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时间:2022-06-23 03:1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第1篇

1.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由于学科自身的属性,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果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教师不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恐怕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困难,课堂效率过低。因此提升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而弄不清一节课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及要点所在,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只顾忙于探究,盲目探究,而无法掌握正确的研究地理方法及地理知识,便失去了教学的目的。因此,打造精品地理教学课堂,务必以提升课堂效率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之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精髓。

2.拓展知识内容

初中生们认识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途径有限,而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国家的大好河山、生活中的自然变化,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往往以课本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眼界得不到提高。地理知识作为一门活学活用的知识,如果学生的眼界狭隘,缺少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的能力,便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精品的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时不应该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尽量的扩展外界知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们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就如学习到“世界上的宗教”这个地理知识时,教师不应该仅用教材中的材料来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而应该着眼于全球,向同学们讲述当今世界上一些比较著名的宗教,以让学生养成大局观念,具备一个地理研究者需要的基本素养。打造地理精品课堂的目的便在于提升地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当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二、如何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课堂

1.版图教学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研究地理知识,离不开对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学生从刚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之时,学习的便是地图的概念,地图将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生涯。各种气象图、区域图、示意图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想要掌握地理知识,能正确分析各种地理图像是关键。而板图教学法则能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系统化的整合零星的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之中,版图教学法能让版图和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紧密关联,使内容不单具体,而且概念深刻,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到“行政区的区域划分”这一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或利用行政区拼图软件,在学生们面前直观的呈现中国的版图,让学生们标出行政区的省会简称以及位置轮廓,最后利用区域轮廓的特征让学生们产生联想,比如“广东像伸进海洋的一只象鼻,东北三省像是雄鸡的头颅”,从而让学生们正确的理解知识要点。这个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而具体化,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也让地理知识更加有趣生动,不失为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图像的好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尤为重要,他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课文材料,从而进一步分析材料,明白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地理知识得以巩固的前提。而打造精品地理教学课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便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有着良好的时间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尽量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搜索或者查阅的方式引进一些阅读材料,来让学生们自主研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并且在阅读过后考察学生们总结归纳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就如当学生们学习到“世界海陆的分布”这个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关于世界的最大洋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知识面也能得以延伸,便能达到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课堂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

入高中文科学习以来,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也与政史等文科课程迥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从个人的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我就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成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地理学习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一、注重地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不少同学的父母会把地图压在学习桌的玻璃板底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所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时学习时,经常会去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是上一些地理网站,通过这些,我了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书本知识由此得到深化、升华。在试题中引入新的知识背景时,往往就能够做到轻车熟路,进而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不至于一头雾水紧张害怕。

四、地理学习必须重视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 能事半功倍。

五、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第3篇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第4篇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89个知识点中,有约70%的属记忆性知识。因此,依据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地理考察、模型、录像和图片是帮助学生提高识记能力的有效教学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根据理解对象与要求的不同,我们将“理解”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有人把这一层次的理解,称为“流动的顿悟”。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大纲中列出的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40多个,约占知识点总数的24%。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早在本世纪中叶就认识到,“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结构好的框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单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学科结构理论。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因而培养学生这一层次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立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大气温度、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二)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念。变迁观念是唯物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转换的方法。空间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中学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时空概念,一是二维平面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地表的地理事物可以看作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二是三维立体空间。实际上地球表面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三是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时间维不断演变。

第5篇

地图是地理学科丰富形象的第二语言,它承载了直观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说明和吸引兴趣的作用,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繁杂的图例,记住容易记混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空间分布情况,缓解其厌倦情绪,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讲授基本知识的本领,还要从学生学习习惯出发,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握初中学生对于地图的好奇心理并培养起他们读懂地图的能力,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直观的各具特色的地图可以表示出丰富的内容,如国家、地形、经纬度等,地图上鲜明的标识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烙印,在初中这个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里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枯燥的课本知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地理课程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记忆水平。如果地理教师能把地图与书本知识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将获得任何其他教学手段(考试、罚抄等)难以代替的教学效果,这种在授课过程中用地图描绘地理事物的做法,其实也是带动学生参与思考、活跃思维的重要手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符合地理教学初衷与目标。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还能相应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空间感虽然很抽象,却能辅助学生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举一反三的想象、总结本领,发现更多地理知识的联系与规律,面对考试中出现的任何陌生地理环境,都能找到类似的解决办法,化新为旧。

地图除了具备教学功能,还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求加强对前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展示地图时,潜移默化中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辽阔疆域与秀丽山川,同时以国外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此举不仅能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还能培养他们拼搏努力、实现梦想的意识,可谓寓教于图。

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初中地理教材中已经包含各种配合文字介绍的插图,这些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的插图是地理教师可以直接获得并使用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就能把书中的重点总结至七八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尝试描摹教材中的插图,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直观的映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插图有时因为版面设计原因过于复杂,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画出更易识别的简图。除教材给出的插图之外,教师的教具里还要精选额外的挂图。尽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普及,但带领学生现场板画,或者让学生亲自上前触摸指认,其效果都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一位能画出复杂地形并讲解分明的老师,相比生硬的PPT,更让他们钦佩和向往,也更乐于模仿老师,学习这种画图本领。

教师在选择使用挂图时也有几点要注意:所有知识讲解决不能依靠死记硬背,必须要活用挂图,其种类大小都要依实际情况改变;时刻调整挂图的方位和顺序,防止学生视线受阻,关注度下降;选用挂图要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层次由浅至深。

4.初中地理课程中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图是地理教学和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负责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学习习惯,以自身经验提前告知学生该注意哪些事项,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通常在读图的时候,该图的名称、图例、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要点。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主动深入思考,学会提炼总结图内外隐含的信息和规律。此外还要将学习的主动地位归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单方面要求学生能做到哪些事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哪种地图,他们就始终首先想到运用此种地图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对的。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或者能发现一组不同类型地图之间的联系,针对发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思考如何运用所有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疑难。上述锻炼方式才是正确的深化学生对地图使用能力的途径,同时也能兼顾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思维方式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课后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地图查找所需信息,敦促学生养成画图解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运用地图辅助学习的思维方式。手脑并用、视听结合对记忆加深也有很大帮助,教师掌握了这一理念后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带领学生临摹绘制教材中的插图,后者再根据自己所画的地图配合文字及教师讲解识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

一、图标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出

图表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对地理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索时,通常对图形、图像以及表格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利用图表教学法,能够实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同时,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学好地理的最快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对地图的熟练掌握。学生通过对地理图形识读可以提升自己的地理素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政区图、地形区图、气候分布图等一些基本的地图知识,同时还要学会结合这些地图分析地理图表中反映的学科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对各种专用地图的识读,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给出一定的解释;通常,我们利用气象图分析天气变化,利用地形图分析该地的地形特点等等。然而,这只是我们从简单的方面对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提出进行分析 。

二、图表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标提出了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同时还强调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图表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图表的。这是由于图表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在其主导下容易使学生在无意注意的引导下学习,而在心理学中,无意学习获得的知识最为长久,且更能灵活地使用于日常生活。同时,学生在无意识学习状态中,学习压力较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活跃地理课堂的气氛,最终不仅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同时还可以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

2.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在中学地理课堂上,老师如果只是对教学大纲加以把握,那么地理课堂仅仅只需熟练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把握,这样的课堂是无聊且枯燥的。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正处于性格的成熟阶段,一味的概念灌输只会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教师适当地结合图表参与教学就会使单调的知识灵活化。同时,由于图表所反映的知识较直观,表达的地理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这就会使学生的大脑的灵活性更能有效发挥。在地理识图中,图表的不断转化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做好思维转化,在学生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以及触觉记忆的配合下,更加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把握,最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力

在地理教学中将图表教学有机结合,还可以将地理知识通过具体材料的分析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理解《大气循环》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应该紧紧结合大气运动模式图,让学生明白其形成原理,在老师对北半球大气循环原理进行分析后,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出南半球大气循环模式图。这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主动探索出知识。

三、图表教学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的要点分析

1.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

在对图表教学与地理课堂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知识做好精准的把握,只有对教材知识充分理解,并能把握好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同时突出重点难点,才可以在图表中合理地做好转化,更能充分利用图表反映地理知识,实现学生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2.科学的课堂内容设计

教师对课堂内容的科学合理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根本。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有效结合图表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对图表进行分析时,教师要积极领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图表赋予其生命,让图表变活,不仅仅反映图表上的内容,更能通过图表看到隐藏在图表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3.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对图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领导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归纳和总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图像教学法主要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前提得以保障,才可以使这些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即生活,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

一、开展教材处理,丰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2.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3.编排。教师应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生活化知识的构建,形成系统的生活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编制生活化练习题,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与应用

第8篇

2013年5月15日,青岛市地理教研员王啸教师执教“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示范课,以初中地理“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基础知识为起点,运用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结构调整可能产生的结果三个方面的问题,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为落脚点,为区域地理的复习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一、以基础知识为起点,落实四项基本能力

1.重视图表和图文转换――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整节课以中国农业构成图和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表及图文信息资料的结合为起点,重视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且重视图文转换,教给学生图表转换成折线图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图文信息相互转化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从各种图形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和图文转换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重视区域比较――增强调动、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示范课以反映珠江三角洲不同历史阶段农业生产特征的图文资料为起点,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不同阶段的农业结构特征及影响农业结构变化的因素。认识区域特征是高中区域教学的重点,应注意培养学生区域分析与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区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各个尺度的区域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思考,尝试进行多角度区域比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更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归纳和表达――提高描述、阐释地理规律的能力。在讲解中国农业结构特征和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变化特征时,示范课以学生的答案为基础,启发学生从思路、用词方面不断补充、改正,不仅使要点不断完善,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区域地理知识点多且零碎,区域性强,并且有大量的图表,通常需要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答题思路,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规范表达的能力。

4.关注区域热点――增强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示范课的最后,就粮食安全这一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论证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是否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的展示环节,示范课强调:哪个观点正确并不重要,关键是同学们考虑问题的思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高中地理的理念和思路,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主动关注热点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探究地理问题、分析地理成因、探讨解决措施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区域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缺乏常识,学习主动性不高。(1)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为了督促学生勤于思考,提高预习质量,我们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了“学贵有疑”专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提出疑问或设计问题。学生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必须认真预习并积极思考,提高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训练自己精炼的语言和敏捷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形象感知和实践锻炼,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分析、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不重视思维过程。许多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但最后教师展示自己预设的答案后,学生通常习惯于把自己刚才的记录抛到一边,而把教师的“标准答案”赶紧通盘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长此下去,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形成依赖心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是等待教师讲答案,背答案。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意义何在?实际上,很多地理问题因时因地而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在他人回答时认真倾听、思考、记录,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利于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第9篇

一、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地理学习的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就是认识地图的性质,即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就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地图,知道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才会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去借助于地图。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并且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用图技能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感悟。

初中地理关于地图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辨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中,地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地图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和地图分类。地图要素是各类地图都具有的知识,因而是地图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普通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必须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必须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学会根据比例尺计算距离。图例和注记也是学习地图必不可缺的知识。以地图、统计图标、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说明。地图分类的重点应是不同种类的地图在内容上的差异,以使学生在学习后,在需要某类地理信息时,会选择适当的地图去查找。对于7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地图,由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体现现代地理技术,课程标准也要求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

学习地图是为了会运用地图,因此,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地图的技能是多方面的,并且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结合地图知识的学习,可培养一些基本的技能。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包括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度、识别地形、选择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等方面。

看图遵循:看地图名称—方向、图例、比例尺、—地图注记,界线等要素;对地理图像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善于多角度对看到的图像进行有效分析,有效提炼图像中的地理特征、规律及各要素的联系。对于统计图,首先明确各数据的含义,要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规律及特点等信息。

通过阅读、填绘、分析地图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运用地图学地理知识的方法,附着在地图上的知识通过符号、颜色、轮廓、线段、数据等在头脑中再现,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技能。

二、充分认识不同类型的图像材料的特点

1.分析景观图

景观图是表示各种自然、人文或经济景物的照片或画面,它能把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象生动形象、情景性的显现在眼前。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景观图,与有关课本相互配合,从图到文、或从文到图,以加深对有关地理事物的印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与绘制示意图

示意图是用较简单、形象、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和说明某些地理事物或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等内容的,特点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在指导学生阅读示意图时,应先让学生看清图的题意,在对图有了一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其所表示的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得出结论。

3.分析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把地理数据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理解数量意义、比较异同、分析变化、概括特点等,可以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地理统计图表有折线、曲线、柱状、扇状、饼状及三角形等多种形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定性认识。判读统计图表要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坐标、注意数量单位。根据比较差异分析原因,根据变化幅度分析趋势,根据数量以说明某项论证,表现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结构比例等。

4.分析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实用数值相等的点连接成线表现某一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的地图。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数值单位、数值间隔、还要看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延伸方向。对不同内容的等值线图要分别掌握其特征和相关概念,如,等高线图中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不同地貌形态,等温线图要结合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山脉走向、洋流流向等进行分析,对所在半球、弯突方向、影响因素作出规律性总结,等压线图中的气压分布类型等。分析等值线图中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递变方向或趋势、变化急缓、分布特点等,有些要结合其他地理要素综合分析。

5.区域地图

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的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及中国自然、人文环境的基本状况,即认识不同尺度区域范围内自然、人文要素的类型、分布、特征等概况;比较不同区域间典型特征的差异;发现并探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自然要素主要包括: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范围(组成、轮廓特点)、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地形(类型、分布、特点)、河流(源流概括、水文特征、水系特征)、资源(种类、分布、特征)、植被、土壤等。

人文要素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政治、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服饰、建筑、宗教等)、历史等。

准确运用区域地图,可以确定一个区域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规律,揭示区域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过程等。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学习很简单,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不能够离开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1)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3)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四、文理科方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教学 优势 误区 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多媒体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统一的效果。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多媒体地理教学,通过多媒体动态地模拟、演示,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对上述知识的印象,并使学生较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多媒体地理教学,将上述环节融为一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缩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1.备课问题。在听评课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些地理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了大量素材,但教学过程死板生硬,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征,产生“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有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或是先制作课件,再根据课件来备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成计算机的满堂灌,课堂显得机械而凌乱。有的老师把课堂的精彩寄托于视听效果的新奇,甚至迎合一些低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置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于不顾,用取悦感官代替深刻思维,实际上是用表面的热闹掩盖备课的不充分。

对策:一节地理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地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理清思路,对教材有整体的研究,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思路是否清晰,主线是否明朗应该是评价一节地理课的首要标准。地理知识包罗万象,用文字和图片呈现,如果只需要看懂的话,学生通过自学就完全可以掌握所谓的“知识点”。但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把最能提纲挈领、引导思维、促进探究的的问题找出来,用解决问题来串联起知识。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坚决避免先做课件再备课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

2.教学效果问题。本应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对多媒体声音、视频、符号、色彩等元素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活化。未经活化的地图、景观、及图象,只不过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板书效应,与传统的黑板、挂图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利用多媒体加快了板书板图的速度,加大了知识灌输的容量。多媒体的突出主体、动态性均不能得以显示,效果当然打了折扣。

对策:加强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突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突出地、动态地、重复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教学手段使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速度快是其优点,同时存在弊端,如板书问题,课件即使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大多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有限,一节课上完后,结构性板书对学生把握知识能力提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对策:一是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二是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练习、讲解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简笔画出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长江、黄河等教学素材,通过加大练习量,提高练习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对知识要点与难点的突破

4.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问题。时下的许多地理公开课,几乎都演变成了PPT(powerpoint)展示课,出现了“现代媒体替代教师,电脑替代人脑,片面追求形式化”的现象。有些课甚至本末倒置――“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而是执行课件程序,期望学生按课件的预先“设计”去从事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结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而传统教学艺术却“马放南山”,这种过分的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

对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准确确定自己在本节课上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的心态,以感恩、敬畏、探究的心理对待地理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在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背景下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突出教师作为一个主导者和学生主体者的地位。学习是为了更好更正确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考取一个高分。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问题,有理念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因此,在实现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需多论,但如何把好量与质的关系,是能否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功能的核心所在。单纯追求量而忽视质,只能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事倍而功半。因此,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当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现代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方面做起,打好基础,才能实现地理教学改革质的突出。

第1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44-01

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笔者认为,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有效地理学习的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所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关键。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有效地理教学。

1.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

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2.突出要点,突破难点,实施目标教学

2.1 如何突出重点。首先,在授课前要为重点扫清障碍。有的重点内容常要联系到旧知识,教师有必要在课前阐明,以使学生在思维方向上与老师一致;其次,对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可重点讲述其一,指导、启发学生推出其它,使之能达到举一反三。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师可只讲二分、二至日其中之一的情况,其余日期的情况可由学生来总结。课后练习也是巩固掌握重点的必要手段,应选择典型的、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以加强重点知识听复习巩固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2 如何突破难点

2.2.1 分解难点,即将难点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如风的形成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将之分开来分别加以分析,最后联系物理学力的合成,学生便能很容易理解了。再如恒星日与太阳日,也同样可以分成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情况来分别讲述,再结合教具及图示,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2.2.2 由于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而形成的难点,需复习旧知识来补救,不过这样做,教师首先要有计划地安排课时。

2.2.3 对于学生习题中地理思维方面及技能方面的难点,教师除了进行具体分析题目外,更重要的是从解题思路、角度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在解题中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3.“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4.正确选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

4.1 在地理教学中,正确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方法,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巩固记忆,撑握技能,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或穿插使用启发式,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协调,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诱导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宽,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使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