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02:3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中秋节小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了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的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编报主题等来提高学生的编报水平与读写水平,以期打开另一扇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之门。
关键词 手抄报;兴趣;方法;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见证,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编抄报中积极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但兴趣也是靠培养的。为了培养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编抄报,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榜样示范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同龄孩子更能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学习,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提升自己编抄报的水平。为此,教师平时可在班级中挑选编抄报好的同学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榜样学习中激发编抄报的兴趣。
2.以身作则
为了激发学生编抄报的热情,教师还要善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亲身实践编抄报的乐趣。研究中,每一次布置学生做手抄报,我都会亲自动手编抄报。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在跟学生讲解编抄报的心得时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经验的分享,学生也就更乐于倾听。
3.鼓励引导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编抄小报,学生尤其需要鼓励。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提高能力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编抄报方法,才能在编写中找到乐趣,才会乐于编抄报、善于编抄报、精于编抄报,才会逐渐提高读写能力。要想编出赏心悦目的小报,下面最基本的编报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1.精心确定主题
编抄报一定要先定好主题,这是因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一般只有一张纸,能够容纳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一个话题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写上去,就会给人凌乱之感。所以在教学生编抄报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大主题中选一个小主题,围绕这个小主题做好文章。例如:“诗词赏析”“相约名著”“走近名人”等等。
2.创意起好报名
确定了主题,下一步工作就是取一个新颖、贴切、有创意的手抄报报名。好的报名既能吸引人的眼球,还能引起人的深思,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好报名如:“畅游书海”“名人面对面”“成语串串烧”等。给手抄报取个好报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3.用心策划栏目
在小报中,栏目的设置同样需要花心思。我们应用心设置好小报栏目。比如当我们制作一期与阅读、写作有关的手抄报时,可有以下栏目:“读书快讯”“好书推荐”“美文赏析”“小小评论家”等。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编抄报中有话可说
要想通过编抄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那么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就是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主题,让学生在编抄报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从以下方面来确定手抄报的主题:
1.联系教材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载体。教师如能独具慧眼,就能从中挖掘出许多值得拓展的主题。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教学《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让学生出一期与环保有关的小报;教学《早》,可让学生出一期与鲁迅有关的小报;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让学生出一期与《史记》有关的小报;教学《七律》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有关的小报;教学《水》可让学生出一期与水资源有关的小报等。凡是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都可以作为小报的主题。
2.联系生活
明代的董其昌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让学生编抄报时也要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有效方法。生活中可以编进手抄报的内容很多,一是传统节日、纪念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等;二是时事政治,如疾病、自然灾害及重大事件等;三是校园生活,如六一儿童节、读书节、运动会等。
3.联系爱好
在指导学生编抄报时,还可让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因为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学生在编抄报时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将报纸办的更精彩,如喜欢航模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航模相关的小报,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与漫画有关的小报等。而学生在编抄报中也面临着资料的收集、遴选等工作,这对学生的概括能力、选择能力、编排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正确引导,通过编抄报,就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渠道;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编抄报,为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打开了一扇新门,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将在这片新天地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3
[3]冯爱东.走近孔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9
[4]多萝茜·洛·诺尔特.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76
[5]左江红.我的“地盘”我做主——语文手抄报编辑活动.[J].初中生:A(博览).2008,(3):36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我校少先队的品位和特色。
一、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强化管理职责,加大教育强度,提高安全意识
1、利用队会、黑板报、广播、校园网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
2、认真做好《安全日志》的填写工作,各处室要协调配合,思想重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上报,要实事求是真实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3、加强课间操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由体育组负责安排各体育教师的具体岗位职责,包括每天的学生队伍的组织,各个楼道口的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具体岗位由体育教研组长负责,各年级德育副主任在每天的课间操要对本年级的各个班做操情况进行登记,值周队员分工到各个年级,结果一并纳入到班主任的绩月考核。
4、要求队员做到5条标准——会背一首平安童谣;会一门自救自护本领;向一个同学宣传过安全知识;对家庭安全或校园安全提出一个建议等。
5、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各班选拔五名责任心,有安全意识的队员担任小小安全监督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队员全面发展。
1、组织一次校园环境大扫除。
2、开展一次文明过马路实践活动
3、“我和老师零距离”特别活动。
访一访:采访一位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教师。
议一议:围绕自己的所见所闻,从工作或生活细节入手,分析,讨论在普通教师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写一写:为自己的恩师写一句祝福,一条短信,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乐一乐:给老师一个惊喜,讲个笑话,做个游戏,发个电子贺卡,策划一节班队会。促进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4、开展少先队的光荣感,责任感教育。
各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分别在低、中、高年级中开展以“我是少先队员”、“珍爱红领巾”、“我为红领巾添光彩”为主要内容的光荣感,责任感教育,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戴上红领巾,了解少先队组织的责任,明确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队员回顾自己在队旗下茁壮成长的历程,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惜、努力奋斗。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绩效考核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遵守校纪校规,组织全体教师填写师德承诺保证书。
2、召开各年级班主任、体育教师工作会议,明确职责,认真做好每次的记录(升旗、队会、课间操、安全、行为习惯)。每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数据纳入班主任每月的绩效考核,做到真实、公平、公正,真正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
3、学期末认真组织好教师师德评议,结果纳入教师期末考核。
四、常规工作扎实有效,不断推进队员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升国旗。
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和周末降国旗制度。由各年级的班主任负责,确定班级值周,并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学生安全准时到校;班主任按时跟班;穿校服戴领巾;队伍整齐;安全情况;做好每日的升旗日志记录。做到考评有依据。
2、值周检查
要求各年级班主任选拔十名品德好、组织能力强的队员值周。要事先对其进行培训,做到:言行举止文明规范,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协助值周领导搞好本周的上下学、课间操的记录,做到实事求是。对本周表现好的班级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公布,客观、真实地进行考核评比。
3、主题队会。
根据学校的实际,本学期实施隔周开队会的办法,为辅导员能自主开展班级工作提供平台。学校统一开队会由少先队统一安排主题。
学校领导对每次队会的开展情况(活动备课、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进行检查。要求做到:1队会主题鲜明、立意新颖;2队会内容健康、贴近实际;3队会形式新颖、生动活泼;4队会程序规范、衔接流畅。
a、面对9月10日教师节,以中队形式来庆祝教师节,以小队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敬师、爱师活动,做到在细节中感动、在体验中感恩、在成长中感悟。在教师节庆祝活动中,不能只有班主任、语、数、英老师,还有音、体、美等其它老师参加,以中队的名义,在他们的办公室桌子上放一张贺卡、一枝康乃馨。
在教师节开展感谢恩师“五个一”活动:召开一次以“献给教师的歌”为主题的中队会;制作一张“感谢师恩”小报或贺卡;组织队员为教师撰写一段贺词或一句谢语;举行一次有队员代表发言的国旗下讲话;号召队员真诚地向老师问好;并为老师送上一杯水。让课堂充满温馨,让校园洋溢喜庆,让老师享受幸福。
b、年年过中秋,今夕月更明。今年9月22日是国定传统节假。开展“观月、赏月、探月、颂月” 的团团圆圆过中秋的主题活动。月儿亮,桂花香,和谐家庭喜洋洋。队员们要以小主人、小帮手、小当家的姿态,参与家庭的中秋团圆活动,准备好对老人、父母的祝福语,增添晚宴的诗情画意。各中队辅导员引导队员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收集相关诗词、图片等。高年级同学可自编诗歌并收集整理成册。在赏月中体验合家团圆的浓浓氛围。
c、10月1日是我国第61个国庆节,各中队、小队以出板报、看影片、故事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对大队委进行改选
1、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能动性,在五六年级中竞选大队委机构。
2、健全各中队、小队干部机制。颁发中小干部标志,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六、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为出发点,引导广大队员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以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2、学校将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以行为规范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每天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提倡“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队员、把孝敬带给队员、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认真开展“开启文明生活的宝典”常规训练活动,建立中队“文明储蓄”等激励手段,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学生日常管理精致化,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
一、审视孝德教育的立足点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激烈的冲突与损毁,部分青少年的孝道观念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一些家庭的代际关系失衡和重心下移,家庭的培养教育功能弱化。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纷繁复杂信息的左右,代沟的形成与加深,使少数青少年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对他人缺乏道德感。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使传统孝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因此,加强孝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传承孝德文化,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孝道教育,可以促进爱国守法的道德教育。在中国,自古做官讲究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做人讲究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在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入侵时,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去做呢?是源发于“孝”的爱国精神。“孝”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无数爱国志士献身的精神动力。
二是加强孝德教育,可以营造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发自于人的仁爱之心,以礼为它的表现形式,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宗族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孝德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做到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人民、爱国家,长大后多尽责任,多做贡献,在这种道德教育下,以孝德扩展仁心,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就可以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
三是加强孝道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培养。不教孝道,其他的品德便无从教起。因此,在学生中进行和加强孝德教育,对他们人格的自我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普适性和时代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孝道教育要顺应历史潮流,把孝德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质。
四是加强孝德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代沟隔阂的社会问题。代沟是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老师、学校、社会为下一代付出了许多关爱,可得到的却是埋怨。而在我国古代,“孝”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在古人心目中,十分重视承前启后的责任和生命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道德、宇宙、人生是一个一脉相承、物我契合的统一体系。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些人伦理观念模糊,对父母缺乏孝道,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缺乏尊师意识,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从孝道教育入手,强化学生对父母的孝,就可以树立其社会责任心,消除代沟隔阂,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孝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道德的有效途径。我们大力提倡和建设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对人类一切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孝德则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是一种“底线伦理道德”。
二、挖掘孝德教育的生长点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源远流长,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资产,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有其不可泯灭的贡献。
《尚书》记载了距今四千多年前尧舜时期的一些关于孝道的主张,即“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要求对待先人应该坚持孝道。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作为一部诗歌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孝”字的出现大约有18次之多,表现了西周时期和东周早期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于孝道的极度重视。
可见,传统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由过去的中国发展变革而来的,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是感恩图报。在孝德教育中,让学生学习古代、现代及身边各种典型的孝敬事例,从事例中感受种种孝心,体会到做一个有孝心人的那种快乐,真正懂得感恩报恩。感恩报恩是一个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
二是孝亲敬长。引导学生应满怀对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内化为发奋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以进取向上的人生姿态与良好成绩来回报父母;也只有学有所成,将来才有能力赡养父母。孝亲,既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更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更要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
古人云:“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以敬养为核心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宝贵财产。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孝者德为本”的古训千百年来,在调节代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幸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当代少年儿童中开展孝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孝德教育是实现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敬爱、仁爱、忠爱之心,奠定人的道德素养。
三、找准孝德教育的切入点
我校地处绍兴南部山区,越中三庙的舜王庙就坐落在这里。绍兴作为虞舜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孝德氛围十分浓厚。各届政府历来重视推进舜的孝道精神,每年都会在农历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七期间举行隆重的绍兴虞舜文化旅游节,今年又恰逢当地“舜德精神践行年”。为此,学校将此作为孝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校“以舜的孝心感染人”的办学理念和“孝信雅达”的校训精神,积极创新孝德教育载体,搭建多种平台,使学生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的行为到养成有意识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孝德品质。
一是校园文化渗透。一方面,我们构建充满浓郁传统美德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编“孝心小报”,自制“孝敬卡”,讲“孝德故事”,参加“孝敬演讲会”,开展“孝心签名”,组织“绘舜德”现场书画展示等活动,使我们的校园里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孝道”气息。
二是学科教学渗透。教师利用语文、品德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渗透孝德教育,同时积极挖掘语文等学科孝亲、感恩教育资源,特别要求学生对一些名人、伟人的孝亲内容,能认真学、记得住、讲得来,还要学着做,力求入心入脑,内化为行动。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协助班主任老师,搞好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拓宽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途径。
三是家校合作互动。家庭是孝德教育的肥沃土壤,学校是孝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社区是孝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我们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孝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环境。在孝德教育中,各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积极协调家长签订《家校协作公约》,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参与到学生孝德主题活动之中来,全程关注孝德教育和实践,关注孩子成长,努力促成家校整体联动,社区做好评价,共同育人。
四是制度约束保障。制订《学生孝心评价手册》,分年段确定学生“行孝”规则,要求学生对照《手册》记于心中,落实到行动上。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要求,比如在“敬”父母方面要做到“三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和父母打招呼、睡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并将是否孝亲敬老、感念亲恩作为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和评选“星级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是榜样激励引领。在班级中开展“孝贤之星”评选活动,在身边的熟悉人中树立楷模,正确引导“孝德”教育的深入开展。规定每天晨读时间各班级要认真诵读有关“孝德”教育的内容,并纳入思想品德课,纳入家长学校,真正做到孝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
四、把握孝德教育的着力点
对小学生而言, 开展孝德教育不能光靠传统的说教,单一的课堂教育或者带有强制性的制度约束难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必须辅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着力点,那就是积极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践行孝道的兴趣,以入情入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孝德品行。
一是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个月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洗一次脚,说一句问候的话,遇到节日时制作一张贺卡。通过“五个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一种孝德意识,形成一种孝德习惯。
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尽孝心。节日里往往是孩子们情绪最好的时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机对孩子们实施孝心教育,往往会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春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劳动带进家庭”;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快乐送给父母”;儿童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成长展示给父母”;中秋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欢乐带进家庭”;重阳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健康送给老人”。
三是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与孝同行”“百行孝为先”“我是孝德传播者”等主题班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和无私的奉献,从而树立感恩孝亲的意识。此外,我们还结合每年的“舜德精神进校园推进周活动”,开展一系列“知孝”“行孝”少先队系列活动,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教育周边的同学,让孝敬父母、感念亲恩更加具体化、实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