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14:0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籍测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言
当下,地籍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步集成有:普通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技术、而积测算技术等技术。GPS的出现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思路,将该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中,能够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本文将针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 . 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 . 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具体规定见表1。
2 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
2.1 布网原则与观测方案的拟定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 GPS 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
2.1.1 基准设计
GPS 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 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 GPS 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 GPS 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2.1.2 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由于 GPS 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侧t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之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
用 GPS 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就可,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以。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图形结构, 一个 GPS 网, 其最短边可为600m~1000m,长边可达 20km~30km。点位应从实际出发,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3 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值的残差之差。主要是由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密切相关。残差分析,主要是试图将观测值中的偶然差分离出来。
3.2 测量数据的后处理
预处理完毕,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进行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当只有一个国家点作为起算点时,可建立地方坐标系。在建立独立的地方坐标系时,若测区的平均高程超过一定数量,则以这个平均高程面作为坐标的投影面,测区离3'带中央子午线较远时,应选取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
3.3 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
在建立 GPS 地籍控制网时,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观测数据的精度,而影响观测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①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以及地球自转、相对论效应等影响所造成的其它误差。GPS 观测误差的影响有:①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轨道偏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对流层的影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③与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观测误差,接收机的钟差,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待定值,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误差。④其他误差: 地球自转的影响,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4结束语
GPS测绘技术在实际操作来讲十分便利,且定位精度非常高。随着GPS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抗扰水平也不断上升。GPS在地籍测绘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木文对地籍测绘的相关讨论,希望能给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杨德明,华庆海.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0,3.
关键词:地籍测绘 3S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
1.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测绘中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测绘让测绘产品多样化,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地籍测绘工作的常见项目,常规成图需要大量多野外工作,工作环境艰苦、流程繁琐,还要进行繁重的绘图及处理,成图时间长,产品种类单一,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数字化成图技术则具备高精密、更新便利、劳动强度小、易于实践与维护、快速的特点。使用方便、快捷测绘产品也更直观,与传统的测绘产品 ( 地形、地籍图件)相比,数字化测绘产品优越性明显,作业流程的科学化、便捷化是数字测量的有一个显著优势,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得到迅速的发展。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GPS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定位导航服务系统。GPS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及灵活性强,操作方法简单,传送速度快,全球覆盖,生成准确的三维立体坐标,连续作业等特点。GPS已成为地籍测绘技术中重要的现代技术。地籍测绘中应用PTK 技术,是通过技术测算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能达到厘米精度,然后将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成图系统,就可以获得地籍图。利用GPS(PTK)技术进行地籍测绘注意事项:第一,基准站的上空要开阔无干扰;距基准站200米之内不要有强的大的电磁源干扰影响测绘的精准性。第二,作业前,做好卫星星历的预报,选择卫星数多PDOP值较小的时段进行PTK测量,为数据的客观性提供保障;第三,接受GPS信号的地带要开阔;有遮蔽地带接收卫星信号不好,从而不能得到满意的信号,影响地籍测绘工作的正常开展。
3.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IS是地理信息技术英文的简写,GIS技术主要是应用与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建模、检索、查询、修改、更新、三维动态呈现、清晰输出成果的功能,同时能够实现空间提示、预报预测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提示清晰的预报预测以及优质的辅助决策、拥有强大的多源矢量数据集成能力、快捷的地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定位搜索能力、迅速的查询能力等,体现了自身强大的特点及应用优势。GIS技术是现代地籍测绘和管理应用中先进的新技术和管理技术手段。GIS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平台网络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化、应用社会化。GIS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是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系统间的通讯协作。利用GIS技术、系统数据库、外业、内业集成测图、扫描矢量及数字化测量、观测摄影的实践技术,进而建立全面信息,实现高效、现代化、信息化的综合管理与调控。
4.摄影测量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在现代地籍测绘中实现了摄影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先进的摄影器材及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提供全面、清晰、实时空间立体的三维信息。在摄影测量中一个明显的优势是与实物可以有一定的距离不需要近距离接触,这样就减少了外业总体工作量,从而是测量处理高效率完成,获取信息也更加准确和种类的多样化。在地籍测绘工作中体现了传统测量工作不能比拟的优势效用,也展示了远大的应用前景。随着全数字化测量摄影工作站的逐步创建,进一步发展了摄影测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全数字化测量摄影工作站与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在地籍测绘及大型以及中型城市发展建设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摄影测量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能够形成数字化、影响丰富、清晰线划的多重模式地图信息成果,最大比例能达到1:500。其中包括应用了高精密模拟应用测图设施、解析成图方式、三维立体化的坐标测图设施,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全面汇总与采集,然后借助计算机实现高效数据处理,然后录入绘图仪器实现自动化的绘图。
5.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利用非接触传感器获得目标的时空信息,既进行目标的几何定位,又能获取非影像和影像信息非语义和语义解译,获取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为我们认识自然及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依据。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适合一些比例范畴小或中等的的地形图,获取信息。动态监测是地籍测绘中遥感技术最常用的方式。动态遥感监测技术以土地的利用率及相关资料为监测对象,以图形及数字等形式获取信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不容易辨别的讯息加工处理,处理为可辨别的讯息,制定好监测周期,把土地利用的周期变化进行全面监测,将数据进行对比整理,最终形成最科学的数据。遥感技术的进步使地籍测绘更科学更便捷,加之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地籍测绘的发展一定会更现代更科学,进而为城市建设基本数据地形图、各类地籍信息与丰富比例地形图的更新及数据补充,提供科学、现代、高效的处理方法。
6.3S集成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3S集成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这三这三项技术全面集成,又相互渗透。3S集成技术利用三种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科学的地籍测量控制。空基与地基是3S集成技术的使用形式,空基是应用定位技术实现对地的高效实时观测,显著的优势体现在只需要设置很少的地面控制点位或者不用设置地面控制站,利用航天航空对各类遥感信息进行及时的对地观测定位及测量跟踪。地基集成利用车载以及舰载的准确定位导航和对地面及时跟踪定位、实时测量。3S技术为地籍测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进而做好采集、精确分析、准确处置,是一种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
7.结语
为了更好的为地籍测绘技术的更新进步及我国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改进地籍测绘应用技术、手段方式的更新及进一步发展,使地籍测绘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及应用。利用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摄影测量、遥感技术、3S集成技术,加之现代的地面观测勘察设备,改变传统的手工测量使之成为数字自动化、电子信息化的现代测量,配合相关学科的发展,开拓地籍测绘现代先进技术,最终发展为地籍测绘良性先进的发展模式,为地籍测绘掀起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钱志远.浅谈测绘新技术的运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国土;地籍测绘;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1 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1.1 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1.2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2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2.1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
2.1.1 本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2.1.2 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2.1.3 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2.2 地籍测绘的服务功能。
2.2.1 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服务。
2.2.2 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2.2.3 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3 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籍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国家测绘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资格认证以及质量监督。与国务院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并且组织地籍测绘工作的具体实施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
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经纬仪或GPS采集地籍要素,并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3.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
3.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并编辑入库。
根据上述测绘成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以达到科学、合理、统一地管理土地资源。
4 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4.1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4.2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4.3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现阶段,地籍测绘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而让地籍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地籍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土地资源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指南[M].地质出版社,2008
[2] 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3] 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 孙福海,陈俊勇.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数字 地籍 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地籍测绘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地籍测绘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发展才能满足地籍调查的更高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可。
1. 数字地籍测绘的应用优势
1.1 全智能测量,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全方位的定位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功能,在测量过程中能自动保存和记录测量数字,自动传输功能,大大减轻地籍测量难度,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提高地籍调查工作效率。
1.2 高科技的使用,确保地籍测量的超高精准度,可靠性高。
数字地籍测绘在测量中对数据的记录、储存、处理、成图等方面,可以做到数字没有损耗,其精准度可以和测量仪获得结果比较,甚至比测量仪的结果还精准,保证数字测量的高精准度,降低视觉误差和展点的不精确,对数据高精准度的记录和储存,通过传输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改,确保实时情况的更新,能很好的提高地籍调查工作实施的可靠性。
1.3 灵活性,信息量大。数字测量能及时的根据实际数据的变化进行自动化的调配,能很好的解决地基工作人员从纸质地图上更新实时情况的困难,为地籍调查工作减轻难度,提高及时性,并且地籍测绘应用在地籍调查中能为地籍调查工作提供大量的、全面的信息。
1.4 实用性强,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对地籍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数字地籍测绘结果是以高精准的数据记录和储存来完成地籍测绘工作,所获得的地籍图对界址点、方位、面积、距离等地籍信息的记录都很全面和实用,又由于数字地籍测绘对地籍测量的地籍数据储存很方便,通过卫星传递很迅速,能很快的为地籍调查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籍实况,为城市建设和地产开发工作提供施工精准图和标准的数据图,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1.5 精准度高,数字基地测绘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使用,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测量结果有所不同,但是数字测绘技术的高科技程度,能保证在地基测绘过程面对不同地籍环境做出自动化精准度超高的数字测量和记录。在地籍调查中使用地籍测绘技术,发挥地籍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水平,实现地籍调查中针对不同地域进行准确的地籍测量工作,随时针对特殊地域情况作出数据调整、修改以及保存,使地籍调查结果及时更新,能正常反应不同地域环境的地籍情况,为土地局和房产商进行土地开发和使用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地籍开发工作顺利安全的进行,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1.6公式性强
假如地籍信息产生变化,管理地籍的人员只需对数字地籍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便可,从而使纸质地籍图更新困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7 适用性强
采用数字形式来对数字地籍测绘的成果加以存储,并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同图幅大小和比例地籍图的输出。此外,数字地籍图还能对点位坐标、方位角、两点距离、输出地籍表格、量算宗地面积等予以自动提取,并能满足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地籍数据库建立的需要。
2. 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以某些项目为例概况
2.1. 任务概况
此县地处沙河流域,其面积为 15 km2。房屋密集,排列错乱无章,给测绘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应对项目区实行全面的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地籍测绘。其中,测绘的内容主要包含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表格输入、测绘地籍图、测定界址点、控制测量等。
2.2. 已有资料
在省行政范围之内,已完成了 C 级三维空间控制网的建设,同时联测三等水准;在某些地区已完成了 D 级三维空间控制网的建设,同时联测四等水准,并将这些控制点视作此次测绘基础控制点来使用。通过勘察发现,点位标石的保存是完好的。另外,共 240 幅 1:500 比例尺的航测地形图被当作工作底图来使用。
2.3.测绘控制点
总共在全测区布置 356 个一级 GPS 点,3 个 C级 GPS 点,并以此作为该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运用西安坐标系作为平面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使用投影在抵偿高程上的高斯正型投影 3°带。高程基准使用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是 114°。此次作业方式为静态模式,按照边连接和点连接彼此结合的形式展开组网观测。其中,每时段的长度在 45 min 以上,数据采样的间隔时间为 10 s,卫星高度角大于等于 15°。将星历预报提前做好,确定最佳的作业时间段,PDOP≤6。同步观测卫星超过四颗,并且分布均匀。对天线高度进行精确量取,并开机进行观察。在各项指标与要求相符之时,接收机便可自动对数据加以记录,同时由观测人员填写观测手簿。使用 GPS 数据处理专业商用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实行网平差处理与基线向量解算。此次操作需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数据质量可靠、精确度高,可以视作一级控制点来使用。
2.4.测绘界址点
界址点坐标可以使用解析法来加以测定,主要包括前方交会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极坐标法等。在现场按照实际条件的不同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从而确保测量成果的精确。
(1)地籍图内容地籍图内容主要包含地物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地籍要素、数学基础等。其中,地物要素包含土壤植被、地貌、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地籍要素包含行业代码、宗地面积、土地所有权者、使用者、宗地坐落、地籍号、权属界线等;数学基础包含图幅编号、比例尺、坐标网格、控制点、内外图廓线、平面坐标系等。除地籍要素已经全部注记之外,还需按规定要求进行土地利用要素、特色物名称、地名、河流名称的注记等。
(2)编辑地籍图把界址线和界址点坐标同数字地形图彼此叠加,再根据地籍图内容,决定地形图上各要素的取舍。通过适当调整,形成精确度为 1:500 的地籍图。在处理地籍图上的各要素数据之时,需确保其满足数据编辑的相关要求。在进行调整时,需以界址线和界址点坐标作为依据,并根据数据要求对地物和地籍等要素加以处理。最后,根据相关要求实行分幅编号处理。
(3)量算地籍图的面积运用计算机来完成面积的量算,按照各界限连续点位坐标串,运用辛普森公式进行计算。在对面积加以量算之前,需注意检查各坐标串,从而避免出现线状地物和各种界线打折的情况。
(4)数据的统计汇总在对地籍调查成果予以全面审查的基础上,基本的记录单位应采用权属或宗地单位,根据市、区、街道这三个级别进行逐级的统计汇总。与此同时,打印输出则采用城镇土地统计台账的表格形式。
3.结语
在城镇的地籍调查过程中,数字地籍测绘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现如今,数字地籍图上面不仅会对每宗地籍详细信息加以记载,同时还会对其附着物的基本状况加以记载。不仅为土地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服务,同时还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环境保护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郑伶杰,温梦媛,林爱丽等.浅谈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4).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测绘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GPS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以卫星为主要的控制点,在掌握了瞬时坐标的前提条件之下,测量GPS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此来进行相关的空间距离后方交会,进而准确的定位出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处的绝对位置以及相对位置。GPS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测站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观测的时间极端并且准确度极高,静态的定位时间只需要上十分钟,动态的定位则仅仅需要一分钟左右。GPS定位技术和传统的仪器相比较而言,自动化的程度更高,同时,其还可以全天候的进行作业。在地籍测绘当中,很好的运用GPS技术,将可以大大的提升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土地测量以及土地勘测定界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1、GPS技术主要优势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应用当中的主要优点,有三个方面,即运行的效率较高、应用的范围比较广以及误差小等。(1)运行效率高。在没有复杂地形的情形之下,完成测绘当中的半径为5Km区域相关测定,只需要进行一次设站,就可以完成操作,和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其大大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同时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更高,也节省了外业的相关费用。(2)应用范围广。在地籍测绘当中,进行GPS测量之时,可以很好的降低对于控制点进行相应选取的需求,因为在其两者之间,可以不需要进行通视,同时,GPS网状的结构,也和GPS网精度的要求关系不大,所以,其速度较快并且布点灵活的特点,可以进行全天候的作业,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3)误差小。地籍的调查,当中也包含有地籍的细部测量,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被调查区域之内的数据误差,同时,在测量规程之中,对于界址点误差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而GPS技术,则可以很好的满足地籍测绘当中此方面的需求。
2、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其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力求使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将GPS接收信号的装置设置在固定的基准站中,不间断地观测卫星的实时动态,最后利用无线电传送装置将观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流动站点。流动站对GPS信号进行收集的时候,结合相对定位原理分析计算数据资源,并在流动站中显示三维坐标与精准程度。
RTK地籍测绘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单一的基本站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站点;第二个部分是一个或几个流动站,也就是用户用来观看和测定的站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基本站点是围绕已发现的站点进行连续地测量,它位于被测区域的中心位置,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并且不能有过高的物体阻挡视线和信号的传输。
2.1、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之中的应用
应用此项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籍控制测绘,不需要进行两点之间的通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只需要选取和GPS点相互符合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估算的精度比较低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常规三角网以及增设起始边等测量,操作起来也较为便捷,准确度较高。
2.1.1、地籍控制网在进行相关的地籍测绘操作之前,需要针对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为数据的采集以及地籍图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地籍的控制测量精度,需要以地籍图精度以及界址点精度为主要的依据,同时,不能够超过测量规范规定当中的测量精度误差需求。而在地籍测绘控制的相关测量工作当中,主要的内容则包含有地籍的控制测量以及基本的控制测量。每种测量,都可以针对测边网、GPS网以及三角网等进行相关的设定,以满足等级设置的要求。
2.1.2、建立相关的地籍控制网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之中,根据设定的测区地籍图件,来对基本的控制点以及图根控制点等进行测量,是操作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在GPS网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主要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方向、位置以及尺度,很好的对其进行把控,将对实际的测绘工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GPS网的选点,需要进行对空的通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电磁波传递不受到相应的影响,以求更加准确的定位和相关的测绘操作。但是,并不需要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进行通视,在实践当中,仅仅需要一个点或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进行通视即可,而某些较为特殊的点,则只需要其有一个通视的方向就足够了。此外,在相关的测绘操作之中,还需要注意设点,其务必要远离有相关信号干扰的地点,例如雷达以及电视塔等地区,以免造成数据测量误差超限。
2.1.3、数据的处理对于观测得出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后期处理,在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均差之时,可以将得出的标准化数据,作为其计算的基础和依据,来进行操作。
2.2、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的测量当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由于使用GPS技术,不需要进行通视,所以,在控制点的选取范围这一方面可以更加的广泛,网状的结构,也对测量的精度影响比较小。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规定,利用地籍的平面控制,可以使用GPS布设多个等级的等边三角网,同时,也可以布置边角网以及三边网,其一级和二级的导线网、和等级相互对应的GPS网,还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之中,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规模,来进行具体的选择,针对各个等级的平面控制点,来作为首级的控制。
2.3、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之中的应用
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确认合格的勘测定界点,作为进行相关土地登记办理以及地籍调查的依据,可以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而在勘测定界之时,按照规程当中针对土地整理以及征用精度等相关方面的详细规定,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初期,由于其用地的常规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的范围都比较小,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自动化的程度不高,劳动的强度也较大。运用GPS相关技术,可以很好的改进这一方面的难题,提升勘测界定的效率以及精准度,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4、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之中的应用
地籍的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之中的重点内容。运用地籍平面的控制测量数据,为其主要的依据和基础,同时,在界址点之间的误差,保证在5cm以内,而针对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误差,要控制在10cm之内,运用GPS相关技术来进行地籍细部的测量,可以更加充分的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同时,不需要进行频繁的通视和换站。所以,起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较而言,不仅有着更加精准的测量效果,同时,还有着实时的特点,测量的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并且针对GPS技术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和应用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为有效的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精准度、测量数据结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等,作出积极的贡献,以求相关的工作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华军.浅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以及测绘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勘测工程,2011.3:66-68
【2】李磊磊.试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之中的实际应用【M】.勘探工程资讯,2010.5:13-15
【关键词】GPS;RTK;地籍测绘;应用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良好的应用,使地理信息这一现代的科学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测绘技术,推动了测绘领域的技术革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生产的基本工作之一便是计算机成图技术。计算机技术及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籍测绘的效率和精确度。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受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来达到确定使用接收机的位置。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卫星为控制点,通过对瞬时坐标的了解,观测接收机天线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行空间距离的后方交会,来确定地面接收点的位置。GPS具有精准度高、观测时间短、可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RTK是指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也称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系统,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RTK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RTK的应用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但从根本上来说RTK技术亦为GPS 技术的一中,RTK技术可以说是GPS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和RTK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中,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测绘的精准度。
2 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
2.1 运行工作效率高
GPS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减低了劳动的强度,加快了工作速度。并且,在测绘中应用GPS技术还可以节省野外作业费用,提高作业精度。在地籍测绘中应用GPS技术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相对传统的测绘技术来说,GPS技术具有定位精准度高的特点,用GPS所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可靠,而且累积误差小。而且,在满足相关条件的被测区域内,应用RTK测量,可以使误差控制在厘米以内。第二,作业环境条件要求不高。GPS 具有可全天候作业的特点,运行GPS,只要可以进行电磁波传送即可,并且GPS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第三,GPS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人手,节约了地籍测绘的成本。
2.2 应用比较广泛
GPS在测量的时候,可以减低对地面控制点选取的要求。因为在应用GPS测量时,不用由于PPS的网状结构和GPS的精度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由于GPS具有速度快、布点灵活、可全天候工作等特点,而在地籍测绘中被广泛应用。
2.3 误差相对较小
地籍调查包括地籍测绘的细部测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被调查土地的有误差的数据。地籍测绘中对界址点的误差有严格的规定,而GPS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恰恰能满足地籍测绘中对精确度的严格要求。
3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随着GPS的快速发展,GPS具有了越来越快的速度和越来越高的精准度以及可以全天候工作的优点。因GPS的优良性,使得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被广泛地运用,并引起了测绘行业的巨大变革。下面介绍一下GPS(RTK)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几种主要的应用。
3.1 GPS(RTK)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应用GPS技术时因为GPS技术不需要两点之间的同视,所以在地籍测绘中应用GPS技术只需选取与GPS点位相符的控制点,并没有要求在精度估算较低时必须对常规三角形和增设起始边进行测量。
在地籍测绘中应用GPS 技术时,由于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因此应用GPS技术只需要选择与点位相符的控制点,即使在精度估算不高的情况下,也不用测量和增设常规三角网(锁)对角线。
3.1.1 测量地籍控制网
在地籍测绘工作开始之前,要先对全测区进行测量,为数据的采集和地籍图件做好准备。把地籍图和视界址点的精度作为地籍控制精度的依据,地籍控制精度应不超过《地籍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测量误差。地籍控制测量和基本控制测量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地籍控制测量是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测量。每种测量都可以设置等级相同的测边网、三角网 (锁) 和GPS网等。
3.1.2 建立地籍测绘控制网
设定基地地籍图根控制点和设定基本控制点是地籍测绘的控制测量的基本过程。GPS网的设计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位置、方向、尺度。GPS网的选点的要求是:但这并不需要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视,一个点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通视就可满足要求,甚至有些特殊的点只需要有一个方向即可。但是设点时要注意防止信号干扰,必须远离具有信号干扰因素的地点,如电视塔、雷达站等地。
3.1.3 对观测数据后期的处理
在对数据进行预先处理后,在计算机平台观测数据的平差时,可以把得到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计算的基础。
3.2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GPS测量具有不用通视的优点,这样控制工作点的选取范围就更加广泛,并且GPS测量的网状结构对土地测量精度的影响也很小。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可以利用GPS布设二、三、四级等边三角网,边角网或三边网,一、二级导线网及一、二级小三角网(锁),甚至是等级相应的GPS网,还可以根据城镇规模选择各个等级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在四等网以下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及四等网中最弱相点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之内”。
3.3 GPS在地籍测绘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绘中的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地籍细部测量可以测定每一宗土地的位置和土地所属的界址点等一系列相关的数据。用GPS来进行地籍细部测量可以有效的保证测量的精度。有些GPS不适合测量的区域可以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等进行测定。而GPS中的RTK, 由于在作业时不用频繁的通视和换站,所以与测距仪和全站仪相比, 不仅具有实时的特点,而且相比之下它的精准度更高、速度和效率也更高。
4 结语
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GPS技术应用到了很多领域。而GPS技术应用在测绘领域中,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技术的革新,在测绘中应用GPS技术拥有很多的优势。而且,当下的GPS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和革新,由于计算机性能的增强,软件系统的解算能力也在增强,GPS―RTK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志刚.COR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实例[J].现代测绘,2011(2).
>> 浅析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刍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基于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析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土地测绘和地籍控制中GPS技术的应用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形\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RTK;地籍测量 ;数据处理
一.全球定位系统,把卫星作为控制点,并掌握瞬时坐标,对GPS卫星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观测,确定使用者接收机相对及绝对的位置。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
(1)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传统测量要求测站点之间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三角网的良好结构。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之间通视,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同时也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
(2)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2×10-6,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或优于10-8。
(3)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h。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4)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另外,GPS用户接收机一般重量较轻、体积较小,因此携带和搬运都很方便。
(5)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地籍控制测量:
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采用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采用RTK方法,对于观测条件复杂等不利于GPS观测的地方采用传统测量方式-导线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毕后,计算测区范围内转换参数。
(2)地籍图测量:
地籍图测量是测定地块(宗地)范围内的细部信息,测量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因素影响大。对于地形开阔、上层无遮挡的地物,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对于地形复杂,无法直接到达的地物,采用RTK测量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其坐标点。
(3)界址点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测量)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数量以及地块(宗地)内的细部信息如房屋、围墙的位置、面积等数据。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同时相对于传统测量方式,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是,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且其测量误差为随机产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产生误差积累。工作开展时测量员可跟着地籍调查员,在不同宗地指界完成后随时进行界址点测量,避免因界址点丢失、损坏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可以随时对地籍图内未进行的标注的新增地物进行更新,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势性的要求。
(4)土地变更调查:
近20年和今后数十年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常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采用GPS测量模式上,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三、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后,可以在进行观测数据平差的计算时,把获得数据的标准值作为计算的基础。由于GPS测量具有不同通视的特点,所以在控制点选取范围更加的广泛,GPS网状结构在精度影响上也比较小。所以GPS技术便满足了在城镇地籍调查的规范中,要求误差在五厘米范围的规定。
在勘测定界点审核合格后,会被作为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证办理的依据。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工作时,规定了征用精度及土地整理等内容。例如临界线和界址线与相邻的地物在距离误差上小于十厘米。在勘测定界初期,常规的测量仪器精准度不高且观测的范围小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工作劳动强度高。但随着GPS技术的应用,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及效率,并保证勘测定界成果的准确性。
总结
GPS测量技术在测量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是它在动态相对定位中的高精度、高效益、无需测站相互通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优点,其也正在逐步取代代替常规的三角、三边、边角等测量方法,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GPS技术不断的成熟,在数据传输的功能上也在不断的进步,并且在数据传输中在可靠性、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上也有了巨大的改进。数据传输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也使软件系统在解算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地籍测绘工作中,GPS技术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文章通过介绍GPS RTK测绘技术及基本原理,对GPS RTK的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籍测绘应用、测绘的技术、地形图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籍测绘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除了可以进行城市土地地籍测绘外,还可以进行公路GIS和监测大桥变形、地形测量等工作,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对各种不同比例尺度的地形图进行测绘。
一、GPS-RTK测绘技术的介绍与原理
1、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介绍
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属于一种用来测绘地籍的重要技术,其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以及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通过以WGS-84的坐标作为动态测绘的侧准点,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接受与传输数据,同时也是作为软件系统地集成设备。GPS-RTK技术包括两种测绘方法,一种是无投影、无转换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接收机的利用来接收位于基准站以及流动站之间的坐标的信息,然后把所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该种方法要求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已知点;另一种是设置参数方法,该种方法是把静态观测到的坐标信息以及地方坐标的信息键入手薄当中,在进行转换,计算出转换的参数,该种方法要求必须在已知点上建设基准站,还要对观测后的已知点进行检核。
2、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把全球定位系统的棘手设备UN挂在固定的基准站里,进行卫星观测,同时把所观测大数据传输到流动站。流动站在接受到信号之后,会对所接受的数据进行定位计算,得出三维坐标以及其精度。由此可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主要重用在于准确定位,并且有效的减少了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误差,因此采用GPS-RTK测绘技术来进行地籍测绘可以提高测绘结果的精确度。
GPS-RTK测绘技术的基准站包括两种:单个基准站(固定站)以及单个或者多个的流动站(用户观测站)。单个基准站主要是安装在已知点上进行连续的观测,中间没有任何物体的遮挡,而且要求周围的高压线与基准站的距离必须在50米以上,并且不能在附近设置对信号产生干扰的物体,以及在基准站位置200米以内的范围不可以存在强电磁波干扰的发射源。流动站的观测UN挂在待测点的位置上,其和基准站接受信号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基准站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是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在流动站接顺到信号之后会对和全球定位系统的观测值的实时差分平差进行处理。
二、GPS-RTK测绘技术的精度与方法
1、GPS-RTK测绘技术的精度
GPS-RTK测绘技术经过求差法的计算之后,其大幅度的降低了由于数据误差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其测绘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经过许多工程的实践经验证明,该种技术的测绘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另一方面在GPS-RTK平面精度方面,当数据链信号接收的半径不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那么其测绘的结果难以在所接收的半径内都保持高精确度,由此可见这样所造成的误差也是极为严重的,不可取。在GPS-RTK高程测绘精度方面,如果卫星的数目达到6颗的时候,其所得到的标准差也会显著变大,这对于精确度的判断也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综上所述可见,GPS-RTK地籍测绘技术的高精度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基线的结算精度、坐标系转换的精度以及基准站的点位精度等等。
2、GPS-RTK测绘技术的方法
在进行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难免存在障碍物影响到信号的传输与接受,所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载波相位差分的共同应用方可实现地籍测绘工作的高质量以及高精度。把流动站的接收机天线安装在中杆上,对地形进行详细的考察,根据其具体的特点来进行地籍测绘。在采集碎部点的时候,必须对现场的地形进行草图观测,记录下观测点。对于障碍物区域之外的地方设置好图跟点,并在草图中标注好所测量到的坐标。另外,应当把测点连线起来,把补测定区的图形用作底图,从而在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测图文件,并对该文件进行修改标注以及整理成地形图。
三、GPS-RTK测绘技术的应用
1、合适基准点的选取与搭建,以及外业数据的采集。
传输数据成为GPS-RTK地籍测绘技术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对合适基准点的选取与搭建工作,通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都选择在交通方便以及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最好搭建在顶部的位置,如此一来便可以实现对差分信号的传播,而且还能够避免受到电磁场的干扰;其二,对于电台发射线高度的要求必须超过50米,同时在控制高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空洞区域的存在,由此可见架设天线的最佳位置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北面,以此避免丢失数据以及减少多路径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同时满足基准站不受到障碍物的干扰以及接受到电台的信号。目前,所采用的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连发射击的频率在UHF频率段中,所以在功率得到确定之后可以通过加大天线的高度来确定发射的距离,一般这个距离要求在10千米内。
2、对内部作业以及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进行分析。
经过外部作业之后,其所测量到的数据都是通过专门的数据文件保存的,不能够通过其他的软件直接选用。若需要输入测量点,就必须进行格式的转换,并与外部作业的彩图进行结合,利用规定的软件来完成内部的作业以获得图形的信息,然后进行制作。任意选择测定区域内的一个区域通过全站仪测量技术对其坐标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和GPSRTK技术所测出的结果相比,其差值属于厘米级。由此可见该项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结果精确度可以满足地籍测绘精确度的要求。
结语
地籍测绘是获取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基础地籍测绘工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土地权属界限测量、土地碎部测量、土地变更测量等。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籍测绘工作的进步,不仅使地籍测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大大提高了地籍测绘的工作效率、拓广了地籍测绘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GPS;地籍测绘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GPS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越来越成熟,其广泛应用于地籍测绘活动中。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与地籍测绘在法律、行政管理、规划与经济等诸多领域对空间信息的可靠性、精度性和现势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GPS地籍测绘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能够促进地籍信息的采集,并保证快捷而准确地获得数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GPS技术概况
所谓GPS技术,即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俗称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利用卫星导航来测定时间与距离,从而做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GPS地籍测绘技术则是通过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之间的距离,结合多颗卫星的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信息的技术。通常情况下,GPS地籍测绘技术可以直接对地形点、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信息进行采集,并得出原始数据,当经过数据库整理并计算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出土地等大小、位置、境界以及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同时,宗地面积和地籍图也可以精确的体现出来。
1、GPS技术的优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近年来涌现出诸如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及RTK技术等高新技术就是典型的说明,这些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常规测量方式。另外,和全站仪地籍测绘技术比起来,GPS技术利用了无线技术,无需通视及频繁换站,因此,GPS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GPS技术在抓拍定位数据以及反馈速度上的优势极为明显,其在20公里内的静态定位,通常情况下仅仅需要5-20分钟即可,反馈数据则更是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
2、GPS设备的布置
通常情况下,GPS接收设备大多会在基准站与流动站中进行布置。其中,基准站所处的控制点必须为己知,且在野外进行作业时也应该尽可能的在测区的制高点上布置,以便提高测量范围,增加控制区域。另外,在对设备进行布置时,还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对于数据传输的影响,尽量避免将设备布置在林木茂密处、障碍物密集处以及信号干扰处。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准站应该至少对4个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跟踪,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观测数据发送到相关流动站,流动站则应该依据选择测绘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和卫星进行数据对接。
3、GPS技术的指标
随着实时厘米级精度的运用,在技术方面逐步依赖于高精度载波相位差分(RTK)的实现。以几个GP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成为一个组合观测值,以对流动站的信息精度和位置进行快速的计算。一般来说,内业计算所运用的是平差程序来平差的,准时或事后进行处理,以取得毫米量级的精密定位。事实上,现代化GPS系统自身即可提供多种定位服务,包括一些GPS测量手段,例如静态定位和差分GPS定位等,从而实现相关定位服务的精度。
二、GPS布网测绘
1、基准站的设计
设计基准站时,应该首先对实地进行踏勘,对地理的状况进行收集测绘,比如地形图、坐标、已知点位所在的坐标系、高程系统以及点的状况等,并设计基准与测绘方案。另外,如果发生控制点不足的现象,则应该采用GPS静态差分技术进行引点或者加密,一边保证网点的精度性。对于界址点密度大的地区,基准站控制点的密度应该尽可能的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GPS网下沿街巷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一边能够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
2、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数据
在地籍测绘中,野外测量除了要对权属界线的空间坐标进行采集之外,还应该对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权属等相关属性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地物定性注记、界址点和邻近地物点距离、相邻界址点间距、地理名称和建筑物层数等,于野外进行调绘,对地籍底图的位置进行注记。应由专业人员通过准确地定位操作来采集数据,并合理利用GPS接收机,来输入测绘地块的属性信息,并及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接收,以便对结果进行筛选取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淘汰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通常情况下,流动站GPS接收机的天线需要高出人的身高,以保证数据的接受精度。
三、数据质量控制的观测
1、采集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该保证外业观测的质量,以便实现预期的定位精度,因此,当观测结束后,应该立即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核验和评价,从而及时找到不合格的数据,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淘汰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流动站对数据采集完之后,会通过无线网络将原始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软件当中。其次,对原始的观测数据编辑、加工和整理完之后,系统会自动将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进行分流,从而方便对数据做平差计算,进而解算出各个基线的向量。最后,需要检核同步边观测数据、重复观测边数据以及环闭合差,并使他们满足设计书以及GPS的标准精度要求,待数据检核完毕后,需要及时将其反馈到流动站内,以便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下一步测绘作业。
2、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内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观测采集质量控制提供数据依据,并采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信息映射机制技术、检查功能自定制技术以及可视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和全面的检查,以便在剔除其他残余数据的同时,强化对数据的管理。在对数据进行输出时,应该包含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各项观测值的改正数以及坐标成果边长等各项数据。
3、数据成果的误差分析
信息化的地籍测绘活动,对于作业人员的综合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测绘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数据的标准,就很难使采集到的数据符合相关要求。除此之外,观测值的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和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也有着较为紧密的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GPS地籍测绘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基本上达到了厘米级测绘的水准,而其他测绘技术则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自动化与测量精度程度。因此,为了提高地籍测绘的精度,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GPS技术,提高其对目标物的抓拍速度,保证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颖.GPS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推广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技术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地籍管理,地籍测绘是获取地籍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均匀等优点,且选点、埋石比常规方法更具灵活性,它不象常规三角网那样要求网型和点位通视的条件十分苛刻,并能大大提高地籍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和效率。GPS 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已经广泛采用GPS技术。
1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
地籍测量首先要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然后再以调查表和宗地的图纸作为基础,对地籍平面进行测量,包括控制量、绘制地籍的初期图纸、地籍细节部分测量、地籍面积记录、测量结果的质量检查等。
1.1 地籍控制测量。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比如校正仪器,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 三棱尺、半圆仪、胶带等物品。
1.2界限测量。就是测定对土地界限的界址标识坐标,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测量。
1.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为幅地籍图、房地产图等,高效快速地测绘,最好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标记出控制点。
1.4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要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后,要纳入到专门的材料库进行保管和记录。
2 利用GPS采集地籍空间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2.1GPS定位模式和精度要与地籍信息系统匹配。GPS定位精度及模式多种多样,确定GPS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以达到地籍数据所需要精度。
2.2坐标系统的转换。由于GPS定位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因此它测出的坐标与一般的GIS(如地籍空间数据)不相同,必须将WGS-84坐标进行转换,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GIS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平面投影方式,因此,要对WGS-84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及投影变换,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2.3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2.4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t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士0.05m.
2.5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5应用GPS 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 这样就能避免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 网状结构对GPS 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
3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3.1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GPS地籍控制网的网点密度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便于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GPS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并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3.2在GPS网的基准设计中,主要指的足网的位置基准问题。而在确定GPS网的位置摹准时,可用选择网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值加以同定,或者虽该点不向定,但可通过稳拟平差或自由网违逆平差的方式确定列的位置基准。
3.3 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不要求点与点之间互相通视,在选点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所测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原测点的分布情况,且在用GPS进行地籍测量建证测量控制点时,点与点之间不必都通视。只要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或是少数点一个方向即可。
3.4尽管GPS具有灵活多变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问题。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4结束语
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测量准度。GPS控制网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基本不受通视、网形的限制,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李沛鸿,柳广春.GPS-RTK 误差分析与削减方法探讨[J].全球定位系统,2008(2)
[2]独知行、刘志敏,GPS测量实施与数据处理.测绘出版社,2010(7)
关键词:数字测绘;地籍测绘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的数字测绘工艺合理的发挥了信息行业以及电脑制图等领域的内容,它是当今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数字测绘应用于地籍测绘工程中,利于为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
一、 数字化地籍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自动化管理模式,主要从各城市构建的数据库和相关的地籍管理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表册和宗地图件等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地籍测量工作。其内容主要有: 测量地籍图根、绘制基础图和宗地图、土地权属问题以及土地面积测量等。其以数字测绘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外接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对实际土地进行测量,采集有效信息,加以整理以达到所需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是一个综合作业的过程,有赖于计算机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不但能够完成地籍测量的工作,还能够将测出的数据信息收集到相关的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地籍测量的发展。
二、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1 数字测图促进了大比例尺测图的自动化
数字化测图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常使用全站仪 + 电子手簿的方式,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整理编辑工作,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比较常见,即全站仪 + 便携机 +测图软件,可直接把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便携机,自动计算、实时成图、打印表格,实现了内外业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当前所使用的全站仪大都有内存,可以用来存储数据,然后通过其他软件传给计算机。
2 数字测图促进了大比例尺测图的数字化
数字化地图采用完全计算机化的管理模式,对地物属性的查询等工作提供了大大的方便,且还能够通过对图库链技术的使用,完成图库数据实时互动的工作,这种方式为图库成果的一致性提供了前提保障,并具有由库找图等功能,完成了数据向 GIS 的转化,有利于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各项地理数据信息; 面对实地的修改,能够方便地更改已输入的信息,保持数字地图的现势性。
3 数字化测图提升了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准度
传统的测图方式通常是平板测图,其实质是利用图解进行土地测量工作,通过图解把以往所测到的观测值转化为图形,大大降低了观测数据的精准度。数字测图则不会出现这些情况,从测量到成图的整个过程中,其数据的精确值都不会有损失,得到了和测量仪同等的测量成果。
三、 数字化测图在地基测量中的应用
1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方法
目前,获得数字地图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原图数字化,二是航测数字成图,三是地面数字成图。不管选用哪一种途径,主要流程大概一致: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当一个地区或城市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或时间等其他因素限制,而不能获得所需的数字地图时,原图数字化是最佳方法; 当测区的面积较大时,适宜选用航测数字成图法,借助航空摄影机,在空中对地面进行影像摄取,并利用外业判读以便在内业建立起地面模型,最后结合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在模型上进行量测,直接获取数字地形图; 如果一个地区有着充裕的测绘经费,或者大比例尺不符合要求时,可直接采取地面数字测图的途径,此方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也被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2 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 地籍测图准备
就当下情况而言,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之前,须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调查范围,做好区、街道的划分工作; 在地籍权属调查的过程中,要清晰地标明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 不设控制网; 依次划分各小组的测量范围和工作内容。
(2、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主角要负责点位坐标的传递工作,并对测量误差的传播进行控制,其服务对象有两个: 一是地籍细部测量,二是日常地籍测量。在工作中,为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测量精确度,能够将测绘的各部分地籍图组成一个整体,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调查区域内确定几个控制点,将其连成几何图形; 其次对其进行测量和测算,要注意保证高精确度,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求得其高程和平面位置; 最后在这几个控制点的基础上,算出其余细部点的坐标。控制网的建立工作常借助 GPS 卫星定位系统来完成。
(3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图时,主要采用的是 PGPS 和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将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因此,一张清晰明了的草图对工作相当重要,另外,草图的比例尺要适当,要大体现出物与物间的相对关系。野外数据采集是地籍细部测量的主要内容,其采集方法颇多,大致可分为: 电子手簿记录、GPS 测量、便携机记录和电子速测仪记录等方式。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专用电缆传输至计算机。为避免数据的丢失,一般情况下,在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及时的数据传输。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先对数据做预处理,即对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查和修改,并将其格式转化成符合图形编辑系统的格式。接下来,将整理的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并建立图形文件。最后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和自动运化标高线的变更。
将宗地草图和宗地关系图进行对照,依据不同图的坐标范围,选定其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文件,在地块描述信息以及测点平面坐标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后,在输出之前,务必要通过制图软件对其做有效的图形编辑处理。处理后,要给以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尽量清除地物地貌的矛盾,做好文字注记和说明并填充地形符号,实施轮廓整饰等。经检查,若没有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对相关的地籍要素加以注记,打印成初步的地籍图。开始外业巡查工作,参照初步地籍图,借助钢尺来审核其精确度,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步。
(5、 进行面积量算的汇总
在错误得到修正后,依照整体到布局的模式进行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和块块检核,遵循面积平差的原则,做好面积平差、面积量算以及面积汇总等工作。
(6、 图表生成
在检查无误之后,借助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对应的图标文件,其中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以及土地面积分类表等。
(7、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
认真校对图表、勘丈边长和反算边长的一致性,经检验,无误或有误而进行修改后,开始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初始建立工作,再次进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没有错误后就可以入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之后,可增设管理人员,以避免数据丢失或被删除修改。
四、 结束语
从上述中可得知,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广泛使用,使得新地籍测量方式要比传统的测量方式更先进,更具有前瞻性。而当前,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绝,尤其是计算机,已经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测量技术也不例外,与计算机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同时,这项技术也标志着测绘行业的变革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以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0,43( 25) : 178 -180.
[2]金焱,刘家生.数字化地籍测绘方法事务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4( 8) : 22 -23.
[3]李新秀.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支付向导,2012,47( 21) : 137 -139.
[4]贾俊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42( 2) : 187 -189.
[5]李光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实践与探析[J].科技信息,2007,21( 3) : 35 - 36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测图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数字测图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迅速发展,它的最大优点是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测绘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相比过去的工作将节省很多的时间并且可以更加迅速的发现问题所在,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意义
1.1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先经过数据采集、编码、传输与存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图像处理、最后完成显示及打印的工作。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已成为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测量及自动控制的最佳手段和可靠保证。
1.2数字化地籍测图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的概率小,而且可以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出的地籍图精确、规范、美观。数字化地籍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
1.3数字化地籍图可以通过计算机按类别和要求分层储存、分层显示,一目了然。真正体现了地籍图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利用数字化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技术的帮支持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1.4数字化地籍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源,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已在规划、管理、监测、建设和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应用中优点
2.1数字化测绘技术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测图技术相比, 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数字地形图最好地(无损地)体现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 也就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
2.2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2.3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3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主要作业方法
3.1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3.2原图数字化测图。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图,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扫描仪、绘图仪再配以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化成果。但受原图精度的影响以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所以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
3.3手扶跟踪数字化。让计算机和数字化仪进行连接,通过专业的软件用数字化游标来对地籍的要素以及相关的地形图进行跟踪、采集,并得出数字化的地籍图。其优点是能够利用数字化菜单以及屏幕菜单的操作,使得操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整个作业的全图,从而方便分类以及选择性的采集,尤其是对于线条比较长的图形数字化采集,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全野外数字化测图。采用先进仪器,经过野外测量获取可用于处理、传输与共享的地形数字信息,用计算机磁盘作为载体的信息数字化地形图。应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不仅令测量精度广泛提升,在成图过程中其精度毫无损失,同时应用计算机工具软件的成图方式可令各类文字注记、符号符合相关要求,通过自动拟合综合处理方式令等高线呈现光滑美观特性,进而令图面展现规范化的一面。
3.5航测数字成图。主要应对区域大测绘时采用。该方法采用航空摄影设备由空中摄取到地面影像,并通过对外业的判读,建立内业地面模型,利用计算机系统绘图软件针对模型测量,并直接获取到数字地形图。其通过空中数字化摄影获取实时数字影像,内业则通过专业航测软件,在计算机系统辅助下展开对数字影像的匹配处理并科学构建地面数字模型,而后再通过转向应用软件获取数字地图。
3.6扫描数字化。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4 数字化技术中地籍测绘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对于数据文件的管理。一般来说,绘制地籍图的时侯有四个重要的文件,分别是平面图的图形文件、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文件,地籍权属的引导文件以及权属信息的数据文件。基于方便识别以及管理原则,这四个文件的名称应该用街坊号来开始,而后面则用汉语拼音的缩写来表示出不同的文件。
4.2界址线的设定。界址线可以说是进行地籍测绘的关键要素了,界址线的设定是不是合理对于地籍测绘工作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最初的地籍测绘中,大部分的地区界线都没有设定好,所以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进行确定;而过去的单位在进行征地的时候,大多数都预留了1mm左右的影射地。可以看出很多的宗地界址线其实并不是在围墙或者是墙壁,这样一来也就给地面标定界址点以及测绘界址点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4.3街坊的划分。一般说在进行数字化测绘的时候都是以街坊为单位,从而进行地籍权属的调查,并且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以街坊为单位来绘制地籍图、管理地籍调查表、地籍测绘成果。所以在进行划分街坊的时侯,其分界线必须是划分在街道、胡同的中心线或者是空闲的位置,不能够划分在单位的围墙上。
4.4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结束语
目前的测绘技术依旧存在着若干问题, 如怎样改进外业数据采集模式的问题、成图系统的统一标准问题, 内业编辑图形工作效率问题; 图形数据结构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接口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咨询.2010
[2] 郭良金.数字测绘的几点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0(23).
[3] 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