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2:3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写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果学生长期无法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充分表达对其感兴趣的话题的感受,认识,无法通过写作与人分享,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走出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形成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增加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既有利于更好地记录生活、积累素材,也有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学生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也就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一、唤醒学生思考的潜能
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仅仅是写作的一个方面,单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写作就像没有灵活的文字材料,往往流于表面,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流水账”,缺乏生气、刻意模仿、千文一面。这种问题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教育者们也在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文理严谨、富有思想的中学作文仍然鲜见。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们离创新究竟有多远,平淡重复的生活积累、情感表达距离富有个性、义理严谨的文章有多远。其实,二者之间不过隔着一个思考的过程。写作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写作提供了血肉,理性思考则为写作凝聚了灵魂,如此才使得文章成为写作者“自我”的延伸,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些平淡重复的文字,而是写作者“本人”,这样的文章才是实现了“自我”构建、“自我”表达的文章,自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具有体验者和思想者的双重属性,对协调体验和思考的关系往往会产生混乱。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素材、情感体验进行加工整理,运用理性的思维逻辑和一定的思维方式发现各种感性材料中的内部联系,对生活重新组织和概括提升。可以说,学生写作的水平也即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当注重从以下两点唤醒学生思考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耐心修改的习惯。
二、问题意识
柏拉图曾说过:“带着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更多的答案去生活。”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无论是抒情性的散文还是规范的议论文,都离不开对矛盾的具体分析,矛盾所在即是问题所在。教师要带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追问,从而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智慧。
三、耐心修改
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脉络重新梳理的过程,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另一角度———读者的角度来审视文章,从而形成新的感受,激发新的思考。
四、结论
作文是人的“自我”自觉构建、表达的思维活动,要注重驱动写作主体自身的潜能。初中语文作文写作之所以面临学生无话可说、话不成文、缺乏个性等困境,根源在于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舞文弄墨、堆砌辞藻的把戏,是一项麻烦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种习惯、冲动和生活方式。所以,初中写作教学必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为基础,通过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思考的意识,使学生产生言说的欲望,在文章中展现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感体验,充满个性的独立思考。
作者:刘新
一、这堂课凸显了写作过程化教学的三个特征
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一,是学生置于写作的状态之中。就这堂课而言,学生必须始终置于构思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构思训练始终交融贯穿。一开始老师以“我想唱首歌”为题请学生谈如何构思,从中归纳出“从题目开始想、抓住重点词、联想生活中的记忆”三个学生常用的构思方法,发现了“想不出、想不远、想不透、想不精彩”几个问题,引出了“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构思”。找到了影响作文构思的原因后,教师又设计了“读书”这个话题进行第二次构思训练,学生构思的方向明显更多、更加深广,之后再次总结出构思“要具体、要角度小”这两个评价尺度。紧接着进行第三次的构思训练,鼓励学生“想开去,不要粘得太紧”,开展小组讨论,帮助构思有困难的同学打开思路,归纳出构思“应选择一个熟悉的物象,建立关联”,于是第四次构思训练水到渠成———让学生将“读书”与“茶”进行关联训练。整堂课中,教师共设计了4次构思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把握作文构思的方法和要求,将写作指导的“教”和学生构思训练的“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三,是流程法。这堂作文构思指导课,遵循学生构思的基本规律,第一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作文构思,帮助学生归纳出构思的方法,第二步从学生的反馈中归纳出作文构思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精彩的,第三步根据归纳出来的构思原则再次进行构思训练,进一步明确构思的过程。整堂课将教学设计操作化,教师指导流程化,学生训练步骤化,让学生觉得作文构思并不难、很有趣、有一定的规律,作文构思能力可以学,可以提高。
二、这堂课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教师在构思训练中,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阅卷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构思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进而让学生发现怎样的作文构思能够吸引人。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于应试作文而言,学生作品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能够将读者意识贯穿于写作过程中,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产生作用。
三、这堂课教学效果反馈明显,训练目标落实到位
从第一次训练时学生的“想不出来”,三分之一学生认为构思难,到第二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列举出23点,到第三次构思训练能列举出43点,构思时间缩短但想到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远、越来越精彩,再到第四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自己建立关联,并找到建立关联的三种思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课堂反馈积极有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得到了落实。
四、这堂课是对话教学的典范
郑桂华老师以对话教学的理念来设计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互动好,提问覆盖率高。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引导得当,处处体现对学习效果的关照,成功体现了对话教学的理念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五、结语
总之,郑桂华的这堂《作文构思指导》是一堂成功的过程化写作教学课例,如果要吹毛求疵挑出不足之处的话,那在于本课的重心应该在第四次训练,即让学生多尝试话题与某个构思指向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构作文框架。这一部分最难,也最重要。前半部分训练时间可以适当缩减,留给后面的训练时间就能够充足一些,不至于头重脚轻。
作者:范楚丹
汉语写作教学是高中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与母语的写作教学一样的。学生的汉语素养如何,写作水平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终的结果,一是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是能出口成章;一是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就是能下笔成文。汉语写作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心里,学会观察和积累生活,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见解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构建广博的知识系统,等等。汉语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作文教学法,掌握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规律,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知识的教学,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知识作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就会在写作的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更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理性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作知识掌握得多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写作素养和汉语素养。《汉语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既重视 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的写作教学,还是现在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现在强调能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写作基础知识,一般指实用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和作文写作技能知识。实用文体知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其他常见文体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知识。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写作基础知识还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度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作文知识,指的是可以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作文是什么、为什么作文和怎么样作文的知识,又收作文的描述性知识,实用文体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写作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度性知识,即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作文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制订写作计划,安排写作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以及在写作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而获得的,而作文的程度性知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的。
新编教材“写作导引”的前半部分,就是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如《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在“写作导引”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怎么写记人的记叙文”。这从知识理论上为学生完成本次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常见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是对实用文体的规范训练,也尝试写一些文学体裁的文章。
常见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学习记叙的方法,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略写和详写等;学习叙述、描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第二是学习描写的方法,学会环境勾勒与具体景物描写;学会人物形象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会抓住特点进行形象描写;会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第三是学习抒情的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会直抒胸臆,等。第四是学习说明的方法,会解说和阐释,会用比较、引用、列数字、举例、分类、下定义、设计图表等方法说明事物。第五学习议论的方法,逐步学会正反论证、反驳论证、并列论证、层递论证等,还要学会夹叙议等。
实用文体训练,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论文和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和应用文,是我国文章的基本文体,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面表达形式。随着生活中双向交流的日益频繁,应用文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训练,普遍强调文体的解放,冲破一些僵化的束缚,凸显写作的个的写作教学,还是要从文体的角度,作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打好实用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类别,如记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等;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记叙文的常用记叙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过程,如收集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下笔成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记叙文的语言等。
说明文的写作数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如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等;说明文的种类,如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如记叙性述说、阐释性述说、描写性述说、介绍性述说,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与分解说明、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与图表说明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识顺序等;说明文的写作过程,如观察与采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结构与语言等。
[关键词]高考;背景;议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35-01
高考作文可以分为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看图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出现的概率逐年降低,而更加多元化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在这种日益多元化的命题中,最容易得分的作文就是议论文。但高考毕竟不同于日常作文练笔,其议论文写作不仅有着模式的要求,对材料新颖度、思想积极性、话题切入点等都有着比较严格的测评要求。因而如何在当今高考作文命题背景下,在高考考场写好议论文,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和考生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考作文议论文发展方向分析
回顾二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性一直是其首要的评分标准。当代的高考作文命题,大多要求考生能够在作文中有着正确、积极的思想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论点清晰明确的议论文,能够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抓住作者的写作主旨,从而提高对作文的“印象分”,有助于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作文分数。但高考作文作为一次比较严格的综合能力测试,仅仅在思想性上占据优势仍然是不足的。这是由于当代的高考作文已经给出了比较积极向上的话题模板,想要在这些话题上发现新颖的切入点和新的论点,很可能造成作文跑题,导致考场作文失败。这就意味着,在高考的考场上,仅仅选择正确的论点和话题切入点,并不能让学生的作文得到高分。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趋势与变化,高考作文对学生辩证思维方法的考核也是议论文评分的一大标准。想要让考场作文有亮点,学生就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从最佳的角度切入话题,并根据所给的资料展开论述。透彻、直指问题核心的话题切入点,能够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分量,有助于提高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价。但除正确的论点和辩证的话题切入外,高考作文还考核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想要在这项上得到“印象分”,学生就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通过写作训练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有如此,在考场作文时,才能从写作素材积累里优中选优,找到切合文章主题、符合论点并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论据材料,才能以更为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流畅公整的文章布局结构获得高考作文的成功。
二、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
1.提高思想性在写作中起统帅作用的认识
近年来,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现象成为高考后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纵观这些满分作文和所谓的零分作文,导致其分数截然不同的正是思想性的差异。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提高了对个性化视角的重视,但没有同时强调作文的思想性。这导致很多学生在作文时习惯标新立异,这种创新精神虽然值得肯定,但对于高考作文却并不适用。这是由于高考作文对文章的思想性有要求,要求作文思想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高考背景下的作文训练,不单单是对作文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让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展现其积极向上的一面,获得考场作文的成功。
2.扩大知识面,课内外结合
无论是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作文素材新颖度的要求,都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考核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在考场环境中找到议论文论题的切入点,教师必须要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有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以正确的方式找到材料(图画)提炼论点的方法和方式,才能形成正确的、敏感的辩证思维。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拥有发现生活的眼睛,通过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敏感地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大量事实证明,N近生活的论据材料,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当然也更容易获得考场作文的成功。
3.培养学生每次作文动笔都认真审题的习惯
本文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实践方法,在具体示例探讨中对提升说理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期望为高三学生议论文水平进步与写作素养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于议论文这一类型的作文往往不知如何运用与写作,文章缺乏议论文该有的说理。学生在议论文说理上不知道具体要说什么、怎样说,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不知学生要阐述的观念与想法。
学生缺乏作文的说理能力,没有一个缜密的思维结构考虑表达观点的可行方式,只是在文中将某些话重复叙述,或征引与论点完全不符的材料例证。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教学中加入对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作文中叙述观点的方式进行引导与指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全面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自从张开先生《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公开后,一时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语文教育界可谓名声鼎沸。
任务驱动型作文原本就应用于我国古代策论与欧美公务员考试中,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特别是语文教育理念改革的推进,又被重新提出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方法,证明其内在的活力与优势仍能适应与作用于当写作作教育。
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就是提出一个与文章相符的问题(任务),在该问题(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任务)的方法。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结构大体上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文章显现出这样层次推进的思维进程。该结构让学生在作文时以问题为目标与动力,对其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与理论进行思考探索。
作文的材料此时就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启发点与规范者,它既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所设问题的联想,又能给学生设立合理的思维广度范围,避免其思索与写作范围偏离论点中心。该类型的论文能让学生正确把握论文中心要点,就事论事,并明确说理步骤与内容,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构建文章叙述脉络,深入对论文立意的理解与表述,做好就事论事,有话可说,有理可述。因此,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高三作文教学的方法,能有效优化学生的议论文说理能力与技巧。
二、以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升议论文说理能力的方法与实例
(一)就事论事
任务驱动型作文由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写作,在写作中自始至终要紧扣论点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说理的阐述,就事论事,在立意范围内予以论述。驱动型作文所给的问题是写作的立脚点,无论说理如何发散论述怎样展开,都要立足于议论文本身的问题所给的范围。否则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理是有了,话也会说了,但立意早已偏离,纵使下笔千言也无助于议论文水平的提升。
例如,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做传家宝。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对这一材料议论文学生可以就事论事为写作角度,开篇即谈自我对传家宝问题的认识,将全文的基调确定下来,为后文引申论点与说理例证规范探讨的范围与方向,令说理与内容始终紧扣论题。学生从开篇就将自己对“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的回答与认识提出,将全文阐述节奏把控在议论观点之下,并方便学生在随后的文段就论题的具体说理如“之所以认定高价值传家宝的种类其原因在于……”及相应的材料分析与列举。如对小陈同学观点的认同与自我生活体验中的经历进行论述,以叙带理牢固作文主旨,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与说理。
(二)言必有据
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取的问题情境都来自于生活,是现实中有观念冲突的对立问题。既是对立问题,对双方观点的思考与评价就是研究问题的一大重点。找出两方论点的优劣与合理性,学生在其中要做出自我的评判。
但对观点的阐述不是单一的表态,学生要依据自我对问题与双方理念的衡量加以认同或反驳,既要有赞同一方观点的充足论据,又要具备足以反对另一方想法的理由,并为其改进提出建议与方法。在这样的思维与写作方式中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论点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而优化说理技巧。
还是以上文传家宝材料的议论设问为例,这次学生可以改变角度,以言必有据为切入点对论点与材料进行说理论述。具体而言,对缺乏相关生活经验与体会的学生来说,一上来就对该论文进行说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与材料欠缺,从而出现言谈空泛论据不足的问题。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材料中各学生的论据观念,从三个角色的立场出现分别分析他们所指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及传家宝理念的正误。学生基于该问题的引导,开始就相关书籍资料进行查证,夯实对每位学生观点予以评判的论据,无形中积累其对论点的验证材料与说理能力。
而在写作测验中学生可以直接将三位学生的传家宝理念作为全文说理的基调与框架,通过对各个学生看法的评论、赞同或反驳强化丰富内心对于传家宝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在论述完对三位学生观点的意见后点明主题:自己对传家宝价值的认识。并依照前文自身所做的思考与积累进行说理阐述,于论据表述中运用自己所查阅的例证,与对学生观点权衡中所领会的认识增强文章说服力,做到言必有据,用事实与材料说理。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重大考验,引入对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强化教学,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议论文水平,助推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成绩。因此,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实施策略,针对性锻炼学生论题思索与观点表述的技巧,让学生有理可说,有据可言,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议论文说理能力,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
一
潘教授认为:“‘三要素’属于‘形式逻辑’范畴,它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考虑推理形式是否恰当,将它作为认知方法,属于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是不合适的。”还认为:“‘论点’的形式不重要,‘论点’的性质才重要。‘论点’的新颖与逼真,是议论体式写作的先决条件。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便是‘求真’……”然而,他后面又强调:“议论体式写作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由于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真理往往又是遥不可及的,认知追求的是‘逼真性’。”
我觉得潘教授对中学议论文的教学与写作还是不甚了解。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中学生的写作活动主要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的论点难免有高下优劣之分。如果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习作,当然会觉得幼稚一点,或者是不全面、有偏颇。这都是正常现象。提倡论点要准确,要“逼真”,这绝对没错。但是,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苛求学生。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根本任务还是教会学生能够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能够思考,能够论辩。既然“认知是没有尽头的”,真理“又是遥不可及的”,连成年人都无法事事达到真理的程度,只能尽量追求“逼真度”,又怎能要求那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写出真理性很高的议论文呢?这不是太难为他们了吗?
至于潘教授对当下中学生议论文观点陈旧、论据雷同的批评,我也持有不同意见。潘教授说:“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例如‘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这些类型的文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写过,是很“陈旧”。但是,作为励志性的题目,“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可以写的,也是有必要写的。这有利于他们的性格成长。正如经典作品一样,哪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阅读,是不会过时的。还有,只要留意当前全国高考、中考的作文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可供学生论述的“论点”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潘教授所说的“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是陈旧的,‘论据’都是雷同的”,未免太绝对、太武断了。
二
潘教授在“材料意识缺乏:基础的浅陋”一节中写道:“‘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的,是以‘论点’为原点的思维,而议论体式写作的原点不是‘论点’,而应是‘材料’,‘论点’是来源于‘材料’的。如此重要的‘材料’工作在‘三要素’思维中却被忽视,因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也是付之阙如。是先有论点还是先有材料,这涉及‘唯心’与‘唯物’之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有人曾戏称为写“遵命作文”,就是按命题者的要求作文。我们可以还原―下学生的写作顺序:先从老师或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提炼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论点),然后再调配大脑中储备的素材加以叙述和论证。因此,学生写议论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抑或材料作文,实际上都是先有材料,然后再确立论点,最后成文。学生的论点不可能从天而降,他们的写作原点也是材料,根本就不是潘教授所说的论点先行的情形。
潘教授还强调“原始材料”的重要性,认为:“对于议论写作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古往今来的作者都极为注重‘材料’的完整、全面、真实,注重‘材料’的搜集、甄别、思考。”“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题搜集、学习、思考相关资料,积累相关学养,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良好的‘材料’(资料)工作意识。”这些主张我完全赞同。写出好文章确实需要拥有完整、全面、真实的材料。但是,潘教授的这些观点如果是放在大学里,用于要求大学生,恐怕还可以做到,拿来要求中学生,可能就脱离实际了,有点理想化了。学校里繁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该怎么去,去哪里占有大量的“原始材料”?
潘教授还认为,“议论文三要素”忽视了议论性文体中的驳论文,认为驳论文一般不用论证方法,阅读这类议论文本自然就找不到三要素。其实,驳论文作为议论体式文章的一种,一样有论点,只是它的论点往往不像立论文的论点那样明显。它的论点往往是破中有立,边破边立,是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它不仅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论点,而且也有自己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以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在批驳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过程中,鲁迅先生陈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事实,提醒人们评判“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用事实分析、证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在这篇典型的驳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样样齐全。因此,只要是议论体式的文章,不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论辩文,都带有传统三要素的特征,并不是找不到三要素。
当下高中作文教与学存在比较明显的软肋:一方面是教材与写作训练的组元不对应;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随意性较大。
一些地方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强调文本的筛选,忽略写作教程的有序编排;强调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忽视学生写作基本能力教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教材的组元,大都以专题为主线,文体混杂。而写作要求上则前后无序,记叙文、议论文任由学生选择,将学生写作水平看得过高,忽略了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往往是只考虑到对应专题的主题,文本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文体不对应,作文训练目标混杂、梯度不明,缺乏训练的系统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缺少写作训练的整体规划,常常是拿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随意性较大。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在写作方面只有初中阶段写过简单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知识积累,对写作严谨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的相关要求不甚明确,要领不太清楚,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的现状重视不够。教师批改评讲时几乎每篇作文都从别字、病句、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角度要求,面面俱到,内容基本相同。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要求则常常落不到实处。
因此,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缺乏起码的文体专题训练的写作实践与经验积累,对自然、人生、社会缺乏真切体验和冷静反思,鲜明的个性思想还没有形成,学生作文容易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
二、高中作文有效训练的对策
不能因为作文教学的诸多理论纠缠不清就避而不谈写作教学的序列性;不能漠视多年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积累的序列性方面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下子飞跃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还是要从基础的东西训练起,还是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必须矫枉过正,立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制定阶段性和整体写作训练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训练梯度。让学生的写作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把高中作文训练比作一个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的话,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有序”就如同经线,决定了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走向;“有谱”就如同纬线,规定了高中每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度”则设定了高中作文训练的达成度。只有将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因此,要做到作文训练的有效,就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写作基础,做到“三有”:“有序”,明确高中三年什么阶段写什么文体;“有谱”,同一种文体在分步写作过程中各侧重于训练什么要素;“有度”,一类要素训练到什么程度为到位。
(一)有序
1.文体分类训练。高中作文文体分类训练,既要考虑到初、高中作文训练的衔接,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现状,绝不能又是记叙文,又是议论文,又是诗歌,又是散文;或者这一次训练这种文体,下一次训练另一文体;或是一开始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散打点击,不利于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一般一个学期宜侧重一种文体的训练,逐次向前推进。训练的程序适宜从复杂的记叙文到散文,由严谨的议论文到随笔,兼及诗歌及日常应用文的写作。高一年级宜侧重于复杂的记叙文训练,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高二年级宜侧重于严谨的议论文训练,要训练学生自如地写作议论文、读后感(评)、随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高三年级宜在学生积累了相关写作基础知识并进行了一定量的专题写作训练之后,结合学生所擅长的文体,鼓励个性化写作(这时候的个性化写作才有根基),提高写作能力。
2.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应。阅读是写作的积累,文本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模仿蓝本。阅读文本与写作要求对应,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引领了同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才能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电视诗歌、散文欣赏课程,鼓励学生广泛订阅报刊杂志,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扩大阅读视野,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有谱
1.文体要素的训练有谱。确立了每个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文体之后,还要针对不同文体将文体要素和写作方法进行分解,每次训练各侧重一个或几个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要素技能训练。
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一般宜从审题的准确、立意的高远、选材的新颖、条理的清晰、语言的流畅、结构的完整、构思的独特等角度分步梯次渐进训练。在学生对现实生活形成了相应的观察、感知、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再进行散文、诗歌的训练,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严谨的议论文,则宜从观点的鲜明,材料的详实,论证的严密,语言的简练等角度梯次渐进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笔、文学评论等议论文的训练。
2.提供的模仿范文有谱。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写作,大都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在范文的影响下,由此及彼的复制;而较高层次的模仿则是对范文巧妙地“移花接木”后的创新。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规范的文章,怎样的仿写才能引导自己的写作走向自由创作之路,学生作文前后的指导和评讲都要选好范文。
训练前提供范文,目的是从正面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避免走弯路。训练后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评讲,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倡精批略改、以范文代评改的评改方式,杜绝一评一丢,以批评博取学生哄笑的低效评讲。
3.评讲的侧重有谱。作文讲评课宜有所侧重。或者侧重于训练的要素进行专题评讲,有的放矢,目标集中,重点突出,一课一得。或者侧重于学生的佳作欣赏,指出这些习作的可圈可点之处,用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向善、向美。或者侧重于学生作文的互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明确写作的基本要求,有意识地运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去判别作文的优劣,达成训练的目标。
(三)有度
1.训练数量有度。在按既定训练程序进行文体训练和要素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有必要对单个的训练进行调控。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可以一题多做、重做,一个要素可以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训练的预设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考试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强弱,对于语文成绩的综合评定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积极的探讨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作文 教学
我们了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考试制度已经经过了多次变革,但是无论其如何改变,语文永远是主要考试科目之一,分值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的高,而单单从语文这一科目来说,作文的分值占到了语文总分值的四成,因此写作能力的高低一直以来就是高考能否取得胜利的一项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考试中作文的考核方式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心的形式下积极的寻找出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迎战高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当下作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我国高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提高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们整体的写作能力,在高考的时候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通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下我国语文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还是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的,都有一套提高写作能力技巧,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高考考试中关于作文的考核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往的高考中作文的题目以及类型都是拟定好的,教师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都已经摸索出了应对之策,但是当下高考的作文题目可以自拟,题材也可以自选,这样的命题方式,令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法,慢慢的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始下降,认为写作水平的高低只有靠同学们平时自己的积累,甚至有的教师对于同学们平常上交的作文作业不认真的批阅,对于学生们日常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并对期进行指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也会产生应付心理,在平常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写的非常马虎,更有甚者,直接从文摘或者其他地方摘抄一段,来应付作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迟迟不能提高。不具备足够的写作能力来应对高考。
其次,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们普遍认为,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考成绩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方面,在这方面,老师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的认真教学,学生们在议论文方面的写作能力有了提升,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说其错误,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其辨证看待,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们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于其他题材的作文一窍不通,严重限制了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进行高考时不应该以议论文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命题,同学们也只能选择写作成议论文题材的文章。限制了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作文教学的应对之策
针对上面所分析的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该全面的理解当下语文作文开放式命题的意义,重视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应该是全方面的,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们各种题材作文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使得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过于固定,思维方式也不够灵活,因此教师们应该全面的理解新形势下作文命题方式变革的目的,积极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科学的指导,综合培养学生们对各种题材文章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平时知识的积累,还需要科学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性,对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同学们创造一种交流学习的环境,例如对于一种开放式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自己拟题自己立意,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思想方面的交流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们的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最后,对于学生们的写作成果,教师们应该进行仔细的修改,学生们本身知识的积累程度有限,所创作的作文肯定会有一定的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同学们找出这些问题,并给于相应的点评。同时教师还需要安排专门讲评课程,对学生们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评。这样能够为学生们的写作指明方向,同时老师的仔细批阅也能够获得同学们的好评,提高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们应该对作文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的分析高考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们日常的写作训练进行科学的引导,仔细的讲评。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春燕.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3(08)
一、语言亮点的有序模仿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笔者认为,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亮点,培养良好语感,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举措。下面笔者就几个语言亮点来谈谈实践操作和体会。
(一)妙用动词,形象准确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二)、妙用拟声,生动传神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感受拟声词。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让学生朗读感受拟声词妙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
(三)描摹色彩,笔下生花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当然,语言亮点的模仿,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之外,还有妙用古诗词、排比比喻修辞模仿、幽默造趣等多种形式的模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时,可以灵活处理,随机进行。做到不拘一时,不拘一格。
二、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
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见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几种,对于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应注意结合文体特点,学生写作的原有风格去进行,不可一刀切。下面就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作为例子加以阐述。
初三的作文指导,议论文是新接触的体裁,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我重点安排学生对并列式和对比式的结构模式的模仿,并列式的议论文写作按“3×3”的格式进行模仿,具体地说,就是提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对比式的议论文写作模式按“3×2”的格式进行模仿,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正(或反)面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这样,学生在初学时有本可依,动笔时思路清晰,能迅速成文。
三、不拘一格,渐成风格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议论作文提纲怎么写
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
1.拟写标题;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3.思路结构;4.筛选论据;5.论证方法;6.论据分析方法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3.思路结构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4.筛选论据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5.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6.论据分析方法
论据分析是将论据与论点有机融合的必需过程,缺乏有效的论据分析,文章势必显得浅薄(不深刻),论证显得机械(不严谨),结构显得太刻板(不灵活)。
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
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议论作文提纲格式范文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1】
标题:…………………………
中心论点:……………………
结构:(整体为_式,主体为_式)
分论点1:…………(事例1、2、3)
分论点2:…………(事例1、2、3)
分论点3:…………(事例1、2、3)
论证方法:………(方法1、2、3)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引论) :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论点。
第二层(本论) :分几个方面论证。各方面都分别写清楚:主要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诗文语句等。
第三层(结论) :用什么方法归纳全文,如何点题。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2】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分论点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构件
论据: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分论点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论据: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分论点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论据: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
分论点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论据: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过于斤斤计较的反面事例。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3并列,与4正反对比。
列作文提纲的技巧
1.巧列小标题
最简单的一种是使用小标题。例如《班有三宝》这篇文章,就用了“一宝——亲切妈妈型”;“二宝——西洋潮流型”;“三宝——温文尔雅型”。
这种结构的作文思路一目了然,简单易学,尤其适合于作文基础中下层的学生。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