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3 08: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心理班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活动背景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大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在今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 、活动目的
1、 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了解彼此;
2、 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三、活动宗旨 “不管我们是否熟悉,当我们坐在一个教室,我们就是一家人。”
四、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畅游爱的海洋”
五、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全班互动、交流
六、活动时间 xx年4月(具体待定)
七、活动地点 具体待定
八、活动策划负责人:机电101班全体班委
赞助单位:
九、活动过程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2、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以及服务的内容。
3、同学们讨论主题话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友情。可以说,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已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朋友们活着。朋友无论在何时,都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那么,在同学们拳头大小的心中朋友又占据了怎样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友情这个话题。
话题一:什么是友情 什么是朋友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
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话题二:友情是广博的,不在乎距离
4、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思考
北京某大学xx级女学生奚某因涉嫌盗窃同学宝来汽车被海淀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这是近年来北京市最大一起大学生盗窃案。
21岁的犯罪嫌疑人奚某是北京某大学xx级学生,平时与一同学不和,且一向看不惯其平素处处炫耀自己有钱、目中无人的做派。xx年11月11日,奚某利用学校上课收作业的时机,趁同学不备将其上衣兜内的车钥匙偷走,随后将其放在校内停车场的白色宝来1.8t型轿车偷走,该车价值人民币246733元,同时偷走车内现金人民币10000元,美元2100元(价值人民币17408元),奚某于第二天被查获归案。
据了解,近年来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校园盗窃增多,但是该案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居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之首。
5、组织每位同学都讲讲自己的优点,让大家了解彼此。
6、班会满意度调查
7、请班主任总结发言
十、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班会,提高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在校院里掀起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更多的人对心理健康引起足够重视。
2017年大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策划书一
在大学里,生活要度过四年,当然也有三年或是五年,这些都是视情况而定的,不过在不断学习生活中,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不是很突出,比例也不高,但是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因为大学生受教育多年,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都得到不少的提高,出现一点为题我们也要关注。
一、活动背景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大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在今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即,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
1、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2、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三、活动宗旨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班级。
四、活动主题打开心扉,畅游爱的海洋
五、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六、活动时间20XX年5月x号
七、活动地点体育学院18幢203
八、活动过程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思:XX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健康者协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与我爱我谐音,表明了心理健康节珍爱自我的主题,也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鱼: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火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的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2、介绍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的内容。
思:体育学院心缘室盛老师心理互助员
3、班主任讲话
4、同学们讨论主题话题
鱼:同学们,让我们先用掌声欢迎今天来我们这里做客的朋友和老师们
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友情。可以说,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已过中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朋友们活着。朋友无论在何时,都是我们远行万里的鼓励者和送别者。那么,在同学们拳头大小的心中朋友又占据了怎样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友情这个话题。
话题一: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朋友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
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话题二:友情是亲密的,要不得距离
话题三:友情是和谐的,来不得冲突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但产生了冲突该怎么办
2017年大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策划书二
一、活动前言及活动目的:
心理主题班会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其对扩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全面提升自我品质,促进个人成长,特举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与心相约快乐成长
三、活动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10日
五、活动内容和要求:
1、各系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先在本系部内开展预赛,通过内部评选后,选送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班会内容需与心理相关,主题鲜明,能紧密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融科学性、教育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心理元素,具体内容可自定;
3、心理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可根据比赛要求自行创作班会形式,创意新颖者可酌情加分;
4、选送的方案材料需包括心理主题班会策划书、总结等文字资料,开展班会活动的音像、图片资料,以书面和光盘形式提交。
六、评比标准:
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主题
主题鲜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10
内容
内容丰富,材料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时代气息,突出心理元素,有启发性;
20
方式
活动组织灵活,形式新颖活泼,方法运用得当,多种方法结合;
20
过程
结构紧凑,衔接自然,环环相扣,紧扣主题,活动进程有序,和谐、愉快、轻松、时间分配合理;
20
效果
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维活跃,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深刻,解决问题方案有效,活动氛围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0
总体印象
评委根据总体印象打分。
10
七、活动安排策划:
1、4月10日5月10日各系部根据活动内容和要求开展预赛,并于5月10日通过内部评比上报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5月11日5月18日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评审组,根据评审标准对参赛方案进行复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5月18日在校心理网站公布获奖结果;
4、5月28日根据奖项的评定颁奖。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当代高校大学生处于一生之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生理上已趋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心理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理想与现实、愿望与行动、自尊与自卑、开放与闭锁等矛盾经常出现,情绪情感上的大起大落也在所难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绪情感、行为特点有很深的时代烙印[1]。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人们想象当中超凡脱俗的象牙塔。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及自己的经历体会阐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知障碍。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找不到自我。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他们自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一旦自尊心、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自我评价能力就明显下降。(2)情绪障碍。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比如会出现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等情绪。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3)学习障碍。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有两类行为:①注意力不集中;②考试焦虑与怯场。大学生在学校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每年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业问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2.案例分析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2013年9月1日上午,跟学生约定下午2:30在教学楼的212教室召开新生见面会,虽然事前掌握了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也针对各种学生制定了一些教育策略,但仍然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新生2013级药学一班的教室。
首先我介绍和总结了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奋斗,更是一种通向梦想的阶梯。要求大家坚持自主学习,不轻易耽误一节课,不轻易放过一个问题,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梦。然后开始班会主题“班干部选举”,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班长的竞选比较激烈,5位同学同时参与竞聘,大家纷纷讲很期待在大学期间能够服务同学,能力得到锻炼。综合同学的表现,思索再三,选择了××同学当班长,他在军训期间的表现没有让大家失望,处处以身作则,虽然也是刚入校的新生,但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忱,能够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能力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认可。后来一位同学的电话让我不禁深思: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大家从开始的忐忑到熟知,对班级同学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根据药学院学工办的要求,要求重新选择新的班干部,包括班长。选举方式是公开竞选,公开竞选班干部是可以更好地为班级服务,也能让大家选举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班级形象。于是召开了新学期第二次主题班会“公开竞选九大班委”,仍然是班长竞聘比较激烈,四位同学摩拳擦掌,台上同学将自己当班委的想法及为同学作贡献的决心表达得很清晰,有的还引用了名人的格言作为自己的结束语,每位同学都做了竞聘演说,班长慷慨陈词,不知道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还是没有准备好,投票结果不是很理想,以落选而告终,这让我很意外。当时看到这位同学心理有落差,想找机会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班会后接到这位同学的电话,讲之前班长投票存在同学拉票,自己没有当上班长,心里失落,感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通过长时间的交谈,该同学看到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表示仍然会尽自己的能力为班级出力、为同学做事,向班长学习,向优点学习,克服自己的不足。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跟班长之间进行了面对面交谈,从侧面了解事情的经过,班长后来的成绩也让大家有目共睹,中秋晚会的策划,让大家度过一个没有家人胜似家人的夜晚;集体出游,让大家领略大自然别样风光;校运会的赛前动员,让大家体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快乐。两位同学共同经历事情后由最初的不理解化干戈为玉帛,学院篮球比赛两人配合默契,慢慢变成好兄弟。不仅如此,班级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虽然名次不高,但之间的同学谊、兄弟情让大家收获很多。
3.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积极参与学院、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结识更多朋友,开阔自己的视野,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交际交往能力。(4)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独生子女群的“90后”大学生接连迈进大学校园,他们崇尚自我、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再是极个别情况,经不起挫折、心理不健全的学生逐渐多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心理危机;干预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遭受来自社会多元思潮以及就业、生活上的诸多压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巨大困扰。如果大学生心理压力不断积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解,很容易因承受能力不足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身心健康遭受重大危害,对校园的和谐稳定也十分不利。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从入学教育课程化入手,将心理危机干预前置到新生阶段,以课程化的长期干预,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以更好地投身于大学生活。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难度较大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家庭环境和生理遗传因素外,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心理危机会随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而出现相应变化,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解,但存在反复的可能,一些自我调节能力不佳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心理危机相对隐蔽,旁人很难直接发现并判断,心理患者自身也可能意识不到心理危机的存在。部分大学生即便发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加上讳疾忌医的心理,往往不会告知周围的人或积极寻求帮助,这就给心理危机干预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学生及其家属对问医就诊存在抵触情绪
虽然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但相应的治疗机构仍不够专业,数量方面也亟待增加。就高等院校来说,很多不具备心理疾病诊断资质,心理疾病患者只能从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方面寻求治疗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及其家属受到传统和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并不属于疾病,将其划归到精神疾病又惧于来自社会和周围的压力,往往对就诊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仍在成长期,在思想上仍不成熟,慢慢会自然变好。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忌讳去精神机构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封建迷信等错误方法来解决,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让孩子遭受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三)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
心理危机相对严重的学生,存在着自残、自杀等倾向,对于这类学生高校往往以劝返作为处置措施,让学生暂时休学,前往专业的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帮助,待治疗完成再决定是否返校完成学业。实际上,许多存在相应问题的学生均有着相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劝返往往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尤其对于生理性遗传疾病来说,患病学生的家长也多需要照顾,将学生劝返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甚至可能使其走到更为艰难的地步。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门的入学前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对今后需要学习到的知识和课程以及接受的教育内容提前传达,让新生有更加充分的准备走完过渡期。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国防国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包括军训、讲座、班会和主题活动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内容的入学教育也更多地进入到高校。从表面上来看,入学教育有着多种载体和多元内容,但实际的教育存在学时不足、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评价不成体系等缺限。入学教育多为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不能真正地给大学新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建构科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入学教育教学方式,打造科学的绩效评价办法,能够提高入学教育效果,为新生提供切实的帮助,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阶段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提前的、清晰的了解,帮助其做好提前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能避免问题的挤压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入学教育课程化设计
(一)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要落实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首先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以系统化的入学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获得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避免知识传授式的设计方案,而是注重课程的体验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包括校园知识、安全知识和生活常识等,以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避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和帮助者,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情感性。新生初来乍到,难免存在焦虑和恐慌,缺乏目的和方向,通过入学教育课程,由教师发现问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此外,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结合作为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应将重心落在预防上。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全体学生,不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患病学生的专门教育,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提升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消解能力。为此,高校应创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帮助外,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窗口,让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同时,还应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趣味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不断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其中,打造相应的教育体系。课程设计应落实到两个层面,即理论基础层面和方法技术层面。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宗旨,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进而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方式;方法技术层面则是设计课程组织结构与形式,除了确定课程目标外,还要对课程学时、课程具体内容、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选择与确定。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应以相应的课程设计为依据,确定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体系。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设计,应依据当前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实际需求,做好学时、内容与评价方式等的设计与落实。同时,通过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小组,打造以班级、院系和学校为一体的三级联动机制,做好新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各班级成立心理小组,由学校组织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院系汇报。院系则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若心理危机相对严重,则应进一步报告给学校相关部门,由学校判断危机状态,指导进一步的工作,如,及时进行转介,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产生积极作用。
(三)加大与专业精神机构的合作力度,提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中,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目标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在出现异常心理问题时提供心理辅导。具体来说,以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品质培养为核心,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状态,提高自信水平;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表现,懂得如何培养和维护健康的性心理。具体方法有:大学生心理筛查、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个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对专业和复杂,单靠高校自身力量很难有效落实,这就需要与专业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让心理危机干预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首先,高校可寻求与知名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邀请该机构的优秀医生进行校园宣讲,向新生宣讲心理危机相关知识,提升其对心理危机的认知程度。其次,可聘请专业医生定期到校坐诊,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使学生和精神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从而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给予评估,并给出准确的、有说服力的诊断结论,提升危机干预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岗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优秀高职毕业生,首先就要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还能够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积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生心理素质体系,将教学改革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点滴,使课堂、咨询、实践、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互联互通。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在条件保障、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多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五级工作网络,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制度健全保障,运行高效规范
凡事预则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是各高校的常规工作,做好计划、实时监控、及时总结必会事半功倍。通过梳理每学期的特色工作、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及时调整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争取领导的多方支持,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每学年的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都要听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切实解决潜在问题。学校党政领导和各二级学院领导都会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每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主管领导、学生工作处处长都会亲自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进行专项的梳理与检查。为了贯彻执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先后制定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系统、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五级网络覆盖,师资配备优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健全,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学院院长任组员,统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工处处长任主任,各学院副院长为成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按照教育厅要求,及时建立了院系心理辅导站,班级设心理委员,宿舍设心理信息员。中心直接指导并规范心理健康协会建设,指导其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队伍,形成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模式,五级工作网络运行高效有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先行。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正常、有序、科学、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努力的重要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26 名,都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专业学历,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梯队,师生比例达到了1:382 。学校每年都邀请区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到校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学生干部等做培训,积极选派中心优秀专兼职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心理中心每年都把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设立专项经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会议。同时还通过申报科研课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科研实践形式,锻炼专业队伍,培训相关工作人员。
三、经费落实有保障,优质资源共享
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的同时,也要及时更新、完善硬件设施,为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供物质保障。心理健康中心不仅作为学生日常咨询、团队拓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还是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场地,以及辅导员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的素质拓展场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课堂教学与心理讲座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第二课堂延伸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心理健康教研室设在学生工作处下,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考试办法等。在教学中加强集体备课,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讨论、团体游戏、互动体验式等方法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及创造性来感悟与构建属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与能力体系,从而内化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抓住不同时间节点,提供不同主题、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课堂教学与讲座有机结合,与实践教学、心理活动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从而形成具有复合功能、整体合力、协同效应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和育人平台,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参与度,增强活动实际效果。充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资源,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线上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线上团体辅导等形式,打破了空间屏障,及时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五、心理普查与咨询扎实细致,素质拓展训练凝精聚神
心理普查是帮助学生自我探索,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手段。通过测试前的宣传动员,测试中的培训指导、集中施测,规范有序地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对筛查可能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反馈各学院心理辅导站并进行追踪访谈和跟踪记录,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完备的心理档案,健全学生预警对象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心理健康中心和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做好咨询跟进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扰,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根据心理测评反馈数据和心理咨询收集大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根据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与方式。其次,注重服务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如悦纳自我、生命探索、人格健全等。内容体系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普查与咨询,完善全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从2018 年开始,中心注重对心理咨询老师的督导工作,帮助咨询老师更好地掌握心理评估、咨询和转介等注意事项,分清咨询的边界问题和法律责任。在关注个体的同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发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团队协作与竞争,让同学们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体验分享、合作与坚持的团队精神。
六、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活动特色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学生积极心理素质体系构建的一个有力抓手。在保留经典活动的同时,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了心灵长卷绘梦想活动、心理健康微电影大赛、心理微博大赛、心理展板大赛、心理健康专题网页设计大赛、心理征文大赛、心理美文朗诵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团体心理游戏等大型学校活动和各学院特色活动,学生广泛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延伸、扩展。
七、引领带动、辐射示范,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中心在立足本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示范中心作用,坚持服务工作指导范围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了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就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工作、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心理网站建设与维护、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与高职园区内高校交流,提供借鉴经验。同样,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通过社会服务过程的实战参与,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自己心理状态中出现的情绪波动和困难,亲身体会工作的艰辛和收获,完善自我认知,巩固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慧.内蒙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 .
[2 ]李墨音.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 ”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8(27):184 -185 .
关键词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制度建设 资源配置 心理促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重治疗轻预防、专业人员缺乏、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归结起来,主要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跟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缺少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专业学生的指导和支持,在课程设置、科研发展、资源配置和制度保证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也决定他们与本科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不一样。本文在综述以往文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使心理健康工作有章可循
健全的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一方面,要深入贯彻各级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办法、心理测量工作手册等。另一方面,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随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逐渐深入与规范,对心理工作者职业道理和伦理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尚无明文规定针对心理从业者的伦理道德要求,完全借鉴或者照搬国外心理学会制定的伦理原则,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因此,制定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伦理道德规范变得尤为迫切。
2 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资源配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保证基础的硬件设施完整,确保拥有独立的、设备齐全的个体心理咨询室和接待室、团体辅导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等场地,按学生人数比例每年配足一定的经费,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其次,软件设施要跟上,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队伍的建设。教育部明确规定,各高校按照1:3000到1:5000的比例配足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心理学专业,缺乏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指导和合作。因此,对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涉及到学校、学院、班级等各个管理层面,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合作,这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要形成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寝室长或心理信息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科研、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委员培训等工作,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主要负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则肩负着及时反映周围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重任。
3 充分发挥其心理促进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最大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其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心理促进作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最大化,才能真正实现上述的目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其心理促进的功能。第一、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目前,浙江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各高校要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约32-36课时。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制定心理健康小册子或者举办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专题讲座,如新生适应、人际关系、情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挫折应对等讲座。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网站、心理班会、黑板报、心理健康导报等方式定期开展知识宣传。第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基本的工作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业、人际、情感和职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或者发展性的咨询与辅导,可以分为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是面谈的方式,也可以是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针对来访学生的特殊情况,还可以提供心理测验和结果解释的服务。第三、强化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通过开展常规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汇报制度,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排查和筛查工作。通过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和寝室的四级预防干预网络,做好预防严重精神问题的支持保障工作,必要的时候,转介到专业的精神病院接受临床治疗,并做好定期随访和跟踪的工作。此外,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联合家人一起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专业化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心理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构成比较复杂,有心理学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政治辅导员,他们大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限很短,缺乏工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存在着素养参差不齐、专职不多、队伍流动性比较大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拿到二级或者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需要定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培训、工作坊或者研讨会,或者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5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纵深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知识宣传、教学、咨询等常规工作,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以科研为指导,科学引领,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科研平台,根据日常的教育与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指导,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明.论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5):97-100.
[2] 王雷.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256-258.
教师会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要求,确立班会的主题,同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班会活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传统的主题班会俨然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工作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对将新媒体引入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的方式进行研究。
一、高校主题班会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一)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往的高校主题班会都是由辅导员组织和领导的,同时会由班干部进行讲演的,从而使一些学生不能展现出自我能力。传统的主题班会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对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还能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从而营造一个乐观、积极的活动氛围。在高校主题班会上,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同时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达到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高校主题班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其的兴趣,从而促进高校培养出思想健康、有信心和有毅力的全面人才。
(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主题班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开展主题班会不仅能够加强班级的建设,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高校不断的添加主题班会的内容,同时要不断的对其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创建出一个和谐的班级。
二、高校主题班会形式的创新
开展主题班会其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并且要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喜爱。学生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并且他们思想的转变能够通过教育本身体现出来。教育的主题原则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特点来确定的,从而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他们更注重实用性和实证性。
三、新媒体的特点概述
(一)内容数字化,承载信息量更多。新媒体如互联网、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智能手机、触摸媒体等,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数字化则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传统媒体一般以纸质或实体为主,不便修改和储存,而新媒体由于其数字化,便于批量储存和修改。
(二)传播快速、广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国际国内新闻可能就在几秒都会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视野,并且,随着自媒体的日益增多,信息的传播范围变广,传播速度变快,新媒体在事件信息传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三)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的接受者完全相互独立的,传播者即使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但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定位就不那么明确了,任何一个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任何一个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下一轮信息的传播者。因而很容易获得广大受众,特别是接受新事物极强的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信息交流工具。
四、如何利用新媒体通过班会形式教育学生
(一)凸显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导向。高校势必善于利用网络、QQ、微博及微博等新媒体来引导学生。比如对于一些敏感的政治及社会问题,通过校园BBS,高校可以了解到学生心声,了解舆论导向及时引导疏通。此外,还可以运用手机短信、微博关注、QQ聊天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联系。比如观察QQ签名,学生管理者就能很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动向和生活情况,便于学生管理者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不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时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更好地促进教学的管理工作。
(二)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性。大学生追求潮流和时尚。学生工作者可借鉴新媒体营销策略,加强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如可通过博客及微博关注、点击、转发,来提高活动影响支持率。如建立校、院团委和学生会的官方微博,及时宣传新兴活动,如利用电脑、阿里旺旺等进行模拟创业大赛;利用视频录制来开展实践表演。
(三)针对内容数据化的特点,可便捷管理学生信息及扩大学校信息的交流。比如可建立学校管理工作平台,通过对学生信息的输入,在评优评奖、设立医保、勤工俭学、贷款办理等行政事务方面。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E-mail)及飞信群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电子邮件和飞信、微信群正在取代电话的地位,由于其强大的群发功能,高校工作人员可进行即时的一对多交流,保证了交流范围的广泛性和便利性。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可以利用E–mail、短信或图片、音频及视频群发的形式宣传高校、下传通知和新闻政策,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熟知各种情况。
五、总结
总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更新,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想影响深远,因此,作为高校工作人员尤其是思政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不仅利用新媒体创新性地在生活和工作上管理学生、引领学生和开展创新性活动或比赛,而且要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好新媒体,使之在管理学生信息的便捷性上、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上及学生文化活动的带动上起到良好而有效的作用。
(一)班级心理辅导受众面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在解决大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相对而言受众面较窄。团体心理辅导虽能利用团体动力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规模比较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就班级多数同学在某阶段遇到的问题为主题开展活动,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扩大受众面。
(二)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班级的团体资源
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的班级规范和舆论导向、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全班学生一起参加的班级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级团体的形成,更好地发挥班级团体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能够直接改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使其在遇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得到班级内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可以在班级内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级环境。在温暖、接纳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用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易于巩固和迁移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结束后,需要当事人自己理解内容、自我成长。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招募的,通常在辅导结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这几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巩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级不会因心理辅导结束而消失,学生能够继续在原来团体里实践新学会的良好行为,并且进一步交流新实践的心得体会,有利于辅导效果的长期巩固。而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班级不仅是辅导的团体,同时也是以后应用新技能的主要团体,学习的结果更容易迁移到日常与同学的互动中。
二、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设想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作为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核心要素和评价辅导效果的依据,辅导目标是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结果的设想,辅导的内容与活动方式都应围绕目标来确定。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包括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单元目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一般目标是指任何主题目标的班级心理辅导都需要包含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班级成员悦纳自己,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帮助他们澄清并修正个人价值观等;单元目标即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的具体活动完成有关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设想。在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惑确定年度目标,据此再确定各学期的每个单元目标;其次,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就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而言,应依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年级学生常见的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从总体上看,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适应性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入校开始,必须在陌生的环境下独立生活和学习,为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可有针对性地从人际关系、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耐挫能力等方面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积极的心境,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恋爱心理辅导势在必行。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与友谊,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理智对待性问题,学会将恋爱关系规范在法律、道德、伦理等范畴内。职业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潜力并顺利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将从事职业的特点及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端正求职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职业能力和兴趣等,努力达到从业者资格的要求;其次,要尽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给学生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各种心理技能,帮助他们在求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价值澄清、心理剧、纸笔练习、幻想练习和音乐表达等形式。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大学班级心理辅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自身复杂性的影响,应对辅导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既要考察辅导目标是否达成,又要评价辅导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励辅导者改进活动方案,并促进辅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实施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建议
(一)加强对辅导者的培训
目前,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其中后两类教师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组织者和辅导者,但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般由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相关心理学知识及辅导技能。要保证班级心理辅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进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题班会活动,需要对辅导者进行培训,只有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辅导者才能保证辅导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时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辅导者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级心理辅导的作用和适用范围,能够独立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另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倾听、复述、提问、具体化、自我表露、引导、共情、支持、保护和总结等,并能够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这些技能要在实际应用中反复训练并接受培训者指导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证辅导者能够独立实施班级心理辅导。
(二)注重活动后的交流和总结
虽然班级心理辅导多数采用结构化的活动方式,但班级心理辅导不是只由活动组成的,更不能把班级心理辅导等同于召集学生做游戏。因此,活动后的分享和总结是班级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学会合理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移情能力,促进他们认识并体会其他同学的情绪情感,学会聆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态度,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获得更客观的自我认识,最终通过对话和协商帮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为确保该环节目标的实现,辅导者要创造和谐、平等的辅导气氛,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主动与他人沟通。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明显错误或比较偏激,辅导者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而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三)将班级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退缩、敷衍或自我封闭等各种消极情况。其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好开放与成长的准备或没有心理成长的意识,辅导者要通过持续地接纳、支持,充分热身,从而使其感染情绪,融入集体,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班级心理辅导是团体活动,这些学生出于害怕泄露隐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辅导者要善于发现并引导或鼓励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使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互为补充,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27-02
近年来,通过对大学校园内发生的火灾、盗窃、伤害、诈骗等案件进行总结分析,不难发现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独立学院因学生本身的特点和素质,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
一 独立学院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不强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个性要强,一直在家庭的保护下,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对法律中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明确。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遇到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首先想到的是找父母、找老师,而不能自觉、独立地用法律保护自己,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自尊心较重,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做事只图方便,不顾后果,并且没有真正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大学新生,思想麻痹、疏于防范,大学报到阶段被骗的不在少数。大学期间,各种诈骗、偷盗、抢劫、侵害人身、拐卖等事故也时有发生。况且大学生对于社会规范及防范措施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辨识危险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缺乏安全观念和安全责任,甚至部分学生被人蒙蔽后去欺骗同学。
3.大学生群体本身引发的安全隐患
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特点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心理发育滞后、心理冲突明显;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社会协调能力较弱,矛盾一触即发;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承受能力较弱等等,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很多安全问题的困扰。比
如寝室矛盾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但又不能不重视的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引发恶性安全事件。
4.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根据独立学院每学年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测试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高中升入大学,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变化,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稍有不慎,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比如社会就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社会环境引发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引发的;还有就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较大等引发的攀比心理;甚至恋爱关系破裂等等。例如,部分独立学院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才来到的三本院校,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容易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等问题;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独立学院较贵的学费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感到无所适从等。大学生的心理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个别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偏激的行为特征。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应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安全教育。
1.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通过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进而达到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涉及大学生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学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高校应加强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把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转化为大学生头脑中的安全观念。这些观念是增强大学生自觉安全意识的前提,以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散发宣传册、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板报等方式,运用大量典型的事例来强化大学生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2.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以教育为先导,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政治觉悟、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使依法治校、依法办校有良好的政治基础。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对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积极关注、了解安全常识和事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其次,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真正融入学生中间,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再次,了解学生对学校的诉求,为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建议架设无障碍通道,使信息在学校、学生之间畅通无阻。在安全检查、监督、教育上做到多样化,辅导员要以教育引导为主,批评惩罚为辅,避免激化矛盾,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来。
3.在学习生活中强化安全教育
根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要将安全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在校园内张贴标语和告示,使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在查寝室或卫生检查时要关注寝室安全隐患,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周末集中时分析事故案例,告诫学生引以为戒等。同时,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举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报告会、知识抢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学生喜欢、灵活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加强心理干预
随着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逐年增多,学校对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心理月活动,通过讲座、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等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大学环境的适应、学生干部工作与学习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避免对心理问题的偏见,进而在有困惑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面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的心理危机发生。
5.实践教育法
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教育,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中,发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挑选学生干部参与,使其了解保卫工作的性质,进而对学校宣传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或者在学校日常门卫和巡逻管理中,积极运用学生会干部,使他们通过治安管理实践,加强安全防范和减少矛盾冲突。通过学生干部的实践参与和宣传,使得大学生懂得怎样与违法犯罪做斗争,也让学生明白,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人人参与,事事关心,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从而提高大学生自防自卫的能力。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保护国家人才资源的有力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满足大学生自身安全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注意方式方法,实现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红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3)
[2]于海达.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3]张峰.大学生安全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2)
关键词:主题班会 内容 形式 创新
高校主题班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确定活动主体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进行。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这就导致班会形式过于老旧,同时内容既枯燥又乏味,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甚至有些高校直接选择不开展,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主题班会的建设。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增加主体班会的内容,并且要不断的对主题班会内容进行创新,增加高校对主题班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其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需求。
一、高校主体班会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往的高校主题班会都是由班主任组织和领导的,同时会由班干部进行讲演的,从而使一些学生不能展现出自我能力。传统的主题班会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对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还能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过去的主题班会,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到其中的,而现在的主题班会是要求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营造一个乐观、积极的活动氛围。在高校主题班会上,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同时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达到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高校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其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从而促进高校培养出思想健康、有信心和有毅力的全面人才。
3.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主题班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主题班会对于班级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主题班会不仅能够加强班级的建设,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它不仅是一个活动,还是一个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不断的添加主题班会的内容,同时要不断的对其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创建出一个和谐的班级。有效的开展高校主题班会,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新型主题班会的含义以及设计原则
创新型高校主题班会一定要符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可以说主题班会就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增强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提高对善、恶的识别能力,对美丑的认识能力等。教师通过对主题班会的开展,从而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开展创新型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从设计到实施都要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唱主角”,这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精神就会不断增强。高校创新型主题班会,并不是随便举行和开展的,其过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主体性原则
在创新型高校主题班会中,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主题班会的主要活动者,这也就是所谓的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其进行吸收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学生则具有主体性。创新型主题班会也是如此,通过主题班会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自我价值,因此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教育效果和主体性有很大的联系,它们是成正比的关系。
2.系统性原则
创新型主题班会的内容应该是环环相扣的,并且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教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系统性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主要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体现的。例如,某个高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想要由此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班会主题是“自强不信、顽强拼搏”。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自信、坚强、责任和毅力为中心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教育性原则
创新型班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一个班会没有终极目标,没有中心思想、没有教育性,那它就会失去其真正的价值,失去了开展它的意义。一个主题班会有没有教育意义,完全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上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主题班会,必须要求内容符合国家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环节上必须要体现出自学的过程。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学生要真正的接受班会的教育内容,并且对其有深入的体会和理解,从而能够被真正的吸收。
4.创新性原则
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以及内容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性原则。在对主题班会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不要仅依赖于校园、教室等学生生活的空间。教师一定要不断的丰富活动空间,并且要让活动形式多姿多彩,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使他们能够自主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会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主题班会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三、高校主题班会的内容创新
1.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师在对高校主题班会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学习状态,要综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内容。例如:有些院系的学生,他们非常具有个性化,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各具特色,因此在设定主题班会内容的时候,最好要体现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方面。对于一些自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差,因此他们对于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理念意识比较薄弱,所以班级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和教育,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班级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主题班会的内容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每个班级的主题班会都具有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
2.结合年级特点开展主题班会
在设定高校主题班会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班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主题班会产生兴趣。主题班会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制定主题。以下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2.1对于大一的新生,大学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也是一个他们从新启程的地方。一些学生刚进入校园的时候,会有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新生对自己有个重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很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当中,并且愿意打开心扉结交新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目标,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大学生活的喜爱。班级可以设计“我的大学我做主”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可以让他们结识新的朋友,并且对大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2对于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逐渐的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同时对大学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随着同学之间的深入接触,可能会产生一定矛盾和争吵,同时他们在学习上面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会有失败的情况发生,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大二的学生可能会面对一些感情问题,因此教师也会特别关注学生的恋爱心理。根据大二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以设置相应的班会内容,例如:可以以“快乐学习”为主题,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让他们能够正确的面对学习上的失败和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让他们能够全面的发展。
2.3对于大三的学生,他们正面临着职业规划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他们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他们会非常消极,情绪波动也非常大,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不满。这种心理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班级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现象设计主题,例如以“珍惜青春、真爱生命”为活动主体,从而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宝贵,以及让他们懂得困难只是短暂的,让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面对生活和工作。
2.4对于大四的学生,他们正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问题,他们正向社会迈进,同时也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因此班级可以根据职场自信等方面开展高校主题班会活动,从而让大四的学生能以一个全新、自信的面貌面对社会和第一份正式的工作。班级可以设计以“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为班会的主题,让他们在班会中懂得怎样顽强的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让他们知道只有经历狂风暴雨之后,才能看见美丽的彩虹。
四、高校主题班会形式的创新
开展主题班会其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并且要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喜爱。学生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并且他们思想的转变能够通过教育本身体现出来。教育的主题原则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特点来确定的,从而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他们更注重实用性和实证性。一些学生比较追求时髦,并且喜欢凸显自我,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来组织班会,同时要使理论能够有效的联系实际,要以事实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从而使班会的内容能得到学生们的喜爱。班级可以以演讲、演唱、游戏等形式开展主题班会,从而增强主题班会的实效性。例如:某高校以《党旗飘过九十三年》为主题,开展高校主题班会,并且该主题班会是通过演唱加朗诵的方式开展的。在班会上,两个主持人共同介绍了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且插入了《游击队歌》、《和囚歌》和《春天里的故事》等歌曲,最后请几名同学讲述一下他们现场的感受。教师可以设计互相交流的环节,让他们互相描述一下真实的感情,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国情怀,让他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一些高校已经将主题班会加入到了课程体系中,并且安排了定期的课程,同时分配了具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每个高校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些学校的思想工作者编写了校本教材,并且要求辅导员要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和上课。高校可以以授课的形式开展主题班会,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有助于对全面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高校主题班会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大量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创新型主题班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能力,同时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主题班会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它能加深师生彼此了解,成为密切师生关系的一条纽带。好的主题班会,能触及学生的灵魂,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在他们饥渴的时候得到甘露。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次主题班会,认真选好主题,在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开好主题班会,为高校培养全面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聂久胜.高校主题班会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建设的效用研究――基于安徽中医学院两年来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29-32.
[2] 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等.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22-24.
[3] 陈翔.如何结合节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爱在母亲节・感恩亲情・平和处事”主题班会活动策划纪实[J].青春岁月,2013(6):188-189.
[4] 李树琼,杨春华.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35-37.
[5] 沈灿钢.高职班主任开展“学院评估,我的责任”主题班会促进高校迎评促建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159-160.
[6] 唐妤.浅谈如何设计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落实十精神,“画”谈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有感[J].教育界,2014(28):33-33.
[7] 李艳.高校主题班会的功能定位与功能实现――兼论主题班会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J].理论观察,2011(2):126-128.
[8] 张楠.浅析高校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以建党90周年主题班会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34):74-75.
不知不觉,当我们班心理委员差不多一年了。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5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那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的工作和感受。
上学期,我们班在11月份的“校心理活动月”进行过一次“我的宿舍我的家”的心理主题班会。我也参加过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里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3方面。
1、协助老师了解、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每个有我要交一份我们班的心理总结汇报。当然目前为止,我们小语班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但这项工作还是必须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跳楼”事件不断发生,英语老师也经常跟我们说。心理委员的责任还是挺大的!
2、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学校跟学院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我做得不够好,就希望大家多点去参加。
3 、我觉得这方面是比较可行的,就是疏导、缓解一些同学的不良情绪,而且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注意的。不只是我,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话,你们就找我吧,或者找其他同学,最主要是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
最后,就跟大家来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吧!我发现当上心理委员后,自己对有关心理方面的一些活动、讲座或者报纸都很关注了,应该是压力化动力的原因吧。还有心理委员也是班委的一分子,也要配合其他班干管理我们的班。这是我的总结和一些体会,我很希望下一年有兴趣的同学都来竞选一下,尝试一下。
以上是我的总结,谢谢大家。在这里祝我们的小语班越走越好。
【关键词】人格;大学生;校园文化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其素质高低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然而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比如价值观上出现“金钱至上”“权利本位”的不良思想等。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包括大学生人格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及价值观教育。人格是一个众多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个体心理倾向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诸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的自我。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将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家庭、生长环境的影响。因此,人格、行为习惯、价值观中既有先天从父母处继承而来的部分,也有后天个体在社会化中形成的部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未定型走向基本定型,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实现大学教育的全程育人,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名片,是大学精神独有的标签和烙印。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大学长期的历史积淀,办学思想、学术氛围的传承和衍生。当然,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核衍生出来的还有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筑、实验设备等,也有制度层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更有行为层面的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师生往来等隐性课程。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而积极、健康、民主的校园文化正是提供此的沃土。现代化的设施,美的建筑,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将作用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模式中,起到良好的同化作用,最终校园文化将逐步沉淀、凝结、升华,最终内化为一种价值体系。本人拟研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其影响的途径。
1.合力营造适宜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思政教育应遵循“因事而化”的原则,不能空谈大道理,而应通过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具体而微的事情来教育。树立“榜样”的力量。无论是思政工作者的身体力行,还是优秀大学生的人格影响,都是现成的育人素材。思政工作者除了努力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人文情怀等综合素质外,还应该把握好适宜教育的时机、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用心来开展有效的人格教育。营造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校园文化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2)思政工作者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3)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前进的要求,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4)树立健康积极的正面舆论导向,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对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语言负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2.充分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校园非正式课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比正式课程更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功能。实践出真知。学生在非正式课程中往往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有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宿舍生活等非正式课程。其中,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比较受大学生的青睐,相对而言效果较好。(1)打造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3)整合优化社团资源,避免重复浪费。目前,高校中的社团管理和活动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社团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社团归类整理,比如有些高校将社团分为专业性社团和公共性社团。公共性社团由学校团委管理,专业性社团由院系团总支管理。两种类型的社团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专业性社团主要依托专业方向、结合专业特色来开展,公共社团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角度入手。(4)打造系列特色的专业学术活动。
3.提炼促进思政教育的大学精神内核
高校应充分提炼本校的大学精神内核,通过量身订制校歌、校训,设计校徽等加强宣传,以增强大学生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从而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存在感。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学工一线上努力推进大学生的“十个一养成教育”活动,通过“一个总结,两封书信,三个场地,四个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建立配合思政育的校园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和误导。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管理细则、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尤其是完善大学生综合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系统的育人、导人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5.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