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与青春有关的故事

与青春有关的故事

时间:2022-04-09 03: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与青春有关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与青春有关的故事

第1篇

当呢喃的歌声如地府流淌的血液般缓缓蔓延向耳际,当乍一亮起的银屏上出现一位手执CDplayer站立于绿油油的田野里的忧郁少年,许多人便已经明白,这一定是一个与青春有关、与忧郁有关甚至与残酷有关的故事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以及扣人心弦的悬念。甚至,整个故事都不是完整的。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现实中找不到支点,他们焦躁不安,茫然无措,各自沉浸于自己编织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然而他们却都迷恋上了一位叫做莉莉周的歌手,唯有在关于她的论坛上才会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思考。

这便是看似冗长的150分钟所讲述的内容。然而也正是这种几近无故事情节的讲述才更好地切合了青春的特点――无为、零碎、冗长却易逝。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渴望自由奔跑却被禁钢的小兽,他们的生活没有大风大浪,更不会惊悚离奇,并不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经历辗转曲折的爱情。导演岩井俊二对这一点也已经了如指掌。他发现,青春的动人之处隐藏在它波澜不惊的外壳之内的细节之处。于是,整部影片便成了无数碎片组成的一个更大的碎片。

开篇沉浸于青春世界的莲见,无数次伴随着啪啪声一个个出现在黑暗的屏幕中承载着少年心事的文字,一幅莉莉周唱片的宣传画,冲绳之旅,被迫伏于泥水中的犬伏,在回家路上踢打着莲见的津田,莲见与津田一起离去后留下的风景,从高架上跳下后躺在血泊中的津田,荒地上肆意狂叫的星野……这一切细节,岩井俊二都似乎给了太多的镜头。可是,正因为这被故意拉长的镜头,青春的一切才有时间从深处流露出来。这些被拉长的镜头要抵达的不仅是观众的眼里,其心间、其全身都要被浸泡于这明媚、隐晦且一直晃动着的镜头问,直至让人产生莫名的切身之痛。

星野说:“犬野,你有什么资格管别人的头发?”于是他暴力的一面便被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当久野被星野安排的人,于是她便剪去了一头乌发来发泄无以突破的受辱感与愤怒。津田说:“好想飞在天空里。”于是便从高架上毅然跳了下来。莲见发现了自己唯一能够交心的网友原来是一直压迫自己欺侮自己的星野,于是毫顾忌地将手中的刀刺了出去……而当这一切一一上演之时,也是幸福背上行装渐行渐远之时,无论谁都再也唤不回它。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便认定青春是最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是最幸福的。而严井俊二将这一切青春的疼痛聚集在一起,然后用一面放大镜来放大给人们看,也许就是为打破那惯有的看法。当幸福远离了青春,谁还能说青春是最好的季节呢?

片中人们针对莉莉周的音乐创作元素“以太”总是各抒己见却无一雷同。可是,“以太”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迷。如今的大人们总是抱怨孩子们太复杂太难以理解,也许正是因为“以太”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吧!因为这个世界不也是越来越复杂了吗?

唯有青春方能理解这类青春的情愫。正如曾经的人们无法理解韩寒的叛逆、郭敬明的忧伤,现在的人们不理解90后的火星文一样。大人们离了青春、忘了青春。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影片中莉莉周所牵系的其实是青春少年的各类憧憬,也正是这类无法实现的懂憬才构成了我们的青春。

第2篇

静下心来,留出时间去看上一部离青春不远的电影,或是贯穿了青春的几本漫画,也可以听听有关青春记忆的歌。不要着急,青春不会跑得比你还快,一个休止刚停歇在青春的开始,后青春期的故事也才刚被你打开。

就算你“初老”了,也不要紧,时间像一位默契的友人一一

在你打开后青春期的扉页时,它也绝对不会辜负你。

一天至此,延续一生 天卫一

一个故事,讲了好久,最后以“车祸”这种无差别的意外作为结束。

虽然为了商业,当今的电影总要带上点“”的味道,可在《一天》这样的电影里,你只会觉得,“”真就只是生活的注脚,柏拉图在《一天》里又赢了,在导演罗勒·莎菲这里也赢了,在德克斯特和艾玛这两位男女主人公身上依旧赢了。

尽管《一天》的票房并不出色,可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里的位置。

几乎《一天》的全部镜头都足够英伦,跨越那么多年的感情,看起来都是又青春又自然、又桀骜又深入每寸心角的。故事不太难懂——本想寻找玩伴的德克斯特,遇到了艾玛,接着就是贯穿了多年的,两人的爱恋。虽然一句话完全不能详细地道出《一天》的精髓来,可是剧透还是要规避的,我只想谈谈,我对《一天》的情感。

它被拍得像极了一部散文,有了安妮·海瑟薇及吉姆·斯特吉斯的演出,这篇散文就像有了优美又深入人心的长句。安妮-海瑟薇就是艾玛,而吉姆·斯特吉斯就是德克斯特。

而两人的“一天”也被赋予了深厚的底蕴,感情就像红酒,越是陈年,才越算得上是佳酿。你舍不得放手,也不敢放手。一年的一天、两年的一天、十年的一天,多少年的一天。

所以想想“宛如初见”,并不是矫情的文艺腔。放在时间、放在情感上,也放在能珍惜彼此的人身上,也就有了别样的意义,就像躺在满是青色的坡道上的德克斯特眼里出现的那样——

关于艾玛的最初的流光。

关于自己和她的青春的最初的爱意。

或许德克斯特会想,真的是艾玛,给了自己青春里最弥足的温度。

“每一年的那一天。”

高桥七美和矢野元睛的往事 董三金

我本应该给这篇短评起个更文艺些的名字的,这样做的话,一来对得起自己的假·少女·文艺的身份,一来又真切地点明了这部漫画的主题——青春,总是多少会和文艺挂钩的吧。

“很好看的故事啊!”和朋友A子推荐时我这么说。

“被先后改变成了Tv动画和电影呢!”和朋友B子推荐时我所言如此。

“销量突破一千万部!”和朋友c子推荐时我拿出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其实,被凝结在感叹号里的喜欢和冲动,我挺明白这些情绪来自哪里。

不过时的少女心,不过时的初恋,不过时的那个“他”,以及不过时的、在阅读《我们的存在》时心里泛起的既酸又温暖的心情。就好像含着一块方糖,融化了,便甜到心里去。

高桥七美是青春的,被大家喊成“七七”也是青春的。

矢野元晴是青春的,被大家奉为“年纪里三分之二的女生都会喜欢他”也是青春的。

可是,只有高桥七美不算够,只有矢野元晴也不算。就算再退一步,把阿竹、山本和亚希子都算上,也还不算够。那,怎么才算够呢?

从高桥最初遇见矢野,到最后两人终于功德圆满,这中间经历的人、事、物、时间的变迁、所有人的成长,把它们都算上,大概才勉强算够吧?

还穿着水手服的年纪。转校这件事还被看做“惊天动地”的年纪。还会为暗恋的男生默默掉泪的年纪。初人社会的年纪。在结婚与回忆面前飘摇不定的年纪。终于和他在—起了的年纪。

好长好长,十几年吧,在人生里占了重要的分量呢。

所以,我也悄悄地想了想,下次如果再要和哪个朋友推荐《我们的存在》,一定要把自己的话改成“这可是有关高桥七美和矢野元晴的往事!”。

对,《我们的存在》,就是一部有关高桥七美和矢野元晴的往事的柔软史诗。

浩渺之声 号号君

澳大利亚曾有一位童星,以7岁的幼龄混迹演艺圈,不同的是她并未像其它童星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渐失人气。在很年幼的时候,关于音乐她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为心爱的球队Sydney Swans在主场唱国歌。过程中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波折,但是不会放弃的人始终不会放弃。最后,SONY唱片签下了她——Delta Goodrem。

我知道Delta,是从第二张专辑《Mistaken Identity》开始。“对胃口”、“一见钟情”……怎么说也好,我迷上这样一位女歌手。她的唱腔,面容,坚强且积极开朗的性情,登时变作我心头爱。

Fragile,第一次听它的场景是放着音乐收拾着行李,准备次日飞到离家大半个中国之遥的大学。将离的心境影响也罢,钢琴与女声的契合太动人也罢,Delta的声音伴着琴音初初响起时,不由停下手来——是一首使人极愿意调大声音去听的歌,华美坚韧的音质演绎着似有若无的忧愁。推荐给友人之后,约莫一首歌的时间,便过来了一个微笑表情——这首歌使她想起了白纱,想起了秋天的皇后镇,明亮干净。

第3篇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个“爱心助成长,优秀儿童进校园”的大型公益行文艺演出。上网、出走、早恋……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青春故事,在邱建秀老师编排的话剧《柠檬黄的味道》里得到真实地再现。

这是个有关青春,成长与沟通的故事。中学生米未因为与妈妈发生误会而离家出走,伤心的她对网友“卡布其诺”诉说自己的事情来,故事也通过聊天和记忆的方式逐步展开,可米未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网友竟是自己的妈妈。妈妈最后知道让她发火的那句写在纸条上的“最爱的人”原来就是自己,而女儿也发现无话不谈的知心网友居然是自己不愿搭理的妈妈。双方对彼此的爱一直都存在,而且非常的浓烈,只是她们母女欠缺的其实只是一座沟通的桥梁;米未、Kiddy、苗可、卉伊、夏木,五个少男少女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演唱“组合”,激情迸发中他们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歌声传达着他们纯真的友谊,也表达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追求,台下观众为米未们的“青春之歌”而鼓掌。我认为《柠檬黄的味道》这部话剧揭示了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这个年龄孩子的家长在一起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和自己孩子的交流障碍。这部舞台剧告诉大家,只要用爱去宽容对方,就能发现对方的爱。同时,通过故事的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时代的特点,展示出全新的生活观念。作为一部青春剧,《柠檬黄的味道》贴近真实的学生生活,自然而不说教,也不程式化。剧中的一句台词如“看什么看?没见过靓女吗?”充满着时代和青春的气息,台下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这部剧始终向人展示着青春的美丽,让人不知不觉地被剧中人物的青春活力所感染。

剧中那些年轻的中学生们刚刚进入青春的躁动期,他们自觉的或不自觉地希望,从心理的和生理的、生活的和社会的不同层面探究“青春”的奥秘以及种种困惑。他们经过每一段小小的生活冲击、体验之后,他们找到了这样答案:“青春是柠檬黄的味道!”用他们的语言说:柠檬黄是淡淡的,是纯纯的;它很清新,很连心。如果细细地品味的话,有几丝酸酸的,甜甜的;还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它就是青春的味道!六年级:平淡如余

第4篇

[关键词]青春片;爱情模式;青春的反叛;梦想与现实

很多有关青春的故事都曾被搬上大银幕,比如1995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2005年的《青红》、2012年的《我十一》,姜文和王小帅的电影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影片中有明显的反思、反叛和人性观照。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电影呈现出青春片喷发的,2011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下文皆简称为《那些年》),2011年的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2012年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皆简称为《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2014年的《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如此多的青春片有着“同样”的特色,但也展现了“别样”的风采。

一、“同样”的青春

(一)书写阶段的一致性

青春是一个人特定的年龄阶段,13、14岁到17、18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年初期,基本上是中学阶段,除此之外还可延伸至25岁到30岁,这个阶段称为青年期,从13岁到30岁,十多年的光阴,期间经历了学业、友谊、爱情、现实、事业,异彩纷呈又变化多端。青春片的时间跨度均在十年以上,《那些年》从1994年到2005年,《匆匆那年》也是从高中写到大学毕业各自工作,《同桌的你》从初中写到大学毕业十年之后,《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的叙述时间都是从大学阶段直至毕业后多年的成长经历。

我们会发现不管从初中开始,还是从高中开始,抑或是从大学开始,展开回忆时的年龄阶段几乎都在三十岁左右。韩国金惠南的《三十岁的心理学》中写道:“走下父母的船,走上自己的路,从三十岁开始,所有人都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被托付更重的责任。越来越多的人是被时间强行推到了三十岁,责任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压力、困惑、挫折、苦恼。之前,可以事事以快乐为原则,到了三十岁,人就必须面对现实了。”与青春有关的那些事情需要找个恰当的时机怀念一下了。九把刀,1978年出生于台湾,《那些年》上映时33岁;辛夷坞,1981年出生,写《致青春》时27岁;赵薇,1976年出生,《致青春》上映时37岁;郭帆,1980年出生,《同桌的你》上映时34岁;高晓松,1969年出生,1994年写的歌曲《同桌的你》,那时25岁,电影上映时45岁了;九夜茴,1983年出生,2009年《匆匆那年》问世时26岁,电影《匆匆那年》上映时31岁。这个年龄阶段里虽有偶然,但也存在着怀念的一种必然。

(二)时代特色与大事件的融入

青春片中的时代印记是明显的,《那些年》里的单车、校服、街道、张雨生、张惠妹的歌、地震、高考;《同桌的你》里的青蛙、大白兔奶糖、小孔眼镜、眼保健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被炸、“9・11”、非典;《致青春》里面的BP机、《读者》,白衬衫、架子床、电炉子、小游戏、《新白娘子传奇》;《中国合伙人》里的运动衣、大框眼镜、点着蜡烛学习、大波浪头、录像片,等等。另外,这几部片子里都有着美国梦,《中国合伙人》里那一代年轻人对美国的集体神往,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思考;《致青春》里陈孝正的美国留学;《同桌的你》里周小栀的斯坦福大学梦。

其次,这几部影片中的音乐也都带有逝去岁月的味道,如《中国合伙人》里苏芮1983年的《一样的月光》,1988年齐秦的《外面的世界》,Beyond乐队1993年的《海阔天空》,罗大佑1982年的《光阴的故事》;《同桌的你》里“小虎队”1991年的《爱》,老狼1994年的《同桌的你》,QUEEN乐队1977年的We are the champion,1986年的《张三的歌》;《致青春》里1992年李克勤翻唱的《红日》。

(三)爱情发展模式的一致

青春片毫无例外地都讲到了爱情,漫长、青涩、甜蜜、残忍,有人调侃说青春片可以拍爱情,但广电总局规定了早恋一个都不能成,因此青春片就有了“同样”的模式。

1.友情见证爱情

青春片里的爱情都是以团队的模样出现的,当然相爱后的二人世界另当别论。《那些年》里五个男生同爱一个沈佳宜但却毫不影响他们的友谊,虽说柯腾和曹国胜曾大打出手,阿和曾乘人之危,女主人公也有闺蜜胡佳玮。

《致青春》里郑薇、朱小北、阮莞、黎维娟的四人组合与张开、许开阳、陈孝正等的宿舍组合。《同桌的你》中林一和周小栀的爱情也是经历了大学阶段的友情组合。《匆匆那年》里陈寻、方茴、乔燃、林嘉茉、赵烨的五人组合。《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孟晓骏、王阳的三人组合。可见青春不孤单,有知己、有朋友、有闺蜜。朋友在这里充当了倾听者、协助者、安慰者、指导者、参与者、备胎者。

2.有情人难成眷属

爱情中有人主动、有人被动、有人深情、有人薄情,有暗恋、有倦怠、有世故、有曾经的圆满、也有最终的分道扬镳。

《那些年》中柯腾替对方受过,沈佳宜督促柯腾学习、扎起的马尾、剃短的头发,高考发挥失常的痛苦倾诉、煲电话粥、燃放许愿灯、一起受处罚、铁道上的散步、为引起对方注意的格斗、大雨中的那句大笨蛋,这两个人的爱情以双方的不坚守、不自信而失败,因为柯腾的幼稚和对沈佳宜的真爱,使得失落的爱情带来的痛苦似乎不大,明明已经不属于彼此了,但心里仍有余念,狂吻新郎的结尾给了观众一个如此深爱的交代。《同桌的你》中周小栀与林一的英雄救美、一见钟情、打群架、一系列大事件、高考、四级考试、处分、怀孕、人流、分手、非典、两地相思,只是曾经共同的梦想变成了一个人的放弃,另一个人的折磨,爱情无疾而终,这两部影片的女主人公同样嫁做他人妻。试问真的是毕业时一起说分手吗?

《致青春》与《中国合伙人》中即便有青梅竹马,最后也是曲终人散,比如林静与郑薇、孟晓骏与良琴。郑薇疯丫头似的主动化敌为爱与成东青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一样的死缠烂打,越挫越勇,但是陈孝正要纠正其人生一厘米的偏差留学美国,苏梅亦是撇下成东青去了美国,最终均以分手而告终。这四部影片里均没有第三者的出现,但却都难成眷属。《匆匆那年》中陈寻与方茴,即便再有思考、等待,即便“寻茴”的谐音给了人们想象,但曾经的伤害也是历历在目。柯腾败给了幼稚,周小栀败给了失败,郑薇败给了陈孝正的世故,成东青败给了苏梅的美国梦,方茴败给了情敌,但最终他们都败给了现实。这些都比情敌更具有摧毁性。

(四)青春的反叛

青春期总是反叛的,这些青春片里也都有反叛的表现,大多表现在对老师、对权威者的反叛、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反叛。这种反叛中有对老师的调侃、否定,也有对中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批判。

《那些年》一开始上学时教官的那句“头发太长了该剪一剪”,电影镜头通过教官两腿的腿缝来拍摄,其实有权威的表现和对权威的鄙视这样的意思。再有柯腾旁白英语老师那段话,“那天英语老师不知道是股票输钱,还是月经乱掉,整张脸跟大便一样臭,散发出比平常更重的杀气。”再比如班费不见那段,教官要求全班学生写纸条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偷,柯腾、沈佳宜等五人发起的反叛。《致青春》中郑薇登台主动要求唱《红日》,置副院长的尴尬于不顾。朱小北被冤枉成小偷时保卫处的轻描淡写,致使她一气之下怒砸小超市,均有对现实的反叛。《同桌的你》中面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老师的那句“马上就要高考了谁敢去,去就给处分”,教师用粉笔头扔不专心上课的学生,转文科时林一和老师的较真,非典时期不分轻重强制隔离后逃跑的围追堵截,均有对教师这一青春期固定权威的调侃。

《中国合伙人》里的反叛更集中地表现为对现有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反叛,当一位教授在讲台上讲美国文化时,孟晓骏听不下去了,那种反叛来源于书本的僵化和不知变通。另外新梦想的教学方法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教育僵硬死板的反叛与挑战,成东青当年给校领导的孩子免费做了多年的家教,权力如此轻易就让你的劳动一文不值。

(五)旁白的介入

这几部青春片都有大量的旁白,将小说语言与电影语言结合起来,而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旁白大多用于介绍人物身份、人物专业、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上,片子里对舍友的介绍均是如此。此外,还有大量的内心独白皆是采用旁白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二、“别样”的青春

(一)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1.梦想成真

青春片里不仅有爱情,还有梦想,《中国合伙人》是向奋斗者的青春致敬,成东青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孟晓骏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王阳哥们走了、姑娘走了、梦想走了,但他们没有放弃,爱情几经蹉跎,但一直坚持的梦想成真了。

《致青春》中陈孝正是留美回来的著名建筑师,黎维娟嫁给了有钱人,有自己的酒店,郑薇在工作中似乎也握有权力,林静成了检察官,朱小北成了幼儿学师,就连不负责任的赵世永也似乎很风光,阮莞与赵世永分手下决心要嫁给事业有成的年轻医生,只不过不值得为爱情牺牲了自己。就像郑薇说的,生命里不是只有爱情,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去做。就此而言,两部影片是一致的。

2.梦想滑落

《那些年》中每个人都有过梦想,但是后来只有许博淳去了美国念硕士,老曹去卖二手车,廖该边考上了公务员,阿和成了保险业务员,柯腾开始写网络小说,而成功只属于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的胡佳玮。

《同桌的你》中周小栀从小就梦想去斯坦福,因失败不仅放弃了梦想,也放弃了爱情,而林一在电影中不断出现的旁白“我叫林一,我来这10年来,10年来我总是一帆风顺,混得一家体面的大公司,幸得一群温文尔雅的同事,远见卓识的我,在纽约二环内买下了地铁边安静的大三居,还有一个未婚妻,总是那么的知书达理,每天早晨我都会开着加长的大Limo上班,就连早餐也必须是顶级的米其林七星餐厅。”到后来的“我是林一,一败如水的一,一无是处的一,一塌糊涂的一”,还有其他同学的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职业。

(二)思想性和深度的“别样”

另外,这些青春片的深度和思想性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偏重于青春的摹写与再现:《那些年》讲了一个很完美的青春故事,伤痛很少,总体是回忆的美好与祝福;《同桌的你》虽有那个年代的记忆,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匆匆那年》也大致如此。

而《中国合伙人》无疑是最有深度和厚度的一部作品了,《致青春》里黎维娟的待价而沽,阮莞的忍耐为爱牺牲,朱小北虽贫穷但乐观自信,赵世永的自私、不负责任,张开的甘做配角,陈孝正的世故与功利,凡此种种都涉及了青春的残酷与现实。有关青春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不要仅仅停留在早恋、暗恋、备胎、劈腿、打胎、分手这样的表象上,写到此处不禁觉得2011年印度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和2012年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太有值得中国电影借鉴和思考的地方了。另外,我们看得出青春片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留学生,而边缘人的青春鲜有表现。

三、结语

青春是每一个人必经的过程,青春片的除了跟我们每个人的怀旧情结有关外,也跟导演们、作家们的个人感情有关,似乎还跟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年轻时的梦想和纯情有关,跟我们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有关,跟我们的正直诚恳有关,也跟我们的世故圆滑有关,希望我们在怀旧的时候找回美好的自己和曾经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韩]金惠南.三十岁的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2] 童庆炳.文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导演是沈严,

《我在此之前他只拍过一部电视剧,名叫《中国式离婚》。“要拍就得拍好剧,从剧本到制作,都得精益求精。”沈严眼中的好剧是《东京爱情故事》一类的精致日剧,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一个忠实的“东爱迷”。对于和日剧一样火热的韩剧,沈严几乎看都不看,因为其“内容太过空洞”,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他全力打造的,希望能达到“精致”要求的作品。

新世纪:为什么会选择《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题材,它和你之前拍摄的《中国式离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沈严:原著小说是陈道明推荐给我的,开始我对这种言情的题材不太喜欢,但看小说的过程中我几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青春和爱情总是密切相关的,青春离我们越远,爱情就越少。我也经历过青春,明白其中的无奈和美好。《中国式离婚》是在讲中年男女经历婚姻的故事,虽然我也有感情经历,但是婚姻中的无奈我还没办法完全体会,拍出来也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这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更能让我看懂。于是,我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拍下来,为渐渐远去的青春做一个纪念。

新世纪:这部戏对你来说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沈严:讲故事,导演最难的就是讲故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其实很简单,但讲得吸引人很难。之前拍摄《中国式离婚》时,王海翎自己改编剧本,她很会讲故事,所以情节方面设置得都很好。现在这个剧本的编剧是四个小姑娘,可能在故事方面下的功夫就比较大一点,我们花了10个月改剧本,每一个情节都讨论了很多次。不过也是因为不成熟,才更能体现出青春的感觉。同时,在故事的节奏方面也很难掌握,《中国式离婚》在我看来,后面的部分相对拖沓了一些,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我更加注意了对节奏的把握,有的情节不用――交待,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新世纪胶片拍摄给你的工作带来的困难多吗?

沈严:这个倒不成问题,我和我的摄影师都是拍过广告的,所以在技术方面比较熟练。不过成本控制就比较严格,我们开始估算胶片会超出30%,但最后只超了不到10%。

新世纪:相比《中国式离婚》,你是否认为现在这部连续剧更能吸引观众呢?

沈严:客观来讲,我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能否吸引观众并没有太多的把握。首先它的投资很大,全用胶片拍摄,需要成本。成本高了,风险就大。我在接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这个本子肯定不如《中国式离婚》,爱情故事在现在的市场上还是多了些,何况它的情节并不复杂,头几集的故事比较平淡,不够吸引人,观众得耐着性子看下去才知道有所变化。加上明星阵容也不强大,商业性不足,现在还没开始在电视台播,市场反响怎样我也没有把握。虽然DVD碟片销量还可以,但还是不能说这戏就受欢迎了。我后来跟陈道明说,反正用心去做了,大不了就叫好不叫座吧。

新世纪: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商业的?

沈严:市场上现在很多商业的电视剧啊,《男才女貌》什么的,一群明星在上面,加上很多炒作去吸引眼球。

新世纪:怎么看这些商业的电视剧?

沈严:没有诚心。拍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诚心很重要。你不能一有利可图就拍烂片,至少我自己做不到。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有好的剧本。有的电视剧连剧本都烂得不得了,你还能指望电视剧本身好看吗?

新世纪:哪些电视剧在你看来是好的呢?

沈严:国内的《亮剑》、《绝对隐私》都相当好。还有经典的《东京爱情故事》,我是一个忠实的“东爱迷”,它对我影响特别大。在拍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时,安排大家一起看大结局的戏就是为了向“东爱”致敬。而结尾周蒙跟李然分开的情节也或多或少借鉴了“东爱”的影子。我觉得“东爱”是青春偶像剧的一个里程碑,谁都难以跨越。

新世纪:平时看韩剧吗?

沈严:我很抗拒韩剧,韩剧都很烂。一群人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的,画面是漂亮,可内容有什么?我写大学毕业的论文时就讨论过,什么是好电影,就是把电影看完之后能反过来写成一本不错的书,一个文字的东西。电视剧也是一样,我可以这么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虽然在文学性上不及原著,但把剧情写成一本书的话,同样也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可是那些韩剧呢,什么《浪漫满屋》之类的,你要写成书的话能写成什么东西啊?

新世纪可是现在很多观众都不喜欢看国产电视剧,日韩剧、美剧更受欢迎一些。

沈严:这是好事。现在的观众不像以前那样,只有一部《渴望》能看。大家的选择面宽了,就是电视剧拼实力的时候。市场竞争力加强,就能淘汰一些烂剧,这对优化市场是有帮助的。你要做得好,自然就不怕竞争。

新世纪:那么你认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一部不怕竞争的好剧吗?

沈严:有很多遗憾,比如说细节处理方面还是不够细腻。比如说李然和杜晓彬到了北京之后的生活,周蒙在乡下教书的一些情况,交待得不够仔细。我一直想拍一部跟岩井峻二的片子《烟花》一样唯美的剧来,但是想象的永远比现实更加完美。现在拍完了,我不能说它有多好,但这是我们一群工作人员用心去做出来的。放到市场上等大家评判吧。

新世纪:考虑过海外市场吗?

沈严:没有,好像还不太现实。

第6篇

秦左漫,演员啜妮饰,角色描述:她是一名女刑警,干练勇敢又一根筋。

《上锁的房间》是由甘露执导,金世佳、啜妮、陈奕龙、赵圆圆、肖顺尧领衔主演,霍亚楠、左凌峰、陈禹岍、吴烨、栾浚威、张煜枫主演的密室探案网剧。该剧由密室案件单元故事展开,讲述了木夏等人侦破案件的故事。

啜妮,1990年5月30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

201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中国1921》,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1年,其参演的古装传奇剧《孔子春秋》首播。2012年,在都市情感剧《星光都市2》中饰演王梦琪;同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别和我谈高富帅》。2013年,主演系列爱情电影《蚀》。2014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命运速递》。2016年,主演都市情感励志剧《生逢灿烂的日子》。2017年,主演青春爱情电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同年,其出演的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首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我体会 “文章的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 就是记叙文的主旨要鲜明突出, 文章的材料不枝不蔓, 不拉杂, 文章的剪裁有取有舍, 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繁简得当。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现在的高中生写作往往忽略文章主旨的重要性, 在考场作文中常常是随性写来, 缺乏主旨设立意识, 使得文章存在不少问题, 如主旨分散不集中、 偏狭不全面; 与标准、 命题指向切合度差; 主旨低幼肤浅、 缺乏深度。

记叙文写作近两年来颇受冷遇, 高考考生常常避之不及, 甚至存在整个高中三年都没有记叙文教学的情况。尽管有个别专家极力呼吁记叙文写作不可缺,尽力引导记叙文的写作, 想全力扭转作文教学的功利化、 模式化局面。然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问题确实存在, 记叙文写作的瓶颈即文章主旨的呈现与深化, 很多同学在主旨的呈现上就遇到了重重障碍, 要写出意蕴深刻的文章那更是一种奢谈。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浅尝辄止, 必须不断探索与实践、 思考与总结。就如何锻炼文章的核心意蕴, 我想简单谈几点, 这也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 理解提炼核心意蕴。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文章要呈现出准确而深刻的立意主旨, 那么对作文材料的准确、 全面、 深入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完全偏离或貌合神离的作文, 常常是因为在读题审题这一环节上太过粗糙随意而深埋的隐患。每一则作文材料大凡都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展开, 而核心概念或关系的理解与界定是关键所在。

如 “有人说,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 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 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

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即 “青春” 。关键是看 “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 “青春不朽” 或者 “不朽青春” 的判断,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 “青春” 之上, 因此, 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 “精神青春” 的特征。如靓丽、 朝气、 纯真、 冲动、 张扬、 青涩、 梦想、 好奇等相关特征。如果全文没有关于 “青春” 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 则视为概念模糊、 判断失当处理, 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对于把 “青春” 理解为一种 “记忆” , 通过 “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 务必关注其 “青春记忆” 是否刻骨铭心、 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 如是, 可视为切题, 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考场写作与随笔最大的不同在于, 材料对核心概念有一定限定,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之间的关系、偏向的重点、 情感价值观的判断, 都是考生需要在读材中思考的, 否则会出现核心意蕴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而好的作文材料往往能在限定的范围里又存在多义性与选择性, 而考生在众多可选择的立意中, 选取哪一点来写, 也是需要明确的, 否则就会出现核心意蕴不明确、不一致的问题; 而在众多的立意选择中, 考生能否选取独到深刻的意蕴, 则与理解思考得广度与深度有关。因此高考写作考查的不仅仅写作的能力, 还有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是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而读懂读透材料, 理解提炼核心意蕴是不可忽视的前提。

其次, 扣住暗示核心意蕴。记叙文的本质是作者悟出了事件或现象之中的意义, 但这个意义必须蕴含在故事或现象之中。正像一碗糖水, 看不出一粒糖来,喝一口尝尝, 却是甜的, 于是我们说糖味就含在这碗水里。如果在故事之外, 另外把意义说明, 那就不是 “含”了。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一步即追求这 “含” 的境界,即做到 “神似” 。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 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点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 这样作者就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因此, 记叙文也不能机械照抄事实, 而是要根据作者的经验和感悟, 去选择人物, 布置材料, 创造出一个故事来。这就需要作者在选材构思、 谋篇布局上下一番功夫。

(1) 先紧扣意蕴打一个故事的胚子, 这是个基础工作。如 “有一群栖于深洞中的蝴蝶, 因为科考团来了,曾点燃过蜡烛来照明, 这点微光改变了洞中的环境, 敏感的蝴蝶迁徙远离了。 ”

根据这个材料, 我们来构思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箍桶老人手艺精准, 他原来在城中工艺一条街上有一个店铺, 但这些年来手工艺品行情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 铜臭味也越来越重, 为了专心致志于他所挚爱的手工艺, 他把店铺搬到了远离喧嚣的城外。当然, 好的记叙文不以编造离奇的故事为能事, 在选材组材符合真实的前提下, 力求与核心意蕴的相契与神似。

(2) 好好地谋篇布局。要意蕴成为材料的核心, 还需要加上描写、 议论、 抒情, 也需要好好地谋篇布局。要把握好三个要领:

第一是处理好详与略。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笔墨的重点用在最能表现核心意蕴之处;

第二是追求结构的精巧别致。即结构上的精细巧妙、 新奇脱俗, 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 主题深刻。

如首尾圆合法, 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照应, 不仅可使文章结构严谨、 完整, 而且有强化主题, 加深印象的作用。

如剪辑组合法, 即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 抓拍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段, 加以横向组合, 从而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不仅画面感强, 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 使文章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主题深刻。

如彩线串珠法, 就是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 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 使之相辅相成、 彼此烘托,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结构可使文章脉络分明, 材料间相互勾连成一体, 共同为突出主旨服务。人、 事、 景、 物、 情等都可做线索, 选好线索,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双线结构法, 是指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 分叙两件事, 彼此映照、 对比、 交叉、 明暗、 重合, 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 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如倒叙插叙法, 开篇利用倒叙摆出迷局, 迷惑读者, 以便紧紧抓住读者的眼光, 引人入胜, 接下来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情节展开或人物刻画,可采用插叙来推动情节或丰满人物, 从而使重心更突出, 文章意蕴更鲜明深刻。

第三是巧设对比点。所谓对比, 就是通过人、 事、物、 景之间某一个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对比, 突出人物个性, 表达作者情感, 反映社会现象, 揭示事件本质。单一维度的叙事与描写展现主旨常常显得单薄, 而巧妙设置对比点, 纵向的对比, 横向的对比, 纵横交错的对比, 都有利于表现出人物或事件的变化过程, 而在对比中, 是与非, 憎与恨, 情感与价值的取向一目了然, 核心意蕴也更凸显。面对思辨性、 现实性越来越强的作文材料, 要在多维的关系中凸显主旨, 对比烘托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如上述材料, 我们不妨以倒叙的手法, 先来一句“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 , 城里人大惑不解,问他, 他说: 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做箍桶的地方。然后再回叙, 这个地方以箍桶的手艺而闻名, 有几个人只求有个温饱, 而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手艺的精进上。但有一天, 嗅觉灵敏的商人们来到这里, 开始炒作箍桶, 很多手艺人被铜臭熏迷了, 甚至开始做假冒伪劣的箍桶。老艺人看到这些, 独自搬离开了。最后, 我们以老人在自己的铺子里醉心于箍桶的场面来结束。这就是谋篇布局的功夫, “选择合适的环境” 使这个主题更为突出了。如果再有一些细节描写来强化主题就更好了。

再次, 突显深化核心意蕴。考场作文要多一点 “二锅头” , 少一点 “碧螺春” 。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 必须要有很强的 “视觉冲击力” , 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 被它打动。而文章的核心意蕴能否迅速被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握, 是文章成与败的关键。其实写文章还有一些技巧来突出核心意蕴。(1) 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记叙文应该以叙述和描写为主, 但是, 在叙述描写中, 当作者已经将读者的感情撩拨起来时, 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更易引起读者极大的感情共鸣, 而这个共鸣就是拿到高分的基础。记叙和描写犹如 “画龙” , 议论和抒情则是 “点睛” ,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升华。穿插议论和抒情常用到下列几种方法:

如直点法, 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 即用言简意赅的议论或抒情直接表明意见和看法、 点明其蕴含的主旨因素。在文章结束时,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 运用简洁的语言, 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 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 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 这种方法又称 “卒章显志法” 。结尾是文章提示题旨的关键所在, 是全文最为重要的节点, 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做得好, 能够使文章有波澜, 使文章别开生面, 异峰突起, 引导读者进入深邃的哲理和思想境界。

如呼应法,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或抒情, 在文首和文末、 或者段与段之间以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复现, 形成呼应。

如串珠法, 指边叙述边议论或边抒情。记叙是线,议论抒情就像珍珠, 形成很好的互补, 共同为突出核心意蕴服务。

如搭桥法, 指在文章段落之间过渡时用议论或抒情来完成。

当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要少而精, 要力求做到贴切自然, 水到渠成, 不突兀、 不生硬、 不虚假。有时也可学会转换议论部分, 或者变成人物语言的一部分,或者变成心理描写的一部分。总之, 要注意自然和谐,切合文章的题材、 情境和内在思想感情。

如有一种名小吃 “锅贴” , 一个摊档就卖这种小吃,摊主在锅贴中加了栀子和苹果酱料, 吃起来让人难忘,我们用这个风物来表现 “青春不朽” 的立意。怎样才能让意蕴得到突显?那就画龙点睛, 最经济也是最智慧的方法是, 通过 “我” 的心理活动来议论, 议论不能空发, 要设置一个情境: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 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 仰不可攀。然而, 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 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 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 没有人会永葆青春, 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 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 而如此, 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画龙点睛一般要切中肯綮, 对内容进行深刻的概括, 语言精练, 凝结成发人深省的警句, 最好的画龙点睛是了无痕迹。

(2) 含蓄抒情。不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 而是用比喻、 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如作者挖掘题意时, 巧用隐喻法, 用泼油辣子的红火热烈来隐喻二姐如火如荼得青春, 有了这泼油辣子的映照, 通篇都洋溢着不朽青春的意味。

(3) 智慧巧妙的细节。

如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 在绿叶的掩映下, 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 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 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 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 她的美, 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

在叙事或描写过程中机智得与主旨关联, 自然而契合, 了无痕迹。这也是突显核心意蕴得最高境界。

第8篇

在“小清新”蔚然成风的今天,《北爱》里刘昊然和欧阳娜娜共同演绎的青春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近年来同类电影中最脚踏实地的一个,相信很多观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懵懂年华的影子―大部分人的现实青春远没有《青春派》《致青春》《小时代》中那样浪漫和传奇。早恋不见得非得打破约束、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在国内教育普遍的竞争高压之下,现实中最温暖的时刻更有可能是禁锢状态中那一点点隐秘的自由呼吸。

在《北爱》里,男孩在教室外偷看女孩乐队排练,男孩每天盼望着女孩出现,男孩为了与女孩“巧遇”而坐公车,男孩偷偷攒钱给女孩买礼物……已经是作为暗恋者最大的幸福。仅有的一次叛逆行动,也不过是一起在景山上等日出。到了不得不离别的时候,男生装作漫不经心地对女生说,你先走吧,我等朋友。等女孩上了车,他又缓过神来骑上自行车疯狂追赶,最终满心遗憾地目送公车远去。后来在胡同里的电视上看到女孩如愿参加选秀比赛,男孩平静地看着,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家。这正是初恋的味道,在一段生命里匆匆而逝,却留下了隽永的心痕。不必怎样煽情,火候已是刚刚好。

这一段也是这部现实题材电影中唯一带有幻想色彩的部分,男孩自称有看见人背后翅膀的“超能力”。在与女孩美好邂逅之后,男孩自己的背上也长出了象征爱与美的翅膀。好莱坞的青春类型片大多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无论主人公多么平凡卑微,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梦想成真有关;而中国近期的青春电影普遍缺失朝气,没能传递出富含正能量的价值观。只有《北京爱情故事》是个例外,它讲的都是人性中难能可贵的光明面,倡导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看罢叫人心底暖意融融。

青春篇在电影中第四个登场,上承成人世界洗尽铅华,下启夕阳之恋暖人心扉。在一些细微之处,这一段也与其他几段产生勾连,如女孩是刘嘉玲、梁家辉饰演的夫妇的女儿,男孩女孩乘公车时曾与余男擦肩而过,男孩的外公就住在陈思诚、佟丽娅饰演的小情侣的隔壁等,表明这是一个由人与人之间的“情网”织成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段也是唯一并非由影视明星主演的一段,小男女主角的表现可圈可点。男生刘昊然完全是银幕新人,女生欧阳娜娜倒真的是个大提琴演奏者,12岁就在台湾开过巡回独奏会,能否继续迈入影坛,值得关注。

第9篇

和上一部作品相比,出现在《漂浪青春》里面的,并没有太多具有票房卖座保证的红人、偶像,更多是回归到周美玲的电影处女作《艳光四射歌舞团》时期那样,起用了一批崭新的演员。或许,这就是化学作用吧,当几种新的元素混搭在一起之时,奇妙的化学作用就此而慢慢应验出来。

蓝蝴蝶:在读大学的时候,你并非是电影系的学生,主修的是哲学系,是什么令你想选择导演这条路的?周美玲 哲学是讲求理性的一个学问,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常要去理性思考很多问题。可是,后来我发现理性并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而我想知道人性的道理,要去了解人性才能够帮助人类获得幸福,所以我觉得只能从创作中去寻找答案。当然,我可以选择做文字创作、美术创作,可是我觉得拍片最好玩、最过瘾。,而且,电影和影像这个东西是当代最重要、最通俗的艺文形式,难度也很高,我喜欢接受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导演这条路。蓝蝴蝶,你是怎样走上电影这条路的?

周美玲, 自学成才的,我是一步一脚印去慢慢摸索,走上导演这条路的。由于大学毕业后,家里并没有再多的资金去资助我继续学习、进修电影课程了,所以我只能工作,我曾经在报社和电视台做过政治和时事方面的记者,但工作时间很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蓝蝴蝶:哲学,对于现在作为导演的你,会不会起到帮助的作用呢?

周美玲:有,比如说在写剧本和剪接的时候,这两项工作其实是要很好的组织能力。而哲学的训练,会更多的帮助我学会凡事要追求它的本质,而不是留意表象。它会促使我的创作要有内涵,要达到本质上的要求,有独特的观点和美学的价值。所以,哲学在这方面对我影响是非常之大,虽然我离开了它,但它一直都在影响我的精神和思考。

“同性恋”:

蓝蝴蝶:你有没有因为拍了一系列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而被人误解你是同性恋者啊?

周美玲:我是啊,我是一个出轨的女同志,所以不担心、也不介意别人知道。只是,别人不问的情况下,我是不会主动去张扬自己的性取向,因为这只是我的私生活。蓝蝴蝶:如果您可以当一天的异性恋者、同性恋者,您梦想中的约会对象会是谁?

周美玲:可以把问题改成,如果我是男生吗?那么,我就可以幻想与女生约会了……

蓝蝴蝶:李安导演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臂山”,这是他对同性恋的理解。一连拍了好几部同志电影,对于你来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和看待“同性恋”这个状态的呢?

周美玲:虽然,现在没有可能被大众认定它是一个比较古怪的存在,但对于我来说它是自然的一部分,

蓝蝴蝶:“同性恋”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呢?一连拍摄了好几部同性恋题材电影的你,目的又是怎样的呢?

周美玲:就市场来说,它并不是好的电影题材,因为它局限了你的观众。但,在华人的范畴里面,是非常的保守世界。在我们电视节目、书本、杂志,根本就很少有同志的题材。所以,我只能够选择还可以容许“同性恋”题材出现的电影人手,让电影来如实记录我们“同性恋”者的生命以及生活。

蓝蝴蝶:其实,开始有很多导演都尝试去拍这个题材的电影。你有没有去比较过,自己的作品和他们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周美玲:每个导演拍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对于观众来说越多的不一样就越好,因为他们会有多元的选择,这是好事。我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好像是唯一一个拍女同志电影的台湾女导演吧,呵呵!

电影:

蓝蝴蝶:记得你说过,之前的几部同志题材作品都是“六色彩虹”系列中的电影。为什么会有“六色彩虹”这个想法的?

周美玲:这是从同志的标志“彩虹旗”而得来的灵感,它是由红、橙、黄、绿、蓝、紫六种不同颜色组成的,我觉得一种颜色发展成为一个故事,会是蛮有趣的。所以,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会把这六个故事,去全部拍完。

蓝蝴蝶:想透过“六色彩虹”来表达什么意义呢?

周美玲:每个颜色,有不同意义。我希望,会针对每种颜色发展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当我完成了六部电影以后,它就会完整地呈现出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华人同志群众的生命图像。

蓝蝴蝶:你的“六色彩虹”到目前为止,有《艳光四射歌舞团》、《刺青》、《漂浪青春》三部电影,可以透露下将来还会有哪三部电影吗?

周美玲:其实,我还没有想好,接下来的会是三部怎样的电影。在《漂浪青春》以后,我会让自己去沉淀三年,暂时不去碰同志题材的电影,而转型去拍其他题材的电影。因为,我已经被很多影迷贴上了标签,而且在创作上我也有点遇到“瓶颈”的状况,所以,尝试其他题材的东西,或许会让我得到更多的领悟和感受。

蓝蝴蝶:去年的《刺青》,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这会不会是你接下来拍了《漂浪青春》的动力?

周美玲:不会,反而会让我感到有一点压力。其实,两部戏的剧本是同时完成的,只不过拍摄的时间和顺序安排在一先一后而己。《刺青》的票房很好,可能和里面两位主角是青春偶像有关;而这次出现在《漂浪青春》里面的,都是一些刚出道或是知名度不高的演员,所以或多或少会造成我对票房都会有那么一点担心。

蓝蝴蝶:《刺青》的成功,你觉得这会不会和大众对“同性恋”的认知、接受程度有关呢?

周美玲:有啊,社会越来越开放。如果是五年前上映的话,票房可能没有那么的好,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被接受。如果是十年前,《刺青》能不能拍得成,都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蓝蝴蝶:和《刺青》相比,新作《漂浪青春》中你好像回归到文艺电影的状态中,至少,没有了像上次那样杨丞琳、梁洛施这样的极具人气的演员。起用一批人气偶像和新的演员来拍电影,对于作为导演的你,在拍摄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周美玲:差别不会很大,演员都是按照我的节奏来工作,都是在开镜前的一个半月,进来做训练工作,每个演员都是要学习很多事情和接受训练的。

《漂朗青春》:

蓝蝴蝶:新作中,你想透过《漂浪青春》这一主题,来阐述什么,又想表达什么呢?

周美玲:其实,人生最精华的东西就是青春,可是青春是很容易飘逝的,导致人生的这个旅程其实是漂流不定。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更是漂泊、没有根,因为这个社会也没有去给“同性恋者”提供一个位置,可是我们又一直在追求青春的意义。所以,这算是对生 命状态的一些感触吧。

蓝蝴蝶:在电影的第一段故事中,有一个角色是房思瑜所饰演的盲女歌手菁菁。其中的一幕是,盲女歌手和英姿焕发的女乐师竹篙亲吻的戏。在你的思维里面,这一幕的出现可以代表的是什么呢?会不会觉得,在盲人的世界里面少了性别?

周美玲:亲吻的一幕代表着的是她们爱情的正式的展开,毕竟,两个女生牵手的情形常常都有看到,那只是代表着一种单纯友情。菁菁在故事中唱的第一首作品叫“香味”,我觉得气味才是爱情开端的重要元素,之后她就跟着那份从竹篙身上发出的香味,来找到了她、发现了这段爱情,话说回来,在盲人的世界里面,性别意识反而会更加的清晰,说不定他们发现爱情的触觉也会更灵敏的。

蓝蝴蝶:八岁的妹狗在嫉妒中,发现自己爱上了女乐师竹篙,继而发生了很多很多曲折的故事。这算不算是,八岁的妹狗在成长中所付出的代价呢?

周美玲:这个经历算是八岁的妹狗的爱情启蒙吧,她在嫉妒的情绪里面,模模糊糊地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感情,是她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所以她才会嫉妒、才想去占有。不过,也算是一个她在成长中所付出的重大代价,因为就此她和双目失明的姐姐就分开了。

蓝蝴蝶:电影的第二段故事中,水莲和阿彦是一对假结婚的同性恋夫妻。其实,像水莲和阿彦这类型的夫妻,在现实的世界里面会有很多。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关系的呢?

周美玲:我不鼓励这样的“假结婚”的关系,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时间久了会骗不了人,所以通常这样的关系到了最后都会变得很糟糕,甚至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

蓝蝴蝶:失智的水莲把阿彦误认为是过世的同志爱人,固执地将阿彦留在身边,并要求他穿上女装,以免这段同性恋情曝光……这是第二段故事的结局。这好像有点上帝之手故意戏弄了这对当初假结婚的同人一样。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安排?

周美玲: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奢望,人生中会有不结束的爱情、或总能享受到爱情,两个人相爱,总会有一方先离去的,而,男同志和女同志本身并没有太多交集的地方,但在阿彦和水莲之间有那么一点共同之处,所以,我在结尾用了一种老人家之间的友情、相濡以i的关系,让他们人生最后的黄昏阶段过的有那么一点温暖,应该可以安慰到不少没有爱情的人吧。

蓝蝴蝶:第三段的故事,好像又把第一和第二段的故事,搭在了一起。年轻的竹篙、水莲以及阿彦,又聚在了一起。不过,故事更多的聚焦到竹篙的身上,她偷偷束绑自己的,同时也因为自己“半男娘”的状态,遭到大哥的排挤……这样的情形,会不会是你所看到或听到的,很多女同志的亲身经历呢?

周美玲:我遇见的很多T都这样的,所以,我才这么写的。很多T都是追求帅和有型,在自己心目中都有固定追求的形象,如穿西装、穿衬衫之类的,但当她们看到自己的胸部在发育的时候,作为T的女同志真的会感到很迷惘和不知所措,所以只能去选择束胸。

蓝蝴蝶:其实,当镜头更多的聚焦在青春期时候的竹篙时,透过她,你想在第三段的故事中表达什么意思呢?

周美玲:我想透过竹篙,来讲述过去的那些T的成长故事。因为,以前在华语的电影中,并没有人借电影来讲述过这样的生命故事,尤其是T对自己身体成长发育感到苦恼的部分,就是这样女同志的成长经历才会缺一块,

蓝蝴蝶:可以用电影的宣传文稿中的那句话――“当青春时光逝去时,生命还剩什么意义,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总结《漂浪青春》吗?

周美玲:这样说,并没有错。我可能会说,青春可能会逝去,爱情有可能走到尽头,但是,活在当下的我们还是要勇敢去实现自我、追求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

蓝蝴蝶:接下来有新的想法吗?在《漂浪青春》以后,你又会打算拍一部怎样的新片呢?

周美玲:接下来的计划是,将要开拍一部叫《神杀》的原住民武侠片。因为电影的拍摄规模比较大,可能我要用上两年的时间来拍摄。

记:在访问结束后的第15日

落笔写下这篇影片的时候,我思索了很久,对于电影中的三段故事以及那些看似复杂的人物关系。记得在之前和电影的导演周美玲访谈中,她说过《漂浪青春》是红色的,当她的“六色彩虹”的六部电影完全拍完之后,便完整地呈现出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华人同志群众的生命图像。无论是出于她的用意,还是这几部电影所存在的价值,都是意味深远、意义非凡的。红色,所具备的意思是火红红的、热血的、:中动的,也可以直截了当地比喻为血液的象征,而概括到电影的名字《漂浪青春》之中,应该呈以上所述的综合体,起码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是,一段完整而又断续的生命的整体。儿童时期的妹狗、年老的水莲、年轻的竹篙,她们各自领衔了自己的故事,又互相牵系着故事的主线。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面对的问题、际遇和心情。或者说,在《漂浪青春》里面除了有同志之间特有的感情,周美玲还采用了切片式的拍摄手法,将很多和青春有关的事情映射到电影里面,从而证明了一个事实,就算是同性恋者的青春期,也是和常人无异的。第一段故事“妹狗”,可以很直接的说8岁的小女孩妹狗并不是里面的主角,导演周美玲只是借用了她的双眼,来牵引出一段发生在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子和一个四肢健全的女子之间的爱情。在电影中,发生在盲歌女菁菁和竹篙的这段爱情,被导演巧妙地编织成一段看似是三角关系的爱情,因为8岁的妹狗也在和乐师竹篙的日常交往中,慢慢地发现了爱一个人的滋味。但,里面最引人深思的始终是双目失明的歌女菁菁,周美玲从生活最基本的点子上人手来窥探一个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在面对爱情、亲情、世俗以及来自于无形的嫉妒时候,所应有的心理表现,画面表现得细致而迷人。曾经在2005年拍摄过盲人纪录片《黑暗世界》的周美玲,在“妹狗”的故事中,再一次将盲人的生活很彻底的表露了出来。和妹妹一起过着走唱生活的盲人歌女菁菁,原本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妹狗是菁菁的引路者、而菁菁则是靠卖唱来养活了二人。但,当她们同时遇上了乐手竹篙以后,生活便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为她们同时爱上了竹篙,因为妹妹的嫉妒、因为那难以遏止的爱情、因为菁菁那极其被动的生活步伐。而,爱情是一道搭通了两个人走进对方内心更深处的桥梁,来、去都只允许两个人并行,第三者永远都不能硬闯进去。就在菁菁与竹篙的亲吻被睡眼朦胧的妹狗目击以后,妹狗稚嫩的内心出于对心爱的人被抢走了的愤恨,所作出的反叛、无知行为,激怒了竹篙的同时,也在姐姐菁菁的黑暗世界里牵起了重大的动荡。而在菁菁得到了可贵的爱情之后,却开始被社工质疑她照顾妹妹的能力,一切就在纷乱中慢慢地找到了故事最后的最合理的结局――菁菁和竹篙走到了一起、妹狗也在社工的帮助下,找到了很好的家庭来助养,得到了优越的生活。

第二段故事“水莲”,导演周美玲使用了一个倒置的方式来拍摄,将电影的时间从第一段故事中抽离至很久以后。当镜头对准在年纪老迈的水莲的身上时,应该都会让很多人感到迷惑,因为里面描写的更多的是一个同性恋者的人生最后的阶段,更加不会和爱情扯上任何的关系一一当年纪老迈的女同志水莲和男同志 阿彦同坐在午后的公园时。水莲和阿彦曾经是一对,在年轻时因为形式婚姻而走到过一起的夫妻,可惜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之后,老来失智的水莲的同志爱人,先于她离开了人世;而不断周旋在众多男同志情人之间的阿彦最后落得了艾滋病带菌者的下场,这样的结果,应该是阿彦和水莲在自己青春洋溢的青年时期所没有想过的,异性恋者也好,同性恋者也好,就算是再多情的人,活在这个世间最基本的渴求,其实就是能找到一份恒久而温暖的感情,是爱情也好、从爱慢慢转化为亲情也罢,当身边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依偎的时候,就远远超过了那可怕的孤独。不知道是天意弄人还是命运的刻意安排,曾经形式地走到一起的水莲和阿彦,到了老来的时候再次相逢在彼此的生活中。各自身上有着不同的病症、各自身上有着不受彼此讨好的特征,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孤独”的人。所以,水莲固执地将阿彦留住在自己的身边,虽然她生怕彼此间的同志身份被揭穿,虽然她无法从脑海中更多的找到彼此间共有的记忆,虽然她要做很多事情来维护这段仅存着的依靠关系……但从电影的画面中所看到的,日落下两位老人相搀扶的画面,也算是一幕美好而温暖的景象一一对于很多现实生活里还处于孤独状态中的年老的同志来说。

第三段故事“竹篙”中,电影的画面再次发生了时光倒退,回到了竹篙和水莲、阿彦的年轻时期的状态中。这也是一个和感情没有多少牵连的故事,更多的是把焦点聚焦在一个女同志T,在自己青春期里面所遇到的心理及生理上的迷惘中,男性化的竹篙和女性化的阿彦是很要好的朋友,放佛是两个对调了性别的人,也许因为这样他们从纯粹的友情相处中,找到了一些彼此想要的特质。而当竹篙面对着自己日渐发育的胸部,以及当妈妈给她递上一件女性的胸围的时候,可以从她脸上看到的是,那份抗拒的表情。一个男性化的女同志便由此,慢慢地催生出她的雏形,而最令竹篙迷惘的是。自己那个“半男娘”的状态也日渐地受到哥哥的排斥。

第10篇

老梗+俗套设定 但感人至深

《我的少女时代》的人物设定

>> 我的全方位Hold住你的少女心! Hold住你的腰线! HOLD住你的眼球 Hold住你内心的野兽 Hold住你的职业感 Hold住的飘渺 亮骚的Micro单,你Hold住? 更年期,HOLD住你的坏脾气 星座:hold住你的看家Style 你是能HOLD住宝宝的妈妈吗? Hold住你的“新三围” 婚姻保卫战“Hold住你的幸福!” Hold住你的“大姨妈” 你能HOLD住的T台发型 康复锻炼Hold住你的腰 高冷老妈,hold住你的控制欲 Hold住你的大学时光 影后演技也“看脸”,Hold住少女颜的马思纯用了什么? Hold住,彩虹色的滋味 留学的女儿HOLD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我的全方位Hold住你的少女心! 我的全方位Hold住你的少女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关敏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老梗+俗套设定 但感人至深

《我的少女时代》的人物设定并不新鲜,被称为《初恋这件小事》的台湾版,《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的姐妹篇,可见相似。男主角徐太宇作为校园一霸,总裁式的痞帅,神经直接,时不时故作有型,有可爱的大男孩气;女主角林真心是校园中平凡单纯的女生,对人热心肠,暗恋人人都爱的校草欧阳非凡。故事前半段充满了青春偶像剧的老梗,俗套得甚至有点想吐槽。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观众陷入这个故事不能自拔,不能阻止少女心的激荡!电影的后半部分进入迅猛收割少女心阶段,林真心曾说:“当一个女生说我没事,就是有事;没关系就是有关系;当一个女生说她再也不理你,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她很在乎你。”后来她被困家中,徐太宇打电话来,她匆匆说完我没事就挂了,过了一会,徐太宇用石头敲她的窗户,为什么他会来?俊朗的少年双手插兜望着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因为你说过当一个女生说没事就是有事。”此时的少女心简直受到了宇宙级的震撼,人人都想入手一枚徐太宇好吗!徐太宇给林真心准备生日,准备了她偶像刘德华的卡带和人形立牌,但出了商店却被对手帮派围攻,为了保护林真心,徐太宇被拳打脚踢,因而病发入院。这个设计是旧点,但在巧妙编排下,一点都不妨碍你看得热泪盈眶,感动得一塌糊涂。 对青春的精准捕捉 是你让我变成如今的自己

尽管《我的少女时代》还是加了“生重病”这个青春片洒狗血标配之一,但由于铺垫得好,并不算夸张失实。它的故事像每个女生都曾经真正经历过的青春年华:操场上与喜欢的人擦肩而过,心悸不已,转过头悄悄凝视他的背影;就算咬烂笔头也永远搞不懂的数学题;课间与好友的悄悄八卦;完美的校花总让人羡慕;郁绿的树影洒下斑驳阳光,那个痞帅的男生正站在街角,一脸飞扬不羁;还有一些永远说不出口的心绪……它就像窗台那一阵的风,清新温柔,带来故事、回忆和人生,引发你的共鸣,“是你让我变成如今的自己”作为片中主旨,成功地让人想起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所有的经历让自己变成现在的模样。在片中,从情绪的酝酿、男女主角叙述主体的转换到爆发,剧情的节奏都安排得异常娴熟,且不带有一丝油滑气息,不因熟练而漫不经心故作小聪明,而是铺陈得十分认真讨喜,一步一步把观众带入泪眼朦胧的感动。可见能够制作出《命中注定我爱你》、《王子变青蛙》、《兰陵王》等多部收视大热偶像剧的陈玉珊多么犀利,把控青春片的功力十分深厚。 精心布置集体回应 一举把你带回90年代

幸运星、冰宫溜冰、风靡台湾的刘德华、周星驰的电影、资优班与放牛班,麦当劳K书、男女抽钥匙配对骑车、帮派少年打架……90年代的青春记忆被完好地复制出来,集体回忆拍得颇为诚恳,连林真心与徐太宇组成的失恋阵线联盟都来自当时草蜢的热播歌曲,收音机传来的是小虎队中“乖乖虎”苏有朋从台大休学的新闻播报。当年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只有呼机,想要联系一个人,就得相约见面,在街口等,在家楼下等,每一次都是小鹿乱撞的少女情怀。林真心与徐太宇第一次相约周末去麦当劳复习,出门前拗造型拗了半天,最后夸张打扮出场,被徐太宇笑为“你是不是要去庙会”,后来通过他的视角回忆这次相约时,他说自己其实紧张得要死。当回过头细想徐太宇那时的状态,就能发现其实他也精心打扮了一番,平时也就穿件T恤配牛仔裤,那天特意穿了一件衬衣外套,细节安排到位。 刘德华亮眼加盟 还有言承旭、陈乔恩哦

片中林真心从小到大都非常喜欢的偶像是刘德华,作为该片的投资人,刘德华也特意在结局时亮眼客串出场,本色扮演刘德华,令人惊喜。长大后的徐太宇、林真心分别由言承旭、陈乔恩扮演,划分出少年与成长之间的显性区别,很是吸引眼球。结局的剧情安排林真心偶遇刘德华,刘德华送演唱会门票给她,她去联系主办方,结果发现就那个人就是徐太宇……瞎是瞎了点,但一想到徐太宇不忘当年曾经给林真心许下“我让刘德华唱给你听”的承诺,长大后全力促成刘德华在台北的演唱会,给少女心终极一击,简直要嗷得一声晕过去,谁还管徐太宇怎么知道林真心一定会来这种逻辑缺失。

第11篇

《中国合伙人》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可称今年上半年火爆影厅的两个怀旧的梦,《致青春》满篇小情小爱,充满阴柔气质,《中国合伙人》则是放弃了爱情去追寻事业梦想,更阳光和刚强许多,后者从成片质量上来讲,要强于前者大半个身段,但在情怀渲染上,却弱了不少。

爱情,对很多当代大学生而言,是高于学习的一个主题,所以《致青春》的爱情桥段,总能引发大范围的共鸣:一部电影,道尽追求、暗恋、相爱、分手、背叛等等感情关键词,所谓电影的怀旧,无非是用影像的公共钥匙开启观众各自的记忆小锁,所以,对于《致青春》的观影来说,只要爱过,就有感觉。

创业与爱情实难兼得。正如街头采访所得:“长得不好看的人没有青春,只有大学。”《致青春》确实是帅哥美女,你侬我侬,爱的主题几乎是影片的全部要义。爱属于亮丽的人,灰头土脸的同学们去了哪里?《中国合伙人》给了观众答案,那就是,先四处刨食,满足温饱,即使偶得小财,也不会花费到泡妞上,若再有机遇,迅速壮大,等到身价飙升,香车美女岂不自来?

《中国合伙人》明显是新东方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三位“新东方”合伙人创业故事的再编,虽然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基本都卸下了光鲜的外衣,收敛了逼人的眼神,但掩盖不住骨子里就透出的英气,还是比三位本尊帅气了太多。帅气的外表丝毫不妨碍他们以各自“长得不好看”的身份,走上这条长长的,甚至有些独孤求败的创业之路。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很显然,影片中的“新梦想”公司,能够得以壮大,同样是因三个强力的合伙人支撑。三人所担当的功能,各不相同,黄晓明是核心凝聚力,掌控梦想,邓超是理念尖兵,精于发展规划,佟大为则是业务骨干,承担着一个培训机构最核心的教学研发。这是从职能定位上看,如果从三角的稳固关系来讲,黄晓明和邓超因追求不同而芥蒂渐结,佟大为起着很好的调和作用。

这情景不难让战台烽想到自己的原单位,两位能力超强的老板合伙人,一路争名逐利的把公司发展壮大,但一个争名,一个逐利,注定会因不可协调的所谓“理念”问题而拆伙,现在想想,自是缺乏了佟大为这样的协调人。话说回来,即使有,也并非一个长久之策,人所周知的,新东方的三架马车也早已各自飞奔,《中国合伙人》以一个三兄弟情比金坚的“筑梦”故事,为现实中三位已经分道扬镳的“中国分手人”的三尊泥菩萨度上了金身,来获得更多的膜拜。

“中国梦”这个词最近特别的热,在这个擅于拍马屁的国度,将来应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梦”的文艺作品出现,但《中国合伙人》却是早于“中国梦”而浮出水面的,能够与“中国梦”的理念高度契合,是把住了上面“指导思想”的脉。陈可辛作为一个本土化日益严重的勤奋导演,策划这部影片的时候,也许会受到“大国崛起”的启发,无论如何,如此的正能量,如此的励志,对当下的“暮气沉沉”的年轻人来讲,不啻是一次打鸡血的观影体验。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批中国式企业家、公知的照片,包括柳传志、王石、张朝阳、杨澜,甚至老干妈,当然,更少不了曾经的新东方组合。与其说这是一部商业影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中国民企宣传片,片中故事,将我们诸多民企夹缝中生存的状况呈现出来,明确地告诉了观众,不走寻常路,才是可能会成功的前提,因为在这个并不太具备公平竞争环境的大地上,循规蹈矩的人,只配拥有爱情,也只有拥有爱情的那点出息。君不闻国内也屡见不鲜为爱情跳楼的年轻人,你们更没有去追寻事业梦想的胸襟,和遭遇更大挫折的抗打击能力,因为,创业的丝梦中,女人只是个“痦子”般的点缀而已。

战台烽

影评人、娱评人、资深营销策划人

第12篇

昨夜星辰昨夜风,该是清凉,该是舒服,该是休闲,该是安静,该是享受,该是幸福。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思考问题,我在沉思中哭泣,在哭泣中清醒,在清醒中,久久地思念着,思念着那一个远去的人儿,思念着那一个一生中的遗憾,在最美丽的青春,错过的人儿。青春……是一张张写满思念的船票,是一部部上演的电影,虽然只是象烟花绽放时,只倾城,只美丽于那么一刻,那么短暂的幸福,那么短暂的艳丽,可却是一生中,久久不能平怀的痕迹,久久不能平怀的美艳,久久不能平怀的薄凉。

爱……象薄菏香,慢慢地蔓延……薄薄地,凉凉地,刺痛着内心深处的孤寂,属于一个人的独角戏,属于一个人的爱情,属于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属于一个人的相思。只属于一个人!爱情,与别人无关,与岁月无关,与风雨无关,因为那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只是我一个人的悲哀,我一个人的思念,我一个人的年华,远去的青春的年华。

暗恋,是苦涩的,青春岁月里所遗留下来的回忆。这暗恋与谁都无关,与青春无关,与岁月无关,与暗恋对象都无关,只与我自己有关,是我一个人的爱,是我一个人坚持的爱,是我一意孤行的爱,是我可怜的爱!是我卑微的爱。没有人比我更明白我,没有人比我更不明白我。无处可倾诉我内心深处的孤寂,无处可倾诉我故事中的情节,无处可诉说我的喜,我的怒,我的哀,我的乐,我的一切一切……

自从无意间在书店里看到了雪小禅的书,单是那一个题目,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从发现的第一本书《我为了我》,再到第二本书,第三,第四,第五……这样一直下去,我看了一本又一本,我想,我是中了她的毒了,中了她的文字的毒,她孤寂,她一意孤行,她冷漠,她温柔,她艳丽,她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迷恋上她的一切,迷恋上她的人,她的书,她的文字。总能在她的文字中,看到我真实的影子,总能在看她的文字中,撩起我那容易多愁的心,更是撩起我那忧伤的一面。

昨夜,凌晨四点钟,我终于看完了她的《刺青》,看了三天,我一直舍不得看,我怕看完了就再也看不到故事中的夕夏,沈家白,春天,我喜欢这三个人,夕夏,估计就是她本人吧,沈家白,是她初恋的对象,她深爱了七年之远的男孩。春天,最后成为她的丈夫,虽然我喜欢夕夏和沈家白在一起,但他们之间错过了一次又一次,错过了青春最美丽的年华,错过了岁月,最终错过了一生。但春天,也是个好得不得了的男孩,他开朗,乐观!他对夕夏的爱,夕夏对沈家白的爱,都使我感觉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熟悉,熟悉到我似曾相识,熟悉到我忆起,曾经也是这样深深爱过一个人,那是青春岁月里最疼的爱,最痛的刺!就象刺青,刺在身上,刺进心里深处,刺进骨子里头,久久不能恢复,即使,洗刷退色,肌肤上,仍是遗留着那一条浅浅的痕迹,就象初恋,美好而忧伤,没有结果,但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最疼的回忆,最痛的刺青。

看完《刺青》的一刹那,我哭了,哭得很惨,哭得很可怜,不能哭出声,只能蒙在被子里头,轻轻地抽泣,苦苦地回忆,我想起我初中时代,想起我最美丽,最灿烂的青春,那青春里,仿佛只为一个人而活,只为一个人而笑,只为一个人而哭,是幸福的,是苦涩的,是心里的痛,是心里永远的刺青。这是第一次,放纵自己在夜深人静,在无人知晓的夜色中,哭泣……那一滴又一滴的泪水,砸在枕头上,就象我当年与现在,最苦涩最甜蜜的相思豆,狠狠地砸在我的心头,我也会脆弱的心。其实我并不象表面展示地这么坚强,我并不是真的冷血,我并不是真的不会被打击,不会受伤,只是,你不是那一个能够伤害到我的人,只是,你不是我心里,念着,想着的那个人,只是,你不是我春闺梦中人。同时我也第一次发现,自然天气,是那么符合现实的情节。我晶莹剔透的泪,就象此时,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水,响亮着我的心情。滴答在这一良辰美景中……呵……多应景啊!!!我的泪……再也止不住的泪流满面。再一次,动情地抽泣……再一次,毫无弹忌地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