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9:4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机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吉木萨尔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吉木萨尔县农机服务产业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东风进一步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注册9个,4个合作社发展良好,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壮大。入社社员达到145人,服务农户7100户,入社经营面积3200hm2,拥有农机具459台架,合作社资产总额1780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1730万元, 配套设施面积47100000㎡。合作社今年上年度总收入达136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110万元。合作社主要承担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安装、代耕、田管、农副产品的拉运等服务项目。去年通过合作社正常运营,年服务总收入达到1320,较上年增长36万元。农机合作社的运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
2 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2.1 政策上给予支持
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争取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农机管理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 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县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2.3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3 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3.1 促进经济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采用大型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质量,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二工镇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番茄酱厂2000 hm2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田管和拉运,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600~800kg。
3.2 推动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拉运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合理流转。如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担企业承包土地进行规模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2年农机大户经营收入达10~15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2年入社机车收效达到6.5~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1.5万元。
3.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
3.4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去年该县农机总动力达191200KW,保持年增长3%的幅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7%,高于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1.4%。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运输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4 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农机作业服务不能够涵盖全面,不能满足该县农机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2)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3)资金投入不足。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5 今后的发展方向
5.1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进社,或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1号)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实施意见》(闽农综[202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抛荒的治理,摸清撂荒地底数,引导农户复垦复耕、统筹利用,有效减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基本情况
(一)开展全面调查摸底。
从2021年3月开始,由各乡镇开展为期2个月的撂荒地情况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全镇所有建制村(包括自然村、组等)连续2年及2年以上未种植农作物的可耕作耕地(指农户承包耕地和集体所有未发包的耕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逐户清查、逐块核对。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撂荒原因、农户复耕计划等,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二)建立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台账。
按照“村有清单、乡(镇)有台账、县(市、区)有总账”的要求,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见附件)。4月25日前村级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清单、乡(镇)建立撂荒地基本情况和统筹利用信息台账、县级建立总账,有关情况汇总到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撂荒地台账的动态管理,乡(镇)村两级要实时更新台账清单,有关变化情况要及时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二、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
(三)分类利用撂荒地。
各乡镇要针对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4月25日前各乡镇要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尽快组织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立地条件差的撂荒地,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地,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等。对暂不耕种的冬闲田,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三、引导支持撂荒地复耕发展农业生产
(四)鼓励支持农民复耕种粮。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对撂荒地复垦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加大对规模种粮补贴力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向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经管主体倾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五)加快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
我县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鼓励整乡整村整流域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先重点建设,及时复垦、改造、提升。注重分类完善,对偏远山垄田,加大机耕路、排水沟等设施建设,对零散耕地,加大小块拼大块格田化平整,提升宜机化水平,对缺水旱地,加快建设小型水源、机井、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对受污染耕地,加强监测监管,加快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做好安全利用。
(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针对山区特点,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对适宜山区及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购置给予补贴。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的托管服务,推行粮食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推广“滴滴农机”服务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七)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推进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引导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防止耕地撂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将防止撂荒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对撂荒连续2年以上的,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用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先服务后补助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和功能,面向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实行资金补助,推动服务组织改善承接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九)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乡镇要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人员,推动工作落实;村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
点,确保如期完成调查摸底任务,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5月10日前各乡镇将耕地据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报送农业农村局。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撂荒原因分析、复耕计划安排、推进复耕主要政策举措、工作建议等。
(十)加强考核监测。
将撂荒地调查工作列入年度延伸绩效考核,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调查走过场,没有如实摸清情况的地方进行通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张维树是四川来上海宝山耕种的农民,家门口种着30亩大棚蔬菜。正是中午,棚口敞开着,看得见里面绿油油的。
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作为国际经济体中重要一员的中国,受此影响,成品油柴油价格也一路上涨。
农业主要用油柴油一涨,农民的机械化耕作就显得有点奢侈;油价上涨还部分导致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之上涨,普通农民抑或是种粮大户都感受到了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而海南、陕西一带的水果,也因为运费陡然增加,影响了销售。还有农村跑运输早富起来的一批农民,都在这场油价上涨的大潮中受到波及。
最后,这还要影响到城市的供应和物价。
“都不敢用拖拉机了”
张维树其实在宝山是替本地人管着蔬菜园,但是村里人还管他叫“张老板”。
9月13日中午,《望东方周刊》记者碰到张的时候,他正想在菜园里摘菜回去做午饭。
“柴油现在涨得太厉害了,都不敢用拖拉机了。”更让他郁闷的是,附近的油站现在还常常买不到柴油,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油。
张维树家里惟一一台拖拉机,是平日里拉肥料、耕地不可或缺的帮手。一个月用油30多升。
宝山区大量的农机服务采取以村为单位组成服务队的形式,因此涨价给服务队带来了很大压力,上海宝山区罗店镇富强村农机服务队队长金良,对油价的上涨感受更深切。
金良告诉《望东方周刊》,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个平日里只有三个人的农机队,因为油价上涨亏损了1000多元。
宝山区农机中心主任王永新给《望东方周刊》记者提供了一份报告――《宝山区关于农用柴油上涨对农机作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在对宝山区四个村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报告显示,柴油价格大幅上涨,致使每亩水稻生产从机耕到机收整个生产工序每亩耗油成本多出10.26元。作业四亩以下的不规则用地,耗油量基本上要翻一倍。为此,宝山区农机中心已经将该报告提交给上海市农委。
这种情况不仅在上海存在,其他农业省份也相当普遍。
陕西宝鸡农民王老先生都60岁了,他告诉《望东方周刊》,今年夏天的小麦都是家里人自己人工收割的。
“往年叫联合收割机,一亩才30-40元,今年涨到60多块一亩,家里将近六亩地,要多个100多块。一年到头,本来靠种地就赚不了啥钱。100多块要顶一个月家里的柴米油盐。”
“打算以后不种田了”
每亩水稻耗油成本多出10.26元,数字看似很小,但是在增收难的农村,它与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叠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董知东老家在安徽,他来宝山承包了110亩地,已经干了十五六年。凭着一家人的精琢细磨,收成好的时候,这百十亩地能收入两万元左右。
然而从去年以来,这种生活却起了变化。
“现在样样涨价,估计今年只能赚一万了。”董知东有些无奈地告诉《望东方周刊》
“去年尿素是1500元一吨,今年涨到了2200元一吨。成本在不断涨,稻子价格却涨幅不大,前年和去年相比每100斤只涨了10元左右,今年的价格估计也不会很理想。”
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农民常文官是2004年全国种粮大户,往年的情况是旱粮近千亩,一年能赚10多万,今年的情况却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今年收入比往年减少了一半,除了因为今年台风特别多之外,就是因为柴油涨价、农药、化肥涨价造成的。”
油价上涨,运肥料和农产品的拖拉机运输费也涨价了,从原先的每车70元涨到了每车120元。
“就因为这个,我打算以后不种田了。一是年纪大了,二是赚不了多少钱了。”常文官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对《望东方周刊》说。
“有些果子就运不出来”
赵永是陕西宝鸡一个运输户。最近一段时间,他跑的运输主要就是苹果。“油价今年涨到4.2元/升,18吨从陕西到深圳价格抬到一万元。去年一般是9000多元。油价一涨。农民的果子,有些就运不出来。客过来少了,价格一高,运费也高,苹果在窑里坏了的都有。特别是陕北。”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开工之初,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编制项目应急预案,同时成立项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可进行现场演练和模拟演练。现场演练的内容兰要包括迅速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抢救(灭火、伤员现场急救)、疏散与撤离、保护重要财产、封闭现场等。
应急响应1.应急预案的启动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要按规定逐级进行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及时成立事故应急工作组,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按照分级响应、快速处理、以人为本、积极自救的工作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2.现场应急工作组及其主要职能
1)现场总协调:区域/专业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主管经理统一协调、指挥现场处置。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生产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3)险情排除及隐患整改:项目(执行)经理及工程管理部门牵头,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自救,排除险情,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在事故调查期间,组织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和人员安全培训。
4)事故调查处理主管经理及安全部门牵头,配合政府各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提供调查资料。
5)医疗救护及善后处理:工会负责人及工程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伤者救护,伤亡人员家属的慰问、安置和赔偿工作。
6)综合协调控制:项目经理及行政(保卫)部门牵头,在事发部位设置警戒标志,安排专人看守封闭施工现场,控制人员出人组织人员接待和信息协调控制工作。
应急救援1)应用救援流程
2)事故发生后,按照分工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抢救伤员时,要采取正确的救助方法,避免二次伤害同时遵循救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防止抢救阻碍或事故蔓延对于伤员救治医院的选择要迅速、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转院,贻误治疗时机。
4)事故现场仍然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
5)事故报告,这里所指的事故是指重伤(含)以上因工伤亡事故、机械事故、损坏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或建筑物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6)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用电话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并于1小时内将事故情况向事故发生地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7)发生事故后,由区域/专业公司填写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加盖公章后传真至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快报的上报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公司或区域/专业公司应组织项目部在政府部门事故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提供与事故有关的如下材料
(1)事故单位的营业证照、资质证书复印件;
(2)有关经营承包经济合同、安全生产协议书;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5)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及考试卷或教育卡(伤者或死者);
(6)项目开工证,总、分包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7)伤亡人员证件(包括特种作业证及身份证);
(8)用人单位与伤亡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9)事故调查的初步情况及简单事故经过(包括:伤亡人员的自然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等);
(10)事故现场示意图、事故相关照片及影保材料
(11)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利
2)事故调查期间,事故公司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不得擅离职守,并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3)事故发生后,怀故公司应迅速组成内部事故调査组,配合政府各主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査,组织内部事故分析,公司派人开展事故调査处理
事故处理1)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应成立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的事故整改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整改,组织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抚工作。
2)现场整改工作完成后,向负责事故处理工作的政府部门提交复工申请整改措施报告,经政府主管部门复查批准后方可恢复施工。
3)事故调查组应遵循四不放过要求进行事故的分析和处理,组织内部事故分析通报会,向公司安委会提交企业职工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朽,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4)事故调查组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査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天。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制约因素;规模经营
1.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1.1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与生产力不相协调的问题,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这种组织也有其局限性,表现为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给黑龙江省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2011年黑龙江省政府颁布的《黑龙江省2012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中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投资最低1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60%,其余40%由农民自筹。国家和省级政府在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方面一直是出资主体,投资金额占到总投资额的40%以上,最多时曾一度超过60%。这虽然保证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资稳定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对于农机合作社的投资热情,造成他们过度地依赖政府,从而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农民自身缺少积极性和造性,再多的扶持与帮助作用也是有限的,也违背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初衷。农机作业合作社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选择。农民作为参与主体,既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中央政府也确实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各项扶持,但国家的扶持不能取代农民自身的创造。以往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中央或省级政府投入大型农机然后由合作社自主运营。合作社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则主要依靠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多种原因,可能造成某些合作社经营不善,这就迫使合作社管理者将农机设备进行私自处理,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土地不能连片经营
现阶段我国的仍然是农村的主要土地政策,因此农户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仍会长时间存在。在大力推广大型机械化设备的同时,大中小型机械共同使用依旧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格局。然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则要求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也就是打破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开启连片经营的大规模农业时代,为大型农机的推广创造条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促进大农业机械化耕作,其优势在于土地规模经营和连片作业,从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中取得效益。然而这却与黑龙江省农村目前的现实情况相背离:由于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把土地分散给一家一户农民自主经营,这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也无形地分割了土地的使用权。而且农户拥有的土地质量和等级差别较大,在客观上为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造成了认为抑制。
2.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多渠道筹集资金
想要农机合作社在未来得到一个良好的运行发展前途,首先要进行保证的是资金上的投入,资金上的保障是农机合作社能够得到平稳运行的基础。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资金进行筹集,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加强政策上的扶持,让更多的农民与集体展开自筹活动,让资金的运行获得更多的活力,这些方法上的实现可以对社会资金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运用。
2.1.1制定有利于农机购置的财政政策
面对农机合作社运行发展上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当地的政府有宏观调控上的职能与权利,可以使用多种措施让农业生产上的资料分配与价格调控得到科学与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对农用燃油上的制度进行调节,并实行减免税收上的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进行大力度的扶持,保障农业发展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管理措施。在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支持,为了促进农事活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此时的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购买农业机械上的优惠政策,保证农耕上的活动可以不受影响。
2.1.2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
为了调动农机大户参与农业生产上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惠民政策来进行吸引与调动,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农机大户上的高科技设备组建新的合作组织,利用高科技设备对农机合作发展起到带动性的作用。农机大户在资金与设备上都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为了将这些潜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应积极的使用政府号召与宣传上的职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并让这些资源得到合理与科学的运用,为农业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2.2加强土地依法流转和规模经营
想要农机合作社获得更良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规划上的工作是否能得到良好的经营,农业机械上在规模化作业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农民在进行农耕工作的过程中让土地可以得到连片化的生产,就可以对农民的收入创造更多的增长点。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连片化生产可以让土地得到良好的规划,现在生产过程中运用高科技的机械化作业,使得土地上的产量可以获得良好的保证,与此同时,农村合作社也会在其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连片化生产模式的开展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家庭度的存在。这种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良久,制度实行的基础较为稳固,很难进行模式上的转变,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创新土地上的流转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来对农户进行鼓励,让农户转变土地耕作上的方式,并对土地进行集中式的规划让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机化发展思考[J].四川农机.2006(05)
[关键词] 农机 购置 补贴机制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09-01
1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程
上世纪末,我国政府部门开始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措施,并于2003年起引入西方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与政策[1]。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其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农业现代化需以高经济水平为前提,政府部门促进农业发展的公告为辅助条件,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与推动力度。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呈现高速前进的状态,这种经济模式为我国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提供了良好平台,这就表明我国拥有支持、鼓励农业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②随着我国广大农民现代意识的增强,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受我国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已经具备对农业机械化实施财政补贴的资本与能力[2]。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农业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的轨道,但其机械化程度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此外,我国农业还面临传统生产模式制约的现象,部分地区拘泥于传统的手工耕种方式,尚未接受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相关部门需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开展相应改革活动,带领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促使社会承担起带动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责任[3]。
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体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缺失的现象,这就需要农业监管部门深入完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秩序与管理体制。同时,由于我国类似于红薯类的农作物种植、收割未采用机械化设备,水稻类农作物正处于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的瓶颈时期,因此,我国财政部门需下达多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2 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由于我国属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共同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受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影响,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改革局面[4]。为带领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现代化、机械化领域,我国国家、社会与公众需共同承担起发展农业的重担,这就要求国家增加对农业机械购置、农民土地耕种等方面的补贴数量,例如:合理调整现有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措施,明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收益群体与农机种类,从而在引导农民接受现代化农耕思维的基础上,树立自身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人翁地位。除此之外,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需标明补贴目录,并将该目录作为指导农业机械化进度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发放阶段,国家不再采用将补贴直接发放给机械设备厂家的方式,而是将补贴直接送至农民群众的受众,从而实现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从未减弱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力度,且在近年来逐渐加大对农业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视力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完善了农业创新体制,因此,我国农业的综合水平、生产能力、根本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5]。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财政总收入的增加,为国家采取支持、鼓励农业发展的制度提供了物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水平与应用效果。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所采用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具有稳定性、补偿性、维持性等特点,这就表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能够充分激发农民农耕的潜力与积极性。
受各地区经济背景差异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层次有所差异,因此,我国各地级政府部门需及时掌握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明确补贴金额与补贴条款,从而实现财政拨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 结语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处于变革时期的关键阶段,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践层次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速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国内、国际竞争力。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显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践效果良好,这就表明我国需继续重视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官华平,周志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调研世界,2011(10):27-33.
[2]陈湘涛,占金刚.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1-4.
[3]潘荣翠.农机购置补贴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农业机械化,2010(2):11-13.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农村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3年4月—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人。调查选取了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贵州、陕西和青岛、厦门、成都等13个省市作为调查地点,共获得有效样本13948个,样本有效率为93.0%.本次调查报告分十部分。以下是十部分的概要,点击概要可以查看全文。
一、关于农村消费状况
1、投资教育成为消费新亮点
对“从现在起3年之内,除了用于吃、穿以及必要的农业投入以外,您打算将家庭纯收入主要用于以下所列哪一项”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子女上学的比例最高,为44.3%.这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农村消费者的认同,农村消费者已开始涉足较高层次的消费领域。而选择将纯收入用于旅游的农村家庭比例最低,仅有0.9%,这表明农村家庭还没有进入谋图享受的生活阶段,大部分农户还在为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奋斗。
2、购买保险成为消费新热点
对“是否加入了各种保险”问题的回答显示:有58.7%的被访者回答他本人或其家人参加了保险。其中人身意外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被访者家庭消费的主要保险品种。
3、医患关系开始转暖
对“医疗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的评价问题,超过3/4的被访者对医疗效果及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示满意。其中,对医疗效果,78.3%的被访者感到满意;对医护人员的态度,77.4%的被访者对医生和护士的态度表示满意。
4、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对“上学是否方便”、“对教育质量是否满意”问题的回答显示:88%的被访者反映上学方便,77%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5、最重视质量问题
“价格”、“质量”、“功能实用”、“使用方便”等是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消费品时经常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在购买这些消费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质量”,尤其是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和食品时更加重视质量问题。
二、关于农村消费环境
1、消费环境呈现“四高四低”态势
(1)半数以上的被访者对用水、供电、邮政和农村市场管理等四个项目做出了积极评价
(2)对家电维修的方便程度、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电视信号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方便程度等四个项目给予积极评价的被访者不足半数
2、电视是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一个渠道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被访者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渠道,有87.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这表明,农民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还比较单一,农村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农村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3、质量问题是挥之不去的痛
对在“产品质量问题”、“服务问题”、“价格问题”、“缺斤少两问题”等七个问题中,哪个问题当前最严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2.1%的被访者回答“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回答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23.0%和7.6%.
4、最不放心种子、农药和食品
在“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等十七个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显示:“种子”、“农药”、“食品”被认为是存在问题最多的行业领域。其中,有22.9%的被访者认为种子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6.1%的被访者认为农药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5.6%的被访者认为食品存在的问题最多。
关键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乌兰察布市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Primary Investigation Of “One County One Produ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od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Wulanchabu
Zhenglijuan
Wulanchabu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bstract: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One county one produ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the agriculture in Wulanchabu city is summarize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planting status in ten counties, establishe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od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preliminary in Wulanchabu.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in services, think about current problems also.
Key wor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ulanchabu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乌兰察布市特色农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要提升气象服务效果,不能局限于开展传统农业气象的观测和服务。“一县一品”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就是要求气象服务人员从当地的农业种植实际出发,通过充分了解农业需求和产业布局,紧紧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制定本地化的、特色鲜明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直接服务于主要用户。此服务模式对于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避免或降低灾害损失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及服务模式
通过分析各旗县市气候资源特点、调查农业生产现状、了解有关部门及农户的需求,初步明确了各地特色农业的服务重点和方向。各地还针对选定的特色作物品种,制定了特色农业服务方案。
1.1 各地区服务重点及方向
乌兰察布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土壤疏松多呈沙性,非常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多数旗县把马铃薯产业摆到了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开展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成为了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服务重点,主要包括的旗县有察右后旗、察右前旗、商都县、四子王旗、兴和县以及化德县。此外,根据各旗县市种植结构规模的不同,察右中旗的红胡萝卜、丰镇市的、凉城县的甜菜、卓资山县的草莓种植基地均被定位了当地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试点。
气象服务人员要在特色作物不同生育期和采收、贮运及包装在内的全过程中对气象条件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制作详细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针对全生育期的突发灾害性天气提供灾害预警产品,并在灾后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及时收集主要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
1.2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为了保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的建立,各旗县服务人员多次赴实地考察进行田间走访,并与种植大户直接交流、听取农业专家的建议,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开展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先进经验[1、2],多种渠道了解生产单位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共同探讨了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图1“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2、乌兰察布市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缺乏数据资料
由于农业气象观测站点较少,仪器设备简陋,观测项目有限,使得现有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服务中的利用率不高,使得深化、细化气象条件对特色农作物影响的研究难度加大。
2.2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
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多是天气预报,以及针对近期墒情状况的分析,大多数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传统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生产全过程中气象条件时时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尚未开展,使得服务的多样性不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2.3 农业气象队伍不够健全
基层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从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力量由于受专业和时间的限制,目前对特色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不够,对特色作物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缺少沟通,还不能完全适应“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服务业务的需求。
3、“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3.1 树立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责任重大,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开发非常迫切,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对气象服务需求非常旺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任务非常艰巨,要主动的有针对性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3.2 不断完善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模式
要将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模式不断完善,逐步深化。通过实地考察、多次摸底制定出针对作物不同发育期进行的相关服务。着重研究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以提高特色农业防御灾害的能力。
3.3 重视农业气象业务队伍建设
加强对农业气象业务队伍的培养,通过技术交流,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更新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加大特色气象为农服务的经费投入
今后,要不断增加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经费投入力度,改善乌兰察布市农业气象观测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并制定一定的奖励制度,从而调动起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研究广东省乡镇居民近年来的投资理财现状,就偏远乡镇居民对金融产品的熟悉度、投资理财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对广东省金融企业能更好的为乡镇居民提供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并根据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他的讲话表明,虽然普惠金融是国家提出倾向于扩大金融的受惠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普惠金融也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立足于广东省,我们希望通过对广东省乡镇居民理财观念及习惯的分析,为金融企业找到开发更加适合乡镇居民的理财产品的依据。同时也促进农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地点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于本校学生均来自广东省的不同地市及乡镇,故利用学生暑假放假回家期间,将调查表发放给学生,进行收集。此外,项目小组也选择了其中一个乡镇,组织同学进行了集中深入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内的乡镇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调查对象学历分析参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学历分析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大学以上
5% 21% 28% 20% 18% 8%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小学到大学,总体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初中学历人数最多。学历分布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出各文化层次居民的消费及理财观念,从而使调查结果的得出更为科学。
(三)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多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理财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品牌的认知度,对新型消费观念的接受度,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广东省乡镇居民消费理财观念的趋势,找到乡镇居民之间消费及理财观念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剖析消费理财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找到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最终达到“合理消费,健康理财”的目的。
三、调查结果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全面考察了广东省乡镇居民的消费及理财观念:
(一)金融企业及理财产品的认知度
问卷的第一问调查的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即居民对金融企业及各类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该图显示,超过半数的广东省乡镇居民对金融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有一定了解,但是非常了解的比重较小,说明金融企业在乡镇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居民从不关注金融企业及金融产品。这一数据也反映了乡镇居民目前仍有较大一部分对金融不感兴趣。特别是粤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二)投资理财态度
在对理财重要性的调查中,91.7%的人均认为学会理财很重要,8.3%的人认为无所谓,0%的人认为理财并不重要。而这认为无所谓的8.3%的人群中均是农村居民。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能正确的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城镇与农村相比,极少数农村居民还未对理财引起重视。
在关于增加理财知识的调查中,20.8%的人表示为了增加理财知识,参与过相关培训,其余的人则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培训。由此看来,现如今为了取得较好的理财效果,城乡居民均主动地参加相关培训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这对于健康理财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三)投资理财方式
关于理财方式的选择如图2显示。
图2显示:41.7%的人选择存银行这一最为传统也相对最为安全的理财方式,仅次于存银行的是炒股,占37.5%,然后是买房,占8.3%,最后是买债券、基金等,占12.5%。近年来,随着股市、房市的大热,越来越多的居民将理财的触角延伸至这些风险较大但收益丰厚的行I,促使了理财方式的多样化。
当然,不是说理财方式越多样化越好,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理财方式,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并合理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理财效果。
(七)投资理财效果分析
对于理财效果,4.2%的人认为很成功,58.3%的人认为一般般,不置可否,25%的人认为不够理想,12.5%的人认为很失败,当然,这仅仅是自我评价,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但就数据而言,多数人仍不满意目前的理财效果,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四、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要将居民的消费与理财观念结合在一起调查,是因为消费与理财两者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学会合理消费,健康理财,才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及理财观念的进步,同时也暴露出部分观念的不合理性,以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所存在的差距。想要学会合理消费,就必须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必要的消费知识,扩充消费方式,健康的理财观的形成也是相似,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并就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金融企业及产品普及度较低
首先,要鼓励金融企业多下乡镇宣传金融产品;并且建议政府或者金融监管部分可以予以一定的资助。其次,金融企业也要加强在乡镇地区的品牌建设及资助力度,例如可以与化肥、种子、农机产品等乡镇居民常见的企业合作,将金融企业的产品广告做在这些产品上。再次,乡镇地方政府也要大力正面的宣传金融企业,特别是基金、保险等产品。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二)投资理财产品较为单一
要大力普及信用卡购物及网购等新型消费方式,通过加大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顾客;其次,可以开放更多的理财渠道,鼓励多种理财产品方式的组合叠加,以便取得最佳消费效果;再次,应当突出对新型理财方式优点的宣传程度,改变城乡居民固有理财模式。
(三)投资理财方式不够科学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加强宣传,加大科学理财知识的普及度;其次,要开展理财知识讲座,并尽可能多的在农村地区免费开展;再次,可以开展模拟理财大赛等活动,激发群众理财积极性;最后,应当鼓励居民对理财方式进行科学的有机组合,以便取得更好的理财效果。
**县总
在市场经济中,老企业的改制和新企业管理用人机制的转变,在城市和一些企业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是各级政府、工会及全会社特别关注的问题。及时做好对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的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是一项极其有益的工作。现将**县全县下岗职工和特困户情况及如何扶贫帮困的做法调查报告如下:
一、全县下岗职工和特困户及分布情况:
1、全县现有职工全总数39296人,其中下岗职工总数12873人,城镇职工23000人。应进入失业保险的45000人,已经参加失业保险的41000人。
2、应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的591户,已进入低保享受补助的347户1077人。
3、全县特困家庭下岗人数497人,主要分布在县物资总公司32人,县多管局19人,县经贸局201人,商业总公司37人,县供销社48人,县农机局28人,县粮食工业公司109人,县粮食供销公司10人。
二、特困户的特征和特困原因:
1、困难特征:一是基本生活困难户,二是医疗困难户,三是子女上学困难户,四是家庭居住困难户,五是就业困难户。
2、特困户的困难原因:①病灾户,主要是生突发病和慢性重病,拿不起药费。②离异户,这一部在困难户中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影响却大,单身无岗无收入又带孩子,家庭生活难以维持。③缺技术、资金户,有劳动力、缺技术,有技术又缺资金,这是困难户的普遍原因之一。④年龄较大户,这方面困难户,既缺劳动能力又缺生产技术,困难程度较大。⑤特殊困难户,占比例较小,但需求的救助力度大。
三、对下岗职工和特困户的主要帮扶情况:
1、全县已经失业保险的6632人,全年发放失业金1023万元。2、2003年全县已进入低保享受补助347户1077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2万元。
3、几年来共办理《特困证》2386户,发放困难补助金187万元,(其中1998年办理270户,发放17万元;1999年办理370户,发放24万元;2000年办理402户,发放46.8万元;2001年办理272户,发放35.3万元;2002年办理251户,发放30.84万元;2003年办理395户,发放18万元;2004年办理426户,发放16.4万元。)
4、2003年,为特困户办理医疗优惠卡1185人,减免医疗费用12万元。
5、低保家庭子女上学优惠2万元,资助特困生9人1.8万元。
6、献爱心捐助活动开展5次,捐资总额630万元,(其中1997年捐资156万元,2000年捐资179万元,2001年捐资114万元,2003年捐资85万元,2004年96万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138万元,用于企业解困288万元,用于走访慰问困难职工90万元。
7、近年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890户,发放慰问金总额99万元。其中2003年395户,送慰问金12万元,慰问品折价6万元,2004年慰问426户,送慰问金16.4万元。
四、帮扶救助特困户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应用政府职能,建立有效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在城市出现下岗职工和特困户的情况,是一种长期现象。因而帮助下岗职工上岗,救助特困户,是各级政府应尽的长期职责。**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帮扶救困工作,早在1997年县政府印发了《**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出台了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建立了最低保障制度。去年,县政府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意见》,提出具体措施,强化目标责任制。最近,又出台了《**县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24个成员单位的救助特困户的职责。在此同时,今年初,县政府在确定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又拨专款为下下岗职工购买400个就业岗位。
2、依托工会组织,建立援助中心。去年12月,**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县困难职工,就能通过援助中心享受全方位、多渠道、一站式、一条龙式的服务。援助中心是县总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援助机构,主要职责是接待、困难救助、就业帮助和法律援助。该县援助中心还明确规定了援助对象的条件;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线职工;列入当年县总工会建档的特困职工,困难劳模(市级以上);家庭遭遇意外灾害,致使生活难以为继的职工;夫妻双下岗职工;需要提供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的职工;有其它特殊困难的职工。凡有以上困难,出具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到县工会填写《困难职工援助申请表》,然后分类进行援助。
1“三农”网络书屋的“5W”模式解析
“三农”网络书屋的目的是帮助各县(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选择应用,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及信息引导;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基层农民提供实时农业信息及实用技术,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并正确使用适应本地的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科学种植养殖。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建立并推广应用“三农”网络书屋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活动,其科学有效的传播过程离不开5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与促进。
1.1传者分析传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亦被称为“把关人”。1947年,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把关人”(Gatekeeper)的概念。他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对流经他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或继续在渠道内流动。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流经他的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而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三农”网络书屋通常为三级构架:第1级书屋为市(州)科协所属书屋,第2级书屋为市(州)科协下属县(市)科协及学会所属书屋,第3级书屋为各县(市)农技协会所属书屋。三级书屋的管理者先从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简称CNKI)里检索并选取信息资料,然后下载并配置到自身建立的网络书屋当中,最后再按需求传递给下一级传播组织或个人。因此,他们既是传者,同时也是受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具体内容,可被视为“三农”网络书屋的“把关人”。对于传者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为受众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并为受众提供实时咨询与指导帮助等,努力为打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做出历史性贡献。为此,传者必须保持与受众的联系或随时掌握来自基层受众的反馈:①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特别是手机与受众保持联系,提高传播的时效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的《201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9694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1.3%,手机正成为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终端。②调研并掌握受众的实际需求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按需选取和组织材料,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例如,刘敏等人的调查显示,农民需要的农业信息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54.9%)、优良品种信息(49%)、田间管理技术(47.1%)、农产品供需价格信息(46.5%)、养殖技术(41.3%);而农民用户需要的个人或家庭生活科学常识信息主要有:孩子教育(51.3%)、自我保健(45.9%)、衣食住行(41.3%)、安全生产防护(37.4%)、创业(25.8%)、优生优育知识(21.9%)、气象预报(17.4%)。而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农户的信息需求包括涉农信息、生活医疗信息和培训务工信息三大部分。③调研并收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以便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指导和培训,提高传播的实效性。例如,张耀钢、应瑞瑶调查分析得出[8],有效的技术培训不但能够使农民当时受益,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其他技术服务的需求,以及继续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其就有可能步入“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这一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要把技术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手段。
1.2内容分析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从传播者角度来说,他们都希望生产出合格的或者是高质量的“产品”——内容,这是整个传播活动的核心;从受众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获得满足多重需要的“产品”,这是其主动选择和消费传播内容的基本价值取向。传播内容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的好坏。“三农”网络书屋的传播内容主要来源于由CNKI提供的约7565种期刊、516种报纸、2000部工具书、2021种年鉴及一些视频资料等;其次来源于由各级、各类涉农机构或个人等提供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求购等信息,如农业技术协会名特优农产品信息平台、保靖县蜜蜂养殖协会、丁国顺网络农家书屋等。对于网络书屋的传播内容,我们应当注意:①传播内容应当经过传者的整理与加工,并按照农民群众的思维方式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和传播。其目的是提高适用性,便于农民群众的检索利用。②传播内容必须真实有效,具备科学性。由于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和要素不尽相同(如气候条件和土壤农化特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播的内容必须因地制宜,符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再者,由于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复杂多变,因此,传播的内容必须因时制宜,其目的是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从而实现致富的愿望。③传播内容应通俗易懂。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这一客观事实,对于收集并传播的各种信息资料,传者必须对其所含有的专业术语等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并尽可能转化为受众易于领会和接受的白话。
1.3媒介分析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的开篇中写道:“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他的观点强调了媒介形态和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传播活动的巨大影响,这一观点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同时,麦克卢汉认为:“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因此,“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传播媒介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认识传播媒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把握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将大大提高我们使用传播媒介的能力,充分扬其长、避其短。勿庸置疑,“三农”网络书屋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网络传播凭借技术优势,集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弥补了传统媒体的技术鸿沟,是人类传播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输和获得方式。这些信息与传统媒体上的信息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差别:一是信息呈现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使得信息易于检索和查找,同时也利于传输,信息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的时效性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数字化还能使网络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可以很容易地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这都是传统媒体做不到的。二是信息在网络中以超文本的形式进行组织。超文本就是考虑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需要,在数据中包含有其他数据的链接,这与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差别。然则,我们还必须注意克服网络传播中的一些问题:①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由于网络本身相对有传播自由、内容易于复制、难以控制等特点,因此我们要自觉防范并抵制网络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②网络媒体中虚假信息的传播问题。由于监管不到位或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钓鱼”网站和形形的虚假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受众提高鉴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坚决杜绝“坑农、损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如“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的虚假求购和销售信息等。③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黑客攻击”、“电脑病毒入侵”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信息传播活动正常运转。
1.4受众分析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被称为“受传者”。“受传者”侧重于接受信息的个体,而“受众”主要是从“受传者”整体的角度定义的。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信息接受的被动者,信息的主动权不再由传播者掌握,而是由受众自己控制,他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信息内容,还可以在网上自由信息;信息的传播由推变成拉,受众的主动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协会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参与“三农”网络书屋推广应用的建设者来说,他们可以主动利用CNKI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查找知识信息,也可以自由真实有效的信息。对这部分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业已经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未来他们将架起网络书屋与“三农”之间的“桥梁”,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既是受众又是传者的双重身份。然而,对于作为“三农”网络书屋最终传播对象(目标受众)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讲,他们还无法自由利用网络书屋主动搜索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知识信息,仅能浏览极其有限的部分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信息。因而,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受众,更谈不上掌握信息的主动权。2012年6月25—2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国知网“三农”网络书屋经验交流会总结提出,将来网络书屋的服务对象要由原来的“三农”拓展到城镇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未成年人及企业人员等几类人群,实现由“三农网络书屋”向“全民科普网络书屋”的转变。因此,未来对目标受众的开发利用将是普及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方面,要加快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农民进行相关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并尽可能降低上网成本,以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CNNIC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满足受众对知识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积极引导受众提高学习利用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自主性。例如,原小玲等人的调查发现,山西省农民的信息需求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生活医疗信息、生活娱乐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共六大类、29种。
1.5效果分析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尚处于普及、推广、应用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传播效果的总体评价尚缺乏整体客观的依据。但从一些已有的客观事实报导当中我们仍可以预见传播效果,这说明“三农”网络书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社会意义。例如,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碗米坡镇陇木洞村索源果业技术协会会长彭运江利用“三农”网络书屋查找到了日本、巴西等国驯化蔷薇莓的技术,并带领村民发展蔷薇莓等各种野果产业,让村民脱贫致富;2010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该村作为农村信息网络助农致富的典型进行了相关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另外,对胶东半岛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胶东农民的增收是随着在生产中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程度的提高而上升的;并验证了运用先进技术有助于农民增收的规律。所以农民依赖农业科技,通过现代农业生产也能致富奔小康,那么农业生产就不愁后继无人,“明天谁来种田(地)”就不会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为了便于对传播效果进行考察和评价,笔者试着推举以下几方面因素作为参考依据:①“三农”网络书屋访问人次情况。对访问总人次和人均访问次数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分析。②农民思想、精神面貌情况。对学习科技知识的认同感、学习的积极性、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长等进行调研和总结。③利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情况。对农民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养殖和栏间管理等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其科学性和科技含量进行评估。④农民增产、增收致富情况。对人均亩产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作统计分析。
2“5W”传播模式的局限及突破
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可以用图形表示(见图1)。“5W”模式是以传者为中心的线性传播过程。传播学领域内对这一模式的批评集中在认为其过于强调“效果”而忽略了“反馈”这一要素。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三农”网络书屋的推广应用活动:①网络书屋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是有反馈的双向过程,不再是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单向的过程。传播学认为传播行为应该是双向的,只有及时地获得受众的反馈,传者才能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点,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信息,所有网结生产、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形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实时互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地位。②传播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受传者也可以成为传者(在网络中信息),传者也可以成为受传者(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即受传者与传者可以互相转化,两者是平等的。③网络书屋与“三农”之间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同时受“三农”的制约。网络书屋为“三农”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同时提供智力资源支持;“三农”则为网络书屋提供最新的生产经验、农产品供需等信息,并为网络书屋的发展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与动力。另外,由于农村整体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农民的科学素养较差,所以“三农”网络书屋的推广、应用及传播过程将是一个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
作者:郑茂华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
关键词:农村消费需求;政策依据;政策目标
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及扩大对策”的部分成果(编号:HB12YJ005)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6日
一、当前形势与政策背景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继续蔓延,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我国也未能独善其身,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第二季度,GDP仅增长7.6%,是三年来首次“破八”。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50分界线,经济呈现快速下滑的趋势。尤其令人担心的是,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上升,显示企业销售不畅,预示未来经济活动会走向低迷。7月31日,中央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坦言,国际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时期,国内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则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需受累美欧等地经济不振,内需尤其消费又尚待加强。催促消费,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要坚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调整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早在2008年,国家为刺激消费,在农村地区购买小家电政府给予补贴,并进行“家电下乡”活动,这些消费品不仅仅涉及到像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等耐用品,甚至还涉及到农机具、计算机、汽车、摩托车、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等高档品,其扶持程度多年来都属罕见,而且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实施减税、减费、增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旨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但回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效果,可谓平平。农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似乎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目前,消费需求不足,加之海外经济动荡,“稳增长”目标实现的风险正在加大,因此此时有必要反思一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
二、补贴政策目标是否清楚
2008年以来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旨在激发农民消费潜力,激励农民购买欲望,利用“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消费,中央财政补贴金额在数百元不等。但是,从农村消费市场可以看出,农民消费没有使内需形成拉动经济的有力引擎。首先,同一地区,农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到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不同农民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对消费需求也差异较大。由于数百元的补贴,收入水平较高农民的消费热情和购买意欲立即调动起来,这些农民消费需求表现得十分火暴,比如农村中高收入户;但有些农民消费需求表现得十分温和,比如农村中等收入户;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由于拿不出购买刺激消费的政策性商品所需几百元乃至上千元资金,消费需求表现得十分冷清,只能望“补贴”兴叹,比如农村中低收入户。表面上看是农民消费欲望不强,但实质上是由于农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从而造成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农民内部势必会在富裕户、中等户、温饱户之间形成不同的消费层次;其次,富裕地区农民和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自然其消费水平相差甚远。富裕地区农民买得起刺激消费的政策性商品,享受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而边远农村地区、贫困山区、坝上地区农民由于收入较低,只能用于基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无经济能力消费更多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性商品,享受不到国家的补贴政策,更不能成为拉动内需的一分子。具体而言:富裕户势必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做到超前消费,其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中等户也会首先考虑消费一些基本的耐用消费品,但对一些高档消费品持谨慎态度;温饱户由于缺乏消费能力,即便有数百元的家电下乡“补贴、限价、优惠、折扣”,依然消费不起。
所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讨论首先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大不相同;同一地区的农民,收入也有较大差别的问题;二是应认识到不同收入农民的人群购买不同价位和品质的商品的问题,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在几百元补贴的刺激下,更换各式家电产品,购买先进的农用机具,消费需求扩大,但这部分农民只占农民总数少部分,大部分农民的消费意愿调动不起来,一概用平均补贴与平均收入水平来制定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与现实相悖。
考虑到这两点,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对富裕地区的农民和贫穷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农民确实起到拉动需求的作用,但对大部分中等及以下收入农民家庭,刺激消费作用微乎其微。若真如此,一刀切的补贴政策很难收到理想效果。一方面高收入农民群体只占农民总数少部分,补贴政策带来的消费现象对“稳增长”是杯水车薪,自然不会增添大的消费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对于贫穷地区及中低收入农民群体来讲,刺激消费的政策性商品价格较高,奢侈性商品难求,即便补贴再提高几百元,也很难有购买能力。因此,依据“被平均”的农民收入进行平均补贴对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作用不大。农民收入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对于不同收入的农民何为合理的补贴水平?是否执行阶梯式补贴?自然值得探讨。若非如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怎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补贴政策依据是否清晰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国家在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诸如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均采取了整齐划一,一刀切的政策措施,判断一刀切的补贴是否合理,自然需要对不同农民有准确的收入统计数据。不过十分遗憾,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就缺乏完善的不同阶层农民收入统计体系。例如,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信息,只公布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数,部分省也公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但没有任何省或地区统计公布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即使有些文章引述个别地区的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但也明显偏离直观感受。
从统计方面来说,统计机构选择的是一个总体性指标,它是经过加权计算后得出的综合平均数。但是,农民收入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农民的收入。这个平均数与人们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从统计学角度看,平均的“乘除法”,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原则不符,与农民盼望吐“民声”的期盼不符。
由于各地缺乏完善的各阶层农民收入统计体系,使得市场失去了对农民不同消费需求的最直观感受,也导致研究者对不同收入农民的消费能力的历史数据出现短缺和混乱。对比美国可以追溯100多年来各州农民收入及消费需求数据,我国确实急需建立完善各阶层农民收入统计体系。农民收入数据不仅是农民购买行为的参考,更是决策层推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的主要依据。依据尚不清楚,如何使农村消费市场繁荣?
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回顾近年来农村消费市场,可以看出政府补贴政策变化频繁,且时而补贴、时而补贴取消。金融危机之后,因“信心重于黄金”,为保内需,加大对农民消费补贴的力度,扩宽补贴商品范围,对提高农民消费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未形成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补贴政策未收到理想的效果的突出表现,就是补贴政策的粗放有余,精细不足,导致无的放矢,事半功倍。
作为反映农民生活现状的收入统计数据,要避免“平面化”、片面化的数据,必须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立体化数据统计体系,才能既体现他们宏观环境的大势所趋,又体现他们生活疾苦的轻重缓急。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基于农民阶层、区域差异,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农民问题中的不平衡性相当突出,对于调查统计中的“平均数”误区要慎重使用。因此,按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要求,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入手,解决农民收入不平衡问题,应对农民实施阶梯式的补贴政策,探索和建立对农民补贴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
农业是一个弱势行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中间还有一部分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并不是他们不勤劳,而是地域、机制等历史原因造成这部分人的贫困。要想解决弱势群体收入,解决消费增长缓慢等问题,首先应从政策和资金方面解决收入不平衡问题,改变原来的一刀切的补贴办法;对不同收入农民实行阶梯式补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胡放之.论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
[3]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启动欠发达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难点与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8.
[4]白雪.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9.3.23.
[5]陈熙.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