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时间:2022-10-23 08:0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今天小编整理了四年级体育个人工作总结2020模板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0四年级体育工作总结1时光在指尖间流逝,回转一学期的工作,本学期体育教学的工作又要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本人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在新课标教程的指导下,在体育课中开展不但要以"健康第一"为主要目标的思想,还要学生得到锻炼身体,从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对高物

质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生长成长发育规律、心理活动和运动形成的规律、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逐渐提高对三维健康观的认知及运用能力,形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自我本身素质、以提高体育课质量为基本点;首先,在在平时参加学校的各种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上级安排的关于体育教程的培训,从理论课到专业课;从课改理念、目标到

具体操作性实践;从师德、敬业精神到公开课。使我的素质得到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上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每节体育课只有40分钟,作为体育教师,要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以

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

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抓住体育的独特性,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坚持以德育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练习中往往表现出很多的弱点。比如:锻炼时

怕苦、怕累;游戏时抢夺器械;与同学发生冲突;竞赛时嫌弃差生。我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纠正他们的缺点,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

2020四年级体育工作总结2转眼间,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又圆满地结束了,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调配和指导下,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成功,但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四年级有学生70余人,他们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组,因土生土长在农村,个个生龙活虎,性格活泼好动,自古以来对体育学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各项体育活动很容易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很成功,也很出色。

二、主要工作措施与方法:

1、备好了每节课,上好了每节课,严把教学质量关,积极总结好的教学方法。

2、认真指导了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劳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学生走强身之路。

3、课堂上注重了对学生的管理,课堂内外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切实改进了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松紧适度,适合学生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加强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运动能力的培养,创造运动的一切有利条件。

6、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自身素质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人数至多,部分学生运动习惯太差,在运动场地活动时有时不遵守纪律,课堂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今后做到扬长避短,克难奋进,争取再接再励,把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出色。

2020四年级体育工作总结3一、教学工作中成功的方面

本学期的教学成功的方面有:使四年级的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大的进步。知道了一些关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知识,基本明确了锻炼标准的有关规定、项目及标准所规定的考核事项。有了一定的体育考核专业知识。对于跳远、50米往返跑、一分钟跳绳等体育考核项目已经掌握,并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复习了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这三种转法,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向右转走,向左转走和高抬腿跑。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按照口令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其次强化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这方面的能力的锻炼我是通过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多做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并且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好思想、好品质,培养他们为祖国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二、学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年级学生经过下学期的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中也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器材不能正常使用,这里边既存在着教师的问题,也存在着器材设施的问题,还有怕损坏器材的问题。

其二、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提高,仍然把体育课看成是在操场上玩,只要不学文化知识就可以。在操场上愿意怎么玩都可以。

其三、专职体育教师存在着体育知识贫乏,教学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感到力不从心。

第四、学生对体育知识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对于队列对形不能完全掌握,还不能达到听到口令后立。即做出相应的反映,并且做到快、齐、静。

三、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1、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体育课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会体育动作的要领。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己。

要不断研究《新课程标准》,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使学生受到先进的体育教育。

3、要彻底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使他们爱体育课,知道上体育课时应该干些什么,对于游戏,让学生学会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并从游戏中学到社会知识。

总之,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2020四年级体育工作总结4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在这一学期里和四年级孩子的相处,既既有幸福的微笑,也有深深的思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好课,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1、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2、在室内授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体育小常识,各种运动的练习方法;

与他们一起讨论各种运动的知识、规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从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

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体育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

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健康锻炼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的独特价值。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合学习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体育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抓住体育的独特性,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坚持以德育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练习中往往表现出很多的弱点。比如:锻炼时怕苦、怕累;游戏时抢夺器械;与同学发生冲突;竞赛时嫌弃差生。我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纠正他们的缺点,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上有收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更好。

2020四年级体育工作总结5本学期以《健康体质达标》为教学,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能认真的钻研新大纲和教材较好的把握新课程理念,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灵活的根据本校的场地和学校特色,将各种技能、技术都贯彻到教学当中去效果较好。在教学中以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来武装自己。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性,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区别,使学生学有所得树立终生锻炼的信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将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3、讲解动作要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保护方法,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4、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将《健康体质达标》中的项目合理的搭配到教学环节中去。

5、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在室内授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体育小常识,各种运动的练习方法;

与他们一起讨论各种运动的知识、规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爱好,,从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

7、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新体育教学大纲精神,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备好每一堂课,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上好体育课。

例如:我将音乐引入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中间部分开展各种活动的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培养体育骨干,开展活动,给予奖励,动员学生向他们学习,积极锻炼。在教学中,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 现状与对策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Factors

ZHENG Kai, REN Li-ping,WANG Liu-hang,LI Jiang-fei

(Jin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Jilin 13201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 four-year college students in a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situation, propose measures to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Methods: The four-year university college for the survey, by referring to the physical testing center in 2013 to record data in a four-yea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 tness test ,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n take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 with grades of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 three classes for each grad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a sample )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physical health questionnaire ,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 Results: Th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 tness pass rate of 55.1% , of which 29.6% pass level overall , a good level of 24.5% overall , excellent overall level of only 1.0 %.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daily physical exercise appeared to reduce the trend in one hour and above , on the whole ;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for less than a month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daily average to most, and the number of a rising trend .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overall poor physical health status , should cause great concern , and take a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its students .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tus; infl uencing factors

近年来,健康管理由于其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功能[1],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而在我国,健康管理理念正逐步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得以实践[2]。近年来,在高校社区当中,有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研究多数表明,我国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风险[3-4]。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找到改善体质健康的措施刻不容缓。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某高校2013年四年制5653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年级1648名,大二年级 1457名,大三年级1286名,大四年级1262名。以该高校在校四年制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年级为分层标准,每年级随机抽取三个班作为样本)对研究对象的可能影响体质健康因素进行调查,共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方式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问卷有效率90.6%。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包括获取的2013年四年制5653名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和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453名学生的影响体质健康因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二、结果

(一)体质健康状况的各项评价指标及权重

本研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该高校体质测试中心2013年四年制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记录数据进行指标选取,共选取6项评价指标(其中1000米跑和800米跑,分别为男生和女生的评价指标)对该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评价。选取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分别为:身高标准体重占10%,肺活量体重指数占20%,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占30%,坐位体前屈占20%,立定跳远占20%。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分之和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 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 分及以上为优秀,75 分―89 分为良好, 60 分―74 分为及格,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二)研究对象的体质健康现状

(1)该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及趋势

通过对收集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格率为55.1%,其中及格水平占总体的29.6%,良好水平占总体的24.5%,优秀水平仅占总体的1.0%。另外还可看出,女生的及格率明显高于男生,在各个水平阶段女生总体的体质情况均明显优于男生。见表1。

(2)该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具体情况

该校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属于正常体重的学生占研究对象总体的47.1%;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属于正常体重的学生总数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属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的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见表2。

该校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的学生占研究总体的25.6%;从大一到大四期间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学生在校期间,肺通气功能有所改善。见表3。

(三) 大学生促进体质健康的有关行为及频率

该校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及以上的学生,总体上出现减少趋势;在大三期间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在大四又开始减少,这可能与大四期间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有关。见表4。

该校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连续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1个月的学生所占比重均为最多,且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见表5。

三、讨论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该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1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由16.8%最后减少到8.5%。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不达要求是体质状况较差的重要原因。其中在大二下降到8.8%,这可能与学生升学之后脱离父母监管,业余生活增加有关;大三上升到14.0%,这可能与学校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和个人健康意识提高有关;最后在大四下降到8.5%,这可能与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压力加大有关。另据问卷调查显示,该校学生按照自己意愿安排每天饮食所占比重最多,较少学生按照所需营养进行合理安排饮食,这是造成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一个基础性原因。该校从大一到大四均有一半以上学生对自己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比例不超过40%。而根据收集的体质测试数据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水平占总体的24.5%,优秀水平仅占总体的1.0%。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这可能与所在社区组织健康体检情况较差有关。

四、建议

(一)合理调整高校体育教学计划,高年级适当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体质健康,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和观念。目前在全国高校除体育院校外,体育教学几乎全部只在低年级当中开展,而在高年级时期,随着业余生活的进一步丰富,使得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的状况。因此,合理调整该校体育教学计划,在高年级当中适当开展体育教学,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利于改善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一步深化、固化学生的终身锻炼思想。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对于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行为习惯和教育子女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意识和有关健康行为,进而影响子女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状况。因此,提高父母对自身、对子女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关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利于从源头上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加强营养,形成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

拥有健康的体魄,建立在充足的营养物质之上。正所谓“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根之木”,如果缺乏充足的营养物质,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促进体质健康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形成一个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按照人体每天所需营养物质进行合理安排饮食,是改善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途径。

(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不但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状态,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到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健康价值观,能够促使自身去实施有利于体质健康的行为,自觉减少体质健康危险因素的产生,从而真正地自觉地从自身出发去改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陆,吴群红等.社会医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李淼晶,牛志敏等.高校社区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5.

第3篇

小学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让他们做健康的少年,是每个小学体育教师都应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及时了解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掌握小学生体质变化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改善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工作,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实际的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本人对朝阳区劲松几所小学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充分的调查,发现虽然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小学生的体质正在逐年下滑。

通过对小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及我区要求,我校对各年级进行测试,项目分别是:一、二年级为身高标准体重、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三、四年级为身高标准体重、50米跑、仰卧起坐;五六年级为身高标准体重、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最后,决定完善小学体育设施,增加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场所,营造全社会关注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让小学生的体质不断得到增强。

经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分析,我校有在校学生1454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有453人,约占31%;处于“良好”水平的有716人,约占49%;处于“及格”水平的有237人,约占16.2%,总合格率为97.9%。在测试的对象中尚有个别学生还处于不合格状态。其中,女生的优秀率与良好率均高于男生。

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成绩分析,我校有超重学生102人,占7%;肥胖生有296人,占20.3%;较低体重的学生有288人,占19.8%,营养不良的学生有23人,也就是说我校学生中非正常体重学生所占比例达到了51.2%。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其中,肥胖学生的比例着实令人担忧。这些现象与学生长时间静坐学习、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睡眠时间不足、饮食习惯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我校中年级学生的体质合格率在全校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速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加强相关内容的安排,科学安排课外活动练习内容,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与监控。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竞赛、年级比赛等途径,加强相关内容的练习,提高学生速度素质。

我校肥胖学生的比例较高,其他非正常体重的学生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加强多渠道宣传。通过学校广播、体育课及健康课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健康常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其次,加强家校沟通。利用家长会、校园网、家长学校等途径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的一日三餐,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情况,寻求家长的帮助。第三,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实效性,认真组织好体育课、课间操及早操、课外活动及大课间等活动,适当开展年级竞赛、学校运动会等,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并通过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四,利用业余时间为肥胖学生及待合格学生开办体育补习班,帮助学生摆脱体育落后的“帽子”,建立体育运动自信心。第五,争取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使家长、学校、学生之间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属于下降趋势,今后在体育课堂和大课间、课间操中,我们要加大力度,积极鼓励肥胖的学生动起来,增强身体素质。平时我们也要多关注学生的饮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兴趣 学习方式

一、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 活动;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真无暇,设置各种情景、营造愉快的氛围,培养他们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的特点,在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初步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充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才可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上能提供给学生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消化和掌握知识。

例如,小学五年级《篮球之投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篮圈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则在不同场地之间进行巡回,做个别指导和纠正动作,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投篮练习中。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当然,教师的辅导要正确简洁,做到精讲、多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互动”。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相互活动状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合作可以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产生更多的灵感,得到更好的体验,获取更大的收益。例如,小组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2至10人)。运用小组教学组织形式,能充分发挥小组的自主性和它所有的互动、互助、互争之功能,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怎样让体育委员或小组长在学习中参与示范、辅导和纠正动作等工作?是每位教师运用的关键。例如,小学四年级《篮球之运球》,尝试让体育委员或小组长做小小老师,对同伴进行辅导和纠正运球动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鼓励,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既可以发挥他(她)们本身运球的特长,提高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增加人际交往。从而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负担。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既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思维启示、思想启发及体育活动中的帮助、指导,又能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和鼓励,使自己的学习信心、展示欲望得到增强和改善。例如,在小组教学中,尝试让每位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和提高胆量。水平三的学生轮换当小组长,让学生做好领操、喊口令、组织同伴活动和组织游戏等活动。从小锻炼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提高每位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

二、成果展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通过练习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最佳的收获成果展示,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最佳动作,汇报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例如,小学五年级《跆搏踏板操、踢踏舞》。先学踢踏舞,再学跆搏踏板操;让学生先体验节奏感,再增加难度;再次,给学生自主创编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学好基础动作上创造新的组合;最后,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学生先评价,教师再做适当小结。这样的课堂教教学,能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欢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

第5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能促进;敏感期;灵敏素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5-0089-04

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体能水平是体质状况的外在表现形式,本着以基础促发展的原则,本研究进行了基于敏感期的、具体的、实操性较强的以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为例的体能促进干预实验研究,以期为有效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顺利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效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内容和思路。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先在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然后在这2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则为对照班,具体抽样结果是:实验班级有二(3)、三(4)、四(2)、五(2);对照班级有二(2)、三(6)、四(4)、五(5),每班人数均为60人,无人中途退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升学任务,很难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故没有在这两个年级进行实验研究,这也是本次实验研究的缺憾之一。

1.2 实验方法

谢敏豪[1]提出:“通常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称为增长敏感期。一般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 ±s)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值的年龄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值的为非敏感期。”依据这一概念界定和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特征,通过查阅杨世勇[2]、李鸿江[3]、李洁[4]等人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界定,确定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6~13岁,正好对应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本研究以在敏感期内对灵敏素质进行促进,并兼顾其它同期促进的身体素质(如平衡素质)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水平目标为依据,通过引进改造后的、针对发展灵敏素质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采用轻便、安全、易于开展的现代体能训练器材,如软梯练习、六边形训练器练习、敏捷训练圈练习、反应球练习和平衡盘练习等,制定了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实践方案,并采用准实验设计法,对实验对象实施为期3个月的干预教学实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2011年12月31日共计15周,其中包括实验前和试验后各1周的测试时间,国庆节放假1周和1周的机动时间,实际实验时间为11周。

2)实验过程:(1)实验前。首先对参与实验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平衡素质进行测试。(2)实验中。在不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5~10 min)或基本部分(10~15 min)实施由任课教师依据方案选择和制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是:利用小学每周3节体育课的时间,在课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选用软梯、六边形训练器、敏捷训练圈、反应球和平衡盘等练习内容,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对照组也采用“课课练”的形式,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如徒手操、慢跑和游戏等。也就是说,两个组别的教学内容除了对应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不一样以外,其它教学内容相同。每次课的负荷强度以达到本人最大储备心率的60%~70%为宜,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可控制在1︰2,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使两个组别受到相同运动负荷的干预,即两个组别由同一任课教师任教,并采用相同的练习时间、练习组数和次数,负荷强度尽量一致(通过心率来控制)。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组别的学生使用同样的仪器、方法和标准,由与实验前测试相同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3)实验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为充分体现学生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幅度,对两组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进行了检验,数据结果均以差值的平均数±标准差( ±s)方式表示,P

3)实验条件控制:(1)在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进行测试前先咨询任课教师两个组别整体的体能情况,以保证测试成绩的可比性;(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从数据的差异性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3)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控实验组任课教师对方案的执行情况;(4)采用单盲实验法,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5)为避免两个组别在课外活动时间的运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期间对两个组别在校的课外活动内容和负荷量尽量控制到不存在大的差异或不对某个组别做单独的运动干预。

4)测试内容和方法:(1)十字跳,目的是测量变换方向跳和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听到口令后,由起点双脚跳入第1区,接着连续跳至2、3、4区,再跳回1区,连续跳时间为10 s,记录10 s内跳的次数,每跳1次得1分,每跳错1次(如错格、踩线、双脚不同时起跳或落地)扣0.5分,受试者因意外中断动作或特殊原因影响成绩时,允许重测1次。(2)十字辨向折返跑,目的是测量判断、快速起动、控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测量方法:受试者站于两直线的交叉点,听到方向指令,快速起动跑至线端并立即折回,以脚踩交叉点为完成1次,连续跑4次。用秒表记录每次跑到时间,4次累加即为测验成绩。每人测验2次,以较好1次的成绩为准。(3)单足闭眼支撑站立,目的是测试学生的静力性平衡能力。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双足直立姿势开始,单足支撑站立,非支撑腿向前伸直,使脚掌离地面约10 cm,两手叉腰,闭眼维持平衡,计单足独立的持续时间,支撑腿的前脚移动即停表,取3次测验中的最佳成绩。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组别实验前后通过组间比较后,无论是十字跳得分还是十字辨向折返跑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平衡素质测试成绩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灵敏素质的促进练习,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提高较大,二年级呈显著性差异(P

2.3 对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实验临近结束时,利用体育课前和课后时间,以分批发放的方式,采用小型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实践方案可行性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实际回收226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93%。

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中3个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具体调查内容为:(1)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基本运动术语);(2)喜欢的锻炼内容(软梯、小栏架、灵敏训练圈、六边形训练器、反应球);(3)对练习方法的喜欢程度(很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喜欢、讨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所调查的灵敏素质相关知识的掌握都在60%以上,尤其对概念和作用的认识超过了85%;实验所提供的在现代体能训练中被广泛应用的器材很受学生欢迎,其中软梯、灵敏性训练圈的喜欢人数超过了90%;实践方案所提供的练习方法很受同学们喜欢,其中很喜欢的人数达到了91%以上,这说明灵敏素质实践方案在小学阶段实施是可行的。

3 讨论

3.1 实验效果的显著性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方案中所设计的练习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受试学生的影响效果都呈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同样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些针对性练习方法和手段在经过“学校化”改造后,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和有效的,特别是现代体能训练所使用的方法和器材普遍具有样式多、趣味性强、轻便柔软、安全性好、色彩鲜艳、易于普及和开展的特点,很受师生的喜欢,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现代体能训练的好多内容不过于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备一些安全轻便的器材,在课外和家中练习。因此,根据敏感期特征,制定具体的体能促进实践方案,不仅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实施措施,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新思路。

3.2 利用敏感期,采用“课课练”形式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有效策略

在敏感期内侧重发展某些体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早已被认可,但是进行实践检验的研究并不多。吴键[5]提出了通过“课课练”来有效解决学生体能下降问题,还提出了把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入体育课堂的研究设想,但没有对“如何引入”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敏感期,对传统“课课练”内容进行改造,注入新的内容,“课课练”形式确实是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课课练”的时间和运动负荷量,避免把“课课练”上成“训练课”。

3.3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

对于实验组来说,三、四年级学生的两项测试成绩较对照组都呈高度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很大关系。这一阶段是小学生身体成长更慢、更稳定的一个时期,是从出生至青春期期间最慢的增长时期。同时,在这一阶段,体重的增长要大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身体的重心较低[6]。所以,在这一阶段可以加强对身体的控制以及对基本动作技能的强化。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获得较好的基本动作技能,那么这个时期也是熟练掌握基本位移和平衡动作的最好阶段(从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可能也是数据统计结果中,特别是在平衡素质的统计结果中,出现这两个年级的标准差数据过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学角度来讲,三、四年级是学生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的时期,教师应适当增加这一时期灵敏素质练习的内容比重。

3.4 实践方案的内容应尽量“个性化”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每组数据统计的标准差数值都较大。从体育统计学角度分析,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7]。这也是本研究的缺憾之一。为提高实践方案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本研究认为,应使实践方案的内容尽量“个性化”。如在实验前,可以根据测试成绩,首先进行班内个体差异评价,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然后在教学组织中,按照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高效教学,从而也提高实践方案的实操性和可行性。

3.5 重视身体素质间的转移

由于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转移现象,故本实验在灵敏素质实践方案中设计练习手段时,在以促进灵敏素质为主的情况下,有意增加了部分促进平衡素质的练习。从对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平衡素质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的一项综合素质,它与速度、力量、柔韧、平衡等素质之间存在直接转移与间接转移现象,平衡稳定性是大多身体素质的基础,且就转移产生的效果分析,平衡素质与速度素质之间存在可逆转移现象,再加上8~12岁又是平衡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综合这些因素,也就不难解释这一实验结果了。因此,在中小学生体能促进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一定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转移这一现象,只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容比重,让它们之间多产生直接转移,就可以使它们之间多产生良好转移,从而全面提高促进效果。

3.6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仅对“在同一年级的单元计划中,应注意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性和范围;学期内教学内容方面纵向要有量、强度和难度的层次体现”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组织的“纵向顺序性、连续性和关联性”的验证,不利于研究结果形成系统的结论,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敏豪.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2.

[2] 杨世勇. 体能训练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3.

[3] 李鸿江. 青少年体能锻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4] 李洁.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5-206.

[5] 吴键. 归去来兮 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J]. 中国学校体育,2010(8):23-24.

第6篇

1.1、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在体育健康教学观念上,学校存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像高职类的学校,体育健康课就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让学生有一定的活动量就行了。这样的认识,一是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健康课的基础设施,场地器材建设等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每学期购置的器材就只是最常见的球类、跳绳等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的器材。要想开设民族项目还必须得自制器材。使得教师开课的内容、项目非常有限。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项目安排上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三是个别教师没有很好执行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目前在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以及体育教学组织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目标达标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忽视学生身心素质以及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的评价,学生为考试和标准测试处于被动和应付的状态。

1.2、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然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在实践中这却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惟一目标,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技术都是惟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意志的发展等,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思想和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我校步入高职办学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体育教学盲目向其它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们民族高职师范体育健康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1.3、教学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单一

教材内容陈旧,加之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现阶段我校公共体育健康课项目内容主要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与中小学基本雷同,体育课程的学习不被多数学生喜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课的结构基本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程序一般采用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比赛、评价,教学方法手段也落后单一。项目繁多,蜻蜓点水,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情意功能重视不够。一节体育课学什么内容,用什么器械,做什么动作,一切由老师决定,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理解和关心。究其原因,主要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对新时期高职体育健康课教学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没有把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

1.4、体育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少,场地设施差,运动器材短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运用,严重影响和阻碍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有效开展。要上好一节体育健康课,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我校场地器材设备设施较差,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更无法使教学活动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局面是:课程设置单一,课时安排不灵活,教学计划不全面,教材内容少价值,教学手段不新颖,课堂教学中反复练习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社会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1.5、缺少交流的封闭式教学阻碍了民族高职师范体育教育的发展我校是少数民族学校,受人文环境的影响,缺少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学管理体现一定的统一性、固定性,指令性。具体表现在:固定班级,固定教师若无特殊情况一直教到毕业的授课方式,这种固而不动的教学模式,虽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但却难以发挥教师的技术特长,也很难使学生很长时间接受一种教学模式,进而压抑了学生对教材教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教学资源的限制,每学年的教材内容规定过死,缺少置换内容,进度缺乏伸缩性,造成盲目授课,形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我校的大多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同小异,教学组织过程也能难免同出一辙,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校由于经费短缺,每年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得不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也很难将外面的新信息、新技能、新观念、新教材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带入自己的授课中,教学领域没有开放性,势必造成我们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推进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1、转变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制约民族高职师范体育课程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是体育观念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已不能适应时展要求和高职教育、体育发展实际与需要。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转变观念,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民族高职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要树立终身教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兴趣。

2.2、充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以民族体育内容为活力,推进民族体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体现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教学地域特色,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进行教学,极具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可行性。在多年的民族体育教学中,我们利用蒙古族语言口令指挥队列,利用蒙古族的安代舞做准备活动,更易唤起学生的兴奋性和活动的积极性;放松活动抛开传统的练习,把学生组织成圆形,手拉手用轻盈蒙古族舞蹈放松,气氛和效果就好的多;把摔跤、布鲁、奔布格、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喜学乐练,也为民族地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另外,如果让学生认真收集当地民族地区的体育游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根据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字叙述的完整性设计活动锻炼项目,这样既促使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又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总之,在民族高职师范大力推广民族体育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弘扬了民族体育文化。

2.3、改变场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领导、教师在注重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公共体育健康教育的功能,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资源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器材设备进行开发与利用,或是对现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还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2.4、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7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延伸;整合

近几年,很多人都在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说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是夸大其词,说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那是事实。“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今天,参与体育活动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很关键。为切实改变这种尴尬境地,新课程下的体育学科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体育课程内容过繁、过难、过旧、过偏的现象,加强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拓展和延伸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内涵,突破每周3节体育课的体育教学模式,延伸课堂教学,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此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育课堂延伸活动和良好的体育环境为两翼的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一、关注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整合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来发展学生,进行无“土”栽培。把学生生活中的体育形式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再以校为本拓展学生的活动形式是我们的主要途径。

1.与学校生活整合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孩子们在集体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增强自信。因而教师要让体育“进驻”学生的校园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校内开展有益的体育游戏,根据游戏对象和运动强度指导游戏方法。同时,及时捕捉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自主体育游戏,并能适合改编,引进课堂教学,使课堂与生活贴近,使体育与游戏并同。比如“石头、剪子、布”、“跳皮筋”、“跨步跳”等等,适当地穿插于体育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游戏方法,合理运动强度,提高游戏安全系数。

2.与家庭生活整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式的体育活动也在悄然形成。家庭式的体育活动家长基本比较重视,因此也影响到孩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家长带领孩子练习,比如晨跑、打球等;一种是家长引导式,给孩子创造条件进行锻炼,比如送到俱乐部训练、给孩子买喜欢的运动器材,像我校中就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乒乓球俱乐部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而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家庭运动引进课堂: (1)向学生介绍当地开展的大众化体育活动和活动场所,技巧讲解和运动效果介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众运动; (2)讲解家庭式体育的主要形式与科学锻炼的方法,让孩子明确怎样更好地参与活动; (3)学校设立锻炼场地 ,鼓励学生来参与;比如我校在水平一的学生中,考虑到孩子们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需要引导和督促,特设置了“三项特色训练”(仰卧起坐、跳短绳、深蹲起),并建立了家庭联系单,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在一周内练习的情况。(4)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体育特长展示出来,以更好地刺激和引导其他孩子来参与。如,在水平一(二年级)的一堂《看我的,有多棒!》的体育课中,我让学生把平时参加过的、自己觉得最棒的、自己最得意体育活动带到体育课中来(特殊的器材也可以带来)。在课堂上,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轮滑、呼啦圈、滑板,跆拳道、拉丁舞等等,在短短的几分钟展示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兴致更高,我学你的,你学我的,老师倒被“冷落”了,但效果却出乎意料得好。

3.与社会生活整合

社会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因而体育课堂也可以和社会生活整合。它既包括学生从电视、书刊、网络等资源中听到的,看到的运动项目,也包括在自己身边的社会中看到的、体验到的体育形式,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引入课堂,充实和生动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刘翔,自从拿了奥运冠军之后,成了学生的偶像。我把这个信息资源整理后,来引导学生进行“跨过垫子”的练习,学生比以前的兴趣高多了。我们还把社区体育场所作为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各个社区学生分布的情况,建立了活动小组。我们在“造纸厂社区”“朝阳小区”“桥下小区”三个社区组建“乔丹队”“阳光队”“fenind小队”“绿荫上的搭档”等8个活动小组,在社区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开展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充实了孩子们减负后的闲暇时间,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二、捕捉学科内在联系,与学科资源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学科一改过去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目标,变为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如果单凭体育学科这一单方面很难达到和实现课改总目标的要求,只有把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融入到体育学科当中去进行整合,让它们为体育学科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教学理念的整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其基本理念为: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理念。如果各门学科教师只侧重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理念,将会严重地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单向发展,学生被分成了几块,而不是一个整体。要使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在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下全面发展,需要达到教学理念的整合,使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理想与信念达成共识。通过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制定一个整体的教学计划,达成共同的教学理念:即促进各门学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课程资源的整合

新体育课程除了继续要重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外,还要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重设和创新,开发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比如:①以学校的传统项目、特色项目为载体,形成特色体育。像我校一直是市篮球体育项目的传统学校,因此,我们不仅增加了课时比例,而且组建了班、年级、校各阶段的篮球队,以点带面,形成氛围。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像这样的项目其实有很多,细想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这些项目中成长的,比如踩高跷、跳皮筋、打陀螺、造房子等等。把这些引入体育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民族民间的体育形式,让他们能够在课外也很好地参与。③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带有健身性,而且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像现在的野外锻炼、现代舞、定向运动等。④社会性的体育。社会性的体育主要是指在学生的周围已经形成了的,有一定群众基础,融健身和娱乐于一起的体育形式。像呼啦圈、腰鼓等。在这些形式中,有些很适合学生练习,学生也很感兴趣。

3.教师相互间的合作

现在的教学强调学生间的合作,研究合作学习的作用,但很少有人想到或做到教师间的合作,有的也仅限在“帮助”性质的基础上,缺乏深层次的合作研究。同样,体育教师热情于任教学科的深入研究,也极少关注其它学科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造成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随着新课程深入发展,教师间的合作就成为课程教学的需要。基于斯,体育教师也要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其它学校知识的吸收,同时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加强教师间学科的整合合作:(1)课前合作,根据教学内容,请其它学科教师给予课前的活动支持,或布置相关活动任务,或技术指导;(2)课中合作,根据活动项目,给予与运动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的介绍或技巧的示范;(3)课后合作,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总结,或组织活动,请非本学科老师给予配合,或进行评比,或进行展示等等。如:在一年级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律动、韵律操、舞蹈,而音乐课中也有许多相关和类似的内容,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可以音乐、体育合作进行。可以先由音乐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然后由体育老师设计一些体育韵律动作、口令等,使学生的乐感与节奏感同步协调发展。像这样的合作为课前合作,学科教师间的适时合作,可以使指导更有效,知识落实更到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优化;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教学中活跃思维,从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方面,从而喜欢上体育课。

三、拓展学校体育内涵,与学校活动整合

学校活动是促进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桥梁,而体育活动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可以和学校活动有机整合。它既改变学校单一的竞技体育比赛,以群体竞赛活动为载体,促动学校的整个体育工作。同时也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活动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活动来整合学生的体育生活。

1.开展年段趣味比赛

以年段为单位,定期组织体育趣味比赛。学初,体育研修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月活动赛事计划,每个月组织一次年段体育趣味活动比赛。比如一年级的一分钟跳短绳,二年级的“袋鼠跳”,三年级的一分钟仰卧起坐,四年级的1分钟踢毽子比赛,五、六年级的小男篮比赛,女同学的“8”跳长绳……,年级赛事的规划、组织和过程中课堂的指导,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更能通过月活动赛事的准备,频繁学生活动次数,保证学生日活动时间,提高学生活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组织体育运动周

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为期一周的体育运动周。每次运动周,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过程中倡导三个“多”:一,项目多,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二,参与学生多,每个项目报名的学生人数增多;三,创新多,除常规的运动项目外,要求每次都要设立新的运动项目。因而每次的体育周都是学校的体育盛会,活动前,所有班主任老师都要参与活动项目的训练,每个体育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新项目活动技能和规则的指导。所以,体育运动周是我校体育课堂一个内容充裕的教学资源库。运动周促进了体育课堂内涵的构建,体育课堂丰富了运动周的活动内容。

3.丰富体育活动课

与体育活动课相整合。体育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以外,或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活动。它既可以独立组织,又可以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所以教学时,老师可以借用体育活动课阵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拓展。近几年,学校大课间活动上做出相当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如: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底我们响应教育部制定的“每天长跑1000米,健康快乐每一天”的口号,针对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符合我校的长跑方案,深受学生、教师、领导的好评。5、6、9、10月份我校针对气温高,长跑运动量大不适宜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把民族民间体育――“毽子”引进我校大课间,毽子携带方便、活动空间小、运动量小、简单易学等特点 ,通过半年来的练习,学生70%以上学生会踢。教师、学生齐上场、毽子在操场上上下飞舞的景象。

4.组建各种校体育运动队

体育如果没有竞技比赛,就没有激情。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各种如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男女毽子兴趣小组、男女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这批学生不仅代表校参加各种县、市、省的比赛,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参与带动班级和学校其他学生的参与,起到带动和榜样的作用,以竞技的形式促进群众体育的普及。

体育是一项强身健体的重要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如有效地借用生活社会等多元资源,这不仅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多元体育技能,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塑造学生阳光气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第8篇

摘要:采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越来越多的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和青睐,但是不少体育教师心存“为什么这么好的游戏我无法组织到我想要的效果?”“看别人做得很好,为什么我一组织就乱成‘一锅粥’了呢?”的困惑。经多年观察得出:不是有好游戏就能上好体育课。要想在游戏教学上游刃有余,需要体育教师用心积累游戏教学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文章从知、会、行三个方面论述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组织教学和教法。让体育游戏教学成为操场亮丽的风景,也成为学生喜欢的“奶”和“蜜”。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23

体育游戏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采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越来越多的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和青睐,但是不少体育教师心存“为什么这么好的游戏我无法组织到我想要的效果?”“看别人做得很好,为什么我一组织就乱成‘一锅粥’了呢?”的困惑。经多年观察得出:不是有好游戏就能上好体育课。要想在游戏教学上游刃有余,需要体育教师用心积累游戏教学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一、知——游戏特性与作用

对体育游戏知识、游戏的作用、各种游戏方法、游戏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教师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正确理解,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游戏。

1.体育游戏的特性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用身体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达到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娱乐性——兴趣性,体育游戏使参与者集中注意于游戏过程,参与者轻松愉快,游戏过程和结果的随机性、偶然性、不确定性,使参与者产生极大的兴趣。另外体育游戏还具有无效用性、自发性、自愿性、模仿性、竞赛性、变通性、思想性、创造性。我们应该顺应游戏的特性组织教学。例如体育游戏的“自愿性”,如果我们用教师的权威强迫学生去做某个游戏,再好的游戏也不会做出好效果。教师艺术的引导和出自内心的尊重学生的选择是做好游戏的基础。

2.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综合性的体育项目,一个游戏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如跑、跳、投、攀爬等。它的作用包括:它可以使机体各器官得到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力;对儿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符合儿童积极上进、勇于求胜的心理,可以培养儿童积极进取精神,激励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游戏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易于暴露缺点,如自私、刻薄、不诚信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发挥育人功能;可以作为课的开始、准备、基本、结束部分的内容,并都能达到教学目的。

3.游戏教材的分布

游戏内容丰富,组织生动活泼,不论中学,还是小学,学生都喜欢做游戏。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期待每节课3个游戏以上的学生高于百分之六十;年级越低的学生对游戏的需求越高。江苏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游戏在教材中分布比例为:一、二年级占30-32%,三年级占18-19%,四年级占14-15%,五、六年级占11-12%。小学阶段,各年级游戏教材占比,由低到高依次递减,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

二、会——游戏选择与改编

一节体育课中,选择什么样的游戏,选择哪些游戏,怎样组织要根据课时目标,甚至单元目标,用整体设计的思维选用。游戏的选择运用最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会选择合适的游戏,能改编老游戏,甚至创编新游戏,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必备素质。

1.选编游戏的原则

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身体正确的姿态,增强体质;必须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要反映时代特点;内容要有教育意义;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2.选编游戏的步骤

选编游戏的顺序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选定主教材部分的“大”游戏——时间较长、运动负荷较大的游戏,然后再选择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小”游戏——时间较短、运动负荷也较小。

基本部分“大游戏”的选择与运用分三步走。第一步:根据主教材的特点选择游戏。在小学,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有意注意集中时间短等特点,一节课中的基本部分安排两个教材比较适宜。大部分情况下,安排一个技术教学明显的主教材,如跑、跳、投等,然后选择游戏。游戏选择时首先考虑所选游戏在本节课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是“技术教学拓展”,是“上、下肢搭配”,是“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达成特定目标”,还是“运动量调节”。目标定下后,就可以根据游戏和目标的匹配度选定游戏。第二步:对选定的游戏进行优化。有些游戏符合课的目标,直接拿来就可以用。还有些目标游戏形式很好,但已与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如除四害,如果换成“打光头强”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再如:自然灾害逃生演练课,用“木头人逃生”游戏化处理教材的方式更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学生在游戏中活动的效果也更好。第三步:根据游戏所要达成目标确定组织教学的方法。游戏的组织方式影响学生的运动负荷。如:是分两组还是分四组,是鱼贯式练习还是接力赛跑,对练习密度的影响都很大。

准备部分的游戏作用一般指向“集中注意力”、“技术教学铺垫”、“热身”、“专项准备”的目的,游戏的内容、形式放在整节课中要得当、和谐。结束部分的游戏作用一般指向“恢复身心”,消除紧张心理,将上升的机能下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一节课的几个游戏应尽量避免重复、相似,在组织形式上也要做到“收放结合”。

三、行——游戏组织与教化

一节课中,好的游戏能提升课堂氛围和效果,但再好的游戏还要看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水平。要想把好的游戏上出满意的效果,要预先做多方面的准备:

1.制定游戏教学计划

游戏教学应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学生的年级、学情、身体状况、当时气候与季节、场地器材条件、当地教材安排、教学任务、游戏难易等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

2.游戏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对所上的游戏要了如指掌,尤其是对学生在游戏中可能出现哪些不良表现,要细致考虑,以预防为主,备好应对预案;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检查场地、器材,备好安全教育措施;课前画好场地,准备好教具、器材,画好起跑线、游戏界限等,这样便于学生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如打野鸭游戏的圆形场地,其大小对游戏效果影响很大,圆大了总是漏球,圆小了打中目标太容易,为了达到最佳游戏效果,教师要研究这些细节。

3.游戏教学组织方法

(1)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讲解时注意整好队形,最好讲解队形就是游戏队形。一次讲清,因为先入为主,做错了再纠正比较费力。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宜长时间等待,教师讲解语言宜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并伴以示范。多用儿童化语言,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低年级还可以配上歌谣,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欲望。(2)合理分组。每队怎么分、人数多少都会影响游戏效果。固定分组便于相互了解,培养集体荣誉感。临时分组法有男女混合分组、报数分组、友伴分组、点将法分组(如篮球、足球)、教师指定等方法。分组时尽量避免体质、素质有所悬殊,人数不等。(3)确定领头人。可以用猜拳、传旗、报数、学生推选、教师指定的方法确定领头人。学生推选的方式有助于完成游戏任务、对大家有教育意义。所选领头人要适合角色的体力和智力,能使游戏能连续不断的进行,如钓鱼钩、单腿跳拍人。(4)公平执行游戏规则。裁判必须公正无私,总结和评价必须恰当,对大多数应该肯定成绩,鼓励表扬为主。(5)教师及时发现和问题解决。游戏组织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经验逐渐积累的过程,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想办法解决。例:“贴烧饼”游戏是很经典的老游戏,但如果教师缺乏经验,讲解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跑”的学生不“贴”的问题、“贴”与“被贴”的判断错误引起混乱问题、总是有人没被贴到的问题。可以用模糊计时(倒数10)、贴时喊名字、禁止反贴和重复贴的方式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使游戏在有趣、公平、友爱的氛围中持续进行。

4.发挥游戏育人价值

(1)结合游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如换物赛跑就可以用三种换法:左手放右手取、右手放左手取、两手同时放同时取。(2)结合形势对学生教育。如汶川地震救援。(3)要善于利用时机进行教育。进行顺境教育、挫折教育、规则教育、诚信教育、合作教育、毅力教育、爱心教育等。以打野鸭游戏为例:教育站在圆上的“猎人”要对自己的岗位有责任心,不能漏球,还要相互合作智取“野鸭”;“野鸭”要奋力躲闪,立志做有理想的“鸭子”,争取坚持到最后,争做“鸭王”。(4)关爱学生。学生犯错多以说服教育,以此达到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目的。(5)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好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6)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

第9篇

【关键词】体育;安全;责任

校园伤害事故 “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如今的学校已经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宁,如今的教师行业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的“轻松”。在学校伤害事故中,涉及到体育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据一定的比例。这是与学校体育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本人认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并存。从事20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我,经历过的、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听到的学校体育伤害案例不计其数,有的还历历在目,触目惊心,难以忘怀。通过回忆、疏理和总结,试从成因、法律责任、预防及对策等几方面,对学校体育课伤害事故作一些简要分析,供同行们共勉。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因学校场地、设备、设施、器材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或维护不当,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

案例一:我镇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九年级某男生在参加跳远比赛中,落入沙坑时向前缓冲扑在沙坑边上,但因该沙坑设计不合理,边上是水泥地,导致该男生的头部造成重伤。

(2)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二:某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教师在32米的距离内用板凳设置四道障碍,要求学生越障碍往返跑。练习中,学生高某在越障碍时被板凳绊倒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未成,向法院提讼。

(3)教师在教育不到位,组织不严密,没有尽到安全教育管理保护职责。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三:本校八年级的某班一男生在体育课进行课前5分钟热身跑练习时,学生队形混乱、造成前后同学之间脚相绊后摔倒,导致该生小腿骨折。经查,该体育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教育和要求。不尽到老师应尽的管理职责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4)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是指因为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四:本校九级一女学生张某完成20米娃跳练习后突然倒地,脸色、四肢发白,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张某送往当地卫生院,经1个多小时抢救才慢慢的疏醒过来。后经查明,张某最近患有重感冒,身体很虚弱,该生隐瞒了病情,坚持参加了体育课,结果导致了完全可以避免的伤害事故。

(5)第三方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在体育课进行当中,由于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方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五:某校七年级学生正上体育课,一只狗突然闯进人群,将12岁的学生吴某咬伤。因当地医疗条件差,狂犬疫苗三天后才买到,吴某于一周后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

(6)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六:当地某校八年级一女生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练习仰卧起坐,教师在一旁看护。学生龙某在做仰卧起坐时不慎头部外移,头部着地,造成脑震荡和皮外伤。

二、学校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学校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一定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条规则来处理,学校、老师的责任要争取主动承担,不得回避,更不能逃避,对学生、家长都要有一个满意的交代,争取把事态化解在萌芽阶段,避免事态进一步的升级,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在处理学校体育课伤害事故中,要认真遵循以下规则:

(1)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界定。根据《民法通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师法》《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2)处理事故的相关法规依据及归责原则。①相关法规依据教育部2002年6月颁布了12号令,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②归责原则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学校伤害事故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对象范围及情形。

(4)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及学校免责情况。①伤害事故从责任来看,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主要有学校责任学生与监护人的责任、第三方责任。在责任方式上,主要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三类。②伤害事故的学校免责情况《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2、13条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以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5)学校对伤害事故的赔偿。《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此,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中,因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家长、其他等都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

三、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1)强化纪律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做到天天讲、时时讲,每节体育课应安排2分钟左右的安全教育时间,比如: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穿高跟鞋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树立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责任心息息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组织教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首先,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那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那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人体解生理特点,科学有进步骤地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都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其次,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保护与准备活动的预防,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 实习 问题 对策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年严峻,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比起其他院校毕业生来,他们除受扩招带来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国家教师认证制度实施的影响,其他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行业,这加剧了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教育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教学能力的重要、直接的途径,是在校专业学习的继续,是教育教学社会化和全面衡量验检师范学校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独立从事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对毕业生步入社会前最后阶段的培养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实习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基地难联系

扩招制度的实行,学生人数的增加,随之实习点需要的数量也增加,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规定中学有义务接受高师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任务,而高等院校与中学在办学实际中也缺乏密切的合作交往,且实习学校基本集中在城镇中学,造成这些学校超负荷地接受实习生,加上部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有限,不能实现实习单位的要求,且部分学生缺乏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班主任工作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难以胜任实习学校交给的任务,严重影响实习学校的正常开展,久而久之,很多学校便不乐意接收实习生。

(二)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实习内容不完善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实习,安排在毕业最后一学年,是一次性实习。大部分学校实习时间为6-8周,除去校内见习2周,再加实习单位见习一周及假日放假等,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有的不到3周,再加上十几或二十多个学生集中在一所学校实习,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很难全面锻练学生的能力。如体育学生的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竞赛组织、裁判等综合能力很难有机会实习。在具体实习过程中,一般都存在着重教学轻班主任工作实习,重课堂教学轻其他环节实习,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而同时我们又希望通过教育实习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组织竞赛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目前体育专业教育实习内容与实际情况产生了偏差。

(三)实习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课任指导教师,从学校的指导教师来看,近些年来,中小学校新课改的实行,学校的教师很多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也没从事过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缺乏了解,个别指导教师对体育教育实习的指导目标不明确,对体育教育实习的意义、目的以及具体内容、过程缺乏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认识,从而导致了在实习过程中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实习生得不到有益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学校中显得无关紧要,使体育教师地位很低,也使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责任心不强,有部分任课指导教师将这种工作责任心不强带到实习指导工作中来,实习指导过程有“走过场”的倾向,如对实习生听课指导次数不足,或对实习生的指导过于简单等等,甚至许多学校的体育指导教师认为实习生来的目的就是替自己上课,可以轻松了,在实习中只能看到实习生上课,根本没有中学指导教师,即使是见习期也如此,从而养成了实习生课前不备课,不编写教案就上课的现象,然而,实习结束时他们的实习成绩照样是优秀。

(四)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学生忙于考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或忙于打工,一些学生认为教育实习对将来的工作的作用不大,不认真对待,因此准备不充分,做的过程中也不投入,这样实习效果很差,且由于学生人数的剧增,一些学校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同时进行,一些学生靠社会关系,随便找一所中小学校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章来敷衍学校,学生根木就没有参加教育实习等等,学生出现上述种种行为,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实习生并没有认识到教育实习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不但要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要与教育实习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的人交往,参与实习学校的一些活动。因此教育实习既能增强师范生的教育职业道德和授课能力,同时也能使实习生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所以实习生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实习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抓住这一重要的锻炼机会。

(五)实习成绩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方法

教育实习质量的评价是监控和改进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应是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价方法、指标及要求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体育实习评价缺乏量化的评价。

(六)高师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与中学教育的实际不太相吻合

高师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高师体育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不完全适应培养跨世纪中学体育师资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专业必修课设置没有突出面向中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而缺乏广度,缺乏最基础的东西。不利于培养适应普通中学体育教育所需要的通才。2)专业选修课门类的课时太少,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3)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比如教学实践活动,担任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等,致使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挑选。

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高师体育院系教学计划中对职业技能课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开出与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配套的系列职业技能课,以致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往往表现出专业思想不稳固,担任运动代表队教练、班主任工作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建议与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实习学校

多年实践研究充分证明:在众多的实习方式中,在实习基地校的实习方式远远优于其他方式的实习,不仅实习者可以终生受益,对实习基地校也是有益无弊。实习生不仅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与提高,同时基地学校体育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建设教育实习基地纳入学校的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强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同时承担起基地校教师的业务培训、竞赛的协助、运动会、高考指导、校操、学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料的服务和推广,同时体育院系可以从实习基地得到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同时,而实习学校也能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理论与方法等,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

1.充分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

加强实习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偏重理论、授课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比如到中学去观摩、见习、调查、讨论会等。另一方面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学校来讲授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把三笔字、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等课程中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常规的形式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得好名次的学生给予学分的奖励。加强和提高说课和评课的训练,其三,制定和完善教育实习手册使师范生了解、熟悉与教育实习有关的内容和活动,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规范操作和有序运行,实习前应停课两周进行模拟实习。

2.明确目的,学生要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严于律己,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写好完整的教案,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较好地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在教育实习期间要做好一个学习者,实习生除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实习任务外,还应该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实习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要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每个实习生应尽量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好教育实习的总结,实习生应在教育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自己的表现,发现不足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从教育实习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和积累经验,为进一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应加强课中的组织教学能力、选择和运用教法能力、口令及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编写教案能力、教态及示范能力、课中控制调节能力、场地器材的设计和利用能力、应变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组织竞赛和执行裁判能力、及公关协调能力等。为此,(1)根据教育实习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应修改教学计划,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选修课可以规范为深化拓宽学科教育和应用实践。加强骨干基础课教学,减少非骨干课门类。2)为了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把“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运动竟赛组织编排”、“竞赛裁判法”、“教育场地画法”、“教具制作”、“普通话”、“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时数。

(四)提高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要不断完善和修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把敬业精神强专业知识厚、工作态度端正、协调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担任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实习见习阶段,指导教师就应该对实习生严格要求,努力培养他们严谨和踏实的学风和教风。在实习阶段,要做到“看课、备课、说课、试教、评课”五个环节严格过关,从而使实习生养成备课认真、授课严谨、课后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来培养:(1)加强新课程培训,学校应定期举行培训班,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建构新课程理念,提高指导能力。(2)建立教育实习指导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教育实习工作和理论教学同样得到重视,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育实习工作的积极性。

(五)科学安排教育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形式

科学安排实习时间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先决条件。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时间一般应为10周,其中校内试教2周,到实习学校8周。安排教育实习时间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避免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秋季开学进行,这时间是实习学校的新生入学时间,也是国庆长假时间,这样会给实习学校增加负担和减少实习时间。(2)应把时间安排在4年级的第1学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4年级第一学期前技能性课程己完成,学生己经具备教育实习的条件,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四年级忙于奔跑找工作和参加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所带来的负而影响,学生实习完回校后,还有一学期的再学习时间,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炉补火”,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实习模式多样化,变“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为“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与“单独实习、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等并举的模式。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学校、社区、单位、俱乐部等地方实习,允许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和有用人单位就业意向的学生自行参加实习。根据人才市场、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可以尝试“分类实习”办法,可开辟教育实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教育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教育实习与毕业预分配相结合、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教育实习与完成某部门的科研或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新天地,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于兴国,秦文孝.等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J].人学研究与评价,2007(11):32-38

[2]刘关君,陈品,李昊星.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时代人物,2008[3]:58-59

[3]刘红艳.高师教育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刘一策[J].教育与职业,2008(9):169-171..

第11篇

对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涉及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等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从高等学校教学这一范畴出发,教学改革是包含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层面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不仅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而且各高校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的实践谈我们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树立以下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因为:新世纪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各高校之间人才竞争和质量竞争加剧;从教育规律上讲,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因此,要强调质量建设,形成质量优势,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

(2)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思想。科学和教育密不可分,是源流关系,共生关系。与之相应的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必须以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大学要走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就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同时,科研为教学创设一种学术氛围和探索研究的环境;将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则能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生通过作毕业论文等环节参与教师科研,可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决不能长期在教学科研孰轻孰重等问题上兜圈子,争论不休,而要努力建立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制与机制。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与学的关系是高校中的基本关系。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在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监控和评估,要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教师的指导仍是学生学好的关键,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知识发展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教育目标指导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本来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终身倡导并亲身实践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式。现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广泛采用的Seminar即对话式的研究班教学方式亦是启发式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式。

(4)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不是以素质教育替代专业教育,也不能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要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再仅仅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要进一步拓宽文化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强调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从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从知识与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跨越。

(5)群落建设、网状联系的思想。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和知识增长的主线。与此相适应,我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必须贯彻群落建设的思想,即要按照学科群的思想抓学科建设,特别是伴随着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等大科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日益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巨系统的情况下,各学科之间如果仍是单兵作战、壁垒分明,无异于作茧自缚。要以专业群方式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积极抓好公共基础课课程群、主干基础课课程群、实验课课程群建设。同时,要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增多,新的学科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的特点,加强学科之间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与联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采取或继续采取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与社区、与社会各界的交往与合作,建立网状联系。在交往与合作中确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走出一条合作与发展之路。

(6)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化社会发展的思想。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将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高等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历教育不再是惟一的教育形式,人在一生中必须不断地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同时,个人、组织、社会都必须具有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教育中心。

第二,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我校认为,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改革的思路、方案、措施应当符合理论理性、逻辑理性,还要符合实验理性。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定》,设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经费,走“立项研究、年度检查、形成成果、实践推广”的道路;立项采取“确定重点、指南、专家论证、择优支持”的办法。在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案、措施的基础上,学校做出决策,提供组织支持和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抓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我校近年来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结构,代之以按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按“专业群”的方式设置课程体系;按院系招生和跨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共同基础课,后两年根据学生特长及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分流培养(从2001年起,学校开始在新闻传播、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实施“2+2”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国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等等,都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保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先投入和持续增长,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坚决扭转在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和弊端。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综合共用方向发展,根据学科发展及其建设的需要,对全校实验室建制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步形成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相互配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体系。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实验室实施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补充配套。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先后进行了化学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生物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地学学科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由于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有保障,这些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体育教学改革。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按体育专业方式教学,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学校提出,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2001年实施了“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在一年级基础课中加强理论课教学,二年级体育专选课中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群体分类,开设体育选修课,对不同健康条件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成立各种项目的体育运动俱乐部,为学生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创造环境和条件。目前,新的体育教学方案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学生欢迎。

第六,考试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一直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我校在考试改革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知识点密集的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注重能力测试的课程尝试开卷考试;文科的专业课引入口试。通过考试改革,试卷命题质量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体现了能力和素质导向,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第七,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具体化。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近几年,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学习管理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学生违犯考试纪律处分的规定等进行了修订。从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本科生学习管理办法。本科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取消留级、补考,实行重修制。实行延时攻读双学位制。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和发扬学生个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八,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相对集中这一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学科研联合体,在科研机构建立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实习基地。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实验题目,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提倡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注重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质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主要是:

(1)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纵观教育发展史,学校教育从诞生之日开始,教学改革就从未停止过。从目标到过程,从课程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从硬件到软件,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就要不断进行、不断深化。

(2)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现代高等学校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一点并未改变。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始终主导着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

第12篇

要使思维能力训练成为教学的主线,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知识”背后的规律、方法、思维方式作为比知识还重要的“关注点”,清晰地呈现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欢迎阅读!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

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齐、规范、准确地书写。

对学困生的措施

由于我校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每个学期学生流动很大,导致学困生有比较多的人数,他们有些是学习习惯一直不好,导致课堂效果差,还有些是以前由于到处流动的关系,没有学好英语。对于这些学生,目前我采取以下这些做法:

1、请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帮助。

2、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后给予辅导。

3、安排他们坐在好的学生旁边。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初一上学期是小升初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所以做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进取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本事有更大的提高。同时,经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本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本事,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转变。为此我制定了初一英语教学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英语使用人教版教材,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准备部分,有三个单元。重点是音标和简单基础词汇。第二部分是正式课程,分为12个单元。

本教材所牵涉的教学资料有:自我介绍,讨论本事,描述家人,谈论最喜爱的东西和日常事务等。本教材所要掌握的语法有be动词的用法;一般此刻时;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冠词;人称代词;序数词;名词变复数;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二、教学任务规划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忙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本事构成有效的策略。掌握必须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想象本事。

三、教学措施

1、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科学记忆单词的习惯;注重课堂和课下衔接,培养书写规范化习惯;培养专心听讲,进取思考,大胆参与的习惯;提出要求,注意检查落实,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教材,精炼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有交流才有提高和提高。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将以往实效性强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温故知新,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强化反馈,强化落实。

在课堂上力求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讲清楚讲透彻。针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练多次,但学生仍未掌握的情景,要注意及时把知识传授和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进行教师检测与自检,并及时讲评。

再次,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坚持口语课堂交互活动的生命力。口语课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的交互活动始终处在一种“动态”、“进取”、“参与”、“合作”、和“成功”的状态。用一个月时间进行高密度口语专项训练。

5、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抓好单元过关,及时查漏补缺。

7、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提高英语兴趣,争取获得好成绩。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4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

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

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

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5本学期,是英语试行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学年,为此,我紧紧把握新大纲、新教材的指导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18名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每个学生的英语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的好的学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很扎实的掌握听、说、认读和书写。但也有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困难,班级里很多学生已经两极分化明显,很多学困生明显较弱。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得“既容易又有趣”。

这套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本册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运用能力培养;

2、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让其充分发表出来;

3、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提供了互动互学的条件;

4、设置了发展学生特长的选做题。

体现了新大纲的各项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方向。

三、教学目的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会说课文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大纲要求的单词,并且能听、说、读、写单词和句子,和进行简单的运用。

3、能学会3个小制作。

4、能唱8首歌曲。

5、能听、说吟唱7首歌谣。

6、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重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