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学习计划

计算机学习计划

时间:2022-04-06 21:1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学习计划

第1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具体的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在具体的教学中,成人的学习时间和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接受是不固定的,也是分散的,因此借助常见的CAI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成人快速有效地学习相应的知识。

 

一、计算机知识应用在成人教学中的背景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学习途径趋于多样化

 

计算机技术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对于我国的成人教育来说,计算机知识的应用也必将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对学习目标的安排还是对学习进程的设置,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知识运用主要是为了科学规范成人教学中的学习,并且给出一定的练习题目以及对应的模拟场景,最后提供成人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平台,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样的教学手法也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在成人教学中逐步推广。

 

2.成人学习时间的分散导致其学习时间有限

 

一般成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与还在学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平台和时间上就处于劣势,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刚好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包括学习计划、组织程序、习题练习、学习互动、效果评估等方面通过计算编程和相应的软件技术进行设计,以达到帮助成人快速有效学习某一部分知识的目的,所以对于成人而言,自身学习时间的有限就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软件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得到缓解,比如开发者可以设置一款APP将具体的学习内容开发成固定的模块然后上传一些固定的知识内容和练习题目,这样学习对象就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知识,比如说英语学习就是一种具体的运用方向,因此,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在成人的学习中必然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在成人教学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多样化,并且贴近其工作生活。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会逐渐受到学习主体的重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的平台和方式拓展延伸,并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和表现方式

 

1.对相对应的学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从前期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具体方法、学习方向、测试评估、心得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体的平台,然后进行远程教学安排和学习,也就是利用CAI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会员的形式并且提供对应的账号、密码,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进入到对应的平台去学习,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培训行业就将这一模式很好地运用起来,即学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进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然后通过视频和文档的形式去自主学习,在页面中还可以与教师在线沟通交流学习心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培训行业十分常见,因此计算机知识运用的同时也是具体教学工具或平台的拓展延伸,成人的学习目标和基本的需求没有改变,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并且借助计算机知识将学习的各个版块进行准确细分,并且进行开发以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

 

2.教学全程运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

 

(1)展现形式多样化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者一般会通过前期的教学准备将一些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网页、视频、APP等多个形式展现出来,而学员则可以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去接收学习,并且可在在线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这就是一般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基本应用形式,显然这些模式的教学都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载体并且通过相应的软件技术将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而成人作为学习者通过对应的教学信息接收者去吸收知识,并且及时与教师进行学习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网络平台上成人学习者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不论是简单的学习心得分享还是向教师请教一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得到体现。

 

(2)教学中注重学员与老师的互动

 

这种教学形式的典型特征主要集中在即时性、信息传播范围广、教学载体多样化等几个方面。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背景下,成人教学网络化也难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对应学员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因为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本身就缺乏教师的监管,因此成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学习中对需要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才会更加具有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上,因为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发生改变,教学的目标和学员的需求是基本不变的,而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只是教学媒介发生了改变。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需要注重与学员之间的高效率互动交流以保障相应的教学更加有效。而师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将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学习载体多样化所产生的交流不对称很好地弥补起来,这样在成人的教学中就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在成人教学中,对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保证成人在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效果上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对应互联网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帮助成人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工具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无论是APP还是HTML等技术都是为了给学员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所以对于成人而言自身在具体的学习中还必须延续传统的学习方法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习题练习、效果测试、学习评估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而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只是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并且换了一个平台去展示,并且尽可能去节省学习时间。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的交互性、丰富性、跨地域性等特性,改变了人们信息利用的方式。因此,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重重,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改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开展已经多年,对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相比,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目前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受到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起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存在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上的较大差距。

2.教师对学生信息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点了解不足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而言,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薄弱,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握住难点,这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能有效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问到具体某个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很多教师都不能真正地说出来。因为对信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和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也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4.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信息技术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众所周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很快,落后的教学资源并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对原有教学资源重新开发,但是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很少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内容落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现状

1.自动生成学习计划,针对薄弱点加强训练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来进行。因为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套自动生成学习计划的系统,这个系统要能够测出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他们自动生成一套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弥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凸显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初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文件搜索》这节掌握比较差,在自动生成的学习计划中,就会包含各种搜索任务,促使学生不断练习针对文件的不同途径的搜索,从而促进他们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也不能将教师的作用摒弃,在学生的学习计划生成以后,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当然最好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讨论,让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

2.数据收集处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比如,在上《网上收集信息》这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目,让他们在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而系统(如数据挖掘技术)就会自动采集他们收集过程中的路径、时间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能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变化。

3.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渗透到了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对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进行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新自己的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当然,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总之,正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0 改革的背景

0.1 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回顾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深入地研究医学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下文将简单回顾20多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走过的道路,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大学中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如何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机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开始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于1990年成立了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文科计算机教育指导小组。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全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以指导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按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的教学。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l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0.2 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将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初步教育,这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3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尤为密切。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覆盖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医学”与“信息学”交叉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医学信息学科学。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考虑。

当前国际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学信息化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电子病历、药品信息、医学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医学观念和理论如循证医学等正在崛起。这些变化给传统的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医学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医学统计、护理医学、医学技术、药剂、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医学院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高速度、高效率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在高专(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医学高专(高职)人才是医学教育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通过考察以上三个方面的背景,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多数内容,没有体现医学特色;

(2)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3)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高专(高职)教育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学知识是医学高专(高职)学生必须补充的新知识。

1 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将不同起点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个教学进度上课,最后组织统一的教学考试,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1.1 教学管理

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是带领新生参观医院,了解计算机在医院中的作用,了解作为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今后的工作环境。通过网络让学生寻找计算机与医学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将帮助学生完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有新的计划,教师将继续给予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一份教学大纲、一份教学授课计划;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提供:一份教学大纲、一份导提纲、一份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份教学实验一体化实施计划。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学期末举行统一的教学考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按学习目标组织各种考核,主要是能力考核。

1.2 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计算机基础和医疗信息化整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中考虑问题。

我们将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分为6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应用模拟医生工作站写电子病历、如何统计、整理电子病历。

第2个层次为初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浏览医学图像(图像的局部放大、去噪、提高图像质量)。

第3个层次为中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养生、保健、防病的知识栏目的创立)。

第4个层次为高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 开发或改善电子病历处理系统(开发一个模拟系统或一个专病病历分析)。

第5个层次为超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制成一个辨证的数据库。广泛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和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及经验,再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整理为“系统方案”。在应用时,由计算机辨出证型)。

第6个层次为专家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系统。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医院参观、网络平台讨论后与教师一起制定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个性化学习计划,但本科生毕业前必需达到第2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他层次的学习。

1.3 教学方式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打的局面,让课堂集中授课面变得少而精。

(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

(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之因原则”即因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1.4 教学方法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

(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

(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

(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

(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1.5 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通过在线研讨,构建学习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的平台。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进一步改革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2.1 明确医学信息学含义、研究范畴和了解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含义:医学信息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的领域:由于医疗卫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医学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化中,其研究范畴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效果、效率、效力并降低医疗支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法国,医学信息学是一种医学专业。1993年开始设立了这一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教师协会推荐,在医学院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讲授30学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此建议得到大约三分之二医学院校的响应。

在德国,职业学校和大学提供很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大多数医学院校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一般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来进行。海德堡大学和Heilbronn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他院校也提供有关的信息学教学,例如LIibeck学。医学信息学培训由大学、私人的教育机构和新建立的医学信息学学院提供给医师和医学信息员。

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这些教学计划主要面向医生。高级职业教学机构也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在荷兰,由大学、高职教学机构以及私人教学机构提供这些课程给医疗管理人员、护士和医生。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培训董事会(National Heal ServiceTraining Directorate)iE在建立适当的教学和培训计划以支持实施有关信息处理和信息科技的新的IT基础构架。

在丹麦,技术性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生物医学技术的培养机会。Aaiborg大学、丹麦医院协会、丹麦卫生和护理研究学会正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学教学计划框架。此教学计划成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主要运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

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越来越普及。学生可在大学后几年的课程里选修医学信息学。从70年代末开设,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希望得到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的学生可在NIH利用几个星期的实习时间完成这些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也提供给其他医务工作者,例如牙医、兽医、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放射学技术员。护理信息学学术团体也在积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的运用。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

2.2 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

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对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按医学教学模式,即:“理论――见习――归纳――实习”进行。

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化;微课;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42-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张莹莹(1981―),女,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专门用途英语。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倡导学习者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过程、策略的选择,目标的确立以及对这一系列活动的总结和修正; 学习者通过对自身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调整策略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1]通常,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在学校环境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教师制订总体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完成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有教师指导的半独立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完全的、终身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特点

经过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5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下列特点:

(1)对教师指导依赖性强。90%的学生表示依靠任课教师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依赖教师的监督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缺少学习计划性。约有3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制订英语学习计划,以提高英语语法、口语水平为主。大部分学生没有英语学习计划,英语学习的目标仅仅是通过考试。

(3)制订的计划很难实施或坚持。制订计划的学生通常难以完成自己的计划,仅有2.3%的学生表示自己坚持完成了学习计划。

(4)课前不预习,课堂参与不够积极。仅有14.6%的学生会进行课前预习,包括自主预习和完成教师的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中,仅有17%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40%的学生会开小差、玩手机、与同学说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无法整堂课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5)课外较少学习和使用英语。5%的学生课外从不学习英语,约有27.8%的学生每周学习三个小时左右,大部分学生只在考试前几天学习英语以应付考试。学生最喜欢的英语学习方式是看英语影片,在课外基本不使用英语。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条件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支持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领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逐步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增加投入,为师生提供较好的信息环境。以我校为例,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中心,无线网络全校覆盖,电子阅览室和建立数据资源库并购买教学软件,在学生宿舍统一提供了网络条件。高职院校一般都聘用一批专业化的信息教师队伍,专门为学生开设信息化课程,为英语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提供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我校为例,英语教师的年龄平均在30岁左右,普遍比较年轻,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在利用信息化引导学生学习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Flash制作、视频制作及剪辑,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微课大赛。师生之间建立了微信、QQ交流平台及讨论吧,可以随时就英语学习进行音视频交流。

四、信息化环境中英语自主学习的设计

信息化时代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追问着学习者的质量效果。[2]信息化英语自主学习的设计,应该包括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对学习信息的设计,并对自主学习的活动进行设计。我校的英语听说课,使用《朗文交互英语》教材和朗文交互英语在线学习平台,采用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1)以《朗文交互英语》教材为基础,选定合适的自主学习内容。选取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独立的主题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分别为:Introductions,People and Personalities,Food,Activities and Entertainment,Health,Transportation,Invitations,Technology and Computers,Responsibilities and Travel Problems.

(2)制订自主学习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师对每个卧的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语法、词汇、听力、对话、阅读和写作六个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目标,凸显了信息化教学中教学个性化的特征。

(3)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和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单元主题采用任务驱动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教师给出的任务和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完成。

(4)信息资源的查找。这门课程有一半的课时是在计算机实训中心上课,为查找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师给出的任务和问题,通过朗文交互平台的资源栏目、教师提供以及在网站上查找三个途径获取资源。学生在网站上获取资源时,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和评价,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鉴别能力和整合能力,并对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5)设计英语交互环境,线上线下交互相结合。教师要有目的地去引导交流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交互范围,即建立起交互的软环境。[3]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信息化为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以及学生与计算机之间都有了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交互环境。在常规课堂上,学生之间可通过小组协作或两人合作的方式,协同完成学习目标。在交互平台上,学生通过讨论吧,以及微信、QQ群、手机APP软件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讨论情况,随时与学生互动,在线答疑,调整教学过程。

(6)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展示。通过录制视频、PPT展示、演讲和小剧表演等形式进行网络和课堂交流展示。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学习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相互评价能力,根据同伴的评价作出学习调整。

五、需要关注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改变。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导者和统治者的角色,应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建构者,对自主学习进行设计,注重“协作学习”、情境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主学习的永动机。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着眼于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成就感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参考文献:

沈钟钟.自主学习:定义、理论及培养.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第5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高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要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计算机课程教学是项将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的学科,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经验将项目教学法纳入教学活动中期望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最早是源于西方教育家的一个著名教学理论,该理论将项目教学法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双方为共同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开展的项目可以是设计、制作一件产品池可以是某个服务项目。而在项目实施环节当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凸显实践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明确教学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所涉及的各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都较多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整个环节当中教师要注重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让学生知道完成该任务,是为了锻炼哪方面的技能以及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2.获取信息。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依据教学任务来收集信息,整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具有重要的锻炼作用,同时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3.制定计划。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要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和同学的交流来科学地制定项目完成计划。

4.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而学生则应该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于解决任务实施过程当中的各类问题。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也能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5.项目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首先应该在项目小组内进行评估,检查自身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项目实施环节当中的全部任务,同时要注重和项目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项目小组内的自我评估,各项目小组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改正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项目。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实例

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中设置了这样的教学任务:项目名称少制作工资表”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方法、数据换算等函数类别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

1才民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在明确项目的时候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置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在4人左右每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而知识的交叉互补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该实例中/J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任务也可以利用函数完成工资计算。

2.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脂导包括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发的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列举简单的实例引出概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该实例中字生利用公式来计算应发工资教师可以引出函数的概念只精讲一种函数的应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教师辅助指导。项目实施环节中字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指导方式。该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了‘倘若工资表中,基本工资高于1000元时奖金为500元否则为300元如何设置奖金值?”有学生大概会用手工操作,i+算奖金值这时教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出IF函数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项目评估。完成项目后要注重对项目进行评估。如该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展开评估,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评价使学生共同获得项目活动要传达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将之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焙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l]易帅,王少应.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个案应用田.考试周刊,2014,(16):113一114.

第6篇

一、通过校本培训,培养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可以采取校本培训等形式。短期培训是学校组织的有计划、大规模、短期集中进行的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通过校本培训,就能转变小学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校开展教师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制定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学有所得。开展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运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几何画板等应用性平台软件,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另外,学校还可以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的培训,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制作简易网页和简易Flas的培训,以便青年教师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师自发研修,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倡导教师通过自学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后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堂运用多媒体授课,小学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小学教师只有不断获取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小学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的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不是东一榔头西一凿子的临时抱佛脚,忙成一团的短期行为。例如,开展CAI教学课件的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应付评比,临时凑一出个课件来,只是就课论课,事先没有准备,课后没有总结,公开课过后,什么都丢到脑后,没有什么有益的东西留下,更谈不上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了。反之,如果我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需要长期和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可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利用我们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丰富的资源库,自学计算机知识,并适时开展学习讲座,为教师自学指引方向。

三、强调课程整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应该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有人把信息技术单纯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我们要避免走进这个误区,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引导教师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

信息技术能力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运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级思维能力,尤其是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鼓励小学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能,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理解。

第7篇

学生现在所用的教材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在社会中应用。所以,鉴于上述现状,我认为必须研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它的接触面不再限于教师,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既可以在课堂上充当老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而且也可以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辅导软件。

2研究内容、目标

2.1研究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反馈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授课模式的立体化形式;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测试;网络课程的应用与推广;网络课程的后续服务。

2.2目标

研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掌握关于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包括:网络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困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

2.3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现在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现在的教学模式并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现行师资力量和新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软件。

2.4主要特色

(1)资源共享的教学新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程的研发与推行必须体现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使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习效率普遍得到提高。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会与现在流行的计算机知识相结合,几乎所有的知识都会包含在网络课程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站设计,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所有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把握学习方向和速度。通过疑难点解答,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能力。

(3)指导能力强。在网络课程页面设计上采用了典型的下拉菜单,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会完整的呈现在界面上,而且各个章节之间都会设置超链接进行跳转,方便学生查阅。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的指导者,学到哪里就停在哪里,下次继续学习。

(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动手能力很强,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穿插各种生动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操作各个环节体现逼真性和易懂性,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5)随堂测试功能。这个功能主要针对每门课程课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测试,方便学生在课后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不懂的问题继续努力学习。

3成效

第8篇

关键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主化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3-03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汇编语言是一门面向处理器的低级语言。该课程一方面配合“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为自动控制等与硬件相关的应用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操作系统”及“编译原理”等课程的程序设计基础,从软件角度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加强学生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

目前在大部分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授环节,以主讲教师授课作为主体,辅以课后作业、定期答疑;在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度,配置相应的上机实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Intel 80x86系列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能够运用学到的汇编语言知识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理念不断加深,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教学模式以及考试方法的思考。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回避地暴露出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所不相适应的弊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 由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较C语言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更加烦琐,并且与硬件关系密切,因此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2) 课时的紧迫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产生矛盾,使得学生学习不够扎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答疑时间太为固定集中,有时可能与学生的时间发生冲突。

(4)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少,教学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不相一致。

当然以上几点也可能是在许多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通病,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就迫使我们朝着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研究

顾名思义,学生自主化学习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性从老师那里拿回到学生手中。具体地讲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的听课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地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自主化学习的方式在教育界曾多次提出,但收效极佳的还未见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自主化学习留于形式,最终导致自主化学习变为了不学习

目前,有些课程推行所谓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实是把教学的一切任务都推给了学生,老师也不闻不问,最后象征性的考试了事。这样的教学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化学习、主动实践、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在学生中滋生了浮躁、涣散的学风。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2) 自主化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如果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自主化学习的学习模式也是很难推行的。其相应的技术支持应包括在学校构建一个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进度安排、课程学习目标、课后作业布置以及在线答疑等系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自主化学习方面也有过积极的尝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校园网学生在线学习子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在线学习的辅助指导,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全面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过程。

3应用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

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北京工业大学正在研究、开发并完善“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及网络化。此系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平台。虽然该系统尚处于试验阶段,功能尚不完善,但它对于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实现可以把课程的学习、课后的作业练习、疑难问题的答疑及最后的考试等教与学的工作环节都放到互联网上完成。

图1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总体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采用基于网络架构的B/S模型建立。服务前台共分为四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提供一种特殊的服务。

(1) 在线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该模块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为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计划的安排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按阶段把当前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以消息的方式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自己掌握好学习的进度。这种模式可以把只有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教师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自己的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 在线作业模块:本模块旨在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及上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在线提交作业及上机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3) 在线答疑模块:一个合格的在线学习系统必须包含在线答疑模块。在线答疑模块为教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提供了提问、交流、切磋的平台。在线答疑平台是一个论坛形式的公共平台,它的功能主要是由学生在线向教师提出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定期予以回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平台的功能远大于此。学生们不但在在线答疑平台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丰富的交流。有时,不用等到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因此,这个平台真正成为了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传授知识、切磋技艺及发表心得的纽带。

(4) 在线考试模块: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模块来考察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试的模式是对传统的考场考试方式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该模块的实现,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组卷、阅卷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为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现考教分离及进行大规模的考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也为检查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关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基本构架、部分已实现的功能、系统的整体构想以及该系统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具体帮助及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化学习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及实践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我们期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梁峰. 多媒体校园网系统探讨[J].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5,(4).

[2] 易小琳等. 基于EDA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课程虚拟化实践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7).

[3] 易小琳等. 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2,(11).

[4]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易小琳(1959-),女,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主讲教授,硕导,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鲁鹏程(1976-),男,讲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教师,博士,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周巍(1982-),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杨峰(1984-),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联系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100022,易小琳

E-mail:

第9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迁移教学策略 应用

当前,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迁移教学策略将会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迁移教学策略,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力。因此,中职教育应改革现在的传统教育,加强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水平高低不一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位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这就给老师的教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老师讲到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对于那些了解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易懂,然而,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感到非常困难。如果老师继续讲新知识,会让不懂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如果老师将知识再讲授一次,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使得老师左右为难。

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配备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虽然,计算机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仍然使用过时的计算机。例如,在学习word的时候,老式的计算机安装的可能是早期的word文档,功能不完善,同教材知识有些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不一致

每个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老师没有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授课,不去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只让学生按图索骥。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也无从下手。并且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操作,没有把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脱节。

二、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

1.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的迁移能力将直接影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结果。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还需要老师合理的教导。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1)老师灵活教学。面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领导学生自觉培养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电子市场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到实践中去。

(2)组织计算机技能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设计项目,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根据年级来设定比赛内容,也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设定比赛,例如网页制作、程序开发、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计算机常识比赛等等。

2.开设实践操作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采用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学习,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实践操作课程,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充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提取和应用。

3.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第10篇

一、近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金审”工程一、二期实施进度,制定金审工程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施工,经过努力,按照“建成能够满足数据和视频传输需要的开放性多功能基础网络平台,实现联网审计”的建设目标,完成了对机房初步装修和网络布线系统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项目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网络系统,并拟与全省审计专网连接。同时,OA办公自动化、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统计管理软件(2012版) 等软件操作系统的逐步应用,使审计工作由就数据论数据,过渡到剖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梳理其主要流程阶段。目前,“金审”二期已实现市区联网,专网运行。具体项目实施也已完成手工操作,在审计项目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已经得到全面应用,联网审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局良好。同时,我们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对审计干部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注重骨干培养,加大“传帮带”辐射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夯实信息化人本基础

一是我局把计算机审计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硬任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分层次进行,有条不紊,科学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二是抓好骨干、专项等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现场组建局域网络、各种引进软件使用前培训等。按期参加省市举办初级培训班、中级培训班、骨干培训班。近年来,我局先后派出9名同志参加省厅举办的AO审计软件应用和计算机操作培训,6名同志通过了省厅考试,掌握了新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软件的总体框架和修订思路。三是通过日常业务学习,深化AO应用培训。我局在学习时间、内容上做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软件上及时更新,特别是下载有关课件组织全员学习,派技术优秀的人员去省、市学习后作交流报告,迅速传授技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强抓硬件配置,有效实现电子信息化审计,完善审计基础设施

一是购置设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8年的基础上,连续几年呈现较快发展提升的良好局面。前后四、五年里,累计投资10多万元配置了一批专用设备(台式、手提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网线,模块,线槽,水晶头等)实现了每人1部手提电脑,逐步改善了硬件不足的条件,基础设施配备也相对跟上。二是建立了局域审计内网,开通了审计专网,设立了基站,网络设施比较完善,实现了电子审计和基本数据的分析、汇总和筛选,基本适应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三是做好网络、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采取经常维护与随时维护相结合,保证项目审计、部门协同及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联系随联随通,同时确保审务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畅通。我局在计算机的管理、使用上实行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各负其责的办法,以确保设备完好和网络稳定运行。

(三)强化制度创新,深化计算机审计应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成立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扩大计算机应用面,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明确年度计算机审计任务。今年我局要求每个审计科要做好数据采集和入库分析,年底必须提交不少于1项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三是健全责任落实制度。推进计算机审计,需要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用责任规范、促进计算机审计。四是建立奖惩机制。我局明确规定无论是自修、公修取得计算机操作资格证书或计算机审计等级证书的干部,局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同时,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突破的,给予重奖。

(四)强化日常管理,规范计算机审计管理系统,推进审计信息化管理

一是推行审计项目电子化管理,深化“审计管理系统”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应用。二是扎实做好审计数据资源库建设。重视做好收集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审计应用实例等工作,逐步建立全区审计对象管理数据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和审计法律法规库等,有效提升了审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成果推广水平。三是丰富信息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网上审计交流。通过广泛发动全局人员积极参与交流,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四是组织计算机审计比赛。以“审计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开展计算机办公软件、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操作比赛,有效调动了干部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11篇

面对目前学生学习兴趣略低、教师教学成果有所下降的情况,将绩效评估引入教学中,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绩效评估是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原则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制订教学方案的。教学上的绩效评估,包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两方面。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的不足,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绩效评估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控制能力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都是处在比较低的层次的,由于学生无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评价,无法满足老师的要求,使得计算机教学质量较差,师生矛盾明显。通过对教学进行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而且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总体上达成一致,增强师生的团结凝聚力。引入绩效评估,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向学生反馈一定的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教师可以从绩效评估机制中有效判别学生的成绩,进而调整日后教学的方向。因此,将绩效评估带入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笔者认为是行得通的。

3.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绩效评估的相关步骤

3.1绩效评估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保证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绩效评估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明确考核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比如可以从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如office软件的实际应用、发送邮件、程序编程与设计等方面依照教学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行为。在实际的绩效评估考核工作中,我们应该事先提出对具体课程的评估内容。如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对《文件压缩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一类计算机教学,列好评估的重点。

3.2绩效评估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展开过程

在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教师将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结束每一堂课后,学生应该认真填写《绩效评估在计算机教学考核量表》,并认真记好该表中提到的重点。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当教师讲完《word软件应用》这门课,要求学生填写对应的评估表,学生根据表中提到的内容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评定,教师整理学生填好的表格,一一进行审阅和评分后,统计出优秀、合格、未达标的学生名单,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特别是未达标的学生,更要加强对其学习的辅导。

3.3绩效评估报告的分析及后续纠正措施

在确定绩效评估结果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对目前的成绩作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还应该对考核结果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采取后续的纠正措施。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考核结果,尽量安排与学生交谈。交谈的话题可以是针对评估量表中每一项进行解析,分析这样考核的目的,同时可以问问学生考试过程中是否认真尽力,是不是老师出的题目超过了自己的学习范围,等等。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后确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4.对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绩效评估工作的反馈和总结

在绩效评估工作结束后,学校领导应该把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产生的表格和分析报告作好总结和归纳,可以根据相应的评估结果进一步落实到教学调整中。通过绩效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状况,弥补不足之处,还可以发现评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出对应的策略,减少下一次的考核错误,使整个绩效评估进入良性的循环中。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教师实际的教学方案有进一步的引导。

5.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 网络教学 教学现状 解决方法

网络教学是指学校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主要手段教学,利用远程模式所开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内容。相比传统教学的模式,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的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以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新、交互性强的特点,让其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为丰富老师教学内容上,有着不小的作用。

一、中小学英语网络教学现状

1.老师缺乏网络教学素养:由于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产物,英语老师接触的时间不长,所以部分老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并且有些教学资历比较丰富的老师,对计算机的具体应用也并不是十分的熟悉,这就导致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间产生了一定的学习误差。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多是通过老师教学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学习领悟,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网络教学却很难达到这一点,使得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反应,未能建立系统的认知。

2.学生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在中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由于学生还未养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所以他们习惯传统课堂上的那种教学模式,重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就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不懂的如何围绕网络教学的内容,来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不知道学什么,也不懂的如何学,缺乏严谨的计划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未被调动出来。久而久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更为丰富的网络内容上去,严重影响了网络课堂的学习效率。

3.未能完善网络教学硬件:要想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那么网络硬件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网络教学是刚刚兴起的产物,部分学校的领导,能对其引起重视,导致老师的教学方法受限。还有部分学校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没有完善的网络教学的手段。在调查时发现,学生中间还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无法上网情况,这也对网络教学,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二、改善中小学英语网络教学的途径

1.提升老师的网络教学的素养:要想有效的提升英语老师网络教学的素养,那么首要的就是让英语老师明确网络教学的意义,让他们正视网络教学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校方定期组织相关的英语老师参加网络教学的培训,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可以让老师间结合着进行互助学习,也可以让专家根据老师的教学问题,进行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培训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方说年轻老师可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可能之前从未接触过互联网,那么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手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老师的网络教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英语网络教学手段。

2.引导学生设定网络学习计划:为了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老师在网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建立合理的网络学习计划。由于网络教学的特点,所以学生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被督促的感觉,这对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也提出了全新的考验。英语学习侧重于听、说、读、写,在中小学阶段,老师不妨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学习计划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的“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个章节时,老师可以在授课前将章节中重点词汇、语法、句式内容列举出来,像“get up”、“at night”等词组,“what time…”、“when…”等句式内容,标明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在预习后标出学习重点,反馈到老师那里,这个时候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合理的设定学习目标。并且在网络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针对“学习计划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考察,端正其学习态度。

3.加强网络教学中的硬件建设:在中小学英语的网络教学中,硬件条件为教学提供了基础的保障,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和英语学习综合到一处的时候,需要得到硬件内容上的支持。不妨向相关的校领导反馈,完善硬件内容的建设,同时,也可以获取一定技术上的支持。在教学中,为了达到双向交流的学习目的,老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定“作业交流”、“留言展示”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与协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其学习中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同时还可以结合家长,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端正其学习态度完善其学习过程。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英语网络教学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所以老师不能被一些负面的现象遮挡住了教学目光,要站在宏观的教学理念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反馈,鼓励学生全面接受网络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