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

时间:2022-07-29 11:3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年闰土课堂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

第1篇

【关键词】教育策略自学能力

最近十几年来,教育理念、教材、教法都处在不断变革的状态中,语文教学于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然而,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切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这依然是语文教师们应该孜孜探求的课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力四射,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飞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个好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其亲自实践,使其产生好奇、疑惑、惊讶,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预先精心做好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变化多姿的火烧云,启发学生欣赏思考:这是什么?课一开始,我就录音播放《火烧云》课文朗读,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在此基础上导:同学们你们想见见美丽的火烧云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观看课件,让同学们把自己看成是看火烧云的人,看成是作者,自由畅想,体会这种欢快愉悦之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如何做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已成为众多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在课堂上,要不断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的是什么,收获的是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并生成可让其终身受用的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学会学习,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本节课若用讲授的方法教学有效性有多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对话能使学生们学到多少?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漂浮的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在课文中划线、标记、解疑。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注重学生的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力手段。学习需要个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也需要志趣相同的人共同讨论,,得到交流。把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激发出来,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应做的。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交流时,每位学生必发言,这样对于一些胆小的,成绩差点的学生都很有好处。在讨论后,提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其回答,谈感受及时给予鼓励。如:“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真会动脑”、“你真了不起”、“掌声鼓励!”等等,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鼓舞,找到信心。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全面总结,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张扬,找到学习的动力。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加深知识印象,从而达到在效性。

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观察、学习、总结等方面必须使学生做到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我常跟学生讲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一次特殊的实验》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科学家受伤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及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这些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科学家的顽强与执着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施密特博士的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被蛇咬伤后博士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施密特博士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施密特博士当时的内心难受、痛苦及博士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从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让学生了解到:在这生死关头,博士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博士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实验,是人类的科学事业,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任何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第3篇

1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树立信心,增强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3培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升成

教学时,我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实验教材的实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五年级现有42名学生,中等生较多,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较少,本学习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基础知识较上学期有了一定的巩固,但还需要努力,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努力缩短班级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争取同步向前,是本学期面临的严峻挑战。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置了6个单元。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杰难、自强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3、个人教学研究分析

不断深入学习并实践“三生课堂”,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指导教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大胆展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注重归纳反思,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教学教研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60个字,会写20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8.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二)教研目标

1、切实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做到有笔记,有体会,有反思。

2、以“三生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内比教学”工作,大胆创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4、强化对多媒体的使用,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重点:

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五、教学难点:

1、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

2、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方法措施: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话,提高效率。

3、更多更好地使用谈话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迪,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使读写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灵活多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

5、加强日记的引导,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定时的评讲一些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不断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踊跃投稿。

6、在课文教学中,切实做好“读写结合”。

7、改进作文教学,尝试短时间内完成习作,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

8、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9、利用好写字课,认真指导“行楷”字的书写。

七、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第1周:

1.神鸟

2.格萨尔王的故事

3.冬不拉

4.大拇指汤姆

7

第2周:

5、刘三姐

语文百花园一

6、猫

7

第3周:

7、珍珠鸟

8、海豚救人

9、老人与海鸥

5

第4周:10、草虫的村落

语文百花园二

11、黄道婆

7

第5周:

12、提灯女神

13、香玉剧社号

14、居里夫人

15、花木兰

6

第6周:

语文百花园三

16、范仲淹的故事

17、体育课

7

第7周:

18、虎口藏宝

19、顶碗少年

20失去的一天

5

第8周:

期中考试复习

6

第9周:

语文百花园四

21、古诗三首

7

第10周:

22、左公柳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24课

6

第11周:

25海上英雄

语文百花园五

6

第12周:

26少年闰土

27、凡卡

28、孔明借箭

6

第13周:29、战风车

30、童年乐趣

5

第14周:

语文百花园六

5

第15--17周:

期末复习

八、个人教研安排:

二月份:

学习新课标,制定好教学计划。

三月份:

1、学习“三生课堂”的教学策略。

2、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

四月份:

1、学习如何说课、评课。

2、听示范课。

五月份:

1、

做好自己的常规教学,迎接检查。

2、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3、

学校组织期中考试,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六月份:

1、制定好复习计划,迎接期末考试。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复习先行课。

3、写好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并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社会主义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27人,男生17人,女生10人,他们虽然对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但由于基础差,好胜心强,可塑性强。有些动作易变形,掌握不好,所以,今学期应在上学期基础上,加大学习力度,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段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简析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本学期五年级体育内容有跑、跳、投掷、体操、游戏及武术等内容。

跑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动作方法,提高跑的基本能力,学习传接棒方法,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跳高和跳远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和爆发力。

投掷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抛实心球技术,学习助跑掷垒球的完整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体操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队列和体操队型动作质量,学会滚翻、分腿腾越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勇敢、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材还根据儿童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游戏和武术,利用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崇尚武德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熟练地掌握队列队行,并且能灵活地根据口令进行站队。

2、使学生熟练掌握50米、100米、200米、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跳高等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

3、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

五、教学教研目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二〉初步学习田径、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三〉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教研目标:

1、切实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做到有笔记,有体会,有反思。

2、以“二五五”教学理念为指导,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内比教学”工作,大胆创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4、强化对多媒体的使用,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教研措施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七、教学教研安排

个人教研安排:

9月:1、课改学习,做好学习笔记。

2、集体备课工作。

10月:积极准备参加课内比教学评选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讨及课题研究活动。

11月:1、积极准备完成课题研究。

2、集体备课工作。

12月:1、认真参加本组集体备课活动。

2、课题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要想理解什么,先要读懂他,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 要想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必须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还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理解、评价和鉴定作品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紧跟时代步伐, 不仅要扎扎实实抓好课内的阅读教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各种阅读资源的价值,让学生喜欢阅读、会阅读。

一、拓宽阅读渠道,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有足够的可阅读的图书资源,可以是纸质图书,也可以是电子图书,甚至还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资源。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我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在教室后边设置了报刊架。另外,在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下,以活动为载体,我在班里开展了系列阅读活动,促进了学生阅读。

1.开展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优秀读物活动

学生可以向图书馆借阅,也可以是自己购买或同学之间传阅。学生可以阅读如我国四大名著、励志文学系列、小学生成长系列丛书、科普读物等。教师应倡导学生不动笔头不读书,阅读完书籍及时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填写阅读信息卡,办手抄报。此外,教师还应利用阅读课进行优秀作品展览和交流。

2.开展各类演讲、征文比赛活动

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教师应定期开展班级读书演讲或征文比赛。教师还应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知识竞赛,其考查内容主要是教材上的常识和新课标要求的课外必读书目上的内容,如传记文学、中外名著等。

3.创办形式多样的报刊,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每学期开展学生手抄报、自办期刊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纷纷走进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4.开办读书沙龙,创建网络博客,创建群空间,为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搭建平台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沙龙活动、博客平台、群空间进行阅读与交流,通过网络阅读可以进行文摘集锦,向同学进行好书推介,适时组织学法交流和社会调查等。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并对此发表评论。这样可使学生畅所欲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探索阅读教学新思路,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摸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

1.图情课

即让学生熟悉图书馆,熟悉图书。这是以图书文献、网络资源利用为主的阅读交流指导课,由图书馆管理员唱主角,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知识,使学生从小认识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学会科学地使用图书馆为自己学习服务,使学生尽快了解图书情报,有选择地阅读,使学生终生受益。

2.感悟课

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文中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丰富的材料面前,更加生动、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谈一下对闰土的感悟和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拓展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定能够体现课本延伸的课题,组织学生按课题需要搜集、筛选、整理信息,学生在交流、赏析的过程中,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认识,使学生的思想、世界观受到震撼,进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除了让学生熟悉教材介绍的内容,我还叫学生查找有关双龙洞的其他资料,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读写课

读写能力是一个人受用终生的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我们提倡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动笔头不读书。读书过程中,学生除了摘抄好词好句、经典段落外,还要及时撰写读书心得或续写、仿写、改写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如在学完《“诺曼底”号遇难记》后,教师可留给学生一个小作文,要求学生写出对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感想,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功能,打造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阅读课堂

多媒体设备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优先走进课堂。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查找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把阅读教学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通过情景设置,音频视频文件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思想境界中去。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的色彩特点渲染语文阅读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加温馨、愉快。如在《草原》的阅读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原生态美,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绿油油的大草坪,这种迷人的风景使学生燃起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维,自我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除了欣赏、吸收作品的优点之外,还要探究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鉴赏,从而体现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熏陶。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和思考,在学习中感悟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53-01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独立地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自学能力:

一、以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从反复朗读课文中产生激情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境界中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对有图片的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四、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五、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从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

六、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第7篇

一、变“急功近利”为“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只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才会自觉地阅读,持久地阅读,以达到课外阅读的宗旨。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课内引趣促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小学课本里的课文文质兼美,许多是名家作品,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巧妙地向学生推荐这些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学习了课文反映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少年闰土》,介绍学生阅读《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日积月累”中的“亲师友,习礼仪”时,可适时推荐《三字经》一书。

2.以影视内容导读。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看影视,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寻找影视节目内容与阅读的契合点,如学生看了《七巧板》《异想天开》节目,会产生探究科学的愿望,教师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看《少年百科全书》,从书中寻找更多的答案,满足学生的欲望;看了《哪吒闹海》可引导学生看神话小说《封神榜》,从中感悟到邪不压正,祛恶从善的道理;看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的节目,可引导学生找到《鞠萍姐姐讲故事》一书看看。

3.以优化环境引读。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校各班建立了“图书角”,教师带头号召学生捐献“二手书”,使班级有浓浓的书香味;各班还设立了“学海拾贝”,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手抄报等,或推荐“每周一书”的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从而起到互相欣赏、合作、督促、激励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氛围中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尝到“阅读――越读――悦读”体验。

4.以演讲故事诱读。我们常用班队、晨会课举行故事演讲比赛,把课外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一听到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吐为快,一听为快。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惊险、奇特、快乐、悬念迭出的情感世界中。当生动的演讲博得同学热烈的掌声和老师赞许的目光时,演讲者是多么自豪!教师抓住时机,表扬优秀演讲者,同时鼓励更多的同学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进而教师随机推荐读物,学生跃跃欲试,总想快点找到好书看,这样增强了阅读欲,维护了阅读兴趣。

二、变“放任自流”为“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①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首先教师自己必须阅读它,熟悉它,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值得儿童去读的书,然后向学生引荐。②举行优秀课外读物推介会,学生在班上互相推荐介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利益身心健康的好书。③批判性选择读物。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不够成熟,要在琳琅满目的课外读物大染缸里,选好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班级要营造批判性的文化氛围,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2.教给阅读方法。①浏览式读书法。如果是为了广博,拓宽知识面,广开眼界,且又是浅湿易懂的书或属资料性的读物,可采取浏览式读书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②筛选式读书法。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如果是读一本书,有选择地读,自己所需的重点读,不需要的跳过去不读,这种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精读――摘记”的程序进行。③品味性精读法。如果是名篇名著或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要采用品味性精读,即反复朗读、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

3.培养良好习惯。在阅读方法传授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四多”,即“多思、多问、多讲、多写”。“多思”指一边读一边思考,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让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提高。“多问”是指阅读中遇到不懂或疑惑的地方多请教老师、家长、同学,做到不耻下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学有所获。“多讲”,小学生积累不足,语言贫乏,言辞木讷,表达较差,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经常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写”,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多动笔,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时一是可以做眉批,把读书的感受、体会、疑问等随手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可以做摘录,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分类摘录下来;三是可以剪贴,把好文章、优美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辑本上;四是可以写心得体会,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感受写成小文章保存下来,

第8篇

一、渗透

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道”。由于语文课的思想内容不像思想品德课的思想内容那么直接显露,而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在文学形象之中,因此,要做到“渗透”,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其思想内容,找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使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达到水融的地步。

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我们就要着重抓住那个横刻在书桌上的“早”字,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使学生懂得这个“早”字,不仅是表示鲁迅以后上学要 “早”,而且更包含了办事要“早”,不怕困难,时时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生活信念。《诺贝尔》《司马迁写<史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课文都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生活信念。

再如《古井》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自然引领下文,第二段诠释了古井用“甜美的乳汁”养人,第三段诠释了古井像母亲一样无私、纯洁的品格,第四段将这两层含义概括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像古井那样,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师恩难忘》《最后的姿势》《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也有同样的育人作用。

二、感染

“文章不是无情物。”小语教材中,绝大部分文章是记叙文、诗歌,它们都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的统一,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文,吟读玩味。教学中应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剖析重点段,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要善于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再现作品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入体验,以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比如教学《江雪》一诗,教师可先挂出挂图,边引导学生看图,边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江雪》的意境:大雪覆盖,漫山遍野不见人影,连鸟儿也见不到。在江中,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小船上蹲着一位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人,他在执着地垂钓。把学生带入意境后,可带领学生探索诗人的感情:虽然遭受迫害、身处逆境,但绝不屈服、执著追求。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就会被诗人的这种品格和精神所打动。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做学生,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学生;做人,要做一个正直刚强、品德高尚的人。

(2)播放音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感染学生。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事先在教室正中挂上的遗像,墙上贴着当时追悼会的图片,录音机播放着哀乐,辅之以充满感情的导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怎能不被感染呢?学生在无限悲痛中学习了课文,不仅理解了的伟大,也掌握了课文寄情于景、寓理于事的写法。《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等诗歌及其他一些散文都可以配乐给学生朗读,加强感情陶冶。

(3)教师激情饱满地畅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感情丰富,能在课堂上以己之情动人之心者。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可用演讲的语调讲述的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夜餐只是一杯茶、一碟花生米。通过这些描写不难看出作为一个国家总理,他的生活是多么简朴,而他要看的文件有“一尺来厚”,总理又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一直工作到“公鸡叫鸣了”。我们的总理多么可敬可爱,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多么让人敬佩。像这样具有精神美的人物形象,经过老师充满激情地畅讲,就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应,情操得到陶冶,心智受到启迪,思想获得升华,从而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三、迁移

迁移就是指主体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而把自我身心转移、投射到对象上,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1)随堂练习。教师可在传授新知识时,抽出几分钟时间,根据教学要点,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如教学涉及到劳动有关课文时,可以当堂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谁干得快,干得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理解应该如何孝敬老人,应该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2)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优美的阅读材料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景阳岗》《少年闰土》等课文后,课外就可辅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某些章节和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阅读,使学生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后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用这些形式让学生交流阅读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课堂所学知识得以延伸,思想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3)课后作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由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激发出来的情感,学生一定要设法表现出来。学了《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学了《小珊迪》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写《我与珊迪比童年》。通过练习,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9篇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

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后作业呢?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作业突出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总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让孩子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把课后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趣味性,使学生 真正喜欢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作业突出层次性

1,学生存在知识上的个体差异,针对这一点我把作业量分层,因地制宜。对于优等生可不留书面作业,让他们发展其他爱好,给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困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得到充分练习,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一刀切”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让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困生得到充足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作业体现选择性。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复述《再见了,亲人》②给给小金花封信;③采访“大嫂”(当然是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④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仿写《再见了,朝鲜人民》;⑤选读魏巍的文章。因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作业突出开放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N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突出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预习性作业。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等,整理成“摘抄”笔记。如;我在教《少年闰土》之前,让学生了解鲁迅,了解时代背景,查找有关鲁迅的文章。

2.课后拓展性作业。学完课文后,延伸性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学了鲁迅的文章这一段园后,请学生去查找更多的鲁迅的文章,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3.积自编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自己编拟作业内容。如教学几个重点词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其中喜欢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句子或一段话。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4.练笔性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四、作业突出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朗读作业,这类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如学了《再见了,亲人》可以布置选配乐曲,明天我们举行一次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培养学生热爱战士的感情。

2.表演类作业。对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或场面描写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如讲《将相和》一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展现课文内容。再次老师拍照,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配养孩子的表演能力。

3.想象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新的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在学习《穷人》一课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后他们会怎样呢?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设计课后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后作业。让语文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任敏.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第10篇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