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8 02:4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改进策略
三级综合医院本身职工人数众多,其中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亦随之壮大,因而加强并不断改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建设,能有效集中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档案材料,便于快速地查阅及审验,能促进医院建设及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一、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状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管理职工的重要工具,是医院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医院专业技术职工工作、生活、思想政治的生命线,因而应予以重视。首先,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个人专业档案资料由职工自行保管,处于零散存放管理的无序状态,档案资料不全、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关于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机制尚未健全及完善,存在档案资料收集渠道不统一、不规范等状况,影响了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此外,医院管理部门众多,职工岗位性质及人员类别繁多,其中涉及到的职能科室较多,档案资料被多个部门收集管理,管理较为分散,例如有关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份等基本信息主要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考核、技术准入、技术任职、会诊情况等资料是由医务处予以手工登记,职工的继续教育、论文情况、课题等相关资料由科教处予以登记,这一多部门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情况,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之间难以有效实现共享,整合程度及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切实满足医疗、科研、教学等需要。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认识,保证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部分,应予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这项工作的认识,本着严谨求实、尊重科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成果的态度,加强纵向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合理安排工作,在充分熟悉业务、开展业务的基础上,严把质量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价值,使专业技术档案切实服务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及医院管理部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加强对专业技术档案作用及价值的宣传,并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制度,积极获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
(二)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一是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科研成果材料、考核材料等,其中基础材料包括履历、学历、学位及各项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核证书等等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等职称晋升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科研成果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成果、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等反映其业绩的各类成果材料;考核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学术成果报告情况、评定审核情况、领导考核意见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社会兼职聘书、荣誉证书等其他材料也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收集的范围,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二是收集的方式可将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日里,需要归档的档案信息材料应得到及时的归档,避免档案材料散落在部门或是个人手中,只有实现各类文件材料的及时有效归档,才能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真正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及成长的历史面貌。档案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深入到各个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对相关材料进行鉴定、整理、归档、保存。
(三)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条目分化,内容简单,效率不高,且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评价,亟须改进,医院应与时俱进,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口径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不断完善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模块可由几个部分组成:人员基本档案、医务档案、科教档案、护理档案、药学档案、医德医风及履历信息档案等。根据各个系统模块及内容,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线,导入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排版、考勤、科研管理、临床工作量、培训、考试、考核、医疗质量、医风医德等相关数据,并予以严格控制、审核,形成完整、连续且动态化的档案数据,形成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的动态电子档案数据库,不断推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有效推进了档案资料的共享及利用。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改进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医院职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科室协同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资料收集整理的重复性,促进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能为医院领导决策及职工的岗位考核提供有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鹏宇,陈凌,储继志,魏新萍,鲍勇.信息化手段管理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模式探讨[J].智慧健康,2016(01).
[2]杨建民.从三级甲等医院评估看专业技术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09).
一、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养教育和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医务部、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抓好日常技能培养,并且于每年6月和12月底分别组织开展全院性技能考核评比,医院对优秀个人和科室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年终优秀评比条件之一。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根据《四川省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等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学校毕业后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必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职称考试、聘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年度考核等的必备条件。
1、医院定期不定期组织本院专家或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回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主要介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检查、新诊断、新治疗以及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等,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
2、临床医技科室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学术小讲课,新技术、新方法讨论以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3、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邀请外地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4、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并撰写论文,但所有对外交流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经医务部、护理部审核签字并交科教科登记、盖章后方能交流发表,交流发表后持刊物原件再次到科教科登记。否则不报销发表费用,不评选优秀论文以及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5、所有医、技、护理人员每年必须要有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5分,且初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5分;中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0分;高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5分。
6、无论是全院性或是科室学术讲座、讨论医技小讲课等均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教案等备查。
三、严格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监督管理
1、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应严格审核监督管理外出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论文交流、发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技术交流等,努力培养医疗护理高新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2、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短期培训,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原则上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若因病、因事临时不能参加者,未经院领导同意不得随意转让参会资格。
3、凡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学习结束后,由参加者持院领导审批同意书、到财务科填报差旅费审批单,经院领导审批报销差旅费。
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超过一月,脱产、半脱产“专业证书”学习以及读研者学习期间生活费领发、路途车费报销按财政部门及医院有关规定进行。
财务科在审核填报差旅费前务必认真审核是否有领导审批及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审核签字。凡不按规定程序外出者,医院不报销任何费用,并按旷工等有关规定追究不假外出责任。
4、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专业证书学习及读研者不遵守进修学习医院或主办单位规章制度,无故终止学习或被退回单位者,其进修学习费用概由本人负责。情节严重者医院将追究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保密意识
在医院方面,应当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加强院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继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方面,需要积极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明确实现医院档案规范化、法制化、保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应当通过加强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引导其自觉配合并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应当注重培养档案管理者的保密意识,通过加强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来培育院内医务人员的保密法制理念,使其重视档案保密工作,明确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工作基础建设
为了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医院应当从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手。具体来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努力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加强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存与管理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应当设置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存室,保证档案保存室、档案阅览室、行政办公室能够分开管理。同时,还应当配备铁质材料的档案贮存柜,在纸质业务档案保存室内配备空调、除湿器、灭火器等设备,保证档案储存室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档案储存室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的检查和管理,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进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全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根本需求。因此,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促使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得到准确、及时的传输和运用,从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同时,应当借助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资料得以信息化整理和输入,并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将档案中的文字、图片以及声像等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料,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得以并存,结合实际需求能够在屏幕上查找和阅览相关内容。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医院若想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应当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内部沟通交流,使其能够在沟通中分享交流经验,促使档案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医院应当阶段性地组织院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各项教育培训活动中,丰富其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杜绝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例如:医院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班、设置信息化技术培训课程、组织开展思想道德素养的相关培训活动等。另外,医院还应当加强对院内档案管理者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意识和敏锐的政治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发自内心地热爱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严格实施档案保密工作为医院和谐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对档案保密性监管力度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医院领导应当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监管,积极强化法制建设,考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存和保密情况,监督院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化、保密化管理。具体来说,应当依法开展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相关制度的规范、完善和优化,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并且还应当对其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强化,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健全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杜绝一切泄密事件和失密事件的发生;应当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保证医院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涉密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采取物理隔离的方式保证其与外网的隔离,同时,还应当强化密钥管理和身份认证,落实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9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医院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1.1 医院基本情况
据上级有关部门核准,医院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占78%,管理人员应占12%,工勤人员应占10%。但如表1所示,该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是69.5%、6.2%,和核准比例相比,仍存在差距。
1.2 学历层次情况
如表2所示,该院医务人员拥有博士及硕士学历的比例分别为2.4%和18.9%,而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比例为38.4%。此外,还有部分医务人员拥有专科学历。由此可以看出,该院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整体学历层次亟待提高。而学历结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医疗服务、教学质量、科研立项等。
1.3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
如表3所示,该院拥有正高级和副高级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0.7%和14.4%,而中级和初级的医务人员比例为28.9%和46%。其中,医院副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少,初级职称人员比例过高,这种不合理的人才梯队不利于各科室的发展和建设。
1.4 医、药、护、技人员情况
根据医院规模,其编制床位为800张,即卫生技术人员应达到920人方能达标,现在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共780人,而医疗人员仅有263人,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具体人员分布情况见表4。
1.5 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如表5所示,35岁以下的义务人员占比为54.2%,而55-60岁的经验丰富的医生仅为12.2%。由此可以看出,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中坚力量,导致人才断层。
2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医院原为第465医院,于2004年随学校移交地方。在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方面,较本市其他几所三甲医院均存在差距,高职称和高学历的人员偏少,各科室缺乏带头人和中坚力量,人才队伍过于年轻化,缺乏有足够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护人员,人才梯次断档现象严重。
2.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医院移交地方后,人才匮乏,效益压力较大。近年来,医院的薪酬待遇与本市同类医院相比偏低,且缺乏良好的薪酬福利和有效的激励政策,造成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部分科室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使医院进入效益逐步下滑和人才逐渐流失的恶性循环。
3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院人才队伍,鼓励管理人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积极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申报、脱产学习、进修培训等,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职称等级。医院不但要从内部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还要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中坚力量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医院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8人,极大地解决了部分科室的人才断流问题。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
医院要尽快改革现有的绩效方案,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绩效考核中,注重工作量、工作难度和风险评估等因素的影响,以效率优先为前提。其次,树立先进典型,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药事管理;社区;用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197.32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a)-120-02
药事管理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到我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医疗领域及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的主体,而部分社区仍有“以药养医”的现状[1],为了响应国家制订的政策、杜绝此现象并达到合理用药,从而科学地提升我院社康科的药事管理,故笔者对我院社康科药事管理的现状与药事管理工作策略给予简单的浅述,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我院社康科的药事管理的现状
1.1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药学人员的调配不足,因药学人员在工作时精神需高度的集中,使得药学人员极易疲倦,若对药学人员没有进行良好的调配[2],则极易在配制药品时出现差错。再次,目前多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药学工作是由一些非药学专业技术的人员来担任,如由医生、护士等人员来担任,使得在与患者沟通时,针对其用药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回答,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1.2 药事管理组织机构的不足
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及《药品管理法》中均要求基础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药事管理组织[3],并执行其自身的责任与监督,从而科学管理药品及合理用药。我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的主体,更需响应国家的政策进行强力执行,但因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缓慢,使得部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其药事管理较为陌生,往往使得在药事管理上仅限于形式,而未真正给予执行,从而导致药事管理无人监管或由领导者说了算的局面。
1.3 药品管理的不足
部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因无完善的药事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在对药品管理上相关职员的责任不详,管理混乱,其药品管理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点:①无完善的药品采购、供应信息或有但未很好的给予执行,从而使得采购、库存、临床之间的相互脱节,造成药品采购信息针对性不强,部分药品库存过多或部分药品无库存。②因温度、湿度、容器等因素均能影响药品的疗效[4],故在对药品存放时若存放不谨慎,则会影响或降低其疗效,从而给患者带来危害。③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各类药品因厂家不同而其有效期限不同,且在给予药品时,部分药品的有效期限仅出现在原包装盒上[5],对其里面的小包装盒上则不再出现,故当原包装盒遗失或药品有效期限未能完整录入时,则极易将失效的药品给患者使用,从而产生医疗纠纷。④药品验收记录不规范,药品登记不清。因药品的验收往往由单人完成并登记,故当药品遗失或药品记录不符合时,极难查出问题环节。⑤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规范,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占50%左右,而药物的滥用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还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
1.4 医院自身的不足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多为基层医院,使得其医院环境设施并不像三级甲等医院那样齐全和完善。故医院自身硬件环境的不足、经济条件的有限使得其药事管理的执行难度及纠正难度增大。多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故使得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药事管理呈恶性循环的趋势发展。
2 药事管理的相应措施
2.1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就诊患者的流量给予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劳逸结合,并且我院社康科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选择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使得我院社康科效益提高,出错率减低。
2.2 建立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执行力度
我院社康科需严格响应国家政策建立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来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一个约束,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条款进行赏罚分明。
2.3 药品管理的规范
①对药品的品名、库存量、使用量、报废、验收、存放规律、有效期限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归类,使得在采购药品时可根据记录的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采购计划,这样避免了部分药品库存过多或部分药品无库存的情况发生。在对药品进行存放时需严格按照其存放要求进行存放,从而减少了药品的报废情况,若存放不当时需及时进行报告,避免因药品疗效影响而产生医疗纠纷。②对药品有效期限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将过期药品给患者使用。在给予药品使用时,一般先使用有效期限相对较短的药品。③医务人员需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等。在给患者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给药。应用抗菌药物时多以单种药物为主,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需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才可以应用,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6],一般原则上其用药量不要超过3 d。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对滥用药物的医务人员给予惩罚。④为了加强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药品监督管理,定期对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监督与分析,对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需及时给予改进,定期公布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药物管理情况。
2.4 医院自身的改善
医院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硬件环境设施需在经济环境条件允许下,尽最大能力的改善[7-10]。尽量避免因自身因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中药器皿未经常定期给予有效的清洁;工作区与生活区未分开及药品存储时未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存放等因素造成药品失效或变质。再次,医院还需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及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004-08-19.
[2]吕娟,李彦,刘洋,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43-845.
[3]阮克宽.558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频度及合理性分析[J].云南医药,2008,29(2):206-207.
[4]王惠川,李艳,谭志萍.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5):345-346.
[5]李明.从门诊处方看医院抗菌药物的滥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 2(2):122-123.
[6]周怡明,王慧,瞿文英医院不合理用药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上海医药,2007,28(4):177-179.
[7]李海涛,李士雪,王晓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3s):27-28.
[8]黄茂莘.不合理用药处方实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03.
[9]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6.
自1964年我国提出《节育手术常规》以来,历经了多年的修订与多方考究,最终2003年版《常规》应运而生,它结合世界卫生组织针对推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规范要求,对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操作和管理都提出了更加全面要求。我国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根据《常规》要求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规,细化计划生育服务实施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要求下,全国各地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点都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手术条件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消毒隔离措施也达到了国家基本要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内部结构和科室布局,也严格按照国家2001年《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设置标准》的规定日趋合理,但在一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存在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态度冷淡、咨询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导致医疗投诉增多的现象。部分机构也存在科室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技术服务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资质不够、比例不符合国家基本要求等。在计划生育手术常规执行方面,大多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能够严格按照术前检查及禁忌证治疗的规定,技术人员也能够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按照节育手术常规,让服务对象能够对避孕节育手术进行知情选择。机构技术人员能够做到较为全面的进行节育围手术健康宣教,对术后生殖系统感染的防治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工作都实施到位。但部分机构仍然存在技术人员素质较低,未能按照手术常规进行手术,未能很好执行无菌技术等;由于机构设施不全,造成手术辅助检查不能按照国家要求实施。
2计划生育服务常见医疗投诉成因分析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见的医疗投诉主要集中在服务机构的管理方面、医务人员的素质方面以及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方面等。我国很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管理方面比较混乱,专业功能不够突出,服务流程比较繁琐,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和歧义,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在医务人员的素质方面,服务意识薄弱和服务态度较差是计划生育服务医疗投诉的主要成因。随着医学迅速发展,我国计划生育服务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技术人员无论是在节育手术前的知情选择告知和辅助检查,在术中的无菌技术、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等的掌握,或者是在术后的康复和生殖系统感染防治健康宣教,都能够按照《常规》等规程来实施。但是在服务意识方面,医务人员仍然存在服务态度较冷淡、咨询服务解释等不到位等问题,而由于就医对象不是真正的患病患者,大多是就避孕、节育等的药具和方法方面进行咨询,他们在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明显增强,难免对计划生育政策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理解、不情愿等。医务人员在了解了服务对象的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等方面的个人隐私之后,若言辞上稍有不慎重,就容易引发服务对象个人心理、家庭及其社会的不良影响,而影响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其实真正由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的医疗投诉所在比例较小,大部分都是在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较薄弱、缺乏该有的职业道德所导致的,由于相互不理解所致的医疗投诉。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特别是一些基层机构,由于设备陈旧、单一等基础设施因素而引起人们对服务不满意也时有发生。
3提高我国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3.1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国一些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由于基础设施不够齐全、设施过于陈旧或设施不具备专业特性要求等不足,加强其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势在必行。只有在基础设施齐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技术人员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特色服务,在节育手术等辅助检查方面才能够做到位,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投诉。
3.2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标准化管理
规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管理,首先需细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如围术期的标准化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以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为前提,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全面、愉快的服务体验。在专业技术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常规》等法规规定,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和流程化管理制度,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上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和定期考核与反馈制度。在人员配备与资质方面,按照国家基本要求,严格把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相应专业资质,并将计生、医疗和妇幼等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要求合理配备,以符合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要求,注意培养技术骨干,增强机构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的能力。对于不符合专业技术入职资质的人员,鼓励其参加培训或者进修以提高专业技能,以帮助其获得提供相应专业技术服务的资质。在完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以及提高其技术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医疗投诉的发展。
3.3提高我国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我国计划生育服务医疗投诉的形成主要在于服务对象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等,那么提高我国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服务意识,是减少计划生育服务医疗投诉的关键所在。首先,医务人员在计划生育服务中,要注意加强微笑服务,尽量做到耐心、细致、周到的全心全意服务精神,言行举止都注意文雅、得体、心平气和,向服务对象解释问题时也应该有耐心地讲解清晰其所咨询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指导建议和实施方法,以征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和认同。另外,也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充分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法规,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做到学法、懂法并用法来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保护。
4结语
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评改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组织科室职工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各项条例。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1)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2)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讨论”的各种记录及医师交接班;(3)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4)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5)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我们将在2012年继续加强自身的质量及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完善和更新各项委员会活动、会议记录;加强科室档案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由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人情管理转向制度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重点科室监管
针对icu质量的监控,每周不定期对icu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内容:严格规范危重患者的病历书写及医护人员交接班记录;科室实际查房情况;危重患者上报制度的落实;实际观看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规范度。对重点科室的监控,医务科将严格做到查有所记、查有所对,并将每次对差内容进行总结、比较、评价,共同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提高科室质量的同时杜绝安全隐患。
三、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
针对新近人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工作思想欠端正等缺点,我科在今年会进一步加大对新近人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分为病历书写、执业医师法、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三大版块,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并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并在阶段学习后进行现场提问和书面形式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2、加强科室科研工作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1-2项科研课题,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撰写发表科研论文不得少于两篇,医务科在督促可是科研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创造有利条件。
3、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我院院情,在按需培训的原则和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以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
四、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继续医学教育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现象广泛存在。为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医院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反复强调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本院,每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知识培训都作为医院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一继续医学教育概述性的知识:如概念、目的、意义、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二介绍与卫生技术人员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及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通过培训不仅使新入职员工对继续医学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加深对于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医院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其中要求科室在安排继教学习年度计划时,一定要把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作为医务人员必修内容进行学习。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医务人员观念转变了,行动才能跟上。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要想搞好高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
1、领导重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领导重视是继教工作开展的基础。本院一贯秉承“科技兴医、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注重科技进步,始终坚持科学化发展道路,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的方法探索现代传染病学的理论体系。院领导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院专业技术干部整体素质、促进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医院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先后举办了十余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鼓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另外,加大了教育培养的力度和投放,新建及改造3个不同规格的多媒体会议室及示教室,先后投资百万元装备远程转播系统、音响、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医务人员创造了一流的学习环境。医院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①成立了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三位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明确职责和任务,具体领导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医院科教科,负责有关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及具体实施,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项目管理、学分授予等工作。
③为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质量,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评估制度,成立以继教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学术委员会专家为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评估工作领导组,具体指导各专业各项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情况。
④科室成立了考核小组,负责督促本科室业务人员的日常学习;设立了继续教育秘书,及时传达并落实上级及医院安排的各项学习计划,合理组织科室人员的学习。
2、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环节。本院根据卫生部及市卫生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下发文件要求,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设立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以《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2013版)、《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办法》、《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必修项目管理规定(试行)》等为指导不断更新修改本院继续医学教育有关文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相继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继续医学教育规划、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奖惩制度》等,明确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同医院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紧密衔接,形成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制度。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在每年底主持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一是总结上一年继教工作成绩及存在问题,二是根据科室上报计划指定下一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安排。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一直在改进,目前已经丰富多彩,覆盖各学科,不仅涉及医学科学知识(涵盖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还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医院学术活动体现“四新”和“三性”,以真正做到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
1、学术活动
医院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院内学术活动,内容主要体现“四新”和“三性”,并且有针对性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全科医学、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会议范围为临床医药护技人员,科教科将医院举办的学术活动按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要求,在会前会后安排听课人员刷继教IC卡,予以一定的学分。另外,各科室根据各自的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基本上没半个月一次)和学习内容,通过小讲课、病历讨论、查房、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医院科教科不定期去参加,以便监督和督促各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各科继教秘书将对每次学习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年度建立科室继教学习档案夹。
2、继教项目管理
①项目申报继续医学教育贯穿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对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应为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每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教处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本院要求各科主任每年申报国家级、省市级继教项目,并且将申报项目情况与各科主任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已敦促各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教项目申报采取科室推荐和医院专家初审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各科主任认真组织,并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筛选优秀项目进行申报。医院鼓励多学科联合申报,鼓励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申报。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进展;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填补国内(国家级项目)或省内(省级项目)空白,有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和方法。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项目内容必须是其从事的主要专业或研究方向,负责人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室认真填写项目申报书后,经科教科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的意义;项目内容是否具有前沿性、针对性;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学分授予否合理等,经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初审后,方可进行申报。
②项目督查项目获准后,要求在招生通知前,必须经本院科教科审核后方可对外公布,并责成项目负责人把关,核对通知上的内容是否与批复的项目内容相符。项目督查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质量的关键,督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按照申报内容举办、授课教师情况、是否规范地授予学员学分、教学环境、学员现场调查等。督查对项目举办单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强化了项目的管理、完善了管理过程。强调考勤制度,学员必须参加项目所有的课程,考核合格后才能授予学分。本院在每个项目的举办过程中,在开课签到时刷继教IC卡授予部分学分,并在课程某一特定时间现场发项目评估表,到课程结束时收回,并刷继教IC卡授予另一部分学分,同时向外地参会人员发放学分证书。这样既完成了质量评估,又兼顾了报名者的出勤情况。另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上级审批部门,不定时抽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内容和组织情况,针对不合格项目,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总之,要通过从各个角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良性循环。
③对外合作本院自1999年以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学科带头人及业务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参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引进新技术,促进院内新项目的开展及资源利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带动全科乃至全院,整体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在此周期内我院先后送出到国外进修12人,如法国里尔大学科研中心、美国Mayo医学中心、肯塔基大学等多家科研中心进行培训学习;在国内重点医学院校进修15余名,参加长、短期培训班(7天至2月)20余人;参加国际、全国、省市级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人数达六百余人。选派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高级学术会议,提高医院和技术骨干在医学界知名度,同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或请国内外的医学专家来院作专题讲座,明确自己的地位和差距,进一步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④远程教育为方便本院医务人员多途径的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响应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中继续医学教育“分级分类”学习的号召,网络学习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远程医学教育的平台,向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便捷、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时间上、地点上为学员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全天24h,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合理授予学分,达到资源共享。每个人都可根据兴趣、专业、科室、需要选择专业相关课件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本院要求学员在远程继教学习后,携带远程继教学分证到科教科将学分录入。今后医院也将顺应时展需要,建立医院内部专题远程教育网络,及时更新知识、丰富内容,使继续医学教育做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帮助医务工作者避免工作和学习时间出现矛盾。
四、继续医学教育考核
1、评价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方法
医院每年要对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内容包括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人数、时间、经费、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情况,搞好交流评比和表彰奖励。召开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下一步工作。职能部门每月重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并考核继教工作,及时表扬先进,敦促或批评完成不好的科室,以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时效。抽查科室继续教育的有关记录(包括参加学习人员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每季度征求各层次专业人员对科室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包括对学习内容、方式、效果的意见),必要时参加考察,对科室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与科室奖金挂钩。
2、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办法
本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必须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ICME),实行学分制。天津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应当取得25学分,其中三级医院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要求Ⅰ类学分不少于5分;中级、高级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应当取得25学分,其中I类学分12学分,II类学分13学分。医院对于继续教育不合格者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年度考核不合格、低聘、解聘卫生技术职务和不准参加相应技术资格考试、不予执业再注册的处理。
五、总结
6月5日上午,普陀区级机关中心会场座无虚席。一场题为“上海医改进展和展望”的区人大代表学习会正在举行。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为什么会选择“医改”主题开展代表集中履职学习?这要从常委会重点监督工作说起。
精选议题,持续推动本区“医改”
普陀区十五届人大履新伊始,就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期间,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将话题集中到医改等关键词上,提出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审议意见及“缓解就医候诊时间过长的建议”等多份书面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民生改善、百姓福祉,群众期盼,代表关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督内容。2012年,常委会围绕代表关注度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开展监督,注重纵横比较,力求用数据说明问题,针对部分岗位同工不同酬、非编比重较大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府积极吸纳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采取改进措施。截至2012年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非编专业技术人员被纳入政府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做到同工同酬;全区增加360余个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符合条件的30名非沪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入编。为进一步推动本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常委会选择了群众呼声较高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开展重点监督。
多措并举,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围绕监督工作举办代表学习会,是普陀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改进监督方式、拓展履职学习内容的新探索,旨在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今年上半年已举办了两场。其中以“上海医改进展和展望”为主题的代表学习会,吸引了来自全区各行业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代表们表示,学习会主题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更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参加学习会既能了解市、区有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和重点难点,又能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在学习会之前,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走访多家区属医院,实地查看场地设施配置、医务人员配备、门急诊总量等情况。分层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座谈会,组织代表全程参加,协助代表在观点碰撞、意见交锋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召开三次专题会议,邀请分管区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为代表搭建交流平台,就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坦诚交流、出谋划策。代表们提出的加强人才引进、注重规划设计、均衡资源配置等意见建议都被吸纳入常委会专项工作调研报告。
认真审议,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情况的报告,参加监督调研的代表列席了会议。会上,代表们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区政府所做的工作,中肯地指出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优质资源和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完善总体规划、加快项目落地和扩充容量,确保投入增长比例、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有序运行等意见建议。区政府负责人表示,代表们了解情况全、发现问题准、对策建议实,将按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相关工作。
目前,普陀区已正式启动专业技术人员进编招录工作,截至5月底,有200余人通过面试;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含全科医师)条件的非沪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入编工作也正在进行。这些举措将有效缓解代表意见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等问题。据悉,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区政府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处理情况。
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设置数236人,其中,管理岗38人、专业技术人员198人。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紧缺,大多数单位空编较多,全县13家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仅有157人,多数单位聘用多名在岗不在编的卫生工作人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基层医疗单位医疗业务的开展。我县在加紧招聘人员的同时,正筹划调整编制增加基层医疗编制,保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情况
我县共有13家乡镇卫生院,按照功能分划分,其中,有两家中心卫生院,11家一般乡镇卫生院,均为股级单位。领导岗位一般设有院长和副院长2个。
卫生院现在还存在较多空编,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县卫生局草拟了《县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机制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待县政府讨论通过后:一是要按县编办核定下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事业编制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公开招聘,力争1到2年内招满编制人员,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医疗、护理等专业人员,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二是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补充,可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在编人员年龄结构、专业缺口和在聘编外人员执业资格等因素综合考虑,设定招聘条件,制定切合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方案。三是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考虑降低开考比例、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国家有关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规定实行竞聘上岗的方式入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缺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教育系统特岗教师采取考核招聘,在现岗位上为骨干且工作满三年以上具有职业医师资格人员通过考核直接入编。三是在编制人员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按需设岗,编制岗位说明书,按岗聘用,根据岗位说明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签订聘用合同,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情况
县卫生局草拟了《县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机制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待县政府讨论通过后:
1、财政补偿经费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内人员基本工资、80%绩效工资和“五险一金”由县财政纳入当年预算统筹并全额安排。二是按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和《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在编的医务人员卫生防疫津贴按照二类每人每工作日7元的标准安排;国家和省规定的改革性补贴、奖励性补贴、妇女补贴、独生子女奖励费也予以保留并由县财政纳入当年预算统筹并安排。三是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人员招聘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在编在岗人数低于编制数90%的按编办核定编制数的90%的人数,追加拨付空编人数的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按事业单位新进初级职称卫生人员工资定级标准核拨不足人员的工资总量,当实际在编在岗人数高于编制数90%时,按实际在编在岗人数核定工资总量拨付。超出实际在编在岗人数的人员经费部分,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用于实际在岗人员经费支出。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所减少的收入,由财政每月按使用药品金额的20%划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基层绩效工资分配
绩效工资由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共同负担。绩效工资总量的20%由各单位从医疗服务收入中提取,80%由县财政安排。绩效工资要与技术、工作量和服务质量挂钩,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聘用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并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或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分配应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严禁将个人收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入挂钩。根据我县实际,为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整绩效工资结构比。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为40%,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为60%。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财政逐月拨付,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开展年度工作考核后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绩效工资,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县卫生局根据对其考核结果统筹确定。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与技术、工作量和服务质量挂钩
县卫生局草拟了《县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机制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待县政府讨论通过后:
一是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结合医务人员工作特点等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30%-50%(视本单位收支结余情况确定)作为奖励基金,列入绩效工资增量。奖励基金的分配参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20%以内的结余资金设立职工福利基金,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有关规定使用。
【关键词】医院 人才建设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所乡镇卫生院应该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人尽其才,学有所用,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才素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医院才能办出成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科学水平。然而,纵观当今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还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资源配置分布不均衡。
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运转困难。由于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不均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进一步降低,农民看病大多在乡镇卫生院,而卫生院医疗设施简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但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配置既集中又先进,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所以,不少农民病人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心甘情愿前往大城市大医院异地就医。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病人的经济负担,添加了就医困难,相应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不堪负担,“因病返贫”的事件时有发生。
2、人才引进与培养不到位,影响基层医院的发展。
目前,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十分渴望引入人才,迅速提高医疗技术,可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许多基层卫生院人才引进方面情况很不理想。虽然临时招聘或临时聘用了一些人员,但这些人才却是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少,医疗水平明显高的几乎没有。另外,在现有人员的培养方面也做得很不够。平时,上级部门分配给基层卫生院许多进修学习的机会,但都因资金紧张,人员不够,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情况当然会影响基层医院的民展。
3、基层卫技人才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资源分布失衡。
从知识结构上看,高级职称人才偏少,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缺乏学课带头人,传统专业人才比重大,某些特科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影像医师等。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缺乏,造成人才资源储备不均,分布失衡。从岗位分布上看,临床及医技科室专业人才缺乏,全科医生、中医药人才比例不足。
4、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制约卫生人才事业的发展。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有的基右搅莆郎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存在人员能进不能出,职称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这种身份上的“终身制”、职称上的“铁交椅”、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成为制约卫生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专业技术人员受单位经济效益不好的影响,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
其二、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1、转换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卫生服务功能。
1.1重视并加大政府向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乡级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卫生事业费的增长幅度,并将补助资金落到实处,加大资金投入,建好乡镇卫生院,加强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实现农牧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就近治疗。
1.2引导卫生人才和技术向农村转移,城市医院应该和农村卫生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制度,城市医务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满一年时间,帮助受援单位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工作。强化学历教育,保障学习质量。
1.3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基层乡镇卫生院重点倾斜。
2、搞好招聘工作,留住人才,做好相关人才的备份。
2.1在招聘阶段中,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分析是否准确,招聘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招聘方式是否合理等各类因素都将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招聘工作的最终质量。
2.2在留住人才方面,应当以多管齐下为主要原则,主要包括了在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下留人,通过委以重任来留人,采取人性化管理留人及感情留人等诸多方面。
2.3做好相关人才的备份工作,从而防止由于人才的突然流转而造成工作中断,所以,乡镇卫生院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储备,降低因为人员流转而造成的各类管理问题。
3、走出去,引进来,坚持两条腿走路
3.1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美国、德国、北京、上海和省级医院进修深造。通过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对外出学习人员给任务、加压力,学习结束需能够开展一项所学新项目。
3.2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由医务科、科教科组织定期、不定期邀请省级及以上的医院不同专业专家到我院进行相关科室讲课。
3.3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要在全县卫生系统给予表彰和奖励。
4、建立基层卫生人才管理机制。
4.1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应着眼于现有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4.2要建立基层卫生岗位薪酬制度。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各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制度。
4.3要建立符合卫生人才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
4.4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医学科研、攻关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1调查结果
1.1武陵山片区卫生人力资源现况武陵山片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5081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2.77人,仅为全国平均值4.36人的63.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0.94人,仅为全国平均值1.79人的52.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86人,仅为全国平均值1.52人的56.8%。怀化市311个乡镇医院中,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少于2人(含2人)的医院有62家,没有一个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医院仍有5家。
1.2卫生人力资源职称与学历结构武陵山片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114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66%;中级职称23185人,占27.25%;初级职称36768人,占43.22%。该区域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2724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96%;大中专及以下学历占主体,其中大专学历33549人,占39.43%;中专及以下学历38808人,占45.61%。
1.3武陵山片区医学教育现况武陵山片区无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目前开办医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仅5所,包括2所本科院校(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1所专科学校(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2所高职院校(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另外有开办医学类专业的中专学校2所(咸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恩施州卫生学校)。武陵山片区内的2所综合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设有医学院,但医学本科生的年招生规模仅600人,涉及临床医学、护理、针灸推拿、中医学、医学影像学、中药学等6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年招生数不足300人,且无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本科专业。
1.4武陵山片区对高级医卫人才的需求435所医院中的385所医院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专业以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为主,市级以上医院对硕士研究生需求尤其强烈;326所医院对医技和护理人员以专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县级以上医院对本科生有较大需求。被调查的435所医院中有405所医院要求从医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426所医院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际沟通能力,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服从安排、安心扎根基层医疗工作。
2讨论
武陵山片区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于一体的贫困片区,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3]。此次调查发现,该区域城市化率低,医院环境、设施、生活条件等较差,医务人员待遇较低,医生晋升职称阻力较大,导致外地区高职称、高学历医务人员不愿进入该区域从事医疗工作;同时该区域医学高等教育层次偏低、规模偏小,本区域培养的医学生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且大部分医学毕业生不安心在贫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长期服务,导致武陵山片区基层医卫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尤其乡镇医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更是稀少。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要求,要促进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示:要改善民生,保障武陵山片区老百姓的就医质量,必须大力改善该区域卫生人力资源现状。提高武陵山片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建议:
2.1加强武陵山片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武陵山片区政府可依靠国家扶贫攻坚规划,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贫困片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项支持。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项目建设为“良剂”,积极筹措资金,引进必要的医疗设备,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扩大县、乡医院门诊科室、检查项目和住院病床,同时规范村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全面优化县、乡、村诊疗环境,形成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乡级医院为枢纽,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全覆盖的网络和功能相对完备,设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使武陵山片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老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也为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供更加齐备、先进的医疗服务平台。
2.2提高武陵山片区医务人员工作待遇要留住人才,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尤其要改善基层乡镇卫生医院的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给他们相应配套的政策扶持。在工资收入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政府要给予合理补助。在培训晋升方面,政府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对基层医疗机构核编、定编的基础上,允许基层医疗机构直接进院校定向招聘,并给予一定的进编自。在执业环境方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另一方面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3构建适应贫困地区卫生人力开发的医学教育体系为贫困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解决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适应武陵山片区卫生人力需求的医学教育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快武陵山片区医学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创建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提高医学高等教育层次,满足该区域对高学历医卫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加大医学高等院校专业点设置力度,扩大医学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增加相关医学类、药学类本专科专业设置,大力发展医学高等教育,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卫生人才;三是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等医学继续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教育,与卫生部门联合设立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基地,还可开设远程教育、召开区域学术交流会等,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四是扩大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积极增设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的同时,尽可能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医学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切实改变医学人才短缺的状况,以适应武陵山片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开展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提高为基层服务意识,立志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王喜梅申小青马晓健邬贤斌张在其胡昌军单位:湖南医药学院湖南省怀化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