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07:5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假期自主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学校近2个月的新一轮的课改中,我以前所未有地彻底投入到课改中,从开始的操作忙乱、心中无底到如今流程齐全、自感踏实,在课改改进的各个阶段,我对以小组合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些反思,其中有失败后的顿悟,也有成功的体验,在此一并反思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1.小组合作要“量时而行”
小组合作固然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但如果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忽视了合作的真正用意。为了追求所谓的“时髦”,动辄采用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没有讨论的必要,甚至进行次数过多的讨论。这样做小组学习的形式有了,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像再鲜美的菜肴,吃多了也会厌恶一样。另外事实也证明不是所有的英语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解决。
[失败案例]在4月16日Unit 2复习的学案中,我们设计了4个知识点的展示,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bv'be afraid,find,v+doing的动词归纳,但在课堂展示时,学生展示的内容太多,在规定的时间5分钟后有延长了5分钟,有个别组还是没有展示完,等到学生讲评完各个知识点的用法后,下课铃响了,后面巩固训练和总结升华都没有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上完课后,自己和组内的教师有进一步研讨,如何增强学生展示的精、准、实,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框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补充了大量的内容,导致时间不够用,我们决不能在按原来的思路只把需要展示的单词或短语、句型写出来,要把学生需要展示的知识框架系统地列出来,因为有些对他们或本节课无用的东西根本无需展示,其次在每个点的后面需要展示自己的例句,这一点对学生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重要,这样既可以降低难度,从根本上杜绝部分学困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可以节约时间增加实效性,教师也能很从容地驾驭课堂。现在对于知识点的展示,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方向,教师们钻研教材也很到位。
2.小组合作要“结合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向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行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的课堂也重在为学生创造实践英语的机会。
[成功案例]在5月6日Unit 6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的第一课时里有一个重点且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的内容,原来课改之前,我们一直是采取教师重点讲解的方式,通过几组句子的对比和解释,学生基本能明白定语从句的用法,但现在的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但这个内容对学生自学难度较大,于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讨了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学达到一种理想的水平,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探究任务:让每个组自编一个情景剧,一位是记者,其余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记者采访他们今年假期的旅行计划,在他们的短剧中,要突出他们的工作,旅游的地点和原因,要用上I like places wher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I am a teacher who teaches in No.7 Middle School.等类似的句子结构。在展示时要人人参与,特别是每组的5、6号要特别加分,尽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课堂展示之前,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短剧的准备中,一帮一也显得特别有氛围,组长严格把关每个句子甚至是展示的站姿和肢体语言,课堂上各个组出现了异常的热烈讨论的场面,在那时,我发现班上没有一个学生不学习。在展示时,他们自然也表现的特别出色,不仅学生的口语有了较大的进步,我所担心的定语从句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定语从句的用法,比往常教干嚎一阵子效果好多了。
[经验总结]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学生合作的必要性,学生自学潜力的巨大,但若要发挥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最大效益,我们必须要提前充分设计好学生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必须要全员参与,并且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比如在上个案例中,我采取的评分办法是按照1号和6号学生给组里打分,这样学生能很好地发挥一帮一的作用,很多优秀生都逐句的教后进生,后进生的积极性有了带动,同时对优秀生也是一种知识自查和巩固的巩固。1号学生为了给组里能加更多的分,他们会查阅各种资料,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小组合作基于“把握准确学情”
[失败案例]在课改的初期,我们的课改重点只停留在学案的设计上,因为学案需要在课堂上使用,因此我没有时间认真检查学生的学案,但在后来的几次因为我下午上课,就在早上提前把学案收了上来,看到学生的学案,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书写质量的下滑,主观题的空洞,答案的胡编乱造等情况,还有少数后进生就借小组讨论时把答案快速抄上,即便写上的有些也是在资料上抄的。这样下去,我担心学生不但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培养起来,而且养成了吃现成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23-05
由笔者担任负责人的课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在2010年4月提出申请,经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审,2010年5月21日被列为市级课题,课题批准号:LPSY10336。
自批准立项以来,笔者与高中数学组的肖文华、向斌、王莎、岑义其、彭晓琼等5位教师就积极投身到研究中了。课题组全体成员悉心研究,认真实践,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截止2011年6月底的学期期末共计给新高一年级28个班1860多人发放教师精心编制的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各章节87张“主题式”作业(试卷)共计约161820张,并分别编订成4册校本教材;编写作业批改记录反思表13张,发放收回实验教师的作业批改反思记录表78张。发放收集了高一年级10个和高三年级1个共计11个实验班的“主题式”课外作业(含阅读与思考读书笔记、探究与发现、实习报告、数学周记、阶段性考试小结)约28400张,并编订成1册校本教材。收集的学生参加获得写的感悟与体会、观后感作业等约2000多张,发放调查问卷2924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679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4份;数学与创意大赛总结报告6份,中期阶段性报告6份,课题终期结题报告66份,活动及数学活动光盘3张、课题会议活动记录及数学活动图(照)200多张。可以说课题研究扎扎扎实实,稳步有序,目前已完成全部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11年8月获得了六盘水市基础教育课题一等奖。现将课题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及课题成果汇报如下:
1课题研究概述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中数学新教材将于2010年9月在贵州省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落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反馈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巩固所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利用新教材设计作业模式,使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为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数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及学习方式的完善起促进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发展寻找一条新路,引发了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思考。
1.2选题的缘由: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已形成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但这种模式是“高考要求下”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已不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作业应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互动性和差异性,现行的作业模式已很难落实这种理念。而数学作业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的学习既有课内学习也有课外学习,它们互为基础,互相补充,数学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学习新内容的出发点。教育要进入创新教育阶段,落实新的课程观念,开展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数学作业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数学作业的研究,一般是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处理、作业评价等方面而进行的研究性论文也散见于各种数学研究杂志、报刊和网络。新课程下新教材的使用,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业的模式研究,而以章节、单元、实习报告、阅读与思考、主题任务型作业为主线的“主题式”作业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因而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以期使新课程的新理念,透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与以往研究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作业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今后的课改教研做出一点贡献。
1.4关键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所说的“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主要指以贵州省2010年9月全面实施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为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
作业的处理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所进行的设计、布置、批改、辅导和讲评。
“主题式”作业:在本课题中,是指以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章节、单元为主线命名的“主题式作业”和以教材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主题式课外作业”的研究。教师是主题内容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主题式”作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程各章节的组织结构、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我们聚焦和定义一个学习单元,帮助强化学习者对这个学习主题的理解。
“作业模式”是指编制的各种作业具有具体操作规程、具体方法、稳定的撰写套路。
1.5研究的理论依据
1.5.1建构主义理论。
1.5.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5.3活动建构的理论。
1.5.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研究程序
2.1研究设计
2.1.1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及课外作业的基本流程,从中探索和创新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作业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1.2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辅导、讲评的组织形式。“主题式作业”选择权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是设计者、引导与帮助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对不同问题、不同难度的作业应该采取何种有效手段进行布置、批改和讲评。
2.1.3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中学生应获得的方法与能力。它不只是为了探究结果,主要是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精神和思维水平。
2.2研究对象
2.2.12010年9进入我校学习的高一年级新生,重点考察12个实验班。
2.2.2研究新教材高中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中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以及相关的优秀题目如何编制成试卷“主题式”作业,创造一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数学思维模式,作业模式,让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好,减轻学生的学习作业的负担。
2.3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以实现“三维目标”为主线,具体如下所述: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章节,单元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思维能力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充分展示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做数学作业的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艰辛;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培养他们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质疑、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习惯和信心。
应用能力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自己独立完成编制的作业、并能自制测验卷以及数学手抄报、定期完成数学周记等活动,学会利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评价目标:我们在已有的考试等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诸如实习作业,拓展训练,数学作业“诊断”评价卡等多样化的过程评价方式,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研究的建设,激发高中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向教学的“空白”区域探索,抓住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不足点和困惑点展开讨论与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研究内容: 本课题试图将新教材中高中数学(必修1、2、3、4)各个章节、单元整合成主题内容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期构建“知识背景作业—数学实践作业—数学应用作业—数学能力作业”的学习和作业体系。
2.4.1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有哪些新的特点,数学作业对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形成和提高有哪些作用。本课题试图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的结论。
2.4.2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调整、优化处理。本课题试图从作业问题的设计与选择、作业的批改、辅导与讲评等方面展开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形成系统化,建构并优化“主题式”教学模式。
2.4.3以章节、单元为主题作业模式实施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实习作业两类,并给予作业评价,通过多样性的作业留有余地的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索、体验。
2.4.4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丰富数学教学的资源,拓展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改善数学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注重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基础,在发展能力的同时,获取知识。
2.5研究措施
2.5.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2.5.2认真做好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重视日常工作中的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并从教学实验中进行总结、研究、整理、分析,形成文字书面材料;
2.5.3有针对性研究,做好组员分工
2.5.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5.5建立相应的作业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研究。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2.6研究原则
2.6.1全面性原则。研究“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布置作业时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6.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如何进行分层布置,有效批改。
2.6.3发展性原则。教师编制的“主题式”作业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7研究的方法
2.7.1课题的研究思路
(1)联合研究: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总体推进,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中青年教师参与,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2)应用研究: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主题式”作业编制的基本流程,统一一种模式。
2.7.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路线,同时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 3、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章节资料—编写“主题式”作业—作业实施—收集问卷反馈信息—“主题式”作业再完善—作业再实施—收集问卷反馈信息—确定“主题式”作业模式”。总之,坚持实践探讨、经验交流相结合,以求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3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略)
4研究发现或结论
4.1在实践中发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4.1.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不做作业,作业滞后、作业过程偷工减料的学生,没能及时地进行个案研究。
4.1.2“主题式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阶梯式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
4.1.3 只有将具体的研究与我们的教学实践、培训、管理整合起来,才会收到实效。
4.1.4 研究中只有关注每个细节的落实,做好监督,检查,重视课题研究中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实施、每一个微小成果的积累、每一位教师成功的积淀,才会有课题研究的丰厚成果;
4.1.5有概括才有迁移,提高研究教师的提炼概括能力。
4.2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4.2.1将教师编制的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统一了固定模式。即模式一“课前预习型作业”—“自主学习型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拓展探究性作业”;模式二“主题式”课外作业“阅读与思考型”运用的统一性、科学性、广泛性和规范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4.2.2 构建了“主题式作业”的评价部分,注意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2.3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工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养。首先数据分析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教师在“做中学”,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二、教学系统设计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每位教师通过设计与编写“主题式作业”,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去设计,这样,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有意识的利用系统的观念去设计自己的教学,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第三、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涉及的一些活动的组织,提高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组织能力,并实施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第四、提高了教研素养,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对自己的收获点滴进行了记录整理成文,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用研究的观念去教学,然后在教学之后进行研究,让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两者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4.2.4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意识有明显提高。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成为新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中“课前预习型”作业、“自主学习型”作业的设计,就是要求全体学生要自己在课前做好上课前地准备工作,提前1-3天进行预习,预习结束后完成这两部分的作业,并由实验教师或课代表进行检查。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学生从不预习、不看书到现在的自己主动预习、主动看书,让我们实验教师看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主题式”作业中的“能力提升”作业和“拓展探究型”作业,教师选编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业时,一般学生自己选做,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再看答案,若还是不懂,特别难的则在课堂解决,一方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交流意识,缺少合作交流的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随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有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
4.2.5学生对作业的评价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课题研究的一学年时间,对作业进行评价成了学生每天作业的必修课,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自己对做完的作业要进行诊断性的评价、学生对学生做的作业给予评价、教师要对批改后的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等,这已经成为这一学年每天必做的工作了。作业评价的尝试,使学生认识了自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了自信,教师在讲评“主题式”作业时,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同时,我们关注了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作业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最后我们构建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建立了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4.2.6从事课题研究的一年多的时间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题专题研究更上了一个层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4.3结论
4.3.1开展“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探究”的研究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策略
学校的实验教师都从各所带实验班级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认真学习,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实现了我们预期的假设。
4.3.3课题组构建的有我校特点的作业模式。使全体实验老师、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益处,各实验班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图表略),也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学生做业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调整,教师要做好分层不制止,以达到最好水平为宜,不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5分析和讨论
5.1立足新教材,确立“主题式作业”模式: 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在假期2010年的8月在市委党校进行“高中新教材培训”期间就开始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确定了“主题式”作业应有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不可偏废,所以首要抓基础知识的巩固,以点带面。二数学又是思维的的体操,所以思维能力提升必不可少,对于在数学上特别有感觉的学生,课题组想应该培养一下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加之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做过的题目,在做时错误频率偏高,说明自我诊断能力较弱,所以应该把出错的原因加上,以提醒学生注意,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其不断的肯定、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课题组达成共识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习惯的基础上确定了高中数学的“主题式作业模式”大致编写的流程“课前预习型作业”——“自主学习型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拓展探究型作业”——“作业多元评价表”。也即模式一,针对新教材必修1——必修4上有很多拓展已学知识知识面的阅读文章、实习报告等,我们有设置了以读书笔记、实习报告为主的“阅读与思考型作业”、“探究与发现型作业”、“实习报告型作业”等,为了及时加强反思,有设置的了“数学活动的感悟与体会作业”、“数学周记”、“阶段性考试小结分析报告”的“主题式作业”模式二。
5.2开展具体研究工作,实践 “主题式作业模式”: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自主合作与探究评价的学习方式。课题组于2010年9到2011年6月期间,对我校高一年级10个班和高三年级1个班的班级的约737名学生,陆续进行了“2010年9月的第一次作业问卷”、“数学与创意生活大赛活动调查问卷”、“ 2011年3月第二次问卷“主题式作业”调查”、“ 2011年6月第三次问卷改版后“主题式作业”调查”四次大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共计实际发放2924份,回收有效问卷2679份,有效率达91.62%。
具体数据,图表略
5.2.1调查的内容、对象与方法: 任何研究都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教师教学的现状,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问卷调查部分: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提高调查信度,我们要求学生在作答问卷时不写姓名,让其自由、客观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情况。问卷的具体内容(略) ,学生问卷共计发放732份,回收有效问卷635份,回收率86.7%。为了确保调查质量,本课题组完成问卷初稿后进行了专题研讨,全体成员针对所带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提出意见,而后对问卷中的每一小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修订,最后定稿。问卷主要采用单选、多选题、补充题、问答题等形式。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由实验教师到教室内发放问卷,在发放问卷之前,对问卷作必要的讲解,让被调查者清楚了解调查意图,减少废卷,努力使调查结果接近客观事实。各班级问卷汇总后,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对问卷做了有效性筛选,对有效问卷遗漏值进行了处理,统计过程中发现的选项空缺设定为遗漏值,统计数据以有效数值为准。并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写出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并将问卷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地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 各个部分数据以百分比(%)等形式呈现在报告中,以便备案。
5.2.2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使用“主题式作业”前后的调查结果分析
四次调查几乎涵盖了高一年级各个层次,各种性质的班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大多数学生的看法。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真实数据,数据的具体内容及图表(略)。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些有效信息:
客观题(1—9题)的总体情况:
概述:53.9%的学生认为改版后的作业实用性“好或更好”;64.2%的学生认为改版后的作业量“还可以或合适”,仍有28.1%的学生认为作业过量,因此我认为还是可以考虑对作业量再进行压缩;60.3%的学生认为改版后的作业难度“合适”;
学生对改版后第四部分能力提升型作业的看法是:认为“好或很好”与认为“一般”的比例都约是39%,另外,50.3%学生对改版后第五部分拓展探究型作业与改版前相比,认为前后差不多;作业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调查结果说明,这两部分的改版不够显著;25.6%学生认为评价部分改版后“更好”,43.8%的学生认为改版前与改版后“一样好”,因此,我认为评价部分可以保持现状;56.2%的学生认为“周记”被删除是有必要的;40.5%的学生认为基础巩固型作业和59.5%的学生认为能力提升型作业对他们的帮助最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完成这两类型作业,由此能够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增加对自己的认可度,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使用后提出的意见:1、希望作业量还是尽量少些,应该提取精华部分,做到举一反三;2、部分类型相似的题目可以删减掉;3、能否增加部分高考题和课外题,增强我们的应考能力与阅历;4、能否增加一些陷阱题,易错题;5、能力提升题的题量应加加大,难度可以降低点,基础巩固应尽量少点,一种类型的选一种即可;6、对于去实地调查或收集数据的题就不用出了,实在不能做;7、自评互评部分可有可无,同学们没有真正的去对待,应做相应的调整。8、贴出的参考答案步骤是否可再详细些,跨步不要太大了,有些时候看不懂;9、订正区域应再大些,有时不够些,10、作业有时题目太多,有时太少,应该平衡一下,强烈希望作业量少些,可分时间段完成;11、部分学生希望作业的纸张质量好些避免发出难闻的臭味,影响做题的心情。12、在做卷子中,可以适当创造一些小的栏框,用来放松心情发和缓解疲劳的双眼。13、应在各小题标上分数,让学生在做完后可以算算分数,对自己有一定的提醒作用。14、书上的题目没有必要全放到卷子上,可以适当改动一下,知道类型即可。
主观题(10题):学生心目中的数学作业的形式基本情况:
1、学生心目中作业形式的总体情况:
题型全面、题量适中、难度适中、现在这种试卷形式的作业就很好,尤其是能力提升作业这部分比较好。
2、学生意见或建议:通过调查几乎全部的同学都喜欢少而精的数学作业,每天能在40分钟左右完成就可以了。大部分同学心目中的数学作业形式都是试卷形式,因为不用抄题,节约时间,他们认为“主题式”作业试卷所包括自主预习,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探究等部分不错,改版后题目做到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部分学生认为自主预习的部分还可以加一些定义性的问题,因为定义是最重要的。基础巩固部分 应少弄些书上的题,找些典型的题就可以了,能力提升部分题量应再多些,还有待加强;拓展探究保持目前的状态就可以;此外有部分学生希望做一些多样性,有代表性,贴近生活的题目,多找些课本以外的题目来做。还有的学生希望有那种讲解和练习并存,多些方法的总结的作业形式。
5.3贯穿新理念,创设“数学手抄报”、“数学与创意生活大赛”、“自编试卷”课外作业: 为了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改变对数学枯燥无趣、作业形式单一的、除了做题,不知道还有什么也可以叫做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高中数学作业的多样化形式。2010年10月我们《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课题组联合《实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课题组举办了“数学手抄报”评比;2010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13日期间为了引导学生以数学视角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亲身体验感受生活,学会享受数学;以聪明才智回馈生活,激活学生内在创造热情;以数学的视野搜索生活;激励学生传播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又联合举办《数学与创意生活》比赛活动。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复习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课题组有设置了“自编试卷活动”、“章节自我总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了对数学作业的原有认识,作业质量有所提高。
5.4创设多元化的作业讲评,不断增强评价意识: 在一年多的研究活动中,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以“主题式作业”为载体积极行动起来,在各自所教一个或两个班级中以4人或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独立作业或集体作业的布置、批改、辅导和讲评。当个人力量无法解决时,及使用小组智慧、在使用全班智慧、最后是教师的点拨。这样每个人的作业情况通过“主题式作业”设置的评价表,就可以反映出来,通过多元化评价达到学生自悟、自我提高的局面。
5.5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 : 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题式”作业,也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尽管事前做了周密考虑,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加上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使部分学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跟不上的越来越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课题组要求各实验教师做到“因材施业”,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课题组要求教师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遵循了“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主题式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主题式作业”时,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困生及以下的学生有练习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余地,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D组特困生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或练习题,C组中等偏下学生完成第一层次的基本题,B组中等及偏上学生完成第二层次的作业,A组优秀学生在B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学中利用分层作业的形式,避免了“吃不饱”或“撑死了”的现象。各实验老师除按上述原则布置作业外,还进行了创新,如让学生自编数学测试卷,互相交换测验,自由交换答案这样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对知识的梳理,掌握了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6加强实践、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在课题准备实施阶段中,我们按“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索研究的。“学习”,即学习与课题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论、终身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分层教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等,学习他人的经验。“实践”,即作业布置与批改,经常进行研讨、交流等,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总结”,就是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组活动时间,针对课题研究的情况,大家交流成功的体会,谈问题和不足,寻求改进的办法,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内容。这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的做法,不断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为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使反思教学成为每个教师自觉行动,课题组2010年9月开始印发了必修1到必修4各章的《作业批改反思记录》(见附录11-23),来记录本章作业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每位教师要定期、认真填写,课题组唐莉莉老师随时抽查。课题组还要求每位老师利用假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感悟、想法谈一谈,撰写至少1-2篇课题研究的论文。
5.7讨论
5.7.1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从科学性上看,选择《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课题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的问题真实,研究的前提可靠。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适当,利于开展研究工作。撰写的课题结题报告论证分析严密、充分;得出的结论合理可信。
5.7.2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问卷调查方面:我们问卷调查是基于我校、尖子班、重点班、平行慢班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了学生、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由2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先拟出初稿,再由他们整合为第二稿,最后由全体实验教师召开研讨会逐题、逐项进行修订、删改最后成稿,发到学生手上进行调查,为使调查更具真实性、有效性我们提前召开会议,要求教师做好指导工作,以无记名方式调查,学生填得都很认真,教师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学生成绩方面:各层次的实验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在使用“主题式作业”改版前和改版后的两次测验成绩对比都来自高中教务处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可比性,可靠性,真实性。
5.7.3 研究策略的创新性: 从创新性上看,课题组经过研究,创设的“主题式作业”模式一、模式二(见成果5册书),让教师较好的把握教材习题的设计特点,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手抄报”、动手制作类活动“创意生活带赛”、“自编试卷”、“章节小结”课外作业的创设为高中数学作业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提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研成果——论文集,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5.7.4研究程序的规范性: 从规范性上看,课题组是严格遵照研究的程序和设定的实施方案进行的。从小处入手,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研究。在研究中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过程中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意实验的总结与反思。课题研究坚持每周的例会制度。
5.7.5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1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验,我们在利用“主题式作业”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初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与困惑,为此,课题组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总结与反思,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许多问题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
5.7.5.1如何进一步完善作业的设计模式,与课堂教学接轨的更紧密,形成我校数学作业的特色;
5.7.5.2把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使实际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5.7.5.3教师的研究能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能力、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进行创新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7.5.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认真对待“主题式”作业,如何解决的问题。
5.7.5.5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较紧,有时习题来不及处理,如何有效地做完相应章节的“主题式作业”,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6建议
6.1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
6.1.1针对学生对自我诊断性评价敷衍了事,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地作业反思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很多学生做完作业就了事对课题组在“主题式作业”中设置的评价表应付了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自己作业的错误原因加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时重点解决学生为什么不会做的深层次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1.2针对学生自主预习作业部分,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甚至无自觉性的学生,课题组调整为由原来教师检查、监督转为教师、课代表与各学习小组共同检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6.1.3针对大部分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层次参差不齐,根据新课程理念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验教师布置了分层作业,除了完成“主题式作业”的“课前预习作业”、“自主学习作业”,为此我们在构建分层次作业时又补充了一类看书做笔记或抄写公式、概念等作业,供学习特困生使用,杜绝了抄作业的现象。
6.1.4课时紧与作业无法全部讲解完成,课题组在各班设定了邮箱或贴答案对,不会的进行讨论交流或问老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2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通过1年多来关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2.1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研究、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6.2.2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势在必行。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认同感,消除对数学学科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能创造奇迹,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既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该学生讲的留给他们,该学生做的留给他们,但又不可太过,要充分扮演好教师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回首课题研究的历程,课题的研究已经终结,但这并不代表实验研究的结束。我们课题组想通过本次的“主题式作业”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整个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作业的构建,做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通行本,供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师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3]靳玉乐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6]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关键词 一体化课程 师资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XIE Yuanhui, ZHANG Lixin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learning institutions mechanic ineffective proposed a "dual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engineering one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form,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ers cited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pacity requirements, proposed integration teacher team building a number of measures: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guide" to enable teachers to quickly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corporate chef with teacher help teachers grow, teachers "sink" into the business line training, thematic workshops, peer support, to race and promote education, the old helps with the new, exchange platform and require teachers to research.
Key words integrated course; teacher; construction
0 引言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不佳;①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既有重复的现象,又有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二者有效结合②等问题,各个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的教学改革有项目驱动法、理实一体化、行为导向法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等,其中“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是一种彻底的革新,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了现有的培养模式。③校企双制为办学模式,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工学一体为培养模式,学习的工作页是真实的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④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这种课程体系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强调与实际工作的对接,要求学习者通过行动、体验实现学习。教师作为一体化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下面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展开研究。
1 一体化师资分类及其能力要求
一体化教师是指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别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不同级别其能力要求不同,三级教师能力要求为执行具体的教学任务。二级教师能力要求还增加了教学策划和对教师进行培训。一级教师则又增加了教学开发和教学评估等内容。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师层次众多,应该建立多方位立体培训体系方能满足实际要求。
2 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化师资培训方法众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是一个通用做法;⑤一支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次、资质、学历、专兼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是一体化教学的坚强保证;⑥而许强等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好的方法。⑦下面结合我校一体化教学具体情况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2.1 制定《新教师手册》
一体化课程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并且不是在校的每位教师都能很快融入一体化教师团队中,因此,制定《新教师手册》以方便老师快速了解相关信息非常重要,对刚来的新教师就更为重要。手册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校历、教师联系方式、一体化教师培训内容、教学资源等。
2.2 师傅带老师
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均为企业实际存在的生产任务,既包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包含许多实际操作技能。开始阶段在校教师一般情况下难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师傅到学校担当兼职教师。同时配备1~2个本校教师当副手,以此来带动教师的成长。 (下转第90页)(上接第77页)
2.3 老师“沉”到企业一线
一体化教学培养目标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因此,教师掌握了专业技术与操作技能并不够,还必须了解本职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工作过程。学校可在假期或者错开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参观或者简单交流,而是安排1~3个月时间把教师脱产“沉”到企业,让教师实际参与到企业中,象企业其他员工一样,需要完成生产任务。
2.4 开展专题研习班
为新教师提供全日制专题研习班,研习内容通常是新教师入职时所面临的问题,包括高效率的课堂管理研究、高效率的教学研究、成人学习原则、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教学指导、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估计等,内容广泛,对新教师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2.5 同行互助
同行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强调教师开放自己,在教学活动上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基本形式有:(1)对话:包括信息交流,如信息会、读书汇报会等;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2)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任务,要求教师共同承担研究课题或教学任务。(3)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2.6 考证要求
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对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对任课教师提出考取相关工种技师、高级技师等证书要求,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2.7 以赛促教,以老带新
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此促进教师能力和培养尖子学生,进而形成尖子辐射带动的良好学习局面。同时,以点带面、以老带新,充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队伍。
2.8 搭建交流平台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能大师、世赛首席专家等行业内顶尖、国际知名专家到学校做报告或者派请教师参加各种研讨会议,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制定《新教师手册》以方便教师快速了解相关信息,企业师傅带教师助力教师成长,教师“沉”到企业一线锻炼,开展专题研习班,同行互助,以赛促教、以老带新,搭建交流平台和要求教师考证。
注释
① 杨柏梁.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26(29):41-42.
② 姜艳芬,康新英.《PHP程序设计》课程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职教育,2014(2):59-60.
③ 李木杰,张利芳,汤伟群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④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⑤ 陈冬梅,张琳,彭惟珠.“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17-119.
一、注重实效的双高普九工作
1.双高普九工作。本学期,全面落实了双高普九工作,完成了各项控辍指标,实现了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2.学前教育工作。通过开放办园,以提高入园率为重点,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更新办园理念,加快了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在书画活动中,有多名幼儿获奖。
二、稳中求新的德育安全工作
3.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基础道德建设,努力向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目标迈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在李殿忠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德育处对《弟子规》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对《弟子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使之更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处还编写了《弟子规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校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每周一节,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突出感恩教育特色。以《弟子规》为载体,以母亲节、父亲节和毕业年级学生告别母校为契机,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和《德育月报》等载体,进一步深化了感恩教育。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活动,组织了班主任培训16次,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各项德育培训。
对外宣传工作。及时上报信息,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广播站定期播音,板报及时更换。
协助安全保卫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综治工作。编印了《安全教育活动月专刊》1期,消防安全和禁毒板报各1期,消防安全主题升旗仪式1次。其中,《安全教育活动月专刊》分别发表在新区教育网和市中小学德育网上。举行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升旗仪式。
政务公开工作。及时更新学校政务公开栏中的相关内容。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完成了全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及时发放了救助款。
评优评先工作。进行学生评比改革,改进评选方式。学校在期初就制定期末评比的新方法,保留“优秀学生”,而将积极分子改为“文明小天使、劳动小能手、环保小卫士、体育标兵”等。学校增设了优秀升旗手、优秀播音员、优秀管理小能手、优秀监督小标兵和拾金不昧好少年等少先队系列荣誉。让学生人人都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这种改革,对形成新的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评价的改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学校还开展了其它德育活动:“我有一个好习惯”演讲比赛;读书月读书征文大赛;清明文明祭祀倡议活动;全国助残日;童心同乐庆六一团队游戏比赛活动;关爱未成年人“两法”宣教活动。组织开展了假期实践活动。完成了学生品德评定工作。
德育工作成绩。在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1名学生获得市一等奖。
4、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建设。根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新整理了安全档案,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制度。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和能力,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学期未发生安全事故。
全面做好安全教育月工作。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消防疏散演练。参加了安全教育中队会评比。
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本学期,安全领导小组开展了5次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检查不留盲点和死角。各校还加强了自检力度。
认真做好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实现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认真开展了一日常规教育,即利用学生上学、放学前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5.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聘请法制校长做了法制讲座。开展“崇尚科学,抵制”活动和禁毒宣传教育。各校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法制宣传和教育。
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加强学校特殊安全保护区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共同建立和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扎实有序的教学改革工作。
6.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抓课堂教学,追求4个精致,1个反思。
备课精致。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独立处理教材。备课以教师个人钻研为主,辅之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年组为单位隔周一次。
上课精致。大胆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上课精致的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基础是吃透教材内容,条件是了解了学生状况,关键是优化教学结构,手段是利用农远资源。
练习精致。精心选择习题,防止机械重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辅导精致。着力帮扶学困生,一抓基础、二抓巩固、三抓提高,追求辅导的实效性。做好教学反思。
7.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
8.质量监测工作。本学期认真抓了毕业班的质量提升工作,坚持随堂测、周考、月考,月考后做好质量分析,提高了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9.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了集体培训,强化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至少写了2篇完整深刻的教学反思,每名教师自学笔记在5000字以上,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开展校本教研。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路,进行了理论培训,学年组内同伴互助,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进行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走“边教边研”之路,促进了专业能力的发展。
10.教育科研工作。规划课题的研究,学校科研室主抓。继续开展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家庭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的实验实施工作;《小学家校互动教育策略的研究》省级家长学校实验校的研究今年结题。
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务处主抓。研究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的结果以专题论文、经验总结形式完成。教务处期末对科研成果完成了汇编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不断创新的体卫艺工作
11.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标,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重新编排了大课间,在全区大课间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单位。进一步完善“5421”课余训练工程,科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全体教练员早来晚走,科学训练,克服了场地泥泞、训练时间短、缺乏器材等困难,分别夺得了优异成绩。
12.学校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疾病防控工作。制定了学校《甲流应急预案》《防控方案》和《晨检制度》,进行《零报告统计表》的统计和报送工作。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13.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增强学生艺术素养。
五、积极进取的教师教育工作
14.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本,提倡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达5000字以上。
六、稳健扎实的总务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