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模具专业论文

模具专业论文

时间:2023-02-19 18:2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具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模具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设置

模具行业是一个融合多专业、多学科知识并为多种加工领域服务的行业。使用模具生产各类产品,具有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科技发展,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模具的使用日渐频繁并渗入到各行各业,在汽车、电器、通讯、电子及轻工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具的设计生产周期缩短、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模具制造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能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能处理一般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开发、设计、加工和应用等技术问题,并具备知识面较广、动手能力较强、上岗较快、适应性较强等特点。高职专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突出强调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实验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仿真或真实的环境。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拓展、跨学科知识掌握。学校在制定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应从这四个方面考虑。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首先,要对上届模具专业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生源区域的地域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选择设计。表1为台州某职业学院模具班学生生源地统计表。由表1可知,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温州、台州、宁波和衢州等地。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该学院立足于台州黄岩“中国模具之乡”的地缘优势和模具技术优势,通过分析学生来源,同时考虑该校高职学生以回乡就业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拟定上进行充分研究。浙江作为我国工业强省,模具工业非常发达,而上述四地市的模具产业又以塑料模具、冲压模具及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压铸模具为主,因此,该校模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主要课程,并根据当年学生就业情况进行适当的增补和调整。

其次,应分析当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软件和设备,针对特定软件和设备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浙江黄岩、宁波、温州等地,模具设计行业中广泛采用三维制图软件,如UGNX和Pro/E、CAXA制造工程师、Mouldflow、Imageware。因此,该校模具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课程设置上将UGNX和Pro/E作为必修课程,并将CAXA、Mouldflow、Imageware作为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要分析学生对专业爱好的情况,针对学生对课程类型的学习兴趣进行总结分析,在课程设置中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以简单易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该校模具专业学生全部来自我国模具工业发达的浙江省,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之前就对模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表2为台州某职业学院模具班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表。由表2可知,多数学生对本专业兴趣较浓。结合台州黄岩当地的产业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执行“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使学校的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

又次,应积极组织和培养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学习动力。

最后,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充分掌握以后所做的工作,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基础较为薄弱,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发生偏离的问题。学校可根据当地区域特色,委派教师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相关模具企业进行实地工作,使得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结合。同时,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相关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教授相应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模具专业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应当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模具专业知识的合理掌握必然要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材料成形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先导,而这些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又显得枯燥,宜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将一些较为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的课程,如《工程力学》、《数字电路》等删除。

专业知识拓展

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行业的基础,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一定直接从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会从事模具相关工作,如模具的维修或报价。而目前该部分知识没有相关的课程讲授。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拓展的认识。

“校企融合”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成立培训学院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及学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深化,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比较理想的培养模式。

该校现已与台州凯华模具、台州大农机械、陶氏模具集团、滨海模具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施校企融合的模具人才培养方式,成立了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实际职业能力培养及专业知识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跨学科知识的掌握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而毕业生就业又不一定完全专业对口,可能有部分学生从事专业外的相关工作。故学校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对近十年该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大概有12%的学生从事非机械类专业的工作,如质量检测与管理、企业管理、经济与贸易等,部分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校内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为其以后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同时,学校可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大型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对全体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企业用人标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专业现状,努力学好专业基本技能,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模具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因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对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基于区域特色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模具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时,应立足于区域特色,并分析学生生源状况,充分考虑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合理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及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程崇恭,夏卿坤,夏尊凤.新世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

[2]唐冬生,罗敏杰.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第2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58-02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它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技能知识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如此学生如何更好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对我们模具专业教育工作者在题目设计及选择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毕业设计选题细则:

一、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压力

从这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在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简单产品设计;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绘图员;③注塑与注塑工艺分析;④模具钳工装配;数控机床的编程与加工操作;⑤普通机加工操作;⑥产品质量检验;⑦生产管理或销售。也有部分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选择了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岗位。另外值得考虑的是一般高职基本上是两年半在学校学习,后面半年(第六个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尽管金融危机已经度过,但是目前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毕业生在第五个学期就急于落实工作单位,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因此第五个学期的课程及毕业设计往往与就业常常发生冲突。按这几年的经验,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不同岗位的招聘要求是不同的,即使没有通过考试就录用的毕业生,到了企业实习的时候,也被轮番考核所淘汰。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学生有基础、有能力学习的话,往往在就业或工作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希望学生能踏踏实实地利用毕业设计学得更多,或者弥补以前薄弱的知识环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期望的就业岗位以及个人知识掌握程度来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定位

我们的模具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是面向工厂,而我们的教学上往往动不动就是工厂的例子,没经消化就和盘托出,学生很难轻易接受。有的更是拿出几个工厂来的制件,丢给学生,不管过程只管设计出模具来。我们不防退一步,淡定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工业用品,不乏不是工厂出来的制件,也不乏不是模具做出来的产品(我们把它分解了,就是五金件和塑料件了)。而我们的学生甚至老师对它们更加感兴趣,想知道它们是如何成型的,材料性能如何……

我们在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听到学生抱怨说“那制件的模具太难设计了,这个结构书本上没有呀,网上有的我看不懂……”我们回顾一下模具专业主要的两门专业课程《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相对制件的不同就模具结构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1.冲压模具设计?摇①单工序冲裁模;②复合冲裁模(倒装、正装);③弯曲模;④拉深模;⑤连续模。

2.注塑模具设计?摇①两板模;②三板模;③两板模/三板模(带抽芯);④两板模(带斜顶)。

我们身边的工业产品数量及类型很多,我们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制件,比如一个接线板,拆开它,把其零件画出来(简单规则产品的尺寸卡尺就可量出),如此一来,我们的冲压模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注塑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都出来了。若碰到实在简单的制件,我们可以在绘制3D图形时加以修改,加入若干的孔、槽等,使其增加有关模具设计的知识点;若是碰到成型难或者有缺陷的制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加于修改,以符合我们的专业学习难度,能够参考我们的书本把其模具设计出来。

我们要明确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从事设计工作,更不能马上设计复杂的东西。在我们心中,学生掌握基础就够了,以后的发展就靠他们的“造化”了,总而言之,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题目的选择必须善于发现,精心挑选,敢于改进。

三、模具专业设计题目的方向、分配以及毕业设计安排

很多情况下企业到大专院校招聘时间为第五个学期中后期,也就是十月份过后,有的企业往往招聘后就要求马上上岗实习。没有找到单位的同学经常忙于参加招聘会。因此目前毕业设计的安排与传统教学安排有所不同,毕业设计课题必须提前发放,最好能在第五个学期开始。这个学期的课程不多,学生可利用课余之余,针对自己选择的课题早做相应的处理,争取在校期间能尽早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

毕业设计课题在高职院校里面往往是“一题多人”,这往往滋生部分学生的懒惰习惯,部分学生可以说毕业设计“有人代劳”了,每年拿着人家的毕业设计改个名字就申请答辩的比比皆是。有条件的职校应尽量做到“一人一题”,至少要做到“三人一题”。

有人问,模具毕业生那么多人,去哪里找那么多题目?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一个个地辅导?其实不然,身边的题目比比皆是,我们修改或者扩展产品(制件),那题目就多如牛毛了。在这里要说的是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可以参考学生的就业岗位的方向,我们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毕业设计不要仅仅停留在“设计一副模具”。除了五金制件、注塑制件外,还可以设计机械加工的课题、数控加工的课题。

另外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是学生不一定选择指导老师指定的课题,在选题方式上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有聘约的实习单位的岗位工作或者学校指定的顶岗实习单位的实习,联系岗位实际安排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张三说他哥哥在深圳某模具厂做钳工主管,也去那里打过暑期工,毕业后要去那里上班的,希望老师能给他安排模具钳工方面的毕业设计课题。无可厚非,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的方向应该为这些学生做些考虑。因此,在毕业设计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毕业设计搭建一个与市场相连的桥梁也是教师育人的职责。

毕业设计题目在方向选择上应加强师生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要把设计课题和方案框得过死,要保留发挥空间,防止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完成设计课题。

四、毕业设计题目的多元化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管理

就上面所阐述的,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上,我们从课本知识的难度上、学生的兴趣爱好上、社会就业形势上加以更多的考虑,让我们的毕业设计在题目上趋于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增加“有价值”的新题目。这样的话,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题目如此多而杂,如何管理?指导老师如何分配相应课题的学生?去年用过的题目今年能否继续用?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指导老师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

为此,既要管理好现有的课题,又要不断加入新课题。我们不妨像考试那样建立毕业设计题目题库,分类展示于系部校园网上。让我们的学生只要一点击,就可以找出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别、图纸尺寸参数、图形数据资料、指导老师资料。在毕业设计选题之际,我们也可以把网站设计得更灵活点,让我们的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或者选择指导老师),反过来,每个课题设置选择次数限定,避免“一题多人”。更先进的是,指导老师更加方便地知道已选择课题的学生信息,更轻松地登记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及成绩。

另外,特殊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符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更加方便管理。

五、强化毕业设计要求,规范论文书写质量

尽管给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上都对毕业设计做了一些要求,但是最后交给指导老师检查或者毕业答辩的时候,设计论文及图纸的样式五花八门,大方向的设计要求完成了,而很多细节部分着实让指导老师头疼,如论文字体字号不统一,参考文献顺序错乱,插图排版乱糟糟,CAD图纸图框变形……

因此,强化毕业设计的细节要求非常重要。指导老师不可能在每个细节上面面俱到地辅导学生,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发放设计题目的时候,附上几个重要的文件,如:

1.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2.word插图方法;

3.CAD标准图框(根据学校定制);

4.毕业设计论文样本(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过程,做成pdf文件)。

这些文件为方便管理,也可放到学院系部网站,供学生自由下载。以前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最后只能等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把设计完成了,然后照着人家的设计修改过来,质量一般都不坏。如今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件,就可以选择积极地去模仿学习,最大程度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质量,同时也为指导老师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六、结束语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在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上的研究和改革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踏上就业的起跑线,他们将表现出更强的自信。

参考文献:

[1]任长春.浅谈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

[2]叶东.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7).

第3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 从专业课的特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看,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 丰富专业课的实践内容, 在加强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同时, 更应注重专业的实践应用, 以理论指导实践, 更以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从而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专业课的特点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本页关键词】 期刊征稿 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正文】

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简化难点问题。专业课教学教程中, 有许多一时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结构特点、工艺过程、动作原理等问题, 如果只靠课堂教学环节, 往往难以解决。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到实验室或亲临生产现场,通过对相应设备的观察、操作以至装拆, 对帮助学生掌握难点内容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比如, 在讲述双向弯曲模时, 由于其本身结构比较复杂, 而学生对模具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 有些学生还是不理解, 这时如果找到实物, 将其拆开看清其内部每个零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 再让学生自己把模具重新装配好, 从而搞清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通过这一过程, 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了。

综上所述, 从专业课的特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看,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 丰富专业课的实践内容, 在加强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同时, 更应注重专业的实践应用, 以理论指导实践, 更以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从而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优化, 人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多数院校已形成由学院领导分管、院办主任主管, 专职档案人员负责, 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学院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 各院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与考核制度互为制约, 将档案工作融入学校, 从而形成公共环境, 有效的保证了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实施。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与档案工作进程体质同步发展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为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 各高职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将档案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后汇集成册, 制订特色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 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得到制度保证, 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 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4、引入现代化手段, 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在积极探索利用途径, 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 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分析档案需求信息, 编制出大量适合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转换被动服务方式, 突出主动服务特色。依托现代科技, 制备出多层次档案编研成果, 不仅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 而且深化了档案编研的层次。总之, 在硬件和软件都达到一定的程度, 信息化和纸质相结合, 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 不断的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就会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文章来源】/article/66/2019.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4篇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模具专业英语的兴趣,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0 概 述

高职模具专业是为模具及其相关行业培养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生产等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比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因此,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英语课是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专业的专业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方面的主要英语词汇,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对模具专业英语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模具方面的英文书刊资料。

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模具专业英语是一种用英语阐述模具专业中的理论、技术、试验和现象的英语体系,它把英语和模具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是科技人员的交流语言,它语言简洁明确,叙述力求客观真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因此,与日常用语,文学语言相比,模具专业英语的词汇与语体有其鲜明的特点。

1.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

1.1.1 词汇特点

模具专业英语由半专业词汇及专业技术词汇组成。半专业词汇一般各行业通用,但在各行业中有不同的意义,如transfer在日常英语中译作“转让”或“转移”,而在模具中和mold一起可以译作“压注模”。大部分专业词汇都是按照构词法由一些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如凹模die、挡料销stock stop等。

1.1.2 语体特点

模具专业文章主要从描述模具结构、组成等入手,需要较多的定义。一般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因此,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模具专业方面的文献主要强调存在的事实,语言非常注重逻辑性及规范性,结构严密紧凑,表述是为力求完整,能充分表达思想,常求助于复杂和扩张的结构,使句子变得较长。

1.2 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职模具专业英语课的课型主要以阅读课居多,教材内容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英语资料,这些资料的特点是生词多、篇幅长、句法结构较复杂,往往令多数学生望而生畏,遇到生词不知所措、阅读习惯逐字翻译等缺乏处理生词的有效方法;同时与基础英语相比,学校对专业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低,学校更重视大学AB级、四六级的考试;且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将大学英语的考级通过情况作为录用标准。因此高职学生更加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效果较差。

2 高职模具专业英语相应教学方法探讨

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顺利阅读模具专业领域的英语资料;能读懂英文的招聘信息;会撰写科技论文英语摘要和英语求职材料等;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和书面交流。在模具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该学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特点,以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新理论。

2.1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开展集体讨论,活跃学习气氛,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可以就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或某一热点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因势利导。

2.2 英语课程不仅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3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采取讲解少练习多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实际练习。“讲”要“精讲”,讲解关键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即可。其他的知识可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这样,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操练。

2.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研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5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2)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3)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4)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3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企业分布的全球化,使得制造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获得模具专业方面的新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和应用能力,从而也会增加学生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终实现培养能以英语为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忠俊.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97-99.

第5篇

把人当人 把事当事 用心做事

班主任 李小桂

职业教育既是一种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作为中职教育者,既要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授之以渔,又要情感投入,心灵沟通,循循诱导,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为此,在实践中本人做到了“把人当人,把事当事,用心做事”。

把人当人。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对人的教育,是对学生的关爱,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我担任12计算机(1)班班主任之初,该班人数较多,纪律散漫,一度因情况不熟,观念代沟,地域之差等不被同学们所接受,曾一度产生有退却之意。但是仔细想来,班上的学生们本质很好,青春活泼,可塑性强。于是改变思路,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之中,与同学们交心谈心,为同学们做好服务。有同学生病了,无论何时自己都要亲自陪学生看医生,掏钱买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心心相印。有的同学生活拮据了,随时予以帮助,解决学生之所急。由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班级渐显生机,学校的趣味运动会上,同学们团结拼搏,勇于竞争,取得了好的成绩;体操比赛也有超过预期的效果,班级向心力越来越大。

把事当事。为了搞好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我不怕麻烦,不怕路途之苦,千里迢迢自带模具一副,绕线机一部,模具设计成套图纸、模具图册、冷冲模国家标准各一套,还有各类产品、样品及专业课本、作业本和学习笔记本,检测报告,专业论文等。用于课堂教学,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们思想有了触动,情感有了变化,学习有了收获。认识到模具专业学习是集专业性、知识性、技能性和职业之美于一体的,同时感受到老师“千里背模具,物重情更重”的良苦用心。同学们开始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找老师索要资料,刻苦学习,初步形成了热爱模具专业,立志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学好模具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伟大情怀和境界。一次周末,教室里地面很脏,桌椅摆放很乱,我改变了过去一味批评责难的做法,自己一个人认认真真地将教室地面、墙面擦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星期日同学们返校后感觉很爽,自己暗自高兴。,自己以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与同学们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用心做事。今秋入学,经过事先预防沟通,与家长交流,学生返校稳固率超过预期,达到较高指标。有几名学生本打算放弃学业的,我就反复做工作,经过苦口婆心的劝导,即便准备放弃返校的学生也高兴返校。学生家长也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关爱,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学们返校后,表现也有了很大进步。在学校组织的为11级病重的学生钟燕梅捐款活动中,班上同学们表现积极,同学们自觉捐款五十、一佰的,多名女生捐款20元之多;捐款总数在全校班级中名列第一。有的同学还主动帮助低年级同学搬水上楼,不留名。有的同学拾金不昧等。特别是有的同学一改过去上课睡觉,不学习的坏毛病,自己给自己施压,力求取得计算机技能证。尽管班级工作与先进班级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毕竟同学们长大了,进步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学校提出的“把人当人,把事当事,用心做事”的要求。深感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关爱学生是教师之责任,认真做事是教师之本分。

今后本人将更加努力工作,倾注更大热情,努力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断进取。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6篇

关键词:模具行业;社会服务;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76-02

政校行企高度合作是近几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的热点问题,而在行业企业中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库的研究课题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之一。国家教育部提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1 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社会服务资源库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化规范,以社会服务平台为基础,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开发出的复杂性系统。社会服务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是资料的堆叠,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面向专门用于行业应用和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资源库,包括职业标准、岗位描述、企业信息、专业指南、教学资源等资源。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江苏省模具技术培训中心,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依托常州市模具设计与制造科技服务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

在行业企业中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库能够提供一个平台,使得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享有教育资源与服务、与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以及与相关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以在模具行业中引入社会服务资源库的研究与实践为例,通过模具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应用,增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共同利用资源库指导企业员工培训、参加与企业的技术交流及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利用专业资源库更多地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企业生产力,在实践中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2 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和措施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11年开始进行模具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库的建设。通过调研江苏省模具行业资源的现状,从现实基础入手,研究整合行业资源,建设模具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在学院“四方三层、一园八站、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充分发挥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法人单位的资源优势,联合政府、行业企业专家,整合模具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网上资源,及时行业资讯、人才信息、企业信息及产品信息;协助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定期发行《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会刊。其次,以江苏省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为平台,组建专门团队,在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基础上,开发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二级、三级)国家技能题库、模具制造工(二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及鉴定指南。再次,结合模具行业相关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模具钳工》、《模具CAD/CAM》、《模具数控铣削加工》、《模具电加工》等多个职业工种的包含了技能培训试题库及培训教材在内的技能培训包。

3 社会服务资源库在模具行业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1年模具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以来,社会服务资源库依托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积极开发建设江苏模具工业网站,上传模具行业信息资源、模协杂志、行业企业交流信息等内容。同时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会等重大会议,在会议上积极推广社会服务资源库。据统计,2011年~2013年,学院依据社会服务资源库所开发的培训鉴定资源,共为20多家企业进行了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模具钳工、模具电加工、模具CADCAM、模具数控加工等鉴定认证项目20项,鉴定认证人次达到1000余人次。为常州技师学院、武进职教中心、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师生进行了模具设计师、模具CADCAM、模具数控加工等鉴定认证项目18项,鉴定认证人次达到1386人次。其中,依托全国高职高专模具专业国家级培训,共为来自全国4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67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模具设计师技师鉴定,为推广和宣传社会服务资源库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学院还联合政府、行业企业进行了《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鉴定的研究》、《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题库开发》两项省级研究课题。同时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模具国家标准制订会议,在会议上也积极推广社会服务资源库,取得了巨大效果。

4 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的来说,借助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模具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库的建设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常州及周边地区的模具行业和企业通过应用社会服务资源库的确受益良多,对于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素质,提升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力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社会服务资源库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资源库资源需要不断优化更新,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要更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行业企业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资源库资源也需要随时优化更新,今后将加大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强化质量管理,联合行业企业专家,优化服务资源,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服务资源库的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倩.地方高校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

[2]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39-02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学生的重要专业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锻造方法,能够正确设计一般的锻造模具,具有初步分析产品缺陷、解决锻件质量问题的能力。与生产实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一门学问。[1]随着教育部专业目录的调整,各院校的教学计划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河北科技大学“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由于学时压缩改为选修课程,并取消了课程设计,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在河北科技大学教研项目支持下,对“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学生兴趣,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同类专业选修课提供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一、“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目前的现状是:

第一,作为专业选修课的“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没有了课程设计,既降低了课程的重要性,又弱化了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基本上是纯理论授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

第二,课程压缩至32学时,在教学内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学时的减少使得一些设计计算内容不得不删除,加之缺乏实践环节的支撑,定义、概念及原则学了不少,但却不知学有何用、怎样用,慢慢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授课对象由模具转为成型专业(铸造、模具、焊接),受众面增加,但学生对选修课重视不够,许多同学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锻造相关工作,混学分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教师将平时考勤计入总成绩加以约束,但留住人留不住心,课堂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课程的改革思路是: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线,通过任务的完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所学知所用,提高实践能力;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避免“一考定成败”。经过教学应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它具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图片、模型、仿真动画及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平时无法看到金属流动规律、设备、模具及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2]尤其适用于像“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这样的专业选修课的理论教学。

1.利用多媒体上好第一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往往来源于第一课。本课绪论的内容之一是介绍锻造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通过计算机网络、新闻报道、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素材,以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锻造的悠久历史及现代的重大成就。从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到隋代赵州桥的“铁拉杆”,[3]从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诞生到大型船用曲轴的国产化,都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成就。同样,在每个知识单元的第一课将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等学科前沿信息及探索性专题的视频资料剪辑后放给学生观看,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36000吨黑色金属巨型垂直挤压机诞生记”、探索与发现栏目的“百兵之神-龙泉剑”等,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利用多媒体了解典型锻件的应用背景

锻造工艺是为零件提供机加工毛坯的,锻件与最终零件仅形状就有很大的差别,无法一目了然。由于锻件是机器设备内部的重要零件,日常生活难见真容,例如大型锻件水轮发电机主轴,汽车发动机曲轴、连杆、凸轮轴等模锻件。因此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水轮发电机组或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锻件的工作环境、所处位置及作用,则有助于提高相关知识学习的针对性,从而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将生产实景引入课堂

锻造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锻造工序及其操作方法、典型锻件的锻造工艺过程,完全的口头讲解及图片展示,枯燥而缺乏真实感。利用工厂的真实生产录像加以展示,例如汽车前桥热模锻压机锻造生产自动线、汽车连杆热模锻压机锻造等,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以具体的、实用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传统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任务”,并围绕具体的“任务”展开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任务”的全过程,在完成指定“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订“任务”,要具有难度适中、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涉及知识的全面性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努力既能顺利完成又能提高综合能力。笔者最终选择长轴类锻件的自由锻造生产工艺、锤上模锻生产工艺及锻模设计作为本课程的“任务”(如表1所示),通过设置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锻件来避免“任务”的雷同。

表1 中小型阶梯轴锻件锻造工艺设计和锻模设计的任务分解

任务编号 任务名称 相关理论知识 提交成果

任务1 自由锻件图绘制 自由锻件的分类,自由锻造工序及其分析,自由锻件图的绘制方法 自由锻件图

任务2 自由锻造工艺卡片绘制(协作完成) 中小型自由锻的生产工艺流程(下料、加热、锻造工序、热处理),锻造设备及选择,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内容 自由锻造工艺卡片

任务3 锤上模锻冷锻件图绘制 模锻件分类,模锻工艺类型,冷锻件图的作用及绘制方法 冷锻件图

任务4 计算毛坯图的绘制,制坯模膛的设计 模锻工步的分类,计算毛坯图的计算与绘制,制坯工步的选择,制坯模膛的结构、组成、作用及尺寸设计 计算毛坯图,制坯模膛截面图

任务5 热锻件图的绘制,终锻模膛的设计 冷热锻件图的区别,热锻件图的作用及绘制,终锻模膛的结构、组成、作用及尺寸设计,模锻工艺方案及切断模膛的设计 热锻件图,终锻模膛截面图

任务6 锤锻模结构设计 锤锻模结构要素,模膛排布方式,错移力平衡及锁扣设计,模块设计要点 锻模结构及模膛排布图

任务7 锤上模锻工艺卡片绘制(协作完成) 毛坯计算,锻前加热,锻造后续工序,锻造设备的选择 锤上模锻工艺卡片

组织和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法顺利进行的保证。“任务”应在第一课布置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以“任务”为中心,有的放矢地进行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4~5人组成任务小组,可自愿组队,实行组长制,组长负责全组分工协作。分组应本着“组内互补、组间平衡”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在教师的主导下,任务小组通过借阅资料、查阅手册,学习相关知识要点并完成各项任务,提交各项任务的图纸、工艺卡片等成果。任务驱动教学法给了学生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途径,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一个“任务”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课程知识点。首先教师应根据“任务”的进程,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章节为顺序的授课方式,应以“任务”为主线,通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辅导答疑等方式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实现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其次“任务”未直接涉及到的知识点则利用多媒体穿插讲解,形式多样,例如绪论、锻造设备的结构原理等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大锻件自由锻、其他压力机模锻等内容采用讲座式教学并以小论文方式结题;锻造加热和热处理方法及缺陷、部分后续锻造工序等内容采用自学方式以缓解学时紧张的状况。受课时限制,“任务”会挤占学生课下时间,因此辅导答疑必不可少;阶段性检查、监督进度是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法宝。

四、改革课程考核形式,摒弃“一考定成败”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检查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监控作用。[6,7]随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期末闭卷考核方式难以达到全面评价学生的目的,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变知识型闭卷考试为贯穿始终的过程考核;将单一考核变成平常考核、期中小论文、“任务”考核、知识小结、抽签答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如表2所示),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表2 课程考核任务一览表

考核任务 分数所占比例 考核内容

平时成绩 10% 出勤、课堂问答等

“任务”完成 50% 工作态度、学习能力、任务贡献、团队协作、成果质量

期中小论文 15% 针对大锻件自由锻造方向

知识小结 5% 其他压力机上模锻

抽签答辩 20% 针对“任务”成果及理论知识

课程考核中占比最大的是“任务”完成一项,这是由于“任务”完成需要课程绝大部分理论知识的支撑,要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过程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贡献、协作及质量都是考核的内容,力求考核客观、公正和全面。最后学生需携带“任务”成果及抽签题卡参加答辩,教师针对“任务”及题卡上的理论知识面询,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任务”完成中的水分进一步过滤和把关,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五、结束语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专业选修课“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是可行的,它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学知所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贯穿始终的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避免了“一考定成败”,对于促进学生参与“任务”主动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素玲,王丽娟,韩鹏彪.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0,(12):257-258.

[2]于琳华,殷秋菊,周超梅.多媒体技术在模具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校,2009,(4):50-51.

[3]王德拥,王丽娟.追溯中国古代的锻造[J].塑性工程学报,2006,

13(3):115-117.

[4]林红旗,杨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设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学研究,2013,(5):94-95.

[5]傅宝根.项目教学法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0-111.

第8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能力

1概述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培养模具行业设计、生产、管理等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分开进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模具时无从下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1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模具的外形结构和开合模动作原理都较为复杂,必须借助先进的教学演示手段,课堂中多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形象地表达模具的动作和结构。但模具属于精密复杂设备,而动画往往简化了模具结构,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际不符,学生对模具的认识不全面。再者过多模具图、动画、文字信息的展示,容易造成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未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让学生感觉模具设计原理枯燥,内容琐碎,复杂难记,教学效果欠佳。1.2塑料模具设计教学知识点多,包括塑料材料的选取、塑料件工艺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型腔数目的确定、模具成型零件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导向机构设计、推出机构设计、冷却机构设计等。学生难以看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不能温故而知新,最终接受的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1.3教学考核方式是试卷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察方式。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出勤、作业和课上提问,主要是基于课本内容的考察,加大了学生对书本的依赖性,难以检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对模具岗位的适应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未来社会对模具行业人才的要求,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2]

2项目驱动教学法简介

项目驱动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法的主要特点在于课程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具体说,项目驱动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式教学强调以教案为重点过渡到以完成项目为重点,选取一个典型的项目作为总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按知识点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子任务,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总任务的各个阶段,使教材中各章节的零散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3.1确定项目主题。要根据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来确定学习领域的主题学习单元。课程项目的设计要贴近企业,要依据模具设计的典型工作流程,提高项目实践性和针对性,又要贴近学校的实际条件,具有可操作性。首先确定能够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大项目,然后再逐步分解,分解成若干容易操作实施的小项目,小项目通常仅涉及一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实施。[3]本课程确定总项目为“冰箱调温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各单元知识点将项目内容分解如表1。3.2项目活动的展开阶段。首先成立项目小组,组长负责编写小组项目计划书,分配工作任务。然后制定项目方案,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目自学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每个人设计一个方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决策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之后对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每个人按照承担的项目任务工作。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自行检查,核对。3.3项目活动的展示与评价阶段。项目完成后,每组都要进行答辩,可以用PPT、CAD图纸、手绘图纸、自制模具等多种方式展示项目成果。项目教学的评价主要看项目工作的完成质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习小组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合作精神。自我评价以口述或写书面心得的方式,叙述参与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取成功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收获的结论,目的是初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其中教师评价占最大比重,以上三部分加权求和后作为本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项目驱动教学法效果分析

首先,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师仅仅是引导入门,要想解决项目问题,学生必须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其次,通过自行设计和现场操作,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总之,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保证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作者:李 昕 王泽河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妍.“塑料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294):90-91.

第9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传统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17-03

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信息技术带给制造业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的改变,以及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时代向着以信息为特征的系统技术时代的迈进,高校承担着输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栋梁之才。因此,在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既是大学生正式进入设计研究领域的开始,又是大学生未来独立工作的预研性准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模具方向是典型的传统专业,主要研究塑性成型理论以及锻造、冲压、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几十年来沿袭下来的毕业设计选题大多围绕锻模、冲模、塑料模设计,主要考核学生在设计方面全面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多用设计图纸的张数衡量。反映到毕业生身上,学生在企业管理、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以及知识面的拓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较差,使学生就业时很难马上适应现代企业产品开发模式、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传统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知识应用面窄、技能培养不全面的现状,通过对毕业设计选题及指导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的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途径。

一、调查问卷内容

本研究就毕业设计选题及指导方法的相关内容对本校塑工方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选题方式。①你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选题方式?a.教师指定b.学生自由选择c.教师和学生协商d.其他(请注明)。②为了更好地搞好毕业设计,你认为什么时间下达毕业设计课题目较好?a.毕业设计开始前一年b.毕业设计开始前半年c.毕业设计开始前d.其他(请注明)。③你认为毕业设计持续时间多长为最佳?a.14周b.18周c.26~30周d.其他(请注明)。

2.选题内容。④你认为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本专业学科范围之内b.跨学科。⑤如果选择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课题,你会选择:a.工艺设计b.模具设计c.设备设计d.其他(请注明)。⑥如果选择跨学科课题,你会选择:a.专业和计算机结合b专业和管理结合c.专业和机电结合实际d.其他(请注明)。⑦你想选择的毕业设计类型是:论文类b.设计类c.软件类d.其他(请注明)。

3.指导方式。①你认为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式是:a.灌输式b.启发式c.完全由学生自发探索d.其他(请注明)。②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a.看管式b.学生自我管理c.教师定期检查d.其他(请注明)。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整理,对调查结果作以分析:

1.毕业设计选题方式。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方式提出了三个问题(如图1~图3),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更趋于主动,由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方法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希望与教师协商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半年下达题目较好,这样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熟悉和了解自己将要做的工作,为更好地进行毕业设计做准备。如果下达题目时间太早,学生们还在课程学习期间,没有时间去考虑。而下达时间太晚,准备的时间又不够充分。大部分学生希望毕业设计用18周,即一个学期时间完成,以通过该环节充分锻炼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希望用近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以便完成得更好。另一部分则希望还像原来的14周。

2.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关于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提出了四个问题(如图4~图6),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研究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内容,以使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还有部分学生希望能研究跨学科内容,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在课题类型方面,学生还是对模具方向情有独钟,这主要是和近几年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关,模具行业搞的红红火火,学生也希望在大学最后阶段加强模具设计能力的锻炼。

目前,企业都在提倡现代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计算机应用已非常广泛。学生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找工作也容易,因此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题目能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许多设计的机会,使学生以为毕业后大多从事设计类工作,而对论文、软件等类型的课题不是很熟悉,可能会失去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机会。

3.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指导教师的启发下,凭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全面的素质。还有少数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希望由自己自发探索,却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指导。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有自我约束力,无须教师整天像家长一样看管自己,只要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即可,甚至连定期检查都不必,肯定能完成工作。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专业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的选题和指导方式、陈旧单一的课题内容,他们对毕业设计更趋于主动,希望毕业设计的内容能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拓以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同时,希望通过毕业设计过程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于课程体系改革,主张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明方向、强适应”和“通用性、精简性、特色性、实践性”为原则,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宽专业知识面,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的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材成专业),多数学校实现了由锻压、模具、铸造、焊接等各热加工单一专业建设转向新的材成专业的建设。 

作为一所新升本科的地方院校,新增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培养目标主要应是面向地方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与技术管理岗位,着力培养学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本文对地方高校如何构建材成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从目前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由于该专业原来的基础不尽相同,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老专业的框框,而只是在老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存在着专业教改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从根本上重建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缺乏层次,不能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拓宽口径与保持专业特色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学校虽然从2002年即开始培养材成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是在专科基础上的联办本科,使用的完全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很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学校于2008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当年开始招收培养材成本科生并使用自己的培养方案,但在教学中发现该培养方案存在课程过重、特色不突出等现象,急需改进。 

二、材成本科教育、教学的定位 

1、人才培养定位 

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一部分高校应该担负起精英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型和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本科阶段应是进行以通识为主的专业教育。另一部分学校应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负起大众化教育的责任,本科阶段是通识与专业并重的教育。 

学校升本初始即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承担起大众化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 

2、确定专业方向 

材成专业具有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的特点,根据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和学院实际,选准专业主方向,办出地方特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洛阳地区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使对掌握现代设计技术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呈上升趋势,锻压、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更为抢手。据此,学校材成专业实施的是宽口径的材料材成及控制工程与专业方向并存的培养模式,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材加工三个专业方向。 

3、人才培养目标 

材成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成型方法与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筑材料加工的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材成专业内涵及课程体系 

1、根据专业发展明确专业内涵 

材成专业是以成形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它是介于机械和材料两大学科之间的反映综合性制造技术的专业,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材成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是宽口径的。 

从1998年新专业诞生以来,不少学校材成专业发展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宽与专”的关系,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宽口径,淡化了专业,使得毕业生所学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接轨,一度出现与铸、锻、焊有关的企业到高校无法招到需要的专业人才。另外一些学校则走向另一极端,铸、锻、焊老专业的主要课程都上,课程过多,学生不堪重负。 

我们组织教师广泛调研,重点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及方向的学生要求具备相同的宽口径的基础知识和成形技术专业基础知识,所不同的只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材成大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包括塑性成形、液态成型、焊接成型等基本理论、工艺及装备设计、设备选用等内容。为了避免过于宽泛或负担过重,又分别开设了与以前的锻、铸、焊三门技术相关的专业课。 

2、教学内容的总体构成 

按照教育部有关四年制工科大学生总教学时数及实践性环节安排的指导原则,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通用性、精简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原则建立了“两平台、三模块、一拓展”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各专业方向的协调发展。 

“两平台”为通识课程平台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三模块”为专业教育内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建材加工模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随社会需求相应变化;“一拓展”为素质教育的拓展计划,主要由学生科技活动组成。 

(1)通用性原则。材成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基础型、通用型为主,同时加强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体现基本知识结构的内容,也就是“两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这类课程占了总学时的56.86%,改变了过去专业口径偏窄和过专现象,做到既夯实基础、又拓宽口径。 

(2)精简性原则。材成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学分控制在205学分,从学时上计算比过去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少了64学时。同时将根据“去重消肿,去旧增新”的原则,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和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向生产现场,去思考、动手、创新。 

(3)特色性原则。人才知识结构不仅要体现国家对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更需立足地方学校和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材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设置了模具制造学、塑性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焊接结构、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金属建材电磁连铸技术、金属建材成型工艺、金属建材成型装备等课程体现本专业特色,同时也设置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任选课程。 

(4)实践性原则。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通过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实践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认定学分,同时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作,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要求既相对稳定又动态发展,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玻璃钢手糊成型实验,变革,实验指导,实验教学

一、前言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增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社会就业竞争力。在学生学完所有理论课程之后、毕业设计之前,增设了《专业实验训练》课,根据理论知识结构和实验条件,要求学生完成8~9个专业实验。其中玻璃钢手糊成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机理、固化条件以及手糊成型工艺的操作,在指导该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条件,我做了几点“变革”并由此谈谈有关实验教学的个人看法。

二、实验指导“变革”及对实验教学的看法

1.不提供指导书,“强迫”学生思考

玻璃钢手糊成型实验最常用的基体树脂是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是按照不饱和聚酯为基材编写实验指导书的,而此次实验所用的基体树脂是环氧树脂,其固化机理、固化剂与不饱和聚酯完全不同。按道理,实验前应该给学生提供与实验完全吻合的实验指导书,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才能有效避免出错,也才使实验的成功有保证。但我没有给学生另外提供实验指导书,而是在实验前详细讲解了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并告诉学生各种固化剂的特点、操作禁忌和实验的大致步骤,“强迫”学生认真的听和思考。

当然,没有配套的指导书会让部分学生不满,因为实验操作没有了“明确的指令”;更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实验失败,而“失败”总会让人沮丧且得不到认可。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有实验指导书的“成功”和没有实验指导书的“失败”不可对等评价,学生所能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有天壤之别。在有实验指导书参考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废弃思考,只是机械的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做实验,实验的操作和结果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学生能学到的知识也可想而知;而在没有实验指导

参考的情况下,尽管实验有“失败”的风险,但却可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应该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以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实验优劣的惯性思维。

2.调整实验方案,培养独立能力

根据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凡是能够引发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的物质均能作为固化剂使用,比如我们开展实验时就能为学生提供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六次甲基四胺和聚酰胺4种常用固化剂,而每种固化剂的活性都不相同,所以固化条件、固化时间也都不相同。若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种固化剂,实验开展会比较容易,也会比较顺利,但学生所能了解到的知识也会相当有限。因此,开展实验时,我将学生分成了4个组,每个组用一种固化剂,这样学生就可以同时了解4种固化剂的固化条件和固化效率。另外,用于增强的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可以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这样,每个组又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改变固化剂、表面改性剂的品种,确保了小组之间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避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依赖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验的独立能力。但指导实验时,没有几个老师愿意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指导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策划,而且实验过程很难指导;二是学生已经习惯了“有依靠”的实验方式。虽然方案各不相同的分组实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这样却能让学生实验过程中不依赖别人,培养其独立的实验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实验,对学生的锻炼也是仅仅通过延长实验学时数达不到的。

3.克服实验困难,培养创新精神

该实验除了配置环氧树脂胶液和准备改性玻璃纤维外,还需要成型模具,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没有供学生实验用的实验模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采用光面硬纸折叠纸盒模具,纸盒直接折叠成测试样条所需要的尺寸,并在纸盒的外层粘贴一层胶带防止胶液从纸盒的缝隙渗漏。这样既能有效的保证纸模具达到成性要求,又能使成型后的玻璃钢经简单的修边处理就能用于性能测试。

实验开始时,第一件事就是教学生折纸盒模具,刚开始还有学生抱怨没有足够的实验条件,甚至有学生低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的。但等纸盒做好了,很多学生竟然对自己的“作品”自豪不已,而实验模具的问题也解决了。本来对于手糊成型工艺而言,主要是要控制好胶液的配置、工艺过程、固化条件,而与成型模具的材质并没有多大关联,加之实验不同于生产,对尺寸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自制的纸盒模具完全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通过手糊成型实验的这个“创新”举动,学生可以学习到的是:“创新”不是一句口号也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开动自己的脑经,抓住本质寻求解决之道。

4.引导学生“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在进行实验分组时,按照固化剂、玻纤表面改性剂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刚好每个小组有4名学生,于是我又将每个小组的4人分成A、B两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固化剂、玻纤表面改性剂组合都有A、B两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并且在折叠纸盒模具时,也是让每个人都折叠,然后2选1作为实验用模具。

这样安排实验,学生在实验的每个环节都有可比性,虽然没有明确告诉他们要参与什么“竞赛”,但潜意识会让他们认真起来、思考起来。这样做也起到了实际的效果,因为平时不认真、不细心的学生都在很认真的折叠纸盒、计算固化剂用量、配置胶液和玻纤表面浸渍改性,工艺操作时能认真的与同组同学配合涂覆胶液、铺设玻纤。通过这个实验,我更能确定,其实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不同的只是我们是否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学评价是否真的起到了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培养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