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时间:2022-04-18 20:4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第1篇

为了一改以上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法,引导学生有生气、有灵性地自主走进应用文的学习当中。

一、 灵活处理教材,运用现有文本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譬如对于读后感的学习,我发现后面例文的自读篇目《一份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要比讲读篇目《读诗有感》、《崇高的人格美》的切入点更容易找准,并且前者对学生极富爱国主义教育,便大胆舍弃了对后者的学习。《一份爱国主义好教材》是晨钟就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一封信写的读后感,这封信表达了雨果对十九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烧掠圆明园的看法,行文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很容易撼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感而发。我先和学生一起朗读了这封信,然后又分组进行了研读,感觉学生的讨论热烈了起来,有一种情感在他们胸中激荡燃烧,我及时让他们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言,学生从三个方面慷慨陈词:1.雨果的正义。2.两个强盗的。3.对国家遭遇此劫的深刻反思。“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言整理出来之后,再和晨钟的读后感比较阅读,发生发现:自己的写作内容竟然跟晨钟的作品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个别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竟也毫不逊色于晨钟。学生不由得为此而兴奋不已,没想到读后感写起来这么简单,而且还可以跟作家写的相媲美,这唤起了他们学习读后感的极大热情。很快,学生便掌握了引申式、阐发式、评析式多种形式的读后感写作技巧,还把写读后感的习惯保留下来,而这种习惯给学生学习文学带来了无限的教益。

二、 用活动来促读激写,也是学习应用文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写作素材的积累,都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利用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运用知识,应用文也不例外。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新闻的知识及例文后,我们便开展了“都是小记者“的校园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有独到的视角、有深刻的思想感悟,活动后要选出好的作品张贴到学校宣传栏内。

三、 与其讲,不如写

以写为突破口,直接让学生接触并感觉到某种应用文的灵魂,可以省却很多的弯弯绕绕,不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其面目可憎,而且还倍感其亲和力。

广告词应该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一谈起广告词,学生就在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吃嘛嘛香”等,我立即抓住契机问:“同学们,为什么你们这么简单就记住了这么多广告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立刻就把广告的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等特点总结了出来。趁热打铁,利用这些写作特点,我立即向学生征集起了校园公益广告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对自己的一些不光彩行为进行了自我忠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到十五分钟,大家便开始相互欣赏大作。这样教师还需要再为讲“海尔健康型‘三合一’滚筒洗衣机”而唇干舌燥吗?还需要为强调要写全产品的类别、特点、范围等而婆婆妈妈吗?我们的学生会写出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对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次写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广告词的知识,而且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做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写作;创新

0前言

近几年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全世界已经开始了课程大改革。在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都逐渐和国际接轨,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现代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为了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课改,为我国教育发展带来生机。

初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正是孩子心理、性格形成期,因此初中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育是其他各科的基础,是初中教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对语文教学成果的检测,因此,能否在新课标下进行好写作教学方案的创新成为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

1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语文考试方式单一

在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阻碍老师课堂发挥和学生写作欲望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语文考核方式,现在大部分初级中学的语文写作考核方式大部分还是命题或半命题,题目还是很老很久的方向,一般写作框架已经订好,留给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很小。这样的考试模式就令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极少进行课外拓展,只是按照考试类型来进行教学,这样语文写作课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进行写作创作的欲望也会减弱。这样就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令教学目标单一化,忽视了在教学中的主题——学生的需求,阻碍了写作教学的进步。

1.2老师教学方法陈旧

时代在进步,语文写作在改革,走在写作改革前头的应该是语文老师。然而,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一批老师惟分数至上,认为只要学生能在考试中达到高分就是成功的教学;还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管学生的底子如何、天赋如何,采用统一的教学,这样会令成绩、悟性相对较好的学生感觉到无聊,令写作水平稍差的学生学习十分吃力,高耗低效,事倍功半。

1.3学生缺乏信心

写作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软肋,提起写作,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头疼。这就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带来了阴影,不管是写什么题目,什么题材,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写,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写出成功的文章,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学做写作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会排斥写作,以至于排斥语文的学习,造成整个吴文成绩的下降,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不小的困难,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方案

2.1加强信息化教学

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工作,其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信息化的发展,帮助老师更加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课程,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校里增加的高科技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图像、视频、交流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写作,对写作有更加开创性的想法,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在每个学生的家中,计算机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写作信息,指导自己的实践写作。

2.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学生的阅历有限,只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入真正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感受,启发写作灵感。课外活动是语文写作中的重要组成,教学工作者必须在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有新的想法,以更好的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尽量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不知写什么的困扰。

2.3采用分级教学

现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标的警示是不相符合的。对于写作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写作技巧已经基本掌握,重点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对于那些写作较差的学生,老师在基础知识上要多加关注,将其能较为准确的理解写作技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在新课标下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

2.4扩大素材积累量

心中没有事可写是现在初中学生写作中的一个大问题,归其原因还是因为阅历的不够,读书是一个增加阅历的好方法,多多积累写作素材,在进行自己的文章写作时就会有新的思路,也会使文章更加有知识性。优秀文章要进行背诵,这包括古文和现代文,古文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进行文章引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现代文中的美句可以在写作中直接应用,增加学生自己写作的亮点。

2.5多写多练

单纯的进行阅读无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必须亲手进行练习。但是阅读会给学生提供很多优秀写作的例子,供学生模仿。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既能留下珍贵记忆,又能在实践的写作中逐渐掌握基础技巧。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很多优秀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所以要立足课本,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的兴趣。

3结束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最好媒介,而其中的写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新课标下要求我们对旧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琴.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贵州民族报

[2]周叶.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J].治学之法

[3]李健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原因浅析[J].现代语文

第3篇

一、合理制定随笔作文训练目标

在展开作文随笔训练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理的随笔作文训练目标,这一点很有必要。虽说随笔训练并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没有要求。想要让随笔训练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仍然需要教师给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目标。对于文本的文体、语言形式、题目等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这也是随笔训练的一个特征,然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应当表达的一些主题,教师应当有明确限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作文,并且抓住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合理的进行发挥。这才是随笔训练的合理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在每周的随笔训练中给学生们设定一些相应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记叙这一周以来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也可以让大家描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但是,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作文习练。

二、激发学生随笔作文的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一提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开始各种抗拒或者是畏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以及大家对于写作技能的匮乏。随笔训练则能够一定程度化解这个问题,随笔作文通常写作范畴都更为宽广,学生的写作自由度也更大,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方式也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以随笔作文为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听的同学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的生赏析能力。这种灵活的随笔作文训练不仅化解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是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教师还可以透过随笔训练的形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会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头脑空白,找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鼓励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随笔作文中表达。这种灵活的记录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随笔作文的良好展开,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提供了帮助。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多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读后感,这同样是透过随笔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良好进步。

结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随笔训练在展开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并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借助随笔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笔训练还能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顾立颖. 浅谈预初年级随笔写作指导[J]. 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2] 袁小萍. 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 快乐阅读,2011年12期.

第4篇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

  《一百条裙子 》是一本令人回味绵长悠久的书,通过另两个女孩细腻的心理衬托出旺达的孤独静默,让我不禁对旺达这个女孩进行想法上的揣测。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个有着奇怪姓氏的孩子,她总是身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因此遭到其他女孩们的嘲笑,旺达顶多皱了皱眉,没有任何表示。直至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家里有一百条五颜六色的裙子,然而却成为女孩们的笑柄和更多的讽刺。终于,旺达因无法忍受而转学了,她留给大家的,是那一百条裙子的画像。捉弄过她的孩子们才发现旺达是多么善良,画技是多么高超,但旺达早已离去。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旺达而心疼明明是一个该欢声笑语起来的女孩,却因他人的耻笑而不得不低头,同时,她又是那么坚强豁达,不流泪也不气愤,不去计较和报复伤害过她的孩子们,一个人默默承受那不该有的嘲讽,若是我,绝不可能承受那些异样的眼光。

  阅读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两个女孩。女孩们的拥戴者佩琪,同情旺达的佩琪追随者玛蒂埃。通过佩琪从对旺达的嘲讽,到对失去旺达的后悔,玛蒂埃对旺达同情却无能为力的心态,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不善言辞的旺达。作者还运用了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侧面描写的修辞手法,令人更加感到身临其境,更加体现作者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

  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自尊心有多重要,只有当你拥有真诚的心,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2

  外表美和心灵美都很重要,但哪一个更重要呢?当然是心灵美了。你的心灵不美,无论外表美不美都不行,如果是二者兼得就更好了。《一百条裙子》的故事就表达了心灵美胜过外表美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旺达的家里很穷。生活条件很不好,班里的学生都因为她的名字古怪、穿的裙子旧而嘲笑她。后来,当旺达告诉女生们她有一百条裙子时,女生们就更加嘲笑她了。旺达一次次地忍受着,最后,她终于忍受不住了,就决定和全家人一起搬到新的城市里。在离开之前,旺达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一百条她精心画出的裙子设计图。她画出的裙子很漂亮,并愿意把它们送给全班同学。直到这时,同学们才明白,那一百条裙子都在旺达心中的衣柜里,旺达是多么地爱她的同学们!可是,旺达已经再也回不来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受启发。旺达的外表并不美,而她的心灵美却早已胜过了外表美。我也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就像旺达一样。我也不会做旺达班里的那些女生,她们嘲笑别人,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嘲笑别人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对方的感受,想一想如果别人嘲笑了你,你是什么感受。特别是比自己弱小的人,我们应该保护他(她),爱护他(她),而不能欺负他(她)。

  以前,我看到别人买了花花绿绿的铅笔,自己也想买一支。可是,买了之后,发现那些铅笔总是会令自己上课跑神,而且也不耐用。所以,今后买东西时,我不能光看好看不好看,要看实用不实用。如果既实用,又漂亮,那就更好了。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人和事物的看法,让我明白了心灵美最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多读几遍。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3

  今天,我读完了国际大奖小说《一百条裙子》,我深深的感动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故事,觉得旺达很了不起,她对大家十分友好,当同学们都嘲笑她没有裙子时,她总是不以为然。最后,她的宽容换来了大家的理解。

  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二年级时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好朋友从家里拿来了一只口红,我们涂了红嘴唇。可是,第二天她告诉我她的口红丢了,还冤枉说是我拿走了。其实我根本没拿,也不知道丢在哪了。我当时气坏了,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就买了一只新口红让我赔给人家。哼!我当时真是想不通,但还是听了妈妈的话,赔给了人家。

  后来,我们又在一起玩。她悄悄向我道歉,说不是有意冤枉我的,只是口红丢了她妈妈会打她的。现在想想,宽容别人是对的。旺达对大家的宽容和理解不正是我的好榜样吗?以后我也要像旺达一样,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和大家友好相处。

  我高兴地把旺达的故事分享给妈妈。妈妈问我,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可不可以告诉我:“旺达到底有没有一百条裙子呢?如果有,那么在什么地方呢?”

第5篇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以往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上,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他们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遗憾的是我们的这些“耐心指导”并没有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为什么?因为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而且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对生活、对社会缺乏认识和理解,更缺乏融入生活的激情。要他们去写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理解的东西,实在是勉为其难了。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指导学生身入实际,心入生活,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这样做有两大好处。首先,可以使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各种现象, 人类社会的诸多行为、诸多愿望都可以作为原材料,让学生储备起来,当这些原材料储备得够丰富的时候,他们的写作就有了源泉。其次,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因为情感是在人与客观事物的频繁接触和认识理解不断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要培养学生丰富深厚的感情,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语文的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可是踏入社会后却往往面临这样的尴尬:阅读时抓不住主要内容;与人交谈语无伦次,难以准确表达;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生活气息。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所致。怎样才能使生活进入语文课堂?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源于生活,而仅凭教材上所选的那些文章很难全面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些内容甚至远远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另外,语文本来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而教材只注重书面语很少涉及口头语的训练。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文章,来弥补教材之不足。

1.1 科技读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科技读物很感兴趣,像“飞碟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宇宙飞船是怎样飞上天的”等,还有科幻小说,都是学生乐于阅读的内容,因为这些读物熔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学生阅读时不仅能获得心理上的,而且还能增长知识和见识,更能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1.2 反映学生同龄生活和成长经历的文章。人是有个性的,学生也有各自的个性,尤其有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征。现行语文课本所选作品大都是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成年人的生活圈子,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过分让学生去涉足成年人的生活世界,那是对学生的苛求,其后果无异于拔苗助长。既然如此,我们的教材为何不能给他们开辟一块属于他们的园地呢?其实有很多反映学生同龄生活的优秀文章都可以作为阅读内容补充到教材中来,像《青春万岁》、《十七岁花季》、《万岁,高三(2)班》。这些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还是感情基调,几乎都与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吻合。这样的作品自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选取这样的作品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

1.3 写今日中国和世界热点问题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热点问题很关心。这种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本身就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这无疑能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

1.4 乡土教材。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和历史渊源,还有许许多多的方言俗语。其实这些都是语文课的教学材料。我们完全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县志、地方志,让他们搜集俗语、谚语,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习惯,这对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不无裨益的。

2 改革课堂教学

目前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话题被炒得轰轰烈烈,对怎样进行课堂改革也有许多新的观点值得借鉴。不过我觉得要从根本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首先一环就是要引导学生身入实际,心入生活,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何谓“身入实际”?就是不深居书斋,纸上得来,或高高在上道听途说,而是走向社会,深入底层,事事留意,亲见亲闻。所谓“心入生活”便不是路人、旁观者,而是人群中的一员,花木中的一株,以我之心,感受人情冷暖;以我之体,拥抱原野,风霜雨雪,相与承受;禽言兽语自然体察,达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怀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的境界,学生便有了创作激情,他们想歌颂,想鞭挞,想呼喊,想倾吐,这时让他们作文,他们便会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就不应该拘泥于课堂,还必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面对生活,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具体做法是分常规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与不定期的语文实践活动两种。

第6篇

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我认为课外读书活动的指导应做到“五定",即:

1.定目标。即要给学生“导行’’,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读。如学习《一面》这篇文章后,我给学生推荐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让其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在平时,可以推荐一些名著如《堂.吉诃德》、《外国著名散文选》等让学生去读,开阔其视野,增长见识,陶冶其情操。同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如作好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积累词藻名句等,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切不可盲目追崇。

2.定时间。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阅读。如在一周之内,几天之内去阅读完内容,合理的安排进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切不可搞“持久战”,那样会给学生一种“马拉松式”的松散感觉,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收获却不大。我在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在一个借期内(一周)完成要读的内容,提前读完的可和其他的同学相互交换读本去读,尽量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合理地利用时间,按一定的进度去完成所要读的内容。

3.定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常用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思,并作好读书笔记等,使其学会阅读,在读中学,在学中读。我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写读后感,去完成周记,学生不会觉得周记无所可写,又及时强化了所阅读的效果,写出了学生的感受和见解,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克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无味性,片面性。不然,学生只是为“读’’而去读,收效却不大。

4.定阶段。课外阅读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推荐的读物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去读。如在小学中高年级给学生推荐一些趣昧性,知识性比较强的读物让学生们阅读,以长其见识,开其视野;初中年级则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去推荐一些名著或名人传记等文学性较强读物,让学生阅读,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这样,在一阶段一阶段的训练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大有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按学生的不同的层次水平去选择读物,以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品味要求。

5.定评奖。要让学生勇于把所阅读的内容中得到的见解和感受及时的写下来,就应该在学生阅读前,制定一些评比的条件,看谁的收获大,效果好,并对好大进行奖励,以提高其积极上进性。如在实践中,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拿到班上交流,评出优秀的,供大家参考学习,彼此交流经验。这样一来会使学生有兴趣去读,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活动还应做好讲评工作。

讲评有阅读前讲评和阅读后讲评。阅读前讲评,即对要阅读的内容作一简要的介绍和提示,让学生能抓住线索去读。适当讲评一下读物的内容和特点等,这可以在定目标时提出。但更应该做好的是阅读后的讲评工作,因为它可以强化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成效,并能及时准确的反馈学生阅读的信息。做好讲评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讲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出发点。老师的讲评可以使学生摆脱知识视点低的限制,扩大他们的认知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讲评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要提炼出写作技巧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实际,提高其写作水平。如在同学们看完《红河谷》后,我采用了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讲评,让学生谈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并从中吸取其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明显。我又让学生写了读后感,加深了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2.讲评工作应重在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只有对学生的阅读适当地进行检查督促,才能激励其不断上进,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去阅读。正如演戏一样,没有观众的戏是无味的,多评多议,且是集体性的评议,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知晓自己的不足,有足够的兴趣去阅读,完成每一次阅读的内容,如在实践中,定期举办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学,有兴趣而思进。

第7篇

“辞以情发,情不到,故辞不发。”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平时博览群书,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多写读后感,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精读一两本文质兼美、有时代感、可读性强的杂志,如《读者》、《窗外》等,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佳作。

2.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有时写文章,写得有人物,有情节,文笔流畅,合乎文法,但是引不起人的激动,原因就是没有强烈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令人索然无味。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真情,用我手写我心。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拥抱自然,点燃写作的激情。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这样的文章就会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3.巧用范文,激发创新精神。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选择范文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和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老师在指导学生看范文时,重点应指导学生分析范文的谋篇、布局和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4.指点迷津,写出文章的“亮点”。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博览群书、激发创新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精巧的标题、灵动的语句、真挚的情感、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传神的细节、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意境,表现出作文的“亮点”。尤其是要让学生做到有文采,并写出上品位、出境界、成风格的个性化语言,这更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点。要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耕耘,让学生在遣词造句上逐渐体现或细语潺潺,委婉沁脾;或浩气磅礴,激荡人心;或明快活泼,行云流水;或深刻练达,深沉久远;或质朴清新,朗月清风;或华美高昂,多彩绚丽。

5.创造机会,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是培养他们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条件。

5.1 开辟作文选登栏。不光是写得好的作文要选登、选贴,凡是经过努力,作文有进步,哪怕是某一方面有提高的,也可以贴上去。特别是差生,只要是他的作文有一部分是可以肯定的,也帮他修改并贴出来,既鼓励了他本人,也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5.2 搞好作文交流。作文交流是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另一种形式。每当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就在巡回指导中发现质量较高的作文拿出来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起典型引路的作用,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帮助开拓思路;另一方面使被交流作文的同学感到一种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完善提高,使自己的文章精益求精。还可以在讲评时交流,结合讲评重点,事先约好几位在本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学生来交流自己的作文,优秀生读全文,中等生读精彩片段,后进生读值得欣赏的一点一滴。这种讲评交流使好、中、差三类学生都会感到一种满足,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第8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写作能力是对学生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的一个综合考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情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素养能否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可以从文章中学会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所以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打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要准备一个本子摘抄好词、好句等,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快地培养写作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安排写作训练

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具备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写作训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是对文章进行仿写,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安排不同字数的写作,让学生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高。同时教师也应该多总结写作形式,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从各个形式出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写作模式出发,让学生熟悉各种写作模情况,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以后的考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写好日记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的,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写日记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学到了其他的写作方法,就要把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平时要求学生写命题日记,扩大日记范围,可写人、记事、描写景物、动物,心得体会等,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而且经过每天的写作练习学生一定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阅读和写作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从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感悟写作的真谛,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刘亚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升学校

第9篇

一、师生共同命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作文教学不搞统一命题,变教师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力争让学生掌握命题的主动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或老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或学生讨论后集体命题;或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命题时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作文命题是师生共同协商,注重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避开了那些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而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所以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进行改写、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技能不是天生下来就会的,它是经过训练才逐渐形成的。技能的形成常以知识的积累领会为基础。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改写仿写的训练,可以积累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仿写训练的过程就是读写结合的过程。通过仿写让学生认识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吸取其中的思维成果和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修养和写作技能。仿写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三、少定规矩,自由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许多初中生由于课外阅读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针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拿起笔来写几句或一段话就写不下去了,为了让他们有话可写,少定规矩要求,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写作。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练笔本,名字自定,写上序言,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勉的话,中间允许有插图,形式、内容都不限,可称为自由创作。写不出者可以摘抄,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把它当成了自己忠实的伴侣,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总结体会时,有人在本子中写道:“课外练笔是我们生活的缩影,通过练笔我重行发现了生活,重行发现了自我。”有人则说:“通过练笔我学会了思考,也爱思考了。”也有的同学说:“我把课外练笔当作自己可爱的小天地,在这里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与自己、与友人、与父母、师长谈心;在这里我可以找到童年时代的踪迹;在这里我可以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确,课外练笔能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而练笔本也就成了学生的“成长史”,记录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练笔本又是学生耕耘的“园地”,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播种,去管理;练笔本同时又是学生自己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在辩驳切磋中,达到思想的成熟。

四、互批作文,共同研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许多学生作文本发下来之后,只是草草地看老师的批语是什么,给了多少分,并没有重视老师批改的具体错误。改传统作文批阅为学生互改、互评,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做法是:四人一组,一人读,其余三人评,就文章整体,或局部作出评价,也可以从语言、表达、中心、字迹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按照作文批改的标准去写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吸取一些写作技巧来取长补短。学生是作文训练的主体,只有学生互改、互评、相互研讨,才能让学生意识到作文训练是自我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10篇

关键词:讲读与写作;积累素材;掌握技巧;讲评优劣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按章节先讲读课文,再总结章节写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好像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十分密切,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进行语文教学?多年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课文讲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结合传统的课文讲读后的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写作材料,积累作文素材

众所周知,能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章,无论是语文版、华师大版,还是北师大版,其入选教材中的范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代表了古今中外一定时期的写作鉴赏水平。这种“顺手牵羊”地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在讲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初中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除了学生自身缺乏生活阅历之外,还因为阅读面狭窄、知识贫乏,或者已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据此,笔者在讲读课中,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比如,笔者把的《别了,司徒雷登》、宗璞的《废墟的召唤》、的《谈骨气》、张天民等的《开国大典(节选)》、温书林的《》,以及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等课文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为学生在写有关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在讲读课文中善于提取范文中大量的素材,使学生懂得了“积累”能出成果、“积累”能出智慧的事实和道理。

二、借鉴写作方法,掌握作文技巧

人们常说,过多的理论是经不住长期实践的。同理,在语文课文讲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理论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理论技巧虽然高超,但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别说今后写作上加以运用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改变这种理论化状况,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例如,《荷花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百合花》《小巷深处》《背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用好动词,另一方面要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金氏父女离店后,鲁达有一个“寻思”,怕店小二拦截,而“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性情急躁的鲁达竟有如此耐心,坐了四个小时,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达虽是个粗人,但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也可以看出其“杀人须见血,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三、穿插范文讲读,讲评作文优劣

有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往往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之后,将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评,从而缺少对讲评作文的参照文章,这样的优劣写作技巧虽然很有总结性,但是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因此,笔者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常常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讲读课中的范文当作学生写作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优劣长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写头发时用“乌黑发亮”等形容词,千人一面,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在讲评这类作文时,笔者经常穿插课文中的范文,比如,在林莉的《小巷深处》中“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通过对母亲“头发、脸颊、眼睛、手和已经相当于她身体一部分的竹棒”的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很多,而笔者认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讲读教学重在“积累”,作文教学重在“实践”,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就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46-01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学生以及教师,学生们都惧怕作文,如何去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我觉得还是得靠我们教师去发展学生的兴趣,去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明确讲读课和作文课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有些研究,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走进生活,去搜集资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开展活动,

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

二、传授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课堂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三、重视范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往常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命题,学生写,很少有老师会系统的讲评,而多会在学期结束时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育工作者能力的提升

第12篇

一、作文教学过程简单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盘点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情况,发现作文教学目标几乎是缺失的。许多老师没有根据课程标准和年段的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计划。

很多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简单而随意。有的老师是方便找到什么作文材料就写什么作文,高中这种随意的作文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没有从文体开始练习,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随意的作文教学安排,自然毫无训练目标,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然不会有意识地去训练某个方面的能力。

针对高中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一些教学反思,我的解决对策是:

(一)统筹安排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流程,全面计划、循序渐进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作文备课既要有学期、学年计划,也要有教案,每一次训练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应清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在做好初高中衔接后,高一伊始,就应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局部系统,一个比较合理的训练顺序,同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比如分阶段进行文体训练,练习写记叙文可集中训练场面描写等。每一次作文都应考虑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使学生学得踏实,有收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不能一味地进行拔高训练。

(三)应建构绿色、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生态 最好能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对待,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有严密的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高中各个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制定符合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有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二、重方法指导,轻生活积累

可以说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作文收获高分,煞费苦心地教学生众多的技巧,很看重方法指导。

写作课老师对写作技巧的指导一般是花了大力气的:先是对审题进行一番指导,既点明最佳立意,又将议论文中的例证法写作技巧具体指导学生学习,且有优秀范文,能够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这种写作技巧。甚至还耐心指导如何开头、结尾等。但问题是学生脑袋空空如也,所写的议论文内容空洞,缺少素材,虽然教会他运用例证法,他也无例可用。究其原因,很大方面就是缺少生活积累,缺少生活体验。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单纯重视作文的技巧,在训练中止步于写作的智能目标,忽视积累。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是好的,但过度重视知识与能力,这样细心指导的结果却是全班作文同样的思路,同样的风格,模式化严重,毫无个性,文章感觉缺乏真情实感。

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可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培养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一些写作知识与技能来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老师在讲解作文技巧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平时学生较少接触大社会,较少去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没能采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鲜材料,心中不积累储存,哪有源头活水来?缺少生活积累,没有切身体验,思维低幼化,写出来的作文连学生自己都觉得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所以应重点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为文造情。

(二)注重观察与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平时要注意到学生实践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如一些具体的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等,写实践体会;参加志愿者活动,写心得感受;参加校运会,也可让学生参加一些野营活动,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引导思考,积累知识,抒写体会。平时,可多开展一些活动,如举办“广泛阅读,写随笔、读后感”、“自办或合办手抄报”、“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定期进行评比,奖励优秀。多看书读报、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社会见识,尽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会尽写空话、套话了。

(三)为避免模式化作文,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