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作业论文

家庭作业论文

时间:2023-01-14 16:4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作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庭作业论文

第1篇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和时间进行调查,并且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包括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但是,经调查:农村学校中有许多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远超过1小时。经分析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每个班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明显不同: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根本不要1小时,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轻松完成,他们所花的时间只有30分钟,但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要超过1小时、2小时,或者根本无法当天完成。于是农村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会偏高。其二,部分农村学校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的题目,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其三,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只能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巩固当天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苦战于“题海之中”。

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原理,尝试着对农村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采取了设置家庭作业的“梯度”、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控制家庭作业量等方法,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完成家庭作业,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还给学生能够自由把握课余时间的权利。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而家庭作业分层,是切实考虑到农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一、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抄袭其他同学家庭作业的现象。虽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分层次安排家庭作业,由于不用顾忌优秀学生吃不饱,所以降低难度,学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表面上学生作业量的少了、浅了,但却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我在《2.1有理数的加法(一)》的作业中,删掉了配套作业本上的综合运用部分的内容,而改成如下的内容:

和式和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和表达式

(+5)+(+8)(+5)+(+8)=

(-15)+(+8)(-15)+(+8)=

(-12)+(-7)(-12)+(-7)=

(+10)+(-20)(+10)+(-20)=

(-30)+(+30)(-30)+(+30)=

由于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进行了分层原理,而对这一部分学生实行“低起点、低难度”的家庭作业要求,自然就调动了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自卑、落后的心理状态。而且老师选择作业时自始至终是关注着这一部分学生,这种“待遇”是他们在传统状态下所享受不到的,这也激发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真正实现这一部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向优秀学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家庭作业层难度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和作业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生做家庭作业的能力和学习的探究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比较轻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创新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教师对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家庭作业,而不用担心作业难度的适中性。从而使教师可以更专心的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在家庭作业中渗透与其他学科“整合”、或其他知识体系的“综合”思想。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内涵,这样的家庭作业肯定会加深优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比如:在《认识不等式的解》一节中,针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一些有创意的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分类思想与分类讨论能力。作业设计如下:

小明说:3a>4a,聪明的你认为呢?

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某班有23位同学去郊游,他们有两种租车方式: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已知,出租车每辆最多乘4人,三轮车最多坐2人。

(1)请你设计他们的可行的租车方案(5种以上)。

(2)如果出租车每辆每次10元,三轮车每辆每次7元,请你设计最节省的租车方案。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处理、帮助人们进行合理计算、帮助从们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对数学模型理解,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用数学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这无论是对培养优秀学生数学思想,还是为完善他们数学方法,还是发展他们应用能力,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正是家庭作业的分层,才可以使学习轻松的学生有这样的机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据中学生好奇、求胜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比如,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学数据等等。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数据的收集》这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题:

据了解,区教育局要求初中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请你设计调查表,调查全班同学每天做作业的平均时间,并检验是否符合规定?并向数学老师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使学生们充分到参与到问题中。必要时,教师可以参与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中,帮助他们设计调查表,为他们作示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就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尊重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机会,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数学教师提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平台。尝试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中……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作业布置的一般性建议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布置这样的作业?你不能在讲完一堂课后才想起来这个问题,不能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家庭作业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他们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让你有机会检查学生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

传统的作业布置,一般在一堂课下课之时。其实最好的作业布置应该在上课之前。因为有时候,课堂的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家庭作业中的题目,所以你要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先把家庭作业说清楚,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时地说明哪些是家庭作业要求做的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及时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有效的准备。

二、作业内容、形式和评价的一般性建议

1.有效作业的内容

对于作业内容的设计,教师首先应有一个观念:教辅代替不了教师,教辅资料丰富的题量和较完善的知识结构编排确实为复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是否适合每一节课训练的目的,是否能分层次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否考虑与学校其他活动、其他学科的平衡,就得因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情适当选取和重新设计了。

由此,有效作业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去选取作业内容:①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②钻透“重点、难点、考点、知识点、能力点”。③去粗求精、分清难易,理解题目的区分度。④根据学生层次,分类编排作业。⑤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补充或修改某些题目。

2.有效作业的形式

有效的作业形式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原则可供参考:①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层次以及不同的教学时机。②有趣味性,但不脱离教学;有生活性,但不牵强依附。作业也是一种教学,其有效性就体现在学生能深入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认知,实现师生互动。

3.有效作业的评价

精心策划的作业,也需要一个精心策划的作业评价。梁丽娜译的《成功教师全攻略》中提到的几点评价原则可供参考:①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表现作出评价。②不要只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上标明对错。③通过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④奖励那些重视教师反馈的学生。

在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互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互评中获得发现、纠正等层面上的进步,在与同学的互动中也学会了自我反思,如果教师用心加以引导,还可以为互评提供更准确的反馈信息。

关注学生在不同时间上的进步。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对学习的进步至为重要,教师在作业评价中跟踪学生学习表现的进步,以口头或者书面评语营造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干劲。

三、历史学科特点的作业建议

作业设计是一座桥梁,这头牵着教育理论,那头连着教育实践。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科类科目,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应体现在我们的作业设计中。开放性题型可以为我们填补这个教育空白。目前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可行的开放类题型,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

写作练习。在整个教学大纲中都有与读和写能力相关的部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写作练习不一定就是小论文。比如制作一页课本页面、为比自己年纪小的学生制作一本历史书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行为矫正;代币制;强化物;小学生;作业习惯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小羽(化名),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浙江杭州人,独生子,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从上了三年级后,成绩下滑,作业马虎,书写随便字迹潦草,做作业拖拉。考试常因字迹潦草、模糊不清、丢字漏字被扣分。除作业潦草外,小羽的生活习惯也十分随便,书包凌乱,刚发下才一个月的新书都已皱边、折角,文具也不放在文具盒内。在本实验未开始前的一个月里,小羽有六次数学家庭作业、十五次语文家庭作业(包括作文、周记)、两次单元测试因字迹潦草而扣分。小羽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家长对此也深感头痛。

二、代币制的制定

1.确定目标行为

近期目标:

(1)字迹端正清楚,书写工整。(大小均匀,疏密一致,分行)

(2)笔画规范。

(3)不丢字漏字。

(4)提高做作业的效率,每晚7点前完成作业。

(5)考试不因字迹潦草、模糊不清、丢字漏字被扣分。

(6)书包整洁。(文具放在文具盒内、书本不出现皱边、折角的情况)

远期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确定代币

代币必须是实物,且方便携带,以便当小羽一出现期待的目标行为就能够及时给予强化,同时必须方便被小羽积累。与小羽的家长商定代币采用直径为4cm的圆形硬纸片,正面标有1、2、5、10等数字,反面盖上笑脸,并且签上家长的签名,使代币只能从家长那里获得,并能保证代币只能在交换系统中使用,不具备其他功能。

3.确定强化物

小羽的父母和小羽本人填写《强化物测查问卷》,为强化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最终确定强化物有:消费性的强化物:如水果、饼干等;

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动画片、去奶奶家吃晚饭、去公园或游乐园玩、学骑自行车等。

拥有性的强物:如买书、买衣服、买玩具汽车等。

4.确定代币交换规则

制定一个合理的代币交换系统,使代币成为目标行为和强化物之间的桥梁。强化物必须以期望的目标行为挣得的代币来交换。小羽由此得到不同点数的代币,然后用此来交换各种不同价值的强化物。

行为价值表

行为 代币点数

每天10分钟的书写训练:每天对照字帖练50个字且笔画规范 5

作业字迹端正清楚,书写工整 10

作业不丢字漏字 5

语文家庭作业得分为“A” 5

语文家庭作业得分为“A―” 3

数学家庭作业无扣分 5

数学家庭作业扣1分 3

作业在8点前做完 2

作业在7点前做完 5

代币价值表

我喜爱的物品或活动 代币点数

吃我喜爱的水果、饼干等零食 5

玩玩具汽车15分钟 12

看电视动画片15分钟 15

星期天去奶奶家吃饭 10

买l本喜爱的书 20

和朋友一起在小区玩1个小时 20

周末学骑2小时自行车 20

买玩具汽车 25

买新衣服或鞋子 30

和爸爸一起去露营或长途旅行 50

5.确定兑换代币的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

时间:每天晚上6点或者在小羽有足够的代币想购买强化物时。

地点:小羽家中。

三、代币制的实施过程

整个实验9周,实际实施的为其中有家庭作业的47天。具体为第一阶段:前3周,18 天;第2阶段:第4至第7周,22 天;第三阶段:第8、9周,10天。

1.第一阶段

第1周,第一天,语文家庭作业得分为“A―”、数学家庭作业无扣分、认真完成书写练习,共得18点。第二天晚上发放代币,小羽选择吃水果花、看15分钟动画片,共花去17点代币。第二天,语文家庭作业得分为“A”、数学家庭作业扣1分、书写训练、家庭作业在8点前做完,共计20点。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玩1个小时花去15点,看电视动画片30分钟花去20点,去奶奶家吃饭花去10点。第一周,小羽共计得代币95点,花去代币85点,剩余代币10点。

第2周,小羽的作业质量下降,特别是周三,由于有作文,小羽觉得思路不畅,结果家庭作业也做得很潦草,不良行为反复出现。但由于这一周小羽家庭作业量较多,他获得了89点代币,共花去85点,剩余4点。

第3周,随着小羽对代币交换系统的兴趣增大,小雨的书写质量明显提高,作业态度更加认真,写出来的字大小较均匀、疏密较一致,基本达到目标要求。这一周,小羽共计得到105点代币,无剩余代币。

2.第二阶段

第4、5周,增加了一些项目对小羽不良日常行为进行矫正,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小羽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而且从更深层次上对被试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同时,与小羽商量对代币制的行为价值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交换强化物所需的代币点数。第4、5周分别获得101、109点。

第6、7周,小羽作业完成质量高,第六周共获109点代币;第7周,由于期中考试复习,家庭作业量少,共获90点代币。

3.第三阶段

第8、9周,与小羽约定强化物的兑换仅在周末,实行周末一次性兑换,同时也撤销物质性强化,如选择我喜爱的水果、选择我喜爱的食物等,小羽作业质量仍较高,且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第8周获100点代币,第9周获104点代币。至此,我认为小羽的良好作业行为已经稳定,可撤销代币制。

四、矫正效果及评估

在撤消了代币系统之后,为观测实验后效,研究者对这之后半个月的小羽作业情况生活习惯等诸方面作了详细观察、记录和分析。

1.实验前与实验后小羽语文回家作业状况

矫正前的情况参照“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矫正后,老师反映小羽的字写字迹端正清楚,书写工整,笔画规范,基本不存在丢字漏字情况, 而且会积极表现自己;同学反映小羽有时候还可以纠正别人的错别字;家长反映小羽现在写作业的速度明显提高,基本不需督促,回家后很自觉地做作业,每晚7点前能完成作业;书包整洁(文具放在文具盒内、书本不出现皱边、折角的情况)。

实验前与实验后的作业状况有显著差异,矫正目标的达成说明代币制执行期间小羽的作业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这种改变并没有因为代币系统的撤消而消退,也就是说用代币制矫正小羽的作业习惯差具有稳定而持久的效果。

2.实验前、实验后完成作业平均每天所用时间

选用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为作业行为的指标。实验前小羽的作业态度与习惯均较差,随意马虎,作业做完就算。所以完成作业时间平均为每天1.5小时,花费时间较少。代币制执行期间,他的作业态度较端正,每天还有10分钟的练字,故花费时间相对较长,为每天平均2.5小时。撤消了代币制之后,取消了每天10分钟的练字但实验期形成的良好作业习惯保持了下来,每天平均完成作业时间2小时,与其作业量相适应,与班级大部分同学所花费的时间相当。因此,用代币制矫正小羽的作业态度随意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胡欢,孙锦明.代币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3):65-67

第4篇

词语解释:时刻,指特定的时间;具体的某一时间;经常;每时每刻。

近义词:工夫、岁月、期间、光阴、时辰、时间、功夫、时候、时期

用时刻造句

1、好孩子要时刻记住答应过别人的事,并说到做到。

2、我们要时刻记住老师的话,都要好好学习。

3、爸爸妈妈时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用时刻的近义词造句

工夫:电脑死机了,论文没了,又得花工夫重写了

岁月:从指间滑落的,是那些多情的岁月。

光阴:浪费光阴就是浪费生命

时间:时间就像天上的云彩,带着我们的梦飘向远方。

第5篇

关键词:学习小组;假期综合症;家庭教育;假期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

闻名中外的于家村辣椒市场,带动周围农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忙碌的家长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在做什么,更不用说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等。学生的家庭教育已经严重缺失,校外生活特别是假期生活极度混乱。一旦回校上课,不仅适量的家庭作业完不成,而且上课时开小差的现象很严重。老师们至少需用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学生的“心”收回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实验。

二、假期综合症成因:家庭教育缺失与假期生活混乱

学生在假期之后无法快速适应学习生活,可以理解但不能放任。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原因,找寻解决之道。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原因有二:

(一)家庭教育缺失

我所任教的胶州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它地处胶州市胶东办事处所在地。闻名中外的于家村辣椒市场就座落在本办事处所辖的于家村。这里农民的生活早已超过小康。农民们除了短时农忙之外,一年四季都在做辣椒生意。早出晚归,数日、数月在外订购、销售辣椒已成家常便饭。正因如此,忙碌的家长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学习与生活。学生的家庭教育已经严重缺失。即便学校想开一个家长会组织起来都很艰难。对于多数年轻的父母来说,外出挣钱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对于这些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来说,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照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继续接受教育的念头。

(二)假期生活混乱

在这里,教师、班主任最头疼的便是节假日、周六周日学生刚返校的第一天。这里,绝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早已安装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学生们在休息日沉迷网络、电视已成习惯。一旦回校上课,不仅适量的家庭作业完不成,而且上课时开小差的现象很严重。假期生活与学习毫无关联,爱玩的天性又加家长监管的缺位,势必导致学生在对网络、电视等数字时代“娱乐工具”的沉迷。成人尚且难以自拔,何况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学生。所以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至少需用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学生的“心”收回来。

三、学习小组:学生假期综合症解决之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实验,终于找到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学习小组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模式。

该模式特点如下:以村为单位组织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最好是同年级,在自愿的基础上,三至五人为宜。小组组长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不唯学习成绩,但应具备正气且有号召力、善解人意、心胸宽广等条件。学习小组的成员地位平等。小组组长首先督促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然后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如需要花费时间较长的探究性问题,教师此时可交给学习小组去做。活动时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互助的作用,教师适时恰当予以指导,使其活动具有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具有趣味性且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动手和动脑,特别注重多动手,避免枯燥无味。

随着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参与意识、情趣日益高涨,小组活动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如在时间较长的寒假,小组经常走访和慰问烈军属、孤寡老人,“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亲身体验关心体贴爱护别人的喜悦和欢乐。

暑假期间,在取得家长的支持下一个小组或几个小组结合,参加一些夏令营等有意义的活动,真正去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受。但这一切,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尽可能与家长交流的基础上做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的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总结。但切忌包办。总结中,教师仅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地位与学生平等,要多鼓励(在这时,往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特别积极,教师更应因势利导),耐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并组织小组之间交流,讲收获,谈体会,重提高(哪怕仅一点),最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写出总结报告,教师给予总结和表彰。

四、收效显著:学习小组模式的成功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基本做到了“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小组内共同合作探究交流,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以致用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今年胶州市举行的八年级学生地理小论文比赛活动中,广大同学参与热情高涨,共有十七名学生小 论文获奖。在分享成果的同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从要我学,我还不想学,逐渐变成了我要学。

学生家长对此从勉强接受到积极支持,甚至在外地做生意时也通过电话等渠道与老师交流,在感激学校和教师的同时,还经常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不难看出,学习小组既补足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位,又帮助其在假期中建立有序的学习节奏,从根源上杜绝了“假期综合症”产生的双重原因。

参考文献:

[1] 袁宗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与思考[J].教研教改,2009(2):34

第6篇

论文摘要: 现代英语教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前奏,教师是否精心设计任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将以人教版英语教学为例,初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一堂课或一单元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而且能亲自体验“做事”的经验和乐趣,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

4.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及主要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适应性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为教学服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八年级(上)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介绍几种中国传统食品的做法。如饺子、元宵、粽子、年糕等。

2.请同学讨论一些西方特色食品的起源。如pizza,hamburger,sandwich等。

3.创意并发明一种新型的食品。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食品和饮料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与操作的能力。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学生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与训练。如八年级(上)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礼貌地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的语言表达。其任务设计为:

1.设计一次生日聚会,向朋友、同学、老师发出邀请。

2.开展“小小秘书”活动,由一个学生充当老板,一个学生充当秘书,其他学生充当记者。活动宗旨是秘书以各种理由回绝邀请。

这样的活动安排,几乎全班学生均能参加,有助于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八年级(上)Unit 10 “What’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讨论如何作出良好的生活与学习计划。

2.了解父母的梦想,吸取他们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3.谈谈自己如何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如2008年奥运会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通过这些任务活动的安排与完成,学生不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未来计划,而且培养了为实现理想而勤奋进取的良好习惯。

(四)家庭作业的任务设计要有可行性

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将家庭作业设计成一项项可行性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完成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他们乐于做并努力做好。如八年级(上)Unit 6“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该单元作业是这样安排布置的:

1.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朋友。

2.课下同学之间探讨如何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3.设计一则招聘广告,并进行找工作比赛活动,看谁最先找到自己胜任的工作。

把家庭作业设计成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乐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娱乐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精选出来,通过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将其设计成相应可行的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这些任务的布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培养了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做事情的能力,使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陈琳.新标准英语教学参考书.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3]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

[4]陈朔.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文教资料.

第7篇

____是____县____小学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自____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凡事总是吃苦在先,甘于奉献。放学后或双休日,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无私奉献的身影。在领导的眼里,她是一名好教师,在学生的眼里,她就像大姐姐和好朋友,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与家长能友好沟通。她谦虚好学、热情待人,总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____老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平时工作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竭尽全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认真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愧是教师的表率和学生的楷模。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她能够虚心地向周围的老教师请教,并且经常与其他年轻教师讨论、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与体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她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等一系列现代教育理论,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举行的各种培训活动和教研、教改活动,近几年,____老师已经迅速地成长起来,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每学期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示范课、教研课,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许和认可。“学海无涯”,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____老师决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出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教育方法。“教育就是责任和爱”这是____老师对她自己工作的总结。

从教以来,____老师一直教授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始终把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精心呵护着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和他们平等相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她一贯的做法。

不打骂学生,不随意责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____老师的班级有个叫__x的学生,他不爱说话,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考试成绩总在50分左右。怎么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呢?许老师请他担任小组长,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大概是肩上有了压力,__x同学也开始写作业了。偶尔也有一两次不写,许老师先装作不知道,在另外的一个同学告他的“状”时,许老师故意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深表不信,并对其他同学说:“可能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吧?”许老师边说边用余光探视着__x,发现他心里已有了变化,因为他的小脸已经通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再也没有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坏习惯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作为一个老师,既要了解学生,更要研究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那么你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学生以信任,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农村的孩子,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隔代教育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吃饱穿暖,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孩子任性、撒谎,家长漠不关心。这样的事情在班里屡屡发生,而老师也最不愿意做“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有时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情。有段时间,班里的学生经常丢东西,许老师暗中一调查,发现这个“小偷”竟然是班里的一个女生。许老师经过深思,觉得得给她留个面子,不但要让她知道自己的错误,还要想办法帮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许老师决定找她好好谈谈,让她明白“从小偷人针,长大偷人金”的道理,最终使这位学生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并彻底改掉了坏毛病。通过这件事,许老师认识到,当发现学生说谎时,不要急于责怪学生,连我们大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一个孩子,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但是,最主要的是你怎样去帮助他们,怎样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老师所带学科在每学期的全镇

文化素质综合评比中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在____年和____年所带语文均获得镇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____年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年的年度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级;____年她所撰写的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被发表在cn刊物《新闻世界》上。____老师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懂得爱学生的教师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努力必将有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相信她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会越来越出色!

第8篇

关键词: 语文学习学习方法 预习复习 学习计划

看到这个论文题目,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小学的知识这么简单,也需要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一个初始阶段,也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开端,还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开端。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还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有的同学则十分费劲,探究这种现象的缘由,我们发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是否懂得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十分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

一、教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顺利考入重点大学的孩子,后来他到学校来看我时对我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有意识地让他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时自己的年龄还小,十分贪玩,认为这样做十分麻烦,于是经常与家长闹别扭。但是,家长没有放弃对他的要求,想尽各种方法让他把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保持下来。随着进入初中,他才渐渐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面对和小学完全不一样的初中生活,面对迅速增多的科目、难度骤然增加的知识,当很多同学感到学习吃力的时候,他却感到异常轻松,因为他有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对于竞争更加激烈的高中来说,它保证了畅通无阻地前进。

以上这个学生的经历启发我们,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对学生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培养。

1.教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我要求孩子们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进行适当的预习。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的预习任务一般在课上进行,一节课的时间为四十分钟,我就拿出十分钟用于预习任务的完成。在这十分钟内,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一遍,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词,并通过努力认识这些生字、生词。再有时间,就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大致的分段归纳,看看各段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进入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们预习能力的提高,等到了小学高阶段,我就给学生布置更高级的预习任务,比如,提出若干思考的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等老师上课时,对照老师的讲解,看看自己的理解差距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预习时,我就不再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而是直接把十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预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初步掌握了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2.教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如果说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复习就意味着对旧知的巩固。复习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因此,我一般在课堂上最后拿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复习。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看看今天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请教老师或者自己进行进一步思考,等等。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我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内,讲得口干舌燥,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讲的地位,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我的一堂课,安排十分钟用于学生自主预习,我只讲二十五分钟,剩下的五分钟用于复习。我讲得少了,效果反而好了。这就是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预习和复习方法带来的改变。

二、教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轻松学习。

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用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是最有效的。

第9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生 课堂作业 有效性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课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课堂的外延,因此一般应从广义角度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根据高效课堂模式的宗旨,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策略,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做到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通过高效课堂的前奏――前置性作业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1.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基本策略。

低中年级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要根据具体授课内容,极力结合学生找身边相关事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中高年级就要引导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重点突出通过前置性学习“学会了什么”、“感悟到什么”、“遇到的困难”或“疑问”。

2.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要点。

(1)进行有效备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先找准教学的真正起点,强化目标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价值,进行有效总结,对后续教学不断做合宜的调整和修改。

(2)精心设计“导学单”式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如此可以给学生有效引导,增强对学习内容的预习针对性。

(3)依托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容量宜“少而精”。理解型和积累型的课后练习题最有利于指导学生预习,往往能让学生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触及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4)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在具体操作中,可尝试“自助餐”式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完成。

(5)尝试创新,力求学生快乐接受,愉快完成。把课前的学习变成一种“小研究”,让前置性作业“感兴趣”“有意思”,做起来“很容易”。

(6)注重开放性,拓展价值性。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内容,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基于前置性作业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对接策略。

一般有“反馈―讨论”“穿插―释疑”“主讲―助讲”式对接,这些在实际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1.基本原则。

目的性和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多样化、开放性、贯穿性,积极整合课堂教学,将课堂练习和作业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如何设计课堂作业。

(1)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作业设计目标配合教学目标,坚持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适度、具体。也就是不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同一个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作业目标要化解成学生能够有效、可执行的问题。

(2)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只有如此,才能让课本知识真正活起来,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本知识。

(3)依托课后习题,指导有效预习,形成教学主线,延伸课外学习。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舍,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更有效。

(4)整合教辅资源,利用“复制”“粘贴”“编辑”精选习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作一些创新。给练习确定反映自身特色的“身份”,即练习的知识点、能力点、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是什么,赋予练习本身以灵魂。对于学生容易错误的理解或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补充有针对性训练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或熟练掌握。挖掘习题内涵,最大限度实现功能化转变,尽量做到一道习题体现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5)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学习专栏开展“好题贴”或“优题展评”专栏,尝试学生自主选题、改题。在编题、组卷和检测活动中,家校互动,学生唱主角,形成有效的学习“生态圈”。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加强小组学习、讨论,促进有效解决。

(6)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堂交流、专题讨论和结构性练习弥补、掌握知识细节,完善系统,建立“专题―整合”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7)复习课、练习课中的习题有效性设计要区别于讲授课中的习题设计,注意专项训练。复习课、练习课要体现“回顾与整理、沟通与成长”这一功能,课堂习题设计做到事件演变有情境,不“孤独”;思维训练主线有意境,不“单调”。要以某一知识为起点,进行有效迁移与拓展,做到“形散而神聚”。

(8)充分体现使用习题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性成分。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注意作业隐形和显性的功能关系,在学生审题过程中浸润其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成分,如“一箭双雕”地在做题的同时达到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训练或数学中的思维训练,通过作业评价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学习更加勤奋、努力,更加自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9)作业评价多样化。课堂作业要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反思和总结的空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评价。教师要以当堂面批,学生互相批改,二次作业,作业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0)教会学生解题、审题,提倡一题多解下的最优化,强调根据不同习题选取适合的自主、合作等解决方式。明确解题过程也是一种智慧选择和处理的过程,包含一种人生哲学教育的过程。

(11)建立“补考”机制,努力增强学生做题的获得感。做题过程中,暂时不会的题目可以不做,会做的题目可以多做,多做且做对的记奖励分,奖励分数不封顶,还有学生觉得考得不够理想,尝试让他们自主申请重考“刷分”,一节课中学生遗憾未完成的习题,可以让其充分准备后在下节课进行精彩展示。

(12)课堂作业要做到分析反馈,及时讲评。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讲评,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师素质,要学会批改、看作业,通过作业情况反馈,更好地设计作业,可以考虑设置课堂易错纠错本实验,以提高作业有效性。

三、关于课后作业设计问题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应通过科学设计,以遵循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学业和谐发展原则、量与质相统一原则、师生共同发展原则、过程性评价原则设计课后有效作业。应建立教师“下水作业”制度,建立分层作业制度,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建立《作业日志》制度,建立“三不布置”“一严禁”制度(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机械重复性、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无时间节点的超量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设计有效作业。

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选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规律,严控总量。

各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各学科每天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一、高二不超过2小时。

2.明确思路,优化设计。

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注重基础性和技能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注重自主性和探究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多样化和“私人定制”化。

3.开拓创新,丰富形式。

要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一般有口语表达型、观察积累型、动手操作型、搜集整理型、发现探究型、劳动服务型,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创新使用并不断新增使之更完善。例如,体育一般好像没有家庭作业的说法,但实际上,如果设计了达标型、亲子合作型体育家庭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

4.完善系统,规范实施。

利用“班班通”校本资源平台,探索建立各学科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探索建设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科教师的合作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二是建立“软作业”评价制度,三是建立作业过程监控制。

第10篇

摘要:经过调查分析,针对教学双边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的问题。教师除了重视巩固性的基础教材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以提高,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151-01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性实践已20多年了。由于,目前升学依然实施应试教育模式。学校依旧推行以书本知识结构教学为主并与应试教育对接的老路子,家庭教育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等原因,社会,学校,家庭在素质教育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也没有在具体做法上完全达到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搞好素质教育,我们认为: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习,在教育理念上有科学的态度,在行动上要落实科学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由于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双边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的问题.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网络上家长就此意见纷纷(见洋县吧,汉中吧等)。

试想,十几岁的娃娃每晚完成加班作业,夜夜十二点,爷爷奶奶能不心痛吗?经济富裕的家庭不惜斥资请家教。学生放学后,小小年纪顾不上吃饭就直奔社会教学点什么“黄岗经典”,“海淀资料”,“奥数辅导”,“著名作家作文训练”等等。星期六上午“剑桥英语”班,下午绘画辅导站,星期天上午钢琴辅导,下午学舞蹈.......家长也不分析研究子女的身心健康条件和主观能动性。一相情意的想当然,为孩子设计所谓“光辉灿烂的明天”。我们访问了这位刘姓家长:他说:“这是科学发展的素质教育措施,艺术类大学录取分数低。”但是,他的孙女刘露同学并不理解爷爷的“好心”。我们问她:“爷爷的安排,你不乐意,你的喜好是什么?”我现在最想好好睡一觉,把所有瞌都睡完。我喜欢看带诗词的彩色连环画报,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喜欢用透明纸临摩画图。”事与愿违地是,几年过去了,家里没有少花钱,但是刘露的钢琴,舞蹈却没有多大成效,象刘露这种例子不在少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理解,想干的得不到支持,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自身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出身贫寒,没有上过多少学,但是,他从小对观察记录许多昆虫生存状态却很感兴趣。积累多了,他写出了举世瞩目的《昆虫记》,从一个“昆虫迷”成长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我国“虫界之圣”吴继传,从小就对蟋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就把所学的生物。化学和昆虫学知识应用到养殖蟋蟀业,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法,从而,是使山东一个养蟋蟀的的偏僻乡村带来几亿元的经济收入。

我们有个学生李钢,从小就爱写作,摄像的父亲熏陶,也喜好写作书画和摄像。但是,高考后却被录入自己并不爱好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又被录用到社会保障局工作,兴趣,专业,工作三者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啊。但是,李钢在继承了他父亲几百幅旧照片(1950——1960年)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拍摄了400多幅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画面,并撰写出配图文字60多万,以《历史的记忆》为名交付出版发行。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处于这种认识,我们尝试在汉中菜花节在洋县梨园景区召开之际,我们进行了“活动作业”,“行为作业”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提示同学们:有卡片机的去摄像“抓镜头”;爱文艺表演的早先排练了《洋县四宝(朱鹮,熊猫,金丝猴,羚牛)》去参加文艺表演;准备了诗歌的去参加“2011年中国最美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赛诗会”;喜欢写作的就带笔记本去搜集素材;对野生动植物感兴趣的就去采集标本;喜欢画画的带小画夹去写生。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效果是显著的。有位家长陪同儿子参观菜花节,和儿子共同创作诗歌:“春暖乍寒春分日,下了一场及时雨,浮尘荡涤晴空现,迎来油菜花开时,油菜花开不一般,铺天盖地金灿灿,麦苗油绿作镶衬,恰似一幅大花毡..风调雨顺春光美,今年是个丰收年....”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比单纯的家长督促检查家庭作业完成多少多少要好得多。既密切融洽了父子关系。对学生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学舞蹈的同学在景区欣赏到朱鹮飞翔姿态,就主动要求老师辅导创作排练《朱鹮仙子》的小舞蹈;搜集素材的学生写了《为什么要给梨树疏花疏果?》,《菜农为什么不种植地荠菜?》,《有的游客素质差》...的周记,不少内容出乎我们的预想。采集标本的同学采到了许多的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还采集到不知为何物的“地耳”。我们就因势利导,在校园小报上刊载《地耳》一文。既是一个习作范例,又是对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的培养学生在传阅此文后,对喜欢写作动植物小论文的学生起到了积极的辅导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指导员。辅导学生怎么在网络上查阅学术资料;语文老师辅导怎么样写作科普小论文...学生也认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我们也期待着,在素质教育问题上,社会,学校,家庭早些达到共识。是使我们在教育理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为祖国下一代的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

第11篇

【关键词】作业批改 新思路

一、改变了作业的批改地点和时间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看见同行在没上课的间隙埋首于批改作业中,而无暇于精心备课及教研。而我,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批改。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家庭作业,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把做好的作业翻开,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读,教师巡回批改。

2.对于课堂作业,则在课内最后10至15分钟,让学生做作业,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后交与组长检查、收齐。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让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大缩短作业反馈评价的时间。实践证明,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业的符号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不能简单地运用符号“√”或“”来做出评价。因为学生从返回的作业本中获得“”的信息反馈,往往是知道这道题做错了,但不一定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导致错误发生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符号标记简明,每个符号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向,使学生看到符号就明确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然就会去研究“为什么错?”。比如,在学生计算错误的某步下面画上一条短线“─”并标上问号“?”,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学生订正后的作业,教师仍应认真批改,使学生感到完成作业并不是一种形式、负担,而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三、改进评价作业的方式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习惯于对全对的作业,用“一百分”或“”予以鼓励,对中等生一般不评,则写上“更正”两个字,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评语对优生来说,固然高兴,但对于潜能生来说,就未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一边笔批,一边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语评。

例如:对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说:“你很认真!”“你真快!”抑或是一个简单的“好!”也胜过那个无言的“”;对中等生,老师就可以鼓励说:“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点,字写得更好点,就太棒了!”等。这样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也应该要多运用评语。

四、做好批改记录,为后继教学提供素材

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师评讲作业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在后继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提供最好的素材。所以我在作业批改记录时一是记录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就是大部分学生易犯的错误。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一般性和过失性错误,我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解决。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同一错误,我应及时检查自己教学中的不当或失误,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记录学生作业中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并为这些学生提供向全班同学交流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觉得教师平时注重学生作业的有关记录、分析,就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阶段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构建有关知识结构,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五、做好及时讲评,帮助学生补救并提高

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批改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作业批改得再好,如果不及时地讲评和补救,让学生及时地弄清错误原因,并把错误及时地加以改正,也收不到最佳的批改效果。必定有些学生还是很贪玩的,有时不会百分之百地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评讲作业要中肯,要根据自己的作业批改记录,有选择性地讲解,讲学生最需要讲的,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讲了,也当没讲。通过作业讲评,不仅要使学生弄清错误原因,及时改正错误,而且更重要的是,老师还要把学生中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最优解题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解题的技能技巧不断地提升。

第12篇

一、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追问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人们已从多视角或多维度展开分析探究。在此,我们暂不论“减负”的目的、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而是要审慎地追问如下问题:

其一,“减负”是“减少”还是“减掉”?抑或兼而有之?这决非是在做文字游戏,而是直接反映出人们如何认识“减负”以及如何开展“减负”等关键问题。如“作业量过多过重”,有些地方采取“减少”的方式,包括课堂作业、课余和家庭作业等都适量“减少”,而有些地方则采用“减掉”的方式,如强制性地规定不允许布置课外或家庭作业或规定所有作业都要求在课堂内完成等。虽然这两种方式都具有“减负”的效果,但体现出的政策价值及所造成的教育影响等方面还是存在诸多差异的。如对那些没必要重复的或完全是无效重复的课余或家庭作业,就应“减掉”,但决不能理解为禁止或不允许布置课余或家庭作业!实际上,课余或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组织方式。而“作业量过多过重”,其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布置课余或家庭作业,而在于如何布置和如何让学生在这些作业方式中学会“如何学习”。所以,“减少”还是“减掉”,需应审慎地分析决策。

其二,“减负”减多少是适宜的或不需要再减了?其实这是自“减负”以来一直困惑和纠结的问题。“多”了就减!可以说是人们对待“减负”所持的较普遍的观点和态度,但问题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究竟“多”在哪儿?“多”了多少?如何衡量或判断?等等。这些直接关涉“减负”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问题,却一直被“悬置”或“有意模糊”,所以,“减负”减了这么多年,至今仍难以确定究竟“减”多少是适宜的。而值得惊异的是,在缺乏“减”多少是适宜的衡量标准或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减负却开展得“轰轰烈烈”。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追问,“减负”是否需要可以衡量或判断的指标体系?如果不需要,又是如何判断减多少是适宜的?主观的定性判断还是经验性地认定?上述问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确实难以顺利推进“减负”,当然也难以获得实际成效!

其三,所有中小学生都“超负”还是部分或个别的中小学生“超负”?这是我们分析和认识“减负”不得不追问的问题。从政策意义上讲,“减负”是面向所有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而提出的,具有概括性、普适性和原则性等特征,难以具体地区分指向哪类或哪些学生;但从实践意义上讲,“减负”政策必须转化为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因而,必须在观念上清晰如下问题:①如果所有中小学生都“超负”了,那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②假如所有中小学生都“超负”了,是否存在群体间的差异?如“学业不良学生或待优生”与“学业优良或优秀学生”之间是否存在群体差异?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或个体差异?等等。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上述诸问题,就容易把“减负”简单“划一”,“减负”就缺失了差异性和公平性等原则要求。虽然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尚不能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但在决策“减负”的相关政策时,决不应忽视学生群体、性别以及个体间的差异,否则,“减负”极易被概念化、口号化,缺乏必需的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差异性。

二、关于中小学生“减负”遇到的困难及其归因的再认识

从收集到的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来看,人们对“减负”中遇到的困难及其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作出了多维度的解释。但这些困难与“减负”之间究竟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人们如何认识所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对产生这些困难进行归因的?这些归因是否合理?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主要对如下方面展开反思性的分析和再认识:

其一,过分追求升学率。人们所以把“过分追求升学率”视为“减负”遇到的困难,其原因在于:①虽然许多研究者及教育者都强烈地批评“过分追求升学率”,但“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却是社会及家长衡量或判断学校办学“质量”优劣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这种观点及标准内在地确立了“减负”必须遵从的准则:“减负”不能降低升学率。如果学校因“减负”而降低升学率,不仅会受到家长的批评和指责,也会受到社会的质疑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问责”。②虽然“择校”问题表面上是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但实质上体现的是消费主义教育观以及对“升学率”的功利主义追求左右着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如果学校升学率低,学校就会在“择校”中处于劣势,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等。所以,哪个学校都不敢随意地拿“升学率”开玩笑。

由此可见,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改革考试制度,还是难以解决“过分追求升学率”问题,“减负”不仅难以顺利实施,也难以获得实际成效。这种认识在逻辑上具有其合理性,但我们是否还应对如下问题审慎地分析和思考:①如果人们不再把基础教育的价值依附于高一级的教育,或家长、社会及学校不再盲目地追求升学率,而是把基础教育的价值回归于育人、回归于素质教育,那么,“减负”是否就能顺利实施并能够取得实际成效?②如果取消了考试制度,特别是中考和高考,而且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得以均衡配置,那么,“减负”是否就可以顺利推进并取得实际成效?生源竞争以及“择校”问题是否就可以随之而解了?如此看来,对于“减负”与追求升学率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是需要理性地、多维度地思考和分析。

其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高期望以及“升上好学校才能考上好大学”的功利性诉求,普遍强化了家长对“分数是硬道理”以及“熟能生巧”等观念的实利性认知。所以,对孩子抱有高期望值的家长,“口头”上虽然也在抱怨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痛”在心上,但对孩子能否获得高分数却都有着较强的焦虑性期盼和担忧。正是这种心理上和认知上的矛盾纠结以及功利性诉求的高期望,致使很多家长加大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投入”,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特长斑、兴趣班或奥数班等,以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功夫没下到”上等。家长们所表达出的这种“亲情式”的高期望以及因对“分数”高焦虑性担忧而在经济上的“投入”等,都极大地加重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这种归因,确实能在很强程度上揭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减负”的顺利推行,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下问题:①如果家长都认为孩子接受的教育是最优质的教育,那么,“减负”是否就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实际成效?②如果家长不认为孩子接受是最优质的教育,那么,用何种办法或策略能够降低或减弱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或让家长理解并支持“减负”?③如果家长不再为孩子的未来职业和生活担忧,而是考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减负”是否就可以顺利推行并获得实际成效?等等。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视角地分析“减负”与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之间的关系问题,切忌简单“归因”。

其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沿袭传统,缺乏改革和创新。许多研究者认为,“减负”所以困难重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虽然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但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强调“多讲、多记、多练、多重复”,仍然相信“题海战术”以及时间上多投入的功效。这种“过度赘述”、“过度练习”、“过度记忆”的教学,其结果是学生投入时间过多但学习效率偏低,而且还极易造成中小学生厌学,缺乏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机等诸多方面的弊端。

现实地讲,如果教师还是沿袭过去那种“多讲多练”或“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或者还是仅仅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累积式记忆等,那么,“减负”实际上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方式是提升“减负”的有效方法或策略。但我们是否还应思考和分析如下的问题:①过于强调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或组织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否一定能够有效推进“减负”并取得实际成效?是否会出现“即时效应”或为“创新”而刻意“标新立异”却忽视课堂教学的长期有效性问题?②是否会出现以“技术”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减负”问题的“技术决定论”?③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情境下,是否会出现“减负”越减越多的“奇怪”现象?上述诸问题,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关于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减负”的策略建议

基于上述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追问以及人们对“减负”所遇困难及其原因解释的再认识,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讨论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减负”的策略建议:

其一,转变行政化“减负”,重构“减负”中的权责关系

行政化“减负”,简要地讲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方式和手段强势推行中小学生“减负”。这种行政化“减负”,一方面体现出教育主管部门在“减负”中的“权力中心”地位,即教育主管部门“统辖管制”中小学生“减负”的所有事务;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减负”中的权责关系: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下达“减负”目标和任务,学校忠实执行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绩效”验收。所以,在中小学生“减负”中,学校虽是“减负”的“主场”,但实际上仅享有实施“减负”的做事权以及承担能否达成“减负”目标的责任权。这种权责分离,其实是中小学生“减负”的内在阻力和障碍,直接制约“减负”的有效推进。

转变这种行政化“减负”,一方面就是让教育主管部门“放权赋能”,把“减负”的权责归还学校;另一方面,就是要重构“减负”中的权责关系,让学校充分发挥“减负”的“主场”地位和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则以政策供应、组织保障、方向指导等方式和途径,发挥其在中小学生“减负”中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其二,创建多主体参与的审议制度,共议可行的“减负”方案

所谓审议,简要地讲是指审查讨论①。我们提议创建多主体参与的审议制度,一方面就是要转变过去那种单一的集权化决策模式,把决策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权力移交到学校,创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减负”中不可或缺的责任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审议制度,即通过多主体参与来研究、审查和共议“减负”的实施方案,体现出方案制定的民主性、广泛参与性和权力共享性;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吸纳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减负”中多主体参与,不仅有利于吸取关于“减什么?怎么减?以及减多少是适宜的?”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而且也有利于人们对“减负”实施方案的较为广泛地认可和接受,减少人们在心理上的矛盾纠结。从管理学的层面上讲,广泛地多主体参与“减负”方案的审议,本身就也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宣传。所以,创建“减负”中多主体参与的审议制度,才可能出现“共议”可行的“减负”方案的可能,也才能顺利推进“减负”并取得实际成效!

其三,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减负”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从前文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追问和对减负所遇困难及其归因的再认识中可以看出,在中小学生“减负”推行过程中,一直缺少两个前提性和基础性的条件:一是缺乏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调查研究。如关于中小学生“超负”现象和“减负”的省域、市域、县域等区域性和不同学校的调查研究;不同学科“超负”现象以及“减负”的调查研究;不同性别、群体学生间“超负”和“减负”问题的差异性调查研究;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不同主体关于“超负”和“减负”问题认识及态度的调查等。二是缺乏“减负”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如是所有中小学生都超负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究竟超了多少?“减”多少是适宜的?等等。由于缺乏这两个前提醒和基础性条件,致使在中小学“减负”中产生诸多困难以及矛盾和纠结的现实问题。对于上述诸问题,我们并不反对定性描述或判断,但缺乏“量”的依据或量化的指标体系,就会直接导致“减负”中目标模糊、原则混乱以及过于主观经验等诸多弊端。可以肯定地讲,立足于学校展开关于“减负”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地设计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和制定“减负”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等关键问题的现实基础,也是顺利推进“减负”的基本前提和产生社会广泛影响力的基本条件。

其四,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领导力

从目前中小学生“减负”的现实来看,课程多、书本多、内容多、课时多、作业多等现象,可以说是“减负”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提升中小学生“减负”的整体效能和效果,我们建议首先要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是前提条件,也是有效的策略和途径。

我们提议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领导力,就是要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减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减负”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身份,主动研究分析本学科“减负”的内容并积极寻求衡量的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减负”。简言之,就是想办法让中小学教师把“减负”扛在自己的肩上,通过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师领导力,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减负”的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庆环.聚焦教育问题:中小学生“减负”为何越减越重.光明日报,2011-8-12.

[2] 靳晓燕.择校热,如何破解?——一个屡屡说起的话题.光明日报,2011-11-9.

[3] 刘磊,杨几.家校之间:发展中的“边界困境”.中国教育报,2011-12-4.

[4] 田华.中小学生“减负”策略研究报告.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