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检实训总结

安检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10 18:5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检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检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治安管理学》 “教、学、练、战” 一体化

警务实战能力培养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警务实战能力培养的成效,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实战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求探索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警察院校警务实战教育的水平,从而为公安机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有效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合格人才。笔者从事《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多年,本文结合在深圳大运会期间与安保学警跟班教学的体会,谈谈《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战、练”一体化的方法。

一、《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含义

“教、学、战、练”一体化中的“教”,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学”,是指学生的学校内外的学习;“练”,是指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战”,是指仿真模拟实践与全真实战实践、应急处置实践。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以实战需要主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指导模拟演练、参与真实实践。使教学从“课堂理论为中心”向“现场实践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学习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

《治安管理学》“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治安学人才培养模式,它基于警务实战分析,营造与警察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为此,应按照治安执法岗位必备的核心能力要素,实施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相衔接的专业教学训练,实现教学训练从“课堂为中心”向“现场为中心”、“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二、《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安学界就已经开始关注《治安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治安管理学》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治安业务技能训练薄弱”“治安学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建议实行开放式教学,促进教学实践一体化,把技能培训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的重点来抓,强化治安业务教师实战能力的培养,实行跨区域教学联合,打破地域界限,形成治安教学大综合的格局,加强《治安管理学》教材体系建设,突出业务教学实战性。较早的提出了业务教学的实战性趋向。2008年6月,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中编办、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进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同年,公安部下发并实施了《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开始实施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公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招录模式、培养方向、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基层、实践操作,突出实战技能的教学。2009年10月,公安部党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这就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深圳大运安保中《治安管理学》“教、学、战、练”一体化的可能性

从7月20日开始,江苏警官学院等全国16所公安院校的20400名学警会聚深圳,出现在了深圳大运会的安保队伍里。笔者结合在深圳与安保学警跟班教学的实际,谈谈《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战、练”一体化的方法。

1 教:在以实战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中教学为先导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知识与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分析方法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理论。必须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公安教育要为公安实践服务”的要求着手进行《治安管理学》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又要不断研究推出新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联想、感悟和创新能力。

一是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授课教师认真集体备课,积极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方法,大幅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使教学气氛活跃,授课取得了预期效果。实际操作方面,深圳南山学警分场馆、分岗位参加了由相关部门组织的防爆安检、交通管理、内场控制、指挥室、重点部位、前院管控、远程安检、检查站等岗位对接。防爆安检人检岗位的学警还参加了驻地公安机关组织的手探强化训练。通过实际教学,同学们提高了安保技能,增强了对自身岗位的理解,为做好大运安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主动邀请实战教官授课。在开幕式、闭幕式前夕,针对在大型活动中如何开展现场安保,专门邀请大运会开闭幕式现场副总指挥廖秀雄副局长从预演的基本内容,场馆的基本情况,场馆巡视的工作职责,以及对学警的工作要求四个方面为学警们做了生动而详实的讲述,使学警们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

2 学: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较好的认知方式

从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心理来看,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较好的认知方式。体验式教学是联系要学习的知识,把民警执法执勤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模拟、实景演练或现场再现的方式,让学员亲自参与体验执法的全过程,从而达到领悟的境界,促进知识整合和能力的重新构建,使理论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具体包括: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安保学警指挥部组织相关业务指导老师指定了相应的培训方案,对如何开展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安保学警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结合学警在学院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方案,对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部署;为保证学习教材,除发放指定的安保培训资料以外,《治安管理学》授课教师还印发了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学警开展学习工作。

二是学习方式丰富多样,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治安管理学》授课教师现场教学的作用,利用工作交流会、学生代表会等会议,组织观看录像讲座、听讲解、看纪录片。同时,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向学警进行安保培

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在深圳南山公安分局举办的由公安大学、刑警学院与江苏警院学警参加的知识竞赛,促进学警共同提高。

三是将学警与深圳市公安局安保民警合理分组,实行团队“场馆化”运作。从切实提高安保民警的处置能力入手,区公安分局先后针对性地开展了防爆安检、指挥室岗位等一系列培训。每周末组织全局学警收看大运安保知识讲座,通过培训,让安保学瞽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同时,编写《场馆安保处置200个怎么办》手册,所有安保学瞽人手一册,对可能遇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如何处置进行了规定,确保民警熟悉工作流程和要求。编制各大运场馆的安保运行手册及应急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据悉,参加场馆安保的400余名民警实行实名制,做到“定岗、定责、定人”。

3 练:警务技能和实战训练是对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

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使原先有些不可能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深圳大运安保模拟教学中予以弥补。

(1)结合各级督查部门的明查暗访。比如,在《治安管理学》课程中治安检查部分的传统教学时,学生总认为简易操作,难度不大,对“治安检查”的概念掌握也是一知半解,都知道“治安检查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掌握治安管理相对人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情况,防范、发现违法犯罪嫌疑和安全隐患,依法对场所、人员、物品、证件等进行了解、观察、审查、核实所采取的措施”。至于在公安实践中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安检技能,授课教师与学生心中都没底,但在大运安保中能够通过在实战岗位中,各级督查部门的多次明察暗访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7月28日,一名内部人员在接受例行安检时,学警金属探测器发出警报,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其身上带有枪支。于是,两名学警使了个眼色,上前将其制伏。原来,这次测试事先未通知学警,所以当学警发现异常后。还以为遇到了突况。8月1日,同样是在例行检查时,学警发现了某人包内有可疑物品立即警觉起来,并通过特殊方式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其他同学。仅仅几秒钟,其他两名学警迅速将该人制伏,同时迅速将现场人员撤离。原来,这同样是一次试探行动,而此次测试采用的是“爆炸物”。

(2)反复多次参加演练。至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解读,在传统理论教学时。学生只是对相关法条进行记忆,以便考核。实际掌握情况怎样?怎样巩固与提高?这些问题均需要在经过学生在多次实践演练后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学警均参加大运会开闭幕式演练。演练期间,参战学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深圳市大运组委会和深圳市公安局的要求,顺利完成了出入口控制、内场控制、看台控制、重点岗位巡逻、宾馆远程安检等安保演练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闭幕式主要针对《治安管理学》课程中的“巡逻勤务”“值守勤务”等知识让学生反复演练,演练时授课教师将安保学警分成4个责任区,与安保民警混合编组,由安保民警任指导老师,对闭幕式所在地深圳“世界之窗”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按照区域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在闭幕式主会场所在地,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500警力在广场内进行安保控制,而以学瞽为主的警力则以环形墙为分界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环球广场沿台阶向上环形走道区域属巡控范围,安排人员动态职守,经过反复多次演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战:大运安保中学警实战能力提升是实现教学训练与实战结合的必然选择

公安院校与公安基层实战单位联合开展岗位警务实习和实战综合演练活动,是实现教学训练与实战结合的必然选择,即“训练一实战一再训练一再实战”的教学模式,训练内容从实战中来,再到实战中去,战训相长。要学会在实战中学习,以用促学,学之求深,达到用之见效的目的。大运安保期间《治安管理学》任课老师授课时,除了根据宏观治安态势适时调整学员布局、人员安排和班组勤务等方面的工作,还针对学警安检执勤中的一些共性、突出问题,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及时组织开展车检、人检实务辅导等内容的专项训练和业务培训,切实做到寓学于训,边战边训,使学警们在实战中逐步适应岗位要求,掌握工作要领。与此同时,参战师生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邀请场馆领导、带班民警向学警传授工作经验,请治安业务出色的同学来分享心得,鼓励同学多思考、多总结、多交流,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授课教师全程跟班管理,经常到各岗位与民警沟通交流,了解学警工作情况,协调各方面工作。这种战训结合的学习、勤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效能,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执勤活动的高效开展。

在讲授“公安检查站”相关概念时,以前,笔者在课堂上强调“公安检查站是区域联勤联控的重要环节,带动了各地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体现了警种协作、区域联动、一专多能、联勤联控的新型警务理念”。传统教学时,学生并没有直接的体会,对检查站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系以及公安检查站在大型活动安保区域协作、以面保点的典范作用认识不清。在大运期间,深圳市同乐公安检查站是深圳大运安保的重要防线,江苏警官学院56名学警自接防以来,结合自己学习《治安管理学》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2篇

热词:统编教材 专业出版 民航行业

当前,各行各业对高质量、“订制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人才的适用性和专业性问题,一些专业水准高、实用性强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的行业统编教材得到大力开发和推广,其中,有些优质教材还实现了“墙内开花,内外兼香”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受众的广泛好评。在诸如“指定教材”“推荐教材”“规划教材”等各种教材名目的激烈竞争中,行业统编教材因其定位精准、实用性强和不可替代性而独具特点和优势。行业统编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行业发展,满足行业特色人才需求而组织业内人士统一策划、编写、审定、出版、管理和评价的教材,从而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在集中和优化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行业统编教材也为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了相对统一的参照尺度。

鉴于以上思考,我社依托民航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民航行业学科建设的迅猛发展,于2011-2015年在民航特色专业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选题方面进行深耕细作,推出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践类教材。回顾整个策划出版周期,我们始终不忘,紧紧依托民航行业发展,准确把脉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切实做到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工作真正服务于民航行业发展。

一、全面调研民航统编教材市场――结合行业发展,先从空管专业着手,分步骤实施

由于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涉及整个行业的需求,在最初策划阶段尤为审慎,首先开展全面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全行业发展来看,近些年来,中国民航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速度惊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人才需求巨大,人才缺口矛盾突出。而且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下,民航院校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为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创造了需求旺盛的机遇期。从民航院校建材建设情况来看,民航教材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教材质量不断提升,教材专业门类更加丰富。但就民航每一个特色专业来看,诸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专业的选题规划数量和教材建设成果并不均衡;而具体到每个院校,其教材建设和开发重点又各有侧重,造成优势资源分散,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缺少细化的标准与衡量尺度。而开发、编写和出版民航统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克服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并能够汇聚各院校的优势资源和最新成果。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少走弯路、及时总结经验,就整个策划阶段而言,我们结合行业人才培B需要和民航特色专业教学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首先采取先从某一成熟学科开始,先期完成后,视市场反馈情况再开始进行其他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先从民航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的空管专业开始着手。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都在开办空管专业,而且招生量逐年稳中有增。此外,空管也是民航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签派员被称为“不握操纵杆的飞行员”,从业人员数量可观。这就为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的编写、使用和推广提供现实基础。

事实证明,“空管先行”、分步骤实施是正确的。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于2012年首次推出,作为民航教育史上首次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专业统编教材,在业内获得很大关注和引起广泛响应。

二、紧密结合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作出总体策划

在“空管先行”的带动和启示下,我们在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特色专业的选题方面进行挖掘。为保持整个策划工作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组织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现有各类相关教材为基础,兼顾区域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现状,结合民航行业新技术、新成果,力争编写出针对性强、实用面广、统一规范、便于使用且品种相对齐全的民航行业统编教材。具体落实如下:

1.注重区分学历层次,分类建设民航特色专业本科/高职教材

从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以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中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在民航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以提升教材质量为核心的前提下,我们注意区分本科教材和高职教材“质”的不同,亦即文化程度的差异,高职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版”。

例如,机务专业统编教材首次推出适用不同教育层次的系列教材,分为“机务专业本科适用”和“机务专业高职适用”。正是这种对于教育层次的精准认识和细化把握,机务专业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密结合民航机务专业本科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在教材编写上各有侧重,机务专业高职教材在编写原则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比如,《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维修与实训》作为机务专业高职教材,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识、标准维修操作规范和维修工作基本技能。

2.勇于创新,积极开拓新兴发展专业教材建设

当前,我国的民航安保工作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经形成机场公安、地面安全以及空中安保三大安保领域,十支安保力量以及七八万安保人员的规模。此外,为满足民航安保人才培养的需要,民航院校也纷纷成立了机场安检、空中安保等专业。伴随着我国在机场实施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引进更先进的安检设备,对航空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航空安保人员成为很多高等院校要思考的问题。而教材和资源匮乏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实践部门还是院校教育,都急需一套涵盖增强航空安保系统的认识,介绍国际、国内民航安保法律法规,提升航空安全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的系列教材。

在此背景下,民航安保统编教材经过全面、系统论证,组织民航五大院校骨干教师参与编写本套教材。这些教材的系列出版不仅开创了安保教材的编排体例和编写风格,为民航安保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支撑,而且从长远来看必定能为民航安中安全保驾护航。

5.对于社会关注高、参与性强的学科教材,注重增强行业特色和系统建构,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近几年空乘职业受热捧的驱动下,社会上不少出版社涉足空乘教材出版,并以各种名目参与图书市场竞争。其中,不乏优秀教材涌现,对空乘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材由于作者并非民航从业人员,对民航工作流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致使教材的“民航特色性”不足、系统性不强、专业性缺失,直接进入民航课堂教学显得“水土不服”。而此次空乘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立足民航五大院校,以“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由民航院校扎根教学一线的空乘培训教师和航空公司在职优秀乘务员共同承担教材的编写,围绕空乘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来设计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和社会需要。包括《民航乘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案例・实训一体化”教程》《民航服务礼仪》等教材。其中,《民航服绽褚恰贰斗苫客舱设备与系统》还人选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4.着重优化教材结构,适当增加案例教材和实训类教材的比例

第3篇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3-01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面向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办法,掌握铁路客货运输设备、行车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铁路调车、接发列车、列车调度、客运组织、货运组织、行包运输组织等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结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如下意见:

1、将“计算机基础”,学时由原来的6学时改为4学时。计算机目前已不是新鲜事物,所以,不用花那么多的学时,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习。

2、“应用文写作”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我们大学究竟讲什么,很多内容很不实用,所以建议改革课程内容,课时不超过2学时。

3、在第一学期将认识、顶岗实习与专业认识、安全教育整合作为一门课,只开前3-6周,周学时为2,调整到学期中,与主要专业课适当的衔接,有利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学期不变。

4、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就业岗位较明确,男女生适合做的工作分的较清楚,所以建议开设8学时的(系定选修)限选课,一方面是对主要专业课的补充与强化,另一方面,使男生和女生在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上多学多训,而不是随着男生或女生去学将来根本不可能从事的工作。比如“女生将来绝对不会干调车”。设想如下:

5、每门课程都应该有可展示、可考核的成果。

6、将“铁路行车组织”(原236学时)划分成“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列车运行图与调度指挥”四门课程(共268学时,增加原因为增加了接发列车的实训学时,原来非正常接发列车情况讲得少)。

7、将“铁路货运组织”(原136学时)划分成“铁路普通货物运输”、“铁路特殊条件货物运输” 两门课程(共136学时,学时无变化)。

8、将“铁路客运组织”中“客运服务礼仪”部分作为系定选修课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门课,周学时为2,强化学生的客运服务技能。

9、增加“危险品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从事安检、货运等工作,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危险品的知识。

10、增加“站细编制基础” 课程,《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在是车站最基本的规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了解《站细》,一方面能强化、应用所学知识去编制《站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尽快熟悉现场实际。

11、增加“情绪控制与压力缓解”课程,替代原来的“运输心理学”,明确课程讲授的内容、方向。

12、增加“铁路客运规章”、 “铁路货运规章”,客运、货运规章都一样重要,而且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非常实用。

13、取消“铁路运输收入”、 “运输心理学”、“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课程。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96-02

一、引言

传感器是获取自然科学领域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现代测控系统中,作为关键环节的传感器处于连接被测控对象和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目前,传感器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军事科研、环境监测、现代办公设备和高端电子产品等领域,是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传感技术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传感器技术”这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国内有关传感器的教材越来越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的角度出发,讲解检测的基础知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智能型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等新知识;另一种是从以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为主,很少进行理论研究。笔者采用的是第一种类型教材。在讲授过程中,由浅入深着重介绍了目前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霍尔式、光电式等经典的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把半导体、微波、辐射式、超声波、数字式和智能式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作为选讲内容。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定性地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基本特性,还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多年的实践教学使笔者体会到:不需要对教科书中的每一种传感器都逐一进行介绍,要着重讲述几种有代表性的传感器,包括其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要将这几种基本传感器的知识讲全讲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传感器、如何选择和使用传感器。对于一些新型传感器,教师也可以不讲,采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来了解传感器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品质的重要保证。改革教学方法的重点,是要以提高教学品质、提高授课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一)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学生自己如果对某门课程很感兴趣,他们会肯钻研,勤学好问,把这门课学得很好。因此,在本课程的讲授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感器的内容讲授与生活中的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工作时都会用到传感器,并且在课堂生结合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讲述相应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结合教学内容中的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列举了大量学生认识的实例,如电饭煲、豆浆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对温度如何检测和控制,用到了哪些温度检测传感器?火车站的安检系统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会检查出违禁物品?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在什么状况下自动弹出,是怎么个工作原理?遥控器是如何实现控制电视机换台的?手机触摸屏是怎么实现的,用到了哪些传感器?等等。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二)借助多样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授传感器技术课程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因为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极大丰富了课堂信息量。采用了不同颜色的字体和醒目的线条,突出显示了难点和重点,使学生能够在一页幻灯片中,快速地找到关键的词语、图形。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使电子教案形象具体生动。例如,在讲解无损探伤的时候,通过flash演示,学生能清晰的看到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材料中有缺陷,超声波的往返信号变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仿真技术,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虚拟实训和仿真,这样既降低了实训耗材成本,又可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学生在学习时更注重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如电子温度计制作、数字湿度仪设计与制作、防盗报警装置设计、生产流水线产品计数器设计与制作、火灾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称设计与制作、自动照明装置设计、智能小车设计、灭火机器人设计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动手制作能力。力争让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整体素质比较高,符合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的人才。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考虑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因此,要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建立品质分析制度,注重平时考核,成绩结构多样化。从2000年起,在自动化99级、电子99级等专业进行教学探索。将考试与平时考察的比例定为:课程结束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课外作业占10%,课堂测验占15%,实验占25%。由于平时的训练与考察加强了,学生投入加大,掌握知识较牢固。并且要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和出勤)不达到10分(总分15分)或实验缺席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这样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能全面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促使学生将理论讲授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更充分地认识到传感器基本性能和基本应用。并能缓解期末复习的压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课程考核品质分析制度,考试结束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并写出相应的分析结论。理论考试是必须进行的一项评定环节,理论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但是命题要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基础,侧重于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设计,重点考察学生对传感器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要及时发现在命题或试卷批改及实验的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和更新考试内容。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承认并肯定了传感器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宝清.现代传感器技术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牛永奎,冷芳.传感器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杨汇军,王俊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9):188.

第5篇

法宝一: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制度是一个团体发展的导向标,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标准,它是决定一个团体是否能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保障。所以本人在每学期末都会去考虑本学期制度执行中的得失,存在哪些普遍问题,并与专业部主任共同讨论,是执行力的问题还是制度本身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去考虑如何修订与完善制度,同时也应考虑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是否有制度保障,制度执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与一些德高望重的班主任交换意见,形成初稿,并在网上公布,普遍征求意见,最后定稿公布。下面举几个例子,可能各位同行也碰到过。

例1: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随着全校实训7S的全面铺开,为迎合学校全面实行7S的计划,我着手把7S写进德育月考核制度中去,将原来的按检查人员性质分类考核,如行政检查、值周老师检查、学生会检查、保安检查等,变为按具体项目分类考核,如教室7S检查、寝室7S检查、行为检查、纪律检查等。通过专业部全体班主任的努力,一学期下来,每逢学校谈到教室、寝室7S,我们专业部都会受到表扬,并一时成为学校的标杆,并且兄弟学校到我校来参观寝室7S时,我们专业部肯定必到。

例2:2010学年第一学期,专业部出现三种不好的现象在此段时间尤为突出:第一种是个别班主任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上面,不够主动,有些事件只要班主任耐心地对待,自己都能处理好,如上课经常讲话的、作业经常不交的、上学经常迟到的等,而个别班主任就把这些所谓的违纪学生领到专业部,把问题一摊,自己就不处理了。有的还当着学生的面说:“这个人我无法管了”等话。经过我的劝说引导,他能在面上认错改正,但如果班主任能再耐心地劝说引导,该生也能在面上认错改正,但两种方法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的处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这个学生会怎么看班主任?他会非常敌视你,同时会觉得班主任无能,只会用科长来压人,更不用说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感化功能了。第二种现象是个别班主任在对待打架等恶性事件的态度上不够积极,不说配合专业部调查,有的班主任就连在通知家长来校处理相关事件的工作上,往往会说家长态度很差,不想来校为由,让专业部来通知,更有趣的是由于班主任的“淡定”,对整个事件不清楚,使得过错学生方的家长到校后,一无所知,家长还反过来责问我们学校是怎么做事的。第三种情况是专业部在值日时,一段时间内这个班级在卫生、纪律、形象、风气等方面都很差时,跟班主任去沟通,要求其整改,但个别班主任置之不理,或到学生那里说一下,但没有具体措施,更不用说深入了。最后因为他的不作为,使整个班级风气很差,处于失控状态,即使有一点正义感的学生也不想帮他管班级,同时也影响了周边的班级。第四种情况是专业部在安排特殊工作时,个别班主任总是找各种理由,希望不要安排他,使专业部的工作相当被动。针对以上四种突出现象,在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时,讨论修改班主任岗位考核制度,加了一块专业部人员给班主任打分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纳入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每月公布,一段时间下来,整体班主任队伍的工作主动性、执行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法宝二:用心做好春招生入学的开学典礼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高三比高二好管,高二比高一好管,最难管的就是春招生,所以德育工作的主要难点就在于此,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的体会是春招生进校一周内的开学典礼很重要,因为一个人来到新的环境,往往很容易受到语言等各种因素的暗示,先入为主,并影响会很深。以往都是全校的开学典礼,但对学生的德育产生的影响很小,因为在校长层面更多地在讲学校的成绩及对他们的希望,很少谈及德育的实际及对他们的真实要求,另一方面会场人员太多,效果会差。所以作为一线的专业部,召开开学典礼非常有必要,从2011级春招生进校开始,我除了学校召开的开学典礼外,还召开专业部开学典礼,我会用心准备德育管理的一些要求及相应的实例,如一日生活常规、如何学会做人(尊重、自信、交往等)等,特别强调如何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告知学生,任何同学间的矛盾都可以心平气和地说清楚,尽量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自己无法当面说清的,可以找老师来协调,切不可找同学、朋友去处理。因为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间的矛盾,叫人一起去所谓的“说说清楚”,是永远说不清楚的,同样都是老师帮你们来协调,但效果却是截然不同,使学生明白哪一种方法更值得,同时也帮他们去分析,在打架事件中被叫去帮忙的同学的负面作用及对他们自己产生的不必要的后果,从而使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找老师,帮别人处理矛盾不值得”。在开学典礼上用大量实例来讲解,做到讲细讲透,如果学生在课余都能在讨论开学典礼上的一些例子,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已成功了一半。实践证明,2011级、2012级新生进校以来,在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部没有一起恶性事件发生。比如今年2012级新生进校后,学校发生了一起较为恶劣的学生群架事件,事件发生后,行政楼学生科好不热闹,涉及到的4个专业部政教主任都在协调处理,连中饭都顾不上吃,唯独我很悠哉。

法宝三:全面做好学生的正面引导工作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记得2009年年底,我们专业部叶主任给我一个任务,要我突破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寻找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对于违纪学生及后进生的转化上,我思来想去,想到了树立榜样的办法。最后想出了“金色之星”评比系列活动。金色代表金子,闪闪发光,我们不是在倡导班主任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吗,你把这个金子找出来了,还愁找不到闪光点吗?同时,这么宝贵的金子的都被你发现了,又何愁班内无将、班内无才呢。班内有这么多将才,何愁班级不荣呢。金色之星的评比对象是全体同学,分成三个系列,第一个是班干部系列,第二个是月德育量化考核在全班后三分之一的其中包括违纪处分学生,第三个是其余学生,每个系列原则上一个名额,班级月考核在前10名的可以增加一名。只要在本月内符合下面其中一条就有资格入围:表现非常突出的、对专业部处理重大事件贡献突出的(专业部的“线人”)、对班级贡献很大的、好人好事方面贡献大的、协助班主任工作贡献突出的、协助班干部工作成绩明显的、纪律优胜的、做操优胜的、做卫生优胜的、学习优胜的等遍布整个日常管理,评比分成两个阶段,先班内进行评比,把优胜的学生推荐给专业部,然后专业部进行评比;每月评比一次,专业部将每位评上金色之星学生的主要事迹张贴在宣传窗内,期间也是专业部宣传窗收视率最高的时期。

对于评上金色之星的同学开出两个优惠条件:一是学期评奖评优优先考虑;二是违纪处分的同学可以作为降级或撤消处分的依据。当每期金色之星公布后,就会有很多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我这里来领取处分降级撤消申请单,我也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与提高。曾记得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办公室门口时,听到有位违纪处分学生在班主任处要求:“能不能给我一个月时间来管理班级纪律,我保证自己做好的同时,把班级纪律管得比以前好,相信我,我要评金色之星,我要处分降级。”伴随着违纪处分学生因评上金色之星而降级或撤消的感染下,班级违纪处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评金色之星的行动中来,违纪处分学生为处分降级或撤消,要求评金色之星的案例,我想我们专业部的班主任老师都深有体会吧。所以我在金色之星评比活动之前,几乎每月要给专业部违纪处分学生进行集中教育,但效果还不见得很有效,自打开展此活动之后,我们的班主任们用金色之星为“诱饵”,每月都在刺激这批违纪学生的敏感神经,你说我还有什么必要再集中教育呢,专业部打架等重大违纪事件也因此而大大减少。

法宝四:真心做好班主任队伍的“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