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学习礼仪

小学生学习礼仪

时间:2023-01-18 17:5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学习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学习礼仪

第1篇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首先要做到讲文明礼仪,这是对他人的尊重。《论语》中说道:“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不学习文明礼仪的人,何以立身处世?学校是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儿童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文明礼仪及其习惯对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键时期的小学阶段,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却令人担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把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继续传颂天下。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因此,学校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

小学阶段是孩子最单纯最好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容易管理且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但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常常忽视自己的一些做法。因此,除了激励以外,还要给他们制定规则,规范他们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每学期我都会充分利用班里现有条件,让学生办文明礼仪黑板报、队报,开辟图书角,搜集名人名言,在班队会时间举办名人故事会,召开主题队会,“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同时我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围绕文明习惯制定了自己的班规,作为评优的依据。

(二)小空间大创意

课室是学生们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这个空间虽然小,但如果利用得当,它就是孩子们“文明乐园”。

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如本学期,我要求每个班教室里开辟一个“文明礼仪吧”,在教室里制作了一些礼仪标兵评选榜、张贴文明用语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提醒同学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同时,我们还经常利用班会课举行“文明礼仪”行为大比拼活动,看谁做得准,看谁做得好,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文明礼仪”带给他们的荣誉与乐趣。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一)教师以身作则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标准。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时时要求教师处处以身示范,处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如:课代表将作业收齐了,对他们说“请”帮老师送到办公室;小组长发完作业,对他们说“谢谢”;地上有废纸,随手捡起来,课桌椅乱了,就顺手摆正……让学生目睹老师的行为,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名人榜样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比较强,觉得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尊重、关心他人。今学期我在全校的师生德育教育会上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为父母洗过脚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大失所望,甚至有的同学听到这个问题还窃窃发笑。我便趁机讲述为母亲洗脚的故事,听完故事,再跟学生互动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这样的大人物都知道关心父母,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用故事感染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学生榜样

学生身边的榜样,即他们自己的同学。这些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榜样去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学校每月都要求评选出班里的“文明礼仪小标兵”,给他们佩戴袖标,由他们管理班级,一月一轮换,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标兵。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

三、持之以恒,学会致用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这种教育是持续的、长期的训练,学生需要在反反复复的教育与实践中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行为在实践中出现反复时,老师要耐心对待,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周而复始地进行教育。每天课间操例会,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结同学们的表现也常常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我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并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这颗“种子”浇灌、施肥,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相信,只要全体老师都坚持不懈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之花必将开遍学校,馥郁满园。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礼仪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2篇

一、学校基本情况

甘肃省庆城县田家城小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原隶属庆城镇中心小学,2007年2月编制为县直小学,现今它是县直四所小学之一,与长庆一中毗邻,属城乡结合部。学校地理条件较为优越,交通比较便利,主要服务对象为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现有学生654名,13个教学班,专任教师53名。目前学校属于城乡结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我校现有生源的特殊性: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例约为8:2,由于大部分家长为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榜样意识。使得大部分学生还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待人接物、思想品质等方面明显滞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遇到危机,教育教学压力倍增,各项管理受到制约……

二、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全力组织实施

为了能够使班级“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校班子成员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群策群力,认真商讨活动实施方案,构建了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政教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分步实施方案在政教处全面安排组织下、在班主任精心有效实施下,稳步开展工作。

三、科学的工作程序保证了我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一)组织学生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发放并诵读《100个好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二)让礼仪渗透实际行动。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榜样,并顺势由学生在假期中、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评选出校园“文明之星”,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并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四、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了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问一声好”,“说一声再见”等礼仪教育。我校从开展让学生向老师、向家长“问一声好活动”开始,推广文明用语,培养学生的文明用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开展了“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现在学生已经能自觉运用文明用语,创造了学校和谐健康的校风。

(二)“一双干净的小手”活动。我校从开展让学生有“一双干净的小手”活动,使学生“干干净净做人”开始,进而开展了“一套整洁的衣服”、“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一顶洁净的小黄帽”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使“干干净净做人”一语双关的语言由行动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

(三)“捡起一张废纸”“少添一点垃圾”等环保活动。我校开展了让学生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对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环保的知识,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红领巾一条巷”活动。我们每天清晨在校门口洒上水,义务清扫校门口南北两侧巷道,并命名为“红领巾一条巷”,干净的巷道,为师生和行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五)“爱好一项文娱活动”活动。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的社团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第二课堂,开设了电子琴组、器乐组、合唱组、腰鼓组、舞蹈组、手工制作组、书法组、足球组、乒乓球组、绘画组、棋艺组、电脑制作组、国学组等。

五、重视行为纠正,构建文明校园

(一)教师做好示范带头人,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在这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专门在教师例会上精心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本次本校制定的活动方案,提出了以“教师礼仪规范学生礼仪、以教师文明带动学生文明”的倡议。要求教师首先要“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注意自身形象,为学生做好表率。不在校园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团结意识、文明意识更强了。

(二)采取一日两查。一日两查(早晨上学、中午到校)。在校门口设有礼仪示范监督岗,每天由少先大队带领学生会检查学生的仪表,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班级一日常规检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熏陶和感染,自然就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六、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以及对自己孩子的要求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会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较大作用,家长较好的文明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通过家长培训会、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及时把学校“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做一通报,并印发了一些相关小册子发放给家长,要求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七、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活动长效性

及时总结、彰显正气是推进文明教育不断完美的手段。我们准备对“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中行为表现优秀的师生及家长,工作出色的班级进行表彰。开展“文明之星”、“文明家长”、“文明教师”、“文明家庭”、“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推动“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第3篇

一、在生理学方面要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小学生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小学生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所以小学生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容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小学生的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和上肢的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和下肢的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对各种动作正确的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但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而且对小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武术礼仪教育不够重视造成武术学生礼仪观念淡薄

武术文化的教育不能忽视,单纯的武术动作是不能完全承载武术文化的内涵。武术礼仪教育能教会学生做人,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对于小学武术课上礼仪观念淡薄现象应高度重视。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武术礼仪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礼仪的规范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团队建设、品德教育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在武术课上通过“礼”的规范,使学生“知德而答礼”,通过这种反复的“礼”行为,养成“知德”讲“礼”的好习惯,使“知行合一”在武术课上规范礼仪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基础,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了良好的契机。

(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武术教学中,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应善于及时发现小学生优点给予表扬。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可让表现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而另外有些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三)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小学生在武术教学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或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的良性循环。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的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当小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

(四)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目前许多小学在武术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又称“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为顺序进行的,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阻碍了小学生个性发展,提不起学生的学习武术兴趣。武术的动作路线和方向本来就复杂难记,在加上千遍一律反复练习法,往往导致了小学生学习兴趣减少、甚至厌学。所以在小学生武术教学中我们,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小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利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的游戏;变换教学的项目和形式等,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小学生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4篇

(一)努力构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风俗等综合文化内容的展现,使学生逐渐了解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有效形成强烈的英语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闲余时间将新授知识点与蕴含的文化涵义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使学生在极具英语文化氛围的情境中有效掌握了英语文化知识。例如,可以在教室墙壁上适时更换具有丰富英美文化气息的图画,以培养和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可以在课间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英语文章或英文儿歌,全面增强英语语言文化的气氛。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内容

新课改之后的英语教材,增添了蕴含英语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内容,才能获得具有深刻文化涵义的有利素材,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传授语言知识促进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在讲授各种衣物的单词时,可以事先总结出西方不同国家对于衣物的称谓:leathercoat,leathershoes,wornbyCanadianincoldweather,kimonowornbyJapanesewomen,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衣着进行对照,如:shirt,skirt,dress,sweater等进行对比,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领悟了国外的文化背景。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课堂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听力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2]。例如,在圣诞节当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内容,然而直白的讲述很难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因而可以播放一部与圣诞节相关的儿童影片———ThePolarExpress《极地特快》,这部具有梦幻色彩的电影采用了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配上精准到位的英语语言和清纯、美妙的歌曲,使学生们很快融入电影中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到WhenChristmasComestoTown的快乐,不仅掌握了圣诞知识,而且领悟了“圣诞精神”的文化涵义,有利于文化意识的有效渗透。

巧妙运用对话、肢体语言等交际形式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构建以语言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听、说、唱、演等语言交际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进而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中西餐桌礼仪(Tablemanners)一文时,教师即可恰当采用表演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提前将教室布置成餐厅的感觉,将两张餐桌安置于教室的合适位置,一张为中式餐桌,一张为西式餐桌,并将刀、叉、筷子、汤勺、盘、碗等餐具置于餐桌上,并安排学生靠四周坐下,教师首先利用实物向学生讲授中西方国家不同的用餐礼仪:我们国家使用筷子,一手拿筷子向学生展示,边念出单词“chopsticks”,西方国家使用刀(knife)、叉(fork),并强调使用刀、叉的行为礼仪为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按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然后要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行为礼仪的表演,这样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

结语

第5篇

一、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实施"规范"。为此我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 一是在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 二是每周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 三是各班级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

二、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我们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训练。

1、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

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

3、站、立、行的军事化的训练。

4、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

5、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三、用义务清扫的具体行动,创造文明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各班成立"义务清扫突击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自己的事。 同时,学校德育处还实行了教室卫生、过道卫生、公地卫生各班责任包干的办法。各班负责清扫、维护、保洁。除红领巾监督岗每天两次检查外,德育处还每周不定期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取消本周卫生流动红旗。

四、争当文明小卫士,形成良好的文明竞争风气。

在整个"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活动中,"争当文明小卫士" 一直贯穿始终。 "文明小卫士"的争当,必须是通过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也就是只要自己认为自己符合一个"文明小卫士"的标准就可自己到大队部自己推荐自己当文明小卫士,不必要同学选举,不需老师推荐,只要大队部到班级核实,文明行为基本属实,即可当上文明小卫士,然后担任红领巾监督岗执法工作。

第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未能实现英语课堂的真正融入,主要源于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而形成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当学习兴趣未能实现有效发挥时,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停滞不前,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学校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还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的家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该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验、领悟并且掌握英语,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部分地区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了,主张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学生积极参与,丰富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实施歌瑶学习策略、游戏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体验学习过程的重要策略。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如何将游戏策略、歌谣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等学习策略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设想,本研究选择以学习策略作为切入点,对小学生的学习策略过程性分类和内容性分类进行研究,期望通过适当策略的选择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愉悦度。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 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 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 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 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俏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俏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 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辅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自动讯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恳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 进别人房间要说“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u do !这崇高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现阶段,对于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方法是极其关键的。重视课间英语学习,才是真正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有效环境。因为作为第二学习语言来说,小学外语开设课时远不够学生学习外语的要求,阅读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部分。阅读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情感特征等。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材整合为手段,抓住词汇的学习,加以多媒体的辅助,融入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能自行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并可以真正喜欢上阅读。

第7篇

(一)有爱国主义意识,但情感体验不足

小学生有热爱祖国的意识,但不能融入其深层意识中。例如,在“学生对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的态度”这一问题中,50.25%的学生选择了“按照班级要求做”,14.21%的学生选择了“自觉做”。

(二)诚信意识强,但践行诚信行为不足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都认为做人要讲诚信,但有40.5%的同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做题会抄同学的答案;25.32%的同学表示借同学的文具由于忘记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归还。

(三)懂得以礼待人,但缺失礼仪行为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25%的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不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仅有35.65%的小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

(四)认同孝顺父母,但落实到行动中较少

小学生懂得要孝顺父母,但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35%的小学生不会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20.43%的小学生会为父母沏茶倒水。

(五)认同生命的重要性,但感知不足

小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局限于对生死的理解,缺乏深层的感知和体验。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45%的小学生曾脱手骑自行车,60.25%的小学生身体为此受过伤。

(六)有环保意识,但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

小学生有环保意识,都认为应该爱护校园环境,但笔者调查,50.55%的学生会在校园里随手扔垃圾,有55.42%的学生会在校园里随地吐痰。

二、儒学典籍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纲要》要求小学德育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的爱国教育,教给学生必要的生活常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在我国儒学典籍中同样蕴含着这些因素。

(一)爱国教育

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中包含着重要的爱国教育。儒家所倡导的爱国思想对培育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提出志士仁人之“志”在于保家卫国、仁爱百姓。儒学指出君子应谦虚谨慎,关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他人利益。运用儒学“志士仁人”的思想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也就是利用“君子”的追求,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理想,将保家卫国,建设家乡作为自己的追求,将爱国行为自觉化。

(二)基本道德规范

儒学强调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言必信,行必果”,“信”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获得他人认可和信任的前提。以讲诚信为主,让自己的思想符合道义。儒学指出,符合道义的信才能去遵守,“事非宜,勿轻诺”,不合乎道义的承诺,不能答应别人。儒学教育所强调的不合乎道义的承诺,不能答应别人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智诚信。将“信”贯穿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待人真诚。

(三)礼仪教育

古人十分重视“礼”,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礼”是立国之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礼。社会在快速发展,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却越来越轻,特别是在小学生行为中日渐缺失,借助儒学礼仪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的理解。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让学生先朗诵儒学教育的礼仪规范,然后自己讲解遵守礼仪规范的好处,甚至向学生讲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的事例。

(四)家庭伦理教育

家庭伦理主要包括在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及长辈的关系。

1.孝敬父母

儒学把孝看作道德行为的起源,是“仁”之基础,是“礼”的具体体现。“入则孝”,指的就是孝敬父母。儒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孝”文化,对当今小学生的孝道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首先,儒家学者提出孝敬父母要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要多向父母告之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多听父母的建议。其次,儒家学者还提出“孝当竭力”,子女要竭尽全力侍奉照顾父母。另外,儒学学者还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的教导要认真听,父母的批评也要虚心接受,这些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2.兄友弟恭,尊敬长辈

儒学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悌”是指兄友弟恭,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弟子规》中指出“称尊长,勿呼名”,要求要尊重长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时刻牢记长幼有序,表现出自己对长者的敬重。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利用儒学教育小学生“兄友弟恭,尊敬长辈”,有利于规范小学生伦理道德行为。

(五)生命教育

小学生对生命的了解还比较懵懂,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爱护世间有生命之万物。首先,儒学教育中倡导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父母给的,不轻生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儒学教育从“孝”的角度指出珍爱自己生命的必要性,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给的,不能擅自毁伤。其次,儒学教导学生善待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使社会上的老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小孩健康快乐成长。另外,儒学教育还要求学生推己及物,善待“物”之生命。面对伤害生命的现象,心有不安和不忍。总之,借助儒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利用儒学所倡导的推己及物,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万物的生命。

(六)环保教育

儒家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结成友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指出到了一定时节才能上山砍树,和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观念是一致的。这种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和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三、儒学典籍与小学生道德教育原则

将儒学典籍运用到小学生道德教育当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小学生是充满朝气、好奇的学生群体,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提各种问题。老师顺着学生的性格教育学生,就可以指引学生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当中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接受知识。顺其性情寓教于乐,学生就乐于投入老师的课程当中;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道德教育要量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法,有针对地进行教育,使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最好的发展。儒学中指出:“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是儒学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教育学生的范例。这种教育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值得借鉴学习。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因势利导。对于犯了错的学生应“用好言劝谕”,不能只顾训斥,这样会有损学生的自尊心,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而学生又有其叛逆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仍应以引导为主,让其朝好的方面发展。对于部分平时懒散惯了的学生,要慢慢地约束,细心指正,经常劝导,让学生知书明理,真正接受老师的教导,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再给出批评,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千万不可性急求速度解决问题。道德教育应该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因势利导地开展,如此便能出效果。

(四)宽严相济,奖禁结合

所谓宽严相济,一是对年纪小的宽容一些,可使用轻松温和的言语对其教导,维护其自尊心;对年龄大点的可以严肃一些,这样可以预防其养成不好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态度要和蔼一些,但在具体事情中对学生的行为需严格要求,不能松懈。三是根据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学生,父母对小孩教育严的,老师就应该宽一些,反之,老师就应该严一些。所谓奖禁结合,就是一方面进行引导教育,以欣赏赞扬为准,而就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也要“耐住火性,好言相劝”,使其改正缺点,以“鼓励其上进之心,开其自强之路”;另一方面要制定规章制度,按准则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小学生道德教育,要从学生所属的家庭环境开始,从爱自己的亲人再到爱其他人,逐步增大爱的影响,逐步培养有对待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以及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的博爱精神。培养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孝敬父母到关爱他人,从尊敬兄长到关心朋友,从爱自己的家到爱祖国。

(六)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学习可以更好地明白事理,懂得求知,懂得为人处事。在明白道理后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实践,实践是根本。只有将儒学中的精华和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知行并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按照儒学中的规范去做,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做到这一步,小学生道德教育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七)品端为先,尽心尽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学生传授道理授以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心中的迷惑。为人师表,教师应随时省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传授更多更好的知识给学生。教师的博学可以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尽心尽责的态度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力量。

四、结语

第8篇

小学生把老师一言一行,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

一、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干部的配合,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最直接而全面管理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在每学期开校初,我都要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班干部的产生途径有许多,我曾尝试过各种班干部产生的办法,如演讲竞选法、班主任指定法、民主推举法、班长轮流制、值日班长等,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适合我们本地农村小学班集体的班干部产生的途径还是民主推举法,因为学生对和他们朝夕相处多年的同学很是了解,他们推举出来的班干部肯定是他们最信赖的、最有本事的,同时,通过其它方式产生的班干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流于形式,而对班级管理起不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近两年来,我一直采用民主推举法来产生班干部。

二、制定班级目标,进行常规训练。

有目标才有动力,每学期初,我都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班级奋斗的目标。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我知道,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我在制定目标时,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的信心。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会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保证整个班级"活泼有序,严谨务实 "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比如,我在班内设立了“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进步之星”,每周都要在班会上评选这些“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班级是否进步,是否存在问题,就要看是否与学校的管理一致。因此,我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很注重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为了能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更出色,我经常会激发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与外班的竞争意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四、调动积极性,唤起自信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如何使自己的班级学习成绩能出类拔萃或有所进步呢?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注重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迫、被动为自觉、主动。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你能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会接纳曾经做过错事的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过错,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变”,用自己的诚心去唤起学生的信任;我还会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主动与学生谈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加倍努力。

我班有一位同学以前经常不交作业、逃学,还时常离家出走,给老师的印象极差。经我调查发现,该生因父母离异,由父亲照管,而父亲脾气暴躁,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拳打脚踢,久而久之,该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我经常找他谈心,利用他爱好画画的特点,请他帮我画一些教学上用的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是有优点的,于是变怯学为好学,并且在各方面转变很大,再无逃学、不完成作业现象发生,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

五、树荣辱,知礼仪,促德育。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14-02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学科,小学英语教材的教育导向性十分明显,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乐于接受,减少被动学习的不良心理效应,增加主动学习的积极行为。本文以外研社版的新标准英语为例,探讨基于小学英语教材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编排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有日常礼仪、校园趣事、生活琐事、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等。教材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尤其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如以 “Lingling”“Daming”“Amy”“Sam” 等儿童形象贯穿教材始终,每单元的对话交际内容基本围绕着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展开,因此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下面我们选取三方面的教材内容举例分析其中的情感因素。

(一)关于日常礼仪的教材内容分析

如第一册的第一模块“Greetings”主要学习自我介绍、互相问候等简单的日常礼仪。文中用五幅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小学生在校门见面到放学的打招呼礼仪。插图中孩子们快乐友善的笑脸从学生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传达了友善愉快的情感信息。插图的语言文字不多,正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接受水平,而且还传递了礼貌的信息:同学见面说 “Hello”,初次见面大方介绍自己“I’m...”,放学再见说 “Good-bye”,色彩鲜艳的插图、亲切活泼的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学生掌握了最基础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问候打招呼。这样的教材没有在知识维度上对学生作过高的要求,语言文字简洁,使小学生在愉快的第一节英语课中就体验了同学间礼貌友善的情感。从情感过滤学理论的视角,可以说小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是主动积极、乐于接受的。

(二)关于校园趣事的教材内容分析

书中的中外小主人公们在学校里共同学习,友好相处,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如第五册第六模块“Self-assessment(自我评价)”。Amy邀请Lingling参加校足球队。Lingling说自己不行,跑得不快也不会带球,但Amy发现她跳得高,篮球打得好,于是建议她当守门员。Lingling果然不负众望,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扬。教材中既有真实不浮夸的自我评价语言,如“I don’t play well”“Very badly”“I think I can do that well”也有对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赞扬,如“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学会了客观公平的评价话语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交际中赢得真正的友谊。另外,本课教材中跑步、踢球、投篮、接球等图片形象地描述了新授短语“run fast”“control the ball”“jump high”“catch the ball”的意思,学生可在动作模拟中学习这些词组,体会运动的快乐,提升运动促进健康的情感。

(三)关于旅游文化的教材内容分析

中高年级的教材主要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中注重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如第七册第四模块“Happy Thanksgiving”,Daming到美国旅游,在Simon家做客,他们谈到了美国的感恩节。在节日的当天通常是全家聚餐,在餐前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感谢父母、感谢兄弟姐妹、感谢朋友甚至感谢现有的衣食住行。教材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渲染感恩节人们是如何感恩的。但课文中简单的两个单词“Thank you!”已经传递了感恩之情。在英语文化中,thank you这两个单词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这就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物。

二、基于小学英语教材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件好的艺术品,只有会欣赏,才能体现其美的价值。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也如此,要有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其中的情感价值,也才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下面我们就基于小学英语教材提出几点情感教学策略。

(一)由内而外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包含着显性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其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展示,在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达到以情促知、以情育人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 教师礼仪 引领 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

(一)礼仪的基本含义。

儒家认为,礼是人类自别与禽兽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1]271);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统治秩序;是国家典制;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内容[2]5。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礼仪无处不在。可以说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六大方面。礼仪主要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2]5。

(二)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应有的风度与气质,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极其重要并极具教育价值的教育力量。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在人格、品行、仪容仪表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水平,才能以较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有益影响。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师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知识与文明的传递者,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否提高,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2]5。

二、教师礼仪与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说得好:“教师礼仪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现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非常重视礼仪和外交,而教师基本礼仪的修养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由语言决定的部分只有20%,而另外80%则由人的动作、姿势、体态等所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安认为: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38%声音+55%形体[3]60。此研究结果说明形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细微的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姿势,一颦一笑,都不能随意,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礼仪修养。

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其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时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亲其师,信其道”。那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直接影响学生修养、品格的形成。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重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身正”,这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熏陶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得到熏陶。康德在《论教育》中这样说道:“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布鲁纳也有过这样的结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4]合格的教师其身一定要“正”,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担负起少年儿童成长的“向导”。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待人有礼、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朴素大方、可为生楷模之人。[5]29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学习特点与教师礼仪。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礼仪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从初期开始不断发展的特点,特别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不仅迎来了身高、体重、体型和机能等一系列生理发育变化,而且面临更加深刻的心理发展变化,在认知、情绪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都在经历迅速的变化。处于身心发展“暴风骤雨期”或“第二断乳期”的青少年对外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有了更多自主选择和反应,这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安排,不愿事事都听从父母安排,且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难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且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他们情绪情感表现得极为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激荡情绪,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则被埋在心底。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就会出现压抑、焦虑与抑郁心理。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以上特点,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渴望能有自身修养水平较高的教师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指引方向。在这段特殊时期,他们往往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思想,听从老师的意见,更相信老师,以老师为榜样。那么提高教师修养水平成为引导青少年学生人生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2.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教师礼仪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对人的观察行为做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解释。他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班杜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他认为,行为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习得的[6]33。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为人师表”是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的,同时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以致社会对教师形象产生了很多非议。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提高教师礼仪和素质修养势在必行。提高教师礼仪修养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是一项大工程,不但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而且要切实融入教育实践中。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优秀的文化武装人,强化教师注重礼仪修养的意识。

《礼记・冠义》中有这样一段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1]271礼是修身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教给人们道德规范知识,并培养人们的礼仪行为。学会尊礼好礼,对于促进每个人道德品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我们树立了“礼”的典范,他对“礼”非常重视,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的意义非常重大。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影响力,这关系着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前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礼仪思想,无疑对今天教师礼仪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师礼仪修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阐释和解读,使教师能够在学习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且能够从自身出发,对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加以学习和运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使其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礼仪修养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与这些积极因素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进而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不断提升对教师礼仪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外化于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以丰富的形式锻炼人,拓展教师学习礼仪素养的途径。

教师礼仪的培养不可居于一隅,要采取多种形式,分类指导。不同的阶段教师面临的任务有所差异,培养的形式应因“实”而异。现任在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定期开设礼仪课程,或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聘请礼仪专家做报告,对教师的个人形象、服饰、语言、师生关系礼仪等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礼仪的专业水平;还可举办各种礼仪竞赛、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礼仪修养,使教师礼仪修养自然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

对于在校师范生,应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以提高师范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学校对这门课程应足够重视,这将影响教师礼仪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形成机制促进师范生教师礼仪的养成。

(三)以良好的氛围感染人,营造教师形成礼仪素养的环境。

古人云:“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处不同的环境,会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在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会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使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整体要求保持一致,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文明礼仪素质。“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重视教育环境的典型。但是良好环境的营造不是靠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集体参与,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创新机制,综合运用教育、舆论、法律等手段,使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让弘扬社会主义文明礼仪,倡导优良行为习惯成为一种风尚。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可使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重视礼仪的信心。

四、结语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常用。”我们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拥有文明和美的心灵,使之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的好习惯。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礼仪不仅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会留下印记,甚至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节礼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行为品质,懂礼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要求,这正是当代人所必备的基本道德品德。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礼”,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得以发扬光大。为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教师要重视礼仪育人,通过礼仪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愿青少年学生以礼立人,以礼行天下。

参考文献:

[1]梁鸣,编选.礼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03.

[2]李美莲.乌海市初中教师礼仪修养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张岩.教师良好课堂礼仪让教育增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4).

[4]李敏诚.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浅议初中班级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王齐.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品格修养的影响[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11篇

一、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德队伍

1、每周一下午召开全教会,校领导传递上级有关师德的相关精神,并进行师德大讨论,交流看法。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本学期组织了多次班主任外出培训,并安排班主作进行培训心得交流,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3、各班主任每月在班级所做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师管理和教育素质。

4、9月初,全校中队辅导员在会议室通过视频进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

二、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通过校讯通及时掌握和反馈队员的学习、行为习惯、心理问题等进行教育和分析,做到德育深入家庭。并对部分家长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大调查,加强德育工作的落实力度。

2、开学初,我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环保拼图活动,持此活动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刊登到瑞安日报上。这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12月份,我校对仙降的一对生活困难的夫妇进行了“爱心一日捐”活动,教育队员们要学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通过师生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这一活动。

4、每月要求班主任通过黑板报对队员进行安全、德育、阅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德育教育充满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 切实加强队员的思想德育建设,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1、由于学校处于重建前期,老的教学楼废址还未重建,学校的教室不够使用,在校内搭建了2个板房教室,因此存在安全隐患。虽然学校在废址周围围上了防护栏,但是我校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2、本学期中旬开展了火灾消防逃生演练和防止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在演练中掌握逃生技巧,提高防范意识。

3、与家长签订了小学生安全责任书,加强队员家长对小学生安全责任的意识。

4、培训新队员,吸收新队员,组织了新一届队员的入队仪式。

5、学校积极举办少儿声乐大赛,小学生诵读比赛,以及参加学区的科学记录本比赛,取得了三等奖的荣誉。

7、认真筹备,精心策划组织庆六一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今年庆六一活动主要为发展新队员入队仪式和举行校第三届趣味运动会。为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有意义的六一节。使同学们美好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学校生活的乐趣。

四、加强常规管理,夯实基础建设 。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各班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强调学生在进出学校或课间见了老师、同学必须主动打招呼,必须学会并经常使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2、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开学初对班容班貌进行布置,并组织评价小组进行评选,全校6个班级,产生了2个一等奖班级,2个二等奖班级,3个三等奖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项活动,使每间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办好每月一期的班级黑板报;在班级环境建设中体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体意识。

3、、进一步完善一日常规评比制度。严格卫生检查,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12篇

陶行知先生非常崇尚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粮食”。

在中小学校构建美德教育的精神特区,源于中小学生所处的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的全部教育活动和行动准则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人格追求,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把学校建成一个美德精神特区,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道德教育。

一、牢牢占领中小学美德教育主阵地

在中小学构建美德教育的精神特区,是抵制不道德精神鸦片侵袭的最有效方法,是长治久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国美德教育的弘扬光大也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特区。

中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优化中华美德教育,探索其最佳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小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

1、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强调美德教育做到“四入”

一是入目:办传统美德礼仪手抄报,设礼仪画廊、板报、立礼仪标语、做礼仪连环画、编写美德礼仪教材。如《弟子规》、《走进儒家文化》、《传统美德故事》、《中华美德在闪光》等丛书,这些书融知识性、故事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以达到明理、激情、导航的目的。

二是入耳:开设礼仪课、办礼仪广播站、让学生广泛歌唱爱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我中华》、《把根留住》、《走进新时代》等等。

三是入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正面树立典型,让美德、礼仪走进课堂,落实到中小学生的行动中。注重文明举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善待动物,体味博爱、母爱。如柳州市雅儒路小学开展的“护蛋活动”,体会母亲孕育的艰辛,在“护蛋行动”的一周里,有的孩子想方设法给鸡蛋穿上防碎的“保护衣”,有的孩子给鸡蛋设计了舒服的小床,有的在睡觉前精心将蛋放在床前,还有的孩子不小心磕破了鸡蛋伤心地哭了……大家小心翼翼地守护那枚小小的鸡蛋,深深地去体会母亲守护的辛劳,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是入魂:从自知到自律,养成好习惯,把美德教育和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相结合,树立“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世界观,放飞理想,立大志,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理想中完善,在礼仪中升华。

2、立足正面“灌输”

“灌输”是一种让受教育者汲取精神营养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在世界观尚未成型的时期,需要大量灌输健康有益的精神营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养成怎样的言行习惯,才是文明之举。中小学更应该将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列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应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国学与先进文化讲座”。讲座中注重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至理名言、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德行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志向,塑造学生的人格,旨在传承中华美德,拓宽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人格,指导人生之路。

3、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家庭保障体系建设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意大利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的“教”字,是由“孝”和“父”组成的。是一种“孝”的文化。而“孝”字,不是老在上,子在下吗?这一点用《弟子规》来解读最为恰当。教育把失去或正在失去的文明找回来,通过学生来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有计划地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热线电话、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配合学校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让美德教育的基础―礼仪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特殊读本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的由来源远流长。周公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礼乐”治天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主张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一个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我们要继承古代礼仪文化的精华,赋予其现代文明的新内容,创造出当代的礼仪文化。

首先,礼仪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其次,礼仪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将礼仪教育分为如下5个方面。

1.仪表礼仪

仪表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在姿态、举止、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仪表美即是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反映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2.交谈礼仪

交谈礼仪是人与人在相互交谈中谈话方式的礼仪规范。交谈即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愉快的交谈使人身心愉悦,有益的交谈使人增长智慧,坦诚的交谈能增进友谊。萧伯纳有这样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有两种思想”。

3.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是学校生活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各种场合相互交往的礼仪规范。良好的校园礼仪是创建和谐校园生活的基础。

校园礼仪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进出学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班集体礼仪、食堂礼仪、宿舍礼仪、聚会礼仪、升降国旗仪式和少先队活动礼仪等等。

4.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及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关系的礼仪规范。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关爱长辈,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良好品德,还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和谐、幸福和欢乐。

家庭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敬爱父母老人礼仪、关爱兄弟姐妹礼仪、家庭餐饮礼仪、家庭宾客礼仪、家庭电话礼仪,邻里之间等方面。

5.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相互交往的礼仪规范。我们在外出办事和休闲娱乐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个互相尊重,彼此谦让,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营造。中小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礼仪,不仅在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