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9:4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巡察整改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巡察组个人工作总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疫情侵袭,经历了近半年与疫情的搏斗,我们的生活才逐渐步上正轨。然而,即使一场疫情让工作与生活发生巨变,但在党工委的正确带领下,我依然如期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目标,并在这复杂的环境中收获良多。
一、携手抗疫,共战疫情。
年初的疫情迅猛,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然而在灾难面前我从未退缩,而是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活跃在疫情一线。疫情期间,我有幸担任隔离酒店物资保障的重任,每天奔波与大型商超与隔离酒店之间,为隔离点患者和工作人员送上最及时的温暖。自1月30日到4月解封,我完成隔离点患者、街道工作人员、困难滞汉人员物资采购及货物运送133批次,为工作人员安心工作提供了保障,为隔离点人员顺利康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月疫情稍缓,我在财务室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返汉人员审批工作,积极协调社区返汉人员不同需求,保障辖区居民安全返乡。在一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内,我完成了8个社区12464人次的返汉审批,为归心似箭,急于返乡、务工、上学的居民及时送上电子通行证与温暖的问候。5月武汉市迎来了全民核酸检测,我协助挂点社区现场完成社区居民核酸检测8319人次,完成疫情风控任务45次,为居民出行放心、居家安心添了一份力。
二、积极巡查,防微杜渐。
在领导的关心与包容下,我有幸第二次参与了巡察工作,成为了巡察组的一员。我始终谨记街道领导的嘱咐,专心工作,用心学习,将所见所学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上去。在巡察组工作期间,我一方面查阅被巡视单位全面的资料台账,一方面总结各位同事的巡察报告形成汇总的巡察报告,同时我还协助纪检办进行巡察系统的录入,完成了23个村、7个社区的资料汇总、巡察组中期报告、村居总报告、村居分报告等,录入巡察信息299条,完成巡察资料存档155份等。在这长达四个月的学习中,我既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巡察组同事成为了彼此信任的队友,又深刻的学习到了纪检、巡察、财务、党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可谓受益良多。自巡察组回到单位后,面对本单位存在的巡察问题,我也有了更全面的整改思路和更完善的整改办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将巡察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工作中,做到审核更严格,自查更谨慎,改正更长效。
三、立足本职,精于专业。
2020年我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争取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严格统计2019年全年支付情况,精准编制2019年决算说明;与财务室全体同事一起,完成2020年基本户票据审核,确保每一张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积极统计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测街道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经费支出合理有序,年终在全区各街道一般公共财政支出中排名第三;完成2019年基本户资金绩效自评价工作,保障每一笔经费支出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完成基本户账户的凭证录入,全年录入凭证4453笔,完成政府采购系统录入工作,全年完成13次政府采购录入,完成2021年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协助事务所完成2020年隔离酒店审计工作,保障隔离酒店的支出合理合规,信息公开及时透明。与财务室同事共同完成2020年巡察整改工作,梳理巡察组对财务室提出的问题,查漏补缺,完善财务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防微杜渐。
2020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学习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习的势头还不够强,理论水平还不够系统等。新的一年我将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实自己,争取做到工作上更精进,紧绷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这根弦,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一、街道安监队伍建设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中队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受区安监局的委托,行使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职权。
(一)人员配备。
安监中队副科级编制职数不变,从区编制管理角度仍按原规定口径;作为街道办事处一个独立的业务科室,不再受经济科领导,独立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配备3-5名专职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内部自行调剂解决。
(二)工作职责。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检查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负责协调指导社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落实
2.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当场纠正或限期改正;对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隐患的紧急情况,可会同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时采取责令停止作业、撤离作业人员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3.建立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掌握重点企业、部位和隐患,并落实日常隐患排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建立复查台账,监督其及时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实施警告、处罚,即:对公民处50元(不含)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不含)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行政处罚须以区安监局名义做出,并在3日内报区安监局备案,罚款在2日内上交区财政)。
4.对不属于管辖权限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以及消防、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5.承办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诉、举报件的查处及反馈工作;参与区安监局组织的事故调查及街道办事处和区安监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社区(村)安监队伍建设
社区(村)安监人员在社区(村)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并接受街道安监中队的业务指导。
(一)人员配备。
为加强组织领导,由社区明确1名副主任主抓安全,以社区内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主,其他工作为辅。
(二)工作职责。
1.掌握社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台帐并及时更新。
2.对社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巡察;参加街道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3.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从事安全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对巡察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权提出批评和制止;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应立即向社区领导及街道安监中队报告,重要和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4.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协助街道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居民及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5.参与社区内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排险和救助工作,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6.完成社区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加强对安监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街道、社区(村)要切实对安监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把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监察装备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和作风纪律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基层安监队伍。
1.配齐人员及装备设施。各单位要于年初,完成安监中队及社区安监人员的调整配备,落实办公场所,配备微机、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保证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2.确保安监队伍整体稳定。安监中队独立开展工作,专职负责安监工作,不得抽调人员从事其他工作;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中队从事安监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以保证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业务能力培养。建立健全日常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岗位练兵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使监管监察人员成为安全生产执法的行家里手。安监中队持证上岗人数不得少于2人,年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4.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化思想教育,狠抓作风养成,制定并严格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制;监督日常执法检查、执法统计分析、隐患跟踪整改等制度落实情况,确保严格执行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落实档案管理,健全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信息数据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能。
5.组织开展正规化建设。按照市安监局《执法监察中队达标创建工作标准》,组织安监中队开展执法监察正规化建设,年安监中队全部实现达标。
一、组织学习。
会议人员包括全体行政人员、德育干部、村小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会上校长首先传达了区安全工作会的精神,校长和校长11月3日上午开完区教育局安全工作会后立即回学校组织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会。并且结合我校的实际讲了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和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最后分析了当前学校的教育形势和国内外的社会形式,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负责全面工作;校长和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成员有各行政人员、德育干部以及年级组长。学校安全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
制定了镇子实验学校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镇子实验学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镇子实验学校村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把学校校长、村校主任教师、班主任确定为校、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分管安全副校长确定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本期已召开主任教师、党、政、工、队负责人安全工作专题2次,此外。中心校每周周前会,值周领导讲本周工作要点的第一点就是学校安全工作,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师生安全第一”工作原则,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及时排查。
全体安全工作小组成员立即一起对学校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幼儿园、各个实验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学校安全工作会后。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
一存在主要问题:
学生又多,1由于学校出门就是公路。放学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很容易倒塌;2学校男厕所正面堵墙产生裂缝。
容易发生漏电事故;3中学部教学楼电源开关破坏严重。
进出机动车较多;4学校2个修建项目在进行。
5学生下课在阳台和楼道上的活动监管力度不够;
二整改措施:
丝毫松懈不得,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对此,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整改措施。
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做好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今后学校安全稳定。
学校团总支、少先队组建路队纠察队,2针对放学校门口存在公路安全现象。各要害部位设岗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立即推倒重建。3针对男厕所的墙体产生裂缝。
4针对教学楼电源开关的漏电隐患立即检修更换。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卫校长和鄢校长11月2日上午开完区教育局安全工作会后立即回学校组织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会,会议人员包括全体行政人员、德育干部、村小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会上卫校长首先传达了区安全工作会的精神,并且结合我校的实际讲了我们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和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最后分析了当前学校的教育形势和国内外的社会形式,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学校安全工作小组由卫发明校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鄢克兰副校长和罗光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成员有各行政人员、德育干部以及年级组长。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制定了“镇子实验学校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镇子实验学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镇子实验学校村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把学校校长、村校主任教师、班主任确定为校、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确定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此外,本期已召开主任教师、党、政、工、队负责人安全工作专题2次,中心校每周周前会,值周领导讲本周工作要点的第一点就是学校安全工作,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师生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及时排查,及时预防
学校安全工作会后,全体安全工作小组成员立即一起对学校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幼儿园、各个实验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检查,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出门就是公路,学生又多,放学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学校男厕所正面堵墙产生裂缝,很容易倒塌;
3、中学部教学楼电源开关破坏严重,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4、学校2个修建项目在进行,进出机动车较多;
5、学生下课在阳台和楼道上的活动监管力度不够;
(二)整改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丝毫松懈不得,对此,我们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力做好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今后学校安全稳定。
2、针对放学校门口存在公路安全现象,学校团总支、少先队组建路队纠察队,在各要害部位设岗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针对男厕所的墙体产生裂缝,立即推倒重建。
4、针对教学楼电源开关的漏电隐患立即检修更换。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
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07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
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年7月-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代县长曾范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我们励精图治,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我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提升实力的五年,更是改变面貌、进位赶超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围绕“赶超跨越、求变图强”发展主题,大力推进“一路一带”和“三地一城”建设,顺利完成了县六届人大历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克难求进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69.4亿元,年均增长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可实现57.1亿元、54.5亿元和5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00亿元,年均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完成57亿元,年均增长11.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2.1万元和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可实现9亿元和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5%,是近两年来全市唯一保持财政收入“双增长”的县份,在全省县域排名中晋升3位。
——加快转型调结构,发展质量得到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24.7:25.1:50.2调整为33.7:32.2:34.1。五年开工建设项目5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石油产业开发逆势投资47.34亿元,打井379口,产油152.5万吨。开发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全部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26.9亿元的辽伊长铁路即将通车,结束了伊通没有铁路的历史。投资30亿元的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伊通段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预计实现98亿元和29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0家。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缴税金预计实现354.3亿元和4.16亿元,年均增长15%和3%,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764户和20500户,被省授予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先进县。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55亿元。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98亿元,年均增长5.5%。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16198公顷,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新建设施蔬菜面积7.9万亩、牧业小区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515个和210个。200兆瓦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万亩“秀绿山也”大果榛子基地、铠绎循环经济园区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国内首创的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被农业部确定为整体推进试点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成使用,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开犁网落户伊通,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亿通国际商贸物流城、金港城商贸综合体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旅游项目23个,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伊通火山温泉生态文化旅游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充分显现。强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制定并公开权力清单2460项。承接省、市下放审批事项53项,清理审批事项225项,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全流程审批,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盛达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三个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1亿元。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实行“五证合一,先照后证”,新增工商业户9550家。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出台国有、集体土地和房屋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完成土地征收1044公顷。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运行,被列为全国不动产登记试点县。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成立伊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关停污染企业41家,取缔非法矿山52家。开展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收非法侵占林地2.8万公顷,完成造林2.3万公顷,被确定为全省绿化美化整体推进县。
——建管并重强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12个乡镇、42个重点村总体规划和城区5个专项规划编制,并科学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南部新城初具规模,库仑大路基本贯通。伊通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全县瞩目的国道姚盖线长伊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民族团结广场、高速公路出口广场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改造棚户区45.5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完成征拆25万平方米,是前四年的总和,并创造了30天征拆3000多户的伊通速度。完成暖房子工程95.2万平方米。改建县城主要街路18公里、巷路31条。新打水源井5眼,改造铺设城市供水、供热、污水管网374.4公里。新建热源厂2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力度加大。依法彻底取缔三轮车,新增出租车651台、停车位5900个,新的县城公交系统投入运营,城区交通秩序更加规范。加快省级卫生城创建步伐,新建污水、垃圾、病死畜禽三个处理厂,建成水冲公厕18座,城区卫生实现机械化清扫、网格化管理、全天候保洁。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新修县乡村公路69.2公里,伊通至二道公路建成通车。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16座,治理河道3.9万米。环境连片整治14个乡镇、34个村,打造了伊公、伊范、伊磐三条精品线路和一批亮点村屯,被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累计支出民生保障资金100多亿元,年均增长20%。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造校园校舍14.8万平方米,校园危房全部消除。新建县满族幼儿园和实验中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示范校。切实完善公共卫生、文化服务功能。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5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1所,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民族体育场建成使用,民族体育馆即将完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有线电视实现村级全覆盖。加快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8亿元、医疗救助资金630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745户,配建廉租房3967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75.7万元。投资5163万元,解决了9.8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12月1日起全县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县城公交车。加快贫困人口减贫脱贫,五年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545.9万元,2012至2015年实现29160人脱贫、10个贫困村出列。2015年精准确认贫困村27个、贫困户8086户、贫困人口14131人,2016年可实现7845人脱贫、11个村出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睦和谐,宗教管理全面加强,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制度,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天网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有效加强,平安创建活动被评为省级先进县。“六五”普法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县。
——转变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办复率达到100%。扎实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整改落实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共查摆、整改各类问题420个。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不断加大,政府系统党风政风持续改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立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全程参与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对人事编制、资金使用、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联、金融保险、妇女儿童、人民武装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尤为宝贵。这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热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产业格局和发展质量不优;工业总量小,科技含量低,缺乏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干部解放思想不够,缺少敢于担当的意识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我们将锁定目标,砥砺前行,全力赶超跨越
今后五年,是我县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伊通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县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以“赶超跨越、求变图强”为主题,锁定“三地一城”目标定位,以“一路一带”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项目强县、民生优先、文化铸魂、绿色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化”进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经济快上、人民快富、面貌快变的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省县域中上游。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比2016年翻一番,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2.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21.4%;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8.4%,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中游。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县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实力伊通、生态伊通、靓丽伊通、活力伊通、和谐伊通。
——以“一路一带”为引领,“三地一城”为目标,“五区联动”为格局,着力打造实力伊通。
积极参与哈长城市群经济分工,锁定配套工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长春最美卫星城建设目标,实施“一路一带、双核带动、五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长伊城际快速通道和伊通河绿色生态共享发展带建设,打造中部县城提升改造区(含长伊工业集聚区),北部2.5产业集聚区(景台),南部生态涵养区,东部梅花鹿特色产业发展区,西部能源和商贸集聚区,以县城提升改造区和2.5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带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改造提升汽车零部件、建材、石油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工业,培育壮大支柱性产业,初步形成以新兴工业为引领、支柱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推进服务业跃升攻坚。加快发展旅游、信息技术、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逐步补齐服务业短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链条完整的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发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冰雪娱乐、康体养生、乡村生态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确立旅游品牌。加大火山温泉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力度,创建“中国火山温泉之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量产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推动一、二、三产紧密融合,放大三产融合“乘法效应”,实现联建联创、联动发展。到2021年,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县域考评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一类县前15名。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绿色发展为方向,环境治理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伊通。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赔偿制度。启动地热和水资源规划编制,制定开发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伊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2018年伊通河出界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严格农用地布局和用途管控,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保护规划。持续推进清收还林和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打造吉林中部森林覆盖率最高县份。加快完善伊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省级卫生城为载体,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靓丽伊通。
统筹城乡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建管并重,彰显满族特色,加快建设精美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注重提升品味、完善功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亮化和景观路建设工程,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弃管小区,彻底消除棚户区。实施伊通河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绿地走廊,打造沿河景观带。完成四平至伊通一级公路和伊通外环建设,谋划实施伊通至长春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完善乡镇规划,发挥节点镇集聚能力,强化乡镇产业支撑,培育、建设工业主导型、生态旅游型、商贸流通型等特色小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道路、排污排水、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镇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创新发展为动力,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打造活力伊通。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政审批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投融资体制,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平台功能。全面深化农村、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创新机制,科学谋划,确保更多项目落户伊通、更多资金注入伊通,助力伊通经济快速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精准脱贫为重点,社会稳定为基础,着力打造和谐伊通。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办学水平,整合伊通河北部教育资源,推动职教中心晋升职业教育学院。完善医疗机构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功能,五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体育惠民和文化民生工程。积极促进就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补齐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确保按时完成脱贫目标。增进民族团结,培养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维护宗教稳定,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公安改革和警务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强警,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平安伊通”建设。
三、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与2016年持平;地方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8.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建园区、广招商,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启动建设百个以上项目、完成百亿元以上投资的“双百”工程,滚动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五个十”重点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瞄准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谋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同频共振向上争取,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意向项目抓跟进、签约项目抓推进、开工项目抓服务、建成项目抓投产,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建设、早达产。突出抓好项目服务,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包保机制,建立项目“选址、落地、建设、投产”全程跟踪服务体系,实行领导包保、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等具体措施,保证项目建设高速推进。全年计划建成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
全面加强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长伊中线沿线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七通一平”,提升工业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集聚区孵化器功能,使工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强县的有力支撑。加快新兴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主动接受长春辐射带动,承接长春物流产业转移。启动景台2.5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推进景台片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整理和项目引进,加快与长春的产业融合、项目融合和基础设施融合,重点发展集研发、销售、咨询、创意、文化、服务外包、休闲度假、周末经济为一体的2.5产业,打造新型服务业发展区。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总量扩张的突破口,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等各方面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对伊通经济拉动作用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工业、服务业支撑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采取小分队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精准招商形式,提高招商实效。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达到130亿元。
(二)保运行、稳增长、添活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强化工业运行指导。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监测,抓实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坚持经济形势月调度、季分析制度,统筹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提高持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抓好对企业的日常服务和数据统计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入规,年内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做好三维地震石油勘探工作,推动石油企业加大投资、扩能提产。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扶持、鼓励困难企业嫁接改造、靠大联强,通过合资、合作、出售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闲置资产利用效率,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放开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投资创业热情,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新增民营企业70户以上,推动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稳定增长。
滚动实施十大工业项目。分别是:1、中源连锁石油10万吨油料仓储项目;2、吉林锐特年产120万套一体化车轮技改项目;3、年产1500台秸秆打捆机异地建设项目;4、年产10万立方米水泥秸秆墙板续建项目;5、瑞莱门窗年产80万平方米金属门窗建设项目;6、孙氏鹿业年产5000吨鹿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7、英创医疗年产5000套高端医疗器械续建项目;8、武汉凯迪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9、文迪伟业年产2万套石油设备建设项目;10、韩建管业新建年产10公里预制管廊建设项目。
(三)强产业、稳基础、育特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种养结构,调减玉米面积30万亩,因地制宜扩大鲜食玉米、大豆杂粮、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面积。抓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百个牧业小区、千栋蔬菜大棚和万亩绿色水稻基地,实现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现代化。加快伊丹食用菌、景台中草药、三道百合、河源山珍食品等园艺特产业发展,打造地域性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收储运”体系,变资源为资产。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扎实做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摸清“三农”底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4700公顷,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3万公顷和11.5万公顷。打造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动粮食生产由重产量向提效益转变。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抓好孤山河、伊丹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石门水库等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创新农业科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用农业机械化承载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机总动力2万千瓦,全程农机化覆盖率提高5%以上。加大清收还林力度,完成造林3000公顷,强力推进城镇、村屯、道路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方式,土地规模经营增加10%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抓好铠绎经济循环园区、嘉悦生态园区等行业领先企业扩建续建工程,统筹推进元一新型智慧农业先导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棚膜经济、休闲采摘等特色农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抓好“伊通梅花鹿”“伊通黄牛”“伊通山珍”等地理标志申报认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滚动实施十大农业项目。分别是:1、亿达蓝莓果蔬生态园区续建项目;2、年养殖12万对种鸽、育肥鸽项目;3、马鞍山露美采摘园建设项目;4、温氏集团大孤山20万头商品种猪养猪场建设项目;5、温氏集团年产20万吨猪饲料建设项目;6、嘉悦民族服务生态园续建项目;7、铠绎经济循环园区扩建项目;8、石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9、向前、伊丹、范家拦河闸除险加固项目;10、孤山河、伊丹河治理项目。
(四)增亮点、树品牌、扩规模,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打造旅游亮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伊通全域旅游规划,加快示范区项目建设,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县优势战略产业。重点围绕火山温泉地质资源、生态资源、满族文化民俗资源、健康养老资源,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提高伊通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火山温泉养生度假、乡村特色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美食品尝四大特色旅游基地,改造提升南山、牧情谷等景区,加快大孤山、马鞍山地热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办好“第四届中国榛子科技与产业研讨会”,开展各类采摘节和民族节庆活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发展“农家乐”50家以上,实现旅游惠民、旅游富民。
做强电商品牌。发挥阿里巴巴“村淘”“开犁网”“指尖上的财富”等电商平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孵化引领作用,拓展村级电商服务站功能,培训引进更多电商人才,扩大电商从业人群,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伊通特色电商品牌。引导电商与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
扩大服务业规模。全面落实服务业跃升攻坚任务,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构建发展新平台,巩固壮大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养老健康等现有服务业,培育引进金融、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物业服务、文化餐饮等基础服务业,提升业态层次,拓展服务领域,推进集聚发展,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12%。
滚动实施十大服务业项目。分别是:1、嘉禾汽车物流综合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2、长春锦绣家园生态养老中心建设项目;3、宝捷集团南部新城农贸大市场续建项目;4、宝捷集团金夕阳养老小镇续建项目;5、翔天置业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建设项目;6、宝捷大酒店改扩建项目;7、福临满族民俗文化风情园建设项目;8、牧情谷旅游风景区扩建项目;9、县花鸟鱼虫大市场续建项目;10、伊通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五)重规划、建精品、严管理,推动城乡建设再上台阶。
健全规划体系。以建设“三地一城”为载体,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扩容与提升品位相统一。启动编制县城控制性详规和交通、供水、电力、通讯、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全面清理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镇村规划编制,逐步推进全覆盖。严格规划审批,强化规划约束,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章违法建筑。
加快建设步伐。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启动伊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划定两侧禁养区,加快沿河景观带建设,提升档次品位。完成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实现达标排放。彻底淘汰小锅炉和黄标车,治理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更换主街路路灯,改造提升次干路路灯,增设交通信号灯,实施主要街路两侧建筑物亮化工程。完成乌苏大街、福安街等街路续建工程,新建农村公路28公里,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强伊通河源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吉林伊通野生梅花鹿保护地建设。实施绿化美化整体推进县工程,加快镇村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安全饮水、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美丽生态文明乡村。
提升管理水平。明确部门职能、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真正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无缝隙、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实效。继续开展城市百处微治理活动,坚持晨检制度,对市容环卫、交通秩序、广告牌匾、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农村道路管护和镇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五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示范村,打造样板村群。
滚动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是:1、长伊中线(一级路)沿线工业集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道路(伊通河北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国道姚盖线长伊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工程建设项目;4、伊通县城客运站移址新建项目;5、县城街区主次道路续建项目;6、伊通河城区段防洪三期工程建设项目;7、伊通河两岸城市景观(生态护坡及底泥清理)建设项目;8、县城路灯改造提升建设项目;9、国道抚公公路(伊通镇至营城子段)改建工程建设项目;10、县城支线污水管网改造及自来水分区计量DMA建设项目。
(六)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推动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加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大非税收入征缴、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额度比上年增长50%。严格执行预算,优化保障序列,重点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压缩行政管理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财政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分级落实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攻坚合力。加快扶贫产业开发,建立项目带户机制,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硬件达到退出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医疗、教育、养老、金融、低保等帮扶和保障政策,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建立严格、规范、公正的贫困退出机制,确保2017年实现5845人脱贫、11个贫困村出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实验小学,扩建职教中心、第一中学和满族高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抓好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功能,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完善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整体转换,实现全网光纤接入。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积极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打造民族特色广场、特色村寨,改造提升满族博物馆,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加强满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交流和传承发展,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扎实做好30周年县庆筹备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统计、气象、老龄、残联、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网络建设。改善派出所办公条件,加强农村治保会建设,全面提升打防管控能力。落实工作责任制,规范秩序,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高有效应对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煤矿、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整治,持续抓好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滚动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分别是:1、县第三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2、满族高级中学综合办公楼建设工程;3、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4、实验小学移址新建工程;5、伊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6、营城子镇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工程;7、营城子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8、县城公园改造提升工程;9、伊通地震监测中心综合体建设工程;10、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四、新的时期,我们将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
始终坚持为民施政。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把为全县人民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全县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施政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有计划地做好“民生预算”,把有限财力最大限度用于民生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切实做到务实勤政。坚持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强化政府系统执行力建设,对全年重点工作,建立“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节点督办、限时问效,确保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到位。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定时限、定标准、定奖惩,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催生动力、推动发展。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深入整治“庸懒散浮拖”,促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带头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坚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