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代课教师养老保险

代课教师养老保险

时间:2022-03-10 18: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代课教师养老保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代课教师养老保险

第1篇

王某自1987年9月至1992年7月,先后在启东市向阳农场小学等学校代课,自1992年9月至2004年8月在东海初级中学代课。2004年8月25日,王某在未得到东海初级中学继续留用通知的情况下,去询问,方知已被辞退。8月31日,东海初级中学按王某17年教龄给予补偿金1700元。王某要求东海初级中学按《教师法》和《劳动法》的规定予以补偿未果,遂以补偿金数额低于《教师法》和《劳动法》为由,向法院提起人事争议诉讼,要求东海初级中学给予各项补偿,并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启东市人民法院和南通市人民法院均以此案不属人事争议或者劳动争议为由,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资料来源于鲁东大学法学院网站)

2006年3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宣称,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清退中小学代课人员工作,采取系列措施把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2007年,重庆市1万余名代课教师中,有8000名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转为公办教师,代课教师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其他地区也纷纷采取行动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代课教师的去向、同工同酬、社会保险等问题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一、代课教师问题令人堪忧

数量庞大。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2009年年底,我国普通中学有代课教师100671人,小学有代课教师234502人,幼儿园有代课教师105004人,特殊教育学校有代课教师1024人(资料来源于教育部网站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总数达441201人。

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我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除了基层财政困难等原因,偏远、落后山区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也是重要原因。《凤凰琴》《一个也不能少》等影视作品就是代课教师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公办教师调不进,即使调进来,也稳不住。因此,繁重的工作只有依靠大量的代课教师承担。

待遇低。代课教师从事的是与公办教师同样繁重甚至比公办教师还要繁重的工作,但其工资待遇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更是远远低于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一部分代课教师长期只拿每月不到百元的工资,还不到正式教师工资的1/10。

现在社会关心的是代课教师的去留问题。虽然我国政策规定要全部清退代课教师,并且不允许产生新的代课教师,但实际上,只要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只要基层财政还存在困难,代课教师就有存在的空间,这不是靠一纸文件就可以解决的。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存在代课教师问题。事实上,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代课教师 “是否转正”,而在于如何利用相关法律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因此,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必须正确定性代课教师的法律属性,完善法律法规,最大可能地维护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代课教师法律关系的分歧

目前我国学界和司法实践关于代课教师法律关系的认定,存在着人事关系说、劳动关系说、劳务关系说这三种观点。

代课教师人事关系说,主要是从《教师法》之角度来考察代课教师的法律关系。从教师的职责与使命看,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从教师的传统身份看,我国长期以来对教师实行的是人事制,教师具有干部身份。从教师的流动方式看,教师交流主要是采用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调动的形式,落后地区的师范毕业生实质上仍然采取行政分配形式。基于教师与学校的这种关系,代课教师既然也是教师,其与学校之间也应当是人事关系。

代课教师劳动关系说认为,无论从代课教师与学校的实际关系,还是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看,代课教师与学校之间都应当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代课教师被聘用后即成为学校的一分子,需服从学校的管理与工作安排,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因此,其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构成要件。

代课教师劳务关系说认为,代课教师的身份毕竟不同于在编的公办教师,其身份定性应当为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实质上就是民法的雇佣关系。我国《合同法》虽然没有规定雇佣关系,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明确了雇佣关系。这种定位对代课教师非常不利,因为将代课教师的关系定性为劳务关系,代课教师自然就不能获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特殊保护。

三、代课教师法律关系定性产生分歧的原因

我国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存在对代课教师法律定性的诸多分歧,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界对代课教师的内涵界定不一致,讨论问题时混淆了代课教师应然法律地位与实然法律地位的区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关于教师的政策也对代课教师的法律定性造成干扰。

(一)代课教师内涵界定的分歧

定性代课教师的法律属性,首先必须界定代课教师的内涵。我国学界对代课教师之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广义的代课教师,是指不在教育行政部门编制之列却临时或长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人员或非专业性人员。狭义的代课教师,是指学校教师缺编或因病、因事请假,学校征得上级教育部门的同意,请具有相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并热爱教育工作的人代替缺编或因病、因事不能上课的专职教师上课的教师。狭义的代课教师包括顶编代课教师和短期代课教师。最为狭义的代课教师,仅指顶编代课教师,即长期以代课为业、以教师为主要身份的代课教师。对代课教师内涵界定的不同,自然会导致对代课教师法律关系定性的偏差。兼职教师与兼职学校之间、短期代课教师与学校之间一般形成劳务关系,如果将兼职教师、短期代课教师与其他代课教师混为一谈,就很难定性整体代课教师。再如,代课教师到底应不应该具备教师资格证和学历条件,就成为代课教师究竟应该适用《劳动法》,还是适用《教师法》的分歧所在。

(二)代课教师实然法律地位与应然法律地位的分歧

目前关于代课教师法律关系的分歧还在于学界对于教师实然法律地位与应然法律地位的分歧。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看,代课教师应当属于教师的范畴,应当按照《教师法》来调整;从教师与学校未来关系的发展趋势看,教师与学校之间应当逐步实行聘任制,要按照劳动合同关系处理。但这都是从应然角度来分析的。从现实角度看,代课教师有县教育局聘的,也有乡政府聘的,还有学校聘的;代课教师有符合《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也有不符合《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代课教师中有采取聘任制、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签订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金的,但大部分并没有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按照劳动合同关系,更难按照人事关系来规范代课教师与学校的关系。

(三)《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反复强调代课教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关系来进行规范,但问题在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一直在逐渐扩大。比较《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比《劳动合同法》的范围要宽。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一,在传统意义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内部的正式人员只有干部和工人两类,正式人员意义上的工人是按照《劳动法》管理的。代课教师被排斥在学校正式人员之外,无法适用《劳动法》进行保护。如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三条第一款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限定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学校不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自然不属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其二,我国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教师与学校之间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教师的工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学校缺乏用人自。因此,代课教师(包括教师)名义上是学校聘任的,但是学校受制于编制等问题,无法完全兑现《劳动法》规定的待遇。

(四)我国政策的影响

我国关于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代课教师如果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障、缴纳社会保险费”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请求,让单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得到的最常见的答复是“不予受理”。理由很简单:代课教师如果是教师,应当归人事部门管;但因为不是正式教师,又不属于人事部门管。本文开头所举案例就是对目前代课教师尴尬处境的最好阐释:政府对代课教师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确,看不到政策对代课教师法律地位的影响,势必会造成定性的偏差。

四、代课教师的法律定性

代课教师的法律定性首先要看实然法律地位,然后从发展趋势角度对其作出正确定性。本文首先将代课教师定位在最狭义的角度,这是由于兼职教师、短期代课教师按照劳务关系处理,对代课教师本人并没有实质影响。

(一)代课教师实然法律地位

从实然角度看,我国代课教师的身份应当是民法上的受雇者,其与学校之间建立的应当是劳务关系。不可否认,农村相当一部分代课教师直接由学校随意聘任,许多人只有初中学历,而且没有任何聘用合同和手续,没有受过教育教学培训就直接进入教学领域。代课教师教学权利的取得、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与《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不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来处理,实现“同教同酬”,就会造成与《教师法》等的冲突。

(二)代课教师应然法律地位

从应然角度看,代课教师应当定位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从聘任制改革的角度分析,教师与学校之间正在向劳动合同关系演变。正式教师的法律定位在向劳动合同关系发展,代课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五、提醒与建议

第2篇

一、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586人,新增参保2876人,计划完成率为100.22%;基金征缴总额13224万元,计划完成率为144.21%;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总数4553人,计划完成率为101.18%。

一、扩面征缴开展情况

我们抓住有利契机,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政策,使养老保险覆盖面得到不断扩大,并首次实现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

(一)被征地农民覆盖情况

省政府出台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后,我们及时对我县被征地农民情况进行了调研,多次到外地取经学习后,相继出台了《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做好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补充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我县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开始实施以来,我们克服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参保人数众多、缴费年度跨度大、人员经费不足等困难,与镇(区)、银行协作,实行现场办理参保业务,使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已完成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所有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缴费工作,并开始实施常态化管理。因为我县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措施得力、进展较快,得到了省社保中心的肯定,不仅将我县的被征地农民纳入了省级统筹的范围,而且还将我们的做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成为了我县养老保险的一大特色亮点工作。

截至2012年12月,我县有10766人取得《被征地农民证》,6375人纳入被征地农民保障,其中1822人享受养老生活补贴,4553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第二年龄段2815人;第三年龄段1738人),参保率达50.91%。县财政已累计兑现补贴资金2340万元。

(二)城镇未参保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参保情况

为贯彻落实好“赣府厅发[2011]37、38号”两个文件精神,我们首先及时将文件转发到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并召开动员大会,把任务落到实处,并通过有线电视台《新闻栏目》、政府网站公告、《手机报》民生在线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好“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同时,及时将搜集到的小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省社保中心,并在分别两次重新开放系统时,认真做好宣传通知工作,为未及时前来办理的人员补办参保手续。我县共为城镇未参保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1499人办理了参保手续。

二、待遇调整及计况

根据2012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视频工作会议和赣人社发[2012]13号文件精神,在春节前全面完成2012年度调整企业养老金工作,并及时、足额发放到离退休人员手中。调整后人均月增养老金193.42元,使我县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上升到1324.96元。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上级相关文件和政策,认真做好了企业退休干部等涉军人员、城镇未参保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未参保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生活补助的调待和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在征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方面,认真执行相关文件,无违反政策行为。

三、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补助资金到位情况以及审计监督工作落实情况

(一)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补助资金到位情况

1、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200万元,已到位;

2、省级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80万元,已到位;

3、市级补助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部分79.67万元已到位。

(二)审计监督工作落实情况

对于国家审计组《社会保险资金专项审计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股室逐项落实整改。

1、关于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保险费收入挂帐以及部分保险金未分帐核算问题,我局已整改到位。

2、关于隐瞒社会保险欠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已对欠费单位进行清欠,已收回部分欠费,已落实整改。

3、关于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我县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做实个人帐户。

四、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人员多、分布广,部分人员因信息不通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申请办理,目前还有该类人员要求参保;

2、农业户口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以及涉军人员等群体也因无相关政策而未能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五、相关建议和意见

第3篇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是扩大参保缴费人群、缓解社保基金收支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水平,有利于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搞好扩面清欠工作,对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扩大就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市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扩面空间很大,清欠任务重、难度比较大。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扩面清欠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扎实做好工作,确保扩面清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明确任务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今年要落实较为宽松的社会保险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及时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目前扩面征缴不利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按照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各类人群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扩面征缴责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将扩面征缴任务落实到各企业、落实到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今年各项社会保险的任务是

1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6700人

2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100人

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7000人

4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300人

5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8%

三、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险覆盖面

一)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各类人员总量为10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为5.5万人,扩面空间为4.5万人。继续巩固已参保人员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六类人员的扩面工作:

1未参保集体企业的职工;

2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

3城镇个体工商户;

4建筑矿山等民营企业职工;

5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6运输行业的各类非公从业人员;

7代课教师及基层卫生院、乡镇站所等单位临时聘用人员

8积极创造条件,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各类人员总量为14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为11万人,扩面空间为3万人。重点做好以下五类人员的扩面工作:

1未参保城镇各类企业的职工;

2未参保集体企业的职工;

3建筑、矿山等民营企业职工;

4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5运输行业的各类非公从业人员。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衔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保险体系。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应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各类人员总量为16.1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为14.8万人,扩面空间为1.3万人。重点做好以下四类人员的扩面工作:

1城镇非从业居民;

2中小学生和儿童;

3大中专学生;

4城市低保人员;

5代课教师及基层卫生院、乡镇站所等单位临时聘用人员

四)失业保险全市应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各类人员总量为6.9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失业保险的各类人员为5.4万人,扩面空间为1.5万人。重点做好以下四类人员的扩面工作:

1未参保各类企业的职工;

2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3建筑矿山等民营企业职工;

4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五)工伤保险全市应参加工伤保险的城镇各类人员总量为7.7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人员为3.3万人,扩面空间为4.4万人。重点做好以下四类人员的扩面工作:

1未参保各类企业的职工;

2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3建筑矿山等民营企业职工;

4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六)生育保险全市应参加生育保险的城镇各类企业人员总量为7.7万人,截止年底,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各类人员为0.4万人,扩面空间为7.3万人。重点做好城镇所有制企业职工的扩面工作。

四、扎实做好清缴社会保险欠费工作

截止年底,全市欠缴社会保险费企业共275户,累计欠缴社会保险7360.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6479.2万元,失业保险费881.4万元。欠缴养老保险费在100万元以上的15户,欠费2950万元。由于企业欠费数额巨大,已严重影响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形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把清缴社会保险欠费作为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企业主管部门签定清缴社会保险欠费责任书,并把责任书的兑现情况作为政府考核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补缴确有困难的重点欠费大户,必须向市人社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签定缓缴协议。人社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由市人社局局长负责,市社保局配合,逐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区别不同情况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审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市社会保险扩面清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工信委、地税局、社保局、财政局、工商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监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药监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社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也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社会保险扩面清欠工作。

二)强化部门职责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积极配合,形成扩面清欠工作的强大合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扩面工作的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各项参保缴费政策,着力解决企业改制后置换身份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组织开展欠费大户的清理追缴工作。积极推行劳动保障部门内部“一体执法”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社会保险稽核稽查力度,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和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执行的对用人单位及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逾期仍拒不执行的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市社保局:加强对市、县区社保基金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定期进行检查,管好、用好社保基金。摸清用人单位参保底数,抓好缴费基数的核定工作,及时受理参保登记和缴费申报,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抓好断保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督促检查,及时对瞒报、漏报参保人数、缴费基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3市财政局: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配合人社部门做好对企业参保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及社会保险基金的及时上解工作,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对扩面征缴工作予以奖励。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结构,确保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4市工信委:负责通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为确定扩面工作重点监控单位提供依据。监督限额以上企业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确保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并将参保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不纳入信用管理先进企业的参评范围,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总会计师不纳入参加相关评优、评先范围,企业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5市地税局:办理税务登记、验证、换证手续时,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及时与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起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息传递制度。对未参加社会保险的要通知并督促其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根据核定的缴费额,完成年度基金征缴计划。

6市工商局: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企业年检等工作中,对已经参保的要由社保局出具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证明;对未按要求参保的企业,不予办理相关登记、年检手续;对暂无条件参保的新登记注册企业,要求企业签订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承诺书,限期参保。将用人单位参保和缴费的情况作为认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参考条件。同时,要积极督促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保险。

7市审计局:将扩面征缴工作纳入对有关部门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把审计范围内的单位、企业参保缴费情况纳入必审范围,并作为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未参保或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依法做出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知人社部门。

8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费用的代扣代缴,协助社保局按政策规定及时办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保工作。

9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受理建筑企业资质、工程招标机构资格、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事项的申请、审查和建筑工程招投标时,要严格审查申请单位社会保险登记、缴费情况,对社会保险登记证件不全或未足额缴费的不予受理,并督促其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和缴费。

10市安监局:受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申请时,严格审查申请单位工伤保险登记、缴费情况,对工伤保险登记证件不全或缴费不足的不予受理。

11市公安局:把城镇个体营运车辆驾驶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办理车辆年审时督促其参加社会保险。

12市运管局:督促客、货运(出租、公交)企业,把营运车辆驾驶员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办理营运许可证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企业统筹办理社会保险业务。

13市教育局: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学校按政策规定及时办理在校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

14市药监局:办理餐饮业餐饮服务许可证以及年检等工作中,建立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息传递制度,督促其参加社会保险。

15市广电局: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对扩面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对拒不参保、不按规定缴费的单位和法人代表予以曝光。

第4篇

1.家长自身学历不高

农村家长的学历多数都为小学、初中、高中毕业,极少数家长为大学本科甚至以上学历毕业。由于自身学历不高造成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等现象,所以无法在学习上帮助和辅导孩子。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父母学历越高,小学生的焦虑情况越轻;父母学历越低,小学生的焦虑情况越严重。

2.家长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而寻找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如,效仿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只见效果而忽视因材施教这一点,导致部分家长错误的借鉴。如今,多数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干农活、做小生意等。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不回家,造成了孩子没有父爱和母爱的深刻体验,而隔代教育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3.家长教育方法存在多方面的误区

家长们的教育误区很多,最主要就表现为:

(1)溺爱。现代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容易选择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凡事都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的委屈。孩子有任何问题都首先要想到被别人欺负没有。并且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这种认识是越来越普遍。

(2)许多家长当孩子在犯错之后轻易地原谅孩子,为他找各种开脱的借口,或者自己一味承担后果,家长认为这样做是考虑孩子的身心感受。但事实上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习惯了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孩子缺乏生活和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经验,独立生活的能力严重不足。

二、“文盲式”教育的应对措施

1.加强家长自身知识储备

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归根到底是因为老一辈没有条件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或者是自己有这个条件时没有好好的学习。要想家长有能力辅导孩子,家长自身就必须多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多问多想,家长的自我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是要比孩子强很多的,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定会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不断的提高。

2.让家长对幼儿教育正确地看待

义务教育的观念使得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幼儿教育不重要或者让幼儿教育提前小学化。要改变这种观念就必须加强幼儿教育的正确宣传,学校要营造重视幼儿教育的社会氛围。在农村,只有当广大的农民群众真正的意识到幼儿教育对下一代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意识到良好的幼儿教育对孩子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乃至对人生、家庭、社会的意义,他们对待幼儿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变劝其送子女上幼儿园为主动送子女上幼儿园。

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多进行家校沟通

(1)农村幼儿教师多数为代课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要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像管理中小学教师一样,建立落实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参照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和资格证书认定办法,对所有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考试认定。

(2)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每年对辖区内的所有幼儿园进行核编定员。保障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设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同时要积极推行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较好地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第5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为教师提供安排的培训机会也越来越多,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使教师受益匪浅。可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农村地区(如县级区域)“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没有形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缺乏基本经费来源,绝大多数县(区)没有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没有专项经费,只好向农村教师收取一定的培训学费。如图1所示,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经费个人负担对本来工资收入就拮据的农村教师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师们没有参加培训的欲望便不言而喻了。(2)西部农村高学历教师比例偏小,不少农村教师本身教学观念落后,不仅教学能力不高,亦无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自以为按教师教、学生学来进行讲授式的教学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对外出培训根本不抱有热情。本着排斥的心态去“走过场”,培训效果可想而知。(3)为农村教师培训的专家大多数是来自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长期进行高校工作研究,对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缺乏具体的了解,这直接导致了培训理论与农村教育实际的脱离。新课程要求创新理念、创新实践,专家的示范性课程也面面俱到,但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措施的缺乏,包括电脑设备、投影仪器等多媒体器材的缺乏,学生个体各方面的差异性,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师素质不高等因素,出现新课程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学实际相脱节的局面。培训成果不能与实际操作相适应,自然徒劳无功。首先,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无法吸引人才到任,致使农村教师严重缺员。2006-2007年,国家教育督导团队山西等八省区进行“两基”国检,发现山西、安徽、江西、广西、陕西等省区普遍存在城镇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的问题,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农村教师严重缺编,引发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其中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学校专任师资匮乏[1]。农村教师数量缺员情况相当严重,但广大农村又确实有很大的教师实际需求,面对这样的问题,农村乡镇政府硬着头皮“滥竽充数”,漠视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要求,许多根本不符合教师招聘条件的人员被招聘进教师队伍。再者,农村乡镇政府由于自身财力的匮乏,无力聘请足够的符合要求的正式教师到岗。当然,在此也不排除存在着乡镇政府是为了节省开支,主观上故意不招聘在编教师的现象。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代课教师教学负担越来越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教职工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还有就是体制方面的问题。农村教育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地管理教师队伍,对一些在编却不在教师岗位的人员放任其占据学校编制,该进编的新教师因而未能进入编制名额。因此,有些地方大量随意占用教师编制,有些地方则是整体超编,教育系统不能补充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可想而知。有人将农村教师比喻成是一头被蒙上了眼睛拉磨的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围着分数、升学率重复着单调、无奈的机械运动。事实上,农村较之城市,本来就相对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尤其是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的农村与外界信息的对流就更少了。“拿着教育的旧船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4]”自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再加上农村教学设施不完善,农村学生更为复杂的教育背景和相对偏低的求知欲望,使农村教师很难做出教学成果,致使社会对农村教师的认可度不高,从而也导致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表3)。“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师队伍质量自然直线下降。

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应当以政府为主要的义务教育投资者,率先为义务教育投入经费保障。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相关政府部门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上的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确保教育支出稳定增长和真正到位,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3]。与此同时,努力拓宽教育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教育捐资,确保教育经费长期稳定地投入。针对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政府务必要健全和完善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还应将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纳入县区财政预算,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3]。首先,各地政府应在财政收入中划定一份专供农村教师培训之用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切实减少农村教师继续受教育的成本。第二,要改变农村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通过培训使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农村教师的头脑。第三,聘请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他们从基层来,更加了解基层的现状和需求,培训更有针对性。而且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注重实地考察研究,讲授的内容要切合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切记“空口说白话”。建立教师补充制度对改变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要完善制度政策,坚持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计划”,同时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定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从事教师工作。而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颁布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职业许可制度,对人员的教师准入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农村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必须遵循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把关,严抓质量,从源头上遏制不及格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务必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1)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德、勤、能、绩”为绩效工资指标发放工资,既体现了客观公平的原则,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2)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教师只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出成绩、做出贡献都应适当给予奖励。(3)建立和完善全面、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理应“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及时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让更多教师享受到自尊、公平和关爱,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形成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本文作者:郑晓华工作单位:广西大学

第6篇

当代,如果说有一种力量最广泛、最深刻地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的话,那就是教育。教育赋予知识、唤醒心灵,教育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精神维系民族的精神。教育,不仅培育了个体完整的人格,而且雕刻了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内核。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要从根本上发展起来。

农村教育就像“三农”问题一样,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也是许多学者都去求解的一个“无解”方程。西部地区,资金短缺、资源匮乏、“三农”问题显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在这里!但教育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把教育问题解决了,只有让孩子们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的贫困和落后问题。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进了极大的努力:除了不断增加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之外,还建立了诸如“烛光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西部阳光行动计划”等爱心工程。这一切的努力也使得无数失学儿童圆了读书梦,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所有爱心工程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对于庞大的农村教育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治贫,要从根本上治贫只能靠农村自己。

二、西部阳光行动教师培训活动的简介

西部阳光行动是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问题而建立的一个爱心工程,其心愿是让阳光照射到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2005年9月17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的“西部教育论坛”及“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活动”是由西部阳光行动发起并组织的,其背景就是从2004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的推广阶段。本次培训的主题也在于让更多的农村老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西部贫困地区12个省市的30位小学教师参加了论坛和培训。

三、农村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当其冲就是农村教育经费短缺。贫困的确是制约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据访谈的老师介绍,至今在西部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仍然还有许多学生上课的教室是危房,学校没有足够的课桌凳,四五个孩子挤趴一张桌子,冬天没有电,没有煤,主要靠全体师生从山上捡来的牛粪和干树枝,然后在教室里抹一个小火炉,生火取暖,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老师和孩子们还在坚持上课。有一部分学校的情况稍微好点,最起码危房改建了,桌凳也有了,但是学校没有周转的资金,有时候连买粉笔的资金也没有。

关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首先,农村本身就贫困,农村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地方,农村的贫穷自然会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的贫困不是一天或者两天形成的,农村的贫困尤其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历史上,为了发展工业,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提供原材料,提供销售市场等等,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极端不平衡,工业的发展是以农业的牺牲为代价的。体制上,一直以来政策都是极为偏向城市建设的,农村的发展相比之下更加落后。所以农村没有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其次是“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冲击。据访谈的老师反映,农村“费改税”后,特别是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很难周转开,有时甚至连办公用品的经费也没有。

(二)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匮乏。据来自宁夏西吉县顾沟小学的马树仁校长介绍:宁夏西吉县沙沟乡千洋河小学有260多名学生,学校却仅有5位老师。其中一位代课教师还有病,手抖得厉害,在黑板上写字都很困难。还有西吉县“一人一校”制的阳庄上卷初小,仅有一位老师教着全校48名学生,让人感到痛心的是:这位老师还患有糖尿病。像这样,小学部的教师要包班(就是要教这个班所有的学科),村小的老师则大多为“一人一校”,要承担全部教学工作的故事在农村来说已是屡见不鲜了。

教师不足究其原因是: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相对城市老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均无力参保。所以农村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教师中优秀教师、年轻教师、音体美教师以及英语教师都十分匮乏。地方和学校对教师的激烈争夺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各地重视城市教育和重点学校的教育,忽视乡村教育和普通学校的教育,农村的好教师和教学骨干全部调进城市和重点级学校,大量优秀的农村教师被“挖”到县城,从县城被“挖”到市里,从市里又被“挖”到省城乃至其他核心城市。

(三)还有农村教育中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等等问题。在访谈中,据来自四川省抚平市广罗小学的谭秀容老师介绍,多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教育部的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基本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上。虽然有一部分学校在“普九”建设中建立了微机室、配置了几台电脑,但学校的许多老师都用不惯,也不会用。因为他们长年封闭在山村中,没有经费参加继续培训,更没有机会与信息流畅的外界相互接触。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质都是由资金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等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是的,农村的确是贫穷落后,但落后不是农村的错误,也不是孩子们的错误。虽然农村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但老师们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孩子们依然带着美好的希望去上课,他们用热情和爱构建着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精神。

四、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情结

在访谈中,有一位来自甘肃天水麦积区的女教师,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一人一校”制的初小(就是整个学校只有她一个人包揽着所有的教学任务)。她从15岁就当上了这所学校的代课教师,至今已七年有余,每月仅有的140元工资,在税费改革后,也有两年没有发了。但是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信念,她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育这份事业。年纪和当代大学生相当的她展现出的依然是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谁能理解是什么让她仍坚守着这道最后的防线?

有一位来自甘肃省武威县的女教师今年四十多岁了,也是一位代课教师,她仅以每月40元的工资教了整整23年的书。40元的工资都达不到一个劳动者最低保障的标准,难道是每月40块钱的工资让她舍不得离开这所学校?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她说,她的亲朋好友都曾经劝他放弃这份工作,哪怕是回家务农也比教书挣的钱多啊,甚至她的儿子和女儿也这样恳求她。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因为她实在是舍不得这些勤奋努力的孩子们,放不下这份她执著热爱着的事业!

还有……还有很多像这样不为人知、动人心弦的教育故事……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许多人都想象不到的,他们的精神不由得让人们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的山村教师,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为了农村和农村的孩子们而忘我的工作,传递着知识的火炬。老师们执著的坚守着这道防线,在清贫中固守理想,在探索中完善自我,将农村教育事业执著的进行着。有了他们涅如磐石的信念和宽广博深的爱心及奉献精神,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农村教育的任何希望吗?

五、农村教育的优势

农村教育是人们不愿提起的话题,因为提起西部、提起农村、提起农村的教育,人们只能想到贫穷和落后,要么因为它的贫穷和落后而大发牢骚、怨天尤人、大加批判;要么就投以同情怜悯的目光而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用理性的思维正视这些问题的原因,没有客观现实的挖掘它更深的层面。毋庸置疑,农村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农村教育的前途难道就真的一片黑暗吗?农村的教育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不是这样的,农村的教育也有其优势所在,农村的孩子也有其特有的优点。

(一)农村教育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农村的原生态。农村的原生态可以为农村教育提供优良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们实践的需要,比如环境教学。环境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实践性,要实践就少不了有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践对象。农村小学由于经费困难,缺乏建设实验室的资金,表面看来,条件远不及城市小学优越,但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师生投身大自然,善于挖掘有利因素,利用现有条件,就能变劣为优。以制作树叶的标本为例,城市学生的条件就不如农村学生的好,且不说采集的难易程度,单从树叶的品种上,农村孩子就能采集到比城市孩子更多的标本。再如家禽的殖,养兔、喂鸡、放牛几乎都是农村学生的日常家务,所以对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都了如指掌,再不需要死记硬背。

(二)农村孩子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也很强。农村孩子从小就参加劳动实践,普遍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他们能吃苦耐劳,有毅力,不怕挫折。他们在学习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过去经验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找到答案,容易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更乐于参加实践,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而且还容易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孩子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城市的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家属区内,却相互不认识对方,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小天地内,尽管这个空间里有很多陪着他们打发时间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十分孤独的。而在农村,虽然孩子们没有精美的玩具,也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整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可以一起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的玩耍,尽情的享受孩童的天真,比如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一起去放牛。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可以在上、下学时结伴同行,也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讨论问题。

(四)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许多小学里的孩子为了读书每天都要走十几里的路,天还没亮就上路了。家离学校太远的孩子就只能选择寄宿,他们的吃住都在学校,小小的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当城市里的孩子正躺在温室里与周公交谈时,农村的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秩嫩的脚板踏上了求学之路。就因为农村的孩子小小的年级就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就根植了那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的机会。

所以农村教育有其特殊的优势,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应该看到农村教育的曙光,都应该对农村教育充满信心。

六、解决农村教育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贫困的确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我们的政府也已经为农村的教育做了很多年的救济和扶贫工作:比如“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我认为这些工作只是基础建设,并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出路,农村教育要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一)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脊梁骨,农村教育最终要靠教师自己扛起来。

1、教师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对学生观的转变。这对现代教育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起着决定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出来的,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精神,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访谈中来自宁夏的一位马老师惊喜地说,他在观摩课上发现原来美术课可以这样有趣的上:讲课的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了空心字的基本写法,然后让同学们分别在黑板上用空心字写出自己的名字。马老师惊喜地说,同学们写出来的名字的形状都是千差万别的,都特别有艺术,有的写出来的名字还特别有创意,甚至连老师也未曾想到过,这才是一节真正的美术课。在听一堂语文课时,上课的老师问同学们愿意做个什么形状的风筝,同学们有的说蝴蝶、有的说蜻蜓、有的说老鹰、有的说燕子、有的说龙……但是有一个孩子却出人意料的说:“我要做一个我不喜欢的风筝”。顿时大家都惊呆了,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答案!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回答时,他果决的说:“因为风筝它会越飞越高,最后会挣断线飞走的!”马老师感叹地说,他以前从未给孩子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上美术课就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物品,然后让孩子们模仿黑板上的样子画。在听完这些课后,马老师说他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思维是多么的活跃。他说他回到学校后一定要把本次培训学到的新课改革的理念推广到学校的每位老师,让每位老师都理解新课改革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所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是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创造的潜力。

2、教师思想的转变体现在自身知识的完善上。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农村教师主要由大龄教师、代课教师和女教师组成,所以相对来说,知识比较匮乏、专业结构比较单一,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所以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地域的限制,农村教师能够外出参观学习和进修培训的机会特别少,但需要明确的是,外出进修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对一个教师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最常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应是个人自学。所以农村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就放弃自己的学习。更何况,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举办了很多培训活动,还有如“西部阳光行动”这样的爱心工程尽量提供更多的舞台,让更多的农村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的修养。

3、教师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农村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环境教学。所以农村的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即教育的本地化,农村的教育可以与当地的农村结合起来,让孩子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更多地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培养热爱自然的品格,培养热爱生命的品质。

(二)其次是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无数老师和学生的心:

宁夏固原县沙沟乡阳庄村上卷初小是一所“一人一校”制的初小,学校的情况很不乐观,仅有的两间教室都没有玻璃,就算四个学生挤一张巴掌大的桌子,还有因为没有桌子而站着听课的学生。家长们看到这种情况,虽然自家都很贫寒,但还是尽量腾出破旧的桌椅捐给学校。不幸的事,仅有的一位代课教师还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妻子因此弃他而去,但他带病坚持上课,每月仅有60元的工资, 60元的工资有时候连买药的钱都不够,更何谈其他?本来就贫寒的家,由于病魔而变得愈加贫寒。家长们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要求老师向每个学生收20到30块钱的学费,先把老师的病治好,老师感动的无与伦比,但他怎能收取这些血汗钱呢 ?有这样体贴、理解老师的家长,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支柱,他虽然带着病痛上课,但他的心里是甜滋滋的,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将会更执著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如果家长不关心、不支持教育,老师对教学会失去信心。学生自己也会自暴自弃,不学无术,这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家长们也要转变观念,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只有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的落后和贫困才会从根本上改变。

所有这些都说明,资金只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没有钱,孩子们就没有创新思维了吗?没有钱,农村就没有自身的优越条件了吗?没有钱,农村就不能进行课程改革了吗?没有钱,农村的教育就终止了吗?所有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贫困不是最大的敌人,而是许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农村教育前进的脚步,生活在西部贫困地区的那些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此,广大农村教师和家长们不必因为农村的贫困和教学设施的落后而怨天尤人,固步不前,只要教师们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农村优势,积极开发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样能上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办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只要家长们转变思想观念,关心并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农村的教育一定会发展起来的。社会各界都应给与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农村的教育就一定会发展起来。

七、后记

第7篇

一、目标引领,学校发展再上层楼

“创的特色学校,争山区的一流学校,做永远的平安学校”,作为庆贺寺中学现阶段的办学目标,它已经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每一个庆中人为之感动为之奋斗。

“质量攻坚年、规模保卫年、项目争取年、师德建设年”,作为学校年确定的工作策略,它曾经引领着学校度过难关,健康而快速的发展。

“质量跨越年、发展提速年、结构调整年、管理创新年”,作为学校年制定的发展愿景,它正在指导着我们规划和决策,激励着我们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学而实际的目标定位以及围绕目标所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行进中步履坚实,收获时心里踏实。

年秋季开学以来我们陆续取得的成绩包括:

1、学校规模缩减实现“软着陆”。年秋季开学报到人数815人,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保八”的目标,学校规模在全市义教阶段学校排名11位。

2、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得到提升。年秋季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代表刘镇参赛,男队第八,女队第九,受到市教育局表彰。

3、学科竞争力明显加强。继年中考有三科进入全市前十之后,秋季九年级“一检”和月份的“二检”均有科进入前十,告别前些年无学科进前十的历史,学校综合排名每次都有进步。

4、农远工程受到肯定。管理上档次,硬件有投入,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5、校园文化建设有突破。依托校本构建特色文化,我们已经在做,年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我校的典型发言《挖掘“”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受到与会领导好评。

6、学校安全工作得到认可。继年被评为市“平安校园”之后,年被评为市“安全文明校园”。

7、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在刚刚召开的市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会议上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校内人事与分配改革逐步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成过渡,职工住房公积金已经启动,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养老保险逐步扩面,教师岗位设置与结构优化工作正在探索。

9、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学竞赛荣获省一等奖,教师获市首席学科教师荣誉称号,多人被评为地市级骨干教师,多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以上均创历史记录。

10、争取项目成效显著。年,学校共争取到市老促会、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多方面的支持,争取资金近140万,被镇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面貌变化巨大。

追寻我们工作的足迹和取得的点滴成绩,似乎可以这样说,我们所追求的质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质量,是学校全面进步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是既着眼今天又放眼未来的质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质量。

二、特色创建,质量提升再立新标

走特色兴校之路,寻求薄弱学校的发展和质量突破,无疑是我们选择的一条康庄大道。把庆贺寺中学办成一所设施上乘管理一流服务到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关注留守学生教好留守学生的爱心家园、一个校风纯正学风醇厚民风淳朴的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突破口,寻求办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一直在努力。

1、挖掘校本资源,打造“”名片。继编写《江南抗大》读本,提炼精神,打造“精神教育月”之后,年至今,学校又修缮了纪念碑,设计了文化墙,推出了“爱我、爱我庆中、爱我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

2、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年秋季,学校启动了校园美化工程。两年来,环境美化成效显著。“绿化标准,美化水平,布局山区特色,景观庆中独具”,在我校不再是一句空话和大话。继年被评为市“绿色生态学校”之后,今年我们有望评为市级绿色生态学校。在着眼美化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人文景观的设计和上档升级。“”文化、寝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都有了看得见的成果。

3、关爱留守学生,完善服务管理。为把庆贺寺中学办成一所

设施上乘管理一流服务到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地服务留守学生这一主要群体,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五件事:第一是变学校统餐为刷卡就餐,变师生分餐为师生同餐;第二是改旧房建新房,设计独具一格设施追求上乘;第三是坚持文明创建,培养寄宿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第是关注周末留守学生管理盲区,周末家访制度化;第五是进一步强化家校联教,建立家校联系卡,健全每期家长会制度。

4、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一是以成序列的德育主题教育为阵地,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打造纯正校风;二是以师德主题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教师师德境界,打造优良教风;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强力营造比学赶帮氛围,打造浓厚学风;是以人文关怀和舆论引领为手段,合力融洽同志干群关系,打造淳朴民风。

三、除旧立新,老区学校再写华章

身在大山,放眼世界;条件落后,思想争先。过去一年,学校优化管理、坚持创新,老区老校展现出新的风貌。

1、改革分配方案,实施绩效评价。年秋,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绩效考核方案;年年底,学校按方案对教师实施年度绩效考评;年春,学校出台月绩效考评方案;年3月,教师领到由学校垫发的第一个月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新的分配方案的实施为推进学校工作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了强大动力。

2、改变筹资观念,谋划学校发展。学校发展不能靠等,因为发展机遇很难等来;巧抓机遇,借风扬谷,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年至今,我们争取到项目有限但解决的问题很多,效果明显。住宿条件的改善,农远资源的运用,办公条件的改观,校园景观的改造,教学装备的添置,对保证师生安心学习舒心工作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物质保障的作用。

第8篇

一、 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现状。

(一 )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缺口大。

根据 2010 年学前教育普及情况的统计, 四川省幼儿的毛入园率达到了 62.47%。 但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幼儿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均低于 50%,尤其是甘孜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 26.3%, 甘孜州三类地区(指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且在 2007 年后才“普九”的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20.29%,全州现有幼儿园基本上都在县城,广大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师资普遍欠缺。 根据 《四川省2011 年教育事业发展年鉴 》 统计 :阿坝、 凉山和甘孜三州幼儿园有594 所 (不含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学前班),在园幼儿 10.17 万人,幼儿专任教师 3395 人,在编专任教师与在园幼儿之比为 1∶29.96,学前教育师资需求明显。

按照 《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从 2010 年-2013 年新建 、改建 、扩建 1200 所公办幼儿园(其中新建 700 所,改扩建500 所), 发展 1500 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扩 大 全 省 在 园 幼 儿 规 模 ,到2013 年 , 全省幼儿在园人数达到209 万人 (其中公办 107 万人 ,民办102 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 参照小学,按生师比(21∶1)测算,2013 年需幼儿教师 9.95 万人,需净增幼儿教师 4.76 万人,平均每年净增 1.58 万人。 而目前四川省培养中师及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总量每年为 8000 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课题组在一所民族幼儿园调研时发现, 一间普通教室里满满当当地塞了 57 个孩子,从讲台挤到后墙,黑压压一片。 教师正在上课,讲解的内容涉及识字和算术, 跟小学课堂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四川省民族地区不少幼儿园的班额平均是每班 50 个孩子左右,并且只配置 1位教师,保育员常常只在小班配置,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县还没有成建制的幼儿园,没有幼儿园园长编制。

(二 )幼儿教师面临生存焦虑 ,整体学历偏低。

1.幼儿园教师职称配备情况不尽如人意。职称问题的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心态的稳定,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幼儿教师把幼教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比较起来, 高级职称的教师比重小,普遍存在“低职称、无职称”现象。 在走访调研时我们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生存焦虑。 一位民办园教师向笔者诉苦:“我在幼儿园工作已经 20 多年了, 现在每月工资1000 多元 , 没有职称 、 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未来我该怎么办?”这部分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 待遇差且没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不少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些专业的、 优秀的幼儿教师甚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普遍面临的生存焦虑,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稳定和专业发展。

2.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民族地区幼儿园,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学历是中师, 专科学历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拿到的,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来源于中职、职高幼师班, 有的幼儿园聘用的是初中生、 高中生或者从其他行业转岗而来的人员。 课题组通过对省内 6个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进行调查发现, 专科层次以上幼儿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中职、职高、高职及其以下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招生人数依然占据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师资供给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升素质的需求。城乡教师队伍差异明显,不少乡镇幼儿园招聘的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个别地方由于编制过紧, 还出现从未进过一个正式幼师编制的情况。 我们到有藏、羌、回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绵阳市平武县水晶大桥片区调研,结果显示,该片区共 有人口 3 万余人 ,11 个乡镇,仅有 3 所幼儿园。这 3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不足 300 人, 教师共9 人,其中 4 名是编外教师 ,均为平武县职中和绵阳技校毕业;5 名在编的幼儿教师, 其中 3 人以前是小学教师,因种种原因转岗到幼儿园。如果该片区的幼儿入园率提高到75%,按国家规定 ,应配备 80 名幼儿教师和保育人员。所以,仅这个片区今后 10 年就需要陆续补充教师大约 70 人。

(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亟待规范,增量提质任重道远。

我们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指某个教育单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进行调查时发现,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等专业幼师院校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 将就业目标瞄准的都是发达地区或者省内省城等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 农村或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基本上无人问津。 城市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渐饱和, 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 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愿到艰苦地区从教,使得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稳定性差, 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幼教人才。实践表明,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 热爱幼儿的高尚情操和幼教专业基本功教育依然是幼儿园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 依然是学前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定位时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四 )参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 一是全托式幼儿教师,就是事无巨细,无所谓教育科学与否, 主要任务是守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二是小学化幼儿教师,他们普遍缺乏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随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而课题组调研的所有幼儿园, 没有一位保育员是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为此,我们走访了开设有幼教保育专业的高校, 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及其家长由于传统观念和对专业的现实性理解,觉得该专业是“揩屎接尿的保姆,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教师”。 一位幼儿园园长也坦言:“目前 ,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一般情况下,能将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就不错了。保育员只要会做饭,能照顾幼儿饮食起居就行, 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保姆式’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的教师。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 教育部去年年底正式公布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笔者认为,无论是幼教保育员, 还是幼儿园专业教师, 都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需要规范。

二、 破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之困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发端,办好学前教育, 关系民族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力量, 长期以来,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一直是民族教育的薄弱环节,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省,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较低,教育总量和水平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巩固、提高、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学前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而学前教育的振兴关键在幼儿教师。因此,依法落实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不仅仅是振兴和繁荣四川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 而且是反渗透、 工作所要长期坚持的。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突击式培养 ”不可取 ,要避免办学同质化倾向。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按照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种资源, 合力推进不同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总数所占比例的调查发现,中职幼师高达 98574 人,占整个人才培养总和的 89%, 很明显,整个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学力)提升是个大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除少数部属、省属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学前教育研究、 管理人才之外, 以原来传统幼师升格的幼儿师专应尽快成为民族地区幼教师资培养的主战场。 各种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机构加入到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行列中来, 缓解民族地区幼儿园师资的供需矛盾。但在增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的把握。 课题组在调查时,不少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说:“以前 ‘老幼师 ’学校毕业的学生更‘对味’一些,‘上路’快一些,专业思想稳固一些,一句话,更符合我们幼儿园用人的实际。 ”的确,不少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幼师特色 ”不明显 、幼教专业能力不强、 专业定位存在偏差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各类学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横向比较,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定位过于宽泛、办学同质化现象。不少大专院校由于学校内部条块分割,学前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出现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理论类课程太多,符合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太少, 导致“幼儿园特色 ”不明显 、学生幼教专业能力不强。另外,根据四川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现实状况, 单方面直接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 “突击式培养”既不可行,亦不可取。

近年来,中职、职高、早教培训机构等学前教师教育机构鱼龙混杂,使幼儿教师学缘结构日益复杂,导致不少新代课教师的产生。 为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规定,从 2012 年起,非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这一举措反映出四川省在注重学前教育师资增量的同时, 开始注重质量的提升。

( 三 ) 深度融合 , 积极打造 “ 园(幼儿园)校(大学)结对共同体”。

由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与实际需求的错位, 导致供给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因此高校在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更应该积极开展和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幼儿园教育见习、 实习本身是幼师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幼师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因此,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学校, 应该以幼儿园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园(幼儿园)校(大学)结对共同体”,加大对幼儿园师资需求的调研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走园校深度合作之路。 通过建立“园校结对”共同体,实施园校联动,加大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品牌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和高校“反哺式”流动,探索高校教师下园流动、 考核评价等新机制。

共同体可不定期开展高校 (幼儿园) 专项研讨活动, 通过专题报告、座谈、参与管理、培训以及送教活动、观摩学习等形式,帮助幼儿园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共同体内的教育交流,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园校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合作共享的资源平台, 全面开放本校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相互交流的有效载体, 助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

(四 )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要考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需求, 但又不能一味地被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 必须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走专业引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