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时间:2022-05-13 01:4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视节目策划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提高;电视节目;策划;创新性

电视作为一种强大的现代化传播工具,它可用闪电般的速度,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各种文化。良好的电视节目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美的陶冶。但庸俗、恶浊的电视节目则会毒害人们的心灵。因此,良好的电视节目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新时期如何制造良好的电视节目,对电视节目策划和创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新时期电视节目策划创新性的重要性

(1)新时期电视节目策划重要性。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有的人说,好的电视节目与其说是做出来的,不如说是被策划出来的,一个成功的策划往往是成功电视节目的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策划可成为电视节目的有力增长点,关键在于要好好地进行策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事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大众越来越注重电视节目的题材,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工作者,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作为了重中之重。可见,策划的重要性,往往一个好的策划,可以给一个电视节目一个良好的定位。当一个电视节目被成功策划了,往往可以使一个电视节目在电视荧幕上一炮走红,甚至一举登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榜首。如果想让一个节目长期举办下去,就需要长期成功的策划。正如最近热播的《我是歌手》。好的策划会使电视节目的质量上升,从而使得节目受到电视观众的喜欢。一个良好的策划会使本来错综复杂的电视流程变得简介和明朗,让电视观众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自己观看的节目。

(2)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性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创新的含义,所谓创新是以新思维为特征,包含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他也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对电视节目是很重要的。首先,创新性可以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知识的总量;其次,创新性可以不断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认识能力;再次,创新性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新性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求新鲜求变化是观众永远的要求,求创新求突破是创作者永恒的追求。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制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电视节目创新是一项工程,我们都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创新。创新性好比电视节目的根,让电视节目健康茁长的生长下去,同时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

2 如何提高电视节目策划

(1)明确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目标是我们来检验策划是否成功的标准。目标确立的过程也是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当我们制定电视节目方案时必须要知道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比如,在我们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要确定我们的总目标,并且通过几个分目标来实现总目标,从而达到预期宣传效果。目标越明确,我们越容易操作和执行,越容易保证电视节目走向正切方向。在制定电视节目策划方案时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要统一认识。当我们做电视节目的策划时,我们要考虑我们创作什么样的节目,节目的风格,以及节目的效果。确定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找准观众定位,比如,一些节目想做到适合所有观众的口味儿,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做不到的,因为当今社会讯息发达,传播的手段多种多样,特别是跨入分众时代,特定观众群的形成是必然趋势,例如,定位为儿童,则动画节目是必要的;定位为企业家,则财经节目是很重要的;厨艺节目,定位为体育爱好者,则体育节目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的定位,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观众收视习惯、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还要顾及地区性差异。

(2)明确规定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案。当我们确定了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目,接下来我们就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也就是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核心部分需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要求。策划方案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节目风格?什么样的节目体裁?什么样的节目时长?什么样的节目结构?什么样的节目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包装手法以及什么样的完成时限规定?策划方案对保障措施包括落实人员、经费、采访设备及交通工具等;策划方案的组织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节目小组、临时委员会等。

(3)切实做好电视节目策划实施工作。当确定策划方案后,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首先,我们要把高质量电视节目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把电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次,我们要遵照电视节目创作规律,搞好现场的采访与拍摄,节目的后期包装制作,工作做好了安排播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其一,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其二,周到细致的准备,越细的准备工作,往往越容易实施,效果也更好。其三,注意宣传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来达到观众过目不忘的效果。其四,在实施过程中要学会变通,不死板的按照方案执行。

3 如何提高电视节目创新性

(1)通过进步的传播技术与开放的制度环境。若要让观众对节目印象深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电视节目形态的改变。而进步的传播技术往往可以给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从而是不可能成为现实。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往往可以激发节目制作者新的灵感,从而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电视节目的指南针就是政府的政策,开放的政策可以开阔节目制作者的思维。

(2)通过拓展眼界激发创造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阔我们的眼界。首先,通过各种媒体,我们可以把他人的成功选题的策划经验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现结合,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其次,我们可以到文化市场去补充营养,平时多到图书馆看书,涉猎百科全书,来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第三,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往往会激发我们的灵感,还可以了解到人民大众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来让我们有了创新的方向。

(3)通过改善经济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的经济环境给电视业提供了前大的经济基础,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产品的花费上。经济的改善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广告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同时我们的电视节目面临各种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幸存下来。不断优化的经济环境会给我们产生大批的电视及观众。优化的经济环境会给电视节目提供资本。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改善经济环境。

(4)包容的社会文化。电视节目是一个视听文化的集合,电视节目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一个大包容。不断提高社会文化的包容性,给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软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威胁,对国家和社会的自我认同也会出现危机,鉴于此,电视节目创新是必要的。

(5)促进媒体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电视媒体本身就是靠创新来生存和发展繁荣的,人才的创造力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创新的原动力,是电视事业的必然要求。传媒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创造出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电视产品,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电视台可以对优秀人才激励除了高薪、重奖等保健因素外,精神激励因素对优秀的传媒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好好激发优秀传媒人的潜能。

4 结语

新时期我们的电视节目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我们电视节目的策划,加强对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我们才能发展壮大下去。为此,电视节目制作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创新性,不断地去改善自己的策划,为电视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齐明.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2010(03).

[2] 张. 新世纪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性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02).

第2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电视节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31-2

一、电视节目策划的概念

电视节目的策划指的是规划师在规划阶段,充分进行调查和预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运用手头上现有的信息资料,科学地,有效地去规划定位节目的内容和方向、以及整体风格等具体内容,并对节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对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定。

策划电视节目,需要经过一系列整体流程,首先要建立灵感以确定节目规划目标,其次是计划开始的具体步骤拟定到实践,最后是从预测效果的验证和受众市场的反馈调研,整个流程十分协调一致。任何电视策划的方案规划应当至少包括最基本的四个步骤:合并整理资讯信息、拟定制作和播出方案、顺利实践规划目标,反馈节目策划的实际效果。它又可分五种类型:媒体的对外形象策划,媒体频道的宏观策划,电视节目策划,节目栏目的操作运营策划与媒体报导的具体策划。

二、电视节目策划的意义

电视节目策划好坏与电视节目质量好坏密不可分,它关系到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多节目比如《今日说法》《人与自然》《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文化访谈》《探索与发现》等,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这些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策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3年春节联欢会创办是电视晚会成熟的一个标志。春节联欢晚会自开办到现在,年年不断,它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在

大年三十晚上的一个民俗活动。在策划方面,春节联欢晚会有鲜明的晚会主题,有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有独特的目标受众,有精妙的节目编排,有靓丽的屏幕效果,还有明星荟萃的收视效应,这些因素都给晚会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三、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一)标新立异的原则

第一点是新的视角。角度要新奇、独特,策划时要考虑自己节目所处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选取最佳角度切入,尤其善于独辟蹊径,不拘泥于陈规陋习。第二点是新的内容。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形式还不够,内容至关重要,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关键是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在练“意”上狠下功夫,使得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产生新鲜感,发掘出新东西,才能赢得观众对节目的更多关注,从而进一步发挥喉舌的作用。第三点是新的包装。显然,包装在交易市场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电视节目也需要注意包装,包装不能是一个通俗的流水线产品,电视频道的推广宣传需要既到位又生动形象。电视频道的包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业,电视台标志的包装,节目的预告宣传广告,公益广告的播放,节目场次之间的衔接,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定位和包装设计,以及电视栏目头的设计和制作都包含在内,以上都是产生视觉识别的标志性内容。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策划,必须遵循行业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角度考虑问题。新闻类节目策划的基础是基于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新闻的本质是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报导,这是新闻策划的基本规则,新闻策划不能违背新闻要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策划者必须要具备“务实”的态度以保证新闻策划的质量。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好的新闻消息是策划的成果,这种说法里的策划,是建立在依据事实情况,遵循真理原则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如果不尊重真实,而是凭猜测去胡编乱造,制造虚假失真的新闻报导吸引关注,那是一种纯粹的投机行为,即使策划再成功也是白忙一场。为了避免新闻不尊重事实,必须把握好“度”的规划。主题必须符合现有的政策,报道,编辑方法,采编在工作时要把握正确的、合理的力度,使新闻报道具有最好效果的同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新闻规律。新闻策划需要把握好力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随机应变的原则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实是没有的。策划方案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策划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主动、积极的反映,主观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电视新闻策划者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一件大事。随机应变,既是新闻策划中发生变化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也是新闻策划中本身之要义。

四、电视节目策划的要点

(一)了解观众的特点

策划必须从目标观众入手,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特点: 一是众多,因此通过现代传播工具比如卫星电视,向广大观众进行大范围覆盖的传播是很值得的;二是差异,观众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可谓千差万别,因此众口难调;三是分散,无论是时间的分布上,还是空间的分布上,观众都是不集中的。四是流动,观众的流动性常常被忽视,其实观众的流动性是绝对的,固定是相对的,因此必须考虑到。

(二)了解观众的需要

21世纪中国的电视观念也己经成熟,观众的欣赏口味日渐多元化,整体的欣赏水平也日渐提高,这成为电视界人士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观众需要什么,观众为什么需要,观众什么时间需要,观众需要多少等问题,都是策划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地学者张隆栋认为,受众接受传媒的目的是休闲,做伴,认同,警戒。中央电视台所做的抽样调查则表明,中国的电视观众看电视的三大目的是:了解事实,娱乐消遣,增长知识。因此从事电视策划搞清楚观众的观赏偏好,否则一切都无从说起,收视率更是不言而喻了。

(三)积极调整节目风格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电视观众的观赏意识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新要求。受众自我意识的变化,要求策划者必须由此而调整节目形式与风格,或在设置新栏目、节目时采用新的形式,以求迎合受众的品味。

(四)节目形式的创新

电视节目策划不仅要在立足宏观、运筹中观上做足功夫,更应该深入策划内部,精雕其微观领域;就电视节目策划的微观领域而言,不仅要侧重立足栏目的细分,做精做足;还应该侧重栏目原有观众群的扩容。例如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与艺术品有关的投资、收藏和鉴赏也成为一部分人新的需求,这种需求自然会在电视栏目上反映出来。

第3篇

关键词:目教学 项目内容 验收标准

高职类编导专业本身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而此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一般综合院校的编导专业不同。高职类编导专业的教学更注重操作性、职业性,强调的是学生在岗位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做为一门侧重前期策划的课程,又无法只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技术操作,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如何制具有操作性的策划方案。因此,教师教学中的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我院编导专业《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教学小组在四年的教学实践当中逐步完成了对高职类编导专业《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和一线岗位对接,将教学目的和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走出了一条通过设立规范的项目和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来完成教学的道路。经过几轮教学的归纳和总结调整,我院《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和项目验收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了一条规范的项目教学模式。不但有了规范的项目内容,在项目验收标准和审核标准上也有了规范化的建设。

一、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策划和制作电视栏目的能力。对高职类型的编导专业学生来说,此项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一线实践的操作反向推动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在我院教学资源和合作办学资源的支撑下,我院《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授课建立了自己独有的模式。

首先,学生和教师在学校200平米演播室上第一堂课,由实训中心200平米演播室的两位指导教师给学生介绍演播室的各种技术设备和基本使用流程,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现场授课,讲解栏目策划的流程,学生分组在演播大厅和导播间观摩,对课程和课程的实训地点进行初步认知。

其次,按照电视台电视栏目从策划到制作的整体过程,课程打破之前《电视栏目策划》进行理论授课的束缚,将其放置在高职教育的大体系之下,以高职教育的思路和理念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修改为六个教学项目,通过六个教学项目搭建起整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的操作和具体的任务布置,实现学生运用已有只是主动、自发的学习的能力。

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结构,建立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的具体授课,是按照电视台栏目策划的流行逐步进行的。但我们在授课中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策划和制作能力,而不单纯制作节目。因此我们的授课过程把几个环节进行了强调,以演播室的实践训练来进行策划和文案写作的能力训练。

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演播室观摩和初次实训结束后,就进入具体的项目操作和学习阶段。首先教师要系统讲解电视栏目策划这一职业的要求和制作流程,使学生对栏目策划人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以电视栏目策划人和电视栏目制作人的身份对自己小组需要制作的电视栏目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这个研究项目是对某一类型的栏目的资料搜集,各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栏目去搜集国内外关于此类栏目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对此类节目的现状、特点、优缺点都进行分析。小组长负责制作出PPT并代表团队进行公开汇报。

在调研部分的汇报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调研阶段对于各类栏目类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栏目策划,每一个小组至少提交两个栏目策划方案和根据此方案制作的不少于5个的内容选题。这两个栏目方案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文案格式和标准要求进行撰写。教师在项目内容布置之前,需要进行一线栏目策划文案的展示,并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文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和学校实训中心演播室的实际条件,进行栏目策划案的撰写。

栏目策划案完成后,各小组根据通过的栏目策划方案和各小组申报通过的选题写作单期节目的脚本。节目脚本写作之前,由教师演示一线节目制作脚本,讲解节目制作脚本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进行脚本的撰写和修改。

节目脚本通过后各小组按照脚本在演播室或者相关场地完成节目录制,以演播室为主。以演播室的第一次实际预录制的结果检验节目脚本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以预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反思策划和脚本中的问题,并进行再次修改和写作。最终在演播室实现正式录制。

录制完成之后,将会进入剪辑阶段。由于我院演播室录制的节目达到了县级电视台的播出标准。因此学生会根据电视台播出要求,对各小组已经录制完成的节目进行剪辑包装。在剪辑之前,各小组需要对录制的素材进行初步分析,写出剪辑方案,再进行剪辑。剪辑过程中需要参考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在学习当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加强引导互动,主动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调研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主动分析和学习当下节目的剪辑风向。例如,2013年下半年真人秀、谈话节目的剪辑中,剪辑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字幕的使用上也与之前有了大幅度的不同,编导的观点和态度直接通过字幕展示在节目中是2013年某些电视节目类型中新出现的亮点。这种新型的剪辑风格,教师要即使的引导学生关注并借鉴,并再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身能力的发挥。

通过剪辑,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自己在栏目策划前期以及拍摄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会让学生在处理剪辑中的问题时对自己的栏目策划案、脚本和录制进行第二次反思。

在学生们完成作品的剪辑之后,会通过播出和师生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证。学生的作品先进行公开播放与讨论,然后再次修改,最后达到网络电台或者县级电视台播出标准完全修改完成之后,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播出前后的宣传。学生在此了解掌握一档栏目的播出不只是完成录制和剪辑,后期的营销也是策划人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在完成节目的播出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体的栏目策划与制作进行总结,撰写各小组节目制作的操作手册,又称“宝典”。通过“宝典”的制作,完成小组每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进行中,课题组在第三轮的教学中发现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完成培养学生策划能力和文案撰写能力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添加了制作节目制作手册的要求,即“宝典”制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宝典”部分的制作,在栏目策划和节目制作中有了整体的自我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规范了策划人培养的项目操作层次,让学生对电视栏目策划有了完整的思维和操作体系。

三、根据课改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验收方式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高职类学生先天学习习惯的缺失导致的学生在项目操纵过程中存在应付、逃避的现象。还有因为课时和学生人数的限制,教师无法实现“师徒”式手把手教学,总是因为精力有限,无法将两个班所有小组的人员完全照顾到,特别是有些偷懒和应付的小组,不积极完成任务,不重视教师制定的项目执行标准,想当然或者自以为是,还害怕纠正,不愿意面对批评和纠正,总是沉浸在沾沾自喜的自我满足当中,使得项目执行阶段进展比较艰难等问题。预期培养学生策划和制作能力的目的,在具体执行阶段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学生只是了解的过程,但是无法体会过程中细节的重要性。总是满足于知道就结束了,不愿意进一步的面对困难,并从解决困难中得到乐趣。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又专门制作了量化积分的评价模式,通过量化打分,将学生在项目操作之初的表现就计入总成绩,最终的考核也不再是简单的考试,而是综合换算。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一次改革的结果在第四轮授课中也得到了验证。

以上内容是这门课程的具体项目内容和项目验收标准的设计,在最新一轮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多部作品已经在学院网络电视台展出,并在优酷等视频网站播出,取得了不俗的点击率,最重要的是完成此门课程的学生能真能了解一个电视栏目从策划到播出的整体过程,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创作以及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文将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记录如下,以供同行业专家批评指正。

第4篇

关键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作用

【分类号】G222.2

0 引言

电视是比较重要的传播媒体,尽管现在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很快,电视原先的地位受到冲击,但是只要持之以恒的进行创新,电视在传媒市场上依然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电视编导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提高,电视编导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立足市场需求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推动电视传播事业更好的发展。

1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概况

1.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是一种思维活动,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创新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它有别于传统的形式,通过创造与改变等行为,实现技术或精神层面的全新突破。创新是只有人类才能够具备的高阶认知活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动力。

我们所谓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创造者在思考方式、编制过程和形成结论中所具备的新奇性。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步骤包括前期策划、实际操作拍摄以及后期的编辑,在整个创作流程里面,电视编导是无可置辩的创作“核心”,电视编导的素质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水平,创新思维、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收视率。电视编导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大胆的进行探索,一定可以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鲜明的优秀节目。

1.2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形式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首先,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呈辐射型的,它经常会把一个问题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向四面八方进行延伸和拓展。当电视编导运用发散思维的时候,思维方式是延伸、逆向或者拓展的,同样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多样的结果,涉及范围通常会比较广泛。所以编导通常会将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核心,通过想象、灵感激发、直觉等多种方式展开创新。在具体的节目创作活动中,电视编导在发散性思维的指引下,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思考,从题材中不断发掘新意,拓宽创作范围,采用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充满个性魅力的电视节目。其次,聚合性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相对内敛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将不同材料、各个层次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求出正确答案,根据针对对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称呼法,像集中思维法、同一思维法等等。在广泛开展的电视节目实践活动中,电视编导对通过不同思维方式获得的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演绎,选择出合理的电视节目策划方案,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作用。

2 创新思维在电视编导中的作用

我国的电视媒体几乎与国际同步,特别是信息时代到来之后,发展的较快,人民群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如何使电视节目更受欢迎,这是电视编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电视编导应该结合现实状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的开展创新思维,在创作上实现超越,不断“创新”,推动电视媒体质量的整体提升。

2.1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电视节目自身发展

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电视节目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创新”精神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表现形式上看,电视节目创作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借助于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创新与超越。在已经市场化,观众有多种选择的今天,单一、单调、没有实际内容的电视节目注定不会受到观众欢迎。要想创立观众所喜爱的电视节目,就应该在传播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栏目特色上进行创新,对栏目进行准确定位,确定收视群体范围,为“创新”活动开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氛围。在当前日趋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电视节目想要胜出,就应该不断创新、不断调整,适应人民群众对电视产品的要求。

2.2积极的开展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层次需求变得很迫切,随着广大观众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审美、鉴赏作品的水平都有了很大进步,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化传媒已经发展到泛受众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是不同层次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争取到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观众收视率,电视节目应该进行精准定位,提高节目的艺术水平,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丰富社会主义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3有利于电视编导更好的走向成功。

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可以引导电视编导走出已有节目形式的限制,更好的寻找新的题材,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编导们面临着比较大的竞争压力。电视编导作为一个自由体,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发展是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电视编导只有通过开展创新思维,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

电视编导开展广泛的创新思维,努力构建建立在创新思维基础上的电视编导运行机制,可以帮助电视编导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使艺术创作之路长青。

3 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高质量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电视节目的创新就显得非常急迫,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同时促进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飞.论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报,2011(1)

[2]胡英.论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中国传媒科技,2012(4)

第5篇

在以往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中,教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学生掌握了单项的知识和技能,拿到了相关的技能资格证书,但当走上媒体工作岗位时,发现没有办法完成制片人或责编交给的工作任务。当工作情境发生改变时,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身份向编辑或摄像身份的转换。因此,只有开设从课堂向媒体工作情境过渡的项目课程,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适应媒体或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看,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

一是专业能力。在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中体现为节目编辑能力、摄像能力、节目策划能力和后期包装能力等。

二是方法能力。在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中体现为对节目的策划点的把握能力、遇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是社会能力。在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中体现为团队合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在《电视专题制作》课程中的实践

《电视专题制作》是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对一个项目(作品)进行策划、拍摄、编辑、制作等流程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学理念依据制片人制。在课程的项目组织中,教师相当于电视传媒中的“制片人”角色,既对节目质量把关,又负责节目团队的管理和监督。每学期开始,作为制片人的教师可布置一个作品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制作人员,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制作作品,到学期期末完成作品交给制片人。在学期期末,制片人统一审片,并提出作品修改意见,直至作品最后通过。

其次,教学实施按照项目教学法中常见的“六步法”进行设计。具体步骤为:

1.资讯准备

资讯准备指学生获得与项目(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阶段。在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制片人”的职责在于指导。各小组指导教师会把本学期要拍摄的作品告诉学生,包括作品类型、时长、风格等。在此阶段,学生不要急于开拍,而应在搞好策划文案、分镜头本的基础上进行拍摄。指导教师应告诉学生写作策划文案的技巧、分镜头本的格式和拍摄场景的选择方法。当指导教师详细地进行了要求、说明后,学生再分组讨论策划方案。指导教师到各组倾听讨论内容,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2.方案决策

决策即根据审看通过的策划文案,写出分镜头本。在此阶段,指导教师负责对分镜头本进行把关。如果发现有些学生在分镜头本中设计得很好,但目前的场地与设备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可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决策,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甚至可以通过修正错误的方案达成既定目标,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有小组出现两种策划文案,而双方都坚持要拍摄,指导教师此时可以做出决策,决定启动哪一份文案。

3.详细计划

详细的拍摄计划,应包括拍摄地点、道具和场景等,以及对现场突发事件的预先准备。例如,有一次连续两个星期都下雨,打乱了学生的拍摄计划。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拍摄雨中的镜头。学生不仅没有因为下雨打乱计划而受挫,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摄素材。

4.实施与控制

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通常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最开始设计的策划坚持到底并完成作品的。但总会有一两个团队或是因为意见不统一,或是因为个人原因,最终迟迟不能完成作品。对此,指导教师应先了解制作团队不能如期完成的原因,如果是技术问题,教师应指导解决并协助将作品完成。

5.检查

检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自己审看,看看镜头是否“稳”、“平”、“准”、“匀”,是否符合编辑的节奏、蒙太奇和其他转场技巧。

项目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1.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以往的课程,学生往往满足于“学会”某种理论知识或单项技能,而非主动地去学习。项目课程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能够带领团队解决问题。有一部分仅仅满足于“学会”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习氛围中慢慢转变。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采用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加以工作过程“六步法”的教学设计,学生主体作用凸显,操作技能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电视作品,而是完成作品的策划、摄、录、编全过程。学生在拍摄、编辑的实践中,可以理解和掌握电视拍摄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体验到作品创作的艰辛和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这样一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就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建 议

1.选取的项目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风景名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新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例如教师曾带领2009级和2010级学生共100多人分别前往凤凰古城和桂林拍摄。在任务下达之初,学生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搜集资料,了解地域特色。在拍摄地,当地秀美的民俗风情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拍摄回来的作品让观众领略到了凤凰古城的魅力。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补充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传媒人不能仅满足于当一个“工匠”,只是知道制作或编辑,而更应该了解如何在编辑中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制作师,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具发展潜力。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在学生有限的三年专业学习中,平衡好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后,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增强自身修养,保证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3.确立多元性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

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往往只有教师的单方面评价,而学生从来都缺乏主动意识。在传媒教育中,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必须符合大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学生、小组之间的互评可以更好地弥补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小组互评,学生有时会碍于情面给高分。最好以随机的形式选择评价的小组,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4.对教师要求更高

项目教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媒体一线的节目类型,如广告制作、纪录片制作、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新闻专题制作等,这就促使教师从理论转向节目的编辑或制作岗位,要求教师了解媒体的节目制作、熟悉节目制作流程;同时,围绕项目教学,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传媒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能够将自己朝制片人水平提升,此外还会涉及经济等更多的知识技能。因此,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项目教学。

【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骨干校建设项目子项目之一,2010年院级教研教改重点课题《电视节目制作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0JY18】

参考文献:

①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职教论坛》,2007年第1期

第6篇

摘要:不同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因此少儿栏目的定位必须结合少儿群体这一特殊受众群体,找准节目的定位,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扎根地方为地方电视台赢得更好的收视率,为地方少儿的成长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定位

电视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前少年儿童极具“魔力”。相关数据显示,4-14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22分钟。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过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因此,少儿电视栏目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

1 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制作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1 栏目策划不够科学

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对儿童所需所想所盼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策划节目。栏目“成年人痕迹”较重。也有一些栏目就是把几个毫不相干的节目进行串接,或者就是一段口播加一集动画片,内容非常浅薄,甚至有些少儿栏目连最基本的栏目策划方案都没有,这样怎能把栏目办好呢?

1.2 节目内容不够合理

一个好的电视栏目,节目内容是关键。一些编导以为少儿节目就是知识灌输,节目内容充满天文地理知识,却缺少了对孩子用心做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的培养。部分少儿节目主持人则认为只要装小孩样,说小孩话就能吸引孩子,于是在主持的过程中言语造作,形态夸张,难以得到孩子的共鸣。

1.3 市场拓展不够到位

只要方式、方法到位,少儿栏目广告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乳饮料、学生用品、童装童鞋、西式快餐厅、幼儿园等。另外,利用栏目优势创办艺术培训班也不失为市场拓展的一个好方法,浙江春天少儿电视艺术团、温州电视台男孩女孩艺术团等都是以少儿节目为载体的。

1.4 受众定位较为宽泛

儿童频道的问世具有相当大的前卫性和示范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了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提供专门的频道服务之先河。但我国少儿频道的目标受众群,大多定位在0-18岁的少年儿童及家长。与海外儿童频道相比,定位要宽泛得多。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该台办有三套青少年儿童节目,即针对婴幼儿观众(0-6岁)的CBeebies频道、针对少年观众(6-12岁)的CBBC频道和为16-34岁之间青年观众开设的专门频道。又如台湾东森幼幼台,经过6年的市场打拼,目前已成为台湾小朋友们的首选频道。该频道锁定7岁以下的幼儿为目标观众,集中力量,发展创意,将幼儿教育内容发展到了极致。

2 找准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定位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要想找准定位必须在做好“三贴近”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现将其总结如下:

2.1 三贴近

(1)贴近生活。现实生活充满美好、友善的色彩,我们要把握时代主流,弘扬主旋律,从幼儿园、学校、教委、妇联以及街道社区的“家长学校”挖掘其中蕴藏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贴近少儿心理。以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开辟的心理咨询类栏目“少年心理情景剧”为例。该栏目是由少儿广播编播人员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人物设置、对白、情节等要素均再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学校、家里、网络等)及青少年心理(“如何面对焦虑”“怎样协同合作”“朋友——应具备怎样的心理品质”等),如表现师生情的《老师,您好》、诉说亲子关系的《临时妈妈》等。栏目的贴近性除了在内容取向上体现外,还有让“主体发声”的处理,即让少儿成为节目主角。青少年不喜欢说教式的训话节目,需要的是被平等地对待,被认真地尊重,被用心地倾听,他们不想成为大人的附庸。而该栏目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不追求尽善尽美,但每个故事都能让他们深受启发,学到很多道理。做节目最怕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们过早的成为了“小大人”,那样很容易过早的让他们丧失童心,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贴近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童言无忌”,让少儿在台上说引以为豪的话,表演拿手才艺。那些学龄前儿童的话语难免幼稚,才艺难免简单,但这个节目成功之处就在于孩子们的纯真得以充分展示。其他少儿节目已经注意到采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各种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大多栏目都限于所规定的一两种形式,而“童言无忌”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任“小嘉宾”尽情发挥。正因为这种“形式不限”,才使这个栏有少儿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登场的孩子发挥到极致。受此启发,我电视台也可增设相应的栏目,试用孩子眼光看问题,可以邀请当地一些学校的孩子参与该栏目,既为孩子畅所欲言提供了平台,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主人翁责任感及良好的品行,同时又增加了地方特色。

2.2 不断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也是发展的需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视无国界”的年代里,面对审美品位日渐提高的观众。使节目还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有价值。

(1)创作理念上不断创新

我国80年代的少儿栏目,大多存在主持人教师角色重,节目语言成人腔重,节目说教味重,甚至有些节目干脆将儿童当成了管教的对象。可以说,那时的儿童观众只是作为一种被教化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可喜的是随着电视事业特别是儿童电视事业的发展,“尊重儿童”的创作理念在儿童电视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儿童体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儿童的视角、走近儿童的生活、鼓励儿童的参与等方面。首先,在心理的贴近性上下工夫,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展现儿童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内心情感。与一般视创作不同的地方是用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去认识问题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电视作品。

(2)在节目策划上不断创新

策划是产生电视精品节目的首要环节。策划是以“目标”为起点,以“信息”为基础,根据素材,围绕“创意”这个核心,展开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其策划思想一直贯穿整个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即是创意。但创意的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导向原则:儿童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儿童,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既要注意教育的功能,又要注意与教化的区别,要巧妙做到寓教于乐,让儿童在玩中学。2)心理原则:制作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观众爱看,儿童节目策划要想吸引观众,分析观众心理是必要的功课。儿童电视是小众的电视节目,根据各个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创作出针对年龄段的儿童电视节目是更小众的电视。3)创新原则:策划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节目就没有市场:没有创新,电视就没有前途。节目策划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信息基础上的,寻求到一点突破就是创新了。

虽然通往办出精品儿童电视节目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在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台少儿节目创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贴切”,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 叶伟萍. 城市电视台少儿栏目定位初探——萍乡电视台《七色光》栏目的成功发展之路[J]. 声屏世界, 2009(10):38-39.

[2] 郭晶星.如何提高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吸引力[J].南昌大学学报,2004,(11):102-103.

第7篇

江西教育电视台(以下简称“江西教育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崛起的一个专业频道。它立足于教育行业,涵盖了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教育立台,以教育活台,现已拥有一批稳固的受众群体,正在形成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的主旨就是以大型活动为抓手,稳步推进频道的新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大型活动,营造与观众互动关系,电视专业频道能够提高亲和力,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有效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频道新的发展。

依托大型活动,抓观众,带动频道高收视

这里所说的大型活动,是指由电视媒体独立主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电视论坛、电视晚会、电视评奖、事件直播等等。电视媒体独立主办的活动,有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电视媒体参与举办的活动,有如北京卫视的“重游大观园,品红楼文化”主题文化活动。这些电视活动无一例外,都为主办方或是参与方提升了社会认知度,扩大了观众收视群体。这些活动的特点就是采用参与门槛低,观众关注度高的“选秀”形式,在大型活动的开展期间集中了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同时,电视节目运用活动每一阶段结果的悬念性来吸引观众的收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的媒体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看到了这点,我们寻找到了教育专业频道聚拢人气的突破口。

江西教育台于1994年12月开播,一直仅以高招时期的信息为主要生存点,偶尔摄制播出一些教学类节目,社会认知度相当低。当今时代,教育是全民关注的大事,人们热衷于教育,思索教育,探寻着科学的教育之道,其中蕴含着许多阶段性的亮点。如何将这些亮点展现在电视观众的眼前,形成教育电视的收视亮点呢?大型活动成了承载这些亮点的平台。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人数众多,思维活跃,正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江西教育台首先针对这一群体展开了活动策划。2006年,正值全社会掀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之时,为了让这一厚重的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化,江西教育台策划运作了“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这个活动因主题重大,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活动具有了权威性和广泛性;这场活动的形式时尚,其中选秀方式的运用激发了大学生个体的参与热情。正如活动的主题词一样,七十多所江西高校实力出击,八十多万莘莘学子全体动员,一百多场载歌载舞的同台竞技,带动了三千多万电视观众的收视欲望。

电视媒体策划大型活动的目的就是拉动电视节目的收视,将社会大众对大型活动的参与热情转化成对电视节目的收视欲望。这就要求媒体在活动策划时,把大型活动与日常播出的电视栏目和节目结合起来,用电视节目把大型活动的影响引向深入。在“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尚未开始时,江西教育台就在《动感歌台》栏目中推出《动感歌台――校园行》特别节目,走进参赛高校校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传递各参赛高校的排练花絮和准备情况;大赛的预赛、决赛和颁奖晚会阶段,江西教育台的所有相关栏目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安排阶段性的赛程录播;大赛结束后,江西教育台又在黄金时段播出了整个大赛赛程的精编版。从而最大限度地拉长了这次大型活动的收视时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型活动的影响来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在“全省大学生‘知荣明耻树新风’歌舞电视大赛”取得成功以后,江西教育台顺势陆续推出全省“‘和谐校园’青春赛歌会”和“我爱老师”推选等大型活动,使得教育台的收视亮点连续不断。2006年至2007年,全台节目收视率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56%。社会认知度得以提高,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托大型活动,做品牌,树立频道新形象

北京市委原副书记李志坚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假若我们把版面称为‘第一战场’,那么还有一个‘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就是适合于报社举办的各种社会活动”。报纸媒体如此,电视媒体更是如此。策划推出各类大型特色活动,已成为媒介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从媒体实践来看,这些大型活动要取得成功,必须在全过程贯穿品牌理念。就像说到“超级女声”就会让人想到湖南卫视,说到“我型我秀”就知道是东方卫视,一聊“红楼梦中人”就提到北京卫视。这些都是品牌概念。正因为这些品牌的效益,观众们开始了解这些台,手中的遥控器也会习惯性“遥”到这些台。

然而,在各大媒体的频频打出“以活动拉动收视牌”时,大多缺乏新意和品牌意识,“克隆”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选秀”活动泛滥的尴尬局面。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它将“选秀”活动和江西特有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营造“红色文化”的独特品牌,其他的媒体即使想“克隆”也“克隆”不了。那么江西教育台的特有资源是什么呢?相对于其他的频道,江西教育台的特有资源应该是教育资源。当前,教育是除医疗以外的另一重要民生话题,教育电视对教育话题的发掘,应着眼于“大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范畴,这样视野将更开阔,大型活动的策划也会有更大的空间。

目前,江西教育台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全省“‘和谐校园’青春赛歌会”、“‘我爱老师’推选活动”、“全省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全省福彩助学活动”和“全国‘阳光伙伴’江西赛区选拔赛”等活动,从诸多层面来挖掘教育题材,既扩大了影响又提升了人气,但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实现大型活动的主题化。主题是凝聚人心的保证,只有找准了主题,才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拉动节目的收视。如即将举办的“全省‘喜迎奥运・共建和谐’青春赛歌会”就是力图展示人们从自身做起、营造和谐氛围来迎接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大众的普遍心态。其次,要实现大型活动的系列化。活动的系列化能延伸观众对大型活动的情感,形成长久的关注度,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系列,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系列。另外,活动的系列化还便于借势造势,深度挖掘大型活动的各种资源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要实现大型活动的艺术化。艺术化是大众情感的剂。大型活动的艺术化能将厚重的主题软化,产生亲和力和吸引力。它包括展示个人情感,寻找娱乐元素,美化场景设计等,如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活动就通过创新的艺术化处理,用选秀的方式把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角色形象展现出来,用反差来制造娱乐,用认同来展示情感,把高雅的“红楼文化”与大众的娱乐方式进行了无缝对接,从而产生了轰动效应。

依托大型活动,聚资源,推进频道新发展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胡乔木曾说过:“办报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看了我的报,就不要看别的报;一条是看了别的报,还得看我的报。”这句话用在现代的媒体竞争中具有现实意义,那就是媒体权威性的打造。这种权威性的打造,实际上是建立在优势资源的占有度上的。

现代的主流媒体无不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资源和强势的话语地位就是独有的优势资源,湖南卫视的娱乐品牌是建立在长沙及周边城市丰富的娱乐业基础之上的,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强势地位为东方卫视提供了开放的视野,这些媒体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江西教育台是一个专业性的教育电视媒体,强大的教育资源是同一地域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它最靠近高考、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贫困助学等重大民生问题的话题中心,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能让它在整合专家资源时领先一步,庞大的在校生群体为它的收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策划大型活动能让这些松散的资源得到整合,营造强势舆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中央电视台通过《百家讲坛》将易中天、于丹等打造成“学术超男”和“学术超女”,使他们出现在哪个栏目,哪个栏目就有了收视热点。江西教育台2007年推出的“‘我爱老师’大型推选活动”也在广大中小学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以后的运作是如何将这项活动做深做透,使它成为媒体收视热点,形成教育电视台的优势资源。

一个媒体的前进和发展需要专业的媒体从业者,而“实战”是最好、最直接的练兵。大型活动的策划和运作为媒体从业者个体业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检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不断摸索中成熟起来,这也为电视媒体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优秀队伍;大型活动能磨合媒体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考察部门、岗位的设置和人员安排,人力资源的整合开发,锻炼媒体办大事的能力,便于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大型活动可以带动整个节目资源、时间资源、广告资源等的大规模整合,使节目的设置、时段的安排、广告的经营更科学、更合理,从而增加团体效应和规模优势。比如湖南经视就通过策划运作大型活动拉起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这支队伍不但成了湖南卫视的智囊团,而且走出了省门,为其他媒体提供策划方案,参与其他媒体大型活动的流程操作。

第8篇

九十年代后期,饮品的消费结构从解渴功能为主开始向保健功能转化,保健型饮品的市场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公司决策层希望抓住这一契机,推出消费者喜爱的保健型饮品。

公司预定推出的保健饮品X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牛磺酸及多种维生素的苹果香型保健饮料,具有滋养强身、消除疲劳的功效,其味酸甜圆润,冰冻后更加爽口。X原产于日本,在日本市场的消费者认同度很高,其销售约占日本滋补饮料市场的20%,算得上举足轻重的热销产品。公司向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并合作生产,首期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经过半年投资与试产,顺利生产出第一批成品。可以说,A公司引入和推广的X饮品,至少在产品特色、技术支持、保健功效、市场需求、营销渠道五大方面均具备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尚无能与之匹敌的其他同类产品或企业,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加上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没有人会对其良好的推广前景产生怀疑。 市场推广方案

公司首先选择了保健意识成熟、消费能力较强的广州市场作为首批投放地,并两次派人南下广州、深圳进行市场调研,先后在两地随机问卷调查了2000名消费者,其中1200人参加了试饮活动。结果显示:85%的消费者喜欢X饮料的口感,60%的人感觉饮品对消除疲劳确有效果,55%认为7.5元的定价可以接受。在此基础上,公司组织人员经过近两个月的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第一阶段(约一年)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定位:维生素类功能型保健饮品(口服液)

产品包装:100ML棕色玻璃单瓶装(每瓶可服用1-2日)

营销卖点:滋养强壮,消除疲劳

目标市场:白领阶层(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运动爱好者

定价方案:价5元/瓶,建议零售价7.5元/瓶

投放区域:广州市

分销策略:以超市为首选销售渠道,而后向酒楼、娱乐场所、运动会所延伸铺货

切入方式:新产品会

广告方案:产品上市后一周内逐次启动,半年内总预算250万元。

(1) 电视广告:由日方免费提供,在广州有线电视台以两部30秒电视广告带交叉连续播出两个月。播出时间选择在晚上8-9时黄金档期。

30秒电视广告带之一:吉祥物卡通广告,突出宣传都市工作节奏快,生活竞争压力大,饮用X能消除疲劳,滋养强身。

30秒电视广告带之二:白领卡通形象广告,忙于工作直至满天星光才回家,由于过度疲劳跌到,补充一瓶X后,重新有力地站起,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广告主题词:累了就喝X

(2) 广播广告:在广州音乐电台二套节目《马路福星》中逢整点播放,同时配以与电视广告相同的背景音乐带。

(3) 流动广告:穿过广州闹市区的3路、6路公共汽车车体广告

促销方案:

(1) 新产品会:

特邀广州知名大中型超市经理及特约经销商、相关部门、广州主要媒体参加并作重点报道。

(2) 产品义卖活动:

与广州市委合作,在各大商场门口进行希望工程义卖捐献活动,为期10天,同时做试饮促销。

营销管理:由20名营销能手组成X产品广州经营部,执行企划方案,协助经销商工作并负责市场指导。 问题出在哪

整体上而言,这份推广方案虽不是无懈可击,也应该说是比较可行且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整个方案的制定遵循了先调查、后定位、再策划的正确营销思路。A公司对待营销推广的态度是谨慎的:市场调查可谓认真慎重;广州是我国白领阶层相对集中,消费意识超前的城市之一,产品导入区域的选点也不错;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比较清晰,整体而言,白领阶层的购买能力较强、保健意识浓厚;广告主题和产品卖点的诉求比较一致;促销资金投入也比较充裕。似乎没有理由去怀疑,X饮品打开市场之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笔者在认真阅读了朋友传来的相关材料,并委托广州同行对当地同类产品的消费环境、需求心理、购买习惯再次进行调研,同时对这一企划案的出笼过程、方案的内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后,吃惊地发现,这一貌似合理可行的市场开发策划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充满误区与问题的“陷阱”,潜藏着导致失败的危机,其执行很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这个“完美”方案的“致命伤”:

问题之一:市场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如何?

1.调查对象有多少白领阶层?

公司先后对广州进行问卷调查和试饮反应调查,应该说调查方法比较规范,样本量也足够大,但问题是两次调查都是随机取样,而未控制被调查的消费者特征,那么所调查的对象中有多少是白领阶层人士或运动爱好者(即X产品定位的目标市场)?从调查汇总数据上看,显然受访的人群中只有很少人是X饮品未来的目标消费者,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整个企划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目标市场的消费状况如何?

即便对一部分受调查的白领阶层,目标市场的消费频率有多高?每周或每天饮用多少瓶?在企业预定的每瓶7.5元的价格下,目标市场的消费量和消费频率又是多少?令人遗憾的是A公司所做的调查中几乎没有涉及。虽然调查显示有55%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接受,但关键的问题是能“接受”多少次?这些预测市场规模和制定营销方案的关键因素在两次调查中恰恰被忽略了,以此制定的营销方案难免缺乏说服力。

3.调查问卷的设计失误

再回头看看调查问卷的内容,如问卷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酸甜口味的饮料吗?”、“你喜欢X饮品的口感吗?”,设计者显然将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混同了,前者只是一种没有条件限制的偏好,后者却是消费者实实在在的选择。“喜欢”并不等于购买,“可以接受”也不等于“习惯经常饮用”。策划者显然缺乏调查问卷的设计知识,这些调查问题不是故意诱导受访者就是评价标准模糊。此外,调查人员还向试饮一周的消费者了解“你感觉X饮品是否对消除疲劳有效?”,且不说试饮者的回答是否有给公司“留面子”的因素,这一问题本身就含有强烈的暗示效应,属于典型的技术错误。以此调查得到的数据来制定的营销方案,其效果恐怕难以乐观。

4.消费环境与时尚观念如何?

A公司调查中缺少的另一方面信息是,广州消费者究竟是如何看待保健饮料的?保健饮料的整体消费习惯如何?笔者在补充调查中发现,我国保健品市场经过十多年发展,城市消费者对滋补保健品的认知已相当理性和成熟,可选产品增多,滋补保健品的需求基本上呈“慢热”型,广告与促销影响力下降,已不可能出现类似八十年代初期那样“广告一响,黄金万两”的情况了。产品如何定位,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促销资金,这是需要公司策划人认真考虑的。

问题之二:产品定位与形象

1.是高档滋补口服液还是保健型普通饮料?

保健品是一种典型的“内在性”产品,包装的心理效应在营销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X饮品的包装除标签改为中文外,基本沿用了日本引进的原型,产品包装的接受度如何?公司的前期调查根本没有考虑这些。时至今日,中国老百姓对口服滋补品已经相当熟悉,消费者心目中的滋补口服液与普通饮料的外观形态有显著的差别。笔者所做的补充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都将5-10ML小型多瓶盒装视为滋补口服液的标准外观(如娃哈哈、太阳神口服液),而将50ML以上单瓶包装视为饮料或药品的典型特征(如各种品牌的果汁饮料、矿泉水)。就其产品定位而言,X饮品的外观显然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联想,这种酷似止咳糖浆的包装与口服液的形象吻合吗?如果定位于保健型饮料,又如何解释其接近口服液的价格?

2.产品的特色诉求是什么?

营销传播的核心,是在产品相关要素的支持下,塑造产品独特的形象和卖点,建立产品与市场同类竞争品牌的差异,而X滋补饮品策划的卖点—滋养强壮、消除疲劳,可以说是所有口服液的基本功能,无法构成与其它保健饮料的显著差异。其广告的主题诉求也与过去畅销一时的太阳神、沈阳飞龙、振华101等品牌雷同,犯了营销活动的大忌。此外,消费者能否理解维生素与“消除疲劳”之间的关联性呢?

问题之三:广告运作

1.广告投放滞后,促销“火力”分散

新产品广告投放的重点,首先是力争在产品上市之前,即在目标消费群中建立一定的知名度和理解度,营造一种市场“饥饿感”,使产品在上市后能得到消费者与中间商认同,迅速提升其购买率。而上述策划案中,广告的重点投放期被安排在产品导入市场之后,这样广告的预期效应会大大降低,尤其是保健类产品,在没有广告支撑的情况下上市,难免“门前冷落鞍马稀”,试想,哪一个消费者会贸然去购买从未听说过的补品?分销商的工作难度也会相应增大。

另一方面,当地的媒体费用高昂,公司将250万元的促销费用分别投入电视、广播、车体、现场促销、公关宣传等多种媒体,能坚持多久?促销力量的分散必然导致促销效率的低下。

2.广告形象的认知差异

策划方案中对电视广告内容的选择同样未经过周密的分析,公司只是简单地使用了由日方提供的广告脚本,两则广告均采用卡通动画的形式,广告主角也是较为夸张的卡通形象。而中、日两国的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日本,卡通形象颇受成人消费者喜爱,老少咸宜;而中国老百姓就不同了,卡通动画往往被看成儿童的游戏,多数成人消费者对卡通形象的认知是活泼、夸张、虚拟、妄想,这与我国消费者对保健品功能稳定安全、作用可靠的要求恰恰构成强烈的反差。一成不变地套用,消费者尤其是追求稳健的白领阶层能接受吗?

3.媒体的选择适当吗?

策划方案中的另一问题是对广告媒体的选择,笔者认为,营销传播要达到最高效率,广告媒体选择应以目标市场收视率最大为基本原则,而不是简单地选择传播面(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无效传播同样是对营销资源的浪费。既然产品以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市场,那么就要考虑《马路福星》的听众是谁?电视广告选择的频道、栏目和时间有多少白领阶层观看?根据笔者的补充调查,广播的听众大多是司机、学生及部分老年人;而晚上8-9时大部分白领人士仍在忙于工作,实际上很少接触这类电视节目和广告。

问题之四:渠道与促销抉择

1.分销渠道的选择正确吗?

按公司制定的计划,广东省糖酒公司与广州市阳光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将成为X饮品的特约经销商,前者与广州市各大百货商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后者拥有数十家超市连锁店,同时兼营批发业务,公司首选大中型超市作为X饮品的主销渠道。笔者从补充调查了解到,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通常选择可信度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医药商店、百货商场或专卖店,而在超市购买的产品基本以日用生活杂品和快速消费品为主。这套分销计划显然存在失误。

2.分销渠道的管理与服务如何完成?

对于滋补口服液这类“内在性”产品而言,消费者很难直观地获取产品的技术信息,销售人员的现场推介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仅凭A公司驻穗经营部的十余名营销人员根本不能做到处处兼顾。此外,如何确保两家经销商之间不产生渠道冲突和价格恶性竞争?经销商与X饮品经营部的职能如何协调配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营销计划中却没有详细的说明。

3.公关活动的时机选择适当吗?

公关活动的重点在于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传播良好的企业文化,达到间接促销的目的。企划方案中有关义卖捐献希望工程的活动有其思路积极、创意新颖的可取之处,但在新产品知名度很低、尚未达到一定销售规模的情况下,活动介入的时间是否太早了些?此外公关活动如何与产品的主题诉求连接起来也需仔细斟酌,一旦操作不当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执行

第9篇

关键词:演员海选;地方台;栏目;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78-02

一、前 言

2010年渭南电视台华山频道成功举办了“新洲杯 我是大明星 华山世相演员海选活动”。从3月初大型策划的推出至10月底颁奖典礼的播出,活动历时8个月,播出电视节目长达123天,3710分钟。本次海选活动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影响力之广泛,在渭南台历史上尚属首次,在渭南本土的反响决不亚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影响力。活动本着全力打造本土明星,寻求最大观众参与度的宗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观注。可以说本次活动基本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当然从整个活动的策划实施组织过程来看,由于地方台也从未有过举办此类活动的经验,我们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如实反映了一个地方电视台在电视栏目活动化进程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二、背 景

《华山世相》栏目是2007年渭南电视台华山频道经过认真调研、精心策划开设的一档本土方言短剧类节目。它形态生活化、内容平民化、演员群众化、语言地方化、情景真实化,主要以“普通人演普通人,老百姓看老百姓”为栏目特色,挖掘演绎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几年来《华山世相》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群及演员圈,影响力在当地较高,收视率也一直位居全台前列。而任何栏目都是有生命力的,从近几年的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统计数据来看,该栏目也出现了抛物线式的发展过程。从2007年初开播起,它的收视率稳中有升,一直处于爬坡态势,至2008年初,《华山世相》连续几个月收视率达3.0左右,单期的收视率有的甚至高达8.0,这在一个地方台来说,是相当不易的。然而,也是从2008年夏天开始,《华山世相》的收视又逐步下滑,到2009年底2010年年初,基本维持在0.6左右。而根据我们对观众和市场的分析,并不是观众对这个栏目的喜好程度转移了,而是几年多来,因为没有新鲜的成份加入,《华山世相》并没有开拓出新的收视群体和收视空间。这个时候,就急需有一种营销手段让这个栏目重新引人注目、焕发光彩。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之后,2010年3月初,我们推出了“我是大明星”华山世相演员海选大型策划。

可以说“我是大明星”华山世相演员海选活动,是沿着循序渐进的步骤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起初,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来说,谁也没有想到活动持续的时间会如此之长,反响会如此之大,栏目活动化的步伐也会以这样形式迈进。因为作为一个地方台,我们并未有太多此类活动的经验。在“我是大明星”活动的前期策划中,我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依托《华山世相》这个栏目去做活做火做大这个活动,电视栏目活动化的理念也是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一)低门槛的草根文化定位让世相海选更具亲民性

任何活动的设立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定有它的逻辑起点和创意原点。首先世相海选活动与华山频道服务性、亲民性、娱乐性的“个性”相符,契合频道定位;再者,《华山世相》这样的方言剧栏目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地方特色,符合电视节目“贴近”性原则。《华山世相》栏目播出两年多来,已经拥有了相当稳固的收视群体,年龄段在18至60岁,跨度较大;另一方面,方言短剧表演门槛低,只要热爱表演,会说陕西方言的人就可以参加。所以,在最初制定策划方案的时候,“能吸引更多普通民众的参与”成为我们首先所考虑的。

从本质上看,世相海选并不是专业级别的比赛,而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它不靠明星吸引大众,而以大众取悦大众,更强调于群众的自娱自乐和自行评价。“没条件”就是“条件”,“只要您怀有明星梦想,热爱演艺,不分年龄、学历、职业,谁都可以参与”,这样无门槛低姿态,吸引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正如许多报名者所说:“自己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参加海选是因为太喜欢表演,抱着玩一玩、乐一乐的态度,又能过一把演戏瘾,乐趣无穷”。从2010年3月底至5月16日开赛,先后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世相演员海选活动。他们年长的72岁,年幼的3岁,从医生、警察到学生、农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同一个舞台上放飞自己的演艺梦想。另一方面,从复赛至决赛,活动又设置了大众评委及场外观众投票的评分环节,“谁当明星我作主”,普通老百姓很直接的参与到电视活动中来,评选自己喜欢的大众明星,600多位观众踊跃报名担当大众评委,场外有120000观众通过网络、短信、电话为演员投票,民众的热情参与,也使世相海选的亲民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阶段性策划的形成使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鉴于我台以前未有过举办此类海选活动的经验,前期华山频道为此成立专门策划小组,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论证。而在每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都会召集所有参与人员召开研讨会,总结上阶段工作,完善下阶段的策划。所以说“我是大明星”世相演员海选活动策划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沿着“策划―进行―再策划―再进行―深入策划―深入进行”这样循序渐进的步骤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活动起初的策划我们是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设想从500位报名选手中筛选出50位左右的选手晋级下一轮的比赛,节目设置也主要是通过选手的自备节目和才艺表演及参演感悟组成节目构架,每期根据表演精彩程度,播出12至15位选手。但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手们的热情度和表现欲是令我们这些组织者始料不及的。第一轮的初赛结束后,就有104位选手晋级;接着我们设置了复赛环节,把104位晋级选手按年龄段分成27个小组,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复赛设置“闪亮登场”“我就是爱演”“终级PK”三个环节进行同组角逐,最终将有一位成为胜利者晋级决赛;决赛中我们事先将选手分组,又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九部时长10分钟的方言短剧,让其表演。节目设置分亲友团拉票、参演培训、短剧展示、专家评判多个环节全方位表现选手的综合表演能力。最终通过专业评委及场外观众的打分,评出各类奖项。

在颁奖晚会上,我们一改往日常态,晋级决赛的选手盛装出席、频道主持人客串嘉宾与颁奖为嘉宾同台嘉奖、提名奖的设置增加了典礼的悬疑度、外请节目的精彩表演让典礼隆重而热烈、获得各项大奖的草根明星沿着红地毯走上他们此行的终点。可以说颁奖典礼运用了电视所能运用的多种表现方式,为本次“我是大明星”活动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品牌效应将充分保持其延续性

“我是大明星”为活动贯上了一个标志标志:即表明特征的记号,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如何让世相海选活动更具品牌效应,除了展开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外,策划组认为活动必须有一个标志性的品牌,要有一个能在活动之处时时看到的Logo,也就是在活动中要有一种文化作为支撑点,这样才能赋予频道和赞助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经过多方认证,最终确定“我是大明星”为本次活动的标志,由此也衍生出来活动的四个单项奖即:“大明星”“娱乐大明星”“气质大明星”“潜质大明星”和一个组合奖“拍挡大明星”。在历时八个月的华山世相演员海选活动中,“我是大明星”作为一个品牌标志,贯穿于活动始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标志元素的注入,整个海选活动才个性鲜明,品牌效应显著。品牌是资源,是无形资产!世相海选活动影响力之大我们史料未及,“我是大明星”这个品牌通过八个多月来的打造已经深入人心,它同时也成为一段时期以来华山频道的主打的推介品牌。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这个品牌效应,让其更具延续性,也是我们考虑较多的问题。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方言剧演员,其中27位优秀者也有幸成为《华山世相》栏目的签约演员,海选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么多的演员资源却不能因为活动的结束而丢失,我们计划尝试利用“我是大明星”这个品牌拍摄电视方言栏目剧;亦可充分利用这个“我是大明星”品牌在明年乃至以后更长的一段时间举办类似于“我是大明星 少儿才艺大赛”“我是大明星 巧主妇厨艺比拼”“我是大明星 魅力展示”等等这样的群众性参与活动;还可以因此衍生出依托电视资源而超越电视资源的产品或产业,使“我是大明星”这个品牌发扬光大。

(四)商家回报显著 活动效应最大化

从一个地方台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型活动的举办过程中缺乏人力和物力是实施栏目活动化进程较大的瓶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资金保证,活动无法开展的深入和细致。而另一方面,商家对活动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对活动的附加值要求也愈来愈高,到头来,媒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活动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受众心里能激起多少波澜?商家又是否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回报?企业的投入商业化价值究竟如何体现呢?在“我是大明星”活动中,我们对商家的回报也是显著的。首先,根据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我们在渭南台三个频道的广告平播和插播段位及华山频道的各自办栏目中,高频次的播出了带有冠名单位Logo的宣传片;冠名、播出挂角、场地喷绘、主持人口播、片尾字幕、短信电话网络参与等各种软性广告也伴随着海选活动的推进而植入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效地规避了观众对硬广告的反感,而且对活动的关注也会使他们更加在意活动的赞助商。这样以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虽未播出一则赞助企业的硬广告,但企业宣传效果明显。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本次“我是大明星活动”历时八个多月的评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度高,观众和参与者对每阶段的评选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这样商家则借力于本次活动的公信力和社会以影响力促成了其知名度、美誉度和销售业绩的大幅提升,商业回报效果显著。

第10篇

本文主要介绍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提升其素质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编辑能力,呈现给观众更多优秀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

经济日益完善,传媒飞速发展,电视媒体也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所以编辑的能力对电视新闻策划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一)素质对新闻编辑的重要性由于新闻报道内容要求客观真实,并需要结合编辑的主观进行描述,所以新闻编辑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编辑工作要和新闻报道协调配合。因而编辑人员在新闻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让信息传播更为有效。

(二)提升编辑人员的个人素养新闻编辑顾名思义编辑的对象是新闻,与其他编辑相较,新闻编辑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实效性。那么电视台新闻编辑更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为提升编辑中的政治性,新闻编辑在不断深化自身政治基础的前提下,将政治理念融入编辑中。另外,电视台的编辑需要编辑素养和编辑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缺乏编辑的实务能力,将不能承担编辑工作,新闻报道的获得很零散,所以要编辑将其整合和分类,这也是体现编辑能力的核心工作。优秀的新闻,不但要真实,更要具有实际含义,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首先整体定位素材方向,其次分类整理新闻素材内容,找到素材中需要报道的重点方向和关键内容,通过报道突出新闻主体。编辑人员在整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过程,这体现出编辑人员的能力;编排好整理的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的思绪,因而合格的编辑人员不但要感性地认识新闻,更要具有丰富的新闻理论知识,两者结合运用,让新闻报道更具水准。新闻工作中,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遵循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主客观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社会的实际状况做出真实的报道,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新闻编辑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新闻编辑不仅要整理新闻素材,更要结合文字、图像和声音,给观众多层次的感官刺激,结合内容剪辑视频和画面。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感的逻辑思维,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及进展顺序逐步剪辑。科技的发展,电视技术和编辑系统也逐步升级,新闻编辑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系统操作能力。

二、提高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取焦点信息提高编辑工作素养的关键是优化新闻结构,丰富新闻内容,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这样播放出的新闻才能真正对群众负责。因而编辑的新闻内容需要满足受众需求,编辑要经常关注当前热点的时事政治,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积极正确的新闻理念。新闻编辑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符合国家的政治导向,紧跟国家的政策方针,报道的内容可以涉及国家的先进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理念。第二,新闻的选择要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了解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第三,培养创新发展意识,善于发现身边的事件,让新闻题材更加丰富,深入群众生活中。第四,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相适应,电视新闻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创新策划方案“文化的创造是创新、是求异文化的积累也是积累新文化,异于已有的文化创造。从这点来说,以求异作为编辑选择的灵魂亦不为过。”具有了求异意识的编辑,才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才具有相应的应变意识和能力。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充满了变数,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应变意识,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只有在求异与创新中,才能发现一些未填补的空白,才能找到当下的热点与盲点,才能引领更新的理念,才能够使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和发展。电视台编辑策划的终极目标就是在求异与创新中,办出特色,办出个性。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出现白热化局面,因而电视新闻媒体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在新闻播出之前精心地进行策划,各类媒体和新的新闻形式的出现,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就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由于新闻事件多以突发事件为主,很多突发事件可以引发社会媒体的关注热潮,并且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新闻编辑可以抓住相关机会,深入地讨论该事件,并且做好后期的跟踪以及持续报道工作,让整个事件得到持续关注。相同的新闻事件,由于策划手段的不同,产生的反响也不尽相同,能否让一个新闻事件得到群众的高度关注,与新闻个性化报道关系密切,所以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为实现电视台新闻编制的创新策划能力,首先需要电视台的编辑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呈现原始新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让整个事件更具有吸引力。因而丰富的经验对于电视编辑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并且可以快速选取重要的新闻事件,挖掘内在含义,并且阐述的新闻观点要适应群众的发展需求,更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1]

(三)反复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电视台的报道主要的特点是实时性和真实性,与其他传统媒介相比较,电视新闻更具有便捷性和丰富性。但是新闻播放过程中体现出不容易存储的特性,很多好的电视节目在播放一次后就忘记,不能对新闻事件留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要重新审视新闻策划,根据具体的传播特点,反复地重点宣传。这类宣传方式主要是针对同一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报道新闻情况,运用不同的报道方式,给观众多元化的展现方式。重点宣传是在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深入某一点重点了解,深入挖掘。两种不同的报道方式,其效果也将不同,但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需要新闻编辑掌握一定的技巧,新闻报道中合适的方法运用,有助于提升新闻宣传力度,密切群众和新闻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群众的地位,以服务人民为己任,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新闻编辑的竞争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新闻质量,要求编辑的新闻更能反映社会现实,提高百姓的新闻关注度,所以电视新闻编辑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编辑策划能力,更要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中,丰富自身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作业 生活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2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其实"语文作业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利用语文作业让语文走进生活呢?

一、借助电视窗口,让作业更新颖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说话中,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学习新闻时,我建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特点,并组织学生交流"我最喜爱的新闻",说明喜爱原因。每年圣诞节、元旦来临之际,学生都恳请我允许他们搞一次小小的联欢会。这时,我就故意卖关子,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把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必须在一星期内交出联欢会的策划方案,节目内容、教室布置、节目主持人串词等要一应俱全。而且方案必须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大家都乐意去想,去写,去做,去创新,这样就增长了他们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不仅娱乐了一回,也培养了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自然喜欢。

二、留心十字街头,让作业更现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以领着学生到街头看一看,让学生去生活中阅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拘泥于课内,则难以达到养心益智的境界。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田园,让课内的疑难在生活中迎刃而解,在生活中豁然开朗。如组织学生为学校设计绿化广告语、宣传广告语。学生为学校小水池设计的广告语是:"为了映出你美丽的倩影,请你爱护她的身影。"为草坪设计的广告语是:"为了映出你美丽的倩影,请你爱护她的身影"、"蓝天、绿草、爱心,相映生辉"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了语文的魅力。

三、开展语文活动,让教学更生动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展"优秀试卷展"、"硬笔楷书书法展"、"优秀作文展"等活动,既夯实了基本功,又提高了文化素养、文化品位;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特开展形式各样的朗读比赛,既扩大了阅读成果,又培养了语感。临近考试,学生都比较紧张,就怕要考的内容没复习到。于是,我给学生一次自己出卷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挖掘课本中的重要内容,筛选各种辅导材料中的题目,然后我再从学生交上来的试卷中筛选好的题目考试。当然这样的试卷仅限于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对它感兴趣,乐意做。用自己出的试卷考试,学生的分数有了提高,这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搜寻能力、复习能力。总之,针对学生现状,有的放矢,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语文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凭借艺术媒介,让教学更新鲜

第12篇

随着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摄像记者“成片”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现场高质量地完成拍摄任务,而无法依靠后期的剪辑修补。“成片”意识,就是要在“一次过、不出错”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生动感和表现力,摄像记者能够做到这些,必须培养以下四种能力。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电视节目是由导播、现场记者、摄像、技术等多个工种综合完成的一项工作,各个工种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比一般媒体要高得多、紧密得多。在突发新闻现场进行直播,对一个电视台的技术设备水平及编、播、摄、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直播状态下,播出去的内容就是一次性完成的采、编、摄的内容。新闻现场直播时对各个工种之间的合作要求则更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差错都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各个不同性质的工种共同协作,其前提在于相互交流和沟通。在直播中,后方的编辑和前方的记者之间都会相互沟通,如确定什么样的主题、报道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播报等。记者会把现场了解到的信息反馈给后方的编辑,以便节目风格统一和报道主题明确。记者与摄像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为了把有效的信息画面和新闻事件结合得更加紧密和流畅,导播与摄像之间也需要沟通。

电视新闻是通过画面来传递信息的,记者想要什么样的画面和哪些细节、怎样使记者在直播时“言之有物”,这需要我们在直播前做大量详细而深入的沟通。譬如,在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花车巡游直播时,我台三辆转播车和两台微波新闻直播车同时使用,四个固定点群和一个移动点对花车的整个路径进行拍摄,移动车队分别由记者出镜车、摄像拍摄车以及后面的音频和微波车构成。摄像记者除了跟总导播室沟通外,还要跟现场出镜记者沟通,了解她要表述的内容,据此进行画面的拍摄。由于我们的信号是微波传输,后面还跟着微波车。如果我们的车速过快导致与后面的微波车脱节,那么就可能使信号无法传输到总控室,造成直播失败,因此还必须跟三辆车的驾驶员进行沟通,三辆车保持什么位置、什么速度、什么距离等。正是因为有了前期充分的沟通,这次直播才取得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在现场直播中,导播、摄像、记者等不再是单一的工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完成一次直播报道任务的重要前提。

要有捕捉现场细节的能力。在新闻现场,记者既要一览无余,迅速看清全貌,抓住典型,又要能明察秋毫,捕捉到一些生动的细节。细节蕴涵在新闻事件中,记者和摄像通过对细节的挖掘和捕捉,能使报道更加生动、鲜活、感人,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直播时,记者和摄像是离新闻现场最近的报道者,必然要求他们具备发现和挖掘细节的能力,通过电视画面传递给观众,起到良好的直播效果。在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花车巡游直播时,我们就通过捕捉一个或几个细节,不断充实我们的报道。如舞狮中狮子的特写镜头,花车上外国艺人展现舞姿的镜头,沿途群众拿手机对巡游花车进行拍摄的镜头……正是摄像机镜头捕捉到的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细节,丰富了直播的内容,彰显了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力度。

要有现场的调度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指的是计划、准备,直播中这个“预”字显得尤为重要,直播中的“预”可以理解为对场面的调度能力。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电视直播的场面调度主要体现在对现场镜头的调度上,摄像记者借助于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在直播时,对电视画面景别、画面长度节奏和画面编辑等做到心中有谱,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在一场直播前,我们通常会事先选择较为适合的场地。选好场地之后,对整个现场作一个大概的了解,使我们拍摄画面镜头时心中有数:远景能拍到什么样的画面、全景能反映什么内容、中景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写镜头能抓到什么样的细节、人物采访时安排左边入画还是右边入画……

要有充分的临场应变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拍摄。新闻现场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这种变化对直播的影响非常大,即使有准确的策划方案,现场的细节一样也是很难事先预知的。当新闻现场发生突然变化时,摄像记者的创造性、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自己所在现场的变化,摄像人员可与导播进行沟通,适当调整原定计划,以便更好地完成直播。

2008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抗震救灾》8点档整点新闻直播,内容是浙江企业夜以继日地生产活动板房。在板房生产厂设了三个机位。一号机位是板房生产现场,主要是在室内拍摄板房生产情况,比如什么样的材质、如何生产以及工人们是怎样的一个生产状态,既要有全貌,又要有局部的细节;二号机位是在生产厂房的门口,负责现场记者出镜,以板房生产现场背景,并对一号机位进行必要的交代和支持;另外一个是三号机大全景,用于交代环境和兼顾成品板房装车的现场,并对二号机位进行必要的支持。三个机位相互协调、支持,成为有机的一体。三个机位中一号机位任务最重,板房生产现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工序不多,但机械化程度较高,电脑控制很不利于电视镜头的拍摄与表现。一号机位的摄像记者通过变化前后焦点、移动、推拉镜头以及利用互为前后景等拍摄方式,让镜头动起来,画面就丰富生动了,整个节目也就活了。试想,如果当时摄像记者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地拍摄,那么也就不会有生动的、形式多样的电视画面,整个节目也会显得呆板、平淡,没有生气。

要具备上述四种能力,就要求每个摄像记者在日常的报道中注重积累和观察,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基本功,在现场直播报道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