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磨铁实训总结

磨铁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21 04:5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磨铁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磨铁实训总结

第1篇

《车工技能训练》的任务是以《车工工艺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车工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车工基本技能,从而成为中级技术工人。近几年,车工中级工考核及一些技能竞赛过分地强调了高精度,从而导致了仅仅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的技能训练,导致技能的缺失,以至于学生无法适应实际生产。长期下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将无法完成培养中等技术工人的使命。因此现行的《车工技能训练》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关键词:

车工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开发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创多媒体教学;新实训教学环境

《车工技能训练》是一门培养学生中级车工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提高车工实训课的教学水平,使毕业生不但能达到车工中级工的操作水平,而且能满足用人企业的生产需求,实施教学改革是关键,这也是作为车工实训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钻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编写适合实际的车工技能训练校本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情况不相同,实训设备的配备也不相同,如果采用相同的《车工技能训练》实训教材进行教学,效果不是太好。目前《车工技能训练》的教材单一,过多地侧重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统一性较差,实用性低。编写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辅相成,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又能使毕业生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

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1)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知识,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2)了解常用车床的主要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并掌握其使用、维护和调整的方法。3)能合理的选用常用刀具并进行正确的刃磨。4)初步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能较熟练地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计算问题。6)能较合理地选用切削用量和切削液,正确使用工、量、夹具。7)会查阅车工有关的技术手册。8)了解有关车削的先进工艺,养成文明生产,安全操作的职业习惯。9)会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10)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正确地分析工件质量,达到中级工的操作水平。11)熟悉中等复杂零件的操作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车床的操作、维护保养的能力,同时获得车工中级工的职业资格。

2、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前采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等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编制一本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用于教学。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车工生产安全常识:安全生产内容、文明生产内容、车削加工守则。2)车削基本知识:车床结构、车床及保养、车床基本操作、车刀刃磨与安装、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切削用量的选择、量具使用。3)车轴类工件:轴类工件的装夹、车削、测量,轴类工件的质量分析。4)车套类工件:套类工件的装夹、车削、测量,套类工件的质量分析。5)车圆锥面:圆锥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圆锥工件的装夹、车削、测量,圆锥工件的质量分析。6)表面修饰与车削成形面:车削成形面、表面修饰。7)车螺纹:车削螺纹的基本知识、车削三角螺纹、车削梯形螺纹、车削蜗杆、车削多线螺纹、车削多头蜗杆、车削螺纹时产生乱扣的原因及预防、螺纹的测量、螺纹的质量分析。8)车较复杂的工件:车床夹具介绍、在花盘和花盘角铁上车削工件、车削偏心工件、车削细长轴、车削薄壁工件、车深孔工件。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车工实训课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车工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是教师将一个实训课题交给学生,明确项目任务,然后同学们讨论,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项目实施步骤:1)确定项目任务。首先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围绕车工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设置出几个适合的项目任务,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具体任务。合理设置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车工应知应会为基础,既要将《车工工艺学》、《车工技能训练》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制定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衡搭配。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利用教材、图书或互联网络,了解并学习该项目包含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获得完成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由各个小组分别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得到教师的认可。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互。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等客观原因,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很被动,他们不喜欢独立思考,不愿意互相协作。因此,教师在检查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时要认真研究,保证计划是切实可行的。3)实施计划。学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成员之间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进行工作。这一过程使学生强化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获得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确定的工作步骤进行一遍,看看是否可行。作为实施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项目的关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4)检查评估。项目全部结束后,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分组讨论,对照项目结果和工作步骤,分析并确定需要完善的部分。这样,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评定。教师的评定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验收一是看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遗漏。二是看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重大或明显的错误。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第一学期进行《车工工艺学》的理论教学,第二学期进行《车工技能训练》的实训教学。由于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教学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老师担任,当《车工技能训练》课上教师提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大部分学生很迷惘就像从来都没接触过一样,实训老师只能再次重新讲解一遍,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目标作为学习的目标。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围绕技能训练的要求,理论教学的内容、要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融合。例如在讲“车刀的刃磨”时,1)教师讲解车刀的材料、车刀的种类、车刀各部分的组成、车刀的几何角度及车刀的刃磨要求。2)教师示范刃磨外圆车刀,一边讲解车刀刃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一边刃磨车刀,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然后进行模仿。3)要求学生每人刃磨一把外圆车刀。4)教师检查学生的车刀,指出不足并一一讲解,给予指导,直到每人刃磨出一把合格的车刀。5)老师收集所有刃磨不合格的车刀,集中学生逐一进行讲解,最后归纳总结。6)要求学生整理归纳出车刀的刃磨步骤,写出刃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是如何解决的,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理论知识的讲解,有技能知识的的操作示范,和单纯的站在讲台上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上好车工实训课的关键,应遵循以下思路:①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掌握哪些操作技能?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解决重点、难点?③如何正确地选择工具、夹具、量具、刀具?④教学顺序如何安排,教师是边操作边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⑤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如何配备?⑥教学中应明确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知识有哪些?⑦如何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加工工艺步骤?只有谋划好整个车工实训教学的全过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车工技能训练课是由一名教师示范操作车床,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在车床周围观察学习。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细节,甚至还有的学生自始至终看不全教师的示范过程,使得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整个车工实训的教学课题进行梳理,将每个实训课题对应的“教师示范操作”提前录制成视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体化教室中播放给学生,这样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操作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我们学院的车工实训场地很大,经常容纳几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实训,环境十分嘈杂,教师讲解时扯着嗓子喊,学生听着却很费劲。因此我们将每个实训课题(内容包括相关工艺知识、零件图纸、加工步骤、加工注意事项、教师操作视频)制做成课件,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车工技术的操作过程有着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在讲解车工技能知识时,教师可以把相对难懂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课件中,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载体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车工技能操作环节。学生对于车工技能训练的学习由“任务式”学习,转变为“兴趣化”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实训的教学环境

创新车工技能训练实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灵活地运用车床和各种材料、工具、夹具、量具、刀具,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际的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根据车工实训室的情况对实训室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实训室进行区域规划,把实训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教学讨论区、实训操作区、测量检验区和库房,确保实训室的教学环境与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保持高度一致,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的生产氛围。在实训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学生的上下班考勤、交接班、工夹量具的领取、材料的领取、工件的检验、实训报告等都要统一规范。这样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车工技能训练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车床操作技能,而且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车工实训教师必须开拓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陈雪燕 单位:河北衡水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机修 实训 安全 教育

机修钳工实习操作是技校生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课。21世纪的合格技能人才不但要掌握各种工艺流程,而且要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好安全技术措施。那么,如何加强机修钳工实训的安全教育呢?

一、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

“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知道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同时安全生产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企业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安全工作搞好了,不仅可以减少物质消耗和劳动力的消耗,还能减少发生事故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让学生知道每一次事故的发生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而间接经济损失往往会大好几倍。让学生明白安全生产对于国家来说,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的。而对于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师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不强的话,教出来的学生安全意识也不会强,这样很可能在未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实习中,就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即使在工作之后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将它强化为意识,并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加强机修钳工实训安全教育的策略

1、严格遵守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针对机修钳工实训操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临时工程机械设备的安装、试运转、拆除、运输、包装工作。

2)、负责临时排水管路、供水管路的安装。

3)、承担所有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注油,定期检查、修理、故障排除。

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的运行、检修、试运转等各项规程规范。

5)、承担突击性抢修、安装、拆除等任务。

2、注重安全技术的教学

首先我们每次讲工艺之前都把书上每小节后的“安全生产”先给学生讲透,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个意识。如在教授“使用砂轮机时的安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机前检查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尤其是防护眼镜。

2)、使用前,应详细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砂轮片是否损伤破裂。

3)、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额定电压相符,不能在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10%的电源上使用。

4)、使用的砂轮片不得大于铭牌上规定的砂轮规格,以免电机过载,绝对不能使用安全线速度低于切割线速度的砂轮片。

5)、禁止在含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气体条件下使用,以保证安全生产及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6)、每次使用砂轮机前,应先检查砂轮有无不良情况。

7)、砂轮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要用木锤检查,并做静平衡试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安装使用。

(2)、开机作业

1)、砂轮机开动后,要空转二至三分钟,待砂轮机运转正常时,才能使用。

2)、确定砂轮放置的位置,应注意砂轮机旋转方向,避开人行道,机械设备和作业场所。

3)、砂轮机应有防护罩,防护罩至少覆盖砂轮的一半以上,罩的强度要能经受住砂轮破裂时的撞击,禁止使用铸铁做成的防护罩。

4)、砂轮孔径要用铅压好,孔与轴的配合间隙不得大于0.1mm 。

5)、砂轮两侧的夹板,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1/2,砂轮与夹板之间应垫有厚度均匀的弹性垫圈,但夹板不要旋得过紧。

6)、砂轮磨到夹板边缘附近,要及时更换砂轮。

7)、防护罩,研磨架牢固,研磨架与砂轮间隙应经常调整,保证不大于3mm 。

8)、新安装的砂轮要进行试运转15分钟,试运转时,人不得面对砂轮。

9)、砂轮机用完后,应立即关闭电门,不要让砂轮机空转。

(3)、行为规范

1)、在同一块砂轮上,禁止两人同时使用,更不准在砂轮的侧面磨削,磨削时,操作者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不要站在砂轮机的正面,以防砂轮崩裂,发生事故。

2)、砂轮不准沾水,要经常保持干燥,以防湿水后失去平衡,发生事故。

3)、砂轮磨薄,磨小,使用磨损严重时,不准使用,应及时更换,保证安全。

4)、使用完毕,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5)、应定时检查,一般半年检修一次,经常使用时应每季度检查一次。检查时应全部拆开,清理各部积尘、油污,清洗轴承。拆装后需进行30分钟的空载运转,观察其转动是否正常。

6)、不用时放置在干噪、清洁、没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7)、砂轮机必须有专人负责,负责人应负责安装、修整、调整工件,并做好日常检查。

8)、使用砂轮机时,要戴眼睛。

9)、较薄的砂轮、禁止使用侧面。

10)、磨削时,人不得直对砂轮运转方向,人应站在砂轮的侧面,躲开砂轮的旋转方向。

11)、砂轮机严禁磨削铝、铜、锡、铅及非金属工件。

12)、禁止在固定的小砂轮上磨大工件。

13)、磨刀件或刀具时,不能用力过猛,不准撞击砂轮

第3篇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平面的重要性;锉削姿势和动作; 锉削平面的方法

一、平面锉削的重要性

谈起钳工基本功训练,凡是每一位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或工人都会记忆犹深。特别是锉平面。钳工的平面锉削是所有学习的人都非常“头疼”的事。原因是:尽管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但是到头来,由于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最终还是收效甚微,或是徒劳一场。

(一)难度

面对着那样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铁块。多数人刚开始锉削时总是雄心勃勃,“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豪情壮志。但经过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辛苦努力和体验,尽管腿站的发软,全身骨头发酸。更甚者是多数人的右手心因握锉刀磨出了水泡,一摸就痛的钻心。可看着那个经过无数次的修磨也达不到精度要求的铁疙瘩,心灰了,意冷了,厌倦了。为此,很多学生开始扔下锉刀,偷懒聊天,乃至旷课。睡大觉,上网吧。溜大街不上课等已是经常之事。总之一句话:“干钳工没意思;锉平面太难,干不好,这个罪不受了。”

(二)平面度的重要性

钳工的锉配工件作业是否很好,其基础就是各工件平面的好坏。如果锉不好平面,就如同建筑工人打不好地基一样。想要盖起一座优质的楼房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更别说是高层大厦了。钳工只有在保证能锉好平面度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把垂直度、平行度锉好,然后达到控制尺寸精度的目的。最后才能做好或完成以后的最佳锉配作业。有人可能会疑问:锉削平面有多难?不就是拿把锉刀在铁块上磨几下就可以了吗?是这样想的人,肯定不懂行。凡钳工锉削要求合格的平面精度都是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1/4或1/3)打个比方说:用一个直线度非常好的量具“刀口直尺”,然后把它放在锉好的工件面上,通过透光的方法去检查,应该看到的是:均匀而又非常微弱的一丝光线。且不允许有任何一处有透光度大的现象出现。否则就不合格。

二、锉削姿势和动作

锉削平面基本功练习是钳工第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练习。它要求所学者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掌握住正确的锉削姿势。因为他关系到锉削力道和身体角度用力方向形成合力的运用和发挥。也是对锉削质量的好坏及对操作时的疲劳程度起有一定的影响。要正确掌握挫削姿势必须强调握锉,站立步位和姿势动作及操作用力等几方面的动作要领。而这些动作要领在《钳工生产实习》教科书上都有详细介绍。笔者只是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谈一下经验心得,以供同仁参考。

(一)锉刀握法(教科书内容)[2]

《1》大于250毫米板锉的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放置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指放在锉刀柄的正上端,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右手的基本握法是将拇指的根部肌肉压在锉刀头上。拇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和中指顶住锉刀头端。其余二指弯向手心。右手端平,左手协同右手使锉刀保持平衡。[1]

作者简介:冯金玉(1957-),男,河南新乡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钳工实训教学工作,

《2》2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是在250毫米板锉握法的基础上,单独把食指伸直贴在锉刀侧面。这样握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掌握锉刀的平衡。

《3》(个人经验心得):3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都应该像2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一样。因为第一种握法虽然锉刀柄握的牢稳能用上力,但缺点是:手腕容易形成弯曲状态,感觉不太舒服,锉刀推动时不容易保持平衡。而第二种握法可以让小臂,手腕,锉刀三者形成一条直线,这样手腕感觉舒服,锉刀推动时容易保持平衡。

(二)姿势动作

姿势动作决定着锉削力道的正确合理。锉削力道:即身体用力方向的力与锉削时锉刀前进方向的力形成一致的合力。锉削时只有让身体用力的方向与锉削力的方向形成一致时。才能使锉削即稳又快的进行。(个人经验心得)

(1)锉削时的站立姿势:两手端平锉刀放在工件上面。收腹弯腰,左腿前弓,右腿蹬直(左腿膝盖力朝着锉削力方向,右脚与锉削力方向成75°夹角)。右臂自然下垂贴附在身体右侧,小臂与大臂自然弯曲成90°角。肘端不允许后翘或外翘。在锉削时小臂、手腕、锉刀要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个人经验心得)

(2)锉削行程:身体先于锉刀一起向前右腿蹬直并稍向前倾,重心在左脚,左膝部呈弯曲状态;当锉刀锉至约3/4行程时,身体停止前进。两臂则继续将锉刀向前锉到头,同时左腿自然伸直并随着锉削时的反作用力。将身体重心后移,使身体恢复原位。并顺势将锉刀收回;当锉刀收回将近结束,身体又开始先于锉刀前倾,作第二次锉削的向前运动[1]。

在锉削时两手的用力原则:必须使锉刀保持直线水平的锉削运动。为此,锉削时右手的压力要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左手的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小。回程时不加压力,以减少锉齿的磨损。

(3)锉削速度:一般应低于40次/分钟,推出时稍慢,回程时稍快,动作要自然协调[1]。

笔者对以上教科书的内容,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并自编了两个口诀,以供读者参考。

锉削站立姿势口诀:左腿弯弓膝朝前,右腿蹬直脚斜偏。两腿相宽五、六分(公分),站立稳当是关键。(个人经验心得)

锉削姿势口诀:初学锉削夹鸡蛋(后有介绍夹乒乓球练习),收腹弯腰放松肩。要想姿势成协调,起跑动作来示范。锉削用力靠身体,端锉手腕抵胸前。左(小)臂横平手捏锉,右(小)臂锉削走直线。(个人经验心得)

三、锉削平面方法(教科书内容)

(一)顺向锉: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在锉宽平面时为使整个加工表面能均匀地锉削。每次退回锉刀时应横向作适当的移动。顺向锉的锉纹整齐一致。比较美观,这是最基本的一种锉削方法[2]。

(二)交叉锉: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约成30~40°角,且锉纹交叉。由于锉刀于工件的接触面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于不断地修正锉削部位。交叉锉法一般适用于作粗锉。精锉时必须顺向锉。使锉痕变直,纹路一致。

四、锉削平面时产生中凸的原因(教科书内容)

(一)锉削时双手的用力不能使锉刀保持平衡,锉刀在开始推出时,右手压力太大,锉刀后端被压下。锉刀推到前面时,左手压力太大,锉刀前端被压下。造成工件前后端被锉得多,中间锉得少,形成中凸[3]。

(二)锉削姿势不正确,造成整个面的锉削量不均匀。

(三)锉刀本身中凹,致使锉出工件中凸。

(四)锉削时锉刀左右移动不均匀。

五、强化练习锉削平面法((个人经验心得)

(一) 夹球练习法

起初练习锉削平面时,为了使端锉刀的手和小臂能一直沿水平线锉削工件,笔者发明了“夹球练习法”。 既在大臂与小臂的肘关节内侧处放一乒乓球,然后将球贴在腰侧处(右手握锉刀要将球夹在腰右侧,左手握锉刀将球夹在腰左侧)并保证在锉削时球不能掉在地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锉削过程中大臂不出后腰,小臂和锉刀端成水平直线。保证锉削不会形成曲柄式运动。因此,这样锉出来的工件平面要比以前传统的练习法效果好很多。基本上练习2-3天就可以达到锉削姿势的正确掌握。

(二)点锉修面法

在使用大锉刀锉削2-3天后的基础上,工件的平面度基本上中凸的就很少了,大概还有0.05-0.06毫米需要修平,这离我们要求的小于0.02毫米公差精度还有一定差距。因而更需要端锉刀的手和臂更稳、更准的锉掉工件的高凸处。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自创出了一种“点锉修平面法 ”,并自编了一个口诀:“锉削平面并不难,左手压行工件间。右手端锉贴身上,点锉高凸更保险。只要动作不出错,不锉平面难上难”。

什么意思呢?第一句就是说:锉削一个平面并不难,只要有意志肯吃苦就能锉好,锉成功。第二句:左手压、行工件间。这一句压的意思是把锉刀放在工件上,用左手的大拇指来压住锉刀(主要是保证平衡),同时把左小臂也立起来,以此来增加锉削压力。“行进工件间”意思是说左手拇指的压力在锉削行进中不要超出工件的长度,这样锉刀在操作运行中就不会压跷板,易掌握平。第三句:右手端锉帖身上。意思是说:端锉的右手腕要帖附在身体的右腹部部位,不要让手腕架空,以此来增加手腕的支撑力度,使得在锉削中锉刀运行平稳,不走弧形。第四句:“点锉高凸更保险”这个“点”做更短解释,在锉削修面时。锉刀行进的越短就越不容易压跷板。为此,锉削高凸点的准确率就越大。笔者把它称之为“点锉法”。既将压,推,抬三个动作在同一瞬间完成。这里所说的压是把锉刀放在工件上手指压在上边,压平。推:即在压平以后右手推锉刀。抬:是在压稳再推的瞬间,把锉刀提起来收回,再重复做前一次的动作。最后两句“只要动作不出错,不锉平面难上难”。意思是说:只要心静,心稳的去锉削,并保证动作姿势,身体力道,锉削力道都正确,那么就不可能锉不出一个好的平面来。

六、阶段练习成就基本功完成

笔者把锉削基本功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锉削姿势及平面锉削阶段;第二是:垂直度及平行度锉削阶段;第三是:尺寸精度练习阶段。

多年来笔者所教学生,绝大部分(70%以上)都能在锉削基本功的第一阶段掌握住平面锉削精度练习。这就为第二阶段的锉垂直平面及平行度锉削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实在话,第二阶段的垂直平行度锉削练习,是锉削练习中的最重要关键一环。它主要是修炼人的性格和刚强的毅力,及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如果这个阶段能很快掌握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掌握尺寸精度锉削练习就会很快完成。大致总结了一下:锉削基本功练习一般需要六周时间(也就是30天)。其中平面锉削时间约占0.8/3。垂直及平行度锉削练习约占1.2/3。

总而言之,要想练好钳工锉削基本功,就必须先学会锉好平面。俗话说:“头三脚难踢”。笔者认为最难的还是这第一步。这就像幼儿学走路一样,第一步是他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所有教钳工实习的老师和学习钳工的人,一定要抓好平面锉削练习这一关。

七、教学成果

笔者教学已有三十年。所教学生也有近两千多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骄傲:那就是自己攻克了锉削这一大难关。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实训锉削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为此在多次的钳工技能大赛中拥有很多参赛学生,其中大部分都能名列前茅和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汉蓉,张兆平.钳工生产实习.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第5篇

一、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参与的理性思考

许多成功的教育家在总结其对人才培养的经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育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因此,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参与我们必须了解一定的理论依据,明确其可操作性。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明确了“情感参与”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为中介,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而引导学生情感参与正是要求我们中职课堂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情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要自主地学习。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明确了“情感参与”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情感参与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努力创设情知互促的教学格局。

2.“以人为本”的理论―强调了“情感参与”的一致性。

由于受职业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倡导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由于中职学生个体在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基础较差,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悬殊,致使实训跟不上或学习兴趣、动力不足。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好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情感参与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参与的实施策略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生自控力差,情绪波动大,情感易于被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认知的过程,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有重视了情感领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情感参与。

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与课堂情境是相互交织的,恰当的问题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兴趣,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自己的学习效能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刺激、感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

如学习“盐类水解”时,教师可引人情境预设:学校进行了消防灭火演练,大家想知道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吗?展示酸碱灭火器,让学生联想灭火现象(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提出部分盐类可以发生水解,揭示课题。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2.联系生活场景,触发学生情感参与。

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可以增进化学学习与学生自身的联系。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恰当地联系具有一定感彩,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人这种境界,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化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可以援引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从而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让学生对比厨房里铁锅用后擦干与未擦干次日的现象,对比普通的铁刀在磨后为何会生锈?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明白构成铁锅或铁刀腐蚀的条件。

3.巧用探究实验,引领学生情感参与。

中等职业化学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验探究世界,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在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唤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可构建以下环节:①提出问题:二氧化硫有无漂白作用?若有,其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②收集信息资料:不法商贩为使所售卖的银耳白净好看,常用硫磺熏蒸;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或鲜花褪色。③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漂白过程是可逆的;其漂白原理可能与氯气相同。④实验设计与探究:分别将二氧化硫与氯气通人品红溶液,观察现象,将褪色的溶液加热再观察。⑤表达与交流: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漂白作用,加热后红色复现,说明其漂白是可逆的;而氯气使品红褪色后,加热不会复现。⑥迁移和应用:利用二氧化硫漂白性可以区别二氧化硫和氯气。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同时提高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中职化学课堂引导学生情感参与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情感参与”策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效果不佳、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情感参与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基本要求。

1.寓教于乐―满足需要,促进情感。

首先满足中职学生的求知需求:学生获得知识是求学的首要目标,从教学内容上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会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其次满足中职学生成功、创新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以情施教―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第6篇

[关键词]细长轴;加工精度;影响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6.02.058

“车工怕杆,钳工怕眼”是大家都熟悉的口头语,细长轴工件长径比(L/D)较大(≥25),刚性差,对于切削力、振动和切削温度十分敏感。车削加工时,很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振动,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得不到准确的几何形状精度和理想的表面质量。尤其是加工丝杆和精车长轴外圆,若不能提高其机械加工精度,将极大地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多年生产和实训教学,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影响细长轴加工精度的因素

1.1切削力

在切削过程中,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分别作用在刀具和工件上,这个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力,称为切削力。切削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切削时,在刀具的作用下,切削层金属、切屑和工件表面层金属都会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又由于切削沿前刀面流出,故有摩擦力作用于前刀面。同时,又因刀具和工件间的相对运动,还有摩擦力作用于后刀面。所以,变形抗力和摩擦阻力形成了切削合力Fr。切削合力可以分解成3个互相垂直的力:切向力(主切削力)Fz,径向力(切深抗力)Fy,轴向力(进给抗力)Fx,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主切削力Fz最大,Fy、Fx小一些,随着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刃磨质量的不同,Fy、Fx相对于Fz的比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Fy=(0.15~0.7)Fz

Fx=(0.1~0.6)Fz

车削外圆时,Fz是计算切削功率的重要依据。Fy虽不作功,但能使工件变形或造成振动,对加工精度或已加工表面质量产生影响。

图1切削合力和分力

Fx作用在进给机构上,用于设计或校核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由于细长轴刚性很差,车削加工时,Fy会使车刀同时在y、z方向产生变形,形成加工误差,Fx在轴向对工件产生作用,如果轴的两端为固定支承,会将工件“压弯”。总之,装夹不当,细长轴很容易因切削力及重力作用而弯曲变形,产生振动,特别是长径比较大时,自重力越大,这种弯曲变形和振动就更为显著,从而降低加工精度,造成表面粗糙。

1.2切削热

车削时,由于切削热的影响,工件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伸长变形,这就叫“热变形”。工件热变形伸长量可按下式计算:

从上式可看出,在车削一般轴类时可不考虑热变形伸长问题,但是车削细长轴时,因为工件长(L长),散热性差(Δt高),轴向尺寸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膨胀,如果轴的两端为固定支承,则会因受挤而弯曲变形。当轴以高速旋转时,这种弯曲所引起的离心力将进一步加剧轴的变形与振动。

此外,加工细长轴一次进给所需的时间长,刀具磨损大,从而增加了工件的几何形状误差。

由此可知,车削细长轴对刀具、机床精度、辅助工具精度、切削用量的选择、工艺安排与具体操作技能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是一项工艺性较强的综合技术。“车工怕杆”的原因也就在此。为消除和减少上述误差,解决细长轴的加工精度问题,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入手,总结了一套车削细长轴的加工方法,并改进了工艺装备,保证了细长轴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细长轴加工精度的措施

2.1校直

校直可使车削余量均匀,减少车削振动,提高车削质量。坯料校直后,要求在任意1000mm的长度内其直线度误差不大于2mm,这可使切削后的表面残余应力保持较均匀,减少工件在使用中产生变形。

2.2调整尾座

使工件开始车削的一端外径比另一端外径大0.02mm~0.04mm,减少由于跟刀架爪脚或车刀磨擦所造成的锥形误差。

2.3改善装夹方法

(1)细长轴加工往往采用一夹一顶安装工件,用这种装夹方法时,由于顶尖孔与卡爪基面往往不同轴,因而会形成装夹过定位而使工件弯曲变形。所以工件不宜夹得过长,一般在15mm左右,最好在毛坯的外圆上套上一个开口的φ4mm~φ5mm的钢丝圈,再伸入卡盘用卡爪夹紧(钢丝应在卡爪凹槽的同一圆周位置上),使毛坯与卡爪间成线接触,起万向调节作用,从而避免了接触面过大。如图2所示。

图2毛坯装夹与反向走车削示意

(2)在尾座上改用弹性回转顶尖来适应工件热变形伸长。

弹性顶尖的结构见图3。顶尖1用深沟球轴承2、滚针轴承5支承径向力,推力球轴承4承受轴向推力。在深沟球轴承和推力球轴承之间,放置三片厚2.5mm的碟形弹簧3。当工件变形伸长时,工件推动顶尖通过深沟球轴承,使碟形弹簧压缩变形。生产实践证明,用弹性回转顶尖加工细长轴,可有效地适应工件热变形伸长,工件不易弯曲,车削可顺利进行。不过,顶尖顶住工件的松紧也要合理以既能随工件转动,又能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停顶尖为宜。

图3弹性回转顶尖

1-顶尖;2-深沟球轴承;3-碟形弹簧;4-推力球轴承;5-滚针轴承

2.4跟刀架的改进与正确使用

(1)快装拆式三爪跟刀架。跟刀架是加工细长轴极其重要的附件。夹角90度的三爪结构比夹角105度的两爪结构,易平衡径向切削力,支承均衡性好。跟刀架爪脚采用耐磨的球墨铸铁材料,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爪脚都要研磨,使其对工件有较大的接触弧面,根据工件不同的直径,多配几套级数的爪脚,并做成快装拆式,如图4所示,可减少研磨时间。

图4快装拆式跟刀架爪脚

(2)对跟刀架爪脚进行预磨损。研磨时将跟刀架的爪脚支紧工件上车过的一段外圆(这段外圆要表面粗糙,长度100毫米左右,其尺寸大小接近于加工所要求的尺寸而位置要尽量靠近卡盘),由大拖板作纵向来回移动,干磨跟刀架爪脚面(注意适时调整跟刀架爪脚,始终与工件接触)。当接触面达65%左右,再加乳化液精磨,直到爪脚圆弧有80%~90%部位与工件表面吻合,以增大爪脚和工件的接触面积,减少爪脚在车削中的磨损。

(3)车支撑处外圆的要求:直径圆度好,光洁,不能有其他变形等缺陷,支撑处外圆的长度一般比支撑爪长15mm左右。支撑处外

圆与毛坯外圆相交处,宜车一个40度左右的锥度(见图2),以使接刀时切削力逐步增加,不会受突然冲撞力造成让刀和工件变形。

(4)跟刀架爪脚(宽度约为零件直径的1~1.5倍)应支于已加工表面,位于车刀后面0.5mm~2mm处,并逐步压向工件,以手感无振为宜,并加油。粗车时,应将毛坯一次进给车圆,以免影响跟刀架的正常工作。当采用宽刃大进给车刀精车时,爪脚可位于车刀的前面,以防工件精车过的表面出现划痕,间距同上。

2.5采用反向进给法

细长轴用一夹一顶法装夹时,若用正向进给方式,则工件在轴向力Fx的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而弯曲。如采用反向进给方法,此时Fx对工件的作用(卡盘至切削所在点的一段)是拉伸而不是压缩,同时采用弹性的尾座顶尖,有效补偿了刀具至尾座一段工件的受压变形和热伸长,这样就不至于将工件压弯。反向进给法适于中速粗车和大走刀低速精车,并具有适应性强,对机床精度要求不高,加工效率较高等特点。

2.6选用合适的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

粗车使用的刀具采用图5所示的反偏刀,刀片材料为YT15硬质合金,主偏角κr=75~90度,以减小径向切削力Fy,从而减小Fy引起的振动,前刀面上4mm~5mm断屑槽,其目的也是减小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防止工件的变形和振动。

精车使用图6所示的宽刃弹簧车刀,弹性刀杆有利于减振和避免扎刀。采用W18Cr4V高速钢刀片,同时,刀刃要光滑平直,前角大,切削轻快,使切屑排出流畅,这样可解决由于切削热产生线膨胀和径向力使工件弯曲的问题。

刀具安装时,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刀尖应高于工件中心0.2mm~

0.5mm,精加工刀尖应高于工件中心0.1mm~0.2mm,这样安装不仅增大了工作前角,而且使主后刀面起到约束工件上下窜动的作用,减少工件的低频振动。如用低速宽刃车刀精车时,刀尖应等于或低于主轴中心。

切削用量的选择:

粗车时,ap=1.5~3mm,f=0.3~0.5mm/r,v=25~35m/min,采用2%~3%乳化液充分冷却。

精车时,ap=0.15~0.3mm,f=3~5mm/r,v=1.8m/min,采用30号机油充分冷却。

需要强调的是,切削细长轴必须加注切削液充分冷却,以降低工件的温度,减小热变形。并且还可防止跟刀架爪脚拉毛工件,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加工质量。

图5反偏刀

图6宽刃弹簧车刀

3实施效果

采用以上措施和精心操作,使细长轴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如车削45钢φ40Cp=CB×N×f1×f2×f3×…×fm×2000mm的细长轴,圆度0.01mm,圆柱度0.04mm,直线度0.05mm,Ra0.8um~1.6um,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效率4~6倍。

4结论

本文提出的加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并且符合普通加工厂家的实际生产状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需要提出的是,由于细长轴加工工艺系统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问题。在加工中,除了提供必要的工艺保证措施外,还应随时眼看、耳听、手摸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细长轴的加工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部.中级车工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0-25.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代工程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37-02

一、引言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它是伴随美国工程教育的变革历程而生成的一套完整的指导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体系。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非常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对工程教育从“科学模式”回归“工程模式”的重大变革。

我国现行的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系统化传授与验证为主线,工程教育“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凸现,忽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致使工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零散。鉴于此,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宗旨是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多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在该计划中,工程实践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所以,探索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本文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成)专业为例,分析了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针对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加强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质、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这些有机统一和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就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层次、八个模块,如图1所示。

(一)四个层次

基本素质层次:其目的主要在素质拓展模块教学中实现,这一层次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主。

综合训练层次:主要在综合实习、科研训练、科技创新模块中得以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技能层次:主要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模块教学中达到该层次的要求,它以培养学生综合把握、运用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

基础技能层次:主要在综合实习、科研训练、科技创新模块中得以体现,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主。

(二)八个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

基础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中的实验部分。包括专业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所有的主干课程均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开设率在85%以上。综合性实验确保使学生真正达到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设计性也使得实验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开放的范围与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工程训练模块: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等工艺技术训练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规范。如在金工实习的热加工阶段进行手工电弧焊、等离子切割等焊割操作要领,在冷加工阶段进行车、铣、刨、磨、钻、镗等加工技术训练。

专业技能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细致的作风。

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包括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论文等环节。完善学生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评,选题要更多结合科研与生产以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设计应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将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等五个阶段,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查阅资料,组织实施,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现。

综合实习模块: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两个实践环节构成,时间应不低于5周。在完成校内工程训练模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业地域优势与大型企业合作成立的校外实习、实训与实践基地,从而拓宽学生校外实践的渠道,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产学研结合教育提供平台,使学生熟悉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深入生产一线,学习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准备、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质量监督、储运调度等相关实践环节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科研训练模块:包括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应不低于12周。毕业设计应充分结合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准备、技术攻关以及QC问题进行立项,在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后,得到学校给予的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资助,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训练,使参加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得到充分锻炼。

科技创新模块:打破学生承师性的固有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包括学生助研活动、专业创新竞赛、“挑战杯”竞赛等环节。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将该计划正式纳入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四、工程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文件制定,参与生产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管理、操作、维护及工装制造实践,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2.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写工作日记、完成自我工作检测。

3.经验交流及信息处理能力。与企业导师、班组工人、车间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获得多方信息。

4.阅读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阅读工艺图纸、工艺文件,了解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参加技术方案会审、技术会议及各种技术活动,并做好记录、总结,针对工作查阅相关文献。

5.培养技术管理和研发工作能力。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了解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参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填写、归档管理工作;收集企业研发生产相关技术资料。

五、结语

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现代工程教育为导向,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专业工程实践要求与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学习达到巩固和增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对社会、环境、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出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2]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

[3]金龙.工程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

[4]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5]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第8篇

关键词:大通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文化遗迹;建筑风貌;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4-0081-04

古镇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的建筑群,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人文内涵深厚、建筑风貌独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古镇以其特有的古建民居、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旅游资源的开发让古镇重焕生机。然而在古镇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古镇又面临商业化过度、空间环境破坏、古建筑保护不当甚至破坏等一系列的严峻问题。那么,“如何保留古镇的原生态,如何让古镇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笔者通过对大通古镇的考察分析认为,应该立足古镇现有居民、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资源,从而塑造出独属于大通古镇特有的文化,最终实现古镇的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是古镇在进行旅游开发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

(一)铜陵大通古镇历史概况

大通古镇建镇已有千年,地处安徽省铜陵市西南部长江夹江与青通河出口汇合处,历史上曾是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江心古镇。

大通古镇历史文化建筑群集中地区为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澜溪老街,现存传统建筑10余万平方米,仍在发挥商业功能。大通古镇民居具有传统徽派建筑特色,拥有全球古城(镇)中最宽的老街,澜溪老街则宽达12米以上,拥有全球古街中唯一铺着四方石块的街道,其建筑除遵照徽派建筑风格外又融有皖中地区建筑特点,形成了大通古镇建筑自身独有的传统民居特色。

(二)大通古镇文化特色

便利的长江水运,带来了大通古镇繁荣的经济贸易,外来文化在这座江岸古镇汇集。广迎四海的大通人在文化上展现了包容性,使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沉积。

1. 长江水运的商贸文化。大通优越的水运交通区位,给大通带来了“舟楫穿梭,商贾云集”。1856年,在和悦洲上设立“大通盐务招商局”,上下来去的大批盐船、盐商,频频涉临和悦洲,验照,纳税,待风起航。随着经济商贸的兴起繁荣,外来人口聚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融汇碰撞,形成独特的大通古镇“长江水运的商贸文化”。

2. 古代军事聚落文化。大通古镇背负龙山,面对大江,江心有和悦洲阻缓江流,江上有羊山矶屏障阻风,既宜停泊船只,又能保障安全。据铜陵县志记载,大通在唐代就设水驿,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大通正式设镇,明代洪武初年(公元1370年),又在此设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驿运站等机构。1853年以后,清政府在大通设驻了“大通水师营”、兴建了参将衙,驻扎在这儿的参将统帅水陆清军近千人,形成了大通古镇独特的古代军事聚落文化。

3. 九华佛教文化。大通古镇的“大士阁”数有“九华山头天门”之称,上九华不来大士阁,等于没来九华。大通古镇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与九华山的佛脉相连。相传公元741年,新罗国(今朝鲜)王子金乔觉航海入大唐求法,途径大通,并在此抄经念佛一年,沿青通河溯源而上到达九华山,修成“地藏菩萨”。清顺治年间,九华山佛教组织为追慕地藏菩萨在大通古镇建成“大士阁”并写下“九华山头天门”六字,现《大九华山胜境全图》上并有标记。

二、大通古镇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通古镇的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破坏严重

大通澜溪老街现有规模只是明清时60%左右,现存街道780米长,已有不少房屋因无人居住并遭洪水侵袭坍塌,沿街铺面也多破烂不堪。一些古建筑只剩下一个屋檐,四周都修上了水泥砖混的现代房屋,严重破坏了古建筑的文化底蕴。笔者调查大通古镇部分古建及遗址的保护情况,如表1所示。

(二)大通古镇的保护规划

铜陵为加快大通古镇开发,委托编制了《铜陵市大通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铜陵市大通镇和悦街、澜溪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铜陵市郊区和悦洲旅游开发策划项目建议书》《铜陵大通澜溪街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为推进大通古镇的保护开发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规划上面进展缓慢,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大多老屋年久失修,维护与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居民自身保护意识淡薄,在古建的修缮上随意使用现代材料、甚至拆毁古建材料用于搭建新的建筑。

(三)大通古镇形象定位缺乏,宣传不够

大通古镇形象定位不明确,没有“卖点”。大通古镇距离西递、宏村等古镇不足200公里,如单纯的模仿西递、宏村等古镇的开发模式,基本上没有吸引力。同时,大通古镇的开发缺乏生动的旅游项目,客人没有消费点,很难留住客人。

大通古镇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在首届CCTV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获第24名,其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但至今对外宣传力度还是不够,除了铜陵外,安徽其他城市大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大通古镇这个旅游景点,对外的宣传缺乏强大的气势及较高的宣传层面。

(四)铜陵大通古镇公共设施落后

大通古镇目前公共设施还比较落后,铜陵市区虽然开通了9路公交直通大通并建立了大通美食城,但大通古镇入口旅游标识及道路、景点指示牌、节点打造不足,停车场设置不够完善。老街上的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危房、杂草混合其中。老街原居民私自改建、乱堆杂物、脏乱差突出;电力电信等部门拉设的线缆杂乱无章破坏了古镇的风貌;大通老街的垃圾箱、旅游标示牌、路灯设置等不完善。街头无公共休息节点,现代宜居宜游性不足。

三、铜陵大通古镇保护策略与开发途径

(一)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维护其原真性

大通古镇的保护开发要坚持保留原真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在当前旧材料严重不足情况下,也不妨用现代材料进行替代。至于街上那些过去知名的商铺、字号,因历史变迁被拆,或改革开放后拆建的小洋楼,成为与老街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要将其拆除,或是进行沿街立面改造。可根据一些老人回忆和史料,使用旧材料和旧工艺对其进行复原,恢复老街原有肌理与风貌,而对那些文保单位,则要在修建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坚持“能不动尽量不动,保持老街原有风貌”,维护原真性。

1. 抢救濒危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古镇的文化载体、原居民的活动空间,应加强保护抢救濒危传统建筑,再现大通古镇街区活力。如对和悦老街要尽快对其进行加固、修饰,让其像“庞贝古城”和“圆明园”一样作为遗址公园,展示历史的沧桑。对嘉庆龙泉古井、天主教堂塔楼、大通侵华日军俱乐部等传统建筑,通过史实资料收集、高龄老人的访谈等进行修复。被毁的昔日重要建筑,在资料充足的条件下可考虑复建,实现保护的原真性。

2. 保护空间格局。空间格局的保护决定着传统建筑的时代文化内涵。大通古镇的保护要遵循传统的空间格局、沿街立面、尺度肌理等建筑风貌。保护好大通古镇现有街道的宽度、古建筑的高度、屋顶平面,根据史实资料恢复原有的空间格局。如在天主教堂塔楼的基础上根据史实资料恢复其原有的天主教堂空间格局,复建圣母院、学校、教堂等建筑物。更新设计理念,将复建的圣母院、学校、教堂等建筑物规划为“婚庆一条街”“宗教博物馆”等。

3. 优化天际轮廓线。大通古镇背负龙山,面对长江,地形沿江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提升成上坡状,随着古建筑物的高低起伏变化,特别是山坡上部的天主教堂塔楼形成变化丰富、层次分明的天际轮廓线。但是,在大通古镇的老建筑里面又夹杂了一些当代新材料、新样式的楼房。还有电力、通信部门拉设的一些线杆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通古镇的天际轮廓线,要对其进行优化拆除。同时,还要限制大通古镇后面新镇建筑的高度,对天际轮廓线应重点保护。

(二)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重组,提高其文化性

古镇的保护开发已经由单纯的参观游玩,发展到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与消费。只有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有机的结合,才能互利共赢。只有提高大通古镇的“文化性”,才能留住游客。

1. 资源重组水运商贸文化。结合大通优越的水运交通,深入挖掘“大通盐务招商局”的历史资料,复建“大通盐务招商局”,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通过文字、图片、模型等展现徽商经营盐业的史实,规划成“徽商博物馆”。在沿江、渡口模仿新建盐船并对其进行改建,开展餐饮、娱乐服务。

2. 资源重组古代军事战略文化。深入挖掘“大通水师营”的文史资料,通过发掘整理设计,训练水军场景,借鉴“西湖印象”“云南印象”等大型的实景演出,对史实资料进行改编加工,形成古代军事训练等故事的实景剧,分阶段、分时间进行表演,既丰富旅游内容,也弘扬了地方的军事文化。

3. 资源重组佛教文化。结合大通古镇的开发,建设“大士阁”风景区,对祠堂湖堤岸进行规划改建,在祠堂湖里的小岭半岛上修建观光风水佛塔,修建连接大士阁与小岭半岛的廊桥。扩建“大士阁”的佛堂、庙宇,对金乔觉途径大通文史资料进行深入发掘,组织佛教文化研究,建设“九华大通佛教文化园”。

(三)找准定位,打造特色,塑造大通古镇旅游差异性

大通古镇比邻徽州黄山地区,模仿徽州古镇游路线很难吸引游客。只有找准定位,塑造大通古镇旅游差异性,才能使游客形成一种新的认识而愿意留下。因此,在大通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塑造差异性将其文化主题定位为:长江水运的商贸文化、古代军事文化、九华佛教文化等,打造宜游、宜商、宜居古镇。

1. 完善旅游设施,塑造旅游空间。现存的大通古镇上电力通信线杆交叉乱接、后街旱厕林立,许多古民居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同时由于原居民保护意识淡薄,乱搭乱建,一到雨天街上排水不畅污水横流。因此,需要考虑环境旅游设施,打造宜游的旅游空间,对大通古镇的电力通讯线杆进行改造,可以采取地下走线,避免破坏立面空间,对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并适当设计、增建一些旅游休闲节点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与游客游玩。特别是和悦洲码头附近可以设置景点指示和介绍牌,方便游客查询,和悦洲上同时也可以增设一些公共交通工具方便游客参观,打造宜游古镇。

2. 发展乡村旅游,复兴商业空间。在大通古镇上设立“大通土特产品展示馆”,展示销售铜陵白姜、小磨麻油、大通香辣菜、大通茶干等。并且可以将这些土特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搬到展示馆,让游客在品尝这些土特产时还可以亲自体验土特产品的制作工艺和过程。

深入挖掘大通古镇的传统手工艺,对现有的大通杆称作坊、鱼网作坊、竹编作坊、打铁作坊、弹棉花作坊等进行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大通传统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展现被现代文明取代的传统劳作方式,让游客感受古朴意味,增加游玩的趣味性、互动性。

再次,对和悦洲的国家淡水豚养殖基地、沙滩湿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进行整合开发,让游客在观赏了白暨豚、游玩了沙滩后,还可以亲身采摘,也可以进行领种蔬菜,体验乡村农家田园风光。让游客在休闲的游玩过程中增加消费,实现宜商的乡村旅游。

3. 保留原居民,乐在其中。大通古镇的原居民是古镇的核心,不少地方在古镇开发保护时,迁出原居民,重建仿古街,让古镇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我们要引以为戒。原居民是古镇文化的延续,是古镇的生命,大通古镇旅游开发要充分听取原居民意见,改善原居民的居住条件,让原居民融合到古镇的保护开发中,让原居民继续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让游客可以看到老人还在街上晒太阳,妇女还延续着去青通河边淘米、洗衣,还可以和游客聊起大通古镇不为人熟知的大通往事,让游客和居民都乐在其中,实现宜居。

(四)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实现其可持续性

1. 政府主导基础设施,企业主导项目实施。政府要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创意设计,进行协调组织。大通古镇由于受洪水的潜在威胁,必须要按城市设防标准修建防洪墙,可以借鉴芜湖、安庆滨江的防洪墙工程设计,结合大通古镇特有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持大通古镇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空间格局,使整个大通区域建筑风格统一、和谐。加大公共交通的设置,特别是和悦洲上的公共交通。引入企业开发,加大招商力度,让企业在规划的许可里面主导项目实施。对旅游开发企业在手续审批方面开设绿色通道,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补助,在资金上给予贷款利息补助。

2. 加强市场营销宣传,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大通古镇作为安徽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在首届CCTV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获第24名,其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但至今对外宣传力度薄弱。应该立足长江水运的商贸文化、古代军事文化、九华佛教文化等,打造宣传宜游、宜商、宜居的乡村古镇旅游。创意设计精美的大通旅游影视广告、平面广告,并在安徽电视台投放影视宣传广告,利用大通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通往九华山、黄山的高速公路边,设立高炮户外广告,宣传大通。在一些旅游户外网站上,大通古镇旅游信息景点介绍和旅游攻略。在铜陵市区的一些广告牌上投放大通的旅游广告。结合承办一些赛事、会议提高知名度,例如2012年在大通古镇祠堂湖举办的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无形中提升了大通古镇的知名度。只有加强市场营销宣传,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必会促进大通古镇旅游业发展。

3. 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铜陵市的高校资源,培养旅游管理相关人才,联合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同时又可以为大通古镇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大通古镇的旅游管理水平。

四、总结

维系好大通古镇的建筑风貌,修旧如旧,深入挖掘大通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好宝贵资源,本着宜游、宜商、宜居建设高起点、高定位原则开发。立足大通古镇世世代代生于此、延续古镇生命的原居民,真正融入到大通古镇旅游开发建设之中,让大通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行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以济南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1).

[2]张鹏,徐尚勇,朱玉宽.拯救母亲河[J].绿色视野,2011,(4).

[3]黄晓燕,韦希.传统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探讨――以四川广安沿口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2007,(6).

[4]杨国胜,龙彬,余沁锶.古镇保护、旅游利用和文化传承研究――以重庆洪安古镇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12).

[5]卢彦红.以文化挖掘与文化落地开辟古镇旅游差异化开发道路――以安徽铜陵大通古镇旅游开发为例[J].市场论坛,2013,(11).

[6]杨国胜,龙彬.重庆洪安古镇保护利用及文化传承研究[J].中国园林,2013,(3).

[7]杨国胜,张孝英,龙彬,覃继牧,余沁锶.历史名镇的空间保护与文化弘扬――以重庆秀山洪安古镇保护对策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