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时间:2023-01-02 07:54:00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第1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管理的发展现状

首先,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对一些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和财务资料,运用财务和会计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还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产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了给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决策的时候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使得企业更好的调整未来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方式,使得它们更加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因此,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明白财务分析的好坏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中的意义,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积极推行财务分析方式。虽然上市公司已在财务分析中取得一些进步性的成果,但是在财务分析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要想进一步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

其次,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的基准,所以财务报告的信息必须是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利的,可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研究和探索找出财务报告分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促使上市公司重新建构自己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进而探寻更科学和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全面。首先,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地区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利润和收入以及未来发展的状况都不确定,这就使得财务报告的制定只考虑总体的情况。没有办法反映每个公司财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财务报告的概括性较强,这就使得下属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被隐瞒,进而容易导致决策者的财务决策失误;其次,上市公司缺少对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的披露,而且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财务报告中体现与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相关的问题,只是体现一些上市公司增值的会计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考虑。因此,上市公司要想得以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上市公司只有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才能促进经济利益的提高。

2.上市公司虚构利润收入。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虚构自己的利润收入,这是财务报告分析中最主要的问题,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对原始交易的票据和发票以及印章等进行造假。如果根据会计的基本条例的要求,只有确定存在销售行为才能有收入的记载,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达到营业收入的目的,从而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票据和账簿,从而使得进一步虚构公司的利润收入,从而使得自己利益获得最大化的提高。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审计部门检查出来,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很难确保这些数据的独立性,从而使得上市企业频繁利用这种手段进行经营和利润收入的虚构。

3.国家和政府缺乏相应监管,使企业隐瞒重要信息。由于国家缺乏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而且上市公司一旦暴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就使得公司在经济上受到一些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股市发展不稳定造成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如果要披露一些对自己不利消息,就会使得企业的形象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是企业本来就存在财务报告的问题,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进一步扩大,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报告中的问题公布出来。

4.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制定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来制定自己的财务报告,进而使企业在制定的时候尽量考虑有利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财务报告条款,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相应标准还不完善,而且相关会计发展的准则也不建全,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以规范和界定;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企业的在财务管理和分析的监管力度不足,这也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违规制定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的问题频频出现。

三、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和体制。上市公司要充分分析财务报告的资料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避免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不实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充分分析财务报告所达到的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更好的评估现金流量和财务运行模式,进而使得财务运行的风险逐步降低,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可以将目前企业现在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通过财务报告制定未来的发展模式。

2.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企业应该积极培养高素质和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成为企业的财务人员,从而应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并且对会计相关的凭证和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进而保证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按照法律履行相应的职责;企业负责人应明白自身的职责,积极学习与财务和会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有关经济会计法规和法律,进而对自己和单位、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方负责,才不会指使命令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制定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虚构相应的数据。

3.政府和会计行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应该提高管理层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意识,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大对上市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基本的会计规范为根本,要严格把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资质,让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的人员从事财务的管理工作。其次,还应该加强国家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和检查以及适时的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上市公司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的检查以及审计进行严格的监管。再次,规范行业内部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师队伍的风险意识防控,形成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与外部监管控制的体制,可以高效的发挥监管的职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管上的力度。这种的监督和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行业内部的监督三者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4.政府应健全相关的会计法规和政策。政府应该积极健全和完善与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出台一些法律和政策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规范,使上市企业财务报告得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发展状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在财务报表制定中造假现象的出现,进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所以政府要想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可靠,就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更加全面的被披露出来,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经营和管理状况,这样才能使得相关部门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会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相关领域更加健全发展,进而企业也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在发展中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融资制度;上市公司

在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的发展,但目前还不尽成熟、不尽规范。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问题的突出反映。财务报告舞弊,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不可脱离证券市场特殊的融资制度背景。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制度,就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如下特殊的动机。

一、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

根据我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上市的公司在财务上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行股票前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因此,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使之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上的要求。还有许多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上市改组,将一些劣质资产剥离出去,上市前三年的业绩就有可能并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表现,而只是人为操纵的业绩。

二、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新股发行公司除了千方百计获得上市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外.还存在着多“圈钱”的强烈动机。一家公司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是由股票发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决定的。在中国,新股发行是稀缺资源.股票发行额度受公司的影响较少.新股发行价格就自然成为公司操纵的对象。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

在1996年之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年预测的每股净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市率是由证券主管部门确定的,许多公司就高估利预测,以达到提高发行价格的目的.造成一些司上市当年的实际利润远远低于当初的预测数1996年.中国证监会调整了股票发行价格的计公式: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每股净收益平值×发行市盈率。许多公司又开始对发行前三年会计报表进行操纵。1997年,中国证监会针对多公司操纵发行前会计报表的情况,又将新股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发行价格=每股税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前一年股税后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后的预测每股后利润x30%。这种政策的改变,并没有消除新发行公司操纵利润的动机,一些公司又开始在年会计报表与当年盈利预测报表上同时操纵1999年中国证监会再次调整股票发行价格的价方法,即按照股票市场上行业相同或相近、规相近、盈利水平相近的1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股的平均价格来定价,与前面的几种定价方法相比这次的定价方法比较客观,但是同样有公司为取得较高的发行价格,虚报发行前一年的盈利能力。2001年至2005年又重新采用控制市盈率的办法对发行价格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只要盈利能力还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就存在虚报盈利能力的动机。2006年结束了新股固定价格的方式,提出新股询价制度.是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的一大进步。

三、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

配股或增发新股对于上市公司是十分重要的再融资工具。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要求。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认定主要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限制条件,并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调整:1994年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配股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roe三年平均在10%以上”。1996年中国证监会将原来申请配股的条件修改为“最近三年内roe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1999年中国证监会又对roe进行新的规定:三年平均roe不低于10%,每年roe不得低于6%。2001年,证监会要求拟配股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

为了满足中国证监会有关配股条件的要求.以达到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配股资格线。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在证监会1993年至2007年处罚公告中披露的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处罚的78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46份舞弊年报所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当年证监会关于配股的要求(见表1)。

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度完成了配股,实现了再融资。其中,重庆实业在2000年公开披露的配股说明书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l1.48%、6.82%、16.44%,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l0%以上,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重庆实业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2107.68万元。经查,1999年重庆实业虚增净利润1432.21万元,占当年年报披露净利润的67.94%。其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配股的条件。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倘若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配股资格线,在配股压力的驱使下,自然会设法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i2]。另外。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的上市资格.在上市时就先天不足,上市后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或公司正常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些上市公司都迫切希望通过实现配股和增发新股等再融资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以期能够使公司摆脱困境。

四、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

公司上市后可能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处罚其中最严厉的处罚是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这意味着公司将丧失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这显然是上市公司及相关利益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交易。第158条又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若有上述情形,且“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除此之外,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特别处理”作了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交易所将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这里的“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①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是由于出现巨额亏损导致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都被视为财务异常,将受到特别处理。如果一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后,第三年仍然亏损,交易所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建议。从《公司法》和《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有可能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三种处理,即特别处理、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而这些处理将对上市公司及有关的利益关系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初,政府有关部门、母公司千辛万苦争取到公司发行股票和上市资格这个壳资源,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以扩大公司的规模、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而公司一旦因亏损原因而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

这个宝贵的壳资源优势将损失掉.这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还可能因受到社会的相当关注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股东、管理层和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他们将会尽量采取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甚至是舞弊的手段,来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

第3篇

    花言巧语的欺骗投资者;另一方面,人们热衷于投资,在没有实际考察和缜密思索后盲目听取投行的一面之词,结果损失惨重。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灾难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温家宝做重要讲话。在这一背景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览无疑。投资者在听取投行方面意见的同时,也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中易出现违法舞弊的事项多加注意。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研究

    本文对2007-2009年间,证监会对103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通知的案例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观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的异同处: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似点

    1.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最高地位

    公司得以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当公司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上市后,大股东们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多报酬。这就促使管理者们制定更高的公司战略。大全。当年德隆提出:3-5年内快速进入世界五百强,谋求成为中国制造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当时已是美国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安然,不甘心只限制在美国,妄图成为世界第一。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处处是安然的身影。过于冒进的公司战略和过高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目标的的情况下只好粉饰报表,以维持其光鲜的形象。

    2.利益驱动

    利益,永远是商人不变的话题。为保住有红可分,为一己私利,安然管理层“偷窃”公司员工和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当漏洞越来越大无法弥补时,安然虚构了12亿美元的利润。最终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破产企业。一个公司的上市,涉及关系复杂,涵盖了众多利益。对股东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持有的股票有保值升值的能力最重要;管理者倾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收入来源以公司的经营成果为依据,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发展;而员工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公司。外部环境,则有广大分散小股民、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股民们希望跟着上市公司赚取收益;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靠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政府需要若干知名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这些利益者向公司施加压力或抱有太多期望时,对公司而言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各项财务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公司就只能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法粉饰报表,稳定人心。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不同处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美国的相比,在“普遍性”里又存在“特殊性”:

    1.背景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有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葬负于危机中,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在此之前,美国市场一直由市场自由调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国有企业改革不完全,遗留下不少“后遗症”。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其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争取上市资格的动机之一。

    2.内部管理方面——我国公司管理体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人事制度

    能被形象得分成几个“圈子”不仅是在社会大环境里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个个“圈子”。公司内部的升迁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上司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虽然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亲属这种亲人关系对报表舞弊也产生一定影响。

    3.与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上市保“壳”

    “壳”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我国目前实行特有的“标准控制”和特别处理制度。它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又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交易所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处理。上市已属不易,在证券市场上“保市难度更大,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长远发展,公司上市后往往也会采取些舞弊手段,以确保公司平稳发展。 4.监管制度上起步晚,条例不完善,操作、执行有一定困难 1985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2002年通过了独立于政府的SOX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

    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年9月8日建立了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2002年11月,财政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了明确的条款,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证券市场起步晚等原因,我国证监会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

    财务报告舞弊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其防范、治理方法需要国家、上市公司主体、社会公众的齐心协力,共同防治。

    (一)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舞弊,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2.完善政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对违法行为最一般的处罚就是罚款,在数额上,明显偏低。证监会处理时间滞后,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中间检查的流程。如果证监会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公开化”、“透明化”,相信投资者们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盲目投资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3.投资者适时改变角度,不仅要对钱财投资,更要对知识投资

    上市公司报表公布时,要仔细注意容易舞弊的报表事项。关注利润也不能忽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报表附注内容。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注意报表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往往可以体现舞弊倾向,投资者关注这些细小环节,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防止被骗。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大股东的控制。公司是股东的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受大股东的主观影响。要维护员工和小股东们的利益,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股东由于势单力薄,加上受业务素质和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很难做出有影响的决策,因此往往只有名义上的发言权,使得股东大会被大股东所操纵,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无从实现。因此,要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就要实现“权力制衡”,通过提高小股东们的权利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由大股东先提出候选名单,股东大会表决时采取回避制度,尽量减少大股东对选举的影响。最后,加强和改善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监事会人员构成改造,改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控股股东代表在监事会上的席位,增加相关利益者代表在监事会中的席位,同时提高候选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当前危害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协同舞弊,即企业内部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预防这种类型的舞弊,仅从企业内部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已经不大。必须加强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合作,共同实施监督以对其进行控制。大全。对外需要政府要出台严格规范的审计准则,加大处罚力度;对内则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用道德的约束力时刻提醒注册会计师的任务责任,警惕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舞弊三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探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不仅是政府、金融界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并不高端,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下,把舞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家宜宾,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例分析,财会学习,2009,8(302),27:29

    [2]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5(344) 48:50

    [3]秦文娇,王清峰,逯统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财务与会计综合版, 2009,3(29),56:60

第4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3)舞弊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报告舞弊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舞弊带来的虚假信息反而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4)疏忽行为同属舞弊行为。勤勉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舞弊,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2)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遭受投资损失。(3)相关机构受害。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相关中介机构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对于公司高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禁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受重大打击。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6)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信任,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长此以往,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 

(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 

第一,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目前(如年末)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如次年)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第二,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目的需要,不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费用。 

(二)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还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 

(三)掩盖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信息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主要包括对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担保事项、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资产行为等的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四)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 

(五)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收取关联企业资金占用费,或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六)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 

一些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为达到少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少计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应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是根本原因 

财务报告舞弊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增发条件的需要、避免被st或退市的需要、银行贷款的需要、管理目标的需要等。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也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益作假账,出假报表。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目的主要是虚增利润,而虚增利润后的报表一旦对外公布,往往带来的就是流通股股价的上升,因此,流通市值的增加是舞弊回报的重要方面。当然,舞弊也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目前在我国,舞弊收益往往大于舞弊成本,这是很多上市公司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条件 

一方面会计准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会计政策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再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形成“一股独大”,客观上造成了财务造假的土壤。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五)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环节,未能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上市公司报表使用者众,使用目的各不相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已由对资本所有者负责扩大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公众一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重,揭露管理当局的舞弊,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却要求注册会计师自负盈亏,承担揭露舞弊的成本。当管理当局实际操控委托大权,即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时,作为经济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难以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内外结合杜绝舞弊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因利益驱使导致的财务报告舞弊,必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1)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严格把好第一道关。(2)提高相关检查、审计、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3)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4)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往往围绕股票发行上市、新发和增发股票进行,因而证监会在制定各种相关规则时,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多项会计指标同时考核,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 

(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本,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 

一是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确实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冲动,从另一角度看,民事赔偿还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起诉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威慑力。二是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因此,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应当成为重要选择。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各方博弈的结果,留有较多的选择空间,为财务报告舞弊埋下了伏笔,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防范财务报告舞弊,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说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使之更加严谨。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第二,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公司具有长期竞争意识,上市公司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增加舞弊公司的舞弊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第5篇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及时性;信息披露;外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4-0020-05

一、引言

及时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之一,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披露定期报告。有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披露的早晚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1]25,及时披露财务报告能够引导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2]345,降低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3],缓解相关使用者的利益冲突[4]。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重要的信息中介,证券分析师(以下简称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广泛,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更为专业和深入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披露,包括盈余预测和推荐评级、提供研究报告以及公开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观点等,可以说,分析师的关注和跟踪向资本市场传递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5],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6],进而作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外部监管者[7]245,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8]。那么,分析师关注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使其更加及时披露会计信息,从而降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呢?如果有影响,这种影响会受到公司治理情况的“干扰”吗?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从外部环境理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考察分析师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2001―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并将样本按照审计意见类型进行测试。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在于:(1)以往文献主要考察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对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鲜有文献从外部因素考察对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解。(2)通过考察分析师关注与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关系,为分析师外部监督职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增量证据。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上市公司年报具有信号作用,及时披露可以修正或证实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为其投资决策所用。Chalbers和Pelunan早在1984年就研究了证券市场对信息披露时间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对提前披露的信息能做出积极反应,而对延迟披露的信息持消极态度。[1]21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有关研究也逐渐深入。Haw等使用1994―1997年较早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业绩好的公司比业绩差的公司要更早披露年报。[9]Bipin 和Sanjeev在研究董事会和机构投资者对盈余消息影响时也发现利好消息的年报倾向于早披露,相反,坏消息则较晚披露。[2]343陈汉文和邓顺永通过分组检验方式发现,虽然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加大了规范力度,但盈余报告及时性变化不大,仍然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特征。[10]Chen等研究中国股市发现,审计迟滞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频率正相关,这表明财务报告披露不及时,有可能是审计双方的谈判协商久拖不决,审计迟滞是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性增加的信号。[11]此外,李维安等发现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迟滞时间较久,且年报披露不及时。[12]王雄元等认为“非标”意见对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显著,“标准”意见公司会更早披露其财务报告。[13]

由上述文献回顾可知,诸如业绩和审计意见等公司治理状况会影响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存在“好消息”的公司除了具有如实披露的动机外,还会选择提前披露其年报信息,以期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和超额回报,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利好信号;而延迟披露则正好相反。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研究重点也逐渐由内部治理机制转移到了外部治理机制,很多学者注意到诸如外部环境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1415],而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也越发受到关注。

分析师作为解读和分析财务信息的主要中介力量,是证券市场与投资者之间的重要信息纽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公司的信息透明度。[16]近年来,分析师对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Hong等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分析师关注会增加公司股价的信息含量,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持续的分析师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具有推动作用,更能够促使上市公司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17]Chang等发现分析师关注较少的公司,信息不对称情况会更加严重;分析师的关注可以起到潜在的公司治理作用,进而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行为。[18]Knyazeva实证分析了分析师在公司治理中的潜在作用,认为在管理层行为和企业财务业绩方面,分析师关注与公司治理的作用具有相似性。[8]Arya和Mittendorf认为分析师可以协调竞争公司间信息披露,持续的分析师关注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为充分的信息披露。[19]

综上所述,我们注意到分析师关注会影响企业信息披露决策,加速资本市场信息传播,向资本市场传递更多信号。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限定其他条件,分析师越关注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越及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李晓玲,等:分析师关注影响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吗?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1―2012年A股所有观测值为初始研究样本,在研究中按照以下顺序对样本进行了筛选:(1)剔除了非正常交易状态下的ST、*ST及退市的观测值;(2)由于经营环境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参照研究惯例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3)删除了存在数据缺失的样本观测值,最终得到14199个样本观测值。财务分析师跟踪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公司治理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其余数据均从RESSET 数据库获取。对所有连续变量分别在1%和99%分位数进行了winsorize 处理。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关键变量定义

分析师关注的度量,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加以度量,AFNUM指分析师人数自然对数,等于LN(1+分析师关注人数),ADNUM指分析师关注虚拟变量,1代表有分析师关注,0代表没有关注;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度量(RLAG),为考察分析师关注对年报及时性的影响,我们选择报告延迟①这一指标来表示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审计意见(OPINION),是虚拟变量,若为无保留意见则赋值为1,否则为0;未预期盈余(UE),采用随机游走模型通过本年盈余减去上年盈余再除以上年盈余绝对数而得,具体计算如下:

2.模型构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分析师关注对报告披露时滞RLAG是否会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即受到“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影响,本文将样本按照资产收益率ROA区分为亏损企业(ROA0)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无论盈利企业还是亏损企业,分析师关注数目AFNUM与报告披露时滞RLAG都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28574、-12204,T值分别为-300、-457。而对于亏损企业,虚拟变量ADNUM与报告披露时滞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系数为-23258,T值为-180,盈利企业之间则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系数为-40945,T值为-814,说明相对于亏损企业,分析师关注对于盈利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总体而言,无论企业业绩好坏,分析师关注都会影响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

本文借鉴YU、王振山和姚秋的研究,使用超额分析师关注度来检测分析师关注与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关系[7]255,[20],即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1―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关注对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师越关注,企业财务报告披露越及时;区分审计意见后,相对于“非标”意见,在标准审计意见下,分析师的关注会使财务报告披露得更加及时,说明审计意见对分析师关注与财务报告披露时机的选择有较大影响。本文的检验进一步证明,分析师行为会影响公司治理行为,分析师的跟踪会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时机的选择。因此,在中国未来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上,应多从外部监管视角出发,考虑分析师的作用,使信息披露由强制性转变为市场效率的自觉要求,从而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此外,作为财务报告使用者要注重分析师研究报告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于报告中提示未能及时披露财务报告的公司,要警惕其潜在的意图和风险。

当然,本文在研究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区分其他公司治理条件下研究结论是否适用,分析师关注在提高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同时是否提高报告披露的整体质量,这种影响是否会给企业带来诸如股价或业绩的提升,明星分析师关注是否会使得财务报告披露得更加及时,上述问题将是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 报告延迟(Reporting Lag)是指财务报告实际公布日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

② 有研究表明,审计意见类型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CHAMBERS A E, PENMAN S H. Timeliness of Reporting and the Stock Price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4(1).

[2] BIPIN A JINKYA, SANJEEV BHOJRA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uter Director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Properties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43).

[3] BUSHMAN R, SMITH A.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32):237333.

[4] 张子健. 年报预约披露日变更、时机选择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2):113121.

[5] 方军雄,洪剑峭.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J]. 证券市场导报,2007(3):2530.

[6] 潘越,戴亦一,林超群. 信息不透明、分析师关注与个股暴跌风险[J]. 金融研究,2011(9):138151.

[7] YU F. Analyst Coverag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8(2).

[8] KNYAZEVA 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t Following and Firm Behavior[R]. New York: Working Paper of New York University, 2007.

[9] HAW IM, QIDQ, WUW. Timeliness of Annual Report Releases and Market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s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The Case of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2000(2):108131.

[10] 陈汉文,邓顺永. 盈余报告的及时性: 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4(4):103108.

[11] CHEN CHARLES J P, SHIMIN CHEN, XIJIA SU. Profitability Regul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Modified Audit Opinions: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1(20):930.

[12] 李维安, 唐跃军, 左晶晶. 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基于2000―2003 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5(3):1423.

[13] 王雄元,陈文娜,顾俊. 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J]. 会计研究,2008(12):4755.

[14] BROWN N, DEEGAN C.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A Dual Test of Media Agenda Setting Theory and Legitimacy Theory[J].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8(29): 2141.

[15] 沈洪涛,冯杰. 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 会计研究,2012(2):7278.

[16] 周泽将,杜兴强. 新闻发言人、财务分析师跟踪与信息透明度[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1): 8290.

[17] HONG H, LIM T, STEIN J C. Bad News Travels Slowly: Size, Analyst Coverage,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Strategi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0(1):265295.

[18] CHANG X, DASGUPTA S, HILARY R. Analyst Coverage and Financing Decis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6(6):30093048.

第6篇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可以说,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我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国人忧心忡忡。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本文通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对于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和应对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从而满足市场及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舞弊,审计

abstract

financial reporting is a way to express the information of a corporation’s business operation. it’s also a document which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t a specific date,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achievements and cash flow during an accounting period. it includes data information (eg. 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cash flow) and non-data information (eg. financial illustration, anno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is a kind of reporting which doesn’t keep to th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ccounting principal and the present law or discipline. nowadays, we can fin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all round the world. people were surprised by enron affair in usa. and chinese people also get worri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blue chip such as qiong ming yuan, pt hong guang, yin guang xia and other public companie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will mislead the decisions of information users and redistribute the economic profits. from the whole society, it will destroy the market rules and increase the trade expenses, which will create deep destruction to economy.

the paper aims at being effective to the precaution and solut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by analysis and research,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 and investors.

key word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fraud, audit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1

(一)内容分析••••••••••••••••••••••••••••••••••••••••••••1

(二)类型分析••••••••••••••••••••••••••••••••••••••••••••2

(三)年度分布分析•••••••••••••••••••••••••••••••••••••••2

(四)高发领域分析•••••••••••••••••••••••••••••••••••••••3

(五)舞弊手法分析•••••••••••••••••••••••••••••••••••••••4

四、审计人员如何侦察虚假财务报告的不实表达•••••••5

(一)保持专业怀疑•••••••••••••••••••••••••••••••••••••••5

(二)关注溢列存货•••••••••••••••••••••••••••••••••••••••5

(三)关注是否存在过度冒进的会计处理•••••••••••••••5

五、虚假财务报告应对••••••••••••••••••••••••••••••••••••7

(一)重点关注管理层舞弊•••••••••••••••••••••••••••••••7

(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7

(三)案例分析••••••••••••••••••••••••••••••••••••••••••••8

(四)完善宏观机制及制度••••••••••••••••••••••••••••••10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2

一、序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虚假财务报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其内容涉及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类型、年度分布、高发领域以及常见的舞弊手段等。并且就审计人员如何侦察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正确识别真实财务报告和虚假财务报告作了论述。另外,通过列举我2个典型的虚假财务报告的案例,提出了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尤其是管理层舞弊造成的虚假报告的应对方法,其中包括微观方面的风险审计模式的运用,以及宏观方面的机制、制度、法规的完善和改革。

研究我国虚假财务报告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能够促使财务报告如实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权益,规范市场运作,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文献综述

对于虚假财务报告,国内外一直以来就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美国安然事件之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虚假财务报告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国的许多学者就虚假财务报告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如,袁小勇在《虚假报告研究•侦察•识别•治理》一书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分析背景,罗列了财务报告的造假手法,并且提出了侦察、识别和治理的有效手段。另外,林炳沧也在其主编的《如何避免审计失败》中,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阐述了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本文借鉴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案例,旨在通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分析,研究其在内容、类型、年度、高发领域及舞弊手法的特性,从而确定审计人员应该如何侦察和识别虚假财务报告,以及应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应对虚假财务报告。本文的特点在于:在以往文献对于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添加了数字方面的分析,对于我国虚假财务报告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对虚假财务报告作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

本文资料采集于1996-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中的处罚决定,对于1996-1999年的资料是通过(.cn)获得,同时将这些数据与陈汉文等(2001)的数据进行了核对,增加了一个中经公司案例,另外根据定义的虚假财务报告概念,在他们的基础上补充了广深铁路(1997)、中远发展(1998)、蓝田公司(1999)和顺鑫农业(1998)等四个案例。2000-2001年的数据通过直接查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的书面发行本获得。这样,通过采集共得到了36个虚假财务报告案例。

(一) 内容分析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是指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的虚假信息。在研究的36个案例中,资产虚假有7家,利润虚假有17家,设立时间虚假有3家,股本金和股份数虚假有9家,募集资金用途虚假有7家,支出和负债虚假的有4家,其他情况虚假有15家,包括了虚假陈述股票托管、大股东的持股份额、诉讼案件情况和有意混淆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金额等。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财务报告中虚假信息的分布面很广,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报告内容。其中利润是虚假程度最严重的,然后是资产、资本金和股份数的虚假陈述,以及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挪用募集资金。这表明:调节利润是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从而粉饰公司经营业绩,误导投资者;上市公司在内部资金的压力下匆忙上市融资,筹资成为一种“圈钱”,最终资金的用途被改变,甚至就直接被侵占和挪用。

(二)类型分析

在36个案例中,年度报告虚假披露的有28家,中期报告虚假的有7家,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虚假的有12家,对有关重大事项未能及时予以公告的有8家。

说明虚假财务报告主要是年度报告。因为欺诈上市会影响到模拟报告的真实性,虚增资产和利润、提前确认收入等影响到年度财务报告,而虚增资产和利润是上市公司作假的主要方面。

(三)年度分布分析

从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年度分布来看,1993年有2例,1994年有3例,1995年有5例,1996年有20例,1997年有19例,1998年有12例,1999年有2例。其中有些案例存在连续多年财务报告虚假,如:重庆川仪、郑百文、张家界在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财务报告虚假,琼新能源公司1994年至1997年财务报告虚假,中集公司则在1993年至1998年均未真实完整的披露公司短期投资和相应投资收益,时间长达6年之久。

从这些虚假财务报告发生的年份分布来看,虚假财务报告集中发生在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尤其是1996年。通过(.cn)查找了1996年-1998年证监会、国务院等有关政府部门规章中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法规,可以发现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制度出台的不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完善,加之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而这几年上市的企业又较多,如1996年新上市公司207家,1997年215家,1998年106家,在制度不健全而上市公司数又多的时候,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高就不足为怪。

(四)高发领域的分析:

1.关联方交易。

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要审计的关联企业,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杜撰复杂交易,单从会计方法上看,起利润过程完全合法,但却不会实现。

2.非常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3年亏损摘牌或为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常采用非常交易,如转让股权、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收取政府补贴等,从而获取非常利益,以期公司业绩得到一次性的改观。

3.非货币易。

很多上市公司的交易业务是非货币性的,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无现金流入,只是借记“应收账款”,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或投入子公司,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也无现金流入,却仁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

4. 资产重组。

一些上市公司采取“报表重组”的方式,重组后上市公司业绩在短期内会大幅改善,但实际只是增加了“业绩幻觉”。

5. 会计方法与会计估计变更。

有时上市公司会利用会计变更来操纵利润。如改变长期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报表的范围。

6. 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

这方面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期后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投资效益很差,连续出现巨额亏损或营运资本减损,使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怀疑;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如所得税减免无法估计、法律诉讼等;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诸如合并、清算等重大事件;存在应收账款抵押、融通票据和其他债务担保;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资料与审计附送资料不一致等。

(五)舞弊手法分析

一般公司编撰虚假财务报告,都会想办法找一些不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察觉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以免被发现遭致处罚和被出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些舞弊手法包括:

1. 虚假确认收入。

指上市公司不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而是根据需要提前或是退后确认甚至虚假制造收入。虚假确认收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前确认收入、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在不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过循环转账来制造收入到账的假相、确认一年中的部分费用但确认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润、少计管理费用、将以前年度的利润计入本期、费用跨期摊配、虚提返利、冲减成本和费用挂账、将借款列入投资收益、将应收股利计入投资收益、合并报表中不抵消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不将分公司经营情况并入会计报表等。

2.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如:把本该作为费用处理的税金转入产成品成本,留待下年处理,将公司亏损虚构为盈利;或者故意漏计费用等。

3.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例如,渤海公司1996年中期报告称:根据与外商合资的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济南市地产交易物业估价所对长清热电厂、渤海康乐城两处产物业进行了评估。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八条之规定,此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计入了资本公积金。但事实上跟外商合作的康乐城保龄球馆和以长清热电厂部分转让成立东渤海热电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尚未注册成立,此时不能将评估增值入账。

4. 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

例如,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了两份土地证以及三份沈阳市人民政府地价核定批复,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如为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蓝田公司伪造了该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份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额的62%。综艺股份通过地方政府制造假文件和通过审计师事务所编制虚假验资报告,大庆联谊亦通过有关方面制造假文件欺诈上市,活力二八编造1997年2320万元银行进账单称配股资金到位。

5.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

例如,大明公司采用调整溢价比例的方式,对公司的股本进行调节,大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宣称:“1993年4月10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公司筹委会工作报告、公司章程和股本总额、股权构成及调整溢价发行比例的方案,溢价发行比例为1∶3,公司股本总额为4800万元。1993年5月8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而其事实上协议规定大明公司的股权证的发行价格为1∶1.2,在股票发行和股权证登记时按2.5∶1的比例进行缩股,将公司注册资本12000万元缩减为4800万元。

6.投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例如,广深铁路公司将君安证券公司1996年12月30日以投资收益名义汇给的2000万元,未列入投资收益,并将该2000万元汇给君安国际公司,形成账外资产,违反了现行会计制度。

7.漏计支出和债务。

例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漏记利息支出4758万元,漏记债务826万元。

8. 提前确认资产。

例如,西安圣方对2000年3月出具技术鉴定的2.4亿元无形资产和1999年11月通过技术鉴定的1.7亿元无形资产在1999年10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

9.私自对冲账户款项。

例如,西安饮食公司在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在1998年的年报中挂在其他应收款下的回购款分别与短期借款1600万元、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2211万元、其他应付款1089万元抵消。

第7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财务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逐渐地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其中,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微观个体,其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造假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从国际上看,安然事件无疑是会计造假的重要案例,它所带来的影响震动了全球,使得关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研究成为了会计理论发展的重心,更促使了萨―奥法案的产生。从此业界不仅仅关注于从企业监管的角度对公司财务进行控制,更加注重于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角度,通过强化公司治理来完善财务报告。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分别在2001年8月和9月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通过行政法规的方式规范了公司治理,并在2002年到2003年期间全面地检查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其目的也在于通过推进完善公司治理来促进财务报告真实性。

尽管在我国已经建立了通过完善治理公司治理来促进财务报告质量的制度,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存在财务报告作假现象。例如财政部驻河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于2009年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神火股份的财务报告质量检查表明了该公司存在收入不实、成本费用不实、企业无真实交易等问题,此外,岳阳兴长出现了净利润不实,西安民生存在帮大股东垫付社保等问题,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财务报告舞弊情况仍然常见。

二、文献回顾

纵览文献,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财务报告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有的学者利用了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进行分析,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一个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把权责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石本仁,2002),“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做出的一种积极反应”(杨惠敏,2000)。

国外学者也较多地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同财务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其中,李维安认为公司的财务报告具有边界,一个是外部边界,它主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比如各种法律制度、规章制度;另一个是内部边界,它主要决定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Levitt(1998)将上述观点进一步深入:“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合理性将会对其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在理论研究的指引下,学界也进行了诸多实证研究,从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求验证理论分析的关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三、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内部治理的作用

财务报告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而本文将重点从管理层治理、董事会履行职能等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

财务报告对管理层治理的作用体现在财务报告在公司经理人报酬契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公司治理中,设置经理人报酬契约之目的在于将公司持有人对经理人的外部约束转化为经理人的自我约束,通过薪酬上的激励使得经理人为自我薪酬的提高和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做出努力。那么,如何合理地为设置报酬契约提供依据,是一项颇具挑战性和争议的工作。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也即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和营业收入等来制定经理人业绩评价指标,以此作为其薪酬的制定依据。根据我国的具体实践,财务指标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含有每股盈余、公司净收益、资产报酬率、净利润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越完善,市场越有效的情况下,财务指标在管理者报酬契约中的作用越小,取而代之经济价值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越大。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的现状,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公司经理人员的管理薪酬仍然与财务会计指标密切相关。换句话中,财务报告在公司管理层治理中的作用也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占主导地位。

财务报告对董事会履行职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作为一种董事会可掌握的信息权,通过对信息权的利用来对公司实施实质性的控制。财务报告对董事会的影响之所以重要,是由董事会在公司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一个公司经营的好坏虽与经理人员的工作密切联系,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董事会是否很好地履行的它的职能。董事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聘请经理人,对其他股东负责并报告公司的业绩,进行公司重大决策,构建并维护公司制度,履行监督职能。一般来说,这五个职能是否得到有效履行,有赖于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具体来看,董事会在定制公司重大决策时,必须要充分地掌握公司的各种财务状况,那么就需要财务报告能够满足充分性和相关性,可靠的财务报告能够是董事会决策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董事会在履行对股东负责的职能时,必须定期地向股东报告完整而真实的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无疑也受制于财务报告的质量;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会计控制机制上,董事会通过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将其对公司发展的各种目标和要求施加给公司经理人员,使得经理人员规范其行为,力争在会计上符合董事会提出的各种要求。

总结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管理层治理提供依据,帮助董事会履行职能这两个方面。

(二)财务报告质量对公司外部治理的作用

财务报告质量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债权人治理、对外部投资者监督机制的作用。

财务报告质量对债权人治理的作用,体现在公司债权人通过财务报告质量的好坏来对公司的运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干预。由于公司债权人与公司经理人有可能存在目标不一致或者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因此为了债权人为了防止经理人员隐瞒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为了保证资金的债权资金得到合理的保障,可以通过财务报告质量来实现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举例来看,银行作为一种常见的公司债权人,通常采用事前对公司项目的评估,事中考察公司运转和资金使用状况,事后检查资金绩效和企业信用。银行在对公司的干预过程中,可以要求公司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根据这些财务报告对公司或者项目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决定是否对公司继续借款,是够调整对公司的借款额度,以及如何管理现有对公司的借款。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以银行为主的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有效。

财务报告质量还可以通过影响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影响接管市场治理机制来影响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首先,接管市场机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财务报告的质量。接管市场机制是指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企业形象恶化时,公司的股价受其影响将会下跌,因此公司的潜在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中股票或者股票权的方式来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变公司的董事会结构或者更换经理层,以求完善公司治理,从股票的上升中或者投资收益。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影响到了接管市场治理机制的实现。只有及时合理且真实的信息披露,才能将公司的业绩反映到财务报告上,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其次,财务报告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理人市场的优劣。在经理人市场上,通常是公司的董事会,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各种猎头公司,根据市场上经理人员的个人情况及履历来挑选适合于本企业的经理人员,其中经理人员在其任期内的业绩情况是重要的考察内容,越是取得过优秀成绩,为其他公司创造过良好业绩的经理人员越会受到许多公司的追捧。那么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这个挑选经理人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够可观地反映经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个人素质以及对于公司的价值。只有可靠的财务报告质量,才能促使公司决策层能够挑选到合适的经理人员。

四、以完善财务报告质量来促进公司治理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要求

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受到公司治理结构好坏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原因在于,财务报告是一个公司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运营情况,获取公司相关消息的重要平台,财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司外部监管者的监督,影响了公司内部的管理。因此,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完善财务报告质量。从制度的角度来看,财务报告质量依托于整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因此应该从优化会计准则,完善会计制度的角度来实施改革。此外,还应该强化公司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作风,以此来保证财务报告质量,从而促进公司治理。

(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在保证财务报告质量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公司的管理系统,它关于与从外部角度出发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制度应该在保证独立性与完善审计相关配套制度上得到强化。第一,应该进一步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使其不受控制地监督会计信息;第二,应该由监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长期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公正性不受到侵害;第三,应该创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形式,比如实行由证监会进行集中的安排与分配,由证监会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各个区域之间进行轮流的交叉的工作机制。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政府监管能力

强化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提高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能力,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无法回避,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虚假披露和财务报告质量低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首先,应该加大监管的范围与力度。在横向上,应该加大证监会监管的范围,使制度和法律之网能够触及公司经营中的大部分领域,压缩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空间与机会。在纵向上,应该加强监管的力度,即实施持续的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一旦公司出现虚假披露定会遭到严格的制裁与惩罚。其次,应该构建证监会内部的监督激励与约束制度。对于监督绩效好的单位和部门,应该实施绩效奖励,从而鼓励工作的热情;对于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纵容虚假披露的相关人员,应该严惩不贷,保证制度的权威。第三,应该建立严格监督的部门文化。即应该培养严格执行制度,高效实施监管的工作文化与工作作风,确保政府监管行为的高效。

(四)强化企业诚信文化

建立与强化上市公司的诚信文化,是解决财务报告质量低,财务舞弊问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从社会和政治的角度来看,没有一项制度能够保证完美,没有一套监管体系能够保证企业完全按照规范性质,也没有一部法律能够完全没有漏洞。因此,文化建设是对制度漏洞的重要填补。从世界上顶尖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凡是能够永葆生命力,实现财富巨大扩张的企业往往具有鲜明、坚实的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起上市公司的诚信文化,我们可以让公司在制度的规范下实行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具体来看,一方面,应该加强公司文化渲染,以员工培训、日常交流的方式来构建诚信文化,排斥虚假披露。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诚信的公司内部奖惩体制,从薪酬上奖励诚信员工,从惩罚上规范不诚信员工,让诚信成为公司人员身上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纪信义,曹寿民.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1).

第8篇

关键词:财务重述报告 时机选择 及时性

一、引言

在我国,对财务重述报告的发布时间没有明确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自行决定在什么时候对外公布财务重述报告,一定的机会主义行为便由此产生。然而,这一机会主义行为存在着严重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一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该企业是否盈利做出错误判断,进而丧失对该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第二,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还容易引起哄抬股价等其他行为以牟取暴利,威胁了上市公司的持久发展,最终导致威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后果。本文从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及时性及股权集中度出发,检验财务重述报告的公布是否存在时机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相关文献回顾

kinney和mcdaniel(1989)研究了1976至1985年间发生财务重述的73家上市公司,结果表明有关于季度盈余的财务重述公司的股价普遍下跌,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palmrose(2004)选取了1995到1999年间的403份重述报告,发现在财务重述公告涉及核心账户、欺诈、调减盈余等对财务报表不利的消息时,引起股价下跌的负面反应。hribar等(2004)发现财务重述可能使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数量减少,导致了公司的盈余质量下降。在国内研究方面,李晓玲、牛杰(2011)研究了2007至2008年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更正、补充或更正补充公告,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财务重述公告发布前后日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我国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影响程度较小,但显著为负。李世新、刘兴翠(2011)认为不同类型的重述公告其市场反应不同。由收入确认问题引发的财务重述,其负面市场反应最大;当涉及核心会计指标及盈余调减时,或者重述公告的发起人为外部监管机构,其负面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而关于收入确认问题的财务重述,其负面市场反应最大。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2008至2012年间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并从巨潮资讯网上获取了这5年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328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财务重述样本。然后分析每份财务重述报告的内容,判断每份财务重述报告的消息属性是好消息、坏消息、无影响或不确定,并将股权集中度加以区分,分为50%以上和50%以下,这些资料都是通过手工收集整理的。

2.研究假设

现实中,我国的财务重述报告有些是对年报重大差错进行补救的坏消息,也有些是调增利润、减少税收的好消息。在我国,财务重述制度是从2007年开始建立的,时间相对短暂,因此有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由于对重述公告的披露时间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对10年前的年报进行重述,导致了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公司的相关信息,直接使得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不良后果。由于审计师不需要对财务重述公告进行审计,因此,延迟坏消息的披露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其付出的成本。通过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财务重述报告涉及好消息时,其公布的时滞短;财务重述报告涉及坏消息时,其公布的时滞长。

在股权集中度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观点:“利益协同效应观”和“壕沟防御效应观”。有学者认为“利益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半数以下的上市公司,而第一大股东若持有超过公司半数以上的持股比例的上市公司体现的主要是“壕沟防御效应观”。蒋基路(2009)证明了股权集中度与坏账的应计盈余呈倒u型的关系。孙永祥(1999)论证了股权集中度与托宾q值之间的变换关系。以上文献都验证了“利益协同效应”和“壕沟防御效应”并不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二者应该统一起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2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50%以下的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重述公布的时滞越长。

h2b: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50%以上的公司,股

集中度越高,重述公布的时滞越短。

3.变量选取

(1)因变量

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时滞 tl:财务报告重述公告的日期减去其年报披露的日期。

(2)自变量

①好消息gn:当财务重述报告体现的是对该公司有利或某些会计指标利好的消息,例如增加了收益、减少税收及相关风险等,就赋值为1,否则为o。

②坏消息bn :当财务重述报告体现的是对该公司不利或某些会计指标不利的消息,例如减少了收益、增加了税收及相关风险等,就赋值为1,否则为0。

③股权集中度fir1和fir2。fir1即对于第一大股东持股不超过半数时,fir1取其比例,而持股超过半数的数值,fir2取0。fir2即对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半数时,fir取其比例,持股不超过50%的数值,fir2取0。

(3)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size)重述公司为当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②国有终极控股(soe)如果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为国有则赋值为1,否则是赋值为0。

③年份(year)哑变量。

四、实证分析

1.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在2008年到2012年发布了财务重述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本论文研究的财务重述报告数据来自巨潮信息网,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经手工整理分析每份财务重述报告的内容进行其余变量的赋值,数据统计是用spass软件计算获得。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好消息gn的均值0.18与坏消息bn的均值0.25加起来是0.43,而0.57的消息是无影响的。而股权集中度方面的均值方面,由于样本中第一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以上的数量较少,因此导致fir1大于fir2。

2.财务重述报告与时滞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时滞(tl)指财务重述报告披露日期减去其年报的披露日期。在此,本文采用2008年至2012年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ass统计分析软件来检验上述假设,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

tlit=α+β1gnit+β2bn+β3fir1it+β4fir2it+β5sizeit +

β6yearit+β7soe+ε (1)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财务重述报告为gn与时滞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坏消息的财务重述报告bn与时滞在1%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了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时机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好消息公布的早,坏消息公布的晚,符合了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而本文所选取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也存在着这一现象。

fir1在5%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股权集中度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公布的时滞长,这是由于“利益协同效应”导致了公布时滞的延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50%以下的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重述报告公布的时滞越长。而fir2在5%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0%以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壕沟防御效应”明显,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50%以上的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重述公布的时滞越短。

另外,在公司的基本特征中,公司规模size与时滞在1%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财务重述的时滞越短,公布的越及时。

而股权性质(soe)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产权在市场交易中的重要作用,而产权的性质对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想避免相关恶劣影响的出现,在其产权上必须加以约束。

本文用 durbin-watson 值来检验随机误差项间的自相关问题。表2中durbin-watson 值为1.908,接近于2,说明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五、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好消息的财务重述报告,其公布的时滞短;坏消息的财务重述报告,其公布的时滞长。为了证实制造业财务重述报告存在公布时机选择的现象,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2年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为样本,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好消息在1%水平上负相关,而坏消息在1%水平上正相关,充分证明了好消息披露的早,坏消息披露的晚这一假设。

第二,股权集中度低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其财务重述报告公布的时滞长。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fir1与时滞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是由于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往往存在“利益协同效应”,因此,股权集中度越高,重述公布的时滞越长。而fir2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由于“壕沟防

御效应”的作用,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布的时滞越短。

参考文献:

[1]kinney.w.r.,mcdaniel.l.s.,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correcting previously reported quarterly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 1989,11:71-93.

[2]palmrose.z.v.,richardson.v.j,scholz.s.,determinants of market reactions to restatment announce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59-89

[3]李晓玲,牛杰.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1, 12:69-74.

第9篇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从形成的性质看,虚假财务报告有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在主观上并不愿意使财务报告歪曲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比如经济业务的遗漏,对会计政策的误解等。而舞弊型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它是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是一种损人利己行径。如不特别强调,本文讨论的虚假财务报告指的就是这种舞弊型的虚假财务报告。

从内容上看,虚假财务报告有财务数据虚假和非财务数据虚假两种虚假财务报告。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最常见的,如企业虚计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扣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在上市公司中对公司成立时间的虚假披露,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等都,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属于此类。这种虚假陈述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其造假目的,也散见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案件中。

从类型上看,虚假财务报告主要有上市公告书虚假、招股说明书虚假、年度报告虚假和中期报告虚假等类型。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主要是财务报表虚假。在企业的财务舞弊中,无论出现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虚假财务报告,都一样会产生不利的经济影响,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无序。

虚假财务报告现状分析

〈一〉资料来源

我们的资料采集于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中的处罚决定,对于年的资料我们是通过()获得,同时我们将这些数据与陈汉文等()的数据进行了核对,我们增加了一个中经公司案例,另外根据我们定义的虚假财务报告概念,在他们的基础上补充了广深铁路()、中远发展()、蓝田公司()和顺鑫农业()等四个案例。年的数据我们通过直接查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的书面发行本获得。这样,通过我们的采集共得到了个虚假财务报告案例。

〈二〉现状分析

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分析

在个案例中,年度报告虚假披露的有家,中期报告虚假的有家,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虚假的有家,对有关重大事项未能及时予以公告的有家。说明虚假财务报告主要是年度报告。因为欺诈上市会影响到模拟报告的真实性,虚增资产和利润、提前确认收入等影响到年度财务报告,而虚增资产和利润是上市公司作假的主要方面。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分析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是指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的虚假信息。在这个案例中,资产虚假有家,利润虚假有家,设立时间虚假有家,股本金和股份数虚假有家,募集资金用途虚假有家,支出和负债虚假的有家,其他情况虚假有家,包括了虚假陈述股票托管、大股东的持股份额、诉讼案件情况和有意混淆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金额等。

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财务报告中虚假信息的分布面很广,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报告内容。但虚假程度最严重的是利润,然后是资产、资本金和股份数的虚假陈述,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挪用募集资金亦占很大比重。这说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利润,粉饰公司经营业绩,以误导投资者的资金去向;()上市公司筹资只是一种“圈钱”,并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他们在内部资金的压力下匆忙上市融资,当资金到手后却不知如何花,最终资金的用途被改变,更有甚者就直接被大股东侵占和挪用。

虚假财务报告的舞弊手法分析

一般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都会想方设法找一些不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察觉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以免被发现遭致处罚和被出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在我们的分析中没有发现很高明的舞弊手法,有的舞弊很容易被发现。这些舞弊手法包括:

()虚假确认收入。指上市公司不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而是根据需要提前或是退后确认甚至虚假制造收入,红光公司、飞龙实业、金帝建设、中国高科、国嘉实业、大庆联谊、粤海发展、郑百文和琼民源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虚假确认收入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提前确认收入、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在不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过循环转账来制造收入到账的假相、确认一年中的部分费用但确认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润、少计管理费用、将以前年度的利润计入本期、费用跨期摊配、虚提返利、冲减成本和费用挂账、将借款列入投资收益、将应收股利计入投资收益、合并报表中不抵消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不将分公司经营情况并入会计报表等。

()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例如,东北制药公司把本该作为费用处理的万元税金转入产成品成本,留待下年处理,将公司亏损虚构为盈利万元。大庆联谊故意漏计费用万元。

()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例如,渤海公司年中期报告称:根据与外商合资的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济南市地产交易物业估价所对长清热电厂、渤海康乐城两处产物业进行了评估。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八条之规定,此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计入了资本公积金。但事实上跟外商合作的康乐城保龄球馆和以长清热电厂部分转让成立东渤海热电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尚未注册成立,此时不能将评估增值入账。

()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例如,罗牛山在有关部门为其制作了虚假文件后达到了上市条件。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还伪造了两份土地证以及三份沈阳市人民政府地价核定批复,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如为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蓝田公司伪造了该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年月份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万元,占公司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额的综艺股份通过地方政府制造假文件和通过审计师事务所编制虚假验资报告,大庆联谊亦通过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关方面制造假文件欺诈上市,活力二八编造年万元银行进账单称配股资金到位。

()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例如,大明公司采用调整溢价比例的方式,对公司的股本进行调节,大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宣称:“年月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公司筹委会工作报告、公司章程和股本总额、股权构成及调整溢价发行比例的方案,溢价发行比例为∶,公司股本总额为万元。年月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而其事实上协议规定大明公司的股权证的发行价格为∶,在股票发行和股权证登记时按∶的比例进行缩股,将公司注册资本万元缩减为万元。

()投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例如,广深铁路公司将君安证券公司年月日以投资收益名义汇给的万元,未列入投资收益,并将该万元汇给君安国际公司,形成账外资产,违反了现行会计制度。

()漏计支出和债务。例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漏记利息支出万元,漏记债务万元。

()提前确认资产。例如,西安圣方对年月出具技术鉴定的亿元无形资产和年月通过技术鉴定的亿元无形资产在年月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

()私自对冲账户款项。例如,西安饮食公司在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在年的年报中挂在其他应收款下的回购款分别与短期借款万元、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万元、其他应付款万元抵消。

()隐瞒重大事项。例如,佛山照明、中远发展、罗牛山、宝石公司、红光公司、顺鑫农业、蓝田公司、中集公司、嘉宝实业、圣地和活力二八、闽福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隐匿重大事项行为。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重述;经济影响;动因分析一、引言

1970年法玛提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围绕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展开讨论。法玛认为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有三种不同的“有效”形式,即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强势有效。他认为只要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就不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进而也不会存在套利行为。然而现在资本市场很难达到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所以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是必然的,他的理论为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是以会计的周期为单位作为报告以此来披露上市公司的,是相关利益获取信息的来源和依据。所以保持客观公允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必须的,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许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因前期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误导、遗漏的财务重述行为。

我国的财务重述制度初步形成于20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以第33号财政部令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准则》,进一步规定和确定了我国的财务重述制度。财务重述是企业对前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存在的虚假部分、或是具有误导性部分、或是许不准确、遗漏部分进行重新表述的行为。会计实物界把我国企业的财务重述行为称为 “年报补丁”,即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以后,频频以重大事项临额时公告的方式各种补充性的历史公告,对企业以的财务报告中存在的信息缺漏和信息错误进行更正公告。陈凌云(2006)指出,我国每年大约有20%的上市公司的各种各样的补充性公告和更正公告。

二、财务重述的经济影响

根据2007年版《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准则》财务重述制度阐释,笔者认为财务重述制度是一个会计领域的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司法、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财务重述可能产生于会计人员的错误,更或是企业的舞弊心理。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或是自己收益的最大化,或是实现融资的目的,会在公司的对外报表上夸大收益、低估费用等等一系列手段,给投资者展示公司良好的财务资质,借以推升公司的股票价格。财务重述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首先是公司的形象受损、信用评级降低、进入资本市场受阻;其次会导致证监会的调查以及巨额的费用支出;最后有可能也会导致整个公司的破产,并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波动和经济的不稳定。

三、财务重述的动因分析

既然财务重述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明智的行为,那企业为什么还会进行毁灭企业价值的财务重述呢?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对财务的“差错”归类为几个方面,包括:计算错误、会计原则应用错误、忽视或误用财务报告公布日已经存在的事实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的原因。 当下的理论界主要是从经理人薪酬契约和资本市场压力等外部和内部视角深入剖析财务重述动机,而笔者基于企业财务重述目的视角,把企业进行财务重述的动因分为客观技术性操作和主观预谋操作。

3.1客观技术因素分析

企业发生了真实的会计差错,进而纠正会计差错。财务重述起因于企业真实会计差错,是对已经发生的会计的差错进行的更正。由于会计差错不能完全更正的原因,对于已发生的差错进行更正就成为饿保证会计信息的必要和必然的要求。但魏志化(2007)以1997年到2002年1435家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重述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引发财务重述的原因为技术性、无主观目的的人为失误几乎为零。

3.2主观预谋因素分析

1、资本市场的压力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从本质上说资本市场就是长期资金的融通市场。而企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凭借自身的资质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为了保持这种资质,企业就是可能采取较为激进的措施,于是产生了财务重述。

企业融资需求是导致财务重述的主要资本市场动因。我国证监会对公司上市、上市公司的配股、特别处理和退市等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对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进行了统一的严格要求。企业为了满足IPO 标准,然后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公司就会通过调节企业的业绩分配,从而导致财务重述的频率更是大大增加。

财务预期是指公司盈利、成长性的过高和不适应性预期等。上市公司制定了相关的财务预期,但是现实状况发生变化企业没有达到财务预期,可能导致公司在业务经营中遭受损失。为了迎合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预期的标准,上市公司就尽可能的去刺激和激进盈利的持续增长,向外界宣传公司盈利高、增长速度高的种种正面信号,以此来达到外界对公司财务预期的标准的信任,从而导致了财务重述更加的频繁。

2、高管薪酬的契约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于是存在着成本的问题。为了解决这问题,企业于是把高管薪酬与公司价值捆绑在一起,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管理者的利益挂上钩,也就是说管理者的收入更多的来自于股票期权和其他的股票相关收入。虽然经理人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趋势相同,但这样却有可能会激励经理人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提供盈利和抬高股价以达到自利目的。于是管理者可能采用财务重述行为。

3、财务重述惩罚较小

企业的财务重述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相关的监督机制应相应配套。但是我国当下与之相对应的监督机制极不完善。例如在公司虚假陈述上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也不严格。处理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削弱了法律的效力;存在责罚不明的现象,尤丽芳(2009)认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仟,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仟人应负的责仟,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正是由于会计虚假陈述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不断上演公司虚假陈述的闹剧。(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牛杰,吴颖.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第11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进入到财务年报的公布期。从基本面信息来看,管理层加大了对IPO拟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比如中国证监会于日前正式《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坚决打击发行人粉饰业绩、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严惩保荐机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以及帮助发行人过度包装、合谋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通过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年报期间,监管层更应将上市公司年报质量纳入最严格的动态监管,因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A股市场公司财务问题依然严重,因此监管层不仅要对未来IPO公司加大财务问题打击,其对已上市公司的年报需要加大重点监查,及时处理。

近年市场实际显示,业绩变脸公司的增加与粉饰业绩的财务问题异常突出,比如通过市场近年财务报告研究发现,一些公司业绩突上突下,上市前及上市后业绩变化极大,一会巨额收益较好,一会又亏损有加,忽儿年报出现巨增利润保壳成功,随之季报亏损等,这些部分公司异常的财务信号都需要管理层从保护投资者利益、打击财务造假的角度进行重点跟踪与调查。

日前商务部研究院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异常严重,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快速下降趋势明显,其下降量级和呈现的风险程度前所未见。截止2012年10月,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总指数为4776.6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6个基点,同比下降幅度为13.7%。通过Themis纯定量异常值评级分析看,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在1689家样本中,有823家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报表粉饰嫌疑,占全部样本上市公司的48.73%。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公司无疑是非常危险的,这一数据已充分显示A股已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异常严峻的事实。

从相关机构研究报告来看,其显然没有将金融类公司纳入其中,但从相关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净利润与回报、债务规模等方面来看,其部分公司同样存在相关财务风险,因此笔者研究认为,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布期,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对市场异常信息与上市公司动态进行严密监查,及时将存在重大财务问题和粉饰财务报表嫌疑的公司进行密切跟踪与及时查处或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从监查的科目来看,实际上对比动态因素是可以发现其财务问题或粉饰财务报表的公司,比如对应收和应付科目、销售收入科目、销售成本、无形资产、总资产、净资产、借款、固定资产等相关科目进行动态分析,出现重大异动,分析原因,敦促相关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工作就应是证监会年报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总体来看,年报期间,监管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展开,维护市场信息的公平、公开与公正,让违规公司与个人受到处罚或警示规范,只有将打击财务造假的工作从源头或历史与未来综合治理,证券市场才可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保护投资者利益者会更加巩固。从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数量来看,规模已经超越部分成熟市场国家相关机构雇员数,在上市公司数量相比而言为少的背景中,相信年报期间加大财务规范力度与维护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方面应有很多具体的工作可以落实。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披露;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财务报告的浅析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5日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以及公司的重要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国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出具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以满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目前的财务报告出现了虚假信息以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问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从不同角度分析财务报告得出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笔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投资者角度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投资者最关注的股利以及自己的控制权是否被稀释。投资者要根据上市公司定期出具的财务报告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看投资是否有价值。

1、没有全面正确地反映公司收益以及披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金融工具的创新,如期货、期权等,这些金融工具由于市场的运作使得他们的价值无限制地扩大,不能真实反映其真实价值,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的剧烈变化,最终导致严重后果,金融工具的创新也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工具所包含的未实现的利润增加了公司的利润总额,一些老企业持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甚远,将导致未来的利润变化,还有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的价值等都会有一些未实现的利润,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而公司财务报表的利润表中没有把这些加于区分,在财务报告的附注中也没有详细地披露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所可能带来的问题。

2、没有详细地披露股东权益方面的信息。投资者或是为赚钱或是为了控制权,现在的股东经济利益的来源不再仅限于公司的利润,而有很多方面如股票的市差,这就是股东相对的很关心股份的市场价值,公司的经营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会努力地提高股票的市价,或者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公司用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通过降低转换价格来降低债券利息,而这部分利息就转化为公司的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转换价格低于市价,转换之后会使原有的股东利益受到损失。在财务报告中没有反映这种利用可转换债券来增加利润给股东带来的影响。

3、财务报告过于冗长和专业化,以及信息的不及时性。投资者一般是社会公众,他们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除了从事财务工作,大部分投资者不可能理解财务报告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这样他们在看报表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而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越来越冗长,一般的都是几十页,若是大的集团甚至上百页,这样,一般的财务人员要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信息都需要很大的精力,更何况一般的社会公众,不利于投资者做决策,他们有时候做决策都是追随者。另外,一般的年度财务报告要在4月份才陆续的出来,这样造成信息不及时,使投资者错失投资机会。

(二)从债权人角度分析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债权人关心的是能不能收回贷款,公司能不能偿还自己的债务主要看公司的偿债能力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这些指标的计算要依赖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提供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债权人要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计算财务指标利用的数据来自报表,而一些数据缺乏准确性,如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由于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中的运用,使得其资产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使得资产负债率降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的计量,以及应收账款的计量也是伪造比率掩饰偿债比率的一种方法,存货故意积压和滞销,年终时故意地将借款还清,下年再借入等。在计算利润时,公司把未实现利润,人为地操纵“准备”等来增加利润,从而提高每股盈余,以表示公司具有发展潜力。

2、没有详细地披露担保和抵押以及公司信用状况。债权人要关注股市的担保以及信用等状况,看是否公司担保抵押的对象以及是否具有连带责任等问题,财务报告一般披露了公司的担保抵押情况,但是只是列出了担保的对象、金额等,没有具体的详细的说明所提供担保对象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能力偿还贷款而不连累公司,以及提供担保是否附带有一定的条件;抵押物如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是否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贬值不能偿还贷款等。而且上市公司报告中一般没有披露公司的信用状况,信用是现代市场一个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开发行业,由于其风险大,需要的资金数额大,公司的信用好就可能在资金紧张时易融通资金,以保证生产的日常经营。

(三)从公司管理者角度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基于两权分离产生的委托关系,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而且基于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也存在着冲突,因此,为了更好地监督经营者能更好的实现管理者的目标,充分地揭示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财务报告要详细披露与经营者相关的信息。财务报告定时地披露了公司董事会以及监事会报告、管理层的报酬等信息,但不能充分地披露公司的激励机制,使信息进一步的透明化,从而看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是否真正的有效。

(四)从社会角度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社会是一切企业活动进行的载体,它既是企业创造财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企业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特别是制造业和加工业。企业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如果企业不重视环境,一味的索取而不回报,这样会导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进而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会计信息就毫无意义。因此,财务报告应重视企业对环境的披露。而目前公司财务报告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此没有披露太详细。

二、改进财务报告的建议

(一)加强全面收益的信息披露。财务报告要对利润表中的利润进行区分,分别披露已经实现的净利润以及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特别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及生产性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要分开记录,充分地披露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资产和负债,以便投资者财务分析,能够使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二)要及时全面地披露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目前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要时刻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而会计报告的滞后性影响他们的决策。同时,会计数据不准确,致使财务分析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人力资源信息也要进一步的披露,这都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适当的进行表外披露一些关于企业未来价值的信息,人们会关注企业的发展潜力,人们不可能用过去的经营成果来衡量未来的发展,企业适当地披露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研制的新产品等信息来增强投资者和债券人的信心。

(三)加强公司信用及风险的信息披露。公司信用越来越重要,公司的信用等级不同所受到的贷款待遇等不同,公司的信用越好越能有效地筹集资金,以及得到更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赖。同时,由于信用风险会对公司或个人的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变成很重要的工作,公司常有专门人员,针对各个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作评估来衡量可能的损益以及降低可能的损失。

(四)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加强财务管理。公司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公司要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或国内著名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自己的财务预警模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利用其数据将企业面临的危机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其原因和隐蔽问题,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也使投资者知道公司处于何种境况之下,便于做出决策。

(五)加强企业对环境的信息披露。企业和环境密不可分,国家也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因此企业要保护环境,尽量地减少污染,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披露对社会的贡献率,同时揭示企业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看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平衡,这是新经济对会计的一个挑战。

(六)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及风险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创新金融工具,如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金融工具的计量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美国金融危机把原因归结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其美国财政部已经颁布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而且公允价值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困难,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操作中。特别是在我国,市场发展不完全性,给公允价值的运用以限制,现行会计准则中有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等规定允许使用公允价值,因此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在报告中具体的披露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和风险情况,及时地关注公允价值的变动,以保证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潘芳.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粗浅看法.工作研究,2008.8.

[2]马梅芝.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建议.财务通讯,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