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10 10:01:39

病理学教学论文

第1篇

1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EBM的必要性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③分析评价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第2篇

1.1调查对象

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34人)采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模式授课,相同教师带教的2班(29人)用传统显微观察教学模式授课。

1.2问卷、考试及成绩分析。

所有班级理论与实验切片考试题目均一样,理论考试部分总分80分,实习切片考试总分40分,习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由实验室老师帮助放置考试切片。另外,随机抽取100个样本,从是否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否支持本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书面问卷。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试卷难度与可信度

通过对本年级参加考试的63个随机样本计算可知,理论试卷平均分是64.4,标准差是9.0,难度指数是0.75,阿尔法信度为0.70。实验考试试卷情况:平均分是32.4,标准差为4.13,难度是0.75,阿尔法信度为0.75,克朗巴哈系数为0.81,这反映实验习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信度较高。切片习题的难度适中,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病理实验课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2.2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评价

问卷调查显示,91%被调查同学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87%的被调查同学认为显微数码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88%被调查同学表示喜欢显微数字切片技术,93%被调查同学赞同使用这种教学系统,90%被调查同学认为此模式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同时,对尝试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及同学进行调研,大部分被访谈者支持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为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好,更容易讲解清楚教学内容;学生认为听课效果比普通教学模式好很多,图像也能看得更清晰,教师的讲解也能听得更清楚。

2.3阶段考试成绩

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无论理论成绩还是实习成绩都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显著性高,显示使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对理论知识学校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学习效率,成绩的对比肯定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推而广之,在其他形态学课程也应该具有相同效果。

第3篇

关键词:病理教学 临床预防学科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89-01

在病理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典型性病理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的探究性和主动性,能积极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为深入了解和掌握病理教学法改革,本文对某2014届某医学院本科班病理教学进行探讨,报告正文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4届某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班的11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教学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学生的专业、课程、课时、教材等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2.方法

2.1教学方法

病理教学中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损伤及修复、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病症。

对照组采取传统病理教学法,主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研究组采取基于临床和预防学科结合病理教学法。具体操作为:在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疾病的病理教学中采取和临床病例、预防学科充分结合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其他内容则采取传统教学法为主,基于教材内容开展。在进行疾病概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体征变化及临床预防治疗等教学后,教师可引入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探讨典型病例掌握该病的发病机制、体征表现及临床预防治疗原则,能更为生动直观的掌握病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另外,也可由教师事先布置病例,列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以保证讨论能围绕主题进行。在每章节内容教学完成后,一周内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各项教学内容的分值为:组织损伤及修复15 分、局部血循环障碍8分、炎症10分、肿瘤7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病症内容的分值分别为15分、8分、13分、9分及5分。

2.2问卷调查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病理教学效果,调查内容主要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课堂注意力集中、学生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关系建立等方面。

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并用X2检验计数数据,P

二、结果

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比:

研究组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循环系统病症和泌尿系统病症等内容的教学方法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比(x±s,分)

三、讨论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并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及能力[1]。诚然,照本宣科、填鸭灌输式教学,通常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机会较少,对学生思考能力、探究意识及创新力培养带来不利影响[2]。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在病理学某些内容采取传统教学和案例,和临床、预防学科间的教学对比,两组课程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两组另外一些章节均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无差异。可以看出,与临床典型病例教学结合,通过实践操作知识可以补充教材内容。传统纯理论教学方法的应,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属于非线性的[3]。实际上,完全依赖教师进行学习的学生,接受纯理论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学生在进行纯理论学习中,因工作、记忆能力的局限,额外信息通过传统教学法进行讲解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降低有,原因是新的知识和理论会产生更大认知障碍。通过突出临床、预防学结合的教学,能实现知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减轻认知负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雯,马韵,潘红波.面向临床的病理实习课教学改革意义与方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4(6):159-162

第4篇

[关键词] 《药理学》;病例讨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114-02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由于《药理学》涉及内容广泛,且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课程,对疾病缺乏客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学生感到《药理学》是一门难学难记的枯燥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加强《药理学》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药理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成为高等医学院校《药理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法属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教学领域中的典型运用,PBL是1969年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的Barrows教授首创,现已成为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1]。我们将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1 典型病例的准备

根据讨论内容,配合理论课教学内容,从文献、相关参考书或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附属医院精心收集与各章节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如与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重要理论课内容相关的病例。根据病例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经主讲教师集体讨论后将精选的病例充实到本教研室自编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等教辅材料中,最终形成文字或制作成光盘等多媒体载体,用于理论或实验教学。

1.2 病例讨论应用于教学的具体形式

典型病例应用于教学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引导新理论大课的开始,如讲解平喘药物时,首先列举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介绍其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表现,启发学生思考平喘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等;用于阶段性的复习,如学习过了抗生素,可以列举1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例,回顾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实验课上分组讨论,这种形式更能充分体现病例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具体方法为:病例讨论前1周将病例资料和问题交给学生,课堂讨论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所提供的病例资料和问题,每个小组推荐1名中心发言人,详尽表达本组的分析、治疗方案和根据,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和质疑。教师在讨论过程中需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老师讲、同学听”的被动学习局面,调动了同学主动(带着问题)学习的积极性[2]。这种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寻求正确、可信的答案,多数学生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认真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主动获悉知识,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中。例如讨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时,同学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大胆交流自己的见解,各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药物选择提出异议并要求对方阐述药物选择的理论基础。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此,激发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3]。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临床思维能力

病例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临床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由于涉及的病例与日常生活或与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学生们由原来对疾病治疗的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转变为以科学的理论从本质上去了解它。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学生们在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创造性思维模式。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依据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提出药物治疗方案并阐明用药机制,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开阔思维空间,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2.3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在病例讨论的分组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和思维局限,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案的确定往往存在偏差。通过集体病例讨论,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在认识上取长补短,完善疾病的诊疗计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4 缩短了基础医学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药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药理学》学习之前的课程设置,就已经安排了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因此,进行《药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基础医学知识,这为病例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础。预设讨论病例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引入课堂,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而避免直接呈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教师的归纳总结,不但能系统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药理学》及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经过较长期的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会相应增强,而临床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见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另外,病例讨论也是临床各个专业领域经常进行的工作[5]。由此,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使药理课教学真正成为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2.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病例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准备典型病例时,必须要准确地掌握和熟悉病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密切与临床医师的联系,扩大知识面。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听取和及时分析学生的发言,全面了解、掌握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能驾驭和控制课堂气氛,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通过病例讨论,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尤其是对来自非医学院校的教师,更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 病例讨论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3.1 合理选择典型病例及恰当设计讨论问题

病例讨论的过程是围绕典型病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的,因此,病例的选择及问题的设计是病例讨论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任务进行典型病例的选择,避免病例过于复杂而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避免病例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兴趣降低。对于根据病例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反复斟酌,问题安排要由浅入深、合乎逻辑,形成一个递进的导向过程。

3.2 重视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有少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灌输式教学,讨论时发言不踊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常依赖于同组学生代表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表示关注,在学生发言时与其有眼神的交流,详尽地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在进行评价反馈的时候,最好能引用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尽量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词句。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自己的发言具有价值,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3 注重病例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病例讨论时的发言要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明确讨论课上涉及的重点知识及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情况,指出学生各种观点的分歧并予以评价,对学生没有表述的或表述不准确的难点进行补充并表达教师本人对本病例的看法。从而通过总结和评价,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进而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医疗实践。

总之,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任,推进素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6]。实践证明,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这是《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但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试形式等的改革。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优化教学方法,使《药理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 Norman GR. 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 Master University: 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J]. Acad Med,2007,82(4):370-374.

[2]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通过病例讨论开展药物治疗学教学[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2):401-402.

[3]聂珍贵,高春艳,梁翠茵,等.药理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23-924.

[4]朱锡光.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47-50.

[5]徐晤,夏勇,王志荣,等.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9(2):136-138.

第5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致病因素;诊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96-02

各个国家都把教育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许多研究证明,每当教学改革的时候,都会出现教学混乱的局面,这时候的教学问题也是凸显的时候。传统教学论与改革后的教学论存在着很多矛盾。传统的教学论使现在教学论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广大教学理论者和工作者对现在的教学论普遍不满,二是其它因素侵入教学论体系。所以现在的教学论版本层出不穷,好像有点百家争鸣的感觉了,但仔细对这些教学论研读发现,还是不能跳出传统的教学论,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教学理论还处在困境中。体育教学论它是指导体育教学的理论,如果理论都不能相对固定,指导理论有问题,那么体育教学问题也少不了。由此我们可以说现在的体育教学也不是像大家想得那样健康。既然生病了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治疗,预防向更坏的方面发展。

在现有的研究中,国内国外都比较倾向于对教育病理进行宏观研究。对于微观的,作为教育之主渠道的教学的病理研究涉及不多,至于把研究视野投向体育教学整体系统,并对其进行病理性研究的则更为鲜见。因此,本文立足于体育教学这一特殊系统,以追根查底的原则对其进行病理性研究,力求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解决现实体育教学疾病,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本研究立足学生视角,旨在找出体育教学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对策。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问卷的编制是以体育教学系统要素论、教育学原理、病理学原理等理论为依据编制的。其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体育教师主体致病因素、学生主体致病因素、教学条件致病因素。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做了检验。

二 学生视角下体育教学疾病内源性致病因素现状分析

随机抽取山东省中学体育教师160名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回收率为93.1%,基本分布情况见表2-1。生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396份,有效问卷385份。回收率96.5%,有效率94.6%。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研究的要求。

下表是调查对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

1.体育教师主体致病因素中,教师的文化素养,班主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管理者这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2.学生主体致病因素中,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两个方面是这一因素的主要因子。

3.教学条件致病因素中,体育教学形式,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是这一因素的主要因子。

4.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对各致病因素的认识在三大致病因素中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它们是: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课外运动。

5.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对各致病因素的认识在三大致病因素中有八个方面存在差异,它们是:教师文化素养,班主任,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教学内容.。

6.不同区域的中学生对各致病因素的认识在三大致病因素中有七个方面存在差异,它们是:教师文化素养、教师身体素质、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教学器材。

三 体育教学疾病内源性致病因素的诊治对策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主体,是教育的目标对象,因而他们产生的教学疾病自然也是教学疾病的主体,凡是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致病因素就是学生主体教学疾病致病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学生主体致病因素,主要有:与家长有关的因素,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学生兴趣方面的,学生身心素质方面的,同学之间交往方面的,学生课外活动方面的,体育爱好方面的等多个因素。

1.关于学生家长致病因子的诊治对策

学生时代是人发展自己最关键的阶段,他的生活圈子无非就是家和学校,在家里是家长影响孩子,在学校里是教师影响孩子,据调查,家长是影响孩子学习体育的最主要的因素,他们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体育学习对孩子没有帮助,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

学校要积极和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体育学习对他们的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鼓励学生也要多和家长探讨体育学习的重要性,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改变某些家长的体育观念。

2.关于学生的教师有关的致病因子的诊治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同样教师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成绩竞争的压力下,非体育学科的教师据调查大多数不愿意叫自己的学生从事体育学习或体育课外活动,他们认为体育学习会耽误学习。这样孩子就在思想上慢慢的接受了现实,所以就不愿意参加,就是参加也不认真学习,这就造成了老师想认真教,学生却抵制的怪现象,时间长了体育教师有就没有了教学激情,最终的结果就是病态的体育教学出现了。

鼓励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情况及时告诉自己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谁提问题,谁获的表扬的鼓励措施来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把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好; 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和同事的交流,加强同事对体育学习的认识,获得他们的支持。通过邀请他们多参加体育运动来实现他们对体育的重新认识。

第6篇

关键词:病例讨论;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应贯穿始终[1]。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院从2015年开始,在护理专业本科段《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

我院《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通过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的补充学习,强化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课内容结束后,《内科护理学》共有九大系统疾病,每一个系统疾病学习后均会安排一次病例讨论,然后根据各系统疾病种类安排临床见习2—3次,临床病例讨论和临床见习每次时间均是3学时。

二、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心选择教学病例

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理论课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临床上典型的、多发的病例,病例既要和理论知识相关联,又要能反映患者真实的病情变化,并需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迷惑性,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太复杂和太简单的病例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选择进行讨论的病例来自于我院的临床实际病例,在收集与各章节知识相关联的病例后,通过整理筛选,将精选的病例用于病例讨论教学。

(二)病例资料的采集

将参加病例讨论的学生按学号的顺序分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对患者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病史特点,结合自己问出的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查体获得的资料,根据已行的辅助检查结果,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病例的特点,提出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等。

(三)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灌注式”教学法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听讲和记录,课后整理多媒体课件和背诵,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遇到实际病人时感到束手无策,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问题导向教学法”又称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2],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最早提出,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教学改革[3]。如何将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办法。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为病例讨论的主体,带教老师仅发挥引导、启发作用,而学生归纳总结患者的病史特点、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疾病诊治经过、提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及患者需要解决的具体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并提出治疗原则和相关的重点护理项目。接着重点围绕总结归纳的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做到人人均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贯穿于整个病例讨论过程中,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整个病例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再次强调本次病例讨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能把复杂而又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为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寻求医学理论知识。利用病例讨论教学,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经精选进行讨论的临床病例的内容丰富、典型、真实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理论课上学习的本系统章节中内容联系紧密。这样的病例会促使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相关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促使其主动去查阅文献,并且会继续分析讨论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的前沿知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学者在医学生中做过有关病例讨论的问卷调查,发现全部学生赞成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有98%以上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4]。也有学者做过对照研究,发现“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5]。而且讨论的病例本身也是临床上实际存在的,让学生体验了在临床实境下的工作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完全靠自己去分析总结病史特点及收集到的病例资料,然后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最后带教老师再结合所给的病例剖析学生各种分析思路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启发学生良好的临床工作思维习惯的养成,而且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能够解决常见的临床实际问题。通过讨论过程中的发言,还可使带教老师了解到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病例讨论教学,教师将准备好的典型的临床病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医疗护理规范及程序,对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要求学生自己评估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病情资料,然后分析病史及收集到的资料,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提出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具体的护理措施。在小组内,对学生给予任务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在下一次病例讨论时,将学生的任务进行交换。在临床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有所变化,从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的发言者,从而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升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主动讲授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利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病例讨论不仅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获取患者的疾病资料,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既真实又详尽。而且在做出每一个诊断或治疗护理措施之前都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病人,收集疾病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病人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而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落实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通过小组病例讨论,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小组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上可见,通过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临床实境下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病例讨论中,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开展病例讨论教学,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陈健,黄媛媛.病例讨论课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4.

[3]王小莉.病例讨论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4,(4):34-35.

第7篇

关键词: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4;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62-02

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特点之一。作为即将踏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说,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的起点,也是把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怎样在临床神经病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强化,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牢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 根据学科特点,激发见习兴趣

神经病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接触神经病学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之前没有感性认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神经病学是课程学习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很多人感觉枯燥乏味,故而产生一种轻视或畏惧的心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对实习不主动,求知欲差,影响学习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对刚进入神经科见习的学生,带教教师必须介绍神经病学的发展情况及最新进展,提出具体的见习要求,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加深他们对本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把学生从对学科狭窄的认识误区中引导出来,激发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

2 端正学习态度,注意文明礼貌

临床见习是向患者学习,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是完成临床见习的重要保证。由于见习医生临床知识面窄,经验不足,不少患者对其心存顾虑,甚至产生怀疑、抵触、敷衍、逃避的情绪及行为,而注意文明礼貌,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患者学习,是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的前提条件与有效方法。因此,每次进入病房或在门诊接诊患者前,首先要求同学们相互检查仪表,整理着装,如扣好工作服、戴正帽子,放下卷起的衣袖等,严禁吸烟、交头接耳及大声喧哗,同时要求语言文明、待患者礼貌,关心爱护患者,动作轻柔,尤其对某些患者的言语不文明或不配合的举止时,同学们更应该态度诚恳,争取患者的信任。

3 加强自身修养,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及自身的素质尤为主要,作为带教老师应尽可能给学生留下亲切热情、有知识、有能力、亲和力强的美好印象,学生从而敢于就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和疑点,教师能准确,详细地解答,教学相长,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在见习教学中也要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前景,使学生们对未来的事业有迫切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求知欲,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针对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见习时间相对较少的特点,笔者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1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的辅导

由于神经病学与基础学科尤其是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认为神经病学难学难懂是很多学生的共同感受,因为神经系统的疾病定位诊断正是他们最“头痛”之处。他们当初解剖课学得不错,考试成绩也较高,但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应用机会少,到临床见习时就淡忘了。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利用小讲课或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集图像、声音、文字、图表、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互动式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CAI课件,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4.2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病例讨论是行之有效,也是临床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病例讨论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病例讨论中尤为关键的环节。讨论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针对刚学完神经疾病理论知识但毫无临床经验的学生,选择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基底节区梗死、急性脊髓炎等病例较为适宜,尤其是刚开始的一、两个病例。像多发性硬化、遗传性疾病等较复杂的病例,往往会使初学的学生感到思维紊乱,不知从何处着手,对病例讨论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在讨论前一两天,应将选择好的病案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对相关解剖、病理生理知识进行复习。讨论前的准备越充分,讨论就越深入,学生积极性越高,讨论的效果就越明显。

4.3课后留问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第8篇

一、PBL教学病例讨论的准备

讨论小组的成立 参与病例讨论的医学生4~5人,讨论前提前三天给出要讨论的病例资料,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包括文献的检索;病例讨论前带着问题进行病例特点的分析,包括分析辅助检查结果,通过自学提出存在的疑问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带着个人的疑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参加病例讨论。

二、 PBL教学病例讨论的基本模式及流程

教学病例讨论由一个教师主持,4~5个学生参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互动完成,注意其形式上不同于讲课、见习带教。教学病例讨论的具体流程:一个同学汇报病史另一个同学归纳病例特点或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开展討论,进行点评并提处问题多个同学主动发言教师总结。教学病例讨论过程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注意教学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过程有提问,有反问,有争论。

教学病例讨论在办公室进行,带教教师将预先设置的问题融入到病例讨论中,对病例特点、重要的辅助检查的意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进行讨论。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首先由一位学生总结问题的答案,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及发现问题,并展开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补充、纠正及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在预先设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作为对讨论效果的巩固及检验。例如,预先设定的问题为“连枷胸的定义是什么?”“连枷胸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改为“为什么本患者被诊断为连枷胸”“如何治疗本患者”。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选择性的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连枷胸临床诊治的最新进展”等。通过这种形式,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胸科疾病的综合判断能力。

三、PBL教学病例讨论的教学效果

2010年2月至今我们胸外科共进行PBL法教学病例讨论6次,参与学生30人次。所有学生普遍反映PBL教学法可以使学习目标明确、内容实用、针对性强、节约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他们处理临床问题时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清楚,巩固了理论知识,并能够逐渐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学习结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

四、总结

1.PBL教学法的优势,首先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最后,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PB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临床病例,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师要学习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

3.PBL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于我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于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表现,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PBL在教学病例讨论中的应用,有利于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横向知识,通过解决临床问题来学习基础理论。在解释各种现象时学习与运用基础知识,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胸外科教学病例讨论中可弥补传统教学病例讨论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对于发挥实习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很有帮助。应用PBL教学法能使实习医生较快学会思考,增强创新意识,较好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到终身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对带教老师来说应用PBL教学法展开教学病例讨论,可以了解实习医师的情况,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弱点,发挥长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带教老师也可从实习医师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姜萍,商庆新,郭栋.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4-105.

[2]任翊.临床教学中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4): 52-53.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89-01

在病理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典型性病理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的探究性和主动性,能积极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为深入了解和掌握病理教学法改革,本文对某2014届某医学院本科班病理教学进行探讨,报告正文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4届某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班的11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教学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学生的专业、课程、课时、教材等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2.方法

2.1教学方法

病理教学中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损伤及修复、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病症。

对照组采取传统病理教学法,主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研究组采取基于临床和预防学科结合病理教学法。具体操作为:在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疾病的病理教学中采取和临床病例、预防学科充分结合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其他内容则采取传统教学法为主,基于教材内容开展。在进行疾病概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体征变化及临床预防治疗等教学后,教师可引入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探讨典型病例掌握该病的发病机制、体征表现及临床预防治疗原则,能更为生动直观的掌握病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另外,也可由教师事先布置病例,列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以保证讨论能围绕主题进行。在每章节内容教学完成后,一周内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各项教学内容的分值为:组织损伤及修复15 分、局部血循环障碍8分、炎症10分、肿瘤7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病症内容的分值分别为15分、8分、13分、9分及5分。

2.2问卷调查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病理教学效果,调查内容主要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课堂注意力集中、学生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关系建立等方面。

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并用X2检验计数数据,P

二、结果

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比:

研究组局部血循环障碍、炎症、循环系统病症和泌尿系统病症等内容的教学方法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比(x±s,分)

第10篇

关键词:中医学 教学方法 病案公析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27-01

《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的课程,在西医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由于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牵涉面广,给《中医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 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医学。张登本[1]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具有长久稳定而又普遍起作用的思维定势或曰思维惯性,是一种被定型化的思维样式、结构和过程,是学习、研究、掌握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基本样式、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可以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大主要特点着手,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张虹[2]提出中医学体系中的整体观念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疾病和一切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辩证论治有助于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重视个体体质、年龄、性别、地域、时间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整体观念是对人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如《黄帝内经》所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辨证论治是对于疾病的辨别和诊治的认识。如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咳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等。中医思维方式是学习中医学课程的灵魂,贯穿于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全过程。教师在授课中紧紧围绕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两大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中医思维方式。

2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

包海燕[3]提出在《中医学》这门课中,首先开启中医神秘面纱,面向初学者的就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故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上奠定了中医学习者们对中医的初步印象及学习基调,并将深刻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第一课,也是后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指导。专科医学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等5类学科的知识,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贯穿于《中医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阴阳学说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被用来剖析、总结药物的性能、作用;五行学说在治疗疾病时对脏腑用药的指导意义,以及根据五行学说可以针对疾病确立具体的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需要安排充足的学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的讲解务必深入透彻并适当练习临床诊治、用药。使得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解不再空洞无物,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 灵活运用病案分析授课

临床病案详细真实的记录了诊疗的全过程,直观地反映了医生的诊断思路和诊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是临床医学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座桥梁,是学生从学习理论知识到应用理论知识诊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病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辨别诊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惠翠兰[4]等研究表明病案讨论能以最快速度使学生从理论转向实践,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了临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医传统医案众多,授课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内筛选出来最具针对性、与临床教学密切联系的医案进行讲授。具体做法,可以结合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给学生展示病案,并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分组对病案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最后,教师听取各组讨论结果,做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病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良好的中医学教学方法。

4 以实践教学为依托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医教育中,这一点更为显著。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发现疾病、认识疾病、诊治疾病的经验总结,中医学的发展就是理论应用与实践,实践反馈与理论的过程。因此,进行中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不但有益于中医学课程中针灸、推拿、经络等实践技能章节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临床与教学的接轨。以实践教学为依托,首先要安排具有临床经验的教师,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其次,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操作的场地,亲自进行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以及舌诊、脉诊等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详尽阐述,令学生感觉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然后,完善技能考核制度,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综上,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在中医学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以中医的思维模式诊疗疾病、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病案为依托,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教师的辅导下主动探索、学习,才能达到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登本.中医思维方法是开启中医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读《中医思维方法》一书有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3-5.

[2] 张虹,季友波,许兆亮.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25):148-149.

第11篇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人体寄生虫学 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98-02

新疆医科大学自2003年秋季起招收巴基斯坦留学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教研室连续数年为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教授《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从教学中代课教师逐渐采用了病例讨论式教学。病例讨论式教学即在每次的授课中,将选好的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人体寄生虫病的典型病例展示给学生,在病例中包括对病人的初步的实验室诊断,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并做出对疾病的诊断,然后各组进行发言说明判断的依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1]。现将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人体寄生虫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应用的情况

将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理论课中,展示病例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自由讨论。 例如:一男性患者,40岁,来自阿勒泰地区,有犬接触史,以肝区胀痛黄疸15天为主诉入院。体征主要是皮肤巩膜黄染、肝大。CT显示肝脏巨大囊性占位,周边有钙化。由学生对展示的病例做出判断,属于哪一种疾病,哪一种情况,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同时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均具有上述特点。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做出正确诊断,同时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 病例讨论式教学的优点

2.1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复习。由于展示给学生的病例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人体寄生虫病的病例,因此是对授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由于要求学生根据病例做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需要进一步做的实验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所以要求学生横向和纵向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可见这又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过程。通过对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讨论学习,学生懂得了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接触犬粪是感染的必要条件,实验室检查包虫抗原阳性,CT特征性表现为周边钙化的囊性病变,无强化。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可以明确诊断该患者为肝包虫病。

2.2 病例讨论可以结合临床,病例来源于临床,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对病例进行学习和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工作。通过对该病例的讨论,不仅掌握了包虫病的知识,也对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有了初步了解,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2]。

2.3 在病例讨论中要求学生根据展示病例所给出的内容,对疾病做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由于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较薄弱,上课迟到的现象颇为严重,课堂纪律也不尽如人意。这与他们以前在巴基斯坦所接受的英美式教育有关,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活跃,自学能力强,具有主动性,喜欢提问题,师生互动较好,这点值得称赞[3-4]。因此作为代课教师需要主动应对学生的反应。

由于所教授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专业为临床型,而本学科则属于纯理论的基础学科,如果单纯应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出现厌烦、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对教师的代课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巴基斯坦留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反感教师对课本简单机械的讲述。针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将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的理论教学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增加了对新疆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对病例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病例讨论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喜欢学习本学科,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

但此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难度,比如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口音问题成为师生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同时,他们对中国老师的英语口语也不大适应。在教学中,肯定会有不少留学生提问,如果一开始听不懂他们的话,教师不能胡乱敷衍,而需要耐心地请他们重复一遍或借助文字、图画,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所以作为代课教师急需克服巴基斯坦学生英语的口音;要拓宽教师自身的知识面以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备课时间较汉语教学增加数倍以上。

上述是本教研室教师承担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多年来的一些体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争取为完善对留学生的医学教育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岳利民,周祖玉,吕广能等. 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生理学与临床结合的契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J],2000,2(4):283-285.

[2]陶彩云,唐斌. 留学生病理实验教学初探. 现代医药卫生[J],2009,25(33):3668-3669.

第12篇

关键词: 病理学 病例分析 应用

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可是,病理学内容比较繁杂,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形态学改变,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对于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而言,大量的病变图片需要在课堂上理解与记忆,使得学习任务繁重。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尝试把病例分析法引入病理学教学中,使学生亲自接触疾病,从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逐渐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了解作为一名病理医生在医疗诊治中的工作职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1.病例资料的收集、选择与整理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选择是教学的关键,应按教学大纲要求,反映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江大病理诊断所年病检量达一万例,病例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同时我所还与两所市级医院合作,因此收集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甚至病人随访资料都较容易;另外,我所还有丰富的临床尸解病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其他教学资源等进行收集与选择。我所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真实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整个病例及相关的病例图片、尸体解剖结果制成教学课件,以备课堂教学使用[1]。

2.病例分析的课堂教学之应用

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将选择好的相关病例展示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课下认真准备及预习新课内容。正式讲课时,先和大家共同分析病例及了解临床诊疗过程,然后通过病例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逐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进行课堂讨论,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另外可以分批组织学生观摩病理诊断所,眼见为实,让同学从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病理学的任务与重要的医学意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指导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典型病例的印象,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本知识。并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联系所学病理知识,得出正确结论,从而结束讨论[2]。

3.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3.1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病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将实际问题与病理学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如学习肺癌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从病人最初的就医过程开始介绍;收集患者病史、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以及肺部CT的检查结果,把这些资料与学生一起分享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可能性的诊断分析。最后提出支气管活检及肺部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让学生观察病理切片,总结肺癌的形态学特点,也可穿插复习正常肺组织的组织学要点。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学生真切地了解到病理诊断结果是“金标准”这一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讨论,主动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明确学习病理学的范围和方向。

3.2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

在病例分析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聆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及协调不同观点[3]。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技能。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更多时间是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一种疾病的诊断并不完全单独由病理医生完成。临床资料提供是否完整影响最终诊断的正确与否,因此沟通交流非常必要,尤其是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交流[4]。医学院学生能够使用准确的医学术语及流利表达对疾病的观点非常重要,不能做又“聋”又“哑”的医生,要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表述能力,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

总而言之,把病例分析法引入病理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确定、收集和评价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盛玉荣.病例分析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2,9(9):88-89.

[2]何春燕,武军驻,等.病例讨论课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64-65.

[3]肖游章,廖琳.临床病案分析法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1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