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3:0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把握住生物学习的规律,才能够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对初中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总结研究相应的生物教学方式,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生物学习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不够。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脱节情况。截至目前,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还没有形成对于生物教学的明确目的,相应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完备的形成,这也就导致初中生物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持续下降,进而影响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的把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没有形成合理的组织串联模式。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生物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导致初中生物学习过程沦落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初中生物知识的精髓,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生物学习思维理念。
二、没有形成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成绩仍然在中考中占据了重头戏,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初中生物教师格外重视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也就导致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沿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性的高效生物教学方法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使用。同时,在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到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总结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重视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探析,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例如,可以在进行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规划初中生物教学结构。为了保证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应用效率,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物知识的具体知识点分布构造,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合理串联在一起;其次,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证规划好的初中生物教学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PPT课件上建立一个一整册初中生物知识的知识架构图,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对生物知识的分析研究工作,让学生自己动脑进行对这些知识点的关系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又可以保证学生形成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总体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3.博采众长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有效教学”方法的实际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高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不断完善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就视力生产的原理在初中生物上开展课堂讨论。并让学生对近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于传统生物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制定,对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婉婷.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与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谢怀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纸笔测试命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张淑清.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纪小苹.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一、分析学生成为初中生物学困生的具体原因
这部分学生与上文所述的第二类学困生存在某些相似点,像是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较差。这类学生自身惰性较强,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是听之任之,时间一长,学生不懂得知识点就越来越多,从而成为了学困生。
二、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对于上文所述的几种类型的学困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办法和手段,改变其学困生的身份,实现教学中的学困生转优。对于第一类学困生,其在其他学科方面具有良好的学习状况,其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造成其成为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理解、掌握知识点的运用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一类学困生的转优教学是最为容易的,因为其本身就对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具有强烈的欲望。只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稍加引导、点拨,基本就可以使其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摆脱其学困生的身份。对于第二类学困生,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所称呼的“问题学生”。笔者认为,所谓的“问题学生”,可能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存在某些不合适的行为,但在学科的学习方面,学生本身是不存在任何缺陷的。任何以学生是“问题学生”,或是学生不听管教的理由,而不认真教学的教师,才是真正的“问题教师”。对于教师而言,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对于此类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放下自身教师的身份,从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先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与学生平等、自然的对话,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没有带着教师身份、与之真诚交流的我们。只有学生真正地接受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从根本上,对初中生物或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对于最后一类学困生,教师可针对其学习特点、自身性格,设计学习模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此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有惰性,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模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其的约束,督促其学习。且当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困难时,小组成员之间就可相互讨论、讲解,解决难题,从而提高其学习质量,让其脱离学困生的身份。
三、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学困生转优的问题时,最重要的是,教师切不可对学困生存在偏见,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谅学生的心理。针对学困生的情况不同,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转优教学方式,而且,学困生的转优教学本就是一项长期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耐心、反复的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导,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想要学习、想要获得进步的学生。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要经常询问学生的意见,综合学生意见、自身经验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困生转优教学。
本文作者:樊文平工作单位:西吉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差异化 迁移与拓展
初中生物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初中生生物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初中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构建、人格完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传统观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仍停留在一个抽象、枯燥,很难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初中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从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
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一节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初中生物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角”位置,以及我们从“填鸭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提倡的是把有效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支配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例如,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性章节时,如果只是用抽象的文字一味去讲,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肯定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性。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生物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有效、实用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让学生自己来支配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让学生自己表达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而让他们在自主、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教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初中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生物学,九年级不开设生物学,高中可在高一、高二开设生物必修课,也可从高二开始开设生物必修课,高三开设生物选修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大部分学校将初中部、高中部分离,种种主客观原因使生物教学中断一年或两年,加上初、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可能会在进入高一年级后,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现象,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问题能否解决,是能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工作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做到初中生物科教材与高中生物科教材的衔接。
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教材,就会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而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等。另外初中个别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大部分初中学校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生物学的准确性等现象。
我们已经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是有其内在必然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以生物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的变化。要通览教材、大纲,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生物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而且教生物学的教师又大多是非生物专业毕业,对生物学知识知之有限,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常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全面的了解,使之适应高中乃至今后的学习。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高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初中实际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找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后,在授课前应通过问卷或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的情况,而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对学生要求较低,有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而高中阶段面对的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仍然用旧的方式学习生物,显然是无法适应的。初中很多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死记硬背”,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进入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学生或缺乏兴趣,或学习方法欠佳,往往出现不会学习、不想学习现象。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如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自学、学会知识归纳、学会科学的记忆和正确的理解方法、学会常识积累法、教会学生做生物实验、学会五段学习法(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面对初高中生物的衔接问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认真研究衔接和过渡的特点,找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对策,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高中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为学生高中生物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初高中生物衔接知识点.作者:吴举宏名教师工作室.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生命教育是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正处于对青春期,对生命的认识已逐渐产生了探究欲望。在初中教育中推进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完善,更有助于学生在正确理解生命的同时,热爱生命并理解生命的真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能够推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加强生命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1.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现状。虽然我国已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推进生命教育良久,但其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对学生的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性作用,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会有新闻报道,部分正直青春期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暴虐倾向,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漠视。不仅校园大家斗殴现象不断,甚至还动物管制刀具等威胁他人安全的器具,这是生命教育缺失的体现。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自残和虐待动物。当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受教学环境和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限制较为严重,教师往往赶课程进度,无暇顾及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入,导致我国生命教育越来越少。2.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重点关注的教育之一,其不仅为了让学生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和自己,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孕育和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笔者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第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良好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视声明的真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对生命认识的基础上,明确生命的产生和消亡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和重视。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第二,帮助学生正视生命。在初中生物学中贯彻生命教育重要是通过身边的植物和人为基本素材,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生物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命教学中,学生能够明确生命的价值所在,进而尊重生命和正视生命。
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1.丰富教材内容,实践生物课堂。若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从生物教材本身挖掘与生命教育相关联的知识点,唯有将生命教育的知识点与教材内容相对接才能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贯穿于生物课堂,重点在于发现。我们知道,生命中充满了各种美,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类群,再从类群扩到整个生物圈都发现了不同的美。为此,若要让生命教育在生物课中得到更优化的体现,就丰富教材的内容,对课本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而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例如,当初中生物课堂讲到“种子的萌芽”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生命的孕育过程以及生命本身的美。教师便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对种子萌芽的过程进行还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师上课,以PPT的形式将种子的萌芽过程以视频形式进行播放,通过荧幕进行播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生命孕育的过程,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此外,在讲解“生物链”的课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缠身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拍摄,通过生物实践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没、感悟美个表达美,进而产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2.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苏教版的生物教材脉络较为清晰,其教材中所体现的内容很丰富。非常适合在生物教学的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得到良好培养。为此,教师需要对生物教材进行细化整理,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生命教育的观念充分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在讲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其主要涉及的知识点为植物的形状和生长习性等。教师要巧妙的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将生物知识与其它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完善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一些关于植物的诗词与文学作品。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文学作品渗透到生物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生物的习性同时,更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强化对生命价值的分析。进而更提高学生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生命观的强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阶段融入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的目标便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并通过自然与生物课程相融合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这使得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中得到良好的渗透。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结合生活现象理解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生命教育,最终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作者:傅栋 单位:新沂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熊硕,张强.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05):23-24.
关键词:初中生物;习题讲评;思维能力;解题思路;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41-01
习题讲评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习题讲评能帮助初中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够起到多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时常感觉到自己在习题评讲环节不尽如人意,有时重讲解,轻参与,总满足于自己报答案,再由学生判对错。或者自己讲规律,学生记结论,自己讲思路,学生写过程,输入的知识未经学生的思维加工,技能未经学生的自主设计程序。有时在评讲中重点不够突出,一题一题地解说,这样题目多,讲不完,也理不清。有时未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评讲时采用起点较高,只重视了对难题的评析,忽视对中低档题的处理,这样不利于中差生的发展。或者对学生的知识、思维状况了解不够,强行指路,超前引路,把学生的思维挤进自己设计的“羊肠小道”。或者重知识、轻思维,忽视对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和总结。或者不善于利用学生的解题错误去深化学生的思维,不善于从教与学的双方来反思学生的解题错误。这种种情形在自己以前的习题讲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通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我们应重视讲评课的教学,习题讲评课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落实。
一 教师应注重“错因分析”
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初中学生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一错再错。
二 教师应注重“思路引导”
在习题讲评中初中生物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对考点进行分析,思考试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要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习题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初中学生面前,使初中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三 教师应注重“技巧传授”
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初中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巧解问题要求初中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对问题情景能分析透彻,对知识能综合、灵活运用。习题讲评时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而应注重解法的领会和技巧的传授,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四 教师应注重“思维发散”
很多试题都是源于书本的,只是命题人在题设条件、问题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上作了适当的变换,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进行习题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初中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所以,习题讲评完之后,初中生物教师应把原题加以变化,进行“变式练习”,如可改变题设部分的某一条件,变换问题情境,变换设问方式,还可以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这实际上是给初中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如此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初中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
五 教师应注重“策略训练”
缺乏解题策略往往是初中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具有新情景、重能力等特点的综合性题目的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学生尤其是中等生,他们与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差距往往不是要基础知识方面,而是在解题策略方面,所以在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提高学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从审题、答题等方面进行策略训练。
过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一样,常常是循着习惯操作。然而,新时代的教师应由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转变,组织并引导学生体验习题讲评中“发生错误、产生障碍、克服困难、由失误走向成功”的过程,整个过程中,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方法是自己讨论交流思考获得的,老师只是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这无疑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从而使习题讲评课真正发挥它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完善和深化知识体系的重要作用。
总之,习题讲评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对解题思路加以引导,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习题讲评课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除了修订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些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反思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验证,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反思的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的运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确定教学反思的时间
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确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一是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教学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此时主要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动、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在促进教学调控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快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调整,总结教学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批判性地反思教学过程,结合多种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教学经验,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素养的养成。
(二)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写好教学笔记。教学作为与学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产生的问题及体会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下来。二是定期的教学反思讨论交流,让优秀的教育理论得到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疑惑的解决之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
作者:余方梅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教学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了解和记住知识点,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因此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显示出探究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初中科目中加入生物这一门学科,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问题。并且初中生的年龄一般介于13-15岁,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的判断力,这时需要他们为未来积累生活经验。除此之外,此时他们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评价、解决方式,都是来自自己对于生活经验的见解和总结。因此,在学校内正式学习生物@门学科之前,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到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物学基础,只是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已。由此,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方法教授给学生。
将教学的讲解生活化,给学生的生物学习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能够更加具体的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主动的联系自己生活的经验来理解一些知识点。
例如在“如何明白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吸烟危害的实例展示给学生,将吸烟会引发肺癌的概率、吸烟成瘾的表现告诉给学生。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生活素质,还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通过传统教学实例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会很快产生疲劳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但是,在教学中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起来,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改为“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这就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教学活动生活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课外实践活动。
在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学习“食品的保存方法”时,我们活动前可以提出“你能想到的食品保存方法有哪些?”,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在家的实验来寻找答案。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减少生物这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运用的距离。
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任务活动,并尽量尝试将任务活动布置得更加有趣味性和调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
三、布置生活化课题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延伸整个生物教学于课后,并且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课题作业的布置更多偏向于书面作业,要想优化教学策略,让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所布置的课题作业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实验性。由于生物这门学科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也较为抽象,书面的作业也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因此,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还是可能对理论知识不理解,并且还会认为生物的学习是枯燥的。
总而言之,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能够巩固学生课后的“生活化”学习,能够增添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趣味性,也能在课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1.增加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才会使他们对于学习逐渐厌烦起来。因此,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增加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经验。从而,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2.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原因,正是大量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这也表明了,学生提高学习运
用能力,自己体会在生活中体验,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3.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寻找自我
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给予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对于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知识,树立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自我。
4.在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进行中,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干扰,教师应该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互动活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还能保证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联系了起来。
结语
本篇文章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作用,也从中凸显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灶明.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8期
[2]齐方瑞.将生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年05期
[3]魏青松.李宁丽.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电子白板
生物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较,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有许多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白板能与计算机连接,形象地呈现出教师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料,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下面就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白板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电子白板是一种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教学工具,既有传统黑板自由书写的功能,也有处理数字化材料的功能。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抽象性、微观性等特点,将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初中生物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通过电子白板,能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的相关图片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电子白板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通过电子白板教师能搜索到丰富的教学资料,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整、修改、增删,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的物质运输”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照着教材上的图片进行学习,由于学生难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会感到学习十分吃力,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而采用电子白板可以将教学内容用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教师讲解完教材知识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解答。这样教师不仅能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电子白板能有效地加深师生交流,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在讲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出各种传染病病人的相关图片,并将这些图片放在电子白板的首页,教师开始讲课时,先将这些图片放映给学生,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就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好奇这些病人都得了什么病、是通过什么方式得病的。这样学生就会对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充满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互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血液循环示意图一次一次地播放给学生,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学生还能根据电子白板的内容,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将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问题,这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
电子白板能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走到学生的中间。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拉幕、拍照、擦除等功能,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的分类”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不同动物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等绘制出来,让学生逐一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将电子白板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应用电子白板,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微 初中生物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方案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3,(06),112-113。
[2]周菲 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 (83),149-150。
从把握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运用原则、营造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四方面研究参与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运用;合作意识
参与式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领域当中的先进教学方法之一,其实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活动当中,从而能够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期间所总结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把握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只能被动的理解。而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当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发扬自己的个性,积极参与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现阶段各个中学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应仅重视生物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怀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动力。如此一来,既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同时还能够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生物知识掌握情况的差距。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期间,教师还应遵循知识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而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终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营造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之下,教师应深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对于广大初中教师而言,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方法包括创立情景模式等。此时,教师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详细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严格依照课堂教学所安排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营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则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对血液循环一类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若教师仅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如单纯语言的讲解,则往往并不能够将血液循环的知识点很清楚的向学生展示。此时,教师可采用参与法的教学模式,配合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血液在人体当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演示。同时,可运用不同的颜色将不同的循环过程进行展示,从而降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激发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养成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仔细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这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进行正误的评判,而是应该将学生的观点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的激情进行保护,而且还能够随着学生知识系统的不断完善,逐步发现当时自己观点的错误所在。例如,在对生命发展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等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该类生物拥有一定的了解。此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生命的变化进行思考。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程度,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程度。
四、提高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合作意识
在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能够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较多,其中包括小组讨论的方法。该类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关思维的交流,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进行培养。此外,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注重本学科知识讲解期间,适当地融入现今社会主流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人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如今社会当中的“二孩政策”当作讨论的话题,使学生能够展开小组讨论,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参与程度。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因而其好奇心相对较为严重。广大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好奇心重的这一特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如生物游戏等。这样一来,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激情。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期间科学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大幅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进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周伟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一、重视学生心理,提高复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的敲门砖,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将会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对于新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复习课,则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但是复习课不比上新课,知识点都已经讲述过,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前,只有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知识掌握状况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制订出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扎实,所以对复习不重视;有些学生是糊里糊涂、半懂半不懂,不知道从哪去复习;也有学生本来学习就不认真,自甘落后,复习与不复习都一样,反正是听不懂也不想听。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教师用一贯式的覆盖法,将复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反而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者说复习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摸底调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着重拿出来讲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遵循“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制订计划
1.心有课标
(1)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内容和范围都有着具体的要求,所以复习的时候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订复习内容。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生物试卷体现的是一种基础性和导向性,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把这两点结合制订出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2.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复习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复习内容,从基础知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三个层次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复习形式: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有讲、练、评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要点,其中“讲”注重的是精讲,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和要领,避免出现无效的讲解;“练”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并不是用题海战术来蒙题;“评”则是教师根据习题和测试卷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让学生弄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础,是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展现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初中生物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我们制订复习内容应立足于书本、立足于基础知识,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频繁,如果复习时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杂乱。所以,复习时可以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把每一章的知识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
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常用比较法。例如,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比较等,这样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定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免除的。因为只有教师讲,学生却不练,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光练,教师不讲,学生自然会陷入迷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练结合,达到交替巩固的效果。
对于习题的设置,也需要教师认真安排,目的就在于提高习题练习的质量和学生反馈的质量。习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练习效果不好,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会很模糊,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而实际上学生也只是懵懂。对于习题,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习题。既然是精选,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题量一定要适中,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便通过习题检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或者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重点的训练。
(2)重视练习的检测。把练习变成检测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对于这一工作,难点不在于能力,而是思想问题,因为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初期会这样做,复习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在复习全程都坚持这样。
高中生物较初中生物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初中生物教学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外,还肩负着为进一步的高中学习奠定知识、技能的坚实基础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课程计划没有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多少年来非中考学科的地位(这种情况在我市即将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完全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从而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下面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1 明确“有效衔接”的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有效衔接”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习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做起。教师思想的认同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意义深远,因为“有效衔接”是学生生物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识、技能的脱节,了解初中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并未完全解决会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教师只有寻找到初高中教学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才能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方,指导有法。
2 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基本实验技能。高中生物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所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这个多年来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日常生活,较形象生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初中教师要通览课标,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生物学的核心主题(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较为深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的内容相联。如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以及课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学习的过渡。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强化各种能力培养。
3.1 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经常不设定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教师要依托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除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
4 做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融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4.1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2 加强高中必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侧重在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上。教师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展示、归纳;对有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大胆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因势利导,点拨思维,形成认知结构,不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不断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操作,苦练实验基本技能,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自己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科技中充满了生物,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多渠道、多方位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如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以旧带新或以新忆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为培养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5 做好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有效衔接”
考试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的形式可以有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要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关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从学生答题情况人手,找出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成三维目标。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督查,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中考命题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