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

时间:2022-02-11 09:0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北京小升初特长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小升初推优在经过一系列的利益博弈之后,其功利主义色彩已经越来越浓厚。全面取消推优入学,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近日,北京市教委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备受关注的小升初政策随之尘埃落定。今年,在小升初中已实施近十年的推优入学将全面取消,推优招生政策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北京将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降低特长生入学比例。

小升初推优,是指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等标准,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向重点中学进行推荐就学。此前,“推优入学”作为小升初的入学方式之一,其出现的本意是为了遏制择校乱收费等不良现象。小升初推优政策实施以来,对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相关争议也越来越多。

在小升初推优政策实施期间,推优学生比例一度呈现扩大趋势,同时,学生获奖、评优的范围也呈扩大趋势,市、区、校三好,各级少先队员标兵称号、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等,都逐渐纳入推优的范围。为了能评上三好学生,一些学生的生日会变成了拉票会,为了拉票,过生日的“寿星”会反过来给同学送礼。推优政策有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关系功利化。另外,在推优的过程中,学生的统测成绩排名分量越来越重,这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分数、排名、获奖、评优,各种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前程的敏感词交织在一起,让小升初推优政策的实施变得越来越复杂、沉重。“推优”实行多年引发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对许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和孩子而言,“推优”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为了进名校,有的学生不停奔波在赶赴各种培训班的路上,有的家长则通过各种途径递条子、拉关系。

小升初推优在经过一系列的利益博弈之后,其功利主义色彩已经越来越浓厚。此时,北京市教育部门终于下决心取消推优招生政策,化繁为简,让所有学生回到相同的竞争原点。全面取消推优入学,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在全面取消小升初推优这一入学方式之后,要防止一些不良现象乘虚而入挤占优质资源。有关部门要谨防一些名校通过新名目来吸引、垄断优质生源,同时,也要谨防一些家庭凭借金钱和特权来抢夺优质教育资源。所有名校必须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地接受学区内学生就近入读,让北京基础教育呈现更加良性、健康的新生态。

取消小升初推优、降低特长生入学比例等举措,并不能完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但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的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正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路上越走越稳。近几年,北京市加大了改革步伐,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名校办分校,以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程度,对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形成了有效推动。

小升初推优所形成的竞争压力、学习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取消推优之后,也并非就能顺利迎来教育公平的春天,因为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内容和模式不断S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就近入学、上好学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第2篇

北京小升初报名时间大概在6月16日至6月18日。市区小学毕业生、跨区报名的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方式不太一样。

报名要带什么:

1、所送材料的目录(一页纸);

2、素质报告书复印件(只须复印5~6年级的每一页);

3、5~6年级期间的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由高到低顺序);

4、特长生(体育、艺术、科技、棋类)相关证书复印件;

5、一寸近期证件照片一张。

6、学生需提供户口簿复印件。

报名方式:

(一)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由各毕业学校在各区报名点集体报名。

(二)跨区报名者,在毕业学校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经毕业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和接收区中招办签署意见后办理报名手续。

(三)调郑干部、职工随迁子女和在外地借读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本人或家长携带有关证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区报名点报名。

第3篇

【关键词】考试招生 问题 对策

一、江西高校考试招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考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考试招生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江西高校在全国范围的招生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全国高校招考办公室给我们江西省的计划招生人数也严加限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江西高校绝大部分都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本意是为一些高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名额招生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不能从制度上保证考试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存在严重的地区歧视,高校把眼睛都放在了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中学,而江西正好不在此范围内,无疑中政策也给学生这样的误导,“上重点大学一定要上重点中学”。由此可见,江西高校考试招生的问题明显。

二、江西高校考试招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1、唯分数论

近几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当然这也是中国大的教育背景影响使然,学生的分数越高就“好学生”,就可以进入一本、名牌大学就读,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找个“好工作”,老师和家长这样认为学生肯定也这样想,最后这些在中国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优等生成了中国教育的败笔。事实上,211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期就有5000多的工资,这也证明了分数的高低与能力无关,最多只能证明学习能力强,而与国外的考试相比,他们更注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一考定终身

自从1977年教育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每年考试成为中国学子必经之路和必过难关,上线和落榜,演绎人间无数悲喜剧;一考决定了被考人今后生活和事业发展轨迹,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一考定终身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近年来问题学生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最后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无疑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表示现在的试题难度多变,很多课程的学习要依靠平时的积累,一次考试并不能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实力的同学发挥失常分数低,实力一般的同学心态好超常发挥,由此可见,一考定终身的问题急需改进。

3、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

由于区域、城乡入学机会的差距,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学生考一个重点大学要考试的分数要比北京、上海的考生高几十甚至上百分,当大城市的孩子在玩橄榄球的时候,江西的孩子在埋头苦读;当北京的高中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时候,江西的考生在进行高考宣誓;中小学教育更是如此,作为家长,中国有提供九年义务教育,你完全可以接受国家这个大大的惠民政策,可是国家又规定年龄没到6周岁不可以入学,即使只差几天也不可以,家长没有办法,为了让孩子早点入学选择私立小学,与此同时,近年提出的小升初的政策又规定,孩子户口在哪,小学就在哪读,中学只能就近入学,但很多家长还是想选择教学质量好点的中学,由此中小学教育的择校现象突出。

三、对江西考试招生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2、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第4篇

四年前,北京市政府向教育部立下“军令状”,承诺到2015年明显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并将义务教育均衡指标纳入到北京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

如今已到兑现承诺的时候。

4月底,北京市迎来国家级验收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厅长、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教育专家齐聚京城,考察和观摩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4月29日,检查组分为四路,分赴朝阳、通州、东城、密云等8个区县,探访北京中小学,实地感受北京4年来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改变。

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950亿,北京小学生均经费支出2.3万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3.6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承诺在前,投入也在加大,一度被称为择校问题最严重的北京,能否彻底破除这一积弊? 就近入学堵暗道

舆论将2014年称为北京的“教育综合改革元年”。

据北京市教委的最新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0万人,60%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占地不到10%的城六区,不断激增的外来人口和多样化的需求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仅2014年小学新生入学学位缺口就达6万多个。而北京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过去极为明显,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西城是高原(整体水平高),东城是平原(好学校均衡),海淀是丘陵(好的真好,差的真差),朝阳是洼地(不匀衡)”,而其他几个较弱区县则被形容成“无底洞”。

“教育部文件强调的‘免费、免试、就近入学’这三条,对应到北京的择校乱象就是乱收择校费、过热的奥数选拔和跨区择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杜绝择校就要打破以钱、分、权择校的利益链。据《财经》记者了解,过去北京一所名牌小学的择校费一年可以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重点中学甚至可以达到几千万元。而某教育强区的老教协,也是奥数培训最火热的机构,“教育部门与重点学校形成了利益同盟”。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是这场改革的操盘手,“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他曾说。

据接近决策层的人士透露,北京市委曾向市教委下了死命令,从2014年开始,任何人都不能突破禁止择校的红线,发现一例就撤掉职务,矛头直指权力阶层。同时市委也向参与共建的一些部委和企业表达了改革的决心。

北京市教委将去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的改革,称为“史上最严”招生年。这一年,市教委颁布了两条硬性规定,一是取消共建生,二是严禁跨区择校,从政策上收紧择校空间。在控制跨区择校方面,去年采用统一的中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对所有应届幼升小、小升初学生进行电子学籍管理,使各区学生入学状态处于实时掌握之中。对一些重点名校,市教委还绘制了择校热力图,以便直观把控各名校的入学情况。

按照北京市的做法,招生蛋糕多大、如何切分不再由校长说了算,而是实行计划管理,即各区县按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入学季之后,北京市教委拿出一组数据来印证改革的成效: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2015年,北京市将力争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自此,条子生、共建生、推优生、特长生、坑班生、以及最后的电脑大派位六条升学明暗通道,在去年教改后折损一半,特长生招生比例也一再压缩。 对口直升加力度

校际差距过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导致北京“择校热”的根本原因,北京市教委认为,改变现状的两个支点是――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

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方面,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将改革重点锁定在中考上。今年3月公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中,非常关键的一条是“降低难度”――以往那些难度高的试题主要是为高中选拔尖子生服务的。

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取消了小学阶段的统考统测、降低中考0.2难度系数题等,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减负。

而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方面,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是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北京则将16个区县分为四类: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其中,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两区主要选择内部盘活优质教育资源,破除择校。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为城市功能拓展区,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发展高端产业的诉求使他们对优质教育需求迫切。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区是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中心城区疏散的人口和功能,其改扩建学校的项目最多。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县,正争取引进名校、提升本土教育质量。

实际上,各区县的“教育新地图”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首位,几乎每个区县都拿出了学位增长的计划表:石景山3年内计划新增学位7600余个,门头沟新增1.5万余个,房山9580个,大兴4.3万余个,顺义1.8万余个,丰台区4年内新增学位近4万个,通州增4万余个。

按照北京市2015年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初中与小学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将得到普遍推行,此举意在让小学与中学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同口径对接,在纵向上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途径。

进入4月,北京市各区县入学政策陆续公布,皆加大了对口直升力度。西城区的动作最大,将小升初学区由7个调整为与小学对应的11个。比如,西什库小学等12所普通小学的30%小学毕业生,可以直升对口优质中学。这意味着西什库小学今年30%的毕业生可以进入北京四中,6年后,这一比例更将升到80%。

改革一直滞后的海淀区,今年也把中学加入重新划分的学区,并开始建设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学校。

同时,北京市教委还将全市优质高中的直升名额分配比例,从去年的12%,提高到30%,并明确重点向薄弱初中校倾斜。“逐年提高直升比例,传达的政策信息很清楚,就是让那些普通中小学的学生不必通过择校,也有进名牌高中的机会。”市教委人士解释。 学区制锁区利弊

“去年教育部的两个免试就近入学的文件强调‘划片就近入学’,划片的‘片’,就是实施学区划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说。

中国的义务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借鉴在欧美日等国已广泛推行的学区制。成都、济南、深圳等地最早推行,不过当时并非为了缓解择校热,而是为了解决片区内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随着“普九”的完成,学区制开始作为遏止择校的利器使用。

2003年,北京东城区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 90%的骨干教师分布在10%的优质学校,所有的特级教师都集中在6%的优质学校和教研机构。面对如此悬殊的校际资源差距,东城区教委首先撤并学校、整合资源。“十五”期间,东城区共撤并37所学校,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校际差距。

然而,调整后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学校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合并后教职工待遇有所下降;过快整合使优质人力资源被“稀释”。

在此后的学区化改革中,东城区又采取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设备、课程、师资共享,组团发展,逐渐缩小校际间差距;第二步,学区内优质与普通校、同质学校间推行大年级组制、一长执两校、中小联盟探索中小衔接;第三步,成立学区工作委员会,探索学区化管理、优质品牌共享、建立评价机制和督学责任制等。

东城区教委在学区制中还实行“轮值主席校”和“轮值主席”制度。据某教育集团轮值主席透露,未来集团将保留所辖各学校的法人地位,集团高层负责整体规划,会吸纳政府和社会资源以及各校的副校长进入集团管理和执行层。

北京各区县推行学区制的模式和进度并不相同。西城区去年4月正式实施学区化管理,因为多年前已基本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各学区还只是较为松散的校际联盟,尚处在“虚学区制”发展初期。朝阳区和海淀区数量庞大的中学到今年才开始纳入学区制的范畴。

“这两个区城乡差别大,人口多且构成复杂,如在朝阳区,非户籍常住人口甚至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所以这两个区的教改任务最重,教育均衡的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看这两个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说。

从2015年起,东城、西城、海淀三区中考中招将完全锁区。据知情人士透露,朝阳、丰台、石景山未来也会采取这一措施,青华园教育集团副总裁闻风认为,这将牢牢把大多数的学生捆绑在某个学区12年无法移动,“这意味着幼升小面临的抉择更加重要。”

曾晓东同时指出,学区制改革,可能存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冲突。“从国际经验看,学区制的固化,可能带来教育的单一、低效、创造力低下。”在美国,公校改革也通过允许跨区招生的特许学校,以应对公办校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问题。 教师能流动起来吗?

“北京的教改要着力解决好两个差距。”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以联盟校、分校、直升校等形式改头换面的薄弱校,是否真的缩小了和名校的差距?主要着眼于区县内的教育均衡,如何破解远郊区县和城区教育质量的差距?

2008年,东城区相对薄弱的东四七条小学与史家小学结成深度联盟校;两年后,两校融合加深变为“一长执两校”格局,东四七条小学的法人地位被取消,由史家小学派出师资管理。史家小学依托自身的优质课程和师资力量,与其他片区小学一起开发了课程资源中心,17门优质课程面向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的11所学校开放。

据史家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洪伟介绍,在与史家小学深度结盟之前,东四七条小学60%-70%的生源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京籍家长往往选择其他学校。但2014年时,学校再进行统计,东四七条3个一年级班,100%全部招满,其中京籍回流学生增加了20%-30%。

当然,这也与东城区从去年开始不再单设专门招收非京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有关,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接收符合条件的非京籍生。与此同时,入学的门槛也升高了,今年东城区首次提出父母一方必须在本区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

在九年一贯制的探索中,东城区的雍和宫小学原来一年级只有30多人,对口直升东直门中学的政策出台之后,去年生源一下增长了11倍。

破解远郊区县差距方面,4月2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的通知称,今年中招不再重点扶植重点学校,并再次向远郊区县倾斜,特色实验班至少50%名额转向郊区学生,特长生增加郊区县比例,同时禁止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跨区招生。

北京市教委称,本市中招将新增三类市级统筹招生方式。届时,将有10所高中(四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101中学、北京八中、北京五中、汇文中学)面向东城、西城、海淀以外的所有普通初中投放招生指标,确保每所初中校可以得到一个名校招生名额。

4月8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又讨论通过《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闻风分析,此举意图明显,一是要让北京市各校之间老师的流动成为常态,与老师的职称、收入、待遇等挂钩;二是要建立“区管校用”的教师用人机制,各个区县统一管理师资,保证各级各类老师能均衡分配到各个学校,老师入校后再由各学校对老师的使用作出安排和评价。三是有计划地增加非京籍生源应届大学毕业生留京从教指标,优秀的师范类、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解决户口北京市政府给予特殊政策。

4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示范区,北京市东城区位列其中。所谓“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县级教委,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那么问题接踵而至,教师、校长是在学区之内,还是学区之间,还是在各区县流动?

吴霓建议,实现学区制效用的最大化,就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校长和教师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统一实施教学研究和管理、统一财务核算、统一考核评价。他建议,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区域范围内,在城乡之间学校建立学区,协调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杨东平和吴霓均指出,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师资的均衡,囿于现行的财政和人事体制,未来北京义务教育段教改最大的阻力将来自于教师乃至校长的流动。

第5篇

这也就意味着购买了西城区二手学区房的家长,如果该房子的入学名额6年之内已经被占用,将无法再以这套房产作为入学依据,如果房屋学区名额6年内未被使用,但新购房者落户时间短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划片入学,在学位紧张的地区首先会保障与父母户籍一致、自有产权房且落户年限较长的适龄儿童入学。

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区,西城区学区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去年西城区是执行教改力度最大的城区,区内有很多之前非重点学校小区如车站东街15号院等被划定为重点学区房,再加上近一年二手房购房需求集中入市,西城区出现多个二手学区房价同比大涨的现象。

学区房涨幅最大

此前全国文明的“文昌胡同天价学区房”事件,造成链家等中介公司遭到政府检查,截至4月2日,链家网学区房频道已经没有文昌胡同的任何房源信息,据悉,凡是价格超过15万元/平米的房源,都已经在网上下架。

文昌胡同划片在北京实验二小,属西城区金融街学区。在网上搜索北京市实验二小排名,在名校云集的西城区也是名列前茅,更有说法称其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一位住在实验二小隔壁一高层楼宇的老人说,除了老住户外,新购买这里房子的人大多都是为了孩子上学。

目前,链家网上实验二小划片的小区只有新文化街的信息,单价145612元/平米。

事实上,整个西城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去年执行教改力度又比较大,有多个二手学区房出现房价大涨。

据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一年涨幅排名前十的小区中,有六个位于西城区,而其中五个小区都是学区房,位于西城区辟才胡同附近的宏汇园小区同比涨幅最高,达到60.14%,目前该小区二手房均价超过14万元/平米,据附近中介门店介绍最去年宏汇园小区成交最高单价纪录为152857元/平米。

53%建筑年龄超25年

根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今年2月份的调查报告显示,西城区重点学区建筑年代在1990年以前的占53%,1990年至今的占47%。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西城买重点学区房,很大可能是只好选择又破又烂还贵的学区房。毕竟购买老学区房的人大多为的是获得入学资格,很多人自己不去住。

西城区最热门小学主要是金融街学区实验二小,广安门内牛街学区北京小学,月坛学区育民小学,什刹海学区黄城根小学。

比如实验二小的有些划片小区,民水、民电,取暖是煤改电,下水有的有,有的没有,有的平房只能洗个脸,做个饭,上厕所只能去公共卫生间。

为什么不把破旧的重点学区房拆了,建好房子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拆不起。

此外,西城学校密度大,一校多址的情况多。近年来,均衡教育资源的力度较大,在西城,重点与一般学校的差距对买房决策来说可能不那么重要了。

分校同样受追捧

究竟如何在西城区选择性价比高的学区房?每个重点小学对应的学区价格有高有低。而学区价格并不是越“重点”越贵,仔细找找,也能找到性价比较高的学校。

例如,西城的市重点学校,包括实验一小、育民小学、育才学校小学部的学区价格,就比一些区重点小学(自忠小学、西师附小等)的学区便宜。

一般来说,重点小学分校获得与本校相同的教育质量和认可度,需要一定时间,但其品牌效应也会带来很大溢价。在西城,以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为主,对周边小学进行了合并、改名,因为西城的分校大多是以合并的形式出现,导致西城区分校受到大量追捧。

比如实验二小广外分校,目前小学对口的小区均价在5万元/平米以上,包括远见名苑、朗琴园、小红庙、恒昌花园等多个小区,房源较多。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均价都在8万元/平米以上,还有玉桃园分校、长安校区。第一实验小学则有前门、广外分校。 房价涨幅>>据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一年涨幅排名前十的小区中,有六个位于西城区,而其中五个小区都是学区房。

6年内只能直系子女入学

2015年西城区的政策规定,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原则上都可以通过登记入学的方式入学,但如果出现学生数量大于学位数时,就会依据顺序进行。适龄儿童与父母户籍一致、住自有产权房且落户年限较长的有保障。随后,依户籍性质、居住情况、落户年限等顺序入学。未落实学生在本学区直至相邻学区进行调剂。并且,去年西城还对非京籍学生小学入学明确提出了“购房年限”限制。非京籍在西城区进行“幼升小”,如果有房产,那么每个购房地址6年内只能协调购房人直系子女入学一次;在西城区租房的,每个地址6年内只能协调一名适龄儿童入学,并有房主签字的知情同意书。

根据今年1月的政策规定,如同一房屋地址6年内有多个适龄儿童申请入学,则房屋产权人必须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根据当年的招生政策统筹协调安排就读学校。并没有区分京籍与非京籍。这也就意味着,许多购买了西城区二手学区房的家长,如果该房子的入学名额已经被前房主占用,那6年之内他们将无法再以这套房产作为自己孩子的入学依据。

公告还明确表示,户口挂靠在非直系亲属家的,不能作为就近入学的依据,如学校或学区学位不足,需统筹协调安排就读学校。如果家长及小孩户口为同一地址,但户口所在产权房为与他人多人共有,要看房主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是法定监护人或直系亲属(如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可作为入学依据;如果不是直系亲属,则不能作为入学依据。

对于非京籍要求“五证”齐全,但租住他人承租公房的,因为公租房不得转借、转租,因此不能作为适龄儿童入学依据。

优质中学“跨学区”招生

去年,西城区开始试行学区制,将15个街道由原来的7个片区变为11个学区。11个学区分别为:德胜学区、什刹海学区、西长安街学区、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新街口学区、金融街学区、陶然亭白纸坊学区、展览路学区、月坛学区、广安门内牛街学区和广外学区。

每个学区内的小学数量多稳定在五六所,其中广外学区小学数量最多达到9所,其次为什刹海学区共有8所小学。

第6篇

大山里的足球示范校小学

即使是冬季的寒风,也挡不住延庆康庄中心小学孩子们踢球的热情。大课间刚刚开始,偌大的操场上便“铺满”了踢球的学生。然而,在几年前,这里的校园足球还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该校仅有一支十几人组成的校队,开展的目的也只是在市里的比赛中取得成绩。只有十几人的农村小学校队在市里的知名学校面前毫无优势可言,比赛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到2016年,学校足球队连续7年共10次获得延庆区足球联赛冠军,在北京市组织的各项赛事中2次获得冠军,3次获得亚军,9次进入前八名。2014年,学校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U10足球赛,获得第五名。这所山区小学,是怎么做到的?

2016年6月27日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康庄小学的同学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操场上开始了足球训练,只不过,今天的训练同学们格外兴奋,因为给他们进行足球训练的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外国教练――巴勃罗・里奥斯・弗莱雷,这是延庆迎来的首位给学生上足球课的“洋教练”。而这所山区小学的学生在兴奋之余,并不感到惊讶――这所全国足球示范校,经常迎来足球名人,时任国家队主教练的高洪波也曾到校亲自指导小球员。

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康庄小学除了组织本校体育老师外,还组织相关兄弟学校的体育老师前来观摩。同学们对“洋教练”的到来也很“买账”。五年级二班同学范家豪说:“在训练中,西班牙教练做一些动作,我们都学得很认真。教练很快融入我们当中,认真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动作。我特别开心、自豪!”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延庆校园足球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校园足球延庆模式”。延庆被评为全国38个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区县之一。延庆第四小学和康庄中心小学成为全国校园足球重点校,康庄中心小学还被评为全国4所校园足球神州行示范校之一。

康庄小学的成绩激发了整个延庆中小学的足球热情。2016年5月22日,在北京市延庆区康庄中心小学举行的延庆区校园足球工作启动大会上,延庆区教委和延庆区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延庆区将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使中小学生基本达到人人能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的递进式目标,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校园足球任务,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发现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打造本县校园足球模式――今后北京延庆区小学足球爱好者有望直升本县初中校园足球重点校,中考时有望升入本县两所市级足球传统项目高中校。

雄鹰在“鸟巢”行动

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奥运会足球决赛的场地。康庄小学在2009年把足球确定为校本课程,当时大家都没想到,第二年,小球员们就踢进了全市校园足球郊区组的决赛,而决赛场地就在“鸟巢”。

2010年8月,“奥城杯”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赛郊区组决赛在“鸟巢”举行,来自延庆区的雄鹰足球队度击败了昌平区一支小学队,取得了冠军。此次参赛,雄鹰足球队的孩子们要驱车70多公里才能来到“鸟巢”。可以说是山里娃娃把足球踢进北京“鸟巢”。雄鹰的夺冠为延庆区足球创造了历史,这支雄鹰足球队,正是康庄小学长期开展校园足球的成果。

从2010年开始,康庄小学的雄鹰队不仅获得郊区组冠军,还和人大附中、北京八中等全市名校交手,2011年和2012年连续杀入决赛,在“鸟巢”的举行的全市部分组别当中夺得全市亚军。近年来,随着市区学校都加大足球的投入力度,夺冠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康庄小学依然在2014年获得了全市冠军,并经常杀入全市决赛。

康庄小学从2004年开始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每周每班都上一节足球课,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5小时以上。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后,该校足球队连续10年获得延庆区中小学足球赛冠军,先后8次获得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赛冠军、亚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近视率、肥胖率连年下降,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了。在康庄小学的操场上踢足球的,不光有男孩,也有外表文弱的女孩。在同龄许多女孩都在学习舞蹈、绘画等“女式”运动的时候,她们却在阳光下和男生一样奔跑。校长纪桂武说:“开展校园足球给学校带来最多的,不是荣誉,而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2015年的体能测试中,来自乡村的康庄小学测试成绩已经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康庄小学女足队员徐婷以前⒓庸舞蹈、乐器等兴趣班,但始终没有什么感觉,直到参加了学校的系列足球活动,她毫不犹豫地投向了“足球的怀抱”。当问到是否影响学习时,她说:“正是因为平时需要很多时间进行训练,所以自习的时候都特别认真,反而比过去有效率了。成绩稳定,爸爸妈妈也就支持我了。”不少孩子的家长表示,足球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了,以前比较内向,现在跟着同学、老师参加不少大型比赛,整个人的状态都积极了,这是我们之所以支持孩子踢足球的最大原因。

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自2009年至今,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摸索出一套校园足球模式,即“人人爱踢球、班班有球队、天天有训练、周周有比赛”。康庄小学校园足球的特点是全员足球、全面推进、全面育人。从低年级进行足球游戏,中年级进行技术训练,高年级进行技术配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

在延庆区康庄中心小学开设的三类九种校本课程中,校园足球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校把足球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以足球为龙头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形成“校长――主任――体育教师――班主任”管理网络;成立了以中国A级教练员、原北京足球队主力队员邓广忠为总教练,以体育主任为领队,以体育教师为成员的教练组;制定了《足球课堂教学要求》《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支持教师参加北京教练员培训、英国大使馆组织的“英超技能”等高层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每年筹资十几万元,配备足球等体育器材,支付训练、租车、运动服等费用。

把足球列入校本课程后,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专属足球,可以在课间练习颠球、荡球、头顶球。康庄小学是延庆区唯一一所校园足球品牌学校,2014年被北京市批准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关注的校园足球学校。

康庄小学围绕“培养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这一目标,提出了“班班有球队,人人踢足球”的具体目标。具体做法概括为“三走进”:

让足球走进体育课。学校在每天体育课上均安排15分钟足球训练,教师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低年级以足球游戏为主,中年级以个人技术为主,高年级以战术配合为主。

让足球走进班级。每学期在中高年级的16个班中,组织开展精彩纷呈的班级足球对抗赛,以循环赛的形式,决出各年级段的冠军,同时进行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最佳队员的表彰,并把优秀队员及时补充到校足球队当中。

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以“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为建队宗旨,在三年级至六年级组建了4支校级足球队,2010年3月,正式命名为“雄鹰”足球队,寓意为让每个队员像雄鹰一样,从康西草原上起飞,振翅翱翔。

推进“康庄经验”

延庆区康庄中心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76名教职工,680名学生。学校以“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延庆区足球品牌学校、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三大球重点发展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先锋学校。2014年9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从2004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2009年开始把校园足球普及到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至今已进行了12年的探索与实践。康庄小学校园足球的特点是全员足球、全面推进、全面育人。全员足球,就是全校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全面推进,是指把校园足球运动贯穿于学生的课上课下、贯穿于学生的校内校外;全面育人,就是以足球育人,把校园足球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到2014年,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康庄小学校园足球模式。

足球教育在康庄小学师生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他们总结出“小足球,大教育,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育美”的足球教育理念。学生们锻炼足球后,最明显的是近视率与肥胖率连年下降,近视率目前20%,肥胖率10%左右,远低于北京市小学生的平均水平。

康庄中心小学发展足球的成功,帮助延庆教委下定决心:要求各校每年将至少20%的课外活动经费用于发展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并{入学校考核评价。今后,延庆区每所小学将有班级球队,初中每校一队。每年的延庆区中小学生足球赛也将逐步变成主客场制的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