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士条例

护士条例

时间:2022-07-26 13:30:46

护士条例

第1篇

最新护士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护士,卫生技术人员。

第三条

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护士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应当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颁发白求恩奖章,受到表彰、奖励的护士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对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当颁发荣誉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

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三)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护士证书

(四)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逾期提出申请的,除应当具备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四)项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3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制定。

第八条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注册,并发给护士执业证书;对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护士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执业地点的,收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还应当向其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条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收到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延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对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延续,并书面说明理由。

护士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应当予以注销执业注册情形的,原注册部门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护士执业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将该记录记入护士执业信息系统。

护士执业良好记录包括护士受到的表彰、奖励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的情况等内容。护士执业不良记录包括护士因违反本条例以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处分的情况等内容。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者取消护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条

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四条

护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

第十五条

护士有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利,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

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七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第十八条

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

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下列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一)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

(二)未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

(三)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

在教学、综合医院进行护理临床实习的人员应当在护士指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

护士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护士因不履行职责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受到投诉的,其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护士做出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七条

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在护士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和在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执业的护士数量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

(二)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的;

(二)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

(三)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或者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的;

(四)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的。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一)未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或者未保证护士接受培训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护士管理职责的。

第三十一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一)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三)泄露患者隐私的;

(四)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第2篇

为更好地维护我们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不断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组织我们学习了《护士条例》。《护士条例》共6个章节35条内容,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减轻疼痛,促进康复的使命,她是美丽、善良、纯洁的使者,她是幸福的播散者,她受人敬仰,这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职业,而现实给我一记重的耳光。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忙,忙就是你说声忙的实忙的时间都没有了;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苦,苦就是上一天班下来双腿酸到下楼梯都在发颤发抖;广大护士们默默无闻工作在临床一线,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正是她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无数病人的康复。广大护士承担了大量繁重、超负荷的护理工作;护士配备不足,护士缺编严重,使基础护理滑坡。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劳动也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致使一些临床护士流失。这就更需要《护士条例》来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和保护。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无奈,即就是几个家属围攻你,还用手指着你的鼻子破口大骂,有时还会给你一记耳光;在工作中,我体会了什么叫失望,当办公室的大门玻璃办工桌被砸碎,当我的同事被病人打伤,当我们眼中噙着泪还要对病人道歉赔礼时,当我满身疲惫,满心伤痕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失望,当我有苦却欲诉无门时,《护士条例》将从法律层面规定护士的责任、义务、权利等,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护士的执业规则,将有力地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护士安全,必将推动护理事业更加规范、和谐、健康地发展,使我们护士的人格声心都得到了全方面的保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不再只是打针、发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护士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要。这就更加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规范和明确护理工作行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新出台《护士条例》正当其时。

新的《护士条例》将于XX年5月12日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护理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卫生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新时期、新形势对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是促进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对于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认为条例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明确了护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二是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严格履行护士职责,促使全体护士尽职尽责;三是重视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四是在社会上要形成尊重护士,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人在自学的同时也积极与其他同事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实施《护士条例》对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保障护理人员的合理权益,第一次上升到了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对强化和规范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保障护理人员合法权益,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稳定护理队伍,鼓励人们从事护理工作,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护士条例》的公布施行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好地促使整个护理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人民群众和最广大的伤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将会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满足和服务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认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履行护士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护理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

第3篇

关键词:护士职业防护态度;行为;权利;义务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护士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群体,护士的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服务行业,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均有特殊性。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面临诸于生物、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职业危险因素,常处于职业暴露中,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2006年9月1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开始实施[1]。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3月2日了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该导则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工作中享有职业防护措施是护士的重要权利之一,同时在工作中遵循职业防护的原则,做好职业防护,也是护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义务。笔者就妇产儿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进行调查,探讨护士在职业防护中应遵循的义务和权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成都市妇产儿医院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护理人员,不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生、办公室护士、辅助科室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发放问卷731份,回收691份,回收率94.53%,其中有效问卷67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8.26%。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均包括"基本知识"、"护理操作中防护"、"职业暴露后处理"、"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4个维度。①职业防护知识共31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正确"、"错误"及"不清楚"3个选项。其中共17个条目为正确的知识,选择"正确"记1分,选择"错误"及"不清楚"均记0分,其余14条目为错误的知识,选择"错误"记1分,选择"正确"及"不清楚"均记0分;②职业防护态度共15个条目,选择"完全不重要"记1分,选择"不重要"记2分、选择"一般"记3分、选择"重要"记4分、选择"非常重要"记5分;③职业防护行为共43个条目,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条目1~20,22、24、26有5个选项,分别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一直",选择"从不"记1分、选择"偶尔"记2分、选择"有时"记3分、选择"经常"记4分、选择"一直"记5分;有两个条目采用反向赋分。条目27~43是职业暴露处理相关条目,先对是否发生过相应职业暴露做出判断,如"是"则填写对应的次数。

5名专家对问卷的条目和内容进行评价,问卷总体平均CVR=0.8806。抽取50例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进行信度分析,整个问卷的Cronbach's 系数为0.837。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的统计方法、Pearson相关检验。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来自部级医院313例(46.10%),省级医院63例(9.28%),市级医院202例(29.75%),区级医院101例(14.87);职称为护士292例(43.00%),护师266人(39.18%),主管护师121人(17.82%);教育背景为中专71例(10.46%),大专471例(69.37%),本科及以上137例(20.17%)。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

2.2态度和行为子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是态度和行为,其中行为得分为所有护士均填写13个条目得分。将各子问卷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后,态度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99.71%,行为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63.62%。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用后锐器放入锐器盒"条目得分分别为(4.04±1.11)分、(4.54±0.65)分、(4.81±0.62)分。其中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能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仅292例(43.00%),接触患者后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421例(62.00%)。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241例(35.49%)发生过629次职业暴露,其平均上报率仅为26.55%。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在配药中心配置化疗药"得分均为0分。

3 讨论

3.1护士的权利 护士享有职业防护的权利,医院应提供其职业防护所需的设备。实际工作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较低,行为较少。如医院均未建立正规的中心配药室、化疗药物无专人管理和配置,都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护士获得防护设备及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3,4]。因此,医疗机构应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及物品,保障护士的防护权利。

3.2护士的义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是护士的义务。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安全,更有益于患者的健康。护士正确的职业防护可防止自身免遭针头等利器的侵害,还可因严格执行洗手措施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并未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众所周知,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医院管理部门及护理管理者日常所所强调的,我国卫生部还于2009年4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的指征和方法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患者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5],但被调查的护士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而使用后的锐器即时放入锐器盒是避免锐器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保护自己,也避免给其他同事造成伤害,据美国CDC统计显示,安全装置可避免62%~88%的锐器损伤发生[6],然而本研究显示尚有11.78%的护士在使用锐器后未能每次都放入锐器盒。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按流程和原则进行操作的义务,这应成为护士的基本职业操守,这也是保障自己和他人权利的前提。

3.3制度与规范 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制度,保证护士的职业防护权利;规范执业防护行为,强调护士职业防护义务。如上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建立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PINet),及时处理血液暴露及针刺伤[7]。通过立法,明文规定护士不得回套已经污染的针头、抗肿瘤治疗时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等,医疗废物正确处理,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减少职业暴露[8],从制度上保障护士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规范并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强调护士防护义务,真正保护护士、保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2006,6.

[2]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北京,2009,3.

[3]酒井顺子,江智霞,何英,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7B):1812-1814.

[4]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与行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3-4.

[5]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4.

[6]Preven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S].NIOSH Alert,1999

第4篇

同志们:

在“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的时刻,县卫生局在这里举行安吉县“XX优秀护士”表彰会暨“5.12”国际护士节庆祝会。首先,我代表县卫生局党政班子,向全县护理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节日问候,并向获得安吉县“XX优秀护士”荣誉称号的50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县现有在职护理工作者500余名。这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全县护理工作者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关爱患者、不畏劳苦、无私奉献,为解决患者疾苦,为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大家,人民群众不会忘记大家。

借此机会,我与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医生分工不同,地位平等,在服务患者上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今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护士条例》在总则中强调: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应当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颁发白求恩奖章,受到表彰奖励的护士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对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颁发荣誉证书等,都强调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在少数同志思想上出现了重医生、轻护士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卫生行政管理者、医院管理者要纠正这种错误观念,护理工作者本身更不应该有这种观念。从根本上讲,在我们国家,就职业而言,只有不同的分工,没有贵贱不同的地位,劳动者人人平等。关键是作为劳动者的一员,我们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没有。凡是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劳动者都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二、敬业爱岗,服务患者,作出贡献。当今社会,每一个职业、每一个岗位的劳动者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承受着很大的风险。付出与报酬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农民有旱涝之患,工人有工伤和下岗之忧,公务员有失职之险,教师有升学压力,医生有医疗纠纷困绕,企业家有市场和破产的风险。作为护士这一岗位,我们要看到它的好:护士的职责是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这是何等的崇高和神圣!每当患者进入医院,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华夷愚智,他们在医务人员面前普同一等,都是弱者,都是需要同情者,他们对医护人员都充满了期待。当然,护士岗位也有其困难:要加夜班,工作繁忙辛苦,待遇不高,等等。所以,整个社会没有绝对好的职业和岗位,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岗位。只有不畏劳苦的人才能从自己的岗位中找到价值,寻得乐趣。从这样的意义来讲,敬业爱岗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关爱患者就是我们的岗位职责,无私奉献才能找到我们人生的价值。

回顾伟大的护理工作的奠基人南丁格尔的一生,她作为富家子女、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却乐于献身护理事业,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最后能够使自己的肖像被印在英磅的正背面,这也说明了护理这一职业是全人类尊重的职业。

三、贯彻条例,落实职责,关爱护士。XX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自XX年5月12日起施行。这是医疗卫生系统和护理工作者的一件大事。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和宣传贯彻《护士条例》,充分认识颁布《护士条例》对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要在“5.12”护士前后,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护士条例》和护理人员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弘扬护士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关爱患者、不畏劳苦、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形成全社会关爱护士、尊重护士的良好氛围。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护士人力配备,落实护士尤其是合同聘用制护士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项待遇,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创造有利于护士执业的外部环境,稳定护士队伍。要加强护士培训,积极选派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当然,作为护士本身,我们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还要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最后,祝全县护士姐妹节日快乐,合家幸福,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5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2.028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的广泛推广使用,未来护理工作将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1-2],本院护理部与信息科联合设计开发了病房护理管理模块,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和实践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12月外科病区责任护士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例,其中本科学历5例,大专学历3例;主管护师1例,护师4例,护士3例;年龄20~35岁。对照组8例,其中本科学历4例,大专学历4例;主管护师1例,护师5例,护士2例;年龄21~32岁。两组护士到本院工作年限均>1年,两组护士的年龄范围、职称层级、学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病区管理模块下医嘱处理系统中输液流程和预约检查流程2个子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分别收集两组护士操作输液流程200次,预约B超检查200次进行对比。

试验组应用病区护理管理模块设计输液流程:使用掌上电脑核对医嘱执行医嘱打印瓶签贴瓶签双人核对配置药物扫描电子签名床旁扫描患者手腕带核对无误后输液穿刺扫描瓶签签名再次核对完成输液过程。

预约检查流程:医生开出医嘱后掌上电脑提醒责任护士核对医嘱掌上电脑传输信息到功能科预约检查预约成功后扫描患者手腕带(患者未在病区时扫描该患者床头牌条码)发信息至患者手机告知具体检查时间及注意事项完成预约预约信息在患者所在病房电视屏幕待办事项栏目中和护士站显示屏幕预约检查栏目中同时滚动显示。

对照组应用传统病区输液流程:电脑班护士接到医嘱后核对医嘱打印执行单和瓶签与责任护士核对责任护士核对后贴瓶签配药手动签名双人核对床旁核对患者姓名输液穿刺再次核对手动签名完成输液过程。

预约检查流程:医生开出医嘱后电脑班护士核对医嘱电话通知功能科预约检查时间预约成功后电脑打印预约单将预约单交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将预约检查单交给患者(患者外出时电话告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进行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

2 结果

病区护理管理模块包括病人服务系统、护士移动工作站和护理管理3个子系统,患者满意度从90.2%上升至94.3%。试验组静脉输液时间平均为(16.13±9.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16±11.28)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4,P

3 讨论

本院是2012年新建立拟开放500张病床的三级中医院,目前已开放病床250张,院部引进大量优秀人才,拟打造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医院。经过1年多的设计和试行修改,2014年1月本院病区全面推行护理管理模块。实现病区全范围无线局域网,设计并编码实现病区护理管理模块,包括患者服务系统、移动护士工作站和护理管理系统3个子模块。护士站与所有病房都安装有高清电视显示屏,值班护士每人一台手持式移动PDA终端,PDA终端配有无线网卡和激光扫描头,PDA终端通过分布在病区的无线局域网接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其他子系统的互联[3-4]。

3.1 模块功能介绍 (1)病人服务系统:病房的电视与无线网络连接,患者开启电视后,开始菜单内可分类显示医院介绍、视频点播、入院宣教、专家介绍、费用查询、待办事项、商品配送、点餐服务、远程探访、服务评价、遥控使用说明等子模块、患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5]。(2)医院介绍、入院宣教、专家介绍项目:遥控按钮选择医院介绍界面,会呈现医院布局图,去往医院各个临床辅助科室的图解,患者可以尽快熟悉医院环境[6]。(3)费用查询、待办事项项目:病房电视网络与管理系统联网,打开费用查询页面,患者可以了解自己每天费用情况[7]。

3.2 移动护士工作站

3.2.1 患者管理 入院时,安排床位后,电子打印有患者信息的床头牌,床头牌与手腕带标签条码相同,护士实施各项操作时可以使用掌上电脑扫描手腕带核对;护士在治疗、查房以及交接班时,如发现患者外出未在病房时,可运用掌上电脑扫描患者床头牌上的条码,并发信息告知患者需要治疗什么项目或提醒患者及时返回病区[8]。

3.2.2 医嘱管理 住院患者信息一览表电子化,所有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的执行情况,新开医嘱和未处理医嘱会在屏幕上红色五星提醒,掌上电脑同步提示护士待执行医嘱。值班护士扫描工号信息条码,应用掌上电脑执行医嘱,打印标签,贴瓶,配药,核对执行的护士需扫描工号条码,进行电子签名,实现了双人核对,床旁扫描手腕带,对患者实施治疗,点击执行成功,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信息直接传入到HIS系统,电子签名[9]。

3.2.3 护理记录与文档 掌上电脑点击护理记录界面,护士在患者床旁完成患者情况的准确及时记录。红外线测温仪与掌上电脑联网,通过选择时间点,可将扫描的患者体温数据直接传在掌上电脑体温单中,并可以自己形成体温动态图[10]。

3.3 护士长管理系统 病区护理管理系统能准确的记录数据,实行电子排班系统,病房日报表、护士考勤表、护士工作量统计和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等各种报表[11]。

3.4 全院信息系统联网、快捷便利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病区护理管理模块通过信息化技术,将病区每个病房的电视与服务部、营养食堂、医嘱系统等HIS系统信息数据互通共享,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第6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固定床位150张,设有4个护理单元、3个特殊科室;全院护士95人,均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16岁;本科53人,大专4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43人,护士25人。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院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护理安全小组

2012年1月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员,各科护士长、总带教、护理安全员为成员。各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配1名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分析的护士为护理安全员。

1.2.2创建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

护理部从增强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入手,要求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法律、法规,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和识别技巧等。然后分层次组织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普通事件发生72h内护士长书面上报护理部、典型事件及时电话上报护理部。对有效杜绝和控制不良事件的护士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与评比年度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挂钩,形成积极、主动呈报的良好氛围。

1.2.3护理隐患分享

1.2.3.1医院护理隐患分享会

每月上旬召开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科室上报护理隐患及护理部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护士长夜查房、各部门反馈的问题。应用SHEL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的[3],即S(soft):软件部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护士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医疗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每季度召开全院护士会议对各科上报的护理事件进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科室护理隐患分享会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会分析科内近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与药剂、医技、后勤、设备等相关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环节的警惕,增强全科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化解护理风险的能力。每月底召开科室护理隐患事件分享会,对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目的是吸取教训,以免再犯。

1.2.4手机短信提醒

2013年起,护理部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运用手机短信及时传递给护士长及护士。信息内容涉及媒体报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儿被盗事件、新生儿烫伤事件、输错血事件、氧气瓶砸伤儿童事件、医院感染病例暴发事件、使用中儿童床轮子滑脱等;护理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护理单元备用氧气筒有氧气泄漏、葡萄糖液有变质等情况;科室电话上报的典型事件,护理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的事件;护理操作规范,如药物及液体的质量检查,新生儿安全管理,规范结扎新生儿脐带,消毒隔离,规范的围产期护理注意点,关注特殊患者,护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产入院、手术护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纱布的检查清点,标本及病理的正确采集及保存运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条,其中制度流程变更16条、仪器设备管理10条、医嘱处理核对提醒18条、书写记录不全及缺乏动态提醒17条、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提醒12条、规范操作提醒42条。护理部及时向全院护士长群发,各护士长收到信息后给予回应,并把信息传递给科室护理人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识。

1.2.5护理部跟踪督查

护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个科室进行质量追踪,督查护理隐患分享会和手机短信提醒落实情况。询问护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晓及如何落实、对警讯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询问患者护士是如何进行床头交接班、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检查及治疗时腕带核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宣教等情况。查看护士例会、护理安全会议记录本,检查各科室相关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1.3评价方法

护理部统计2012年(单独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与2013年(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联合手机短息提醒)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数,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考核护士对安全信息的知晓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3.1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

自行设计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全院95名护士进行调查。此问卷经过本院护理专家讨论后确定,内容包括护理隐患定义(1条目)、发现护理隐患(4条目)、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4条目)、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3条目)4项共12条目。每条目分5级,对应5~1分。各维度均分=维度总分/维度条目数,维度均分>4.5分为优秀,4~4.5分为良好,3~3.9分为一般,<3分为差。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知晓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3.2护士安全信息知晓情况

对护理安全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统计,满分100分,90分为知晓,90分以下为不知晓。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月随机抽查3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环境及诊疗流程、处理问题及时性、健康教育、隐私保护、服务主动性及态度、护士操作技术6部分组成,共10个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一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

2体会

2.1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机会最多,护理工作的繁琐及操作的重复性,导致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也较多。如何提高护士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培养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冰山理论”认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个严重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严重事故的发生和不安全隐患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够减少不安全隐患,那么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减少。护理隐患分享会及手机短信提醒帮助护士长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单位的事件为戒,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举一反三”查找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积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引导本科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护理操作,遇到问题主动汇报,形成了人人关心护理质量,人人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氛围。结果数据显示,护士对护理隐患定义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6.84%,发现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7.89%。

2.2提高了护士安全信息知晓率

有报道,护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医院下达的文件、护理部及各护理单元相关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动态变化,运用手机短信功能,护理部把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护士长,护士长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把信息及特别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科室的每位护士,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护士即使在产假、长期病假期间也能获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观性、可重复查看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晓率。本文资料显示,护士信息的知晓率由86.32%提高至97.89%。

2.3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第7篇

【关键词】乳癌术后化疗患者  专人穿刺  效果

        乳癌术后化疗患者两年内仅有一侧上肢可供静脉化疗,因此静脉系统的有效使用不仅保证化疗药物的有效应用,还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带来的副作用,从而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鉴此,我科试用专人穿刺,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乳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抽取5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006年6月以前为对照组,2006年6月以后为观察组,住院时间均为30天,平均年龄55岁。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对照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由护士按轮班制随机穿刺,6名护士轮班,1周值1——2次穿刺班。观察组安排1名护士专职穿刺班,保证每天上午在岗,每两周换人换休。

        1.2.2评价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单体静脉使用次数。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t检验。

        2  结果 

        两组单条静脉平均使用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单条静脉平均使用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次,x-±s) 

         

       3  讨论  

第8篇

1.1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ICU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和2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6∶24,年龄在22~71岁间,平均(52.0±2.7)岁;对照组护士12名,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20~39岁间,平均(26.7±0.5)岁,工作时间1~10年间,平均(3.6±1.1)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5名。观察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4∶26,年龄在25~72岁间,平均(51.7±2.6)岁;观察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1~37岁间,平均(26.4±0.6)岁,工作时间1~11年间,平均(3.3±1.4)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两组护士、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签署研究授权书的危重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护理依从性差,患者家属不愿意配合的患者等。

1.3方法

1.3.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妥善安置患者,取舒适的,依据患者病情准备所需药品、物品;密切监视患者神志、心率、瞳孔、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障碍患者应行人工气道氧气支持,详细记录各类参数实时数值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颜色、性质,遵照医嘱设置微量注射泵、点奥注射泵的相关参数,并实时依据病情变化予以调整。1.3.2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①成立责任制小组:该组12名护士分成2组,6名/组,由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任组长。②明确各级护士职责:组长负责日常护理管理和排班制度,组织协调本班次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监督小组成员护理干预操作、文书质量等。将一线护士分为N0~N4级,N0级护士需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工作流程以及各设备的使用方法;N1级护士主要照护程度较轻患者,即实施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内容;N2级护士照护中度患者,能够参与配合患者抢救、指导护理示范教学等内容;N3级护士照护重度患者,主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抢救和专科护理干预;N4级护士专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和专科护理,同时进行危重患者的查房,协助组长进行质量监督。③排班制度:实行APN排班制度,早班8:00-17:00,晚班17:00-1:00,夜班1:00-8:00[3]。④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小组成员协同对每位患者的护理流程制作详细计划,责任护士难以完成的护理干预应该由组内成员协助完成,针对病情复杂、变化快的患者需组长进行知道工作,交接班时组长需重复讲解患者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检查文书书写情况。患者在清醒后给与安慰和鼓励,实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中加深对护理操作的体悟,提升其对护理干预的认可;清醒后饮食起初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遵照遗嘱使用药物,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1.4评价标准

1.4.1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表分别从规章制度、工作质量、个人素质、服务态度以及其他行为5个方面进行分析,第1个方面4个条目,后3个方面各5个条目(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依据差(1)、较差(2)、可(3)、良(4)、优(5)5分制,其他行为1个条目同为5分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士综合素质越高[4]。1.4.2护理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从着装、语言态度、护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即85~100分间,满意即70~84分间,不满意即评分<70分[5]。1.5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人数为34例(56.67%),满意人数为15例(25.00%),不满意人数为11例(18.33%),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人数为39例(65.00%),满意人数为18例(30.00%),不满意人数为3例(5.00%),满意率为9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见表1。2.2两组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规章制度评分、工作质量评分、个人素质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其他行为均不如观察组护士,观察组护士综合素质总评分为(96.1±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的(86.2±2.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86,P<0.05)。见表2。

3讨论

全程责任制护理指在患者进ICU病房前、病房中监护治疗全过程对其进行全面的计划并实施护理干预。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执行者,对患者的干预也不仅限于对机体的干预,更加强调病理、生理和心理等整体的护理,让患者全身心均保持在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提高治疗和干预的效果[6-7]。随着精神文明以及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入住ICU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据杨巍等人[8]的研究显示,相比于ICU常规护理患者及家属更渴望在干预中更加关爱患者本身,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病房环境的要求是尽量舒适、温馨;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情况等。ICU中行全程责任制护理能够转变护理人员的认知,责任制干预模式需要在每天早班前进行晨会,在会议讨论中能够集中解决前1d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引导护士更加深刻的了解责任制护理的意义[9-10]。该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遵照遗嘱监测各项数据、实时向医生汇报患者情况,另外从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成立专门的责任制小组,由副主任护师、护师等任组长,对小组成员依据经验和能力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派遣适合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提升护理的效果。该次研究分别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综合素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5.0%,对照组仅为81.76%;另外观察组护士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郭红丽[10]的研究结果显示,ICU病房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8%,显著高于行常规护理组的78.4%,与该文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PDA腕带识别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使用PDA腕带识别方式的所有住院患儿2694例设为观察组,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使用常规识别方式的所有住院患儿2904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的输液差错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PDA腕带识别能有效减少输液错误,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 PDA腕带;儿科;输液;安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6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

陶静:女,本科,护师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治疗和检查。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患者标识是整个医护活动的基本核对部分,住院患者PDA腕带识别是患者标识的一种[1]。而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的时间超过75%[2]。因此,静脉输液是发生护理缺陷、护患纠纷较多的治疗环节。为提高儿科输液的准确率,避免差错的发生,我院于2012年7月开始全面使用PDA腕带识系统,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使用PDA腕带识别方式的住院患儿2904例设为观察组,男1464例,女1440例;年龄7个月~11岁。2011年7月~2012年6月使用常规方式识别的住院患儿2694例作为对照组,男1392例,女1302例;年龄6个月~12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识别方式,使用开放式提问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一般采用由护士问,患儿家属回答的方式。由于儿科病房人多嘈杂,陪护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或遇到同名同姓,姓名谐音相同时,护士无法准确识别患儿自身的情况从而易导致差错发生。

1.2.2观察组采用PDA腕带识别方式,PDA系统应用集成了含有患儿姓名、医嘱、药物清单等信息的二维条码[1]。医护人员扫描患儿腕带及输液袋条码,即可获得患儿姓名、药物位置、输液处方、目前的输液状态等一系列对应信息。护士每为患儿更换一次液体都必须用PDA扫描患儿腕带上的条码和输液袋上的条码,若匹配,PDA会显示身份正确的提示避免口头回答及误听的错误。从而简化了护士的操作环节,优化了工作流程。身份腕带属于一次性用品,由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患儿入院时由住院部交费处自动打印而成,避免手写辨认不清的情况。信息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科室及条形码。患儿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与陪护家属核对无误后佩戴,佩戴时松紧适宜,可容纳一横指,防止腕带脱落或勒伤。同时责任护士讲解腕带应用的意义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家长若护士未使用PDA核对腕带和输液袋时,患者可拒绝输入该药物。

1.3应用及管理建立腕带识别制度、PDA使用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护士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患儿换药,护士长做好监督和培训,不定时抽查护士执行情况,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及慎独精神,未按制度执行的给予相应的惩处,做好腕带依从性的调查,了解患儿未带腕带的原因。每日床头交班时做好腕带佩戴的交接,发现患儿未带腕带督促陪护人员为其带上,告知家长腕带的重要性。

1.4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发生差错事件例数。

1.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输液和更换药物是护理人员的常规工作,为患儿正确无误的输入液体和更换药物是护士的职责和目标[2-3]。日常工作中由于患儿数量多,周转快,护士工作繁忙,操作重复性大,要不断地查对医嘱,巡视观察,静脉穿剌多,信息单调,重复刺激大脑,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随时都可能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造成惯性差错的认知偏差的可能性较大[4]。使用PDA腕带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输液错误事件的发生。

3.1使用PDA腕带识别系统的优点

3.1.1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健康宣教。当患儿及家属求助时,护士能及时判断出其所处的位置,并能用PDA扫描患者信息,准确获取患儿的治疗资料,提供有效地帮助。

3.1.2提高安全性在输液中使用PDA三查七对,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患儿接受输液及更换液体前,护士使用移动计算终端进行患儿身份及药物的条码匹配,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避免了同名同姓混淆,降低了人工核对流程中的出错概率,将护理差错风险降至最低,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3.2PDA腕带识别系统存在一些缺点PDA价格较贵,使用频率高时很容易损伤仪器,一天中PDA要反复充电,偶尔会发生传输功能失效的情况,会显示信号中断,此时要重新启动机器,给工作带来不便。

4小结

综上所述,使用PDA腕带识别系统,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能有效的防止因错误识别身份而引发的医疗事故,确保核心制度的执行,提高患儿的安全感。使患儿对护士更换药物不再有疑问,对护士更换的药物更加放心,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医疗安全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睆.住院患者腕部识别带的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69.

[2]李枝国,刘世华.静脉输液质量予风险处理预案[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1.

[3]刘春晓.103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92-294.

[4]钱萍.护理差错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9-101.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 安全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42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31-01

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有效为解决医疗积分及护理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由于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加以及证据规则的改变,为护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这就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不断的对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措施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以提升院内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本文现将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及进展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1 法律法规依据

1.1 关于举证责任倒置。我国于2002年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由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时也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该项法律法规实施的出发点在于能够有效的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其意义是当患者提供诉讼时,院方就应立即列举出相关证据与材料,以证明自身的医疗行为未出现过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1.2 关于护理工作的新规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新规定中指出,对于医疗护理事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明确了其事故赔偿的三类解决途径,第一条途径为自愿协商解决,第二条途径为申请协调,第三条途径为依法诉讼。另外,此条例中还指出患者可自行复印病历、医嘱单及护理记录表等资料。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护士风险安全意识。有调查数据显示,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平均知晓率仅达到40%左右,且大部分的护士对于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3]。在护理工作中仅强调了从患者角度出发,忽略了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因此,需加强护士对护理纠纷的认识,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具体的做法包括:在正式上岗前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正式入岗之前需接受继续教育,或聘请法律有关专家来院内开办讲座等。

2.2 提升护士综合素质。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护理素质低及护理能力差与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理技能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措施。因此,这就要求院内应对护理质量监控措施给予积极完善的维护,并对于护理规范差错步骤进行有效的上报及处理,同时对于在职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及深造,并培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4]。

2.3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传统的护理记录模式即内容上存在着诸多缺陷,在护理记录模式方面包括整体护理记录主观资料较多,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无法保持一致;功能制护理记录过于简单,记录的核心内容仅围绕医嘱展开;危重患者记录不够科学,不够细致;在记录时忽略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针对传统护理记录模式中的缺陷,在改进方面需要注意应将护理记录尽量的简化,将主观资料取消,并使用对号来标记客观资料,从而避免造成医嘱重复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对于护理过程记录及交接班等相关治疗给予保存。在护理记录内容方面所需进行的改进内容包括:嘱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室护理告知书、知情权同意书等材料方面做好签字;对于过敏试验的实施也需得到患者认可后签字确认。

2.4 深化护理管理制度的改革。

2.4.1 建立各项护理安全制度。随着医疗相关法规的不断实施及各种制度的健全,使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统一可靠的标准,护士只需在原则在按照标准进行则不会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例如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护理差错防范制度》《输血输液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案》等。

2.4.2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要求院内应实施护理部门、护士长、监控员的护理安全监测网络,并开展利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对病例进行书写,完善质量监控措施等,使得护理的管理更加系统化。

2.4.3 加强薄弱环节的处理。对于院内护理事故的高发地点给予格外重视,包括急症科室、手术室、危重病房等,对于护理事故的高发时间也需格外重视,包括夜班、节假日及双休日。另外,对于特殊药物使用包括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5]。

2.4.4 深化院内的人事改革。通过紧缩编制、减员增效、竞争上岗等手段改善护理人员配备相对的不足的现象,同时需要推行职业医院管理者制度,以提升医疗护理管理的质量。

2.5 实施人性化管理。

2.5.1 倡导人文关怀,减少护士负面情绪。由于护理工作的强度较大,工作时间复杂,且面临的问题较多,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出现疲乏、劳累等症状,同时可伴有焦虑、抑郁、急躁等不同类型的抑郁情绪。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对于护士的临床工作给与鼓励与支持,并可实施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减少护士的负面情绪 [6]。

2.5.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想的护患关系需要护士能够履行好其本职工作,能够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将所需执行的内容与步骤复述一遍之后确定无误后在执行,同时可根据院内的具体条件,设立处理投诉的专门小组,从而协调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国护理杂志,2003,38(05):350-351

[2] 梁子君,赵长久,王永晨.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03):53-54

[3] 张优琴,章亚娟,钱萍萍,等.举例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03):201-203

[4] 刘玮林,耿军,郭黎明,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05):551-552

第11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218-03

中图分类号:R 473.72文献标识码:B

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1]:“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病历资料。”护理记录是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过程的客观、真实和动态的记录[2]。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医方举证的重要资料之一[3]。通过对我院100份出院病历中护理记录的分析,发现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简称 “五性”)缺陷的问题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必须采取主动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和法律效用,降低护理风险。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7月至12月我院儿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9个科室住院病人出院病历100份,其中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70份,占70%,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30份,占30%。以《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手册》第2版、我院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实施细则及护理记录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进行检查。

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性问题

1.护理记录真实性缺陷 护理记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求所记录在案的数据正确、陈述清楚,并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客观状况及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真实过程[4]。100份护理记录中有21份存在记录失真性缺陷,占21%。表现有字迹不清、涂抹、粘刮,记录与病人病情、护理常规、医嘱或其它护理文书(如体温单)不符,代签名如巡回护士代器械护士,实习生或进修生代教师签名,抄医疗记录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缺乏严谨性和真实性。

2.护理记录客观性缺陷 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客观反映病人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100份护理记录中有32份(占32%)存在客观性缺陷问题。护士对主、客观性资料的基本概念模糊,仍用书写交班报告式的回顾性记录,没有体现“写你所做,做你所写”,主观臆断性记录较多,如“生命体征平稳、体温高热、睡眠好、无缺氧征、吃奶好、二便正常、病重请下班注意观察”等,没有对所测量数据、病人客观表现以及治疗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此类具有客观性缺陷的法律文件可靠性不强。

3.护理记录完整性缺陷 对病人所施的一切护理与观察的结果记录、前后内容应连续、完整。危重、病情突然变化及死亡病人等等护理纠纷高发人群的护理记录完整性更为重要。100份护理记录中有40份(占40%)具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完整性缺陷。没有应用护理程序思维模式书写的交班报告式的护理记录仍普遍存在。主要有几种形式:①有护理问题,无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体温39.9℃或血压165/110 mmHg。没有处理或护理措施的记录。②有处理或护理措施,无病情变化或护理问题及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8 Pm遵医嘱口服心痛定10 mg。没有用药后效果的观察记录。③有护理问题及措施,无护理效果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上午9∶00安静下胎心率180次/分,12小时胎动数9次,9∶05分报告××医生,9∶10分遵医嘱给孕妇鼻塞吸氧,2 L/分,30分钟。没有吸氧30分钟后胎心率复测结果记录。④病情观察、治疗或护理措施记录的完整性缺陷:如孕妇主诉阴道有液体流出,抬高臀部后阴道流液停止。没有记录阴道流液及报告医生的时间,流出液颜色、气味及性状,抬高臀部的高度记录。上午7∶30分留置尿管,下午4∶00拔除尿管,病人能自行排尿。没有插尿管前和拔尿管后尿管完整性、注入或抽出气囊(水囊)内的气体名称(液体名称、量)等关键环节的记录。留置胃管等介入性护理操作及输血等特殊治疗过程观察记录均存在完整性缺陷问题。此外,护理记录存在连贯性的缺陷,如上一班给高热病人采取降温措施,下一班没有对病人体温复测结果的记录。

4.护理记录准确性缺陷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书写内容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5]。本组100份护理记录中有12份(占12%)存在准确性缺陷问题。其中,有2份(占16.6%)为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医疗、病房护士护理记录与手术护理记录不相符或不准确,有1份(占8.3%)为病人出、入院时间、危重病人病情变化时间、报告医生时间、抢救时间存在护理记录与医疗或其它护理文书(体温单)不符及抢救用药的不准确。如术前护理记录病人诊断为急腹症,术后医疗诊断为肠套叠,护理记录无更改。护理记录上午9∶00患儿心率180次/分,呼吸60次/分,口周及面色紫绀,医疗记录上午9∶20分护士报告患儿病情变化,心率160次/分,呼吸62次/分。对病情变化、抢救、死亡、治疗护理的时间、关键环节不准确等记录,均是最严重、最容易引起护理纠纷,造成院方举证不利的因素。

5.护理记录及时性缺陷 护理记录不及时将使护理人员处于被动,特别是抢救护理记录。《条例》明确规定“于抢救患者毕6 h内据实补记并标明”。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诉讼,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6]。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是保证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的条件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以护理工作繁锁、人员紧缺等为由,不及时完成护理记录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法律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条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病人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而护士不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不直接参与护理纠纷的处理,封闭式处理纠纷的管理方式,并因护士抱着护士少,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将实施的护理、治疗过程记录,能少写尽量少写甚至不写的思想等原因,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部分病人,然而有缺陷的护理记录使护士在护理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列入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组织学习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这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年要求重点管理的内容之一。我院成立三级培训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如聘请医院法律顾问为护士进行了有关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性问题及护理纠纷防范与处理等专题讲座。护理部通过护士长例会将护理纠纷发生的过程、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向全院护士通报,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考试,不断提高护士法律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

2.提高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能力 扎实的护理文书书写基本功、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是保证护理记录质量的前提条件。护理文书书写方法的改进很大方面是护士思维方式的一个大改革,而护士在长久以来所养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是护理文书书写的最大障碍[7]。此外,护士没有接受正规文书书写培训,不熟悉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上也存在缺陷和误区,护理常规、技术规范不熟悉,落实不到位等等原因,均是造成护理记录书写客观性、完整性缺陷的主要因素。因此,护理部以专题讲座、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以及晨会提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护士长、护理骨干在护理常规、技术规范、护理记录规范化书写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来观察、收集和书写护理记录的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护士业务知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计划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鼓励参加护理大专或本科高学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护士护理记录书写基本功,适应运用护理程序书写护理记录的思维方式改革,使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减少客观性、完整性缺陷的潜在法律性问题,保证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目的。

3.建立完善质控体系,加强对质量全程控制与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文书质控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检查发现,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对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审签均为病区护士长一人包办,此外,因对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不熟悉,病区护士紧缺,整体结构比例欠合理如中高级职称护士少等因素,造成对护理记录质控管理起关键作用的基层质控流于形式,使存在“五性”缺陷的潜在法律性问题的护理文书“带病”归档。一个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质量控制的依据。护理文书质量标准包括规范护理记录单各个环节的书写要求、重点及分值。我院以卫生部及本省制定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本院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细则为指导原则,制定了护理记录质量控制标准,并组织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基层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掌握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网络,实行院―大科―病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抓好基础、环节及终末三个环节质量的管理,转变只重视终末质量,忽略基础和环节质量管理的旧模式,遵守环环相扣,疏而不漏是环节管理的原则,使护理记录中潜在法律性问题在形成文书过程中得以纠正,保证记录的终末质量。各级质控小组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护理记录质量进行有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地循环控制,以解决问题为质控最终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和整改,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目标进行统计与测评,并将结果通过护士长会议或科内会议向护士通报,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我院2002年引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9001:2000标准,对我院护理记录质量进行国际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 培养护士“做你所写,写你所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体现人人参与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新理念,保证护理记录 “五性” 的完整。

我院护理记录中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缺陷,因此,提出普法及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培训,规范护理行为;制定具体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及相应质量标准;抓好文书基础、环节及终末全程质量的控制等相应管理对策。达到增强护士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水平提升,体现护理记录的“五性”原则,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提供有效的法律凭证,主动负责的对策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结果。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制度落实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的诸要素进行科学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我们注重实效,实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

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1 建立三级护理管理网络

我院是一所400张床位的三级医院,下设15个病区和6个科室。为了抓好医院护理质量,做好病区管理,必须建立三级护理管理网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科护士长不兼任病区护士长,增设了科护士长办公室,形成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网络,实施分权,逐级负责制,签订了管理责任书,强化科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使科护士长有职有权,做好护理部主任的助手,充分发挥科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2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桥梁

病区护士长在贯彻护理部的意图中起着桥梁作用,护理部为了发挥护士长的桥梁作用先后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健全必备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护理管理人员奖惩条例》、《护理人员奖惩条例》,用条例约束护士的行为,让护士长有章可循,便于检查、督促;其次,调整各科护理人员结构,按护士学历、职称、素质层次配备护士,按职称上岗,为护士长抓好护理质量奠定基础。同时,按月召开护士长例会,布置领导意图,指导各科室的业务工作。解决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矛盾。

3 组织护士长学习管理知识

护理部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坚持做好护理管理者的院内外培训工作。院外组织参观省内外大医院,参加省市护理学会举办的短期培训班,选送重点专科护士长外出进修学习。院内每年举办护士长学习班,组织学习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强化护理质量标准。为了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和护理水平,我们采取了护士长《三基》训练和护士长会前考试1次/月。还进行专科知识和管理理论考试,通过会前考试,巩固了护士长的管理理论,增强了护士长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4 加强自查,实行长效管理

护理部根据本院工作特点和临床工作需要,设计了《病区护理质量自查表》,要求护士长每月按计划、分步鄹对本病区护理质量的14个指标进行全面自查和质量控制,并做好详细记录,将检查结果于次月5号前与《护士长工作手册》一并交护理部审阅。通过自查,护士长掌握了本病区护理质量达标情况以及每位护士工作质量,在护理质量自查中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可操作;责任落实,病区护理质量标准人人知晓。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的长效管理。

5 采用制约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按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了各项制约机制。护理质量的好坏与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促使护理质量三级检查、监督检查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力争每年提高质量指标一个百分点,并根据上一年医院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制定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按计划分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在检查上改变了过去多组同时进行拉网式检查的方法,组成若干质量检查组分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区奖金挂钩,通过采用制约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病区护理质量的提高。

6 实行工勤人员考核与奖惩,利于病区管理

病区工勤人员多为临时工,管理较难。护理部根据病区卫生达标要求,制定了《病区工勤人员工作条例》和《考核细则》每季召开全院工勤人员会议,通报各科卫生工作情况,提出工作要求,病区护士长定期检查、指导工勤人员工作,保证病区卫生质量,每月按《考核细则》进行考核、上报人事科。考核结果与工勤人员奖金挂钩,使医院病区卫生有人管,质量有人抓,促进了医院卫生达标。

7 抓住重点护理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几年来,护理部运用以上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有的放矢的长效管理,全院护士长和护士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一些执行难或难执行的护理措施得到了落实,如输液卡、翻身卡、吸氧卡的建立与使用,存在不落实的问题,抓一下做一下的现象存在,不抓又流于形式,为了使护理操作按流程落到实处,采取了重点问题重点抓,就难点问题进行全力抓,列入中心工作抓,一抓到低。同时提倡护士与患者沟通讲究技巧,健康教育列为护理日常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这样做使护士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得到了同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经调查统计,整体护理病区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患者满意率也从92%上升到97.7%。以患者为中心不在是一句空话,医院两个效益稳中前进,医院的声誉得到广大市民的赞誉。

8 安全第一,维护病区设施正常运转

病区设备较多,各种设施必须维持正常运转。护理部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使护士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参与病区管理成为自觉行为,大家都把科室当成自己的“家”,关心、呵护“家”蔚然成风,病区的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传呼设施、输液吊钩等设施均处于完好状态,为护理安全提供了保障,病区的管理质量保持持了良性循环的态势。

9 建楼易,管楼难

我院新病区大楼使用5年来,营造了优良的患者休养环境。俗话说,建楼易,管楼难。为了管好楼,用好楼,护理部每月参与人事科、行政处组织的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对于优胜科室不仅给予卫生流动红旗上墙表扬,而且给予100元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极大地调动了病区工勤人员的积极性,病区环境优美,卫生清洁、窗明明净已成为医院的形象,医院迈入了省内闻名卫生达标单位。

10 营造护士积极向上的氛围

几年来,护理部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积极鼓励护士自学成才,利用医院简报、护士大会表扬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每年选派各专科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并对每学期通过4门自学考试的护士给予奖励,护士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争优氛围,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全院295名护士中获大专学历的占30%,现有50人参加本科自学考试,87人参加大专自学考试。全院护士能够严格按章办事,用《奖惩条例》约束自己,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纪事件、差错事故逐年下降,护士竞争上岗意识与日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