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01: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流使人生更美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情境
我们生活着、工作着。工作也是一种生活。
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生活情境中,对我们的心理、灵魂、精神会产生莫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质量。
人最可贵的品质是真诚。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无真诚,不管是一座城市,还是一座村庄,大家相见,真诚地问好;别人有难,伸手相助;情意温氲,心善气良,谁也不必设防,谁也不用压抑,其乐融融,还有什么生活情境比这更美好呢?
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是一种人生幸福。人只要真诚地热爱自己的生命,就会真诚地爱他人,爱身边这个世界上的万物。爱,就像生命中的一条河流,时间愈长,流淌得愈汹涌。人居住的地方有条河,人就不孤单,人的生命里有条河,人的心灵就不孤单。然而,这条河流源自何处呢?
许多古今文士追寻过这种心灵生活情境。中国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堪称是人人向往的佳境,但那只不过是一种心灵的幻想,一种现实中深深失落失望之后的灵魂而已。倒是一个叫梭罗的年轻美国人手执一柄斧头只身踏入一个叫瓦尔登湖的没有人烟的地方,用最原始的手段建起一座小木屋,以最基本的需求养活自己的生命,而将所有的时间和生命力用于体验自然的静谧和神秘的昭示,接受天地山川森林湖泊给人的启迪,与蓝天素云,草丛湖水对话、交流、融合并深思。两年后,他的思想写出了一本书《瓦尔登湖》。梭罗是幸福的,但是,他也还是离开了那里,又去追寻别的生活情境了。
对尘世中的芸芸众生来说,与桃花源大都是无缘的,瓦尔登湖也不是人人都能去、都想去的,大家都还习惯于群居厮混,假丑恶与真善美共存。可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倘用梭罗的斧头,给每个人心田开出一条河,引来澄洁的瓦尔登湖水,再种植上陶潜的桃花,使人人如河水一般的透明纯洁,如桃花般的美丽可爱,这样的世界不是我们所有人期望的吗?
人生一世。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大家相逢在一起,更不容易。人的一般寿命,不过几十年光景。这几十年里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聚在一个单位里,不是一种缘分吗?岁月如流水,几十年流逝也是挺快的,然后大家都会告别这个世界,不会有再见的那一天了。
让我们大家都来创造一种真实和谐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
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自己是在真实地、幸福地生活着。
2000.1.22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音乐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课所体现的音乐价值的基本价值和社会功能。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高等教育都设立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从音乐教育基本价值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识、陶冶高尚情操和培育爱国的情怀,在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传授文化知识
在教学方面,其一是对乐曲的欣赏,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此类学习重要包括历史知识和音乐文化两种。我们从学习音乐文化来看,不管是器乐作品还是欣赏声乐作品,音乐旋律是学生首先所听到的,老师讲解音乐作品,一般涉及到作品作者、主要特色以及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的分析。
音乐欣赏课不仅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一翼,同时,也承担起了通过音乐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角色,欣赏音乐作品同学习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只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就能领悟其思想内容的表达。
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由于音乐家对人生体验的艺术真实写照,因此酝酿出了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还包括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音乐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不可与世人隔离,不然生命将黯淡无光,欲失去生活的情趣。音乐是由词曲、旋律结合而表现生活的。在众多乐曲中,主要是由音乐语言(节奏、旋律、力度、速度以及和调性、调式、声等)来表现的。其作品的艺术美和思想内容,要由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表现出来,此形式的表演有演唱、演奏等。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所以,欣赏音乐作品,不但要用耳朵,还要学会用心来听,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旋律背后的美是心灵的声音和丰富的音乐语言及优美的旋律,更是历史和人生的写真。众所周之,我国历史上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极为感人。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不但旋律优美动听还由此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为后世子孙渊源流传,两人一见如故,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友谊的力量来自于音乐。《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所表现的月冷泉清、人静夜阑的独特意境,展开如诉如泣的旋律,让人犹如听到了作者的心声,一位历经人生痛苦和辛酸的盲艺人,向我们吐诉其不平的一生。我国为多民族国家,所以民歌极其丰富,通南到北,由东而西,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形式表现各个不同。
三、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自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是伴随着历史和物质生活而产生的,一旦产生,就成为重要的人类精神生活内容,对现实生活有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外古典音乐中,大部分作品是对祖国情感的颂扬。赏析此类音乐作品,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动机和主题,震撼人的心灵,激起莘莘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是近代以来音乐的创作,从各个中外典型音乐作品中,读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爱国的激情。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由刘半农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兴旺和民族解放的振奋精神以及爱国思乡之情,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作品以爱国主义的核心力量鼓励着人心,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这便是力量。
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音乐欣赏课对社会文明、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来自于人类的团结教化作用和精神熏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一)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丰富而深刻的意境,可使学生本身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们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珍惜,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安定与和谐,具有积极的影响。音乐欣赏课所带来的力量,充分表现了社会文明提升功能。 转贴于
(二)就学生及学生周遭的群体而言,音乐作为世界性社会性的语言,欲增加不同国度、民族、阶级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譬如,每届奥运会主曲,即世界和平的优秀典型音乐作品,体现了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和对人类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为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带来了相互沟通和友谊,对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五、结语
为了更具体的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在课程的安排中,我们要把对音乐作品的选择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的议论,讲到听一曲美好的音乐会感到明天会更美好,感到对学习和生活很有信心,感到活得很充实。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音乐老师,都应该从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出发,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墓地,总是给人一种凄凉悲哀,甚至阴森恐怖之感。然而,对于罗马尼亚的“欢乐墓园”,死亡并不是一件悲伤可怕的事情,而是有着不同的意义,墓地也变得与“快乐”有关。
罗马尼亚的“欢乐墓园”位于马拉暮莱斯郡的一个偏僻村庄之中。墓园呈长方形,中间是一座乡村教堂。墓园内,墓碑排放整齐,高低错落有致,大部分有两米多高。墓碑之间和墓穴上面都种植着各种花花草草,整座墓园宛如一个美丽的公园。墓碑顶部为十字架,上半部为介绍逝者的绘画浮雕,下半部则是墓志铭,整个墓碑上装饰着各种图案。
“欢乐墓园”来源于当地艺术家佩特雷的创意。19世纪30年代,佩特雷以雕刻木质大门和墓碑为生。后来,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他开始为墓碑上色以避免雨水和雾的侵蚀并且将墓碑加长。通过结合当地对于死亡的独特感悟:认为死亡并非与痛苦相连而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它代表着更美好的生活的开始,以及长期以来与顾客的沟通,佩特雷不断深入了解人们对于墓碑的要求,也希望建立一个用快乐的方式追念逝者的地方,于是他又为每个人的墓碑加入了独特的主题并运用色彩和图案进行装饰。
他所运用的墓碑雕刻和绘制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先将橡木砍成横梁的形状,然后风干一到两年;再将其劈成厚木板状风干几个月的时间;之后,画出追忆逝者的主题浮雕,最后再完成雕刻和上色。从1935年起,佩特雷又在墓碑上加入了墓志铭。直到1977年他去世以前,“欢乐墓园”里约有700多块墓碑上的图画和墓志铭是由他亲手完成的。
佩特雷去世之后,他的学徒之一杜米特鲁・波普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为人们制作“快乐的”墓碑。如今,“欢乐墓园”里已经有超过1000块独特的墓碑。
与传统墓地使用的沉重色彩不同,“欢乐墓园”里的墓碑和十字架的主体部分都涂上了在当地代表希望和自由的蓝色、象征生命的绿色、象征富饶的黄色以及象征热情的红色等明亮欢快的色彩。墓碑上没有黑白色的遗像,而是用类似卡通画的方式用浮雕刻画逝者的样貌或是呈现其生前的一些场景。
墓碑上的墓志铭通常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简短的小诗。墓志铭通常讲述的是逝者生前的爱好、职业、对人生的感悟、对后人的警醒、对家人的嘱托和祝福以及死亡的原因等,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不满,或对害死自己的人的仇恨。
墓志铭所使用的语言大多轻松幽默,看到之后仿佛就是在与逝者进行一次没有距离的交流。这些墓志铭的灵感多是来自佩特雷和杜米特鲁・波普对逝者生前的记忆或是与逝者亲属在守夜时的交流。 以下就是“欢乐墓园”中的部分墓碑:
“这个沉重的十字架之下躺着我的岳母大人,如果她再多活三天的话,恐怕躺在这里的就是我了,而她就成了那个悼念的人。路过的人们请千万不要吵醒她,如果她回家的话,肯定会指责我。我会好好表现,让她别从坟墓里出来找我。就待在这里吧,岳母。”
“我在这里长眠。他们叫我图尔达・伊恩・希尔布。我的烟瘾很大,一共有6个孩子,希望上帝能够让他们活的比我长久。1974年,67岁的我离开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长眠。他们叫我珀普・格赫尔赫。我的运气一直很差,这让我感到很悲哀。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但在结婚后,我的生活变得一团糟。父母希望我过得好,但我不愿意听他们的劝告。1982年,25岁的我便匆匆离开这个世界。”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关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颂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教育,即以美为中心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中贯穿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要把美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教师外表和行为之美,感化学生
教师的外表包括老师的个人卫生、着装、饰品佩戴与化妆等。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的站姿、坐姿、走姿、目光、微笑、手势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理想、智能、品德、情操、意志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外,仪表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总是作为一个人的综合整体,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存在于学生心目之中。教师的仪表风度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育效果。
二、以教学语言之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美包括科学美、形象美、情感美、朴素美、声音美、规范美。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教育行业的专门用语。教学语言美,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需要,更是实施美育所必需的。优美的教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基本途径和手段。
三、以课堂导入之美,引导学生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上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莫过于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导语设计包括知识导入、诗歌导入、故事导入、音画声像导入等。例如,在学习初一的思想品德课“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以优美的歌曲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之愉悦地进入学习。
四、以提问之美,吸引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运用得当,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学习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效果有五种提问方式:故设悬念式提问、层递式提问、分解式提问、关键词提问、抛砖引玉式提问。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唤醒每一位学生参与问题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给学生平等的答题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觉到合作的愉快。
五、以创造之美,启发学生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另一方面,教师应欣赏学生创造性的见解,引导学生善于随机应变,转换策略。当学生的质疑、自我解疑经常受到教师的鼓励时,他就会由衷地感觉到创造之美,进而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倍感轻松和愉快。
六、以情感之美,感动学生
一位美国教师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要成为科学家,有的学生说要成为律师,还有的说要成为公司老板,有一位天真的孩子站起来自信地说:“我要成为一名锅炉工。”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就是一名锅炉工。可以想象,这位父亲是多么热爱他的职业,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庭、他的孩子。他把本属于一个人的职业幸福与全家人分享,这是多么可贵的幸福!再看看相关报道:某学校一位教师在期末工作考评中占末位,很可能被淘汰,万般无奈之下,在学校吞下一枚金属,以示抗议,引起轩然大波。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期望和严格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承受着重大的心理压力,因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势在必行。作为教师而言,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平和努力是通往职业幸福之路的必要心态,“幸福只可以接近,不可能完全达到,但追求它能使人生更美好。”
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炼幸福
师生之间在知识授受和人生感悟上的精神碰撞、情感融通、心灵交流,都是其他职业难以获得的精神享受。学生学业的增长、道德的培养、个性的彰显,桃李满天下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帮扶一名“留守”学生,我帮扶的是周皓同学。周皓的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他的管教力不从心,每次见到我都说:“李老师,这孩子交给您了,让您费心了,怎么管都可以。”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既是信任,又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我就勤督促、勤检查,他略有进步,我就赶紧鼓励,出现失误就尽快帮他找原因,有时谈话晚了,还给他买吃的,送他回家。在他生病和情绪波动大时,我进行家访,及时沟通。还充分发挥他的唱歌特长和号召才能,给他创造表现机会——开班会时让他担任总策划和主持人,军训时让他做小班长等等,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自尊。渐渐地他有了进步,不再惹是生非了,还成为了为班争光的主力队员。以前他看到我时总躲着我,现在却热情地向我打招呼、问好。多少年来,多少个像周皓一样的学生,在我的悉心呵护下,由放任自己为所欲为,到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生一步步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许多温暖的细节历历在目,学生的快乐成长让我欣慰。逢年过节收到学生一条温馨的短信、一句电话问候、一束鲜花,那种幸福的感觉难以形容;每当学生向别人对我进行肯定和夸奖时,心中更是无比自豪;每当看到毕业的学生特别是以前的学困生、后进生在各个行业成就一番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幸福。
二、在平和淡定的心境中修炼幸福
世界犹如一面镜子:你朝它皱眉,它就朝你皱眉;你朝它微笑,它也朝你微笑。拿破仑·希尔曾经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还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因素,现在的学生难管理,不好教,感恩心淡漠。即使你对他苦口婆心,他仍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这时,教师要耐心、平和,不要生气,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有耐心,找准问题的症结,一定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去接受它、面对它,担当得起,更要放得下。无力改变环境,就要勇于改变心态。即使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跳得从容。因而,作为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要淡定,不能忘记教师职业的核心和本质,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我们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幸福的。这样我们才能有职业幸福感,才能快乐生活。
三、在“多一份研究”的心态中修炼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多一份研究的心态,就会让目光紧紧盯住真实的教育和本质的教育。
教师的诗意人生在于思考与研究,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证明: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生命创造的意义与价值,是创造自己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诗意人生要投映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并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实施教学,把教师心中的‘真、善、美’投映到学生的心中,成就自己最美课堂!”多一份研究的心态,就会少一丝焦虑,不再担忧那些多事的孩子哪天又会惹出什么麻烦,多事的孩子故事多,无论对教师的耐心还是智慧都是很高的挑战,其实教师不必努力去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孩子的事往往很单纯,没有成人的参与,他们会解决得更好。
教育可以慢一点,悠闲一些。当我们以一种研究的心态,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面对学生、工作和教育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多篇报刊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更珍贵的是学生、家长和身边的人带来的感动。其实,快乐是一种心态,在教育工作中多一份研究的心态,就会用爱的眼神打量一切,收获源源不断的幸福。
四、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中修炼幸福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更新力度大、速度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理念在挑战传统观念,这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要求。面对这种变革,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新标准相差甚远,而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丰富和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阅读经典,能促使教师不停地思考,会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强化教师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启示,让我倍受鼓舞;《爱心与教育》让我在教学园地里收获了希望;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使我受到教育理念的滋养和心灵的涤荡。阅读报刊、浏览网络,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个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强彼此的交融性。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展自己的胸怀。每每与学生谈古论今,心灵产生共鸣时,一种莫大的职业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关键词:创建;幼儿;“玩转科学”体验坊
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指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设立专门供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场所——“玩转科学”体验坊,并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相关操作材料,创设允许幼儿自己摆弄、操作的物质环境。“玩转科学”体验坊的设立能使幼儿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体验,让幼儿在属于自己的科学小天地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促使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粗浅的科学知识,萌发探究意识,从而养成好学、好探究的科学态度。
一、创建“玩转科学”体验坊的基本特征
1.本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科学家”的理念,让每个幼儿在体验中“玩”科学,在体验坊中学会玩耍,在玩耍中学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体验,在体验中探索,萌发探究兴趣,促进幼儿理解科学现象。
2.立足幼儿生活,探究真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玩转科学”体验坊强调幼儿主动的“科学发现”,教师要成为科学教育体验坊活动中幼儿的伙伴和指导者、环境的创设者,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创建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的特色板块
我们试图根据幼儿园的内外环境将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划分成四个板块:玩转科学探究廊、环保DIY制作坊、生活科学智慧树、丫丫绿色基地,并在各板块中放置各种玩转科学活动所需的设备材料,创设一个允许幼儿摆弄、操作的物质环境,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在开展的时间、空间上有机结合,让每个幼儿均有机会进行体验和探索,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创建“玩转科学”体验坊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在开发玩转科学体验坊活动形式的的程中,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积累科学的各种经验。因此我们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开发研究:
1.生态科学小游戏: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蕴涵生态科学道理的小游戏,使幼儿在看看、做做、玩玩中感知到玩转科学并不遥远,玩转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萌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游戏中采用以下流程:选择游戏宝盒—观察游戏卡—游戏体验—感悟。
2.生态科学小实验:投放各种低结构性材料及相关活动工具,将材料分类设置、集中呈现,通过自助选择—预测—讨论—实验探究—记录—交流—拓展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明白各种有趣的玩转科学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3.绿色环保小制作:利用幼儿身边的各种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各种小物品,从而懂得物品能循环利用,并能发挥大作用,真正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感受。
4.生活科学小常识: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幼儿玩转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科学的小常识,如“地球的年龄”“牙膏的妙用”“动物、植物是一家”等内容,由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观察、学习,了解和拓展对于玩转科学的认识。可通过观察—讨论—制作生活小画册—生活中用一用的方式来进行。
5.生物小养殖:利用园内的空间开辟植物种植基地和动物养殖基地,为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幼儿亲自参加种植、管理和收获工作,开阔幼儿眼界,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爱动物、爱环境的生态环保意识。
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的创建丰富了我园的科学课程,更为幼儿所喜爱,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体验科学的有趣,积累科学的经验,从而启迪了科学智慧。
世博会是倡导文明进步的盛会
1851年5月,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掀开博览会历史上新的一页。于是全球各地兴起举办博览会的浪潮,各式各样的博览会成为创业和进步的推进器。
首届伦敦世博会确立了四大展示板块:原材料、机器、制造和艺术,反映了世博会主办者的价值观。1853年纽约世博会、1855年巴黎世博会、1862年伦敦世博会在官方名称中都增加了“艺术”二字。那一段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一个国家发达与否,主要是看艺术和制造业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另一方。这一融合了机器和艺术的分类思想,不仅影响到后来各届世博会,更重要的是为世博会的走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
大众教育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托夫勒说过:“大众教育是工业主义所创立、用来造就它所需要的成年人的一种精巧机器。”从19世纪末开始,世博会为促进教育的大众化和制度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分类体系中。“教育”作为26类中的最后一大类令人瞩目。1876年费城世博会已经把“教育与科学”作为七个大类之_。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文科馆,首次专门展出初级教育,以显示法国大众教育的成就。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分类体系为18个组,121个大类。首次将教育与教学列为第一组,艺术为第二组。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延续了“教育”这一全球性课题。史基夫开发了16个部门的新分类体系,把教育、艺术、文科和应用科学放在首位,目的是“武装为了奋斗的人类和为了生活的善行’。该分类法试图使人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并培育“能接受进步思想的公民”。这种把教育置于突出地位的展示体系,深刻反映出世博会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
20世纪是人类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世纪,1933年以后的历届世博会都高举起科学的大旗,如1g39年纽约世博会以“创建明天的世界”为主题,展示了科技的力量,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把原子球置于园区中央,突出了科技的主题,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以科学世界、21世纪世界、工商世界、艺术世界和娱乐世界五个主题馆生动地表现“宇航时代的人”这一主题,1970年大阪世博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认为历届世博会强调的是科技进步,而大阪世博会要突出实现进步的奋斗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努力协调技术进步、人生幸福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三重目标。为了使公众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威胁,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以环境为议题的国际会议。两年后即1974年,美国在斯波坎举办了“国际环境博览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的世博会。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第一个以能源问题为主题的世博会。对于这次世博会来说,确定这个主题是很自然的,那是因为经过了1973年和1979年石油危机的冲击,这个主题对于全球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从那时起,人类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发展课题一“可持续发展”。
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为“海洋――未来的财富”。这届世博会拉响了海洋过度开发的警报。与重视人类对海洋开发的1975年冲绳世博会相比,里斯本世博会更加关注人类对海洋的保护问题。1991年在里斯本召开的海洋学会议提出了支持世博会的动议,根据葡萄牙提出的建议,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把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科技”为主题,并首创主题演绎的“九原则”,核心是主题演绎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D5年爱知世博会“自然的睿智”主题,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提醒人类关注并尊重自然。汉诺威世博会和爱知世博会都以各自生动和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及2015年米兰世博会“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的主题。
世博会是激励发明创新的舞台
创新是一种精神,它激励人们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世博会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通过搭建竞争和交流的平台,弘扬科技进步和创新精神。
人们希望利用世博会来最新的技术产品或研究成果,因此世博会成为汇聚人类文明成就的创新秀场。早期世博会场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机器馆,首届伦敦世博会把两台实物大小的蒸汽机搬进了展馆,随后的几届世博会展示了规模庞大的发电机、克虏勃大炮和菲力斯大转盘等。与之相适应的是宏伟壮观的标志性建筑,如由金属与玻璃预制板建成的水晶宫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1000英尺高的埃菲尔铁塔显示了法国现代工业技术可以达到的高度。人们到世博会是为了亲身感受和体验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贝尔电话、留声机和爱迪生电报等很多“世界第一”的展品都曾在世博会上引起轰动,很多创意在世博会后广泛地应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世博会一开始激励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世纪中期。每届世博会都有奖项,一般都有几千个。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更达到45,905个。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成为体现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产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6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在第二年举办的世博会上不再举办评奖活动。以后直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为止,世博会评奖中止了近半个世纪。爱知世博会改变了传统的评奖方式,其“全球百个生态技术奖”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顺应了世博会展示重心由展品和技术向理念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世博会的目的不是为了鼓励竞争,而是为了激励创新。150多年的世博会历史表明,创新是推动世博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贯穿于世博会始终的一条主线。创新是世博会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世博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世博会是凝聚人类激情的场所
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一种情绪共鸣的激情。世博会为人们提供了抒发感情、心灵交流的最佳舞台。世博会一开始并没有娱乐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的参明者,美国人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开创了大道乐园这样一种模式,把大转盘和娱乐文化引进世博会。当时,高80米、可容纳1440人同时游玩的菲力斯大转盘在世博会获得意外成功,推动了娱乐公园与世博会的融合。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重视利用各种表演来活跃展览,提供了大量娱乐项目,如交通馆中就有“百年舞台”的展区。1967年蒙特利尔市举办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世界节”活动,其特色是介绍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戏剧公司、交响乐团、流行歌手及室内音乐等。1985年筑波世博会大幅度调整方向,把游戏娱乐的成分引进了世博会。今天。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与展示、论坛并列的世博会三大要素之_。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举办2万多场次的娱乐活动。
世博会这种凝聚人心的市集形式满足了人们交流的愿望。世博会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和思想交流的论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各种观念的碰撞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经久不衰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的舞蹈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舞蹈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舞蹈艺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体现出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对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升,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开设了舞蹈课。随着上海“舞林大会”的热播以来,国际标准舞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国内掀起了一次舞蹈热,其中拉丁舞几乎是风靡全球。特别是幼儿拉丁舞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一名幼儿拉丁舞教师,有义务让更多的小朋友去接触它,了解它。
1.拉丁舞的起源与发展的传递
拉丁舞是拉丁美洲的舞蹈,所以舞步和舞蹈风格都源自拉丁风,鲜明的风格,激情的音乐,多变的舞步,热情的身体摆动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充分的表现了人体的曲线美和浪漫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缺少对拉丁舞起源与发展的介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拉丁舞的风格和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学员们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拉丁舞的感觉。
2.拉丁舞的发展前景
国际标准舞作为一项高贵优雅的运动,不但可以调适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舒展身心,并且有良好的社交功能。我国自一九八六年正式引进后,随着这几年的大力推广,发展迅速。1986年,文化部宣布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会演,由此每一年举办一届,如今,国标舞事业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项,从1998年开始,国标舞将被列入中国文化部“荷花奖”的评奖单项,国标舞事业从此又将开辟一个崭新的篇章。跳国标舞,学国标舞的人越来越多。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国标舞教学节目收视率很高,而且跳舞的人越来越年轻化,青少年成为了国标舞的主力军。拉丁舞作为国标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3.拉丁舞与身心发展
青少年学习拉丁舞对于孩子身体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避免和纠正孩子弯腰驼背及抓耳挠腮、咬指甲等一些不良习惯。而且拉丁舞音乐一般比较欢快激昂,孩子学习之后除了形体上会有较大改变外,精神面貌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大方。学习拉丁舞还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可培养孩子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拉丁舞也能促进孩子对文化课的学习,课业和舞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的学习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加强其模仿、理解、思考的能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将这种习惯运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上,许多孩子刚开始是父母逼着学习拉丁舞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都爱上了拉丁舞。
4.拉丁舞的兴趣培养
青少年学习拉丁舞存在着一些特有特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兴趣变化快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与注重兴趣培养。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舞蹈理论和一遍一遍的要学员模仿动作,这样只会让学员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们需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殊心理与特点来教学,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要有针对的选择教学方法,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合理的教学计划与融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1老师时刻要给孩子们一个专业舞者的形象,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客观认识,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服装与技巧上的专业精神。
4.2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用舞蹈去感染学生。标准漂亮的动作是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老师们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增进自己的舞蹈技艺。
4.3学会缓和课堂气氛,老师在讲解舞蹈理论的时候可适时增加一些舞蹈动作与我们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关联。例如拉丁舞的压垮(and)的感觉,我们在传递专业理论的时候就可以将身体半面身体的前后拉伸比喻成类似麻花形状的感觉,让学员更清楚身体的感觉,动作就会更加到位。
4.4课间休息时仍要注意保持孩子们的运动情绪,休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5分钟为宜。小一点的孩子可采取多休息几次的方式,但每次的时间要有所控制。
4.5适当的进行表扬,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多进行一些精神奖励是很有必要的,对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老师应该是学生最好的朋友,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多变的,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喜欢交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老师的服从感是建立在对老师的崇拜和接受程度上说的,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用平等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交流,他们才会自然而然的对你产生信服感。另外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相对封闭内心世界,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疏通压力,当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以后,对舞蹈的理解,对音乐的诠释就会逐渐增强,进而舞蹈的品质也会突飞猛进。
5.结论
拉丁舞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接收,让幼儿拉丁舞与素质教育接轨,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现在的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不能只想到怎样让孩子跳好拉丁,,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用开放性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拉丁舞的同时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修养,让幼儿的拉丁舞飞得更高,更远,更精彩。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兴趣的培养与技巧的传授,也要重视舞蹈的风格与特点。拉丁舞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项目,更是一项很美的运动享受,跳拉丁舞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开阔胸襟和眼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运动与娱乐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J].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需要平等、真诚、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人们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需要公平、团结、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使人幸福感更强。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大学生渴望交往,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交往时有如下突出表现:
(一)交往愿望强烈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独特的思想氛围和生活环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进行情感交流、谈论理想、思考人生,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时通过交往也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获得充实、愉快的精神生活。
(二)交往范围扩大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增多、接触面更广,交往对象由过去的亲缘交往、朋友交往转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交往,因此交往范围更为广泛。与此同时,交往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同性之间,对异性之间的交往愿望也表现强烈。
(三)交往方式多样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传媒手段的发达,大学生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宿舍交往,而发展为更为多样化的交往方式。由于生活环境、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交往的中心场所仍然是宿舍,但同时校园里的社团组织、网络论坛、QQ、微信等新兴的社交方式也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并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周围关系的和谐而赖以处理校园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据有关调查统计,人际交往已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问题之一,而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关注,成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目前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交往目的复杂
大学是校园生活向社会生活过度的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机会接触社会,同时会受到社会中一些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人际交往的目的变得复杂,选择什么样的朋友,或许并不纯粹是出于情感和志同道合,有时也比较重视与自身利益结合,交往更加务实,甚至有较强的功利化目的。
(二)交往心理闭锁
部分大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表现为与人交往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甚至害怕见人、退缩回避。这种状态必然导致闭锁心理,从而不敢与人交往、孤立、封闭自己。也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后,对自己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至于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会产生“社交恐惧”心理。
(三)交往技巧不足
大学生虽然渴望交往,但由于个性原因,或者缺乏沟通技巧,运用方式不当等,往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忽略了他人的体验和感受,使实际的交往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差甚远,甚至事与愿违,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正确引导,但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首先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平等原则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往。大学里的同学们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大家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都有所差异,同学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任何对人格的不尊重或不平等的言语、行为,都会破坏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人云:“人无信则不达”。有心理学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测试结果中也表明,诚实、诚恳、真实的人最可爱。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以诚待人,对他人要真诚、无欺,他人才会以诚待你,彼此之间才能产生信任,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由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即使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产生误会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本着、宽以待人的原则相处。古语云:惟厚可以载物,惟宽可以容人。宽容能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四)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每一个人都既要帮助别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交往不仅是利己的,而且应该是利他的。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
注:
该文获得安康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政”课中“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为Jg0621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绕的调查及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 郑日昌.大学生的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禹青华.在北大学做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汉语课堂;教师垂范;会学能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1-02
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对于我们蒙古族学生而言,学习汉语既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又有难于启齿的尴尬。兴安盟是个蒙汉杂居的地区,其中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多了,所以汉语整体水平较高,基本能"我口说我心",能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能完成日常会话交流。学生不排斥汉语,愿意说汉语,作为汉语老师深感欣慰。但是汉语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
多年来的教学理念和考试模式桎梏着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收者。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好奇心,汉语课堂缺少了生气;对汉语课程性质与标准未能吃透,导致汉语教学不得法。自2008年汉语高考改革以来,汉语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汉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对此,我们一定要理性应对,深入理解,切不可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只注重工具性,对文本的分析浅尝辄止。也不能把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等同起来,对汉语课文进行字斟句酌,逐行逐段地分析,唯恐讲得不够细不够深,脱离了蒙古族学生的学习实际。
学生呢?因为他们对汉语的熟悉,导致他们轻视汉语,觉得一学就会,甚至不学也会。这种一知半解或狂妄自大让他们远离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的精髓,使其汉语知识面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与运用上;在课堂上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致,恹恹欲睡,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高考分数差距之微,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认为在汉语学习上花费时间就是浪费时间。但是真正升入大学后因与汉族学生同窗学习,就会感觉词汇贫乏,积累不够,学习吃力,懊悔高中阶段学得太少。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汉语教师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汉语是伴随我们终身的一种语言,学好汉语就能受益终身。试问将来应聘各种用人单位,走上社会为人处世、往来应酬哪一项能缺少汉语?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只在这个小圈子混,他们会接触各色人等,会从事各行各业。我们不希望学生走上社会后笨嘴拙舌,连起码的交际应酬都不会。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汉语教育就彻底失败了。作为汉语教师,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高考,教给他们应对高考的方式技巧而已,而应立足长远,想想怎样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能说会道的人,一个行走社会游刃有余的人,一个从心里感恩于老师当初的付出和良苦用心的人。
"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汉语课程标准》就是指导我们汉语教学的最好指挥棒,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我们汉语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良心,汉语高考形式和时间的变化催我们不断地创新。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和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会用汉语,就必须要让汉语课堂"活"起来。打破常规教学思路,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教的"活"、学的"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相长,教与学无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一堂汉语课都不会是成功的课。所以我要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谈怎样使汉语课堂活起来。
教师本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不学无术、目光短浅的老师是教不出好学生的,课堂必定是死气沉沉的。要想使学生喜欢上汉语课,不如先让他们喜欢上汉语老师,以教师的垂范作用、人格魅力、知识素养打造出高效的、有声有色的、活色生香的课堂。带动学生向上、向善、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1.做一名有生气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师首先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到任何时候这一点都不会变。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讲的要想给学生一桶水,你就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溪流。只有不停地学习,我们才会有收获,学生才能从我们这里汲取到知识的营养。天文地理数术,广泛涉猎,做一个饱学之士。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能随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多角度给分析解答,学生听得怎会不痛快?听这样的老师的课,即使光听着也是一种知识的升华。还记得上高中时我们的一个汉语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分析那个愚蠢的皇帝形象,用了很多成语去评价人物,让我从心底产生一种钦佩之情的同时更是让我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成语。至今我都很感激怀念我那个老师。反之一个不懂学习的老师如同一口枯井,连学生最基本的求知需要都满足不了,又谈何学习兴趣呢?
其次要有良好的素养。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多从他的言谈举止看出几分。曾看到这样一段话"除非自己真正看过,否则不要瞎吹自己看过多少书,更不要乱给学生开书目。给学生的每一个题都要是自己做过的。"细品,觉得很有道理。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得到良好的熏陶。一个有修养的、儒雅的、渊博的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他们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种教化与影响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口若悬河空讲大道理只会让学生厌学或产生逆反心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首先是一个博览群书、爱阅读之人,讲课才会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可庄重可幽默。学生才能汲取到丰富的知识营养,思想才会无限开阔,听课才会全神贯注,才会爱上阅读。
最后要有飞扬的激情。做一名合格的、有魅力的汉语老师并不容易。一堂汉语课如果老师讲得无波澜起伏、索然无味、毫无生气,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相声艺术要求说学逗唱样样精通。教师又何尝不应该是一个演说家、评论家、表演家?教师巧用语调、语速、肢体语言这些媒介,自己必须先"入戏",先激动起来,学生才能被文本所感动。教师还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才不至于变成一个老套的沉闷的"腐儒",与学生间形成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教师无论教龄几何,年岁几何,都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
2.做一名会学能学的学生
听说读写是汉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和素养。而这主要依赖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
2.1 善倾听。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汉语就是一种交际的工具。与人交流的前提是必须学会倾听,听懂别人的话才能做出回应,才能有所交流。。善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修养。长时间的倾听更是一种意志品质的考验。听课、听话要专注,善于捕捉有效的信息,善于听出言外之意。
2.2 会说话。哑巴汉语不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汉语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会文字表达而不会口头表达,那么这无疑是失败的教育。课堂是最好的培养说的能力的契机。巧妙设置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这是让他们开口说话的大好机会。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言,这样不至于能说的总说,不说的总不说,方可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同时不可忽视课下的汉语交流。养成一种有意识地说汉语的习惯尤为重要。学生中存在一种羞怯心理。一种是怕说不好汉语而不说;另一种是怕同学笑话自己出风头而不说。加之我们学生的生活学环境,学生很少在课下用汉语交流。作为汉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跟学生用汉语交流,使学生能够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口语。巧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可喜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脱稿演讲,神情自若。最让我欣喜的是学生竟能把长篇文稿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还花样百出,懂得跟同学互动,展示了最好的自己。这样一来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心理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也有了种认识:只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他们会给你亮出最好的自己。
2.3 用心读。读书是种习惯。读书能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个未知的、新奇的、美妙的世界。汉语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音韵铿锵。通过朗读感受汉语的语言美、音韵美、节奏美。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冥思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充分利用晨读、第五节课前、课堂45分钟的三段时间,着力监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能力。我们学生现在基本能做到准确流利的朗读,但缺乏感情。究其原因,有的是怕同学笑话,有的是没能掌握要领。对前者教师要多鼓励,赞许,对于后者就要教给他们一些朗读的要领了。
读书要得法。不同体裁、内容、目的决定读书应取哪种方法。精读、略读、查读、浏览,采用哪种方法因文而异。
读书能修身。一个爱读书的人往往显示出良好的语文素养。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时,就觉得课本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就会如饥似渴地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每周一节的读书课,因给学生提供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很受欢迎。学生捧起爱读的书籍,痴迷地读着,教室里静悄悄地。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学生可博览群书,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便总会开卷有益。
2.4 长写作。要有想写的冲动。很多学生谈写作色变,不想写,不会写成了他们的通病。想使学生变得乐写、会写就要突破常规,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走近自然,让学生爱上写作。世界本如万花筒,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当我们都有一颗好奇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头脑,自然会把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端。这就是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写景,就可以走出课堂,细心观察周遭事物,体味自然的气息,感受自然的风采。光凭在教室里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要有能写的功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是写的基础。会读书,善积累,久而久之写作必能一挥而就。纵观古今多少名家都是聚沙成塔,积跬成步,才成就了自己,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积累词汇、句子、段落、文章、构思,养成"心有疑,随札记"的习惯。长此以往,脑子里自然会形成词语库,文库,在真正写文章时就不缺少活水源头了。
1. 不要以为高考只是高三一年的事情,高考考场上的发挥取决于高中三年全部的积累。尤其是文科,需要一种文科的“感觉”,而“感觉”来自于长期持久的与知识的磨合,不仅要了解知识,更要达到心领神会。
2. 认清自己,以及当下所处的状态,乐于自省。在生活与学习中切忌妄自菲薄,也须警惕乐极生悲,真正地想清楚自己哪里好,哪里有欠缺,尽量保持清醒与从容;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却不应因他人的评价或喜或悲。世上无一事如你所想那般困难,也无一事如你所愿那样容易。
3. 坚定理想与自我。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容易让学生忘记学习的意义,使少年人成为社会既定规则的牺牲品。我知晓高考制度的残酷,然而在现下的中国却确实没有另一种更为完善的替代品。因此我认为应将高考当成一种工具,实现人生理想的工具。高考不是人生的结点,而是一个途径,当我们心中有更为温暖光明的理想时,自然而然使心胸与眼界凌驾于其上,并善意地感激这助你圆梦的路径。俯视的姿态让人获得心态上的轻松与温和的包容。人生真正的动力源自内心。
4. 矫情要不得。我见过许多自诩聪明的人,总是居高临下地讽刺那些吃苦学习的人。实际上他们心里最在乎成绩不过,不努力却想得到好结果,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以获得一种无聊的优越感。不要在这矫情的把戏里纠缠不休,不要以为别人看不出这拙劣的虚伪,不要以为勤奋的人都很笨拙。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
5. 善于调节心态注意身体。心态对高考至关重要,最好的心态是紧张却不焦虑,乐观却不松散。在高考上我觉得媒体、公众总喜欢夸大其辞,其实高考没什么大不了。不要总是谨小慎微,过度敏感。无论遇到什么事儿,都告诉自己没关系。高考前晚我们同学有很多都没睡着觉,但是大家都没当回事儿,第二天该怎么考还怎么考。
6. 学习有一个波浪式的周期,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觉得成绩明显退步,这是正常的表现,它是你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期,发现漏洞并填补漏洞会使人有质的飞跃,不要把发现错误当成痛苦的事儿,要感激你有机会及时改正错误。
7. 对于文科生来说,智慧比智力更重要。主要体现在你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是否有失偏颇,能否周全却不嗦,怎样正确做出选择。
8. 拥有几个交心的朋友,多多与老师沟通,及时和家长交流。我在高三应考的一年里,就经常与父亲就各种话题展开讨论,其中不乏辩论;还与父亲高中时的班主任多次电话交流,都受益匪浅。
9. 重视书本,透过知识点的文字叙述看到其本质,理解内涵,多练多做,勤学好问。至于各科的具体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必赘述。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人生是一条只能自己走的路,只有亲自经过才明白。人生的圆满与否,只关乎我们内心。我愿将高考当成一种成长,当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体验。我们都在路上,重要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知足常乐,这是老生常谈,亦是至理名言。
而第一名则侧重感性漫笔式,如是说:
首先要明白,高三不是痛苦的炼狱,而是重生的阶梯。高考之后同学们各自天涯,你才真正意识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含义。高考虽不能决定一生,却至少能决定接下来的四年,或者你生活在哪里、遇上怎样的人、形成怎样的观念、选择什么样的未来。其次,高考实际也很儿戏,本来用一次考试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就很有问题,何况考试还会有人抄袭作弊,录取有人会买通关系;你会在高三提前认识到社会不公的那一面,你要想以正当手段战胜这不公,就必须通过加倍努力来证明你的实力。再次,高考其实很简单,高考卷会很科学,考的内容你练习过千百遍。因为它很简单,所以我们只叫它考试,而未来的人生还有无数次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考验。既然这样,你就别太把高考当回事,别自己吓自己,尤其是女孩子就更要大气甚至要没心没肺,千万别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一蹶不振。
要以积极浪漫主义情怀面对高三,高三不会像高二一样轻松这是肯定的,但高三也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黑暗痛苦,高三可以很欢乐,全看你如何应对。你可以为梦想而奋斗,也可以简单地追求每一天细微的快乐;你更可以凭借足够强大的内心支持走过这段本应当、也的确应当激情洋溢的时光。欢度高三的关键或宗旨是,娱乐是为学习服务的,其功能在于放松心情、调节心态、保持活力、增强生命力。短时间上网可以,亲近大自然是非常好的,没事多出去转转;不过男生要控制打球的频率和时间,后期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别受伤;其他娱乐方式可适度开发。什么是最好不要玩的,痴迷游戏是不可以的,沉溺于大型网游、长期没事打DOTA这都是不好的,建议高三删掉手机里的txt文件。一切扰乱心情或打乱生物钟的娱乐都是有违高三学子的道德标准的。
自主招生、直推什么的要当做浮云来看待,别费太多心力,也别想着走捷径什么的,现在这些名额越来越少,大多数人的出路还是高考。但是作为北大直推生我要提醒大家,直推报名要慎重,做人要讲信誉,面试通过了你就不能上别的学校了。如果不是一心一意地认定某学校就别报直推,否则万一你考得好了就会面临道德和机遇的两难困境。人生刚开始,何必这么难为自己呢。还有各大学的夏令营有的是隐性的自主招生,每年都不一样。要抓住机会,但无论结果怎样都要保持心境平和。
备考一定要高效率,就不要总熬夜,保持健康才是非常重要的。题海无涯回头是岸,重要的是保持高质量做题的状态而不是堆积卷子的厚度;刻苦不在熬夜,高效全在白天,而白天的学习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越到后期听课越重要,认真听课记好笔记,但不要存考上北大、清华好卖个高价的念头。同学之间要多研究,有的时候你会感觉比老师的解释更符合我们的心理。不要边做题边对答案,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做题时旁边放着答案,这题好难瞟一眼,那题好像见过瞟一眼,真麻烦不想算得数再瞟一眼,这其实是大忌,所有那些在试卷上打着“马虎”标记的错误都是由于长期这样才埋下隐患的。后期做套题时,最好调整到考试模式,千万别在神智涣散时硬撑着做题,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你做题的状态,一定要保持神经绷紧但心里轻松的做题状态,越是高手越要注意这一点。
没考好么,没事的,反正不是高考;好成绩呀,别高兴得太早了,这还不是高考。这就需要对高考之前的各类模拟能宠辱不惊。正确定位自己,找到踮起脚就能够得到的目标,然后再脚踏实地地走,不疾不徐,越是平静越能长远,最好不要发力太早,除非你确信自己能坚持到终点,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和习惯,适度选择冲刺时间,调整出高考的最佳状态,拼得太早会耗尽元气。
语文,文科生一般是拉不开分数的。社科文训练越早越好;文言文全文翻译个十来篇,记记重点实词应没啥问题;古诗文鉴赏要看你的感悟力,据说翻检下古诗文鉴赏方面的书会有些用处;古诗文默写作为学生背这点本不在话下;实用文阅读不用着急,到最后都能做得很好;语用题重在审清题目……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我们还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学出意义,学有思想,学得快乐。
于是,我开始思考: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我们从事和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学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也要从自身角度挖掘和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创设生命教育情景、丰富生命教育内涵。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是以知识为主,并为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服务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依据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并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进行生命教育。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它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个好教材。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各种运动的名称、分类、运动用品收藏等,从而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再例如《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这一单元主要讲述各种规章、规则以及法规,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生活习惯;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学生通过学习和认识各类标志,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远离意外伤害。通过熟悉安全防护标志,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七年级下册《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跨文化教育,将西方的传统节日介绍给学生,也使他们开阔眼界,受益匪浅;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时,学生理解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学习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时,让学生学会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习调节并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绪,能承受挫折与压力,学会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责任;在学习九年级《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礼貌地对待周围的人,爱护动物,关爱生命(包括人与其它生物),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帮助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适当加入了有关滥砍滥伐森林造成的危害和植树造林重要性,以及我国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作用的学习,教育学生爱护森林,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并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的活动中。同时结合“爱鸟周”活动,我还通过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加入到保护动物小卫士的行列中。在学习The house of trash 一文时,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型作业“如果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等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课前的预习和导学环节同样可以开展生命教育。例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Section 2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马丁·路德金的资料,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我还大胆采用学生查找的资料作为导学案的素材,并下发给学生。当同学们互相分享彼此查找的资料时,这种成就感和自身被尊重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其中一位同学查找的有关马丁·路德金的一首小诗尤为突出。这首诗帮助学生领略到一位伟人的无穷人格魅力和他那坚强、勇敢、善良和超人的毅力,其中一句诗为学生所铭记:“我们要在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他的非凡果敢为学生所钦佩。一堂普通的阅读课演变为学生自读——赏析——研讨——评论的活动课,同学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试想我们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学习语言的人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吗?那么,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技能,我想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因此,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利,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尊重和肯定他们的劳动,他们一定会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课后作业也是教师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学习八年级下《Unit 4 Section 2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作业,让学生搜集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的资料和信息。学生们积极响应,在课上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不少学生还从网上下载了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供其他同学欣赏、评析。通过交流、评价,学生们收获很大。他们了解了贫困地区儿童求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有的学生还提出倡议,为“希望工程”的儿童捐款捐物,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爱心和热情。一堂简单的研讨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语法知识、掌握英语交流技能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在历练性格的基础上人格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愉快!),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2.课后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帮助实施生命教育。例如在学习了购物这个单元后,我设计了义卖市场,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旧玩具,旧书带来进行拍卖,将得来的钱用于帮助失学儿童。通过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美好。
3.恒心和毅力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也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教育学生培养个人爱好的同时,也加强他们意志品质的锻炼,并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了各种奖励政策:一学期从不迟到的同学就可以得到“出勤标兵”的称号;作业完成最认真的同学获得“学习标兵”的称号;各项体育活动中踊跃参加的同学授予“体育标兵”;积极投稿发表文章的同学授予“文学标兵”;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授予“计算标兵”;英语书写始终工整如一的同学获得“书写标兵”的称号;班级中爱护公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同学都会得到嘉奖。同时,为了帮助学困生,我还在班级开展“师徒结对”和“互助小组”活动,以此实现“以点带面、互助共进”。通过形式多样的表彰和活动,同学们积极体验着生命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进步。
4.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同样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文明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但西方的交际语言中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是大有裨益的。在学习了《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keeping down your voice?”后,我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生动的影音资料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缤纷的虚拟世界,让同学们模拟餐厅就餐、接待客人等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展示和表演,学生学会了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善意的建议和委婉的指导处处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不朽的文明。
三、引用课外英语素材,进行生命教育。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教育应大力提倡和加强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例如在学习《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我根据现在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的情况,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调查作业:采访你的家人(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爱吃什么样的食物?请你用英语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看看在他们调查的人中,大多数人喜欢哪种食品。通过调查和访问,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关于食物的大量单词,更对自己的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学会关心老人、关心父母、关心他人。最后我对学生们说:“今天回到家后用压岁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买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Which fruit do you prefer?”,而且在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上也有一定得飞跃。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畅所欲言”“言之有物”的难得机会,也促使学生启用更多的思维方法,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培养更强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成年人,所以,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在英语的语言世界里,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即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了互动与竞争。
学会感恩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带领学生开展母亲节感恩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让学生了解mother的真正含义:“M”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T”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H”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E”is for her eyes,with the 1ove-1ight shining,“R”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我还为小诗配上了音乐,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诵。有的学生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通过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 every day ? What’s your mother’s favorite color? What is your mother’s favorite fruit? What sports does your mother like? What size shoes does your mother wear? What does your mother want you to be? 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母亲养育之恩;了解母亲所从事的工作,体会母亲一天的辛劳;学会感谢妈妈,关心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报妈妈的爱。
生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要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人受到感动,使内心变得善良、温柔、细腻。生命教育的本义也就在于唤起、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自身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把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感受、认识、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接受英语知识和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是科学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导学生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做好准备。我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到生命意义的人,才会有对生命有执著追求,才能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我将努力,让我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绽放异彩,都能成为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