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5:2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话题演讲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2、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
3、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这就使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4、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即兴演讲没有事先精心写就的演讲辞,临场发挥是特别重要的。演讲者在构思初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
5、较强的应变能力。即兴演讲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临场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6、保持警觉,选准话题。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
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7、抓住话题,组合材料。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8、情感充沛,以情夺人。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9、语言生动活泼。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则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10、短小精悍,逻辑严密。即兴演讲多是在一种激动的场合下进行的,没有人乐意听长篇讲话,因此必须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内容而言。即兴演讲不能象命题演讲那样讲究布局谋篇,但也要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要有快节奏风格和一气呵成的气势,切忌颠三倒四,离题万里,拖泥带水,重复拉杂。
一、恰当的准备技巧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1. 演讲前的准备
准备是搞好演讲的前提。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题目或一个话题。一般演讲赛都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如要进行演讲比赛则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准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点,拟定题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讲主题:wto、统一、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方面演讲主题: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再就业;教育方面演讲方题: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文化方面演讲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文化;环保方面演讲主题:man and nature;科技方面演讲主题:网络、克隆、基因;卫生方面演讲主题:kee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体育方面演讲主题:olympics……有些方面题目太大,可从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考,找好切入点,将题目细化和具体化,写出演讲稿的提纲,构思和组织演讲稿结构。
拟定好话题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刊杂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有关资源与材料收集所需的内容。然后对材料加以整理或进行梳理,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准备写演讲稿。
2. 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首先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
演讲稿的写作有严格的要求,就内容而言要主题鲜明,表达完整;就文章组织结构而言要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语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有效、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总之,要考虑听众对象,注意演讲的措辞,但又要简明扼要、有理有力、结构紧凑。许多着名的演说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奋人心、扭转乾坤般的力量。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国总统林肯所作的着名的盖茨堡演说,到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不少句子都成为不朽的佳句,值得认真研读。
3. 进行演讲
具备演讲的知识和技巧,演讲稿的完成只是演讲的序幕,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则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观看cctv杯和爱立信杯等英语演讲的录像,了解并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严格的模拟训练,观察演讲过程是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反应敏捷,回答准确;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多进行模拟演讲,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有的同学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怯场,甚至在比赛中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有一些不良的举止而被淘汰出局。
有了充分的准备,进行演讲就不太难了。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演讲的要领与技巧,如演讲者与听众目光的接触,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配合等等,但要恰当,不要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演讲效果。
掌握了这些要领,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成功的。
演讲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前的5分钟演讲在笔者的班级里已形成习惯,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与思维,使学生赢得自信和成功。笔者希望短短的5分钟能为学生打开一扇走向成功的窗。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演讲水平都有所提高,笔者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
克服心理怯弱
每届新生在演讲活动开始前,笔者都会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话说有一个大学生,人长得帅气,也饶有才华。在大四实习的时候,他每天跟着师傅学习,认真专研。有一天师傅对他说:“你也该到时候上课了。”便布置给他篇目,让他认真准备。经过几日精心准备,他站上了讲台。这一天他不再儒雅,不再帅气,而是面红耳赤、照本宣科,几乎没有抬头直视过学生,对着黑板、对着教案、书本,就这样上了一节课;更为滑稽的是,上课之前,他把手机放在讲台上,下课之后把黑板檫装进裤兜带回了办公室。这个故事都会引起每届学生的哄堂大笑,而接下来他们的第一次演讲就是这个大学生的真实写照。笔者不断鼓励着每个学生,让他们鼓足勇气,克服心理的胆怯。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讲的优秀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你敢于站在这个舞台上。经过几轮的演讲与点评活动,学生逐渐克服了心理怯弱,站在舞台上也有了傲人的风采。
主题与生活内容连接
若想5分钟的语文课前演讲能够吸引听者的兴趣,引起听者的共鸣,选材是一个突破口。选择的话题、选取的素材切入口要小,内容要新奇,但又要贴近生活。因为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时代气息,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奇特的事件、话题更能迎合听众惯有的好奇心,提高听者对演讲内容的关注度。适当地在演讲时插入少量与话题相关的幽默话语,更能将听者带进你的思维天地。在主题不断深入时,逐步以巧妙的话语,将他们引向出口,能给听者以意犹未尽之感,那么你的演讲就成功了。记得一次,班上两名男生以“动漫”为话题进行演讲PK。男生A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一个个对大家而言很遥远的国家,一个个陌生的专业术语,一组组陌生的数字,短短5分钟几乎讲了整个动漫史。他讲得唾沫横飞、意犹未尽,而下面的同学听得云山雾绕。而男生B则围绕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作品――《海贼王》《忍者神龟》《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以及目前在国内很火的“卢恒宇与李姝洁工作室”,分析日本、欧美与中国动漫的现状及区别,并从文化、观念两个角度深入剖析原因,在演讲过程中还适时地套用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些话语调动气氛。其他同学专注的眼神,时而惊叹、时而沉思、时而恍然大悟的神情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和最好的肯定。由此可见,对于这样一个对大部分人陌生而又新奇的话题,演讲者一定不能泛泛而谈,空谈大道理,只有抓住听者的好奇心,结合熟悉的素材,巧妙地将主题与生活内容连接,诉说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激发演讲者与听众的共鸣。
语言简洁明了
一轮课前演讲过后,笔者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事先演讲稿写得可谓精心,背可谓用心,而站在讲台上演讲时却是力不从心。精心准备,深入思考,用心背诵,可是为什么在演讲时还会如此不堪呢?根源是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演讲者在演讲时想把事先背诵的演讲稿一字不差地讲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轮到一个平时说话比较嗦的学生演讲,她选择的话题是“别停下脚步”,她带着密密麻麻的演讲稿走上讲台,冗长拖沓的演讲,一句句重复的话语,一个个类似的故事,让其他同学开始感到疲倦甚至厌烦,该学生自己声音也越来越低,越来越没自信。课后她向我请求再给她一次机会,第二天,她重新演讲,这次她没有选择重复去讲那些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而是选择了三个关键词即“梦想”“勇气”“坚持”。这位同学第二次演讲所做的就是先理清自己要演讲的思路,然后围绕着三个词语选择好鲜活的材料而已。结果她不仅赢得了满堂喝彩,更是因此改变了自己在班级其他同学心目中嗦的形象,收获了自信。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生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演讲中,没有必要精细设计演讲稿,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演讲思路,抓住受众的心理,这样才能调动情绪,唤起共鸣,赢得掌声。清晰的思路,简洁的语言、摄心的角度,便是每个演讲者必然的选择,也是通往演讲成功唯一的道路。
自评、生评、师评
课前的演讲目的很明确:一是锻炼口才;二是赢得自信。然而这两者又是互为关联的,表达能力强了自然就会有自信,有了自信表达自然也就顺畅了。学生走下讲台并不意味着演讲就结束了,而是进入下一个评点环节,找出优缺点,以便今后取长补短。评点环节不可或缺,尤为重要。首先自评,自我反思。演讲之后,演讲者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是挖掘自我的闪光点,让演讲者觉得这次演讲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自己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其次生评,信息反馈。学生是演讲者的受众,他们才最有话语权,利用对学生演讲总结评价,窥视受众心理。最后师评,指点迷津。教师评价应根据演讲者的演讲情况,更多地侧重于演讲技巧层面对于学生的点拨,使之有所收获。而这三重评价,不能变换顺序,自评是为了演讲者赢得自信,生评是为了演讲者抓住受众的心理,师评是为了演讲者收获演讲的技巧,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了出来,语文教科书编撰者在每册书中都编排了此类训练,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各学校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阶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令人担忧,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很多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思考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深入了解了本校部分教师的口语交际的课堂现状,反思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总结出现今口语交际课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三――
1.教学材料的“虚有”。
人教版在各册教材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次序地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虽话题不少,但材料不多,“无米之炊”导致教师不能落实口语交际这一训练要求。
2.教学过程的“虚渺”。
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端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各行其是,这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极高。一线老师们不愿意接受开口语交际课的任务,因为没有资料借鉴,也没有扎实的功底调控口语交际的课堂。的确,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过程难度大、不易把握。口语交际,想要“秀她”确实不容易!
3.评价手段的“虚无”。
新课标虽然把口语交际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考试的指挥棒并没有把口语交际纳入考试范围。近年来,虽然在高考试卷上也出现了有关口语交际的内容,但那毕竟是书面化了的考试。没有适当的评价手段,也是导致口语交际课堂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
笔者紧扣在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口语交际的“三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基本找到了克服“三虚”的对策――
1.精心挖掘,活用教材,走出教学材料的“虚有”。
针对口语交际话题不少、材料不多的现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不断开发校本课程。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没有明确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确立讨论内容。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知道什么是热门话题吗?近段时间,在我们的学校、家庭、社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国际国内有哪些新闻?引导学生将从电视、报纸中获得的消息用一两句话把推荐的话题讲清楚。从学生推荐的热门话题中,选择一个大家都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全班一起聊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要想聊得深入,聊得痛快,就得清楚话题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和学生提前搜集大量材料,再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选择不同的材料),然后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地进行补充或者争辩,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充实口语交际内容,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能说。
同时,除了编者安排的口语交际的内容,语文阅读教材里,也有不少口语交际的资源可以开发。例如,学习了研究报告《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唇枪舌剑”――小学生上网,好不好?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舌战”的气氛自然就很激烈,在这种没有真正结论的辩论中,学生学到的是语言表达、交流的技巧。像这样利用教材,开发口语交际资源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我们有这种精心挖掘、活用教材的意识,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资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2.情境预设,精彩生成,让教学过程不再“虚渺”。
关起门来,打开心窗,老师们扪心自问:您的口语交际课怎么上?您把它当作可有可无,有时间上,没时间不上的“多余课”吗?或者,是照本宣科,给个课题,自由发挥,学生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没有预设、没有示范、没有指导的“自由课”吗?不能否认的是,时下,在不少口语交际课堂中,学生无事可干,无话可说,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口语交际课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口语交际教学的难度大、不易把握。这样的课堂有许多突发状况会令我们措手不及,所以每位教师在课前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多加预设,让口语交际课堂更具有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探索出几种颇具实效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开发“原型”,加强示范
【教学剪影】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竞选演讲稿时,就可以选取一些成功的演讲视频。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任职演讲视频和我校大队委的演说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组织学生讨论演讲的精华所在。学生在看看、议议、学学、说说中,口语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实践反思】所谓的“原型”就是指典型性口语交际实例,即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悟得其中的结构、要素,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使学生有“法”可依的实例。需要注意的是,“原型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依葫芦画瓢,而是有效地指导。我们要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
时政演讲,即在课堂上,先安排某一位同学用3―5分钟时间,向班同学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或地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国家政策等,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基础知识对此进行分析、评论,充分发表见解。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其他同学或自己进行适当点评。
一、开展时政演讲的积极作用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时政演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政是鲜活的材料,是初中学生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时政演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表达个性特长的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时政话题进行课堂演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时政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的时政素材,寻找时政素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要了解、关注和搜集时政,还要对之进行深度挖掘,看其是否与教材内容相关,与哪些知识点有关联,关联的程度有多高,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为典型的时政。此后要再加工和再创造,以便在课堂演讲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评论,谈这一时政的原因、意义、解决办法、对我们的启示等。
时政演讲活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处事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讲技巧等。
2. 弥补教材和教师时政教学的不足这处。
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虽也有不少的事例材料,但很多显得比较滞后,它不可能把最近发生的时政编入其中。时政演讲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把丰富的时政内容作为教材的延伸和补充,与教材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也更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师对时政材料搜集的范围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可能非常全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时政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的内容不得重复,对同一问题思考分析的角度必须有所不同,并在点评的过程中发动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这就尽可能使得学生时政演讲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阔,并促使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分析。长期坚持,学生不仅能积累到相当丰富的时政素材,而且可以逐渐克服个人思考问题时在某些角度上的狭隘性。
3. 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时政演讲活动中通过有震撼力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绪,用演讲者和点评者的评论来联系教材知识点,巧妙地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无疑会使一节课的成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时政演讲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正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走上“三尺讲台”,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师生共同评论时事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力源于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如果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或不能用社会实践的发展来证明其真理性,这种理论就是僵化的、无用的,思想品德课堂教这样的理论就会变成空洞、乏味的说教。时政演讲的开展,使学生能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用学过的理论观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或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概括出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可信度,也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开展时政演讲的几点反思
1.提前精心准备。教师一定要提前2―3天把下一节课的时政演讲任务落实到人,让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选择时政材料、写好发言稿等。切忌临阵点将,匆匆走过场,既浪费了大家时间,又扼杀了兴趣。
2. 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可用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防止这一活动成为班级个别同学的专利,挫伤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坚持让学生做主,由学生决定选择演讲的时政材料,教师不要过多干涉。
3. 师生密切配合。在时政演讲中,教师决不能袖手旁观,充当“看客”,顺其自然,让这一活动与课堂教学脱节。首先,在时政选择上,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提高时政材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在时政评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评论程度,对其中不到位、不准确的适时加以点拔与补充,“画龙点睛”;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政演讲的内容进行过渡,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使这一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4. 关注课堂生成。时政演讲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新鲜的时政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一活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了解其心理动向,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激情高涨的时候,教师要用心安排,让其成为课堂“亮点”。
刘 宾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的英语教材越来越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发展。所以,实现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余人,我们发现学生英语口语现状亟待改进。反映在有个性化的音位错误,重音和语调不太合适,交流经常停顿,易改变措辞,用词贫乏,缺乏语法控制能力,语序不太符合规范,说话踌躇等,以致不易被人理解,交际效果不理想。
最后,以前那种每天在上正课之前,让一个学生作一个简单的report,内容形式一般都没有限制,在学生做完report后,教师和学生再稍微进行一下讨论的做法,我们认为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尽如人意。因为,一旦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那么,所用的时间肯定要比老师所预计的要多,这样就可能影响上课,甚至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摒弃这种旧的做法,而改用专门的整整一节课来进行这个活动。从而就不用担心影响上正课。我们所选的时间通常是固定在每周星期六。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至于谈论的话题在开始时不作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等到学生们的兴趣和信心基本建立起来后,再就与高考或现实生活中的所能涉及到的一些话题或热点共同探讨。每节课一般定在五人左右。而且,事先让全体学生用抓阄的方法确定出演讲的顺序,也体现公平原则。至于每堂课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二、实施步骤
1,演讲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因演讲时间通常定在每周六,所以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此期间要求学生自己选出合适的材料,然后把所要演讲的材料背过,老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如按照演讲内容所应该表现出的某种情感或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肢体语言以及具体的语音、语调等等。
2,课前或课间把自己认为是生词的单词或词组等板书于黑板之上。
板书单词时,要求带有音标,而且让本堂课所有将要演讲的学生都提前把所要碰到的生词写于黑板上,且用粉笔划出界限,要求尽量用英语解释(如果需要解释的话),若英语解释不易于理解则写出汉语之意。而且,演讲者在演讲前先要带领全班学习一下生词。形式一般是这样的;Goodmorning]afternoon,myclassmates,Today 1 will gaive you a speech,The title is…,First Iet’slearn some new words in my speech,而且,若选材稍难些时,可让演讲学生在带领学习生词时顺便说出单词所在的整个句子以便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
3,进行演讲。 演讲要求吐字尽量要清楚,速度稍慢不能太快,尤其在初期阶段,一定要让学生们控制住语速,而且要脱稿最多偶尔看两眼,但绝对不能念,也不能只背过,邓也不叫演讲。在需要时要用上身势语(body language)且注意自己的表情以及同学们的反应,尽量做到真正的演讲以求达到其所具有的效果。
4,其他学生提问题和演讲者回答问题。
演讲者在结束演讲后要求主动说出:“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然后其他同学可就演讲者所演讲的话题及内容对演讲者提出一些问题,一般要求最多不能超过四个,否则就会影响到其他人演讲的时间。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一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有一个互动(interaction),绝对不能形成一人演讲其他人无所事事或事不关己的局面。如果是那样的话,整堂课便毫无意义。再者,为了避免出现有的学生不认真听或听不懂演讲者的内容的情况,可以转换一下要求,那就是:演讲者在演讲前必须事先自己准备好几个问题(一般是三个左右),在演讲内容较难理解或其他同学听不懂而无法提一问题时。演讲者应主动给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且采用提问的形式来达到一种硬性的interaction,同时。也可以把较难懂的地方再重新解释一遍,以达到传输信息和交流的目的。从而避免讲完之后一走了之的现象。同时在回答完问题的最后,要求演讲者写出或说出文章中的usefuUpowerful sentences。(如果有的话)这样,对写作就显得非常有用。
5,教师的评价与总结。
在所有学生都演讲完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演讲作一个简单的评价。而且就某个学生演讲的比较好的话题再稍作进一步的讨论,然后再重复演讲的文章中出现的useful/powerful sentences,而且就如何在写作中去使用它们,也做一下讲解。最后依照教师自己的经验点出5到10个左右的单词或结构或内容比较好的句子让学生们记下记住。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整堂课都要认真仔细听,而且还要同时做出相应的思考与评价,所以,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些。
三、取得的成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后,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此活动给与了学生们相对比较大的而又自由的时问与空间,所以学生们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而对此比较感兴趣。其二,提高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活动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和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样就在课堂上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语感。最后,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们通过此活动,尤其是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经过锻炼以后,最后也能达到熟练地进行演讲,这样就会使他们觉得英语并不是他们相像的那样难学,只要坚持练习任何人都能学好英语。而且,我校在潍坊市举行的中学生英语口语风采大赛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更何况此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们在英语这门语言上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演讲;英文电影赏析课;听说思辨能力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 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三、结 语
演讲是现代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重要活动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演讲是运用语境教学,使其口语交际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将系统性的演讲训练与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教学相结合,从模仿练习到定题演讲,再到即兴演讲,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将英语口语学习与电影中的各种热点话题、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机地结合,有助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真实、接近英语国家文化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思辨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将演讲嵌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正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作为的最终训练目标。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硬语言能力、逻辑与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Connie Gibson.英语演讲实训指南[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 Lucas S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Boston:McGraw Hill,2004.
[3] Stephen Lucas.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英语演讲教学与评估[N].21世纪报,2006-04.
[4] 马琴.美国经典电影赏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5] 马琴.大学英语演讲方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6] 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2(02).
[7]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导入;提问;技巧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从而为整节课提供良好的铺垫。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课堂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教师在提问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3.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教师不要害怕课堂的沉默,更不要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否则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这种定向的回答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而并非随意指定任何学生。
5.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问题。因为在重复问题时,往往词语上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与开始所提的问题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学生的思考中断或引起思维混乱。
二、课堂导入的技巧与策略
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学艺术。课堂导入应有针对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突显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任务设计和适当的指导与引导,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感知和体验,实现语言目标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入应遵循趣味性原则;还应注意导入材料的新颖性、时代感和生活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材料,材料越新颖,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效果就会越好。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复习阶段,教师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 9 It’s raining这一单元时,选取了大量有关天气和季节方面的知识、图片,复习有关weather的词汇,再让学生用列出的词造句,如:I like snow because I make snowmen./I don’t go out because the heavy rain.等等,让他们熟悉有关天气的词汇。再根据地图图示使用描述天气的形容词来开展有关天气的对话: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It’s sunny./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It’s snowy and cold.这样导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天气的词汇,并为下面围绕天气开展的一系列听说活动做好铺垫。
2.自由式谈话导入法。通过教师课前设置谈话主题,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八年级Unit 1 It may be cold tomorrow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猜测: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学生就会说出一系列和天气相关的词,如sunny,cloudy,windy,snowy,rainy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演讲式导入法。让一位或几位学生上台演讲几分钟,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演讲准备。当然话题要围绕新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能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如八年级上册Unit 1,我请英语科代表作了一个演讲: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演讲内容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乐于听,兴趣高。因此,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或人物,学生有话讲,乐于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4.背景知识导入法。对于一些故事、历史或有文化背景题材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有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景中去。阅读课文中讲述英国见面、食物、公共场合等方面的不同传统和礼仪。因此,在呈现新材料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的对比,讨论中英manners的不同,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和短语进行呈现,并利用manners table的填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外国的文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呈现也提供了一定的背景。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十点指出: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将走出社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要如何适应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说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情况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成败。因而,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这个环节十分关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他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指出了培养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对收集整理材料的兴趣就非常重要。那怎样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爱上色彩斑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现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时代气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要引导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课外天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例如:有关于神奇的大自然的话题:感受自然、雨的诉说、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寻觅春天的足迹;有关于生活态度的话题:这就是我、“我也追星”、微笑着面对生活、漫画探险、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有关于价值观的话题: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有关于学习习惯的话题:好读书,读好书、;有关于爱的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有关于科学的话题:追寻人类起源、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有关于艺术的话题:戏曲大舞台、说不尽的桥、到民间采风去、乘着音乐的翅膀;有关于和平的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有培养文学素养的话题:走进小说天地;有关于历史名人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针对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朗诵比赛、小小辩论会、手抄报评比、讲故事比赛、过一把导游瘾、小品总动员、青春歌手、丹青妙手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钱、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个活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成果展示阶段应该怎么做呢?展示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成果。我在两个班上采取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一个班首先以 “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探究金钱的昨天、今天、未来,资料详实具体,辅之以实物展示,给人印象深刻;然后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后是 “今天我当家”的心得交流,一个个亲身体验的故事让同学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赞许,不一而足。在另一个班上则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设置“金钱是万能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两个辩题”,让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唇枪舌战的辩论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两个班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明白了:人类社会生活与金钱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金钱,但不能有“拜金主义”的思想;生活中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人世间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第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和谐之美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它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人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关键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应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学会搜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陶行知先生曾大力提倡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注意做一个忠实的文明观众,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如小鸟一样自由地、尽情地飞翔,敢想敢说,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注重表扬、激励,在评价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
有人说:“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谁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学生自然不例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想方设法去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表现,教师都应有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自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四: 科学分工,有效开展搜集整理材料的工作。
科学的分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小组的类别,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2、要明确任务。在小组内通过学生的协商确定初步的活动方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任务,避免了盲目性。3、要培训骨干。教师要通过培训小组长等学生骨干来实现各个成员的间接指导,使各个小组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班情况下。4、要加强对优生和后进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措施后,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得到增强,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学生大都能筛选有用的信息,对获取的信息也能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面对生活”,活动准备前应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步:课前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大组,分别搜集有关“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方面的诗歌、俗语、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歇后语等材料。每组里面又可以分工:每两个人负责搜集一个板块的资料,然后由每组的组长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小组成员共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保障了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做起来比较轻松,自然乐意去做。第二步: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失败或善待他人或善于合作的一些典型事例,在小组内交流,挑选出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已备在活动课上展示,体现个人风采。第三步:明确演讲稿的写法,掌握演讲的基本技艺拟写演讲稿。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每组里面写作水平好一点的同学去完成。第四步: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设立金点子奖。第五步:课前招聘活动主持人三名,准备有关互动游戏的一些资料。这样筹划,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性展示,又有合作的畅快。
第五:平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整理材料的习惯。
巴金爷爷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平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习惯,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的能力。平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新闻会”等,这些活动,比较容易展开,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来确定主题,预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对照材料查找资料,并充分归纳整理好。
即兴演讲训练或比赛,所用题目都由抽签决定。但组委会(或训练老师)在“签”上写的文字,有的是一个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一段材料并没有具体题目,题目要由演讲者自定。笔者认为演讲者抽到一段材料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关于复述材料。
有的演讲者认为:既然主持人在宣布讲题时已把材料宣读过了,演讲者在演讲时便没有复述的必要了。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演讲本身应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品,它不能依赖主持人的主持辞。倘若你不复述材料,而演讲中又对材料进行分析评判,那么单独欣赏你的演讲时,就会使人感到突兀和莫明其妙,因为你的演讲是残缺不全的。至于材料的复述位置则可以自由处理,可以用材料前置法将材料放在演讲的开头,也可以用材料后出法,先阐述演讲主题或引说事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把材料复述出来。能够准确详尽一字不差地复述材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没有这种特强的听记复述能力时,适当使用模糊法也未尝不可。例如,当无关大体时,“7950斤”可以说成“近8000斤”;长长的一串外国人名没有记清也不要紧,用“一位名人”“一位思想家”或是别的什么称呼代替一下也可以。
二、关于防止跑题。
特定材料虽不给出具体的演讲标题,但主题还是有的。所以谨防跑题是演讲者应当重视的首要的问题。要想防止跑题,必须做到两点:一要审准主题,二要选好事例。审准主题是防止跑题的关键。演讲者应当明确,这类演讲的主题依附于材料。因此在演讲之前首先要考虑材料所包含的主题是什么。倘若主题审不准,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枉然。请看下面的特定材料:“尼采说:‘成熟就是重新培养儿时嬉戏的认真态度。’请就此发表演讲。”这是一个名人名言的材料题。稍加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这则材料谈的是什么是成熟;第二,这则材料将成熟与认真态度联系在一起,离开了认真态度,就无所谓成熟。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认为演讲者在演讲中不仅要把话题集中在什么是成熟这个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要把成熟和认真态度二者联系起来。如果演讲者在演讲中只谈什么是成熟,自始至终未涉及到“认真态度”,那就很难说这位演讲者对演讲主题的把握是准确的。主题审准了,事例选不好也是不行的。事例是用来证明主题的,事例选不好,不仅不能证明主题,而且还会起到淡化主题、破坏主题表达的负作用。请看下面的特定材料:“游客来到一条乡村马路,见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马路封闭,不能前进’。他见前面没什么障碍,自信旅游经验丰富,便继续前进。不久,他发现一座桥断了,不得不回头。当他来到刚才放置路牌的地方时,见到路牌背面写着:‘欢迎你回来,傻瓜。’请就此发表演讲。”某演讲者在演讲时分析出游客由于不听信路牌上的说明,盲目自信,才做出可笑的事来的。他拟定的演讲主题是: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应该说,主题的确定没有错。然而他演讲所引用的事例却不够贴切。他演讲时说:“……实际上像游客那样的人,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大家一定听说过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吧,其中那个农民自作聪明,违反植物生长规律,过分热心地帮助禾苗生长,结果事与愿违,遭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说这个事例不够贴切,是因为材料中的游客在行为之前有他人的奉告——路牌,而拔苗助长的故事里却没有,这一点与演讲主题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不符。假如这个学生用曲突徙薪这个故事就切题了。《汉书·霍光传》记载,有一户人家,灶上装了个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火。有人劝他把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免得发生火灾。这一家不听,后来果然失火。
三、关于比体型材料。
先看一个讲题:“一幅漫画画一幼儿园阿姨给孩子发糖,每人发给一块糖,其中有一个孩子把分得的一块糖扔在地上,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这时,阿姨手拿一大把糖,交给这哭闹的孩子。漫画的标题是:“哭闹的孩子多给糖(副题是:并非指幼儿园)”。请就此发表演讲。”这便是一则比体型材料。什么是“比”?比就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表面上说的是乙,实际上说的却是甲,乙是表露在外的,甲却是隐含不露的。我们将乙称之为比体,将甲称之为本体。上面这则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本身是个比体,它的本体是讽刺老实人吃亏、而光棍无赖却能占便宜的不良社会现象。然而某些演讲者在讲这一讲题时,却未能分析出本体来,而仅仅将思维局限在比体上,大谈幼儿园阿姨施教不当,大谈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之类,使演讲听来不中要害。有些比体型材料不完全是比体,而是半比半本的。如下面这个比体材料:“一幅漫画画一个人拿着一支笔想在意见本上提意见,可意见本却挂得高高的,他根本就够不着它。漫画的名字叫《有意见往上提》。请就此发表演讲。”提意见的方式尽管有多种多样,但在意见本上把意见写出来毕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因此,材料中出现的有人拿着笔想在意见本上提意见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而把意见本挂得高高的,让人根本够不着它就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了——这是打个比方,喻指某些领导只不过是戴着听取意见的假面具,而骨子里是十分害怕、反对别人提意见的。材料一部分是真实情形,另一部分是虚拟情形,所以我们称之为“半比半本”。遇到这类讲题,也须格外留心,不能错把比体当成本体。请看某演讲者就该题而作的演讲片断:“……有的领导看上去像是在接受意见,实际上却没有真心实意,他们把意见本挂得高高的,让人无法取下来;有的把意见箱挂在墙上,很长时间过去了,从来没见有人打开过,那上边的锁也一天天地开始生锈……”“……你既然挂出来了意见本,但又挂得那么高,让人无法取下来,那么,这意见本挂与不挂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段讲辞将材料中的虚拟情形当成了真实情形,并将此与“意见箱”等现实中其它真实情形并列而论,可以说是犯了“以比当本”的错误。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一、立足课文,突破障碍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进行口语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找准突破口,一步一步地来。要打破学生不善言谈这一大障碍。多数学生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羞涩寡言,这些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要突破这一障碍,为口语交际教学进程斩除荆棘,就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大声朗读课文是较佳方法。首先让全班一起朗读,再一组一组地朗读,然后两三个同学一起读,最后单独一个同学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哪个同学读得最好,读得较好的给予赞扬,读得较差的就为其纠正错误。老师一定要语气和蔼,营造师生平等的气氛,让学生倍感亲切,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于开口这个障碍,排除害怕畏惧的心理,敞开喉咙,放声朗读,为以后的口语文际作好充分准备。
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几个同学来读对话,各扮一个角色,让学生初步涉足语境。例如在《心愿》一课中,找出四个同学,分别充当作者、法国小姑娘及其爸爸妈妈,照着课文进行对话。也可以进行古诗接龙,同学甲说上句、同学乙接下句、同学丙再接下去。学生既能训练说话,壮大胆量,还能背诵诗文。有的老师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凡事都得循序渐进,况且以此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诗词背诵,既轻松又有趣。
二、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要想推进口语交际教学进程,不能急于求成,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首先要突破口头语言这一关,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应从平时的阅读、朗诵、回答问题中慢慢抓起,经常给学生纠正一些读音、语调、词语上的错误,尽量排除方言的干扰,促使学生一点点地积累,一点点地进步。
在词汇、修辞手法、语言层次等方面要从简单到复杂来训练学生。先要求学生以说清事物、叙述流畅为主,再渐渐步入“运用适当语汇和简单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语言层次”阶段,最后能做到词汇丰富,修辞手法多样,层次分明。
在此基础上,利用复述课文的方法进行训练。学过课文后,学生心中对课文已有所掌握,可让其复述课文,根据课文段落结构,大致利用“首先说了什么,其次讲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的模式进行复述,有复述错了或是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提示一下,让学生继续,尽量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不照搬书本内容,避免哆嗦繁杂的句子,要逐渐做到有条理,有重点,内容清楚,叙述流畅,语言清晰。然后请同学总结,怎样才能把课文复述完整,在复述中要注意哪些东西。
复述课文有一定成效后,进入初步口语交际训练。刚开始时应由易至难,先从学生比较熟悉也最容易说清楚的话题开始,如“谈谈健康小常识”“我喜欢的一种事物”“校园一角”……在初始阶段,可让学生照着草稿进行口述,然后逐渐养成不用草稿的习惯,提倡即兴发言,训练一定时间后,可适当加深话题难度,由简单的叙述过渡到较难的议论,如“读《秋天的怀念》有感”,学了《竹石》一诗后“论竹的精神”等。像这样过关斩将,步步为营,水到自然渠成。
三、注重运用,深化能力
“涉深水者见蛟龙”,要培养更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走进更深入的训练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演讲和辩论都是很好的训练方式,要多加开展。
演讲,能让学生充分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开始时,要求学生先准备演讲稿,再根据稿纸演讲,随后发展到拟定提纲,以提纲的思路和线索进行演讲,最后能做到即席演讲。逐渐要求学生达到言之有物、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声情并茂、有说服力。演讲完后最好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每位同学的演讲作细心讨论,然后再选出各组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分析和讨论,并谈谈怎样演讲才能取得较佳效果。
举行辩论赛,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唇枪舌剑,各抒己见,综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能力,全面培养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辩论赛的话题要尽量选取大家普遍关注、有针对性、利害冲突显著的来进行,如“学生仿写作文可取不可取”“学校该不该对学生成绩排名”“开卷是否有益”,等等。让学生尽情抒怀,展现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建议教师准备一份小奖品,每次辩论,评出最出色的辩手,发给奖品以示鼓励,同时自制小纪念章,发给胜出一方,每月累计,比一比哪方奖章最多,颁发奖品给予好评。通过大量的小辩论赛,笔者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升,写作水平也突飞猛进。学生也一致认为,这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途径,还为写作文搜集了不少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