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2 06:2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西方课堂教学评价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并且以新课改为分界点,总结了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标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日趋受到重视。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综述
一、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源起
17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形成标志着课堂教学的产生,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课堂教学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历史上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在内容上吸收了当时教育学家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观点。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方法。随后,他的弟子戚勒等又将其改造为准备、提示、联想、概括、运用这五个阶段,形成了19世纪下半叶风靡世界的“五段教学法”。在这一理论的知道下,后来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很多人都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教师及其课堂教学活动。“五段教学法”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这种阶段理论对教师写教案、有计划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却把教学程序形式化、机械化。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批评,以新的“中心论”――学生、经验、活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他提倡以儿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作业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1)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2)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刺激物;(3)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4)儿童自己负责一步步地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5)儿童通过应用来检查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发现他们是否有效。杜威的这五个步骤不是固定的,有时两个阶段可以合二为一,根据个人的特点和世纪情况加以处理,使得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他还明确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专断性的作用,提出教师应该起到从旁协作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他提出“从做中学”的原则,极力否定传统教育中课堂桌椅的摆放方式和“静听”的听课方式,提出要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历的教学方式。浙西额观点都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增加了内容,就是21世纪的今天,课堂教学评价仍然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额互助写作关系,而且也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教学,课堂学习联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的策略,其核心是目标教学,以形成性评价思想为手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精确、细致的分解,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师与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并努力朝向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以目标位中心进行评价调控。掌握学习策略的母的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范例,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经济、高校的特点,也为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必要的前提。但是他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如何让体现情感特征研究的并不充足。他的这一思想在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20世纪后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斯杰提出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他主张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义培养学生的额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他主张情谊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血红色呢过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的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情境,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2)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界定问题,教师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3)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4)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浙西而决定;(5)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间接,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予以支持。罗杰斯提倡教师通过移情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形成有人情味的课堂气氛,这对我们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科学期刊杂志中出现了大量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文章,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二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起初,我国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学者几乎没有专门讨论过评价方法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有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课堂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少,“截止1989年共刊出论文80篇……引介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的极少,有学者介绍了前苏联商业函授学院别斯帕利科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认定;学者开始借助应用模糊的数学原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的研究。”①
而几乎全部的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了课堂信息收集和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两个阶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评价者直接观察课堂教学情景;二是采用问卷、量表间接获得课堂教学的信息。收集课堂观察信息的工具有两种类型,一是能够收集定量信息的分类系统;二是收集质的信息的记录方式。
新课改提出后,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评课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学者围绕课改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原则、指向,建构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到目前为止,评课方式已多种多样,如课堂展示性评价、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等等。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历程中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指向是评课研究中主流的发展趋势。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是我国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大量有关教学评价的论文是对已有教学评价标准的探讨及重构。
20世纪初,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并提出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解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这一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起初,以李秉德为代表,认为课堂评价标准的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的影响,根据课堂教学要素将“一节好课”的标准定义如下:“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课堂积极性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挖掘内在的思想、教师为人师表”。②但是,过度彰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往往弱化或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作用。于是,随着80年代“主体化”、“人本化”理念的盛行,研究者将目光从教师转向学生,把课堂教学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如赵明仁、王嘉毅认为,从教师对学生、学生之间、学生自我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质等方面以及教师自我、教师对学生在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上的表现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随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具体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学习结果与发展过程并重。并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传统的评价标准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评价的选拔,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关注课堂单一要素走向关注整体要素。
于是,21世纪初期,大量的研究者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此时的评价标准向开放的的体系发展。但这些指标只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共性,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对所有课堂教学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只看到了课堂教学的规律性,而没有看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
三、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一)评价方法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以纸笔测验为主,评价方法单一。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各种新的评价方式层出不穷,如:教学叙事法,即教师将自己某节课的课堂教学故事讲述出来。教学叙事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事后回忆;二是由教师自己进行描述;三是这种描述是质的、语言的描述,缺乏更精细、更深入的描述。由此可见,单一的质性或量性评价各有其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必须由单一走向多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发挥两者的合力,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仍是智力因素。
(二)评价标准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狭隘,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其他方面。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此可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追求,因此我们必须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察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这是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评价的标准也逐渐发生变化。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考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察由于缺乏恰当、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很多程度上流于形式主义。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仍是智力因素。(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注解:
① 毛菊.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5)
② 于钦波.略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1984(4)
参考文献:
[1] 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2] 靳艳敏,张春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
[3] 毛菊.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5)
[4] 史晓燕.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评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贺小燕,杨士军.基于45所高中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实证分析.[J].课程教材,2013(9)
[7] 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则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策略和艺术。
树立正确评价观,客观评价
首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要端正评价思想,认识到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是为了整学生、训学生、罚学生。评价,从宏观目标来说是为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从微观目标来说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客观评价。去除定势心理,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感彩。保证客观公正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基本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如果是客观公正的,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反之则妨碍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也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的评价尤其要注意客观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期,可塑性大,对评价是否客观公正非常敏感。如果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会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如果评价包含主观成见、偏见或个人感彩,则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和发展失去信心,产生不良后果。
把握评价时机,关注非智力因素发展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分。教师的课堂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即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及时,不要“抢评”或“等评”。“抢评”是指当学生的发言不符合课堂需要时,教师强行打断发言,给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哪怕是与主题相差甚远。不管对与错,这都是学生思维的一次活动与展示,即使错了,教师也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而不能打击学生表达观点的自信心。“等评”是指当学生出现迷惑或学生的回答极其出色时,教师不能给予恰当的引导与评价,仍一味地让学生想下去,这必定造成学生一定的学习焦虑,产生学习上的压抑感。长此下去,定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由此看出,该评不评,不该评乱评,轻则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重则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发展。
打破常规思维,让学生自主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思维是学生学教师评,教师是课堂上绝对的评价主体。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常规思维,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自主评价
第一,开展学生互评。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首先在学生间进行:“我同意××同学的意见,想再补充一点。”或“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样,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深刻。
第二,开展师讲生评。师讲生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而且更易缩短师生距离。比如在新授课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故意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评价,很快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您的方法太麻烦、太嗦了……”教师装出好奇的样子问:“噢,还有什么方法更简便呢?”顿时,课堂上便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我的解法简便……”“我的……”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耐心诱导,注重谈话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简单评价,而是要在一问一答中耐心诱导,注重谈话评价。即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者,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找出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复习课中,教师要求学生用12厘米的铁丝围成平面图形,旨在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一名学生几秒钟就围成了三角形,并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办法很简单,而且很快,我先把铁丝折一次,然后再折一次,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的速度非常快。”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确围得非常快,看来这也许是个好办法。”学生听了,脸上也显露出了得意之色。教师接着说:“我想给你做一回学生,学你这种方法,随便折一个三角形,成吗?”教师故意强调是用学生的方法,“随便”折。学生更得意了,连声说:“行,没问题。”教师用铁丝对折后,故意使第三边较短,不能和另一边相连。“咦,我用你的方法怎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忙指挥说:“这边变长一点。”教师又故意使第三条边过长,还是不能衔接,学生又忙做指导:“这条边再放短一点。”教师在学生的指挥下,终于做成了一个三角形。“同学们,今天,某某给我当了一回小老师。他教了我一个‘随便’围三角形的方法,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学生纷纷发言,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而那位“小老师”既因为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又认识到自己对三角形知识认识上的不足,知道了努力的目标,这正是教师正确评价引导的结果。
分析学生学习水平,做到差异评价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存有差别。这种差异性要求教师在评价时也必须因人而异。
第一,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面非常广,能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如教学时教师说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学生能当堂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并说出含义,全班满是惊叹的眼神,老师及时肯定:“你不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乐趣,而且获得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你能边读书边思考,真是会学习的学生,值得大家学习。”
第二,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儿童天生喜欢赞美和欣赏。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时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尖子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进行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做出点评。
关键词:学生主体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论教
汉姆布林曾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鼓励学生用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风格;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牧师式”的关怀,体现一种对个体差异予以充分尊重的教育哲学理念。
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谈论得更多的,却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少有教师能够抽出时间来,真正地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成人之美——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探究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中,我们更缺少了对“普适价值”(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一般行为规则)的不懈寻求,没能做到教会学生学习。
而这恰恰是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毫无长进的关键: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却好像只有一年的教学经验!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将其视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怎样学习: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等行为表现,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既关注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备、教、批、辅、考、评,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一切价值标准甚至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学论教”的“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自由;二是指学生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提倡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是先独立学习,然后共同分析讨论,最后师生协作共同解决。教师的作用则是:每一堂课都交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通过教师全过程的引导,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标还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笔者认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必须走出沿袭已久的单一的以评价教师为主的“以教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误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观,即“以学评教”,从课堂上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状况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来评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及效果(预期目标)等的优劣得失。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只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即便板书由学生来写,总结也由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特别好特别棒的课。新晨
我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我曾尝试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通过自己阅读、思考,然后自己设计板书,如《陶罐和铁罐》《田忌赛马》《蛇与庄稼》《七颗钻石》等。因为这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没有两个学生的板书完全一样,但80%的板书都能概括文章内容,有一部分学生的设计还很有创意,我们便在班上传阅。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小学乃至初中的识字量很大,生字不是老师教就是学生教,很乏味,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耗时少,效率高。作文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写、自改、互改、互评,师生配合,像大诗人陶渊明形容的那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见影。
“以学论教”要求老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的“以学论教”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对促进学生、老师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评价 多元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闹思考,动流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小学生做完一道题、回答出一个问题,最希望是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对其肯定的赞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来保护童心、呵护童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课堂评价改革目的明确定为:评价不在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还对教师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探讨应该用什么样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问题,如何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可见,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以往被评价的主要对象,更应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那么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创设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灵魂所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虽然作为一个最重要教学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特征。因此在教师拟定教学目标时同等重要。笔者回想自己在以往备课时,总是习惯于借阅参考书目,并没有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学目标,于是遇到没有教参可翻阅时,便手足无措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恰当、完整的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2、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相互联系是"决定性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会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焦虑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呈现的信息与学生"意义建构"的关系。
3、评价教学方法。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认定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学生是知识的未知者。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方面。
4、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
一、评价思想――变重知识评价为重发展评价
人类跨入崭新的信息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而素质教育正强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也对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学的环境应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极富创造性的,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实践过程,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如:英语教学的最后环节――综合运用,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英语是具有丰富的词汇和多变的句型,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这一特点,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设计最后巩固综合性练习应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而不是模拟课文内容。在教学PEP Unit 4 partA Do you like pears 时,最后在屏幕上提供了到朋友家做客的情景,学生三人或四人一组热闹地讨论开来,结果他们的表演完全逾越了书本仅两句的对话,综合旧知,令听评课的老师都赞不绝口。随着学生思路不断开阔,进入角色越深,交际的真实感越强,学生的潜能被更深层次的调动起来。
实践证明,当教师评课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如上的转变,自然,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本质的提升,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投入,善于合作,敢于发现表达,组员相互学习,否定交流,展开想象,得出更有创意的答案,已不在局限于以往的听懂及机械对话或是解题。由于学生成为了主体,自由发展个性,不仅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更学得开心,学有情趣,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丰收。学习效果好坏自然不言而喻。可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把重心由对知识掌握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注,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为学生而发展的知道思想,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评价目的――变客观评价为激励评价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直沉默现象:年级愈高,愈不举手。一位外国教授给中国学生上课:他提出一种观点后说,同意的请举手,结果一片沉默;他接着说不同意的也请举手,又是一片沉默;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如果不是睡着了就请举一举手好不好?还是没人举手。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了太多的挫折感。这就要求教师评价学生时首先要充满爱心和期望,不能吝啬表扬!课堂教学中,学生做对了,教师说:“真不错!你还能找出更好的办法吗?”学生遇到困难,让他“你再动动脑筋,你准行!”学生做错了,教师充满信任:“再仔细地检查一下,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才最可贵。”这样的评价不是对学生动辄指责,多作干预,而是扬长避短,善意引导,必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三、评价主体――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地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教,要不要讲,而是教什么,讲什么,用怎样的方法去教,去讲,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用不着讲的目的,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自主的学习,所以学生成为主体应作为教学的主线。学生应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着眼于此。如我在教What can you do 时,为了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I can..."这一句型,便把学生分成五组,轮流到各个指定地点,根据图意练说表演。评课时,教师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对学生的活动能力赞不绝口。由此可见学生在分组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由选择图片,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对话。
四、评价手段――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新课标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为什么不承认多元呢?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往往只能是对或错、优或劣,两者必居其一。创新教育则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提出标新立异,鼓励异想天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有趣味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一节公开课中,教学LOOk at the monkeys这一单元时,学习现在进行时,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造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看到elephant,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The elephant is flying."老师惊诧地说:“大象怎么会飞呢?坐下!”学生委屈地坐下,嘴里唠叨着:“动画片中不是有小飞象吗?”这时教师如果能运用体态语言,如微笑、点头、惊讶、竖大拇指等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出评价,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创造的乐趣,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去努力、去创造!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而言,如何体现评价的发展性,我有以下几个观点供大家讨论:
一、 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理想的课堂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教师应在如下方面努力达成目标: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过程,它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师生实际活动过程的全部。所以我们今后在处理教材上,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三、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课堂上离不开对学生的指导,离不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范围,一定要面向全体,为大多数同学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同时要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不要教师的调控。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合理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四、让学生的参与具有广度与深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广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谓广泛,一是参与的学生人数要多,不能只是少数人参与;二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要多样,不能太单一;三是学生参与的时间要适度,不能为了参与而参与,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恰当地掌握学生参与的时间。四是学生要全程参与、有效地参与,不是片刻的参与、形式主义的参与,更不是教师单独表演、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只有面的参与而没有一定的深度,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堂好课应当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学生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师生的对话交流、学生的参与富有成效,在参与互动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民主与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要充满民主、欢愉和尊重的氛围,多些轻松、幽默、欢声笑语,少些严肃、责难和呆板。学生的人格必须受到尊重,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应受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探究应得到表扬,学生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应得到肯定和激励,学习进程应张弛有度,使课堂成为自由轻松的课堂。理想的课堂不但气氛宽松,还应充满人性化的光辉。师生关系融洽,彼此互相尊重,进行平等愉快的合作。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流,使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积极热烈,达到合作、共建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接上页)花多2朵。集合在数的整除里有过广泛的运用,有些思考题也应用集合来解答。现代数学思想融汇在教材之中,要注意挖掘,进行渗透,使学生及早接触并初步领略它。
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要有方向,有根据。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案,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方向很明确。要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采用最佳的方法。有思维的灵活性才会有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灵活的学生能找出老师未讲过的、一般人想不到、有时似乎异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达"盐的重量占海水的3%",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①盐的重量=海水重量×3%
②盐的重量=海水重量÷100×3盐的重量
八、加强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教师去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有责任心和主动性,有钻研精神和毅力,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几点认识:
1.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行。要教育学生产生理想和期望,让他们用理想来支持学习,这样,责任心和钻研精神才能保持长久。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评价,因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反之,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有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由于评价者自身观念的滞后,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存在某种偏差,课堂教学评价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很多误导,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传统、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层次低等问题,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知识目标,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而《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因此,树立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以往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掌握。新的数学课程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评价目标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行为转到学生的行为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考察学习目标的科学性与适切性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同时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组织程序是否依据学生认知与情意发展的要求,要从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去评价教学过程。也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进行鼓励与支持。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应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注重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突出主体性、个体潜力、个性的差异及创造性。另外评价方案的制定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在实践中收集合理化建议,虚心接受评价对象的意见,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最关注的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是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因此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填写问卷和座谈。反映其对教学结果情况的感受或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看法。通常从教师素养、教学活动和了解学生程度来评价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着它特定的行业规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伦理学、美学等方方面面教育科学知识,了解学生身心活动和发展的规律,增长教育机智。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得到充分尊重。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指引问题解决思路,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习习惯与技能,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并提出新课题。当代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者。
教师应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他人评价法指的是被评价者自身之外的他人对被评价者所进行的的评价。如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同行、学生家长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都是他人评价。同行评价者对课堂教学、教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这使他们的建议,对教师的提高及工作的改进都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它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行通常从教师师德、业务水平、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效绩几方面来评价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师德包括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数学教学规律、以人为本,关爱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对数学知识信息加工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处理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制定改进教学计划。
教学活动中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重视学法指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行评价可以考虑教师的效绩情况。如教学成绩、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都可以列入评价范围。
(三)教师自我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法指的是被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相应的评价目的。如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可以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有关个人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建立教学档案袋。内容应包括: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目标的阐述;单元和课堂教学计划,为学生编制的测验题目;教学计划、教学心得、自我评价、就学习问题与家长沟通的信件;反思记录等。它能够较为完整地描述教师的工作表现,促成教师的反思以及对课题教学进行分析。
教师每周或每月对自己的档案袋评价作一次小结,以帮助教师自我检查和回顾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的活动进行改进和控制,纠正偏差,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不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师生发展与教学的成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功能 内容与标准 要求 方法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理教研工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行为和一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衡量和判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地理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的系统工程。实事求是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优化地理教师教育思想与理念、优化地理教学目标、优化地理教学内容、优化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地理教学过程、优化地理教学管理和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
1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1 诊断功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诊断是汇集所有可提供的地理教学信息,并通过采用测验、问卷、观察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对象是否达标进行价值判断,以得出科学的结论的过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在于补救与改善,它应该被视为地理教学的过程,是完成下一阶段地理教学内容的起点。通过地理课堂教学上的诊断,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活动或被评价对象哪些方面见长,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哪些方面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策略和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例如,通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贯彻、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外显的地理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他们的地理教学观是否正确,进而促进其科学教学观的建立。
1.2 调控功能。
借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评价人员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调节与控制教学,进而尽快地达到目标要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具体地来说,地理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既可以表现在对一个市、一个县或一个学校的地理教育目标实施的调控,还可以表现在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地理的总方向进行调控,或对地理教学某一个局部、某一个被评价的个体进行调控。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由于学历、教龄和敬业精神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教学能力,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使地理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学校可以制定地理教师素质、水平、能力等各类评价标准,并以此调控教师的努力方向,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1.3 激励功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对地理教师和学生来说,往往是一次积极的强化和有力的推动。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在调控作用的基础上,调节与控制的目的在于激励地理教师和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地理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从评价结果中可使地理教师进一步明确地理教学标准。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从而认清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地理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其竞争的意识,从而引导教师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工作。
2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中。对任何被评价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与评价结果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就会引导出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因此,研究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主要由下列几方面构成: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设计、管理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地理教材的处理、地理教学程序、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地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标准见表1:
3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针对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挑刺”、找问题的。评课要从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的目的出发,切实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和深化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所以,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对于评课者,或是对于课堂教学调研人员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3.1 做好评价前的准备。
要评课先听课,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否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课者的素质。首先评课者首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其次评课者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深刻,对作好评价就越有帮助。再次评课者要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只有自己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后,在评课时才能较好地将课堂现象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印证、分析、总结,因为评课表面上看是在评别人,其实是在“评”自己,是在展示自己。
3.2 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理服人。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说理工作。评价人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进行理论分析。这样,进行理论分析评价就能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评课最忌“就课论人”、“评课评人”的做法,而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既要关注细小的环节,更要关注大教育观。在评价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地理教学现象是合乎教育规律的,哪些地理教学行为是有违教育理念的。
3.3 要实事求是,防止走过场。
进行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防止走过场。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吹捧,既然是评课,就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指出缺点不能避重就轻。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加评课的教师或因水平问题,或因碍于情面,常说些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话。只说优点不谈缺点。这样的评课也就失去了评课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的评价,才能使被评价者信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树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开展评课或者教学科研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评价改革 ; 构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问题,构想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改革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改革的构想
1.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改革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改革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2.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三、符合改革需要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想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同行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探讨。一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以上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这些想法还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改进。评价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想法。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王庆念《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 江苏教育》2002-1
[3]郝文君《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研究》2004年11月
[4]郭庆松《数学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通讯》2003-1
摘要: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下面就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而的一些体会。
1、评价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中,在评价的主体上,教师是单一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毛病”、“找问题”。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是被动的。这样一来,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的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这样就失去客观和公正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怕学习,怕进课堂,怕见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恶化,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持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所以我们老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问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课堂上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课堂上我们应该改变由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问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共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空间,通过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好,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师生互评等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课堂的和谐发展。
3、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以一个肯定的“好”字。但有的教师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有的说“好”字时说得激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赏,这样的评价会给受评价的学生以激励。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而在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碍于脸而,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须知,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我认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真好”、“读得很美”、“你真聪明”等等。其实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拍一拍学生肩膀的动作,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4、改变传统评价内容单一化。传统评价内容单一,以往的课程评价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功能上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淡化导向与激励的作用;深受“知识本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可以说是“一卷定终身”。其实我们知道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不过是学生学习中很有限的一部分知识,而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指标完全被排斥在检测内容之外,难于测试,如“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就不好安排进试卷里,往往口语交际的测试在低年级里只能出现在对话里,而“阅读”部分,我们安排的也仅仅是一些理解方而的内容,而阅读的技巧、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表现力、感染力等却无法用试卷检测。如有些试题出现:下面这句话你用什么语气读出来?这类题目能测试出学生的朗读水平吗?既不能够全面客观地诊断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状况,又导致了教与学的片面发展。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现行的评价就要特别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及合作态度: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自己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等,这样通过全而的评价内容,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也应以此为目标,确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其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关键词:英语;课堂评价
在我看来,教师的评价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那都是很宝贵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要用好评价的手段,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英语。
一、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单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英语课堂掀起一种学生齐声表扬之风。例1: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男生看着教师单词图片说:“rul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拍掌声。这样的评价课堂上出现了十几次。
(二)泛滥的表扬和奖励。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正确鼓励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例2: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 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或一颗糖。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
(一)课堂上的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即可,对描述图片、人物、场景、事件或自编对话表演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1.以学生为主体,评价语言丰富化。我们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尽量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二)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用肢体语言和体态进行鼓励评价。言出自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信心高涨;又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我还会经常更换奖品,如精美的书签、甜甜的巧克力、美丽的粘纸、漂亮的棒棒糖、特别的小糖果、精致的小铅笔等等,都是学生喜欢的,他们会很在意这样的评价激励。
(三)反馈性评价。学习设计中要求评价要有反馈性,这虽然比较适合高年级,但是在低年级语段训练时也是很需要的,看看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是否学会了编小语段,编得好的可以让他做做小老师。学生中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但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理想,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往往体现在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完成某个指定的任务时,组长可以对组员进行评价,希望组员再接再厉,完成得更好。但是有的孩子对组长的评价可能不会服气,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但是也有自己的主见。此时,教师就应当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在小组讨论完成自创儿歌时,他觉得自己编得很好,可是组长却不这样认为,所以不予采纳,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孩子一赌气,不参加创编活动了,在一边坐着。我发现了,就过去解围,先是我肯定了这个孩子的积极表现,并采纳了他编的一句儿歌,这样他又高兴地参与活动了。所以在学生间评价时,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引导好。
三、课堂后的评价
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三、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多元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