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08: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调节灵活、煤种适应广、炉渣综合利用率高等特点。特别是环保方面的实用性,使得这种锅炉近年来在电站和热电联产项目上应用广泛。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八期技改工程就采用了四台DG410/9.81-9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运行一年后,由于膜式水冷壁磨损严重,水冷壁爆管频繁发生,以至于最长连续运行时间很难达到一个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公司从检修工艺和运行调整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控制磨损,成效显著。
2磨损机理分析
物体表面与磨粒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现象叫磨粒磨损。它是指一个表面同它相匹配表面上的硬质物体或硬质颗粒,产生切削或刮擦作用,引起材料表面破坏。在流化床系统中,磨粒磨损现象十分严重。
磨粒磨损的机理有三种假说:(1)微切削假说,即磨粒磨损是由于磨料颗粒沿金属表面进行微量切削过程引起的;(2)疲劳破坏假说,即磨粒磨损是磨粒使金属表面层受交变应力和变形,便材料表面疲劳破坏;(3)压痕假说,对于塑性较大的材料,因磨粒在力的作用下压入材料表面而产生压痕,从表面层上挤出剥落物。
总之,磨粒磨损的机理是属于磨料颗粒的机械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磨粒的相对硬度、形状、大小、固定程度以及载荷作用下磨粒与被磨表面的力学性能有关。
减少磨粒磨损一般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增强材料的抗磨性能;二是防止或减少磨粒进入摩擦表面间。
3采取的控制措施
3.1检修工艺方面
3.1.1膜式水冷壁局部热喷焊
采用先进的电弧喷涂技术,施工过程主要两部分组成:首先进行表面预处理,然后进行耐磨防护喷焊。涂层材料为PT60高强度超耐磨材料,规格为Φ2.5mm。
表面预处理采用喷砂防锈的方式,喷砂材料选用质坚有棱角、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杂质含量低于5%,水分低于1%。喷砂前调整好风压和喷砂量,喷砂气压为0.5~0.6Mpa,砂流量5~8Kg/min,喷枪与工作面成75度,喷砂速度为5~8m2/h,对施工部位全面细致的除锈和表面粗化。表面质量达到sa3级,表面粗糙度达到50~80µm。喷砂除锈粗化后,及时进行喷焊。喷焊至少分10次完成,使涂层厚度最终达到0.6mm以上。
施工完的喷涂层表面均匀光滑,无麻面、起皮、开裂、脱落等现象,涂层边缘平滑过渡。
金相宏观检查:喷焊层与基体结合致密,无分层现象。
微观分析:喷焊强化有三种方式:硬化相强化、固熔强化和弥散强化,其中以硬化相强化为主,并且硬化相强化效应使喷焊层具有很好的红硬性,用里氏硬度计测得产品的喷焊层表面硬度不小于HRC55。
3.1.2加装防磨平台
在炉膛密相区的浇注料顶端,沿高度方向形成一个宽250mm,高210mm的平台。运行中平台上形成物料堆积,使沿炉膛壁面下流的固体物料在下落时实现软着陆,改变下流物料的运动速度,减小固体颗粒对水冷壁的局部冲刷磨损。
3.2运行调整方面
3.2.1严格控制适宜的风量
烟气流速是影响锅炉内壁磨损最主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磨损量与烟气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关系。烟气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动飞灰的运动动能和单位时间内冲击到炉内壁的灰粒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是流态化的高温物料悬浮燃烧,风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运行。理论上讲,运行风量略高于最小流化风量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保险系数,常以过大风量运行,造成烟气流速过快,这将严重加大锅炉的磨损,同时增加动力消耗。为此,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锅炉总风量不超过361000Nm3/h和底部流化风量不超过208000Nm3/h。在锅炉带80%B-MCR以上负荷运行时,应控制氧量在4%以下。燃用任何煤种时,锅炉总煤量不得超过额定工况下的设计给煤量46.93t/h。
3.2.2严格控制入炉煤的煤质和粒度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适应性广,可以燃用劣质煤,人们就会以为这种锅炉只适宜于燃用劣质煤。实则不然,如果燃用优质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则更明显,运行工况更好,消耗低,排渣热损失小,燃烧效率明显提高。若燃用劣质煤,由于其比重大,用风量提高,动力消耗增大,磨损加剧。另外如果煤质变差,灰分增加,燃煤量增加,造成烟气中飞灰浓度剧增,也会加重水冷壁磨损。所以,燃用优质煤,有利于延长运行周期,经济效益明显。
灰粒磨损特性指灰的硬度、温度、形状和颗粒大小等的影响。如果灰中多硬性物质、灰粒粗大而有棱角,则灰粒的磨损特性增强。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入炉煤的粒度,根据设计要求,保证入炉煤粒度d50=1mm,最大粒径不超过8mm。
3.2.3控制锅炉床压
根据锅炉设计要求控制锅炉床压不超过8Kpa,料层差压在3874~5180Pa范围内。如果料层差压偏高,则会需要较大的流化风量,相应会增加动力消耗和磨损。
4取得的成果
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检修时分别进行了热喷焊处理和加装防磨平台;在锅炉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锅炉用风量、严格控制入炉煤的煤质和粒度等,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与试验观察,膜式水冷壁磨损情况明显减轻,因磨损发生爆管的现象明显减少,锅炉运行周期大大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减排;管理措施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减排现状
(一)运行状况
在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中,大量锅炉都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用户和设计部门出于目前及日后发展需求等因素,经常会出现采购锅炉数量和容量明显超过行业实际需求量的现象;其二,热负荷、用气的变化会导致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在运行状态下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据相关调查文献,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平均负荷率处于60%左右,而锅炉实际运行效率也只有额定热效率的85%,大量能源在这一过程中被浪费。
(二)燃煤质量
无烟煤、贫煤和烟煤是当前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使用的主要燃料,而且由于锅炉燃煤是由不同地区提供的,燃煤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企业虽然固定使用同一个地区的煤种,但其也经常容易出现变化。在锅炉方面,中国目前常用的也主要是层燃循环流化床锅炉,其运行过程中对煤种变化的适应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热面布置形式、炉拱装置、面积大小等方面的结构都是按照煤种进行设计的,锅炉的燃烧情况将会随着煤种的变化而出现改变,这一问题使得锅炉管理人员难以准确、及时掌握煤质的具体情况与锅炉的运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据此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其运行的热效率却在大大降低。
(三)燃烧设备
据调查,国内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锅炉制造企业并没有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备加以充分的研究,仅仅只对其外观设计加以重视,而且锅炉制造企业通常会将锅炉中的燃烧设备转交给资质不高的配套厂进行生产,大多数配套厂并不具备足够的研究能力,也仅仅只能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加工,如此生产方式将会导致锅炉的燃烧设备出现严重不合理、制造粗糙、装备间隙大等问题,将问题诸多的燃烧设备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其受热之后的变形势必会造成炉排漏风、漏煤,继而引起锅炉中的灰渣存在过高的含碳量,锅炉中的路排风室间也因此无法封闭,风室间相互串风、风量调节性能降低等随即出现的问题将会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燃烧及运行效率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运行控制
PID、多位式是当前中国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使用的最常规的控制模式,运行控制水平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偏低,且这两种控制模式无法依据外界的变化来对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节与控制,参数仪表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知晓锅炉运行状态下的一系列参数,进而使得工作人员也无法准确判断出锅炉的运行状况及燃烧工况。
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本论文以本市某电厂的国产化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节能减排方案为例,具体内容如下:
(一)锅炉概述
该电厂的锅炉组成中有1个单炉膛、1个尾部对流烟道、1台回转式空预期,分别还有4台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回料阀、外置式换热器、冷渣器。其单炉膛采用了裤衩腿与双布风板结构,其蒸发受热面采用的是膜式水冷壁以及水冷壁延伸墙体结构。具有布风均匀、防堵塞、防结焦和便于维修等优点。
(二)节能方案
1.合理安排辅机的启停
当该电厂中各发电机组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中时,应根据中调曲线对机组的负荷作出积极且及时的预测。此外,还需对流化风机、水泵、二次风机以及引风机的启停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节约电厂自身用电的目的。在对机组进行定期切换以及试验时,需安排在用电低谷时段进行,进而减少电厂有关定期切换和试验的成本,同时也可减少定期切换和试验对电网所造成的冲击。
2.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一般来说,发电厂中所使用的风机与水泵都是定速运行的,但机组负荷的变化会导致新工况出现,面对此情况只能对风机的出入口挡板或水泵的出口阀门加以改变,而这一操作会使得风机、水泵出现效率降低、大量能量在挡板、阀门和管道上遭遇损失。而变频调速装置则可根据工况具体变化来改变电机转速,电力设备由此可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节能目的随之得到实现。目前,该电厂正在实施凝泵的变频试点工作,如果获得成功并作下一步的推广,其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将十分可观。
3.加强燃料管理
1)按时、按质采购燃料,降低采购成本。为了保证锅炉使用燃料的质量与其价格相符合,该电厂专门安排了相关人员深入煤场进行取样、制样以及送样,并加强对煤质检验人员的管理,实施每日汇报来煤数、发热量、存煤量等重要数据的制度,并督促检验人员将以上数据传至本电厂所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严格掌握锅炉燃煤的质量。2)加强煤炭掺配,提高燃煤利用率。由于供煤量的紧张,电厂在使用燃煤时不得不掺杂其他煤种进行燃烧,但这些煤炭之间存在较大的成分差异与燃烧值差异,由此导致锅炉中燃煤的硫份过高且容易结焦。某些劣质煤还存在挥发份低且不易燃烧的特点。对此,该电厂加大了对鉴别新旧煤、好劣煤、高低硫煤等煤种的工作,并在掺配煤种时尽量保证其合理性,以提高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和燃煤利用率,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结语
节能减排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本市某电厂的循环硫化锅炉为例,具体阐释了其节能减排方案,并获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宋超 单位: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市场开发成效显着,夯实公司发展基础。一年来,我们把市场开发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巩固与五大发电公司、东方电气等的合作关系,全面进军国内外电建市场,不断拓展发展领域。全年共签订发电集团电厂2330mw机组、xx发电厂2600mw#2机组、东方k厂2600mw机组、xx县二电厂吹管技术服务、s厂运行手册编制、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升压站改造、电厂2300mw机组工程2机组调试、国电电厂2600mw机组扩建、华能电厂1600mw机组扩建工程等调试合同9份。
在建工程顺利推进,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现场员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品质成就未来”企业核心理念,做到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全力打造电建调试的服务品牌。新疆市项目部针对该工程是循环流化床机组,设计变更多,新技术应用多,新疆冬季严寒大风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克服重重困难,以调试促安装、土建,理顺各阶段应具备条件,积极参与到设备单体调试当中去,以优质服务赢得了总包方的认可。神华神东电力发电厂2300mw机组工程是地区最大容量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同时也是哈尔滨锅炉厂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锅炉,这台机组的调试结果关系着调试公司将来在神东电力的市场,他们坚持“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理念,在项目经理王俊洋的带领下,深入现场研究和分析每一个技术难题,认真消缺,确保按期移交生产投入营运。彬长矿区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2200mw发电工程,是东锅厂首台自主开发的2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难度大,现场条件复杂,项目经理郭萌带领现场员工,在循环流化床机组甩负荷试验中实现了新突破,为调试公司在循环流化床调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印尼南望电厂(2300mw)机组得到了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及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苏娜拉亚电厂首次进行了海水淡化制水。陕北洁能(洁净煤)电厂机组是xx省最大的焦炉煤气发电项目,调试公司在焦炉煤气发电调试中实现新突破。截止目前,xx蒲城发电厂技改工程(2330mw)1号机组、xx彬长矿区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2200mw)机组、神华神东电力发电厂2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神华新疆2300mw煤矸石热电厂、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2330mw机组1号机组、青铜峡铝业自备电厂2330mw机组1号机组、发电集团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中水集团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660mw)工程2机组调试、神木洁能电厂250mw调试工程等9项工程,机组均通过了有关部门168(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后的质量检验工作,已顺利移交生产投入营运。印尼南望电厂(2300mw)燃煤发电机组调试工程、印尼苏娜拉亚(1600mw)燃煤发电机组调试工程、国电第二发电厂(2600mw)机组调试工程、balco(4330mw)机组调试工程等4项工程顺利推进,受到中外业主的高度评价。涌现出了李琳、陈念重、王俊洋、张波等一批“忠诚企业、服务业主、奉献精品、赢得市场”先进典型,使“电建”调试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以“依法治企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依法治企年”活动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按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认真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和控制制度,对公司原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逐一审核、修订、增加或删改,使制度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并统一编辑装订成册,形成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同时自查公司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经营风险,提高公司依法治企水平。制定了调试公司三年规划,为公司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参与编写了火电标准化建设委员会的《达标投产规程》和《火电建设质量管理规程》,编辑《调试手册》,修改完善各个机组调试大纲、制定收资调研控制程序,初步建立循环流化床、海水淡化、电网安评、脱硝技术、水电调试和节能环保等调试规范,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和调试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开展“让业主满意”劳动竞赛和“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活动促进公司管理水平不提高。今年先后有4篇论文在《电力建设》和《清洗世界》发表,有10篇论文获得省公司系统优秀论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生活。一年来,我们一直把服务重点放在一线,坚持以“一线为重点、立足一线、服务一线”的理念。坚持党建带团建、促工建,特别是今年工作任务重,员工在现场工作时间长,环境差的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关心员工生活,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到工程现场对员工进行慰问,对员工及家属的喜、病、丧事宜及时组织慰问、探视。加大小家建设力度,春节期间,印尼南望项目部,组织现场员工贴对联、放鞭炮,举行篮
球比赛。组织员工为xx玉树地震灾区踊跃捐款。开展“导师带头”和青年突击队活动,在海水淡化、循环流化床等新技术方面为公司培养专业人才,使生力军队伍不断得到壮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和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重视员工思想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结合公司现场工程点多,人员分散的特点,以调试公司qq群、邮箱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学习文件,介绍工程情况,布置工作,组织开展网络交流与讨论,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针对全年工作特点,教育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舍小家,为大家”。卢正阳、李琳、王俊洋、张润军等同志虽然是所领导,但他们分别兼任项目经理,他们敢于负责,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一直坚持战斗在调试现场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为员工当好表率。王俊洋同志的双胞胎儿子,春节前都生病住院,时值电厂调试正处在紧张阶段,妻子一人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义务,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工作,默默地为小家做出奉献。他始终坚守在工程一线,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国庆节期间,张波同志不满2岁的孩子得肺炎住进了医院,而他却在热电厂锅炉点火吹管中紧张工作着,直到现场吹管合格后,才连夜坐火车赶回家照顾孩子。刘晓鹏同志孩子患病住院,他让父母和岳父母帮忙陪伴,坚持在现场准备相关资料,全身心投入到调试工作中,孩子快出院才赶回西安。一些同志新婚燕尔不要说渡蜜月,连蜜周都没有渡完就又赶赴现场。调试公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忠诚企业,默默奉献的员工队伍,使调试公司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这里浸透了大家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主营业务单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迫在眉睫。虽然在调试方面我们占有绝对的优势,今年在循环流化床及焦炉煤气发电等项目上有所突破,但随着业主要求越来越高,在调试招标方面多为综合招标,既包括调试又含有性能试验及特殊试验,在性能试验及特殊试验方面我们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迫在眉睫。
2、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待遇较低,不仅人才引进比较困难,而且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跳槽,造成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短缺。近年来,我所新进人员较多,这些同志缺乏现场调试实践经验,特别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骨干相对偏少,人员素质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也制约了市场的开发力度,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新进人员太多又会影响到调试淡季人员窝工现像,所以配备合理的调试人员数量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高端技术不断涌现,机组装机容量、技术参数不断提高,需要仪器设备也不断更新,目前我所的技术装备还不能全面满足调试需求。特别是在拓宽调试范围上,我们要向性能试验和特殊试验方向发展,但这方面需要大量试验仪器设备,我所目前还是空白。另外配备性能试验及特殊试验的仪器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来源的问题也要提到议事日程上。
三、对形势和问题分析
2011年我公司调试工作虽然很重,但面临最大的困难仍旧是调试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在调试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由于目前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和加大投资风电、核电及其他类型电力工程,火电市场相对萎缩,另外电力调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调试队伍增多并在不规范的电建市场中无序竞争,一路拼杀下来,拼旧了设备,拼走了人才,几乎拼光了老本,拼的电建兄弟犹如战场上的仇敌,公司在调试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这些问题使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使我们压力巨大。
四、2011年的工作打算
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以确保调试公司稳定发展为中心;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工程项目调试管理水平,实现无形资产升值;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继续拓展新的调试领域。
重点工作:2011年调试公司各项工作依然很重,面临的困难和市场压力更大,又是九个工程同时上马,十几台300mw以上的机组要求投产,我们要保证明年重点工程按期按质竣工。对此我们既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管理,确保调试质量和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切实做好调试工作,努力保持调试公司经营业绩和基础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1、抓好在建工程。由于电力调试单位内部恶性竞争,经常导致低价中标,我们要以质量求生存。从调试质量、服务态度及人力资源配置各方面均要确保做好调试工作。要对调试质量、服务质量以及调试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总结,保证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展顺利。只有这样,才能使调试水平更高,效益好大,后劲更足。要加大对技术装备的配置,特别是配置高精尖的测量设备,以满足调试的需要。
明年工程主要有:印尼南望电厂(2300mw)燃煤发电工程和苏娜拉亚(1600mw)燃煤发电工程、balco(4330mw)燃煤发电工程、国电第二发电厂(2600mw)燃煤发电工程、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660mw)工程2机组调试、xx榆横电厂(2600mw)燃煤发电工程、新疆哈密大南湖电厂(2300mw)燃煤发电工程、华能xx发电有限公司电厂(2660mw)调试工程2号机组调试、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工程2号机组调试等9项工程要按照达标投产、创优质工程要求按质按期完成。
2、增强“三种”意识。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灵活的方式和手段,拓宽业务范围。立足调试行业,寻求多元化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奋发拓展市场,既要做强主营核心业务,又要多元化经营,力争在与调试相关或相邻的业务范围和领域,特别是性能试验、调试监理、电厂技术改造及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多条退”走路,既要做强做大国内市场,又要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使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加强经营管理,继续扩大对外影响力。
3、建设“三支队伍”。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要针对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不断出现,加快对高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教育的步伐,建设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潜能,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及时应对处理各种现场问题,解决疑难技术难题,逐步造就一批忠诚企业、乐于奉献、技术精湛的专业带头人。加强对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力求将每位职工培养成为具有较高反事故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一批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中青年专家。
垞电公司党政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和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平台。自2008年推行首席工程师评聘制度以来,先后聘任首席工程师40余名,进一步调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一、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有序操作
1.建立设置机制。公司在推行首席工程师机制之前,调研分析了同行业各类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紧缺程度,侧重于机、炉、电等主体专业,同时考虑机关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分别设立了锅炉、汽机、电气、热控、化学等专业工程师,并注重对聘用人员学历、技能和成果的优先选择,注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优先考虑,使所聘用的专业工程师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在公司和部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与此同时对聘用的人员不搞固定制,对不能履行职责者,及时解聘,对缺额及时补位,以保持所聘职位相对稳定并符合质量标准。
2.建立竞聘机制。从对参聘人员资格审查,到岗位条件的要求,到竞聘过程的规范运作,再到任职后的跟踪观察,严格做到耐心、细心、精心|。整个竞聘过程严格按照个人申请、部门推荐、民主评议、理论考试、现场答辩、公开公示、组织考核、研究审批等程序执行,达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公司极为重视对聘用首席人员的跟踪管理。第一,明确职责,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规定聘用人员必须承担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任务,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攻破生产现场存在的技术难题,对在任期内不称职的,取消其称号并停止相应待遇。第二,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法,每一届管理期限为2年,期满后按程序重新竞聘。第三,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根据其完成课题情况和主要业绩成果,对照标准进行考评,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考评末位的谈话提醒,督促其不断改进提高。
4.建立待遇薪酬机制。根据公司经济效益和岗位需要,参照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情况,提高了首席人员的岗位工资标准,设立了专项津贴,按月发放到他们个人的工资账户上;对首席人员技术成果转化的所得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个人,同时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健康体检、企业年金、脱产学习培训以及疗养、休假等方面,向首席人员给予一定的倾斜;在首席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发表技术论文、实现技术革新时,公司优先给予经费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二、发挥首席机制作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首席工程师机制的推行,催生了诸多技术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支持部专工李长年自被聘为首席工程师以来,先后实施了2×135MW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四台冷渣器改造和锅炉防磨技术改造,每年可节约标煤1.48万吨。原电气专业工程师李全超对公司2×135MW机组四台一次风机分别加装了变频器,厂用电率由改造前7.6%降为改造后的6.7%,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垞电公司2×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原采用炉内喷加石灰石粉的方法进行烟气脱硫,不但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且降低脱硫效率。锅炉专业工程师李洪波作为锅炉专业课题组组长,主动承担了这一技术攻关课题,在充分调查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方案,自行设计图纸,并亲自组织实施,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攻破了这一重大课题。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每天可减少石灰石粉用量约100吨,相关设备节约用电约3200千瓦时,每年可节约费用137万余元,既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又提高了企业效益,取得较好效果。该项目被江苏省总工会和经信委评为优秀合理化建议。
三、从建立用活首席机制中得到的启示
1.创新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使用模式。实行首席制破除了专业技术职务存在的终身制,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克服了只讲待遇、不讲奉献,只讲级别、不求成果的弊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酬相符,从而推动了职称评聘工作逐步向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计算机控制;燃烧效率
论文从锅炉(本文中的锅炉笼统指代各种工业锅炉)的选购到后期维护,介绍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减轻锅炉在应用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论文强调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锅炉节能和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1 工业锅炉节能概况
我国工业锅炉中,燃煤锅炉占有很大的比重,燃油燃气锅炉所占比重不大,虽然增长很快,却不会在短期内改变“煤炉”独大的局面。基于这种局面,我国工业锅炉应用有以下特点:
(1)热效率低。由于我国工业锅炉主体的燃层平均热效率只有60%左右,,所以总体热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并且,由于各种原因,锅炉的实际热效率,要比设计热效率低10%-15%。
(2)设备整体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①自动化程度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自动检测,自动调节,特别是小型燃煤锅炉,加煤、调风、除渣、给水排污等过程调调节不能有一个量化指标反馈,完全凭借经验进行操作;②节能、环保技术落后,甚至没有相应的环保措施。
(3)锅炉操作水平低。相关操作人员并不是完全是持证上岗。某些人员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导致了锅炉设备的保养不当,完好率低。
(4)我国国情的影响。我国是产煤大国,市场上供应的煤燃料充足也是导致燃煤锅炉占据大量比重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燃煤工业锅炉通常都是按Ⅱ、Ⅲ类烟煤设计。我国燃煤供应目前仍是卖方市场,一般都是直接供应原煤,没有根据煤质及粒度情况进行加工分类,用户难以做到按需购买,且煤质多变,造成运行调整困难,机械不完全燃烧增加,热效率下降。
2 工业锅炉非正常耗能因素分析
2.1 热力系统损失
锅炉产生的热力并不是完全被利用。在热力的传输过程中会损失掉一部分。锅炉、管网和用热设备组成的热力系统,该系统的能源利用率等于锅炉热效率、管网热效率和用热设备热效率的乘积。由此可见,锅炉耗能的大小不仅决定于本身热效率的高低,而且也决定于热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因此,对于高效传热网的建设,也是节能措施必须考虑的部分。
2.2 运行操作不当造成能源损失
(1)我国是锅炉作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化学专业知识掌握不多,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而企业几乎不会进行专业培训。作业人员在水处理交换剂随着交换水量达到一定量而失效时,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再生,延误再生时机,造成锅炉结生水垢;其次交换剂交换使用一定时间时,部分交换剂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破碎或被异物堵塞造成处理能力下降,没对再生后的交换剂实际水处理能力进行必要修正。水垢会给工业锅炉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危害:浪费燃料、损坏受热面、降低锅炉出力、降低锅炉使用寿命。
(2)在运行中,经常将高压蒸汽膨胀为低压蒸汽送往用热设备。在锅炉启动时,往往将蒸汽大量排空造成浪费。热力管网上各种阀门跑冒滴漏现象司空见惯,并且没有及时修理,甚至得不到重视。锅炉排污量没能合理控制,常常使锅炉内部淤积垢渣。
2.3 设备配置不齐全造成热能浪费
(1)缺乏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和蒸汽蓄能器,让优质蒸汽凝结水任其流失,剩余的蒸汽也得不到储存,造成热浪费。
(3)烟道尾部没有装设换热器设备,无法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造成排烟损失。
(4)风机、水泵等设备的调速方法不当,使电机输出功率大量损耗在挡板、阀门截流过程中。
(5)风机水泵等设备功率往往过大,在热控制过程中造成功率浪费。
(6)排污系统缺乏扩容器或换热器,以便于对排污热量进行利用。
2.4 热力管道安装设计不科学
(1)对露天输汽、水管道保温层控制不力,没有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造成管道降温和其他问题。
(2)输送距离较远时,采取的蒸汽管径较大,造成压降较大,能耗损失大。
3 节能型锅炉选购建议
工业锅炉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要消耗燃料、电和水资源。搞好节能工作,首先要在设备的选取方面采取措施。
(1)选用节能型锅炉:在经济条件和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工业锅炉的选择,能用热水的,不用蒸汽;能用饱和蒸汽的,不用过热蒸汽,以利安全节能。
2)必须满足热负荷和热介质参数的要求。首先根据工艺生产、采暖通风和生活要求,计算出企业热负荷;然后选择锅炉台数和容量。锅炉出力应能适应用户热负荷的变化。
3)锅炉的热效率越高越好,可以选择一些大厂的名牌产品。当然也要选购优质的配套件。
4)要求锅炉按照当地可用煤种的特性(如发热量、挥发份、灰份、含硫量等指标)选用适宜的锅炉。要求选用的锅炉能有效地燃烧选用的燃料,对燃料品种有较大适应性。即使不能选用专用炉,也要注意锅炉的可调性,即能根据煤种的不同对锅炉进行适应性调整。锅炉用煤一般采用就近煤种,避免长途运输;有条件采用当地低质煤种,而且在经济上合理时,宜采用低质煤。
5)按照不同的地区选用不同燃料的锅炉,以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市区、风景区应安装层燃炉、型煤锅炉或燃油燃气锅炉,而不能安装粉尘排放浓度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锅炉。
4 锅炉后期维护建议
锅炉设备的完好程度对锅炉的热效率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
1)定期检修炉排,保证炉排平整没有缺损。避免因炉排短缺或不平整所引起的漏煤和跑风现象。
2)清理积灰。积灰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很明显,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有效地清除锅炉受热面上的积灰,以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
3)及时维修和处理小问题:由于锅炉炉墙、汽水管道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因此,要重视保温,减少散热损失。中小型工业锅炉的炉膛和尾部漏风现象很普遍,漏风使烟气量增加,炉膛温度降低,对燃烧和锅炉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应加强检查和堵塞漏风。对于汽、水系统的跑、冒、滴、漏情况,要及时的维修,而不能等设备出大问题了才重视。
5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锅炉运行中的作用
工业锅炉的计算机控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微型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锅炉节能等几项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控制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可对锅炉进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有效地避免人员检测的不足,提升检测效率。锅炉控制的自动化,在减轻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节约了单位成本。计算机可以根据锅炉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信息,按照锅炉运行的数学模型自动改变执行机构的给定值,实现智能化控制,保证锅炉在最优状态下运行,达到保证安全、降低煤耗、提高供汽质量的目的。锅炉的稳定运行,不仅加强了本身的寿命,也减少水垢的产生,降低了锅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计算机控制与工业锅炉节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计算机控制可以为锅炉的运行提供一个量化的指标,让操作人员直观的得到锅炉的热效率值,另一方面,锅炉在最优化状态下的运行本身就是一项节能措施。
6 总结
我国大多数工业锅炉仍处于耗能大,污染大的境地,因此对于工业锅炉的节能改造是势在必行的。工业锅炉的节能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不同方面的措施,才能取得叠加效果。
参考文献
[1]鹿道智.工业锅炉司炉教程[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4).
【关键词】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
中图分类号:TK22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锅炉是燃煤电厂三大主机之一,它是煤转化成电的主要设备之一,燃煤锅炉又有很多种炉型,如:链条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等。锅炉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烟气和粉尘,锅炉除尘就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粉尘污染,并且有利于烟气后续脱硫、脱硝等处理效率及运行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中小型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烟气必须经过除尘处理后达标排放,要做到即发电造福人类、又做到绿色环保不破坏环境,锅炉的烟气除尘是锅炉烟气净化最基本的要求,烟气中除有大量的粉尘需要除尘外,还有SO2、氮氧化物、重金属(如:汞)等多种污染物都需要脱除,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燃煤电厂的绿色发电。本论文着重对锅炉烟气除尘工程的应用进行论述。
二、燃煤电厂常用锅炉分类及烟气粉尘的产生
电厂常用锅炉分类有:塔型锅炉、箱型锅炉、以及D 型锅炉等。塔型锅炉是电站锅炉最常见的一种炉型,几乎适用于各种容量和不同燃料。塔型锅炉更适用于多灰分烟煤和褐煤,德国此种炉型较多。箱型锅炉和D 型锅炉主要燃用重油和天然气。
目前大型发电厂大都使用煤粉锅炉,它的燃烧效率高。它的燃烧过程是,燃煤经制粉设备干燥、磨制成煤粉,并用热风或磨煤乏气将煤粉通过燃烧器送入锅炉炉膛,在悬浮状态下进行沸腾燃烧的。煤粉锅炉在炉膛的燃烧过程是,通过给氧设备(给氧器)鼓入大量的空气与煤粉进行沸腾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细微的粉尘随烟气排出,一般烟气中的粉尘浓度为30-100g/NM3,目前国家要求的排放浓度为10-30mg/ NM3(不同类别地区要求不同),这样就需要选择高效率的除尘设备(一般除尘效率要求达到99.8%以上)进行除尘。
三、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中除尘设备的选择
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中除尘设备的选择,要根据锅炉型式、烟气量大小、粉尘性质(如:粉尘粒径、化学成分等)、除尘效率高低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不同的除尘设备有其相应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选择好合适的除尘设备进行锅炉烟气除尘非常重要。目前使用的锅炉除尘器主要有:电除尘器(干式)、电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1、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从80年代开始在电力行业的锅炉除尘工程上大量应用,更早时期由于锅炉容量及烟气量小,除尘效率要求不高,一般选用旋风离心除尘、麻石水磨除尘,这些除尘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少、对烟尘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处理烟气量小(一般适用于35t/h以下锅炉)、除尘效率低、烟气阻力大、水磨除尘器还会造成二次的水污染及除尘下来的粉尘污泥处理费用高等。从80年代开始由于新建锅炉的容量普遍较大,对环保要求也较高,因此就开始大量使用电除尘器作为电厂锅炉烟气除尘。电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烟气阻力小、运行可靠、维修量少,但结构相对复杂投资费用高、对烟尘的适应性差(一般要求粉尘的比电阻值为106-1010)。由于其优点突出,因此从80年代至今80%以上的电厂锅炉(特别是300MW以上锅炉)烟气除尘选用电除尘器。
2、袋式除尘器
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电除尘器的使用又有一些极限性,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如:≤20mg/NM3),或者超高除尘效率的电除尘器造价太高,性价比低,没有适用性。随着布袋滤料技术的重大创新进步,从2000年开始袋式除尘器应用到大型电厂锅炉除尘工程中又被广泛认可和采纳。袋式除尘器具有除尘机理和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对烟尘适应性强;缺点是烟气阻力大(约1500Pa)、烟气阻力波动大不利于锅炉稳定运行、需定期更换布袋维修费用高。
3、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电袋复核式除尘器,是集中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优点的一种新型复合型除尘设备,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旧电除尘器的提效改造工程上使用。由于早期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已不能满足现在严格的环保要求,要对原电除尘器进行提效改造,如何选择合理低价的改造方案非常重要。如把原电除尘器全部拆除改装成纯袋式除尘器,则造成费用太高,且原电除尘器全部拆除造成太大的浪费;若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进行改造,可以保留原电除尘器的1-2个电场、壳体、灰斗、进出喇叭等部件,淘空后极电场的阴阳极系统,装上布袋除尘器部件,这样改造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电除尘器设备,是比较经济科学的改造方案之一。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除尘设备,从2005年起大量应用于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上,深受用户的欢迎和好评,并且得到了快速推广,目前约有10台以上1000MW机组、50台以上600MW机组、100台以上300MW机组锅炉烟气除尘工程使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其主要优点是除尘效率高、对烟尘适应性强、布袋使用寿命较长(比纯布袋除尘器长1年以上)、阻力较小(约800Pa)、改造旧电除尘器优势显著,缺点是气流均匀性分布教难、烟气阻力波动大不利于锅炉稳定运行、存在布袋更换费用高(与电除尘器相比)等问题。
4、湿式电除尘器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PM2.5等超细粉尘排放和湿法脱硫后烟雾的处理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样传统的干式电除尘器、布袋(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都无法满足要求,目前电厂锅炉烟气脱硫后的除尘采用湿式电除尘器进行处理还是比较科学和可行的。湿式电除尘器主要采用在电场收尘极板喷上水膜及时清除吸附在收尘极板上的粉尘及对烟气进行调质处理,有利于提高电除尘器的电气性能,以及减少由于振打清灰造成的二次扬尘,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排放可达≤10mg/Nm3)。湿式电除尘器对收集PM2.5等超细粉尘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讲是治理PM2.5的利器,将湿式电除尘器应用在湿法脱硫后的除尘意义非常重大,效果也非常显著,现在大多数经过湿法脱硫后的烟囱会排放出大量含粉煤灰和石膏粉尘的白雾烟气,烟气的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同时烟囱效果也很不好看,急需对湿法脱硫后烟气进行除尘除雾处理,这种湿法脱硫后的除尘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来处理是非常合理科学的,除尘后的污水直接进入湿法脱硫塔排出,无需新增污水处理设备,节省投资。由于早期建设的湿式脱硫设备脱硫率较低,不能满足现在的环保要求,需要进行改造,这样在进行脱硫塔的改造中就可以同时进行新增湿式电除尘器的改造,一举两得,将原来的GGH和机械式挡板除雾器拆除,新增湿式电除尘器进行脱硫后的最终除尘除雾(水雾和酸雾)处理把关,从而减少烟囱腐蚀和确保烟尘达标排放,烟囱基本看不到烟雾,效果非常好。
对于中小锅炉原来采用水膜除尘器进行除尘的改造也非常经济适用。保留原水膜除尘器,在水膜塔后面再加装湿式电除尘器,在水膜塔中加入碱性溶液可以起到脱硫效果,烟气经过水膜塔除尘脱硫后,再进入湿式电除尘器进行最终的除尘和除雾处理把关,确保排放达标(可以达到≤10mg/M3)。利用原水膜除尘器的污泥沉淀池,无需另行新建沉淀池,可以节省投资;利用污泥沉淀池沉淀后的水再抽到湿式电除尘器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湿式电除尘器的用水量。
五、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的科学管理
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主要包括:除尘器本体、电气控制设备、上位机集中控制系统等,一个除尘工程设备是否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保证烟囱出口达标排放,就要求严格科学管理好除尘工程各个设备的完好率。控制室要有专人值班,一般通过电气仪表的观察就可以大致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有故障及时报修;要定期进行巡检,有故障及时排查维修,一般要求一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现在环保要求严格,一般烟囱都有装设粉尘浊度仪进行在线监测,并且与环保局联网监督,一旦烟囱出口排放超标,当地环保局就会知道进行处罚,因此电厂在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以确保除尘设备长期完好运行,锅炉烟囱稳定达标排放。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锅炉烟气除尘工程选择科学合适的除尘工程方案非常重要,对于改造工程尤为重要,科学经济的改造方案可以达到即节省投资又缩短改造工期的良好效果,要根据锅炉燃烧的煤质、锅炉类型、所在地区环保标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十三届国际电除尘会议论文集
1.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08年前,课程组仅有3名教师,且都是教授,年龄在45~60岁之间,虽然他们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但师资结构明显不合理。2008年开始我们陆续新引进了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其中一人具有5年的甲级电力设计院工作经历。课程组现有教师5人,主讲教师4人,辅导教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1人,40岁以下3人,平均年龄42岁,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课程组负责人周振起、主讲教师张炳文、赵星海曾在电力设计院从事过电厂设计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效果明显。课程组从执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为青年教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①建立导师负责制,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分别安排了一名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指导教师的课。导师通过听课、讨论、交流等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能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并提高教学水平,较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样化方式,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国内进修学习,参加各种教学和科研交流会议及各种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有关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与理论研究水平。③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青年教师参与老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④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学术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课程组也为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供方便条件,同时课程组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支持青年教师到外校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课程组已有一位青年教师考取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在职博士,另一位青年教师近期也准备在职攻读其他学校的博士学位。通过上述培养措施的实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收到显著效果。青年教师赵星海,2008~2010年主持了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一项,2009年以第三参加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5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篇,其中2篇被EI收录,2011年获校“课堂质量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又获校“青年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副教授。
二、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引进新技术,更新课程内容,适应现代电力技术发展需要
1.引进新技术,更新课程内容,适应现代电力技术发展需要。注重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减少陈旧内容,把最新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污染,减少机组单位功率建设投资,火电机普遍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我们将600MW、1000MW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内容引入教学;针对近期我国核能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空冷机组发展较快的特点,我们将这三部分发电技术也加入教学内容中,以适应现代电力技术发展需要。把课程组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利用课程组研制的单元机组仿真教学系统演示热力过程;采用课程组张炳文老师的研究成果确定热力发电厂最佳运行值。
2.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超临界600MW火力发电机组热力系统设计计算》这一工程实际课题为课程设计题目。在给定机组形式和回热级数等条件下,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拟定发电厂热力系统。要求学生依据拟定的发电厂热力系统完成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热力系统优化设计、辅助热力设备选择、管径计算及管道选择、安全性及经济性分析,并用CAD绘制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以此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在热力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生产过程中,由于热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包裹在保温层和保护层下,热力管道纵横交错,学生在认识学习时很难看到热力设备的内部结构,也很难建立热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对热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和热力系统缺少感性认识,给《热力发电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CAI多媒体课件、动画等现代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活动中。采用CAI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将热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热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热力设备的内部结构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重视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讲授“提高发电厂热经济性途径”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工程热力学知识给出结论,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讲授“除氧器滑压运行的安全性”时,结合“暂态过程除氧器工作压力和给水泵内静压曲线”,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边启发边讨论,逐步给出防止除氧器滑压运行时给水泵汽蚀的措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改善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选用最新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作为授课教材,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课程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参考教材选用课程组教师出版的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有自编的《热力发电厂习题集》和《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指导书》,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以满足教学需要。
2.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除原有的锅炉实验室和汽轮机实验室外,学校又建起了发电厂生产过程模型实验室,该模型室配有300MW、600MW和1000MW火力发电机组结构模型,还配有300MW、600MW火力发电厂和900MW核电机组热力系统电子演示版以及主要辅助设备,如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及给水泵的结构模型。学校还建设了火电机组运行仿真中心。采用一机多模的方式仿真了几种不同形式机组从电能生产、传输到分配的全过程,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电力运行仿真基地之一,是涉及发电厂动力部分、电气部分、发电厂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校内实训基地。火电机组运行仿真中心现有六套仿真软件,包括300MW亚临界汽包炉中储式和直吹式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各一套、600MW超临界强制循环直流炉火电机组仿真系统一套、135MW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仿真系统一套、集散控制系统图形组态软件一套。上述实践基地在课外时间对学生实行开放制度,以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方便学生自学,课程组积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网页已于2008年10月建设完成,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教学中能发挥作用。课程网页由课程组胡鹏飞老师负责维护,定期更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课程网页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改革辅导答疑方式,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06-06
1.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起着龙头作用。很多工业化强国都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
1.1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先简要介绍一下制造业的概况。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的35.75%,超过1/3;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8.68%,接近80%;制造业上缴的税金约占全部工业的90%,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的90.7%。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必然要发展制造业。
1.2我国制造业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制造业现在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位。一大批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一些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不少产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仅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
从三次产业比重看,2002年,第二产业占全国GDP的51.7%,第三产业只占33.7%;2004年全国工业普查以后,这个比例结构有所调整。2005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是47.1%,第三产业占40.2%。如果我国制造业始终是现在这个比重,按现在这个速度增长,即制造业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对整个工业化进程、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提升制造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利。1999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因为那时整个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处在停滞或低速增长阶段。2002年以后,制造业、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三产业,这种势头到目前一直保持着。中央现在提出来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使我们制造业从价值量的低端走向高端。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制造业占工业的79.3%,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的23%、占制造业的29.9%,机械工业又占装备制造业的63%。装备制造业的主体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国家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原来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人感到非常兴奋,觉得现在到了非常好的时期。
2.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
我国这些年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1)各方上下取得了共识。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对信息经济、新经济的重视,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些泡沫。现在反省这个时期,都认识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还是要发展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在我国不是夕阳产业,在全世界也不是夕阳产业。
(2)中央重视、国务院了文件。
从2003年开始酝酿一直到2006年,国务院形成了8号文件。这个文件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统一认识的过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其中的第四个即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正处在编制实施方案的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中确定了16个重点领域: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大型井下采掘设备、大型海洋工程设备、铁路和轨道交通设备、环保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民用飞机。
(3)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
工业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这样好的市场机遇拉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
(4)装备制造业有一定基础和规模。
装备制造业完全有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腾飞。
(5)有较好的国际环境。
这五点充分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很好的发展时期。再用装备制造业中的主体――机械工业增长速度的变化来佐证。
从2001年开始,机械工业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几,2003、2004、2005年一直保持在20%~30%,2007年上半年在33%左右。机械工业增长速度连续六年都在20%以上,这是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所没有的。与此同时,很难得的是利润也同步增长。产值、增加值、利润同步增加的同时,对三种所有制进行比较: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利润增长速度要好于和高于民营和三资企业。2003~2005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分别是:2003年42.000亿元,2004年56.000亿元,2005年接近70.000亿元,2007年超过75.000亿元;增加值分别是:2003年10.000亿元,2004年13.000亿元,2005年17.000亿元;人均增加值分别是:2003年7.9万元,2004年8.8万元,2005年10万元,2007年已经超过了10万元。
在上下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各地对装备制造业发展都非常重视,各省市都划出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要搞装备制造业基地。如天津的滨海、唐山的曹妃甸、辽宁的五点一线,还有渤海湾周边的营口、锦州、葫芦岛,上海的临港工业区。杭州提出要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福建提出要建海峡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广州南沙、珠海、四川德阳也有很强的装备制造业。等等。
在这样好的形势下,我们很多产品的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设备的产量最能说明问题。20世纪末我国发电设备行业曾处在谷底,2001年发电设备产量只有1.340万千瓦。到2005年发电设备制造业又处在非常兴旺的时期,2006年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1.000万千瓦,当年的产量和装机容量超过英国。在世界历史上,发电设备一年的产量达到11.000万千瓦,中国是第一个。现在汽车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汽车尤其是轿车产量直线上升、突飞猛进。2003年、2004年很多轿车厂都是供不应求,排队、写条子才能买到。2005年汽车销售情况有所转变。2006、2007年汽车工业又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机械工业的工作母机机床,精细机床产量从2001年的27~28万台增长到2006年55万台左右,数控机床产量2001年不到2万台,2006年已经达到86.000台,2007年可接近10万台。而当时作规划时曾认为到“十五”末需求量最多5万台。由于国家农业政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中型拖拉机的需求也猛增。2006年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达到20万台。有一个时期很多大中型拖拉机厂的产品供不应求。
在国内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长很快,使进出口逆差由大变小,2006年首次出现顺差。当年进口1.416亿美元,出口1.423亿美元,顺差7亿多美元。2007年上半年机械工业进出口顺差70多亿美元。这表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同时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3.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够强
前面说我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都处在很好的发展时期,装备制备业已经很大,但为什么是大而不够强?
首先是资金周转次数少,利用率比较低,企业效益不高。我国制造业流动资金一年的平均周转次数是两次左右,大大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所以很多企业都觉得流动资金不足。制造业的库存率比较高,大都在12%~15%左右,占用资金比较多,加之银行贷款利息又比较高,自然会影响企业效益。
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增加价值不高。2003年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比分别低22.99、22.12及11.69个百分点。2003、2004、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25.28%、24.27%、24.83%,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十几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更低,分别为22.43%、20.38%、21.47%。消耗同样的劳动力、资源等,人家创造的价值几乎是我们的一倍。2002年到2005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从28.2%下降到25.5%,不增反降不是好现象。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内部机制转换,工业增加值率应该提高才正常。
第三是利润率不高。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益率、利润率都偏低。整个工业是5.97%,制造业只有4.56%。制造业中利润率最低的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是组装式生产,而组装创造的增加值比较低。发展装备制造业当然要发展利润率高的产业。我们不能规模做得很大,但得到的实惠很少,只图虚名。现在船舶制造在很多地方很热,沿海地方几乎没有不搞船舶制造的。船舶制造的利润要低于修船利润。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只有2.32%,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3.66%,资产负债率却高达79.89%。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4%~5%。因此在选择产业、确定发展方向的时候,要考虑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高才能有发展后劲。
第四是装备制造业附加价值不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大约是24.2%到25.2%,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装备制造业七大产业门类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中,工业增加值率最高的是仪器、仪表、专用设备,比较低的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制造业在今后十年乃至几十年中,能不能保持高速增长?能不能把资源和成本优势转化成技术和效率优势?装备制造业能否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4.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压力
研究制造业发展首先要考虑我们现在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等多数资源的人均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气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3%。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
第一,世界资源逐渐枯竭,我国的矿产资源更加短缺。按照全世界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的金属矿产只够开采100~300年,其中铁只够开采100~160年,钛、铜、银不足50年。我国的铁矿石总储量为530亿吨,按目前的生产规模只能供应20年。当然这是基于现状而言的,将来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但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耕地资源很紧张。我国虽然南方水资源多,但整个国家总体是水资源紧缺。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大概只有1.706~1.819立方米,会成为全球用水最紧张的国家。从北京到陕西再到甘肃,从飞机上看下去全是黄色的山丘、土地、沙漠,看不到河流。我国耕地面积1996年是19.51亿亩,人均1.57亩;2002年是18.89亿亩,人均1.47亩;预计到2030年为15~16亿亩,人均1亩以下。国家现在虽然采取了措施,要求各地搞开发区都必须保护耕地。但是变成开发区的那些耕保面积都是原来的好地,再开发出来的新地都是一些生地。
第三,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制造业能耗和制造业产品能耗合计约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如钢铁、乙烯、水泥及载货车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出19.5、20、31.3及55.2个百分点,而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GTP物耗能耗为例,我国在世界上占的比例很高。水泥消耗全世界的40%,钢铁消耗全世界的20%。按理说GDP在世界占的比例也应该比较大。但实际是我们GDP只占全世界的4%,投入产出比明显比较低。
有的专家不大赞成这些数据,认为应该比单位产品的能耗比例。单位产品能耗跟世界平均水平比,我国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假如中国是100,全球平均水平就是55.6,我们是全球的1.8倍、美国的2.5倍、欧盟的4.9倍、日本的8.7倍。这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长。而2002年之前,我们能源消费增长是低于GDP增长的。这就说明我们的单位能耗也是很高的。所以中央特别提出要节能降耗。每个产业、每个地区都要有节能降耗的硬指标,目的就是要解决GDP增长和能源消耗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因为长此下去将难以为继。
能源、资源的大消耗对环境带来了大影响,污染非常严重。全国67.6%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火电站和工业锅炉产生的。这些年对电厂脱硫脱硝重视了,大气环境相对好了一些,但是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很多水系都有污染,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清洁的水系,很多城市的用水都处于警戒线以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5.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突出的几个问题
5.1 增长方式不佳
我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目前的增长依然是投资拉动型。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业效率和效益整体不够高,高速增长的代价太高。分析1996~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比例关系,就会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率是逐年升高的。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接近48%。这样高的投资率对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应该是一个强大的拉动力。但我们需要思考能不能长期靠投资拉动。
5.2 产业结构不良
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为26%,发达国家一般在40%。我国的比重偏低,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产业组织结构上,既缺大企业也缺专、精、特的中小企业。在产业技术结构上,基础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功能部件、基础技术薄弱。在产品结构上,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不高的产品比重偏高,技术附加值高的偏低。在企业结构中,缺乏一批支撑产业的强大的领军龙头企业。经济学有一个公式认为,一个国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跟这个国家的GDP规模和人均GDP存在幂函数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增长,1995年到2006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好。但也要看到,进入500强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是垄断行业如石油、化工、发电、银行、通讯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很少。2006年的500强只有一汽、上汽是装备制造企业。中国装备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前100名企业,除汽车企业外,上海电汽一直是第一名。但其690多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跟世界知名大公司比只是个小兄弟。
5.3 一些产业的集中度不够高
我国制造业的集中度这几年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1亿元以上企业所占的比重比较低。烟草行业比较集中,装备制造业行业集中度都很低。通用设备制造产业中亿元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2%,专用设备占1.8%,交通运输占3.0%,汽车制造占2.9%,电器占2.8%。现在18个省市有轿车工业,生产轿车的企业有40家。2006年电线电缆行业有3.000家企业,平均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1.2亿元,利润530万元。工程机械里装载机生产企业有20家,年产量最多的2万多台,少的就几百台。钢铁行业是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可是2000年到2006年,前十佳企业占全国钢铁产量的比重却是下降的。2005年前十佳占35.34%,2006年下降为34.85%。我国钢铁大企业宝钢,原来占全国钢铁产量的6.5%,到2006年只占5.38%。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5.4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技术来源依靠国外,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缺位”,研发投入强度不够高,基础、系统设计“两头”薄弱,创新文化和氛围不强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1~2005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百分之一点几,没有达到很多专家呼吁要求的2%。制造业R&D投入强度与产品销售收入比从1995年的0.46%提高到了2005年的0.76%,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一般都在3%,我们虽有所提高但还是偏低。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设立科技机构的比例2000年接近30%,到2005年反而降低了,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必须重视科技,自己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应该多起来,比例应该大起来。现在不升反降,一个因素就是大中型企业数量这几年增加了,但设立科技进步基金的企业数没有同步增加。2005年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85%左右,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7%;每百家企业发明专利拥有数是80件,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更低些。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我国2005年是1∶0.22,韩国、日本分别是1∶7、1∶8。近五年,我国仪表、农机、汽车、电工电气、重型矿山、石化通用、机床工具、工程机械行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在1.5%~2%。
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缺位”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很乐观。我国装备制造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24%。主导产品的技术相当部分来自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还不够强不够大,尚无实力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我们曾经做了三次调查,研究我国产品的技术来源。“七五”期间,引进技术大体上占75%,到20世纪90年代引进技术占57%,2006年占到39.4%。这说明来自国内自主开发技术的比重增加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仔细分析我们自主开发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起来还不够。总之,我们自主技术比例提高了,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例还不高。
5.5 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原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国内产业发展。但并没达到所期望的程度。技术溢出有前后项联系效应、人力资本流动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一般是内部转让,即转到其国内控股的企业,不是转到我们的企业。其次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妨碍了技术示范效应的发生。再次外资企业一般在主机进来以后,将零部件企业带进来,自己形成配套关系,我国企业配不上套。这就影响了前后项联系效应的发生。寄希望于通过人力资本从合资企业到内资企业流动来实现,实际上也不行。事实是从内资企业流到合资企业的人才远远大于从合资企业流到内资企业的人才。这几年很多行业已经形成了外资垄断,这些都是我们装备制造业发展中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总之,国际技术转让在很大程度上被内部化,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很不明显,本地企业过度依赖引进现成技术,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妨碍了技术示范效应的发生;外资企业进出口依存度高,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妨碍了前后项联系和竞争效应的发生;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强于本地企业,FDI的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外资企业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抑制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
5.6 出口产品结构不优
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主要是我们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是资源型产品和初级制成品,缺乏自己的品牌,多数是加工贸易。另外出口产品的地域、地区和市场分布有偏倚,发达国家比较少,中东国家比较多。杜祥琬院士讲,我们出口八亿件衬衫的利润等于一架空中客车,这个空中客车还是330型,不是现在的380型。我看八亿件衬衫也不够。贴牌生产仅是初始阶段、粗级制成品的出口,某种意义上等于出口资源。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产品基本上也是附加值低的产品。我们平均进口一台机床的单价是7.86万美元,而出口一台机床的平均单价是2.231美元,拿单价来比,进口是出口的35倍。这种状况还导致贸易摩擦增加,已引起中央特别重视。
概括而言,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现状和特点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为主的格局未根本改变,但中高档产品明显增长;出口比重上升,有些产品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显现;出口贸易提速增长,三资企业产品在中高档出口品中所占比例较高。
5.7 企业生产模式不适应
我国企业生产结构和模式仍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特点。生产模式的改变滞后于技术变革,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生产业发展迟缓。但整个机械工业出口贸易方式有了变化,一般贸易占出口贸易的比重逐年提升。到2007年上半年,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的比重已经大于加工贸易。
5.8 信息化的深度不够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面比较广,但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二是重视管理信息化、忽视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三是信息化投入效果不够理想,关键是底层信息化相对薄弱。具体可概括为四点,首先是基础管理薄弱,数据不全,流程不畅;其次是产品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仍然处在低层次,多半还是CAG,不是真正的CAD;再次是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技术差别很大;最后是产品本身数字化水平不高。所以在重大装备产品制造上,是外国公司拿订单,我们做分包,做价值量多而附加值低的部分。
5.9 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缺优秀企业家,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缺大量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不少领域存在人才断层,制造业的一些技术工种后继乏人。一般来说初中高级研究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但现在好多领域是倒三角形。初级的少,中级的大,高级的更大。我们最近统计了摩擦学71个教学单位的调查表,其中教授170人,副教授99人,讲师37人,其他人员101个,是典型的“倒三角”结构。
6.对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思考
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高效低耗、大容量、高参数化,服务在价值链中增值化,生产过程及设备柔性化,产品和制造过程绿色化,企业“虚拟化”、制造网络化,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融合实现信息化。将来的制造业模式是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期短、柔性生产、环境友好。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正在变化,我们也要考虑自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战略的变化归结起来是,从合资到独资,从单一产品到成立扇形公司,从取得部分市场到形成控制再到取得垄断地位,从到中国建生产基地到在中国建研发基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考虑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我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是继续成为世界加工车间(接受订单、接纳转移、出口产品、出口劳务、来料加工、招商引资……),另一种是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基地(协同设计、网络制造、企业集成、出口技术、高端产品、自主创新……)。
要大力加强整个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产业(国内资本占控制地位的产业)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环境。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两个层面来讲,在产业层面、体系结构上,第一要解决共性技术“缺位”问题;第二要解决创新主体问题;在技术供应链上要加强两个环节,一个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环节,一个是加强已有成果的工程化环节。这两个环节加强了,就有能力形成装备制造业比较顺畅合理的技术供应链。在技术供应链上,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着重前瞻性研究、换代产品改进更新以及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要与大专院校、科学院的研究所、产业部门的研究所从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联合,形成良好的产学研模式。引进技术应该好好消化吸收,形成较好的技术创新链。
技术能力是一个机构(区域、国家)在长期的技术创新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队伍、条件的结合和总和,是技术创新活动持续、旺盛开展的根本保证。技术能力积累对企业、机构、区域、国家至关重要。技术能力主要由体系、机制、文化、队伍、设施所构成。
技术能力包含五个要素,一是创新体系―纵深部署、“三层”体系;二是创新机制――激励、动力、制度;三是创新文化――氛围、精神、理念;四是创新队伍――领军人物、团队、技能人才;五是创新设施――关键实验研究手段的建立。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制订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二是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途径;三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四是营造技术创新氛围和机制;五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六是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和队伍。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内生能力。产品可以模仿,技术也可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引进,要靠企业自身积累。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要充分估计制造业前端、中端、后端附加价值及其变化。原来一般是中端的附加价值比较高。随着技术进步,中端的附加值降低了,两端的附加值升高了。因此制造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前端和后端的附加值。不要只满足于在中端加工组装、创造低附加值,虽然规模很大但效益比较低。
要改变计划经济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产模式。着力提高技术进步能力,加强自主革新技术,把辅助业务逐渐外包出去,请专业化企业来做。
我们以前比较偏重于大规模生产。现在要按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逐步转到全球化网络制造模式。产品研发、加工制造、财务管理以及采购供应、市场销售等等通过网络来进行。真正用信息化手段创造财富,优化资源配置,分享知识和资源。
加快发展生产业。要往两头延伸,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向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采购、材料以及品牌、物流、销售和经营延伸。提高服务在制造价值链中的比重。发展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应用服务提供商ASP。
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SCM)。按供应链管理理念,制造业就要将企业内部物流与上、下游及社会物流连接起来,实现精益生产(准时生产)与精益物流,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接,加速供应链企业群体发展,带动第三方物流产业形成,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的效益。
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不断实现产业升级,服务创造的价值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种趋势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我们理解,现代制造服务业就是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前端和后端的一些业务开展专业的服务活动。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产业门类包括各类咨询、专业设计、租赁维修、会展培训、专利商标等中介、下料配送中心、生产力促进机构、网络制造服务平台、工程总承包、单项业务承包、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供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我国资源约束严重,提升装备制造业,要积极开发节能产品,大力推广。这里列出一些需要开发与发展的产品和节能技术:
(1)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所需的中、大容量工业锅炉系列;高效燃煤锅炉和清洁燃烧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和水煤浆锅炉;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使用各种燃料的特种用途锅炉;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2)为提高工业炉窑的节能效果,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使这些炉窑成为应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高技术产品;采用新型、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热能损失;开发新型、高效电热材料,提高电热效率。开发、推广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3)为提高电动机的效率,积极推行用冷轧矽钢片代替热轧矽钢片;发展超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开发铸铜转子电机;开发高效率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积极开发应用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提高风机、泵和压缩机的能效指标,大力发展节能型风机、泵和压缩机产品。
(4)重点发展缸径80mm以下直喷型单缸柴油机,直喷、增压、增压中冷、电控、四气门多缸柴油机,电控、增压车用汽油机及节能环保小型通用汽油机,代用燃料内燃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节材技术主要有近净成形、净成形技术,快速制造(RM)技术以及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技术。
6.1 大力推行绿色制造
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往绿色制造这个方向走。绿色制造是指从产品的设计到原材料的使用、加工制造包装以及维修、拆卸、回用、处置、再生等全寿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体系。
6.2 重视系统设计、集成与优化技术
重大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软肋”。提高制造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只能“干粗活”、“干体力活”、“干单机”的问题,提高国产重大装备的市场占有率。由于这个环节薄弱,我们往往做了80%的工作量,只得20%的价值量。这两年价值量的比重在逐渐提升,情况有了改善。这一块加强了,我们将来的工作量和获得的价值量相比就比较相称。
6.3 重视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它是指把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跟原有的制造技术融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开发,最后实现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企业间信息互通互联;管理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数字化。这五个层次当中,我们把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叫做底层信息化。我们现在的薄弱环节是底层信息化。我们建议今后要加强底层信息化,加强基础管理。为此,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工程;抓好系统设计、集成与优化技术;强化装备和产品的数字化;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通过加强这些薄弱点形成信息化企业,提升整个产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如果能够成为信息化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就有很强的竞争力。
信息化企业的特征是: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企业资源共享;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哑铃型”; 企业内部组织为“扁平型”,柔性生产组织; 快速响应市场,交货及时;不断开发市场所需的产品,有技术储备;生产技术装备为柔性、可重构;与合作伙伴(包括用户)有良好的关系,实现双赢;环境优美,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环保型企业;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领导群体具有远见卓识。最关键的是产品应该快速响应市场,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上升期。如果产品处在市场生命周期的下降期,虽然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手段形成了,但产品没有生命力,企业就要走入困境。
6.4 呼唤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诚信为怀,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技术进步,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现在好多地方都在追求快速增长,粗放式甚至近似于野蛮式的生产随处可见。《大宅门》中同仁堂的店规值得学习: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装备制造业企业包括食品企业,都要呼唤工业文明,使产品让消费者都放心。
6.5 工程教育制度值得深思
我们培养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是要对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的。但现在学校中有一些现象需要深思。中专升大专,大专升学院,学院改大学,理工科大学改成综合性大学,大学合并进“211”工程。这是否就是一条好路子?另外,现在考核老师就是文凭、学位、SCI检索,以论文论英雄。这个是不是就好?还有现在学校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后移,好多学校都是三、四个平方公里圈地、建校舍,不少都是负债经营,等等。这些也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制度值得深思。
6.6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改变人才结构,从“倒三角形”变为“金字塔形”。 要建立各类实训基地,实施“653工程”,强调继续教育,强调工程教育。装备制造业振兴要重点培养五类人才:企业家,首席专家,高素质的创新科研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复合型战略人才。
7.对甘肃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着力提高效益。一个企业没有效益、没有持续的技术,就没有发展的资本、潜力,靠输血不行,要靠造血。造血就要有利润,就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有了钱才能办事。提高效益途径很多,要从内部挖潜。
第二,激活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在装备制造业里起主要作用。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性行业,很多民营企业要进入这个领域还有一定的难度和过程。眼前最现实的就是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资本激活。它发展壮大以后就能够带领或者带动一批企业。民营企业有钱以后就会发展跟这些国有企业配套的产品。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甘肃地处边远地区,唯有在产品更新上有自己的强项,才能立于不败。甘肃的装备制造企业跟沿海来比,相当多的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要加强技术创新。
第四,转变生产模式。很多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阶段,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为此生产模式必须改变,最终走向网络化生产制造模式。
第五,加速市场响应。发展风电现在是各地的一个热点。大众大启、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集团,还有新疆南通,很多企业都在上马。兰州电机厂也在发展风电。建议甘肃省把风电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加大支持,加速发展。整合兰州、天水两边的资源,完全能够在风电上形成一定的优势。
综合这五条,关键就是要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这样我们的企业就有不可替代性,沿海的企业就代替不了我们。展望未来,在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这个环境下,整个装备制造业和机械行业都处在不断提升过程中,其中一部分产业会上升到更高级产业,有可能演变成为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