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8 18:2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考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培养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管理策略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更加感兴趣。 学习管理策略包括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动管理策略。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研究与探析,旨在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管理策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使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诸多研究成果表明,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是否会学,也就是学习策略的问题。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同时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认知策略等几类。在各类学习策略当中,管理策略除了管理认知过程,又管理情感过程。它是学生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如引导学生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正确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等。它是其它学习策略成功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高中新课改中,管理策略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否将对英语学习的效果具有决定意义。
一、学习管理策略的内涵
学习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分为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动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 55)管理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子系统之一,它影响和控制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效、调整学习行为。情感活动管理策略包括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如焦虑、怕丢面子、怕失败等。在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中,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1996: 55)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不再单纯是科技的较量,管理的优劣常常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同理,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为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为此,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管理策略的目标描述制定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任教过的高一年级好、中、学困生三类学生英语学习管理策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的有效的运用管理策略。这些情况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多只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相应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显得尤其必要。
(一)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施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蓝图。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管理策略指导中,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因为人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进步感以及从中获得的鼓舞和激励(夏纪梅,2003: 503)。如果计划不切实际、目标遥不可及,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成就感,就无法坚持执行计划,这无益于毅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标,以此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是周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目标既可以是每个单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课的,完成了一个目标,才能升入上一层的目标。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才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朝自己的目标迈进。确定好目标后,老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即经过周密安排,策划好在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打算怎样做。要搞好学习,有了学习计划,一切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时教师在指导初期要严格要求学生每两周交一次学习计划,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完成计划、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坚持按计划行事,逐步训练自己的毅力。让学生慢慢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采用各种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同时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所得的结果不仅可以反馈给教师,使其改进教学,学生也可根据这个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或改进或调整,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自我调整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内容包括自我测评学习的进步、检测方法的成效和监控学习行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成败做出客观、恰当的归因。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都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鼓励学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知道可能无法一次就直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泄气。再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和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对自己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监控和评估,笔者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参与合作及创新等方面进行自评,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三) 指导学生培养学习信心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较差,无法学好英语,这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在指导中笔者利用赏识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 (周弘,2004:35)。因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通常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庞维国,2003: 50)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学习态度。告诉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学习决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识到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四)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反思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反思,告诉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体内容,比如,某阶段是否能够按计划学习,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效果如何,有否达到目标。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问题出在何处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果目标已达到,应考虑重新设定自己的目标,让目标不断与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笔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学年总结,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开始懂得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和情感。
三、结语
学习策略是一种心理加工过程,不是一种可观察的解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过程中要使策略变得尽可能的详细。根据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直接介绍,解释并举例说明,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有机联系策略,给学生提供机会,评价他们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等实际操作来实施。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策略的培养指导,他们的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已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而且尝试着去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思考学习过程,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把学习管理策略浸透到教学中来,真正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养与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一定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 对策
一、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所关注的课题。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因为课堂教学实际课时有限,而且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仅仅凭借教师讲授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才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众多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者开始关注自主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Henri Holec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1981)中首次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并将其定义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够负起责任的能力”。他认为发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三个关键因素:(1)学习目标设定,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设定、学习计划的制订;(2)独立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及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选择;(3)学习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自从Heloc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束定芳(2004)将自主学习的主要成分归结为三点:态度、能力和环境。态度就是学习者自愿采取的对待自己学习的态度;能力就是学习者应该培养的用于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和学习策略;环境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而提供给学习者的大量机会。
二、分析
(一)调查研究。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英语自主学习的观念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我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2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对象为机电工程系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汽车专业、电子专业、机电设备专业共343名学生,调查问卷实际回收284份。通过分析统计,主要情况如下:(1)92%的学生认为应该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负主要责任;(2)95%的学生认为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很重要;(3)76%的学生能把老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4)65%的学生能计划安排好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并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内容和材料学习;(5)52%的学生能在课外主动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和小说;(6)58%的学生能在英语学习中克服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7)45%的学生能自我检测已经学过的知识;(8)61%的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英语。
通过访谈,归纳总结如下:(1)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的多,自己思考的少;(2)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如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决心没恒心,学习不能很好地按照计划进行,比较随意;(3)学生因缺乏自信,很少用英语进行交流;(4)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策略不太了解,不知道如何使用;(5)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背单词做练习为主,很少和别人合作学习;(6)大部分学生觉得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对英语学习帮助很大。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较强,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比较有限,以学教材、背单词、做练习为主。这表明,我们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模式,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学生的英语自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学习英语比较被动,学习管理能力较差。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很少有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二)原因分析。
1.受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素质教育一直在提倡,但实际上我国的英语教学还是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地对答案,他们看重的是考试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他们得不到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渐降低。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他们只会依赖老师,并没有真正地从内心学习英语以达到涉外交流的目的。
3.学生不太会使用学习策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根据平时的习惯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很少使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是很重要的,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错误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单词和常用语法就能学好英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实践,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能达到英语学习的输入要求的,除了课上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外,学生还应该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仅仅依靠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从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语言学研究成果来看,语言不仅仅是依靠词汇和语法,还是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一个概念,不仅包括词汇、语法知识系统,还包括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社会能力等。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上课知识的传递,还包括生活中真正的交际活动,这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对策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国内外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教师应利用课堂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地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做到:
(一)激发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其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内驱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学能力的形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要学生“乐”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利用每节课的导入时间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在词汇语法课文讲解过程中穿插与此相关的小故事、名言警句、笑话等,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轻松记忆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课前可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确定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对英语成绩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实际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使用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一般分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元认知策略(meg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是指学习者记忆、思维、辨别、推理、判断及归纳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认知策略直接操纵语言信息的输入,常采取的具体方法有背诵、提问、翻译、转换、记笔记、查阅资料及判断推理等;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指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是指用来计划、监控及评估学习活动的技能,如注意力导向、注意力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及自我加强等策略。只有将学习策略灵活地运用到英语学习实践中,才能增强学习效果。
(三)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尝试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文,组织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解答提问、参与讨论及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策略。具体做法比如:教师根据教材上六个单元的课时需要,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学生可自由结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小组成员将合作讲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以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组织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教学新模式以语言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以教材为媒介进入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活动。教师变成辅助者,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英语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庄智象.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邓志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5).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自主学习 学习情境 学习策略
这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而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话题,本文重点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学习策略。
一、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中国教育部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迫切呼吁教师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所有学生智力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已明确被提出。而现今中国的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惰性,从传统的高中课堂进入大学,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课堂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要,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势必会被社会的洪流淘汰。我们需要英语,无论是在什么行业,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语言,都是各个国家之间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态度,才能在进入社会后不断自我提高,这不仅仅是对英语而言的,对其他任何知识的学习亦是有效而长久的学习之道。所以,我们感受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紧迫性。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对象,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首先,学生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等;其次,学生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并做出自我检查评估;最后,学生能修正和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及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09级学生的英语学现状进行问题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多数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学习积极性
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说起学习目的,很多学生都直摇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50%的人会回答,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心再野点的会说让自己有车有房,剩下的49%的人大概会回答不知道。而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剩下1%的人大概会讲,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答不上来。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是在为老师、家长“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因此,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考试常会不及格。
(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和监控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少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评估,对学习的评估检查内容也只限于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学生关心的只是卷面成绩,很少反思自己学习的态度、表现和方法。
(三)课堂利用效率较低
学生已养成了课堂上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问题讨论,口语活动等。
(四)课外自主学习性差
很少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总结、归纳,不能多途径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只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课本,几乎不收听英语广播、不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进行大量阅读。大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只是做过级考试模拟题或孤立地背记单词,学习缺乏策略意识。
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一)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愿的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是兴趣。兴趣的产生大致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每个人都会被新鲜的事物和奇异的现象吸引,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性,真实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有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教学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的环节。课堂气氛要活跃,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觉得英语课有趣,逐步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协助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英语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学习进度弹性制,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从中学生也学会了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学习不是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纯自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指导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怎样理解并适应各种文化情境和社会变化,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独立思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自主学习必需的第一步。我们在大力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促进”者,他的教学职责就是提供一种“促进”,为学生的学习进行良好的服务。教师又是领航人和启发者,他们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像是一把钥匙,正确恰当与否就决定了能不能打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情景式教学,给学生创造实践英语的机会,真正使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采用联想和扩展式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学习环境,并且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我能学”的目标。
(二)创造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的环境
近年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使建构主义的许多设想得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外界环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E-learning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意义的构建,从而满足其增强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
(三)重视自主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的“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习者能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从中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成绩或差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重新计划或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对于自我评价,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评价方法和学习策略,总体把握学习情况,进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其成为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的学习自觉执行者。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性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当前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教学,并管理自己的学习。通过师生的合作,把自主性思想渗透英语教学中,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学习,剖析自我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实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光荣而意义深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Glasersfeld, E. V. Radical Constructivism[M].London:RoutledgeFalmer,2002:12-18.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改革,2003,(4).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
关键字:学生 效率 自主学习 强迫学习 自愿 效果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看似简单,想要坚持却很难。自己有没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起决定性的一点。
那么怎样自主学习呢?
首先,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能抵御各种诱惑,对外界的干扰,做到波澜不惊。比如,写完作业后,是看会书还是看电视呢?这个选择的后者对你很有诱惑性,但一定要选择前者。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会善始善终。
其次,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切忌把别人的照搬过来。你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适合别人的计划。想让计划适合自己有事半功倍的计划,就要开动脑筋,自己想了。
第三,利用周末和假期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弱点,加强练习。不久之后,在这一方面你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学,学完了还要检测自己。避免有些骄傲的同学,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到过招的时候,才埋怨对方不按套路出拳。强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但学习效率很低。长久的强迫学习还可能会导致失去学习兴趣 。 “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切斯特菲尔德也说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
由此可见,效率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所以在学习中也必须要提高效率,只有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中学生学习很努力,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学校,成绩却一直不好,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当前的中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面对考学的压力,不得不拼命学习。每位学生、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学生成绩优异,获取更多的知识,考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总有一部分的差生让人担忧着急。为了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限制学生玩耍休息的时间,恨不得让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埋头苦读,除了了必要的吃饭睡觉,这里有家长的限制,有老师的限制,也有些是学生自己的限制。
像这样靠强迫性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真的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吗?可以想象,如果你极不想做一件事,可是强制性地必须去做,那么肯定是不能做好这件事的,最多也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内心极其不愿意学习,那么强迫学习,最多也只能人在心不在,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愉悦的心情能够激发潜能,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只有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一件事时才会很认真很投入地做好这件事。但是如果是被强迫去做某件事,可能会心情愉快吗?心情不愉快的话,可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这件事吗?从而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靠强迫学习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的学习目标。
对于因为强迫学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怎样使学生不需要强迫也能自觉学习呢?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普遍认同的方
法是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自然愿意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从简单开始,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又如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在这里我将针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加以分析。因为中学生已经是小大人,对于生活学习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只有学生自己的思想得到尊重,他才会去尊重家长老师的建议。
当然很多情况下学生自己的想法会有错误,这时候不要总是急于批评学生否定学生,应该心平气和地如朋友一样和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并表示出对他的充分信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抵触情绪,才能够接受家长老师的意见,并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明白作为一个小大人,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所以需要从内心接纳学习认可学习,然后自觉地学习,这样既能达到学生愿意多学习的效果,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上,我们需要减少强迫学习的出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在学生不能静心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强迫学习,而是放开手让学生去玩去放松,然后在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
[3] 任丽娟.试论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极其途径[J].新课程
[4] 赫明君,王瑞兰.多元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多媒体
一、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教育家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习自主性这一理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自主性学习中,学习者应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环境,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多媒体环境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平台,具有资源、信息共享性、开放性、无时空限制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具有较高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思想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灵感得到激活。因此,为了让学习者在网络的环境下系统、有效地自主性学习,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
1.信息资源开放性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体,所有资源都可供大家共享,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作为资源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参考学习。
2.信息传递即时性
多媒体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各种传播信息媒体的组合,它能够通过信息数字化把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
3.人机互动
多媒体为实现人和计算机的交互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网络聊天、E-mail等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和老师进行交流、提问和讨论。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环境极为自然的“虚拟社会”,它比传统教学更为有效的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设计精良、功能完备的网络学习环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李立新,2002)
1.呈现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形式制作完成的,以网页、单元方式出现,并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
2.交互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内容交互和社会交互。内容交互又称教学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流。
3.管理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学习的远程管理,包括课程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谈谈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让学生看一段关于“边塞风景”的电影片段或者听一段录音,将学生置于当前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学生的兴趣会提高。
(二)自主探讨
1.自主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教师提供给学生与“边塞风景”相关的网络资源,比如说一个网站或者论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到网站上浏览、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网络上自主学习,通过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性。
2.自主交流
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同样,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自主体验的临界状态。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回答、互相补充。学生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个引导者,随着学生的汇报、讨论,加以引导、启发,顺势而教,顺势而导。
3.自主评价
交流、展示、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网络将学生的成果上传到教师机上,学生到黑板前利用教师机演示自己的成果,请全体同学欣赏、评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经验、技巧等,大家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五、结语
当然,网络环境也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着种种弊端,它的教育性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和学习者要取其精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其在自主性学习中的优势。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尽量避免它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创新型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观念转变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其永恒的主题。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显示,许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就业较难,不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很大,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大学学习造成的。鉴于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一直思考如何转变教育观念,以及创新型教育应有怎样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我总结出了教育观念的几个转变,促进了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的深入发展。
创新型教育是基于多媒体网络条件下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特点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这一新的教育形式给现有的教学模式、教育观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其观念应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概括起来有三个:1.知识目标:一堂课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基础;2.能力目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展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是在讲解知识性内容,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教师“独角戏”的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学会一定的应用,会如何去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首先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好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并把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其次是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行导疑、导议、导练、导结及导读的“五导”教学模式;譬如专业性课程实验,应按教学计划安排课时,聘请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统筹安排,全程控制。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一节课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所以,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根据目标要求选择课堂教学方式,建立起参观见习、仿真模拟、专项能力训练和毕业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型教学改革从以教师教为核心向学生学的改革为核心转变,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二、培养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使学生了解自主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其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听课、如何思维、学会发言、学会质疑,合理进行学习时间分配,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学习如何参考学习资料和使用媒体资源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跟从教师的思路,抓住重点,纲要式地记笔记。最后是要学生提高搜集资料、查找信息、整理资料等研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共赢精神。
三、动态的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于对课堂进行单纯的讲授法的改革。为了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改变课堂的状态,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第一种方法是采取学生自学―讨论―总结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首先把学生每八人分成一组,并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其次是确定学习的主题,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是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时间,设计好自学时间、讨论时间和总结时间。具体教学实践安排是自学15分钟,讨论15分钟,小组发言20分钟,组间辩论15分钟,总结10分钟,整理知识要点10分钟,最后采用启发式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设计好该次课程的主题,调动好课堂氛围。第二种方法是小组竞赛法,这种方法也是将学生分为2-3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通过设立一个主题,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包括多媒体、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总结,然后制作成PPT,课堂上将自己的总结讲述出来,再进行教师评讲、总结。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资料的科研能力。教师现在可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任务是利用好这些教学方法。无论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出发,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建立教学课程一体化方案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导学者、参谋,必须建立现代创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状态,注重课堂知识的探讨,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加强情感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课程一体化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平台,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进入大学后,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把本课程的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课程要求、课程的媒体选择、教学计划内课时的分配及学习方法、实验辅导课安排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充分了解,对此学校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培养方案放在教育教学系统,让学生随时查看,随时调整自习计划。同时注重专业课的实验辅导课程的开设。要把辅导课看做是对学生面对面的支持服务,辅导课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来组织讨论,分析重点难点、解决问题、提供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设计好教学方案,该方案是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是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而设计成的电子教案;其次,在辅导课中,不搞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辅导,不搞压缩饼干式的章节辅导,而是根据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学员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在师生中交互产生更多的交流,产生友情灵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轻松欢快,生动活泼。同时,教学部门要对学生自学笔记、自学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期详批、详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激励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问题很多,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协调好各种关系,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使教学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有主.现代远程教育.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1.大学生涯中的知识学习特点
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系统、集中、全面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关键阶段。它有别于中学时期的学习活动,是日后职业发展的学习积累阶段。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1 内容的专业性。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学生都是按照特定的专业进行学习。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体现在大学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大学专业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工作与社会交往的基本素质与知识体系。围绕这一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既有基础理论课为基础,又以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为主,理论与实践体系完整。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专业素养的保证。目前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旨在促进大学生在学习选择上的自主意向性,对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很多大学采取了一些利好举措:可以选修其它专业,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可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大学生还可以专业作为基础工具,毕业后或考取更高学位时跨专业涉足其它领域,从而实现从单一专业向多元专业的转化,从单学位向多学位的转化。
1.2 学习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在大学学习的某一阶段,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决定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学习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以完成学习目标。相比于中学阶段的被动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大学生开始能动地确立自己在短期甚至很长一段时期的学习目标,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钻研学习内容,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大学生已不再是单纯而又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思维能力的行为主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也是其创造、探索新知识的科学办法。
1.3 形式的多样性。拓展学习内容,掌握博大精深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这是由大学特殊管理方式以及宽松的学习环境、充裕的教学资源、宽裕的学习时间等因素决定的。与中学时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导向不同,广泛拓展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在大学阶段十分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学习所需,充分利用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等途径,广泛涉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参考书,不断拓展交叉学科,前沿学科、边缘学科,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全面培养自身综合素质。
1.4 知识的探索性。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且组织、引导学生间接或直接参与其研究,引导学生接触到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大学生正处在求学知识、探索未知的时代,加之各种先进科技手段的辅助,已具备了吸纳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探索办法。这都为其探索出新的知识,创造出新的成果提供了可能。
1.5 个体的差异性。因其地域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禀赋、刻苦程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这就需要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不能盲目屈从于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群体中,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优秀学生层出不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沉溺于网络游戏,以致荒废学业甚至无法按期毕业。这主要也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
2.大学生涯中人格发展三阶段
相对于知识学习而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在知识学习过程和整个学生生涯所面对的事务中潜移默化进行的,这个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2.1 认识了解自我适应环境的初始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新生入学第一学年,这期间大学生要面对的事务包括军训、注册、学籍信息录入、档案组织关系转移、查体、入学教育、班级两委会选举、选课、申请助学贷款、学生会及各类社团纳新等。
步入大学,新生即面临着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起点,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首先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潜能和局限等,进而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每个人的人格都存在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角落,因此要注意取优舍劣,要不断加强优秀的一面,比如正直、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等,努力克服劣质的一面,如自卑、虚荣、悲观、怨天尤人等。
进而还要认识身边的环境,对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等周边环境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根据地,班级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宿舍的关系班级的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身处团结向上温馨和谐的氛围里,而这种和谐氛围不是已经做好的等着大家去享受,而是需要每个人献出真诚和热情去共同营造的。
另外,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全面了解,它应该成为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成长的动力。
2.2 发展完善自我改造环境的积累蜕变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较长,具体可以看作是指大二、大三和大四上学期这段时间,这期间大学生所要面对的事务包括学涯规划、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勤工助学、人际交往、恋爱、班级社团活动、宿舍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要求大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不断发展完善自我走向成熟。
2.2.1 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广泛涉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发展自我的过程。事实上,有不少人格发展缺陷源于无知,如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书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人们浸润和滋养,我们熟知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学生应在大学阶段,充分利用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广泛涉猎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文献资料和各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整且深厚,并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2.2 积极参与到班级社团活动、宿舍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中去,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还是意志的磨练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诸如一个人的勤奋、坚韧、乐观、细致等人格特征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从做事开始,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做人的习惯、劳动的习惯等,让习惯化了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性格、增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表现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造就一个人的完善的人格。
2.2.3 在交友、恋爱过程中注意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融入集体,培养团队合作协同精神。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是在行为中表现的,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塑造健全人格,必须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前提:要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要学会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真诚的与人相处,坦坦荡荡的做人,古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做背后使坏的事,真诚地去帮助别人,用真诚去交换真诚,用真心去交换真情,正所谓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2.4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人格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体质、心理因素与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健康的体质是人格健全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是难以发展健全人格的,拖拉、懒惰、急躁、怯懦等人格发展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明显有关。
2.2.5 适可而止,防止“过犹不及”。凡事都有“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人格塑造过程中应把握辩证法,掌握好“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具体说来,应该是: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犹豫,谨慎而不怯懦,豪放而不粗俗;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忠厚而不愚昧,干练而不世故,张扬而不张狂等。
2.2.6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寻求帮助。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既要学会自己分析、自己开解,也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组织或他人的帮助。特别是在自己始终找不到有效排解办法的时候,不能钻牛角尖,要学会寻求依靠外界的力量,可以向同学、朋友、师长、家长伸出求援之手,及时地解决问题。
2.3 全面提升自我走向社会的综合发展阶段。毕业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大学生即将结束本科的学习生活,选择未来职业,步入社会。在当前的多元化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有很多毕业后选择,或考研专攻学业,或申请国外大学出国谋求发展,或考取公务员事业编争取社会声望和地位,或个人创业投身商海获取商业利益,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献身祖国边疆等。这期间大学生所要面对的事务主要包括考研备战、参加面试、就业签约、档案户口迁移、毕业典礼、文明离校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3-02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也是百年大计,因此做好教育工作显得刻不容缓。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国际,面向将来,而英语作为提高国民素质能力,赢得世界舞台的重要武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英语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但又要尊重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使其形成合作互补模式。阅读作为整个英语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就要把它作为重要技能去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英语阅读教学因此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小组学习合作的含义
关于小组合作的具体含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说,学者王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策略,一种促进学生们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小组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根据前人的教学攻略,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小组学习合作的定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整个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我们评价的也是小组整体的合作团结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集体合作来实现共同学习这一目标。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现状以及现存问题
我国由古至今,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一直追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一直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导致这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英语的水平的提升。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完全就是采取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整个教学活动的特征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课”,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学生不停地抄着笔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完全为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最终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没有兴趣可言,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会产生厌学的想法。
(二)教学情境欠缺
英语作为引进的语言,它不像本土的汉语,所以它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阅读理解这一模块。在我国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去讲解整片文章,情绪完全没有半点起伏。教师完全没有想到情境教学在整个英语阅读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才会出现很多教师出现了英语口语才需要创设情境的想法,这样就更方便学生学习口语。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误导,致使很多老师单纯的认为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有学者研究证明,情境会利用人的感官,从而让人产生交际的兴趣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心理活动。情境越丰富,越能表现语言既有的意义,语言实际就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管是英语阅读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设计都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英语采用小组合作阅读教学的办法
针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去讲解英语阅读的办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
初中英语的知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老师去精心挑选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要具有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学习,引起思想冲突的特点。就比如说,在初中课文阅读理解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整篇文章的通读,你会发现其中80%的单词其实都是学生学过的,但就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对于单词结合情境的能力,甚至会因为机械记忆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词境猜测单词含义。首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整体大意,然后在每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在弄清每段的基本中心点之后,最后再去猜测文章中单词的意思。在这里,老师发挥的作用就是学生新旧知识的支架,起到引导作用,最后促进学生整体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我们就要在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上课之前,先和小组代表商量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基础的内容,本节课应该达到的目标,共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例子,一方面开拓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但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要对课堂进行小结,对于不足和缺点争取在下次课堂上不要出现。
(三)发挥教师在整个小组中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要对整个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划分成适合本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另外,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层次感,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严格把控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域,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释,同时及时制止利用合作学习时间闲聊的现象出现。
教师要对小组的交流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组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阅读教学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而它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升了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在英语的阅读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转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家明白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实际上是否听,老师并无从得知。但此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设立小组进行共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随时让学生提出自己产生的疑惑,然后进行讨论交流解决,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有了自主的空间,而且也让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方式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帮助他们提升了学习能力。
五、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既是一种教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初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还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好相应的应对方式。在小组的沟通交流中去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春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校园英语,2014.
[2]焦薇娜.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式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英语,2015.
[3]尹淑贤.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116.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阅读
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近十年最受推崇的教学理论,实不为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它满足了学生中心论的理论要求。多年以来,所有的教学工作者都承认必须打破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理念,教师授课重在启发忌满堂灌,反对“填鸭式”教学,却很难找到很好的做法,很多学者包括从业者只不过是口服心不服,或者在实践中还有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启发了他们研究、探索的思路,这就是该理论被炒热的理由。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小学教学的试验明显比大学多得多。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学;二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其他教学理论,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onism)的理论基础,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认知主义,到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才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
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其核心是什么是知识?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建构主义也有不同的流派,其观点大同小异,认识、理解和做法各有千秋。概括起来,其主张主要是:
1.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教师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生是主角,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提供者、辅导者、伙伴。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代替。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
1.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很重要。
2.教学应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知识。
3.教师要倾听思考学生的想法,并以此解释、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情境强调学习环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协作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是指资料的收集分析、假设的提出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会话是商讨(学生间)如何完成学习计划、成果共享。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建构主义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支架式环节有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随机进入式环节有创设情境、随即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三种教学模式其实大同小异,都离不开材料、环境、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几个方面。
再看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环节:
1.课前,教师要准备阅读材料,材料选取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如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课时安排等,按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准对教学安排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旨在创造阅读教学的环境。同时,确定语篇材料后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但教师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功夫在课外”,教师备课环节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散沙一盘,达不到预期效果。
2.阅读教学主要是快速阅读、泛读,课堂上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和相应的理解练习,这一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份,全部由学生自主进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先读材料后做练习,有的先看练习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殊途同归,内容目标无异。
3.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对材料的理解做探讨分析,要求学生以练习题为载体,对材料的理解进行交互式探讨,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最终通过材料的重温,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其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好得多,思考“错了的错在哪里”,不经意中,互相学习的效果就突显出来了,别人好的思维模式、领会能力、知识点或重点词句的理解都是学习的内容,比较才知不足,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毕竟文章是自己阅读过的,印象更深。
4.教师要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作出总体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对错率、薄弱点、绩效等方面。评价的目的不是批评指责厚此薄彼,而是以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为目的。
由此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换句话说,在该理论没有系统归纳创建的时候,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了,其思路做法是一样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胡春洞先生认为:“从言语方面看,读、听、说、写四者之中,读的应用面最广,实践量最大,文化内容最丰富,语言材料最多,是主要矛盾。”(胡春洞,1996)。读的内容形式虽有区别,但由此就可以看出阅读训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了,因为文章是语言的最高级表现形式,是终极表现形式,阅读水平的提高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许多英语名师自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大量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特别是原版英语名著对一个人英语水平提高起到的很大促进作用。这里所述的课堂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阅读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快速阅读并掌握有关信息的技巧,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技巧、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判断领会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技巧等等。
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指导作用应重点放在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学生互动和点评上。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非削弱教师的功能,如前所述,之前教师需要选好材料,确定阅读的时间、制定相关的理解练习、预测学生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但是这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材料一发就没事干了,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进度,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完成练习所用的时间,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有一个判断和分析,为之后的评讲做准备。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表现在学生协作学习上,教师不能急于主观地权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接受。比如一个问题出来,让同学互相评判不同的答案,甚至发生争论,教师先听后说,到关键时候再阐述解答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涉及到单词含义、篇章结构、关键句等学生未知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
2.建构主义所说的自主学习有一个前提――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要通过阅读材料和相关理解练习,让学生独立探索,阅读教学是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情境条件之下学生个体相对自由的学习,不能片面理解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没有教师都无所谓,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受限制。自主指的是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外界无休止的干扰,其阅读顺序、阅读方式、阅读速度控制、时间安排都是相对自主的,只要不超出全班统一的红线即可,自我空间要大,它区别于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有相对的空间。
3.课堂教学不是网络视频教学,它仍然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阅读教学相对于精读、写作、听说等课程,更容易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符合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任务来进行,需要彼此配合,要克服教师可有可无的错误看法,不能让不爱学习的学生钻空子,成了他们不认真上课的理由,凡事都不能走极端。
四、结语
阅读离不开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阅读又能极大地促进听说、写作、翻译技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从最大限度调动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经验和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师生配合才能出成效,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3期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Willis,J.“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J].Oxford,1996
[5]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曹贤文,高荣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需求,教学方法未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不同水平。
随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广泛普及,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许多著名的西方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中就出现过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比如赫胥黎、斯宾塞、培根、布鲁纳等。我国探究性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探究式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案例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引入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训实验,发掘学生探究潜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d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有赖于技术与资源两方面。交互式学习平台能够将技术与资源整合,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链接和手机二维码同步进行,共收回182份问卷,占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总数的75.83%,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制授课的矛盾,不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专业课程难度加大,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掌握一般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掌握较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会出现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两级分化渐趋明显。详见图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矛盾,学习兴趣不高。高职会计教学由于场地与学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如78.02%的学生认为金融资产学习难度较大,有58.79%和58.24%的学生分别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较难掌握,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另一方面由于较难获取企业实际案例,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会计课程知识点多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68.13%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知识点多,有44.51%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比较难懂,这与高职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了解有关。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达到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但是根据调查,仅14.84%的学生课外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达到2小时及以上,53.3%的学生为1―2小时,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完成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知识巩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也反映目前可供课外学习的资源不够丰富,便利性也不够。
三、交互学习平台在高职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分析
(一)在线学习课程。课程重点、要点采用3―5分钟的短视频会以二维码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课程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支持碎片化学习,打破会计学习枯燥、抽象的特性。平台中设计练习、测试、抽奖、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活动,并建立反馈机制,学习者与系统进行的每次交互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体现微课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性。
(二)智能化教学功能。通过智能化的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以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个性化分层,创建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针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引导不同层次小组完成各自的岗位任务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扮演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功能。为解决会计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电脑、移动手机交互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观看视频,完成交互练习。学生还可以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答疑、分享等,使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四、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交互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学习任务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会计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参考学习网站、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精心准备难度不一的多层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自主探究完成对会计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讨论组,进行在线讨论,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在课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灌输新知识,而是设计多元互动任务巩固并内化知识重点与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会计课堂任务,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逐步改变传统会计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消极思考的状态,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探索者。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测试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测试内容包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测试任务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测试任务。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二)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构建。详见图2。
(三)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1)课程:财务会计;(2)项目:无形资产;(3)授课对象: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4)软件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
课前阶段:设计三个互动环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采用问卷互动形式,在新课开始前作为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考试形式,针对本课程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游戏环节是由于会计课程本身学习强度较大,本着劳逸结合想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得以舒缓。
课前阶段: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读取二维码进行互动。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与问卷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一个互动结果展示,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班级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二个互动结果展示,显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以及用时情况,针对答题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阶段:针对答题结果,学生根据交流讨论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学生、任课教师、听课评课督导员三方面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
(一)运用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解决个体差异,实施动态分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人数与成绩情况反馈,来确定课堂教学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或者课堂讲授,以避免简单分层分类带来的一刀切效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一门课程中,也会体现在相同课程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应该一成不变地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增量进行动态调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处理任务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必须注意开展讨论的问题的设定要精准且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同时要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出现的认识偏差与探究主题的偏离,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引导探究步入正轨。为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时应当采用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和参考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了解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上反馈的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改进硬件设施与学习平台的建议。(1)学生教室多媒体如果有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结果,更加直?^地了解答题情况,增强互动的视觉感受。(2)校园范围如果能够布局无线网络,将对平台的应用带来方便。(3)类似教学平台运用应当张弛有度,不宜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惫,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等辅助教学。(4)该平台对使用期限、互动人数、PPT数量方面有限制,问卷、考试等环节无法实现Word直接导入。
(二)交互式教学中多层级学习效果评价的建议。详见表1。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创新协作能力。通过探索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关键词: 幼师生 专业发展 障碍 对策
一、影响幼师生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专业认同感低。
专业认同即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把个人专业发展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倾向。专业认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专业成长的起点。学生专业认同感有无与高低,对其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人作为一名幼儿师专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在目前幼教繁荣的背景下,不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还比较模糊,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缺乏专业认同感。问卷调查显示,对所学专业“喜欢或热爱”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更多的回答是“好就业”、“是家长的意见”、“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很有趣”,等等,甚至有的回答是“不喜欢幼儿教师工作,毕业后不去幼儿园,做其他工作”。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状既有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认识上偏颇的历史原因,又有学生对于自己人生规划及将来工作岗位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个人原因。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社会上逐步形成关注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师范院校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显增多。尽管如此,短期仍难改变学生对未来职业较低的期望值,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幼教岗位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待遇。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及意义缺乏深刻理解,致使部分学生缺少远大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
(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已习惯接受性学习,在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在: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课上不愿主动提问、参与讨论,不会主动预习课程内容,也不愿拓展相关知识。课后作业不能认真主动完成,有时只是机械草率应付任务。不会深入思考,不愿处理复杂问题,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
自主发展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包括挑选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安排好自修时间自己的学习任务、制订自己学习计划等,对自身的学习进度、生活节奏也缺乏规划。聚会、网络游戏、社团活动占用大量时间。
缺少合作学习意识。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在学习中承担一定任务,在协作性强的学习活动中难以胜任角色要求,学习中缺少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三)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失衡。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专业素质结构有着特殊要求,那就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两者并重,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实际教学中,学生专业发展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偏重知识而忽视技能学习,二是忽视知识而专注技能。这种专业两元结构失衡现象制约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生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而在音乐、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上存在着短板。很多同学在入校前毫无某方面技能基础,在零起点上开始学习,其中困难可想而知。在学习中,有些同学碍于脸面,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思想上有包袱,以致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放弃某些课程学习的现象。
(四)学校课程不够完善。
课程设置与学生专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整个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有些学校可能会因师设课,由于师资缺乏会调整某些学科,课程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学生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框架的残缺和某些技能方面的缺陷。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也制约着学生专业发展,尤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些还不能完全体现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水平上。
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良好的专业认同感能够让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渡过专业学习的适应阶段,促使学生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中加大专业思想教育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应有计划让学生了解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有关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宽阔的人生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幼儿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这样才能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个人发展相衔接,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表率作用,加强对学生专业引领。
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虽然与学生们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师工作有所不同,但对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感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合格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有效教育教学方法,把所教学科作为教育切入点,以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专业发展给予积极引领,不断激发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将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其积极的专业情感。
面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现实状况,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正确认识未来工作的社会意义,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
职业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绝不是仅靠一些特定科目的学习就能够实现的。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观念,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促进这些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观念的形成。
4.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童话剧比赛、幼儿歌舞比赛、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大赛及相关演讲、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对学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预期,简单地说就是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个人有什么长处和不足,如何获得发展,以及在不同时间段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以既有的成绩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专业发展中发挥个人优势。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个人发展经验,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专业学习策略。
2.让学生学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培养策略。根据有关研究,发展规划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指导性文本的收集,个人需求能力分析,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展开,持续性的信息整合等。科学完善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发展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三)建立学生成长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1.专业汇报是促进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形式。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素质汇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为学生搭建专业展示的平台,做到以活动促发展,以汇报促提高。专业汇报可采取由普及到提高、由专项到全面的形式,要求人人参与、班班组织。从构思汇报主题和形式到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学生不同技能的展现,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每次汇报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同学之间专业观摩、促进学生学好技能、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具有重要意义。
2.跟踪学生发展,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为更直观了解学生专业发展,可将学生基本信息表、成长记录表、读书笔记、活动体会、各科成绩单、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以及教师同学评语意见和个人小结等内容归类存放,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个人成长档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看到自己发展中的成绩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反思及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规划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动态变化中感受自身的成长,在集体关注、帮助和监督下调整方向,修正行为,从而更好地迈向优秀教师的目标。
3.建立科学的学生专业发展考核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研讨制定学生专业发展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即学生专业努力方向,是学生在专业发展上要达到的要求。考核标准可以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细化要求,保证每项要求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引领性,同时建立起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强化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研讨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坚持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和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自主性。同时在完成本节课的基础上应有专业拓展要求,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及理论深化和技能训练等。
2.坚持教学实践取向,紧密联系幼教实际。
为使学生专业发展更符合未来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幼儿教师工作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拓宽实践课程的范围,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并逐步形成坚定的职业自信心;在专业课程中通过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等形式增加理论课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情形,对幼儿园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未来幼儿教师的工作需要。
3.让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要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就必须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实践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学会反思是学生专业成长必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在自身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而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陈红霞.促进在校幼师学生专业成长新举措.学周刊,2011.
现在的教学和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于语言能力的明确描述,修订前的教学大纲,对于语言目标描述的提法相当模糊,如大纲中关于阅读部分提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相当于课文难度的短文,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操作。什么叫借助词典?借助词典的速度是多少?怎样理解内容?字典是否可带入考场?什么叫与课文相当的难度的短文呢?等等,都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我感觉现在的中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大纲中没有对于语言能力进行比较清楚的目标(Objective),因而造成教学依据很难确定。到底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东西,才算达到了大纲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放在什么方面?教师怎样从什么方面评价学生?都是基于大纲中对语言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描述。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理解的不同、教研员和出试题者理解的不同,对于考学生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才算合格,没有明确统一的想法。过去教师在教学中,拿来课本后往往先看课本中是什么语法项目?备课时首先考虑所备课要求的语法项目。看课文时不太注意课文中的话题和功能或要达到的语言能力目标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这一课的语言点,如出现的是stop to do 还是stop doing, 需要讲反义疑问句还是一般现代时等,教学大纲对语法及语言点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手硬就是语言知识非常具体,而一手软是对语言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头脑里有一个隐蔽的教学大纲(hidden curriculum)。出题者,教师和学生没有一个标准,教师完全是按各自对大纲的理解程度教学,如教师在出测试题时总是想方设法把语言点出齐了,而在每一个阶段,对于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语言能力目标,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很多教师的最大困惑是:我们不知道教研员要出什么样的考试题?因此所有的语言点都必须面面俱到地讲,否则,如果不讲,出了此题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讲了没考,这不是我的责任。因此,教师的头脑中都是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语言能力目标,用所学的东西做事情。达到什么样的听,说,读,写规定的标准。如果规定标准越细,就可能对一部分学生不适和。我在参加初中、高中大纲制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规定得越细越好,可最后经过讨论,规定越来越粗,最后只变成笼统的几条了。越细越难操作,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可能不合适,例如农村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的某些生活经历,在山区的孩子没有街道的概念,那麽,如果出一道问路的提,还要经过几个街区(Blocks),就不一定会适应部分学生,如一年的高考题,关于“骑自行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的题目,农村孩子就没有这个概念。因此,在国家范围规定的大纲范围内,语言能力很难规定得特别详细。在修订高中大纲时,美国教师协会刚刚提出一个“Proficiency Guidelines”,其中对能说什么,能做什么?”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我与李静纯老师曾花费了很长时间,希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个详细的语言能力描述的表,但后来一点点删除,最后就变成现在高中教学大纲中比较笼统的几条了。我也曾请教过一位外国语言专家,提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怎样才能既有一个详细的语言能力目标描述,又能照顾到不同地区的情况?他告诉我:“你们最好有不同的大纲,根据不同的大纲确定不同的语言能力的要求。如对参加高中考的学生是一种语言能力,对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又是另外一种语言能力。”但国外课程专家认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语言目标能力的描述。教学评价就很难开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确定一个具体的语言能力目标,根据国家大纲的一个宏观语言描述,(overall objective) 然后再有一些具体的(Specific)目标。因此很难在这样大的国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也是急需提出来研究的。教师没有明确的语言能力目标,不能明确每节课应达到什么目标,我们经常出去听课,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是与小部分学生进行对话和课堂练习,然后小组自己练,这节课就结束。这样一来,只有小部分学生完成任务,而相当的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达到了语言能力的目标,教师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使得学生慢慢地掉队,期末考试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及格,一部分学得很好,因为每一个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在评价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下面提出的是我的解决方法:
二、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练习?
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学习是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不能完全怪教师,我认为现在的外语教学有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应试教育的改变,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做得到的,这涉及到社会问题,如为什么很多人去考大学和研究生呢?这是国家人事制度造成的,如农村的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是脱离环境的唯一途径。这种人事制度,必然影响我们的高考,学校不可能无限制地招收学生,只能一部分学生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国家考试中心的同志所说,高考题不可能再降低难度了,如果学生都考80分,90分,都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国家的考试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要么就扩大招生。这些问题不是学校完全能解决的,涉及到国家人事制度和各方面的改革,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真正地实行。应试教育,不可能不影响我们的教学。中学甚至小学为了升学都只能追求一般的考试题型,随着
应试教育,出现了现在的大量习题集。即我们用考试题来代替语言的练习,我感觉中学教学中,教师用很多时间去教考试题(teach the test language)而不是去教语言(teach the language),因此很难教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现在很多练习题90%都是考试题,而不是真正语言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用句型转换方式练习。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肯定句,否定句,反义疑问句,等等。学生脑子里保存了一大堆语言知识。在语言知识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转换。如:对面来一个人,你想问“您是美国人吗?”,脑子里首先想的是陈述句,You are an American .然后, 脑子里再进行我要提问,变成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的句型转换,等你想好了,恐怕人已经走出20米去了。学生再熟练句型转换,也只能培养学生做句型转换这类题的能力,而培养不出使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存留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知识。我曾经给一位亲戚辅导高考,他问一个高考题,我讲后,他说:“这就是老师讲的“主将从现””。我不解地问:什么是“主将从现”?他说:“就是主语是将来时,从句是现在时”。因此脑子里是一大堆的知识,然后才想怎样做题,没有直接运用语言的经验。也没有运用语言去做事的练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说,你们讲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我不得不讲考试题,很多学生拿习题集问教师,如two times and twice有什么区别, 是很难回答的。又例如有位教师讲hit sb. in 和hit sb. on的区别,讲了很多,最后归结为打在肉多的地方就用in,打在肉少的地方就on,教师 把很多课堂教学时间都用在语言知识上,很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如果有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教师就会明确,如何教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用语言去完成任务,整个教学就会改观。既然考试考的是语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得跟着语言知识走,不可能你考什么,我不教什么?考什么就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等都是不可能的。没有明确语言目标就造成以语法知识为目标,这种方式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很低,目标混乱,使得教师感到很困惑,有些教师也想改革教学,但改着改着又回到初三去,为什么呢?考试如果差一分,教育局就要让我下岗,不得不去讲考试题上的东西。另外,Hidden curriculum我们现在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缺乏语境,最近看了某区的中考题,发现很多题缺乏语言环境,基本照着语法书上讲的内容来出题。如:一个孩子见到妈妈就哭了,实际上是考stop crying 和stop to cry ,那如果妈妈老打孩子,孩子一见到妈妈就哭呢?教师出的题很简单,没有想到语言环境。如果是后妈,总打孩子,那么孩子一见到妈就可能哭,造成现了以语法为中心的状况。
三、评价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单一
我们现在总是讲“五个一”,实际上我们中学的评价也是讲五个一,全都是单一的。比如,现在的评价只有考试的一种形式,没有包括非考试的评价。我们目前只有笔试,另外,现在评价只有一种目的,选拨学生上高一级的学校,而且是在不断地选拨,有的学校每几个月就考一次,目的是把重点班测试的达标放在非重点班。把测试选拨的学生放到重点班,在不断淘汰中选拨一些尖子。最后造成大部分学生是失败者,造成学生不良的思想品德和师生关系。有的重点班,同学询问一个答案,可能都不告诉,有的说你拿钱来我就告诉你。学生之间如果这样就没有合作,就没有和谐的关系,不可能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现在的评价没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做评价,应该有诊断性的测试(diagnosis test),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随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而老师考试主要讲的是正确答案。甚至有的重点学校公开说,如果你的孩子考在最后五名之内,就证明你的孩子根本就不适和在我校读书,所有的责任都是学生的,没有教师和学校的责任。目前这样的评价只关注一个点,关注结果,而不关心学习的过程,现在修订的大纲提出,既要关心结果,也要关心学习的过程。现在相当部分地区只有笔试一种形式,有的地区则增加了听力,目前的评价只有教师一方参与,没有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就是被考的。今后的评价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
现代评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能表现,能创造,能用语言来做一些事情,不仅仅是一些机械的multiple choice。而是Require students to perform, to create ,to produce or to do something ,教材修订后,增加了许多语言活动,如果教学还停留在选择填空,句型转换,就很难考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与学生语言活动尽量靠近,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考察计算时差,美国某地区与中国某地区时差是多少?不仅考察了学生知识,而且有实际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能使用,我就有亲身体验,在加拿大居住了一年,经常给国内人半夜两三点打电话,因为他们没有时差的概念,没有考虑到对方是什么时间?
我们现在测试要与语境和上下文尽量真实或模拟真实。现在的很多练习题都是不真实的东西。有些没有语言环境,就无法确定语言使用的具体方法。有时用我们的考试题问外国人,外国人回答说都行,因为他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景。我曾用我国高考题让美国的中学生来做,后来发现他们得分率很低,这不仅涉及文化问题,还涉及情景。人教社在修订教材时删除掉了许多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内容。越来越注意上下文(context)的连贯性。
现代教学发展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来评价学生,应与学生每天活动内容有类似的地方,国外讲test应能反映(reflects)你的教学,而我们现在的 test很少能反映我们的教学,如通过Portfolio 来得到学生的信息和对学生作出评价,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每天拿着记分册, 学生说一个就记下来,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内容与测试应有一个统一,而不是完全的南辕北辙。所谓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progress进步发展的情况,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策略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包括motivation,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最近辽宁省搞的一个形成性评价,教师们反映差生也有希望了,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问题,来调整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是通过学习过程掌握的。例如国外通过conference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评价确定学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结症在哪里,可给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观察学生完成真实语言任务时是怎样使用语言的,不断调整教学,给学生提供建议,同时从各种角度,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进步。如在学生档案(portfolio)中,学生可以自己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不是横向比较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进程,但我们教学中有时忽视,当然我国教学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教师教的班人很多,班很大,因而如何进行实际操作是需要我们今后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评价涉及到学生更深层次的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过去的multiple choice主要是学生记识语法知识,很难考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strength and weaknesses),学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应给每位学生都有反馈,根据学生有趣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试题的命制部门应该公开测试标准,一线教师更需要这样的标准,学生和家长也应有所了解什么才算学生掌握了。这个标准不是教师能教什么?而是学生能做什么?我们是在考虑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以语法,以习题集练习册等做法转变成一个以目标(target
s)为核心的习题集, 即通过学生做事情来完成的。 现在正在编写的这本习题集为“3S”(self-learning. self-development self-assessment), 同时我们也在编写一本评价手册 ,此手册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更侧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如果可能的话,给教研员提供测试题,与过去考试题有很大的不同,可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我们,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告诉测试单位或个人,了解整体或个人的学习情况,语言能力发展,以及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比较。以后还要通过网上,让一部分学生自己测试和评价,然后通过提供反馈信息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