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回报率论文

投资回报率论文

时间:2022-05-24 00:5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回报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回报率论文

第1篇

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问题:

1、重建设投入轻管理维护。在进行企业信息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统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着误区,他们对机房、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硬件舍得花钱投入,有时甚至达到非名牌、国外品牌不买,而对于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往往重视不够。“重建设轻管理”几乎是MIS(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病了。在某超市企业整洁敞亮的计算机房里,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Hub摆放有序,但是一谈到网络管理,技术主管却大倒苦水:以前只有几台计算机搞搞进销存、人事、工资等前后台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始建设LAN,联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多,网络所承载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发生故障的机率也越来越高,现在,原来的管理办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了。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加大软件的投入,引入高效率的网络管理手段。

2、网络管理工作的深层次思考。顾名思义,网络管理就是管理好网络,确保网络的畅通。但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企业的高度信息化,使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流程如EDI、ERP、CRM等都在网上进行。这就对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保证网络的连通就可以,还应有全局的目光,提供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包括提高网络的“业务快速提供能力”、“业务质量保障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低成本运作能力”,以适应和满足业务的开展。有位网络管理员曾这样向我介绍他的工作:就是保证网络通信是可靠的,能及时响应网络故障,解决问题,安装一些服务器端共享软件等。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在重视技术服务的同时,缺少与业务的沟通,缺少对业务流程的监管。而现代网络管理的目标就是体现业务的规则。

3、网络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以“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驱动”、“出现问题后再解决”的被动工作方法,是很难适应一些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的要求。市场竞争要求网络部门的工作要从被动维护向为业务部门、为市场主动服务转变,网络服务质量要从内部测评考核向真正的用户感受转变。网络部门要围绕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发展,加强网络运行分析,开展网络延伸服务,为市场策略的制订和调整提供有效的支持。围绕业务部门的需求,分析网络服务存在的问题,确定网络优化的重点,采取一系列改进网络服务的措施。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系统的运行环境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及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的手段,如Cabletron的Spectrum,可以管理所有基于SNMP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分析、智能故障预警,在网络层面解决服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网络管理工作还要开展网络信息流量的监控和分析,及时掌握公司采用的新业务策略的效果,为公司调整策略提供支持。可以说通过网络管理为企业发掘新的商业机会,这些工作是信息化经济时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网络管理的要求。

4、不兼容带来的网络孤岛现象。首先出于商业原因,硬件设备厂商对网络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进行相互信息封锁,使得各自提供的设备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平台,对竞争厂商的设备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如果选用了不同的硬件设备厂商的产品,就不得不配置多个相互独立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出现孤岛的现象。

另外,在现实中,各个企业的网络结构也不尽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它们或许是一个几乎没有远程办公的小型的LAN;或许是以FDDI(或ATM)为主干,以太网、TokenRing、无线网,并有远程访问,甚至建有WEB站点的混合结构;或许是一个分布式环境,该环境中有许多运行于各种平台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甚至是一个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混合环境。企业所开展关键业务流程如EDI(电子数据交换),要求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厂商的网络必须互联互通,但是因为彼此采用不兼容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所造成的孤岛效应是可能存在的,已经严重影响网络系统对业务支持的能力,造成企业的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不能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也使企业在MIS的投资上产生浪费。实现网络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不菲的代价,目前解决管理孤岛的最佳途径就是引入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NMS,对构成企业IT环境的所有资源实施端对端的可靠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现有企业IT资源为中心,对复杂的异构环境同时使用LAN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

二、面向业务的全面网络管理系统

NMSNMS就是为网络装置提供的典型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可根据各自的面向对象和管理性能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系统。这些系统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品,如pcAnywhere,或者也可能是一些管理用户特定资产的系统,如Oracle数据库。就单个系统来说,它们都很有价值,完全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且成本不高。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第二类是LAN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提供范围较广的功能性,它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这类管理系统的产品包括HP''''sOpenView、Novell''''sManageWi本论文由整理提供se和Microsoft''''sSystemsManagementSuits(SMS)。对拥有小型网络的公司所需的LAN管理方面,HP''''sOpenView在大多数方面超过SMS和Novell''''sManagewise,特别在集成性、可扩展性、问题管理和自动检测上得到用户的首肯。

第三类是企业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sNetView和Cabletron''''sSpectrum.这些管理系统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实现包括企业应用管理在内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网络就是业务。如何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也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全面的网络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确保网络与服务的可用性,减低网络维护和运行成本,增添新的业务机会,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等,使网络真正成为全面服务于业务的网络。

三、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商业价值

一般来说,企业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回报,包括网络的高可用性、IT的投资回报率(ROI)及拥有成本(TCO)、企业的高附加值等方面。这也就是网络管理的价值。

1、网络的高可用性。网络的可用性是指网络不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断运行的能力。高可用性可能意味着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持续操作。一方面要求网络设备本身具有高可靠性(以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另一方面从网络管理入手,来实现一个高可用性的网络。网络的高可用性(包括应用和服务的可用性)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是十分显着的,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必须要确保网络高可用性。网络不可用引起的业务损失在不同的企业会有所不同。一般地,实效性越强、业务越关键的系统,停机所带来的损失越大,例如超市前台收银,后台管理系统、银行ATM系统、证券电子商务系统、旅客定票系统等。评估网络可用性对业务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全年网络非正常时间/企业全年作业时间)×企业全年收入例如,一个年营业收入为3000万的公司,其网络可用性为98%,即非正常时间占全年营业时间的2%,那么每年因为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约为2%×3000万元=60万元。

2、IT的投资回报率及总体拥有成本。在中国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需要别人的经验,需要了解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思想。大多数企业已经知道网络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带来利润,但是上一个适合企业的IT系统到底要花多少钱?市场上众多的IT产品到底哪些最好?选择的IT系统好用吗?什么是功能全的IT系统?价格怎样考虑?他们心里没有底,他们需要一个好用又买得起的IT系统。归根结底,他们是要合理、经济地控制好IT投资,尤其是在投资中控制好总拥有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评估机制,对各种存储方法做投资回报率(ROI)和总体拥有成本评估。

绝大多数企业上信息系统时都是这样花钱:信息化的最初需求不是企业级的,大多数公司都是从部门做起,比如,财务要进行电算化,仓库需要管理等,因而最初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求是面向功能的。但是这种起步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信息孤岛,怎么办?开发接口。这样一来,跨部门的业务成本提高了,产生的结果似乎是用了信息系统后,不但没有省钱反而花钱更多了。这就是没有认真考虑总拥有成本的结果。

企业究竟该如何投资?购买信息系统的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购置一个信息系统,大部分钱应该花在购置硬件平台、软件、咨询、实施和服务上。而根据总拥有成本的概念,购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的投入,只占整个投资的32%,而更多的费用投入在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方面。按照上述观点建设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可以在良好的总拥有成本下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另外,IT的投资回报率也与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关。高效率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他们用于“救火”的时间,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第2篇

【关键词】离岸人民币债券 境外人民币 离岸市场

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第一笔离岸人民币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由此诞生,此后历经七年发展成为即亚洲美元债券市场之后最受关注的新兴债券市场。尤其是2014年市场交投活跃、供需两旺,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

一、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特点

201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香港以外,伦敦、新加坡、台湾、澳洲、法兰克福、卢森堡以及瑞士等地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额度也在不断增加。穆迪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份,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一级市场发行量为4510亿元,超过了2013年全年3760亿元的规模。境外人民币债券供需两旺,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逐渐将人民币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资产,开始不断追加投资;二是因为国内融资成本较高,促使发行人进行海外融资。

(一)发行地区向欧洲转移

从发行量上看,香港仍然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交易中心,但是随着伦敦、法兰克福等地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以及当地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开始将债券的发行地由亚太地区转移向欧洲地区。2013年11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利率为3.35%和3.75%,期限为三年和五年,成为首个中国境内金融机构总部在伦敦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2014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法兰克福分别发行了12亿元和15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3.25%和3.38%,期限均为两年。除了伦敦和法兰克福,欧洲其他地区人民币债券业务也逐渐开展起来。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率不高,欧洲投资者之所以青睐人民币债券正是因为其较高的收益率。

(二)发行主体以企业为主

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人有国际金融机构、国内外财政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外企业等,相比早期发行人仅局限于国家财政部和国内商业银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根据路透社的统计数据整理显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共175笔,总额为2095.845亿元,其中国内外企业发行了89笔总额为1137.325亿元的债券;国内外金融机构发行了75笔总额为736.02亿元的债券;中国财政部发行了6笔总额为160亿元的债券;世界银行及国外政府部门发行了5笔总额为62.5亿元的债券。从债券发行额度来看,国内外企业成为发行的主力,其发行额度占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国内外金融机构表现也很突出,发行额度占总规模的三分之一;除了财政部外,世界银行以及国外政府部门也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之一。

(三)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三十年,最常见的期限是三年。短期债券在市场中交易比较活跃、发行量较大,资质良好的中长期债券也比较受投资者欢迎,最近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中期限最长的当属2014年5月份由中国财政部发行的期限为20年总额为5亿元的债券。根据路透社的统计数据整理显示,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发行的175笔债券的平均期限为3.5814年,其中期限为一年的有20笔,期限为两年的有24笔,期限为三年的有86笔,期限为四年的有两笔,期限为五年的有29笔,期限为七年的有4笔,期限为10年的有7笔,期限为15年的有两笔,期限为20年的有1笔。上文数据显示一至五年的中短期债券是市场的交易主体,大概占总发行量的92.01%,七至十五年的中长期债券在市场的发行量不足,仅占发行总量的7.99%。

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供需两旺、交投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将制约投资人的投资积极性,二是投资成本的提高会影响企业境外融资规模的提高,三是资本项目的管制将阻碍资金从境外回流。

(一)回报率有下降趋势

近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有下降趋势,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虽然有利于提高企业境外融资的积极性,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投资人向债券市场配置资金。2013年在香港共发行了29笔期限为三年的人民币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5.12%。票面利率最高的是金轮天地控股在4月份发行的6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高达11.25%;票面利率最低的是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在2月份发行的1.2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2.95%。2014年债券的票面利率有所下降,今年在香港共发行了56笔期限为三年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4.70%。票面利率最高的是当代置业在1月发行的11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11.00%;票面利率最低的是国际金融公司(IFC)在2月份发行的10亿元债券,其票面利率为2.00%。随着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投资者对发行人的资质和信用评级要求将不断提高,债券的发行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承销商为了提高债券发行的成功率,一般会把单笔发行额度定的较低,这导致人民币债券的单笔发行额度较小。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单笔发行额度多为5~15亿元人民币,5亿元以下的发行额也并不少见。在单笔债券的发行费用既定的情况下,发行额度越低分摊的发行费用越高,使得人民币债券的单位发行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币种的债券。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有效基准利率尚未形成,只有少数境内银行发行的债券采用Shibor加点方式定价,大部分的债券都采用固定票面利率方式定价。固定票面利率意味着无论基准率如何调整,票面利率都不变,还款额度也不变,有利于发行人合理安排资金。可是,在降息的背景下,借款人就会承担一定的利率风险,即以相对较高的成本在筹资。

(三)境外资金回流受限

通过发行离岸人民债券筹集的资金向内地回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出口结算,二是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三是可以通过三类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或是利用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以预设的人民币额度投资内地股市或债市。回流渠道多并不意味着境外人民币一定能成功回流。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非金融企业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无论是直接发行或是通过子公司发行,所筹集的资金需要经过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回流国内,债券发行人的性质不同适用的管制政策不同,能否成功回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前景展望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将得益于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断提高、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逐渐改进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不大但会持续快速的成长。

(一)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断提高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的简化以及将来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人民币流出的渠道将不断拓宽,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持续快速增长,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也将不断提高。2014年前三个季度人民币跨境结算额已经超过4.8万亿元,2009年的结算额只有35.8亿元,五年增加了1340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人民币境外存款市场的持续发展,截至2014年9月底,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澳门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已经突破1.73万亿元,韩国、卢森堡以及巴黎的人民币存款都在700亿元以上。除了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的增速较慢,其他市场都在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韩国人民币存款较去年初增加了70倍。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持续快速提高,为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将极大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逐渐改进

国际债券市场普遍采用基准利率(如Libor)加点的浮息定价方式,而离岸人民币债券多采用固定利率计息,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可参考的基准利率。2013年6月香港推出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定价基准,这是香港金融监管局按人民币交易活跃程度选出的16家银行人民币利率报价的平均价,作为人民币贷款及利率合约的定价参考,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正式的基准。国家开发银行在2013年7月发行了19亿元人民币浮动利率债券,这是首次以香港人民币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加点计息的上市交易的债券。随着香港市场人民币交易量的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将日益完善,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也将逐渐改进。

(三)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完善

我国资本项目仍然存在管制,境内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回流需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核,为了规避监管多数企业会选择海外筹资用于海外投资。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受阻,抑制了企业海外发行债券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监管部门不断简化离岸人民币债券的申请发行程序,在直接投资、债权投资等方面不断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境外人民币将以各种形式无障碍地回流境内,加强人民币境内外业务良性循环。境外人民币回流审批程序越简化、回流渠道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境内企业在海外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境外筹集的资金回流国内,对其应进行合理引导,使其流向战略新兴行业,切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余颖丰.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金融评论,2011年02期.

[2]王如忠,窦佼.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原因、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2年07期.

[3]王杏平,王大贤.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债券,2013年08期.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负商誉 会计处理

商誉是指企业合并过程中“购买成本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当这个差额为正数时,我们一般称其为正商誉,当其为负数时,则相应的成为负商誉。对于负商誉存在与否,以及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国内外学者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负商誉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并购实质上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负商誉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其他隐性负面因素导致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低于市场投资平均盈利能力引起的,是对并购企业购买后得到较少盈利的补偿,是被并购企业由于状况不佳导致未来预期盈利能力不足而付出的代价。

一、负商誉存在与否的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负商誉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代表人物亨德里克森在其《会计理论》中认为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理由如下[2]:

1.当企业整体被出售的价格小于其可辨认净资产价值时,被出售企业就会变卖单项资产而不愿将企业整体出售,这就是所谓的“负商誉”悖论。

2.负商誉与资产的定义相矛盾。资产是指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负商誉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负担。

3.负商誉不符合商誉的性质。商誉的本质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确认商誉都是肯定其正确的、积极的、有利的属性,根本不会出现负面的情况。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主要理由有:

1.企业的许多资产如果分开出售,其价值将会大大降低。一方面,在将资产分开出售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拆卸、分装费用;另一方面,企业的许多资产属于专业配套设备,如分开出售则其价值可能反而还会大幅度下降。

2.在单项出售交易费用大于整体出售交易费用的前提下,理性的被合并企业的所有者为避免过高的交易费用会自愿承受部分出售价格的损失。

3.在被合并企业出现连年亏损,即将倒闭的情况下,实际上企业的实际价值已低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了尽快将企业出售,避免更多的亏损,企业业主可能会将企业降价出售。

4.被合并企业存在一些未入账的不利因素(隐性的负债或成本),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合并企业在确定合并价格时常常压低合并价格,以弥补这部分未来的支付。

5.被合并企业的所有者可能急需资金而将其所有企业资产一揽子出售时,可能要将其售价打个折扣,已达到尽快出售的目的。

6.合并企业在与被合并企业进行谈判时,以较高的谈判技巧将被合并企业价格压低。

负商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投资回报率,其实质是被并企业在价格上给予并购企业的一种补偿。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企业必然要求投入资金获得社会的平均回报率,但是当被并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负商誉,会使得被并购企业在未来经营中投资回报率小于社会平均回报率。

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对于负商誉的计量和处理,国内外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得到公认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各国的会计准则处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负商誉的处理,有和国际接轨的趋势,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其进行的会计处理一般如下[3,4]:

1.将负商誉确定为当期损益

负商誉代表了本期资本交易中的利得,产生于廉价的交易,应当在并购日当即确认为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表。这一做法真实地反映了购入的各项资产价值,使之符合资产的定义,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因此受到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as,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ASB(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IASB(Interm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普遍推崇。但是,直接把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没有考虑到负商誉的产生对将来收益的影响。负商誉是由于隐性负债、经营不善、员工素质低等原因造成,日后经济收益可能明显减少,把负商誉计为当期损益,会导致当期收益增加,未来收益减少而不能得到补偿。 因此,这样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收益波动巨大,而且有失配比原则,且不能够反映负商誉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2.将负商誉认为是一种递延收益

以低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合并企业,对合并企业来说无疑达成了一笔廉价交易,获得了一笔收益,该收益与企业获得的其他收益一样应递延到以后各期,以便与以后各期的费用配比。

3.将负商誉确认为是一种负债[4]

购买企业替被购企业承担的未来的资产贬值或收益减少的责任。它是合并企业替被合并企业承担的未来资产贬值或收益减少的责任。商誉一般是指企业正面的、积极的、有利的属性,它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相应地,负商誉则为企业较差地理位置、低水平的管理队伍等负面的、消极的、不利的因素,将导致企业未来资产贬值和经济利益的减少。

4.确认为资本公积

将并购成本低于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在合并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记为权益的增加,等到被并购的资产折旧或出售时,再转入已实现利润的储备金项目。这种直接调整权益将购进的商誉并入到并购方自创商誉中的方法不会虚增利润,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但是,该处理方法认为负商誉是主并企业的自创商誉在收购价格上的体现,而自创商誉又是主并企业在前期经营中累积所致,因此不应在后期分摊。这样做会导致对企业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的计量混为一谈,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针对具体的企业并购中的负商誉问题,应充分考虑其成因及性质,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及相关经验,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璐璐,陈媚. 企业并购负商誉会计处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2]颜媛媛.商誉会计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农业大学,2003

第4篇

关键词:薛岔区块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数值模拟

 

吴起油田薛岔区2008年实施全面勘探,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油藏,其主要特征为低压、低渗、低产。薛岔区长6油藏的孔隙度主频分布在7%—19%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1×10-3μm2—14×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88×10-3μm2,属低孔低渗油藏。

1.井网密度分析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研究工作包括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和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的确定。论文大全,数值模拟。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总产出等于总投入,即总利润为0时的井网密度。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是指总产出减去总投入达到最大时亦即经济效益最大时的井网密度。在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考虑水驱最终采收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我国144个油田或开发单元的实际资料,按流度统计出最终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1]。当流度小于5时,最终采收率ER与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1-1)

标定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19%计算,相应井网密度为13.56口/km­2。

1.2考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下限

以单位含油面积计算,井网密度与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关系如下:

(1-2)

评价期按10年计算,长6油藏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极限为0.45×104t。若对长6油藏丰度为45.0×104t/km­2的区域优先建产,最终采收率取19%,经计算可知,井网密度必须小于等于19口/km­2。

1.3考虑投资回报率

在谢尔卡乔夫公式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因素,得出计算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2],其简要计算方法如下:

(1-3)

(1-4)

综合各种数据,标定油价为40$/桶时,吴起油田薛岔区长6油藏经济最佳井网为15.35口/km­­2,经济极限密度为33.05口/km­­2。

2注采井数比分析

所谓合理的注采比,就是指在油田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底流压一定,开发总井数一定的条件下,油田能获得最高产液量的采油井和注水井的井数比。油层的吸水指数、采油指数及注水波及面积是合理注采比的基础。有了产液指数和吸水指数,低渗油藏的合理注采比[3,4,5]就可以用下式求出:

(1-5)

通过此公式,吸水指数和产液指数均采用各井平均值,计算出合理的注采井数比(见表1)

表1 合理注采井数比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实施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对其体系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次为据提出了下一步的相关完善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其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从理论上说,全面预算管理应具有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可协助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使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理财理念,并可与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一道,共同支撑着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国内通信行业而言,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规范化及规模性调整后,现已取得3g执照、实现了全业务运营的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实现3g投资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大环境下,战略导向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财务管理如何充分的融入这些战略理念,并将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得以实现,将对生产经营的引导、整合、控制、激励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战略以及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构成 

一般而言,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算内容、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五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一)预算内容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工具,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应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运维预算、财务预算五方面组成,而非前期单纯的以财务预算作为统领。上述各预算环节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总体上诠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企业的战略导向。 

(二)预算组织 

作为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公司决策层为主组建,并充分保证其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预算制度程序;审议、批复年度预算草案;审议、批准、下达各分公司年度预算目标;审议、批准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全面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并由总会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组如经营预算组、投资预算组、运维预算组、采购预算组、人力预算组、综合预算组由该机构再行指定。 

(三)预算编制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基础,通信行业的预算编制应采取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原则,以战略为导向,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并辅以详细、客观的预算解释说明。在此过程中,完善的目标传导、分解机制和资源整合、配置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预算执行 

以全面预算编制为基础,全面预算执行的管控是确保其既定战略、预算目标得以落实和实施的关键。以山东联通为例,该单位以精细化思想为指引建立了一套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等在内的完整的预算控制流程,搭建了包括宏观经济、业务发展、量收情况、资源效率等指标在内的企业综合运营评价体系,将预算控制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五)预算评价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收尾阶段,对前期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是强化其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目标刚性、严肃性的重要保障。为此,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评价应与绩效考核充分结合起来,对其按季度、年度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形成对企业负责人的典型评价,并对其今后工作进行原则指导。 

三、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革新全面预算管理工具 

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例,通信行业下一步应积极尝试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这种资金管控模式,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上述模式来加以实现,以增加预算管理的刚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编制的结果应通过各项财务数据来反映,这些数据一经形成并通过审批,便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各部门、各单位只能依次而执行。一旦出现超预算情况,则需通过上述系统层层审批来得以实现,此时任何越权审批都可被系统自行阻断。 

(二)有效加强资本预算管理 

从理论上说,资本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这需要以投资概算为基础,准确测算相关项目投资,并对其投资回报率进行合理预测。在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和各期现金净流量预算时,需将预算控制工作与项目进展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渗透至项目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及时将各阶段工程成本实际发生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动态控制。此外,资本预算考核需以投资回报率为依据,并与绩效相挂钩。 

(三)推行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所谓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就是指在对各预算单位的考核评价中引入“准利润”这一概念,转变各预算单位责任中心定位,由“收入中心”转为“准利润中心”,并将效益理念与责任逐步传导、渗透至各预算单位。为实现该目标,首先需将可控资源权限适当下放到至各单位,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以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经营积极性。其次,对各级单位预算的考核增加盈利性指标,合理归集利润中心的资源消耗,科学评价其经营业绩。 

(四)强化预算分析预警功能 

从目前来看,国内通信行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算分析体系,大多数单位都会执行月度预算分析,汇总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以及各成本中心的运作状况,并对差异较大的事项进行重点关注。下一步,通信行业的预算分析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借助于erp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将预算分析升级至预算预警这一高度,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度挖掘查找预算偏离原因,并形成对其支撑战略的修订性建议,从而达到战略预算反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第6篇

【关键词】 财务战略矩阵; 经济增加值(EVA); 可持续增长率; 企业财务战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繁荣发展的首要问题,财务战略矩阵理论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型。但是,在我国如何将财务战略矩阵具体应用在某个行业或企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在中央企业层面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即EVA考核)。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财务战略矩阵模型进行理论与应用的探讨,期望能够得到建设性结论,并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财务战略矩阵简介

财务战略矩阵是用来综合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程度的工具,它强调的是价值的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收益增长,其最大优点是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费用的控制,更有效地使用资产,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财务战略矩阵是以ROIC-WACC(实际上就是EVA)为纵坐标,以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为横坐标。如图1所示,纵坐标中,若EVA>0,则企业的税后净营运利润大于资金成本,即企业为股东创造了新的价值。反之,企业的税后净营运利润不能够弥补其资金成本,即企业没有为股东创造新的价值。横坐标中,若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则企业销售所带来的现金流量不能够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反之,企业销售带来的现金流量能够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财务战略矩阵与其他财务战略理论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财务战略矩阵通过指标的计算,将企业的发展状况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相互联系,但没有严格的顺序,它解决了生命周期理论起止点难划分、周期曲线非S型等问题;第二,财务战略矩阵通过指标的正负,确定企业所处的象限,对企业的定位更加准确合理,克服了波士顿矩阵理论定位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主观判断和获取数据困难等问题;第三,财务战略矩阵结合了可持续增长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的特点,它不仅考虑了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值率之间的关系,更考虑了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

二、财务战略矩阵在华润三九中的具体应用

华润三九是一家国有企业,现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转让等活动。2003年底三九集团(原上市公司三九医药的母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生产经营难以为继。2006年12月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三九集团潜在战略投资者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三九集团重组方案。2007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三九集团重组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同意三九集团资产债务重组的整体安排,由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三九集团并向其增资40亿元。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三九企业集团并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华润三九就此成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家上市子公司。

(一)根据数据判断华润三九各年所处的象限

1.计算华润三九的EVA数值(见表1)

2.计算华润三九的现金结余率(见表2)

3.华润三九各年所处象限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华润三九2006―2010年所处的象限,并将其标注在图1中。

(二)财务战略矩阵在华润三九中的应用

1.第Ⅲ象限(2006年)

2006年三九医药处于第三象限,表现为减损型现金剩余,EVA

在融资战略的选择上应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若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应尽量采用诸如利润留存积累、股东投资、债转股等内源权益融资方式,这样可以通过压缩负债权益比率, 降低资本成本;若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负债比例,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从CAMAR数据库中查到,三九医药的经营杠杆系数年均维持在2.97的水平上,而2006年为3.33,说明该年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故而应降低债务融资的比例。但三九医药当时已陷入债务危机,没有能力去大幅度减少债务资本的比重,但其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2005年减少了29.9%,说明三九医药在降低债务资本比重上也作出了努力。投资战略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重组价值链剥离一些经济增加值较低的活动,来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若无法提高资本回报率或降低资本成本,那么企业应该考虑行业环境,为业务重组或出售做好准备。三九医药在2006年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正好印证了这一投资战略。如2006年4月将持有的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8.11%的国有法人股出售给振兴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恒源煤业有限公司,10月将其持有的深圳市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93.6%的股份出售给北海太合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三九医药在2006年停止了一切新的投资计划。最终在2006年12月,华润集团公司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三九集团重组方案。利润分配方面,处在该时期的企业,若利润有剩余,应该考虑分配部分股利,以减轻第二年的分红压力。三九医药2006年度利润尚未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06年没有进行利润分配。

2.第Ⅳ象限(2007年)

2007年三九医药处于第四象限,表现为减损型现金短缺,EVA

3.第Ⅰ象限(2008年)

2008年三九医药处于第一象限,表现为增值型现金短缺,EVA>0,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该时期企业有良好的价值创造能力,但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持业务增长,表现为现金短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和改变财务政策来提高可持续增长率;二是增加权益资本。

在融资战略方面,应采用负债融资和股票融资等外源融资策略。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确保筹资后不至于影响到企业价值创造;二是处于该期的企业经营风险通常比较高,应努力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的总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在CAMAR数据库中查到,该时期其债务资本为1亿元左右,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2%,剩余97.8%全部来源于权益资本,大大减少了利息支出,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投资战略方面,应加大对核心业务的资金投入或放弃利润率低、周转速度慢的资产。根据三九医药2008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其主要投资方向有两个:一是三九医药以10.14亿元购买了三九集团持有的“999”以及“三九”系列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未注册商标之申请权,这将有利于公司加强商标管理,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二是开发支出较2007年增长360多万元,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润分配方面,应采用低股利支付政策或不分配股利政策,以使留存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缓解现金短缺的现状。三九医药2008年12月31日的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送现金2.00元,合计派送现金195 780 000元。与以后各期相比其在2008年的股利支付属于低股利支付政策。

4.第Ⅱ象限(2009年、2010年)

2007年华润集团成功并购三九集团后,三九医药于2009年更名为华润三九。2009年、2010年处于第Ⅱ象限,表现为增值型现金剩余,这段时期其EVA>0,销售增长率

融资战略方面,处于该时期的企业现金剩余,经营风险比较低。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债务资本的比重,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CAMAR数据库显示,2009年、2010年华润三九采取的融资战略均以留存收益融资为主,因为企业实现的利润远远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若存在数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考虑银行借款、发现股票、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投资战略方面,处于该时期的企业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合理规避资本过度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企业可以利用剩余资金投入到其他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中去。从2009年、2010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华润三九的投资战略取向,建设新生产基地,收购三九黄石制药厂100%的资产权益,收购北京三九万东药业有限公司65%股权,建设三九医院等投资项目共投入168 251.93万元等。利润分配方面,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战略,企业此时积累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盈余和资金,应给予股东相应的回报,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2009、2010年的利润分配方案是每10股派送现金3.00元,合计派送现金人民币293 670 000元。

三、结论

本文以华润三九为案例,从财务战略矩阵出发,对华润三九在不同象限实际采取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战略矩阵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财务战略矩阵理论在企业实际管理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不但表明该理论对华润三九不同时期的分类是比较合理和准确的,更重要的是证明该理论在实际管理中可以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预测工具,为国有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的要求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考核方法,为管理者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卢斯・班德,凯斯・沃德.公司财务战略[M].干胜道,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张新民.企业财务战略研究――财务质量分析视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寿生,陈波.企业价值创造之路――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操作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与生命周期的耦合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6(5):53―55.

[5] 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2006(12):5-6.

[6] 赵颖.国有企业债务之困: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研究[J].企业论坛,2008(9).

[7] 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41-48.

[8] 姜腾飞.财务战略矩阵应用探索――以生物制品行业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10:16-20.

第7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的多元化,以及开展医疗服务所需的卫生材料、仪器设备的涨价以及“药品差价,让利于民”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宏观上加强财务管理,成为医院发展与生存的关键。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医院的财务管理一般包括:建立和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根据基本建设规划、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零星土建维修、药品采购、卫生材料采购等资料编制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分配和清偿以及日常的资金、财物管理;办理应收应付款的结算;核算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财务部门是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协调医院内部科室之间、职工之间、医患之间及医院同财政、税务、银行等各方面关系的纽带。

加强财务管理,可以促进医院合理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领导的重视度不够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企业专门设置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由医学专家即院领导兼职财务管理,医院领导大部分是医疗部门的学科带头人或医学专家,而且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还要钻研业务,有的还要带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精力很难集中到管理上。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们是强者,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们的了解就近乎零,如对财政补偿机制、税收调控、融资等并不熟悉。让这些医学专家来负责医院经济管理,其弊端非常突出,难以形成内部制约和牵制,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如签定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合同、重要的基建项目会议等,只要求院领导、院办主任、器械部门负责人、基建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不要求财务部门负责人列席,签定的合同往往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支付药品、器械款不按资金使用计划进行,而直接由院领导审批,交财务部门付款,财务部门的职能仅体现为医院的出纳,其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长此下去,医院宏观控制能力就会失调,不利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资金、财物管理失控

大中型医院普遍都有职工上千人,资产总额、年业务收入达几亿元,年门诊量超百万人次,住院病人超万人次,业务量大,科室多,从资金的取得到资金的使用,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和医疗业务的全过程。而器械、药品、设备的采购、核算分别由各个分管部门执行,分管财物的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形成账实、账账不符,给医院资金、财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缺乏风险意识

计划经济下, 医院的各项事业支出所需资金基本上由财政拨款解决,单位需要花钱就向财政部门申报,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的危机,造成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市场经济要求医院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全成本核算,全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医院的资金补偿90%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进销差价两种手段,如果医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收不抵支,就会出现被兼并的可能,医院的生存就危在旦夕。

(四)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

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预算管理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和全面业绩评价。首先,各科室根据需要,编制本科室本年度支出计划,制成表格上报医院财务部门;其次,由院财务部门汇总上报领导,院领导按照“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财政预算编制原则,压缩一些不合理开支;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制,压缩了行政消耗性开支,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实现了年度收支综合平衡, 较好地保障和促进了医院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购进以及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上,医院的一项大型设备购进,要动用上百万的资金,财务部门要对该项目的服务需求、投资回报率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提供给院领导,为决策者当好参谋。

(三)筹资管理

目前医院筹资途径主要有三条,国家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药品进销差价。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来,为医院弥补资金的不足。

1.吸收民间组织和个人投资,也可吸收国外的资金。

2.接收银行贷款。

3.融资租赁大型设备。

4.发行债券和股票。

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医院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根据负债警示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重,优化资本结构,节约资金成本,既要取得效益,又要防范风险,避免因经营性资金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

(四)财产物资管理

财产物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在此重点探讨。财产物资管理方法包括:物流财务预算、物流财务控制、物流财务分析、物流财务审查等。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了物流财务管理体系。

1.物流财务预算。物流财务预算具体方法是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固定预算是基本,它是以一个预算期为基础,依靠一种业务量编制的预算。增量预算是以零基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期物流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两种方法相结合,不断调整,不断修订,使预算更接近实际,从而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2.物流财务控制。物流财务控制是在物流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物流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物流财务预算的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物流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采购量、采购时间、保管量、保管费用、订购次数、订购量之间的关系,对订购费用与保管费用进行最优化决策,从而确定采购批量、定货次数、订货间隔和库存量,实现对存货的控制。

3.物流财务分析。物流财务分析有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财务分析,是事前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财务活动的目标;在物流采购过程中进行的分析,是事中分析,其目的在于分析预算与实际脱离的原因,以便尽快得到补救;在物流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分析,是事后分析,通过报表与预算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实际与预算脱离的原因和程度,总结经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物流财务检查。物流财务检查是物流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管理人员行为以及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做法:由纪检、审计、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组成检查小组,通过临床、医技、职能、后勤等使用部门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等因素的信息反馈,决定是否支付货款,对价格高、质量次的物品不予付款,并查明原因,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五)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管理依靠网络财务软件来完成,网络财务软件将医院财务信息与市场业务动态相联系,随时可以分析医院事中会计核算与在线经济资源管理,实现对分支机构远程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以及远程算账、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控制行为。

1.财务柔性管理。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核算、计划、控制、 分析的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使医院资源具有柔性,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加强医院的全面经营管理。

2.财务虚拟管理。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医院财务部门为中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对各个虚拟化的职能部门,通过网络软件与市场信息结合,分析资金需求量、资金成本率、投资回报率等重要财务管理指标,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

一种财务管理策略。财务虚拟管理,减少了中间层管理机构的设置,节约了人员,降低了成本。

(六)财务人员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资金运动和经济关系,需要运用数理、统计、定量定性分析模式,将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形成决策信息。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将计算机信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将资金、成本、价格、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计算出来,供决策者参考,从而发挥财务管理的实际效用。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网上报表、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审计等基本技能,从而更大限度地延展财务管理能力,使医院财务管理更系统、更科学。

(七)绩效管理

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治愈率,缩短病人住院天数,降低病人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是现代医院发展的目标。具体做法:通过业务收入、医疗成本、医疗赔偿、收入成本率、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床位使用率、病案书写、开展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发表国家级论文、服务态度等指标,考核每个科室、每位大夫的业绩,根据绩效,决定奖惩额,从而激励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晓茜,汪波,齐度祝.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92.

[2] 王丽梅.现代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06,(2):109.

第8篇

    关键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风险中性世界 

    The Choice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Risk-neutral World

    ——the Appliance In Chinese Economy   

    Abstract

    Currency assets are the assets which are deposit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currency assets management can influence company’s profitability and anti-risk ability direct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heory. They are the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and medium-sized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These three kinds of tactics use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long term or short term capital to catch the best way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In these three kinds,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full of risk, but it is also most profitable. And the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oppose to it, and medium-sized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in the middle of them. After 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entire risk-neutral world, we can exclude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k to the choice of current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And then we can get the best model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risk. It seems that the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best. But this model can not represent the real world, so we change the definition, and make the definition of finite risk-neutral world. In this world, risk starts to make influence to the choice. The advantage of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starts to become narrow.  At last, the hypothesis of the risk-neutral will be canceled. Biding the current china economic circumstances, we will get the tactics fit current china economic. The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best.

    Keyword: current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risk-neutral world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理论回顾···················································1

    (一)   流动资产概念与特性···································1

    (二)   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2

    (三)   风险中性世界概念发展回顾······························4

    (四)   风险中性概念定义······································5

    第三章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5

    (一)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5

    (二)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6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6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7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7

    (三)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8

    第四章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8

    (一)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9

    (二)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9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9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10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10

    (三)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10

    第五章 在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策略的选择·····························11

    第六章 总结及局限性分析···········································12

    参考文献··························································13

    第一章   绪论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本文所涉及的融资是狭义上的融资,即资金的融入。融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三项核心内容之一,另外两项分别是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在这三项核心内容中,融资是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的起点,并且通过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是整个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前提。因此,融资策略的选择对于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甚至是生死存亡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有通过公司内部积累资金、以股本方式融资和以债务方式融资等,捐赠收入等项目来源并不稳定,本文不将其作为主要来源之一。从另一角度上看,资金融通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包括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融资租赁方式等;短期融资主要有商业信用、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和短期借款等。本文以第二种方式,即以长、短期融资来将其划分。

    流动资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有着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等特点。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何采用合适的融资方式来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也是公司一项必须要解决好的课题。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重要性更是愈发凸显。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在流动资产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传统体制固有的问题,也是由于一定程度上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研究不发达的缘故。

    本文将采用风险中性的假设来逐步推导,试图寻求一种适合风险中性世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并逐步延伸,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流动资产融资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和风险中性理论,来深入研究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以寻找出合适的资产融资策略。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理论的回顾,这部分将对国内外传统理论研究进行介绍——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此外,也将对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中得到广泛运用的风险中性假设的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进行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假设,进而推导出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第四是放开假设条件,进而假设出一个介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第五部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寻求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后是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和对本文的局限性进行解释。

    第二章   理论回顾

    流动资产概念与特性

    流动资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循环一次,即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等。

    流动资产的定义和所包括的项目,便使得流动资产拥有以下几点主要特性。

    其一,是周转速度较快。在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流动资产一般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其二,是变现能力较强。这在流动资产的诸项内容的构成中可以看到,现金项目自不必多谈,存货等项目可以通过销售变现。其三,形态多变。流动资产往往从货币形态开始逐步通过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经由多种形态如实物形态、债权形态等最终回到货币形态。

    这三项特性,其源头还是在于流动资产的“高流动性”上。流动资产顾名思义,其流动性在所有的资产中最高,这点在会计报表中也可以轻易看出,资产负债表中将各项资产按其流动性从高至低排列,而流动资产囊括了其上方的诸项资产。但是,强劲的流动性固然为企业的财务安全提供了保证,但是根据财务学中“流动性往往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的原理,流动资产也是所有资产中盈利能力较薄弱的。持有过度的流动资产,将会使得公司盈利能力不足,而过度持有固定资产则会使公司财务风险激增。现代流动资产理论真正研究的重心在于在抗财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两者之间权衡。

    (二)   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

    在斯蒂芬·A·罗斯所着作的《公司理财》一书中,对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的策略做了总结。在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中,斯蒂芬·A·罗斯认为流动资产可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公司的营运循环跌至谷地时,公司依旧持有的流动资产,投入其中的资金是长期的。而与之相对,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会随着营运循环中季节性和循环性波动而变化的流动资产。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由于销售水平的长期上升趋势,因而往往对于总资产的需求从整体上也不断上升。因此推演出对于一家成长中的企业,其总资产需求量随着时间而表现出有长期上升趋势、并且围绕着这种趋势有季节性变动和不可预测的逐日逐月波动。

    可以将之形象的刻画成下图:

    如图2-1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资产需求曲线呈波动向上,并且这种波动趋势无任何规律可寻。在总资产需求曲线的波动向上的过程中,有一条向上的波动区间,在这一区间的下限以上部分,就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在这一下限以下部分,就是由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的永久性资产。在图2-1中,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被严格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事实上这两部分都是永久存在的,并无明显界限的,只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不会上升,而永久性流动资产会随着经营业绩的上升而逐步上升。

    在如何解决流动资产融入资金的问题的实质是资本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权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融资策略——保守型融资策略、进取型融资策略和适中型融资策略。

    保守型融资策略采用了温和的策略,认为公司的稳健重于盈利,因而不仅以长期性资金(如股本、长期负债等长期融资)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更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通过临时性资金(如短期借款、短期有价证券等短期融资)融入。

    如图2-2。

    进取型融资策略则是走到了保守型融资策略的对立面,只采用部分长期资金来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及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都采用短期资金来融入。该种经营者往往将公司的利润置于第一位。

    如图2-3

    适中型是以上两种方法的折衷,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而用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如图2-4

    这三种不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经营者价值观,很直白的体现了三种融资方式。但是其间的高下,并无法直接通过以上直观的表述得出,要结合确实的环境来得出。

    以下,我将引入风险中性概念来进一步进行解释。

    (三)   风险中性世界概念发展回顾

    风险中性定义始见于金融领域,主要用于对期权、期货的定价。风险中性假设和风险中性概率在赫尔的《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证券》等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书籍中常有出现,风险中性概率在Darrell Duffie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中有所描述,风险中性和风险中性概率在宋逢明着的“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中也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风险中性最初是在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注1]中出现。   

    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是用于为期权或与期权相似的拥有选择权的投资项目的定价或估值公式而被广泛应用。在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中没有任何与投资风险偏好相关的变量,在该方程中出现了以下变量:股票的当前价格、股票价格方差、期权规定的执行价格、执行时间和无风险利率,这些变量都独立于风险偏好,这是因为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密切相关的股票预期收益率这一关键变量已经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消除。从而在对期权进行定价时,任何一种风险偏好都对期权的估值不产生影响了。

    [注1]  Black-Scholes方程的公式为;

    其中Ct为t时刻看涨期权的价格;St为股票t时刻价值;X为股票的执行价格;

    N(d2)为风险中性世界中期权的执行可能性,X·N(d2)为执行价格乘以支付执行价格概率;St·N(d1)·表示以下变量:风险中性世界中当执行时股价高于执行价时,该变量等于股价,其他情况下都为0。为股票价格波动的标准差;

    rf为无风险利率,T为执行时间。

    ,。

    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11章,第216页,(华夏出版社)

    在此以后,该方程还额外提出了一个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这个世界就是风险中性世界。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我们就可以用任意的收益率来代替预期收益率,进一步我们可以用无风险利率来替代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此后,有学者证明把在风险中性世界中求出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解放到风险厌恶世界中时也是有效的。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无风险利率,投资世界的风险中性假设便是指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便蕴涵着: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不要求风险补偿的无风险利率。

    以上是风险中性在衍生证券定价领域的基本理论框架。此后,Hull从实用角度(1993),Wilmott、Howison和Dewynne从微分角度(1995)对衍生证券定价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使得风险中性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但其使用范围依旧被局限于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定价领域。

    (四)   风险中性概念定义

    风险中性在之前的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在期权等衍生证券的应用的介绍中已经基本给出了基本描述:

    风险中性是指投资者对于任何投资项目不考虑这一项目所包含的风险,不要求风险溢价,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的情况。

    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世界被称为风险中性世界。

    风险中性世界是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不同,现实的经济经济环境被认为是风险厌恶世界。在现实的风险厌恶世界中,投资者并不会无视风险。对于风险厌恶者往往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而风险偏好者也不会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中所包含的风险程度,要求不同的风险溢价,以寻求风险补偿。

    本文所采用的风险中性定义与在衍生产品定价中采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并且在此后的论述中,将不再涉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仅仅借用风险中性及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原有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和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介绍后,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假设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风险中性世界的概念进行介绍后,我在此处定义一个更为具体的“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以方便此后的分析,并且区分下文我将定义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

    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的上升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将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在此处,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非常苛刻,与现实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对于简化讨论过程有着重大的帮助。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假设之后,实施上排除了以下几点因素:第一,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第二,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因素。在进行了如此的假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项投资项目的价值的影响仅仅被限制在了流动性方面,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简化对于问题的讨论。

    (二)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定义之后,本文将对市场对于公司采用的对于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的选择的反应进行分析与论述。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本文首先对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往往通过冒险的手段,不仅以临时性资金融入临时流动资产,更是以临时性资金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只有部分的通过永久性资金融入。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通过4.1节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只只取决于流动性,即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高于短期的融资成本。这样的话,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则尽量采用临时性资金会貌似会更有利。

    但是,采用临时性资金短期融资是否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呢?从目前主流的财务学中来看,将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划分为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等。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一般不会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真正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下将从这两方面开展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之分。考察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已获利息保证倍数等;考察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主要与企业的长期经营有关,而对于短期负债和刚性债务的偿还多与短期偿债能力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偿债能力为短期偿债能力。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本文对其的假设条件1: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和假设条件2: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而提高要求的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因而,企业的破产风险被大大的降低了。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由于假设4: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和假设5: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公司即便风险已经很大,依然能够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融通足够量的资金。特别是假设2,由于在这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投资者不会因为一家企业的风险而选择规避。这就保证了企业无论面临何种财务困境,都能够轻松融到资金而度过难关。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任何的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或经营业绩和蕴涵着的风险,都没有因偿债能力被逼至极限而破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的企业的偿债能力都趋向于无穷。

    从获利能力角度分析,当公司所需求的临时性流动资产量一定时,在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下,流动资产的融资成本就可划分为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和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和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设融资总成本为A;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A长1,用来融入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1,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2。于是就有 A=A长1+ A短1 +A短2。在这三项中,由于流动性越强,其盈利能力越弱,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给出的临时性流动资金的使用价格低于长期资金的使用价格。因此,在资金的来源无限的情况下,更多的使用临时性资金的确使得资金总成本更低。此外,使用临时性资金还有另一项优势,那就是灵活性。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并不稳定,拥有临时性的资金可以迅速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省去了由于持有过量的流动资金而产生的融资成本。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通过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与其相反的保守型融资策略进行比照。

    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不愿冒着资金短缺的危险,因而不仅是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也有一部分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是通过临时性资金融入。

    从偿债能力上来看,由于公司的一部分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资金的方式融通,因而在一般状况下较进取型流动资产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但是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如前文所述,资金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是几近无限的,因而同样是抗风险能力是无限,因而事实上保守型和进取型在这个世界中的偿债能力是相同的。

    再从获利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采用了更多的长期资金来达到融通流动资产的目的。设融资总成本为B;用于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成本为B长1,用于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的长期性资金的成本为B长2,用于融入剩余临时流动资产的临时性资金的成本为B短1。于是有B= B长1+ B长2+ B短1。在这三项中,很明显,B的构成中,短期资金的比重远远低于A,(B短1< A短2<A短1 +A短2)。短期资金的比重下降,会引起融资总成本的上升。此外,在采用了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后,由于长期型资金是无法在短期内增减的,因此当处于如     图2-2中所示的总需求最低点时,多余的资金将造成无谓的损失。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成本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介于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之间,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以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在偿债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与以上两种策略相同,抗风险能力都是趋于无限。

    在盈利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设融资总成本为C,设用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C短,用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C长。在适中型中的短期资金比例介于进取型和保守之间,(B短1< C短 = A短2< A短1 +A短2)。此外,由于适中型采用短期资金融通临时型流动资产,因而不存在因为资金闲置而产生的无谓损失。因此,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盈利能力介于进取型和保守型之间。

    (三)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通过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由于企业可以通过不受任何限制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因而无论采用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都没有因为财务拮据而发生财务拮据成本甚至是破产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其偿债能力都趋于无穷。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采用何种融资策略都不影响其偿债能力。

    再从获利能力上看,我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分析,即RWACC,本文所定义的这种RWACC,不是以债务或股权来区分其资本结构,而是以长短期资金来划分其资本结构。设以L代表长期资金,S代表短期资金,RL代表长期资金成本,RS代表短期资金成本。因此,RWACC可以改写成: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由于RL>RS,因此使得S的比重增加,有利于使RWACC下降。在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前文已论述指出:

    B短1< C短 = A短2< A短1 +A短2。因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取了最多的短期资金作为其资金来源。其盈利能力最强。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其次,因此其盈利能力居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最低,因此其盈利能力最差。

    我们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可以进行进一步推论:应当在资本结构中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进行融通。

    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令L=0,S=L+S,则公式变为 ,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等于短期资金成本。

    所以,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是采用极端进取的理念,将全部资产——而不仅仅是部分的流动资产,都以短期资金融通。

    第四章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了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可以无限制地融通资金事实上就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是无限量。这一假设与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假设向左,因此,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我们就需要更改假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进行了假设与分析后,本文将更改假设,使其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对于“有限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虽然不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这个“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投资者不再是对于风险完全漠然了,虽然市场上依旧不存在风险溢价行为,但是投资者已经是风险厌恶的了,他们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

    (二)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对于不同风险的项目,投资者已经不再是毫无顾忌的进行同等投资了,因而在市场中不存在无限资金的情况了。因此,要对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重新分析。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原先“完全风险中性市场”的第二条假设被打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已经改变。因此,本文将在这两方面重新进行分析。

    从偿债能力上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对于不同风险的公司依旧不产生溢价,但是当公司的风险上升后,其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信用或股权融到的资金总额会下降。也就是,之前完全风险中性市场中的无限偿债能力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不存在了。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资金而将发生财务拮据成本,更为严重的会导致公司的破产。采用了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的总额超过了临时型流动资产的总额,当短期资金到期需要偿还时,发生流动资金不足以补偿债务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临时资金用以融通永久型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往往是由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等构成,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往往较差,即便成功变现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折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极大。

    从盈利能力上看,采用进取型的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中支付给投资者的部分,较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财务拮据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拮据成本中,不仅有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由于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强行变现而导致的折价损失,还有因为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不稳而导致经营者无心经营,员工对于工作产生懈怠和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生产经营需要有必要的流动资产,当被迫变卖流动资产以偿还欠款时,就会由于如原材料等资产的不足而无法充分的发挥生产潜能,造成机会成本。此外,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对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的信心产生打击。

    因此,事实上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总成本为: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其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向关系,而财务拮据成本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正向关系。因此,在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不再简单地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比。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相对于进取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缺点的逐渐显露,保守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却逐渐展现出其优势。

    从偿债能力角度看,保守型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量少于临时型流动资产量,因而其安全性较高。由于长期资金往往会转换为存货等不易变现的资产,而短期资金会以现金和短期投资的有价证券形式出现,因此速动比率和支付能力系数会较进取型高,因此其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远远小于进取型。

    在盈利能力方面,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上,依旧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但是,在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上却小于进取型。财务拮据成本是由于公司的不合理借债和过度借债产生,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其债务结构优于进取型,其长期资金比重高于短期资金。并且,如前文所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会极端地完全采用短期借款进行融资,而保守型策略的选择者,在长期资金的筹集中,相当一部分会采用股本这一永久资金形式筹集,这就更进一步降低了风险。因此财务拮据成本小于进取型。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与,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相似,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依旧是介于保守型策略和进取型策略之间。

    因此,本文在此就不再作更多的赘述。

    (三)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对三种融资策略进行了逐项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不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风险对于投资者开始产生影响,偿债能力三种选择策略不再相同,进取型的风险上升至三者中的最高,而保守型为三者中的最低。

    此外在盈利能力上,也无法简单地用RWACC进行完全衡量,除了在作出融资决策时可明确预知的长短期融资成本外,还要加上由于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

    正是由于“风险”这一变量的介入,使得原先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作出的采用极端进取型融资决策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不再适用了。并且,何种策略最佳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无法简单作出。

    因为,融资总成本=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流动资金所占的比重已经不再是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那样永远地与融资成本成反比,它与财务拮据成本呈正比。因此,无法简单地得出结论。

    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为合适,要结合经营管理者对于可能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预期与其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方能得出。

    第五章  在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策略的选择

    在对完全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回到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分析。在此,针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本文对其现实世界进行分析:

    在“真实世界”中,投资者有风险溢价,对于蕴含着不同的风险的投资项目,要求不同的投资回报率。

    在“真实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不仅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还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有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成本包括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外,还有交易费用、税收等。

    资金的融入是有时间间隔,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在作出融资决策后,无法立即获得所需资金,要通过一定交易时间间隔,如谈判时间等。

    发行股票或债券有准入门槛。

    存在政府,即有政府的市场干预和税收问题。

    现实经济环境并不符合任何的一条完全风险中性或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风险中性假设的理想世界的彻底被打破引入了更多的将会影响决策的变量,其中发生了最为重要的改变就是风险溢价的被引入。

    风险溢价使得原先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对于投资者不会因为风险增长而造成要求更高的回报率的假设被打破。当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时,其所蕴涵着的风险上升会导致资金提供者要求更高的风险回报率。债权人会提高借款利率,而股东会要求更高的分红比例,以求抵补他们可能遭受的公司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时,会带来的损失。因此,公司由于大量地采用了短期资金进行融通而产生的较低的融资成本,会被资金提供者所要求的更高的回报率所缩小,甚至是抵消。因此,原先进取型融资策略在融资成本——也就是盈利能力上的优势被进一步缩小。而其所可能遭到的财务风险并没有因为融资成本的上升而下降,反而因对于利息或股利欲求的膨胀而雪上加霜。

    与进取型策略不同,保守型策略所遭到的风险溢价将会较小,因为其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远比进取型来得小。同时,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抵抗财务风险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丧失反而增大。

    最后,结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即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保守型流动资产管理策略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由于中国目前公司的诚信度较低,因而理性的公司应当采用相对较紧的信用政策,以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因而在中国如果采用短期资金融资,就有可能要面临更短的还款时限,和更多次数的进行借款。这对于一个有摩擦的市场是不利的,因为每次签订借款合同并不能及时履行,并且交易成本的介入会加大其财务成本。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往往较为薄弱,这也就意味着发生超出公司原先预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出现超出原先预期,当短期资金到期,而流动资产中的非现金项目又无法按照原计划转换成货币形式时,财务危机就发生了。因此,比照发达国家的流动资产管理体系,中国薄弱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又加剧了风险。

    结合以上两点,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和流动资产管理现状,本文作出以下结论:在中国,现在经济状况下,应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第六章  总结及局限性分析

    本文采用了两种风险中性假设来逐步分析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其适用范围最为有限,但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得出的结论却最为明确而又直接:采用极端的进取型融资策略,即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融通所有资产,可以使得融资成本最低。这是由于在完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无限的。

    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将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条件放宽成后,风险开始产生影响,进取型的融资成本优势就被由于风险而造成的财务拮据成本而减小。

    最终,所有条件放开后,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情况,风险因素进一步加强。因此,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更为有利。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假设进行分析,这也就使得本文的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于风险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影响,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被弱化了,可能导致本文结论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本文倾向于定性分析,而缺乏数据的支撑,使得本文结论与现实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第六版)》,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542页至556页

    2.约翰·赫尔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三版)》 张陶伟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第204页至第227页

    3.陈文浩 :《公司财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23页至第355页

    4.刘忠、茆诗松  :“风险中性过程的非参数估计”,《应用概率统计》,2003年11月第四期

    5.陈道平 :“风险中性分析及其在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第 22 卷

    6.廉诚雪,周国标:“非风险中性的期权定价”,《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月(下)

    7. 陈士欣 李 欣:“流动资产的质量与管理效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

    8. 尹海平:“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策略初探”,《财会月刊,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 2000年18期,

    9. 乔世震:“西方存货管理理论与我国实物流动资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广西会计》, 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 1997年 12期,

    10. Wanli Che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2007; Australia:“An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DSS) for Identifying Positive,Neutral and Neg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y Ranges with Risk Control in Stock Markets”,《第四届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论文集(Ⅱ) , 2004 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11. riskglossary.com :“Option Pricing Theory”

    riskglossary.com/link/option_pricing_theory.htm

第9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内控审计 债务成本 权益成本

在日趋规范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对于内控信息的披露以及成为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当对内控报告进行披露并对此作出自我评价,并由审计师对报告进行鉴定。2008年和 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审计署、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签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元月1日起,境内外同步上市公司”及“自2012年元月1日起,境内上市国有控股公司”,进行内控报告披露和审计报告披露。这一规定表示国内审计领域已经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间建立起有效连接,并逐步达到国际要求水平,信息披露也有自愿方式转变为强制方式。

政府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市场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失灵问题。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能够准确判断该公司的市场盈亏以及后续发展状况,同时对市场风险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这些都是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与股票投资方式相比,债券交易者在信息掌控方面已经处于相对劣势。如果某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投资者主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其进行初步了解,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公司财务运行情况,如果披露信息不完整,则会造成投资者风险判断能力下降,对于风险控制的把握不足。因此投资者往往会才会高回报率进行信息不对等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也为上市公司提高了一定债务成本。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考虑我国现有国情及我国企业经营现状,怎样高效地将国外较成熟的成功经验融入到我国现有的内控管理体制中,做到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又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体制规范,这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课题,同时也是政府竭力解决的难题。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债务成本的影响

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与政府强制性披露不同,是一种在“市”场作用下,上市公司与外部信息需求者间进行内控信息配置的行为。但伴随着内控信息披露而产生的披露成本的显著增加,即使是内部控制较健全的公司也可能存在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动机不足的问题,而那些本身就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就更缺少动机主动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了。理论指出,相关利益的结合构成了企业组成的元素,而债权人优势企业关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契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这些风险将由债务人承担,这就使债权人对风险成本进行提升,所以企业方面的债务 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同时信息失衡理论指出,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均衡,掌握一定信息者会进行利益剥夺,而未掌握信息者将处于被动位置,从而使未掌握信息者提高收益率以弥补信息失衡造成的损失。债权人不具备信息优势,只能够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其它相关数据进行评价判断,以此判断投资效益以及回报率,最终会对公司的债务成本造成累积。如果上市企业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披露制度,那么信息失衡现象将大幅度降低,投资者根据相关的信息情况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进行把握,就会对债务成本要求较低。反之,如果上市企业的内控披露较多,投资者将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有更全面认识,债权人会由此要求高于原来成本的风险补偿,从而造成公司承担更高的债务成本。由此可得出结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债务成本之间成正比例,即披露信息越全面,则公司的债务成本越高。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权益性资本的影响

从内部控制产生的原理来看,委托与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必要的市场联系,做好内部管控,能够有效降低人道德风险指数,同时也使逆向选择风险有所下降,人与委托者之间的矛盾将得到环节,同时这也是股东权益得到保障、企业运营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不到位,则会无形中加大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从而加剧委托发与方的矛盾激化,企业管理行为缺乏有效监控,从而使企业运营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企业将被划归到高风险行列。由此可见,对于投资方而言,内部控制不完善的企业,主要表现为问题不过关,它将造成运营风险不断增加,投资者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调增,同样会使权益资本大幅上涨。

三、内控审计对债务成本及权益性资本的影响

内控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监控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自身获取信息的缺陷,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成本。在信号传递这一理论基础上,上市企业会更倾向于对外界披露积极信号。所以,为了是外界接收到更多关于企业内控的积极信息,企业出具内控监督报告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内控审计是较为有效的外部监督方式,具有独立操作性,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能够使信息传递更到位。投资方通过内控审计信息,对上市企业内控信息具有充分了解,会增强投资者信息度,从而有效把握风险评估,减少由于风险溢价形成成本变动,最终达到债务成本下降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债务成本与内控设计之间具有负向相关,也就是说企业实施内控管理会有效降低债务成本。

信息传递理论指出,上市企业如果具备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那么对于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也会更加积极。作为有效的外部监督形式,内控审计是较为有效的外部监督方式,具有独立操作性,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能够使信息传递更到位。投资方通过内控审计信息,对上市企业内控信息具有充分了解,会增强投资者信息度,从而有效把握风险评估,减少由于风险溢价形成成本变动,最终达到债务成本下降的目的。

四、内控审计的调节作用

强制性内控信息披露给市场带来了增量信息,促进了股票市场和债权债务市场等的资源配置优化。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势必会反过来激励上市公司加强自身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尤其是改善公司治理,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上市企业决策层应当对内控评价负责,同时也决定是否对外披露内控缺陷。如果披露过程完全处于自主状态,缺乏外界监督,信息受众必然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质疑。内控审计行为能够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作出有效的外部监管,企业引入内审机制,将使信息受众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保持信任。同时,内审制度的实施,会减少投资方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失衡,从而对企业的权益成本形成良性影响。内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缺陷披露多造成的权益成本增加,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内控审计,信息接收方会对投资方企业的内控缺陷有更多认识,这种认知会有效降低投资方风险系数,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内审机制,上市企业的信息缺陷风险将转化为投资者的信心下降,所以投资方对于风险补偿成本要求会进一步增加,最终造成上市企业权益成本的增加。第二,内控审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投资方对于上市企业的财务信心,从而对于回报率要求有所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上市企业权益成本的下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内控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上市企业的内控审核会加大内控信息缺陷对企业造成的成本附加影响。

上市企业决策层应当对内控评价负责,同时也决定是否对外披露内控缺陷。如果披露过程完全处于自主状态,缺乏外界监督,信息受众必然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质疑。内控审计行为能够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作出有效的外部监管,企业引入内审机制,将使信息受众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保持信任。同时,内审制度的实施,会减少投资方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失衡,从而对企业的权益成本形成良性影响。内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缺陷披露多造成的权益成本增加,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内控审计,信息接收方会对投资方企业的内控缺陷有更多认识,这种认知会有效降低投资方风险系数,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内审机制,上市企业的信息缺陷风险将转化为投资者的信心下降,所以投资方对于风险补偿成本要求会进一步增加,最终造成上市企业权益成本的增加。第二,内控审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投资方对于上市企业的财务信心,从而对于回报率要求有所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上市企业权益成本的下降。

五、结论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从上市企业、投资方和监理机构三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上市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上加大管理力度,同时跟进内部审计控制,提升内控信息质量,尽量较少企业与投资方的信息失衡,从而提升投资方对企业的信心,通过内控信息的完善和披露,使公司有效降低权益成本。内控缺陷信息的披露,与企业的权益成本成正比例,内控信息披露不完全会造成企业权益成本的直线上升。

第二,投资者应认真判别和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和全面理解,从而对投资回报率有客观认识。在企业内部,债务成本与审计结果两者间并不具备吗,明显的负相关联系,如果市场对企业披露的内控信息不予认可,则企业内部的审计结果不会增加投资方对于企业信息的接受度,从而获得债务成本的明显下降。

第三,监管机构在监督过程中,有权利强制执行企业信息披露要求,保障上市企业信息的高质量披露。对于审计市场操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整治,同时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投资方对于审计结果的信任度,从而实现资本市场整体信息高度透明。这样行为也假发信息披露制度从自愿到强制的明显改变,是内控监督作用得以积极发挥。监管机构应当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逐步扩展内部监控体系范围,同时还要将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长远,是资本市场意识到监管机构对于审计与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利于建立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同时对审计师的信任度也会相应提升,最终形成上市企业自主自愿型嘻嘻披露,并出具更为真实客观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能够形成披露缺陷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制衡作用,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如果上市企业没有完整的进行内控信息披露,通过审计行为企业债务成本会相应降低。如果上市企业对内控缺陷进行披露时,审计结果反而能够提升企业的债务成本,但是提升成都并不明显。

总之,内控信息披露的轻质执行制度,对上市企业的内控管理、内控体系、监督体系、成本回笼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内控信息的逐步转型,要做到稳定、谨慎,保障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完备,取得更为显著的实际效用,使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 现状 全球影响

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所发生的变化在文献中少有记录,但是这些巨大的变化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经济体。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变化

1. 高等教育接受者数量的巨大增长

中国现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数量在过去六年里翻了两倍。在1999年以前,每年的从学校毕业的人数和新入学学生人数持平。1988年,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人数大约为83万人;而到了2005年,毕业生的人数是306.8万人,增加了3.7倍。在1998年到2005年间,新入学的人数增长更快,近似为5倍。在2000年到2005年间,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以平均每年7.5%的增长率上升。这些巨快的增长都发生在教育改革以后。

2. 中国将比美国拥有更多的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在工科领域与科学领域这一变化更为明显。与美国相比,现在中国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是美国的三倍,所以广泛认为到2015年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将超过美国。在2001年,获得科学和艺术学士学位的24岁年轻人中,在美国只有5%的工程师,而中国有39%。国际科学基金会(NSF)最近的资料也表明,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相比,美国现在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最少。诺贝尔奖获得者R.E.斯莫利总结说,到2015年90%获得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将会在亚洲,而大多数亚裔的博士工程师和科学家将会诞生于中国。

3. 农村和城市改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改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的特点是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缩小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城市(包括县和城镇)中高中毕业生中能上进入大学的比例只占30%,而到了2005年比例上升为50%。在1998年城市和农村的招生率分别是42%和32%,到了2005年,招生率分别上升到了68%和63%。与城市招生率相比,在过去的十年里,农村地区的招生率上升的非常迅速。高等教育的准入主要限于城市地区,但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社会和谐问题,教育成就的经济数据更多的现实为农村参与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4. 中国精英大学的晋升和其他大学的整合

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巩固其他大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推动精英大学的发展,控制精英大学的数量。精英大学就是在中国综合排名前十名的大学,它们有优先选择通过国家入学考试的学生及其他研究资源。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扶持少量的高等教育学府,使其进入世界级地位。近两年,受中央部委指令,几乎所有大学都在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扩招本科生,使得很多高校的基础设施与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

在中国许多城市,很多大学为了提高排名将四五个小型德尔高校合并,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方政府激励当地高校合并,为了获得更多的中央资金。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60%的高校合并都发生在1999年到2006年间。这种合并甚至也包括不少的精英大学。这响应了中国教育部在90年代中期发起的“211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对中国高校的重新定位。例如北京医学院于2000年并入北京大学,并更名为北京大学健康与科学院。

5. 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改变

中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变化也表现为1990年的时期注重数量的增加调整为现在注重质量的培养。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现在不仅以学生的数量作为唯一依据,高等教育学府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客观综合排名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帮助。国际期刊上论文的发表、论文引用、以及国际合作都变成判定个高等学府排名及资金投入多少的标准。而的数量也变成了评判中国学者任命、职称维护及提升的依据。高校也每年给自己设定关于教学活动及世界排名的目标。这些都即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能有效提高高校的培养质量。这些变化很明显,例如,1998年中国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论文产出只占亚洲总产出的14.54%,而到了2003年提高到了22.43%。在社会学和商学也有较快的发展。

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国内的影响

1.评估中国教育改革回报收益

评估中国教育改革有效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计算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根据赫克曼和李在2004年做的一个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关于教育投资方面有十分可观的回报。他们初步估计,对于一个接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比没有接受教育的年轻人一生将多赚46%。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回馈也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2.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进一步评估中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在于考察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教育大幅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收入的不平等。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基尼系数比为1.8;但是根据2007年的评估,基尼系数已上升为3.3或者3.4。这一变化似乎与中国前几年关注初等和中等教育有很很大关系。现在中国通过对高等教育改革来维持经济的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加剧收入的不平等。

第11篇

它被看做是一种蓄势的方式,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逃避。本期《第一财经周刊》想要讨论的,正是这件事的性价比。

首先,在科锐国际业务总监杨展所接触到的案例中,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职场经历的人的确更适合出国读书,因为这群人往往带着职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去学习,他们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过程也更有针对性。

根据万宝盛华集团(中国)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李承志的观察,出国前就有工作经验的人,回国后的薪资至少提升20%至30%,这是个保守的估计。因为他认为,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人的个人竞争力往往在入职之后才会得到更大的体现,如果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话,这群人在职业晋升上所花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减少20%至30%。

除了在回国后获得薪酬的涨幅和职业晋升的机会,从我们采访的个人案例中,也听到了诸如“眼界、思维方式、心态”这样的关键词。“你真正意识到世界有这么大,有很多人正在做各种有意思的事,你不再局限,一方面精彩的世界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与不同的人接触,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哈佛大学MBA毕业的唐瑭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出国读书来解决当下的职业问题,出国深造的性价比还与你的行业、职能和年龄等多个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和你对未来的职场规划有关。

规划,是我们这次采访中接触的个人案例和人力资源专家都反复强调的两个字,它可能直接影响了你出国读书的投资回报率。具体来说,在出国前,你应该先分析一下你未来想从事的行业、职能、你的预期薪酬和职位,然后决定你想要留学的国家、学校和专业等等,对这些内容规划得越清楚细致,未来就业的难度就越小,性价比也越高。

当然,留学回来,除了多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海外留学的知识和经验能否与未来的工作相匹配,因此在留学期间,也不要忽视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及人脉资源的拓展,这些综合能力都是HR在考评你时很看重的因素。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两个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公司人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们从个人与人才市场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出国读书的性价比,以及要提升性价比可以做的事。

A

有几个行业读完回来特别抢手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问句问的并不是你的个人愿景。客观来说,当你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出国读书往往是希望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那么在做决定前,还是先了解下人才市场对于留学这件事的偏好吧。

根据智联招聘海外招聘事业部资深招聘顾问朱兆丰的经验,通常高技术、快消、汽车、金融、医药行业吸纳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数较多,大型制造业的研发部门也更中意有国外名校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这其中又以外资企业、500强企业最明显。

李承志则观察到,快消、零售、咨询、金融行业对MBA学历求职者的需求明显多于其他行业。另外,法律行业如果能在国外读个学位同时考出当地的律师执业资格,在处理跨国项目时会很有优势,这也是目前许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外资律师事务所最需要的人才。

具体到职能来说,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出国深造后的就业行情更好。技术、制造业、医药、汽车等技术推动的行业里,有欧美国家技术类专业学位的公司人比较受青睐。另外,在注重海外背景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做到一定的管理职位时,有一些跨文化的学习背景和就业背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提升。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处在这些行业或职位上的公司人都适合去出国深造,这件事也和你的个性有关,你是否能够独立生活、你有没有独立拓展资源的能力、你能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文化等,都是决定你是否能在国外生存下来以及你的出国深造是否能兑换出更多价值的因素。

B

再回学校也得掐个时间点

唐瑭在去哈佛大学读MBA之前已经在国内的外资投行工作了3年,当时她面临的状况是,如果继续往下做,可能会有职位的提升,但一旦晋升后,人的习惯和惰性都可能让她缺乏动力再去做一些革命性的改变,“那个时间点我必须做一个选择,是某种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理想,还是在这个职业上安稳地走下去。”唐瑭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她的想法也代表着大多数工作一段时间后考虑出国读书的人的想法―想要做一些改变,并且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大多数猎头顾问的建议是,至少在国内工作3年,管理类岗位最好有5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对行业、公司和个人规划有一定认识后,才能带着困惑和问题去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和你要承担的成本有关,当你处在一个高位,全真空的学习状态下,你需要承担比低职位公司人更多的收入落差。

任仕达中国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经济周期也应该作为考虑因素。通常一个经济周期大概会持续5至6年,比较好的出国时间点是在全球经济见底的一两年后,这样等回国求职时,整体经济正在稳定上行。

C

不妨先算算成本

出国读书意味着你得停掉国内的工作,假设你去国外读两年,那么你得担负的成本首先是这两年的学费。除非你拿到全额奖学金,否则出国读书其实还是一笔蛮大的费用。以美国为例,学费和生活费每年大约要花掉30万到50万元人民币。欧洲国家比如英国,研究生有相对短的学制可供选择,因此总体学费会略低一些。“不过实际的数字会远高于此,因为你得出去社交,参加各种活动、旅行等等。”唐瑭说。

另一方面,停掉手头的工作也使得你在学习期间是没有收入的,除非你去兼职做一些事,否则你要做好两三年零收入的准备和心理落差。

出国深造还需要考虑的另一种隐形成本则是职业状态改变所带来的风险。比如你原本的晋升机会,以及这种晋升所带来的薪酬上的提高。

因此,杨展的建议是,出国读书前一定要把对未来的计划做到细致:未来想跟哪个行业的哪类公司发生联系,想做到什么岗位,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决定了你最终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以及你出国读书的成本回收率。

D

再看看回报

薪酬的提升

根据李承志的观察,出国前就有工作经验的人,回国后的薪资至少提升20%至30%,这是个保守的结论。如果有名校背景,同时个人能力和经验出众,增幅会更高。另外,薪酬水平也和行业有关,这得参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比如投行、私募、咨询等行业的公司就会开出比较高的价格。

更快的晋升

李承志注意到,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人从国外深造回来,很多企业的HR对于这群人的招募也趋于理性,具体体现在他们最开始给你的开价可能并不高。“真正看的还是你在后期的晋升。”李承志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出国深造过的人往往具有更独立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由于有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交流学习的经验,这群人往往更多元化,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这些都会体现在进入工作之后的表现上。根据李承志的观察,有海外MBA经验的人如果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话,在职业晋升上所花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减少20%至30%,甚至50%都有可能。

人脉资源的扩充

杨展认为这种人脉不仅仅只是多了国外的老师和同学,事实上,在你做作业或论文的时候,需要有业内的案例,和有经验的人进行交流的同时,也是推动你和业内人士建立联系的机会。在未来就业时,这些人脉资源或许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机会。

视野、心态等的提升

这可能是个比较虚的东西,但从唐瑭和任衡的反馈来看,他们都提到了出国后心态的变化,在他们看来,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很多和自己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有更高的眼界,心态上也更包容。任衡是在微软工作1年后去的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正是受到斯坦福浓厚的创业氛围影响,他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尝试创业,回国后则创办了聚爱财。

E

做这些,提升你的出国回报率

规划,还是规划

出国读书并不是个草率的决定,如果在出国前能仔细规划好未来的方向,更能提高这段留学经历的投资回报率。

这些是在你出国之前就要想好的问题:

我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工作的职业上升路径如何?

出国读什么专业对职业生涯有帮助?有什么帮助?

申请这个学校是不是能带来资源?教授、同学能不能带来在当地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毕业之后是不是能在当地留下来?留在哪些公司?

这些公司是不是有中国的业务?

即便拿到了Offer,这是不是我期望的专业方向?

选对学校和课程

我们以出国深造方向中被选择最多的MBA教育为例,不同学校的侧重点就不太一样,我们以图表的形式更清晰地为你梳理各个院校的管理方向。

杨展建议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还可以结合到企业集群分布上:美国中部的石油公司跟当地的学校联系都很紧密,如果是石油化工类的专业,这类学校的相关专业是首选,因为你获得实习甚至工作经验的机会更大。同样的道理,IT类的学位,能去硅谷附近的学校是最理想的。甚至还要提前考虑好是否要在当地考个证,要不要在当地找个工作机会。每个专业也都有行业网站论坛,最好由有经验的人给一些介绍或者推荐则更好。

课余时间的企业实践和社会活动

如果你以为出国深造只要应付作业和考试,那就错了,事实上,你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你是否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你回国后找工作时很重要的加分项。

找到当地的企业实习,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从时长来说,4个月以上的实践会让未来雇主对你的企业实习经验更有把握,如果一家公司没法给你长期实习机会,则可以多找几家,争取在总时长上有优势。

从HR角度来说,他们往往更看重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学历只能证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也会考察你的团队融入能力。“你放假时做什么,有没有参加社交活动,这些也是HR比较看重的。”李承志说。

和国内保持联络

第1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现状对策

我国企业对人的管理,从最初的人事发展到现在的人力资源,这一变化在许多企业只是旧瓶装新酒。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开发。

开发的含义是指对处于潜在、低效、未利用、原始状态的事物进行开拓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宏观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目前尚未成为人力的人力资源部分开发潜能与素质,比如通过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目前已是人力的部分,进一步提高能力与素质,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微观的人力资源开发指企业扩大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发人力资源活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环境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开发,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见的途径有招聘、激励、薪酬、培训等。其中,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最为直接,可以说,培训就是一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随着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培训受到了所有企业的空前重视。以美国企业为例,从2001年开始,美国每年用在培训方面的总预算约600亿美元,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5%;平均每个员工用在学习上的投资都在1000美元以上;100个大型组织,比如通用、摩托罗拉等,更是将工资的大约4%用在培训上,相当于每个员工每年65小时的培训投资;统计数据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综合来说,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员工培训是指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系统学习和挖掘潜力的行为过程,通过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以及潜力发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务。员工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对《中国人才》杂志近五年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大约有40.8%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企业人员培训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企业培训在逐步受到研究领域和企业重视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培训理念落后。从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培训来看,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取中间去两头”,即:抓住员工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进行培训,这样投资少,见效快。但是这种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这种中间培训的理念,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过程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从培训内容来看,现有的培训只注重对工作能力和工作中所需技能,虽然这样见效快,针对性强,但缺乏长远性。

2.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培训工作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连海尔公司培训工作的原则都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这就将培训这种前瞻性的行为变成了查漏补缺的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了培训需求环节的分析,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

3.培训计划不健全。企业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包括前期准备、中间执行和后期考核。如课程的安排、培训人员、时间、场所的确定等,这些工作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影响培训的质量和进程。中间培训过程中,课程跟踪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培训结束后,忽略培训效果的评价,常常会导致企业的培训管理行为在培训结束后随之停止。有的企业即使有培训效果的评价,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问卷调查和考试,并没有根据员工在培训后实际绩效和行为的改变来进行投资收益的评价。以上这些环节的缺失或忽略,使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为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首先,树立“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源泉”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基础。其次,对员工的培训应该是终身过程,使员工在任何职业生涯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第三,变单一的工作能力培训为综合型培训,在对工作能力和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进行协同性开发。

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的盈利会随之提高25%。康柏公司中国区的总裁俞新昌有一句名言是“一个好的公司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北京大学梁均平教授说:“员工的满意度是他从企业得到的内在报酬,这种内在报酬会增添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建立科学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逐步建立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整系统的员工培训模型应该符合PDCA循环,包括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和反馈阶段。对于整个培训过程都要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轮培训的准备工作。

3.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反映了企业要求具备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就是判断是否要培训,以及什么人接受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这个过程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标准和基础。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展开的首要环节,是使培训工作实现准确、及时和有效性的主要保障。企业能否作出准确的培训决策,培训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4.严格考核,注重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培训及时性信息、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信息、教材与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时间与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训的技能、态度与绩效方面的信息、投资回报率的相关信息等。

培训效果评价包括对对经过培训后的员工边际产出与工资收入的比较,对企业组织发展、企业管理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变化情况评价,以及受训后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变化的评估。企业对员工培训是要花费成本的,从投资回报率角度来说这些费用应该用在对企业创新有巨大愿意上的项目更为合算。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通过将接受培训后职工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未接受培训员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