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母亲节的诗歌

关于母亲节的诗歌

时间:2022-08-12 01:3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母亲节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母亲节的诗歌

第1篇

初中母亲节黑板报资料:关于母亲节的由来历史学家声称最早可能是在古希腊,人们庆祝莉雅女神的节日。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亲,几乎希腊所有的神都从她而出。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初中母亲节黑板报资料:关于母亲节的故事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在母亲于1920xx年世纪,Amanm 悲痛欲绝,两年后(1920xx年),Amanm 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 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20xx年5月10 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20xx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初中母亲节黑板报资料:母亲节的黑板报图片母亲节黑板报图片1

母亲节黑板报图片2

母亲节黑板报图片3

母亲节黑板报图片4

母亲节黑板报图片5

母亲节黑板报图片6

初中母亲节黑板报资料:关于母亲节的诗歌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您似乎更年轻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灵。

透过那额角的皱纹,还有银鬓华丝,我看见了您一颗水晶般的心。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您就像一棵绿叶如盖,摇曳多姿的大树,我一直走到很远都能回头便瞧见她,在风中枝蔓一直伸到无边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这样的日子里,您该歇歇了

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思念的信封里,献给您------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我总相信/一片树叶厚过一本诗集/这就是年轮/我为您------祝福。

您的痛苦和爱/创造了这一天-------生日/使我们从此懂得了/生命和情感/在您的这个节日里/遥寄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妈妈

第2篇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劳动无所不在、劳动创造生活。

活动口号劳动创造美

活动时间5月

活动过程

板块一:吟唱表心迹

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劳动是最光荣的。

1、每个学生搜集适合关于劳动、关于母亲节为主题的篇章(诗歌、散文、故事均可),进行一次“诗歌串串吟”的晨诵展示。

2、利用晨会课、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学习“感动”中国的先进网事迹,让学生踏着劳模的足迹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人生的辉煌,为祖国添砖加瓦。

3、把学生阅读的诗歌和为母亲所做的是编辑成册。附表一

板块二:巧手创书签

结合学校艺术节,让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制作各种各样的书签和读书卡在班级展示。让孩子们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快乐!

板块三:我是操作小能手

开展“我学会了扫地”、“我为自己理书包”“我会当好值日生”“谁的桌肚最整齐”活动,做好教室、包干区的值日、保洁工作,准确地使用劳动工具。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要重视抓劳动质量的工作。

具体操作:

1、准备:每小组选5名参加整理书包、系鞋带、穿衣服、系红领巾比赛的代表。

2、开展比赛活动并评选各种劳动能手。

3、学习扫地的正确步骤,比比谁把教室扫得又快又干净。

第3篇

关键词:课堂导入 阅读兴趣 文本特点 课堂模式 表达交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不是教会学生所谓的知识,教学生怎么拿高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交际表达,通过语文的学习达到陶冶情操,传播文化的目的,语文教育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事业。虽说实施素质教育已很多年了,但只要高考存在,应试教育依然是主导。学生、学校、家长也依然把成绩看得很重要。如何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发挥母语的魅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好动力,在备课时要善于发现课文的“闪光点”,精心准备课堂导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更好调动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从学生兴趣的话题导入课堂。我在准备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就想这篇课文的“闪光点”就在情字,如何让学生更主动走进史铁生和母亲的情感世界呢?“今天是母亲节你们已经或者即将为母亲做点什么?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可见发现文章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语文课堂的一大法宝。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是母语教学就应当立足生活,立足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局限于某种课堂模式,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大胆开展形式多变的课堂。

(一)侧重生活感悟的文本,拉家常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敢说、愿意说、有话可说,这样的课堂不至于陷入刻板、沉闷的尴尬之中,不是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有位教师上坡的《定风波》,先给学生看几米的漫画,说起女儿很喜欢几米的漫画,其中一幅是雨中漫步,让学生谈谈淋雨的感受。

(二)针对比较浅易的文本,则应该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来解读、探究思考。课堂上,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独立思考。②在教《死海不死》一课时,江老师的课堂是采用围坐式的,便于同学间的讨论交流。老师先请一个男同学根据提供的材料,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再以观察这个实验开始课堂,老师始终是组织者的角色,而主角是学生,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老师适时点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抓住语文兼容性的特点,所谓“文史不分家”,语文课堂有时还应当兼容历史、政治、经济、体育等内容,当我们学习枯燥的文言文时,如果能把古文讲成故事,既丰富了知识又能提高趣味性,那么也就不枯燥了,学生自然也就愿意学了。

三、重视课外阅读延伸,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阅读是秋天的一片叶子,包含了整个自然的颜色,我们看得越多它就越丰富越美丽。中华文学浩如烟海,几千年的文明精华溶缩在文学作品中。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还可以阅读外国名著,了解外国异域和风情,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泰戈尔的诗选等,以及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诗歌,当然这些名著,一次读完是不可能的,高中的学业又是如此的繁重,应该把它们引导到学习探究之中,当然现在我们高考就把这些名著定为必考范围,可见对名著的重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出阅读仅仅是为了高考的误区。也可以利用课内文本向课外拓展。

(二)引导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写。明确文贵情真,写真话,抒真情,忌写假话,写空话,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作家孙犁认为“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断深入生活,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文章不只可以写得好而且可以写得短些”。(《关于短篇小说》),所以要引领学生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作文都取材学生自己的生活,那毕竟是很有限,关注生活,走向社会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第4篇

关键词:教室;生命;精彩

做班主任一晃十年了,这份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我知道了每一个生命都蕴含着无限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份工作。工作中,我一直坚守教室这方神圣的土地,做润泽生命的教育,我坚信班主任工作是能够影响生命的过程,师生的生命都会因教育而精彩,教育也会因生命而辉煌。为了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润泽,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童年的精彩,我不断建设教室文化,丰富教室内涵,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我用充满爱的灿烂阳光和甘甜的雨露滋养孩子那幼小的生命,点燃孩子们内心的灯火,和他们一同向着明亮的未来前行。

一、建设教室文化

教室是我和孩子共同生活的地方,像家一样的地方,教室里的文化将直接影响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我守着教室,努力和孩子一起建设教室文化,让孩子在教室快乐地阅读,充满自信地展示自我学习的过程,幸福的生活着。

(一)教室是阅览室,促进孩子生命成长

在鲜花绽放的八月我又即将迎来新一届的孩子,望着窗外花坛里五颜六色怒放的鲜花,“团结、奋进、勤劳”的班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涌现,我提笔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小蜜蜂班级”。我希望孩子们能像小蜜蜂那样勤劳;能像花儿那样拥簇在一起团结奋进,也更能像花儿那样展现他们亮丽的童年。我用心勾勒出属于我们小蜜蜂班级的图腾,为了构建真正意义的阅读生活,我建立起班级图书角,在那里摆满了孩子们共读的书籍,让童书成为滋养孩子精神发展的清洁充沛的水源。每天中午,每个课间,孩子们读共同的书,过着共同的生活,享受心灵的慰藉,成就心灵的成长。

(二)教室是展览室,展示孩子生命成长

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们展示个性的舞台。在孩子们成长的历程中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理想,只有满怀理想,行走在学习的大道上,才能造就生命的辉煌。在我们的教室里,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写满心愿的愿望树在成长。为了激励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我采用10个笑脸换1个喜洋洋,10个喜洋洋换1张奖状,获得3张奖状才能最终实现愿望树上的心愿的激励办法,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我们教室的后墙上有一个作品展示区,那里有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用心勾画的五彩梦想,有在语文课上完成的字迹工整的书法作品,有孩子们用几句话写成的小随笔;有亲子共读《贝贝熊系列》的读书感受。教室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是孩子们经过努力,经过探究才能创造出的奇迹。

(三)教室是生命的栖息室,记录孩子生命成长足迹

一个生命的成长,就像是一棵橡树矗立在四季里,每一场风雨,每一缕阳光,最终都会以年轮的方式,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为了记录教室里发生的每一个生命成长故事,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生命历程,我建立了班级的小蜜蜂博客。在这里,我记录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有孩子获奖后那灿烂的笑脸,课间活动时快乐的身影,参加比赛过程中紧张的场面,有孩子们用笔记录自己成长的小故事,还有我那真真切切的教育感悟……不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里,已经上传近2000篇博文,等级也升到了26级,点击率达16万多次。就这样,博客为我和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一起分享着孩子成长的那份幸福与感动。教室成为每一个生命的栖息室,休息的片刻我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

二、营造书香教室

每个学期,我都会把最具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有计划地带进教室。我把班主任工作与班级读书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书籍的力量影响生命的成长。因为我相信,书香班级是非少,书籍像一颗颗神奇的种子,种在孩子的童年,一定会给孩子指引人生的方向。我用诗歌开启黎明,让晨诵为孩子注入生命的源泉;我带领孩子们阅读,让每一本童书穿越孩子的生活,书香润泽孩子的生命;我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感悟,让每一次的写绘表达孩子们的心声与感悟,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助推器。

(一)晨诵——给孩子注入生命的源泉

晨诵是在每天的早晨,与经典诗歌共舞。每周至少有两个早晨,我用15分钟时间带领孩子们朗诵美丽的诗歌,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我特别强调晨诵的仪式,每一节晨诵课一定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始,让孩子有庄严、神圣感,以此启迪心智,影响生活,润泽心灵。晨诵的形式有: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场景诵诗。每种形式有每种情境,良好的氛围对孩子也起着浸润作用。

儿童诗形式活泼、节奏明快,非常切合孩子的思维,是儿童阶段的特定营养。我范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轮读,打着节拍,或者做着动作朗读,笑着读着,小诗就走到了孩子脑海里。近两年来,我们一起先后诵读了关于遵守规则、坚强勇敢、热爱祖国、学会感恩等七个方面的近200首诗歌。

特别是在刚开学的那段日子里,班里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处于依赖家长的状态,偶尔还会出现啼哭的现象,很想念家人。我和他谈心之后,又专门利用晨诵课的时间送给他一首小诗。

了不起的小蜘蛛

风吹坏了你的网,

你忙重织一张网。

雨浇坏了你的网,

你又重织一张网。

鸟撞坏了你的网,

你再重织一张网。

了不起的小蜘蛛,

不哭不闹好刚强。

我告诉他:“诗里的小蜘蛛很坚强,你是小蜜蜂,一定比他做得更好。”孩子听了,破涕为笑,伏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老师,我也很坚强。”听了他的话,我追问道:“坚强的小蜜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迅速的伸出小手,擦干净了眼泪,笔直的坐在那里,望着我笑了,我对他伸出了赞许的大拇指。亲爱的小蜜蜂们,就这样跟随着我每天走进“诗”的花海,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灵,收获着花蜜的香甜。

每学期的几十首童诗带给孩子无穷的想像,无尽的享受。学期末我把诵过的诗歌编辑整理成《梦开始的地方》小册,让孩子们分享。我为每一位过生日的孩子写、送生日诗,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感受到一个生命对他人的重要和个体的与众不同。班里34个孩子在生日来临之际,都收到了我的一份深深的祝福。

(二)午读——润泽孩子的生命

看着孩子们在晨诵中幸福的徜徉,我又精心设计了午读和暮省的课程,让童话故事融入孩子的生命。我为他们精选了《安徒生童话》、《贝贝熊系列》等,利用中午的时间,绘声绘色地读给他们听,讲给他们听。孩子们听得很投入。听完故事,我就让孩子们拿出绘画本画出心中的想法,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我引导孩子们如何欣赏同伴的作品,分享他人的感悟。这样,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欣赏,思想也变得更丰富。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们就开始想自己独立的读童话,讲童话,绘童话。于是,教室里到处出现了孩子们手捧心爱的童话读书的身影。同时,我们班也被评为“书香班级”。这个时候,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收获,也踊跃走进了书香班级。我就开展了亲子共读《贝贝熊系列》丛书的活动。这是一套指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书籍。在共读《坏习惯》中,曲屹濛的妈妈发现小熊妹妹和自己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坏习惯,总是爱啃手指,于是她借鉴熊妈妈的做法帮着孩子利用几周的时间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午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教会了孩子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感恩……比起班主任工作常用的说教方法,读书引导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暮省——绘出生命的感悟

暮省是师生以共同阅读为基础,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在低年级段,我们的暮省是以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读写绘方式进行的。

一年级孩子识字少,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班级共读完每一本书后,我就让孩子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表达这个特定阶段的认知。 绘画能以孩子最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想象和观察力,丰富学生语言表达,陶冶学生的心灵。

(四)故事妈妈走进教室,影响生命成长

美好的事情是有生命的,生命是主动的。主动的生命一旦被激活,就会自己往高里长,往远处播。由于班级共读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的书籍已经越来越广泛。为了让书籍与故事的力量更加强大的影响孩子们的生活,我把故事妈妈请进课堂。而每周四的第四节课就是小蜜蜂班级的最隆重的时刻,故事妈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故事。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50人次走进了小蜜蜂班级。先后带来了《棒子系列丛书》中的故事,记得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姚媛妈妈为孩子们带来《爱心树》的故事,孩子们从故事中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在母亲节时用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祝福。每次听完故事妈妈的故事之后,孩子都会把这份感动与感谢化作一个爱的拥抱献给故事妈妈,他们不仅收获了故事更学会了感恩。一位妈妈在博客中这样写到:“我很感动,感动于每一个孩子的热情拥抱,那一刻很美!再次感谢刘老师的这次活动,让我走进了教室,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就这样,我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读书体系,为孩子、为教师、家长的生命成长建起了一座座桥梁,为班级、家庭的健康发展编织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我做班主任从“生命”的角度引领孩子们读书。我深深体会到阅读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浸润,是对孩子当下生活的丰富,对成长过程中每一时段生命的润泽。

三、延伸教室天地

我不仅注重和孩子们在教室内的班级建设活动,我还刻意让这份引领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天地。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和家长一起走进社会大课堂,亲近自然,在玩中学会互助、合作、尊重等。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小蜜蜂班级有了属于自己的行路历程:在繁花似锦的春天——感受春的气息,开展踏青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夏天——感受夏的温情,开展旅行活动;在色彩斑斓的秋天——感受秋的硕果,开展采摘活动;在诗情画意的冬天——感受冬的温暖,开展小蜜蜂班级联欢会活动。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8次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后,我和孩子们都会第一时间记录活动的过程,并进行总结,把自己活动的感受上传到博客中,进行分享。

(一)拼音之旅——童话王国的学习

在金秋十月,我和家教委员会的家长们共同讨论后,带着所有的入学仅一个月的孩子、及家长开展了拼音之旅大课堂活动。我和家长们在树上、草丛中,地上到处藏好了五颜六色的拼音卡片,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拼音王国的童话世界。在“寻找卡片,拯救国王”的环节中,大家分为4个小组,一起开始了拯救国王的行动。虽然寻找卡片有些辛苦和困难,但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最灿烂的笑容。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互相合作与关心。而在拼读音节的过程中,班里一个零基础的孩子邱桐,能够把十个拼音卡片自信熟练地读了出来,真是让人既兴奋又幸福。

(二)种植绿色——我们和春天的约定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经验,在今年春天,我又带着孩子及家长们来到延庆的山脚下植树。这既保护了环境,又让孩子种下了一份梦想:小树和孩子共同成长。大家相约六年后的今天再次相聚时,小树一定会更加的茁壮,通过六年的学习,孩子们的羽翼也一定会更加的丰满。活动结束之后,家长这样写道“小蜜蜂班级春季植树活动让人回味无穷,难得一见的碧蓝的天空见证了这群孩子们在阳光下辛勤劳动的情景,孩子们在田间劳动的收获绝对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孩子们辛勤劳作地快乐是与众不同的,这不是考试考100分的快乐,不是得奖状的快乐,而是一种自然地,纯朴,散发着土地清香的快乐。那高远的天空,那巍峨的群山,那散发着浓浓乡情的黑黑的土地,和守着自己可爱的小树的小蜜蜂们编制出一幅最美最美的春天的图画。”回到教室,孩子们又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最真的感受。

在一次次班级、亲子活动中,学习的天地更广阔了,孩子们从旁观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找到了拥有自信的快乐。

而在每一次大课堂活动中都设有几个亲子项目。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尊重、理解、竞争。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孩子也能更多的体会到父母的一份爱,爸爸妈妈们也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孩子给予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有了共同的密码。家长和家长之间也由原来的陌生到熟悉,进而互相之间有了一份理解和互助。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埋下了一颗颗神奇的种子——阅读、活动,我给孩子们开垦了一片沃土——教室,并施以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师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愿意用全部身心和孩子们书写出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我相信,在如歌的岁月中,孩子们的生命必将因为我们共同的班级生活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1

[2]常丽华.在农历的天空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7,1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策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14-01

当前要注重素质教育,让教育变得有人情味,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对父母、对长者怀有感恩之心。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个别的甚至没有感恩意识,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因此,要重点培养农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对国家感恩、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具有可塑性,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家长、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研究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家长做榜样,培养感恩的优良家风

孩子接触时间最长、也最受孩子信任的,当然是孩子的家长。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的家长往往忽视家庭教育,把孩子全权交给学校老师。其实,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家长要和学校积极配合,联合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比如,学校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要跟家长达成共识,让家庭感恩教育与学校感恩活动同时进行。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站,设立感恩栏目,让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同上网浏览,增强感恩意识。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中,多与孩子谈论关于感恩的话题,在家中讲一些传统的感恩故事,比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感恩教育宣讲会,让家长学习更好的家庭式感恩教育方法,并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在学习中进步,逐渐把家庭感恩教育普遍化,提高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情感性。

二、学校做榜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每门学科的教学中。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德育课,加强基本礼仪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感恩思想的认识。学校里老师与同学的相处、同学之间的往来,都能变成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这样能把德育课堂立体化、具体化、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多多注意学生的举动,多关心学生,能与学生做好朋友,让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要注重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校可以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等形式思考感恩的意义,让他们主动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德,明白做人要学会感恩。也可以带领学生背诵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渡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前夕,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并且启发学生要采取哪些行动,让他们在行动中感受到感恩的快乐。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请抗战老战士来学校演讲。学校要灵活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把感恩常放心中。

三、社会做榜样,关注传统美德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很多俗语、故事都渗透着感恩之情,比如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把感恩精神传承下去。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纯净社会风气,让他们耳濡目染地增强感恩意识。社会各部门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感恩行为而骄傲。比如,要让孩子们学会说“谢谢”,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要习惯说“谢谢”。感恩也可以通过身边的小事来体现,比如为别人指路、为邻居帮忙、帮家长做家务。要通过全社会的宣传,让孩子们明白感恩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要对孩子们的感恩行为给予积极肯定,营造一个“感恩光荣”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懂得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社会齐心协力,着重关注农村学校的感恩教育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学会对国家感恩、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感恩是社会和谐的表现方式之一,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多方合作,不断研究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要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感恩的种子,在各方的努力下,使学生受到感召,心怀感恩,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季i.小学感恩意识教育新思路[J].江西教育,2014(18).

[2]李丽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浅析[J].教书育人,2014(11).

第6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重要性;德育工作

一、背景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显著提高,使人的智力、体力获得巨大解放。但是片面强调发展科技而忽视了人文德育,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的老无所依,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污染,科技犯罪和道德颓废。回顾过去,深刻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促使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才真正有利于人类走向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对年青一代的人文教育,因此德育成了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二)青少年素质现状及成因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在报纸或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学生缺乏感恩的行为越来越多,他们把父母给予的看作理所当然,把某些陌生人和机构的帮助看作理应如此,尤其是一些贫困生申请的“两免一补”,只知道拿钱,却不知道用功,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而更加让人担心的就是在社会利己思潮冲击下,不少大学生贷款上学毕业工作后迟迟不还欠贷,而他们这样的举动,也让不少银行对发放助学贷款持观望的态度,从而让社会陷入无底的恶性循环,这无一不反映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学校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这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是不无关系的:社会中,首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主义的盛行,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一部分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这给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次是对不良社会现象处置不力而产生的暗示效应,例如,当今社会子女不孝顺父母、学生不尊重老师、受恩者对施恩者恩将仇报等种种现象。家庭中,许多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文化学习,却忽视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首先,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子女缺乏自立精神。中国家庭的父母多有一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种溺爱使孩子只拥有了被爱的权力,失去了爱的责任甚至是爱的能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向车道。

其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对成绩的盲目追求,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重视,导致了他们成为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会感谢的冷漠一代。学校中,学校教育出现经济功利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表现为强调学知识提高能力而忽视学做人的问题,出现了重视感恩知识、感恩经验的倾向,忽视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倾向。道德本身就是实践的道德。然而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习惯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而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学校教育范围。

感恩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必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要特征。”“功利化”的倾向一度成为德育的趋势,总要求德育具有即时、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总要求我们做到“大德”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小德”。学校教师向学生灌输爱国、爱家、爱社会的“大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小德”,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时候,却不知道报得三春晖。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性教育,是以德报德的感性教育。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我们从以下几点说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的支点。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要想确切改变我们社会的感恩现状,从学生抓起,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使我们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社会有些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感恩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恩情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人,离不开群体,唯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也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外国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就是要让青少年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占据我国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操。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德育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更应将感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践行。

三、推进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孩童时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呢?

(一)树立重视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实感恩教育

在中学校园实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会浪费学时,无益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所有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跟随素质教育推行的步伐,落实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父母、感恩同学的思想习惯,学会尊重,要相信这种意识会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清日常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营造充满爱的校园环境环境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感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同学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同学们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同学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同学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同学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也才是教育环境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注意转变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同时在校园内宣传栏、楼道、走廊等地方张贴感恩教育海报,内容可以包括小故事以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诗词名句,课间播放《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使学生耳濡目染,让感恩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

小习惯决定大品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让感恩成习惯,随时随地感恩陌生人给你的付出和帮助,感恩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日常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教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学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的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引导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好、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觉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孝举有:“就餐要让座、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孝心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感恩教育的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生活中的孝心教育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给爸爸妈妈倒杯茶,敲敲背,捶捶腿。陪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生日时亲手为他们做件小礼物。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养成写孝心日记的习惯,就是将平时所做的有关“孝心”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个人所做的事不同,习作水平不同,我倡导让学生写真实的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这就是教育学生诚实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实行为。让学生努力总结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开展主题班会

为了更加集中地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相互影响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学会感恩”。借此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下是班会记录:①以一首《感恩的心》将同学们的情绪带入,营造一个感性而温馨的氛围,歌声可以培养学生学感恩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精炼的歌词传达出的思想内容是优秀的教育材料,再加上用优美的曲调,灵活巧妙地激活课堂,让学生感知人间真情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②请同学上讲台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④小型辩论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关心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⑤观看“历史上最牛的励志感恩教育的‘一横老师’的演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谈感受,使学生从“一横老师”的演讲中能充分感悟感恩!⑥请同学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化解矛盾,感谢同学朋友。⑦班主任总结:这里班主任有意识的向同学们讲清楚感恩的作用,人生道路上有了感恩,生活的前景一片灿烂!那么,在怎样感恩的问题上,教师从学生个人的内涵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让学生能正确的培养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中学生。⑧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同学每周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化感恩为行动;记住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说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传递感恩之情!在这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用心感悟,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看到他们看视频时流下的眼泪,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学生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感恩的心,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而这只是起点,感恩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也是绵延不绝的希望之光。

(五)专题活动法,在实践中感恩

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以班团会的形式组织感恩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出感恩专题的黑板报,感恩征文、摄影比赛等。感恩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从点滴实践做起。如,(1)倡议学生在家里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2)要求学生离家到校后要及时向家长报平安,让家长放心;(3)利用中秋节的契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礼品;(4)五一劳动节时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5)提议学生给同桌、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具体有设定一个月(5月份)为“感恩月”,安排一系列专题活动:a.感恩父母养育对父母的”四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长辈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b.感恩学校、老师的培育“对老师的五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谈一次心、给老师做一张贺卡、给老师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写一首感恩老师的诗歌并进行诗朗诵比赛。c.感恩同学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d.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班级爱国诗歌朗诵会,“感恩”主题作文,国旗下献词:“热爱祖国,从我做起。”在活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很多家长来电或者来信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肯定与感激,称自己的孩子明显懂事了,会更加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了。举一个例子,某班张同学以前和家长的关系很不好,他的父母多次与我交流,对自己的孩子除了无奈,还是无奈。通过这次活动,高×同学的变化特别大,不但不再与父母吵架、作对,更重要的是,已经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也能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谈心。他的父母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学校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六)呼吁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坚持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老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启动,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体现人性的光辉。感恩观念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产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半途而废。为此,可在短信、家长会中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在家长会的一些环节可以安排孩子在父母身边一起做一些小互动,读写好的信,一起观看影片等;同时呼吁媒体多报道感恩示例,传播正能量,通过暗示效应使更多青少年效仿。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打造人生的新境界。这期间我领悟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也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更深刻认识到了没有感恩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感恩的民族,他们的国家将危在旦夕!很荣幸我是一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感恩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变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愿意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积累,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落实德育观念,践行感恩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迈下自己坚实的一步,也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翔.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文教资料,2007(11):180-181.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4]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

[5]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