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23 07:52:51

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第1篇

发现二 精英榜样已经死亡的比例远大于平民榜样,而精英榜样过劳死的比例也大大超过平民榜样。

发现三 精英榜样“可望难可即”,容易树立,却难以效仿;平民榜样“可即难可望”,容易效仿,却难以被树立。

一、问题提出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10年。每一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春节假期,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去见证“一个个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深处的精神震撼”[1]。《感动中国》由此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基于《感动中国》人物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持久的教化作用,笔者决定从榜样(教育)的视角出发来开展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一视角,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可以对现有研究起到“补缺之用”,因为目前学术界对于《感动中国》人物的探讨,多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着手,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考量的甚少;二是目前教育学者对《感动中国》人物学理的探讨,多是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感教育等具体教育的探讨,就其内容而言,都可归结于榜样教育。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104名2002~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为分析对象。出于量化统计的考虑,分析对象不包括《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获得群体以及2006年获奖群体微尘,且将其中的5位获奖人物(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王茂华、谭良才翁婿,胡忠、谢晓君夫妇)拆分为10位获奖人物。

(二)研究方法

1. 内容分析法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编制“《感动中国》人物整理表”,按照编号、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具体社会分层、抽象社会分层、活动属性、活动领域、是否健在、死亡缘由、是否改编为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歌曲、文学作品等)、是否由此组织报告会或学习活动等维度,对每个人物进行分析。

笔者不讳言,这里分析维度的划分与认定含有个人主观理解的成分。毕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文社会现象,具有主观自为性和个别性。[2]但是,于任何主观前提之下的讨论,若严格合乎逻辑规则[3],其结论自然都有意义。

2.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这104位人物各维度信息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感动中国》人物的分类框架

考虑到《感动中国》人物统计信息的维度较多,为了较为清晰地展示与提炼统计信息,笔者决定主要从“抽象社会分层”和“活动属性”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抽象社会分层”分为“精英”与“平民”。按照2002年版《新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精英”是“超出一般的人”,即所从事的工作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平民”泛指“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时从事的工作很普通,不怎么引起别人的注意。

“活动属性”分为“分内之事”与“分外之事”。“分内之事”指主体从事本人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分外之事”指主体从事本人职责范围以外可以选择不做的事。

《感动中国》人物分类框架见表1。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精英大多是由于分内之事而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而平民因为分内之事和分外之事而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比例大致相当。由于人们从事分内之事的概率要高一些,所以相对而言精英阶层更容易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换言之,精英阶层更容易被树立为榜样。这反映了《感动中国》人物选择与树立过程中隐藏着一种精英取向。

(二)《感动中国》人物的榜样价值

精英被改编为文艺作品的比例(22.91%)高于平民(19.64%);精英的主体―领导干部因其行为被组织报告会或学习活动的比例(52.63%)高于平民的主体―普通百姓(28.21%)。显然,我们更加重视对于精英榜样的宣传力度。问题是:这类精英榜样的宣传效果到底好不好,是否能够达到榜样运作的初衷,或者会不会产生什么“负功能”[4]?精英与平民相比,到底哪个阶层榜样教育的价值更大一些?

1.“可望难可即”的精英榜样与“可即难可望”的平民榜样

笔者认为,精英榜样身上的事迹及体现出的品质往往是普通人难以效仿的,因此相对于平民榜样而言,精英榜样更具有特殊性;也正因为精英榜样的特殊性,精英榜样难免会“曲高和寡”,影响不够深入持久。而平民榜样可亲可近,影响会更持久,但不免让人产生“稀松平常”之感,实际的影响面可能会受限。

这表明精英榜样“可望难可即”,容易树立,却难以效仿;平民榜样“可即难可望”,容易效仿,却难以被树立。由此看来,精英和平民的榜样价值各有千秋。选择和树立榜样,精英和平民要均衡,如果偏重一方,通过榜样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初衷就难以实现,毕竟精英和平民榜样各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2. 精英榜样树立的隐忧

104位《感动中国》人物中,迄今已经有25人死亡,见表2。

“死亡缘由”包括“过劳死”“病逝”“牺牲”三方面。相对而言,“牺牲”容易识别,而“过劳死”和“病逝”不容易区分,因此笔者采用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71.2岁)[5]这一指标,在下面的分析中,将71.2岁以下人“病逝”视为“过劳死”,认为他们的过度工作加速了他们的疾病的恶化,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据此分析,可以知道,精英榜样已经死亡的比例(33.33%)要大于平民榜样已经死亡的比例(16.07%),而精英榜样过劳死的比例(83.33%)也大大超过平民榜样过劳死的比例(12.50%)。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如果精英榜样们工作不那么拼命,保重自己的身体,生病了就先养病,那么他们就可以活更长一段时间,这样于公可以为国家服务更长时间,于私也可以与自己的亲人共度更长时间,显然于公于私都是更为有益的。宣传这些精英榜样“只顾工作、不顾身体”的“感动理由”,是不是在变相地在认可、鼓励人们“为了工作、为了国家,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呢?也许先是因为精英过劳死,在这个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再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向人民宣传他们的感动事迹。可是,因果的逻辑发生之后,就不再仅仅是“先因后果”,而很有可能逆转成“先果后因”,即精英们要想感动中国,就必须要表现出“过劳死”的举动乃至发生“过劳死”的事实。这是不是有悖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尊重生命弘扬人性的初衷呢?

基于此,笔者建议《感动中国》人物的选取应适时调整比重,增加平民入选比例,一来回归节目本身洋溢厚重人格的诉求,二来抑阻违背人性之意外效果的萌生。

四、思考与建议

《感动中国》选择和树立榜样为学校榜样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一)与时俱进,回归生活

笔者认为当前国家需要造就新的榜样,来激发出榜样制度新的生命力,而《感动中国》人物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无论是非典时期作出卓越贡献的、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6],还是汶川地震期间安抚民心,组织疏散群众、抢救伤员的北川县县长经大忠,这些鲜活的人物,催人泪下的事迹,若能作为开展榜样教育的素材,使学生在深受感动的氛围中接受求真、担当的德育理念,其效果显然要好于单纯的灌输,也不会有像宣传、等“高大全”式英雄模范时学生可能产生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

学校榜样教育工作还需要有意识地倾向于平民,回归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实际,做到整体上关心人,包括关心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7],珍重和弘扬生命意识。当前《中小学生守则》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可视为学校教育反省生命价值的切实成果。笔者希冀这个过程能够继续下去,我们可以在教育人性化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进,将敬畏生命、弘扬人性的教育理念坚持到底。

(二)融入课程,情境教学

学校以《感动中国》人物为素材,开展榜样教育,较为直接的,就是把《感动中国》人物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当中。比如高中政治课中进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将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渗透其中,通过展示应用这些道德模范的材料,让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情境中的学习,所有的教学都发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建构了特定的学习情境。[8]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着力刻画他们的光辉形象,营造一种感动你我的凝重氛围,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并力求将自身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双方的“共情”,于潜移默化当中促使学生德性自然的生成。

(三)营造“困境”,引发思考

学校以《感动中国》人物为素材,开展榜样教育,深入一些的,就是把《感动中国》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一些两难问题提炼出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精英榜样过劳死的问题,就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将学生置于道德困境前,即当你已经染病需要休养时,是选择硬扛着带病坚持工作还是选择先行休养待好转之后再投入工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牵涉到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到底哪个更重要,进一步而言在什么范围内哪个更重要,这都值得深入思考,而且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时,会认真地审视自我内心深处的处事规范和伦理底线,并且通过不断地反思、内心斗争和逻辑思辨,最终重新认识自己和所在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进行此种榜样教育实践,对于我们的教师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情境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及时对学生的看法做出有效回应和提升,并引导下一步的讨论和思考。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这种教育实践时,一定要事先收集好材料,关注《感动中国》人物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可能的负面消息),做好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各种状况的准备,同时也要事先给学生布置好相关任务,让学生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崔婧哲.从《感动中国》看女性性别话语建构[J].现代视听,2011(6):47-50.

[2]刘猛.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3-124.

[3]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1.

[4]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84.

[5]杨建伯.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及流行病学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43-46.

[6]刘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有感于“200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30-31.

[7]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73-80.

第2篇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德为先”价值取向,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业“235”理念为主线,按照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实现“走在全国前列争创行业标杆”目标任务,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凝聚力量,转变作风,为推进烟草更加规范、更富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方法步骤

(一)典型推荐。各单位、部门要依照典型分类和推荐标准的有关要求,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进行推荐。各单位要按照推荐标准,推荐每种类型的典型候选人1名。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从四个类型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每种类型不超过1名。推荐的候选人要具有代表性,各单位、部门要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同时组织撰写候选人事迹材料(1500字左右),填写推荐表(事迹简介500字左右),经党组织审核、主要负责人签章后,于6月13日前报市局(公司)政工科。

(二)典型评选。对各单位推荐的典型候选人,市局(公司)将依据评选标准和事迹材料,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进行综合评定,从中确定出先进典型,并授予荣誉称号,进行宣传和表彰奖励,并报送省局(公司)、市文明办参与全省系统和全市先进模范评选。

(三)宣传表彰。对评出的先进典型,市局(公司)将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一是将举行先进典型报告会或表彰会,进行宣传和表彰。二是将典型事迹材料汇编成册,下发全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三是利用行业报刊、市局(公司)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和刊登。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改进作风,弘扬正气,振奋精神,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市系统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3篇

一、  活动目的

有人如是说:“预见一个少年的未来,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可见榜样对一个成长中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你的榜样的诺贝尔获奖者、国家元首、亿万富翁等等,而这些榜样相对于在读大学生有些遥远,因此我们可以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从身边一些小事小细节学起。此次以“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的团日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学习,通过他们的事迹报告走近他们的生活,从各个方面把自己与他们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自己的弱点,然后加以改进,提升和完善自己。

二、  活动时间

三、  活动地点

理科楼513教室

四、  活动对象

化学化工系2012级材料六班全体成员

五、  活动形式

团日活动

六、  活动流程

1、星期五早自习下课后团支书在班干中选定两位负责人,将有关团日活动的具体事项告知他们。

2、宣布本团会主题——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

3、选定活动的主持人和解说员

4、任务安排

(1)团支书组织本次团日活动并做好考勤工作

(2)宣传委员及副班长负责本次团日活动板报的排版

(3)负责人通知各个寝室长在星期六之前把寝室成员所要表演的节目名单报给负责人

(4)负责人将每寝室的节目整理后给两位主持人,使主持人有时间为本次团日活动做充分准备。

(5)主持人负责安排活动的流程

(6)生活委员负责活动时所需要的物品

七、  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以“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让同学们了解身边优秀的大学生是怎样的,然后思考自己该怎样才能变得优秀,给自己的“优秀”一个定位。从学长学姐们的报告中吸取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学习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然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善和提升自己,并且学会虚心的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成为优秀中的优秀,精英中的精英。

最后,祝愿此次团日活动圆满成功!

化学化工系2012级材料六班团支部

第4篇

二、组织机构

主办:德育处、团总支、学校工会

协办:行政办、教科室、总务处

三、评选对象:所有师生和最美家长

四、名额限制:

1.教师类:(1)行政1名

(2)各级部教师3名

2.学生类:每个级部推荐2——3名

3.家长类:本期评选的最美家长(已完成)

五、活动主题:说感动故事  树美丽榜样

六、评选标准:

(一)教师类:

1.有强烈的大局意识,一心为集体,克服个人困难,如抗疫中深入疫区,担当志愿者;团结同事,乐于助人,为学校、为社会干实事,干好事,如抗疫期间参与区上录课。在学校重大活动以及重大创建中积极参与,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2.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关爱、尊重、激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具有感人的故事,具有崇高的师德,具有敬业的精神,代表了全校教师集体的先进性; 

3.创新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创造精神,敢为人先,带动大家,服务团队,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 

注:本年度已经取得各级评选表彰的不在参选

(二)学生类

1.年度“自强不息”人物。面对家庭的贫困,或面对自身的疾患,或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能够以巨大的勇气接受挑战,自强自立。

2.年度“领袖”人物。敢为人先,积极上进,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或精神品质,在同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3.年度“学霸”人物。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学习成绩斐然。

4.年度“增光添彩”人物。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荣誉。

5.年度“爱心”人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对长辈的孝敬方面有突出感人的事迹;不计个人所得,尽己所能付出爱心,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爱心捐款、帮残助困等活动。

家长类(已完成评选):

七、评选流程

第一阶段:级部为单位按名额和标准选拔报送报候选人(教师、学生)事迹材料到名单到德育处余璐(5月30号前)。

第二阶段:德育处按评选标准,组织评委对提名候选人的事迹材料进行审议,评出X名感动校园人物(6月5日前) 。

第三阶段:各级部完成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的教师和学生视频制作(6月20日止)

第四阶段:颁奖典礼(初步拟定6月26日下午)

八:展示方式:

1.1000字以内事迹材料+颁奖词(50字以内)(交给余老师),

2.未尽事宜,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通知。

第5篇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1)

什么是榜样?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什么样的党员才算合格的共产党党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是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二是要有比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组织观念,三是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要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廉洁的作风。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根据各个时代或时期社会特点的不同,榜样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战争年代,体现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做出了特殊贡献,邱少云为了完成任务,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科技领域,要体现在科技的发明和推广上做出特殊贡献;

各个时期,都要充分体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公平正义,舍身救国,或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换得国家或民族的最大利益。党员要在榜样的带动下,行动更积极,理想信念更坚定,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更能体现舍身建国,舍身为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发展而出策出力,奋发有为,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公平正义奋不顾身,所以我们要积极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2)

10月27日下午,应组织部要求,我与验货台村党员一起观看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专题节目,这次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邀请了2016年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到台上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但都用一生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准则,奉献自我,造福社会。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在观看节目之中,我与许多村内党员数次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潸然泪下,更为他们高尚的人生境界而由衷的敬佩。对于我们全村党员来说,这次专题节目是一次思想上的鼓舞,精神上的洗礼。

这次专题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一山一人一辈子”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退休干部罗官章以及坚守深山的乡村教师支月英的先进事迹,他们跟我们大学生村官一样都是工作在最基层,各方面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可他们却用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奉献服务着基层,改变着基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用自己奉献的光芒照耀着村庄,照耀着大山。

现年79岁的罗官章党龄已有60年,1997年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后毅然决定回到老家牛庄工作,励志带领村民走出贫困,一待就是19年。“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是他的行动准则,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他带头搞起了天麻种植,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繁殖出天麻的第一粒种子,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在一次天麻种植农作中,罗官章的两根手指被据断,仍忍痛坚持完成工作。他这种身先士卒的实干作风,影响了乡亲们,带动了乡亲们,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为党赢得了民心。19年来,罗官章就是这样苦心钻研技术、研究市场、把握方向,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中药材和各种经济作物,1500多位农户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5.1亿元的累计增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心中对乡亲们的承诺。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带领村民挖断了“穷根”,是真正的大山英雄!

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55岁的老党员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深山里教书育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面对穷困山村学校的破烂不堪、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支月英没有选择抱怨,而是自掏腰包买材料、修教室,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买课本粉笔,肩挑手提运上山,然后分发给大山中的留守儿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山中的学生撑起一片天。与此同时,一人一校的工作使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并且患上了胆总管胆囊结石,手术住院期间仍然心系学生,出院后立马回到学校任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她就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燃起了山村孩子的希望之光,照亮了山村孩子的前进之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不仅仅是罗官章、支月英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敬仰,为人民绽放的“警界之花”李贝、甘愿牺牲奉献永远为党争光的苗振水、提速中国梦的“大国工匠”李万君、走在创新科技前沿的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常年行驶在大海中被誉为“生命之舟”的“琼沙3号”党支部,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与旗帜。

第6篇

摘要:“榜样激励”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榜样精神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三个支撑点,并结合“榜样激励”教育的实践,阐述了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实践;榜样激励

作者简介:陈瑜,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68-03

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广泛传播的社会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表现出自信独立、时尚叛逆的性格特征。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及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都与他们的前辈不同,如何对其因势利导,实施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1]榜样激励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对于当代高校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产生鼓舞,激发学生模仿、追求和上进。研究基于榜样激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深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榜样精神迷失的考察

(一)高校榜样精神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十分重视运用“榜样”营造学生的“精神家园”。如许多著名高校以著名科学家、名人命名图书馆或教学楼、在校内为名人塑像,等等。曾几何时,他们成为莘莘学子净化心灵,奋进学习的榜样。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在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的影响下,曾经征服人心的那些榜样,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已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之“共振”,被明显地冷落和疏远,甚至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绩,并给予贬毁和嘲讽,已很难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2]高校“精神家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价值观迷失、功利化导向。当今,高校校园内榜样激励教育出现了信任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且迷失了方向。

(二)高校榜样精神迷失的原因

1.榜样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学生对当今的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迷惘。如前所述,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的东西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流价值的判断标准,高校教育所宣传和树立的先进典型与社会现实相距甚远,很多学生认为,现在是“向钱看”时代,能赚钱的人才是时代真正的弄潮儿,典型榜样或其精神已经是时代弃儿,学生不屑一顾。学生精神世界产生迷失,学生主体价值实现落空,对当今的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极大的迷惘。

2.榜样与学生个体间无共性,榜样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尊重学生个性的特点,使榜样和学生个体间有共性,学生才会认同,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激励的作用。当前,高校树立的榜样普遍存在夸张、拔高,甚至有人为“重构”现象,造成榜样失真或泡沫,学生难以在榜样的身上找到自己能够产生共鸣的契合点,难以寻找到其所承载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并由此产生被“蒙骗”、“愚弄”的激愤之情,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困扰着榜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3.榜样教育与推广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对榜样学习的麻木。低标准、走形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是当前在大学校园内榜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树立起来的典型影响小,不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宣传推广榜样时急功近利、表面应付,不求实际应用。开一场会议、发一通口号、表几点决心、贴几张标语、做几件好事,热闹一阵后即偃旗息鼓,致使榜样的精神实质没学到,虚张浮夸之风却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榜样学习麻木不仁。

二、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点

“榜样激励”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利用榜样典型人物的优秀思想和良好行为来教育或激励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模范人物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3]“榜样激励”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价值、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榜样激励”过程不能拘泥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程式,必须遵循“榜样激励”教育过程实现的规律,它决定了研究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特定的取向,有利于高校榜样激励教育迷途知返。[4]原则上这个过程的实现有三个支撑点,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榜样激励教育的前提

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尊重学生是“爱”教育的核心。在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从尊重学生出发,引发各种榜样激励的教育措施,唤起学生内心动力,使学生的品格、智慧充分自由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正视学生的潜能,善于把学生间的差异当作资源来开发。

(二)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是实施榜样激励教育的动因

需求产生动机,并转化为学生自我实现行为,实现自我既定目标。需求是人的行为最大的动力源。榜样激励不断地培养、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是实施榜样激励教育的动因。[5]

(三)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是关键

榜样激励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使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感情上与榜样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一)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14000余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点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变化,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思潮,既尊重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又批评和抵制错误思想观念,成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良好的榜样是学生认可并需要的,它的力量、它成长成才的经验,是人生的驱动力、参照和坐标,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榜样激励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益选择,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及成长成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基于此,学校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以“寻找身边榜样——捕捉身边的真实与感动”为核心,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多角度、多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活动为载体的“学生主体型”榜样激励教育新模式,学校通过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运用榜样活动,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其见贤思齐,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参照。当前“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活动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性的突破口,成为学校深化德育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大大增强了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

以“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活动为载体的“学生主体型”榜样激励教育实施过程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效结合,是“榜样激励”教育活动方式的有益探索。该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教育的本质。

1.校内榜样的选树活动。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育、选树、宣传典型的机制,形成“崇尚榜样、关爱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突破传统的榜样典型产生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媒体发现、学生提名推荐,推选一批学生信服的先进典型。建立和丰富院、系、班三级榜样库,形成“学院有英模、系里有榜样、身边有先进”、“行行有典型、时时有榜样、人人有标杆”的良好氛围;形成丰富多彩的表彰方式,表彰应涉及对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各个方面,如设立诚信榜样、助人榜样、尊师榜样、孝亲榜样、劳动榜样和自强之星、奉献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纪律之星等,使评奖评优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建立以评奖促发展、以评优挖潜能、完善组织评价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形成“近有榜样、学有方向”、“人人追求先进、争当先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2.校外榜样的追寻活动。各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以学院或系为单位,发动大学生展开讨论,推选那些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或在其专业岗位上奉献多年、有感人经历的本校、本专业校友。通过了解这些校友的成长历程,了解他们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伟大祖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爱国荣校、奋发图强的热情,成为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争做今后榜样校友活动中被寻访的主角。寻访“校友之星”活动,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3.榜样力量的作用发挥。编辑和整理“身边榜样”事迹材料,利用网络专栏、读书论坛、宣传橱窗、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深入宣传。组织召开“榜样力量”座谈会,引导师生员工以身边榜样为标准,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努力缩小与先进典型的差距,做到“学有目标,赶有对象”。把“身边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让师生一踏入校门就能受到鼓舞和熏陶。在开学典礼、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校庆等重大活动中,都安排身边先进典型精彩亮相、发言领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凝炼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将典型固化成符号、锻造成经典,将“身边榜样”的事迹材料作为党团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必修内容,成为校本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基于“榜样激励”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1.主动占据校园价值观高地,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宽教育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榜样激励”的教育作用、营造健康的校园“榜样激励”文化氛围,发挥“榜样激励”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选树、追寻和宣传活动主动占据校园舆论和文化阵地,能够覆盖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扩大榜样典型的校园影响力。优秀青年代表着大学校园的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身边榜样”系列活动注重发掘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扬先进思想和道德的榜样作用。对入选的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这是普通人也有大作为的反映,发现并积极宣传普通学生的闪光点,对其他普通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引导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彰显了优秀青年的校园影响力。

3.满足更多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普通同学分享校园文化。“榜样力量”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了和优秀学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较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使更多的普通学生分享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分享优秀学子成长成才经历,真实性强,令人信服,形成“比学赶超”榜样校园氛围,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榜样激励”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的新要求面前,应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寻找身边的榜样、真实的榜样、时代的榜样。要准确把握榜样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主动去引导校园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向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激发学生模仿和追求榜样,使外在的榜样精神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郄世鸿,于鹏.激励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4):36-37.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17-22.

[3]刘宝珍.论高校管理的激励机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1-114.

[4]蔡武.榜样激励机制的弱化及其重构[J].政工研究动态,2009(5):11-12.

第7篇

一、 扎扎实实做好劳模评选工作

做好劳模评选工作,是劳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劳模评选工作抓得实,评选出的劳模响铛铛,广大职工心服口服,才能使劳模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把劳模评选工作抓实抓好。一要务实劳模评选的基础。那就是要深化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为主题的劳动竞赛,认真实施工会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广大职工提供发挥劳模精神的主战场。并要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创新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容,使广大职工明确施展聪明才智的目标。二要创新劳模评选条件。过去,评选劳模大都以职工的劳动态度、劳动成果为依据,将那些肯干、实干、超定额、破纪录的职工评为劳模,这是应当肯定的。新时期的劳模评选应当向那些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发明创造,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倾斜。三要把握劳模评选重点。同志强调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因此,评选劳模要以一线职工为重点。这样的劳模“接地气”,影响力最强。四要拓宽劳模评选领域。一方面,工、商、建、运、服各业都要树典型;一方面,对非公职工、农民工和农民也要树榜样,真正体现行行出状元。五要严格评审程序。评选劳模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切实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上级工会组织要严格审核把关,对被评出来的劳模一定要经过公示,增强透明度。尤其是对被评出来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审核把关更得严上加严,一定要让他们站得住、立得稳。

二、 加大劳模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了激励广大职工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弘扬劳模爱岗敬业、立功奉献精神,形成学习劳模、赶超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必须加大劳模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要向建国后宣传王进喜、时传祥,改革开放时宣传蒋筑英、邓稼先,新时期宣传袁隆平、郭明义等先进人物那样,使劳模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劳模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

(一)宣传声势要大。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

隆重地召开劳模表彰大会,为他们披红戴花,颁发劳模证书,以此大造声势,扩大影响,起到轰动效应。要使广大职工树立起劳动光荣、当劳模光荣的荣誉感。

(二)宣传形式要多。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本级评选出来的劳模,要认真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和经验,并组成劳模事迹宣讲团,深入各地进行宣讲或报告,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感化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劳模的榜样作用和典型引路作用。二是要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各级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都要开设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劳模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三是注重抓好企业内部宣传。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对本单位评选的劳模,除召开会议进行表彰奖励外,还要通过光荣榜、厂报、厂刊、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直观宣传,还可以按照“接地气”的要求,组织劳模进车间、进班组、进宿舍,面对面地与职工进行交流。

(三)宣传方法要新。一是宣传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宣传劳模精神与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要使广大职工明确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就是自己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人人都应该当好排头兵。三是宣传劳模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职工向劳模那样争做知荣辱、讲正气、争奉献、促和谐的模范。

三、 切实加强劳模管理工作

劳动模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劳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不断调动劳模奉献立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增强广大职工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的自觉性。因此,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注重劳模管理工作。

(一)立案工作要到位。按照全总的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立起完整的劳模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在扎好普查的基础上,将各级劳模的基本情况录入微机,并做到不漏人、不漏项;一方面,要将各级劳模的事迹材料整理好,建起文字档案长期保管。

(二)待遇落实要到位。为了关爱劳模、保护劳模、维护劳模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的 主管部门和全总、省总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各级劳模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监督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抓好落实。对劳模待遇不落实、不兑现的单位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三) 劳模保护工作要到位。对市级以上劳模,要建起每年体检一次的制度和定期疗养制度;要着力改善劳模的住房条件;严格控制劳模加班加点;切实解决劳模兼职多、会议多、社会活动多的问题,千方百计保护劳模的身体健康。

第8篇

一、激趣———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历史,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更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得以优化。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但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现实,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历史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1.备课过程中

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收集与本地有关的历史故事、地名典故和风俗习惯等。历史教学中,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或依事牵连,或依人联想,或在导入新课环节,或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家乡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风土人情,在课堂上巧妙地引申拓展,既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结合郡县制,可介绍本地的历史沿革,针对宗法制,就与学生探究本地姓氏中几个“大宗”的来历;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经济时,结合本地的一些地名比如“横溪”“田市”“皤滩”等的来历,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向学生介绍本地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历史名胜,要求学生课余进行参观和考察,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对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调动起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课堂教育效果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

2.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会让遥远的、全国性的历史变成学生所在家乡的历史,学生周围的、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件,可以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遥远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让空洞的历史知识变得真实而生动,从而使历史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同时,通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由乡土文化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可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这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动情———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乡土历史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家乡的辉煌过去、灿烂文化、名人事迹都是让学生引以为豪的最佳材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情感的生动材料。同时,家乡历史名人的非凡经历和生动感人的事迹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好例子。本地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乡土人文资源可以说相当丰富,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活教材。有位法学家说:“命令的道路是漫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活生生的榜样对人的情感教育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在校本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家乡资料,形成自己的“家乡英雄谱”,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穿插一些当地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感觉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可以成为榜样那样的人物,而学生在了解家乡历史中的优秀人物、先贤名人的格言、历史人物的成长足迹的同时,效法先辈、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家乡美景、历史名人凝结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学生在亲密接触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达到了培养人文素养的功效。

三、践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从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到思考历史、运用历史指导现实是一个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智慧积累和能力锻炼的过程。结合乡土文化的特性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考察和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乡土知识的渗透外,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家乡英雄谱”,且有每个英雄的个人传记,每个学生还要寻找“身边的历史”,能对人介绍“我身边的历史”。要完成这些探究活动,学生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收集乡土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周末、清明以及其他节假日时间,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考察自己本家本族的历史,搜集相关的历史变迁、诗词名句、历史典故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教具、语言进行虚拟情境的欠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和创新场所,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发挥了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同时,汇报和交流学习成果活动也使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为构建和谐课堂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文化的渗透已成为达成历史教育目标的重要帮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润物细无声的乡土情结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吴美亚工作单位:浙江省仙居县下各中学

第9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然而,众所周知,文化具有抽象性,无声无息,无影无形,无法触摸,因而在文化建设中,文化的传递、文化的认同才是文化建设的关键。但在具体实施中,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由于对文化传递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方法和渠道不多,最终陷入高层设计轰轰烈烈与基层认同度差的困局,使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成为“两张皮”。

贵州凯里供电局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三级分公司,近年来,为促进南网文化落地,不仅注重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听觉识别体系、数字化识别系统五大系统的建设,而且还高度重视先进典型选树的价值引领,通过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和宣传,促进南网文化在基层的有效落地。

先进典型选树的价值引领作用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宗教文化的内涵都是通过文化代表人物得以传播的,如: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基督教中的耶稣等。人们在其宗教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文化特有的内涵赋予文化代表人物固有的特点和故事,使其文化的传播更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企业文化在属性上与宗教文化具有较大差异,但企业文化同属精神文化的范畴,因而在操作方式上具有极大的借鉴性。通过选树一个能承载其企业文化属性的人物榜样,通过榜样的光荣事迹、感人经历,能够使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得到具体的体现,从而使企业文化能让基层员工感受到、体会到,有利于增强基层员工对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2013年以来,凯里供电局选树的先进典型人物――贵州榕江供电局兴华供电所的王炳益――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14年来在做好电力服务的同时,义务为交通不便的月亮山区老百姓捎带生活用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货郎电工”。通过选树和培养,王炳益于2013年入选了第三届“感动南网人物”、荣立“南方电网公司个人二等功”;特别是今年4月28日,他代表南方电网公司参加了由国务院国资委等四部委联合举办的“劳动最美丽――一线工人故事会”活动,成为了基层一线学习的榜样。在2015年凯里供电局召开的新员工见面会上,王炳益作为榜样人物与新员工面对面进行交流,新员工在了解了王炳益的先进事迹后说道:“作为马上要进入供电一线的员工,充分体会到一线供电服务工作的艰苦,但同时也体会了供电服务得到群众认可的那种幸福感,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勇气。”通过王炳益先进事迹的宣传,我们可清晰地感受到南方电网公司“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正在被更多的员工所理解。

先进典型选树的方式方法

以“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为载体,树立分层、分类榜样库

凯里供电局通过制定《凯里供电局“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实施方案》,长期坚持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按照岗位尖兵、急难先锋、敬业典范、道德模范四大类别建立地、县两级先进典型库,通过基层广泛推荐、党委把关、群众票选的推荐机制,在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15个不同专业领域评选先进标杆,树立先进典型。到目前为止,凯里供电局县级先进典型库共52人、地级先进典型共12人。寻找身边榜样活动的开展为先进典型选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典型选树的质量。

坚持“两性”原则,使典型选树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导向

一是坚持文化导向性。通过党支部、党委分层把关,对所推荐的人员和事迹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榜样”事迹能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如:局选树的先进典型全国劳模――凯里供电局城区分局抢修班高级作业员潘武忠,在电力抢修岗位上默默奉献22载。他虚心上进、吃苦耐劳、工作一丝不苟,以为客户供好电服好务作为快乐的标准。2008年,凯里电网突遇冰灾,潘武忠迎着寒风在电杆上连续工作6小时,并为此导致“面瘫”。他的事迹报道感动了许多人。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贵州电网公司“光明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11次;在2012年“五一”前夕,他成为重点宣传的7个全国劳模之一,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1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有力地彰显了南方电网公司“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价值理念。

二是坚持选树的群众性。要求推选“先进典型”要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首先要确保事迹真实准确,客观反映“榜样”的精神风貌,而且评价要恰当,不随意拔高。事迹材料需通过党支部、党委分层把关,认真审核,确保“榜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局选树的先进典型DD岗位尖兵方学智,坚持继电保护一线工作12年,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他先后获得了中电联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南方电网公司个人三等功、继电保护优秀工作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贵州电网公司技术革新标兵、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成为青年一线员工学习的榜样。

多渠道发挥“先进典型”在企业文化落地中的引导作用

党群部门抓好“一书一栏一墙”制作,每年将身边榜样的事迹编印成书,发到基层每个班组,同时在支部宣传栏和班组文化墙上持续展示;新闻中心在公司网站、报纸等媒体上设立“走基层・一线见闻”“一线风采”“最美员工”等专版、专刊、专栏,形成规模效应,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干部员工思想实际,创新学习方式,根据受众年龄层次分类设计宣传载体。针对青年员工,重点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榜样面对面”等交流活动,并充分运用视频、微信等新媒体,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感染员工;对一线班组员工,通过班组文化活动来激发员工学榜样、比榜样的自觉性。如今年,局开展的“四个一”班组活动;同时,继续运用传统的事迹报告会等载体,把事迹报告会与“七一”纪念大会、年度工作会等重大活动结合召开,不断扩大“身边的榜样”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党政工团同协力,不断扩大“先进典型”在企业文化理念外宣上的影响力

党政工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自平台,不仅把先进典型推出来,还需把先进典型亮起来。如:党建部门,充分发挥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作用,利用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平台,强化“先进典型”在政府组织层面的宣传。新闻中心充分利用与外部媒体合作的优势,注重高端宣传,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加强联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主流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品牌栏目上,通过采用持续报道、反复打造,循序渐进、不断提升,深度挖掘、重点推广等方式,扩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影响力。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劳动模范评选平台,扩大对“先进典型”主流价值观在渠道上的宣传。

选树先进典型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效果

――让企业文化“活”起来,使“先进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靓丽名片

通过先进典型选树,南网文化理念在员工层面和社会层面更加立体、鲜活起来。“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以客为尊,和谐共赢”“诚信做人、规矩做事”“讲原则、重感情,建设幸福南网”等南网文化理念通过先进典型的真实事例得以广泛传播。如:局选树的“货郎”电工王炳益,通过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公益节目,很多人都知道了贵州凯里供电局这些偏远地区的供电人为农村供电所作出的艰苦努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这一公司使命在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可,在一定程度化解了人们对供电局“电老虎”形象的误解。

第10篇

典型材料是机关文书中宣传先进,指导引路,推动工作的常用文种。典型榜样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往往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单位的热点,甚至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如雷锋、徐洪刚、苏宁、李国安以及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典型材料也可称为机关文书写作中的“重磅炸弹”,先进典型发现不易,宣传好更难,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其写作技巧。

一、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文体的异同

严格说来,典型材料是宣传报告先进事迹的所有材料的泛称,特别是走向全国的先进典型,往往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期刊等新闻通讯的形式报道出去的。从机关文书的角度看,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比较,表现为语言更加庄重朴实,结构更加简单清晰,针对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更强,故事事例的讲述更加实用。与经验总结比较,典型材料立足点高,用第三人称写作,普遍指导意义更强。与调查报告比较,典型材料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写成的,它没有建议对策部分,也少有直接的原因分析,而是通过大量事例揭示典型蕴含的时代意义和先进价值,重在对能体现本质的事实的叙述和描写。

二、典型材料快速成文

(一) 标题

典型材料的标题十分重要,力在揭示先进典型的本质意义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常见有实题式和虚题式两种。实题即直接了当地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典型的价值意义,如《全面搞建设 扎实打基 1

础 反复抓落实——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泽民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加强全面建设的基本经验》(《解放军报》1998年5月18日)、《步兵**师**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虚题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点化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使人心领神会,过目难忘,如《愿化甘泉献人民——记***团长李国安》。单纯的虚题式标题比较少见,一般正标题为虚题,副标题为实题。

(二) 导语

典型材料的写作灵活多变。常见的是用导语统领全文,简要介绍先进典型的所属职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做法意义,体现的价值方向,使读者产生总体概括的印象,引起下文。如成都军区某炮团典型材料的开头部分:

“成都军区某炮兵团,1990年以来,认真落实

江主席“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由一个基础薄弱、问题较多的后

进单位,逐步发展成为全面建设比较先进的团队:党组

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坚强,部队作风过硬,训练成绩突出,内外关系良好,基层各种基础设施齐全,物质文化生活

丰富。团队连续4年被军区评为训练先进团或一级训练

团,连续7年无案件,多次出色完成演习、抢险救灾、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年年被师以上

评为“先进党委”、“基础建设先进团”,荣立了集体二

等功。军委领导视察该团时,称赞他们是“全面进步的

先进团队”。

某炮团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老老实实按照

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

复抓落实 。他们的实践证明,“五句话”总要求充分体

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

客观规律 ,坚持用“五句话”统揽和规范各项工作,

部队建设的方向就明确,基础就坚实,就能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这类导语属于提纲挈领,介绍情况。写作时可根据实际,把其最

精华最闪光的地方放到开头,使其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以先发制人,引人入胜,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另外还可写成问题式、描写式、故事式的导语,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爱读爱看,推动典型的普及推广。

(三) 正文(主体)

典型材料的主体多为向心式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理论概括为纲,事实叙述为目。材料的安排也以横式结构为主,即按照材料的性质从逻辑和事理的角度组织排列。这种写作特点,典型材料的本质挖掘与结构提纲的编写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某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典型材料,三个部分的小标题为: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把换岗锻炼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单位情况和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换岗形式全面锻造培养干部。

按照干部成长和基层建设规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程规范换岗锻炼。

有了上述三大块的结构安排,剩下的写作就方便多了,只是如何精选典型事例充实文章了。

三、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一) 立意要高:反映时代,指明方向

典型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经验事迹,不同的典型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一般来说,越是能够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事物发展方向的典型,指导意义就越强,价值就越高,影响就越大,这是衡量典型的标志,也是衡量典型材料写作成败的标志。

站在时代的高度挖掘典型的意义,是写作典型材料的基本要求。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又是单个的个别的现象,写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去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通过典型这个个别,指导整体工作,推动全面发展。例如,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主席“五句话”的

基本经验,就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站在实现国家和军队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进一步提高对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高度来深刻挖掘,从而起到了推动全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抓好‘五句话’全面落实”的重大效果。

指明方向是典型的基本作用。典型的价值在于引路。典型必须以自己成功的做法回答问题。要回答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但又缺乏有效解决办法,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又都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例如,一项新政策出台了,怎样贯彻?新条例颁发了,怎样落实?新情况出现了,如何解决等等。没有典型,就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没有方向,从这个意义说。典型不可或缺,写典型材料回答新形势下突出的矛盾和基本问题不可或缺。

(二) 结构要实:寻找规律,理性提炼

写典型材料关键是写思想,找规律。对一个典型材料来说,写清取得了多少成绩,立了多少次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启示人们把握这些规律做好工作。因此,写作者必须独具慧眼,善于透过事物的纷纭复杂的表象看到它的本质,抓住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例如,北京军区某部三连指导员王志刚带兵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效果很好。这样的典型很有宣传价值,然而,挖掘本质,寻找规律并不容易,即使身边的人,一时也难以说清。这篇材料的写作者经过对新时期带兵问题的回顾反思,不断深化认识,终于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即观念新,兵好带,带兵人要善于用新观念带兵:一是用现代知识开阔士兵眼界;二是用竞争意识激励战士奋进;三是用条令条例培养战士法规意识。这三条,既是经验,又是规律,是带有鲜明的新时期治军特点的规律,给人以强烈的启迪。

(三) 选材要精:概括全局,精选细节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做到形象生动,血肉丰满,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掌握,二是精选细节。详尽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通信站”的总参某通信站的事迹写作,作者先后对该站各个层次的官兵进行过调查,几乎每

个官兵都提供过书面材料,对曾经在长话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女干部的“男家属”,也多次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采访,为写好材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已掌握的材料,一定要精选能够突显人物心灵境界的典型细节,将故事推向高潮。我们在读孔繁森事迹时,落泪的是他第二次进藏前在老母亲面前长跪不起的细节;读李国安,感动的是他身穿钢背心,拄着拐杖,在大漠中奔走的镜头,因此,选准选好细节,对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作用巨大。

(四) 用材要巧: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巧用材料,首先要学会用点睛之笔,即对材料起统帅作用的思想观点。没有它,文章苍白无力,痴呆无神。如某“模范通信站”苦练精兵的经验中,有这样几句话:“长话站的历届班子都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军委台的传令兵,基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 围绕保通畅这个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一个‘通’字,是传令兵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一个‘通’字,又是长话站的生命所系,任何工作都要用它来检验。”精辟之语,使文章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巧用材料,还要学会使用表现全局的概括材料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个别材料。如:“在该站,官兵们加班加点苦练业务技术蔚然成风。14岁的小兵王宁宁到该站一年,没逛过一次商场,没看过一次电影,背记号码却达2000多个,练就了能同时处理4件电话的硬功夫,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目前,该站70%的人员达到了二级以上技术能手水平,超出全军规定的一倍多。”这段文字,前面用的是个别材料,后面用得是概括材料,从点、面两个角度反映了该站苦练技术的情况。

(五) 创新要奇:着眼问题,突出个性

总结典型材料一定要从典型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主要问题寻找规律。一些典型材料写作失败,往往是由于想“面面俱到”,结果丧失了典型本身最具个性的东西而流于一般化。因此,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原则,着力反映典型的突出个性。同是落实上级的指示方针,本单位与他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突出不同点,抓住个性反映,就会较好地出新出奇,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榜样激励;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谢云(197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辅导员专项)“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思想教育活动的设计”(项目编号:2011SJB880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4-02

榜样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榜样教育正具备这样的教育力量。它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大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榜样的感人事迹,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起模仿和追求榜样的愿望,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然而在实践中,虽然树立的榜样都是积极向上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但是激励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正确看待榜样激励效果的差异性,分析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基础。

一、榜样激励效果客观上存在差异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方式”,“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然而,由于社会多元价值涌现、个人自我意识提升,在面对来自榜样传递的信息时,高校大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取舍,最终表现为激励效果的差异。

1.榜样激励效果存在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

部分大学生对榜样持欢迎、接纳的态度,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能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呈现出榜样与受教育者态度的正相关性;但是另有一些学生对榜样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反对也不赞同;还有少部分人对榜样持反对态度,对榜样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嘲讽与否定,认为这些榜样的行为是“虚伪的行为”,是“不可理喻”、“违背现实”的,榜样的激励作用和受教育者的态度呈现负相关性,典型越突出,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越强烈。

2.榜样激励作用强度有差别

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榜样的激励作用强烈,程度较深,可以影响到他们的认识、情感、态度、意志等各个方面并形成良好的固定的行为习惯。这部分学生能将榜样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方向,能将榜样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榜样的激励作用强度较弱,可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不能形成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更无法产生与榜样相似的行为。

3.榜样激励作用延续时间上有差异

很多人能将榜样传达的信息作为自己终身信奉信念,将达到榜样标准作为自己长期的奋斗目标。例如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雷锋精神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但是还有一些人,榜样的事迹对他们也有影响,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出现了“当场感动,过后就忘”、“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激励作用持续时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二、榜样激励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1.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使榜样发挥激励作用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世界范围内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观念的相互渗透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也给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现阶段大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出心理困扰、态度中立、个体本位、物质领先、选择自主的特点。在行为选择中,“自己做主”的因素加大,“外部影响”的因素逐渐变小。对于同样一个事物,大学生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点等来自主决定取舍;有的人重视来自榜样的影响,有的人则可能忽视,呈现出对外界刺激作用的不同步,反应也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榜样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激励的效果

榜样的特点直接决定着激励效果。首先,榜样的激励作用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如果树立的榜样具有清晰易辨的特点、突出典型的先进行为,就容易迅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其次,榜样行为越简单、行为结果越容易得到验证和鉴定的,榜样行为就越容易得到模仿,激励效果就越明显,影响范围就越广。最后,榜样的先进思想和行为越适应受教育者自身认知水平与能力所及,就越具有效仿学习的可行性,也就越容易产生激励的作用。例如在研究生群体中评比“科技之星”,这些思想先进、科研突出的研究生就是生活在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树立这样的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能够引起其他研究生学习的愿望。但是将“科技之星”们骄人的科研成果在本科生中宣传,也许只能带来认知上的震撼,难以激发他们对“科技之星”行为的模仿。此外,像具有创新精神的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20年献了10身血的新时代道德模范郭明义,这些国内外榜样身上体现的闪光点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较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共鸣。当然,如果榜样没有突出的特点,或者形象高、大、全,令人高不可攀、无法企及,就不能被大学生认同、接受,更谈不上有激励的效果了。

3.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影响着榜样的激励效果

人总是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带有主观倾向和要求,带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反映客观世界,表现出鲜明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一方面,人的思想是一个自觉活动着的系统,能对榜样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加以认识、选择和接受,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判断,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发展具有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突出的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以及自主完善等方面。大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意识的人,他们对榜样模范传递的信息的接受绝不是消极吸收、全盘拿来,而是一种主动地、有选择地吸收,即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筛选、接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符合自己原来思想道德结构特性的内容,会予以同化和吸收,进而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而对不符合自己思想道德结构特性的内容,则会在产生认知的矛盾运动后,或者吸收,或者拒绝,或者存在怀疑。可见,榜样的激励效果的差异性来源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的差异。受教育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个性特点,思想上的自主性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所以,即使是同样的榜样模范典型,面对不同思想层次的教育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

4.宣传方式也会影响榜样的激励效果

宣传的方法和艺术是发挥榜样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方法得当,艺术高超,可以使得榜样传达的教育内容更好的为大学生所接受;反之,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弄巧成拙,浪费教育资源。目前,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榜样的树立和宣传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例如: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或新闻媒体的强大宣传攻势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在榜样学习中表现出实用主义,青睐没有教育反馈的“观赏式”的学习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出现了“榜样出在哪个学院,学习宣传就在本学院落户”的现象;即使有一些资源共享,也只是停留在几个学院之间巡回作几场报告、展示几张海报等层面,对来自社会的榜样典型更是无法深入宣传;有些生动的资料,如榜样的日记、思想汇报、工作记录、科研成果等“原汁原味”的资料被束之高阁,不能利用;榜样宣传缺乏一些有效地载体,宣传的艺术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因为宣传方面的缺憾,很多朴实无华的先进典型在改变了教育对象后,便无法充分展示,其教育激励的作用更是大打折扣。

三、提高榜样激励效果的思考和对策

实践证明,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针对榜样激励效果存在差异性这个现实,教育者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榜样激励的效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担负社会责任,树立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榜样

在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发挥榜样的激励效果,实现榜样的教育作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自觉承担政治责任的意识;在多元文化中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的过程,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带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榜样模范引领社会潮流,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被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榜样典型,可以包含来自校内或校外的先进典型;也可以是国内或国外的潮流人物;更应该有平凡而闪光的“草根”一族。教育者必须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力量,允许不同类型的先进模范典型走进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榜样们实实在在存在,真真切切可信,确确实实能学。

2.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

康德把自由和自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由即自律”,“自律即自由”。康德指出,凭借自由的自律,人就是道德法则的主体。因此,在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时,必须尊重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留学生学习榜样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尊重人性,尊重自由,才能够真正的吸引青年学生对先进典型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实现榜样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尽量避免在进行榜样宣传学习时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因为利用行政手段复制和推行榜样的做法,不仅无视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且消解了学习主体自觉自愿的能力,极不利于教育对象独立人格的培养,并最终阻碍了榜样激励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时,在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时,应该且必须是建立在理性与个人自觉意识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将榜样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或善的意志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形成自觉自愿的意识。另外,思想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受教育者,才能充分实现榜样学习的自主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3.加强规划指导,不断完善榜样的培育与宣传学习模式

对榜样的敬重不能最终发展成为个人崇拜,不能蜕变为盲目的模仿。因此,教育者在树立和宣传榜样时要遵从客观事实和事物的本真;受教育者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超越。在选择榜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榜样的激励教育的力量首先来自于真实。不能为追求榜样的激励效果的一致性,而盲目塑造榜样人物的完美和崇高。以“高大全”的标准树立的榜样将游离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难以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被树立为榜样的模范必须经得起生活和现实的考验,经得起理性的思辨,这样的榜样也才能展现其应有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受教育者的心里。在宣传上要尽可能的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守纪律的人讲纪律,让会学习的人讲学习,让会实践的人讲实践,这样的宣讲将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更能打动人心。另外,还要注意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创新宣传方法开展榜样宣传工作,向大学生们呈现生动的榜样的形象,为大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提供立体的平台。

总之,树立榜样激励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大学生与生俱来的社会学习能力,科学理性对待榜样激励效果的差异性,利用榜样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统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姚梅林.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第12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也正是如此。所以,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如在学习《我的角色与责任》一课时,可以先进行“我是谁”大比拼,看教材范例明白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角色,规定时间内快速写出在什么情况下“我是谁”,写的越多越好。然后再进行“小小讨论会”,评一评“我”做好了谁,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讨论除了在家里,“我”在学校、班级里、在社会上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小故事。“生活化的主题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通过讨论会,学生进一步明白一个人要当家就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不是谁当家就是谁说的算,能为集体出主意,就算没有被选用,也是为集体做贡献。因此,创设来自生活的的情境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力。

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优化学生思想行为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调查、访问、采访、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整体有所改变。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活动,以此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学生要在课前进行调查、实践、还有查阅资料,激起了保护家乡周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在课中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一些创意性的环保小发明等。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课后的实践指导,如举办“做个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等活动。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的行为发展及时得到外界评价的反馈信息,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为家乡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保护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学生会慢慢地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三、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

在思品教材中,我们每一节课都选择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然而,仅仅是书上的榜样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如果选择的是古代榜样,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加之小学生受知识水平、阅历程度、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理解古代榜样人物的政治观点、行为意图、精神实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导致“明理”难以深化,古代榜样人物的“精髓”也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那些现代的、典型性强的、极有影响的榜样人物,其形象高大、事迹感人,的确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事例。但往往因为离学生过于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选择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可信度较高,学生会因此感到亲切、模仿性强,就更能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时,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最光荣”,甚至学会逃避劳动。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找班级中“爱劳动”的小朋友。

看看谁是班级里的劳动小能手?于是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表扬起了班级里常常主动打扫教师的同学。并请这些同学发表讲话,同时其他同学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