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4 05:12:58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一、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

继续保持“江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严格执行重庆市委、市府印发的《重庆市文明建设与管理办法》规定,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计划2002、2003年创建重庆市级文明单位,2004、2005年争创重庆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促进工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升企业形象。

二、精神文明指导思想及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以工厂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树立“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工厂“十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把工厂建设成为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设施精良、技术领先、环境优美、产品优质、职工满意、顾客称心的西南地区集印染、服装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围绕工厂“十五”生产经营目标,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

1、加快技改步伐和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期间,工厂将坚持高起点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利润投入等方式,筹资6000万元进行技改。主要项目有:投资250万元建针织印染线,到2002年形成年印染3000吨针织产品的生产能力;2002年投资1900万元,建180cm幅宽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形成年产2000万米、新增产值1.7亿元的生产能力;2003年投资3000万元,引进280cm幅宽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万米、新增产值1.84亿元的生产能力;从“十五”中期开始,投资300万元引进磨毛机、轧光机等设备,完善产品后整理能力;投资200万元扩建污水处理站,形成日处理3000吨污水的能力;投资100万元进行电力改造,保证生产、生活电力供应;投资250万元新建20吨锅炉,解决生产供能的瓶颈问题。

2、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1年,工厂将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十五”中期,建立企业内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开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2002年末2003年初实行公司制改造,2003年末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贯彻ISO9002标准为基础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十五”前期,对重庆服装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依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巩固和扩大制式服装市场,创立区域服装名牌。

3、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工厂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工作职责。2002年制订工厂“质量法”和“安全法”,到“十五”中期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生产集散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市场快速反应系统等;2002年投资20万,建立企业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4、拓展营销网络,完善售后服务

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坚持“做好顾客要求做好的事”的经营理念;2002、2003年,在华东、华北、华南设立销售网点,完善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

5、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1年建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开发新型高档印染产品,“十五”期末新增产值占总产值的70%。

6、研究绿色印染工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跟踪国内外绿色、低污染印染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计划2002、2003年筹资500万元扩建污水处理站。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持并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加强中层以上干部、党委中心组要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应联系工厂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利用多种形式向职工广泛宣传特色理论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增强职工投身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育职工爱厂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增强集体主义思想为原则,以“热爱工厂、敬业爱岗、团结奉献、尊重知识、支持并积极参与工厂建设和改革”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立并完善工厂各部门(单位)、岗位(工种)行为道德规范;培育具有“三三”特色的“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做合格劳动者、当称职主人翁”的义利观;“厂兴我富我荣、厂衰我穷我耻”的荣辱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是非观;弘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时代正气,反对弄虚作假、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损公肥私的歪风邪气。引导职工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利益关系,把个人的理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工厂“十五”规划的实践和促进工厂兴旺和发展的工作中。

3、加强国情、厂情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国防知识的教育,引导职工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道理;加强青年职工厂情厂史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兴厂责任感;做好厂情、厂史读本的编撰工作,印刷装订成书后,发到每位职工手中,让职工了解工厂,热爱工厂;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厂的工作精神,让职工明白“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的道理,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思想;反对粗制滥造、浪费铺张。

4、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多形式、多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引进大专院校各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生产和管理岗位,为工厂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计划2001年引进大中专毕业生20名,2002年计划引进25名。到2005年,使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25%;探索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的道路,为工厂培养印染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计划2001年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联办染整专业函授班,为工厂培养生产技术人才;2002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办学,为工厂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

鼓励职工自学成才,通过参加自考、成考等渠道接受高等教育。至2005年,自学成才并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20%;利用生产淡季和业余时间,对各工种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等级考评,逐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重视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级工和工人技师。技术工人是产品的制造者,设备运转正常与否、产品质量好坏和生产成本高低与他们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和业务水平的高低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要逐步提高高级技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到2005年达到20%;根据职工的要求和爱好,结合工厂生产实际,举办各种基础知识短期培训班;组织职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拓展职工知识面;坚持“以会代培”,加强对班组长、职工代表等班组骨干的培训;工厂计划2002、2003年,投资30万元建多功能职工培训中心并完善科技图书资料。

5、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入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宣传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法制理论水平和依法治企的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法制教育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企业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法治厂与以德育人相结合,制裁和打击不法行为,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三)、加强企业党群工作,加强企业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大公无私,清政廉洁;继续开展党内“创先争优”竞赛活动,赋予活动新内容、新形式,突出实效;严格按要求,吸收优秀同志加入党组织,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认真贯彻上级工会组织工作精神,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工厂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社会职能;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好职代会各项职权;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保持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3、加强共青团工作,带领工厂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发挥建设工厂生力军的作用

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团结和教育工作,培养“四有”青年建设人才;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活动,调动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工厂两个文明建设。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居民委员会工作,形成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治理原则,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坚持保卫人员值班和巡逻制度,加强对生产区、家属区的安全巡逻,杜绝大案要案的发生;维护工厂财物和职工群众的人身安全,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保持江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加强职工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工作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活动,消除劳动安全隐患,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设施建设,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权益。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美化厂区;加强饮食卫生监督管理、灭病虫害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搞好医疗卫生硬件、软件的建设,办好职工医院,服务职工群众;继续保持重庆市卫生先进单位。

坚持“三为主、三结合”方针,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孕情普查与监控工作,加强计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积极调解职工家庭纠纷,维护职工家庭团结;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利益;重视女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

突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根据地方政府工作布置,贯彻落实《居委会组织法》,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事业,繁荣社区文化,争创重庆市文明小区。

四、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新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工厂要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活动。

〔一〕、思想重视、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党政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指标一起下”、“两个成果”一起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动员广大职工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努力营造“人人投身创建工人,人人争当文明职工”的良好氛围,增强创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共同抓的局面。建立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制度,促进创建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保证文明单位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工厂环境和文化阵地的建设

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很难落到实处,要把创建工作与为职工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到创建工作的好处。狠抓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整治生产现场,污水烟尘排放、噪声污染等有毒有害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改善办公和工作环境,计划2002、2003年对厂办公楼重新规划、装修;改善环境卫生设施,搞好厂区绿化和美化工作。“十五”期间计划种植树苗2000株,花卉500盆,期末把工厂建设成为园林工厂;努力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工厂地处山沟,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职工还居住在建厂初期修建的“干打垒”平房内,且职工生活购物、生病就医、子女就学诸多不便。“十五”期间,工厂将对家属区平房进行改造,分三批建设六幢职工住宅楼;改造职工生活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将职工医院修建成功能较全的定点医院;创办社区超市,力所能及地办好子弟学校、幼儿园和职工食堂,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通过环境治理与建设,做到生产和生活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做到整洁、规范、统一。

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突出的原则,加强工厂文体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坚持文化活动场所为职工服务、为生产服务,加强公共文体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抓好职工阅览室、工厂荣誉室和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室“三室”建设;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发挥好宣传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基层细胞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积极开展“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深入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活动;配合生产经营工作,积极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活动;搞好厂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培育典型,以典带面;配合重大节日,开展庆祝与纪念活动;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山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版权所有

〔四〕、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和宣传舆论工作,内聚人心、外塑形象

企业党委宣传部门具体负责工厂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实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宣传、文化教育队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群部门要围绕工厂中心工作,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要发挥好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场所的作用,搞好厂内宣传和对外报道工作;采取多渠道,通过社会传媒,努力扩大工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软件建设

第2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工业区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19-02

一、项目概况

首钢主厂区位于石景山区中部,西邻永定河,河西为门头沟区门城组团;南临莲石西路及永定河,河南为丰台区长辛店北区;东侧、北侧紧临石景山区八角及模式口社区;长安街延长线从用地中部穿过,海拔约180米的石景山位于主厂区东北角。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首钢主厂区的规划范围,占地面积约8.56平方公里;项目规划范围主要为首钢工业区改造的启动区用地,西至古城南街,东至北京巴布科尔・威尔科克有限公司西边界,南至莲石西路,北至体育场南路及路北首钢权属用地,占地面积约125.81公顷。

自1919年成立至今,首钢见证了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昔日北京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落实奥运行动规划等方面的客观要求,首钢将于2010年全面停产。这片土地上,城市建设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区域更新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战略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城市景观重塑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二、主厂区概念规划

1.产业研究

首先,由于首钢主厂区用地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同时主厂区位置又是北京西部发展带和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因此首钢工业区改造首先应着力发展能够代表首都北京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类型。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增长9%的整体目标,北京经济面临高端化、轻型化、集约化的新型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通过对现状中心城范围内金融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会展场所等功能区片分布的分析,首钢主厂区所在的长安街西轴线和中心城西部区域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区;同时,由于项目用地又是“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周边有五环路、六环路、阜石路、莲石西路、京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及规划地铁M1号线、S1号线、L3号线等轨道交通,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条件,因此,本项目适合发展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北乃至全国的产业类型,形成包含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新技术研发、博览会展、高端商业及部分行政办公等功能的规模较大、用地完整的综合办公区。

其次,首钢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是我国工业化阶段不可再生的历史记忆,具有较高的工业遗产价值。方案在充分挖掘首钢工业遗址历史、文化、社会、艺术、经济价值的基础上,遵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保护原则,一方面,积极响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以及北京工业发展规划中“促进城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型产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贯彻和落实石景山区政府“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的战略规划,重点发展以工业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及工业主题的旅游休闲产业,形成大规模的以钢铁文化、工业设计、会展、旅游为主导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创造具有工业文化景观特质的城市休闲娱乐场所。

再次,首钢主厂区所在的石景山中部位于石景山区、丰台区及门头沟区的交汇处,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强调推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区域,目前项目周边已存在华侨城、翠城、万科青青等大型居住区。本项目应当发挥区域潜在的空间优势,承担完善区域交通、综合商业、休闲娱乐的职能,满足居民对城市综合服务设施的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首钢地区是总体规划西部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开敞空间形态的重要节点,首钢工业区改造应按照“绿色北京”的目标提出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结合永定河两岸生态治理所形成的带状滨水空间,安排生态旅游、水岸休闲、水上娱乐等功能,建设滨水生态休闲区,推动区域水岸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对本项目作出如下定位:凭借长安街绝版区位优势,打造中心城西部最具品牌价值的,集综合办公、文化创意、综合服务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兴城市功能区。

规划理念

“绿色生态、传承振兴、协调发展”是本次主厂区概念规划的设计理念。一方面,规划充分利用场地特有的山水环境和景观资源,向区域内部全面引入绿色空间,使绿色、生态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风貌保护、有机更新和开发建设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方案在传承工业遗产,使其融入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及城市风貌的同时;通过对可开发地块的全面建设,振兴区域经济,创造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地区;最后,方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布局、加强支撑系统规划,实现区域南北两侧、东西两端、土地利用与支撑系统、企业与城市的全面协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动态、可持续发展。

2.规划结构

规划采用了“山水-绿轴-四片-多核”的规划结构。石景山和永定河共同构成了区域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区域创建中心城范围内独特的山水城市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传统工业文明的纪念轴线和城市新兴功能区的振兴轴线为主厂区规划的主轴线,串联起各功能区及公共空间、绿化广场、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形成整个主厂区由风貌保护向协调发展与产业振兴的时空转换;在产业研究的框架下,规划通盘考虑周边地区城市功能,结合支撑系统的规划,合理组织各功能区片的布局关系,形成综合办公与创意产业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为纽带、轨道交通站点为辐射、各种功能高度集约的新兴城市区域;在各个功能区片内部,方案通过设置均衡发展的多处核心空间,为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多点协同发展创造规划条件。

3.功能分区

现有规划中,首钢主厂区8.5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共包含七个功能区:行政中心、北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兼容功能:首钢总部研发区)、工业主题公园、中部的城市公共中心区(兼容功能:文化会展区)、东部的总部经济区(兼容功能:综合服务中心)、西南部旅游休闲区、东南部综合配套区。 本次规划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研究对主厂区的功能分区进行了梳理,将原规划七个功能区整合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使之既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又能够形成较大的用地规模和相对完整的用地形态,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创造生动有活力的城市区域。整合后的功能区主要包括:工业主题文化创意区、综合办公区、滨水生态休闲区及城市综合服务区。

方案根据首钢主厂区用地北部工业遗存比较集中的现状规划工业主题文化创意区,包括首钢焦铁公园及创意产业园区。方案一方面保留了该区域区现有的历史格局和工业风貌特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首钢工业遗址历史、文化、社会、艺术、经济价值,在对区域整体环境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的基础上,对人文场所进行景观再造,对现状建筑和设备进行改造和创意利用,植入以钢铁工业文化为主题的观演、休闲、展示、体验等功能,形成特色鲜明、公共开敞、环境友好、功能多元、可持续经营的新概念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同时,方案依托首钢焦铁公园简洁硬朗、开阔恢弘的工业文明形象及独特的工业文化魅力,利用长安街及北辛安路的便利交通条件,在主题公园东侧安排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其中北部集中设置创意产业研发中心,南部紧临长安街和地铁站点的位置设置工业主题会展中心,引导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国际、国内相关企业在此聚集,积极培育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工业营销等生产业,实现“工业制造”向“工业设计”的转变,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搭建平台。

第3篇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市区全年节水量:

目标:500万立方米。实际达到:万立方米;

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目标:78%。实际达到:%;

3、新增计划单位:

目标:500家。实际完成:家;

4、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

目标:92%。实际达到:%;

5、完成水平衡测试:

目标:30家。实际完成:家;

6、完成(或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目标:1项。实际完成:项;

7、省部级以上刊物

目标6篇。实际完成:篇;

8、上报信息被《某水利信息》采用

目标15条。实际采用16条。

9纱厂供水全年实现产值、净利润

产值目标万元,预计实现万元;净利润目标万,由于已实现利润全部投入新项目,目前暂无法统计。

二、2005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

(一)强化组织建设,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两不误、双推进”

今年,我办在局党委和局督导组的领导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领导重视、部署周密、措施得力,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双重身份、双重责任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评议、认真整改,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本次活动中,我们共制定了四套教育方案,与上级保持了同步,集中学习60余小时(14次),讨论2次,组织观看电教片8部,其中举办集中教育辅导讲座3次,先进报告会1次,主题报告会4次,撰写心得笔记53篇,读书笔记30万字,制作学习园地版面一块,印制宣传条幅一条,印发简报31期,党建信息9条。

分析评议阶段,我们共组织200多人次的党内外群众谈心和征求意见活动,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各一次,发放征求意见函50份,班子成员和党员分别写出了4000字和3000字以上的党性分析材料。

做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决策水平,是保证我办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效果,进而推动全办的尚学之风,党支部为中心组的学习活动制订了具体措施。主任、书记能领导组织好中心组成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做学习人。在学习中,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今年,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党政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工作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们充分利用文明市民学校这个阵地,对职工进行了以做“四有”公民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三理”、“三和”教育,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给文明建设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把红旗渠精神、某水利精神与我办“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热爱节水、奉献社会”的行业宗旨、“向我学习”的群众性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今年,我们改选了工会委员会,加大了工会的工作力度,按照《工会法》和两办通知要求,依法开展工作,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维护了职工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方便了职工生活,办公室工会组织再次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工会组织。

(二)加强节水宣传,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今年8月份,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用水节水现状,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前所未有的隆重的宣传活动。1、在《某日报》社会特刊头版刊登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介绍了我市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问题,我市节水工作的成绩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水、爱护水、保护好水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2、在全市中小学校、厂矿企业中评选一批“某市节水小天使”和“节水科技之星”,教育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节水意识,鼓励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发明创造,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3、深入开展广场社区宣传,先后走进安钢、纱厂、电厂等居民区开展版面展示、文艺汇演,组织了某市夕阳红自行车队环城宣传等其他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4、节水型设备器具展示。在市政广场组织进行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器具设备的展示,参展洁具1000余套。5、为提高宣传效果,我们与新闻单位合作,拍摄了家庭节水专题片,对电厂、安彩集团等先进节水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2005年我市节水和节水宣传工作得到了某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广泛专注,某电视台播出9条、某日报刊登7篇、今日安报刊登2篇。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共鸣,极大地提升了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改革计划用水管理模式,提高计划管理效率

城市计划用水管理是城市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我们始终把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年初,办公室自我加压,提出了“3533”全年工作奋斗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水单位用水情况考核,它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为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完善和改革计划用水管理模式,提升节水管理等级,我们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首先对科室工作职责做了重大调整,理顺了工作程序,简化了工作环节,同时把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提拔充实到计划管理第一线,发挥他们敢打敢拼的小老虎精神。元月份完成了年度用水计划的回收和微机输入工作,对没有反馈计划的单位逐一进行催交,计划返还率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直接取得计划单位使用水量数据的渠道,加上受管辖范围、单位数量和交通工具的影响,考核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形式开展工作,逐一走访用水单位,广泛宣传国家节水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我们还主动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外地市计划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一是加强各计划单位上交水费缴费凭证的督促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到用水单位去进行收缴。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计划用水单位水费缴费发票复印件上缴率由原来的30%上升到85%,保证了考核工作的正常进行,水量统计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四)克服困难,做好计划用水单位的发展工作

根据《某市水利局关于加强特种行业、宾馆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的通知》、《某市水利局关于加强计划用水管理的通知》精神,我们积极开展新计划用水单位的发展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特种行业、宾馆服务业的计划用水管理。这些行业近些年发展迅速、用水量大,由于没有纳入计划用水管理,无节制用水导致的浪费现象相当普遍。为进一步强化节水管理力度,规范用水行为,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覆盖范围。我们通过沿路排查,对符合管理条件的,采取分片通知,个别督促的办法纳入计划管理。但是在发展计划单位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部分单位不是积极配合,而是采取拖延时间、避而不见,甚至无理取闹的手段逃避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条例》有关精神依法执行,将其纳入计划管理。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共新增计划单位700家。

(五)调查了解用水单位用水现状,强化超计划用水管理和征收

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部分单位不明原因的超计划用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与超计划用水单位联系,组织人员到现场查找超计划用水原因,帮助单位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对于确实属于生产或其它非浪费原因造成的,都要经过慎重研究,按照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由于近年来很多企业经营滑坡、事业单位经费专管,加之部分单位对交纳加价水费的认识不足,使得征收工作举步危艰。为彻底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从建立健全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管理制度、征收台帐,严格的奖惩措施入手,加大了对超计划用水的加价水费的征收力度,对拒不交纳的单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全年我们受理增容64家,现场调查42家,计划调整12家,对93家超计划用水单位按规定征收了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累计征收加价水费万元。

(六)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

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是城市计划节约用水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参照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定量考核标准对我市的几个重点企业和重点小区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了某玻壳、红旗渠集团2个企业,电业新村、安钢六区2个生活小区为节水型小区的重点创建对象,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目标导则的标准努力完善节水设施,力争成为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树立典范,为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七)加强水政监察,规范执法行为

首先是对具有执法权利的执法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针对执法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研究和探讨,先后制订了《责令限期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决定书》、《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下发了《关于交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通知》和《关于限期报送供水资料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书。今年春节过后,我们重点进行了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的监察管理,严厉查处、制止了违法用水现象。

(八)深入贯彻《条例》精神,全面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

近几来,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产、生活对水需求量大幅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加之我市大部分企业(单位)供水管网老化,水的跑、冒、滴、漏现象相当严重,不仅给他们增加了资金方面的负担,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为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挖掘内部节水潜力,探索水资源持续、有效、合理利用的新路子,根据《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3月24日下发了安水(2005)19号文《某市水利局关于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通知》,3月28日《某日报》公布了首批65家测试单位名单。

今年的水平衡测试工作是我市继1990年之后第一次大范围、高标准的测试工作,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严重不足。为此,我们主动走出去,带领技术人员到郑州学习水平衡测试经验,聘请了退休老工程师翟广明作为技术顾问,购置了必要测试仪器设备,为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工作初期,由于许多单位对水平衡测试不甚了解,个别单位甚至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并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印了水平衡测试小册子,介绍水平衡测试的方法步骤和测试方案、验收标准和水平衡测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不同形式的宣传工作,让测试单位了解水平衡测试的基本内容、现实意义、社会效益和对单位效益的影响,许多单位了解情况后接受了水平衡测试,主动配合了我们的工作。

对于一些采取拒绝态度,不按期测试和拒不进行测试的单位,我们我们运用法律手段,分别下达《责令限期改正决定书》、《行政处罚听政权利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限期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先后下达等各类法律文书70余份。使水平衡测试工作得以按预定的计划和安排正常展开。

通过几个月的水平衡测试,我们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水浪费和漏水现象。为帮助他们解决现存问题,我们从用水器具、用水计量设施、水道管材、用水分布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帮助用水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并对用水单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整改建议。通过测试,我们不仅准确、有效的掌握了测试单位的用水现状,也帮助用水单位挖掘了自身的节水潜力,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用水单位的一致好评。

(九)强化节水科研,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区地温空调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估报告

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大唐某发电厂委托,我们根据河南省水利厅颁布的《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节水评估编制基本要求》,结合建设项目规模和取水水源类型,按照项目合同中商定的工作内容,对他们提出的项目利用当地地下水为能源的条件进行了评估工作。2005年3月4日有关专家对中棉所地温空调项目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专家认为《评估报告》对中棉所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及地温空调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及节水措施,《评估报告》所采用的资料详实内容全面,论证方法正确,符合相关要求。该报告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地温空调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评估报告,并得到省水利厅认可。

2005年,我们大力开展节水科研工作,全年组织完成市级科技立项一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6篇。

(十)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依托优质服务,增收节支,创造效益

源波供水公司接管纱厂供水之后近一年来一直是负债经营。年初,局要求源波公司一季度实现扭亏,全年实现盈利。根据局指示精神,办公室提出了一季度扭亏,二季度盈利,全年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30万元的奋斗目标。我们首先从优质服务入手,通过对员工文明服务的思想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我们上半年重点对11、12、15、16四个水泵供水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水泵的供水效率,稳定了供水压力,使每月2万多元的电费消耗降至1万多元,提高了供水效益。同时,逐步对供水区域的管网进行了堵漏和维护,通过排查偷水管道和装表工作,勘查出偷水管道四处,堵漏维护800多处,并成功将纱厂厂区和生活区供水管网分离。今年8月份起,投入资金近20万元,投入劳动力1000余个,重点对纱厂生活区1-16、22、26-28号楼等20幢楼的300余个共用厕所和居民家庭“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管网改造,共计完成安装、调换计量设施650余户,改造供水管网3500余米,使得供水漏失率降低20个百分点,每月降低供水成本两千余元,增加供水收入两千余元。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纱厂生活区供水根本问题。由此,每月供水量从12万立方米降为9万立方米,漏失率由91%降至目前的70%,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10月29日整个纱厂生活区计量设施的更换改造工作顺利实施。该工程预计投资40万元,投入劳力4000余个,调换计量设施5000余块。这项工作实施完毕后,供水漏失率将在现有基础上下降30多个百分点,公司每月增加售水量1万余立方米,增加供水收入2万余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节约用水,我们在充分考虑某市城市供水现状及纱厂生活区的实际情况后,决定对纱厂生活区水价进行调整。为积极稳妥开展此项工作,避免引起矛盾纠纷,保障纱厂居民区稳定,我们与殷都区政府、纱厂路街道办事处一道,对纱厂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耐心解释有关水价调整的相关事项和水价调整的意义,取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使水价调整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发挥公司技术优势,提高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局领导指导帮助下,先后完成了市区多项管网维修和安装项目,5月份加油站安全运作,使公司从单一化经营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极大地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公司供水收入由2004年的平均每月不足二万元,增加至现今平均每月4万余元,最高时有6万余元,2005年供水收入50余万元,日常管网维修1万余元,售油约48万元,对外维修、安装自备井水表约10万元以及安装“三遥”项目15万元,2005年总产值约为124万元,圆满完成了2005年产值120万元的全年工作目标。

(十一)建立县(市)区供水节水管理体系,加强县(市)区计划用水管理

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赴县(市)区节水管理现状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调查情况,建议成立专门节水机构,设计编印计划单位用水统计报表3套,基本理顺了实现了县(市)区节水管理体系,对县(市)区节水管理给予具体指导。

(十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狠抓综合治理、爱国卫生、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工作

按照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制订了年度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参加了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宣传和社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我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分配路段的保洁工作。今年11月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年度检查验收,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工会互检和辖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检查中均获得了好的名次,还先后组织职工参加河南省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在职工开展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会、青年、妇女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十三)加强办公室基础建设,完成了办公楼购置

节水办自成立至今,办公场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方便工作先后迁址数次。今年局领导对于彻底解决办公楼房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帮助协调资金,顺利地实现了房屋产权过户和土地认证。目前办公楼装修已近尾声,有望近期迁入新址办公。

(十四)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抽调人员参加全市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用水情况调查和便民中心服务工作,完成了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分配路段的保洁工作和我市地下水源井遥控监测安装工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的计划用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市水资源的实际和建立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在这方面需做出更大努力。《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执法空间,我们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计划用水管理上做更多的工作。

(二)办公室技术力量不足,特别体现在水平衡测试过程中,下一步,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科技创新推动节水工作。

(三)“三同时”的实施和建筑工地临时用水执法管理力度不够,对工作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节水器具研发推广工作重视不够,明年工作重点要着中向这方面转移。

(五)办公室资金不足,特别是专项经费不到位,影响了一些工作的开展。

四、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06年我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大力弘扬某水利精神和我办“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继续坚持“三抓一促进”的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节水条例》、做好节水服务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着手巩固和提高现有成果,扎扎实实搞好全年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负责,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召开06年度全市节水工作会议,做好计划用水单位节水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2、编制2006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和年度节水公告;市区全年节水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6%;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95%;

3、完成水平衡测试家。落实节水工程“三同时”工作。重点做好建设工地基建临时用水管理;

4、继续做好纱厂区域供水管理,确保纱厂安全供水。全年实现产值万元,净利润15万元;

5、加大节水科研工作力度,做好节水器具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完成(或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2篇;全年印发《节水简报》24期,上报信息被《某水利信息》等上级部门采用10条;

6、进一步深化办公室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第4篇

关键词:loft风格;废弃工厂;新经济形态

0 引言

盱眙润天要改造的是一个原先作为厂房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上下。改建作为新的办公场所使用,其主要功能有办公区、财务室、资料室、接待室、洽谈区、会议室、经理室等。Loft风格的设计,能够满足业主自我对设计的要求,同时也符合资金的预算。Loft设计工业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愿景,来对整体废弃工业区域进行构思策划,以点面效应重新打造落寞的工业园区。

1 风格的确立

1.1 空间分析

这栋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作为厂房使用,建造的基本形式为柱网结构(图1),没有承重墙体。这使得改建变得容易,不用担心改建中破坏建筑结构。这个空间的特点是空间形态比较规整,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很大,可塑造性强。在建筑的空间形态满足改建办公设计的需求时,就要考虑改建的经费问题。在这个项目上,经费有限,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布局进行再设计。

柱网是空间中重要的不可动元素,空间的整体划分与设计都必须是以柱网在空间中的位置进行。横平竖直的柱网,在空间中自成一套体系,维持空间的垂直性与水平性,在不破坏空间原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1.2 loft设计风格选择

兴起于美国SOHO区的LOFT文化成为改建润天方案设计的首选。Loft是废弃工业空间新的功能价值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工业空间和其他功能的一种结合产物。

润天废弃厂房改建选用loft作为设计风格,在结合挑高空间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再创造出新的商业空间的价值。例如,北京798艺术街区loft风格的改造,改变了旧工业时代大规模厂房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尴尬状况,同时为北京的市民创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陶冶情操的文化中心(图2)。盱眙润天厂房的改建,保留了原始柱网的建筑原型和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重新划分厂房一层的功能分区,保留了混凝土的柱式与设计表皮,再添加白色的办公用具;二层将原始墙面的乳胶漆剔除,出最初的砖墙元素,再加入新的玻璃、不锈钢、木材等元素,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办公空间。

2 空间拆分

开敞的复式空间,可使用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Loft为装饰母题,遵循loft简约、开放的特性,在建筑原始性要求的基础上,在不打破原始柱网的秩序性的前提下,一层大量使用玻璃作为墙体横向分割空间,利用玻璃的透明性使视野得以延续,不打断空间的连续性,开敞的办公空间,利用家具作为构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作空间。大门入口处,前立混凝土饰面的墙体横向与纵向的交错,独立出一个空间。一层的隔断在挑高空间中独自存在,划分了挑高空间的纵深性(图3)。

相对私密的二层空间用砖石作为分割元素,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小型空间。小型空间内,用家具的摆放自然划分空间。一层或二层大面积的公共区域,维持原有工业空间的开放性,纵横交错柱式的耸立维持了空间的秩序感,不打破作为厂房时的宽阔空间形态。上下楼层都设置横向公共流线,满足办公场所人群走动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是以柱式的基础进行设计,让柱式的排列成为设计的指向(图4)。

3 空间的光线、色彩、肌理

润天旧厂房8米高,上下4米的复式挑空高层。建筑上层南北墙体有对称的柯布西耶式的平行窗,室内(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光线主要靠平行窗进入,这样一层的光线白天强度就不足。冈那・伯凯利兹说:“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光是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一层独立的办公区域内采用悬挂的工业风灯具,来满足一层白天光线的补充和夜晚的必须照明。一层和二层的公共区域选择射灯作为灯源来照亮空间。二层空间白天光照充足,除悬挂必要的顶部吊灯供夜晚使用,沙发边也放置装饰落地灯,不仅作为照明,也装饰空间(图5)。

润天旧厂房室内多是以白色的乳胶漆饰面的,经过多年的使用分化和腐蚀,建筑的表皮已经脱落,室内钢铁结构的楼梯呈现灰黑色的朦胧美。Loft工业风在于室内装饰与陈列上保有工业感的设计元素。一层柱式去除白色的乳胶漆饰以浅灰色的乳胶漆表皮,与四周白色的墙体做区别,让柱式在室内空间中成为一种强烈的装饰元素。保留原始的禁止隔离带元素,黄黑相间,隔离带从地面运用到横梁不仅装饰了空间,也成为过去与现在联系的纽带。二层空间私密性更强,可装饰性变高。独立办公空间要求更高的舒适性,有个性。二层的墙面做拆分处理,保留砖墙的基面饰以白漆,部分区域直接显示砖墙的颜色。Loft工业风的基础上,一层与二层在整体色彩基调上有所偏差,不同的色彩在空间中相互融合(图6)。

润天旧厂房原始的肌理表层是乳胶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饰面,整体空间表层肌理单一。整改之后,一层柱网饰以灰色乳胶漆,呈现光滑的平面视觉效果。前台分割墙体混凝土与秸秆板的柜台都是粗颗粒,呈现一种粗犷的建筑表皮美学。二层直接的砖墙带来强烈的怀旧感,上下左右参差不齐的砖墙排列组合,带有一种人为参数化的设置感。二层黑色不锈钢的运用意在点缀空间,不锈钢具有的冰冷的质感,与空间中的软装饰相互补充。光滑、粗糙、冰冷、柔软不同肌理质感的材质在空间中相互融合,补充营造充满趣味的办公环境(图7)。

4 loft风格旧建筑改造延伸的新经济形态

润天废弃厂房周边基本是21世纪初建的规模不大的工业厂房,已经不适应现在盱眙城镇的发展节奏。企业大多选择在周边乡镇重新建立厂房,被废弃的厂房呈现时代性、区域性。借鉴国内北京798艺术街区的成功案例,运用loft设计风格重新规划盱眙工业区把废弃的工业建筑转化为一种生活和工作空间,让其成为聚有一定历史意义并能继续使用的工业建筑,保护和延续盱眙城镇的文脉,同时开创了一种颠覆性的生活模式。

5 结语

本方案综合考虑盱眙城镇现在的发展状态,结合厂房所在的位置、环境、发展前景进行设计。loft工业设计风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愿景下进行设计,从建筑整体的空间划分、材料运用、细部装饰、家具的选择上来对设计进行解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不浪费建筑装饰材料,运用最少的设计成本来创造最大的loft工业风格。通过本案例的设计创作,对loft工业设计风从设计到运用有更深刻的解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设计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葛黎娟. LOFT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第5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经济工作高速发展

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839万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83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完成38721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完成20135万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7%,新增2051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054元和10204元,分别增长7%和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完成20171万元。

(二)重点项目高速运转

1、棚户区改造工作高效稳定。原城建局宿舍28户住户已全部签订搬迁合同,并已交出房屋钥匙搬离出去,目前房屋正在拆除中,是荷塘区第一个全部签订完搬迁合同的棚户区;油箱厂24户已签订23户,最后一户正在协商中;原汽车制造厂131户中已签订101户,湘华机械厂棚户区改造也即将启动。2、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井然有序。(1)已完成征地拆迁任务的:金山工业园280亩涉及金山办事处的235亩土地已完成征地拆迁,48亩安置小区正在进行施工建设;红旗安置小区补征面积已成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消防站已完成建设。(2)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的:东环北路征地拆迁工作涉及面积300多亩、住户400多人,目前已正式入场,着手进行征地拆迁工作;石宋路三期工程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目前,工程施工与国有土地征地拆迁工作正同步进行。(3)正着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的:中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已做完含面积、设施、人口等在内的基本情况前期工程;400亩储备土地前期调查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财政评审。(4)去年为重点工程的中南亿家惠市场已进入营业状态;银泰财富广场正顺利施工。3、街道办公楼项目建设已通过立项、规划选址,并上报今年用地计划,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手续。

(三)、民生工程稳定有序

1、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社救优抚、救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户、困难党员、低保户130户,送出慰问金及物资6万余元,切实保障了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开展低保提标工作(由去年的300元/人.月增加到330元/人.月),提高扶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广泛开发岗位,落实适宜推荐,城镇新增就业89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人,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指导1052人,安排大学生就业7人,6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2、加大综治工作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平安街道创建的总体目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社会稳定、治安防范和人员教育转化等工作重点,(1)、扎实开展大走访工作,重点解决了老上访户赵莆英事件、荷塘铺村富家陇组因纠纷致人死亡事件、富家陇组关于200多人的供电增容事件、流芳社区防盗窗被拆除惹纠纷等等多个问题;(2)全力做好维稳工作。对辖区重点、重点人员,严加关注,经常摸排,准确掌握情况,全力做好全国两会、党代表选举大会特护期维稳工作,对重点对象实行有效措施,上半年实现了零上访的工作目标;(3)进一步耐心细致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上半年调解包括太阳村集革冲组邻里纠纷、太阳村张家坪组宋某与小组纠纷等在内的纠纷共96件,成功率达到100%。(4)深入开展防范赌博及******、打击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邀请消防干警进社区为居民讲述安全意识;在全市率先推行巡防队员定人、定点、定责任区管理模式,并每月开展一次治安分析会和治安情况排查,多措并举,发案率明显下降,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3、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服务质量

10月至2011年5月底,金山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总数为36572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为7693人,出生人数为130人,其中男孩出生66人,女孩出生64人;新采集录入流人口信息2228人;多孩控制率为零;孕检人数为4066人次,计划生育手术83例,其中女扎17例,上环68例,取环5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率100%。具体做法是:一是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努力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二是杜绝新婚、怀孕、出生的漏统漏报,做到当月新婚、怀孕、出生当月上报,提高报表质量。三是落实计划生育七清查、七落实的具体要求,确保持证率达到95%以上;对居住本辖区一月以上流入人员及时建卡立档,做到人、表、册、证四相符;加大对各大商场、商厦、沿街门店、工地流动人口的清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四是加大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半年来已累计征收1万9千元整;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街道上半年已经完成人口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信息系统信息录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严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工作,具发放及时率达到100%,有效率到达100%;利用人口学校、社区宣传栏宣传避孕节育知情权选择政策和有关避节育知识,落实避孕措施率达到100%。

(四)、创文工作有条不紊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狠抓创建任务和责任分解,全力以赴迎接省文明指数测评。一是结合创文巩固创卫成果,完善长效保洁机制,重点完成了湘华社区路灯照明问题、清除金钩山垃圾,并将湘华社区农贸市场工作提上议程。二是认真组织了2011年元旦迎春晚会和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金山街道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宣传创文氛围,街道、社区、村高效高质量完成板报,社区、村全体工作人员发动青年志愿者和他们一起顶着烈日在双休日到各门各户上门宣传工作。四是完善创文资料,为全面细致应对省检工作,街道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查漏补缺,归档资料。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抓好重点工作。街道下半年需抓落实的重点工程有以下10件:

1、办公楼建设力争年底竣工。完成油箱厂棚户区改造工程。

2、完成油箱厂棚户区改造工程。

3、完成汽车制造厂棚户区工作。

4、完成国有土地储备地征收工作。

5、进一步推动东环北路征地拆迁工作,计划完成总工程的50%。

6、完成石宋路三期工程国有土地征收任务。

7、协助做好中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相关工作。

8、协助银泰财富广场主体工程建设。

9、做好祥和生态园前期准备工作。

10、做好流芳园扩建前期准备工作。

(二)着力抓好创建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 发展比较 发展建议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区域文化特色鲜明。闽南文化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武夷山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闽台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影视文化节等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海西崛起战略下,创意产业是其文化强省建设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底蕴和灵魂。文化的区域性,决定了海西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的特色,也决定了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又是发展区域文化和实现海西崛起的重要途径。

早在2007年福建就出台了“加快福建省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中心城市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逐步完善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创意产业链,形成若干个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突出、充满生机活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意产业集群。与此相适应,福建确定以涵盖所有产业高端环节的创意设计为龙头,重点发展制造业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六大领域。目前,一年一度的厦门台交会、福州海交会已不约而同注目创意产业,今年分别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及民俗文化论坛和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展,探讨、寻求闽台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2011年福建设立省级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创意产业园区(基地)、重点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还将着力培育一批重点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扶持园区设施建设,协助引进一批创意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创意产业集群。

1、海峡两岸创意产业的发展比较

1.1台湾创意产业发展

台湾善用丰沛的文化基底,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近几年广电行业、电影产业都显示出一派繁荣景象,台湾电视剧、电影及台湾明星逐渐崭露头角,大有逼迫香港之势;同时,台湾旅游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智力产业开始萌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机遇。在布局上,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为整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并透过产业遗址活化再利用的操作过程,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进而以空间活化利用其成果助推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规划设置创意文化园区”计划,园区的建造将以“公卖局”停止使用的生产基地――台北酒厂旧址、台中酒厂旧址、嘉义酒厂旧址、台南仓库群与花莲酒厂旧址等为操作基地,通过由下而上、专业与业余互动、精致与大众交错的过程,寻找地方文化艺术的创意、生命力与愿景,并将此五大创意文化园区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基地,藉由园区营造经验的积累与传承,逐步带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整备。

1.2 厦门创意产业发展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文化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市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呈现出三个鲜明特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确立;初步形成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厦门市将发展创意产业与推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改造相结合,与中国国际园艺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马拉松比赛相结合;鼓励创建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着力建设区域性文艺演出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广告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努力使厦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创意之都。

厦门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工艺美术发达,建筑装饰、木雕、漆线雕、漆画、工艺画等具有闽南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拥有很大的市场;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等地方剧种在中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小白鹭民间舞蹈、厦门爱乐乐队团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商品油业画的规模和产量业居全国前列。几千年历史赋予了厦门浓厚的闽南文化底蕴,塑造了现代文化与历史交融、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汇的都市文化品格,形成和展示了厦门文化的独特魅力。底蕴丰厚的闽南文化优势是厦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力保证和坚实基础。

1.3海峡两岸创意产业的发展比较

2、海峡两岸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2.1政府规划,引导创意企业集聚

政府规划建设模式是政府根据城市区域规划发展的需求,利用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多数以老工业厂房、老仓库等历史建筑为空间资源,以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为原动力,由政府牵头规划、改造、建设创意产业基地而促进产业的区域内集聚。政府规划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入驻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产业扶持和实实在在的税收、人事、补贴、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这对于中国目前发展得并不成熟的各创意产业链上的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实际意义。

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为整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并透过产业遗址活化再利用的操作过程,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进而以空间活化利用其成果助推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规划设置创意文化园区”计划,园区的建造将以“公卖局”停止使用的生产基地――台北酒厂旧址、台中酒厂旧址、嘉义酒厂旧址、台南仓库群与花莲酒厂旧址等为操作基地,寻找地方文化艺术的创意、生命力与愿景,并将此五大创意文化园区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基地

第7篇

1厂区概况和设计理念

华泰集团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16年的健康发展,已成长为以“洽洽”休闲食品等为支柱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华泰集团是新徽商的代表之一,其企业文化也体现了安徽地域文化的特色。本工程为华泰集团安恰厂区规划及单体设计,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部分组成:办公楼、研发中心、多功能厅、员工宿舍和厂房。从地域文化和企业本身文化出发,确定其总体构思为:现代典雅的新徽派工业厂区。建筑设计中应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习俗,在设计构思中以地方文化为背景,融入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特色[2]。华泰地处安徽,起步和发展都在安徽,安徽特定的地理和人文造就了它。设计的主旨也起源于此:以徽州地域文化为核,以现代技术为皮,以现代技术诠释传统徽州文化。

2徽州地域建筑的意象

安徽地域文化在建筑上的代表便是徽州建筑。徽州建筑无论是单体设计还是组群布局,都有自己的特点。粉墙黛瓦、层层叠叠的马头墙,还有那与自然融合的建筑群落,都是徽州建筑给人们的印象。徽州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形象地说明了徽州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徽州建筑的组群布局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人们从建筑入口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再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建筑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3厂区设计中地域性表达

徽州地域建筑的意象给设计师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在厂区设计中表达地域性方面进行了探索。

3.1总体布局根据规划要求,综合分析总图,对厂区的总体布局作出以下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基地,主入口设在莲花路,次入口设在离厂房近的一端,使车辆合理分流。分3个区:办公区(办公楼、研发中心、多功能厅)、生产区(厂房)和生活区(宿舍)。在规划时将厂区总平面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进行全厂性的归类分区布置。在厂区二期规划中,生产、行政、生活和研发区之间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点),以线(轴线)串点,以点带面,采用了徽州建筑中“街—巷—坦—院子”的空间格局,保留了徽州建筑的原有特点。运用现代建筑创作手法演绎和还原传统的居住生活场景,增加人们的认知感。设计着眼于徽州传统建筑的群落性和层次性,从规划整体布局和环境出发,塑造徽州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以厂区二期为例,规划布局以大门、广场、入口、庭院(天井)为元素,以水平和垂直的建筑虚轴,促成一个有机的空间序列(图1)。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街巷空间和廊、桥,结合水脉,形成丰富的传统层次空间。设计注重借鉴徽州建筑中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设计的优点。以主入口、广场、办公楼为主轴线,办公楼、研发中心和多功能厅呈点状布置,南北的一条水系将办公区融合贯通,之间有廊道和小桥相连,营造出徽派建筑与水相依、水为财气的独特意境。

3.2设计手法和元素方案从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要求出发,以“现代典雅的新徽派工业厂区”的设计构思为基础,在强调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同时,建筑运用了一些设计手法和元素,注重其可识别性,体现华泰集团的文化内涵和风貌,建筑的形态强调建筑本身的独特性和标志性,简洁、素雅的处理刷新了立面上的传统处理方法,使建筑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也蕴涵着华泰集团对传统和创新的尊重。

3.2.1屋顶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视觉印象,屋顶色调的朴素、形态的错落有致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建筑整体形象塑造所不可缺少的。层层叠叠的视觉印象需要屋顶的高低、纵横错落。在安恰厂区设计中,采用单坡、四坡、平顶相结合的处理手法,赋予建筑丰富的屋顶形式。如办公楼是三层的建筑,入口结合牌楼设计成单坡,中间结合院落设计成四坡,而楼梯则结合马头墙设计成平顶,通过与平面功能的结合,将屋顶的立体层次塑造出来,是对传统徽州屋顶的一种现代诠释。

3.2.2马头墙马头墙为徽派建筑的独特标志,徽派建筑马头墙的文化意蕴被称作“五岳朝天”,是对天地的一种膜拜。设计没有刻意去模仿徽州山墙的尺寸,只取意、不取形。尽量从功能的需要出发,与屋顶相称,对马头墙进行了有机组织,赋予新的视觉形象。我们摒弃传统工业厂房做法,结合双坡顶设计了马头墙的形状,做到了与整体的协调,同时在视觉上与周围其他工业厂房也有着显著的可识别性(图2)。

3.2.3天井徽州建筑的天井为徽州建筑的另一标志,徽派建筑天井的文化意蕴被称作“四水归堂”,是为财气内聚。在单体设计中以天井为核心,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廊下空间、入口大厅、照壁、内庭等一系列空间在内庭升华为高潮。针对办公和研发的不同需要,将天井的形式进行区别设计,办公为封闭式,而研发为开敞式,以应对不同的功能要求。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中,以天井为主导的“冬暖夏凉”视为节能的典型。设计利用水与内庭在节能方面的有利因素,构建小气候,结合开窗,减少室外不利影响。同时,利用屋顶的错落,天井尽量设计自然采光与通风,减少人工能源的使用,做到传统核、现代皮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3.3设计中的企业文化表达严格地说,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域的支持,所以,企业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地域文化的影响和企业文化的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厂区不仅仅是生产的空间,也有办公、休息等其他空间功能要求。把产品加工环境与人的作业空间分开,满足各自不同的要求,并引入生态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总体上把传统工厂以设备为主体,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空间[1]。在德国,工业厂区尽可能地营造宜人的空间,如公用电话亭的设计,存放自行车等配套设施,通过设置休息座椅与路灯的组合设计,以及室外楼梯的攀爬植物等让人们在工作间隙得到放松和休憩[3]。华泰集团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企业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一是室外空间方面,设计将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和休憩相结合,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整体良好的环境给使用者带来了愉悦的心情。二是室内空间上,设计主要营造平和亲切、和谐共生的空间氛围,各个主要单体的院落式布局带来了家的感觉。工业建筑需要展示企业的个性,而企业的标志则是很好的展示媒介。企业的标志代表着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在厂区设计中将企业的标志和建筑、环境结合起来,用院落、坡顶营造的新徽派建筑,亲和的建筑语言鲜明地表达了企业形象,使客户产生信任。另外,在办公楼、研发中心、员工宿舍、厂房的两侧马头墙上,将企业标志结合构件展现出来,恰当地传递企业文化内涵和员工的价值取向。

第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株洲市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专项督察的通知》文件精神,下面,我就湖南茶陵经济开发区“135”工程已列入奖补计划目前尚未竣工的项目作个简要汇报。

一、园区基本情况

湖南茶陵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8.46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南部,106国道、320省道、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及衡茶吉铁路穿境而过,交通物流便捷。设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招商产业科、规划建设科、企业发展科、财税金融科等5个科室、利民办事处1个正科级单位、经营开发有限公司1个经济实体,管委会核定编制25人,现有干部职工23人。我区依托资源及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园区考核企业157家,其中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省著名商标企业2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园区攻坚先进单位,省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被中国建筑陶瓷协会授予“承接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2013年-2014年连续2年在全省产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第一方阵。

二、“135”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为了促进茶陵县工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的整体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着力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湖南茶陵经济开发区根据省“135”、市“146”工程建设安排,在三园区规划选址500亩打造创新创业园,南站新区346亩打造电子产业园,二园区200亩打造建筑建材园,力争今明两年建成标厂25万平方米,引进企业20家以上,今年建成10万米。目前,已竣工标准厂房面积为22.1万平方米,其中茶陵县孟溪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茶陵县孟溪标准厂房(二期)1.5万平方米、茶陵创新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4万平方米、茶陵建材产业园强强陶瓷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茶陵县建材产业园深港创业标准厂房0.8平方米、茶陵县建材产业园春程创业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建材产业园浣溪沙陶瓷标准厂房4万平米等;在建的有创新创业园标厂(一期)5万平米、建材产业园PE标厂项目3万平米,茶陵建材产业园强强陶瓷标准厂房(二期)8万平方米,茶陵晶辉电子标准厂房建设项目3万平米,茶陵湘东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2.79万平方米等。2015年第三季度我区申报的茶陵建材产业浣溪沙陶瓷标准厂房新建项目开工日期是2015年8月,预计竣工时间2016年1月,由于建设单位湖南浣溪沙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资金链的原因,实际竣工日期推迟到2016年9月。2016年第三季度我区申报的茶陵晶辉电子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开工时间是2016年8月,预计竣工时间是2017年1月,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预计能按预期竣工。自全省创新创业“135”、市“146”工程开展以来,省、市对该项目相当重视,支持力度大,并且能够严格按照下发的文件将补足资金拨付到位。我区在向上申请项目奖补资金时能按照要求实事求是填报,不存在重报、多报现象。在管理机制上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预计今年11月可将企业自建部分补助资金拨付到企业。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招商不够活。园区虽然通过“湘商会”、“网上招商”和“商会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但效果不明显,到目前共引进企业数量只有7家,这充分体现了园区招商力度不够、方法不多。

二是土地报批难。受耕补指标,建设指标限制,园区土地报批困难,报批进度影响了项目报建和工程进度。并且存在未批先建等违规用地的风险。

三是征地拆迁慢。被征地村民强揽工程,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矛盾调处举步维艰,导致工程项目推进缓慢。

四是融资操作艰。园区下属开发公司总资产虽然达到21.27亿元,但在融资平台中资产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自身经营业务收入少,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上竞争力较弱。加上贷款政策变化大,信贷质押不足,不利于银行贷款或BT融资抵押。同时,国土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厂建设等投资大、收益小、回报周期长,占用了开发区大量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坚持高效集约原则,突出以标准厂房为平台。通过标准厂房的集中建设和充分使用,有效避免“圈地”现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缩短项目建设落地周期,促进企业快速投产达效;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构筑“筑巢引凤”的开放新格局。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以民营经济为重点。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园区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政府职能由开发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鼓励以工业地产的方式,实现建设主体和招商主体市场化,建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第9篇

关键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发展;实施情况;影响意义

0 引言

文化创意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多元的文化创意产业(简称文创产业)以其高附加值、技术密集、高融合性、高回报率、高经济影响力、低污染、低消耗等特点,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型财富的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从美学的角度捍卫人类理想生活,对抗商业性与消费性的工业复制文化。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其发表的《文化产业:文化未来的挑战》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获得、采取的经济战略,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单纯为了促进文化发展”。1994年,澳大利亚公布了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提出以“创意国家”(Creative Nation)为目标,“创意”的概念正式被各国接受并采用。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创意产业”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各有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结合创意生产和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为无形的文化内涵,内容基本上受著作权保护,形式可以是物质的商品或非物质的服务[2]。台湾地区目前将文创产业界定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全民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3]。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地提升整体竞争力或产业加值与转型的重要途径。迈进21世纪后,文创产业也成为台湾积极发展的产业之一,在一系列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台湾大力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由下而上的发展动能,使台湾的文创产业有了更多元的面貌与更深入的发展。

1 台湾文化创意初起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快速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地方传统产业与初级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台湾正步入全球均质的危机中。随着发展中国家相继快速崛起,台湾单凭制造业和低廉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岌岌可危,如果无法建立台湾特色的全球化识别符码,台湾的国际竞争力前景堪忧。

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台湾1991年邀请日本“造町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日本千叶大学宫崎清教授到台传授以传统工艺振兴社区的理念及做法,推动了1994年台湾“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的出台,提出“建立社会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建构社区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台湾的文创产业于此时开始萌芽。台湾的“文化产业”概念最早是台湾行政机构所属文建主管部门于1995年组织召开的“文化产业研讨会”中提出的“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这一概念随后成为“社区总体营造”的核心,由此明确了台湾文化产业的两条发展路径[4]。自此文化产业开始正式进入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成为台湾文创产业的雏形,为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社区总体营造”理念毕竟与“文化产业”的界定有所差别,文化产业的概念不能仅限于传统、乡村型的初级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地方特产等。为了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台湾将文创产业界定化、明确化、方向化,结合本地区产业特性,列出台湾推动文创产业发展范畴,主要包括视觉艺术产业、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文化资产应用及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产品设计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流行音乐及文化内容产业、其它经台湾主管机关指定的产业等十六个子产业[2]。这些子产业都符合就业人数多、产值大、关联效益大、增长潜力大、原创性高、附加值高等特性。

2 台湾文创产业政策推出

基于台湾经济模式亟待转型的现实需求和全球文创产业发展卓越成就的刺激,2002年5月,台当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为“挑战2008:台湾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简称“挑战2008”)的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提出“开拓创意领域,结合人文与经济,发展具全球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明确提出文创产业的概念,将其划分为十三个产业类别,首次将原属于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设计等相关产业统筹于文创产业之下,并独创创意生活产业等类别,期望通过行政力量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在政策导向上实现从“文化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跨越[5]。“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正式出现在台湾官方文件中,成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于2007年底实施完毕,对台湾经济转型与民众生活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为延续文创产业的发展,台当局文建主管部门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期计划”;新闻主管部门制定了“振兴流行文化产业方案”;经济主管部门策划了“设计产业翱翔计划”,其实施时间范围为2008―2011年[6]。

2009年3月,台湾行政机构将文创产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成立跨部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5月行政机构通过“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简称“创意台湾”),以5年为执行期(2009-2013年)。“创意台湾”是在总结之前文创产业政策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形势,针对台湾当前发展文创产业的优势、潜力、困境及产业需求而制定的,提出“环境整备”与“旗舰计划”两大主轴,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两岸关系的新视野和大华文市场的重新定位,从封闭的本土化思维走向更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国际化的市场定位[7]。

2010年1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在台湾立法机构获“三读”通过,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宣告台湾文创产业进入法制化推动阶段。该法保障并辅导各类产业的发展,达到循序渐进、有效累积文创产业所创造的能量,建构具有丰富文化及创意内涵的社会环境,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文创产业人才培育,积极开发岛内外市场[8]。

2013年,“创意台湾”执行期结束时台湾整体环境正处于创新驱动、平衡发展的结构调整期,文化内容仍将扮演重要的触媒,如何将价值产值化,建构具有丰富文化及创意内涵的社会环境,运用科技与创意跨界合作,带动台湾美学经济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台湾文化主管部门随后提出“价值产值化-文创产业价值链建构与创新(2013-2016)中期计划”,推动价值产值化,建构与创新产业价值链为主轴,期望引领台湾文创企业成为华人文创经济领先者[9]。

按照先后出台的文创产业政策及法规梳理其主旨内涵及执行策略如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2002年)”

――愿景及目标:开拓创意领域,结合人文与经济,发展具全球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

――策略:1.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组织;2.培育艺术、设计及创意人才;3.整备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4.促进创意设计重点产业发展;5.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期计划(2008年)”

――愿景及目标:文艺产业的扶植及创新育成,强化交流平台及地方推动能量,扶植青年艺术家,建置数字创意银行,结合产官学界相关资源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策略:1.强化产业环境发展计划;2.工艺创意产业发展计划;3.创意文化园区推动计划。

*“振兴流行文化产业方案(2008年)”

――愿景及目标:以培育台湾影视、图文出版、流行音乐人才,重整台湾流行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台湾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形塑台湾流行文化品牌。

――策略:1.流行音乐产业冲刺计划;2.图文出版产业冲刺计划;3.电影产业服务业冲刺计划;4.电视产业冲刺计划。

* 设计产业翱翔计划(2009年)

――策略:1.协助产业建立设计合作体系、跨领域合作机制及设计创新管理制度;2.加强拓展设计的市场,扩大设计应用领域与国际市场需求;3.加强台湾设计人员的设计与行销管理能力,协助产业引进国际设计师资源;4.全力办好2011年世界设计大会,加强台湾优良设计与国际接轨。

*“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2009年)”

――愿景及目标:攻占华语市场,打造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

――策略:1.环境整备:(1)多元资金挹注;(2)产业研发及辅导;(3)市场流通及拓展;(4)人才培育及媒合机制;(5)产业集聚效应。2.旗舰计划:(1)电视内容产业;(2)电影产业;(3)流行音乐产业;(4)数字内容产业;(5)设计产业;(6)工艺产业。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2010年)”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构具有丰富文化及创意内涵的社会环境,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并积极开发岛内外市场。

* “价值产值化-文创产业价值链建构与创新(2013-2016年)中期计划(2013年)”

――愿景及目标:创新产业生态,领航美学经济。 1.使台湾文创企业成为华人文创经济领先者(文创产业化);2.使文创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引擎,带动台湾美学经济(产业文创化)。

――策略:1.推动文化内容开放(Open Data)与加值应用;2.促进一源多用与强化中介体系;3.促成跨界与跨业整合,提升文创产业价值。

3 台湾文创产业政策实施情况

随着一系列政策推出、实施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落实,台湾文创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而得到发展和壮大,设定的愿景和目标陆续得到部分实现。通过文创企业的数据汇总可以看出,台当局推动下的文创产业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产业本身的复杂性也是不能一蹴而就解决的。以下从营业额、内外销情况、行业内厂商以及从事文创行业的人员等4个方面统计数据,研究台湾文创产业这6年发生的变化[10,11]。

3.1 文创产业营业额

政策实施以来,台湾文创产业总体营业额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7,944.77亿元(新台币,下同),说明台湾文创产业整体规模趋于扩大。虽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在2009年和2012年出现负增长,但占岛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并未随着产业增长速度的减慢而明显下滑。这表明经过多年的经营与培养,文创产业在台湾的经济发展结构中,已经从附属产业逐渐转化为提升总体经济效益的强劲动力和支柱产业。从营业额数据看,台湾文创产业在岛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见表1)。

3.1.1 各子产业营业额

广告、广播电视、工艺和出版等四个排名前四的产业营业额之和占文创产业总营业额的70%以上,文创产业的子产业经济规模仍存在很大的差异(见表2)。近年来,在文创相关政策的扶植以及民众对艺文活动接受度提高的趋势下,视觉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等产业的营业额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部分产业因数字化致使传统获利模式面临挑战,如流行音乐及文化内容产业中,实体营销渠道的日渐式微;广告产业中,传统广告商角色逐渐被新兴数字媒体取代;出版产业方面,电子书等数字出版的兴起及消费者阅读形式的改变等,这些取而代之的多元新兴商业模式暂无法统计。

3.1.2 各县市文创营业数据

台北市是台湾第一大创意城市,其次是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桃园市,这五个县市文创产业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高达87.68%。凸显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台湾整体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呈相同发展态势,呈现集中化、不均等的状态,地区间差异明显,存在“创意落差”。台东县、花莲县、金门县和马祖文创产业的营业额虽然较低但增长快速,因为上述地区近年来成为海外观光客旅游的热门景点,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见图1)。

3.2 文创产业内外销情况

台湾文创产业政策的倡导和落实,带动岛内文创需求的上涨,近六年内销收入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占文创产业总营业额的90.33%。

外销收入则自2011年起呈现逐年衰退趋势,2014年有所回升,较2013年增长4.88%。分析原因主要是占工艺产业比重较大的金银饰批发子产业外销收入大幅滑落,随着台湾企业在岛外市场的布局,部分文创服务受到其他地区业者的竞争,造成整体文创产业外销收入受到影响。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外销收入又有所回转,具体情况见图2。

具体看各子产业数据,2014年各子产业的外销比率普遍较低,内销收入是各子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的内销收入占整体文创产业内销收入的55.87%(见表3)。

3.3 文创产业厂商

近六年,台湾文创产业厂商数持续增长,但增速自2011年后有所放缓。2014年台湾文创产业厂商总数为62,264家,较2012年增长0.59%(见图3),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厂商数增长最快,增长率达27.42%,数位内容产业厂商数衰退最为明显,减少7.30%。

3.3.1 文创厂商地域分布

2014年台湾文创产业厂商数排名前五的县市分别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及台南市,占文创产业厂商总数的78.62%(见图4)。台湾文创产业厂商分布情况与营业额分布情况类似,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

3.3.2 文创企业资本额结构

台湾文创产业以小微企业为主,资本额在500万元以下规模的厂商占84%以上。优势是产业经营较为灵活机动,效率较高,经营者更为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商机、谋求企业发展,但缺点是面临资本进入门槛低,竞争力不足的局面。从营业额的数据看呈现两端集中的现象,资本额500万元以下以及1亿元以上的厂商,其营业额占比均在30%以上(见表4),表明台湾当局扶持中小微文创产业厂商发展的政策已见成效。

3.3.3 文创企业经营周期

新设文创厂商数量(一年以下)占比约7%,未满5年的文创厂商数量占比30%以上,这与台湾小微企业结构相近。10-20年厂商的营业额最高并持续攀升;新设文创厂商的营业额2011年后持续衰退,说明新进厂商的竞争力较已有厂商低(见表5)。

3.4 文创产业受雇员工情况

通过表6的数据对比可知,台湾文创产业就业人数占台湾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为2.31%,是近六年来的最高值。文创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高于台湾总就业人数,除2011年小幅下滑外,其余年度皆稳定增长。

具体从各子产业人员分布来看(见表7),2014年运动、娱乐及休闲服务、专门设计服务产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文创产业总就业人数的43%。在增长率方面,出版、专门设计服务、传播及节目播送产业为增长;广告业及市场研究业就业人数下滑最为严重。在各类型人力占比方面,文创产业的经营需要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因此专业人员占比较高,为42.67%,其次则分别为技术员及助理人员、事务支援人员,其比重分别为20.02%以及15.58%。

4 台湾文创产业发展影响及分析

台湾文创产业政策的发展随着外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动和文创产业发展的实际而不断地调适、整合,既有延续又有突破,在政策实施期间以及对产业后续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深刻影响了台湾文创产业的未来。通过对台湾文创产业政策及其实施的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保障,更需要执行的力度支持。

4.1 政策规划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前提

政策的制定者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者,一项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指导。在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初期“社区总体营造”的出台,到中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期计划”的提出,以及后来“价值产值化-文创产业价值链建构与创新(2013-2016年)中期计划”的施行,台湾当局都对文创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周密的政策规划,一个计划完成后就有另一个计划推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说明台湾当局对文创产业的关注和呵护。

4.2 政策推动是文创产业发展的保证

台湾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台当局通过“振兴流行文化产业方案”、“创意台湾”等专案的推动,积极为文创产业培育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租税优惠,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展演设施,筑巢引凤;通过各种产官学的交流和互动,形成生产、营销、研发等不同网络,引导台湾文创产业迅猛发展。台湾在文创产业政策的拟定和执行过程中,一直注意对政策具体施行的跟踪监测及时修正。如“创意台湾”就是在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发展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

4.3 法律法规是文创产业发展的保障

法治是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台湾在推行文创产业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建立成为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颁布对文创产业发展的原则、方向和政府的奖励、补助和租税优惠等措施做了基本的规定,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环境。依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各具体相关规定订立施行细则和子法,并保证落到实处,在制度设计上保证文创产业政策的顺利施行以及持续的良性发展。

4.4 跨部门联动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助力

台湾文创产业主要由行政机构负责经济、新闻、文建、“内政”等四个主管部门来营造与推动。经济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新闻主管部门则主管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文建主管部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范围主要是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表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内政”主管部门只负责建筑设计产业的推动。各部门的明确分工是营造一项新兴产业的必要前提,为便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台湾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将行政机构所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修正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二是经济、文建、新闻及“内政”等主管部门共同组成一个跨部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主要负责协调各部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项执行工作;三是在经济主管部门内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办公室”,负责指导委员会和推动小组及幕僚作业,协调各部门执行相关合作事项。

第10篇

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地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丰泽区,其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建设的老旧工业区。近年来,随着泉州行政中心东迁,中心城区东进步伐加快,丰泽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把握城市化的大趋势,及时出台产业“优二进三”政策,以老旧工业区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以领SHOW天地为核心区域启动成州工业区的改造建设,推动片区业态由工业小作坊为主的传统工业向广告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工商部门立足实际、对接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抽调得力干部进驻园区具体指导,为创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作出突出贡献,使老旧厂房焕发了新的生命与活力。2012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亲临园区视察,高度赞许,称之为“旧厂房开辟新天地”。

一、速度快、效益好

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总规划范围约1050亩,其中,规划改造老旧工业厂房175幢,占地约630亩,以坪山路为界分东、西两个区。目前,西区已基本完成改造的核心区域占地187亩,厂房37幢,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已有220多家广告企业和广告配套企业入驻,吸引5200多名以80、90后为主的,其中不乏海外学成回归的年轻创意人才在此创业就业。园区改造建设从2010年提出构想开始,经历立项审批、规划设计、租楼搬厂、改造建设、意向招商等大量复杂的前期工作,到2011年底正式开园运营,短短两年,废旧老工业区实现华丽转身;开园后经历两年多运营发展,先后获评市级广告文创产业园区、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2014年4月正式获颁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实现园区快速成长,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为“五个满意”。

企业满意。园区老企业通过旧厂房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增加资产收益。入园企业通过入驻专业园区、加入产业联盟,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协同,快速发展壮大。园区已成功培育孵化皇品微电影等3家文创企业,在海交所成功挂牌;预计今年内,将有1家文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有望成为我省首家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的文创企业。同时,园区每年承接、承办各种论坛、研讨、展会、沙龙等交流研讨活动100多场次,在为入园企业带来强大信息流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开阔眼界、跨界交流的绝佳机会,为文创企业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意环境。

社会满意。通过园区的改造建设,片区的道路、电网、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片区景观不断提升,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园区投入运营以后,片区聚集大量企业并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社会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园区同时还与驻地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整合资源、对接产业、实现梦想。目前,园区共为周边群众创造近1000个工作岗位,每年吸纳超过5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此就业创业。

运营商满意。园区改造建设后,产业聚集效应发酵,片区整体价值大幅提升。运营商既获得了展示专业、实现价值的工作平台,也从园区运营中获得了合理的利润。园区的成功运营模式,为运营商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商业模式和参考范本。

工商部门满意。2014年2月,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评估专家组莅临园区评估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园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是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的范本,政府负责建机制、搭平台,把园区运营、配套服务交给懂广告需求的专业机构负责,符合财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初衷,实现了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的设想,是专家们心中心仪、理想的广告产业园区。

政府满意。园区2013年实现产值13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分别比改造前提高近10倍和20倍。园区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反哺本地实体产业,助力本地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如:园区内的广告创意企业立足本地食品行业成熟的产业基础,帮助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创立自有品牌、开设专营店、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品价值微笑曲线的两端留在本地。

二、导向明、机制活

园区改造建设过程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把政府的政策引导优势与民资的高效灵活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多方参与”的园区发展格局,促使园区改造建设快速推进。

(一)政策引导

泉州是“中国品牌之都”,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每年广告需求超过百亿元。但是,泉州2000多家小微广告企业在单打独斗的状态下,无法为本地品牌提供服务。立足于泉州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广告市场需求,我们以创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为载体,研究出台和认真实施市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福建海西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发展暂行规定的通知》《丰泽区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的实施意见》《丰泽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专项鼓励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发挥行业指导优势,吸引本地广告和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协同,推动园区向专业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二)政府主导

项目启动时,就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分批实施、多元投资、统一运营”的原则,明确园区改造建设三种类型(即:对成型的居住区、写字楼、商业楼等,保留原状,作为园区生活和公共配套;对标准工业厂房,引导企业采用产权、主体结构、用地性质“三不变”的方式,按照规划改造为创意办公及园区配套;对简易搭盖和老旧厂房,引导企业采用“三旧改造”的方式,按照规划重建为商务楼宇),为园区改造建设奠定总基调。在省、市工商局的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下,认真对照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工商广字〔2012〕48号)的要求,精心编制并分步实施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位对接、高位起步,全面加强园区的软硬件建设。制定《园区厂房改造和入园企业审批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园区改造建设的要求和方法、招商选资的方向和条件,切实加强园区改造建设、运营发展的管理和指导。

市场运作。在政府主导的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框架下,园区积极引进纯民营的投资机构和专业运营商进行改造和运营,把园区改造的投资、详规、建设、招商、运营等大量具体事务交由民营企业在政府指导下,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最优运作。在工业厂房的改造过程中,形成业主按规划自行改造、业主租予投资方按规划改造、业主与投资方合作按规划改造等多种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诉求,促使改造建设平稳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园区投资方已投入2.6亿元用于核心区域领SHOW天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厂房改造。

(三)产业配套

第11篇

“三旧”改造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厦门也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以科学布局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闽南特色宜居城区。厦门市政府已于2011年5月4日成立了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林国耀任组长,各区政府也参照成立区“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及日常工作机构,这说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旧”改造工作,为我市海沧台商投资区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有利于扫清改造中的障碍,促进“三旧”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三旧”改造规划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进行编制。首先进行“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并列表造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围绕我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对“三旧”改造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城乡环境。“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后,还须依据“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其次,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三旧”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三旧”改造方案。“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应包括改造范围、改造目标、改造后的功能定位、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规划控制要求、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和道路规划、历史文化遗迹、自然生态保护等内容。

厦门岛外四个区由于这两年比较大规模地进行产业调整和优化,旧厂房的改造十分迫切。

目前厦门市关于“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比较滞后,严重制约着旧厂房改造的速度和方向。以下关于加快立法、推进厦门市岛外四个区旧厂房改造提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订有关旧厂房改造的实施管理细则

厦门市有关“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急需修订,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 目前,厦门本岛“三旧”改造执行的规范是2011年3月3日制订的《厦门市本岛工业建筑使用功能临时变更审批管理办法》(厦府办〔2011〕41号),该管理办法不适用岛外四区。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执行的是2005年10月13日制订《厦门市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土地用途变更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厦府办[2005]251号文)。以上两个管理办法之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后者,已明显制约着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进程,也阻碍到了厦门市城乡一体化、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

2、 厦门市规划局2012年5月8日答复给市人大代表柯友升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3号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旧厂房改造的建议》)的答复函提出制订《厦门市“三旧”改造项目近期实施规划》,并将编制《厦门市“三旧”改造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细则》,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范“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的程序和条件,包括:1)明确“三旧”改造项目准入门槛,确定改造项目的改造模式;2)明确“三旧”改造项目拟改造的开发强度控制和公共设施配套要求等;3)制定“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和规划成果内容要求,并建议有必要的项目须编制建筑日照分析和交通影响分析报告。但是该两份政策文件至今未见公布实施。

二、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尽快与省里相衔接

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与福建省的相对照,可以发现有些部分不一致甚至有的相抵触。比较明显的有两处:

1、 “三旧”改造的范围和主体方面:福建省最新的关于“三旧”改造政策是2010年11月20日制订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闽政〔2010〕27 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里明确“按城乡规划需改变用途的用地,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上的旧工厂、旧仓储、旧站场等建设用地以及城市市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属于“三旧”改造的范围, “三旧”改造主体包括:政府实施土地收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单位依法开展改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造。而厦门市规范旧厂房改造的上述两个管理办法限定受理对象为“国有建设用地上土地用途为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的建筑”,将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排除在受理对象之外,“三旧”改造主体的门槛设定与省里相比明显偏窄,大大局限了“三旧”改造的范围。厦门市岛外四个区内有部分旧厂房、旧村庄属于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厦门市相关政策不修订,该部分“三旧”就无法改造。

2、 对旧厂房改造的扶持政策方面:省里《意见》里规定:“原土地使用者利用现有工业厂房用地举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可以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对扶持的对象和扶持方式非常明确。而我市的相关政策只规定受理对象须“符合政府鼓励发展第三产业、营运中心、旅游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政策导向”,这只是在受理对象范围上做一定引导,但是未明确具体扶持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

三、区级政府应该制订适合各自辖区实情的扶持政策,对旧厂房改造做操作性更强的方向性引导

1、确立以创意产业园为主要引导方向:旧厂房到底选择改造成什么类型的商业地产,又如何将这一类型的房产做得有特色有竞争力,并能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和项目客观条件进行周密分析与强力策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园因其不改变基本建筑主体所以改造资金投入小、改造周期短,其投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升值潜力也备受好评。

第12篇

阎锡山说:政治之责,在厚民生,厚生之要,于今为急。山西乃地大物博,民风古朴,宝藏甚富,久为外人所艳羡,倘不速定厚生计划以谋中正和平之发展,则世运演进,由简而繁,百业颓废,生计艰难,其何以图自存于今之世界耶。

于是,阎锡山在推行“六政三事”,“兴利除弊”的基础上,于1925年初,进一步提出他的“厚生计划”,开始在山西进行实业建设。

1925年2月,以推行“实业”为主题。山西省“全省实业会议”在太原召开。会上,阎锡山发表了“关于晋民自动的开发实业的几层意见”的演说,正式提出了“厚生计划”案,亦即“发展实业之六大计划”:一、炼油计划案;二、炼钢计划案;三、机器计划案;四、电气计划案;五、农业计划案(农业计划案中又具体分为水利计划案、肥料计划案、农业试验场计划案);六、林业计划案。

根据阎锡山的解释,六大计划案的提出基于这样的考虑:山西煤炭久为日人所垂涎。炭是一大宗特产,我们便可利用他来炼油,因是而有“炼油计划案”。其次出产是铁,可以利用他来炼钢,因是而有“炼钢计划案”。有煤,有钢,便可以建造机器;有机器,则可以减少人工,增加生产。……电力也有与机器同样的效用,因是而有“机器计划案”“电气计划案”。再次山西有广袤的土地,宜于农业,因是而有“农业计划案”“肥料计划案”“农业试验场计划案”等。

六大计划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炼油计划:炼油计划拟采用德国最新研究成果,从石炭中炼制煤油、汽油等。当时山西用油全赖进口,据统计,仅煤油一项,每年输入量即在18000吨左右。所以计划每年拨款30万元用于炼油计划,逐渐建成年产720吨之炼油厂25个,以敷全省人民之需用,达到省内自给。

二、炼钢计划:山西向无钢厂,工农各项事业,所需钢铁均得从外省买进。随着近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钢铁的用量日渐增加。另一方面,山西则盛产煤及铁矿石。以山西之煤铁就地炼钢,确为发挥优势之举。炼钢计划由此产生。炼钢计划案拟在省内分设育才、经济两个钢厂,育才厂以培养炼钢人才为目的,经济厂以供给本省钢铁为目的。其中经济厂又分设制铁、炼钢、钢轨、电机四部。制铁部以“每日出产生铁40吨为标准”;炼钢部“以每日出产钢40吨为标准”;钢轨部“以每日出产85磅之标准钢轨40吨为标准”;电机部以“供应全厂电气为标准”。

三、机器计划:有油,有钢,就可以制造机器。振兴机器之计划拟分期进行。“第一期先在省垣建设育才机器厂一处,其目的有二:一为培养人才机关。嗣后山西机器工人及机器管理员等,均于此厂中培育之。二为研究改良机关,嗣后改良山西产业所用各种机器,均于此厂中调查研究而改良之。第一期之培育人才,改良机器,乃为第二期推广之准备。迨入第二期,更建设经济机器厂一处。该厂规模较大,为总制造机关,将来全省机器,均取给于此,每日至少须出普通机器十副,以资推广”。这是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可进行第二步。第二步,属于普及计划,即将经济机器厂制成之机器,“按市价之半,售诸乡村”。普及的标准是“以山西现有编村(计一万有零),每村平均能分到机器十副”。预计三年达到普及标准。

四、电气计划:电气计划的目的,要使“电效气用”在各村得到普及。为此,将全省划分为太原、平定、襄垣、长治、晋城、平阳、运城、新绛、灵石、乡宁、汾阳、岢岚、朔县、崞县、大同等十五个区,拟在每区设一个电气厂。

五、农业计划:“本计划案欲以科学方法,使土质变肥,产品增加,地利尽而财用富也”。“讲求灌溉,农业之发展系焉,故先之以水利计划,除病虫害,改良土壤,收量之增加系焉,故继之以农药肥料之计划,选择种子,禾苗之发育系焉,故又继之农事试验之计划”。水利计划:制定水利法;调查水源;量水。进行步骤为第一步调查水源,第二步开渠灌田。肥料计划:分三期进行。山西的肥料原料,以兽骨为最多,所以第一期设骨粉肥料厂一处;第二期增设晋南晋北二厂;第三期设置大规模之化学肥料厂一处。农事试验场计划:将全省划为南、北、中三区,选择可以代表各该区气候土壤条件的地点,分设农事试验场,负责研究改良方法,以供农民借鉴。农事试验场下设农具改良、种植改良、农艺化验、病虫研究等部,各施其职。

六、林业计划:林业计划拟分期进行:第一期(由民国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共造14万亩,期满后,每年主伐间伐各7000亩,每年约可收人大洋75.6万元。第二期(由民国二十四年至四十三年),共造84万亩,期满后,每年主伐间伐各42000亩,每年约可收入大洋450.9万元,连同第一期收入,每年共收入大洋526.5万元。

在推出“厚生计划”案的同时,阎锡山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山西兴办实业。于是有了育才各厂的创建及其他实业的兴起,有了山西官办的近代工业。

育才炼油厂创建于1924年,厂址设于雁北左云县的吴家窑。采取德国“低温干馏石炭法”提炼汽油之新工艺,聘请德国技术人员设计、购买德国机器、以德国人为工程师。1925年9月阎锡山开始筹建育才炼钢厂和育才机器厂。山西火药厂是阎锡山军事工业及其他民用工业的配套产业,成立于1926年,系由太原兵工厂划分出来之酸厂和无烟药厂等部分另行组建而成的。作为阎锡山兴办实业的重点工程,山西火药厂以其规模大、设备新、能力强,当时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几乎与育才各厂创办的同时,1925年阎锡山又创办了旨在与炼油、炼钢相匹的山西军人煤矿。

此外,作为厚生计划之具体实施,阎锡山还将他在1920年以前创办的一些企业加以扩大,其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工业试验所”。山西省工业试验所于1917年7月创建于“山西通省工艺局”原址之上,系山西工业最初之研究机构。

如上所述,上世纪20年代,阎锡山在其“厚生计划”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创办与扩建了一系列工矿企业。炼钢、机器等重型工业在山西的创办,毕竟是破天荒的事情,毕竟由此而开了山西基础工业之先河。作为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成体系的山西近代工业之肇始,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其后规模宏大以至成为山西现代工业雏型的“西北实业公司”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