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03:2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意思维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设计者们应用创意思维具有诸多方式方法,其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异质同构法、主题构思法、解构重组法和想象设计法。
1.1异质同构法发散与收敛思维主要应用玉异质同构设计中,异质是指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形成的相对立的因素,由于面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面的质地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一种面料设计出各种服装,不免单调乏味,缺乏创意,而运用异质同构设计于服装设计中,利用这种设计语言,寻求视觉上丰富变化的效果,给人明快、强烈、清晰的设计美感,形成一种颠倒错位的对比变化。
1.2主题构思法创意思维在主题构思法中的应用,主要借助于其中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服装设计的主题是设计作品的灵魂与核心,是以具象或抽象的素材构成的,根据主题景观或事物的表象感觉,通过服装造型的某些因素和色彩的特征,再现主题的整体风貌,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流行时尚完美呈现。
1.3解构重组法所谓“解构重组”,就是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有意识地视为陌生,将原本完整存在的形式肢解为零碎的个体部件,如服装中的口袋、衣领、袖子、门襟、衩口等,将这些被肢解的部件视为独立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组成全新的东西,从而获取新的意义。服装的结构重组设计并不局限于对服装本身的肢解,它是一种创新设计的方法,通过解构打散的方式,冲破原有事物的固定组合模式,这包括约定俗成的服装款式结构、色彩搭配、面料组合、固有的图案花纹形式等。
1.4想象设计法服装设计需要想象与联想,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很多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如设计者以鸟类的羽毛颜色作参考,从中提取出和谐的颜色,并将之运用于服装中,这些都是受联想思维的影响。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类比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想象思维是主动性、生动性与独创性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服装创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度极大、赋予激情与情感的思维方式。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和激情,更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装,也无法塑造出人们理想的着装形象。
2创意思维对于服装设计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新意义非常强烈的前沿学科。在经济和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设计创意的消费需求源源不断。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设计师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将寻常之物翻出新意,进行创意设计,以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师运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推测未来服饰的主流,如复古走向、自然、现代感与民族风。极简主义,优雅精致,也重新风行,时装款式更加趋于舒适自由。尊重人的自由意志,满足人类多样化的服饰需求,将是未来服装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大原则。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进步,都将使未来服装设计的理念产生质的飞跃。服装的向前进步离不开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新,想要设计出舒适美观的服饰,也在不断鞭策设计师应该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技巧,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创意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灵魂,在服装设计创作过程当中,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运用多样性创意思维,加之科学正确的创意手法,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有独创性和感染力,并且能更好的指导服装设计实践,创造出新主题、新色彩、新造型。因此,创意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李卉杨敏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交流与表达”强调了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提法和要求尚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条对应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问题,这是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说,感受是接触外界自然、社会、人生所得到的影响的话,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感受离不开人对感受对象的感觉和理解,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地认识和判断。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对他们的作文应该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既要考虑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一句有些笼统和令人费解,不如说“培养科学理性的思辨意识”更具体。
三、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前一句分量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书面表达的内容要求,第二层意思是结构形式要求。这些要求严格说来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第二句指的是思维发展的要求,但在表述中存在令人费解和矛盾之处。要求中提出三种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两个思维是按照思维形式划分的,而第三个是按照思维品质来衡量的,这样,三种思维放在一起就造成分类表述上的矛盾。有创意或创造性的思维一般被称为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在编写者的意识中通常指逻辑思维中的思想创造,他引导人们注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科学思维训练,以为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其实,想象思维中独特的想像和虚构也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把想像和虚构排除在创造性思维之外,显然是认识上的局限和偏颇。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
四、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比较有新意的是强调了写作中个性张扬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只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尽管难于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但这种想法很好,是一个在高考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基础上方能实现的理想目标。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的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被动的应试作文压制和泯灭了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
五、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即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注意语言推敲,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没什么新颖独特之处。譬如: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种一般性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同文体实际上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表达思想准确和语言鲜明,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是一种诉诸人的理性的逻辑话语,要求语言与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而记叙文要通过记叙和描写人、事、景、物表达某种情感态度,它的语言有时要求委婉、含蓄、甚至模糊的表达。所以,作为写作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文体提出符合文体特点的具体要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段内容强调了写作中的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写作速度和数量要求。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价,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具体操作中一筹莫展。
七、具体谈到口语交际与交流的要求及演讲的问题
口语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思维基础上的表达,作为思维的两种表达形式,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交际交流是通过口语的表达。书面语言的交流一般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文本媒介进行;口语交流是一种在一定交际场合和交流语境中的表达与对话,言说者与倾听着的角色是互换的,它是围绕话题和交际目的所进行的沟通交往。
在中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口语交流除了能够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得流畅清晰之外,还可以培养应变和应对能力。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是写与说的区别,写能培养完整严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说能培养即兴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二者虽然同样重要,但写作能力的强弱也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所以,写作应该是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中,“述”应该以“作”为前提和基础,要避免述而不作的倾向。
关键字: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B835]
1.引言
对于创意思维这个名词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它的足迹遍及在各类创造性的行业或工作中,同样对于服装行业中有关创意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服装设计的创意方式与诸多行业或专业有所不同,它具有自己专业的独特性。因此,对于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自己特殊的方法或方式。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在服装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就当前关于如何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探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激发想象力
对于服装设计人员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想象力丰富就意味着头脑想象思维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也即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1],同时具备了良好的想象力可以使工作时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特别是需要发挥创造性的工作。
对于想象力来说,这种能力的产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想象力是可以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是天赋;另一方面,想象力是由后天培养出来的,也即想象力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训练。对于先天的想象力,我们没法去处理,但对于后天的培养,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达到提高想象力的作用。
因此,文中所说的培养想象力,主要是针对于后者来说的。
(1)通过图形训练的方法。对于一个没有良好的想象力的艺术创作人员来说,即便他创作出相关的作品,这种作品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因此,想象力对于一个艺术创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图形的训练。图形绘画其实就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理想的手段[2]。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些图形方面的训练,如:图地转换,矛盾空间等都是训练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2)构建主义学习。进行服装设计时,不光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纸上理论的教学,还可以在非课堂的时间中去进行体验教学。比如,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大自然或外界。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接触,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更好完成服装作品的设计。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的观点来说,教学是创造一种条件:让学习者通过自行的探索,借助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和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资料,以此变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在充当学生的指导老师之外,还可以兼任学生的合作者。
(3)培养学生非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在艺术视觉创造中,形象思维等非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占有重要的作用。如:发散性思维、侧向性思维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如果只是做“横向型思考”的话,有时候往往找不到最佳的创作激情和状态,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如果我们能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去创作作品的话,也就是说打破常规的方式,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为,笔者认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常规思路和非常规方法结合起来的话,从中找出创作规律,有时可以对服装设计带来很大的帮助,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主体框架罗列法
在一般人看来,服装设计过程看起来是个庞大且繁杂的过程,其实我们理顺框架和线路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服装设计创作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尝试用一些创意思维方法来总结出些“方案”。在平常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勾画设计的一定框架,然后由学生按照框架,逐步实现方案设计。在老师指引的思路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记下不断闪现的创作灵感。然后将这些零散的想法联系起来,形成主题框架,使之成为一套系统的思维方法。平常,我们在设计主题框架时,通常按以下的步骤来操作:
(1)问题概念化、具体化。在设计主题框架的构思初期,把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文字或者符号表示出来。对要设计的内容和款式做到精确定位。在具体处理方法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如可以配合曼陀罗法扩充思维策略,具体做法:将主题写在中间,然后对于由主题联想到的各种想法、思路,分别写在主题的周围,这样问题和方法就比较的形象。
对于学习服装设计来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好服装设计,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积累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积累服装设计专业以后的信息资料。在课堂上,还可以使用脑力激荡法[3],此方法强调群体思考,着重互相激发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获取设计的思路。脑力激荡法只考虑提出构想,不拘泥思考的空间,相反提倡通过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去创造新的想法和思路。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设置以此为根据。在设计过程中,淡化作品的实用性和适时性,重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视野去思考问题,创造出更多的有用的作品。
(2)概念的形象化具体化。在经过上面主题框架罗列,确定好了具体的问题,明确了具体的概念,接下来就要对这些问题和概念进行实例化。用文字或图形去把抽象的东西具体表示出来。
(3)设计操作化。当对问题和概念进行实例化后,随后实现把创意转化成产品。这种过程是不断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也是讲座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给予的,只有在这种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有可能不断的熟练掌握。国际上一般的做法是事先设计好一定的训练项目,再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完成,在设计活动中,学生在事前事后,不断总结与领悟创意的方法和技巧。经过这种专业化的训练操作可以使创造性思维不断的得到扩展和延伸。
4.总结与展望
我国的服装教育与西方的教育相比较而言,还比较落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和革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将服装设计创意作品转化为产品。
参考文献
[1]李冰艳.从流行趋势谈服装专业课程教学[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2):25-26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只有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校开展了思维训练课程,旨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巧板又称T字之谜,是一种类似七巧板的汉族传统智力玩具。四巧板由一块长方形分解的4块不规则形状组成。其中有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各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凹五边形一块。这几个多边形的内角除了有直角外,还有45?、135?和270?的角。四巧板源自中国,在日本叫“博士板”,因为这种板不仅用来作为课外活动的玩具,而且还用来测试智能,根据拼图的难易,分成九档。这种拼板在日本还有一个名称叫“吉四六之谜”,意思是“难解之谜”。中国古代称它为调合板,是拼出的图块很协调的意思。西方叫它为T字板,因为它能拼出一个T字来。将四巧板拼成大写的“T”字母形状据说是最难的。
二、研究目标
1.在研究如何拼摆四巧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意逻辑能力。
2.通过玩四巧板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3.通过玩四巧板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平衡性、记忆力、左右手的协调性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1.了解四巧板的制作方法和历史文化。在经历“任意拼”“主题拼”“依形拼”“记忆拼”等活动后探索四巧板的拼摆方法,掌握四巧板的拼摆技巧。
2.观察学生能否在游戏中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学会有序思考。并观察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和记忆力如何变化。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查找,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在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
3.案例研究法:基于在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既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材料,又可丰富课程资源。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1)尝试玩课题中的游戏器具,确定研究游戏的器具。
(2)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有关四巧板游戏方面的资料,以及最新的相关理论。
2.研究阶段(2016年3月―2017年4月)
(1)参加课题成员会议,研究课题开题事宜,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随机采访研究班级学生,了解学生对四巧板游戏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思维受阻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探寻开拓学生思维的方法。将方法用于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重点探索和研究利用四巧板游戏开拓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
(4)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讨阶段展示会,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动课题深入有效的开展,适时撰写研究心得,研究中期进行研究自检和小结。
3.结题阶段(2017年5月―6月)
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作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形式美不仅是工艺美术和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而且是其追求的艺术目的,必须加以重视。内容是事物的内在因素,形式则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独立的审美价值。工艺美术和设计必须充分运用抽象,由具象到抽象,使工艺形象概括化、表号化、程式化。
在20世纪60年代,美术领域如果探讨形式美,就可能误以为在搞形式主义。
对于工艺美术和设计来说,形式美不只是它的重要表现手段,而且也正是其追求的艺术目的,必须加以重视。
一、必须重视形式美
1.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内容是事物的内在因素,形式则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二者是统一的,联系为一体的。
但是,在现实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却十分复杂。内容是易变的,而形式则是相对稳定;形式能够促进内容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形式和内容可以互相转化;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又可以产生不同的形式。
作为艺术的工艺美术和设计,它们的形式,则是其可视的艺术形态。只是工艺美术又有不同,工艺美术是可视的物质形态,而设计则是意念具象化后的非物质形态。形式,对于工艺美术来说,是它的工艺形象,包括美术形象的点、线、面、体、色彩,以及构成物质形态的材料的色泽、纹理、质感等。
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具体的,可视的,具有空间感的,有别于贝尔和朗格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也有别于格式塔所谓的场的形式。
只有形式,才能使艺术成为艺术;艺术的形式必须是美的,这就是形式美。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外形化意味着不只是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某种特殊的物质媒介如黏土、青铜、大理石中,而是体现在激发美感的形式中:韵律、色调和布局,以及具有立体感的造型。在艺术品中,正是这些形式结构、平衡和秩序感染了我们。”这段话,正是说出了形式美的本质。
形式包括形态(造型)和色彩两大块面。但是人们往往关注形的多,而研究色的少。
国外对于形的研究,有德国著名的桑齐原型和玛台尔原型。桑齐原型是用九种基本形相互组合,四个组合就可得到六千多个形体;玛台尔原型是以方圆组合,可得多种形体。我国古代的七巧组合、燕几图排列,也都是形体的组合。
国外对于色彩的研究,也是很多。最早如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在和谐;近代则有美国孟赛尔的色立体、美国摩恩的色调和论、德国奥斯特华德的奥色谱,都是著名的。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及后来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涉及色彩。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在上节已经谈到,形式是有相对独立性的,也就是说,形式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人们用分解重构的形式观念,往往对艺术不只看到形式的东西,而且可以理解作者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形式的意蕴,也就十分复杂。人们对形式的感应,不只具有心理的作用,也有生理的作用。这样,形式对于人就呈现出物质性和社会性,体现出发现意识、创造意识、科学意识、社会意识等等。因此,人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思维层面、形式层面、表现层面等。
研究形式美,除了研究形式语言,还要关注视知觉和思维新区。关于视知觉,同样有心理方面,也有生理方面;所谓思维新区,则是指创意思维和反向思维。创意思维是指从空间到时间,从有限到无限,它是多元的、发展的;反向思维或称逆向思维,是一种反方向思考,也是一种重构。例如上下楼梯,本是人的行动,一步步向上登或向下走。而反向思维正相反,使人静物动,即人静立在梯上而使楼梯传动。拉力比推力费力,在设计时,使拉变推,以省用力。这样不仅萌发了新的方法,克服了思维定势,也大大提高了使用功能,扩充了使用领域。
二、充分运用抽象
我们所说的抽象,与黑格尔所说认识是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相反,工艺美术和设计的抽象则是由具象变成抽象,亦即形象的概括化、表号化。
从哲学上说,由物质的具象,经过思维的抽象到精神的具象,是一个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而艺术则是从客观形象,经过提炼加工,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这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方法,它常常表现出几何化、装饰化。
艺术的抽象化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了模糊性;
(二)使欣赏留有余地,增添了创造性;
(三)超越了艺术媒介;
(四)适应人们多元欣赏;
(五)扩充了艺术的含蓄、象征、寓意等多种手法。
三、工艺形象的程式化
程式化,也即样式化;韵律化,也即诗化。通常指变形的规范和程式。犹如戏曲的唱腔、念白、做工、表情、扮相、套子等各种表演技术格式。
中国哲学上有所谓“隔”,就是加工与现实所产生的距离。也如外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所称的“间离效果”。这种离开实在而进入非现实境地的艺术效果,加强了人的主体性和艺术的创造性,是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是一种高境界。
一、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工程技术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
工程技术能力是指以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力除了建立在科学原理及其特有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技术组织化程度等重要因素。具体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其与建筑学辅车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技术等知识,便是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后,对构造图纸的制图技能已经游刃有余,但将图纸转换为真实施工项目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进工程技术类实践课程刻不容缓。如木工实习、模型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将课堂所述的设计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3.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
口头表达能力即语言交流的能力,表现为对演讲、对话、报告、讨论、答辩、谈判、授课等各方面所具有的技巧与艺术的运用。在当下信息极为发达的大环境下,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在设计项目竞标的阐述环节,还是在项目真正步入施工阶段,设计师与项目甲方及施工人员的沟通都离不开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在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其中,设计课程中的作业综合评审环节就是学生锻炼口才的契机,通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的胆量,同时,通过公开的作业评审,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内涵,让一些不易被发现的隐性问题暴露出来。因此,在室内设计基础及阶段性设计课程中添加自述评审环节,其优势不言而喻。尤其在低年级阶段,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不但肩负着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为后续设计课程过渡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口述实践树立健康的设计理念,培养大学生应用口头表达创意思维的意识。科学配比专业设计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极为重要。因此,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阔设计思维,活用综合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作者:张媛媛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
论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展示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展示道具方面用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运用和发挥到最佳效果,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赋予其灵魂,使其具有传达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丰富,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展示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样性: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样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元素一脉相承,作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二、展示道具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道具”是戏剧、舞台表演或者电影、电视剧拍摄时用来表演的辅助器具。而在展示设计指展示用具,它包括展台、展板、展架和其他一些用来表现展品的器具。展示道具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用于产品的衬托和商业空间设计与环境的陈列搭配的物件,从空间的设计来看可大可小,小至产品的一个摆件,大到空间中的重要陈列物件。展示道具是社会时尚文化的缩影,展示道具设计是创意反映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展示道具既散发着时代精神的气息,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道具设计中的应用
1.展示道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时态特征,包含了人类文明史中和历史上发生过、存在过、今天仍被人类生存方式所沿用、或被变革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形态。传统文化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习俗性、观念性(宗教信仰等)的特征,又完全具体地表现于这些文化形态之中。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社会发展的每一步也需要传统文化的留存与推进。
传统文化对展示道具设计的影响,以及展示道具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在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对展示道具设计观念的影响方面。对于展示道具的功能,以传统文化观念来评估,是认为对美好事物的展示,则以其审美价值为首要,其商业价值为其次,其贸易功能则更为后。(2)在传统审美思维对设计者和观众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方面。传统的审美思维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的、地域的、民俗的美化形式具有极强的理解程度和极大的认可程度,这也极大地导向展示设计者在设计思维中广泛地运用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来表达展示道具的形象,以迎合观众的审美思维。(3)在传统设计风格对展示设计形式体系的影响方面。在世界历史范围的设计领域中创造的一些优秀的风格流派已经或多或少地被当今的展示设计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采纳。
一般来说,根据参展商的要求和经过对展示道具材料的分析,设计者过程中普遍运用传统审美思维来审视展示道具的文化内涵,以获取对展示道具主题的准确判断。一旦传统审美思维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就会使展示道具产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意境。
2.融入传统文化的现代时尚展示道具创意设计
现代的时尚观念不仅是由现代的文化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而且还仍然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理念。展示道具设计的创意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将现代时尚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
利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与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已经成为世界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展示道具设计的创意趋势也呈现出在具备了鲜明现代之美的同时,还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神韵。
展示道具创意设计的优秀之作,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有机交融,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特殊的个性,是既能体现出现代展示道具设计的时尚观念,又能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恰到好处地处理现代时尚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体主要有这几类:一是直接采纳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在展示设计创意中利用人们对就为了的原生态传统文化的陌生程度,来提升观众对民族文化亲情的审美新鲜感,产生一种具有文化回归的时尚风格。二是具象形态变化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对传统文化的形态元素进行造型变化,运用到现念的展示道具设计中,是最常见的创意思维形式。三是抽象形态变化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在展示道具设计的创意过程中以现代意识主导展示道具设计主题,并由时尚理念的形态作为主体。但是充斥着现代时尚形态的展示道具设计创意,是由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演化变通而形成的。
四、结束语
任何伟大的创造都离不开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通过分解与重构,成为新的展示道具表现语言,与高速涌现的时尚元素相结合,在简约单纯的展示道具设计中呈现出典雅大气,个性鲜明的现代设计风格。优秀的展示道具设计,应当是视觉传达、个性风格、创意印象、审美意味方面的完美结合,运用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处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通过文字、图案和色彩这些视觉传达的三要素,使之巧妙而和谐的融合,以此创造出优秀的展示道具设计之作。
参考文献
[1]、 郭常明,郭盛庆,王永斌. 《展台创意设计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2]、 雷洋. 《展示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 李远 宋春艳. 《展示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图1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成长,人们的生活程度越来越高了,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消费者们都是通过包装来了解产品的质量,好的包装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诱导人去产生购买的欲望。然而,不但要使人们一般的审美得到满足,而且还要让消费者得到心灵上和情感上不同的收获,所以,怎样才能让创意去满足某些人的需要,是现如今的创意设计中不可轻忽的要点。其美化商品、传达信息、促进商品销售,已经成为判断其包装是否成功的标准,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在我们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品信息,而手绘插画已经成为现代创意中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用最为直观的形象,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真挚的情感互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现在已经用于包装设计的多个方面,其中包含了文化与商业活动、影视娱乐、社会世事等。所以,论文从手绘插画的认知方面出发,分析了插画在现代包装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图形语言在包装设计中的特殊优势,传达出手绘插画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手绘插画;现代包装设计;图形语言
设计语言在现代创意设计中是最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把商品信息十分快速和精确地传递给人们的主要方式。而且,它也表达着产品设计中的团体特点。由于,对产品包装中的图形语言来说,非常有用的构成因素就是插画,所以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生活变化之后,得到了很多新鲜血液,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很多多彩的表现方式与途径。从汉字萌芽时,插画表现方式就开始出现了。虽然它的材料、表现方法、传播媒介等不那么的好,但是,在慢慢的成长之中也产生了很多其他的情势,而且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很重要,也终将会从以后的创造表现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文章从手绘插画的认知方面出发,浅论了手绘插画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一、手绘插画的历史演变
在我们国家,手绘插画是较为悠久的汗青。从天下最老最悠久的洞窟绘画开始,所有的作品都在验证着手绘插画的成长。手绘插画是随着报纸、书本的变化而形成的。可是它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二十世纪的美国,那时做插图工作的大多是艺术家们,做的插图都有手绘形式,之后因为抽象画风的引导,手绘形式逐渐变化为抽象了,到最后,手绘形式又重新回到了具象。由于谍报年代的来临以及现代设计的延展,现代手绘的寄义已经变成了更加生活化的形式。插画,在拉丁文的笔墨里,是“照亮”的意思,是为了添加文章中的文字所带来的趣味性,让字义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具象地活跃在人们眼中,同时走入让人的内心。在现在出版的读物之中,手绘形式早就超越了这个词的雅称。手绘插画不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带动性。
二、手绘插画在当今包装创意的近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现在通行的贸易方式包括出版物中的图片、吉祥物、影视设计和广告这四个表现形式。实际在现代中国,手绘插画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它不断的出现在服装、影娱、杂志、广告等传播形式上。随着内容的不断的增加,也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成长为实用的表达途径。手绘艺术不仅拓展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不断翻新着大脑,带给大家无限的思维能力。比较有历史的商品包装,大多都采用了传统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摄影的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需要,让包装上的表现形式被逼真的摄影图片所代替。伴随着新的科技形式的衍生,即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手绘插画的形式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由于比较自由的缔造方法和工具,让固有的思维形式,出现了新的改变。随着手绘形式的商品化以及材料和工具的不断更新,手绘插画形式也由此步入了新的世纪。现如今作家们的风格都不一样,作家们常常为达到心中的想象,会想尽办法打破以前使用单一材料的形式,促使手绘插画获得无限的表现性。
三、手绘插画在当今包装创意的重要性
在现代包装形式中手绘插画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广告和企业形象宣传的特别门类。以下就是手绘形式在现代包装创意中的四点重要作用:
1、生动地展示商品,直给产品信息
商品信息的传播要比较直接,这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们的消费惯性,让消费者在商场里,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发现商品。因此,现代的手绘插画的形式就是将产品信息更加简洁、精确化,便于消费者去了解产品。
2、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一直以来的产品包装,都是一些较为简单、平面化的元素作为产品包装的图形语言,这样会使包装较为单一化,没有什么新意。然而手绘插画的介入,让产品包装赋予了新意,给包装设计带去了更有意思的表达形式,从而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兴趣,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所宣传的产品。
3、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为了突出商品特殊的品质和内涵,运用“手绘插画”这种表达方式,是最具说服力的,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表现,可以使创造性思维有更多的展示形式。例如:市场上的果汁饮料,有的会采用简洁写实的方式去表现,传达出饮料的美味;然而,也可以采用手绘插画的手法,赋予其亲切的感觉,增强广告说服力。
4、增强商品的魅力,刺激消费
包装上的图片内容不一定要跟企业和产品自身有关,其实可以更加的生活化,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融合在产品里,让产品更加感情化,这样对于人们的心理影响会大一些,而市场销售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好很多,所以手绘形式的优势很大,表现范围也很广大。因此,手绘插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情感,更加具体的表达着产品的特性和内涵,清晰的传达给消费者们,让消费者们产生购买欲望。
四、结语
[论文摘要]通过对人本主义以及包装设计教学情况的简述,提出了从包装设计艺术思维培养和包装设计成果评估两方面引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坚持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以消费者为本来设计,走以人为本的培养道路,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更强生命力的包装设计队伍。
随着国家工业的高速发展及市场经济的需求,包装设计便应运而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综合性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包装设计理念,现代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整合、运输、美化产品的手段。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理念变化,对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和包装效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一个有创意、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并非偶然所得,而是经过合理的艺术思维培养。琢磨思考,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创作的艺术作品,那么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知道如何进一步学习实践,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性设计人才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出发,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和包装设计艺术培养有机结合,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以消费者为本来设计更好的使包装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培养出更具生命力的创新型设计队伍。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Humanism)来源于拉丁文,其中含有人的、人类、人性、人文影响等意思。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观念和见解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并形成别具风格的教学观。在国内的教育发展中,也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而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人性本位,即以人为本,学观点,而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人性本位,即以人为本,根据人类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和人在社会中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更体现出去尊重学生,培养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展现突出人性的价值。同时,结合教育内容及特点也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包装设计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流通到市场中去,究竟能否为人所认可、接受。都需要经过市场经济的检验。所以,不但在对学生教育本身上引入人本主义的思想,更应根据实际传授的内容,做到以人为本的思维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二、艺术思维的培养状况
包装设计包含了设计领域的平面、文字、色彩、摄影等门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专业学科。为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队伍,相关院校教师提出了很多的教学尝试,其中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开放式、实践式教学;有采用教企结合,使学生设计作品真正进入市场,同时也将市场的竞争机制渗透到教学中来的方法:有基于包装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两方面考虑的教学方法,从审美观念和精神功能出发,与包装的理化保护功能技术有机的结合;有采用个性化教学,主要培养和突出个性,尊重个性化倾向,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这些方法都为包装设计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作用。
三、人本主义艺术思维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1.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
包装设计的艺术思维是通过视觉语言来表现的,设计创意虽然不同于美术创作,但在艺术构思、个性表现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人”,成为艺术创作的主宰,依据自身的特点,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发挥,激发创作欲望。人本主义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促进学习过程,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设计在不断创新,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从理论中汲取知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来使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当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者在于教师,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参与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给予自由创作空间,从而教师在人本主义的教学中起到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的作用。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说过:“艺术教育是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教育”。相信坚持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那将会为形成互教互学,共同创新,适应变化的发展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转贴于
2.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
近十年来,我国的包装设计事业发展迅速,包装设计的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高,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联系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纽带,给人们提供了多种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然而,包装设计的成果能不能被认可,能否有良好的业绩,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包装以其独有的形象语言与消费者沟通,所以如何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成为设计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以人为本的消费评价理念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坚持根据消费的心理状态波动,消费趋势和潮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例如,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论从包装材料、包装风格上,还是在包装的回收利用上做文章,力求保护、安全、节约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真正做到以消费者的立场出发,锻炼培养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便能在不断的设计过程中适应时代变化。所以坚持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更能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包装,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才能使产品的包装在市场中很好的完成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功能。
四、结论
1.通过分析人本主义艺术思维的概念,提出了在高校加强人本主义艺术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提出了两种人本主义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更好地将艺术思维成果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马建森,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主要从事实务与文化传播、广告与品牌研究;陈洁,女,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文化传播研究。
摘 要:论文探讨了当前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紧密结合。其中创意教学既包括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广告创意实践;创新考核则是指根据广告创意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目的是通过创新考核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与广告创意实践体系。
关键词:创意教学;创新考核;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4-02
广告类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等能力的知识密集型人才,且“广告作为商业的引擎,推动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1]”。由于广告行业是极具创新性的行业,因此广告人才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广告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广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意教学既包括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广告创意实践;创新考核则是指根据广告创意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目的是通过创新考核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与广告创意实践体系。
一、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广告类专业学生尤其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告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应用性学科[2]”。当前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生的培养,学生广告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足。这种不足首先体现在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够活跃,更多的学生习惯于对所学知识的浅层理解或记忆,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是学生的创新实践不足,“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3]”,不能更好的进行广告专业知识再生产,没有运用所学知识生产更多富有创意并能代表创新能力的代表作;再次是学生的创新技能欠缺,创新知识与创新技能结合才能生产更多具备创意性的作品。
2.创新培养体系不完善。“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系统的构建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4]”,创新培养体系需建立在创新理论学习、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之上,三者必须统一。创新理论学习是创新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之根,创新有了理论的指导才使创新更具内涵,创新理论既包括指导创新的理论也包括专业创意理论。指导创新的理论是创新过程中的原则、特征、依据等,专业创意理论是指与广告专业领域相关的广告创意理论,是具有专业性特征的理论;创新技能实践是将创新理论转化为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创新技能实践主要是指应用广告创意理论进行广告创意并生产广告创意作品的过程。创新技能实践既包括创新技能培训与应用又包括创新作品生产。创新技能实践是广告创意过程中的活力源泉;创新成果转化是广告创意开展的动力,创新成果转化不仅是指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还指创新成果的学术转化。创新成果的学术转化要求将创意作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或展览,并以获得业界或学界的认可为目标。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
3.创新环境建设欠缺。创新环境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创新环境建设要做好创新环境平台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组织与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创新环境平台建设要求组建人才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及建设创新工作开展所要求的创新硬件环境。创新激励机制需要围绕创新建设相关创新作品评价指标和人才激励指标等。当前广告类专业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考核为主,评价指标不完善,主要以分数高低的形式进行评价,创新环境未完成创新平台、激励机制、创新组织与制度建设的统一。
二、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教学
广告创意教学由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广告创意实践组成,以广告理论知识的广告创意理论为例,多数高校是以广告创意与表现的名称命名课程而且在教学过程注重广告创意作品的展示,对创意作品的分析较少,特别是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及广告创意实践体系。因此造成广告创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即使学习了广告创意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不会进行广告创意。因此,广告创意理论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能够应用广告创意理论知识主动进行广告创意实践。广告创意是指为了传达广告策略,表现广告主题,将抽象的广告概念转换成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广告创意的定义或内涵,不同专家都有基本相同的认识,但对于广告创意理论体系,却存在相对混乱的认知,基本没有形成具备逻辑性、科学性、代表性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本文认为,在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教学过程中,广告理论知识方面应形成具备上述特点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通过多年来的广告创意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广告创意理论体系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以广告前期创作为主要行为的广告主题设定、广告表现规划、创意策略运用三个方面组成,另一方面由广告创意评估方面组成。首先是广告前期创作方面,其中广告主题以传达广告基本概念、广告主要内容为主;广告表现是相关符号及其组合表达广告主题的过程,也是创意的展示过程,更是广告创意的形式;广告创意策略主要由广告创意理论、广告诉求策略、广告创意思维策略、广告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等组成。这里的广告创意理论是广告创意的理论依据;广告诉求策略是广告中说服的艺术;广告创意思维策略是与人类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广告创意思维方法;广告创意方法是区别于其它领域创意方法的并具广告专业性及专一性特点的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是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的广告创意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及模式。其次是广告创意评估方面,优秀的广告创意应具备三方面的“力量”:传播力、震撼力、营销力。传播力以完成广告的信息传递为目标,广告创意首先能够准确传递广告信息,然后广告受众在清晰辨认广告信息的基础上对广告作品有初步的认知;震撼力指作用于广告受众的心理层面,一方面指在对广告前期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广告受众心理层面上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广告创意的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中的品牌或产品产生的认同感;营销力是针对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而言,通过广告创意的影响,广告能给消费者带来消费行为上的变化。例如对产品产生购买行为,对品牌建立忠诚度等。其中营销力中的营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广告中产品的营销,二是对广告中信息的营销。
通过广告理论知识传授与广告创意实践建构广告创意教学体系,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将广告创 意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个体进行广告创意实践的工具,并能在所学创意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创意。
三、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考核机制建设
1.树立与考核内容相匹配的考核目的。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考核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能力既包括实践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又以实践创新为主。在树立正确的考核目的的同时要设计与考核目的相适应的更加细致的考核内容,并体现考核的层次性、多元性。按照广告人才培养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考核内容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广告策划创新能力考核、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新能力考核。广告策划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的营销策略创新能力、营销推广创新能力、广告策略创新能力、广告战略创新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媒体创新能力、广告预算创新能力七个方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的广告命题解析能力、广告作品创意能力、广告作品制作能力三个方面,针对不同考核内容设立相关考核指标并确立考核目标。以广告创意能力考核中的广告主题考核为例,首先要根据广告创意理论体系设定广告创意主题考核、广告创意诉求考核、广告创意策略考核,然后对广告创意主题进行考核。广告创意主题考核目标就是要考核学生对广告命题的准确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将广告命题转化为具有创意性的广告主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的考核指标可以设定为准确性、独特性、统一性等。
2.进行考核制度建设。考核制度建设是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考核运行的依据或规范,主要包括创新考核运作制度、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创新考核运作制度是有关创新考核的组织、运作等保证创新考核顺利进行的规范。例如由谁组织考核,是否需要建立考核小组,考核人员如何组成等;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教师创意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评价,前者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后者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考核激励制度指要对参与创新过程的主体设定一定的激励制度,以使其保持创新的动力,将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常态化行为。
3.进行创新考核形式建设。现有的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主要以考试考核为主,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做了考核,不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广告人才的现实需要,需要广告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促成广告专业人才的高校考核与职业考核相一致,这也是广告创新考核的基本立足点。广告类专业是一个融合技能与理论的专业,因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创新考核形式:一是对创意理论知识的考核,以考试考核形式为主;二是对创意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创作广告作品考核为主;三是对参加专业大赛的考核,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考核形式;四是对参加广告专业学生活动的考核,以完成学生活动内容为考核形式;五是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以通过职业岗位测试为主要考核形式。通过以上五方面的考核形式,在创新学习方面完成从“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的转变,构筑多元化的创新考核形式。
四、结 论
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建设最主要的是要体系化、层次化和多维度化,要形成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一一对应的关系,创意教学的内容要与创新考核的形式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广告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金海, 吴红. 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与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探析[J].新闻界,2013(12).
[2]窦均林.广告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的途径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3]孙肇伦.当代广告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新闻知识,2012(4).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962年,伊凡・沙瑟兰德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题为《绘画板》的论文,首次提出“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确定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可以说这是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的起点。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艺术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如今,数字技术已交融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二、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数字化媒体的出现
伴随着娱乐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和新媒体交流的普及,人们开始对交互式、影像化和视觉交流方式进行探索,更多的人开始探索虚拟空间,从中寻找和塑造自我理想的角色和形象。我们已不能再把设计理解为一个狭隘的概念,艺术设计也在渐渐地超越其原先的反响,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字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在不断地挑战传统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也在充实传统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字艺术设计不但要重视电脑技术的操作,更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尤其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虽然对电脑设计软件操作得很熟练,但是做的作业往往缺乏新的创意,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本没有想法。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教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
(三)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非物质化
新的社会形态中,设计艺术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设计语言,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几乎都可以变为现实。这样的背景下,设计艺术的重心已经逐渐脱离物质层面而向精神层面靠拢,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转变。艺术的本质体现为自由的创造,非物质设计的发展使得过去功能性较强的设计艺术特质中艺术的成分越来越多,设计内容变得越来越艺术化。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
三、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时代把现代艺术设计推上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到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密不可分,它不仅融入了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而且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设计思维,延伸了新时代的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二)数字时代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表现手法
设计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如果说工业革命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那么数字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飞跃。数字技术的发展预示着现代设计新纪元的到来。速度、效率、便捷等等都是数字时代带来的优点,设计的创意思维方式,设计的形式语言,设计的执行力度都因数字时代的到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的空间,引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创建融民族特色、人文特点、独居个性特质为一体的设计文化,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数字时代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年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猛,但教学质量的低劣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引起了人们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普遍担忧。受传统教育模式思想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其岗位的工作、缺乏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执行能力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艺术设计教育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观念及形式表现上都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我们的设计教育必须跟上并超越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设计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新型的设计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一个学科,我们要在设计教育多元化中构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理论体系。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形态的变化,更需要强化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观念意识。
四、结语
21世纪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数字化艺术作为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更有赖于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愈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艺术的整个领域,不论是传统艺术设计还是现代艺术设计都一样。科技的进步已经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跨越了国界的概念,作为正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艺术设计者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时刻刻关注世界上的各种新的设计潮流,以便能够对设计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及时对世界的这种飞速发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现代艺术设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塞尔西.马卡拉.动画设计基础教学[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2]钱俊,何炎祥.数字多媒体艺术[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李佳一.论数字时代艺术本体的嬗变[J].美与时代(上),2011,(01).
[4]尚雅莉.从信息数字时代看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变化[J].包装世界,2010,(03).
[5]许文娟.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