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7:2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测量技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阶段性总结
课 题 名 称 职业院校学生基本培养体系创建研究
课 题负责人 xxx
所 在 单 位 xx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8 年 9 月 10 日
阶段性总结主要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一、阶段性总结活动简况:
时间:2018年8月20日
地 点:xx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明智楼四楼会议室
主 持 人:xxx
参与人员:
xxx、xxx、xxx、xxx、
议 程:
(一)xxx 主持会议并介绍课题整体进展情况
(二)xxx 汇报开展问卷调查及开展座谈会情况
(三)xxx 汇报实验样本的筛选、监控,收集资料、编写报告等工作
(四)xxx 汇报了资料收集、学生调研等情况
(五)xxx 汇报实验模型建模、实验数据分析,收集资料、编写报告等工作
(六)xxx 汇报课题计划的制定,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阶段性总结编写。
二、阶段性总结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正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开展科研理论学习。
课题开题后,课题团队依据学习计划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体系创建研究等教育理论,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课题组集体学习了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习了美、日、德、韩等国的国外专家关于综合xxxx的理论;学习了国内陆刚兰、陶国胜、闵清、黄晓初、张丽、白学伟、李文涛、许文霞等学者有关xxxx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的分析、探讨、论述;学习了山东省xx市技师学院院长xxx在《中国培训》2016年第19期发表的《提升职业院校学生xxxx的实践与探索——以xx市技师学院为例》一文,了解了职业院校学生xxxx培育的现状和从学校活动和班级管理当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xxxx的方法;学习了xx省工程技师学院的教授xxx在《职业》2014年第17期发表的《浅谈职业院校学生xxxx培养和职业指导》一文,了解到从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提出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方法。
根据学院安排,上学期听取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杜德昌所长作的题为《职业教育科研方法和策略》的报告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家臻作的题为《做好课题研究,提炼教学成果—中职教师如何做课题和教学成果》的报告。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指明了做课题的方法。会后课题组不断进行研讨,查找自身课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升了科研水平。
2.用调查问卷法、特尔菲(Delphi)咨询法等了解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xxxx。
(1)印制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教师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学生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企业版)
(2)招募各年级、层次学生样本。
(3)问卷调查、测量。采用Likert量表5点记分,测试判断各种成分作为基本xxxx的认同程度。
(4)分析调查问卷,采用特尔菲咨询法,与知名教育家、职业院校校长、教师代表、企业家座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框架进行精确分析,对基本xxxx的核心概念进行精确定义。通过与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师代表、著名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征询专家小组的意见,将专家的意见经过“集中、返回、再集中”的几轮征询,最后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一致,从而归纳出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框架、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的方法与途径等。
(5)根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结构体系,并建立不同级段的基本xxxx培养结构模型。
3.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学生基本xxxx进一步提升。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发生转变原因之一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影响者当属于所教育的学生。在注重培养学生xxxx的教育理念指引之下,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与学生交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都将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呈现给学生优良的一面,以身作则。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从最初的效仿或是模仿,到逐步的学习内化,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特质,其培养良好xxxx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在此基础上,一批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二)阶段性成果
1.进行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教师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学生版)、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调查问卷(企业版)》的测量、收集与整理;
2.编制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xx培养方案》;
3.写作了论文《基于xxxx培养的中职课程体系研究》。
(三)主要创新点
1.给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分别编制不同的基本xxxx培养辅导方案。通过辅导,指导学生设计不同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成长路线,进行职业耐挫能力、职业决策能力、创业能力等核心素质与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2. 基本xxxx培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社会适应能力。推广应用价值极大。
3.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特尔菲咨询法、结构方程模型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在职业教育基本xxxx的相关课题当中,比较少见。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进行基本xxxx培养辅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需要培训,资金有限。
3.测试问卷多,调查统计有难度。
(五)下一步计划
(1)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实验样本的基本xxxx“量”的方面是否达标。
(2)整理编辑研究报告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准备课题验收。
(六)可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新xxxx职校生xxxx素养内涵的研究》
2.编著《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结构》
3.论文《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培养模型及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xxxx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三、课题组总结要点:
2018年8月20日上午,课题组对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基本xx素养培养体系创建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经过讨论,课题组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组成员分工、进度合理,思路清晰,问题分析透彻,课题研究和学校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议加大对比性研究、体系创建研究,证实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3.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推广到更多的班级和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基本xxxx。
项目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关键词:主轴承孔;机体;基准;修复
柴油机机体主轴孔修理,由于主轴孔轴线、孔中心比较难找正,加工时又因为百分表找正的中心与刀具旋转的中心不重合,以及工件材料,加工时又通常需要采取加工半个孔来保证一个孔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等的原因,造成加工难度非常大,如没有一套先进的操作方法去指导主轴承孔的修理加工,是难以保证机体修复质量的。
要修理的主轴承孔有三种类型:(1)有基准孔,(2)无基准孔,(3)整排孔,其中有基准孔和无基准孔的又分为单个孔和多个孔。下面就对三种具体类型主轴承孔修复加工的操作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1.有基准主轴承孔的修复
有基准主轴孔的修理加工指轴承盖损伤加工、换轴承盖后加工、轴承座损伤堆焊后加工,这类情况通常需要采取加工半个孔来保证一个孔的尺寸和形位公差。
以4400马力机体换盖加工为例。工件上车后,校正,装夹,先用加工主轴孔的2#附件头装上心轴来校正第七档主轴孔(校正部位要在主轴孔不需要的内孔上),首先确定工件Y、Z、W各轴零点,然后Z轴抬高(注意不能让附件转过180°来找正第一档主轴孔中心)至第一、第二档轴承座开档处找正第一档中心,校正至与第七档主轴孔中心重合范围0.02mm之内,这样工件轴线就与机床x轴基本重合,再确定工件X轴零点就可以开始粗镗需要修理的孔。粗镗孔至?262mm粗镗结束后,换精镗刀。刀具直径缩小1mm至?264mm精镗一刀,退出,测量(在孔的入口垂直位置和左右水平位置取三点测量,水平方向的两测量点要左右对称,尽量靠近轴承盖座贴合面。)比较三点尺寸,得出工件零点与实践加工时孔中心的差值后改进工件零点。将刀具直径调至?264.5mm,再镗该孔,结束后测量孔的进出口尺寸,如六点尺寸不在同一数值,说明这时的主轴孔中心与刀具旋转中心不重合,需通过修改工件零点或调整工件装夹位置后再镗该孔,将刀具直径调至?264.6mm,再镗该孔,如六点尺寸在同一数值,说明这时的主轴孔中心与刀具旋转中心已重合,可以开始精镗,将刀具调至?265.00mm,镗进孔3mm~5mm,退出、测量,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时刀尖没碰到或者刚好碰到轴承座上,而孔径还没有达到预定数值,应将Z轴抬高(假设现在孔径是?265.00mm,要加工至?265.03mm,这时Z轴抬高0.015mm,把刀具直径调至?265.03mm,加工该孔,这样就能保证主轴孔换盖加工的工艺要求)同理,可用来加工轴承盖好,补焊轴承座的主轴孔修理。如果一只机体上有多个这样的主轴孔,可按此操作方法逐个加工。
2.无基准主轴承孔的修复
当机体上有一个或多个孔需要加工整个主轴孔,但又要保证加工后的主轴孔与不需要加工的主轴孔的同轴度时,应先将相隔距离最远的两档不需要加工的主轴孔校正至同一轴线,然后粗镗需加工的孔,孔径至?264mm,镗好后将刀具直径调到?264.8mm,移至与该孔相邻的不需要加工的主轴孔内,刀尖进入距孔口1mm~2mm处,用0.1mm的塞尺,检查塞尺与孔壁间隙,当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间隙相同时退出,将刀具调至与该孔相同直径尺寸,在孔内壁涂上粉笔,试镗该孔(试切距离在1mm~2mm范围,以免破坏该孔尺寸)刀具退出观察粉笔印上的切痕,也有可能在工件内孔壁上会有切痕,如切痕不均匀,微调工件零点至切痕均匀后确定工件零点,就可以加工所需加工的孔了,同时保证该孔的位置精度。此操作法需要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在工件允许的精度范围之内。
3.整排孔的修复
以16V280机体主轴孔修理为例。一般整个一排孔需加工的机体,事先都会通过修磨轴承盖哈呋面来缩小主轴孔垂直方向直径尺寸的办法来给镗孔制造出加工余量。关键问题就是找正第一、第九档轴承座两个半孔的同轴度。具体操作:工件上车后用2#附件铣头找正一、九档轴承座直线,确定工件零点,然后将刀具直径缩至?244mm,精镗第九档,镗好后直接跳至第一档主轴孔精镗,第一档加工完后用内径千分尺量取一、九两档主轴孔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尺寸,得出机体主轴轴线与机床X方向轴线的误差,通过调整机体装夹位置的方法使两轴线平行,再试切,反复几次,直到实际加工后的工件轴线与机床X方向轴线平行就可以开始精镗主轴孔。
4.结论
此操作方法简单易学,精度较高,已应用到各种类型机体修复加工上,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先后挽救了几十只将要报废的机体,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春雷.试论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2005年.中华建筑报.
[2]黄盼.提高镗孔的精度设计.2004年.鄂州大学学生毕业论文.
[3]张宝坤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2011年.《广西工学院学报》.
[4]王杰.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分析.2004年.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优秀论文.
关键词:机能;形态;形体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80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67―03
形体健康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形体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之一。近年来,各国在大学生形体健康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德、日、俄罗斯等国家在大学生形体改善的基础理论、教育方案、运动处方等方面的研究都处在领先地位,为本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例如:前苏联著名的《鲁斯塔姆一艾哈迈托夫增高运动处方》,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加以实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日本烟川艾义的《增高法》,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身材矮小者应如何增长身高,在日本各个阶层受到重视并被加以贯彻在教育中。对二战后日本人的身高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在大学生形体健康方面的细致调查与对策研究,至今未见较详细的报道。只有一些单一的成果推出。在我国学校体育活动中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术、技能发展,并把它列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部分。例如:“三基”原则的贯彻和《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设立。当前在普通高等院校各类体育专项选修课程的开展,大都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技能知识,但是,对学生形体、形态的教育和影响是随意的,缺少专门性和针对性内容,形体改善效果不佳。通过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815名同学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存在驼背、鞍背、溜肩,脊柱侧弯、身材矮小、过胖、过瘦等形体、形态问题的学生占50%以上,甚至有一些学生伴有相应形体、形态性心理障碍(占10.1%)。如果把一些日常生活动中,“摇头晃脑、挤眉弄眼”等不良习惯及不卫生习惯动作算上,问题更严重。在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一现象亟待解决。
本文研究旨在以体育课教学为主,课后练习为辅助,采用专门性的体育医疗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不良形体、形态得到良好的改善,并使学生掌握形体、形态、体育卫生、科学锻炼、营养饮食、恢复、睡眠等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以适应普通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999级~2001级815名同学和河北建材学院2000级~2002级50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部分形体健康状况不良者作为授课对象,实施“形体健康课程”教学。以这部分不良形体学生自身基础测量数据为对照组数据,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每学期进行2次测量。尽量做到“统一人员操作”、“统一时间测量”、“统一测量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论文、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方面的论著,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模式,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教学实验法
1.2.2.1 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形体健康课”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探索形体健康课对学生不良形体的改善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科学的形体健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2.2.2形体健康课教学实验的基本形式 由于不良形体的改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系统”的身体影响,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形体健康课教学实验”是以体育课课上教学为主,课下练习为辅的形式。课上进行不良形体改善理论学习、专门性体操、专门性器械的讲解和示范,检查课后作业练习完成情况。课下安排每天练习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检查。这样增加了身体练习的时间,保证不良形体改善的“连续性、系统性、长期性”。
1.2.2.3实验周期 教学实践共进行两个周期。第一教学周期起止时间为: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第二教学周期起止时间为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总计32周74学时。
1.2.3动物实验法 本文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也进一步说明“动态的牵拉练习有益于骨骼性状的改变,有益于骨骼内部代谢状况的变化”。可以说明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形体、形态。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选8只清洁级近交系日本大耳白兔,7周龄,体重(2.5±0.3)kg,雌雄不限,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学系提供。选用自行研制的动态牵拉装置实现动态牵拉模拟运动。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基础测量和x射线拍片,拍摄仰卧后腿股骨、胫骨长度。长度测量采用哈尔滨量具刀具厂提供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实验周期为4个月。实验结束后将兔子全部处死,取下股骨、胫骨,进行测量和x射线拍片。
将实验过程中股骨、胫骨与对照组变化情况的记录数据、x射线拍片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处理(t检验)。
共计8只兔子全部完成动态牵拉实验,腿部结构完好,功能无异常。将实验组兔腿与对照组兔腿进行比较研究,1个月后测量结果,腿部长度较对照腿增长4.1 min,并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解剖后测量数据显示所有样本均有所增长,股骨平均增长1.56 mm、胫骨平均增长2.61 mm。均数采用t检验,相差具有显著性。x射线拍片显示骨化中心尚未完全闭合,骺软骨板清晰可见,厚度变薄。片中显示股骨、胫骨长度与对照腿比较有增加,骨径无明显变细。胫骨增长较股骨更显著。
1.2.4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机处理。
2 结果
形体健康课教学实践1年后的数据,利用测量法和“x”光片评估等方法对学生的教学实验效果进行统计,并以学生自己的的基础测量数据为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X<sup>2</sup>”分割法检验显示“肥胖、驼背、溜肩”效果最好,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型腿等效果稍差(P<0.05)。总检验X<sup>2</sup>=34.9871取α=0.01查X<sup>2</sup>n=(5-1)(4-1)=12 X<sup>2</sup>(12)0.01=26.22X<sup>2</sup> X<sup>2</sup>>>X<sup>2</sup>(α)0.01 P<0.0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不良形体指标较实验前普遍改善,表明该课程模式对学生部分形体疾病的改善具有实际意义,总有效率为89%,治愈率57.6%。治愈率和显效
率与教学练习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3 讨论分析
3.1形体健康课的效果与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负重对骨量和骨的结构有重要的功能性影响,承重练习可能通过在骨组织中产生的动力性应变而发挥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也证明运动锻炼对骨骼有塑性作用,依据“人体形体改善骨生理理论”设计的该课程具有实际效果,总有效率达89%。效果显著的原因是“人体的承载和骨结构产生的应力(stress),应变(Strain)对骨的构型和重建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骨的载荷增加,其应变量增大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便可以启动构型过程从而使应变增大部位的骨量增加。
我们知道形体和形态的改善可分为:“人体骨骼性状的改善”、“人体骨骼肌性状的改善”。以通过医疗体育手段影响骨骼形状,改善身高为例,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指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所造成的形体上的变化,通常指重量和体积上的变化。身体的生长发育则是指各器官系统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变化,一般以达到成熟时为止,都有科学、严格的规律。然而,先天遗传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生长潜力,很大程度上还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如营养、心理意愿、精神状态、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其中体育锻炼是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在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形体健康课”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那些有形体健康问题且骨发育尚未完全闭合的学生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形体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总体,包含内容丰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一门课程已开设多年,形体健康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形体健康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地弥补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形体、形态。多年来我们的体育课程在学生形体、形态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特别是不良形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被忽视了,体育课程内容中始终缺少相关的形体健康教育内容。“形体健康课程”的研究,试图从这一视角切入,力图改善当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不良形体大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形体健康教育内容的贯彻与实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发达肌肉,健骨塑形,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医疗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机能,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自我锻炼的方法,使其具备终身体育的基本能力。并通过改善和塑造形体,端正不良行为习惯,(如: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等)。最终使学生在形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教书育人”目的。
3.2形体健康课前景 教学实验课和初步调查显示:面对就业、择偶等压力,大学生对自身的不良形体认识有所提高,大都有强烈的改善愿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形象与气质以及健康的体魄。学生的需要就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形体健康课”能够适应当前人才市场、教育市场的需求,是对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完善,也正是对处在抢救阶段(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不良形体、形态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等最后的补救性措施。随着全社会对“形体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院校将会更加重视“形体健康课程”的开展与普及。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体育形体健康课”实施是建立在广泛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基础上的,是结合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生理特征,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体育教育形式,对不良形体学生的改善效果明显,课程可行。该课程研究对开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科学的形体健康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能够满足一个班级的电子教室,包括计算机、一台教师机、投影设备。资料查找区。上课时教师能一边讲授操作方法和步骤,学生一边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达到边讲边练,而且能方便的下发作业习题和收集学生作业。
二、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材
本课程教材采用人民邮电出版社陈秀莉编写的《计算机基础应用一体化》,选用本教材的原因是因为该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思路,将基本应用和操作融入到了具体的案例中,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对教材的讲解进行了一些增删,比如:增加了Excel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内容,删掉了数制和编码部分的讲解等等。
三、教学设计
该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逻辑顺序排列学习任务,强调与工作世界、就业环境的对接,更重要的要强调该课程与专业的对接。比如学生是楼宇自动控制专业的,就要围绕网络布线的实例多讲解,如果学生是测量专业的,就要利用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实例讲解,那么对于大专班的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就要多讲解个人简历和毕业论文方面的实例。总之,教学设计要以兴趣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统筹安排,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
四、选用的教学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
从具体的专业中提取典型工作,以这些典型工作任务为模块,进行实例的设计,以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尽量把这些任务设计的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的时候,教师提出典型任务:假如要参加一个招聘会,每个同学要做出一份简历表,简历表要清晰明了,表格设计合理。学生取得任务后,先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教师检查控制,最后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工作任务的提取可以运用鱼骨头技术,如图:图:鱼骨头
2.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材施教
本课程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将课本上实例认真讲解并让学生实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知识的迁移,让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为专业服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接收方法也有差别,所以计算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协作学习
根据学生人数和设备数量的关系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每组进行协商讨论拿出完成任务的计划,由组长展示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每组成员进行任务调整,实施完成,让小组内互相学习,小组间互相竞争,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反馈练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效果
一、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培养合格的技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就现在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来说,还存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公共心理学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体系安排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学时安排不合理、师资安排不规范、教育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上,所以要从多方面角度来解决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提高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二、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改革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与对知识的领悟提高,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体系必须改变传统心理学教学内容,改为以注重教学实际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同时根据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增加相应教学内容。根据我院在教育教学上的根本需求,还应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重要标准包括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也是学校教师必备的技能。但是,就目前教育心理学教材与公共心理学教材上涉及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知识都很少,这就导致现在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严重欠缺,比如,如何测定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如何根据不同的考试选择合适的题目,如何评价一份试卷的质量等等,这些都要求技工院校老师具备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知识。
(二)技工院校公共心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我国教育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发展,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互相交流、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在技工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实现其课程价值,必须注重公共心理学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中的改革,从而改变以往单一、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实现以下几方面:注重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平衡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细节教学,抓住重点章节,发展独立个性;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摒弃单一教学;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切勿只传授心理学知识。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潜能为目标,加强科技化教育,注重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的实践教育,运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技工院校在保证学生公共心理学教学课程质量的同时,开设公共心理学试验课程,让学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帮助,真正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我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新的教学方法:自我描述、心理分析、故事编写、心理剧情、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从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心理学教学质量。
(三)变革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教学评价是公共心理学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唯一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单单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必须采取多方面、多样化的评定标准来制定学生的公共心理学成绩。所以技工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改革应体现在考试评价体系变革之上。合理的考试不仅是心理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还是心理学改革的重要保证。考试变革主要包括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思路、掌握能力上,机械式内容的试题要相应减少。充分调动技工院校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积极性与喜爱,并达到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整体素质。在考试方式上,技工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增加学生平时各项考察比重,如课堂发言情况、读书笔记、听课情况、作业与论文以及实践操作成绩等,考试成绩可占其中一定的比例,从而制定综合分数。教师平时对学生应做到合理公正,不断鼓励,详细记载学生平时各项成绩。
结束语
[关键词]Ricketts 分析法;哈尔滨地区;头颅侧位片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7-1138-03
Investigation on the clinical normal value of the whole Ricketts analysisofthe adultinHarbinarea
SU Jian-hui1,MOU Ming-kui1,LOU Tie-ying2,WANG Pei-jun1,LIU Jie1,WANG Ying1
(1.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the 2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Heilongjiang,China;2. Dan-De Dental Management Co., Ltd, NanJing,210029)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n the clinical normal value of the whole Ricketts analysis of the adults in Harbin area.Methods120 normal occulusionadults bornedandlived in Harbin areawere enrolledbystudy (60 males and 60 females),subsequentlytaken X-cephalometrical films ,.then, points found.lines distance and angles calculated.T test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the male and female interblock values was contrasted ,next, combined. That was gone into comparision with norm occlusion people in Shanghai area.Results ①The clinical normal value of the whole Ricketts analysis of the adults in Harbin area was investigated.②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Harbin area was undistinctly in statistics.③Differenceis obviouslyin some measurement items betweenpeople in Harbin and Shanghai with normal occlusion.Conclusion Ricketts normal standard values are diverse in the areas.The clinical normal values of whole Ricketts analysis acquired in the study may be implemented in clinical orthodontics planning.
Key words:Ricketts analysis;Harbin area;cephalometrical film
好的正畸治疗效果离不开正确的诊断,而后者却离不开X线头影测量技术。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几十种测量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特征,如Tweed分析法是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平面所成角度有关;Holdaway 分析法是下颌中切牙相对于前额和颏部的位置关系有关;Jarabak分析法下中切牙相对于前,后面部的相对位置有关。而Ricketts分析法[1]除下颌中切牙相对于发育中的面部位置关系外。还是一种让人看到生长预测结果及美观情况的分析方法,即可视性治疗计划。该分析方法常用到的分析测量平面有A-PO平面及E平面,这两个平面用于诊断分析上、下唇的位置,是制定V.T.O矫治目标的重要依据。
正常牙合个体的牙颌面结构知识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基础,并且只有具备了正常牙合个体的各项X线头影测量标准值后,才能将X线头影测量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但是研究表明不同种族、民族和地区的人群之间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存在着差异,某一特定人群的正常值标准并不完全适应于另一人群,各民族、各地区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值[2-4]。为此本文拟建立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的Ricketts分析方法的正常值,为本地区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和矫治计划的确定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哈尔滨市各高校大学生中随机筛选出受试样本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8~22岁,平均19.5岁。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①磨牙尖牙咬合关系均为安氏Ⅰ类;②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③整个牙列(除第三磨牙除外)无明显拥挤;④颞下颌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⑤颜面对称,颌骨发育正常,牙齿发育良好,无畸形;⑥上下牙列中线基本一致,无正畸治疗史;⑦口内无金属充填物,无龋;⑧牙齿无明显磨耗,各牙尖标志点清晰;⑨哈尔滨籍,汉族,至少两代在哈市初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无血缘混杂史。
1.3 提取数据:由同一技师使用同一台头颅定位仪X光机对120例筛选出来的正常牙合研究对象取直立,双目平视,双肩松弛;调节左右耳塞进入两侧外耳道,使其不过紧或过松,使鼻托卡在鼻根部。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拍摄时,瞩其用吞咽咬合法或鼓腮咬合法确定牙合关系[5]。咬合于正中颌位并按Burston [6]提供的3种方法:①让受试者做小范围的上下叩齿动作;②医师用手指抚摸受试者的唇部,助其放松;③医师用语言引导受试者放松唇部,从而使受试者唇部自然放松闭拢。
1.4 应用上述完整Ricketts分析法进行测量:在X线头影测量分析体系中,除辅助线的测量指标误差偏大外,线距测量误差和角度测量误差无显著差异[7]。因此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同一名正畸医师,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分3次对采集的头颅侧位片样本集中进行描点、测量。把3次所测量的结果取均值(如图1)。
1.5 统计分析:将测量出的数值输入SPSS 17.0软件包,获取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男女两组间比较,P<0.05 无统计学差异。然后随机抽取64例样本(男32例,女32例),将合并后的x±s与上海地区相应人群的x±s进行比较。P<0.05亦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2)
3讨论
Ricketts分析方法[1]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诊断分析观点,这种带有整体、全盘观点的诊断思想就是要考虑患者颅颌面所有的结构特点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包括牙性结构一个方面。从结构分析方面来看,它包括颅-面-颌复合体的相关结构分析;而从生长发育方面来看[8],Ricketts分析方法的重要特点就是它还包含着生长发育预测分析,并将这一分析结果贯穿应用于矫治计划的制定和治疗结果预测分析中。目前除西安[9]、广东[10]地区外,所建立的Ricketts分析体系均不完整。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Ricketts分析方法正常值提示,在该分析方法的6大类测量项目中,仅“第Ⅲ类因素指标-代表牙列相对于颌骨关系因素的指标”存在男女差异,具体体现在牙合平面-下颌升支距,这也说明了本地区男性下颌升支位置高于女性的特点,这个特征与杨其国[9]等观点相同。
3.1 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Ricketts分析法正常值男女间比较: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Ricketts分析法正常值的6大类、32个测量项目中,男女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结果与熊晖[11]等观点相符,但与广东李藏珍[10]所提出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地域、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结果。从本地区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本地区正常牙合样本在骨性、牙性及软组织方面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说明男女两性在上下颌骨结构关系、牙齿的倾斜度、侧貌突度有明显的一致性。
3.2 哈尔滨地区与上海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Ricketts分析法部分正常值的比较:在所比较的4项测量指标中,上海地区成人均值及标准差均明显大于哈尔滨地区。例如面轴角在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前者较后者颏部和磨牙的生长方向更加向后,而且伴有面部高度和深度的比例增加;面角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矢状方向上前者较后者颏部的位置更向后,具有部发育相对不足,骨性Ⅱ类的趋势;下颌平面角在两组间存在差异,表明前者面型较后者更具有高角的特点,这也提示在一些拔牙矫正病例中,支抗后牙更易于前移[12]。上中切牙突距、下中切牙突距、下中切牙倾斜度在两组间存在差异,表明前者具有上下中切牙唇倾,侧貌略突的特点,也同样说明哈尔滨地区人群较上海地区具有直面型的特点[13]。
3.3 通过对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完整Ricketts分析法正常值男女间比较,所测量的6类因素指标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亦可合并计算;与不同地区人群进行比较,表现出特有的面貌特征说明具有地区差异的特性,因此建立本地区成人正常牙合人群的正常值,有利于错牙合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Ricketts RM. Perspectiv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ephalometrics [J]. Angle Orthod,1981,51(2):115.
[2]李 婧,李洪发,韩 磊.天津地区正常牙合成人X线头影测量Mc Nam ara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1):127-130.
[3]袁 虹,傅民魁.中国成人正常牙合ODI、APDI值的测量[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1):43-44.
[4]陶 沙,李锦标,郑 朝,等.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正常值的建立 [J].口腔医学纵横,2002,18(1):54-55.
[5]杨 山,皮长生.腮咬合确定牙合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23(2):6.
[6]Burston CJ.Lip pos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planning [J].Am Orthod,1967,53(4):262.
[7]刘艳萍,邵金陵,陆爱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准确性研究人工测量误差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2):132-133.
[8]曹 军.口腔正畸Ricketts生物渐进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出版社,2006:6.
[9]杨其国,曹 军,刘晓勇,等.西安地区成人完整的Ricketts分析法临床正常值的提取[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95-98.
[10]李藏珍,兰泽栋.广东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07级硕士学位论文,2007:26.
[11]熊 辉,徐 菁,贺 红.湖北武汉地区33名正常牙合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5):586-588.
[12]曾祥龙,许天民,刘月华,等.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0.
关键词:纯电动客车 动力电池 匹配 试验
随着当前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著名汽车厂商都在研制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的制定实施,促使电动汽车技术蓬勃发展,其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关键装置或整车技术,尤其是纯电动客车技术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动力电池是纯电动车关键技术装备,决定着车辆续驶里程,直接影响整车使用性能,因此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的合理匹配是整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以广州某公交公司自亚运会投入使用某款纯电动客车为研究基础,着眼于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匹配及设计,并通过试验测试匹配的合理性,分析影响动力电池使用性能的因素。
一、动力电池的匹配
1.动力电池匹配方案
纯电动汽车采用能量型电池,即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唯一的能量源。电池参数匹配一般要满足系统特别是驱动电动机的电压等级、功率要求、最大充放电电流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纯电动车主要计算电池的能量要求。而电池容量与其功率成正比,容量越大,输出功率越大,其功率一般均能满足电系统要求,匹配时主要考虑电池能量的要求,以满足车辆续驶里程。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完全充满电能够行驶的最大里程数。
2.动力电池参数计算
(1)动力电池额定电压的确定。电池电压的选择应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相匹配,而该款电动客车所选用的是额定电压为384V的交流感应电动机,因此动力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要大于384V。
(2)动力电池额定容量的计算。根据车辆日营运里程的特点,动力电池组充满电应保证车辆在匀速40km/h的情况下能至少连续行驶里程大于等于150km,即续驶里程为150km。
首先,计算出车辆匀速行驶要达到续驶里程所需要的能量,见公式1。
Wroad=Proad t=Proad(S/Vavg) (1)
式中:
Wroad――汽车能行驶的最大里程所需要的能量(kW・h);
Proad――汽车正常行驶时所需要的驱动功率(kW);
S――汽车能行驶的最大里程,即汽车的续驶里程(km);
Vavg――匀速行驶的平均速度(km/h)。
当电动汽车以匀速行驶时,其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消耗的功率可忽略不计,只计算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根据功率平衡关系得出下式:
(2)
式中:
ηt――传动系总效率,一般取0.90;
m――车辆总质量,为18000kg;
CD――空气阻力系数,取0.5;
A――迎风面积,为0.8×2.54m×3.2m=6.5m2;
f――滚动阻力系数,客车一般取0.012。
将各参数代入公式2计算得出p=29kW,考虑驱动电动机效率的影响,Proad的值为31kW。
其次,确定动力电池组实际放出的能量,见公式3。
Wess=UessCess ξsoc /1000 (3)
式中:
Wess――动力电池组实际能放出的能量(kW・h);
Uess――动力电池组工作电压(V);
Cess――动力电池组的容量(Ah);
ξsoc――动力电池组有效放电容量系数。
所谓SOC是指参加反应的电池内部荷电状态的变化状态,新的电池在充电之前的SOC为0,经过充电后达到充满状态,充满状态时的SOC为1。电池内部电荷状态的变化状态可以用SOC的百分数(%)的相对量来表示。
电池组有效放电容量系数ξsoc表示电池组不可能完全放出100%的容量,例如从开始放电时的100%放电到20%,那么该系数机为0.8。
驱动电动车辆行驶一定的里程,要满足公式4的关系条件:
Wess≥Wroad (4)
整理(2)、(3)和(4)三个公式,可导出公式5。
(5)
将相关参数代入公式(5)可计算出所需的电池额定容量为349A・h。
3.动力电池匹配的结果
实际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比较复杂的,还要考虑其他用电设备电能的需要,匹配电池的容量要比计算的容量大一些。
锂离子电池在车辆上应用综合性能较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的主要方向。
因此,根据计算结果和调研市场电池类型情况,选用容量为360A・h,额定总电压为395V的锰酸锂电池组。
二、动力电池性能道路试验
动力电池性能的道路测试方案是建立在纯电动客车整车试验的基础上的,通过实际道路试验,测试出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分析出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试验时还需借助相应的测试设备,按照规定的方法内容完成主要包括整车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等测试内容。
1.动力电池性能道路试验内容和方法
道路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以电动汽车在实际工况运行时测试出动力电池的放电容量、放电特性等方面的性能。放电性能可以通过汽车能量消耗率的试验获得,放电容量可以直接通过电池充满电后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续驶里程来反映。
(1)试验的环境和道路条件。在环形汽车试验道路上进行测试,环境和道路条件均满足《GB/T18386-200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中有关环境条件的要求。试验前,安装在试验车上的动力蓄电池必须在已经使用300km以上。
(2)动力电池性能道路测试主要试验设备。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性能道路试验首先需要配备使用第五轮仪,在进行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时还需要用多功能电度表(0.2s级)来测算能量消耗。
(3)动力电池性能道路试验的方法及过程。动力电池性能道路试验主要测试纯电动城市客车的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
在试验前,按照《GB/T18386-200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充电规程,使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在动力蓄电池充电结束时记录该时刻,在此之后4h之内开始按照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用五轮仪记录车辆行驶距离,并使试验车辆加载至试验质量,合理分布,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均关闭。使用等速法进行续驶里程试验,在试验时,纯电动车辆在道路上进行(40士2)km/h等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允许停车两次,每次停车时间不允许超过两分钟,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达不到36km/h时停止试验。记录试验期间试验车辆的停车次数和停车时间。试验结束后,记录试验车辆驶过的距离D,用km来表示,测量值按四舍五入圆整到整数,该距离即为等速法试验测量的续驶里程。同时记录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的整个试验过程所用时间,用T表示。在完成等速法续驶里程试验后,在2小时内将车辆与电网连接,按照 GB/TI8385规定的充电规程为车辆的动力蓄电池充满电。在电网与车辆充电器之间连接的电度表,记录了充电期间来自电网的能量E(单位:W・h),该能量则为车辆试验的能量消耗。
能量消耗率的计算,能量消耗率C,用W・h/km表示,并圆整到整数,按公式6。
C=E/D (6)
式中:
E――充电期间来自电网的能量,单位为瓦・时(W・h);
D――试验期间行驶的总距离即续驶里程,单位为千米(km)。
(4)试验数据记录及结果。测试数据经整理见表1。
表1 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数据记录表
测试参数 测试数据
D(km) 156
T(min) 238
E(W・h) 126378
根据试验规程可知等速法测量的续驶里程为156km,并将表1的数据带入公式5可得出能量消耗率为842W・h/km,另外根据公式(1)和(5)可计算出理论能量消耗率为827W・h/km。将其和目标性能参数进行对比,见表2。
表2 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结果
测试项目 目标(理论)参数 试验测试数据 结果分析
续驶里程(km) 150 152 满足
能量消耗率(W・h/km) 827 842 不满足
2.动力电池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2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续驶里程可以满足目标性能参数,而能量消耗率则超出了目标参数。通过试验测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过程中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为39km/h,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试验过程是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是可信的。
关于能量消耗率超出了目标参数值,一方面,经进一步检测车辆发现动力电池组的温度较高,尤其是电池的极柱温度很高。分析可知是由于动力电池的容量较大,放电电流较大,容易发热,产生了额外的热损失,另外,观察车辆在试验后其电池箱因固定不牢靠产生松动,继而造成电池极柱线路连接处因松动摩擦出电火花,也直接影响到极柱温度高,以致能量消耗率超出了目标参数值。另一方面,由于该款车的变速器只有高低两个挡位,若在驾驶操作换挡时机掌握不佳,也会降低传动效率。今后,在电池的总体容量或车辆的使用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应从动力电池组的串并联接方式上加以改进,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减小放电电流,并提高安装工艺将电池箱固定牢靠,可有效地降低工作热损失。另外还应配置三个以上挡位的变速器以提高传动效率。总之,从数据和分析来看,动力电池的匹配合理能适应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宏超.电动城市客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占锐.轻型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的建模仿真及测试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PLC;组态软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9-0797(2016)02-0090-03
1系统描述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在全球人均淡水资源位居110位,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在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同时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矿区生活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矿区周边水体环境污染,处理回用水可循环使用,如为矿区工业广场冲洗,绿化和煤场防尘使用,从而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让每一吨水都成为企业生产和生活的可用资源,走循环经济,创节约型企业。目前矿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就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直排。部分小区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低,对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难易有着重要影响。先进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于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2控制要求
“分散控制,集中管理,数据共享”是污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选型要求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并且要求整个系统具有扩展性好、运行成本经济、性能价格价比高[1]。自控系统应实现生产全过程自动控制、自动保护、自动调节和自动报警,并且重要设备、重要参数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如下:(1)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采用工业以太网通信方式。主控室上位机通过工业以太网可直接控制各分站设备,当网络故障时,不会影响各PLC分站的正常工作,此时PLC分站可独立工作或通过就地控制箱对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上位机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和管理,PLC各分站按照工艺要求实现本站内各设备的自动控制[2]。(2)控制过程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对工艺参数采集并反馈到系统中,可极大提高系统的抗冲击性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3)对主要工艺参数如水质、温度、流量、液位、pH值和各种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工艺参数临界值进行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可通过OPC服务器或者OPC客户端方式在线访问。(4)控制系统具备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两种运行方式。一般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模式,当系统不具备自动控制模式时改为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又细分为主控室控制与现场控制两种工作方式。(5)组态监控画面的设计要符合系统工艺,符合现场操作人员使用习惯,同时设定不同的级别权限或等级,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3硬件设计
3.1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当前的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一种生产现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比如价格低、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输速率高、软硬件产品线丰富、技术成熟等,目前已经接近现场总线网络的市场占有率。本次设计的矿区生活污水处理控制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构成系统网络。为了提高网络在发生故障时的可恢复性能,主干网络使用多模光纤百兆环形网络拓朴结构。见图1。网络采用的是单环结构,即在环网中的每一个分站布置一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本网络架构可抵御一定故障,如网络中某一通道发生故障,网络会很快生成新的网络结构,逻辑上构成的是一个总线型网络结构,能持续保持系统网络的通信畅通。
3.2PLC硬件设计
(1)PLC选型。针对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控制设备多且分散,环境潮湿、脏、臭等特殊因素。本设计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300系列PLC,S7-300PLC为中型PLC,采用模块化结构,控制点数多,性能高,配置灵活,扩展方便。S7-300PLC各模块安装在一个或多个导轨上,通过背板总线相连。(2)控制系统硬件组成。本设计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站和两个分站。主站位于主控室,包括上位机和显示器,打印机等。分站各包含一套西门子S7-300PLC。主站用于监控,配有打印机,用于输出故障报警信息和各种生产报表。工控机同时作为OPC服务器和OPC客户机,用来和上传报表。工控机主站显示器上可以看到生产过程动态画面,仪表测量值、生产设备状态,键盘和鼠标可进行画面选择和生产设备的控制。在两个分站各设置一套S7-300PLC,组成为一个电源模块PS307,一个CPU模块CPU315-2DP,若干块扩展模块(DI/DO/AI/AO)和一块以太网通信模块343-1。PLC分站模块构成见图2。两个PLC分站中PLC1负责格栅池,水解池,A/O池和二沉池所有设备的控制。PLC2负责活性炭过滤池、多介质过滤池、清水池及中间水池全部设备的控制。PLC分站的控制点数量如表1所示。
4软件设计
PLC编程语言既可以采用梯形图语言LAD,又可以采用语句表STL编程语言和功能块图FBD,本设计以梯形图为主。
4.1污水处理控制程序流程图
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及控制要求,应首先设计系统的流程图及全部程序流程图。并以此指导PLC程序的编写。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系统总流程图。系统总流程图如图3所示。
4.2PLC程序的组成及功能
系统的程序包括主程序OB1及8个功能块模块FC1~FC8。主程序为组织块OB1。主要作用为循环调用各功能子程序。功能块FC1~FC4是各执行机构的运行子程序,其中功能块FC1是格栅池控制程序,功能块FC2是调节池控制程序,功能块FC3是立式回用水泵运行控制程序,功能块FC4是立式回流水泵运行控制程序。其它功能块分别是功能块FC5~功能块FC8。其中功能块FC5为报警程序(包括故障报警、水位超限报警等)。功能块FC6是工程量转换程序(用于模拟量输入值转换为工程量)。功能7(FC7)是液位转换程序。功能8(FC8)是DB数据块数据处理程序。
5污水处理监控组态画面设计
上位机监控组态画面采用西门子WinCC实现。组态实现主要包括建立变量,建立画面,实时和历史数据记录及报警等。
5.1创建污水处理监控系统设计项目
[3](1)建立项目。打开WinCC,新建项目并设定系统属性,“系统属性”中计算机名称一定要与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定的计算机名称相同。设置刷新周期。系统刷新周期为WinCC数据管理器访问过程数据(过程变量标签)的时间,也是脚本或动态功能的触发访问时基。标准时间范围250ms~1h。(2)创建WinCC变量。在"变量管理"中建立组态连接,并设置组态连接属性,根据硬件连接建立WinCC与PLC接口所需的逻辑连接参数。变量可以采用变量组的形式以方便管理,一般一个变量组存放同一属性的变量。本设计生活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变量组分为运行信号变量、故障信号变量、模拟信号变量、手/自动转换、报警和液位参数设定几个变量组。(3)建立系统变量。变量分为外部变量(过程变量)与内部变量。外部变量与PLC的存储器地址中的数据变量一一对应。内部变量与PLC无关,用于存放WinCC中的变量数据。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PLC控制程序,在相应的变量标签组里建立WinCC变量标签。
5.2创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过程画面
通过WinCC“图形设计编辑器”创建系统过程画面。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监控项目中创建以下画面:通用模版画面、生产工艺画面、设备状态监控画面、液位棒状图画面、操作记录画面、活性炭过滤器状态画面、多介质过滤器状态画面和趋势页面等。
6结束语
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需要实现管理与控制一体化。控制系统即要保证与现场控制设备有良好的接口,而且还应具备与上层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标准接口,也就是具有数据可扩展性。本设计针对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设计要求,对要求所提出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选用先进的控制设备和优秀的监控组态软件,进行了细致的设计。本系统实现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极大减轻了现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大提高了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凌雁.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污水处理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03.01,47-48.
[2]陈兆波,任月明.污水处理厂测量、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38-239.
关键词:高校 偏瘦学生 现状
基金项目: 本论文源自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对河北省高校BMI指数偏低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SZ2011321)
1.前言
现代医学研究及统计发现,全世界有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亚健康人群中,体重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消瘦人群又占到80%,与时下流行的减肥风潮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高校大学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其体质和健康与未来生活密切相关,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保障,如何帮助其中的瘦弱人群实现向正常标准的转变,使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完成学业,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在获取科学、适当地增肥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偏瘦的现状、找出造成学生偏瘦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增肥计划。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7所学校偏瘦新生3572人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1.5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河北省高校偏瘦新生的现状分析
3.1.1河北省高校新生BMI指标频数统计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体质指数(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5,小于18.5为营养不良,大于25为超重,30以上为肥胖。
统计结果表显示了女生中偏向营养不良状态的程度大于男生。超重男生占11.44%,女生占7.50%。肥胖男生占4.41%,女生占1.08%,显示了男生超重、肥胖的程度大于女生。男生正常体重的人数相对集中,身体形态基本正常,营养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存在着一定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
女生在峰值18.75-19.375之间人数骤减,但仍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女生BMI的各级人数相对分散,女生的身体形态变化较多,并存在着一定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人数,且体重过轻部分人数大于男生。
在BMI<18.5的人群中,女生居多,这可能与女生更注重保持体形甚至靠节食等方式刻意减轻体重有关,也不排除少数农村学生因营养不良而出现体重偏低的情况。从学生BMI的一般情况看,学生偏瘦的状况较之超重和肥胖的总和还多,说明学生偏瘦和营养不良状况的严重,应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改善这种状况更是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3.1.2对偏瘦学生自身体形及相关问题的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针对减肥控制过饮食或进行体育锻炼,占偏瘦人数的80.46%,说明是其他因素导致了学生的偏瘦现状,如:遗传因素、疾病、生活习惯或日常作息、心理因素等。虽然能意识到自己偏瘦并且了解体型判断的标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改善偏瘦的状态,但只有为数不多的429人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调节情绪和体育锻炼进行了努力或者说尝试。
3.2多种因素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分析
影响大学生体重过轻的因素可归为两大类: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
3.2.1遗传因素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体质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身体构成的复杂性和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决定了影响身体发展因素的多样性。首先,遗传因素是首要的。生物学家认为,我们身体的机能有60%~70%是遗传决定的,而我们后天的改变只占30~40%甚至更少,而且后天影响所获得的身体发展几乎不可能以变异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这是物种相对稳定的基础。所以说,先天性获得是我们身体发展的基础。体质的决定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受遗传影响的人体指标很多,本文就受遗传影响较大的形态指标BMI对我省本科新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3.2.2环境因素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本部分笔者分别从营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以及疾病五方面对河北省高校本科学生的偏瘦状况进行分析。
3.2.2.1营养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本文从饮食习惯、食欲水平、是否吃早餐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省高校本科偏瘦学生的营养状况。
“偏食”是对食物有特殊的喜好及厌恶感,而对食物选择有所偏差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对于偏素食类者会导致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在营养不良的女生中有63.95%的学生有不吃肉类的习惯(见表2),可以认为偏食习惯是导致学生肥胖或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食欲水平、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3572名被调查者中有2318人存在着饮食无规律、1013人存在着食欲不振、并且分别有1924人和2112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挑食和偏食现象,不吃早餐的学生比例也相当高,占偏瘦总人数的23.56%。
3.2.2.2生活环境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所有以上数据表明:偏瘦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从事的行业环境相对较差,导致了大多数家庭月收入不高,这些情况从思想意识、关心程度、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导致了其子女偏瘦状况的出现,并且状况没有得到改善。也不排除个别家庭父母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意识过于先进、对子女比较溺爱、放任其错误的追求美的想法,导致子女偏瘦。
3.2.2.3生活方式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人的人生观、道德观、消费观、审美观、时间观及人际关系等在生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睡眠习惯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偏瘦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基本上都处于最佳时间,只有2.88%的学生睡眠时间过长(表6)。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偏瘦另有原因。
经访谈调查了解,目前很多大学生自认体质很健康,经常加班加点学习。有的经常包夜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故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宿舍管理,规定作息时间,学生本人也要认识到熬夜的不良后果。因此,改变经常熬夜的习惯,养成按时休息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学习压力、同学关系、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在3572名偏瘦学生中有3256多人表示经常会紧张、2576人睡眠时间不足、2362人认为自己超负荷学习、1635人经常容易疲倦、154人认为自己属于抑郁、653人经常容易生病、认为与同学关系不好的有189人,另外还有8人通宵上网、137人通宵电影、52人感觉自己肌肉萎缩,还有103人感觉自己精神容易亢奋。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都容易导致身体消耗多于摄入。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偏瘦学生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课,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势必会瘦。偏瘦学生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肌增重。
3.2.2.4体育锻炼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本文从锻炼方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等因素来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偏瘦体质的影响。
从表7中我们发现,高达75%的学生选择了慢跑,殊不知,慢跑属于有氧运动,与其他有氧运动的7.20%加起来有大概82%之多的学生在进行着减肥练习。所以说,方法很重要。学生盲目进行体育锻炼,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因为不懂得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没有针对性,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只能是越练越瘦!
周锻炼次数的多少是大学生是否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一周至少活动3次以上。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周锻炼次数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体质健康水平的特点。
根据表8的结果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偏瘦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过少,不能达到理想的健身增重效果。
每次适宜的锻炼时间,国际标准为每次锻炼时间是30min,我国也是30 min,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要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则最好需要每次1小时的锻炼时间。不同方式的锻炼目的不同,对于体型偏瘦需要进行增肌增重的学生来说,锻炼的时间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锻炼方式的选择。(同上:关于锻炼方式的论述)
据研究显示:锻炼时运动强度适宜范围是不应超过最大强度的80%和低于50%,一般在60%-70%之间。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基本在与自身锻炼状况相适宜的负荷强度即达到有效锻炼强度。所以根据上述研究分析(表10),被调查的学生有3143人、占偏瘦人数87.98%的学生都没有达到有效锻炼强度,在运动处方关于运动负荷的制定方面应作出明确规定,并由负责课外针对训练的教师严格执行。
3.2.2.5疾病对学生偏瘦状况的影响
根据消瘦的原因,通常分为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两类。
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 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病等都可能引起消瘦。一般来说,过瘦的人免疫力偏低,易患呼吸道疾患,骨质疏松,另外,胆囊切除术术后等腹腔手术术后也可能导致消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在排除了疾病的影响之后,方可对偏瘦学生进行运动干预。
4.建议
4.1新生入校时采取体重测试,建立体重档案,并将结果通知学校体育与心理教育部门,使其掌握新生体重的第一手资料。
4.2对偏瘦学生进行集中体育教学,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善其运动能力。
4.3在课外开设一些有利偏瘦学生参加的健身体育俱乐部,使偏瘦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终身锻炼的手段与方法。
4.4建立一整套适合高校偏瘦学生心理健康、运动与身体健康、饮食与健康的教育体系或模式。
参考文献:
[1]《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8
[2]段黔冰.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
[3]孙弘等.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
[4]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5]柏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
[6]柏杨等.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课程;有效课程;新视野
作者简介:刘松林(1961-),男,江西永丰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等职业教育;彭香萍(1964-),男,江西萍乡人,萍乡高专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有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JA11009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04-05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美国课程专家John D.McNeil宣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视课程为塑造学生身份、期望和生活轨迹的重要力量”[1]。确实,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无论承认与否,它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而存在,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在学校教育中,课程不是万能的,但有效性低下的课程,培养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在《汉语大词典》里,有效是有成效、有效果、有效力的意思。在本文中有效可以界定为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高职课程的有效性是指课程在正常成本情况下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的程度。本文着重研究高职课程有效性的必要性与研究方向。
一、课程有效性是高职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学术积累不厚,影响了高职课程的效果。尽管不少学者认为我国高职起始于1980年代创办的职业大学,但高职大发展直接源自1999年后的高校大扩招。借助于“三改一补”政策,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迈入快车道。高职高专院校数从1998年的432所。发展到2009年的1215所,11年时间增加783所,如果考虑到1998年后,相当一批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大学,实际增加的高职院校数要远远大于783,也就是说,目前的1215所高职高专绝大多数是1999年后兴办或组建的。目前,国内官方和学界比较赞同高职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之中。这一体系是由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来逐步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的高职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所构成。实质上,对于高职这一新类型的高等教育,国内在理论上准备不足。从研究成果看:从1979年至1998年20年间,中国期刊网上搜到的“高职教育”的研究论文信息总共才151条,涵盖了高职理论、课程、专业、教学等领域的所有论文,很少见到专著。从1999年到2008年,中国期刊网上有关“高职教育”的研究论文信息共7794条,同时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信息共634条。在这一时期高职理论专著约有20余本。从1979至1998年,中国期刊网关于“高职课程”的研究论文信息共搜索到7条,1999至2008年,有384条,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信息是82条,专门研究高职课程的论著不多。
以1998年为分水岭,前20年与后10年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高职发展的理论准备不足。高职教育走的是一条在急剧扩张条件下的边建设、边研究、边摸索、边提高的路径。任何学术都有一个积累过程,相对于中国年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学术积累的时间太短,高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高职教育与高职课程理论的滞后性显然影响了高职课程的有效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高职院校的师资大部分是从中职、成人高校转换身份,教师有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相当部分年青教师刚大学毕业进入教师岗位,还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从调查来看,被调查者中认为其所在学校师资的整体素质差的占6%,较差的占27%,一般的占43%,较好的占24%[2]。较差以下的教师占到33%,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教师在教学上“满堂灌”,“以本为本”,以“我”为中心,只有5%的调查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同学生的交流比较多。调查说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比较多地轻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无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太重视教学效果,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情感和知识上的交流。2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或“有点困难”。据笔者观察,实际情况可能还不止如此。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比较大的差距,如此羸弱的师资队伍如何能开发出高效的高职课程?
高职发展迅速,但高职课程的满意度偏低。由于高职发展迅速,课程设置、教材都一时难以跟上,尽管教育部曾在2000年组织实施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但毕竟课程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大规模地立竿见影。据2004年的调查,59%的高职教师认为高职教学计划的设计不合理,80%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的实用性不强,77%的教师认为目前采取的课程体系“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3]。如此高比例的数据对高职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教材持批评的意见,说明高职课程的有效性程度非常之低。三年后,2007年,在宁波进行了一次有6000学生参与的关于高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在26项调查中,满意度最低的是校外实训条件(第26位),教材排在24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第22位,校内实训条件第19位[4]。实训条件、教材、教学方法是高职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形式。调查结果说明高职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善,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5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内容与以前学过的有重复,4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陈旧”。高职课程内容的陈旧,进一步表明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着问题。最新的实证研究表明,课程有效性存在着分化现象,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的有效性比一般高职院校高,国家示范性院校的课程比省级示范性院校课程的有效性高[5]。
二、课程有效性是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必然反应
政府、学术界、学校、学生对目前高职课程的不满意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引发了人们对高职课程建设的热情。高职课程建设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实施所需的设备、时间、空间,指向培养目标的活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课程开发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1999年以前,高职对课程开发的理解与实践集中在对教学计划的开发,多称作为教学开发或教学计划开发。
课程开发中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的系统性欠缺。系统性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中,按照系统论的方法,构建与学习主体相匹配、促进主体发展、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进程有序、涵盖恰当、衔接自然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线,就必须打破学科间的界线,解构原有课程,重组课程内容与教学时空,调整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因此,原来三段式的公共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重构将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课程开发需要将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在课程间进行重新分配、组合构成一门门课程,这涉及到知识、技能的划分、配置、组织。如何确保庞大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在各课程中的分配有序、经济、密切配合,不致造成整个课程体系杂乱无章、课程的内容重复及单门课程间的知识、技能互相脱节?二是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如何确保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完整实现,即课程如何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职业道德与技能水平共同发展?三是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还需要有相关基础性知识,职业岗位群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基础知识既要能完成职业岗位任务,又要顾及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这些基础性知识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结,并在深度、广度及其之间的有效衔接?上述问题既是课程理论研究的范畴,也是系统论研究的范畴。在德国,这些工作是由实力雄厚、人数众多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负责。但在我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基本上是各个高职院校各自为政,各个教师各自为战,缺乏区域协调与合作,缺少雄厚的技术指导,仅凭一校之力难以完成上述复杂的问题,系统统筹和开发力量不足,课程的有效性难以确保。
课程开发简单化,课程的普适有效性低。在高职课程设置和开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中,都非常关注企业调研这一首要环节,调研结果成为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调研对象和调研工具、手段、技术直接影响到调研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因此,调研潜在地危及课程的有效性。调研对象应具有公正态度、熟悉本行业的标准、本行业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调研者应具有公正的立场、不先入为主的思想、深邃的分析能力、敏锐的专业捕捉力。调研应预先详细筹划、周密准备,拥有科学的调查工具、技术与手段。但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调查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而仓促实施;调查工具的设计随意,未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可靠性与有效性程度低;受调查者的样本规模小,无法避免可接受的误差量和总体比率的期望幅度,不能满足统计规范要求;抽取受调查者的抽样技术不当,无法消除因调查者的偏向而导致的样本有偏的可能性,不能确保抽出的受调查者与总体的特征紧密相合,受调查者不完全具有代表性。在这种情况下,受调查者或受邀参与课程开发者将囿于自身生活与工作经历、对企业利益的主观判断和情感体验通过接受咨询、回答调查问题影响课程开发者有关课程的内容、观点、思想和决策。更有甚者,接受调查者可能通过课程开发实现其私有的培养目标、课程知识、技能、态度、课程结构等价值取向的转移。课程开发调研工具的科学性欠缺、抽样技术不当、样本的代表性不够,这几方面结合在一起容易导致课程开发调查失真。
课程开发者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羸弱,课程开发的协调与组织的缺失,课程开发的指导力量不足,工作与任务分析的简单化都使人们产生对高职课程开发质量的忧虑,影响课程的有效性。
三、课程有效性是课程理论发展的理性回答
课程理论的泛化对高职课程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冲击。当代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程流派异彩纷呈,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转变。课程话语内容丰富,文本、语脉、情境、建构、经验、个性、生活化等成为课程的核心话语。课程决策充满着民主精神、人本精神、草根精神,呈现着决策多元化的趋势。课程话语权由官员、专家向职业岗位、社会、教师、学生开放,向多元化话语权力主体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话语权向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开放,但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往往由有话语权的主体决定,由此可能导致课程普遍的有效性降低。工作、事件、个体经验、生活、资源成为课程的内容,课程域无限扩大,消弭了课程与教学、课程与生活、课程与职业的界线,课程越来越呈现泛化状态。课程综合职业能力的效能在这种以泛化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课程中难以寄托。
课程开发功利化倾向弱化了课程有效性。二十世纪,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异军突起,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从一般课程理论中分离出来,打破了普通教育课程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课程理论。职业教育课程体现了其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经济性等特点,特别关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课程话语核心转向职业、岗位、工作、行动、任务、过程、情境、技能、能力、人格、分析等。基于学术的职业教育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贫弱,培养目标难以实现。能力本位课程理论自诞生那天起就瞄准具体工作岗位,以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获得为评判课程的标准,岗位、任务、技能、能力是能力本位课程理论的核心话语。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创造者的初衷是旨在帮助培训学习者获得具体岗位任务的能力,设计短期培训课程,因此,其本身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缺少了必要的张力和弹性,忽视了能力的迁移,忽视了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课程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对有效的认知是片面的。
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对高职课程内容的影响。世纪之交,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悄然发生着从学科体系范式向工作过程范式转变,以工作过程知识、技能、态度重构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学习内容的序化遵行“事实逻辑”路向,原来明晰的学科体系知识被工作过程知识所取代。课程话语转向工作过程、行动情境、工作任务、行动导向、职业情境、能力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案例”作为一种实施分科课程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实质上具有“案例”课程的性质,分科课程场域下的“案例”学习转换为“案例”课程,事实上发生了质的转变。建立在工作过程导向或完全项目化基础上的课程体系能否承载所有的高职教育内涵。在分科课程中,不同层次教育的课程内容划分比较明确。如数学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安排的是基础数学如代数、几何、解析几何等课程;而另一些课程则在高等教育里教授,如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但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中,工作任务的连续性、整体性使知识、技能的层次切分变得困难。课程转向真实或仿真性项目、典型职业活动与主体职业能力的实现、高技能的形成。项目、行动过程容易模糊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分界点,这种现实性的课程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贡献有多大?课程的有效性有多高?人们托腮凝思,翘首以待。
四、课程有效性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就业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招工难,“有事没人做”,另一方面求职者找不到工作,“有人没事做”。除劳动市场用工信息不对称外,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工酬低、劳动强度大,对劳动力缺乏吸引力,因而造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而部分无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宁愿失业也不愿去那样的企业工作;二是部分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高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劳动力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无法得到满足。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0.5%,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2.3%。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均处于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状况,求职倍率相对较高的是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其求职倍率分别为2.29、2.19、1.89[6]。这表明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具有解决复杂操作性任务或活动的知识、技能、态度的一线劳动者。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具有精湛技术、高超技能、丰富经验、从事操作性职业岗位的熟练劳动者,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但目前人们对此认识不足。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现在经验、技能形态和知识形态。经验与技能是在长期、反复操作过程中积累、积淀形成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更多地体现为规则、程序、方法规则性知识和理论。从知识结构看,高职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显性知识,而且具有大量的隐性知识。从能力结构看,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主要由专业技能、知识获得、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上。“新手”到“熟手”的研究揭示出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具有操作熟练的优势,而且能迅速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工具、筛选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快速地解决问题。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历经从“生手”――“熟手”――“高手”的过程。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目前,高职课程与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结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远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践的课程内容长期受到理论界、企业界的批判、讨伐。这种课程无疑对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利。但当下,高职的课程改革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基础技能、个性品质的培养,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缺陷。
由此,高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必须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成长阶段、成长规律相匹配,优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组织,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个性品质的培养,打好技能型人才从新手――熟手――高手发展的基础,形成学生“乐学”、“善学”、“思学”、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提高课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性。
五、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的方向
对高职课程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是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实践指导的需要。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涉及到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领域、内涵、价值导向、影响因素、评判依据、评价技术等方面。
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对象是理论研究展开的前提和核心,全部的理论分析、实践运作、效果检验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进行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自觉的客观存在,而始终是一个被主观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目前,高职课程的有效性并不为人们所关注、所认识,但高职课程有效性确有必要引起研究者、实践者的重视。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的是高职领域内所有课程的有效性,包括学历教育课程与非学历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学校内课程与学校外课程、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高职课程的有效性研究不仅要研究高职课程的现象,更要研究课程有效性的规律与本质。明确课程有效性的内涵。尽管本文的开端对课程有效性下了一个定义,但需要从课程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认识课程有效性的特有属性。当我们试图研究现实中课程的有效性时,我们发现无从下手。在高职教育中,课程可能是学生接触到的所有课程,即学校课程体系,可能是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即专业课程体系,也可能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即单门课程,还可以是某一单元或模块的课程,即单元课程或模块课程。而有效可以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每一个概念的内涵都有差异。因此,需要对课程的有效性进行适当的分类,进一步明晰各层面课程的概念,对有效性的概念进行界定,课程有效性的研究才能具有操作意义,才能指导高职课程实践活动。
什么样的课程是有效的?不同的哲学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实用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以效用为标准,以利益为出发点,用实际效果评判周围世界。在实用主义看来,凡是有助于学生学到好技术、有助于学习者实现最大利益的课程就是有效的,这可能发展成为结果导向的有效观。永恒主义的教育不是为适应当下的生活而学习,而是为学习者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永恒主义者眼中有效的课程就是那些阅读、表达、数学等基础知识实现程度高的课程,是培养“有理智”、“有美德”人才的课程,是一种知识本位的有效观。存在主义强调真理是主观的,个人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赞成统一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判标准。发展是相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能促进学生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独特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课程就是有效的,趋同于发展导向的有效观。行为主义信奉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界定“可察觉的现象”,“行为乃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组织及所属环境中衍生的事件彼此交互作用的结果。”[7]行为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制定可以观察的能胜任某一职业或职业岗位群行为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内容,运用观察、测量等实证与量化的手段,检验教学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凡达到了预设目标的课程就是有效性的,达成度越高,有效性也越高,反之就是无效的,这可以归结于目标导向的有效观。课程的有效性蕴含着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有效观。
评价课程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这是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同学科、学派有自己评价课程有效性的标准或评价课程有效性的侧重点,呈现出多元评价标准。从目标管理看,以预设目标为导向,以课程实施成果作为评定课程有效的标准,凡是达到了预设目标的课程都是有效的。预设目标并不等同于行为目标,目标具有类型、层次特点,例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预设目标的技术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也可以采用任务法、资格证法等,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项目作为课程目标或以获得某类或某几类职业资格证作为课程目标或培养目标。从社会学角度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与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课程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反作用。课程要服务于社会公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服务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服务于维持社会秩序,服务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有效的高职课程在于满足社会个体及不同群体的需要,促进个体适应并参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共同经营和睦的社会。高职教育具有经济性特征,从经济角度看,课程给学习者所带来经济地位变化,即课程使学习者进入工作岗位后获得的薪酬越高,课程的作用越大,有效性也越高。从不同的侧面研究高职课程有效性标准,反映了不同主体对高职课程的要求,可以揭示高职课程的特征,但要形成一个评价标准需要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影响高职课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高职课程有效性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各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对象。在高职课程有效性这个大系统中,存在着主要系统和次要系统,即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确定影响高职课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分析各主要因素的功能及其作用原理,因素之间联系与配合机理才能因应有效性标准,寻找提高有效性对策、措施和方法。
课程有效性研究的落脚点或目的在于确保高职课程的有效性,因此,研究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策略、措施、方法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如何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就是要研究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有效性标准,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设施配套、校企合作、课程实施的策略、措施和方法。高职课程有效性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应结合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美]John D.McNeil.课程导论[M].谢登斌,陈振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3]黄秋明,肖珍教.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4]王灵玲.宁波市高职教育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5]刘松林,谢利民.高职教育课程有效性现状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1).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利用式创新
0引言
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智力资本的各个成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1]。这些知识资产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企业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也需要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既有知识、拓展既有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为既有细分市场中的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3]。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和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利用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特征。最后,我们指出在同一个行业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支持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本文主要贡献是建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联系。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1.1利用式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现和利用机会来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方法。[4]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从而实现这些目标。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利用新的、独特知识的过程。
本文定义利用式创新为一种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对现状进行改进。[5]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良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宽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利用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依靠有限的、局部和深度的知识搜寻或重复的知识联合机制,强调对既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以获取与企业现有知识领域有关的解决方案。
1.2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
智力资本是企业用于实现竞争优势的知识存量的总和。[7]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分别代表通过个人、个人之间关系以及组织本身积累和分布的独特知识存量。智力资本各个成分在新知识获取、共享和整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智力资本,包括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8]。
专才通常拥有较深奥的、局部的、内嵌的和投资于特殊领域的知识。专才型人力资本体现了某一职能范围内特有的知识或思想世界(如信息处理、解释体系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在获取和吸收新的、深奥的和小范围的知识更有效率,因此,它与利用式创新联系更紧密。Dougherty注意到专才型人力资本往往导致职能偏见,降低员工交换和联合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专才型人力资本较少关注探索式创新,而强调利用式创新。
Kang提出了两类重要的社会资本:创业型和合作型,分别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关[10]。合作型社会资本用新方法提炼和联合既有知识存量,这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合作型社会资本联合和调动不同来源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知识流量活动得到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之辅助。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使员工常常与其它员工交互作用,有利于交换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观念。情感维度的结构资本在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关系情况下,员工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信任(基于互惠的信任),也可能共享个人知识。这样有利于联合和提炼企业内外既有的员工知识。就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而言,一旦员工群体掌握事物契合的原理,他们更能利用现有知识。总而言之,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员工提炼和重组既有知识,推动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机械式组织资本包括标准化的流程、结构、详细的程序和注重遵守规则的文化,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协调效率为核心。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流程获取和制度化组织程序内的知识,为组织员工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的统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看问题的态度逐渐一致,降低解释和理解企业问题发生讨论的数量。Katila and Ahuja指出,当积累的知识嵌入在机械式结构中时,一般被认为更可靠、精确和合法,组织在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之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1]。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创新局限于提炼和改进现有知识(如利用式创新)。
1.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开发
企业使用“工作或职能为基础”的措施开发专才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机械型工作设计、人与职位匹配的招聘和选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1)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通常包括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人专业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工作变得尽量简单,从而使任何人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它。这种方法强调按照任何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2)人与职位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人与职位匹配是指招聘和配置尽可能地使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达成匹配。(3)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它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培训是良好管理的特征,也是管理人员常常忽视的一项任务。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必须了解管理者想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希望他们如何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就会以为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管理者希望的方式去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者他们会随意行事,最糟糕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生产力。
合作型社会资本包括强、密集的联系,基于组织成员关系和准则的制度化信任,共同元件知识。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市场相对隔离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 。它由一个雇主和一群雇员组成,雇主主要依靠隐含契约来解决员工的雇佣和报酬,既不固定雇佣期限,也不按员工在既定时点的产出或业绩支付报酬,而是让员工明确知道,如果他们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将会得到长期雇佣、提升工资和职位以及得到奖金和福利等。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关系系统有助于开发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如下特征: (1)长期雇佣;(2)内部晋升;(3)社会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已经积累了组织活动因果关系的较完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必须确保员工遵守工作标准,提高行为的可预测性。相应地,绩效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避免错误,要求按照工作要求行事,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实施机械式组织资本。这样的人力资源措施有基于行为的评价和报酬系统,具体的行为评价系统(行为观察量表)和从上到下绩效评价。基于行为的绩效控制系统是一种试图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来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然后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了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2案例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每个案例都可以验证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12]。根据Eisenhardt(1989)等案例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在选择案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本研究把案例限定在制造企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变异(extraneous varia-tion)(Eisenhardt,198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业企业与制造行业企业的差异;其次,所选取的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水泥制造、化工等(见表1),分别是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企业的代表性;第三,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并投入生产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表征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创新与绩效的数据能够得到;第四,选择3个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的代表性,而不是随机的选择案例。根据Eisenhardt(1989)的建议,随机选择案例,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可取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极端案例。
表1 案例研究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行业
化工
化工
化工
主要产品
水泥
钛白粉
电解锰
成立时间
1981
1989
1999
员工人数
7414
700
700
总资产
66.3亿
2.1亿
1.3亿
所在地区
河南
湖南
重庆
所有制形式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民营
2.2 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以二手资料收集为主,辅助以一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利用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针对3家公司的下述信息,包括:(1)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如企业宣传册和企业介绍;(2)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发表的有关企业战略的陈述;(3)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含有企业摘要求访谈人员及时记下所有当时有印象的东西,并在24小时内对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被访谈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任职时间都在3年以上,这保证被访谈人员能了解企业全面情况。每个访谈平均持续2小时,与有的被访谈人员访谈超过一次,访谈后,研究人员还用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与被访谈人员进行沟通,对有些所需信息进行补充。所有的访谈在2009年中的4个月中完成,对每个企业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归档整理,包括访谈记录、公司介绍、产品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网上公开资料信息等。
表2 案例研究企业的资料来源
访谈
文档资料
现场观察
企业JD水泥
网站资料、考察报告
企业HY钛白粉
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企业战略规划等
会议、车间
企业TX电解锰
董事长、人力资源部长、分公司经理
股东大会报告,承包责任书等
会议、车间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Eisenhardt,1989)。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Strauss,1987)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按Yin(2003)的建议,按理论模型把数据编码成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然后,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上述范畴的子类别进行编码,例如创新战略的子类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供应效率、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如果从不同的数据源得来的数据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与被访谈人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认与修改。总体来说,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在此,本文将陈述案例研究的最后结果,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用定性的数据度量变量,并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利用式创新
表3 案例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目标
差异化
规模和成本
规模和成本
改进产品设计
1999-2001年间,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篦冷机改造,产量由4200吨到4800吨,降低能耗5%。2004年以来,调整工艺,增加可用煤数量,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及组发电,降低生产成本。
促镐铝包膜钛白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采取大化合桶、大压滤机、大电解槽生产工艺和组装式隔膜架技术,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丰富产品线
通过水泥磨混合材计量系统改造、矿渣烘干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改变了十几年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
TYR272钛白粉、TYR231钛白粉拓宽钛白粉应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1999—2009,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展到锰锭、碳酸锰矿石、极板包装厂产阳极板,阴极板等多个产品。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优化销售布局、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环渤海销售网络。实施销地产、产地销战略。增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储运能力。
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建立办事处。
重点向优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倾斜,国内市场巩固了如宝钢,海外客户如日本新日铁、JFE、英国米塔尔钢铁、韩国浦项、北欧钢铁、美国工商五金等知名跨国企业。
为顾客提供服务
服务理念——为你做的多一点,细一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服务承诺: 及时高效,以诚取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及时供货。
按时交货,增加了锰锭、锰粉销售量,也满足了客户对锰替代产品的不同需求。
3.2 智力资本
本研究从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等三个维度对案例企业支持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表4所示,根据上文对专才型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依据案例企业的员工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登记构成来衡量专才型人力资本。对于合作型社会资本,本研究采用Nahapiet 和Ghoshal (1998) 的观点,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资本。对于机械型组织资本,本研究依据案例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制度化来衡量。
表4 案例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
智力资本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Y电解锰
专才型人力资本
拥有大量的技能熟练的员工,1011人有技术职称,占员工总数的18%。
拥有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占在册员工人数的7%。
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仅5人。
合作型社会资本
直线职能制与控制公司制。员工之间互动多,员工之间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劳动竞赛。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直线职能制结构。部门内员工互动一般,主要是通过班组会议来进行员工活动。只有年度目标,没有长远的目标,共同口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线职能制结构。员工的交流多。公司每年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召开股东大会、举办职工运动会。
“人争奉献、事创一流”为中心的劳模文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
引进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公司制订了通用类管理制度和专业类管理制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烧制成新工艺。生产工艺达到世界水准。制定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财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生产部门靠手工记录生产数据。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差异不大,工艺类似。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加强。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无假底等大量先进技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IS09001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
3.3 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类型
表5是以Baron和Burton(1999)[13]的类型学为基础,以案例企业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表现所展示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初步分类。透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官僚型的系统,无论是企业JD水泥还是企业HY钛白粉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都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而企业TX电解锰更重视直接命令,一些人事和技改方面的决策没有高层的同意,二、三级公司无法实施。此外,在招聘、绩效管理和薪酬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国有企业的员工绩效和薪酬和晋升相关,而民营企业的员工绩效只与薪酬有关和晋升无关;国有企业的薪酬包括更多福利,而民营企业的薪酬包含较少的福利。
表5 三个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系统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直接命令
工作说明
每项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程序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绩效标准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工作准则
员工招聘和配置
候选人来自大学、网络、社会;竞聘上岗,临时工很少;长期导向
候选人主要关联企业,少数来自大学和技校;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熟人推荐候选人;核心员工自己培养;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培训与开发
有正式安排且密集的培训.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有基本的培训,但并不密集,且不重视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培训。
有正式的培训,但较不密集.强调工作技能的培养
绩效评估
有客观量化的绩效衡量标准,包括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的衡量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绩效评估用来决定升迁和薪酬.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一线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无关
薪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资历工资和津贴
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补贴、效益工资
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
员工参与
有员工建议制度
极少员工参与
极少员工参与
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适度工作保障
内部职业机会
职位有明显的升迁路径;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同样受重视.
重要职位除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靠内部升迁;虽有晋升路径,但是并不完整。
管理职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为了配合组织的重点发展,有些职位会运用外部招聘方式。
HRM特征
高度投资于人力资源
较不强调人力资源投资
适度投资人力资源
3.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即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结果。相应地,企业绩效的测度也应该多指标进行测度,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在表征企业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结果的时候,通常用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这两种绩效通常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Park和Luo(2001)[14]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数据度量市场绩效,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定性数据度量财务绩效(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案例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市场绩效
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国内该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七。
企业产品市场单一,销售量易受到需求、出口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绩效总体较差。
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并略有上升,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绩效
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状况较差。
财务状况良好。
3.5案例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契合分析
从3个案例得到的数据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利用式创新有正的影响(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式创新、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
变量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利用式创新
改进产品设计
高
一般
较高
丰富产品线
高
低
较高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高
一般
较高
为顾客提供服务
高
一般
较高
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高
低
很低
社会资本
高
一般
较高
组织资本
高
低
较高
HRM系统
人力资本管理
高
一般
一般
社会资本管理
高
低
一般
组织资本管理
高
一般
较高
企业绩效
高
低
较好
3.5.1高投入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差异化利用式创新
如表3、表4及表6所示,企业JD水泥利用式创新战略实施程度很高,具体表现在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水泥产量在2006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总资产在2001-2006年增加了1.3倍,销售收入增加了1.8倍,利润总额增加了几乎1倍。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在三个案例企业中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企业JD水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高度契合。首先,通过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改进。与2000年相比,企业2006生产人员的比例从71%下降到了62%,行政人员的比例从15%下降到了8%,下降幅度分别为12.7%和7.3%,而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1%增加到了23%,销售人员的比例则从2%增加到了4%,财务人员的比例从1%增加到3%,增加幅度分别是10.2%、1.9%、1.2%。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快速扩张战略的需要。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需要大量的设备安装、维修的技术人员。产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推销和销售款清欠人员。同时,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对资金六成的管理论文提纲怎么写。而直接操作的生产人员的减少,则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大和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现。
其次,企业JD水泥的内部晋升机制满足了利用式创新对合作型社会资本的需要。这种晋升机制表现为“竞聘上岗”、“竞争选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的人员重新进行配置。在2004年9月的一次竞聘中,有51名中层干部被降职,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9%。目前,公司按照5%的淘汰率,实施岗位竞聘。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适当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创造一种适才适所、齐心协力的企业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再次,企业的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设计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企业JD水泥的组织资本包括大量的制度,这些制度为员工描述了发展的可能性。企业通过培训和补助学习使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组织资本发挥作用,要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排出权利的过分集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力,这样才能造成融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公司在选才、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中的措施,设计了能代表各方面意见的决策机制,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5.2低投入的官僚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HY钛白粉采取行业通用技术生产同质的产品,其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5000吨增加到35000吨,而产品只有锐钛和少量的金红石钛白粉。由表7可以看出,利用式创新程度和智力资本水平都不高。
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相契合,企业招聘不采用复杂甄选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在当地招聘地点。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原母公司的下岗工人,这些工人大多具有良好技术,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招聘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又节省了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同时,公司针对一些低技术含量、临时性的岗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员工,并支付临时工极低的工资。
公司提供极少的员工培训,一般只有在停车维修期间才组织工人培训。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技能,公司针对专业技术和操作类岗位设置了技能工资。例如,技术类岗位员级职称每月可获得60元职称津贴,正高级职称则可以获得310元职称津贴;操作类岗位初级工每月职称津贴20元,特级技师职称津贴280元。同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员工职称津贴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将逐年递增。
公司实行严格的内部晋升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产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的负总都曾任过公司一车间的主任。一车间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占公司总数的一半,车间主任这个职位责人重大,因而成了培养高管人才的摇篮。内部晋升机制促使公司的中层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发挥了表率作用。多数中层干部为了生产、技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创修设备。
3.5.3控制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TX电解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不过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许多竞争对手都掌握了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竞争开始转向低成本取胜。由表7可以看出,企业TX电解锰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另外两个案例企业,然而较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弥补了人力资本不足的缺陷。企业靠熟人推荐来进行招聘,大多数员工来自公司总裁的家乡。这种招聘方式既节省招聘费用,同时又方便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一些工作时间短,工作定义狭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企业还大量录用本地的农民工,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了使大量的低水平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本,各个二级公司提供了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管理监控和指导。2006年秀山公司参加培训1987人次,培训课时5546个,重庆公司参加培训人数1401人次,培训课时252个,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经营宗旨等得到深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辅导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一线员工上面,有组长、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和督察对他进行指导和监控。
此外,企业TX电解锰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特别适合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公司每个年度都会与下属各个部门签订责任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机构编制、产量目标、质量标准、安全责任,责任成本、工资总额、费用指标、奖罚措施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地实施自主经营管理,又通过对其责任指标奖罚的确定,以正反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TX电解锰一线员工的绩效只与工资相关,一般不与晋升挂钩。公司设计绩效工资在员工工资的不同比重,各级普通员工、中管人员、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0%、50%。与电解锰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就总体平均薪酬而言,目前公司平均薪酬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岗位而言,车间副主任以下岗位薪酬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选取了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古研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表明:
(1)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型组织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提高供应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机械性的工作设计、人与岗位匹配式的招聘可以管理组织的专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社会化管理组织的合作型社会资本,使不同员工的知识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严格的绩效评价手段和绩效薪酬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
(3)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可以分为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企业的官僚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而命令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但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在变革之中,而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企业只有3家,其历史都比较短。且我们只对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另一家企业只收集了第二手资料,同时我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制造类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结论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扩大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Starbuck, W.Learning by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713–740.
[2]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4):685-695.
[3]Boxall, P. and Gilbert, J. Themanagement of managers: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J] Journal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95–115.
[4]Vande Ven, A. H. 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 ManagementScience, 1986,32:590–607.
[5]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71-87.
[6]Abernathy W, and Clark K.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creative destruction[J]. Research Policy, 1985, (14): 3-22.
[7]Subramaniam,M. and Youndt, M. A.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on the typ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48(3):450–63.
【关键词】现状 意义 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人将会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纷繁复杂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对于工人的考核管理将逐步科学化、技术化,那么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具体化、度量化、客观化的考核,减少考核中主观因素的不当影响将会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一、我国现在工人技术考核的现状及意义
现在工人已经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人总数已有700万,占其工作人员总数的1/4左右。对工人技术的考核与评估是政府有效管理的基础,是人事部门对广大工人依法管理的凭证。技术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工作人员调动、晋升、培训I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同时。技术考核为工人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为谋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提供保证。这一管理还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恰当地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对于单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工资总量的支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河北省廊坊市工人技术考核中心就对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制度改革作出了技术性的探索。
二、具体的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但由于我国工人考核起步晚发展历史短,仍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
(1)缺乏通盘考虑。工人技术的考核工作看似简单其实由于涉及到很多工种,使得考核起来比较麻烦。现阶段对一部分少数工种的考核项目考虑还不够完善,如:对中式烹调师的考核有一整套的考核办法,包括理论考试,实际操作都比较规范,而对于像野生动物驯养工、测量放线工、保育员等工种考核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
(2)专业项目混乱。有的单位在组织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时,不能准确执行专业对口政策,因为单位的监督不力就造成了专业报考项目混乱。笔者曾对某图书馆的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进行过调查了解。调查情况充分显示了专业不对口。如:汽车驾驶员、木工、水煤气炉工、维修工等不报考所从事的本专业。却报考了从来没干过的宣传、收报、保卫等其他专业,只要哪个好考就报哪个专业,完全凭个人喜好,甚至连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如汽车驾驶员、水煤气炉工、维修工等)也去报考毫不沾边的收费专业。
(3)过程上流于形式。我国的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制度才刚刚起步,许多地方还处在探索阶段,有的单位对考核办法还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仓促进行工人考核,还有的还认为工人档次低,马马虎虎考核也就完事,这种流于形式的现象还不在少数。缺乏约束机制和严格的报审程序凭私人感情谎报情况、有意放宽政策,造成同等条件下不同等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缺少科学的考核办法。工人资源的紧缺表明:工人考核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考核的技术工人是我们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现今,很多工种考核办法是沿用以前的,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办法已不适用于现代了,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如:以前的打字工考核只要考核机械打字能力就行,而现在不仅要懂打字。而且要懂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这就对“打字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加强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研究和领导力度
加强工人技术考核工作首先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才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相关依据。在具体研究内容上要发挥职工教育研究组织和机构的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培训目标和规格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推动培训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再者要全面提高对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考核工作领导的力度,改变只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晋升,而忽视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中不良倾向的观念,要将工人技术考核纳入党政工作日程上来,做到领导有分管、工作有安排、事后有检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基层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委员会和评审机构。只有从组织上落实,程序上到位,才能杜绝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中的随意性和问题不负责的现象。
2、提高人员素质,建立正规化的考工队伍
在有理念支撑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建立一支能够承受较为复杂、面广、量大的考工队伍。首先,要想健全和管理这样的考工机构就要对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实行统一领导和部署,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现象。目前的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要专门组织技能考试来评估实体机构;人员配备要强调由目前的兼职过渡为专职;要不断地通过撰写论文,专业学习来提高考核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以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正规化考工队伍,才能使等级考试高质量、严要求的进行。再者,提高考核人员的素质就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强化教育,以工作要求来进行人员品质的培训。如:考工单位建立各工种试题库,使等级考试试题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考核人员素质时可以以试题库作为一项进步的学习内容,要求考核人员了解试题范围,把握试题标准,以此来推行绩效考核的专业性。另外,强化绩效考核监控机制。绩效考核责任机制也十分重要,对考核环节中的失职行为追究处理以保证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重视对考核者的监督和评估也是从制度规范上不断提高考工人员的能力,以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宴可信。
3、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关于工人技术考核的相关法律落实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各部委、各厅、各局法规的相应落实。只有法律法规落实了我们就要保证严格按照要求做事,包括绩效考核在内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要以制度为准则,保证依律管理。同时,规范的要求毕竟不能够面面俱到,我们在具体的工作管理之中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如,廊坊的工人技术考核就研究了政府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等函数指标并对应每个考核指标都设有二级甚至三级的延伸子指标,并给予具体的考核标准描述,从而增加考核的效度和可信度。这种规范为主导,适当采取地方部门灵活的考核方式是符合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一种先进考核手段。
4、明确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