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学考试总结

心理学考试总结

时间:2022-08-21 05:0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学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学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探究

旅游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服务心理、交往心理、管理心理以及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国内外,旅游心理学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而设计的。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现象,而且可以具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甚至来解决旅游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因此,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学习好这门课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这门课作为考试课只注重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训课的安排。理论授课学时的安排最多56个,另刨除假期,实际的理论授课学时只有50个。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在课堂上把涉及心理学和旅游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并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对学生来说并非是件易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训课安排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授课教师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均来自心理学这门基础学科,枯燥而抽象。教师要讲好这门课难度大,学生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非常困难。目前,各高校讲授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来自两个专业背景,一是旅游管理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这两类专业背景的老师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类的教师,对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及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对心理学只有部分涉及,未深入研究;而作为心理学专业类的教师,对于心理学理论掌握得比较透彻,但对于旅游业可能就知之甚少,这将对授课的效果则无法保证。

3.教学方法

在旅游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上,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觉到乏味,出现疲劳、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地以自我授课为中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评价考核体系

许多高校该课程的考核仍采用期末闭卷方式进行。考试的分值采用百分制,在考核内容的比例上,基础理论明显高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这样一卷定成绩、定掌握程度、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是偏颇的。这种考核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平时不学习,快考试的时候把所谓的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就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导致学生上课热情度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直接原因。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不符的。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教师方面

对于旅游心理学这门应用型学科而言,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好心理学和旅游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旅游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提高专业素养、充实课堂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顶岗实践,专业教师与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直接接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案例生动地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这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构建成四大项目,编成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八个教学任务,以此来更好的教学和引导学生。项目一:心理分析的认知(任务1:心理学认知;任务2:旅游心理学的认知);项目二:旅游者心理分析(任务3: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任务4:影响旅游活动的环境因素);项目三:旅游服务心理分析(任务5:旅游交通服务心理、食宿服务心理、游览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娱乐服务心理、投诉服务心理分析);任务四:旅游从业者心理分析(任务6:旅游从业者心理素养的培养;任务7:旅游从业者人际关系的维护;任务8:旅游从业者心理问题的保健)。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心理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例如:讲授法,介绍新知识、讲解概念、原理、定义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同时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工具,适时调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先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来点评,找出问题的根源,总结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境模拟法,这种方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自己来体验、理解知识点。围绕某个探究的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去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启发引导法,是指在讲解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个教学方法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实地调研法,例如,在讲授消费者动机这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的问题先总结出来,设计合适的访问问卷,然后针对旅游消费者动机的街头拦问,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能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基本做法是: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作为这种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通常要形成能表达自己理解的结果,比如报告、网站等。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间通过情景模拟并将交流转化成为一个有效的实验机会。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制度的建立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偏离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具体做法是:一要重视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平时考核可占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课堂回答问题、案例讨论分析占15%,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完成情况占15%。二要将期末考试成绩设定为占总评成绩的50%,这样可以有效扼杀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类同学们的心理。试卷采用闭卷的形式,将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革创新,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前进。

参考文献

[1]龙慧.《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

[2]王海莉.本科《旅游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第2篇

1.课程设置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学习好这门课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这门课作为考试课只注重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训课的安排。理论授课学时的安排最多56个,另刨除假期,实际的理论授课学时只有50个。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在课堂上把涉及心理学和旅游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并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对学生来说并非是件易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训课安排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授课教师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均来自心理学这门基础学科,枯燥而抽象。教师要讲好这门课难度大,学生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非常困难。目前,各高校讲授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来自两个专业背景,一是旅游管理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这两类专业背景的老师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类的教师,对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及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对心理学只有部分涉及,未深入研究;而作为心理学专业类的教师,对于心理学理论掌握得比较透彻,但对于旅游业可能就知之甚少,这将对授课的效果则无法保证。

3.教学方法

在旅游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上,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觉到乏味,出现疲劳、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地以自我授课为中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评价考核体系

许多高校该课程的考核仍采用期末闭卷方式进行。考试的分值采用百分制,在考核内容的比例上,基础理论明显高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这样一卷定成绩、定掌握程度、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是偏颇的。这种考核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平时不学习,快考试的时候把所谓的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就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导致学生上课热情度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直接原因。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不符的。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教师方面

对于旅游心理学这门应用型学科而言,高职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好心理学和旅游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旅游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提高专业素养、充实课堂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顶岗实践,专业教师与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直接接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案例生动地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这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构建成四大项目,编成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八个教学任务,以此来更好的教学和引导学生。项目一:心理分析的认知(任务1:心理学认知;任务2:旅游心理学的认知);项目二:旅游者心理分析(任务3: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任务4:影响旅游活动的环境因素);项目三:旅游服务心理分析(任务5:旅游交通服务心理、食宿服务心理、游览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娱乐服务心理、投诉服务心理分析);任务四:旅游从业者心理分析(任务6:旅游从业者心理素养的培养;任务7:旅游从业者人际关系的维护;任务8:旅游从业者心理问题的保健)。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心理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例如:讲授法,介绍新知识、讲解概念、原理、定义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同时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工具,适时调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先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来点评,找出问题的根源,总结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境模拟法,这种方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自己来体验、理解知识点。围绕某个探究的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去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启发引导法,是指在讲解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个教学方法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实地调研法,例如,在讲授消费者动机这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的问题先总结出来,设计合适的访问问卷,然后针对旅游消费者动机的街头拦问,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能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基本做法是: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作为这种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通常要形成能表达自己理解的结果,比如报告、网站等。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间通过情景模拟并将交流转化成为一个有效的实验机会。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制度的建立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偏离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具体做法是:一要重视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平时考核可占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课堂回答问题、案例讨论分析占15%,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完成情况占15%。二要将期末考试成绩设定为占总评成绩的50%,这样可以有效扼杀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类同学们的心理。试卷采用闭卷的形式,将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3篇

>>>热门推荐:2017年考研报名时间、报名入口专题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7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发展心理学依据考纲,共包括八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婴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发展。在这八部分中,各有其考查侧重点和考查形式。

前三部分可总结为一个模块,都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括性的内容。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概述主要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是什么、主要的研究设计有哪些、发展心理学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该部分的考查侧重于研究设计和历史发展,其中历史发展主要把握杰出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而研究设计可结合实验心理学内容一起梳理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又包括了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两部分,该部分内容为各阶段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考查的重点之一。而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相对较少考查,即使涉及也多以客观题为主。

后五部分可总结为一个模块,按照年龄发展细分为了五个阶段,重点掌握各阶段心理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具体来说:婴儿心理发展与幼儿心理发展是重点,既要注意重要的转折点(如年龄段等)、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阶段性特点、婴幼儿感知觉、认知等研究方式及典型实验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跟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能做到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具体现象和问题。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和成年期心理发展相对考查较少,题型也以客观题为主,主要掌握不同阶段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转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高频考点所在。青少年反抗心理的出现、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等都是高频的考点,需要考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密切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

以上是对312发展心理学的学科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

第4篇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 课程改革 研究能力

《发展心理学》课程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门课程是心理学二级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或从事其他专业学习的基础,如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等。《发展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高素质的研究性人才,有利于该学科方向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是一门具有较长历史的分支,科学儿童心理学(早期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诞生于19世纪后叶,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众多理论与研究成果。随着描述性研究成果的越来越丰富,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重要的心理发展过程、发展原因及内在机制的考察。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改进,研究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例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结合,跨学科多层面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广泛开展,纵向追踪研究的不断深入等等,不断地丰富与加深我们对个体心理发展的认识。总之,发展心理学这门分支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众多的理论以及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如何选择《发展心理学》课程的主题,如何把理论与丰富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如何把经典的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与现代的研究热点结合起来,如何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并提高相关的研究能力等问题将是《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要考虑的主要方面。

我们期望通过《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与个体发展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最近发展趋势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研究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发展心理学课程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我们选取了有效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文献阅读,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训练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

首先,我们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评估与改革,《发展心理学》课程体系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年龄阶段描述各年龄阶段个体各种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二是按心理活动的发展(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变化等)以主题形式展开。两种课程体系方式各有利弊,我们对此各进行了两年的授课尝试,即前两年进行以心理活动发展主题为体系的授课方式,后两年采用以年龄发展为体系的方式开展课程,每一年授课结束后,请教师和学生评价这类课程体系对于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及研究能力提升是否有帮助,最后,我们发现,以年龄发展体系按照课程的进度开展,在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内容按照相同的方式展开,并且每讲到下一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会总结前面年龄段该内容的发展特点,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掌握该课程更有效。

其次,加强了发展心理学的文献阅读,将最新的发展心理学进展的内容加入教学拓展中。教师在每章授课开始之前,布置该章需要中英文文献阅读的主题,请学生在该章结束之前完成1~2篇文献提要,这一训练帮助学生提早开始进行文献阅读训练,这是研究能力的基础。

第三,教学中加强了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林崇德(2009)提出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我们从两个角度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一方面,是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应用结合,如在讲授发展心理学理论这章时,要求学生选取童年印象深刻故事通过精神分析理论进行自我剖析,或者选取一首最喜欢的歌曲,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成长;在讲授幼儿期心理发展时,要求学生回忆童年曾经经历过的游戏,反思这些游戏给个人带来影响,等等;另一方面,是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如婴儿颜色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会影响其发生对眼和斜眼等不良视力现象的发生,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消除幼儿园教师的虐童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等等;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一方面提升了课程的有趣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掌握。

二、基于研究实践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发展心理学实验是心理学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之一。借鉴桑标(2011)对心理系本科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给予学生进行研究实践的机会,通过展示或激励,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我们期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重复经典研究,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独立完成一项研究的机会,通过答辩或优先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等方式激励学生投入实验的热情。

我们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年龄为主线,兼顾研究方法多样化训练,分为四个必做的实验主题:

(一)观察技能训练,主要以幼儿同伴冲突的真实研究录像为实验材料,训练学生掌握观察法这一基本的发展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实践观察编码,观察记录和对观察数据的分析,并完成研究报告;此外,由于观察设备的电子化,而市场上缺乏简易方便的适合儿童观察记录设备,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观察仪器安装操作技能训练,学生能够快速简单的安装儿童观察记录设备。

(二)幼儿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以验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的守恒实验,了解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了守恒,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皮亚杰的理论,锻炼学生的幼儿实验技能,掌握访谈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

(三)小学生同伴关系特点的发展,以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群体问卷的方式,调查三到五年级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小学生阶段的社会化发展,以及锻炼学生对小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调查法,以及问卷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同时学生须针对所得调查结果中不良同伴地位儿童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

(四)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自选与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汇报研究结果,这训练了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研究的能力。

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实验均要求学生最后提供一份APA格式的研究报告,最后一次独立研究,要求学生进行论文答辩,得到优秀的同学可以以此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优先进行毕业设计,或者教师帮助学生一起。

三、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以及试题库的建设

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1)考试内容不仅包含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将侧重于这些理论知识的运用上,以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2)试卷的题型将多样化,涉及填空、选择、简单问题解决以及对理论或研究问题的论述等方面;(3)除了试卷形式的考试外,实验报告与研究综述、课堂讨论与结果呈现等将成为考试内容的组成部分。

通过多年的逐渐积累,我们已经形成电子化《发展心理学》试题库,其题型将涉及填空、选择、简单问题解决以及理论或研究问题的论述四个方面,该题库将在项目完成后的几年逐渐完善,最后形成可以随机产生的试题库。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学手段的改革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90后的学生喜欢直观的视频资料,我们通过剪辑或拍摄的方法,制作了一些心理发展的影像资料;优化了教学课件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有利于系统的逻辑的简缩式的构建知识框架;建立了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通过QQ群和论坛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程的相关沟通和互动,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林崇德,辛自强.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1):1-8.

[3]桑标,周永迪,吴庆麟.心理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新举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52-56.

[4]施德洪.谈网络交流平台建设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7):176-177.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引导;团体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80-02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旅游心理学,对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能力锻炼有突出作用,因而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目前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关键在于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主要是为景区、旅行社、旅游宾馆、酒店的各岗位培养一线的服务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1]。根据这一职业岗位群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

2.教学模式单调,以教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该门课程本身涉及到较多心理学原理和理论,如果一味采取教师单向传授的方式进行授课,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动机弱,惰性增强,不愿思考。

3.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从目前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来看,普遍注重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与实际旅游工作的结合不够紧密。

4.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的课程评价机制主要还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若将评价标准贯穿到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这将对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力起到一定作用。

二、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职业岗位群特点分析入手,明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内容,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建立与能力培养相衔接的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心理训练,将政策支持、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2],因而,我们引入团体心理训练和项目引导教学,将过去以“学科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具体做法如下:

1.分析和旅游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岗位群(导游、旅游相关企业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旅游专业市场营销人员等)特点,明确职业能力的构成。

2.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将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有机结合,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破传统的注重教而非注重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素养培养为核心,以模块为载体,项目和团体心理训练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序化为三大模块九个任务,通过旅游项目活动的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做中学,利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把旅游心理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并将逐步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化,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5.改革传统的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完成情况和理论考试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6.将课程教学与心理素质的训练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心理素养,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有职业,更要让学生将来有事业,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体系为导向的课程结构[3],构建了“3+3”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理论教学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设计了由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设计了项目引导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三个层次。

三、课程设计创新的主要体现

1.按照旅游过程及服务岗位特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能力、知识和素质三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为游客提供心理服务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旅游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具备旅游服务人员必备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以及自我个性完善的能力。

2.依据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发展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旅游者是如何做出旅游决策开始,一直到送走游客做好后续工作为止,教学内容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心理。“旅游者心理”篇重点突出游客作为旅游决策者的中心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分析影响游客决策的心理因素和它们在游客进行旅游决策时发挥影响的过程。安排了游客的知觉、游客的态度、游客的个性和游客的情绪四章内容。“旅游服务心理”篇以“优质服务”为中心,让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掌握怎样做到尊重服务,怎样实现优质服务,并结合有关原理对旅游实际工作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安排了饭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和旅游其他服务心理(旅游交通服务心理、旅游购物服务心理和旅游投诉心理)三章内容。“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篇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一般旅游从业人员与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和抗压、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安排了人际交往和心理保健两章内容[4]。

3.将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内容。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课程内容的设置把团体心理训练等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中,与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使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修养素质。

4.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对传统的理论过多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构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下设计相对独立的项目引导教学体系和团体心理训练,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项目实践教学全过程。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5],具体来讲项目引导教学将通过六个步骤展开教学:(1)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旅游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4)确定项目;(5)协作学习;(6)学习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实践课程中团体心理训练开展的步骤如下:(1)导入课题;(2)布置训练任务;(3)分组进行拓展训练;(4)交流感受,分享体验;(5)学习心理知识;(6)小结。布置课后练习。

5.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的模式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体系。(1)任务驱动教学:整个教学内容由三大模块九个任务构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2)项目引导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体会和掌握完成部分工作的心态、要求、过程和步骤[6],同时掌握一些处理不同情境的应对方法和技巧[7]。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让其在特定仿真环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务。(3)团体心理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团体合作共同完成训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交流总结,对于学生的人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均有积极作用。(4)案例分析法:将各种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其从中体会不同的服务方式带来的不同的效果。最好能将同一事例的不同处理效果对比着讲,能起到较好的效果。(5)参观与学习:带领学生到景区景点、酒店参观,体会游客心理,让学生对于如何为游客提供心理服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6.构建全程考核的课程评价机制。以作业课堂汇报演示、实训报告、策划方案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为主。课程考核强调理论实践并重,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线,拟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各占50%的比例。

四、总结

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从2008年就已经启动,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从2010年初到现在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的时间,已成功将课程建设的思路贯穿到日常教学,事实证明:从课堂效果、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学生各项能力所得到的培养来看,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 崔英.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65.

[2] 薛群慧.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6.

[3] 汪科达.创境激趣探疑导学[J].时代教育,2010,(1):238.

[4] 余永霞.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全国商情,2010,(7):88.

[5] 罗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饭店管理原理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56.

第6篇

关键词:医护心理学;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56-02

医护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心理学必将在护理专业中职学生教学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首先,要求中职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能力。其次,要求中职学生在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医护心理学的这些显著特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提高护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好、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因素和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尝试分析护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针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既重视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过程,还重视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局面。

二、医护心理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理念、内容、范围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要关注人的整体性、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求护士要具有心理护理的能力[2]。

(二)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在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困难。

(三)护理职业考试对学生的要求

目前,医学部卫生考试中心规定,护士职业考试中要有护理心理学相关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医护心理学的重要性。

三、影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自主学习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知识点讲得越透彻,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护心理学是一门考查课,只要能按时上课,考试就能顺利过关。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等,个别学生甚至旷课。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识不足,自主学习就只能是空谈。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教学影响下,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方式,导致有的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多数学生属于“三不”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下不做作业,学习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时,对发言不感兴趣,没有自己的主见。多数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去阅读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登录心理网站、观看心理节目等。

(三)在教学中存在各种误区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误区: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名无实。一些教师表面上说“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按照其设计的固定模式去完成。二是学生自主创新潜力没有被挖掘。有的课堂流于形式,没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自主创新潜力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学生纸笔测验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针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对策就是应付考试,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不利于护理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任课教师,一是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着重点从过去的研究自己如何教,转向现在的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二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哪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准备给学生多少时间。三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真正起到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刚接触医护心理学这门新课程时,教师应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这门课。在授课的开始时,可以通过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心理现象、心理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讲明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例如,讲授“记忆”章节时,在讲明“记忆”的基本理论后,可以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总结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学会科学用脑;讲授“意志、品质”章节时,可让学生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3]。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医护心理学的学习中,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2.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在医护心理学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与学生建立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顾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4]的效果。

3.设置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心理护理”课堂教学中,设置各种临床情景,比如,“如果你是值班护士,当你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个癌症病人疼痛难忍,出现了悲观、失望、无助的情绪,这时怎么处理?怎样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让学生自编情景剧,在模拟病房中扮演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自己体验临床情景,提高他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4.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中职班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内容难以理解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所学内容;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时,宜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归纳课程内容,训练、巩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三)不断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学习。一是大胆创新。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心理”这章内容之后,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一个“画像”,内容包括自己有什么特殊能力,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具有哪些性格特点、爱好兴趣等,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了解。二是资源开放。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好,放在网上供学生共享,给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学网址、心理学电影、心理学书籍、经典心理案例等。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大量共享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改革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

一次笔试很难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笔试仅考核学生的应知能力,无法评价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当前以纸笔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们设置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分。还可让学生互评,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评价的内容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应该是全面、动态、多样的,应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而努力。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五、结语

影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配合。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心理学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

[2]黄莉,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5(6):486-487.

第7篇

1.医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由心理学概论与诸多专业心理学内容合编为一门课程,包括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内容,使得课程内容相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每部分内容难以深入讲解。而且部分内容与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内容重复,学科本身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开设课程时间安排上,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年,但此时才学习医学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显得太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要求形成脱节现象,如果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课程中有关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如心身疾病、心理咨询与治疗、病人心理、异常心理等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而本阶段学生内外妇儿、诊断学等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心理学的知识,从基础到分支学科,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合理安排课程。

在教学方面,教学目标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重概念的记忆、理解而轻知识的整合、实践;教学方法依旧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虽然辅以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但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还不够,学生大多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就被动地学什么,习惯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现今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硬件的改善而大量采用多媒体呈现信息,但是这种电子板书如果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太多,也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

2.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医学心理学既然成为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现有医学心理学学科的单一课程已经难以适应医学模式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变当前单一医学心理学课程,架构一个比较科学的、完善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及教学体系。

2.1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与相关医学课程整体协调

优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结合学生心理、能力等因素,将课程分解开设于不同学年,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心理学基础。是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活动过程、人格、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等。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解,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有助于记忆、思维规律和方法的掌握及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对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形态学科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其二为医学心理学内容。是以与临床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为框架。主要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身疾病、病人心理和异常心理等,重点放在医学过程中涉及到疾病、病人与医生的心理学问题,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临床学习阶段,因为这些内容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因此应当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课程及临床见习同步安排。可以结合实际条件合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临床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在实践中认识和解决服务对象在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拓展医学心理学学科外延,建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仍是将诸多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内容合并为一。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合适的选修课,如心理学概论、心理测量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诊断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

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吸纳医学心理学最新的研宄进展。在现有教材资源基础上,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基本练习、实践活动、参考文献、推荐阅读、相关网站等,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加强医学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建立网络学习环境,供师生交流、合作、查阅信息等。

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联系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的课本不只是教师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包括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等。而且在各章之前提供内容提要、学习目标、案例问题。从临床实际中编撰医学心理学课中的一些思考问题和案例。

2.2 合理建构医学心理学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诸因素中最具变化活力的因素。在当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影响下,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教学的互动性、教学活动的生命性、教学方式的现代性。根据不同的主题,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基础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①研讨式教学法。在学习医学心理学初期,就向学生介绍和医学心理学相关的中英文期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献并提交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寻求新的研宄课题,然后鼓励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或者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或者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沿着所选定的课题开展研宄。适用于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情绪理论等;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此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如,在学习心身疾病一章时,可以让学生从流行病学、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早年经验和心理治疗等方面查阅资料来分析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癌症等心身疾病的表现特征,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个人所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改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中:①多媒体教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使单纯用文字描述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学基本知识、技能,能以准确、清晰、直观、形象地场景再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②网络教学。建立医学心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教学资源、相关链接、论坛、留言板、试题库、邮件列表等栏目,促进师生、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答疑以及传送作业等。

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体现灵活性与全面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有效地考察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可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情况。结业考试主要采取笔试,不仅考查知识面,也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论文,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报告、自主阅读的文献笔记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第8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0日

作为我国主干课程之一的社会心理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对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制度实行改革非常重要。

一、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即集中时段实行课堂上课,学期结束对主干课程进行考试,期末考试结束后该课程的学习也宣告结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称为快餐式教学。该教学模式适合学院的便捷管理也方便教师集中授课及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是集操作和实验于一体的,以这种方式教学是否违背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国本科、专科社会心理学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特性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仅根据教学进度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而没有让学生以本土化的思维去运用这些理论,不能满足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可操作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本土化研究,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和知识创新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可以对现行社会心理学教学时间制度进行改革,将教学时间分段利用,把整个课程教学时间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讲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重点讲授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研究方法;主要流派的理论成果;指明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见解和看法,最后拟定第二时段学生进行可操作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的题目;第二时段为学生可操作实验阶段。在该时间段,学生就自己选定的题目展开较充分深入的研究,并完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提交给教师;第三时段为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简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互动,开展辩论。在辩论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授课教师再做中肯的点评,指出研究报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对研究成绩优异或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鼓励进行后续研究,并可以此为基础撰写高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

(二)改革学习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通过课堂采取的相关创新措施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1、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研究型教学模式尝试把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具体的可以由任课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视班级人数情况来定),每个小组8个人,然后任课教师再讲基础知识和理论划分出单元布置到各个小组作为教学任务。各组员接到教学任务后开始深入学习,相互探讨,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合作和集体备课的方式写出高质量教案,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本单元内容,回答同学们的提问。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加强各个小组的成员间形成彼此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气氛。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全班产生浓厚的研究型学习的局面。

2、启发性教学:强化认知训练。前面提到的研究型教学并非否定了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第一时段运用直接讲授的方法是很必要的。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但因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主要以不同形式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探索新知真识的认知方法训练就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因此启发性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认知训练可以分为基本认知训练和创新认知训练。

基本认知训练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逻辑和思维法则,学会合乎逻辑,进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教师在社会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从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提炼出辩论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正式辩论。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充分掌握把握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思维运行特点,辩论结束后做深刻点评。这种基本任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鉴别诸如武断、仅从个人偏见出发或仅从最后结论出发等常识性错误。向学生阐明思考与研究问题只能从事实出发,即使是真理也不能作为出发点的原理,使学生明白收集支撑观点或主张之事实材料的重要性。

创新认知训练要求学生对现有的课题进行创新,这对于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任课教师可以用如何去创新现有课题的示范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创新课题的方法和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认知训练是比较复杂的课题,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研究学术界各个思想大师、重大发现、发明及各种知识、理论等作为基础,并总结、提炼、创新这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思维和方法展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直接参与进来。尽管向学生展示这些发生在他人头脑中的具有内隐性的创新认知过程及特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教师不是不能做到的。如果有抱负的教师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地不懈探索,奋力在新知真识获取上、在新思想新理论的建构上大有作为,那么,把其自己创新认知过程向学生示范出来就是难能可贵的。

二、结语

以上分析论述的教学原则和各种具体方法并非是孤立存在,它们是互相关联、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因此,社会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和适时的调整,努力使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上浅析的社会心理学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而且适用于高校的许多课程,希望笔者的探索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扈中平,刘朝晖.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1.7.

第9篇

1.《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尽管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方法应该创新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还是以讲解具体事例之后引出原理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理论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对于实际应用知识而言却存在很多问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就业,所以增强实践能力远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加重要。 

1.2教材内容交叉 

当前很多院校所选择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出现重复的现象,书中很多内容都会在其他的专业书中找到,例如:在《广告学中》也会出现同《消费心理学》课本一样的广告设计、商标战略等,这些内容也会出现在《公共关系学》中;而在《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重复》中也会出现生命周期和产品价格等内容。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因为重复听同样的内容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1.3教材不具有针对性 

在课程改革之后,大多数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是经过缩减和改变而成的,在缩减和改变的过程中参考的就是本科的教材,因此缺少了很多内容。由于每个学科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所以改编之后的教材难免对在基本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中职院校的教材在改变之后都更加偏重于理论,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这是由于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对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要求,而实际技能则处于第二位,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在毕业之后面临的是就业,而且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本科生相比也较差,换句话说,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对知识是实际运用能力。 

2.《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2.1改革教学方法 

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离不开的,因此应该不断的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首先是在课堂讲授方面,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一直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而对实际运用却有所忽视,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从案例中自己领悟理论,这样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的思维转换为双向关系,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学习效果。其次是案例教学,在授课时教师应该以具体的消费案例为媒介,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学生之间多多沟通和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正确选择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保证所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补足教科书中叙述简单、枯燥乏味的缺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合理衔接。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消费心理问题,由同学们自主分析,各抒己见,教师针对学生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2改变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对于一门科目来说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消费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与教材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对于中职院校的教材来说可以自主编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这样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来编写,将内容以岗位为核心,模块化、具体化的编写,排版也要合理有序,不能够杂乱无章,这样反而会增加知识理解的难度。编写时可以按照难度逐渐升级的方式进行编写,首先是基础模块,之后是能力模块、最后是应用模块。在基础模块,主要讲解的是心理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针对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在能力模块主要是一些市场营销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技巧,以及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培训等。 

2.3改革考核模式 

《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加入实践学习的内容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而当前的考试却只是将学习效果展现在书面上,这种方式不能够综合的评价这门科目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前应该改革考核方式。除了要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计入到学习成绩中。将过程考核的结果也归纳到最终的总成绩之中,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平时不学习只是依靠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学生获得高分的不合理状况。 

3.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才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消费心理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教学方法,优化当前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并且将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具有综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娟.《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中国市场,2015,(49)205-206. 

第10篇

[关键词]新形势;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DOI]10.13939/ki.zgsc.2016.36.208

1 “管理心理学”学科概况及教学现状

“管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中经济与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中的一门课程,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建立在“人性假设”之上,以心理学理论为中心,以组织管理中的案例和实际管理经验为载体,对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死板,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二是教学内容陈旧、针对性差,有悖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三是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企业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各行各业对现代管理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人才为导向。笔者认为,要在高等院校中推进“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应该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管理心理学”课程研究的是在组织管理的场景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所以其教学内容需要在组织管理实际和心理学理论之间取得平衡。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失衡现象,这种失衡现象是过于重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强调以心理学为中心而忽视了管理学案例作为心理学理论的载体的作用。这种情况对于学生在实际工作和企业过程中运用管理心理学是不利的,导致学生清楚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却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中去。因此,需要对“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改革,提高管理学案例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应围绕管理学案例与现代管理中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企业界发展新动态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经济和社会实际发展方向相适应。

2.2 教学方法多元化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其理论体系,还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活动,以实现学以致用。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多时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变得很低,容易走神开小差,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反之,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元,学生就容易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课程自身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考录,“管理心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上,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理论化的格局,充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等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教学工具,倾向于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元化、新颖化和现代化。

2.3 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学生考核体系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优化,主要通过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等取得不错的改革成果。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学理念和考核方法的惯性,高校学生考核体系改革的阻力和困难仍然不少,仍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管理心理学”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针对课程的考试,应该在考试试题中大幅度增加管理学案例,并确立通过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考核学生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学问题的考试模式。在平时的考核中,应加大学生课堂参与和实践能力在平时成绩的比例,达到以成绩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探讨出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

3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基于以上的改革方向,在高校中实施“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笔者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教学效果。

3.1 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教师的简单教学之下,他们能较容易地掌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但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转化,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上,则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做到。通过对“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对教学成果和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在这样的一套改革方案之下,学生能够逐渐把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管理问题解决上面。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践矛盾的成因,透过现象看清楚本质,使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2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中,他们有着各自的鲜明个性,他们的生活经历、兴趣特长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进行“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多元化并发展学生的鲜明个性。在多元化环境中,学生的兴趣、阅历和差异等都能够得到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鲜明个性受到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逐渐把自身的特点融入到学习中去,这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利。

3.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能够在他们走进社会后持续地进行终身学习,能够构造并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依靠一定的先天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十分依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较低。通过对“管理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多元的教学方式以及贴近学生的教学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科学的考核方式,则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提升学习能力和不断地学习来获取真实有用的知识。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可见“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现实迫切性,高校需要重视并积极切实推行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出更为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围绕培养实用性人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改革的实施探明前路,使学生真切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声乐演唱;上场慌;心理学

在声乐演唱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初登舞台的演唱者在演唱时,往往紧张的不能自制,感到心跳加剧、身体僵硬、手足发抖、动作呆板,从而导致演唱时气息上浮、走音忘词等不良现象;还有,平时练声及演唱都挺正常,但是每到考试、比赛或参加音乐会等场合,情绪就会高度紧张,以至于肌肉或声带控制能力减弱,甚至头脑突然出现空白、忘词忘谱。这些就是所谓的“上场慌”现象。实践证明,心理状态的不稳定,会造成生理现象上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迟缓,横膈膜与腹肌反应不够迅速等问题。若是在这种状态下仍然继续练声,非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使自己的发声器官受到损害。因此,以心理科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全面透彻地分析“上场慌”现象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应对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场慌”现象的心理学归因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选手受了现场紧张气氛的影响,会引起心理不安;从行为心理学分析,这可能是受到了过去失败的经验干扰;而社会心理学观点则可能认为这是由于各方面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所致……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有很多种,不同的心理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造成“上场慌”的心理因素大致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一)客观因素

1 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

(1)对观众及其行为的感受。假如观众群体是乐意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如果观众群体的特征、行为感染了演唱者,则演出的成功和圆满是顺理成章之事。例如在我们系“毕业歌”汇报演出中,面对着自己的老师以及与自己同样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演出,大家对于艺术的崇敬,对于这场演出的关注,以及高涨的情绪,使我们全体演职员忘记了低温和彩排的辛苦,在舞台上为我们系全体师生献上一出完美的晚会。(2)演出场地:场景不同,演唱者的心理状况也会随之改变。各种演出、比赛会因当地客观条件而决定,比如说:露天或音乐厅;熟悉的城市和陌生的他乡;现场布景,包括音响、灯光等,对演唱者的心理学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演唱者在重大演出前一般需要熟悉场、过台、实地彩排。

2 演唱者与伴奏或者乐队的配合,与伴舞的配合,与场景(包括灯光、音响等)的配合是否默契和谐,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并将影响到演出效果。

3 演唱者的身体状态。演唱者的身体状态和差异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重要因素。因为身体和生理状态必然性想到演唱者的心理状态。

(二)主观因素

1 性格影响心理

一般来说,外向人活泼开朗,对于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不会怯场。而相反的,内向型性格的人重视主观世界,比较拘谨和害羞,非常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演唱时紧张度较高,很容易发挥失常。

2 意识影响心理

在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和“潜意识”控制。演唱中的潜意识应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从熟练到自然,然后而变成潜意识控制的反映,即下意识的动作。这就说明大部分声乐学习者平时实践机会少、自信心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

二、“上场慌”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苦练基本功,演唱前夕做好充分准备

1 苦练基本功

我们在平时练声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从呼吸练习开始,再由单音――音节――音程转换――跳音,这样过渡练习。另外要对整个作品的高低与强弱,节奏的急转与舒缓,情感的激烈与委婉都要烂熟于心,还要与自己的钢琴伴奏多配合以达到人琴合一的效果。多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演唱过程录下来,从中发现自己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培养歌唱欲望来克服紧张。

2 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积极、正确的准备状态,激发歌唱的欲望。首先,从培养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着手。只有真正热爱声乐演唱,才能在声乐练习时采用“着了魔”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仅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激发自己的歌唱欲望。

3 多练演唱的作品

当演唱者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一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歌唱欲望也不可能随之产生。此外,演唱者还必须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和表演动作,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一旦熟悉这种情况就能够找出方法来克服它。

(二)建立必胜的信心

缺乏信心,就会感到嗓子不适,总觉得有分泌物、咳痰或喉咙发干等;由于演唱动机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反应;与演唱无关的杂念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唱前不安和痉挛、感冒、情绪烦燥、心神不定等。我们在演唱之前,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正常发挥,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地演唱,不知道能否把高音唱得圆润悦耳,全然无知,就不会有成功的信心。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

(三)上场演唱时高度集中注意力

人们会因为其他歌者的专业水平、听众的评价、担心自己的失误而分散注意力,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就一定要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中去,与伴奏良好的融合在一起。一旦出现了错误,不要慌张,也不用考虑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结果,而应立即转移视线,投入到所演唱作品或者下一首作品中。另外,演出前尽量避免会友、交谈、兴奋等,要牢记自己的目标,把注意力和意志集中到演唱的过程中去。可以做些扩胸运动、伸展运动,到舞台上走一走、站一站、练一练,再到台下观众席去走一走。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演唱的问题,一旦他登上舞台,他应该努力把自己所想象的音乐形象如实的再现出来。

(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无论是练声还是上课,考试,还是演出,结束之后都应该认真总结,以书面形式的写出来,不仅要知道自己哪里进步,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才能有计划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案例分析

诚信考试教育一直是各大高校努力在做的工作,每学期各类大大小小的考试前,高校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浓厚诚信考试氛围[1]。对考试作弊者的处理,各高校也都制定了较为严厉的措施,尽管如此,还是有少数学生铤而走险,考试舞弊。对于辅导员来说,大学生考试作弊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诚信考试教育问题,辅导员需要结合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2],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笔者就工作中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案例介绍

一次期末考试,李同学(化名)在一门专业课考试中夹带,被监考老师发现,随即通报有关部门,第二天,学校依据考试管理规定,认定其为考试做作弊,处严重警告处分,不授予学位,并将该处分决定通报全校师生。全班同学知道此事后,议论纷纷。李某随即来到辅导员办公室,情绪焦虑,向笔者说明了整个情况,表达悔意和现在的不安。

该生自大一入学以来,学习一直不好,每学期均有挂科,最严重的一次被学校处以“退学警告”处分,但后有所好转。该生性格内向,与同学少言寡语,沉迷网络游戏,学习兴趣淡薄,多次找其谈话,效果均不明显。这次考试,李同学感觉专业课难度大,考试前也没有认真复习,且已大三,如再有挂科,势必影响到正常毕业,加上不想让父母操心,为了防止挂科,便铤而走险,考试夹带。

二、案例分析

对于考试作弊,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方式,处理得当,则会将一场危机变为转机,若处理不当,则适得其反。

(一)常见的处理方法。

1.愤怒型

有些辅导员遇到此类事情后,表现得十分愤怒,把学生喊到办公室后大发雷霆。“你是怎么搞的,我反复强调了不要作弊,就是不听,到底想不想读了,不想读了就回家算了。”这类做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个性强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激化。

2.煽情型

与前者不同,有些辅导员习惯用“情”打动学生的内心。“你家里情况不好,这么做,爸妈会有多么伤心啊?也许此刻他们正在为你的生活费在烈日炎炎下劳苦奔波,也许此刻他们正在听邻居夸你的优秀而幸福快乐,你能对得起爸爸妈妈吗?能对得起关心你帮助你的老师同学吗?”这类做法能触及大部分学生的心灵深处,其实大的道理学生都知道,此时过分煽情往往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原本忐忑焦虑的心变得更加不安。

3.刻板型

有些辅导员对作弊者采取老套的说教,用一些官话、套话、不痛不痒的话教育当事人,“学校明文规定,作弊要受到惩罚的,你是知道的,回去好好学下学生手册吧。”“作弊行为是可耻的,下次不要这样了,明天开始就要做到好好学习啊,争取取得好成绩啊。”自我意识强烈的现代学生不屑于传统的说教,这些话的作用往往不大。

4.冷漠型

有些辅导员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对作弊者表现出冷漠、麻木、不关心,学生犯事后不及时做其思想工作,而是任其自流,“随他去吧,爱咋咋地”。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方面学生得不到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学生会从内心深处觉得辅导员不关心他,对辅导员和学校失望。

(二)笔者的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处理此事,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好管理学的刚性和心理学的柔性。首先要用心理学知识,第一时间做好当事人的心理工作;其次,对作弊行为的惩罚要及时准确;再次,要引导好全班同学的舆论导向,做好团体教育工作;最后,要借题发挥,深入挖掘此次事件的教育意义,做好团体的挫折教育、互助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等。

1.对个体教育

笔者分析,该生的作弊行为主要为自身原因,是由于学习兴趣低,学业困难,考试存侥幸心理造成。笔者首先在办公室和他单独谈话:“事情已经发生,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请不要难过,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担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敢于承担错误,仍然是好孩子。”“过去的已经过去,我更关心的是你的未来,学校有解除处分的相关政策,只要你好好努力,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进步,在各类校级以上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就有机会解除处分,获得学位。”“要相信,你的身边还有很多老师同学,他们都会帮助你进步的。”

2.对团体教育

辅导员要及时召开班会,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同学们,大家都很关心最近发生在我们班的事情,我作为辅导员,对此深感遗憾,更为自己没有尽到对李同学的职责深感内疚。”“李同学的此次事件,学校已作出处理决定,取消其考试成绩,记严重警告处分,毕业不授予学位。”“李同学事后深感懊悔,他觉得非常对不起大家,他将向全班做检讨。李同学表示,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将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争取解除处分的机会。”

“今天,李同学遇到了困难,他的困难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全班同学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去包容他,关心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共渡难关。”“大家还记得大一刚来时,我们是用怎样的意志和决心夺得全校拔河比赛总冠军的吗?只要全班同学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热诚相待,我们就能创造奇迹,克服困难,帮助李同学渡过难关,解除处分,重获学位。大家愿意吗?”

3.深层次教育

“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犯各种错误,还会遇到各种挑战,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困难,一点委屈,就轻易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这件事,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做到‘三自’。首先要学会‘自觉’,对各类事件要‘觉知’,关心身边的事情;看待社会现象要‘觉悟’,理性地分析,避免犯错误;对自己要‘觉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要学会‘自习’,要‘习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习武’,强健自己的体魄;要‘习道’,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再次,要学会‘自信’,要‘信勤’,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勤能补拙,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有付出,才能回报;要‘信情’,遇到任何困难,都要相信友情,相信爱情,相信亲情,因为有‘情’,你并不孤单。最后,要‘信哥’,无论悲欢离合,我一直在你身旁,无论喜怒哀乐,我一直在你身旁,无论发生任何事情,请都要相信辅导员,都要来找辅导员,因为我爱着你们。”

三、案例总结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管理学的刚性和心理学的柔性完美结合。

管理学的刚性要求我们对作弊学生严惩不贷,绝对不得动“恻隐之心”,按章办事,用制度管理人。心理学的柔性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包容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生施以关爱。辅导员不同于普通的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把握好管理学的刚性,更要学会心理学的柔性,很多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处理问题的态度会使问题成之为问题。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做到“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安抚其心情,这样学生才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才会接受辅导员的教导。其次,要摆明立场,包容不等于放纵,明确告诉学生,错就是错,不可回避,要勇于承担后果。最后,要给予信心,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争取弥补机会。

(二)借题发挥,由点及面,做好群体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作弊事件,辅导员要保持冷静,及时召开班会,做好舆论引导,避免一些不好的舆论对作弊学生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经验证明,情景教育比普通的说教对受教育的影响要深刻得多,辅导员要学会及时抓住作弊事件的教育机会,借题发挥,由点及面,给更多的学生敲响警钟。

(三)深入挖掘,抓住机会,发挥事件教育的更大力量。

每一个事件都是一个极好的教育资源,一个细心的辅导员绝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教育的机会,辅导员要善于挖掘作弊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教育意义。此次事件,笔者除了就作弊行为本身做好诚信考试教育,还应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关爱,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学之间关系变得更融洽,师生关系也更进一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