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记叙文

初中生记叙文

时间:2022-06-07 19:1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记叙文

第1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校;初中生;问题;记叙文;对策

一、城乡结合校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具有薄弱性、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再加上城乡结合校学生接触外界极少,生活经验很少,每天以教室―家两点为一线。所以城乡结合校的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一脸茫然。

2.城乡结合校大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流,用得最多的是当地的方言、语法。极少数同学虽然偶尔能用一些普通话交流,但也夹杂着方言。因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汉语言知识贫乏,会话表达能力低下,所有这些都成了城乡结合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校记叙文写作的对策

1.克服惧怕心理,培养写作习惯

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一提到作文,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惧怕心理。特别是城乡结合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他们总认为没东西可写或写不好。因为“怕”字当头,写起作文来总是力不从心,质量粗糙,甚至敷衍了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要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惧怕心理,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训练。比如,一开始,教师可以从片段作文入手,因为其训练目的明确,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通过写周记,日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

2.留心观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城乡结合校学生接触外界极少,生活经验不丰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情――写小事,抒真情。

城乡结合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少,学生的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所以城乡结合校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一脸茫然。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1)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二下午第三节的自习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2)要求学生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佳句进行朗读、摘抄,并对它们进行或内容,或语言,或写作技巧等的点评,三言两语都行;(3)同学交换各自的摘抄本,或点评、或充实各自的摘抄本,共同提高;(4)教师定时抽查点评学生的本子,对摘抄内容或学生点评精彩的给予表扬。

3.系统训练,争取质的飞跃

记叙文的写作,是我平时在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其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这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刚进初中之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城乡结合校的特殊情况,制订相应策略,针对记叙文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

(1)对语句进行扩写训练。扩写是写作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扩写训练是按照材料要求,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而扩展成一定字数的语段。

例如:我在纸上写字,写了很多页,自己看着很高兴。

扩写成: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字随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扩写的语段在原句的基础上,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发挥创造性,使语言生活形象。通过扩句成段的训练,克服了城乡结合校的学生语言贫乏空洞的障碍,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积累丰富了,从而降低了其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写作信心。扩句成段训练,对城乡结合校这些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问题;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记叙文,而记叙文的写作必须遵循“写作中心明了、内容丰富、有条理”的原则,然而从当前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来看,学生的写作中心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处写起,同时许多的初中教师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没有教学思路,这就导致初中生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一直处在低迷的状态,所以本文重点分析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式,彻底解决学生不知从何处写起,教师从何处教的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一、从题眼方面入手

所谓的找材料的题眼简单地来说就是分析题目,审清题目,明确写作的中心。所以在初中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题目的分析,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研究。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明确写作的重点和写作的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出得比较灵活,在题目中可能暗藏真正的关键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眼,题眼是学生写作的关键,一切的写作内容都要围绕题眼展开,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跑题,所以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题眼,随后教师再对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学生找题眼就比较迅速,为后文的写作留下充足的时间,例如,教师为了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给学生多找一些作文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眼自行拟写作文题目,在此过程学生需要对写作的教材以及写作的要求进行分析,自拟一个符合自己写作的题目,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自拟的题目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写作的重点,这就完成了写作的第一步题目的拟定。

二、写作材料的选取

学生在完成写作题目的拟定之后就应该进行写作材料的选取,写作材料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比较困难的,材料的选取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败。在写作素材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慎重,要抓住一些对自己写作有利的素材,同时还要能够凸显写作的中心,对与那些无关的素材要果断地放弃。材料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遵循材料真实性的特点,所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所听到的,就像和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这样才能抒发我们的内心感受,才能体现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加上自己的联想,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多对文章主人公进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刻画,适当地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这样文章的语句通顺优美,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三、写作要分清层次,要有主次之分

初中生在拟定题目和选好写作素材之后往往是为了满足写作的要求达到800字,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主次之分,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胡乱地写,以拼够字数为主。记叙文抒写的重点在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但是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主次颠倒,将重点放在了事情的叙述上,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没有进行细致的刻画,这在中考将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分数,进而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所以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述记叙文写作的要点,要着重地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特点,在刻画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并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不仅要能抒发感情,而且还要读者体验到真实感,对事情的叙述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进行过多的叙述,适当地运用一些优美的句子,使语句通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的色彩。要想培养学生刻画主人公的能力就必须做大量的练习,例如,在初中的教学中有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自己熟悉的一个背影进行细致的刻画,随后教师再进行修改,帮助学生进行主人公的刻画,同时教师要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而且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如何提升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成为当前教学中最大的难题,而本文主要对当前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从“题目的分析,找题眼,素材的选取,写作的主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的初中教师有所帮助,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文利.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J].新课程:上,2014(01).

[2]杨小惠.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谈[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3(1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37-03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完善以上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适切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二是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开放式评价,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者,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①利用学习园地、文化角、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手抄报等阵地推介学生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投寄报刊、杂志社;③编辑校刊《雉水西园》,发表学生优秀习作。④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开展“我爱文学”、“小作家讲坛”、“小记者采风”等专题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⑤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和师生零距离接触,畅谈写作体会,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写作快乐。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mposition Growth Cyc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O Fu-hui

(Rugao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226500, China)

第4篇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第5篇

即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散文因素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请比较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1组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2组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3组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3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1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小说因素

第6篇

一、初中生文体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从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就可看出各个不同时期作文教学思想的变化:1963年教学大纲初步构建以文体训练为中心,是追求训练的序列性、系统性的作文训练体系,写作训练按照三大文体,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的训练,这种文体训练体系导致作文训练日益窄化和机械化;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文体作文训练开始被淡化;2001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体知识则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人文性的剖析,多元化的解读,很少注意文体本身的教学。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起着指挥棒作用的中、高考作文大多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且要求文体不限,更是造成了作文教学淡化文体的负面影响,很多老师把淡化文体等同于不要文体,造成大量四不像的作文出现。学生的作文,甚至有导向作用的满分作文中,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是类似快餐文化的‘杂色’作文,或出现记叙文议论化,或议论文记叙化,或散文杂感化的现象。记叙文失去了其动人的感性美,议论文失去其深刻的理性美,散文则失去其耐人玩味的意境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文体训练入手。

二、学生文体意识养成的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写作教学的规律,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多样化的文体意识,又要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形成强烈的文体感。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辨别文章的不同体裁,对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要有较好的感知力,初步建构起自己的文体意识体系,同时能将阅读获得的文体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写作活动中,使他人的写作经验向自己的写作能力转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策略,教师通过对课文表达形式的透彻领悟, 对各类文章特征的深入挖掘,激活学生文体意识,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文体特征的相关知识,并且下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使学生在读中“悟文感”,写中“出特色”。例如:学习议论文,可以通过阅读、揣摩范文, 从中积累一些有关议论文的写作技巧知识,并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创作。

第二,要注重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特定的内容决定了所应采用的文体,这是写作的自然之势。文体学习应该是学习写作初期的必经之路,因此要进行恰当的文体作文教学训练。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把作文教学集中于综合性活动学习中,渗透于阅读教学中,但整体上又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作文又是可松可紧的软任务,缺少作文训练计划,没有训练梯度,很多学校从初一刚开始就紧扣中考,中考考什么,就练什么。不去按文体的各自特点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训练,致使学生文体意识不强,文体界限不清。即使有的教师没有忘记文体规范的训练,但也往往是把各种文体程式化,教给学生静态的文体理论知识,长此以往,机械僵化而耗时低效就在所难免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对初中学生而言,应该着重进行记叙文、议论文的文体训练 ,只有先打好这两种文体的基础,才能写好其他文体。教师可以根据初中三个年级所需要掌握的文体要求,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初中生的文体意识,并按年级来分阶段阶梯式地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初中生写作文体意识。

第三,文体意识的培养应伴随着思维训练。

写作不仅是运用语言技巧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文体训练的实质是思维训练,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要重视在文体分类训练的框架下有效地发展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思维品质。初中记叙文的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叙事、抒情类写作主要靠的是感性认识,要从培养学生的感受、感知能力入手,最终使学生能够寓感受于形象生动的描写之中。

当然,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训练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概括形成主题的抽象能力。潘新和认为,议论性写作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议论类写作主要靠的是理性认识,要对事物作分析概括,演绎归纳,判断推理,这些都需要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文体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本文体知识,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类。学生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清晰了解每类文体手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继而在回答相关的文体知识的题目时表现出专业性和明确性。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会通过课内教材内容的教授和课外语文知识的练习,指导学生们逐渐加深对各类文体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今后独立解答相关文体类题型的正确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体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辨析和运用,继而完成对文体知识的语言和行文的理解运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类文体知识

初中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对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和表达出来,而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修辞手法的教学,在小学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领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层面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每个修辞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运用的作用以及好处。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各个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类阅读理解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和作者的个人感彩。例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会使得表现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会赋予被拟人的物体以动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增添文章的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从夸大和夸小两种层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语言感染力。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文章行文的结构和感情服务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发。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完成对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辅导。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关键阶段,对修辞手法的扎实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他们对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他们从修辞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达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成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时,通常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两到三个修辞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现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二、表达方式类的文体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既是不同文体表现内容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表达特定感情的语言手段,初中生在学习此类文体知识时,需要尽力体会每个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差别。

首先,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理解教学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类表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学习这五类表达方式的技巧。例如,记叙是初中语文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说和交代,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记叙类文章的大意,从记叙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发,以精炼的语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指导他们通过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写作和思考,体会中文写作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态度。具体来看,记叙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对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的记叙往往需要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维度进行描写,在写作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初中生往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实化,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感染力和写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逐步掌握每个表达方式的技巧,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表现手法类的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重视对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学习和了解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借鉴意识,将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现力。

首先,在阅读理解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导他们了解每种表现手法的形成结构以及背后蕴含的深意,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类文体的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除此以外,表现手法除了依据不同文体呈现不同的形式,往往还与艺术手法相一致,常见的象征、想象、烘托、反衬、渲染等表现手法往往会在阅读理解中加深文章的说服力和情感力度。

第8篇

一、篇首点题要醒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记叙文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在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够恰当地点题,特别是能够醒目地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点出来,就能很快让读者进入情境。如《收获》一文,讲述作者自己多年前一节美术课上得到的收获,但是这样的开头往往会比较平实,不能吸引人,也就难以突出主题。因此需要在点题时作一点技巧处理,如文中作者这样开头:

还记得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鸟们在教室窗外的大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儿。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碰到一些涉及自身利益需要抉择时,我总会想起这天的阳光明媚、这天的鸟儿歌唱、这天的这节美术课。

这样的开头就很有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来突出这节课,讲述了这节课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醒目。接着作者进一步点题:

因为,在这节美术课上,我收获了很多。人的一生中肯定会有许多收获,不同人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这节课却告诉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让我更加深刻地看透表象,追求真善美。

作者紧接着点题,点出具体的收获,突出了这节美术课收获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就是“更加深刻地看透表象,追求真善美”,这样就自然令读者想知道这节美术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就达到了开头点题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情节描写要起伏

记叙文的情节描写贵在波澜起伏。从本质上来说,记叙文是要让读者自己读下去并感悟的,而不是去直接阐述一些大道理。故而记叙文情节描写要跌宕起伏、曲折有致,也就是所谓的“文如看山不喜平”。在具体的记叙文写作中,情节描写就要善于铺垫、设伏和进行形象的描绘。如文中是这样来描述这节美术课的:

这是小学以来即将要上的第一节美术课。一想到能在课上尽情地画画,大家都显得特别兴奋,围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大家快速地回到座位上,安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披着卷发的女教师轻盈地走进了教室,手里抱着一叠书本,书上还放着一个精美的小巧玲珑的盒子。我们面面相觑,好奇地想知道盒子里放的到底是什么,这么美丽的盒子装的肯定是好东西。

在情节的开始,作者的描述很简单,但是铺垫与设伏却不少。比如我们想到的美术课上的尽情画画,却没想到最终收获的却是人生哲理。我们设想的美丽盒子里装的肯定是好东西,却最终让人大吃一惊。就是这样的铺垫与伏笔,使得后文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接着看具体形象的细节描绘:

老师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了上课。她问我们:“你们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人说是洋娃娃,有人说是玩具……答案五花八门。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说:“现在让我们打开盒子看一看。”于是,我们全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盒子。只见老师揭开盒盖,里面露出了一团包装纸,接着老师撕下了纸,可里面还是纸,和盒子一样精美。就这样,老师一点一点撕下纸,很多同学还大声地向老师请求着打开后给自己……

在情节描述上,形象生动细节的描写和场景描绘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到情节的起伏之处。文中作者仿佛重新回到那曾经的课堂上,老师那不紧不慢的动作,同学们那紧张、渴望的心理都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也随之紧张,随之感叹。

三、悬念揭示要自然

任何情节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但是如何对结局进行揭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就是自然地将一种读者起初没有想到的谜底揭示出来,却让读者心服口服。前面作者设置了悬念,那么就看文中是如何揭示的:

正在我们快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老师突然撕下了最后一张包装纸,可眼前的景象却令同学们目瞪口呆――那么多精美的包装纸里居然是一个烂苹果!那丑陋的缺口似乎嘲笑我们贫弱的想象力。

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和想象力自然是薄弱的,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简单和贫弱的,很容易陷入表象中去,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逻辑普遍存在。对于精美包装中的事物一边倒地认为是好东西,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却是,多重精美包装中却是一只烂苹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震撼。但是这个揭示的过程却很自然,因为接下来,老师会讲述这么做的目的:

老师看了看我们,笑了笑,随即提高嗓音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你们都上当了。其实外表看似美丽的东西,它的内在不一定是美丽的,就像这烂苹果,虽然它的包装美丽,但包装里面却大不一样。所以,同学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现象所迷惑。我们的美术课,要画出事物的内在精神,而不仅仅是表象。美术的真意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老师顿了一下又说:“还有,我们也要做一个内心世界美丽的人,千万不要像这烂苹果,外表美丽,但内心丑陋。我们要做金苹果,而不是烂苹果!”老师说完,脸上洋溢出愉悦的笑容。

原来,老师是用这样一个小游戏在第一节美术课告诉所有同学们:美术的真谛,就是神似而非形似,同时也寓教于乐,告诫学生们人生的哲理,这样的解释就为老师的所作所为作了最好的注脚,令人感觉可信真实。

四、主旨阐发要深刻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件来阐述人生哲理的,那么在文章结尾就应该结合现实生活来进一步深化主旨,更加深刻地给予哲理以现实意义。文中作者是这样深化的:

老师的话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抬头向窗外的天空望去,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纯粹与洁白,就像不曾污染的纯洁心灵。现在时隔七年,我已经记不大清楚老师的面容,但是我仍然记得这节美术课。因为正是这节课给了我受益一生的启发和收获:每当面临利益选择时,我会选择做个内心美丽而纯洁的人,即使没有美丽的包装,也要做闪闪发光的金苹果!

第9篇

阅读记叙文,学生如果只了解它写什么内容,表现怎样的中心,这远远不够。要知道,文章离开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尽管有时候内容也很生动,中心也很有意义。但毕竟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抓住作品中的生动语言,不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从作品成功的谴词造句中,还可以获得营养和借鉴,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下面就谈谈怎样指导学生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一、指导学生品味记叙文语言的形象美

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形象性。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从语言入手,调动学生想象和情感,使语言转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如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中有这样一段话:“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溜”有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意思;“推”既说明了风的作用,又使人觉得乌云有分量;“爬”字有一种慢慢的感觉;“卷”字包含着因受风力作用,一起一伏的形态;“挂”,树枝被折下,绿叶就像挂在上面一样;“啃”,是把东西一点一点咬下来,将羊吃草的情态逼真的传达出来。

教学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进行分析、品味。因为这些动词能给人以准确、贴切、传神的印象,从而审视语言的形象美。如果是环境描写的语段,可以抓住那些比喻、拟人、形容语句的力度、强度对刻画事物、描写景色的奇异效果。

二、指导学生领略语言的音乐美

人们总认为歌曲、乐曲,才是音乐,才有音乐。实际上我们的汉字,以及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同样有诱人的音乐美。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恰当地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语调、语速等。把文章赋予的节奏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情感韵味。如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中:“风来啦!……雨来啦!……姐姐带着斗笠来啦!……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

读上面这段文字,就像在唱一手优美的歌,“风来啦”“雨来啦”的交替出现,形成了一种回环婉转的音乐美,出现一种热情奔放的气势,造成了美的韵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出喜悦、明快的节奏。

三、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色彩美

很多记叙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时,常常赋予人物、景物以色彩,为作品渲染气氛,来突出人物的性格、际遇、命运等。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是这样刻画闰土的形象的: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带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中年闰土,“脸色灰黄……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以上文字通过对闰土的刻画、描写,可以看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其鲜明的反应了闰土的遭遇和命运,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

作品语言的色彩美,有的淡雅清新,如出水芙蓉;有的浓烈鲜明,如大幅油画;有的朦胧,有的亮丽……这是作品的整体产生的色彩美,是作家写作风格的特色。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欣赏、品味。

四、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含蓄美

记叙文的语言,蕴涵丰富的美,语言不多道理深刻。如含橄榄,回味无穷,含蓄丰富。既有字面的表层意思,又有深层含义。有时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有时直接表现主题。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领会这类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含蓄美。方法如下:

1、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去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如冰心的《小橘灯》中“我提着灵巧的小橘灯……我似乎觉得有无限的光明” ,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可以体会到语段的深层含义:小橘灯是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象征,那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正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线光明。

2、结合特定的语境,领悟到蕴含在其中的表情达意。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觉察……” ,这句话中的“狡猾”不能按本意去理解,而应理解为“机灵、顽皮”的意思。

第10篇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面面观

随意翻阅学生作文,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东拼西凑,不知所云,胡乱编造,千人一面。在当前新课改推进的今天,自然会不可思议,然而语文教师却心知肚明。作文教学的严重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不少语文教师缺少课改意识,作文指导理念过于机械,教师还是执行一条龙服务:出题―讲授―学生写作―批改―评讲。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不够透彻,设计作文训练有随意性或者单纯按照教科书不间断地布置作文练习,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往往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我的老师》能写若干遍。长期以往,教师疲于作文教学,学生总是被动应付,同时写作思路陷入了教师设计的框架。学生丧失的是独立作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

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一个不读书、不会写作、不热爱生活的教师怎么可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广泛地吸收多元文化知识,以丰富的见识学识驾驭写作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品位的美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美、欣赏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充分激发写作欲望。语文教师要分层、分阶段加强写作训练,要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写作快乐的愉悦感,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写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接纳学生的思想观点,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在作文指导和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赞美之词,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得到认同。只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使新课改的作文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三、中学作文梯度训练设计基本方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中学作文教学应从7至9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作文梯度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的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比如观察能力分为有目的、有序、抓特征、有分析、调动多种感官、讲究方法等层次;记叙能力可以分为齐备六要素、明确中心、叙事完整、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等层次;也有文从字顺、严谨认真、干净整洁等层次;还有写经历的事,写身边的事、人、景、物,表达有情感体验,规定时间完成等层次。

从整体目标训练角度看,初一年级加强记叙文训练,重视观察能力训练;初二年级加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训练,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初三年级加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训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从具体目标写作要求讲,初一年级要求所写内容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45分钟500字;初二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楚,45分钟写600字;初三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结构清晰、语言生动,45分钟700字。

从写作训练技巧上谈,初一年级重在记叙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顺叙、倒叙、插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画龙点睛;首尾照应;一线穿珠。初二年级重在说明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场面描写;以小见大;镜头剪辑;散文的写法;烘托艺术;铺垫蓄势。初三年级重在议论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论点、论据、论证;小说的写法;景物描写;时空交织;欲扬先抑;诗歌的写法;一波三折;巧设悬念。

第11篇

一、初中、高中作文能力方面的不同要求

首先,从写作的题材范围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实验稿)》(以下简称《全日制》)对7~9年级学生(即初中生)在“写作”层面的重要要求之一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此相对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则提出“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前者突出的是“感受”、“体验”,后者则强调“看法”、“科学理性精神”。换言之,初中作文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个人成长及家庭、校园生活体验,而高中作文涉及面要广得多,举凡社会、人文、历史、自然,都在高中生写作的视野范畴之内。可以说,能否“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是高中生心理成熟与否在课程学习中的一个标志。

其次,从作文体裁与表达方式看,《全日制》提出“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运用联想和想象”,义务教育的这些要求主要针对的是记叙文:高中生除写好记叙文这一基本文体外,应着重练写议论文,同时强化“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避免表达上的单一性和平面性,努力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在高中阶段,我们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鼓励习作者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和思考,也允许逆向思维,并倡导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

此外,从考场作文的题型看,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更青睐“新材料作文”(比如全国卷连续多年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的说法,这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其写作要领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或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条来,作为将写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启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最后一点,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550字(或600字),而高考作文的篇幅基本为不少于800字。

二、学好高中作文的建议

1.单项能力务必逐一过关。作文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涉及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方面。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作文训练须讲究系统化、序列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顺利实现各种单项能力的“专项过关”,方能在三年后“决胜考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根据教材的写作体系和教师的有序指导,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定型)的每一步练习、推敲,把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文体的写作之中(可包括“审题能力训练”、“立意能力训练”、“选材能力训练”、“构思能力训练”以及“记叙文专项训练”、“议论文专项训练”、“文学体裁专项训练”、“作文升格专项训练”等),以形成一种作文习惯。

以“选材能力训练”来说,我们提倡面对同一道作文题,不妨想一想“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历史”“自然”这样一些题材范畴各有哪些材料可供选取。再以记叙类文章的“构思能力训练”而言,建议至少了解下面四种方法:①横向剪辑法――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刻板、平淡,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②纵向连缀法――“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但是,如果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③复迭拓展法――该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段落与段落之间形成整齐、严密的排比关系,具有回旋往复的形式美:二是内容与内容之间具有迭加、补充关系,产生一种文意酣畅的力量美。④变换视角法――众所周知,叙事性文章一般都是从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其实,有时不妨转换一下,以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比如“减负”是个老话题,学生、老师、专家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读者对此一般不会很感兴趣,而习作《书房里的对话》却把视角一变,描写书房物品眼中的“减负”,于是文趣顿生)。

当然,在各项能力的训练中,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尤为重要。要积极突破思维定势,追求新的发现;要加强对联想、想象力的开掘,以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例如以“脚印”为题作文,在审清题意(一般应着眼于虚指义进行构思;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轨迹,也就是说本题涉及一个如何走好自己人生路的主题)的基础上,具体的思考点是多样化的:

(1)大地是稿纸,脚印是诗行。人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写着自己的人生史诗。

(2)所有的路都会有尽头,没有尽头的是开拓者的脚步。

(3)智者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留下脚印任人评说;愚者频频回顾,听着众人对自己脚印的评说,终于不知道该如何迈步了。

(4)路承载着脚印,脚印延伸着路。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显得辉煌,是因为他们敢在别人没到过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脚印: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显得灰暗,是因为他们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满足于沿着老路走去的脚步,也许会很平安,也许会很悠闲,但绝对不能成为新路的起点。

(5)脚印的美,不在于它们能否拼成精美的图案,而在于它们把人生渡向了什么样的彼岸。

(6)脚印可以涂改,可以修饰美化,甚至可以彻底抹掉,但脚印连成的人生履历却一成不变。

(7)所有的路都是由脚印衍化而成的,而脚印一旦固化成路,又极有可能误导后来者的脚步。

(8)受人敬仰的脚印,多从荆棘丛中踏出。

(9)名贵的鞋子,留下的脚印未必名贵。

(10)走错了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错了却不承认,还要把自己的脚印诠释为人生经典。

(11)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越清晰;负载越重,留下的脚印越深刻。

(12)盲从者的头脑里,全是别人的脚印踩出来的路。

2.抓好三大着力点。

(1)丰富生活积累――两耳要闻窗外事。很多作文命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检测

学生主体感情的体验、对自我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的感知领悟能力。面对这几年高考作文呼唤“真性情”的态势,我们理应拥抱生活,关注自我的生活,努力积累起具有个性色彩的“我”的素材。事实上,即使是写议论文,“我”的经历、“我”的素材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丰富生活积累,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同学、亲友交往等。同时,要把埋头读书与放眼社会结合起来,留意时事热点,对它们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作文中积极体现时代生活与时代精神。当然,除了丰富生活积累,还应积极从课本、书籍中汲取“营养”,以不断地自我充实。

(2)强化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反映生活、思想。一般说来,考场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先说记叙性的文章。大多数高中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但几个具体问题须注意:①不要写“纯”抒情的、空泛的“散文”,应当实实在在地写“记人”、“叙事”的文章;②“故事新编”很难写,不要以为它是“终南捷径”,如果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③一般不要写随心所欲、肆意编造的“科幻作品”,动不动就是“时间隧道”,动不动就是“星球大战”,w教授、x教授、Y教授等;④不要搞太多的“一”“二”“三”“四”,把文章切割、肢解得很琐碎,尽可能一气呵成。再说议论文。写议论性的作文,不能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公理、常理、大道理,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尽量发掘出其他学生容易忽视的东西;要善于围绕中心论点切割出几个合理的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或并列,或递进,或正反对比;举出实例后要有言之成理的分析,力求情理兼备、以理服人。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一般以议论、说理为主,议论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文体有应用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到了高中,书面表达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从初中重视议论文的指导,有助于初中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从思想上重视书面表达的议论文的写作,也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以Time is money为例,谈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议论文的写作指导策略。

一、英语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时态问题

议论文的时态较为统一,多用一般现在时,强调语言表达的客观性、真实性。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有人认为“时间就是生命(Time is life)”,有人认为“时间就是财富(Time is worthy)”等,这些对于时间看法的句子,不能用过去时,也不能用将来时,一般现在时给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2.句式问题

较多使用比较委婉的句子,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常用虚拟语气、让步状语从句和情态动词。如,如果我是一个……我就会……(If I were ...,I should ...)等,在文章的结尾处,一般以总结为结束全文,议论文的总结全文,英语观点、主题的再现,也就是“点题”,对于Time is money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应开头,紧扣论题,如To sum up,time is money for me and for everyone. We must all treasure time.

3.过渡问题

议论文,一般在观点和论据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常常使用连接、过渡词等,使文章句式衔接、过渡自然。如since,now that,therefore,accordingly,in that case等。

二、书面表达议论文写法的指导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题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字数有要求――80词左右,议论文既要有论点,又要运用论据来支撑论点,展开论述,因此,语言精练、简练是中心要素。所以,应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题,不能拖泥带水。

2.正反方面提出观点

对于Time is money的写作,作者开头就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提出观点,如有人认为“时间是金钱”,可是,我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Someone says:“Time is money”,but I think tim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这样,作者紧扣要求,围绕Time is money而展开论述,又有自己的观点――时间是金钱,但比金钱更重要,如此主旨鲜明地提出观点,使中心突出。

3.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提出自己的观点,应用具体的论据而支撑你的观点,论据的选择、论述的过程等应用读者能接受为原则,否则,自己的观点再正确,论据再充分,也不被认可,也会失去议论的意义。

三、议论文得高分的策略

议论文仅仅注意论点、论据、语言特点、写作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从议论文的亮点设计与运用上,进行指导和写作。

1.巧用谚语和俗语,点亮文章

议论文的写作,也需要“点睛之笔”,也需要“亮点”――文眼。一些谚语、俗语、俚语等的使用,可以为文章增彩。

如Time is money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谚语等,并巧用选择其中的一、二运用到文章中,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Tomorrow is never comes. 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 T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Time is lost and can’t be recalled ... 这些谚语,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座右铭。

2.指导学生论证过程要清晰

关于Time is money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敞明自己的观点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是文章的重心,最后再总结性结束全文,使全文脉络清晰,自成一气。

如一个学生提出上文提到的观点:都让我为“时间是金钱”,可是自己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之后,阐述这歌观点,让读者清楚,为什么“时间比金钱更重要”,于是学生说:“钱花了,可以再赚;而时间浪费了,就没法再回来。”Since money is spent,we can get it back,but time is gone,it will never come back again. That’s why we can’t waste time. 再Y合当前初中生好玩、不爱学习,花大量的时间在上网、游戏、交友等,而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再提出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利用任何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Even a second is important.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our time to do anthing useful.)。

这样,文章观点鲜明,论据过程也清晰,再以“豹尾式”结尾,那么,文章自然成为上乘之作。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师常常注重记叙文、应用文的指导,对议论文重视度不够,训练也较少,学生的书面表达本身就存在短板之处,再因方法问题、练习少等,议论文的写作更是出现了“瓶颈”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重视议论文写法的指导、注重素材的积累,以及多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亮点突出的佳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