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解决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毕业实习没地方等问题,密切学校和企业的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使高校的知名度和学生们就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4.毕业设计与考研相结合
对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准备考研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本校推免资格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尽量遵从学生本人意愿并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从科研项目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如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凝汽器故障诊断”。教师根据保送生的实际能力,从课题研究出发,提炼出“凝汽器结构分析与优化”、“凝汽器运行优化”、“凝汽器常见故障研究”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于该部分学生基本功扎实、创作有激情、团队意识较强,加上教师的科学、恰当引导,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而对于既要参加研究生面试又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尽量让他们了解以后从事的研究方向,并考虑到时间问题,针对性的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调动,并为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创新机制,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1.成果评定创新
在学生自定毕业设计选题中,如果立意新颖,且结合实际工程并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是能反应该学科领域中的疑难点或是最前沿、最尖端的问题,即使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也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励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人才。
2.答辩时间不统一
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时间一般统一安排在六月初,但由于一些企业急于学生提前进岗培训,或有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已提前完成毕业设计,想提前进入有关课题进行更深领域的研究。可改变原来统一安排时间答辩的形式,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同意即可提前答辩。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又可以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使毕业设计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
3.可替代毕业设计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在高校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凡是独立完成并已发表在公开出版的期刊杂志上,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字数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经学校相关部门审定同意后,可替代毕业论文。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毕业论文评优活动,对优秀的毕业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应按照“科学、前沿、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有机的结合,提升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同工程单位的密切联系,同时要解决好本科生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的矛盾,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维.新形势下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1):113-114.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86-02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1,2]但是近几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出现明显滑坡趋势,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和毕业设计时间冲突,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致使用于毕业设计环节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毕业设计质量标准和要求及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毕业设计过程中忽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针对上述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曾担任学院团委辅导员、学院教科办教学秘书和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3,4]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构建组织和管理机构、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毕业设计全过程跟踪管理四个方面实现监控,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
一般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都安排在第8学期,而这一学期正好是毕业生择业高峰期和考研复试的时期,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时间前移,认识到位,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为了解决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和毕业设计时间冲突问题,可以将毕业设计时间从第8学期前移到第7学期。具体实施方案见表1。
表1中对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时间上充分满足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规律,不仅促进了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机构
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机构的构建,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全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在分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院、系、指导教师四级负责制,分级落实完成。[5]
学校在整个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对全校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组织校级毕业设计检查组,负责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检查;抽查学院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协调有关问题;参与各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和毕业设计答辩检查,审定各学院的毕业设计答辩成绩;毕业设计结束后,做好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是毕业设计质量保证的管理机构,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成立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运行和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质量保证;向各系布置毕业设计工作任务;组织审定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组织检查毕业设计工作进展。
系是协助学院负责各系毕业设计质量的督查者,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成立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基本教学要求,负责本系题目审查、双向选题、期中检查、指导教师考核、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与成绩评定等工作。
指导教师是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执行者,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申报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工作,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答辩等。
三、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1.实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生资格审查制度
对指导教师实行资格制,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指导教师应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责任感,一般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对于初级职称和初次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需指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指导、监控和把关。对毕业生实行毕业资格审查制,毕业设计开始前,对于尚有4门必修课不及格或者重修课程学分达12学分以上的学生皆不允许参加毕业设计。[6]
2.建立毕业设计选题保障机制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先决条件。指导教师拟题时,需填写《毕业设计题目申请表》,然后由学院组成的毕业设计选题审查小组对选题严格把关审查,不记名的对题目按项打分、评审,并填写修改意见,给出可否立题结论等。此项工作一方面监督指导教师一定要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保证选题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审查把好选题关,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建立毕业设计开题审批制度
确定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综述的基础上方可进入开题阶段。为了强化这一环节的质量监控,指导教师需审查学生填写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并组织审查通过的学生进行开题答辩。同时,学校教学督导组同步对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开题保质保量完成。
4.建立毕业设计日志化管理制度
在毕业设计实施阶段,为了按工作计划能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学生每周要有完整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记录,做好阶段总结,形成毕业设计周志,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5.建立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制度
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需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态度、能力水平、设计或论文质量给出成绩,答辩委员会再根据评阅成绩做出答辩和暂缓答辩的处理意见,确定学生答辩资格。
6.建立科学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体系
为了公正、客观给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将毕业设计全过程中的各项审查成绩纳入毕业设计成绩中。成绩评定依据开题答辩成绩、中期审查成绩、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成绩、特邀评阅人论文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等五项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组成。
四、实行毕业设计全过程跟踪管理
为了做好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检查监控,笔者提出毕业设计流程化跟踪管理方案,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7]流程化跟踪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流程化跟踪管理,实现了对毕业设计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保证了毕业设计正常并高效进行。流程的具体描述如下:
1.申报阶段
首先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等具体情况,提出课题申报,并填写《毕业设计题目申报表》。然后由系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和由院组成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审查通过方可进入选题阶段,否则指导教师需重新填写题目申报表。
2.选题阶段
经审查通过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可面向毕业生公开,毕业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该环节需遵循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如果出现选题不均匀现象,由系主任负责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后公示“毕业设计分配表”,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3.开题阶段
毕业生根据毕业设计分配表,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交流毕业设计相关事宜,并根据选题的情况收集资料,填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审查通过者方可进行开题答辩,否则毕业生需重新填写开题报告,直至审查通过为止。系开题答辩组共同对学生开题进行答辩审核,答辩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设计阶段,否则将重新开题答辩。同时,开题答辩成绩作为最终论文成绩的评判依据之一。
4.设计阶段
包括前期设计、中期审查和后期设计。学生首先根据开题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和工作计划,与指导教师定期进行交流,每周坚持认真填写毕业设计日志。中期审查前学生填写毕业设计中期审查表,中期审查时由校检查小组和院领导小组执行,审查通过者方可进行后期设计。同时,中期审查成绩作为最终论文成绩的评判依据之一。
5.答辩阶段
指导教师和系指导小组需对学生进行毕业答辩资格审查,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否达到论文要求,并分别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审查通过者应根据具体的答辩程序和要求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对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的学生应另行安排二次答辩,答辩合格者进行成绩评定。
6.总结阶段
答辩结束后,指导教师需对毕业设计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毕业设计资料库。同时,指导教师、系领导小组、院领导小组逐级对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孔祥强,李瑛,杨前明.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40-143.
[2]施全峰,周立春,孔旭.构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23.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4]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2004,26(2):82-85.
[5]李红梅,卢苇,陈旭东,等.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67-171.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wwW.133229.cOM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实践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理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普遍都存在下滑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了规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地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教师则具体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要真正做到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和监督,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前期学生完成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中期重点检查工作进度,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和进展报告,指导教师提交工作日志,学院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能按时按质完成。终期检查包括学术不端检测、答辩和成绩的评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三个阶段的检查都分为两个层次:教师自查和学院督导专家检查,对不能及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学生首先提出警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和督导专家审议,不能参加答辩。这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院完善了评阅制度。学生的论文(设计)除了由指导教师评阅外,还邀请相近课题组的两位老师进行交叉评阅。在答辩环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答辩阶段采取三级答辩:预答辩、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预答辩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相近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答辩;小组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各专业分小组正式答辩;参加公开答辩的是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和答辩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专业负责人、教授等组成公开答辩委员会,如果二次答辩不能评为优秀,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定成绩,从而保证了优秀论文(设计)的名副其实。相反,如果在小组答辩中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不能通过二次答辩,则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二、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动员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扩招后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一名指导教师要带6~10名学生,同时教师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找工作、考研面试、工作实习正好和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无法保证能用心做好论文(设计),加上工作单位、考研深造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也不重视,学生也就应付了事。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第一,学院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一则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二则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课题的性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第二,学院调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提前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不多,课余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特别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始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或毕业实习等工作,避免了学生忙于应聘或考研造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缺失。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带来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论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三、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也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过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或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选题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设计类选题过少,一则是因为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二则学校更重视论文。因此,学院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首先,学院严格遴选具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初次带学生的教师,还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对于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可以加入到相关课题组辅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仅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对于工科的指导教师普遍设计能力弱这一现状,学院一方面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进入工厂或设计院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与企业联合,聘请有能力的专家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制定科学的选题审查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逐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课题的质量。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企业攻关项目等,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原则,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选题实行一人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工科专业,设计类题目要求达到80%以上,要求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进厂实习,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四、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任务下达书中明确任务,召开小组开题报告会,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时间安排提出建议,最终明确方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培训。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中期检查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做阶段性实验的汇报,总结前段时间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计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都要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装订成册。
经过3年的改进和探索,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一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教师积极申报选题,认真指导学生,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按计划出色完成论文(设计),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初步地开展实验或设计的能力、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生产、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黄世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3,(3):81-82.
[3]田玫,王晶,姜艳丽,杨丽娟,陈宝久.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2):142-144.
[4]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