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05:4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一、搭建师德培训平台,培养敬业爱生品格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们始终把它列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同伴互助、履职承诺,自查互评、实践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觉履行师德、师风的具体行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把践行“献师爱四做到”落实到位:一是做到将教师爱之情落实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与善待上;二是做到将爱的行动落实在公平、公正育人及与特殊生结友相处等方面。三是做到将爱的能力落实在“对少年行为塑造矫正技术”掌握运用上,四是做到将爱的艺术落实在严爱相济、因人疏导等方面的教育艺术上。献师爱四做到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让教师从沐浴着师爱之情而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创设多元开放培训平台,提升课改适应能力
1.分层立标,夯实梯队教师业务培训
(1)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让其在实践中学会教育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教师角色转换。采用拜师学徒法,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知、行、能”上进行传帮带。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每学期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班团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2)对青年教师进行“上格”培训,让他们在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参加基本功比武、学科教学竞赛、课件制作评比等,反思成绩与不足,确立发展定位,学校为其尽快成长为一名新秀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助。
(3)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让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通过参加省内外研修班学习,掌握前瞻性教育观、质量观等。通过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站在课改前哨,以专家型姿态引领教师发展进步。
2.搭建新课改培训平台,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1)开放式培训。一是走出去。十一五期间我校派百余人次去省内外培训学习,汲取优秀实验区经验,聆听专家新课程讲座。理解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外出培训归来的骨干做好课改培训的二传手,以不同方式予以汇报、讲座、辅导,或执教一节新理念的观摩课。二是请进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后10次请省市教科研专家、教授、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做课,借助网络资源组织观看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特级教师讲座及新课程观摩录像。 同时,我们挂靠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作为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或请院领导教授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学辅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全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受到了新课改培训。
(2)多元化培训。一是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和假期集中办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通过对新课程相关资料的学习辅导,解决理念层面问题,通过看示范课及案例分析,解决理念与实践对接中的感性操作的问题,专任教师课改培训率达100%。二是强化小群体校本研学合作机制。为推进以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我们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为引领,开展“研—培—用”相结合的集约式磨课研学活动,真正形成了教学问题研究化、研究问题课例化 “研、培、用”一体化的团队研学模式,起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解决课改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订阅近万元报刊、课程培训资料和电子资料。同时根据学校研训主题及教师需求,学校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学校有关领导及校园网站及时将网上相关资料或目录索引印发给所需教师,让教师到各网站自己查询。
三、打造技能培训平台,锤炼教师现代教学基本功
1.创建信息技术培训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多种媒体的购置。建起了千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网络学习室,电子监控网,40%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使教师尽快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轮训,专任教师100%达到初级标准,80%教师掌握电子备课及制作相关课件的能力,有40%的专任教师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中级标准,每学期举办来的多种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参与率达95%以上。
2.创建心育技能平台
新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把握学生心理教书育人已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列入教师培训中,在全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心育通识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去省市参加系统培训。回来后在教师中进行系列讲座与实践训练,开展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研究与评比活动,课堂上教者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以最佳心态进入学习。倡导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灵的“保健医”,将“关注心灵环保,呼唤绿色批评”视为育人理念。
3.创建科研技能培训平台
借助十一五课题研究平台,让教师在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中提升科研素质。十一五我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4项,90%的教师参与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2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工作者。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育手段与初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研究》被中央教科院科技研发中心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我校总结的《“言情激励”是发展性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非物质化手段》一文在全国课题推进会上介绍,被总课题组专家认定为最有影响力的成果,并刊发在中央教科所张敬培主编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文集上。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教为学服务的发展性导学达标五环节模式”,已在学校推广应用,并被中央级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发。
四、提供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在促教兴校中大有作为
为检验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发展水平,学校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课改“达标课”、“创新课”、“教学大赛”、“基本功大比武”,举办师德演讲会、教育论坛会、多种媒体课件展示与评比会,先后有17人设计并执教的18节新课程优质录像课在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国发展性课堂有效教学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有39人次执教的46节课在省市县的课堂教学评选中被评为优质课。学校《科研报》及《教科研视窗》及时刊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及经验总结。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月”活动,每年征集两次教师的研究总结、案例、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等科研成果,并将优秀成果向上级科研部门推荐,或汇集成校级研究文集。五年来学校共投入两万余元奖励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工作,我县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下发了《沾化县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全县及各校分别召开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了一是加强教育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各中小学分别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学习了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胡总书记给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对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全国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孟二冬教授一生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一线,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使我县每一老师学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的浮躁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让自己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顿生。三是注意师德修养细节,渐进树立“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观念,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细节入手规范教师的行为,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通过组织观看,教师们体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组织教师们观看了《教师礼仪》专题片,引导广大教师规范言行。集中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的条件,部分中小学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光碟,如《爱心与教育》、《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态好命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九、继续组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协同创新 小学全科教师 培养路径
一、“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时代背景
(一)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深化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
教师培养模式是高素质教师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1]。随着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全科教师是国际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小学师资培养模式,也是我国小学师范资培养的重要新兴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是“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因为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厘清,这就使得其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目的申报与实施就显得有其紧迫性与针对性。
“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是《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提出的重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三位”是指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一体”是指三方互动合作,机构管理一体化;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教育过程一体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专业学生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是指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
(二)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定位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
1.“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契合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定位。“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的正式提出,目前在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由具备相应教师资质的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2]。我国大陆传统的小学师资一般采用分科培养的方式。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基于“小学教师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的理念,一般不实行分科教学而采用小班制、包班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本科小学师资普遍采取全科培养方式,如法国的小学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时要考查其多科教学的能力,英国小学教师要胜任全国统一课程中任一学科的教学,美国的小学教师要包班教学、教授小学的所有科目等,我国台湾地区本科小学师资的培养是普遍采取全科培养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大陆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小学办学规模小、班小年级多,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急需教师包班、全科教学。因此,从2006年至今,湖南、江西、广西、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和开展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另外,在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小班教学、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可能,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如2011年,浙江省就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列为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因此,小学全科教师要掌握通识性知识,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3]。培养全科教师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立足当前,为农村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小学师资,促进重庆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立足未来,为小学全科教师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建设思路,从而推动教师教育的变革发展。
2.“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契合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导向的模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转型改革的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从一开始即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研发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并以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系统构建了“一个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岗位能力平台”,以整体提升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适切性与实践性。
3.“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契合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开放办学的平台。“三位一体”模式强调国家政府对教育的调控和管理。教师不可能避开国家对教育系统所负的责任和所实施的控制[4]。在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积极推进行业合作、开放办学,与政府、教委、进修院校、小学、教育企业签订共建协议,探索高校、政府、行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可以依托校地合作平台――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政府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启动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五个行动计划,为创新性、实践性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二、“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协同创新机制。
1.明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教学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容。为了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师院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小学协同制定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三方可以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课堂和岗位互换等多种形式,吸收一线小学的优秀专家加入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的教学团队。三方协作,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作用,为小学全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服务,也为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对于小学全科教师教学及科研质量进行多方监控,采取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小学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评价。
2.明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科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容。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小学协同科研机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高师院校的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科研人员应直接参与一线小学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在注重职前教师培养的同时,大力开展与行业合作,以紧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前沿。同时,通过三方科研协同创新,设立横向课题,带动一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职后培训,促进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小学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结合,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科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容朝“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订单式、网络化、多区域、国际化”等方向发展。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科学研究合作,主要包括:一是合作申报教师教育研究项目,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申报各级纵向和横向教育规划、教研教改研究项目,重点开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研究,高师院校利用自身图书资源、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引导、帮助中小学校教师参与研究,提升中小学校教师研究水平;中小学校为高师院校专家、学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使他们有效开展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二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双方主动吸纳对方教师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教研室活动、教改实验。三是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高师院校组织专家学者到中小学开展讲学、讲座活动,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帮助高师院校教师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对接研究。四是强化办学特色建设,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互相支持,共同加强办学特色建设;双方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总结双方办学经验,培育或强化办学特色,帮助对方诊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发展协同创新机制。
1.建立人才发展协商机制。构建以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桥梁的“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中小学”的实习模式,既可提高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多赢的局面[5]。吸纳地方政府和小学的一线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校长及教师建立“小学教育(全科方向)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制、修订专业能力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基地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五个行动计划,打破师范院校的封闭式办学壁垒,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建立人才培养的三方联动机制。
2.建立人才发展反馈机制。“三位一体”模式以高校为引领,有助于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优势,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小学整体设计与学校改进提供实践支撑,为政府教师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6]。建立师范学院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对接路径,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及时收集学生校外实践、实习的实况与建议,邀请一线教研员、教师进入本校,观测学生能力测试、竞赛及试作等并提出改M意见,在学生毕业后跟踪、收集并分析毕业生岗位能力信息,将以上信息及时反馈至后续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3.建立人才发展创新机制。教师教育具有公共性、专业性等基本属性[7]。有效整合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一线小学的研究与实践力量,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教师团队在地方小学教育发展中的智力支持作用,充分吸收地方小学教育一线优秀校长、教研员、教师的实践智慧,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协同开展教研及应用性横向课题研究。
(三)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专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
1.区域综合改革协同创新。以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围绕“一个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实施“五大行动”(课程改革行动、评价改革行动、教师教育改革行动、办学体制改革行动、管理体制改革行动),具体抓实项目支点,助推城乡区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2.学校专业发展协同创新。在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打造多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教委、进修校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围绕特色学校发展规划、课程领导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等领域,以阶段性专项实施的形式,助推实验区小学专业发展。
3.教师专业发展协同创新。实施“1+1名师培育计划”,由师范院校1名专业教师助带1名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小学教师,共同围绕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研提升等领域开展同伴互助,以实现高校教师实践智慧、中小学教师理性思考能力的双向提升,培养一批高校和中小学名师;在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系统构建涵盖“国培、市培、区培、校本研修及自我研修”五大领域的特色培训体系,为实验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机制。
1.课程资源共享。师范院校开放办学,培养教育行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改革趋势。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相互开放网络、图书馆及其他教育资源,并优先为对方提供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各方面资源共享的机会。为提高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岗位能力,实验区充分整合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一线实践智慧的优势,组成课程开发团队,以横向委托课题的形式联合开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实践课程、情景性课程及区域性校本课程、培训课程,初步完成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手册的编写,小学教育个案的收集及情景性课程的录制,以及一线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类教育案例的收集。
2.评价资源共享。师范院校为地方各类小学教师提供各种在职培训、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学分银行对进修教师的职后培训、研修进行学分评价认证;师范院校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部分学分(校外实践教学、技能测试等)交由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一线教研员和教师进行培养质量等级认证。
3.人力资源共享。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一线“双向互聘”、“岗位互换”、“协同创新”的教师发展新机制,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小学名师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建立专任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小学兼职教师负责共建课程的良性机制,通过外置课程探索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建设。三方共同实施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带头人“一岗双师”制度,选聘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一线专家为师范院校的校外专业带头人。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进修等方式,使其成为既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建设与改革,又有高水平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能力、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建立对小学全科专业带头人的定期量化考核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孙霄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9-14.
[2]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6(4).
[3]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5(4).
[4]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管理卷)[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66.
[5]王慧.地方师范院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实践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4(5).
[6]孔凡哲,彬彬.U-S合作的焦点:以专业引领促学校发展――以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4(8).
为切实推进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校确定了"村小一体化统领、课程全面化实施、师资均衡化调配、研培一体化促动、自评规范化操作"的工作思路,以一体化管理为切入点,在办学方向上努力做到了以下三个转变:
1.以综合学科开设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村小同中心校相比,最大的差距不是语文、数学主学科教学,而是音体美等小学科的缺失和师资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三方面工作。
1.1 采取四项措施,从师资配备上保证课程开设。
1.1.1 择优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任村小校长,他们理念新、业务精、肯钻研、干劲足,给村小带来了新的活力。
1.1.2 优秀年轻教师全镇统一调配,使各村小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基本均衡。
1.1.3 中心校骨干教师定期到村小轮岗支教,解决村小班主任空缺、专业学科不对口等问题。每位教师任期一年,期间享受中心校教师待遇,且评优选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1.1.4 出资解决偏远村小教师上班难问题。我镇村小较多,东西跨度大,大部分教师家住县城,为此我们尽量安排有车的村小校长或教师到偏远学校任教,其他教师搭车上班,中心校给予一定的油资补助。对于没有开通公共汽车的村小,中心校每年出资2万元租车解决教师上下班问题。
1.2 是采取两种形式,从举措上保证课程开设。
1.2.1 领导兼课。中心校教学领导、德育领导、村小校长全部兼课,既发挥了领导表率作用,也能使他们沉下身来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攻克难点,同时还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使所有村小开齐学科,开足课时。
1.2.2 跨校送课。对于教师病休而导致村小临时缺员的问题,我们采取跨校送课的办法来解决。如金山小学英语教师休产假,邻近两个村小英语教师到金山送课,她们每周在本校上课3天,到金山送课2天。这样,村小就不存在因教师休病假而耽误学生课程的现象,此举措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1.3 通过四个途径,从专业素质上保证课程开设。
为使综合学科开齐、开足,最终达到开好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1.3.1 先培后教。村小教师大多跨学科兼课,且专业不对口者居多,为此我们采取二级传导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教法培训、教学模式培训等,合格后才能进入课堂。
1.3.2 示范引领。我们通过实施中心校教师与村小教师"师徒结对"和"订单式"送课等策略,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中心校设立教学开放周,让村小教师到中心校观摩学习。对村小的薄弱学科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专项辅导,"订单式"送课,使中心校成为村小的师资培训基地。
1.3.3 网络备课。为解决教师跨学科教课,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我们还采用网络备课的形式,让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分工主备,将设计的教案上传到华家小学备课群当中,供全镇教师借鉴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在备课群中,中心校定期安排相关学科的业务领导主持参与研讨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3.4 有计划的安排村小教师到中心校学习锻炼。村小新教师和换岗教师要定期到中心校培训,经过一个月的锻炼提高后再回到村小,成为村小的骨干力量,带动村小教师开展研培活动,促进村小教学质量的提升。
2.以研培模式一体化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针对村小骨干教师不多,缺少研究氛围的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主阵地,以培促研,以研促教,探索出了一套以"课题统领、板块推进、制度固化"的研培一体模式,将研培重点直接指向教学实际问题,实打实地做好研培一体化工作。
2.1 课题统领,覆盖村小,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我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这一总课题,确定了"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教师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的实验研究"两项主导课题。学校业务领导和学科骨干围绕总课题分别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各村小教师再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分别确立自己的校本小课题,做到课题研究全覆盖。业务校长做为课题研究的总负责人,负责全镇教师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教导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做为课题研究的引领人。目前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研究课题,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2.2 板块推进,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我们对全镇校本问题进行梳理,把它定为一般性问题、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三个板块,列出研培问题清单,通过教学视导、片区教研和名师专家典型引领三种方式,进一步整合研培力量集中攻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教学视导来解决一般性问题,通过片区活动来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名师专家引领来突破难点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梳理,总结归纳,做为下一步乃至长期需要研究的问题。依托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科研、教研和培训三者不再是孤立的三条线,而是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
2.3 构建模式,加强管理,落实研培长效机制。为使研培活动落到实处,我们构建了研培一体"3+1"模式,通过"三学一研"(即学理念、学名师、学技能、研究教法学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三课一赛"(即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课堂教学大赛)构建学校高效课堂,通过"三写一评"(即写反思、写博客、写论文、评析教学效果)丰厚教师教研底蕴,形成研培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以评价机制一体化为手段,推动村小质量提升
3.1 确定村小评价一体化内容,强化过程管理。我们制定了《华家镇村级小学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村小评价从校园文化、教研活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四大项进行评价。每项评价内容都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和细则,通过期初视导,期中随机抽查,期末联检三种方式,对各村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3.2 强化对非考试科目的考核,提高综合学科的监督力度。对音体美等非考试学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际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到教师工作考评当中,也纳入到村小评价之中。
3.3 强化结果运用,形成推动整体工作的合力。每学期末,我们都按照《华家镇村级小学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村小各项工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村小,同时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让优秀村小校长介绍自己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树样板,学典型,鞭策其他学校共同提升。
上述一系列措施,为我镇村小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使村小这个教育神经末梢绽放了生命活力,让老百姓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教育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实施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培养目标,有效促进了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跻身全县前列。2014年11月,农安县村小一体化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辐射式培训;县域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及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培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价值的知识化、工具化
培训的真实意蕴应在于促进作为“人”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可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并未脱离两种基本倾向: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知识化倾向,一是以技能为主的工具化倾向。
(二)培训目标的单一化、简单化
培训目标是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发展需要及可能性而设,并最终决定培训的课程设置、模式选择以及质量评估方式,故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现今的培训目标虽也包括知识、技能及思政三类,但从本质上看,仍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教师的角度而设置,教师更多地是作为教书育人的工具而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规约、遵从社会判断,并未能实现由帮助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到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转换。
(三)培训课程的零散化、理论化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素质结构已由原来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变成了融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一般知识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结构。故多样性、系统性、序列化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趋势,培训课程既要有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知识拓展型,也要有以专门知识及教学法为主的专业型,更要有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实用性。可现有培训课程及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一线教师的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培训所涉通识性知识较多,专业性知识较少;理论性知识较多,实用性知识较少;适用城市师资的东西较多,针对农村师资的东西较少。
(四)培训模式的统一化
培训对象构成的复杂性及主体诉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培训模式的多样性与之对应,可现行的培训模式基本上是统一的讲座式集中培训,教学方法单调,加上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有限,学员回去后又没有自我研修,培训效率低下,从而严重挫伤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大胆的探索,提出了提升农村县域教师专业素养的三维辐射式培训机制。
我们提出的三维辐射式培训是指以“高校――县进修学校――基地校”三级培训机构、“专家引领――骨干辐射――教师实践”三级培训教师,“脱产培训――集中交流――岗位自修”三级培训方式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培训模式为依托,对全县教师进行辐射式培训,旨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三维辐射式培训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依托高校有效资源,建设好高水平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县教师进修学校,再利用教师进修学校所确定的几所基地校辐射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
第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北京、上海、浙江等高校、研究院的专家、特级教师对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地校的专、兼职教师培训队伍进行培训和专业引领,同时有计划地分批选送县级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受训骨干教师根据教师培训计划,结合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分期分批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实践。
第三,根据当前中小学校教学需要,采取脱产培训、集中交流与岗位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三维辐射式培训机制评价的研究,改变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
其模式如下:
三、三维辐射式培训模式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和前瞻性
我校是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担负着全县7000多教师的培训任务。可近年来,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日趋增多的培训的需求。如果不依托高校的有效资源,不凭借基地学校辐射培训的优势,不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单凭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现有的条件,无法展开正常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权威性和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使一线教师都迫切希望直接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指导,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能力。我们的三级培训机构、三级培训教师,可以为参训者提供符合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学习内容。
(三)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们的培训方式不局限于统一的讲座式集中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脱产培训,或是集中交流,或是岗位自修,更可以三者兼顾,全方位地培训自己,提高自己。
(四)多向性和长效性
我们一改当前单一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建立多向的科学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即从县级教师培训的内部到外部,从培训者到被培训者之间的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的评价。把培训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完善制度,形成长效的评价机制。
四、三维辐射式培训的具体做法
在实际培训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立足本校,联系高校,确定基地校
高校――本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校三级培训机构是搞好教师培训的基础。作为县级培训机构,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但也需要高校的引领,更需要基地校的辐射和支持。
(1)立足本校,搞好角色定位。从国家对县域教师进修学校的定位而言,其角色是比较明确的,即县域内学历补偿教育及高研培训的参与者,县域内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主导者,校本培训的指导者与考核者。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教师非学历培训更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近年来,我们在着力搞好学历提升教育及校本培训的同时,精力基本上全放在教师的非学历培训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班主任工作培训,教务工作培训,总务工作培训等等,一年下来,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师开展的各种非学历培训。培训结束时,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并择机与大学教授、教育教学专家、教师培训的专职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代表一起,结合一年来的培训情况和现实的需要,共同设计、制定下一年的培训计划,确定好下一年的培训内容。
(2)联系高校,固定培训根基。作为培训机构,我们的职责是培训,我们的任务是怎么去搞好、搞实培训工作。但现有的县级培训机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特别是教师能力),大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日趋增多的培训需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仅30人,教学面积不足一千平米,却承担着全县7000多教师的培训任务。再加上教师群体构成的复杂多样,不同学历、职称、年龄、科目甚至个体经验与心理特质,都会导致培训需求上的不同诉求。学校本身的培训根基不牢固,怎么去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怎么去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就寻求高校的支撑,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固定自身的培训根基。
(3)确定基地校,实践辐射培训。鉴于学校自身的条件,我们首先从全县中小学校中选择一所高中、二所初中、三所小学作为培训基地校,然后分两步做好培训工作。第一步,搞好基地校的建设,加强对基地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基地校的培训能力;第二步,分派基地校培训任务,由基地校按照本部的要求,实施对其他中小学校教师的辐射培训。这样做有两个优势,一是减轻本部的培训压力,二是验证本部的培训效果。
(二)请进来,走出去
这是教师走近名家、名师、名校的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提高甚至超越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唤起、激发教师的情感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地让老师们亲聆专家的教诲。这里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做专家引领工作。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的航标,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耳提面命。所以我们就定期聘请北京、上海等高校的专家对本校、基地校专、兼职教师培训队伍进行培训和专业引领,同时有计划地分批选送本校、基地校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接受专业培训。
二是做骨干引领工作。受训骨干教师根据教师培训计划,结合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在本校(把受训教师请进来)或基地校,或其他中小学校(施训教师走出去)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分期分批分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三)面授、自修相结合
根据当前中小学校教学的需要,我们采取面授(脱产培训、集中交流)与岗位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一般都只集中于教师在岗的自我提高和以校为战的校本培训,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有着迫切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隐性知识含量较多的特点,其水平的提重依赖于言传身教和实际观摩,因此,脱产培训和集中交流这两种面授形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脱产培训在时间上,我们推行的是短期培训形式,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内容上,着力于夯实教师的教材教法基础,丰富教师对于教材教法的积累,最大限度地压缩单纯的理论学习时间,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集中交流一般安排在休息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分层进行。对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基地校的兼职教师,主要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来提升他们的培训教学能力和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对中小学教师,主要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总结提升经验,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政策法规学习、案例佐证,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面授的同时,我们对县域内受训教师还布置了相应的自修任务,要求他们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扎实知识根底,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尽可能地使岗位自修成为脱产培训和集中交流的有力补充。
(四)创新培训评价机制
当前对教师培训的评价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看学历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二是看教师是否达到每年72学分,是否完成省市的调训任务。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形式。我们在实施辐射式培训时,一改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建立了多向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即从县级教师培训的内部到外部,从培训者到被培训者之间,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进行评价。把培训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最终实现教师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培训,最后到主动研训。
教师培训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保证教师角色本位的最佳方式,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构建科学的培训模式,探索科学的培训方法,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者永远不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兰军.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
[2]林贵明.教师培训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战略――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工作侧记[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8).
[3]袁利平.人学视野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4]秦素粉,翟志娟.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特色及经验[J].教书育人,2009(02).
[5]许小平,袁潇.城乡教师培训差异性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01).
关键词: 四川省 幼儿教师 队伍建设
一、四川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2014年4月到6月,笔者分别对绵阳、成都等较发达地区及凉山、甘孜等少数民族的百余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除了问卷调查外,还采取了专访的方式,对个别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通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调查,我们统计到,截至2013年底,我省在园幼儿数达1301954人,幼儿园园数约11759所,其中涉及教育部门、地方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集体、民办和其他部门。幼儿园校舍共8922818幢,其中包括“活动室”、“卫生间”、“睡眠室”;幼儿园在园园长、专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务情况等。现重点将教师队伍的研究做以下总结:
(一)性别现状
有效调查表的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男性教师不足2%。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率不断提高。但我国目前幼儿园中,教师女多男少,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学前教育界对儿童性都形成和中国教育事业“雏形”师资队伍状况的不断关注,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状况,调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年龄情况
教师年龄不仅是教师队伍稳定程度的表现,而且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热爱的表现。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约占67.05%,30岁至45岁的约占28.1%,45岁至60岁的约占4.85%。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最多,对于激发幼儿教师队伍的活力十分有利;中青年教师占据近三分之一,表明当前幼教队伍中有一股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半数以上的园长集中在中青年教师年龄阶段,这些都为一进步建设幼教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回收的609份教师问卷中,被调查的幼师大专学历占57.54%,本科学历占9.5%,高中、中职占32.87%,研究生占0.09%。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学历差异明显,其中城市、乡镇对学历的要求较高;农村幼儿园对学历的要求较低。调查显示,取得“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的教师居多。但是未定职的年轻教师占很大的比例,特别在民办幼儿园中没有职称的幼儿教师多,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四)职业认同感状况
根据调查,四川省参加调查的21个地市州中53.53%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持喜欢态度,因为他们是自行选择学前专业的,并且在三年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在幼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增强了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但有46.47%的教师对本职业只是持应付态度,他们一般不会花费业余的时间做与职业有关的事情,对班里的孩子和家长均缺乏沟通和了解。
(五)教师专业素质方面
从所掌握的数据看,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非常看重,6种基本技能在幼儿园园长心目中重要性的程度依次是“口语技能”、“美术技能”、“舞蹈技能”、“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和“计算机技能”。80%以上的园长认为以上六种专业能力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是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90%以上的园长认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是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
二、四川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教育体制和幼儿教师的保障不完善
幼儿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
国家对教育体系中的其他阶段均投入很多,而幼儿教育因目前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得到国家太多的支持。国家应该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保证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所受教育的连贯性,又可以保障困难家庭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社会的功利性风气使幼儿园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幼儿园教师在与学校的对话中,完全处于劣势。一个孩子如果取得一定的成就,社会自然会把这些成就归功于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而很少有人会提及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付出辛勤劳动的幼儿园教师。
(二)、幼教事业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
从各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城市的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比乡镇的好;乡镇的发展比农村的好;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又比欠发达地区发展得好;汉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好。因此,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如每个建制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幼儿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人员,对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师资支持和经费补助,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建设。一些地方幼儿园的经费管理失控,导致幼儿园出现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在幼儿园收费的管理上,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幼儿园收费长期过低,导致幼儿园缺乏基本的发展条件;二是一些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高收费、乱收费,比如说开展兴趣班、实验班、特色班等,严重损害大多数幼儿家长的利益,也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观。
(三)幼儿园教师评价指导存在误区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幼儿园重视对幼儿技能的培养,忽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综合能力。幼儿园经常组织舞蹈比赛、唱歌比赛,往往说到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舞蹈和唱歌水平时,教师们都可侃侃而谈,但说到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时,有些教师感到陌生。因此,在学前教育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懂得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合理运用。
二是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存在严重的误区,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应聘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很少涉及对应聘者教育能力的考核,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对在职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中。
(四)幼儿园教师素质偏低
在四川省大多数地市州,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整体偏低,主要体现在学历、职业道德等方面。从对教师的调查中,专科及中专(高中)学历的人数众多,本科相对较少,研究生在乡村幼儿园中所占的比例几乎为零。有的幼师对幼儿教育事业并不热爱,抱着拿工资、混日子的心态,这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也是对幼教事业的不负责。除了业务素质外,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理论研究能力。在园长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中,科研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是园长对教师要求最低的两项。没有强有力的理论研究队伍,不会有理论研究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给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纲要》以国家文件明确了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在普及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要进行大力支持。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提高社会对幼儿的关注度,确保幼儿专项经费的投入;综合考虑地域和人口分布状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设立园所布局。鼓励和支持幼儿园设立和发展,合理安排布点。要加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通过撤、扩、并等方式大力整治幼儿园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办园质量差的幼儿园。要按照“适度规模、确保质量、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每个村或者几个临近村办好一所幼儿园,进一步优化办园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要求。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向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人们也给予了教师高度的尊重。但是幼儿园教师却没有享受到这一待遇,其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有关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与社会支持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四川省地区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因此这几年幼师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较好。此外,还要正确定义幼师的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幼师每日工作量。在四川地区,尤其是县级幼儿园,平均幼儿数高达70人/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与工薪待遇的反差很大。适当减少幼师日常工作量,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时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薪待遇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幼儿园教师提供的是教书育人的复杂劳动,其报酬理应数倍于社会的简单劳动提供者。有鉴于此,幼儿园教师过低的物质待遇是不可接受的。物质条件是基础,唯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方能激发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自主加入学前教育的行列,特别是要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以及男性加入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改观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历、素质偏低及女性为主的状况。当然,只有教师个人的主观积极性得到提高,幼师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
(四)加强各园区联系,开展园区间的互动合作
现在各园区的教师只是关注本园区的动态和教学纲要,也和本园区的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讨论,虽然教育局等部分开展了一些各园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但是总体效果不好。应通过听课等方式加强各园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调查表明,95%以上的教师更喜欢,或者更希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面对面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积累经验。因此,可开展园区间幼儿教师的互换活动,例如一年或者几年的互换,特别是城镇和乡村园区的互换有利于缩小城乡幼儿园的差距。
(五)加强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质量,办好幼儿园,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关键在园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园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因此,各地市州应该定期开展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上岗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继续开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针对幼儿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园长开展专题研修培训,组织开展以总结幼儿园管理经验、研究幼儿园教育热点和难点为主题内容的专题研修培训,采用参观、访谈、观摩、互动等多种形式,系统讲解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园保健、膳食安排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乡镇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提高园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幼儿园管理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应针对幼儿教师学历方面的不足,采取积极的改进提高措施,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是最重要的,组织教师的再培训,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还可以提高学前保教质量,对教师起到启发和引领作用,更有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安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市A幼儿园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10.
[2]焦天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潍房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1.加快学校基本建设。加快完成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幼儿园建设工程,力争今年秋学期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完成勤业一期、二期抗震加固工程和清潭、花园小学一期翻建工程;加快推进香江华廷小学和宝龙、绿地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启动荆川小学的新校规划设计及建设工程。
2.合理调整学区范围。随着市属学校移交辖区管理后,积极与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积极稳妥地调整施教区范围,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逐步缓解择校热问题,让百姓得益受惠。
3.加快优质学校创建。2013年创省优质幼儿园1-2所,创市示范幼儿园2所,创市优质学校2所,市特色学校(园)2-3所,力争小学、幼儿园优质学校比例达85%以上。
4.推进公平均衡教育。继续加大对民办简易学校和幼儿园安全、质量的监管力度,取缔不合格简易学校(园)。进一步提高公办学校的吸纳能力,让更多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公平均衡教育。
二、在学前教育改革上谋求新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出台《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逐步提高保障比例及水平。今年生均公用经费按280元/人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幼儿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参照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实施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逐步提高幼儿园男教师比例。
2.组建学前教育集团。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组建鸣珂巷幼儿园和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教育集团,宝龙幼儿园、幼儿园和幼儿园在科学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培养、特色发展等方面与鸣幼、刘全面合作,努力提升新建幼儿园的办学品质,实现优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覆盖到学前教育阶段。
3.推进特色幼儿园建设。从特色定位、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队伍等方面开展“幼儿园特色发展”专项调研,直面特色发展现状,及时解决研究困惑,采用分层调研、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推进园所特色建设。
三、在学校主动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1.探索多元化集团办学模式。各教育集团有选择地探索“一体式”、“合作式”等办学模式,核心学校要根据发展实际,以共同愿景为目标,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学校文化为纽带,科学制定集团发展规划,并围绕集团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教育教学与资源配置、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依法制定集团章程,确保集团各成员单位遵照章程办学,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辐射带动作用。
2.启动新一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校结合发展规划,制定适切的年度发展目标,体现发展性;文教局将重点工作分解成加分项目,由学校自主申报完成,体现导向性;完善评价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放大评估过程的辐射效应,体现过程性。继续推进“新基础教育”,组织部分学校争取加入“新学校行动研究”。
3.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形态,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考核、指导自学的教学“六认真”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备课组建设为重点,出台区星级备课组建设标准,开展优秀备课组评选工作。开通“课堂”栏目,逐步展开网络教研,拓宽课堂教学研究途径,增强教学研究效益。以推动区“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学校提高课程理解力和实施水平。
4.加强优秀项目建设。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学校的优秀项目作进一步梳理,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承办省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和市体艺“2+1”项目建设推进会。完善优秀项目激励评价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优秀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5.推进学科素养提升。架构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与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研究为核心,提升学校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水平,完善校本课程的结构。进一步加强日常课堂的监控力度,通过“常态调研”,以“调”为核心,为“研”提供基础性资源的调研循环系统,促进日常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在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上谋求新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通知》,落实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罚办法,加大有偿家教治理力度,开展教育教学陋习自查自纠工作。举办第五个“师德建设月”活动、教师礼仪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模范。
2.深入推进读书计划。在教师中开展“我与书为伴”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在教师中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探索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健全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快我区教师队伍学历高移步伐,力争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1%。
4.营造名校长、教育家成长环境。创新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承办省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总结和提炼一批名校长办学经验;举办分管教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校长培训班,建立教育教学学期考核制度,着力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校长参选首批名校长,鼓励校长出版教育教学专著。
5.加大名师培养力度。新增若干名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面启动第二轮各学科潜力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区域内学科教师梯队。深入推进区名师工作室、第三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活动。建立一批校级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并落实《班主任工作建议(低中高年段)》。逐步选派教研员赴高校培训,提高全区学科教研水平。学习并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6.充分发挥“人民教师奖励基金”的激励作用。举办“人民教师奖励基金”申报项目成果现场评选活动,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团队、优秀项目等,以此不断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谋求新发展
1.开展学校德育“创意活动”、“常规学生活动”展评,增强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率和活动的教育性。办好学校“道德讲堂”,扩大学生身边道德故事的感染力;加强学校社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受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校本化实施水平;广泛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系列化的课外活动。
2.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为抓手,围绕“有场地、有人员、有课程、有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改革优秀学生评选、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学生海选及素质风采展示活动,组织参加优秀学生市长奖评选。创新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体现鲜明价值导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六、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上谋求新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进区教育信息中心建设,构建区域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完善与升级各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分批完成校园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逐步完善和建设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网络访问日志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容灾备份系统。
2.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立足教研网、各学科子网和学校网站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进一步开发、整合教育资源。今年将建设教育资源库平台,重点实施专题学习网站群的建设与应用,以课堂研究为切入口,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3.聚焦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完善全区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开发分层、分学科的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教程。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校本课程应用平台、网上教研系统、教科研评价系统。重点推进“e学习”项目研究,力争有2-3所学校成为项目学校。
七、在社区教育研究中谋求新发展
1.夯实各项社区教育基础。加大政府统筹力度,积极发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和市级居民学校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阵地建设。根据社区不同人群需求提供教育服务,扩大教育普及面,不断开创我区社区教育发展新局面。
2.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依托社会组织和优质专业团队,做优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增强《学习在线》的交互功能。有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完善“教师进社区”机制。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工作室申报,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学习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3.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基于“地方文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分阶段、分层次推出研究成果,力争成为全国优秀社区教育项目。
八、在文体事业加快上谋求新发展
1.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进行多部门联动、多领域合作,努力打造区域文化、地方文化的新亮点和大品牌。完善《街道(站)文体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加快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区文化馆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创作文化精品参加省市比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点的文化项目。加强区“书画工作室”“舞蹈工作室”对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的培训,组织开展“百姓讲堂”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2.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身质量。以《区全民健身事业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以《区群众体育工作评价标准》为抓手,强基础、活机制,形成区域体育工作新局面。创建2个省级体育俱乐部,建设1个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筹建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宝龙国家级游泳馆、室内篮球馆等,新增居民健身点和健身器材。设立体育设施维修专项资金,对全区自建类体育设施进行更新。
3.加快教体结合机制改革,夯实人才输送基础。完善联席会议机制、体育竞赛责任考评机制、体育竞赛制度监督机制、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联合机制以及运动队建设、指导与奖励机制,促进体育竞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小学英语学期工作计划工作目标
我区小学英语学科将以英语教师素养和学生素养提升为基础,开展专题引领下的有效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完善“品读﹒体验”教学法,探索“生本愉悦英语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专题引领,立足校本,开展区域联动式教研
1.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主题相关的推进措施和具体开展内容。
教师层面:各教研组在学科干部带领下共同制定学校计划,计划中将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学习内容)以表格形式附在计划配档表后。表格注明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及反思。
建议:以日常教学发现的问题为专题,借”阅读工程”为契机,业务干部带领英语组教师进行集中选择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图书,作为本校教研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层面:
1.充分利用学校空闲时间加强学生“视听”方面的英语内容,列出每个年级视听时间和内容,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要体现出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体现内容设计的渐进性,对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chant的内容可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
2.筹备校级英语口语“模仿秀”活动。承接青岛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后教研室将于每年春季举行3、5 年级的模仿秀展示活动,其中以五年级的展示为重点。各学校每年秋季举行校级4、6年级的展示活动。
建议:如何将教材出现的chant,song能按照学习的进度保持同步?在学生学习了如此的歌曲、儿歌后怎样提供借助“模仿秀”展示这个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以督促学生学习,同时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单位在计划中可以充分考虑以上两个因素,本着全员参与的目标,定出各学校的模仿秀方案。另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应达到的目标是有区别的,但是低年级的内容如何能为高年级的内容打好基础?这就需要各单位再编排内容上要经过群组讨论,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如《音乐之声》的名曲,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只给出歌词,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给一些音乐之声的这部电影的背景及剧情的介绍(也可以放给学生作为课外探究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这样可以体现内容设计的渐进性。
2.教研室及时关注各学校对每个主题的研究进展,给予及时的帮助,同时加强抽查力度,并将全区通报抽查结果。各学校要在总结上一学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这两项活动,并将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存档,业务干部可以随时将自己学校在这两个专题方面开展得力的做法和措施予以提报,教研室将根据其成效有选择性的择机在区教研活动上进行交流,对效果显著的单位召开学区或区级现场会,推广其做法。
二、完善已经形成的“品读﹒体验”教学法,探索“生本愉悦”课堂
1. 结合已经形成的“品读体验”教学法,加以完善,申报区级教学法评选。
2.利用区级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法研究,并逐步在全区推广。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研究,尤其是三四年级的教材研究,立足生本,聚焦课堂,改进课堂。
三、完善教师梯队,合理发挥各级梯队的作用
1.与学校方面加强沟通,多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培养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头人。本区将承接青岛教研室的梯队建设方案,从今年开始组建本区的骨干教师班和青年教师班,对这些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为扩大教师梯队的培养范围,已经担任区兼职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的人员将不参加本次评选。
骨干教师班成员标准:热爱教育教学,有主动寻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专业素养高;出示过区级及以上级别的公开课,同时参加过区级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或市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以上等次者。
青年教师班成员标准:在教学一线从事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三年以上的在岗专任教师;热爱教育教学,有主动寻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专业素养高;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培训及培养工作,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同事、学校的一致认可;承担过区级及以上级别的课堂展示、教学基本功展示且表现突出者。
在综合考虑以上条件后,经区教研室和中心组成员一致研究,确定以下人员为20xx年区骨干教师班成员:王海霞(实小)、张霞(滨海办)、陈艾静(新世纪)、苏玲(东风)、徐香敏(泊里)。
以下人员为20xx年区青年教师班成员:丁敏(朗讯)、肖菲(琅小)、于泳(珠山)、杨芝(藏南)。
2.特别关注骨干教师班青年教师班成员的发展,在外出学习活动及教师个人发展方面重点培养,逐步完善区教师梯队建设。
3.骨干教师班和青年教师班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每学年有两次及以上不能参加区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者将被取消资格。骨干班和青年班成员每两年组建一次。
四、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研专业化发展。
1.以分级阅读课题为引领,在实验小学、张家楼中心小学展开试点。
2.以“书虫”活动为契机,引领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学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3.启动课堂观察促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课题,承担单位是泊里和二实小英语组。
4.加强英语特色作业研究,落实轻负高效。关注并了解“一起作业”这个在线作业平台,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征求家长意见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尝试开展。
五、开展好网络教研。
1.用好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和省远程研修网和名家博客,加强资源的学习和使用。
2.发挥好我市小学英语博客、QQ群、飞信群的不同作用,加强联系和沟通。
工作保障
1.完善教研管理机制,明确要求与分工,落实责任。
2.提前制定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及时总结与反思。
4.档案整理和存档意识需加强。
小学英语学期工作计划本学期我将教三、四、五年级英语,我将重点投入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四五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用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 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要求和目标
1.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掌握基本英语交际用语,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5.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适时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尽力使学生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思想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6.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
三、教学重点
1.能按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在情景中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四会句子。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的提示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教学难点:
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高年级:掌握基本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能够把不懂的词标记出来。在课堂能够认真听讲随时记笔记。
五、方法措施
1、备课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上课
(1)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3).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4)、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5).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6).鼓励学困生。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是学困生队伍越来越壮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困生,善待学困生,纠正学困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追求。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后进学困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作业
精心选编作业,题量适当,针对学生的学情分层布置,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批改、反馈应及时,适当结合面批,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给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评定采用等级、语言评价等多种形式;作业形式多样化,采用口头与书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三年级课外作业以磁带跟读、听说模仿为主,四五年级在听说朗读的基础上,加强读写练习。
小学英语学期工作计划本学期我将继续以新课标为理论指导,重点投入到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三年级学生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较好的基础,但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用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浓厚。本学期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从而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五年级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集体荣誉感较强。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非常好。但大部分学生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很吃力,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综合其他各科,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今后应努力配合各科老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逐步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以优带后,努力使学生的成绩达到新的高度;六年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要进一步提高书写,阅读能力,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帮助学生了解中要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而在本学期要采用一套可实施的灵活的教学措施。
二、教材分析
Primary English每课包括“Let`s learn ,Let`s talk,Let`s do,Task time, Let`s sing, Story time , Let`s check, Let`s try, Sentence,Pronunciation,Activities”等几部分,各部分均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每课的各部分之间,每册的各课之间,构成一个封闭又开放的循环体系。
鉴于以上内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从而对每个单元的活动设计作出评估,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
·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有充足的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知识?
·新的语言知识是否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循环?
·学生是否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的活动比例是否恰当?
·活动顺序的编排是否体现“体验——运用——形成语言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
·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比例?
·课堂交流的形式是否多样?
·是否有听、说、唱、演、玩、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而不致让学生感到单调?
·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否适当?
·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在每课内,会话中的交际语言和语法结构在其余各部分中反复出现和深化,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这是一个循环体系。经过这一体系,使学生从接触,熟练到掌握并在生活中和具体的场合中熟练的运用英语,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要求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本学期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任务,把兴趣,自信心等放在第一位,是对英语教学任务的重新定位。学生在从阶段的学习,都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某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完全掌握的过程,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首先应当对学科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学会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在离开学校以后,就能自己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在初级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学,使之会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学期争取让学生们喜欢学英语能交流交际。
这一学期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演的能力。
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用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小学英语以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对儿童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受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中锻炼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和自信心,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和创新性人才。结合英语课内容教育学生。
教学中应达到以下目标:
1、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
2、发音准确、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流。
4、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写作。
5、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
6、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课文的文化背景。
7、强调语言运用。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8、注重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 /Lets check /Pair work /Task time 。在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9、突出兴趣激发。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10、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4) 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难点:
(1)提高课堂效率。
(2)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3)发音清楚,语调正确,书写工整。
(4)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更新课程理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自学的时间,时刻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3、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5、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7、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8、课堂尽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9、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10、教师要注重教学,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学会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单元测试,及时批改,讲评,并做好总结,对学困学生及时给予指导,使其赶上来。
六、培优补困
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辅导,对症下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使后进赶上来。
课堂上照顾好“两头”,使学困生有所收获提高,使优等生吃得饱,给优等生出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题,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他们共同提高。
正确对待学困生,给他们温暖,经常与他们交谈,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通过正面引导,提高学困生,给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态度,树立学习标兵,给学生学有榜样。
七、特长生培养
教师要针对特长生的特点不同的学生特长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给予他们辅导。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他们的特长。如朗读比较好学生,对他们加强朗读训练指导,教师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等方式进行训练。
新的一年,我市教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工业强市、升位赶超、和谐**”的总体目标和“一个率先、两个跨越、四个加快发展”的战略,确立教育区域均衡、办学科学规范、质量全面提升、发展协调持续的工作目标,实施“优先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服从服务于市域经济建设、谋划**教育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调整,推动教育区域均衡;以中小学校长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法制建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坚定不移地把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到提高**公民素质上,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必须以“三个一”为工作指导,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关爱学生,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和专业成长,以教师的发展推动学生的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坚持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依法治教:必须贯彻落实执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并用法律武器维护教育权益,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完善依法、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依法依规认真执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平稳安全运行。
(三)质量至上:必须更加全面地审视和定位教育质量的评定标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内涵的层面关注和提升教育质量,严格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来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四)增效减负:必须积极推进机关和学校领导干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下基层,靠前指导,现场办公,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文件,把会议开在基层,多开现场会,严格控制检查评比活动,不闹人,不扰民。
(五)创新发展:必须从发展大局的站位谋划创建教育强市,坚持改革创新、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与先进手段推动各项创建工作。要寻求学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不同区位学校的不同亮点,争先创优,创造佳绩。
三、工作要点和任务
20**年我市的教育工作,要突出一个主题,强化十七项重点工作,促进我市教育全面、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一)突出一个主题
就是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主题。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20**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年,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的问题,实实在在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市域范围内的全面深化实施。
1、确立德育的灵魂地位,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20**年全市德育工作的主题就是打造特色德育和实效德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德育常规管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要坚持以课程实施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以活动为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方向,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五项教育”,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五项教育”中,要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养和教育,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一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案例巡讲活动。要加强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开展德育工作者的集中培训和外出考察,提高专职德育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把爱和责任落实到单亲、离异、留守、贫困等特殊群体学生身上。要打造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德育,将**历史积淀的仁、义、礼、志、信的精神发扬光大。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中小学成长记录袋,注重并发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德育功能和高校及重点高中招生的评价功能。
2、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督促学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克服师资等问题,解决好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问题。课程开设情况将被纳入到校长政绩考核和教师考核及绩效工资考核之中,实行问责制度,对于课程设置和实施问题严重的学校,追究校长的失职责任。对于随意丢课、不上课、教学效果极低的教师,对于随意挤占小科课时的主要学科教师,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分。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落实教学目标责任制,对于教学质量低、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实行黄牌警告和红牌开除(解聘)处罚,对黄牌警告的,从20**年起年度教师考核不称职,绩效工资降级降档,当年不能晋升职称。规范各级各类教学协作体,实行备案审批制度,不经教育局批准,不得举办任何活动。抓好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20**年乡以上学校要全部实现网络光纤化,乡以下村小学要全部接入ADSL宽带。继续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为教育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和水平。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加快市教育信息中心设备更新和学校网站建设工作。市直学校要加快和普及教育现代化。
4、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体艺工作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加强督导检查,遏制青少年体质的部分指标持续下降的势头。抓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流行病的防控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和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完善学生体能测试和健康数据库,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完善体育艺术卫生教育保障机制,加强体育艺术卫生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艺卫示范学校建设,提高体育艺术卫生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体艺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打造我市的特色教育品牌。筹备召开**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继续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抓好学生军训工作。
5、坚定不移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20**年要作为全市教育的质量提升年,教育工作的一切落脚点都定位在扎实提高质量上来,这是我市教育质量现状决定的。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局校领导要深入到学校,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提高。
(二)推进十七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是高考、中招制度改革的需要。要明确行动要求,市教育局、进修校非常明确提出要学习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开放式教学经验,学习**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大力实践我市提出的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大对课堂教学改革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支持。创造外出学习条件,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工作上给予关怀和指导。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打造研究型学校,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充分发挥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职能和作用,坚持经常性的基于问题的教研活动,教研的主题要小,要具体,效果要实际明显。要坚持集体备课,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减轻教师劳动强度。要坚持校际交流与合作,要扩大协作的领域,强化教学研究,淡化考试考核。要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积极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各校要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真正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要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注重围绕市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
3、稳步实施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20**年的中考招生工作将是全年教育工作的一大热点。这项改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教育发展局面,因此要确保稳妥、万无一失。
(1)要坚定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这项改革是中招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我市实行配额制,是顺应历史、顺应课改,也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这项改革。这项改革在制度创新等方面,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要克服阻力,把这项改革引向成功。
(2)注重制度建设和完善。要结合我市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科学、严谨、公平的原则,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全市的考生和家长满意。
(3)要注重宣传。将配额政策和一些基本常识传播给广大家长和考生,减少阻力和误解,保证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顺利。
4、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20**年是我市的学校建设年,全市将筹措2750万元资金,完成八所项目学校的新建和维修任务,同时还要继续争取开展**所左右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要保质保量,完成标准化学校的基本建设任务。二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装备的补充和购置。要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使全市的教育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20**年,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合理调配公用经费,把有限的资金更多比例的用在添置一些必要的教育教学装备,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对于信息化建设突出的学校,要给予适当的表彰,以此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同时要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细则要求,抓好其他工作,确保提高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次。
5.加强财务监管,严格资产管理。组织纪检、审计、财务人员开展全市范围的财务大检查,针对学校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及收费、支出严格审查。对不执行年初预算、坐收坐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和私设小金库等情况严格查处。
同时严查教育资产管理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针对各校购置设备,严查固定资产台帐、物品购置登记台帐、实验室物品登记台帐,核对帐目与实物是否相符。
6、实实在在的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1)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市相关师德规范,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在学校层面制订制止有偿家教、遵守师德规范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搭建教师心理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
(2)继续深入开展好全员的教师岗位大练兵。20**年,教师岗位大练兵的重点定位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有效教学、提高育人质量上。各校要组织教师把必练模块和选练模块的内容全部加以完成。各校还要突出特色练兵内容,采取切实的行动,展示具有独特风貌的练兵形式,使学校的全员练兵更加丰富多彩。主题研修、同伴互助、校际合作、行动研究、专业引领等活动要坚持到位。
(3)继续抓好名师工程。完善名师培养机制和管理办法,制定新一期名师培训计划。扩大名师展示平台,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示范辐射引领全市教师专业成长。要建立一支市级名师队伍,形成名师人才库,在名师待遇上,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使他们在本质岗位上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职业自豪感。
(4)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品德好、水平高、能力强、干劲足”的校长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校长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为内容,全面建设一支专家型的校长队伍。20**年,要推行校长观课议课制度,正副职校长全年听课时数不得少于100和200课时。要继续推行校长挂职制度,通过挂职锻炼提高校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20**年要给校长队伍布置专门的学习课题和内容,定期检测,校长队伍也要开展练兵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正副校长要全员练兵。要注重提高校长队伍的五个意识,即:校长的政治意识、校长的责任意识、校长的民主意识、校长的法制意识、校长的创新意识。要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开展一些校长脱产培训,就法律法规、治校方略、学校管理、处理群众关系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校长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执政能力不断提升,不仅要胜任现实岗位,更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和教育专家。
在任期考核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选配好学校领导班子,切实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采取邀请专家讲座,实地考察学习、开展网上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校长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加强对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的培训,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开展“校长论坛”活动,今年要组织一次以优化学校管理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引导校长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去,全面提高学校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继续推行月工作汇报制和校长离校报告制,加强校长廉洁自律教育,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建立一支务实、高效的教育管理队伍。
7、不断提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农村中小学校普九质量不高,特别是辍学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已影响到我市“两基”和“双高普九”的巩固提高,也势必影响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我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要站在教育兴市和学校生存的长远角度去对待控辍工作,真正把控辍工作作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1)要继续推行控辍工作责任制,实行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包干制度,各自承担一定的职责,要建立和执行好奖惩制度、考核制度,把双线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
(2)加大控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干群守法意识。控制中小学流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各学校要抓住寒暑假的时机,通过作电视(广播)讲话、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致家长公开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款,进一步增强广大干群的依法履行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责任。
(3)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控辍工作责任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控辍工作,校长要把控辍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努力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措施硬、督查勤。要建立健全学校控辍工作责任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控辍工作中的责任,层层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控辍工作的有效机制。
(4)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把各项控辍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各学校要在各假期前摸清流失学生和“潜流生”情况,建立流生和“潜流生”台帐,要在假期中做好流生和“潜流生”及其家长的工作,对经多次动员仍不能入学的家长,要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他们采取有关措施,强制其子女入学,确保流生和“潜流生”开学时能如期入学。
二是实行控辍保学合同制度,要将控制流生数字落实到人头,明确所有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责,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是各学校要如实记录好开展的各项控辍工作,规范控辍档案管理,杜绝任何造假行为。
四要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入口关、出口关、转学、休学关,严格执行我市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规范学籍变动程序,严防学生在流动过程中隐性流失。
五是实行辍学报告制度,各学校对学生流失情况实行日报、周报、月报制度。
六是开展创建“无流生学校”、“无流生乡镇”活动,培植正面典型,以典型引路,扩大控辍成果,确保实现小学无流生、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内。
七是做好小升初交接工作,要坚持“小学送、中学接”制度,即小学毕业生由原毕业学校统
一、全部交给中学。
八是要扭转城乡小学和县镇初中学校辍学现象少的惯性认识,今年的控辍工作要克服存在盲点,全线推进,整体行动,不管什么学校,都要全力保学额、提高巩固率。今年的各项检查视导活动都将加到对小学和县镇初中流失情况的评估,对于问题严重的单位,将进行全市通报。
(5)继续实施教育扶贫和爱心助学,防止学生流失
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实施“助学帮困工程”、“手拉手,送温暖”等助学活动,广泛开展扶贫帮教活动。各学校要将后进生与优等生结成对子,开展帮教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后进生、特困生多加鼓励和关爱,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6)加大控辍保学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力度
各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教师控辍工作的考核,及时奖优罚劣,并对照责任制目标要求严格兑现,不打和牌。从今起将对各学校的控辍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选控辍保学先进集体和个人。对辍学率较高,控辍不力的均列为“控辍重点管理学校”,市教育局将督促其进行整改,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在评优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决”。
8、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
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严格执行《**市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积极兑现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
巩固和发展成人教育成果,以电大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办学领域。发挥电大学历培训基地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高学历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识水平。
进一步加强民办非学历教育的管理,提高民办非学历教育质量,确保安全,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9、做强幼儿教育,做实特殊教育。
(1)20**年幼儿教育的重点就是大力全面的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在此目标下,继续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市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研中心、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等示范引领作用,要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检查评估。乡镇要加强校办幼儿园建设,年末确保通过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校属一年制幼儿园要彻底完成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克服小学化倾向,提高办园质量。要切实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对其健康发展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引导。要努力的营造全市幼儿园相互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市级的教育教学的各种活动要经常组织开展,使全市幼儿园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达到统一规范、促进提高的目的。
(2)20**年启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异地新建工程。根据社会实际和群众需要,调整办学重点,使招生的视角转移到对智障等特殊群体学生上来,使学校的办学功能得以完善和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要成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指导服务中心,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大对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力度,确保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加大特殊学校的招生力度,不定招生数量,只求全市残疾适龄人口在校比例达到90%以上。
**、扶持民办教育,关怀民族教育。
(1)要继续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总结、推广、吸纳民办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经验。要规范民办教育。按照民办学校管理相关规定,采取教育督查、注册复查、安全检查、业务年检等。要规范招生行为、教学行为和德育行为,要引领民办学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学习品质、思想品质的养成,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
(2)特殊关照民族教育。积极为民族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努力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倾斜。巩固和发展民族教育成果,促进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
11、壮大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发展的核心就是规模和质量。质量是基础。重点高中要提高重本率、名校率,普通高中要提高普本率、升学率。要加强高中学校的教学研究,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按市里统一部署进行,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应考策略研究,要把宁夏的经验落到实处。要加大领导力度,发挥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在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听评议课、考试辅导、案例交流等方面广泛开展研究活动。要组织开展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活动,对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予以检测。为高中教师的续聘奠定基础,整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把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摆上日程,狠抓高中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并要切实建立高中教师流动机制,不断充实新生力量,改善高中教师结构与质量。要继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使高中学校的在校生数量得到增长,切实提高高中毛入学率。要加强高中资源配置,如专任教师安排、学生分班、分层教学、教育资源投入等的研究,尽量使其效能最大化,并创造优质社会环境。要加强强弱联合等薄弱高中的救助计划的研究与实施,要发挥省市示范性高中的牵动与引领作用,要继续开展示范性高中创建活动。职教中心、山河一中要积极创建国家级和**市级示范性高中,从而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12、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为目标,注重提高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稳定、充实、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在师资配备、骨干教师培养、教师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注重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程度,严格控制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促进城乡学校生源质量基本均衡。增强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活力。继续组织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开展结对扶持活动,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与此同时,选派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开展支教工作,选派相对薄弱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到优质学校进行在岗培训,使薄弱学校建设真正的得到改善。要特别关注村级学校,在检查指导、管理监督、质量检测、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都要多下功夫。村级学校的教学必须得到优化提高,让当地老百姓满意信赖。
13、努力创设和谐育人环境。认真落实校园管理各项措施,积极营造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学校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不断规范教代会程序,切实保障教代会的建议权、审议权、通过权和监督权,注重提高教代会质量。不断完善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拓展校务公开途径,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1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增强技防能力,学校视频监视系统安装率要不断提高。提高人防水平,定期开展安全专业培训,增强安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注重校舍安全,对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规范校车管理,制定学校接送车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加强安全教育,重点开展自救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饮食卫生,完善学校卫生制度,严格把好食堂人员上岗关、食品采购关和食品加工关,禁止校内商店出售“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预防各种传染病蔓延,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完善督查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巡查制度,改进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的方式和方法,坚持从严较真、动真碰硬,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开展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市级平安校园和平安学校,提高平安学校建设水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杜绝学校周围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学校周边无电子游戏机营业点、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维护良好工作秩序。确保政令畅通,各校、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事件学校主要负责人必须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15、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终评“十一五”教育规划、谋划“十二五”教育规划。要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学践活动。要全面系统的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验,巩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科学系统地开展教育“十一五”规划终期总结评估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找出制约发展的问题,。
要以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认真做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专家组采取多种形式,对一些关系我市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点对教育发展思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进行研究,理清我市教育发展的长远思路,提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教育发展的方向、任务和实施步骤,构筑好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谋划好我市教育发展蓝图,努力使《规划》贴近市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贴近教育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良好愿望。
16、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抓好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严防和严惩校园腐败。加强机关和学校思想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和学校,提高机关和学校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抓好教育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老干部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17.关注和改善民生,优化教育发展生态。
一是扎实做好助学工作。进一步健全学生助学体系,积极开展助学活动。继续做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对象的审批和发放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积极开展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网络交流互动平台以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资料库。
二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努力开辟新的宣传阵地,继续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教育。加大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力度,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并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要积极主动的实行好向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例行的工作汇报制,注重展示成绩,提高领导认可度。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本着既教书又育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搞好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与课时,不设立重点班与实验班,不随意让师生加班加点,不靠书山题海牺牲学生的休息和健康换取所谓的教学成绩,不乱印、乱购、乱发资料,不乱收费,要坚持收费许可和收费公示制度,不摊派或强行向师生推销与教学无关的各种商品,纠正个别教师向学生家长直接或变相吃、拿、索要的不良风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