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16:4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间美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圆满完美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延安美术 民间美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其民间因素十分浓郁,因为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是战斗的、大众的、为抗战服务的,由于其服务的阶级对象有所不同,运用他们司空见惯的艺术形式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是延安美术民间因素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民间美术因素在延安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形式上看。起初,鲁艺的画家们运用最多的美术作品样式是木刻版画。但在艺术语言的变革中,传统艺术形式就成了重要的学习内容,因而传统的年画也成为版画改造的借鉴形式。比如版画家沃渣的《春耕图》,他尝试用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刻单线人物画,然后再用彩笔填色,给人感觉朴质可亲。其另一幅作品《年画》更是利用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年画来进行创作,画中的农民拿着绳子和镰刀,身旁站着的儿子和女儿抱着稻麦和棉花,上下左右都画满了牲畜和各种农作物,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理想。之后沃渣又创作了木刻新年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作品构图对称饱满、讲求装饰性,属于典型的“中堂画”形式。而力群以民间年画中“全家福”的表现形式创作的套色木刻新年画《丰衣足食图》,更是有一股喜气扑面的艺术氛围。夏风的《光荣参军》则吸取民间剪纸的线条,构图简洁明快,讲求节奏感,描绘出革命根据地人民热烈参军、投身的可喜场面。
第二,从题材上看。古元的艺术作品都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地位,他深入农村和战地生活,学习民间艺术,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因此他的农村题材作品恰好是反映边区建立之后,老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景象。他以画笔作武器,用木刻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感召力的作品,如《练兵》、《部队秋收》、《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等。
第三,从色彩上看。戚单创作的《读了书又能写又能算》也借用了民间年画中“中堂画”的形式,以对称饱满的构图,表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以窑洞居家,围坐在炕上学习文化的情景。作品以民间年画中的红、绿、黄、蓝四种对比强烈、明朗又和谐的色彩来作套印,使画面显得喜气洋洋。
第四,构图上。古元的木刻新年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运用了民间年画中的“分格故事画”构图形式,以富有故事情节性的热闹画面,表现了革命根据人民爱护自己军队的炙热情感。另外,张晓非的《人兴财旺》则借用民间年画中的全景式构图,将不同情节的几组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以头戴虎头帽的陕北小孩为主体形象,左右两边对称构图,从农业、纺织等生产活动到讲求卫生、养生健康等日常生活场景,全景式的展现了陕北根据地人民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
第五,从内容上看。艺术家们为了迎合大众传统的审美习惯,在保留原来年画视觉形式的同时,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撤换。比如,“娃娃画的内容在旧社会经常是和‘五子登科’‘富贵有余’等思想联系在一起;而改造后的娃娃画的内容经常表现的则是和平幸福,热爱劳动等新的思想愿望。”①又比如,在当时家喻户晓的彦涵的作品《军民合作》中则以八路军战士的形象替代了原本的门神形象,正好暗合了“打鬼”的寓意。
年画创作是延安的画家们在实现艺术“大众化”这个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实践,它通过年画对版画语言的改造,运用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向古代传统版画靠拢,适应了广大边区军民的审美要求。延安的美术家们“大胆地舍去了自己平常惯用的琐碎背景与人物的阴影部分,力求达到主题突出、画面简洁、气氛清新的效果,是非常可贵的的尝试,对后来继续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的学习起着很好的作用。”②
在当时文艺政策的积极倡导下,艺术家们通过努力实践得到了劳动大众的认同,使得延安的木刻画家们获得了与传统画家迥然不同的艺术感受。当时画家张仃谈道:“必须从劳动与土地结合过程中去寻找构图,在民主的阳光下去发现色彩,生产动员、开荒、春耕、移民、生产竞赛、公粮会议、运盐、合作社的发展,都必须成为画家们新的表现题材”“把绘画与劳动结合起来。不但用鲜艳的色彩、健康的线条去表现劳动,就是画面的笔触、节拍的律动也和劳动情绪相呼应……”③“在表现手法上,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爱好,而忘记了我们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工农兵,在线条和色彩上,力求单纯、明朗、刚健、鲜明和愉快,这当然是内容决定的。”④基于这种创作理念,延安的美术家们才在长期的美术活动中认识到了新美术创作需要运用民间、民族形式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作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自然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因此,诸多的民族特征和社会特征使得民间美术成为了时期延安美术创作的坚定的革命文艺方向。
注释:
①葛路.年画的民间色彩.美术.1959(3).第36页.
②黄选林.著名版画家沃渣.美术.1995(11).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转贴于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贵州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贵州人民版社2006年10月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色彩;现代美术;设计应用
一、引言
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说明民族文化富有极强的国际性,为了拓展我国现代美术设计的影响力,就要对民间艺术加以融入。现代艺术的诞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推波助澜,民间艺术为现代美术艺术提供了大量的范本,以及无尽的艺术设计灵感,承载着我国千百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艺术对外拓展的一大名片。在现代美术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艺术,不仅能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韵味感,而且还能提升作品的生命力,对此领域开展探索,在艺术层面极具现实意义。
二、民间美术艺术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美术艺术作品,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智慧,以及数千年沉积的色彩造型底蕴,是我国人民审美的外在展露。在当今时代,要增强我国美术文化领域的设计构造和国际影响力,就要对中国的民间艺术加以深入探析,提炼可供深造的艺术,提升艺术品的自身魅力。为此,如何有机衔接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导性和认同感,真正地实现所谓的文化自信。
三、对民间美术艺术深入分析
(一)特征分析
我国艺术作品独成一派,呈现出色彩多样、造型各异的特点。尤其在我国民间美术艺术的造型上,形式极为丰富,艺术不单单只局限于画纸上和雕刻上,泥人、泥塑、蜡像、窗花、漂染、织布等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丰富了我国的艺术文化。并且我国的民间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例如:北京的兔儿爷、陕西的虎头帽等。这些作品在创作之时,都深深印刻上了民族印记,其中还含有作者丰富的情感色彩,在人们加以观赏时,很容易被作品所吸引,这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播的一大原因,因为它一直在被我们需要。
(二)色彩分析
就如同色彩给予人的心理感知不同一样,不同的色彩在民间美术艺术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象征性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来自我国先主对于自然和神灵的高度崇拜,从而演化成带有民族色彩的五色,这五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象征意义也各有不同,例如代表喜庆祝福出现在节日大街小巷中的红色、多金多才代表富有的黄色以及先主代表威严的黑色等。现今,仍有许多的人在继承民间色彩的运用,例如在武强县,仍遵循着传统的作画工艺,延续古人的色彩运用,这不仅是古人文化的传承,更是高规格民族色彩的融汇展现。
四、民间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关系
首先,我国的现代美术艺术作品起源于民间艺术数千年的积淀,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一看到它就能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我国,以及独到的情感。所以,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脱了作品界限,而富有情感化和国家代表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现代美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间艺术的韵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融汇为一体,才能真正地推进我国美术领域的发展。其次,民间艺术也需要推陈出新,传统的艺术古朴,但是对于现代感来说,往往会被忽视,总是将民间艺术与土挂钩,并且民间美术作品的创导力度不足,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喜爱,为此在其中加入现代美术文化,能够有效地改善使用度不足,吸引力不够的45弊端,真正地实现艺术的传承。最后,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有十分大的冲击力,不仅可以为作品提供新鲜感,还能加强时尚感,让更多的人融入民族文化的传承中。
五、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推陈出新
首先是造型方面的借鉴,造型主要依附于创作手法和创造方式而存在的,无非是借鉴人力物力而进行的艺术构造,但是其巧妙度就存在于精准的技巧上。为此,将民间艺术的技巧进行融会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例如鲁班的手艺,利用柳卯工艺,不借助钉子等外在帮助,就能将木材进行焊接,且造型优美,质量优越,是现代技术所达不到的地域,所以这类民间技巧急需得以发扬。从民间艺术造型的自身进行入手,它在很多领域上与现代美术艺术富有很多的相通性,单单就手法和方式来看,就存在很强的相似度,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使用价值来说,艺术的出现首先都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民间美术艺术与现代美术艺术都存有这一观点,在作品中融入情感,具有共鸣性。现今的美术艺术具有些许单一性,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自身仍具有很多的重复性。为此,可以在作品中翻新,在已有的造型基础上给予创新,例如:制作窗花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事物和富有时代旋律的事物,可以将脱贫致富、植树造林等新鲜事物进行融入,既具有时代性,还富有正能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新手法的融入,如年画的绘制多使用纸张,在现今美术作品中就可以利用PS、AI等技术增加作品的现代感,翻新后的作品可以当做手机壁纸、电脑屏保等方式进行传播,刺激了艺术的传播,不存在空间时效的束缚。
(二)有所继承
现今对于民间艺术造型的融入越发广泛,其中对于造型上的继承不单单只局限于固定的手法上,还要注重气韵和指向性。纵观现今的文化领域,对于阴阳相济十分的重视,这是由于我国推崇天人合一的特色,在设计上善于将虚实合一,营造神秘性,这一手法在我国的山水画中十分的常见,有实有虚,有主有次,两者环环相扣,才彰显了作品的独特性。所以,在现实的美术作品设计中,就可以融入这一抽象的理念,拓展思维,拓宽视野,打破手法上的框框架架,随心所欲地感受艺术,将实体与抽象物体进行融会,增加画面的合理性和内涵性。例如可以在作画时,在其中融入一下现实的事物,例如在画面上粘贴一些花朵、报纸等实际的事物,凸显画面的立体感和独特性。除此之外,民间造物手法还推崇对称性,喜欢有庄严性的艺术造型,为此就可以在现在艺术中得以融会,例如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设计,便融入了对称这一观念,惟妙惟肖、喜气可人的福娃,收到了狂热的追捧。
六、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感官最先接触反应的要素之一,再加上每个人所处环境,自己自身审美的差异性,使得色彩的选用和指向意义也各有千秋。纵观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大都以多样的色彩使用和组件形式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剪纸、皮影等。这些色彩使用形式是现今美术设计所不能匹敌的。为此,现代美术设计若要加以使用,一定要注重民间色彩的使用技巧,总结使用经验。对于民间艺术色彩使用来说,更加注重色彩所给予的特殊情感,民间艺术设计者善于用色彩赋予作品生命力。所以,现代艺术便可以传承色彩情感,在色彩选择上有所情感累加。与此同时,民间艺术受限小,视野更加开拓,并且颜色使用也更加随性,为此,现今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候也要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加以细心观察,充分发掘身边的颜色和材料,用生活化的笔调和不同的视角找寻与制作符合人们日常感官的作品,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地引起观者对情感的共鸣。在用色上还要大胆,民间艺术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拘无束的随性色彩,所以在色彩上可以多使用新鲜元素,打破色彩搭配的禁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由此达到色彩创新的艺术效果。
七、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艺术设计没有民族特色,照抄照搬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民间美术凝聚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精华,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要想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出类拔萃,可以汲取民间美术的精髓,提倡回归自然,逐渐使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
【关键词】
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0.前言
所谓现代艺术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而诞生的艺术形象设计,它有着形象的标志特点和强烈的时尚性,可以拓展工业产品的影响力。应用富有视觉震撼力的形象语言为商品代言,以此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产生影响,使他们开启新的消费理念,引导社会潮流发展,这就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目前,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小到每一扇门的装饰,大到一栋小区的整体设计;小到衣柜里的鞋帽衬衫,大到天上飞的飞机,这些都属于现代艺术设计的范畴,为现代人的现实生活起到装饰和点缀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艺术设计没有民族特色,照抄照搬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民间美术凝聚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精华,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要想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出类拔萃,可以汲取民间美术的精髓,提倡回归自然,逐渐使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工业设计也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但当时我国还没有出现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甚至那个时代的国人还不懂什么是商品包装,导致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经常出现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比如在那个年代,湖北省生产制造的床上用品十分精美,但是只用了一层皮包装,外观显得十分粗糙,被日本人用低廉价格收购后,日本人只是将外包装换了一下,再重新卖出,利润就翻了二三十倍。可见现代艺术设计有多么大的价值。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相关人士才意识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长期的封闭状态导致国人的艺术设计思想是在零起点的状态下启程的。由于看到了西方国家的时髦设计,我国设计界也逐渐学会了“拿来主义”,一味满足于照抄照搬国外的设计思想,崇洋之风愈演愈烈。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市场上出现了将国产产品误认为进口产品的现象,这直接说明我国的艺术设计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再比如我国耗资巨大的建筑物经常聘请外国设计师来设计,这些外国设计师对我国本土国情知之甚少,设计出来的东西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却可以赚取数千万元的设计费。这些现象实在令人痛心。确实,如果我国艺术设计界一直存在亦步亦趋、拾人牙慧的设计理念,不仅无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阻碍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道路。要想真正闯出一片天,我国设计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这样才是根本之策。
2.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毫无疑问,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界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民间美术可以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何谓民间美术?就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中的实用艺术,是民间艺术者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淳朴美术。我国民间美术隐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因素,渗透着我国民间风俗习惯和民间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而言,民间美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在材料使用上提倡回归自然,讲究“忠实材料”、“吻合目的性”。正是基于此背景,民间艺人往往能创造出一系列淳朴、自然的民间美术品。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们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也要取材于自然。这就使得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有着相互衔接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民间美术确实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民间美术造型手法与现代艺术设计一脉相承
民间美术也是一门不可多得的造型艺术,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有着毋庸置疑的普适性与广泛性。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民俗活动,很多强调装饰纹样内在精神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比如民间剪纸艺术通过某种花卉或动物,以隐喻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比如鲤鱼象征年年有余、象征品质高洁、牡丹象征雍容华贵。现代艺术设计也强调使用比喻法,即通过抽象图案来比喻具体事物,从而使设计作品更显文化性和艺术性。比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设计,在象征和平安定的绿色背景下,三朵莲花象征着澳门三岛,它们从安静的海面上缓缓升起,饱含澳门特色的澳凼大桥好像一条美丽的银带,横贯左右。这种造型设计手法与民间美术采用简单明快的装饰手法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的表现形式是如出一辙的。现代艺术设计普遍通过图形符号和抽象变形来凸显作品的“神似”,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确有着一脉相承的表现特征。
2.2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民间美术博大精深,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灿烂奇葩。它分布广泛,代代相传,深入民心,使广大受众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从而将其与自己的血液融为一体。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必须重视民间美术,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进而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确实,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感,它强调在多维空间中条理性地处理点、线、面、肌理和色彩,追求将不规则的形象组织得有条有理、协调和谐,力争使不匀称的东西变得匀称。这种艺术形式感的出现,给现代艺术设计的构成形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这个设计借鉴了民间美术中的“肖形印”文化元素,对汉字进行了创新性处理,通过深入把握汉字字体和书法的精髓,将具有篆体韵味的“京”字刻画成人的造型,当全世界都在感受“新北京、新奥运”时,也深深嗅到一股浓郁的东方之味。
3.现代艺术设计应用民间美术的对策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关系,要想应用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借鉴民间美术的创作理念
创作民间美术的材料基本都是大自然的天然产物,比如泥土、金属、贝壳、棉布等,创作中合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可以保持材料天然的自然色泽和质地肌理等,并采取一定的艺术处理手法,形成材质美与造型美的有机融合。现代艺术设计也提倡“绿色设计”,也应该主张将材质美与造型美有机结合。简言之,现代艺术设计在选材时也应该多使用天然材料,并在设计时融入个人情感,保持自然性和人文性。比如设计现代建筑物时,可以使泥土类造型变得简练,使棱角变得浑圆,以此体现细腻化的质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再比如在现代陶艺设计中,借助泥土和石头等原始材料,并使用象征、比喻等意象构架和设计手法,以此创造出浪漫奇妙的艺术世界。
3.2应用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
民间美术的造型多姿多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造型宝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比如民间剪纸艺术有平面剪影造型,民间刺绣艺术有象征符号造型,民间版画艺术有几何造型等。这些造型完美体现了“形”和“意”的完美融合,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大力借鉴和参考,并付诸实践予以应用。当然,现代艺术设计应用民间美术造型,不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拼凑,而是要深入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改造,探索出全新的设计思路,使设计作品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感。比如中国联通公司的logo设计,就是采取民间美术中的盘长纹,对其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象征如意吉祥,其相互缠绕的造型又寓意着联通公司沟通无障碍和发展延绵不断,这种设计将“形”和“意”有机融合,是现代艺术设计成功的典范。
3.3吸收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
一直以来,色彩都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和生命。现代艺术设计可以在色彩应用方面吸收民间美术色彩的精髓。在岁月的洗礼下,民间美术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刺绣、风筝、木偶、皮影、剪纸、年画等无一不具备五彩斑斓的赋色体系。比如中国传统“五色观”源自我国的“五行”理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与五色有机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五行色彩组合。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从民间美术的“五色观”中吸收营养,与具体设计内容有机融合,从而传达出独特的韵味。必须指出的是,现代艺术设计吸收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不是要被传统色彩所约束,而是要以全新形式进行重构与再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民间美术色彩的活力。比如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要驾驭民间美术色彩语言所隐含的情感气息,要按照居室形状、大小和空间距离等进行配色,避免对人的视觉产生太大的刺激感而产生不适。
4.结束语
毋庸置疑,没有文化根基的艺术根本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可言。我国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具有强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鉴于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艺术设计师应该积极汲取民间美术的营养,从创作理念、造型元素和色彩语言等方面入手,使作品既具有民间艺术的风韵,又彰显现代设计的意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艺术设计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始终占据不败之地。
作者:陈秉龙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4]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5]段静.浅谈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J].才智,2009,(20).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融合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间美术仍然保持着人类最初,最基础的形态,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创造和审美。在这个像无数机器一样高速运转的时代里,在人们面对着钢筋混凝土和合成物而感到疲惫时,人们的内心深处又开始最古老而又陌生的传统民间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向往。中国民间美术体现了更为人性化的情感,表现了更为本质的自然,它对现代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与现代设计渐渐地融合了。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
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比如,门神使人们为了保佑居所安全所绘制的,许多精美的器物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的盛物的需要,所以其具有的特点是古朴和实用。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民间美术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形成了中国民间美术丰富繁多的特点。而且,中国民间美术是一个五彩而无法想象的艺术的世界,传达出了普通人民对待自己日常生活的随性和热爱。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具有寓意性,如“鱼”同“余”,人们把鱼儿的形象常赋予“年年有余”的吉祥之意。又如“五福捧寿”中的蝙蝠,“富贵平安”中的牡丹等等。而且民间的艺术作品常常使用夸张的造型,以线代面,表现方法言简意赅。其展现出的缤纷的世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的表现,起颜色和造型的独具特色都被人们进行了象征性的描述,也给与了现代设计师们以极大的启发。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的体现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的文化,其中所具有的的传统的理念和创造方式,被设计师们所取其精华运用到设计的作品中,其影响和融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表现手法一脉相承。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往往是简洁而生动的,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所要表达的意境却也全都在其中了。比如饕餮纹,祥云纹。民间美术中的造型丰富多样,因为其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古老的文化积淀中,后来也出现了注重装饰纹样的表现手法。现代的艺术设计师也会学习传统的手法,化繁为简,用抽象的图形来表现具体的事物,用符号和变形来表现事物的神韵。
在现代的标志设计中,就要求设计师运用最简单的图案来表现企业或者机构丰富的含义。因为标志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方式较为特殊,有时会以较大的幅面呈现,有时又会出现在名片、宣传页等较小的幅面上,所以要简洁明了。这就考验了设计师的化繁为简的能力了,这样一来,简单的图形和图案就会被运用了。这就与民间美术中所追求造型的简洁生动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
2.追求质朴纯真。
不言而喻,中国民间美术所表现出来的是充分贴近生活的特点,虽然是丰富多彩,但是也是能准确的表现当地的淳朴的地域风情。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文化积淀等各种不同的因素构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丰富多样的,但又充满着质朴纯真的个性风采。在现代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是人们却越来越向往着回归自然,设计师们也会利用一些原始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创作。比如,现代的家具,更多的人更倾向于实木材质的,天然材料的衣物、装饰,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就拿包装设计来说吧,出现了“自然为本”的原生态包装设计,这种包装忠实于传统自然材料的特点,麻布、树叶、竹子等材料开始被应用,反映自然材料的真实性,由表及里散发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崇尚“自然、原始、健康”的理念,这就使原生态包装应运而生。这种包装能够将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将自然价值回归到现在的设计中。
3.创造思维来源于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崇拜自然和符号,就打我国民间的吉祥图案和符号来说,它们利用象征等方式表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趋吉避凶的观念,吉祥图案传达内容和构成这些内容意象来源于生活,更多的取自自然,如鹿、桃子,仙鹤、灵芝等等。
这种采用符号的创造思维影响着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继承运用、开拓创造以及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实用设计体系。很多平面设计采用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使设计更具有社会化,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还使得设计产品更具有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格调,现代的设计作品更是巧妙的学习民间美术,所以才有更多将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优秀的设计产品涌现出来。但是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在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只借助于死板的理论知识,缺乏实地考察和实践等等。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转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学芹,民间美术概论[M].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性
1、民间美术的生活实用性
民间美术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生活实用性,这种民间艺术品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因为在我国古代长期小农经济的经济背景下,人民多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在这种观念引领下衍生出的民间艺术,也多是和经济适用性具有相关性的生活用品,只是这些生活用品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流行趋势不相吻合而逐渐没落,但是其中蕴含的是古代人们的艺术精神的结晶,其中的很多元素已经成为当今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元素。比如,古代的小孩子穿的鞋子样式就有很多种,虎头鞋、无毒花鞋等,都是具备了很多美好的寓意,但其主要目的还是讲究实用性,是实用性与少许观赏性的有机结合,这种民间美术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是民间美术生活实用性的典型体现。
2、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体现的另一显著特性就是审美性,但是这种审美性并不是贯穿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始终,只是在特定时展下衍生的产物,其体现的是当时社会中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闲适状态,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才产生出来的,其艺术作品的审美性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影射。只有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人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有超越物质性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以清代的青花瓷为例,当时的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农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丰衣足食,也就有了闲暇在一些器皿上作出精美的图案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这种艺术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生活实用性,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一种美感而实行的专门性的创造性活动。
3、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我国的民间美术大多数都是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由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民俗文化,大多都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因此,这些民间美术多有着其美好的含意,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性价值。比如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些象征性的事物,风筝、年画等,其制作材料并不是一些稀缺珍贵的资源,但是在式样成型后,却总能带给人们心理一种美好的感受,使人们的精神寄托。
4、民间美术的本原性
民间美术是由最初的本原进而发展到二元和多元的,也就是说,开始的艺术创造是不讲究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只是一种单纯的适应,随着人脑的开化和生存环境的逐渐舒适化,人们才有了最初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模糊界限,将实用性和审美性明确分别开来又需要经过漫长的演变,进而才实现了最终的民间艺术的实用性偏向和审美性偏向。民间美术主要通过物质形态表现一种精神寄托,寓意会产生变化,但是物质载体却很少改变。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
1、现代艺术设计的经济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作者为了向世人传达自己的某种价值观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其只注重最终的形象传达,对于实用性没有要求。但是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便是能够产生实用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便利。这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联,艺术设计要想在注重物质化的环境下存活,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功利性特点,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品经济性的需求。
2、现代艺术设计的高科技性
科技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高科技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也是一种常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灵感,各种高科技物质设施和设计软件的出现为艺术设计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高科技性也确实能够完成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项目制作,因此高科技的使用已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长驻。
3、现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
社会性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无法规避的现实,因为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小众效应,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阶层的一种必需品,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楼梯的式样需要设计灵感的注入,现代意义上的楼梯已经超越了之前只注重实用性的时代,注重的是一种美感,要能体现出人们生活的一种态度,用当今社会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种“设计感”。一个简单的楼梯对于设计的需求尚表现如此,那么扩展到整个社会需求,可想而知,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无法规避社会性这一倾向了。
4、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性
现代艺术设计不能规避的一个问题便是文化性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对于文化符号的运用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会对一种文化符合的使用产生完全相反的含义。以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到这种状况。比如,许多国家是很喜欢绿色的,认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但是在日本、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人们认为绿色是不吉祥的,是灾难的象征。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这些文化因素都要被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实现理想范围内理想程度的传播。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上看似毫无关联,许多人也认为民间艺术已经不能展现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风采了,是一种过时的艺术。但是,只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稍有研究的人,便会明白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艺术灵感上的激发,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共同的民族和心理起源,民间美术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
1、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关系的误区
有许多人认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都不甚相同,因此民间美术是一种过时的艺术,并不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灵感上的支持,给予民间美术创作出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必将无法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必然是一种艺术上的失败品。这是一种对于艺术设计不甚了解的错误言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不管经历了多长时间的演变,也不管社会主要形式发生了多少变化,只要是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心理认同感方面是有着无法改变的统一性的,民间美术相对于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必然吸收了更多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美术设计还需满足国际上对于设计美感的接受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艺术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绽放不朽光彩,也一定要立足于民间美术,立足于民族的本源,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现代艺术设计无本之木的尴尬局面。
2、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同源同宗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不管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创新发展,其实两者都是由同一个艺术源头泛化出来的,我们暂时称之为原始美术。原始美术的产生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给其物质资料以装饰作用,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大前提下才会考虑到精神美感的需要。而且反观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都是将实用性摆在了首要位置,审美特性虽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是它还是实用性的附属品。所以说,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是有着相同艺术源头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同源同宗,现代艺术设计是可以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大量民族文化营养以增加自身文化积淀性的。
四、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1、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在当今艺术设计领域流传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经典俗语,从这一观点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坚支撑作用,没有了民族化的东西融入设计中,设计就相当于没有归属,也自然无法使人们对此作品产生共鸣,那么这种设计产品也是五意义可言的。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以服装设计为例,我曾经在日本一家高档百货大楼里看到过一件日本民族服饰与现代流行装扮有机结合的衣服,这件衣服充满了现代感,又可以使人在第一感觉上就能知道是融入了日本文化在其中的,为流行加入了沉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这件衣服也吸引了众多人的驻足观赏,由此可见民族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多么重要。
2、现代艺术设计必须走人性化发展道路
民间美术十分讲究人性化,在情感表达与审美外形出现冲突时,其会不惜舍弃原定的审美外形,而力求将主要的情感表达完整展现出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者来说,人性化是必须遵循的一种设计理念,外形的表现力是掩藏不住其蕴含的真实情感传达的。
五、结语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蕴含着无限的民族文化宝藏,现代艺术设计不能脱离民间美术这样一个具有长久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文化源头。现代艺术设计应对于民间艺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借鉴方法,将古代审美灵活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以求更好地展现出现代设计的现代美感,这两者并不是相冲突的,只是在民族文化元素的使用上有所差异,其最终效果都是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设计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
作者:王希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统文化 民族特色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简单的来说,民间美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中宫廷的、文人雅士的艺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尽管那些流传在老百姓之间的原生态文化在抢救保护的同时依然面临失传的局面,可是民间美术还是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形成一派蒸蒸口上的篷勃景象。剪纸、皮影、摊戏这些流传地区较为广泛随着历代不同背景的社会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曾经有位大学教授形容人也是被社会,被自然,被命运操纵的皮影,仔细想来,皮影戏中那些做好的小皮人其实也是在演绎着人生百态啊!现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下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1.民间美术的本源文化与发展。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伴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出现的,是远古先民们在游牧耕织的生息中,逐渐形成了对生命、生殖的渴求及对大自然崇拜的精神意识。精神意识的发展,使得原始艺术的形象越来越丰富。新石器时期以前的原始文化,人们常称之为“本源文化”,其艺术形态的主要标志便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岩画和原始彩陶。原始岩画作为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之一,纪录了原始人类对日、月、星辰的崇拜,纪录了对生活、狩猎的祈祷。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大量的太阳岩画,表明了远古先民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祈盼太阳赐予生机的原始观念。
2.怎样认识民间传统文化的问题。
民问文化产生于民生、民情之中,紧紧依附于各种民俗事象,而民众的民俗心态叉直接主宰着民间的文化观念。如果探觅其特点和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渴求欢乐的创作观。乐观、喜庆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精神,因为人们盼望着人丁兴旺、四季平安的欢乐和五谷丰登、牲畜满圈的喜庆,即使面对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又具有难以想象的承受能力,他们从不丧失信心,总是以坚定乐观的信念,不断地祝愿和追求,这种执着、自信的心态必然充分表现在他们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中。陕北旬邑县有位搞剪纸的乡村老妇人叫库淑兰,在她过去的日子里,其精神和生活都是苦涩的,但她的剪纸中却丝毫看不到苦难的影子,而只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在家里的窑洞中贴满了五彩缤纷的剪纸,她经常一边剪贴,一边用乡音俚曲不重复地随口编唱其剪贴的内容,她对剪纸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到自己的艺术创作里去了。她的生活虽然苦,但其作品毫无悲剧色彩,正如老百姓所说,“哭哭啼啼的画儿不好看,谁不盼个喜庆、红火热闹。”所以,民间美术也可说是一种“欢乐”的艺术。
(2)寄寓吉祥的创作观。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 n中,有着丰富的祥瑞图案,它表达了人们对理想、愿望的追求,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管谐音也好、借喻也好、东拼西凑也要图个吉利。民间图案中的鸡和羊寓意“吉祥”,莲花和鲇鱼象征“连(莲)年(鲇)有余(鱼)”,蝙蝠含铜钱名为“福(蝠)在眼前(钱)”,瓶中插三只戟即为“平(瓶)升三级(戟)”。此外,民间张贴“驱灾避邪”的门神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像也表达着祈祥纳福的愿望。
(3)自然宗教崇拜的创作观。中国老百姓在民俗活动中常常张贴和焚烧纸马来祭祀鬼神,从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宗教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儒、释、道并存的多种神,人与神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绝,凡道行高超、有本事的,能给老百姓办事的人都可以尊为神。民间美术中有许多具有诙谐、滑稽和褒贬意味的造型,有的生动有趣,令人捧腹,有的嘲讽辛辣,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性,这便是古代“公忠着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的造型传统在民间美术中的体现。
3.重新审视民间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宝藏确实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丰富,而在当今的时代,由于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冲击,必然影响着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转变,传统民间美术的变异和消失将同时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自商、周分野以来,形成了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雅俗之别,但总体上是以非民的雅文化占主要位置,长期以来,儒家“人上人”的意识非常深入,使得文人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上层,而庶民的民间俗文化难人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愈来愈失去了其辉煌的地位,文人文化愈来愈显示出它内在气质的孱弱,民俗文化愈来愈表现出它底蕴的雄健,特别是在上层文化很少涉人的地方,民俗文化一直保存着丰富的活力。2004年河北省确定年画、剪纸、皮影戏、瓷文化、后山文化、黄巾文化、周公与桃花文化、耿村故事村和石头村、蔚县古堡、傩戏等10项民间重点文化遗产项目。从河北省文化厅了解到,这10项民间重点文化遗产项目中有些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深远影响,如后山文化,其中心位于河北省易县,现有大小庙宇65座,山上有太阳神炎帝庙。每年3月,远近数省二三十万人来此朝圣。在河北省邢台县西部灵霄山,至今仍保留着张角、张梁、张宝的中央寨、点将台、藏经洞、古战墙、铁瓦楼等。一些文化遗产项目流传地域较广、影响比较大。
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特征在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百花园里,一枝优美、绚丽的三峡民间美术之花正俏然绽放。多彩多姿的三峡民间美术在上承巴蜀文化,下启荆楚文化,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三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示出古老的三峡艺术的真谛和现代艺术生命的延续。三峡民间美术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赋予三峡文化艺术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她是三峡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三峡艺术长廊中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和显示出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
一、造型特征艺术的造型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任何艺术都需要用造型的手段来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方法,就中国的民间美术而言,有形象化造型、谐音化造型、意义化造型、情势化造型、功能化造型等民间美术共有的造型规律,三峡民间美术也包涵着这些造型方法。但是,独特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宗教思想、感情气质等又形成了不同的造型特点,所以虽然我国众多的民间美术在材料工具的运用,取材内容、表现形式、造型手段等方面都十分相近或相同,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却各异奇趣,各具特色,这便是因为造型特点与审美追求不同的缘故罢了。从三峡民间美术来看,已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地域广阔、民俗风情浓厚的艺术造型特点,特别是在以下三方面有独到的造型妙处。1.“寄善”写意的造型人中圣哲有许多倡导向善说。抑恶扬善是人们的理想,三峡民间美术家正是从“寄善”着想,用“仁善”心理,洞察自然物象,民情生活,风俗习惯,发现“善”美;用“善”美的心灵,托物喻理,晓喻人生,融慈化于艺术,造“善”美之形;用仁意“善”美之形寄情万类,衍生意象,陶冶人们心灵,舒豁人们的胸怀、思想、境界。“寄善”的心境使他们因物移情,缘情发思,开拓意境,畅意写神,塑造出善和、天真、妙解物趣的万物生灵的美好意境。三峡民间美术家在造型中,从平静、自由、随意、真切等中立意,去感受生活的脉搏,求索自然意趣的“善”形,从和顺、爱慕等构想中,去发掘具有生趣和神采的意象,透出浓浓的民俗情结;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中,去追寻“善”与“意”的多样造型情致,达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的境地。例如:闻名于世的丰都“鬼城文化”,以美妙离奇的传说与故事,塑造出千姿百态、精彩传神的众多鬼神雕像与神秘恐怖的场景,视感阴森恐怖,实际寄托着宣扬忠孝仁爱、扬善抑恶的文化内涵,那形神各异、惊恐万分的鬼神则透视出不同的“善”美。这些“善”形造型夸张、诙谐、有说唱艺术的滑稽夸张神气,加上鲜明艳丽的色彩和粗犷线条的表现,揭示出意境深邃的哲理兴味,富有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意义。又如:被誉为三峡奇葩的“白帝文化”,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装饰、园林建筑于一体,从外在看似展现夔州文化历史、山川风貌、民俗故事、峡江传说,其内在为思念、盼归、情爱、悲伤等“善”意之情的精妙揭示,很有发人遐想的意趣。这些充满“善”美的形象很少以仁慈宽厚、温顺虔诚,合掌微笑的佛像造像,大多是蹙眉怒目、刚健强横、气势逼人的非佛似佛、非僧似僧、意义深邃的小雕像、小工艺品等。雕绘手法概括、简单、象征,很少突兀的转折和生硬的棱角形状,主要以弧线造型为主。用色单纯,单涂为主,色不掩线,装饰性强。这种从“寄善”中写意,从写意中“寄善”的美术造型是三峡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附图图〈1〉三峡石《孔子行吟图》2.寓意生灵的造型相传古代画龙,常常不画眼,因为一点,龙就飞跃起来,腾空而去,后谓“画龙点睛”。三峡民间美术造型继承了中国艺术对事物“活”的表现、“灵”的表现,在形和神上,以传神为主;在朴实和华丽上,以朴实为主。具有画外有意,形外有动,动中有“灵”,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精神的艺术内涵。三峡民间美术家把造型生动,灵捷、活泼、有趣的物象,经过巧妙构想,营造出体态爽朗,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喻意深邃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美术形象,从而揭示出具有象征吉祥幸福,如意顺遂,欢乐吉庆,和谐美满的三峡民俗风情,达到寓情灵动的艺术境界。如:长江三峡石艺术,从自然中寻觅、遴选、构思、加工、塑造等都浸透着寓意生“灵”的造型观。首先,美术家要带着创意和丰富的形象思维去寻觅,经反复观察、审度,确定峡石的寓意内涵,或形似人物、动物、植物的峡石,或具有诗意文采的峡石,或富有绘画形式的峡石,或奇状怪形内涵深厚的峡石……。其次,有些峡石还需匠心描绘,加工处理,组合成造型美妙,寓意深刻,趣味无穷,比自然美更高的“灵美”。看吧!《孔子行吟图》(图〈1〉)一尊仅22厘米高的深蓝色峡石中,露出与峡石外轮廓十分吻合的一块乳黄色,一个鬼斧神工的深蓝色造像展示其间,看似一个婉雅俊逸,严谨持重,微微俯首圣哲的孔夫子在行吟、说教。这尊三峡石与底座的色彩、石质,造型都结合得相当和谐完美,酷似一个整体,表现出作者寓意生灵的艺术思想。又如:三峡根雕又与其它地方的根雕有所不同。长江三峡根艺蕴藏十分丰富、独特,是千百年三峡江水冲刷、浸泡、挤压、腐蚀所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千奇百怪、十分绝妙的造型树根。有的质面光滑、细腻,有的粗糙斑驳;有的姿态易妙,有的十分简括;有的大如磐石,有的细小如微;有的沉如铁石,有的轻若芦蒿;有的色泽光亮,有的暗洗晦涩;颜色或白、或黄、或紫、或黑……,有的气味芳香……。三峡美术家把这些天然造化树根作为一种情愫的载体,赋予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神奇地构建了三峡根雕的美。《孔雀》(图〈2〉)是一件三峡根艺品,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敞开美丽的翅尾,独脚直立,俯首凝视,象是一个开屏的孔雀,象是孔雀面对明镜的水面而映照,或者正在觅食……。使你能从造型中体会出更多的艺术精神。这无不表明三峡民间美术家运用这种造型的审美意义。附图图〈2〉根雕《孔雀》3.实用与美观的造型游过三峡的人,往往会被矗立在江岸的历史文化景观的天然的艺术造型美所吸引,赞叹不已。当身临其间,欣赏这些景色壮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时,琳琅满目的书画、雕刻、装饰与游乐的艺术空间相映成趣。这些古文化景观形态优美,形姿俊俏,自然和谐,显示出整体与丰富的美感。构成采用“上下呼应”、“前后@①护”、“左右对称”、“外张内顾”的布局,尤其是利用变化的直线、弧线与艳丽浓烈的民俗色彩描绘形体,求得鲜明强烈、和谐统一的艺术神韵,把功能与美同三峡地貌、风俗、情感互融,体现为适合于三峡自然环境的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的艺术精神。其它三峡民间美术:蓝印花布、挑花、刺绣、编织、皮灯影、年画、竹帘画、根雕、石刻等更是运用实用与美观造型的杰作,这些民间美术选材质美,造型生动,表现美妙,寓意深刻,直接为三峡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成为意趣鲜明的三峡民间艺术。如著名的梁平竹帘画,《辞海》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的帘子上加上书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梁平。”历史悠久的梁平竹帘画,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作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纤细如丝的竹丝,运用纺织方法制成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各种形式大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直接美化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梁平竹帘画,色泽素雅,质地锦薄,工艺精密,有“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的美。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成为国内外友人收藏和馈赠亲朋好友以及友好交往的艺术礼品,成为三峡民俗艺术的一绝。
二、审美特征民俗艺术的审美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有强烈的民俗性和共同性。地域的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必然给这个地区的民众意识、情调、志趣、喜好等提供营养和土壤,并留下一定的烙印。这便是艺术上形成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艺术情致,这是人们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是外界事物情感化,意识化,即“自然人化”的结果。故民俗流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三峡人世代生活在这大山大江,风繁物茂,地理环境复杂,生活习俗丰富的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融的渝东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使三峡人逐步形成了合符于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三峡民间美术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的精神融合,构建出符合三峡地域文化情致的审美,其审美特征如下:1.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咆哮的峡江水,怒涛奔涌,一泻千里。使居住在峡江两岸的三峡人具有强劲的体魄、卓越的才能和惊人的意志与毅力,铸造了峡江人高亢、明朗、激进、坦荡、率直、雄壮有力的刚毅之气。三峡民间美术家的情感、品格、审美直接受长江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经过长期劳动、生活、追求积淀所成,他们世代生长在三峡,依附三峡的美,深研自然物貌,吮乳长江水的精神,融入民众精神品质,讴歌时代生活,形成了合符于自然美而又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气度宏阔,气贯意连,浑厚大气的“力与美”的审美,构筑了博大、响亮、兴奋、活跃、奔放的艺术精神。从博大神秘的丰都鬼文化,到粗犷深厚的涪陵江边石刻,挺拔俊逸的忠县石宝寨,矫健雄奇的云阳张飞庙,沉雄博大的奉节夔州文化和壮观神奇的巫山悬棺、岩画等数千里宏大浩瀚的三峡文化,巧妙而深刻地展示着这种审美的内涵,是豪放俊逸的艺术美再现,是三峡人阳刚之气与壮丽神奇的三峡美相交融的绚丽文化。这样的审美在三峡文化中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产生着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形成了三峡文化的长廊。这些审美,气势宏大,表现力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如:长江三峡阴沉木雕(图〈3〉)以硕大、深沉、壮美著称,有的重如青铜,黝黑发亮,其重量甚至可达几千斤。这些阴沉木造型简括,向外张扬,充满力量,是三峡自然力的美与人的刚劲豪放精神的展现。附图图〈3〉阴沉木雕《八阵图》2.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在长江两岸苍翠连绵的山峦中,纵横交错的溪流、山地、田野、农庄形成三峡自然与人的和谐的佳景。生活在这里的三峡人被风光明媚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树木,奇形壮美的山石,较肥活的山地、农田等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自然美熏陶、养育,塑造了三峡人细腻、柔情、丰厚、温情的品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这里的三峡人喜欢抒情、柔美、安详、对称、精细、含蓄、温馨、和善的审美情趣,崇尚欢乐、幸福、喜庆、活泼、热烈的民俗美。三峡民间美术家把这样的审美注入在绘画、编织、装饰、雕刻等中,营建出自然、柔美、朴实、生动的艺术形象,采用色彩明度高,短对比与细柔流动的线条,表现出清明、柔和、丰满的美,使人陶醉,“一见如意”、“一见倾心”。开县蓝印花布门帘,构图十分精巧,富丽丰满,图案完美丰富,变化统一,生动活泼,喜气洋洋,印制精细准确,色彩和质料感都十分俊美。在三峡,梁平县和开县的蓝印花布流传民间而闻名,制作方法比较传统,常采用纸版、木版、皮版雕刻图案,印刷彩色一般自配,图案印制在较细的纯棉布上,图案常有林木花果、飞禽走兽、龙凤麒麟、鱼类昆虫、日月星辰、仙山琼阁,以及人物神话等,可印制出罩帘、床帘、床单、台布、枕巾、围腰、衣料等品种,甜甜细美的蓝印花布无不反应着这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3.粗拙之气的古朴纯厚美在远离三峡的崇山峻岭,自然环境尚差,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广阔深远的大山里,居住着劳动、生活、服饰、情感、信仰、风俗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风情的三峡人。他们用简单、粗糙的生产与生活工具,用纯朴的思维方式,用坚毅而虔诚的性格与大自然抗争,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朴实,性情纯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义,民俗传统深厚。这里的三峡民间美术家是广大农村妇女和少数工匠艺人,他们有广泛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浓厚的宗教信念,用粗大勤劳的双手,和纯朴真诚的情感编织出古朴、纯厚、凝重、苍老的美。这里的民间美术如桃花刺绣、剪纸、雕刻等都展现了古朴纯厚的民俗美。这些作品取材传统,贴近自然;造型随意,简略概括,十分生动;色彩对比,纯洁,明快,直接用原色;构图对称均衡,随意自然;材料素美,富意象征。当你目睹这些民间作品时,那对生活的热爱,深情,把心灵、情感及整个生命注入作品而形成的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虔诚艺术精神,令人感动,并愿为之探寻,追求。挑花《围腰》(图〈4〉)是一件造型新颖别致,舒心醒目,构图既严谨又随意的巫溪桃花围腰,作者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图案有龙、凤、锦、鸡、蝴蝶、石榴、花草等,除围腰上粉红色、绿色、金色、红边装饰处,所有图案均用纯白棉线,运用经纬法挑钩在蓝色棉布上,基本技法较为简单,但形象造型极为生动,天真纯厚,极富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有儿童画造型特征之感,其形式构成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特点,即:外形方圆直曲的形式美,运用阴阳线技法构成黑白对比,使图案组织变化统一,疏朗、匀称,给人以恬静、怡然之感。图形所传达出的寓意有象征爱情的龙凤,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有象征美好生活的锦鸡、花草,生动地体现了三峡广大劳动群众、亲切、纯真、直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在三峡还有许许多多象这样直朴淳厚的民间艺术品。附图三峡民间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绎出许多美好的造型与醇厚深挚的艺术精神,这里揭示出的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特征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待我们继续探寻。
一、消逝的冰雪艺术
冰雕雪塑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中国的冰雕艺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文章以中国北方为切入点,论述与探索北方景观设计中的特色强化方向,为中国景观的个性化、传统化、灵活化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指出中国北方的冰雪艺术丰富并均衡了中国景观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整个景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冰雪艺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生命短暂,因此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流泪的艺术”。
二、民间美术与瞬间艺术之比较
1.造型与民间艺术有共同特征,题材上还沿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如“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民间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等也是冰雪艺术的雕塑主题。描述民间传说的作品融入了许多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语言。另外,表现民族风情的题材也层出不穷。冰雪艺术表现了一些装饰性艺术语言,利用基本几何图形和简单造型语言的构成组合使得一个平面或者一个物体的观赏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并富于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装饰手法增加了冰雪艺术的张力。
2.笔者认为,这句话描述的是造景要注意的问题,即观者从各个角度观察欣赏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艺术造景的手法主要有点景、借景、框景及其他造景手法。冰雕建筑群中的每一座冰雕建筑都作为一个“点”,便可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点景,一起组成了整个展区的所有景观。打造一个“面”就一定需要多个“点”。冰雕建筑中“借景”的运用,即用远近冰雕建筑作为衬景,从而互利,做到两者彼此依托,相映成趣。园林中的“框景”,利用门、洞、窗户、树枝自然抱合形成画框的形态,从而使景色如同画面一样美丽,形成画框里的景观,因此冰雪艺术常用框景作为造景手法。
三、小结
冰雪艺术存留时间短暂,仅有两个月左右。白天黑夜温差的变化会改变其形态,如春季冰雪作品随白天的气温升高而融化,夜晚温度降低会将变形的形态重新冷却定型,次日继续融化,夜间反复冻住,正是这种进行性与中止性的交替作用使得冰雪艺术的外部形态处于动态与静态的交替呈现状态,但所有这些无论多么精彩灿烂,归宿都是蒸腾消散。冰雪艺术的表现,即适当改变客观事物大小、比例、轮廓等关系,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使得冰雪艺术造型鲜明,艺术特色明显。东北民间文化的研究重点在于重新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用发展的眼光重新打造新鲜并有能量的文化,同时有原则地吸纳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创造出崭新的艺术文化形态,促进国人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更加丰富和完善整体艺术文化内涵。
作者:梁家琳闫雪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承 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2-02
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从始至终就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中国的民间美术具有充满了原始气息的原始性特点,中国民间美术的这种民族性和原始性是推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和保护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是对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是当代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中国民间美术的原点出发,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梳理,从而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独有的特点,论述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官方美术和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对于官方美术来讲,具有原发性和本源性的特点,中国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形式。中国的美术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阶级地位与艺术地位相结合,一直将民间艺术视为低级和粗俗的东西,从不将其视为艺术,民间美术同样是被视为低级和粗俗的。但是,中国民间美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人民大众的劳动和审美观点艰难地发展和保存下来。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底蕴深厚,艺术价值极高,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中国的民间美术与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同根同源。中国的民间美术和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共同的特点。至今中国的民间美术还有中国原始美术的艺术痕迹。中国的民间美术是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开始从不自觉地追求美发展到自觉地对美的追求,最早是为了制造一些实用的劳动工具而产生的,追求实用是最初的原点。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锋利的工具和光滑的工具使用起来更为便捷。从实用性的不自觉追求逐渐演变为对美的自觉追求。古代人们开始在一些器物上添加一些简单的线条,对称的线条乃至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人们在早期的陶制品上为了使用方便加上了把手,为了区别用途和使用方便加入了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再如,人们将贝壳和兽骨打磨光洁甚至通过钻空等方式配挂在身上,用来吸引异性。这些都是最初的中国民间美术的雏形。至今在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品上还能见到早期的一些图案,人们依然对此有审美上的感受,现在我们在一些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作品上还能经常见到这些简单、朴实的图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从而促使民间美术也逐渐分类,民间美术在制作上也更为精细和多样。一直到现在,民间美术出现了迅速的发展状态。中国民间美术凭借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深深地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中国民间美术将艺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大量的艺术样式,例如编制、剪纸、年画、泥塑、皮影、刺绣等等众多的艺术样式。
二、民间美术的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因此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紧密联系,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言传身教”是中国民间美术传承的主要方式。中国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父子师徒关系进行传承的,言传身教的传承形式是由于中国民间美术技艺的掌握者是最为普通的民间艺人。由于中国古代将这些艺术视为低级和粗俗的事物,因此这些民间艺人多数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他们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承,更多的是依靠口口相传。这种口口相传、亲身示范的传承形式将技术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进入了科技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审美需求日益增长。机械化的大批量无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家庭式的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传统的民间美术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步消失,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在冲击着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很多优秀的传统工艺从此失传,许多传统的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品被现代所摒弃。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如“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的民间艺术并不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它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试听,使我国的普遍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状态。
三、民间美术的发展方向
1.1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在人们的脑海中一直是极富艺术形态的,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等,比如民间美术的剪纸、刺绣等就体现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图案多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传承中国喜庆欢乐气氛的红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1.2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风俗,是对人们社会生的一种不同诠释,而这种诠释,却成就了民间美术另一种艺术特征,例如,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年画等,早就不仅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而是经过民间美术的雕琢,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态,在祈福、祭祀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色彩丰富的风筝来驱走一年的霉运,用年画娃娃来祈祷来年的福气,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
1.3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文化,因此一直保持着民间生活最原始的形态,民间美术的“本元性”使其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将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以艺术的形态来展现。如在民间饮食文化中,面花成为了民间艺术造型的典型,这是一种用简单的面来创造艺术形态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2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2.1造型设计启示:道法自然
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国民间丰富的艺术造型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由于民间美术造型讲求视觉独立性,其独特性体现在其取材和造型体系不仅仅来源于单纯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自由而又随意的创作过程,作者通过作品将其观念暗寓其中。现代艺术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首先,在设计思想上,应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不拘一格“的造型风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再通过主观的审美进行二次创造,使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象,为冷硬的现代艺术设计增添些许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2.2色彩运用启示:配色鲜艳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精髓所在,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上也要借鉴民间美术色彩的精髓之处。民间美术源于民间生活,民间生活随着时间的变迁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国的年画、剪纸、皮影、木偶、脸谱刺绣等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五色观源于传统的五行观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念搭配五种色彩,形成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独特五行色彩组合。其次,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将“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红红绿绿”来体现吉祥如意,譬如节假日的年画,对联等,都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突出节日的红火热闹。这种将风俗愿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吉祥,更能体味浓郁的艺术气息。
2.3创作观念启示:保留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