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年级期末考试卷

四年级期末考试卷

时间:2022-09-02 07: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期末考试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年级期末考试卷

第1篇

我差点儿被爸爸的歇后语逗笑。

接着,老爸又说:“你一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5分,数学6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6分,数学76分。二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5分,数学5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5分,数学75分。三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45分,数学4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4分,数学74分。四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35分,数学3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3分,数学73分。今年五年级上半年了,月考你给我弄了一个语文25分,数学27分……哎,我的宝贝儿子,你的考试分数下降得很有规律呀……”

我忍不住笑起来。

“笑什么笑?嗯——”老爸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美国前总统像你这么大时,每次考试各门功课都是100分……”

“美国前总统?”我愣了一下,“哪个前总统?”

“里根。”

“里根?”我想了想,突然想到怎样对付老爸了,“老爸,据我所知,里根像您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当总统了。”

老爸顿时无语了,瞪了我好半天,然后说:“虽然我没有当上总统,可我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都比你高。我一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45分,数学46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4分,数学64分。二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6分,数学57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5分,数学75分。三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57分,数学58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5分,数学85分。四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67分,数学68分;下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6分,数学86分。五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语文77分,数学78分……你看看,你的宝贝老爸,每次考试分数都是有规律地提高……”

我实在受不了老爸的唠叨了,将耳朵捂了起来,不过心里非常敬佩老爸的记忆力。老爸的记忆力非常好,这是大家公认的。我决定探个究竟。

通过记忆探测仪,我进入了老爸的记忆。

我原以为老爸的记忆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延长,就像拍摄的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老爸所有经历的图像,或者上面都是文字,像日记一样记录着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经历。可是,见到老爸的记忆之后,我吓了一跳:原来,老爸的记忆完全储存在脑细胞里,既不是图像,也不是文字,而是各种各样的代码或者符号,而且都不是静止的。

我盯着这些代码或符号看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出它们记录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这些符号或代码翻译成图像或者文字呢?我决定先将这些东西复制到记忆探测仪,然后再做分析或翻译。复制过后,从老爸的记忆中出来,立即输入电脑中,并且使用了最新版的翻译软件,可是既没有翻译出文字,也没有翻译出图像。看来人脑软件和电脑软件根本无法兼容。

那天我突发奇想:记忆探测仪既然能够探测人脑记忆,那它一定能够翻译出那些代码或者符号。对呀!我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到。于是,我开始查看记忆探测仪菜单,果然找到了“翻译”命令。我立即启动命令,很快便翻译成功了。

老爸,等我发现你的隐私,嘿嘿,你输定了!

我将翻译过来的信息输入电脑,信息自动形成一个文件夹。我打开文件夹,老天爷呀,这是大大小小几万个文件!文件的图标分为三种。我打开蓝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原来是正常生活的文字记忆;又点击红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没有打开,而且提示要输入密码;再点击黄色图标中的一个文件,顺利打开了,里面都是正常生活的图像记忆。

我又接连点击几个红色图标文件,都无法打开,并且都提示输入密码。难道红色图标文件里面记忆的都是老爸的隐私?既然无法打开,那就以后再琢磨,先查查老爸小学时的学习成绩,看他上次说的是真是假。经过一番努力,果然查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考试成绩,跟老爸那天说的分数完全一样……

老爸的记忆力真是太好了!

嘿嘿,不过,马上就要变成我的了。

老爸熟睡的时候,我悄悄将老爸的记忆力移动到记忆探测仪,再移动到我的大脑;然后,将我的记忆力移动到记忆探测仪,再移动到老爸的大脑。

替换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的大脑异常清晰,精神和精力都十分旺盛,似乎能够感觉到大脑“硬盘”里面有了太多的空间。我拿起一本书选了一段阅读一遍,果然记住了,然后默写一遍,跟原书对照,竟然一个字都不差。

老爸却出现问题了——记忆简直变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上班忘记了单位地址,下班找不到家,每天都要依靠手机跟妈妈联络,然后由妈妈接送……呵呵……跟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差不多。

哼,我的记忆力有这么差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老爸再也不唠叨我了。

更有趣的是,老爸回到家愣愣地看了看我:“这是谁家孩子?怎么来咱家了?咱家孩子去哪了……对了,咱家有孩子吗?”

哈哈哈……

第2篇

多读书,可以是一个人的品质变得更高雅,可以让一个人的内涵变得更丰富。今天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和我所读的书是有着亲密的联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

四年级的时候,我并不爱读书,妈妈买的书我看都不看,因为我总是认为书是乏味枯燥的,看着看着好像是睡着了似的。但自从经历了一件事后,我真的认为我该多读书,养成这种好习惯了:在补习班的一次课上,作文老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考试卷,说是要为我们的语文期末考试“补充能量”。我信心满满地接过试卷,心想:在班里的考试中,我的成绩可是数一数二的,怎么会怕这种小测验呢!当我浏览了试卷以后,傻眼了,试卷上根本没有我们语文书上学过的内容,都是一些课外性的题,比如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长江有多长?等等。这些题我都不会,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好狭窄,感到无地自容。老师走过来,用那种失望的眼神看着我,我更加羞愧了。好面的题都是一些哲理性的阅读短文题,我根本没有什么好的语言可以写上去,词汇量好少呀!唉,怎么办!

我意识到我必须多读书了。于是,我强迫自己去看一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我感到好烦,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些书都好看极了,我彻底“掉”进了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如饥似渴的“吞食”着书中的营养。渐渐地,我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词汇量丰富了,只要一写作文,文字就像涌浪一样,在我的笔尖滔滔不绝的涌出来,“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的文章已经有好几篇在报纸上发表了,但我没有骄傲,继续探索书中的奥秘……

多读书,百利而无一害,让我们从小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沐浴着书香,在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吧!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燕小学六年级:甜蜜琉璃

第3篇

1.1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灵活机动的教学计划

美国大学的教学计划主要由三大块组成。

1.1.1通识课程计划

低年级学生所必修的通识课程计划。通常都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几大基础学科领域的十多门课程。例如:俄勒冈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有关人类和自然知识的科学,即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类学科领域。它们也被称为非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或公共必修核心课程。要获得学士学位,学生必须在这三类课程中每类至少选修4门课,每门课至少3个学分;(2)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写作和数学课程;(3)培养和深化学生对社会多元化的理解和认识的跨文化课程和外语课程。这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使学生众览各学科,寻找自已的专业方向。

1.1.2专业课程计划

高年级学生主修的专业课程计划。一般为三、四年级本科生所开设,通常分为初级专业课程和高级专业课程,高级专业课程选修前必须修满初级专业课程所要求的学分或课程门数。例如,俄勒冈大学“计划、公共政策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如表1所示。

1.1.3选修课程计划

由全校学生任意选修的课程计划。这类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一般不作具体要求。只是有的课程必须完成其前导课程的学习后才能选修。以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其它专业领域知识为开设目的。美国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大体由此三大块构成。各专业学生都在上述三大课程模块中选择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各块课程比例相当,约占所修课程的1/3。学生以编码来识别每门课程。编码由大写字母缩写和编号组成,字母缩写代表学科类别,编号为课程的数字代码,代码首位数值越高课程难度越深,1~4为本科生课程,5~6为研究生课程。本科生在专门的学术顾问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通识课程。这样一来,即使同时入学而且在相同学院或系或专业注册的学生,所修的通识课程也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美国大学没有班级建制。美国的本科生的教学计划没有统一版本,每位学生的教学计划都是在专业培养人才方案的指导性原则下由学生自行选课组成。对学生个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兴趣是美国大学教育中学习的源动力。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为其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及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灵活机动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以通为主、先通后专,通专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2多媒体教学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品种上中美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教材比较单一,特指教科书。每门课由主讲老师选定一本教材,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中要求写出与教材相对应的章节内容。上课时师生均被要求带上教材。老师按书讲,学生照书学。在美国则完全不同。主讲教师不仅为选课学生列出至少2~3本专业教材,还列出数十本教学参考书以及为数更多的相关报纸、学术期刊的论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将教辅信息上传到该课程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在这种全方位、多媒体的教学材料中进行大量的阅读,思索,不断丰富学科知识,掌握学科知识并养成了探求知识的习惯。以俄勒冈大学为例,在笔者旁听的十几门课中,老师上课很少带教材,也不针对某一本教材进行讲授。主讲老师根据学科体系与学科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学生认为既然教材上面已有的内容,老师没必要在课堂上重复书上的内容。学生教材来源广泛,大多自行购买二手教材或去图书馆借阅。也有在学校书店(DuckStore)购买老师自己写的或选录的相关论文册(CoursePackage)。更为普遍的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上传到所授课程的网页上,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让全体修课的学生阅读和学习。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大学教学中。美国多所高校使用被称之为E-Black-board(电子黑板)的教学平台,即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课程管理系统[4]。它技术先进、操作极为简单。任课教师通过该系统建立一个空间,通过账号和密码允许选课学生自由浏览和下载。在这个网络空间里,教师可以有关课程的任何信息,如课件、授课视频、讲义、补充阅读资料、作业等;可以向全体选课同学通知,如作业上交日期、注意事项、课程异动等;可以收集电子作业、评分、登分,答疑;可以将学生课上的演讲录像上传,便于学生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可以下载相关信息,便于课下预习和复习、在线做练习、参加小测验,与其他选课同学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向老师及同学提问、查询作业等。美国高校,校园内网络环境无处不在,学生随时随地拿出电脑就可通过E-Blackboard学习,十分便捷。

1.3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与繁重的课程任务

美国课堂体现出自由活跃、丰富多彩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没有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没有固定的班级也没有班干部,大家因选修同一门课程而聚集在一起。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灵活机动的桌椅是促成美国大学课堂气氛活跃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中小型教室桌椅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老师常常让学生呈弧形坐在自己的周围,共同探讨学科知识点,学生可随时提问,发表自已的观点,交换自已的看法。老师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是自由活跃的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学中学生们也经常移动桌椅组成课题小组,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和讨论。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讨论课、演示课、案例课、嘉宾演讲等。讲究知识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注重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的营造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业负担上,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首先是大量的课外作业。比如笔者在俄勒冈大学旁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这门课教师一个学期(10周课)补充的阅读材料多的达到九十多篇,而其它课程最少的补充资料也有二、三十篇,每门课隔周就有报告、论文或小组演讲等任务要完成。大量的阅读、思考和作业占据了学生很多课外时间,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其次是考试多。除期中、期末考试外,随堂小测验也不少。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作业、课堂演讲、报告、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20%~30%。这种方式从更为综合的角度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2相比美国大学教育模式,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2.1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方面#p#分页标题#e#

进行人才培养必须制定教学计划。中国的本科生教学计划是针对全体专业学生,在学生入学前就制定好的,相对固定。四年间学生按专业,在规定的学期内随固定班级修完指定课程。而美国大学没有适用于各个专业的统一的教学计划[1]。大学本科生入学时不必确定专业,[2]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选修通识课程,然后再确定专业。相比美国大学灵活机动的教学计划,我国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显得过于死板。国内大学的通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如外语、思想政治理论等)和公共选修课。虽然数量多,但各门课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体现不出综合性、跨学科性,不足以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人文艺术、社会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框架和理念。很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比例过重,占通识课程的60%以上,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过于狭窄[3]。国内教育以完全相同的培养方案来培养本专业所有学生,无法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性,难以刺激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这些却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正确选择自己人生道路、工作价值的基础。因此,我国大学教育应该适当扩展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与学习中拥有自,拓展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识教育的范围,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和系统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整、兴趣丰富、视野广阔的人才。

2.2在多媒体教学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平台方面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大学教学中。反观国内,仅清华、北大等名校中的个别专业有自己的网络教室。大多数学校只在教室电脑中装有课件播放软件。普遍采用的教务处理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教师教学,查阅课表和登陆学生成绩。方便学生学习的功能还尚未开发。网络教室目前在国内大学也还没有普及,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与推广,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网络普及迅速,高校也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条件,我国高校应加大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投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教学形态,培养一流人才。

2.3在课堂教学与课程任务方面

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气氛肃穆严谨,学生按固定班级同进同出。相比美国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中国的大学里,几乎所有教室桌椅都是固定的,受教学资源的影响,课堂上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全被困在固定的桌椅上,很难实现教学互动。如果学生要分组,仅仅能与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交谈讨论;难以实现自由活跃的课堂。近年来,国内教育开始注重课堂形式多样性,但不普及。大多数课程教学形式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重视教学规范,教材内容的讲解,强调教学纪律与秩序,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课堂上互动太少,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维得不到碰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任务方面,中国大学生的负担相比美国大学生要小得多。基本的课程任务由固定的章节作业构成,有实验实训的课程含有一定的实验报告及实训论文。课程提供的课外学习任务也较少。期末评定平时成绩一般只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高达总评成绩的70%。而美国学生一门课的最终成绩由作业、课堂演讲、报告、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20%~30%。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成绩评定方法并不科学,很多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临时抱抱佛脚就能过关,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评定模式,引入更为客观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独立的刻苦学习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在高校广泛扩招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宽进严出。

第4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由高端实验室走向大众和实用化,尤其是在微软公司推出名为HoloLens的商业产品后[5-6]。微软公司在谷歌公司推出的GoogleGlass的基础上引入全息影像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连接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新人机交互模式的虚拟现实交互设备。虚拟现实技术课程作为进入当前最前沿科技领域的学科基础,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需要不断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与最新技术、最新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现行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传统教科书从撰写到发行的周期较长,往往是课程教材一投入使用,其中的内容已经陈旧,远远落后于学科技术发展的速度。同时,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还采用传统单向交流的方式,互动不够,不利于激发互联网社交思想影响下的90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

2互联网下教学新方法和举措

2.1社交软件

不管是获取信息还是与他人交流,大部分人都能在社交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东西。社交软件的特点就是包罗万象、有不同的人和圈子、内容符合人类的共性,并极有可能形成病毒性传播的趋势等。经过长期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及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尤其是90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十分喜爱如下的社交软件。

(1)QQ。QQ是腾讯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网络工具。随着时间推移,腾讯公司旗下的QQ软件高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软件,其最大特点是不仅可提供点对点即时通讯,还能提供群通讯功能。

(2)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用极少的网络流量实现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交流,并具有共享流媒体内容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在广大年轻用户群体中非常流行,尤其是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内。

(3)贴吧。贴吧是百度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重量级产品,是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可以与搜索紧密联系,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成讨论区,使用户可实时参加交流、自己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在各类学生兴趣爱好团体中极具人气。

(4)知乎。知乎作为社交软件中的后起新秀,是一个广受各行各业精英所喜爱的实名制网络问答社区,友好、理性和认真的社区氛围使其成为集求知、分享和社交为一体的UGC(usergeneratedcontent)平台,在求知欲极强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也极具人气。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上述社交软件具有共同的特点。

(1)社会关系链整合。社交软件可以清晰地整合熟人圈,形成团结程度甚高的小团体,尤其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效果最为明显。在这个相对密闭的小团体空间内,用户传播信息,可使该信息快速通过社交软件得到扩散,而且扩散速度在与目标群体相关的临近群体中快得超乎想象,极具传染性。

(2)聊天。社交软件聚合大量同属性的用户形成群体,群体内用户对由群体成员发起的话题进行及时讨论,形成积极快速的讨论氛围。热点话题通常会激发群体内大多数用户的积极性,扩大讨论的范围,增加信息量。

(3)图片/视频/流媒体分享。社交软件大都可以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终端上应用,很便捷地上传图片/视频/流媒体资料,并使之在目标群体内快速传播。

(4)兴趣聚合。社交软件大多是通过兴趣爱好聚合,即一个群体基本具有一定共同相关属性的联系,这类联系可以使群体内部用户相互之间形成强烈的聚合效应。90后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喜爱使用这些社交软件,保持极高的刷屏率,基本贯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极具黏性。这些社交软件已经俨然成为90后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新方法和举措

基于90后大学生对上述社交软件的应用程度,教师可提出如下课程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

(1)针对教科书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使用贴吧让学生自主浏览虚拟现实的主题社区关键词。通过浏览主题社区,学生对于当前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动向能够有一个较直观的认知。由于贴吧每天都有新的话题出现,信息更新速率极快,因此学生通过对话题的浏览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有较深入的认知。这样就可以达到先导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基本概念的目标,令学生对教科书上较枯燥的理论内容有更直观的认知。

(2)在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开始至中期阶段,适时建立相关主题QQ群,给学生一个对课程相关内容自由发言的平台。主讲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发动学生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引;及时回复和解答学生在群里的提问,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对于学生提问较多或疑惑较大的共性问题,可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探索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群内讨论,积极发现和挖掘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使其成为二次传播的源头,为群内其他成员答疑。

(3)虚拟现实技术实验课开始后,教师可以利用群共享流媒体内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问题,及时上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最新资料,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积极地把找到的学习资料传到群中,实现资源共享;适时引入相关视频公开课让学生观看及学习,导入基于VRML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内容入手,学会使用VRML类脚本语言进行相关的应用开发。由于基于VRML的程序调试及编写简单易学并可使用浏览器直接查看、易于掌握,因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的最后,引导一些对虚拟现实技术有浓厚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知乎,在知乎上对他们感兴趣的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借助软件平台获得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为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提供可行性。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逐渐从一个单纯的提问者转变成一个在提问的同时也能为新入门者解惑的专业人士,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5)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结束后仍保留QQ群,功能则转换为主题兴趣爱好群,成为一些对虚拟现实技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持续交流的平台。到最后毕业设计阶段,又可以转换为毕设主题群,方便选择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进一步交流,并借助QQ群的特点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帮助,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3教学实践

3.1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实践

武汉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开设在四年级秋季学期,自2012年以来,对该专业4届共计260余名学生开展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实践证明,学生成绩均有所提高。暂不考虑2012级学生的情况,单纯通过平均成绩分析表中期末考试卷面数据,可以发现这几届学生的课程平均成绩有显著提升,而且2011级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已达到80分以上。通过对不及格人数的统计发现,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逐渐提高,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到2011级不及格人数为0。这说明不断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都有明显提高,通过课程学习起到学以致用、能力提升的作用,消除了不及格情况。所以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积极价值。

3.2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毕业设计实践

自2012年以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4届共计29位学生开展了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实践,暂不考虑2012级学生选择虚拟现实技术相关内容课题的情况,从最终获得的评价来看,学生参加实践改革后再进入毕业论文环节,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最新知识较为熟悉,在兴趣驱动下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并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且成绩逐年提高的趋势非常明显;还有2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荣誉。这说明教学改革实践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