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时间:2022-04-28 03: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调控工作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操作;规范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配电网的用电规模快速扩大,我国目前主要将主网作为管理对象,而忽视对配网调度运行的规范管理,只有加强配网调度运行管理,才能更好优化配电网调度管理,为配电网规范运行提供保障。本文重点对配电网的运行模式、管理规程与调度指令进行全面分析,就如何加强配网规范调度管理提出个人建议,从而实现配电网规范调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配电网调度运行的管理现状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公司主要从配调与地调等方面入手,从这二者的侧重点与关注点的不同,配调与地调合一的模式必然在各自的业务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调度配电网在调度业务方面要服从地区调度的管理原则,同时在地调的统一协调下对所辖电网的操作运行、处理事故进行统一指挥。主网调度的分离责任主要是对大于40kV的电网进行调度管理,而配电网的调度主要是对10kV的电网进行调控管理。

2、配网调度运行控制管理探究

2.1调度运行模式

众所周知,调度机构是电网运行稳定的指挥要塞,包含调度信息化、电网通信、额定计算、运行模式等控制职能,具有专业特殊属性,根据专业以及流程的差异性要求,能够形成差异性模式。

2.2主网与配网分开调度

加强对自动化的配网设备管理,将10kV配电网的控制权移交至配电网是科学合理的,能够直接、有效地处理配电网发生的异常与故障,从而有效提高了配电网的调度效率。配网与主网调度的操作模式完全分开,适用于配网与主网的复杂结构,所辖的区域与设备大,业务调动工作量多的电力企业。在供电企业的组织调度上应明确配备主网与配网调度,明确所在区域主网与配网运行调度权限,结合管线区域的差异性来实施对应管理职能。

2.3配网与主网调度合并的运行模式

对于结构布局简易的电网,所属的电力公司基本没有布置业务与配网设备,对于这种实际情况电力公司应将配网与主网调度二合一,从而能够节省人力资源。

3、电网调度管理特点

配电网运行调度的管理特点:地区电网所属的调控设备的跨度要求并不高,首先,电力公司对电网调控管理现场的运行设备能够实时掌控,其次主网调控能够抽出较多精力来保证主网的运行安全,而配网所对应的10kV配变以及跌落保险,统一由一级调度管理,从而保证了配网分支以及配网配变的管理工作的安全可靠,避免了现场任意停电情况发生。配网调度的10kV配变与跌落保险的技术要点:第一,PMS管理生产应用系统要求成熟,设备参数与配网接线情况应由运行单位进行实时维护,电力公司的调度员透过内网能够掌握与现场对应的设备指数与接线配网图,获取电力现场的设备材料;第二,用电数据信息采集系统要求成熟,配网工作人员能够远程收集配电设备各相电压、电流等实测量数据。

4、加强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建议

4.1加强电网运行调度操作术语管理

根据电网结线形式与设备数据信息库,结合电网运行操作要求,从设备配电名称、设备运行状况、电气调控、操作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对配网接线、GIS组合电器、重合器、配电站、开关站、安全自动保护装置等设备名称,电网的继电设施保护系统、安全控制等通用的送电、停电、充电、组合、控环、解列等相关调度操作用语;负荷转换、电网旁路的并供处理、自送自停、限电拉闸、机器开关等操作语言与命令;单项与整体项命令、操作口令等操作语言,电网操作运行指令、回复指令等调度执行语言进行细化与明确,从而规范电网调度操作运行。

4.2电网设备与操作调度原则的制定

电力企业应结合配电网与主网在设备操作与运行方面的差异,根据配网操作管理的调度原则与技术特征,电网主要调度运行原则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操作环境的负荷开关、断路器、闭合设备、分流器等设备,电网设备与操作调度原则的制定为电网正常调度操作提供技术保障,并且能够规范配电网操作调度的运行要求,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a)明确主网与配网的调度管控模式,加强对管理界面管理原则的细化,从而能够增强配网调度的管控能力,从而实现对配电网络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主网与配网的管理模式分离,从而能够确保地区有足够空间开展调度工作,高效完成配电网的管理与运行分析,有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转。(b)由于电力企业在设备配备、电网规模、人员数量、组织框架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规范中可将该准则分为两类:第一,强制执行准则,此准则要求电力企业务必在电网调配管理过程中遵守。第二,参照性执行准则,如划分电网管辖调度区域、电网操作等准则,在日常的配网运行调度过程中没有强制性规定,对此电力企业应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配网管理调度条例。各级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电网图纸的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系统来实现图实相符,实现配电网的统筹化管理。

4.3加强电力企业的创新性研究,实现配电网优化调控

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强电网转供电的创新性研究,从而推动了配电网的环调电与转供电的日常化管理与应用,通过分析与运用探究10kV架空电缆供电混合线路,从而提升了供电线路的重合概率。电力企业其次应加大探究在40kV以下的低电压线路事故跳闸的实时送电,有效缩短了停电的时间。电力企业还要重视电网规范调度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在组织框架的规范化调度工作,除外工作人员是加强配网规范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积极因素,电力企业只有加大业务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配网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才能确保创新性研究的顺利实施。

4.4加强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价

电力企业加强在配网操作运行的风险评估与分析,能够实时掌握配电网转供、合环电的状态、旁路兼供与并供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细化配电网在操作运行的相关职责,要求多个受令单位协同配合,对于多个操作地点应根据所属逻辑关系开展电网的调度操作。在实际的配电网并供操作中,出现较大的操作风险,必须要求配电网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管理,对于其余操作没必要进行调度运行指令,但务必对相关调度指令进行全面记录,并对配网操作调度的填写格式、审核与执行、保管与存档的要求与流程进行规范了解。

第2篇

在民航空管系统的UPS供电系统中,为使得UPS并机系统能适应输入电网的电压波动范围大的特点,需要在备用发电机与UPS供电系统之间增配电力稳压器(见图1)。对于这样的UPS供电系统而言,处于“串联工作状态”中的电力稳压器不会对它的输入谐波特性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根据过去获得的相关现场测试数据可以发现:电力稳压器与UPS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不仅具有非常相似的工作波形和基本相同的输入谐波特性参数(例如,Cosφ、功率因数PF、输入电流峰值比KF电流、输入电压的峰值比CF电压、输入电流谐波分量THDI和输入电压谐波分量THDV等)。而且,它们的输入电流谐波分量的频谱分布曲线也具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规律。根据前期在市供电条件下对由110kVA发电机+两台100kV电力稳压器+两台6脉冲型80kVA“1+1”UPS冗余并机系统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可以推断出:能对发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最大的潜在威胁”的祸根是由两台100kVA的电力稳压器所产生的单极性开机启动浪涌电流,而不是由两台80kVA 6脉冲型UPS所产生的具有“缓启动爬升”调制特性的双极性输入电流及其输入谐波电流。

为确保由电力稳压器与“1+1”UPS并机系统所组成的供电系统,在发电机供电的条件下,也能安全和可靠地工作,需要对这套UPS供电系统执行如下的技术改进:

1 将原来的输出功率为110kVA的备用发电机组调换为150kVA的备用发电机(常行功率);

2 鉴于在过去的测试中,在两台电力稳压器的输入端上所曾经记录到的最大“开机启动浪涌电流”是一串幅值为220A左右,持续时间达到O.2s左右的单极性衰减波形。为改善发电机的运行环境,应尽可能地降低由电力稳压器的“开机启动浪涌电流”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相应的电力稳压器厂家:将两台稳压器的“开机启动时间”错开3s左右。

3 为改善发电机的运行条件,建议相应的UPS厂家:对80kVA“1+1”UPS并机系统进行“再调整”,以便尽量地减小两台UPS之间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均流“不平衡度”(通常的期望值

对供电系统所执行“系统匹配性”调控操作

在对如图1所示的由发电机、电力稳压器和UPS并机供电系统所组成的供电系统所执行的“系统匹配性”的调控操作时,曾先后进行过如下调整步骤、才最终使得这套UPS供电系统进入稳定、可靠的运行工作状态如下。

1当150kVA的发电机被开机启动并等待它进入稳定工作状态之后,在对这套UPS供电系统的输入端执行市电供转入发电机供电的切换操作时,却出现了发电机的声音“异常”,电力稳压器的输出不稳,并频繁地调节其输出电压等不正常工作现象(注:此时发现:位于伺服调控型的电力稳压器中的碳刷进入频繁的“误调”工作状态之中)。在此条件下,位于6脉冲型的80KVA“1+1”UPS并机系统中的1台UPS的逆变器因输入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的“严重不稳”而进入自动关机状态。

2此时,将电力稳压器从这套UPS供电系统中脱离出来,并直接用150kVA的发电机来驱动“1+1”UPS并机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工作基本正常。

3为了尽可能地发挥这种发电机的潜在驱动能力和为后接的UPS供电系统提供尽可能良好的运行环境,在调试中将输出电压从402V调节到396V,工作频率从50Hz调到51Hz。在采取这种措施后,所进行的发电机带载实验证实:其可以使得UPS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然而,此时的运行状态仍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仍然不够稳定和声音仍有异常。

4将采用发电机电源带载时的运行状态同采用市电电源带载时的运行状态进行比较就可发现:供电电源的输入电压谐波分量THDV增大,从而致使其输入电压波形的畸变度有所增大。

如图2所示,当改用发电机供电时,出现在UPS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波形上的畸变度明显地增大(此时,可在它的电压波形上、观察到频率较高的瞬态“电压跃变”现象)。这里采用的办法是:将电力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稳压范围从380V±1%扩大为380V土2.6%(370~390V)。至此,150kVA的发电机就能正常地驱动由两台100kVA电力稳压器+6脉冲的80kVA“1+1”并机系统所组成的整套UPS供电系统。

技术改进后的系统输入谐波特性

为了证实对由发电机、电力稳压器和UPS并机供电系统所组成的供电系统所执行的调控操作的合理性,对该系统进行如下输入谐波特性的检测。

1将两台电力稳压器的“开机启动时间”错开

在150kVA发电机供电条件下、采用手动切换操作的方法,从市电供电切换到发电机供电后、所测得的UPS供电系统的两次“开机启动输入电流”的典型波形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知,该措施大大地降低了每台电力稳压器启动时所可能产生的瞬态浪涌电流幅度。

2市电供电与发电机供电条件下,UPS供电系统的输入电流谐波和输入电压谐波特性的比较

6脉冲型80KVA UPS在两种条件下,进入稳态工作状态时的典型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谐波频谱分布曲线被示于图4和图5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输入电流谐波分量THDI%r和输入电压谐波分量THDV%r的频谱分布特性(见表1),以及两种条件下供电系统的各种典型输入谐波参数。

从表1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对于UPS供电系统而言,无论是运行在市电供电条件下,还是在发电机供电的条件下运行,它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输入电流谐波工作特性。

②电机电源的高内阻是造成UPS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失真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运营 数据处理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00-00

通过对电力系统动态性和实时性监测可以掌握大量的实时数据,它是电力系统动态运行的具体体现,但这也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的长期发展。现代电力运营监测员应充分利用电力运营监测平台,提升系统数据利用率,建立以供电部门基础数据处理,做好各项数据的衔接、处理,协同各部门协同问题,促进国家电网数据系统的高效运转。

1大数据时代相关内容概述

1.1大数据时代整体发展形势

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中均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它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我国电力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任务,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大数据时展形势加以概括,进一步实现对电力企业数据共享,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一,促进电力各部门数据的优化整合与共享,提升企业各种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二,加快电力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扩大资源利用面;三,进行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提升数据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四,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数据体系,进一步实现电力运营监控的宏观调控。

1.2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业务优势,进行管理短板定位

综合考量电力运营业务流程绩效指标,对业务流程整体执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执行效率较低业务流程环节的准确定位,全面分析业务流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提出综合性流程改进建议;我们应当在整体业务流程绩效指标和详细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关于业务流程制度、岗位绩效、职责及标准的整体改进意见和建议;提升各部门、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性,进行管理短板的准确定位。

1.3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障

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离不开数据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它是加强大数据环境网络技术研究和安全的关键,只有构建大数据时代下的电力运营监测安全评估体系,才能够使企业在大数据安全基础上,提升电力运营监测和预警工作质量,提升电力企业服务水平。

2做好大数据时代电力运营监测系统数据处理

2.1监测数据类型

电力运营监测数据类型主要分为基础型数据、电力企业运营数据以及电力企业管理数据几种,基础型数据是以电力企业生产数据为主,它包含了电压稳定性、发电量、电能质量等,业务部门和业务系统要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电力企业运营数据指的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它能够为公司整体运营决策指明方向。电力企业管理数据仅限于特定环境下的共享和使用,它主要指协同办公、ERP及一体化平台等方面数据,做好该方面数据分析、处理有利于推进各部门工作的开展。

2.2监测移动数据处理

针对运营监测信息支撑系统来讲,异动产生、处理、统计是异动管理的主要内容,异动类型又可分为数据质量异动、接口异动和数据质量异动三种,业务异动就是通过业务数据分析出生产运营情况,业务异动又可详细划分为指标异动、流程异动和明细数据异动;而数据质量异动就是要分析出接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作出相关异动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接口异动就是因接口问题产生的异动情况。

3.大数据时代下电力运营监控数据应用

3.1电力生产环节中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管理项目众多,想要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数据的分析和整体难度极大,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多种业务模型才能够不断提升输电线路可靠性和在线计算输送功率,更好的完成电力生产相关技术指标,促进电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常态化低电压监测有利于实现用户和低电压电台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对低电压运行情况的跟踪治理。因此,电力系统相关部门应在大数据环境下,按期做好停复电监测和电压质量分析报告。

3.2大数据在电力系统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远程视频技术应用能够帮助电力运营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巡查,是运营监测中心针对高压电力作业实施的重要举措。通过远程视频技术的帮助能够极大的缩短营业窗口情况的巡视,进一步提升电力营业窗口整体服务质量,降低用户投诉率,提升电力用户的满意度。积极开展工业电量预测,更好的满足用电需求管理,促进用电系统稽查监控业务,更好的挖掘线损治理工作成效挖掘及典型案例提炼。

3.3大数据在电力检修中的具体应用

电力系统运营中心通过大数据运营监控平台的利用,充分实现了对电网设备运维、资产寿命周期以及资金收支等情况,并将其上报于上级在线监测分析系统中,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进一步完成电网设备运维绩效分析。我们应当综合利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手段,做好电网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操作票、工作票及缺陷记录等相关明细的分析和静态数据流程匹配工作,做好配电网络设备的日常巡视、检修处理等工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提升电网运维管理工作发展,尽早发现电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掌握巡视、检修、缺陷发现等流程绩效分析,做好各环节定量诊断调度和检修,进一步实现电网系统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不断提升我国电网运维管理水平。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大数据时代下电力运营监控线路消缺原因、消缺时长如下图1所示:

4结束语

经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信息维护、处理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运用意义重大,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数据分析、处理、应用方面的优势,做好不同数据类型的准备工作,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准确性、快速性整合,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指导,促进大数据时代电力系统数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希广;高速公路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10期

第4篇

关键词: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需求与利用,同生产总值(GDP)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能源短缺会制约经济增长。因此,对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分配、消费等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能源资源与使用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能源经济现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加强能源统计、挖掘节能潜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完善和改革能源统计是统计工作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能源统计现状

目前,能源统计的具体内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统计季报、能源加工转换统计季报、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统计季报(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统计年报。

二、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现行调查体系与过去的能源管理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与中央现在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等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十一五”规划指标考核的需要。

(一)统计范围不全。仅统计工业能耗,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非工业能耗无法全面反映,就工业行业而言,仅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规模以下能耗无法反映。全社会综合能耗目前尚不能统计,单位GDP综合能耗尚无法计算。

(二)统计调查体系不健全。能耗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到消费者和供应者。从消费者角度看,除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能耗统计体系尚未建立,从供应者角度看,除了供电部门能够反映主要行业电力消费情况外,煤、油等主要能源的调入、调出、消费行业分布等统计体系还不健全。

2005年以来,能源生产、消费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十编制的需求,加强能源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的难题,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导致我们缺乏可靠的能源数据,无论对能源供求现状的分析而言,还是对能源决策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三)统计服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能源统计报表缺乏全面系统的能源分布结构和使用结构,能源整体统计范围口径不清,制约能源分析工作的开展。从目前社会消费情况看:能源种类较多,分一次能源中的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中的电力、热力、焦炭、煤气及石油加工转换产品等,能源统计报表既没有全社会消费情况,也没有分行业的消费情况,以及单独某一能源的消费情况。如:汽油、柴油在一个地区总体消费状况,煤炭的消费结构,电力的使用方向等。由于数据不全,难以为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能源统计资料,不能顺利开展能源对经济产生的成果和趋势分析,不能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服务,造成能源统计可有可无的现象。

(四)能源统计机构不健全。就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讲,能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统计部门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特别是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弱,社会消费能源情况也无法统计。

(五)统计力量比较薄弱。一般规模的企业基本上无专职统计人员,一般由材料会计或仓库保管员代为统计,人员不固定,变动比较频繁。即使作为县级综合统计部门基本上也是负责工业统计或其他专业的同志兼职。

三、对能源统计改革的建议

鉴于能源消费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现行的能源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对能源统计改革谈一点想法和建议。

(一)改革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完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建立全社会能源统计制度,针对不同调查对象,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手段,搜集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资料,核算分行业综合能耗数据。(1)是完善能源供应统计调查体系,建立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煤炭供应企业和国家电网等在内的能源产出及供应定期统计报表制度。(2)是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尽快建立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监测指标,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行业的跟踪监测工作。(3)是建立能源统计监测机制,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统一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计量单位,依法(《节约能源法》)建立能源监测统计,实时对耗能在一定规模的企业监测并逐步对全社会用能进行监测。

(二)扩大统计范围,反映全社会综合能耗的消费量,满足能源统计分析的需要。能源统计作为一门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的统计专业,应进一步发挥其特点和作用。(1)是扩大统计范围,将目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耗能在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2)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组统计,扩大统计指标和范围,既能满足上报统计部门的需要,也能服务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3)是根据能源品种的使用性质,分行业统计消费总量,掌握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

(三)改革统计方法和调查手段。目前统计汇总整理计算机程序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扩大统计范围的同时,实施应用现代先进计算统计技术,或借鉴其它能源部门计算机统计核算程序:如电力行业、煤炭系统、石油部门等,推行应用的先进统计计算机网络,达到快捷、方便、及时,这样也能同行业和部门统计网络相连接,达到资料共享的目的。

(四)加强能源平衡表的编制。能源平衡表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本地区能源生产、购进、消费、库存总量情况,又反映了一、二、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状况,特别是能源在工业消费和利用效率方面有详细的反映,同时也详细反映出各行业生产消费和投入产出利用率,是目前能源消费统计中最全面的报表。

(五)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建立独立的能源统计机构。(1)是县级以上政府统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并安排专人专职从事能源统计工作;(2)行业管理部门要设立相应的能源机构,负责本部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能源消耗统计;(3)是能源经销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4)是充实能源统计力量。目前,县级综合统计部门承担着繁重的统计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统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薄弱的力量的与繁重的任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议能充实综合统计部门的力量,以适应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需要。

(六)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 水平。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统计专业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要加强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才能满足当前对能源统计工作新要求。配备先进的统计设备,使能源统计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问题解决

Abstract: Large power customer high voltage grade, equipment capacity is large, complex wiring,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system, once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not only caused huge loss to the customer, but also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and cause serious consequences, the social impact of blackouts, so to explore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customer marketing strategy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marketing management; problem solving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社会形势

1.1 大客户直购电

目前,大客户直购电有价格优势,但供电可靠性低。为维持大客户继续向供电企业购电,供电企业一方面应加快电网建设,扩大输电容量,实现大客户的专线、双回路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线路阻塞;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挖潜,通过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安全、可靠和专业供电的优势;同时还要争取相关政策的扶持,如过度期的补贴、大量购电价格折扣等,争取合理的供电价格,应对发电企业的竞争。

1.2 替代能源

由于大客户用能结构多样化,替代能源的竞争也在激烈进行,如天然气公司借助环保概念迅速发展,大客户燃气锅炉、燃气空调数量在增加,供热公司的大客户集中供热范围在不断扩大。对此,供电企业要制定电能替代其他能源的竞争战略,充分宣传电能符合当前节能减排政策,环保、洁净、无排放的优势,利用方便、安全、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价格稳定便宜、便于统一管理等特点,以蓄热式电锅炉、热泵、电热淬火、电力蓄热(冷)空调等为突破口,派专业人员帮助大客户实施煤(油、煤气)改电工程,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1.3 负荷调控

由于近几年积极进行发、供电设施的建设,用电紧张的局面已基本缓解,但由于某种原因还可能出现限电的情况,如根据省电力公司预测,到今年6月全省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在5800万千瓦左右,高温期间全省最高用电负荷在6900万千瓦,硬缺口在1000万千瓦以上,再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际缺口可达1500万千瓦,电力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因生活等类用电一般不限制,而大客户用电负荷大,往往成为限电的主要对象。

因此,在制定限电方案时,应考虑大客户的一些特殊情况,对高危企业、有重要生产任务的企业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大客户限电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为社会做出了“牺牲”,因此供电企业一是争取政策实行优惠电价,按照限电的电量和时间,通过电价予以补偿,或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谷期用电,平衡全天电网负荷;三是合理调度电力负荷,当电网负荷紧缺时,第一时间通知客户有序用电阶段执行措施;当电网负荷充足时,及时释放,并告之客户,以便企业安排生产。

1.4 高耗能企业

大客户中有些是高耗能企业,它们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环保要求约束,个别达不到环保指标的还要被关停。对申请用电的高耗能企业,特别是需要单独建设输供电设施的企业,要持谨慎态度,严格规范高耗能行业业扩报装管理工作,进行资质和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检查,填写《高耗能行业类别确认单》,按分级审核的原则报相关部门审批,重源头上杜绝违规项目接入电网,防止对社会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二、当前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

受传统思维习惯、市场不断变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及现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难。当前居民用电

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替代能源与电能竞争加剧,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如何迎接挑战,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多年不变,产品的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能源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国家能源政策及现行能源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二)电费回收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由于收费人员收费不力和责任心不强,容易产生用户欠费。二是用户资金周转困难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三是季节性排灌用电、临时性用电户,容易产生用户欠费。四是“五小”企业及一些私营企业,由于政策性的调控、政府强制关停或出现突发事件,容易产生用户欠费。五是法律的漏洞及用户交费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用户欠费。如《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逾期未交付电费的,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交仍未交付电费电费,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如果大量用户都拖欠电费一个月之后停电,将给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三)供电合同管理的现状。一是从事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的环节及人员多,没有专职的合同签定人员,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合同签定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工作质量不高。二是由于供用电合同涉及到所有用电客户,签约数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同签订率、轻签订质量;重高压合同、轻低压合同;重城市、轻农村;重电子签约、轻书面签约的现象。三是修定流程不够规范,相关部门管理缺位。在合同续签时仅由营销部门负责把关,企业法律顾问、安监、纪委等部门没有参与进来。

(四)供电所的职工队伍管理急需加强。一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部分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不适应。二是管理模式比较陈旧。由于工资、奖金的差额不大,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的多的不如少干的人拿的多,极大的挫伤了少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心理的不平衡,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农电工队伍的稳定。

(五)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是关口抄表纪律问题,存在着不按时抄表的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下情况更严重;部分单位为了完成线损指标,采取少抄关口电量,或通过调整关口电量的办法来完成任务指标。二是计量问题,部分计量设备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电能表不走字、跳码;低压动力表超期服役现象严重。三是素质问题,新型表轮显内容多、投放快、培训少,造成错抄现象较多。四是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岗位与一线生产岗位脱节,管理降损与技术降损脱节,营销、稽查、计量、生产、调度等线损关联部门信息及管理脱节。五是线损管理的绩效考核,存在重指标考核、轻计划管理、轻统计分析、轻机制创新的现象,线损管理专工在某种程度上仅发挥了线损统计员的作用。

(六)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四大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三、建议及对策(一)关于居民用电市场开拓的建议及对策。 一是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刺激居民用电消费,如采取消费积分方式,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客户赠送礼品,维护客户的忠诚度。二是加大用电知识宣传倡导用电新观念。开展居民生活用电知识宣传,用传播科学知识的方法引导和促进电力消费。开展电能示范小区的建设,邀请客户代表参观示范家庭的用电情况,帮助客户了解和树立现代、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三是积极开展市场分析,应对可替代能源的竞争。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分析,抓住天然气管道还未大范围铺设的时机,积极抢占家庭炊事能源市场。大力宣传电热水器、蓄热电锅炉的优势,应对太阳能热水器、燃油燃气燃煤锅炉的推广。(二)关于加强电费回收管理的建议及对策。一是加大电费回收考核力度,严格落实《电费回收考核办法》,确保电费回收。二是采用技术手段,确保电费回收,积极推广IC卡装置,对新增、新装用户、老户启用、交费不积极的用户推行预付费装置,避免用户发生欠费,从而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的武器对恶意的欠费用户进行催收,确保电费回收。四是建立电费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电费按时回收。针对季节性排灌用电、临时性用电户,采取预收电费的办法防止用户欠费。五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电费回收工作的困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电费回收工作顺利进行。(三)关于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的建议及对策。一是健全供用电合同管理机制,完善人员体系建设,应组成工作专班,实行领导包片挂点,确保合同修签工作正常开展;按照《甘肃省电力公司供用电合同管理办法》机国家电网公司的合同模板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完善合同分级管理模式。二是实行分级审核制、分项签字制、专工审查制、责任追究制等四制,规范高压供电合同和低压供电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修订质量;建立合同内部会签制、流转分级审核责任,严把合同签约质量关,降低和杜绝合同修订错误和遗漏。三是建立合同计算机管理系统平台,统一模式,提升供用电合同管理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创新

电力工程造价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投资的回报和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1.工程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首先必须明确决策,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成本合理的规划。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必须对项目各项技术和经济决策十分重视,因为这对工程建设造价和完成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第一阶段。在进行前期工作时,项目法人必须细致深入地做好调查工作,对影响造价的重要外部条件必须要落实好。要把工程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情况充分的考虑,让工作更具广度和深度。制定出科学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准确地进行投资估算。要进行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施工图预算等。投资估算是进行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判断项目可行性和进行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电力工程阶段造价控制目标限额。设计总概算也称为电力工程产品的计划价格。经批准的设计总概算是确定项目总造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签订项目承包总合同和贷款总合同的依据,也是控制基本拨款和施工图预算及考核设计经济合理性的依据。

建议在该阶段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设计是建设电力项目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龙头,运用价值工程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与优选,这是进入造价控制的第一步。推行限额设计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实际的“量体裁衣”,也是设计阶段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和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设计招标投标制为增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提高其设计质量,就必须把设计业务推向市场。 设计单位要取得项目,就必须在竞争中以最佳的设计方案(设计工期短、工程造价低、设计质量优)取胜。

2.施工阶段

在建设市场逐步规范的今天,施工合同已成为约束发包方、承包方的手段,同时施工合同又是计费的基础,施工合同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一要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在该阶段要通过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签证审批制度来杜绝随意性变更和不负责的签证出现。特别要加强变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尤其是重大设计变更、签证,必须建立分级审批和先报批后实施的制度,以到达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另一方面,做好工程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费用是施工成本的重要部分,其价格的合理性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影响很大。把好工程材料关,首先要坚持优质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低谦的优质合格品。其次,要科学选择供货渠道。不同种类的材料有固定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大宗材料的采购最好从主渠道直接购进。在采购材料时,要严格按施工预算控制和审核材料量,尽量进行批量采购。

3.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造价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

总之,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它贯穿于工程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及建设施工各阶段。既需要政府的调控、引导,也需要机构、企业,甚至于各个造价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中国电力施工企业来说,只有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工程造价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电力行业的投资体制、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进一步把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 翔.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福 建 建 筑,2009(6)

[2] 魏勇,杨苗. 电力工程造价与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3] 梁丽梅.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技术与市场, 2010,17(12)

[4] 姬传良,李 刚.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3(3)

[5] 林灿宇.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09(2)

[6] 冯素珍.论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7] 高国栋,刘宝,蔡立亚.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0

第7篇

关键词:电网 集中监控 体系 建设

经济发展对各行业发展的带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其中对资源行业发展并不仅仅是带动作用,它还同时要求资源行业必须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电力资源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因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国家电网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成倍数增加的电网实时信息能否得到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监控就成为国家电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电网朝着安全稳定的方向运行,同时也是促使电网监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当前电网运行集中监控的现状

电网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道措施就是电网监控,其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地方电厂并网信息和继电保护故障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对信息网络进行监测,还要对变电站安全防护等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的工作。

针对其具体性质,我们不难看出电网运行监控作用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着电网能否在有限的条件下安全供给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使用。从现今中国绝大部分区域电网总部调配所执行的值班调度指挥来看,电网工作的值班人员如果以12小时作为一个值班周期的情况下,那么电网巡视占全部工作时间的58%左右,其它诸如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信息网络监测、变电站安全防护系统以及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等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占用全部工作时间的总和也要达到近20%。也就是说,从数据上我们不难直观的看出,电网监控所需的日常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全部工作时间的近78%。

如此巨大而繁琐的工作强度,使得电网监控人员很难针对电网薄弱处进行分析与思考,所以要想提高整个电网在运行中监控的效率,就必须从根本着手。电网巡视时间过长是当前电网运行监控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以此为着手点,尽可能的缩短电网巡视的时间,而这些的实现都可以通过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

二、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既然在电网运行监控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对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提出有效建议之前,我们首要面对的就是上述问题所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立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上述问题的详细分析与思考,我认为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人员问题是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作为现有的电网运行监控人员,他们不但要有变电方面的足够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对突发事件诸如现场设备不明原因故障如何处理有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解决经验,这也就决定了电网监控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后才具备上岗资格,而这只是监控人员必须经历的第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来看,监控人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岗位并非考试合格后能够“一劳永逸”,它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与考核。从这一点看,从事电网运行集中监控工作人员的选拔是“优中选优”,优秀监控工作人员的培养也是“难上加难”,那么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失的问题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对电网监控系统、遥测的轻视是导致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进程放慢的直接原因。受着信息化时代脚步的影响,现阶段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也开始利用自动化的设备对电网负荷和潮流以及电压等数据进行监控,但是作为国家电网改革的开始,在信息化电网监控系统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说对设备、遥信的过分追求直接导致了监控体系系统的漏洞,这也就导致了在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中暴露出的监控人员无法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体系中也常常出现职责交叉的现象,这不仅浪费的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在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人才本就稀缺的情况下,这种弊端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后,部门分属过于冗杂而导致电网运行集中监控的过程中效率无法大幅提升。一个体系的建立无法离开其下属分支的共同协作,而这种共同协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上,各部门的制度在整个体系的运行中既要做到互不干预,同时也要做到互补互助,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体系在运作过程中的办事效率。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作为一个还有待完善的整体,其在业务上,特别是针对地调与监控这种上下级,分属两个部门的关系处理上,还不是很成熟,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并没有体现出作为一个体系该有的团结度,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电网监控对口的过程中,办事效率大大受限,整个体系间各部门协调性差的结果。一个完整的体系中,除了各部门间的协调,也需要一个“总指挥”能够及时针对各部门不协调的现象作出适时的宏观调控。很显然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中正是由于缺少了这样一个“总调度”的角色,才导致调度指令和设备状况,甚至是工作业务等日常工作上流程的不断重复,这也就是为什么电网运行集中监控工作效率迟迟不升的原因之一。

三、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前文所赘述的几点原因,就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改善人力资源配置,减缓技术人员不足的现状。目前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标准供给我们参考的,这就要求电网总局必须根据电网监控发展的现状,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人员不足并不是指电网运行过程中整体人员的不足,而是指具有超强应变能力和专业技术掌控的人员稀缺,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从实际情况着手,合理改善人员配置,对相关岗位的设置作出必要调度的同时,加大专业性人员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燃眉之急”。

第二,加强对电网监控系统的建设,遥测遥信全方位发展。通过对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的宏观把控,抓住体系在建设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以对电网监控系统的全方位建设解决高费低效的现象,对遥测遥信要全方位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的有效建设。

第三,重新明确电网监控中机构职责的具体内容,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范围作出适当调整。机构职责的重新明确有利于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的规范化,这一点无论从电网监控枢纽部门的相关机构,还是小到基层的从业人员,都从根本上规避了因职责重叠而导致效率低下的可能。

总结:

综上所述,国家电网总局作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首脑部门,在构建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中所起到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根据我国现今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形成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随着世界各行业智能化的发展,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体系也必然以新的姿态、新的趋势发展下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成为电网监控中最为重要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吕洪波,冯跃龙,詹国红,王跃锦,罗涛. 国内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陕西电力. 2010(09)

[2] 金双喜,裘峰源,宣跃. 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J]. 陕西电力. 2011(01)

[3] 邢军,孙军,陈郭力. 汉中电网运行集中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 陕西电力. 2011(01)

第8篇

【关键词】 配电装置 单相接地 报警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5.2.4条规定: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人员应距离故障点4米以外,室外工作人员应距离故障点8米以外。进入上述范围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外壳和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

当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点可能在该配电装置(该段母线)上的各出线线路上,也可能在该段母线的支持瓷瓶、手车开关及CT、线路及母线PT、主变过桥、各出线电缆头等高压室内设备的绝缘损坏故障。也就是说接地故障点既有可能在配电线路上,也有可能在配电室(高压室)内。国家电网公司实行三集五大后,由调控人员对电网进行运行监视;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监控值班员通过对几十个“装置异常”、“电压越限”、“母线接地”等监控信息的甄别、分析和判断,断定是系统接地还是PT保险熔断或系统谐振,然后汇报调度和通知运维值班员,大概需要5分钟,若是系统接地加谐振、或系统接地引起保险熔断等复合故障,所需判断时间更长;然后由运维值班员通知现场的检修、运维巡视、专业巡视队人员,这样从开始发生接地到通知到现场人员的最长时间可达十几分钟,这种情况可能威胁到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一个安全隐患。

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我针对变电运维、运检及调控工作的特点,结合变电站设备的实际情况,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设计了《10(6)kV、35kV室内配电装置接地故障报警器》;该装置的技术原理是:当中性点非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该段母线PT的开口三角(零序绕组)处产生了零序电压,在无谐振的情况下,最高电压达100V,而正常运行时,开口三角处无电压。该电压继电器动作值整定按躲过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压和互感器误差等引起的零序电压,一般设为15V,当发生绝缘降低、接地故障时,该继电器能可靠动作;其动合触点闭合,接通声光报警器电源,报警器发出报警语音并闪光报警;接线图如图1。

该报警器安装在每段母线PT柜门上,能够明确地表明故障母线并及时地发出报警信号,灯光及语音信号提醒现场人员撤离可能接地的场所,或者禁止进入已发生接地故障的高压室,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装置构成:该装置由一只电压继电器(图-2)和一只语音闪光一体报警器组成(图-3),电压继电器KV的额定电压为150V,起动电压设为15V,声光报警器的工作电压为直流220V直流电源,靠电压继电器KV的动合触点闭合来起动。声光报警器闪光部分为LED灯,语音警示的录音内容为“设备发生接地故障,请勿靠近;现场人员双脚并拢撤离设备4米以外。”

该项技术方案的特点:

(1)适用广泛。适用于所有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室内配电装置,对于户外配电装置也可使用,但声光报警器应选用户外式【现运行的10(6)kV、35kV配电装置绝大多数是室内】,语音报警应改为撤职8米外。

(2)接线简单,动作可靠,瞬时报警。装置的起动靠电压继电器的动合触点起动,即可接通报警器,所以接线简单,同时动作可靠。能够瞬时动作报警,警示现场人员禁止进入或立即撤离可能接地地点,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3)造价低廉,安装方便。预计造价500元,安装需要0.5个工时,安装时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

(4)该报警器安装在每段母线PT柜门上,能够直观、明确地告知现场人员发生故障的母线。

(5)对新建变电站,建议对开关柜供货商提出符合上述技术方案的设备改进要求。对已投运的配电装置,建议结合设备检修,逐步加装该报警装置。

第9篇

1.1组织保障不力导致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不畅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不是“一劳永逸”的,指标体系必须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重心、省公司的战略实施进程动态调整;而关键业绩指标目标值的确定需要结合上级公司要求、公司目标,在充分尊重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这就需要建立权责明确的绩效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其日常运作。

1.2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不佳组织绩效管理并非简单的年初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下达目标、年末比照目标考核打分的线性过程。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及对其有效监控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电力公司的绩效目标不能及时下达、跟踪、检讨与监控,造成绩效管理与电力公司实际运作“两张皮”,并对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使得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相应的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运行机制以保障与支撑组织绩效体系实施到位。

1.3应用机制缺失导致组织绩效执行力难以延伸到每个员工受长期均等化分配观念的影响,电力公司在各单位间、部门间、员工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小,而且组织绩效考核结果与所在单位薪酬总额及其负责人收入的关联性不大,挂钩力度不能对单位负责人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也不能真正形成基层员工对组织绩效的切实关切,最终导致组织绩效与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脱节。

2电力公司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

2.1建立绩效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确保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及其实施的公平公正性,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管理组织体系是首要前提。因此,电力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管理组织,包括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绩效管理委员会以及绩效管理办公室,并明确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范围,保障组织绩效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公正地开展。

2.2建立常态化的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1)年初确定目标值。预报年度绩效目标建议值,指标的建议值在原则上是要由于本单位前三年的指标实际完成平均值;核定年度绩效目标值,每年初公司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前5天,组织完成各基层单位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的编写、修订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2)季度分析。每年4月、7月、10月初,各基层单位将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中签订的绩效指标执行情况及结语分析材料报各指标责任部门,由绩效管理办公室组织季度分析会,指标责任部门对所负责的指标完成情况检查、分析,制定绩效改进措施。(3)年末预测。每年12月初各单位将绩效指标年度预计完成数和结语分析报告报公司相关责任部门和绩效管理办公室;12月中旬,各考核责任部门将本部门负责的绩效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和初步考核意见送交绩效管理办公室;12月下旬,各考核责任部门提出考核确认意见送交绩效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提交领导小组。(4)考核兑现。每年1月初,各基层单位将各项绩效考评指标完成情况报各指标责任部门,指标责任部门依据相关指标考评细则对所负责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分析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考核结果、考核工作意见或建议报绩效管理办公室;统计、计算各基层单位最终考核成绩,报绩导小组审定;绩效管理办公室根据审定结果拟定组织绩效兑现方案,上报领导小组审批,并编写电力公司年度绩效考核执行情况,报告职代会。(5)绩效申诉与反馈。为保证绩效管理的客观、公平、公正,防止人为因素(如人际关系)等非考核因素对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需要建立健全考核的申诉机制。当二级单位对考核结果产生异议时,有权在得知考核结果7个工作日内向绩效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逾期申诉则被认定无效。绩效管理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需在15天内组织相关机构人员就申诉的内容进行审查,最终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诉单位。

2.3组织绩效目标的有效分解机制

(1)基层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绩效目标分解。将绩效指标体系分解到基层单位,形成基层单位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根据部门具体职能与角色分配将公司层面的重点工作计划分解下达给基层单位,形成本部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以此确定基层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及考核指标目标值。(2)关键部门、岗位的绩效目标监控。明确电力公司关键部门与关键岗位,采取单位负责人与关键部门、岗位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月度看板跟踪、季度分析、年度综合考核及兑现的方式进行年度业绩考核。由绩效管理办公室按月将其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排序并公布。(3)例外调整。受外部环境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会存在部分绩效指标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各单位、部门可以通过对指标执行情况、指标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结语报告提交绩效管理办公室,最终由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2.4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

(1)绩效考核结果与负责人业绩薪酬挂钩。负责人年度薪酬由基本薪金、绩效薪金、一次性奖励构成,分别占40%、50%、10%,其中,绩效薪金与年度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由领导小组确定绩效薪金基数,结合各单位考核分数、规模系数及负责人所在级别绩效倍数等因素计算负责人绩效薪金。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负责人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2)绩效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工资总额挂钩。规范电力公司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体现劳动总量与劳动价值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将基层单位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本单位工资总额挂钩,发挥工资总额在运营绩效提升中的牵引和调控作用,健全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3结语

第10篇

■如果不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打破垄断,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就会给低效率、高污染的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发展的空间,带来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后果.

■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要探索新的机制保证新投产的项目符合节能和环保标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2004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回顾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能源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度出现。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23个,预计今年夏天拉闸限电现象还将更严重;受运输能力的限制,陕西、山西等产煤大省出现供煤不足的情况,也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煤炭供应不足,使得缺煤少油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得不依靠柴油机组发电,又使一些地方的油品供应紧张起来。上述连锁反应已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带来了很大冲击。

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紧张主要表现在电力上。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500亿KWH,同比增长16.1%,用电紧张进一步加剧。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全国用电负荷仍持续攀升。预计全年电力需求为20910亿KWH,比上年增长11%左右;而同期电源投产容量将相对不足,估计全年有2000万KW以上缺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

造成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近两三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发展过于迅猛,这些行业的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30%左右,而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速不快或不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得"住"、"行"能源消耗增多,如2003年北京地区电力负荷833万千瓦,而盛夏季节的总空调负荷约300-400万千瓦,空调用电占全市总用电量的7-10%;另一方面,与前几年能源建设速度趋缓也有相当关系。如2000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开始提速发展,200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8450万千瓦,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0.4%,但同期电力需求却增长40.4%。

上半年政府在能源消费领域

采取的新举措及其效果

(一)举措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快速发展,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与能源消费领域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活动主要包括:

1、自去年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土地审批手续和银行贷款条件,充分利用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如:国务院4月份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目的是减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2004年5月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暂停审批新的焦炭生产项目,遏制焦炭行业的无序扩张。

2、2003年10月12日我国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继《通知》之后,2004年5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出紧急通知,宣布从即日起对出口的焦炭及半焦炭、炼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税出口退税。

3、针对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我国政府一方面出台政策加快煤、电、油、运项目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制定和实施煤、电、油、运建设规划,保证能源供应的延续性。同时把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今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把2004-2006年定为"资源节约年",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节能节电的具体目标。

4、针对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主要体现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并考虑到我国用电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实际,国家有关部门把"倡导和实施电力节约,努力缓解电力瓶颈制约,支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为今年节能工作的重点。5月底,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联合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政府组织制订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划,并积极筹措资金,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

5、今年6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2分/KWH,以发挥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区分为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为缓解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矛盾,上海、江苏、北京等9个省(市)进一步完善了分时电价办法。

6、国家有关部门把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周"活动从以往的11月份提前到6月份,并且提出"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的针对性宣传主题,以期在夏季空调负荷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节约用电。北京等地提出"公用建筑中将空调温度提高1℃"的倡议;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不少城市已决定采取轮流周休、高温放假、避峰用电、负荷控制、空调轮停等调控措施,应对即将来临的用电高峰。

(二)实施效果

从实施效果看,有些政策措施已取得预期成效,有的政策出台不久,效果尚不明显,预计今年下半年会逐步明朗,具体而言:

1、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2004年1月份,全国出口总额357.2亿美元,比全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9.8%,相对于去年全年34.6%的增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限制出口的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如焦碳和半焦碳出口总值同比下降52.3%;煤炭出口下降28.6%;成品油下降48%;钢坯下降49.5%;国家鼓励出口的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9%,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42.8%。

2、电价调整方案及其与其它高耗能行业调控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预期将对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起到有效抑制作用,2004年钢铁、有色金属工行业用电量的增长可能分别回落14%、10%左右。

3、据初步分析,各项电力需求侧管理支持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将会减少1000万KW左右的电力需求。

4、"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明显感受到普通老百姓对"节电小窍门"等大众节能科普资料的兴趣。

5、今年夏季家电市场明显以"节能"作为厂商的主要营销策略,特别是空调和冰箱等耗电高的家用电器。

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从目前终端能源消费情况看,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今后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因素,如:

1、一些省市上网电价较高,而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使企业建自备电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应对能源供应紧缺的表现为,新增自备能源供应能力的动力大于采取节能措施的动力。

2、一些地方借"热电联产为名"上了不少小火电项目,这些项目的上马虽然暂时缓解了电力紧缺的状况,但小火电无论是能源效率水平,还是环保措施方面,都明显弱于大火电,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埋下隐患。小火电之所以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有关,30万千瓦规模以上的电力项目需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大电厂"效率高、污染小",但审批时间长、工期长,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往往感到"远水解不了近渴";小火电虽见效快,但效率低,污染高。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近期利益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问题。

3、尽管2003年底我国政府提出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追求GDP高速增长,对高耗能产品增长迅猛的势头要予以遏制,但今年年初在市场驱动下,仍然有不少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炼焦厂、小电解铝厂在一些地方上马。规模小的高耗能生产企业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低效率、高污染的严重问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模式再次回头。

4、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各地纷纷采用能源需求侧管理(DSM)的方式,利用价格杠杆,实施差别电价,移峰避峰,引导科学用电,调整负荷曲线,减少限电、拉闸的现象发生。缺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需求侧管理机制的发展。但总体看,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政策仍嫌薄弱,特别是长效激励机制较为缺乏,这使得需求侧管理能否得到长期有效实施有较大不确定性。

(二)建议

1、建立能源供需预警系统,设定社会可持续能源需求目标

尽管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热点的出现客观拉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盲目追求GDP增长也是使这些高耗能行业出现非常态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建立能源供需预警系统,建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目标管理系统,探索一条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模式,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全社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优的能源发展体系

能源行业的垄断会造成不合理竞争及不合理的定价,从而导致不完整的市场信号,引导不合理的投资行为,最终造成社会效益的缺失和环境受损。如果不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打破垄断,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就会给低效率、高污染的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发展的空间,带来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后果。

3、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出现"电荒"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目前的电力行政审批体系存在问题,造成电力投资结构不合理,大量规模小、效率低、污染大的"小热电"纷纷上马。当前正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要探索新的机制保证新投产的项目符合节能和环保标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公示制度,象环保审查一样,将项目的节能审查也作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关系。

4、建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机制的持续运行

从国外经验看,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来支持能源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机制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不失为一条成功之道,同时也是一种趋势。有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就此进行专项研究,尽快建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保证节能机制的有效运行。

第11篇

1故障判别算法研究

1.1相关算法简介。1.1.1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分类预测算法,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模型,按相关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网络联系[2]。作为运算模型,该网络由大量的节点互联构成。每一节点代表某一特定输出函数。连接两个节点的是连接信号的加权值,即为权重,相当于是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处理单元对应不同处理对象,例如字母、概念、等抽象模式。1.1.2粗糙集算法。粗糙集算法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它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推理来对数据集合进行划分。其研究对象是一个数据集合,对象、属性和符号是3个基本要素[3]。其以决策表的形式表达:行对应研究对象,列对应对象属性,根据属性不同,将研究对象划分到不同决策类。1.2相关算法应用。传统模式中,监控运行人员通常需要根据个人经验从大量的监控信息中分析判断,一旦遇到电网故障,监控信息大量上传,这种单纯依靠人工的信号筛选与分析判断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信号遗漏及误判风险,可能延误故障处理的最佳时机甚至误处理,从而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问题,以open3000为平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粗糙集算法,开展设备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工作。输入数据为非故障时及故障前后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信号及其数据。首先,利用粗糙集算法对与故障相关的告警信号进行筛选;其次,计算神经网络的输出数据,确定网络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故障预测时,输入数据为监控系统实时信号,输出结果即为模型判定结果(正常或故障)。假设某一时刻告警信号编号为a0,a1,a2,a3,…,与之相关的遥测信号编号为b0,b1,b2,b3…。(1)利用粗糙集算法对告警信号进行筛选,得到相关信号a10,a11,a12,a13,…。(2)将故障相关向量(a10,a11,a12,a13,…,b0,b1,b2,b3…)作为输入数据,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其中,a1i=1表示告警信号存在,a1i=0表示告警信号不存在,bj表示实际的遥测数据)。(3)输出数据为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即为各分量的权重(w0,w1,w2,w3,w4,…)。(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知故障,得出预测结论。

2设备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平台应用介绍

设备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平台是建立在运行管理系统(Oper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OMS)上的一个应用模块,主要针对变电站五类信号(包括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和告知)的统计分析。主要具有监控信号分析和监控信号统计两大功能。2.1监控信号分析。监控信号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总量分析和信息趋势分析两个功能。信息总量分析是对给定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场站的五类信号总数进行统计,并给出柱状图和饼图,便于监控信号分析师直观的进行查看(如图1所示)。信息趋势分析是对给定时间、给定场站及给定的信号类别进行分析,得出该信息的日趋势或月趋势变化曲线,以便监控信号分析师对信息量进行有效的把控(如图2所示)。2.2监控统计分析。监控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一是对五类信号的整体情况统计,即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的信息总量及占比等,并生成图表,主要用于周分析材料及月报材料等,同时对于一些数量异常的信号给出提示,便于监控人员进行原因分析,以发现潜在问题;二是对未复归信号和频发信号的统计,便于监控人员及时的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三是对操作信息的统计,及对开关遥控或就地分合成功或失败的次数进行统计;四是对各场站通道投退次数的统计,对于一些投退次数异常的通道,要格外引起注意,以防止通道故障而无法监控的事科技创新导报故发生;五是附件上传功能,即月报及周分析等材料文件的上传存档,便于需要时查看(如图3所示)。

3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目前该平台已完全实现设备监控信息的收集、分类统计的基本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实现仅仅是基础工作,若要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电网调控管理业务,需对其进一步进行改进和完善,对此,该文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3.1缺陷流程自动关联。电气设备缺陷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可极大的消除电网运行中的潜在隐患,防患于未然,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张家口地调基于OMS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缺陷闭环管理模块,覆盖了缺陷发生、汇报、联系处理消缺、归档等环节,极大的提升了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调控人员需将监控系统中缺陷发生时的监控信息的内容、发生时间、变电站名称、设备名称及其电压等级等信息逐条记录在缺陷管理模块中,耗时长、工作量大,且一般缺陷处理周期通常会超过一日,极易造成调控人员遗忘而导致未将缺陷处理的全过程记录完整。设备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平台的建立将监控系统中的监控信息几乎完整的“复制”到了OMS系统数据后台,该平台与缺陷管理模块处于统一系统中,所以极易实现数据关联,所以在未来的平台中,应加入缺陷流程自动关联功能,自动将缺陷发生、处理的全过程信息自动导入缺陷管理流程模块,并加入人工干预功能,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极大的提高缺陷管理的质量,降低调控人员的工作量。3.2信息自动过滤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监控信息量巨大,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量是由于设备检修等原因引起,这部分信息对于监控信息的分析统计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但当前的平台仅仅是将监控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全部导入到平台数据库进行分析统计,如果某段时间内检修工作繁多或有其他原因,均会导致信息量异常,不利于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该文建议在该平台中加入信息自动过滤功能,例如在某间隔已经被置检修牌的情况下,则将该间隔的信息进行单独统计;此外,对于接地刀闸、刀闸位置为实采的设备间隔,当其接地刀闸合入、刀闸断开时,自动判定该间隔处于检修状态,在该状态保持期间所有的监控信息单独统计。另外,还应加入人工修改功能,对于一些系统无法自行过滤的信息,进行人工过滤筛选,将其屏蔽。对于自动过滤的信息应自动加入备注,说明信息被过滤的原因,例如设备检修等。对于人工过滤的信息同样也可以加入人工批注。此外,信息过滤后的图表都可以重新自动生成,以便查看。3.3越限信息分析统计。越限信息是五大类监控信息之一,主要是电压、电流、潮流等遥测量越过上下限的信息,是需要实施监控并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所以对越限信息的分析统计同样十分重要。目前该平台仅仅可以将越限的信息量进行统计,无法对越限的电压或电流实际曲线进行查看,同样无法灵活设置曲线越限阀值,而仅仅以监控系统设定好的上、下限值作为参考,这样不利于更好的评估越限程度,也不利于发掘越限的深层次原因等。该文建议在平台中加入上述功能,可以随意查看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给定场站、给定设备的遥测值曲线,同时可以在曲线上任意设定越限阀值,并给出越限的数据点比例、越限曲线与阀值线之间的面积统计(用以评估越限程度)、越限持续时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以便于全方位的评估越限情况。

4结语

电网集中监控极大的实现了国网公司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理念,但同时也加大了调控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复杂程度。设备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平台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调控人员的工作量,但该平台仍存在极大的发掘潜力和改进空间,该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对该平台改进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对于该平台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如何实现上述建议则是该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作者:高雅洁 李振生 孟玲梅 张京伟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于磊,王双,韩宇龙,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6(2):32-33.

[2]毕天蛛,倪以信,吴复立.基于新型神经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2):73-78.

[3]栗然,张烈勇,顾雪平,等.采用粗糙集联合规则挖掘算法的分布式电网故障诊断[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4):28-34.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危险点;控制

在如今电力供应捉襟见肘的情势下,电网的运行安全显得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有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造成电力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出现在电力调度的运行上,所以对其中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显的就尤为重要了。本文以下将对电力运行中所存在的危险点以及防范措施作详细的介绍:

一、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危险点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担当着重中之重的角色,如果把电网系统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工作人员就是连接各个部位的关键纽带。因此,电力运行中的危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在电力系统工作中,有些调度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不但本身专业知识不过关还对安全意识没有概念,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往往会造成令人痛心疾首的恶果。还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自己各项技能达标,但是因为岗位的繁琐枯燥,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很容易使自己放松安全意识,眼高手低,在调控或维护等作业中出现失误,依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或人身的巨大损失。

(二)技术指标。电力调度工作必须要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有的人满足于现状,仅仅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止步在日常的简单调控操作上,放松了对电力设备及相关守则的熟悉规范。对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对不规范的调度操作,得过且过,这就为以后发生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有关单位对调度人员的要求过于宽松,实践经验的缺失不足与专业水平不达标,往往把应该处理的问题扩大化、严重化,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三)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老技术会被新技术所替代,老系统会被更新换代,理论基础会被重新更正。那么,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撑“血脉”,自然被推到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造成部门间的分工不明确,发现问题无人处理,出现问题相互推脱,更有甚至出现胡乱指挥的恶劣现象,对调度运行工作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心理素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的更正补救。如今的电力系统设备,稳定性越来越高,故障率也越来越低,调度人员很容易养成依赖性、懒惰性,将自己宝贵的维修经验弃之如敝履,一旦临时出现故障问题,惊慌失措,混乱检修,造成问题由小变大的严重后果。

(五)设备检修。在电力的调度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但是往往因为某些突发性因素而造成临时检修的安排。甚至有些检修工作在没有考虑周全的前提下,在系统最薄弱的时段仓促进行,从而引发了危险隐患。这样的临时安排,既是置有关规程规范与不顾,又加大了调度运行的风险系数,实在是应该早早废弃的“糟粕”工作方式。

二、关于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一)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技术技能。

在众多突发事故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其中,表现最多的不是他们技术不达标,而是缺乏必备的安全意识。

每个电力人的脑中都应该有一口时常鸣响的“警钟”,注重防微杜渐,不以事小而不为,熟练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方式、方法,时刻认真仔细。将对家人负责、对企业负责的信条铭记于心,使得因疏忽而造成的悲剧几率最小化。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熟悉电力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各类继电保护、安全装置的操作原理,在问题发生时能及时处理或者及时找出关键所在上报有关单位。

(二)健全管理机制,各项规章制度须严格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中,尤其是在电力单位的国企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实干层,都应该明确将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第一杆“标尺”。而且,针对管理层,思维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源源不断的引进到自己的企业当中来。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谁负责谁指挥,严惩越权串岗现象。结合国网D5000调度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调度人员的经验估算,努力实现调度人员的实时计算分析、实时决策等先进调度模式,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估算误差风险。

(三)经常性的反事故训练

“练为战,不为看”,经常的反事故练习,不但能训练调度人员的处理事故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还增强了调度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决心与信心。虽然是虚拟事故练习,但决不能敷衍应付,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为可能发生的实战而准备,每一个参与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单独排查,独立完成,这样才能够面对突发事故时,临危不惧,果敢迅速地做出判断,将设备损失最低化,将人身危险归零化。

(四)设备检修的合理化、正规化,日常调度工作的有序化

作为调度运行的执行者,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坚持正确的规章制度,对于违规的工作安排坚决不执行,对于设备检修中不合理的地方要敢于提出建议。即使在工作安排繁多的时候,也要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切勿避重就轻,挑三拣四。

(五)培训与奖励机制

许多单位过于追求生产效率而忽视过程细节的把握,安全教育培训是老生常谈的手段,但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警醒途径。只有每个电力调度人员将“安全第一、防治结合”的理念硬生生刻进心里,才会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避免在小细节上出现错误。

除了安全教育培训,生产技能,电力设备维护、保养等相关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力人,这些知识即使不需要掌握,也应该知道了解,因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事故的突发及应对措施都会和这些理论因素息息关联。

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合理适当的奖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外送培训、专家指导等都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与认可的最好激励方式。无论是国有单位还是私营企业,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岗位有存在价值,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结语:

总之,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电力调度更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以对于每个从事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都是责任重大。它不仅关系着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囊括了与电力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只有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危险点进行合理的控制分析,并加以相关的能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才能真正的实现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缪云飞.浅谈电力调度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及预控措施[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高海.浅谈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