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课题研究计划

时间:2022-02-28 17:0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课题研究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课题研究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小课题 研究过程

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五年多来,感触颇多。从选题、立项、研究、结题过程看,一项课题要取得成果是不容易的,而选题范围的大小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比较符合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应符合个人教学实践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范围越小越好,也就是小课题。从课题研究实际讲,我认为小课题源于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学科针对性,对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与其他课题的主要区别是课题研究范围和主体发生变化,主要是教师个人或三人以下开展研究的小课题,而不是大集体课题。因此,对于小课题,中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申报和承担,并认真地组织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一、“小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小课题”是范围非常小的课题,是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如果选择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则单靠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选题范围一定要小。例如,“十二五”我校参加的国家试点课题研究项目,我们研究的是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而分到课题组的是子课题中的子课题。《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巧用规律》、《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是组织“小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研究内容符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小课题内容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符合教学实际,研究出的教学成果才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一些范围大、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就不太适合了,不但研究难度大,而且实际操作困难,实用性不大,这样就不符合研究的初衷。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探究”,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范围大,达成难,操作难,需要整个语文组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就不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方法探究”具有可操作性,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符,不要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学科特点不同,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不同,知识量、教学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擅长写作,有的老师擅长实际操作,有的老师则在汇总和方法研究方面比较擅长。因此,在选择课题时范围要尽可能选择自己学科教学实践和本校实际情况,要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才能发挥课题研究时自己所长,未来的研究成果才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小课题”的实验操作与研究

1.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小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与大课题研究一样,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和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然后确定好时间和研究进度。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因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源于过程,因此在后期研究中要按进度有序进行。

2.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研究计划和方案制订好之后,就应该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不能拖拉与懈怠。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某一过程中断或拖拉,就很容易松懈下来,越拖越多,欠账以后,后面的研究就很难完成。所以,要加强自身约束,克服惰性心理,踏实、持久地开展研究工作,这需要坚韧性和研究反思。

3.合理分配时间,要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可能脱离教学。而教学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因此用来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需要挤出时间进行研究。我们研究的课题大部分是小课题,很多内容也都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或多或少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只要不拖拉和懈怠,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是可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的。

4.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详细的记录。

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而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课题计划、方案、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论文和体会、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最终的研究成果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词语,而是在于研究过程中详细的材料积累和记录,它是研究心得、研究结论重要的依托。因此,课题研究教师要注意收集资料,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归档。

5.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一般情况下,课题的研究分为几个时间段,研究教师都要对每一时间段内研究的得失认真进行总结,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从而改进后面的研究计划和过程。课题研究结束后,首先要将积累的材料和记录、阶段总结拿来,认真筛选和研究,撰写符合实际的严谨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和论文不需要华丽的词语表述,怎么做就怎么写。只有通过平实的、经过实践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这样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有学术价值,才有利于学术的交流和推广。

三、成果形成后的完善与运用

第2篇

一、打造课题成员准入机制,让研究在人力保障中推进

课题研究是一项周期相对较长的立体化工作,它离不开专业理论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一支科研能力强的课题研究队伍。要想真正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就必须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绝不能让一些不懂研究的人进入课题组。

一是坚持持证进组制度,持有课题研究培训合格证书的教师才有资格成为课题组成员。教科研机构可以定期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操作方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培训活动结束后,主管部门可通过理论监测、操作技能陈述等方式,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质性考核,依据最终考核结果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持有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课题组,因为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开展相应的活动。

二是坚持答辩竞争进组制度。待学校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大致的研究方向后,可以设计数个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抽签的方式,供有意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选择,让其做如何操作等针对性阐述,学校视其表现情况决定能否进入课题组。再就是课题组人员要定期更换,及时剔除那些研究不积极、态度不端正的成员,由能力出众、工作积极主动的教师接替。通过构建课题组成员准入及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在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积极性,尽可能地消除课题研究“零反应”“你吹我不打”等现象的发生。

二、构建课题与教学双赢机制,让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推进

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等一系列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课题研究更应如此。要想使课题研究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方法及理论支持,让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首先,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研究内容从哪里来”的问题。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正在生根长叶拔节的孩子们,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爱上学习,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是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怎样的模式来完成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主体,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多考虑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多从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的角度出发,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由学校教科研部门汇总、梳理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

其次,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研究在哪里开展”的问题。课题研究不是工作之余写几篇文章那么简单,也不是几个人坐在办公室动动嘴、皱皱眉就能完成的工作,问题实、真研究、效果优是课题研究的生命,课堂、教师圈子、学生及家庭是其生命的土壤。现在的课堂是知识生成的课堂,课题组成员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深入课堂听课,从不同维度去观察教师、学生的表现,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也可以依据课题研究的现有成果,自主设计教案,展示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对,进一步检验、充实现有成果。教师处在学校人群中层,上有学校范围内的顶层设计者,下有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对于学校管理现状如何、决策是否合情等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课题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研、问题访谈等方式,向他们征求课题研究的意见或建议,获得课题研究的直接佐证材料。课题研究者可以站在学生的背后,在不惊扰他们的前提下,去观察、记录他们的纯真,走进他们无拘无束、没有伪装的生活。与学生家长交流,听他们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边研边行,也许课题研究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在此找到答案。

最后,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课题研究到哪里去”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当课题被冠以“成果显著”“有一定推广价值”的u价时,课题研究工作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很少有人会去想下一步该做什么,课题成果就此被束之高阁。而课题研究工作的本源在课堂,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学校要通过理论培训、开展课题组公开课等系列活动,将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课题成果只有应用于课堂、回归课堂教学,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才不会失去教育科研工作的真谛。

三、夯实课题过程管理机制,让研究在深耕细作中推进

当下,课题研究工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力度的大小忽冷忽热,更是随着课题研究成果在职称评审、聘任中给予分值的多少时起时落。最终导致课题研究没有长效机制,缺乏过程管理。殊不知课题研究工作就如农民种植庄稼一样,需要犁地、播种、施肥,要有阳光雨露,更需要除草、打药驱虫,由此,庄稼才能健康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立足实际的课题研究计划并不打折扣地予以贯彻执行是确保课题研究能够完成规定动作、做出创新动作的首要基础,也是课题研究步步为营的重要保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一定要突出研究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更要注重活动配档表的商议与敲定,明确课题研究活动内容、完成时限、成果形式、预期效果、责任人员。确保课题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与课题组所有成员签订《课题研究活动承诺书》,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获得规定成果的滞后行为,要追责到人。

再就是学校要指派一名懂科研、善管理的中层人员,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一是监管人员要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全力推进、监督课题组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大闹钟”的作用。二是监管人员要深入课题研究活动,坐下来与课题组成员沟通,依据活动主旨指导成员的研究活动。让研究活动能够不偏不倚、健康有效地推进,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第三只眼”的作用。三是监管人员要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课题研究近况,向课题组成员转达学校有关课题研究的安排,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传声筒”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极力推行课题研究周期展示制度,即每月都要由课题组成员向全校教师做一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由此倒推,课题组必须立足于研究的每一个基础环节,在实现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让全体教师共享的同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组能够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调整研究策略。

四、构建课题考核奖惩机制,让研究在健康务实中推进

课题工作制度,可以让研究不再无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将教育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年度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范围,并在督导评估中对科研团队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重点课题的完成情况、科研成绩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制定考核办法时,要单列课题组成员,对其有课题研究工作实效的硬性规定,课题研究成果是其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

各级教科研管理部门要构建课题研究工作奖惩机制,对于在各级正规杂志上成果的课题组成员要定期通报表扬,对按时结题且产生一定影响的课题组,予以优先安排更高级别的课题研究,而对于课题无故延期或不能结题的学校,三年内不再安排任何课题研究项目,对课题研究工作考核位次居后的学校,核减年终考核优秀或评先树优指标。由此将课题研究组成员逼上绝路,不研究、研究不通过,将会直接影响学校以及个人的未来发展。

另外,各级教科研部门要定期评选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利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课题研究专栏”小报等载体,宣传和推广课题研究者在研究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优秀科研成果,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重点是在评优评先时,千万不能采取拿出纸质材料赋分、打票就确定人选的做法,要让参评人利用PPT课件等手段展示课题研究的全景,同时深入参评人选所在单位,对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调查,依据综合评价结果来确定优秀成果及先进个人的名单。

第3篇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战略管理,实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第二条 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领导及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并督促和指导规划落实;围绕实验研究进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各项管理制度并督办落实;主持重大课题申报、审定和鉴定;筹划科研经费,保证实验条件,对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成绩卓著者报请学校或上级予以奖励等。

第三条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实践力度的统一,确立的项目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当前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第四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所确立的校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的内容和申报人

每五条 为与区、市、省级项目吻合,校级项目的申请原则上每年9月上旬前组织。

第六条 凡向区、市、省级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未被立项的,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

第七条 课题内容应属于普通基础教育范畴,着重研究本校教育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本校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

第八条 申报人应为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指导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必须是本校的教职员工。

第九条 凡向区级以上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必须由申报人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申报表,经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从选题方向、与主课题研究价值、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上送。

课题的过程管理制度

第十条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并对各教师教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第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期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申报表》中制定的计划,接受督促检查,应依据阶段性实施计划向教科室汇报进度;教科研室记录结果,作为教师科研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研究计划或推迟计划实施,必须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报经校或上级教科研室批准,予以备案。

第十三条 课题的时限一般为1年,因故未按期完成课题者,允许承担人申请不超过一年的延缓期,在延缓期满未完成者,将中止其承担的课题。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可以享受学习培训的待遇,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依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经教科室审核,报校长室批准。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第十五条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第十六条 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附件)。

第十七条 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领导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教科室共同确定。

成果处理制度

教科室要特别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处理。

校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标准:

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祥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价值。能揭示主课题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课题组向教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鉴定书)。

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

经过鉴定评价,获将的、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在学校内予以大面积交流、推广和应用,或向市、省级推荐评奖。

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十九条 学校保证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 学校教科室对校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可根据范围的大小实行一次性核发或实行实报实销,并对研究经费的使用负有检查、监督责任。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二条 课题组要明确资料职责,加强教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 教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第二十四条 课题档案:《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第4篇

关键词:科研;专业成长;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源于一种好奇

自2011年高新区教育局提出“小课题”研究工作,我便积极投身其中。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如今在课题研究方面小有收获,这其中的经历可谓“酸甜苦辣咸,尝尽研中百味”。

首次接触小课题的研究工作,“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于我的教学有何益处?”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成为我校第一组参与研究人员。课题研究让我尝到了搞科研的乐趣,经历了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课题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分析处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结果―结题鉴定,这一路走来,颇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至今,我负责了三个区级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研究》《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三年的课题研究让我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每次课题研究,我都要上好课题实验课,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及时对实验课进行反思。教学中,客观把握学生层次,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使我的课堂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筹算。一次次研究,一次次积累,由最初的摸索、借鉴到有针对性的创造,在感悟、学习、教学方面逐渐成熟。设计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逐步运用到教学中。

研读伴反思,坚持并成长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借着学校“专业成长明星的评比”势头,我开始在教材研读、教学反思方面沉静深思……

研读教材,多方求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任教十几年,教学五年级却是第一次。摸着不熟悉的教材,底气有点不足。同组的蒋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多研读教材,多翻阅教参书,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于是,新学期初期,我立志每个新内容都要细细研读,达到教与学的堂堂清。翻看我的教材分析记录本可以看出,从全册书的教材全析,每个单元的总体把握,直至每个信息窗的具体安排及对应的课后随记,清清楚楚地摆明了我的思考历程。

例如,研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时,难点在于对方向的确定。如何让学生清晰地表述方向呢?我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出示自己的方法,从而很快地得出在观测点上标明4个主方向很有利于自己判断方向;对于“西偏北40°还是北偏西40°”学生会有怎样的思考方法呢?这时的错误出示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最后出示清晰分析有关方向和角度的重点:方向的确定――标清4个主方向,先看角度挨哪个轴近,写清方向( )偏

( ),再测量角度;距离的确定――先观察测量比例尺,再计算实际距离,同时还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这一课前的研究和思考,课上的教学清晰而有效,学生这节课的思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反思,总结得失,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石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优秀教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响应。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坚持撰写教后反思,大约有十几万字了,仅五年级上学期我就写了6万字的随笔。我给自己制定的写作计划是:每一节新课后都要有反思。

开始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例如,我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教学中,有时没有真正照顾到后进生、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恰当、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这些都在课下及时地做好了记录,并对于一些特殊或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第5篇

课题的界定:

农村”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所在地的乡镇。

学困生:指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

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英语学困生:指智能正常。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

课题研究的内容:

提供宽松的有利于小学英语学困生内因促动的教育环境;研究小学英语六年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英语六年级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前提;制定可行的小目标(阶段目标)家校联合。寻求适合英语学困生愉快学习英语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以完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转化工作。

前阶段研究情况:

研究前期我开展了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并申报个人课题后。为了解我校六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的现状,查找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于年月对我校上次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测试结果中选出8名分数为60分以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问卷采用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法,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根据了解到情况,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开展文献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及相关的一些教育理论,并上网查阅、学习了一些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通过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个别访谈。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资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困措施。建立学困生每一单元测试成绩记载与对比分析,做好相应的辅导纪录。加强家校联通卡的运用,有75%学生觉得家长对自己学习英语的态度是不关心。为此,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进步的教育研究方案。通过学生个案研究,反映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进行分析、反思。

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课堂上紧盯学困生。抓好组织教学。对学困生实行倾斜关注。教学内容上适当照顾学困生,组织必要的复习,对学困生的优秀表现或进步当堂表扬、鼓励。

2.训练要落实。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

3.进行个案辅导。进行相应的个别辅导。

4.调动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肯定。使其找回自信。

6.创设和谐氛围。

7.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后期的研究思路:

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不足,主要是对自己的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随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进一步围绕英语学困生,研究对策,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及时记载、对比分析,后期要重点收集一些数据资料。进行反思;撰写科研小结,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汇报。

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及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之间教育合力的作用。学困生尤其是多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导致学困生自我支配时间的缺失。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的学困生不仅是成绩问题、心智问题。

第6篇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经xx县教研室所批准的县级立项课题,经过xx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从教师的角色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的步伐还迈得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摆脱束缚和禁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的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减弱。有的教师还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

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

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研究对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所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指在主体学习理论支持下,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巩固落实等方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了解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任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

2019年

3月开始启动,规划到

2016年7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9年

3月-2019

年7月)规划设计阶段。

选择研究方向,由张宏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上级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9年

9

月-2020

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

现对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总结:通过理论学习让教师们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师生双方的意义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然后通过研讨、交流会、谈心会等方式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

具体工作如下:1、对实验老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老师们投入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2、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学法指导。比如

围绕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开展课前预习,如何巩固所学内容,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如何复习等等,这一切是我们所有任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三阶段:(2020

9

月-2016

7

月)结题阶段

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送交县教研室,申请鉴定。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老师们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全体教师要围绕教学工作,把课堂改革作为研究资源,发现常态教学环境下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课堂叙事、课堂实录等教育随笔,呈现研究成果。然后各教研组以此为基础制订教研组课题实施计划,负责具体管理本组成员的课题研究过程。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填写小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并于期末时提交阶段性课题总结,最后由各负责人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

七、成立课题实施研究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第7篇

一、专家指导

两年来,学校曾先后几次请到刘良华教授、肖川教授、胡远明教授等为我们进行讲学,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课题和教学;而省数学教研室刘富森主任、市数学教研室连珂老师更是就计算教学的本质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领导重视

我们的课题与2010年学校制定的数学工作计划重点不谋而合,借助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许多便利条件。在 领导重视的“东风”下,许多研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三、研究过程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2、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确定“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计算方法研究,家校的有效联合研究。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实验教师贺红晓老师执教《倍的认识》,郑青老师执教《捆小棒》;李圆圆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王芳老师说课《5的乘法计算》,葛盛菱老师说课《分房子》,郝雅琪老师说课《9加几》等。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5、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6、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行教材中习题量偏小,练习量不够,导致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单一,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每天的40分钟数学课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够每天进行适当的口算练习(如每天20道听算题目),适时进行精神鼓励(评选口算之星、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和物质奖励(铅笔、橡皮之类的小文具)。

四、 成果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实验教师最少撰写两篇)。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有三位先后参加河南省和郑州市的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

2、要在研究的低年级学习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对班级内缺少家庭教育的个别孩子,要想法设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 (1)

以下内容与本文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返回 栏目列表】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不让学生把计算教学归为“枯燥无味”的范畴。

5、要尽量完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2】

第8篇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研究模块

模式确定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让课堂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我们分别制定了学校“三二一”管理模式、“三二一”品德教育模式、“三二一”创建模式、“三二一”实施目标模式、课堂“三二一”教学评价模式、日日清“三二一”辅导模式等。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科学的模式下,才能让广大师生在科学的引领下有序而积极地参与创建的活动中去,教研活动才能深入人心。

例如,我们努力推行课堂“三二一”教学评价模式,让教师找到教学的支点,激活山区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按照“三二一”模式来进行评价,具体内容:一是三个体现有效,体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备好课,上好课,做到堂堂清);体现有效的课堂练习(关注基础,优化练习);体现有效的课堂效益(不同层次各有所得,抓两头促中间)。二是两个体现为主,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三是一个共同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共同提高师生的能力。

在规范模式引领下,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性的教学研究,2010至2011学年度,开展“优化山区课堂练习,提高有效教学效益”主题研究活动;2011至2012学年度,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主题研究活动、开展“只挖一口井”精神特色建设研究。

二、建立课题研究网络,保障人人有课题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非常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分层落实,有序推进

山区学校的教师年龄、阅历、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为适应不同教师的发展。一是采取骨干教师带头,普通教师自愿、分层推进的办法。二是小课题研究可以随时申报,只要教师有了研究的意愿选好了课题,可以向教导处申报立项。这样做既尊重了不同的教师的选择,体现以人为本,又体现了分层研究、分层推进、分层管理,实现了小课题研究的个性化。

(二)加强引领,实现人人搞小课题研究

首先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每一个学期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科组的校本培训,针对问题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根源所在;二是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方向;三是每个学期结束,均要对本课题进行疏理分析;四是做好下一学期的研究计划,创新做法,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思路。同时,各科组协助教师提供研究的信息,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逐步实现人人有小课题。

三、建立课后反思制度,发现课堂问题

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问题就是课题。这是我校小课题研究的特色。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经验+反思=成长”理念,要求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上课后必须在备课教案上写下课后反思,否则视为不合格教案。通过这样的做法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提供更有利于改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四、建立科组教研制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作为我们山区小学,与外界接触少,教师见识相对落后,需要科组来连接各方信息,让教师的思维互相碰撞。为此,学校规定各科组每周必须进行至少一次的教研活动,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多的机会产生碰撞。同时,学校让各科组在每一个学期必须搞一次科组活动,由科组长组织,行政不干预,让思维的碰撞更加切到点上。

五、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努力提高现有师资

进入课改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点。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学校开展特色毽球运动,我们努力打造一支毽球教练师资队伍,学校将毽球教练分为三个级别,每一位教师只能从三级教练考核做起,每学年可考核晋升一级。同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在考核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毽球竞技来提高教练员的竞技水平,这样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将毽球运动不断推进。

六、建立培优扶困制度,寻找问题根源

第9篇

第一章 教师科研工作条例

为实现“创名牌学校、当一流教师”的目标,促进我校争创科研示范校、教师争当科研教师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做到:

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事业心和奉献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断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做到不缺席、不迟到、有记录、有收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教育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三、每学期初要有切实的个人科研计划。要避免计划流于形式,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课题的阶段性、实施的科学性、方法的艺术性,不断完善和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四、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论文评选活动。积极订阅科研刊物。每学年都要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研讨会上或经验文章。

五、要积极申报和主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能够参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协作课题研究。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科研素质,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第二章 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一、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健全科研组织、形成科研网络。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建立科研室,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课题落实。要与教育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建立科研信息网络,保证科研信息渠道畅通,创造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龙头校。

二、明确科研指导思想,制定科研规划,把教育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搞好教育科研规划,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明确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学校每学年研究课题不少于两项,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实验项目、每位老师都有研究课题,并有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保证科研规划的实施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要做到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科研工作规划、计划、方案、总结等资料完备,各种规章制度健全。

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科研会议及科研活动,并在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或工作经验。校内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科研理论研讨会、论文交流会、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表彰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

六、会同有关部门,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在校内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普及活动,开展科研理论讲座,搜集科研信息资料,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向“示范性学校、科研型校长、学者型老师”的目标迈进。

第三章 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申报制度

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确立课题研究项目并组成相应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将所选定的课题向学校教科室或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然后报教育局教科室审批备案。课题申请人应规范、如实填写有关材料,报所在学校审批;申请人所在学校按照要求严格审查,签署“是否同意立项”意见;确认同意立项的课题,在规定日期内将校级课题申请书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市级以上课题,必须在校级课题的基础上申报。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基本程序是:

1、确定选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以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大力提倡校本研究,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具体课题项目的确定,可以来源于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也可自行思考设计,但是都应该确保切合本校和研究者的实际,列入研究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切口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立意新颖,有时代特点,特别是要具备实际研究的价值和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2、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名称。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理论假说和研究目标。

(7)完成本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8)过程设计。

(9)预期成果及形式。

3、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

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确定是否确认为校级立项课题。对市级及其以上课题,所在学校应首先审核并加盖公章,并将课题申请书(包括子课题研究方案)连同开题报告按期交市教育局教科室,市教育局教科室组织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4、课题主持人资格

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必须是该项目研究的实际执行者,同时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3年以上教龄,专业知识扎实;具备指导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能力和学术水平;申请人在课题申报同一期限内一般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市教育科研课题未结题者,不得担当新课题的负责人。多人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所有参加人员必须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课题的研究,或负责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

第四章 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

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常规,具体课题的研究进程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六方面材料:

1、计划性资料。包括总体实验设想、设计实验方案及研究性实施计划。

2、基础性资料。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龄、教学水平等。

3、过程性资料。主要是指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实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情况,教师实验研究的观察记录、随笔,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反映等。

4、专题性资料。包括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5、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

6、总结性资料。包括学期、学年或专题的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实验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学校课题开展研究中期,课题组应填写《教育科研课题中期评估表》,由学校教科室会同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关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学校审批,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终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宣布撤销课题(市级以上研究课题的撤销,由相关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提出意见,报请批准立项的部门宣布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且学术质量、实践价值较低劣;

4、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5、违反课题研究规则的其它情况。

6、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两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为提高课题研究(实验)的效益,市级以上的重点课题和校级综合性的重点课题,一般应设立领导组织、指导组织、课题工作组织。

课题领导组织。一般有行政领导参与,主要负责对重点课题把关确立;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及必要条件;代管课题经费及提供足够经费保障;培训实验人员,解决实验进程中重大问题,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成果。

课题指导组织。一般由学术造诣较深,业务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教学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理论咨询,跟踪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研究会、交流会、总结会、座谈会,组织有关沙龙。

课题工作组织。一般由热心该课题研究、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及行政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实验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和观察、记录、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所有过程性材料统一交学校教科室归档管理,同时由市教育局教科室负责督促检查、帮助指导,过程材料由研究人员管理,但在学期末要连同总结或阶段性的论文交学校教科室。

课题组在组织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在所属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切实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1、负责课题的设计并组建课题组,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研讨、申请鉴定等。

2、掌握课题进度,调控进展速度。

3、结合本课题开展学术活动(如论证研讨,考察等)。

4、制定本组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负责指导考核。

5、安排本课题经费使用计划和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6、组织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并遵守一切与研究有关的法规制度。

7、组织成果鉴定及技术资料归档工作。

第五章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1、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和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2、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等(附件)。

3、课题组必须在正式结题前十五天向相应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书面申请,并提供课题研究的成果主件、附件材料5—7份。

4、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相关教科所共同商定,一般由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科专家或行政管理人员5—7人组成。鉴定组专家将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机关结题材料等方法,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议和鉴定,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由组长填写《成果鉴定书》并由专家组成员签字。

第六章 监督检查制度

1、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

2、学校教科室应经常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效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作出口头或阶段的研究报告;强调课题组的自身建设,抓好计划的实施和反馈调节完善,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负责人或延长研究期限的,学校教科室应书面报告市教科所,经同意后方有效。

4、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将中止其课题项目。

第七章 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为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调动和鼓励全校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技能和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奖原则及范围

1、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奖励前两年的优秀科研成果。

2、我校教学公开出版的专著、公开发表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可参加评选。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价

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课题组应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鉴定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计划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问卷、成果统计分析、调查报告、阶段研讨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全部档案资料和必要的现场鉴定材料。

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应切实执行以下评估标准:

1、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2、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翔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3、价值。能逼近或揭示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课题的正式鉴定验收,一般由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组织。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鉴定部门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聘请,但须经鉴定部门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有关报请鉴定的材料应在会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组。鉴定组在认真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确定是否通过鉴定,并由鉴定组代表填写鉴定书。

课题鉴定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课题组向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教育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批准立项的部门(受权管理的部门)指派的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市教科室。

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共同确认并由组长签署意见;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报市教育局教科室。

结题验收要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市教育局教科室确认,发放《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每一个课题研究规划期结束后,市教育局教科室对结题的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所有课题研究都要重视成果的推广工作,可以通过推介会、公开课、专题报告、论文宣读等形式充分展示研究成果。市教育局将定期筛选对全市教育教学有指导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并根据《中小学教育研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三、奖励等级及条件

1、基本条件

(1)申请奖励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圆满完成任务,成绩突出。

(2)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对教研教改和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大价值。

2、奖励标准:分别按国家、省、市、区级获得的不同等次进行奖励。

(参照学校奖惩制度进行奖励)

第八章 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1、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2、学校教科室要配备兼职资料员,加强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3、教育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1)课题档案:包括《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2)管理档案:包括年度计划和总结;工作职责;有关制度;课题研究机构建设资料;教科研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文件材料;各种考核记载。

(3)成果档案:包括成果鉴定评价、验收及成果奖励的有关材料;成果推广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实验课教案集;科研论文集及获奖证书;学校教科研刊物。

(4)综合档案:包括相关科研文件、通知;教育科研专项会议文件材料;教育科研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等。

为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需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档案化管理,特制定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一、凡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交流会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等,均属存档范围之列。有关教师应及时将论文获奖证(复印件)、校本和专著封面、目录(复印件),上报学校存档,并建立个人档案。

二、凡在校内科研研讨会、论文交流会大会交流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属存档范围,并由科研室通知本人。有条件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发表。

三、凡上级有关部门索稿,在未公开使用之前,不能与已发表的同论,可在校内研讨会或交流会上发表后存档。

四、科研档案管理应分门别类,做到系统、规范,并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五、科研档案作为科研兴校的创校史料永久保存,有条件时,将利用科研档案做校内科研成果展,以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九章 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为了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定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一、学校科研经费,用于学校科研工作所需的;

1、课题组的印刷费

2、学校订购的资料费

3、学术差旅费

4、教师科研成果奖励(按奖励条例规定执行)

二、凡未经学校批准,擅自支出的,学校在经济上不承担责任。

三、经费资助制度

1、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载体 构建 探究 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工具,其内容与形式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之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进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体验有效思维的时间与空间,需要教师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整合多种资源学习,去探索、感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当前体育教育现状,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于2005年至2008年间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了部分 “以体育与健康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课程”的教育实验研究。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探究式学习课程是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种补充。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能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解决了传统教育忽视对信息的获取、知识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2.课程的构建是现代学习者的需要。“体育与健康”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个学生不论其知识多寡、能力大小都会对健康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每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从天真无暇的童年到历经沧桑的老年对健康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把“体育与健康”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从文化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践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教师、同学一起开发或创新课程,对学生实施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的教育。课程目标的选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每一位学生沿着自己的内在目的指引而发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该课程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中学所学跨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对“体育”、“健康”进行完整认识和研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改变了传统体育理论课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与社会分离,把学习与人的发展分离,学生被动的、零散的、僵硬的学习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做法。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这样,既保证了向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科学知识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着重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差的矛盾,体现了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研究为立足点,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研究、学会发展、学会协作、学会创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历和创造性学力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方法和原则,知道“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知道健康的科学定义和保持健康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理解探究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理解它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原则。学会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参观、访问、调查、人际交流等获取、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构建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题、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访问、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或进行科学健身设计。初步学会常见的几种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等。

(4)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体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大胆求异,细心论证”的科学研究良好习惯,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与人格。

(5)让学生通过研究专题的选择、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命,使学生懂得健身,学会健身,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以人的健康发展必须与教育、家庭、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保持协调的发展为理论,提供“健康与教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青春期心理健康”、“与健康”、“健康与营养”、“人的生活习惯与健康”、 “体育与人文”、“体育与生活”、“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体育运动欣赏”等背景材料,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让学生思考、分析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状与未来,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对问题价值作出判断。

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一般分成四个层次要求学生分别对待。这四个层次是:认知、理解、掌握、运用。

认知――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现象或方法形成初步认识。

理解――能说明和解释、科学知识、研究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及其以及能运用其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和锻炼方法。

掌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探究式的主题活动来说明、解释或论证未知的体育与健康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方法。

运用――能在独立或与他人(包括教师)协作的情况下,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分析体育与健康的一般问题。

四、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实施。探究式课程的实施一般包含:课题的产生,课题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课题研究的结题等几个方面,我们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学生研究课题的产生:通过讲座、介绍经验等使学生了解选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师生之间的座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或学习中发现课题;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实践调查、观察研究获得课题;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提炼研究课题。

例如,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设计了“生活习惯与健康”;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后发现:富裕后的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只注重服用营养品进行药补,而很少关心体育锻炼或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学生们设计了“环境与健康”、“营养品与健康”等课题。

(2)学生课题组的组成。根据小组化、自主化和民主化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探究的课题在班中自主选择同一课题的研究者,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

(3)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小组成立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专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步骤,制定好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4)结题。结题要求学生除了有相应的论文,还要有相应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时学生还要组织论文报告会或答辩会,或进行探究究过程的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激发继学生续研究、继续学习的热情。

2.课程的学习评价。

(1)评价的信息:探究式学习不考试,评价的信息由平时积累而来。重在过程,参考结果。我们制定了“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记载。同时每一个课题组都有实验方案、研究计划、调查报告,每个学生都有研究总结、学习心得,都要参加研究报告的答辩。这些就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评价方法:A、基础性评价,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经常性指标,如实验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进行评价。B、发展性评价,通过“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发展点、有创新的地方进行评价。C、激励性评价,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对有思想、有内容、有创新的课题研究组进行表扬、鼓励,或把他们的研究论文推荐给校报和其他报纸杂志。

(3)评价的结果:建立学分制,把研究性学习评价纳入校本课程统一管理,定为限选课。每周一节,一学期为一个学段,学完一学期经考评获2个学分。

3.课程的组织管理。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构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探究式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教师。教师定岗定位,责任到人。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①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研究的课题在按课题的方向自由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各个小组独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②教师安排:同学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发邀请书,邀请校内外教师、专家、家长或学者参与指导。③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内。

(3)课程的学习形式:学生以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分组讨论、听讲座、实践调查、观察研究、实验分析、调查分析等获取信息。

第11篇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电教工作积淀。十五期间,我们把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切入点定位在:把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信息技术3项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二、课题的介绍

1.课题立项

课题引领,在中央电教馆、北京电教馆、西城电教馆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之下的子课题“运用交互白板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利用互动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体参与性。

(2)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与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发展。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点带面――以实验班带动全校班级,以布点课为基础,从单节课白板教学设计的研究,到一个学科单元乃至一个学期的学科课程之白板教学设计的研究。多学科共同进展,进行全面推广。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以及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

4.研究计划

根据课题内容分步实施,按层次推进课题的研究。

课题申报―组建团队―启动培训―初步研究―中期检查―深入研究―课题总结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制定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组,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明确认识,提升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2008年上半年,实施研究计划,以布点课的形式开展实验,积累案例,收取相关资料源、信息、记录实验过程,进行一次中期评估,做好中期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08年7月-12月,课题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准备鉴定、结题和验收。

5.研究人员(见表1)

6.预期目标

(1)交互白板课堂教学应用案例集。

(2)交互白板课堂教学的课堂实录和课件。

(3)有关交互白板应用教学叙事集。

(4)有关交互白板应用的工作、研究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1.基本认识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的主渠道;任何研究都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不是教学的装饰品,也不是教学的辅助品,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变到质变,一定量的积累就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2.基本做法

以点带面,从布点课做起我们完成了大约近几百节布点的研究。

我们的主旨是: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做研究。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一节课一节课的提高,以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来促进课题的研究,力争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具体做法

(1)白板培训

电子白板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位老师,在培训会上,老师们就跃跃欲试,开始琢磨如何运用电子白板神奇的拖拽功能、回放功能、画面旋转功能、放大功能、照相功能等。用交互白板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

(2)承担开题

我校承担了中央馆在张家界“电子白板教学研究”开题大会的现场研究课任务,我校的张京玉老师做的《识字3》,还承担了北京市电教馆“十一五”“电子白板教学研究”课题开题大会的现场研究课,是我校高培红老师做的四年级数学《比大小》。

(3)现场展示

在西城区科研月信息技术现场会中,我校的谢薇老师,曾宪婷老师分别做了数学《找规律》,语文《赵州桥》2节展示课,做这些课时,我们的老师们也是刚刚接触电子白板,还很不成熟,但是通过做课,他们走进了电子白板,带领着学校的老师们走进了电子白板。

(4)积极实践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得到全体任课教师的认可,使用的人数高达30余人。做得广泛,不同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的老师在交互电子白板环境下,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技术优势,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5)研讨交流

①手拉手友好校

白板搭桥,千里携手,共谋课改创新路。为了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我校与河南灵宝市实验小学结为手拉手友好校。3月28日,在灵宝市实验小学,我校方银芝和江莉琴老师以及实验小学的王彬、王艳琳、张淑娟、郭秋娟等4位老师分别做了交互式白板教学观摩课,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各位同仁的赞叹。白板总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赵保和针对白板教学和此次现场观摩课做了重要报告,会场上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灵宝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及教师也来到了宏庙小学,我校的谢微老师、曾宪婷老师、杨芳老师、黄颖老师在电子白板平台上做了4节研究课,并与灵宝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及教师就有关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座谈,大家都感到在交流中很有启发和收获,“手拉手”意味着朋友,手拉着手,传递的是温暖、力量和共同的追求。我们相信这种跨地区的交流将为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注入新的活力。

②中期交流汇报

张校长到上海在全国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中期总结交流大会上做交流发言,介绍我校白板课题研究情况,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并获得奖项。

4.提升认识

(1)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①运用电子白板功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数学课上,方银芝老师的《植树问题》、谢薇老师的《数学广角》、付祖洁老师的《轴对称图形》、李晓龙老师的《观察物体》,把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即时反馈功能、旋转功能等,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谢薇执教的《数学广角》,把动态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把有序的排列结果,一一用照相机功能拍照下来,解决了教学重点,即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心”字,字的每一笔在的位置,整个字的构成对一年级学生都是很困难的,教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回放、放大、缩小、旋转一系列的功能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教学上的难点。

②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强化师生、生生互动

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因为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不管是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还是错误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的“课件”,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在方银芝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植树问题》中,学生可以自如地摆出植树时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直观的感悟出数学规律。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回味操作的过程,达到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③运用电子白板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曾宪婷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电子白板中的放大镜行云流水般地在字词中流动,引导学生读认字词,在屏幕中直观地进行修改、批注效果非常好。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中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次,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研究表明,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④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强化学生记忆提升教学效果

数学课《找规律》一课中,使用回放功能把杂乱的行走的路线清晰地一条一条呈现在学生们眼前,使学生们很快理清了头绪,形成了找规律的概念。使用照相功能,把学生们不同的排列情况一一留住并呈现在屏幕上,是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如美术课中黄老师将示范作画的过程,在电子白板屏幕上进行回放,使教师的指导作画过程更流畅、更清晰、更完整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

(2)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全方位素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和有效利用,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革新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更流畅,教师的个人魅力得到最大的展示,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电子白板的功能和交互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使信息交流、传递形成多通道结构,因而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和接受信息的效率利用。电子白板的相关记录、储存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功能,便于教师课后的反思、研讨和观摩,便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整理,促进教师和课堂教学在方式上的改变。

(3)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我们深深感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就是教育生产力,它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学校的发展。

四、收获和思考

1.收获

(1)利用互动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利用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与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发展。

第12篇

一、中小学群体科研的组织方式

“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是“十一五”期间为了配合海淀区初中建设工程而规划的,是在海淀区初中学校范围内实施的一项群体课题。该课题历经三年多的研究,在区总课题组执行组长的带领下,28所学校合作探索,形成了一些常规的组织方式。

1.建立分级课题组

群体科研要有多方主体参与其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区级课题组为总课题组,由行政、科研、教研等部门领导担任负责人或执行人;校级课题组为子课题组,一般由校长、主管初中的副校长或主任、年级组长等学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或执行人;年级或教研组或教师个人承担的研究专题为下一级子课题,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一般由年级组或教研组、备课组组长担任执行人和组织者;在下面还设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专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领导、指导,自下而上研究、执行的互通、互动网络和研究群体。每个级别课题组负责人和执行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了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研究的局面,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融为一体,理论研究、问题研究与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进行,共同建立起各级研究成果共享机制。

2.建立分片组长负责制

海淀区初中学校参与差异教学课题研究的学校有28所,参与课题的老师有500多位。总课题组将参与学校按照其所处的地域位置,划分为北片组、中片组和南片组。每个片组9~10所学校,每学期选一个课题校担任组长校。

组长校的职责是:定期组织小组内网上讨论,汇总讨论结果;收集小组内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建议;率先做差异教学研究课;提供课题组专题研讨和专家培训的会场和会务服务;担任课题组内论文、案例评审的评委等。

3.定期进行需求调查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中小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区总课题组的指导方针和实施策略。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需要分别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调研,包括研读学校的计划、总结,在课题组活动中座谈相关问题,让课题负责人填写问卷,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反馈等,及时了解课题组的需求,安排相关研究专题和培训服务。

4.根据研究专题开展征文活动

作为行动研究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跟踪研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老师们进行一个专题探讨,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活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形式记录下来。因此,组织基层科研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征文是十分必要的,引导老师们把自己的研究内容记录并呈现出来,由案例、论文、教学反思等一个个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积累,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5.组织网上小组讨论

海淀区建立了专门的科研网,建立了差异教学专题资料网页。我们利用课题组建立的公共邮箱和教师研修网以及个人电子邮箱,实现网上互动,开展专题研讨。如:先后开展了“课题核心思想讨论”“课题核心思想解读”、“教研与科研的关系”等专题的网上研讨活动,由各个分片组长校主持,小组讨论结果汇总后发送到总课题组,总课题执行组长汇总后,再分发给每一所学校。这样大家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观点,又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每次讨论,都形成一个电子版的专题讨论资料。

二、中小学群体科研的活动方式

科研活动是中小学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载体。课题校之间、教师之间需要一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说,不开展科研活动,就无法实现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因此,科研活动方式和内容也就成为决定课题研究成败的重要因素。

1.专题研讨活动

专题研讨活动是课题研究最常用的方式,它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差异教学课题组按照研究设计,共开展了4个专题研讨。第一个专题是结合学习课题相关理念和思想,开展“我对差异教学的理解”专题讨论,分为网上讨论和现场讨论两个阶段,最终确定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另外,区总课题组根据研究阶段设计了“了解和关照学生差异”、“差异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策略”等专题研讨活动。

2.现场研究活动

现场研究又称实地研究,是指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在学校现场进行研究,差异教学课题需要深入课堂教学,进行课例研究,从中提炼出实施策略。

差异教学课题在推进过程中,进行了四次现场研究,确定了差异教学课堂评价框架。第一次现场研究以《鸟》专题语文研究课和政治研究课为例,探讨了“什么样的课才是差异教学的课”;第二次以语文、英语、数学三节课为例,重点讨论在三维目标设计与达成、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参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学科活动设计有效性等问题;第三次以数学和英语课研究课为例,重点探讨了学生是否有收获、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梯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课堂练习或任务设置的层次性、评价反馈的针对性、作业及练习设置的分层性,以及差异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异同、差异教学终极目的等问题,提出了差异教学的一级指标和框架;第四次是以英语研究课为例,围绕着差异教学的评价框架,探讨了差异教学课堂观察二级评价指标。

3.系列培训活动

培训是引领群体科研推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阶段,需要安排不同内容和水平的培训。

在差异教学研究起始阶段,区课题组安排了“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实施差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方法”、“学习适应性(AAT)测验培训”等专家报告和讲座,为老师们操作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学习模仿的策略;在课题推进中期,安排了“语文学科个别化教学实践”和“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专题讲座,进一步从实践角度为课题组教师提供参考;在结题阶段,对课题校结题报告撰写人进行了如何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的培训。

4.教师论坛活动

教育论坛是教育研究和成果传播的重要形式。如今,各种级别的教育论坛频繁举办,大部分主角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小学群体科研的基本特点是一线教师广泛参与,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举办“教师论坛”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价值,激发了教师们科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差异教学课题在专题研究中举行了两次教师论坛。一次是“我对差异教学的理解”,一次是“差异教学课堂实践”。这两次教师论坛内容都是配合专题研究确定的,每一次都是从一等奖征文中挑选的。教师论坛为各校多个学科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基于差异教学这一共同理念的交流平台,打破了一线教师原本固有的只与同学科或同年级教师交流的局面,开阔了教师的研究视野。

5.读书交流活动

在差异教学群体课题研究中,阅读伴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为课题组推荐了不同书目。在开题阶段,区课题组为学校推荐了20余篇学术论文,编印了10万字的文献综述资源,发给学校,以便学校设计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

在针对具体专题的研究中,为学校推荐了中外相关领域的专题著作,具体是:《差异教学论》、《教学策略》、《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管理》、《多元智力》等;在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过程中,又介绍了《班有天才》、《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真实性评价》等不同种类和内容的书籍。通过专题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促进了老师对于差异教学理念的理解,使他们创造了很多有效的、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策略。

三、中小学群体科研的管理策略

群体科研既要实现群体课题的研究目标,完成群体课题的研究内容,又要切实对每一个参与的学校负责,指导和督促学校完成子课题,让每个学校都有收获,实现自我发展。差异教学群体课题在组织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计划总结交流

课题研究是一种较长周期的专业性工作。尽管课题研究的计划制订不易做到特别具体,但是每个学期具体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明确。针对不少学校缺乏研究经验的情况,每个学期,总课题组都先将区里的研究计划向大家公布,学期末做区课题组总结。这样各个学校如果还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就可以根据区里的计划安排本校的研究计划。

2.专业写作指导

尽管中小学科研具有行动研究性质,但教育科研不能脱离一定的范式。群体课题的组织也必须让学校学会科研的方式。除了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规范之外,科研写作是一项必须训练的“基本功”。

科研写作指导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文献综述等,这些是各校课题负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此外,还需要规范论文写作、案例写作、调查报告、叙事研究的写作方式等。

3.课题思想建构

共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问题、相似的课题名称和研究进度似乎是群体课题的一个显著标志。然而,真正的群体课题应该是研究思想的统一和研究价值的认同。在学习了差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理念之后,课题校负责人基本理解了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但是,尽管达成了这种一致性认识,老师们还有可能“半信半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怎样做到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我们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读书学习,提出自己对于差异教学的理解,试着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有14个学校提出了对课题思想表述的方式,在专题研讨会上,每个人逐句对自己的表述进行了解读,会后,让大家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从14种表述方式中选取一种作为课题的核心思想,区课题执行人对投票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最后确定“让每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26个字作为课题核心思想。接下来,我们让各学校负责人组织本校课题组教师开展讨论,让老师们解读这26个字。这样,课题核心思想不仅为28所课题校负责人接受,也被参加课题的老师们广泛接受,成为课题的核心理念和老师们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践行的基本原则。

4.阶段成果交流

群体课题一般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这期间,大约在过了一年半的时候,应该安排中期总结工作。这一方面可以促进课题校对前一阶段研究及时回顾、反思,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另一方面,也使得总课题执行人了解各校研究进展情况和成果情况,便于总课题组对研究进度和方式作出及时调整。针对学校上交的中期总结报告,区课题执行人逐一进行反馈,提出修改意见和下一步研究建议。及时交流、成果共享、传递动态是群体科研的重要特征。

5.电子档案管理

群体课题组的管理程序只要求学校上交材料的电子稿,不需要上报打印稿。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也能够节省纸张。区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问卷、测查量表、访谈提纲、评价量表等研究工具也是通过电子版发给子课题学校,学校负责人再分发给各位老师。这样逐层传递,电子档案在群体课题组织中具有显著的独特优势。

四、中小学群体科研的评价方法

1.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是考虑到每个学校具体情况而言的。只要学校课题负责人有参加科研的愿望,能够坚持、认同课题核心思想,在学校积极组织活动,建立研究小组,信息上传下达,与兄弟学校积极交流,按时参加区总课题组的活动等,具备这些因素,我们就认为科研态度是好的,应该对子课题负责人和学校给予肯定。

2.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使得各课题校得到应有的认同,而通过量化评价可以使对课题校的评价更有依据,更科学,也使得参与学校更能体验到一种过程之感。量化评价包括每次区总课题组活动各校的出勤情况,每次阶段性成果的上交情况,每次组织老师参加征文的数量,参与小组网上讨论的次数,组织本校老师做研究课的数量,在总课题组做典型发言的次数等。

3.评选先进

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研究专题开展的征文活动,区课题组进行评选,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给老师们颁发证书。但是对课题校组织工作的评价,并不是每一次都进行。到三年课题结题之后,区课题组根据课题校负责人和教师参加活动的出勤情况,对区课题组的贡献情况,每次组织老师参加征文的情况,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上交情况,学校老师征文获奖数量,是否担任过组长校等若干指标进行考核。评选先进包括评选先进学校和评选群体课题先进个人。

4.向校长通报研究进展情况

参加群体课题的学校有的是校长担任负责人,科研主任担任执行人,有的是科研主任(或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等)担任负责人。无论哪一种情况,科研都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业绩和效果都代表着学校。因此,有必要让校长了解各校课题负责人或执行人的工作情况,也便于让校长了解区总课题组的工作开展情况。对于各校课题负责人的工作情况,区课题执行组长以个人名义,每年年底给校长写一封通报信,汇报本校课题负责人在区课题组中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

五、中小学群体科研应注意的问题

群体课题组是由区教科所研究人员设计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然后对全区,中小学校根据本校的兴趣、人员、研究基础、发展需求等自由选择,填写群体课题子课题学校申请表,简单阐述本校确定的子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即可。这种申报方式具有简洁化的优点,但同时,也必然导致同一个课题组内的二三十所学校水平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一,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有别。那么如何组织这样一个群体科研队伍呢?除了上述的若干管理策略,还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满足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统一

加入到同一个群体课题组的学校,为着一个共同的研究题目加入,但期待各有不同。虽然这些学校起点不同,但是一定都有进步和收获的期待。所以,区课题组执行人在工作中要充分估计并照顾到这种差异性,让各个学校在研究中各得其所。比如,研究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让他们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与科研弱校结对;悟性好的课题负责人,多给他们任务和具体指导,及时引导,让他们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太积极的学校负责人,引导其对“责任自担”、“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等工作准则加深理解,必要时劝不认真的学校“退出”群体课题组,这样对不同的参与者都有一个督促。

2.以校为本,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群体课题是由区教科所选择和设计的,但是,各个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能动用的研究资源不同,在群体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群体课题研究中,团体(区总课题组)出成果是必须的要求,学校出成果也是必须的要求,每个参与课题的教师个人出成果也是必然的要求。在指导学校申报子课题、撰写子课题开题报告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校认清自己的问题,根据现有条件,对研究目标和内容作出可行性设计。以校为本,发挥学校在群体研究中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防止学校“等”、“靠”区总课题组,而自己无所适从的局面。

3.纵向评价,注重发展

由于参与到一个群体课题组中的学校科研水平及办学水平、发展基础、教师队伍等差距较大,所以,在群体课题组内,学校之间和教师之间的科研工作评价不能做横向比较,必须向纵向评价引导,即引导学校自己和自己比,看参加课题前和参加课题后前后三年是否有积极的变化,如果教师参加对工作有所促进,就说明课题研究取得成效,促进了发展。教育需要慢的科研,要引导课题组教师心态平和,认识到“慢教育”、“慢科研”的性质,将学校导向发展性评价,只要有收获,科研就是有成效的,就是成功的。

总之,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群体科研是中小学科研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差异教学以及海淀区其他群体课题的长期实践,群体课题在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学校对群体科研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总结群体科研的实施策略,探索群体课题的实施模式,对于今后引领中小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