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动化焊接技术论文

自动化焊接技术论文

时间:2022-08-28 00:4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动化焊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动化焊接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焊接自动化技术是提高压力容器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焊接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压力容器的工程施工质量重要标志之一,并且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压力容器焊接的概述

压力容器归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如果在施工阶段中,专业技术和质量操控不过关,则会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压力容器的焊接阶段中,焊接接头的质量对全部容器的质量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从某种含义上讲,一个压力容器的质量怎么,取决于很多方面,例如焊接材料的挑选,焊接技能、焊接设备的好坏以及焊接检验是不是合格等。压力容器的焊接技能,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需求有不断的完善和突破。影响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缘由有很多,在进行焊接之前,应当检查一下焊接技术、工艺是不是合格,因为焊接技术、工艺的内容即是对焊接质量是否合格的可行性保障。一般说来压力容器的焊接技术、工艺所履行的鉴定标准为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三、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1、接管与筒体的自动焊接技术及工艺

以往传统的马鞍形状埋弧焊接设备运动轨道现已无法完全的达到现阶段焊接设备的实践需要,而且也不合适应用到厚度较大、存在窄空隙坡口的焊接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近几年开发的接管马鞍形埋弧焊接设备,该设备本身有着高度的自动化,所运用的操控方法极为快捷、敏捷,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自动化马鞍形埋弧焊接设备其本身自动化的实现原理主要是使用接管所具有的内径来表示,选用四连杆夹紧的方法,来到达自动定心的意图;该设备的焊枪在运转轨道主要是以焊接对象的筒体和接管直径来作为主要的焊接参数,经过焊接参数,可以使得焊接的数学模型在这一时期彻底自动化的生成;使用人机交互的界面,可以直接对焊接的各项参数进行操控,达到多道接连进行焊接的意图。而且其焊接的焊道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自动排列;具有断点回忆,自动复位功能,这一点对马鞍形空间曲线焊缝的焊接非常重要;超薄大功率焊枪合适大厚度、窄空隙坡口,关于窄空隙坡口,选用一层两道的方法进行自动埋弧焊。

2、现阶段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

(一)、焊接方案

对不一样原料和不一样厚度的压力容器进行焊接需求用到不一样的焊接方案,常用的方案主要有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堆焊和窄间隙焊。气体保护焊电弧在维护气流的压缩下热量会集,焊接速度较快,熔池较小,热影响区窄,焊件焊后变形小,操作方便,有利于焊接阶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埋弧焊有焊接质量稳定、焊接施工率高、无弧光及烟尘很少等长处,使其变成压力容器、管段制作、箱型梁柱等重要钢构造制作中的主要焊接方案;堆焊技能很大程度上的发挥了对焊层的作用,是一种优质、高效、低稀释率的堆焊技能;窄间隙焊接技能已变成现代工业施工中厚板构造焊接的首选技能,其巨大的技能和经济优势表示了它是往后厚板焊接技能完善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焊接自动化智能操控技术

焊接智能化操控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完善,变成了现代焊接自动化的主要象征之一。已出现的一些现代高精度的自动操控体系,如最优操控体系、自适应操控体系等,在工业施工中得到了相应程度的运用。其间焊缝盯梢是焊接自动化操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完成压力容器施工阶段的焊接自动化含义深远。

四、焊接自动化技术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发展

1、硬件方面

(一)、自动焊接设备

在近10年中,国内所研制的多头埋弧自动焊和多头MAG自动专用焊机已在压力容器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形式水冷壁专用自动化焊机,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焊接质量。现代焊接机器人尤其是弧焊机器人作为典型的程序控制柔性焊接系统,具有效率高、质量稳定等长处,在压力容器焊接范畴得到高度重视。柔性焊接机器人由于其报价不断降低将在中国推广应用,变成焊接设备的微机自动化控制技能的一个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一些工艺设备的改进,如液压封头筒体对装设备、万向焊接转台、小直径筒体纵缝环缝自动焊装置等,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程度。

(二)、自动化焊接技术方案

埋弧自动焊是当前压力容器焊接的主要方法,运用于封头拼板焊缝、筒节纵环焊缝等,使焊接阶段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变成实际。但当前国内埋弧自动焊的操控体系大多仍选用简略的模拟电路,整体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堆焊技术主要用于厚壁压力容器的焊接,其带极埋弧堆焊因为母材熔深浅且较均匀,对工件表面质量要求低,变成国内外压力容器内壁堆焊的主要方案。近来研发出的高速带极堆焊法,与带极埋弧堆焊相比,堆焊层边界晶粒细小,杂质含量低,是一种经济性较好的堆焊方案。窄间隙焊接可以对厚壁压力容器可进行全方位焊接,易于完成焊接阶段的自动化。当前,该技术完成了焊前预置参数、自动稳定焊接电压、电流和速度,而且具有高度和横向自动盯梢体系,完成焊缝的自动化焊接。

2、软件方面

(一)、焊接的智能化操控

这些年焊接智能化操控技术在压力容器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焊缝盯梢是焊接智能化操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完成压力容器施工阶段的焊接自动化含义深远。当前运用的焊缝盯梢体系主要包含触摸式和非触摸式两种类型。触摸靠形式盯梢体系经过横向盯梢、纵向盯梢和微调体系坚持导电嘴和焊缝之间间隔不变,完成环缝焊接自动化,但有时会因坡口及焊缝的加工装配不均匀而影响传感器的丈量精度。非触摸式盯梢体系与其它学科联系严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一样程度的研讨。非触摸式超声波盯梢传感用到埋弧焊机上进行对焊缝坡口检查的焊缝盯梢,能达到压力容器制作的需求,在低成本焊接自动化具有较好的运用空间。基于CCD视觉焊缝盯梢体系能够用于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案和设备中,但鉴于焊接阶段的运用环境恶劣,传感器要得到弧光、高温、烟尘等的搅扰,使传感器的精度、抗搅扰功能和灵敏度得到不一样程度影响。尽管迄今为止已研讨出多种自动盯梢方案,但大多数还处于试验期间。由于计算机信息技能的完善和新式传感方法的研讨,焊缝盯梢技能将会在压力容器职业得到广泛运用,进一步完善压力容器焊接阶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二)、人工智能技能及专家体系

人工智能技能在焊接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模糊操控体系、神经网络操控体系和焊接专家体系。I11-SooKim等将人工神经网络引进GMA焊接方案来猜测焊接区宽度,拓宽了GMA焊接的运用范畴。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在技能拟定、缺点剖析、资料挑选和设备挑选等方面完善了一系列研讨开发。美国Adaptive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Camtech100和Adaptitech1000可完成零件定位、焊接操作和质量检查等功能,体系能依据来自传感器的光、温度、电弧等信息,自动调整焊接途径、线能量、送丝速度和摇摆参数等,并可优化多道焊参数。日本NKK公司开发的“焊接参数操控专家体系”可给出最优焊接参数,以确保恒定的熔深及焊接高度。中国在这范畴也相继开发了不一样类型的运用软件,其间清华大学开发的“通用型弧焊技能专家体系QHWES”因其较强的适应性和再开发才能而独具特色。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焊接自动化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焊接自动化技术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应用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韩淑梅,姜玉秀.浅析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1

[2]董正祥,刘峰,田为民,孙先强,王卫国,油田在用压力容器主要缺陷分析及预防《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0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于课程体系改革,主张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明方向、强适应”和“通用性、精简性、特色性、实践性”为原则,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宽专业知识面,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的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材成专业),多数学校实现了由锻压、模具、铸造、焊接等各热加工单一专业建设转向新的材成专业的建设。 

作为一所新升本科的地方院校,新增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培养目标主要应是面向地方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与技术管理岗位,着力培养学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本文对地方高校如何构建材成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从目前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由于该专业原来的基础不尽相同,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老专业的框框,而只是在老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存在着专业教改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从根本上重建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缺乏层次,不能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拓宽口径与保持专业特色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学校虽然从2002年即开始培养材成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是在专科基础上的联办本科,使用的完全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很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学校于2008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当年开始招收培养材成本科生并使用自己的培养方案,但在教学中发现该培养方案存在课程过重、特色不突出等现象,急需改进。 

二、材成本科教育、教学的定位 

1、人才培养定位 

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一部分高校应该担负起精英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型和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本科阶段应是进行以通识为主的专业教育。另一部分学校应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负起大众化教育的责任,本科阶段是通识与专业并重的教育。 

学校升本初始即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承担起大众化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 

2、确定专业方向 

材成专业具有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的特点,根据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和学院实际,选准专业主方向,办出地方特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洛阳地区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使对掌握现代设计技术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呈上升趋势,锻压、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更为抢手。据此,学校材成专业实施的是宽口径的材料材成及控制工程与专业方向并存的培养模式,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材加工三个专业方向。 

3、人才培养目标 

材成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成型方法与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筑材料加工的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材成专业内涵及课程体系 

1、根据专业发展明确专业内涵 

材成专业是以成形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它是介于机械和材料两大学科之间的反映综合性制造技术的专业,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材成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是宽口径的。 

从1998年新专业诞生以来,不少学校材成专业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宽与专”的关系,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宽口径,淡化了专业,使得毕业生所学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接轨,一度出现与铸、锻、焊有关的企业到高校无法招到需要的专业人才。另外一些学校则走向另一极端,铸、锻、焊老专业的主要课程都上,课程过多,学生不堪重负。 

我们组织教师广泛调研,重点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及方向的学生要求具备相同的宽口径的基础知识和成形技术专业基础知识,所不同的只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材成大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包括塑性成形、液态成型、焊接成型等基本理论、工艺及装备设计、设备选用等内容。为了避免过于宽泛或负担过重,又分别开设了与以前的锻、铸、焊三门技术相关的专业课。 

2、教学内容的总体构成 

按照教育部有关四年制工科大学生总教学时数及实践性环节安排的指导原则,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通用性、精简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原则建立了“两平台、三模块、一拓展”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各专业方向的协调发展。 

“两平台”为通识课程平台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三模块”为专业教育内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材加工模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随社会需求相应变化;“一拓展”为素质教育的拓展计划,主要由学生科技活动组成。 

(1)通用性原则。材成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基础型、通用型为主,同时加强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体现基本知识结构的内容,也就是“两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这类课程占了总学时的56.86%,改变了过去专业口径偏窄和过专现象,做到既夯实基础、又拓宽口径。 

(2)精简性原则。材成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学分控制在205学分,从学时上计算比过去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少了64学时。同时将根据“去重消肿,去旧增新”的原则,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和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向生产现场,去思考、动手、创新。 

(3)特色性原则。人才知识结构不仅要体现国家对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更需立足地方学校和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材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设置了模具制造学、塑性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焊接结构、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金属建材电磁连铸技术、金属建材成型工艺、金属建材成型装备等课程体现本专业特色,同时也设置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任选课程。 

(4)实践性原则。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通过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实践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认定学分,同时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作,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要求既相对稳定又动态发展,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3篇

电气自动化认识实习报告范文一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在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呆了快半年了,现在停下来往前想想时间过的真的是太匆匆了------

从开始应聘这个公司,到今这个公司作个小职员,再到现在坐在了行政办公室的位置,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真的尝到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叫做辛酸、什么叫做生活。曾经我迷茫过,曾经我逃避过,曾经我失落过,曾经我-----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我将摆在我面前的困难克服了,所以我觉得我算有了一份自己的成功。

现在我将我在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情况描述一下:

一、机缘巧合

说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感谢我们的班主任xxxx金老师,是她促使了我们第一批学生的就业,要不是及时通知我们也许我们会和这次机缘擦肩而过。

好像是1月13号的下午,我们的得到金老师的通知,和xx电子有个小小的见面会,但是我们去了又20个人吧,xx公司的三位领导在两点左右到了会场,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公司情况,并且回答了我们好多我们想问的问题,交上简历,三次面试后,我成功的走进了这家和我专业相关的电子公司。

二、培训七天 新鲜刺激

1月16号,我们正式来公司报到,正式加入了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涯。

开过简短的会议后,我们开始分宿舍、弄床铺、在巴掌大的公司瞎转悠了一会,熟悉一下工作和休息环境,虽然称不上好,但还行,凑合着过吧,呵呵!

1月17号我们正式上班,第一天我们在会议室接受培训,给我们讲课的竟然是我们同学校、同专业的上界师哥,所以我们都挺随和的,开个玩笑、聊聊专业、给我们介绍我们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什么的,还别说这些东西对我们还真的很管用,最起码我们了解了公司各个岗位的情况,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但让我们很不高兴的是,我们刚一来正好摊上公司忙得时候,所以我们刚来的第二天就要接受无偿加班,哎,干吧!

1月18号,我们学习了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辨认方法。

1月19号,还是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用途,且牵扯到了公司生产的电话。

1月20号,上午玩了一会,下午一人分给我们一部话机,让我们自己拆开看看内部的结构及牵扯到那些元器件,这个挺好玩,我喜欢鼓捣东西,见那都想用螺丝刀戳两下,所以我拿过来还没说什么呢,我就给拆开了,呵呵!

1月21号,由一个专业人士给我们讲解电话构成,及内部电话机的每一部分的构成、实现什么功能等。

1月22号,我们好像放了一天假,每天加班,可累坏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三、上岗工作

1. 波峰焊和补焊区

1月23号,我们终于踏进了车间,那一刻我真的好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创造价值了。

一开始把我分到补焊区,还给我临时配了一个师傅,名字挺响亮的:苗师傅。不过线长给我分配的工作是只是看他们怎么工作,然后有苗师傅讲解。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这一点。还是苗师傅有见地,终于机会到我面前了,苗师傅给了我一块板子,让我也参与她们的工作,让我练习一下眼力,看有没有沙眼,虚焊、漏焊等情况,一开始还真难看,在加上自己的焊接技术不行,每个板子苗师傅都得看好几遍,线长看到后不让了,但苗师傅说:不动手去做,永远学不会,这句话我爱听,看来苗师傅还很看重我呢。

一天之后线长把我安排到波峰焊,在那帮忙。

四天的时间,我就在波峰焊和补焊区来回跑动,但是我的心很平静,尽管头上一直冒着冷汗,但那也是怕耽误师傅们工作的进程。

2. 装配线(生产线)

(1)拉排线:在补焊区学会了真正的焊接技术后,我又被领导分配到装配线,具体的工作是拉排线,将电话机机芯和按键板相连,在这过程中,我的同事可帮我不少,一开始不会焊,一焊就出现连焊现象,真的有点着急了,幸亏有同事的细心教导,和我自己的大批量的练习,我才对焊接有了自己的认识,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将尽拉了七千个电路板,动手能力提高了,出错的几率也几乎接近了零。

(2)贴送话器:这个工作倒是简单,只是将那个铁送话器上的一层泡绵从一大盘纸张上弄下来之后,揭开一层纸,将泡绵对准送话器那个圈口贴上就行了,不过一开始重视铁的歪歪扭扭的。虽说简单了点,但每一项都有其自己特有的技巧性,掌握不好,不但会出现大量的错误,还真的会影响你工作进程。

(3)焊发光二级管LCD:为了加快后面工序的进程,我就帮他们把单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先焊上,不果这个差事不好干啊,你的先把LCD的来能够个小抓掰弯,要不然不好往焊孔里面插,就因为这,我的手疼了好几天,哎,还是拉排线好啊。

(4)电气上螺丝:本来以为这个活好干呢,谁知道摸不着门还真的不好弄,上偏、上的过大、没上到尽等等情况全部出来了,弄得和我一起上螺丝的那个同事挨了好几次批评。但经过熟练之后,问题少了,上得也顺手了,由原来一分钟上20多个到现在一分钟能上40左右,不过说真的还没上够呢,就被领导派到检测区学检测去了,这也是领导的安排,让我学得快些,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工艺全部学到手,然后一分更重要的岗位在等着我去做。

3.品管检测区

进入品管检测,首先感谢领导们对我的重视,让我全面接受检测的所有知识,由专门为我配了临时老师,费老师由他全面教我成品话机检测知识。

58#话机、反极29#话机、50-A、50-B话机、29#插卡话机、自动计费话机------每部话机的检测方法,先看外包装上的印刷有没有问题,然后是话机外壳有没有刮伤,话机外壳有没有擦拭干净,看摇头是否灵活,按键有没有键偏、键倒、键硬、键无用,看看各个螺丝是否上好,有没有松动等情况,再往后就是看看各个键的功能,亲情号码的设置,一键通是不是能拨出去,听听声音有没有杂音、看看送话器在送话的时候号牌上有没有信号脉冲等,要是这些都没有出现毛病,就可以过关了。

但由于我们取得时候正在生产58#话机,所以我们检测的主要是针对58#的检测,其他的只是先学,等生产的时候我们在真正的动手去检测。

4.行政办公室

说实话,我现在能站在这个职位上我真的没有想到,以前也从来不知道行政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但现在我确实在这个岗位上存在着,而且能稳稳当当的坐在这个位置,我是该欣慰还是感叹呢?

(1)机遇是时刻存在着的。在刚来还不到半个月,副总经理就找我谈话,他说他受先看中的是我是电子协会的副会长,在一开始应聘就看出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再就是看中了我的文学写作,知道我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知道我会用office软件,所以就让我担任一项公司的重要岗位,行政办公室来搞项目开发、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一开始我也真的好盲目,不知道专利到底是什么,我该怎样去完成工作。

于是,我晚上就有了特殊的待遇,不用加班了,就自己一个人在二楼的办公室开始了对专利的学习生涯,于是闲暇时间办公室总是能看到我的身影。白天在车间和他们一块学习,晚上就自己在办公室学习,时间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吧。

两个月后,我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了车间,真正的第一个走出了车间,成为办公室人员的实习生,开始接受工程师李金山李工的任务。

(2)写作策划书。等李工认可我之后,就开始给了我一个写作项目---策划书,内容是积分卡邦定问题,等李工介绍完他的想法后,问我能不能就这起草一份策划书,说实话,对策划书的写作我还真的不懂,一点都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格式的东西,因为李工是个队工作很严厉的人,好多人都害怕他,包括我,既然领导说话了,那就硬着头皮接下来这活了。

但李工好像看出了我的难处,说不用急这些,先从网上查阅些资料,看看别人的写法,有哪些步骤,在写作中该注意什么,太好了,现在我决的领工不是那么害怕了,也许是我有时间宽限心中高兴地吧。

一星期后,我把策划书交上了,我又得到了一门知识---策划书的写作。

(3)专利申请。由于上级分配给我们公司任务在今年要申报50个专利项目,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在三月底就全面展开了对专利申报的工作。

基站专利写作--修改--写作;医疗的写作--修改--写作;电话机专利的写作--修改--写作等等等等,时间那么紧迫,面对那么大的压力我真的有了点其他想法,每天在办公室一呆就是十多了小时,有时他们休息我还得为未完成的修改文件继续努力,有时候感觉真的有点累了,但想到了领导的重视,想到了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想到了我一步一步走来的不容易,我的那些想法全被我自己消灭了。

针对专利,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五个上报项目基本完成,这一点又使我很欣慰,拥有了一丝的成就感。

总之,在上述四条任务线上的实习,我基本上完成了各项不管是领导还是线长交给我的任务,我就是这样在公司里一点一点地学习和请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本着积极上进的态度,认真、努力地学习了各项属于自己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和技能,并且理论结合实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在无形中又增长了些许价值,并且我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我学会了怎样调理自己,心态转变是我得到的最大的成功。

四、 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我们公司员工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轻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变得努力、认真,起来。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我从开始到现在的实习期间,我想谈一下几点心得体会:

1.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许你会感到枯燥无味,很无聊,但当你真正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你学到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也许那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吧。

2. 很好的沟通能力。说句实话,你就是什么都不会,但就是能让别人就某件事情转换观念,那说明你也很厉害。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现今的社会也是这样啊,能说会道到哪都吃香,很多领导也喜欢这样的人,无理也得占三分,一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也在侧面标注着他的业绩的强弱。

3. 不但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很好的表现力。不要只是在那默默无闻的去做你的工作,不要让领导去发现你,要自己争取机会,很多时候机会都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现今的社会不需要你的沉默,要不然你会被你的公司淘汰,被这个社会淘汰。你还要学会适时地 , 恰当地表现自己,让领导知道你想做什么,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

4.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团结协作在我呆的这个部门来说我觉得很重要,真的是环环相扣。同事之间要合作,各部门之间更要合作,那样才能事半功倍! 你就拿我来说吧,专利的申请必须要用到我们研发中心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谁能开发出来的新项目,没有新项目我们拿什么做专利、去上报呢?在者就是,如果没有技术部门的支持,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我们就写不出来,原理图更画不出来。所以啊,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五、感谢

短短的实习时间,却让我拥有了无数位师傅及领导的关心和照顾。

首先我要感谢的,也是我最敬佩,也是让我一直有点害怕的人就是研发部门工程师李金山老师,他在我迈出学校的第一步就教会了我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先教会了怎样做人,然后再去做事。我一直以来都把这句话放在我的心里,也许它会影响我的一生,让我能在社会中立足。谢谢你李工,你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位恩师,我不会忘记你多次的教导。

其次是直接很重视我的刘泽双副总经理。要不是你的特意安排,我想我也不会爬升的那么快;要不是你的特意安排,我也不会学东西学的那么透测。因为你的重视,才有了我现在的小小成就;因为你的重视,我才拥有了自己梦想中的工作,你也是我初涉社会的一位大恩师。

还有就是苗师傅和费老师两位师傅。因为有你们我学会了焊接技术,;因为有你们我学会了话机检测及号牌的设置方法;是你们孜孜不倦的教导,我才拥有了知识;是你们不厌其烦的解说,我才明白了知识的运用,你们的关心和教导我会时刻记在心里,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最后一位就是开发部门的硬件工程师范开磊范老师,我们是同事,又是好朋友,要不是他耐心的给我讲电话机原理图,到现在我可能还不明白电路图中一块一块的作用,要不是你的支持,我的工作肯定不会那么顺畅,做为好朋友的我,真的该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现在我想说:认识你们真的很好!谢谢你们!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习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电子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习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刚接触论文课题时,我对自己能否完成它曾表示怀疑,也为自己长期存在的惧怕电类的心理所左右。可是,现实的脚步声却是那么地清晰、有力。在一次次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指导老师们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对PLC有了系统的理解,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磨练,恐惧心理也逐渐地消失了。我时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总之,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在开启生命之旅大门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我一定会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并为自己所喜爱的电子科技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电气自动化认识实习报告范文二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焊接技术,简单电路元器件装配,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以及对收音机原理工作的一般原理。

2.熟悉电子装焊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焊接技术。

3.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习安全操作要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养好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与人生观,也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实习任务

1.要求学员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原则和测试方法。

2.要求学员练习和掌握正确与焊接的方法,熟悉焊接工具以及焊接材料的选择.并了解工业生产中的电子焊接技术的发展,焊接的流程以及装配整机的生产流程。

3.要求学员掌握PCB板的装配,焊接,调试.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对实际产品的制作,安装,调试和检测。

4.要求学员掌握了解电路板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

三、实习内容

(1)焊接训练:

元器件:电路板、导线;

工具:电烙铁、锡线;

焊接训练时,首先加热电烙铁,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焊接导线。在焊接时特别要注意锡不能太多,否则易发生短路。焊接完后再利用万用表进行检测。

(2)焊接PCB板

四、学习心得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中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使我眼界打开,感受颇深。简单的焊接使我了解到人生学习的真谛,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还没结束,我知道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科技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此次在为期一周的电子工艺实习中,收获挺多。如果说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那么此次实习让我们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实践。从最简单的电阻电容的识别,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使用及其检测,到电烙铁的正确使用以及正确焊接,pcb板的布局及其制作了解。都是我们感到一种新鲜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我们胸中升起。

这次的实习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较好的动手锻炼机会,因此从一开始就抱着一种较认真的态度,无论是从了解无线电广播基础及其实现原理,还是后来的焊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提高。这次实习的重点任务也就是焊接,由于以前曾焊接过一些简单的电路板,于是焊接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由于电子元器件布局紧密,焊接需小心对待。如果焊错了,将其取下必定要耗费一番精力不可,而且未必能够取下来。因此我是丝毫不敢怠慢。可在调试时仍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示数显示有点不稳定,但在同学的帮助下,最终将其完美解决。

这次的实习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仅仅用一些理论知识来武装大脑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装扮我们的双手,只有如此才不负祖国对我们的培养,做好祖国的接班人,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气自动化认识实习报告范文三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四川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

一 、安全教育学习的目的:

二 、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1、事故发生的因素

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

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

a、错误操作

b、违章操作

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三、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1、防火防爆

2、防尘防毒

3、防止灼烫伤

4、防止触电

5、防止机械伤害

6、防止高处坠落

7、防止车辆伤害

8、防止起重机械伤害

9、防止物体打击

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四、设备内作业须知:

1、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

2、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

3、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

4、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

5、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取采样分析,采样应

有代表性

6、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在容器内工作时因照明良好,照明用电应小于等于36V的防

爆型灯具

8、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并且搭设安全梯或是安全平台,比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9、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应有入抢救的措施及有效保

护手段

10、《设备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负责办理,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是技术员填写作业证,上检修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

(二)化工生产特点的简要介绍:

化工生产的特点是以天然气作原料,用直接催化法分式合成胺。

1、原料,半成品,成品多分为易燃易爆或是有毒物

2、生产工艺多为高温,高压或是底温高压

3、生产的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

4、工业三废多,影响环境

(三)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结构型式,结构种类和特点。

(四)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部件的生产技术资料,包 括:各种技术标准,图纸,专用设备说明书等。

(五)了解变电所的主要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标准。

(六)了解工厂的生产组织管理情况,劳动定额和成本核

算的方法。

(七)了解工厂开展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情况。

(八)实习期间进行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

劳动、守纪律教育,进行安全、保密教育。

三、常规型变电所设备选型

(a)设备的选择配置应力求小型化,要保证技术先进、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质量有保证且售后服务跟得上。

(b)所内应采用两台主变,要求节能且有载调压型,一般采用S10或SZ10型变压器,S11型也在发展之列,变压器容量要根据电力负荷情况而定,但两台主变容量比不应超过1∶3,阻抗电压、变比、接线组别应相同,误差不超过5%,为以后变压器并列运行提供条件。

(c)所用变采用1~2台S10-50kVA/35/0.4kV直配变,装在35kV进线外侧或35kV母线上,所用变采用跌落熔断器控制。

(d)高压断路器应采用SF6断路器,35kV断路器采用LW8-35型,10kV断路器采用LW3-10型。

(e)35kV进线采用双回,为环网工程做好准备。(6)35kV母线使用LGJX-120铝绞线,采用单母线不分段接线,10kV母线采用分段接线,出线4~6回为好。

(f)无功补偿容量按主变容量的10%~15%而定,采用BWF-200-1W型电容器,电压为星形接线。

(g)避雷措施:35kV线路采用避雷线,所内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两种。避雷针使用镀锌圆钢焊接,装设在所区的4个角;避雷器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5kV侧装在母线上,10kV侧装在出线处。

(h)所内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上应设五防闭锁,由人工或由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五防。

(i)控制、保护、测量部分采用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

四、实习过程

1、安全教育

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公司由专业人士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在实习中所要遇到的种种危险和潜在的危险等等。

2、组织参观

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便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到其它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更加准确理解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参观中我们着重了解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工艺方法、先进工装、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3、车间实习

我们在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车间进行实习,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以及向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圆满完成了规定的实习内容。

4、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车间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也更加的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5、实习日记

在实习中,我们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均记入到了实习日记中。随时接受老师们的检查与批改。

五、其它活动

在完成好我们所实习业务内容的同时,常常利用现场学习的机会,开展向社会、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实习的活动。在空余时间里还组织联欢、球赛等活动,并加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等

六、部分设备简介

均速管

均速管流量传感器(以下简称均速管)是基于皮托管测速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差压流量传感器。均速管与差压变送器、显示仪表配套使用,可实现对圆管、矩形管道中的液体、气体或蒸汽流量进行测量。均速管可广泛应用与电力、石油、化工、轻纺等行业由于其压力损失小,安装维修简便,特别适合大口径管道流量的测量。

一、采用标准

JBIT5325

二、主要技术参数

1、精度等级1.5、2.0

2、工作压力小于等于40Mpa

3、测量管径DN25∽3000mm

4、工作温度-40∽250℃,最高温度可达450℃

5、环境温度-40∽85℃

6、流体条件

被测介质必须充满整个管道并充分发展的条流状态,且单相连续流动非临界流的流体。

插入内藏式双文丘利

插入内藏式双文丘利也是基于差压原理的一种流量测量装置。该装置是由一个与管道尺寸一样的短节及与插入在内的双文丘利组成。主要应用于大管道、矩形管道风量的测量,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

灵敏度高,性能稳定

体积小,压力损失少

安装方便,便于维护

因此可广泛用于新老电站锅炉的建造和改造、工业锅炉以及其它大口径底风速的空气流量测量。

主要技术参数

1、精度等级1.5、2.0

2、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6Mpa

3、工作温度-40∽250℃,最高温度可达450℃

4、环境温度-40∽85℃

外形尺寸

口径DN250∽DN3000 高度h(mm)300

总宽270(mm) 总高H(mm)300+D/2

孔板阀

阀式孔板节流装置,分高级、简易两种,其共同特点如下:

1、应用最普遍的孔板流量计结构易于复制、简单、牢固、性能稳定,使用期限长,价格低廉;

2、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至今尚未有任何一类流量计可以与之相比,全部单相流体,包括液、气皆可测量,部分混相留,如气固、气液、液固等亦可应用,一般生产过程的管径,工作状态(压力温度)皆有产品;

3、检测元件与差压显示仪表可分开不同生产,便于专业化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它们的结合非常灵活方便;

4、检测件,特别是标准型的为全世界通用,并得到国际化组织和根据计量组织的认可,标准型节流装置无须标定即可投入使用。

采用的主要标准有:

GB/T2624----93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

SY/T6143----1996 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

JJG640------94 差压式流量计

JJG193------96 阀式孔板节流装置

七、实习感悟

生产实习是攀枝花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课程改革 实践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延东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询会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和实践的课题。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结合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做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现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主要改革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4级电类学生培养计划修订中,对电类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课程调整、学时调整。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6+20)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分别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船舶通信与导航”课,改列为专业选修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取消了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课,新增加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课程(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3学期)新增了针对性更强的两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4学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4学期)课;二是将“单片机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改成(1.5学分、1.5周、第4学期);三是取消了“船舶电气设计与检验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6学期),新增了“船舶机舱测控系统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6学期)。

(2)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二是取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2+16)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四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一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调整到学科基础课;二是取消了“供配电系统”课程(2.5学分、36+4学时、第7学期),改增为“工厂供电”课程(3学分、40+8、第7学期);三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2学分、26+6学时、第4学期)学分调整为(2.5学分、28+12学时、第4学期);四是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3.5学分、48+8学时、第5学期)学分调整为(4学分、52+12学时、第5学期)。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取消了“变压器应用技术”课程(2学分、28+4学时、第7学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辅助机械”(2学分、28+4学时、第6学期)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6门课程,分别是:信号与系统、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电气工程专题讲座、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二是新增“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新能源技术”(1学分、16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三是将“AUTOCAD”课程(2学分、16+16上机、第5学期)改为实验课程(1学分、32学上机、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测控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学分、1周、第6学期)两门课程。

(3)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16+16)课,改成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增加了由专业核心课调整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56)与实验(16) 两门独立的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信息论与编码”(24+8)课程并调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0+16)到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在通信系统方向:将“程控交换”(32)课程换成为“移动通信”(22+10)课程;二是在嵌入系统方向:将“ARM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改为“嵌入式系统”(22+10),新增“ 计算机操作系统”(16+16(上机))及调整来“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16+16);而“DSP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调整到专业选修课中;三是取消了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电视原理”8门课程;二是由专业方向课调整来“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3门选修课;三是新增“专业导论”、“学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双语] ”、“信息论与编码”、“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7门课程。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设计方向专业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训练C”(1周,1学分),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4周,2学分)。

(二)加强几门关键课程的课改示范工作,提升课程在电子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学院2009年起将原来的“电装实习”改成(电子装配)“工程训练”和“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并结合课余电子制作训练作为补充。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每一年的设计制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增,加强设计内容的新型性和实用性,至今实验室已有50多个设计实训模数电路板。2014版培养计划中“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调整为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30学时)。

电子装配工艺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低,在原2010版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电子电路焊接技术,为以后的电子装配打下基础。教学时数为一周,时间上分散进行,历时半个学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入门课,除公选课、选修课形式外,兴趣小组形式的学习培养也是一个最有成效的环节,使得对电子设计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能力。对电子制作训练做到有计划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制作基本能力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训练、认识基本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识图、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第二阶段:电子制作入门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学习绘图、制作与测量(学习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图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有:简单电源电路、电动机驱动电路、光控灯开关电路、温控加热器电路等。

第三阶段:电子设计基础训练。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音响电路(含音调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隔离放大器电路、充电器电路等。

第四阶段:电子设计综合能力提高训练。主要为综合设计中、大规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抢答器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数控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锁相环振荡电路、转速检测电路、充电器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情况

单片机作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新的教学文件,每年修改电子教案、课件,出版新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实施电子考试等等,为学生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14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改为32,实验改为独立设课,学时为32,课程设计为1.5周。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全部为校内老师设计制作,实验室至今有单片机综合应用设计电路板30多件。

(3)新增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

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初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向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凝练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课程的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使得知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融会贯通,在还不能完全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教学实验班的形式增加一个补充教学环节,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为立足点,从应用目标出发搜索知识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思维方式。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作为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改变学生被教师控制之下被动地学习的局面,改变单纯死记硬背完成学业的局面,转而让学生养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三点连成一线。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适应技能考证的要求,适应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编写、修订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编写出版《电子综合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指导》、《单片机设计实例集》等实践指导教材;为学生开展考证培训修订《电子工程师考证培训讲义》等;编写新的教学文件及电子教案、课件等,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一是修订出版了《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Proteus仿真版)》、《电子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选集(一)》、《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践指导性强的教材;二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片机慕课网站的建设,新编了150题左右的作业练习题库;三是修改2014级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课件;四是设计开发2014级用的新实验电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提高学生、专利证书数量、提高学生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从职证书数量。

(1)加强了学科竞赛的辅导力度。一是组织学生电子协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二是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相结合,利用各种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源,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三是培养充实指导教师力量,2014年学院的指导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落实了组队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环节,密切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的联系,特别是在暑期中通过明确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增加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四是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2)重视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省创新研究项目等实践,指导学生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发表的电子设计类论文、实用专利、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电气类)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加明显。

(3)加强校内电子工程师等考证培训工作。学院培训中心通过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条件验收,成立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电工方面考证员,可进行中、高级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初级电子设计工程师、板级设计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7种电子电气类证书的证书认定,为学生培训考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加强了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任务早计划、早布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真题实做时间,现一般是在第7学期初就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答辩分二次进行,在较长的时间内可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

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将提高从职能力的技能考证、考级、竞赛奖等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规定了5类学生学业成果(考证、考级、论文、专利、竞赛奖)或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二、实践成果

两年间,学生在电子工程师、电工考证、学科竞赛获奖方面成绩提高明显,取得电子工程师证书30 人;电工证书192人;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学生为9人,二等奖学生为18人,三等奖学生为21人;在全国(省)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特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4人。两年间,学生发表电子设计类论文10篇,取得电子设计类实用专利35项。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学计划改革后课时量压缩造成教师“抢课”现象,并由课程门数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下降;二是团队精神在学院教改项目中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还是安于老的教学方式,教改积极性不高,大范围的教改项目推进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建立在教师行动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与学生的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树森,李维. 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04,03:44-46.

[2] 张军国,刘西瑞,张健,燕飞,阚江明. 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国林业教育,2009,S1:93-95.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安装,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设工程中,电气设计和安装质量的好坏轻则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重则会危及用户的安全,这就对电气设计工程的设计人员和安装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建筑功能复杂性的增加,建筑中的防火问题和能耗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直以来,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主要由电缆敷设,线管、线盒的预埋,配电箱(柜)的安装,照明器具的安装,配电箱(柜)的安装,设备接线,系统调试等几个分项组成。现在的建筑正在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气设计安装过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把电气设计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1电气安装施工工序

安装准备管路预制加工箱盒定位管路连接穿带铁丝扫管带护口穿线电缆敷设配电箱安装照明器具安装防雷接地安装系统调试。

1、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不合理问题

建筑火灾中,由电气引发的火灾占首要地位。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使用不当造成的电气火灾,如架空进线时进入住户时未采取防高压电位侵人措施;电气设备年久失修导致的电气火灾。不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布置电气引发的火灾。

1.2建筑电气中的能耗问题

目前建筑内用户对建筑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住宅内生活热水、家用电器的需求增大,将造成这建筑能耗的增长。随着我目经济发展和高收人人群的增加,此类高能耗住宅呈飞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夏季空调已广泛普及,各地开始纷纷提出建设供热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要求,这将带来极为沉重的能源负担,加剧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的状况。

2电气安装工程常见问题

2.1用电气主要设备和材料问题

①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温度系数大、尺寸不够数等;②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耐温低。内部接头多、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③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④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⑤灯具、光源粗制滥造,机械强度差,防锈防腐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⑥各种电线管壁薄,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耐折性差等。

2.2防雷接地问题

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等缺陷;焊渣不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主钢筋作防雷引线。

2.3电线管敷设问题

①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③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丝扣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④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⑤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预制板上敷管交叉太多,影响土建施工。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⑥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的隐患;⑦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钢管不套丝、PVC管无锁紧“纳子”。

2.4室外进户管预埋问题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电气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多。采购人员识别真假能力差,把关不严;

2)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3)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或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技术不过硬;操作中不认真负责,图省事方便,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管理人员要求不严,监督不够;

4)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

4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4.1设计方面

4.1.1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防火措施

遵守设计规范,重视技术细节

为有效防止接地电弧短路而引发的电气火灾,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可以采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由于该类对电弧短路电流有很高的动作灵敏性,能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在建筑电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气负荷问题

在设计选型时电缆考虑远期发展应适当放大,开关可根据近期负荷需要选择整定电流,这样既能满足近期负荷需要也能满足今后发展的要求,以有效避免线路过负荷运行,有效降低电气火灾隐患。

使用耐火耐热配线

在发生火灾时,耐火耐热配线可以阻止火焰蔓延,且能够离开火源自熄,防止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等事故,以保证消防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上作顺利进行。

4.1.2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合理计算建筑的用电负荷,达到节材、节能的目的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可以按下列原则选取: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需要系数法,对于住宅建设,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和单位面积法。

合理设置计量装置

如单元总配电箱设置在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层配电箱内设置分户电表,由总配电箱到各层的配电箱采用树干式配电,各层的配电箱到各户的分户配电箱采用放射式配电。

合理选择电线、电缆截面和照明控制方式

要尽可能计算出准确的电负荷,按照电线、电缆载流量应大于或等于保护开关整定值的l倍来选择合理的电线、电缆截面。另外,要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面积较小的居住可采用一灯一控或二灯一控的方式,面积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多灯一控的方式,在采光不足的区域内宜采用光电控制的自动调光装置,室外照明宜采用光电自动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以有效降低能耗。

4.2电气设备、材料方面

①电气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保管员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②对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及时到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去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

4.3防雷接地方面

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根据GB501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木建设如果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4.4电线管敷设方面

①严格按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监理专业工程师严格把关,管材不符合要求不准施工;②配管加工时要掌握:明配管只有一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4倍;2两个或三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的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埋入地下和混凝土内管子弯曲半径≥管外径的10倍;③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25mm的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内径≥32mm的钢管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内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弯管,内径≥32mm的管子煨弯,如大量加工时,可用专制弯管的烘箱加热。做到管子弯曲后,管皮不皱、不裂、不变质。PVC对接时,建议采用整料套管对接法,并粘接牢固;④如果配管超过下列长度时可在适当位置加过线盒(此盒方便穿线,但不允许接线)。直线50m;30m,无弯曲;20m,一个90°弯;15m,二个90°弯;8m,三个90°弯;⑤禁止用割管器切割钢管,用钢锯锯口要平(不斜),管口用圆锉把毛刺处理干净。直径≥40mm的厚壁管对接时采用焊接方式,不允许管口直接对焊。直径≤32mm管子应套丝连接,或用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熔焊连接。连接处和中间放接线盒采用专用接地卡跨接;⑥明管、暗管必须按规范要求可靠接地,进入配电箱的镀锌管、薄壁管用专业接地线卡和≥2.5mm的双色BV导线与箱体连接牢固。直径≥40mm的管子进入配电箱可以用点焊法固定在箱体上,并注意防锈防腐;⑦管子埋入墙内或地面内,管子外表面距墙面、地面深度≥20mm,保证墙面、地面沿管子不裂缝。预制板上敷管尽量避免交叉,如果20mm管子穿线超过规定根数,可并放1根16mm管子分穿。现浇楼板内敷管,禁止成捆敷设,应成排分开间隔放置,减少对地板结构的影响;⑧管子通过伸缩缝和沉降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箱(盒)放置应平整牢固;⑨明管、暗管进箱、进盒内要顺直。管子外径如果与箱体预留孔眼相符应尽量使用,如果管径比箱子孔眼小的较多,再用钻孔器开孔,管径比箱体孔眼大时,应在箱体孔眼的基础上扩大。禁止用气割或电焊吹孔。管子较多应成排进箱,并留有适当的间隔。管子进箱长度3-5mm,排列要整齐。

4.5室外进户管预埋方面

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5 结束语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电气安装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高层建筑数量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态势。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问题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方面就显得越发重要。电气设计成功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问题不可小视。我们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已有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积极创新,构建安全可靠的电气供电设备,它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不可或缺。而在电气安装的施工环节,设计以及施工人员应该了解国家规定,清楚材料和设备的型号和规格。最后,只有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电气安装工程。

参考文献:

[1]冯为东 从电气工程施工看当前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被引用 2 次)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09年24期

[2]阮伟能 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与安装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 《大观周刊》 2012年8期

[3]彭代军 高层住宅楼电气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3期PENG Dai-jun

第6篇

1、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工艺要求,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掌握常用的仪器、仪表。

3、突出实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为求活泼、有趣味性。

【关键词】电工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兴趣

一、理论教学

1、基础理论教学

课程和内容的选择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在开课的先后次序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依据学校的条件,设计了相关项目课程。先易后难,先学的知识、技能是后面所学的基础,这点与传统课程体系一样。在校期间,以校本工作岗位为主,兼顾工厂、企业对操作员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一个较为全面完善的体系,进入工作岗位,可较快地熟悉工作、进入工作。培养的能力主要是通识的,学校教育无法也不可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学校不是工厂,工厂不是学校”。将课程项目化,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课程都在一起整合,而是采取两个方向的课程进行项目化,一个是弱电―电子线路,另一个强电―电力拖动。

2、重点专业课内容教学

熟练掌握《电力拖动》这门课程。该课程中主要包括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和作用;常用继电器、接触器的识别与检测;典型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学习这门课程,具备进入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学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3、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与强电打交道,安全教育为首要,电具有“听不到、看不见、摸不得、嗅不着”等特点,在实习过程中,一定对学生进行安全喊话,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在培训中要侧重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人体触电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安全用电一般措施;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在生活和生产中,给合实际分析典型触电事故案例等。

二、一般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使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的能力

通过培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较高素质的学员,是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它是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等多种电路参量和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多种元器件参数的电工电子仪表,其正确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测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检查一下指针是否指在零的位置,如不在零位,可调节表头轴心附近的机械调零装置,将指针调到零位。然后在电池夹内装入二号电池(1.5V),6F22型层叠电池(9V)各一节。

(2)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将转换开关拨到对应的交流电压量程档。如果误用直流电压档,表头指针不动或略微抖动,如果误用直流电流档或电阻档,轻则打弯指针,重则烧坏表头,它相当于人的“心脏”,是很难修复的!测量时,将红黑两表笔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绝对不允许在测量中任意拔动转换开关来更换量程。测量高电压时更是如此,这样可以避免电弧烧坏转换开关触点。测量电压时,一定要要养成单手操作的好习惯。

(3)直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仍然要注意正确选择测量项目,如果误选了交流电压档,读数可能会偏高,也可能为零;在测量之前,一定要注意万用表的表笔正、负极性,将红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正极,黑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负极。如果表笔接反了,万用表的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万用表的指针。若事先不知道被测那点电位的高、低,可将任意一支表笔先接触被测电路任意一端,另一支表笔轻轻地试触一下电路的另一被测端,若表头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正、负极性接法已正确,若表头指针向左方向偏转,说明表笔接反了,交换红黑两表笔即可正常使用。

(4)电阻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绝对不允许在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这相当于将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引入万用表之中来测量线路,必然引起测量误差,如果引入过大的电流、电压,还会烧坏表头,所以在测量电阻之前必须先切断电路电源。如果在测量的线路中有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应先将该电容器放电(正、负极短接),避免电荷通过万用表泄放,会损坏表头。测电阻时,直接将表笔并联在被测电阻或电路的两端,在测量电阻之前或每更换倍率档时,都应该重新调整欧姆零点,即将万用表的红、黑两表笔短接,并同时调节零欧姆调零旋钮,使表头的指针更准确地停留在欧姆标度尺的零点上。如果连续使用Rx1挡时间较长,也应重新校正欧姆零点,这是因为五号电池容量小,工作时间稍长,输出电压下降,内阻升高,会造成欧姆零点漂移。测量电阻时,应该选择较合适的倍率档,尽量使指针接近标度尺的几何中央,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要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测量之前,应先检查一下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向零的位置,如果不指在零位,应该进行机械调零,然后还应该检查一下钳口的开、合的情况,要求钳口可动的那一部分开、合要自如,两边钳口的结合面一定要紧密接触。假如钳口上有油污或杂物,应该用溶剂洗干净;假如有锈斑的话,一定要轻轻地擦。测量时候一定使钳口紧密接合,漏磁通减少,测量精确度提高了。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为了方便在测量时使指针超过中间刻度,以减少测量误差。如果在测量电路之前,不知道被测电流的大小,可先将量程选择旋钮置于最高挡位,然后再看指针偏转的情况将量程旋钮调整到较合适的位置。如果被测电路中电流太小,即使在最低量程挡指针偏转角都很小,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可将被测载流导线在钳口的部分的铁心柱上缠绕几圈后再进行测量,将指针指示数除以穿入钳口内导线根数,即得实测的电流值。测量时,应使被测导线置于钳口内中心位置,以利于减少测量误差。钳形表不用时,应将量程选择旋钮调到最高量程挡位,以免下次使用时,不慎损坏仪表。

2、培养学生独立识图的能力

电路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都要有相应的电工用图作为依据或参考。它是电气工程技术的通用语言,凡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识读电工用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照图施工和检修的能力。我们一定按照识图的基本要求去识图:结合电工基本原理识图;结合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识图;结合典型电路识图;结合电路图的绘制特点识图。掌握识图的步骤,阅读图纸的有关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器材明细表及施工说明书等,这一步主要是了解工程的整体轮廓、设计内容及施工的要求。识读电气原理图时,要根据电路图的工作原理,首先在图纸上先分析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其次再先看主电路图,后看控制电路图。阅读主电路可按照以下四步分析:第一,先看本电路设备的供电电源,实际上生产多用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第二,弄清主回路中用了多少台电动机,并了解各台电动机的作用;第三,分析各台电动机的工作情况,电动机与电动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四,熟知主电路中所用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控制电器多为刀开关和接触器主触点,保护电器多用熔断器、热继电器、自动开关中的脱扣器等。分析控制电路时,要先了解控制电路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按钮等的作用、动作原理,再结合主电路有关元器件对控制电路的要求,即可分析出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测量,熟读色环电阻的阻值,电容的极性的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熟练地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掌握焊接的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能够按照图纸进行组装和调试。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和检修

培训实习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和拆卸过程,拆卸不得得当,会拆坏设备,或者把零件及装配位置弄错,给装配也会造成不少困难。培训学生在拆装电动机之前,一定做好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备齐拆装的一些常用工具,一定要选好合适的地点来拆装电动机,现场环境事先要整理好。一定要熟悉所拆电动机的结构、特点、拆装要领及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一定作好标记,标出电源线在接线盒中的相序,培训学生掌握电动机的拆卸步骤,熟练地掌握联轴器或皮带轮的拆卸;轴承的拆卸;端盖的拆卸。掌握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原则应与拆卸步骤相反。

2、安装和检修低压电器元件能力的培养

学会运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接触器等低压电器元件质量及好坏,在控制板上安装电器元件,根据电动机容量的大小来选择导线线径,分别接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中,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来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为防止接线错误造成不必要的短路事故。

3.板前明线布线的安装工艺

尽可能少布线的通道,同路并行的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要分类集中,单层密排。控制电路一定要紧贴安装面布线,相邻的电器元器件之间也可“空中走线”。安装导线尽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线,布线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要成900的直角弯。同一平面的导线高低要一致,尽量避免导线交叉,用软线来连接按钮,连接配板上的元器件时一定要通过接线端子,并且要编号。

总之,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一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从事电工作业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小法电子技能与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

第7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46-02

随着科技推进,理工科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普遍提高,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近年来,在我国大学广泛开展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搭起了一个参与科技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有效地激发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对创新科技知识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的带动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的科研活动越来越多,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和课题越来越多,参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都促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但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亟待加强建设和引起重视。

一、九江学院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研方式,在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范围内,调查对象是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科专业3个材料类专业共5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20位同学,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有效,问卷所涉及的学生参与面广,样本具有代表性。

1.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结果与分析。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专业大学生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调查数据如下:74%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创新人才培养;9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新人才培养;8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设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9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96%的学生都有强烈愿望参加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对于材料专业大学生没有开设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或者开设的课程很少,换句话讲,可能开设了一些,但是宣传不够,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参加这些课程,通过什么渠道参加这些课程。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至于创新人才更是需求大增,学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会出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愿望参加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2.专业课程授课现状结果与分析。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专业大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授课情况调查数据如下:92%的学生不知道学院有科技创新培养方面的课程;超过一半(51%)的教师在上专业课的时候,没有时不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专业问题来发动大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新;82%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授课时数过多,而实践课程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希望专业课程多以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授课;84%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实行导师制度,这样可以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和意见,所以在问到同学们希望导师给他们哪些方面指导的时候,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这4个方面的人数平分秋色。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对于材料专业大学生希望以理论知识为先导,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以弥补大家理论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弱的不良局面;也希望能够成立导师制度,让教师们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面更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很强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新能力锻炼的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3.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结果与分析。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专业大学生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知晓情况调查数据如下:超过一半(56%)的学生不知道或知道很少有国家或省级科技活动(比赛);59%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9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比赛);61%的学生不知道或知道很少学校自己本专业科技活动的种类或名目。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得到:学校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还不够重视,首先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因为大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知之甚少;其次是学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资金投入还不够。

二、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分析

从我国21世纪初期工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大量具有专门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将是社会需要的主体。当前高等工科教育已占高等教育总量的40%以上,且仍是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虽然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居世界之首,但人均创造的产值较低,即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与数量不成正比。每百万元产值的工程师人数,我国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成为制约科技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地方院校材料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有关新科学、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远不能适应材料行业(如先进材料制造业、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知识更新快、产品换代频繁的现状。

2.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远不能满足企业大量引进先进材料制备及检测技术、研发项目、技术创新等活动对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的要求。

3.重理论课、轻实践教学。多验证性实验,少综合设计性实验;实习、实验、实训方面投入相对不足;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时间较大,很难实现人才培养与材料类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

4.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不能适应“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类型及结构的要求。

三、九江学院材料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方向

1.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在我院,材料工程系在《材料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先进材料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中对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作了为时不多的介绍,但仍未将创新教育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去。建议学院将创造教育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利用我院产学研基地及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将创造教育与工程实践、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创造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养高素质材料专业学生的全过程。牢牢抓住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建立新的材料专业教学模式,选聘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把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其培养模式以大量实践环节为主线,坚持产学研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知识、能力和素质。

2.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为更好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我国国内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各高校也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案,提出了以“增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为理念,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领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国内高校普遍加强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九江学院大力投入,使许多材料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由指导教师带队的大学生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中,材料学科专业实验室免费开放,这给材料专业学生将理论运用于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很好平台,同时,在学校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每年定期举办科技节,给大学生科技创新营造活跃气氛。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教育改革要更新观念,实践教学更应更新观念。多年来,实践教学下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践教学人员待遇偏低。实验教学人员不足,实验课时少,实验教材缺乏,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待遇,在政策上、制度上加以落实与保障,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形成人人愿做或争做这项工作的局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应的投入却未能同比增加。

参考文献:

[1]张秀萍,陈烨,符周利.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6-49.

[2]徐兰,周宝同.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三位一体”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55-157.

[3]陈至坤,李耀刚,卢育红.机电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31-133.

[4]张联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设想[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4):35-38.

[5]胡志明,黄玲娟,秦世琼.综合性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65-166.

[6]刘玉霞.本科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14(6):53-55.

[7]饶丽,屈金山,魏成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