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时间:2022-10-16 17:57:19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第1篇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

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考察活动;教学实践

一、地理考察实践活动教学的背景

地理学科以其实践性强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知识运用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学生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甘愿担当配角,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者和启发者。

二、“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考察活动

1. 选择尧山的原因

旅游地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教学中多以教师讲述、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尧山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地理教学的考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尧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在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尧山的奇峰怪石、红叶、飞瀑、温泉、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是平顶山人的骄傲。选择此处进行地理考察活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显得亲切、真实,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学生在学习探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领略了秀美的自然景色,又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了教学目的。

2. 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

(1)考察活动目标:①通过考察,了解尧山旅游景区整体的地理环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和特点;②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尧山旅游业建设与发展的资料,认识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③通过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2)考察活动过程:

①准备工作。

A.确定活动内容: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考察。

B.进行分组:自愿组合,教师协调不同层次、能力组员搭配。推选组长,确定本组考察研究目标,分配每人的具体工作。

C.活动要求:收集并整理地图、统计资料、有关报告、历史记录等资料,形成对考察区域的初步印象。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共同完成本组任务,遵守纪律,保证安全。

D.活动成果要求:通过考察活动,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和技能,有什么样的感想?以小论文、考察报告、导游词等形式呈现。

②实施过程。

A.确定小组主题:自然景观考察组、人文景观考察组、交通及旅游产业发展考察组。

B.实地考察。

a.自然景观考察组主要内容:了解尧山的自然景观特征。

学生进行观察:植物资源主要树种以松树为主,还有杜鹃和尧山紫荆。动物资源以陆栖脊椎动物为主,如金钱豹、金雕、羚羊等,还有大量水生动物。瀑布、温泉、地质遗迹非常吸引游客。

查资料并思考:尧山地质公园形成原因及过程。

b.人文景观考察组主要内容:获知尧山旅游区的历史素材,找出尧山原名及其更名的原因。

通过查访得知尧山的历史资料:尧山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尧山更名原因:石人山景区作为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龙头,未来必将飞速发展,成为我省旅游业的支柱。然而,石人山现在的称谓不能反映出其固有的文化底蕴,隔断了历史传承的脉络,丧失了宝贵的人文气息。从品牌角度考虑,尧舜文化应该是世界知名品牌。因此,把石人山的名字恢复为尧山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条件对尧山旅游景区的影响,认识到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c.交通及旅游产业发展考察组主要内容:考察尧山旅游景区的交通、休闲旅游服务设施。

学生事先设计对游客的访谈内容。

调查结果:多数人认为到达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一部分人认为景区的服务基本完善,安排较为合理;少数人认为服务点较为集中,不利于游客的及时供需。

(3)考察活动总结:

学生在考察活动中整理出实地观察的情况及结果,经过分析写成实践报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最后每位同学以论文、报告等形式写出收获。

三、考察实践活动教学的成效

1. 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地理考察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活动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就迫使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变为导演,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己,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学生从书本里、教室中走出来,贴合实际进行考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进行探访、讨论分析、交流总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学习。首先,学生学习时心理上是愉悦的。其次,学生可以在选题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题目来进行探索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地理教育也在向前发展,地理学科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地理实践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们爱学的学科,成为能够很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

参考文献:

第3篇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林广思(1977-),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研究,(E-mail)。

摘要: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02-04 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开设风景园林类专业如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的建筑类院系越来越多。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在建筑院系中,由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学科认识局限性、师资有限等因素,园林植物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较少,校园实习基地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笔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以下简称“华工”)任教园林植物学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文章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

一、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因此,认知植物不仅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更是培育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应考虑课程的学时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院系所在区域特征等。

首先,华南理工大学的园林植物学课程只有32学时,相对于农林院系来说,是非常少的。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植物基础必修课程有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园林花卉学B(32学时)、园林花卉学B实习(0.2周),总学时为96学时,实践学时为1.8周。选修课程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1周)。其次,农林院校一般都把植物学课程作为全校必修通识课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过去也是如此,现在则以“园林植物基础A”代替。因此,华工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要求是植物基础知识介绍和园林树木识别,基本不讲授花卉学的相关内容。

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华南理工大学所在地广州,地处南亚热带,高等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也较多,比如,广州园林绿地植物应用已超过1 000种,其中乔木近400种,灌木240多种[1],这显然与北方地区如北京市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还必须认识相当数量植物并了解其习性。但是,识别的植物数量又与学生能够记忆的数量和课程学时密切相关,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因此,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植物的功能、生态关系、自然系统分类以及拉丁学名书写格式,掌握植物识别方法,至少掌握150种常见园林植物”。这个目标是基于上述的各种现实条件,并从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可能需要的植物学知识总结而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与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32学时)相衔接,但远远没有达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计划与内容

上述分析可见,华工园林植物学相当于用32学时讲授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等课程,学时较少。因此,高效的教学计划非常必要。

从表1可见,笔者制定的教学计划融合了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计划一共是13次课程,其中3次是两周合上即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为两周共4学时。其他为室外植物识别实习、课上植物比较识别,以及学生总结性研讨和课程总复习等。

首先,风景园林需要了解植物的功能。具体而言,包括生态(防护)功能、美学欣赏功能、空间建造功能、生产功能等。这些知识只需要了解,但对于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

其次,课程介绍了植物及其环境生态关系。有些教科书也会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种植设计课程中讲授,但由于教学计划中融入了室外植物观察和识别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从“生境”角度综合培养学生认知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即简明介绍气候(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考虑到风景园林师主要工作区域在城市,还重点说明了这些生态因子在城市中的特性。

然后,植物分类基础知识章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有关工具书自我鉴定未知物种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单位、植物拉丁学名、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等。植物分类系统介绍国内常用分类系统,如恩格勒(Engler)系统(种子植物)、哈钦森(Hutchinson)系统(被子植物)、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被子植物)、郑万钧系统(裸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单位中,课程主要介绍了高等植物、维管植物、模式标本、居群、科、属,以及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园艺变种或品种)、杂交种、杂种、群(栽培品种群)的拉丁文缩写形式、概念和特征等。植物拉丁学名部分主要是其基本构成和书写方式,即正体和斜体。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小节重点介绍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

在理论讲授中,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最多,也是训练植物识别技能的基础性知识。应该说,园林植物学的识别基础依然是植物分类学,而掌握植物形态特征或植物的形态术语,是植物分类的基础[2]。但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侧重于植物的栽植应用,囿于课时所限,并不像植物学等专业对各种植物器官进行微观分析。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记住常用园林植物的名称,到野外鉴定植物的机会极少。因此,在植物识别上,应以宏观鉴定为主。

陈月华等认为,园林植物识别的步骤是:(1)掌握树木的形体大小、形态、分枝及生境;(2)看叶的单叶、复叶及着生状态(对生或互生)、叶的大小、叶的颜色及附属物,有花、果时再看其特征;(3)用手摸,揉碎后嗅;4)借助于检索表[3]。

庄雪影等认为,园林植物野外识别的步骤是:(1)观察植物的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体形以及生长环境;(2)仔细观察植物的细部形态,如花、果实、种子和叶等;(3)观察植物的附属结构特征;(4)运用植物检索[4]。

同时,汪劲武先生认为,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树木明显地区分[5]。陈月华也认为,园林植物识别时要掌握一种最有代表性、独有的特征,以个人各自的方式认识即可[3]。正如庄雪影所言,在植物的识别中,类比的方法非常重要,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4]。

根据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并借鉴上述富有经验的植物学分类专家的方法,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包括:生活型,树冠形态(乔灌木),茎和枝(质地、生长习性、树皮、树根、树枝),叶(叶形、叶色、叶感),花(花色、花形、花序),果(果形、果色),其他附属物,以及裸子植物识别、蕨类植物识别、竹类植物识别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依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普遍到特殊的规律排序,以肉眼能辨析的特征为主,基本不涉及需借助解剖才能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通过叶子识别某种植物,就不需要借助花和果实器官来识别。

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是枯燥难记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植物观察,学习植物形态术语,即在辨认植物的实践中逐渐掌握植物形态术语。在室外植物识别教学后,回到课堂,以照片形式复习所有室外已识别的植物,概括识别要点。接着,可选择城市公园识别植物,主要是辨认植物名称和观察其生态环境。然后,再回到课堂上,介绍如何通过植物志的检索表比较分析,发现各科、属、种间植物的最显著特征。

最后1周,以复习的形式把一学期所讲授的内容再串讲一次,加深学生印象,备战期末考试。表1 华南理工大学园林植物学教学计划表(2012年春季学期)

三、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植物识别并不是知识的传达,而是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作业和研讨等方式,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吸收,并将植物识别知识内化为对植物的情感。为此,课程设置了3类作业:植物图记、植物识别报告、园林植物应用分类。

植物图记是刘明欣所创,即每人选取2种植物,每2周定期观察一次,以照片、钢笔或白描速写的形式以及文字纪录植物的生长,学期末整理图片、排版、提交。这2种植物需要持续观察一年,下学期种植设计课程结束时还需要提交一次作业。该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1个生长季内植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在长期观察中对植物的情感。

植物识别报告是笔者借鉴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讲授的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室外实习要求,但细化了很多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每次室外植物识别时,以专业术语记录教师告知的所有植物种类名称,观察其生物特性、生态习性,总结识别要点。课后,整理植物识别纪录,每种植物应包括学名、中文名称、科属名称(中文)、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至少1/3的植物种类应以钢笔速写或白描描绘某一“突出特征”(如树形、分枝、树皮、叶形、花朵、果实等)。易混淆的植物种类,应制作检索表。可见,植物识别报告基本涵盖了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通过植物识别报告,学生有效地将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转化为个人技能。在植物识别报告中,要求学生以钢笔速写或白描的形式描绘植物的“突出特征”,这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特色。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与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并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因此,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的识别印象,使植物识别教学不至于变为繁琐的植物形态术语讲授。强调“突出特征”和识别要点,正是对汪劲武和陈月华等专家经验的回应。

室外植物的识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物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记忆。为此,教师设计了“园林植物应用分类”作业环节,预先设定20多个植物主题,如常用行道树、常用绿篱植物、常用抗风树木、常用秋季开花植物、秋色叶植物、香花植物等,要求学生2人一组,选取某一主题,列举能够在广州城区正常生长的植物,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汇报,内容必须包括种类学名、科属、植物形态、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系统加强植物特性认识,以及园林使用特性,同时为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作基础性准备。

四、结语

笔者尽管提前了半年时间准备,研读多种园林植物分类教材,旁听农林院系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室外实习等,但是在教学中依然遇到不少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课堂理论讲授学时安排过于紧张。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应安排两周(4学时)讲授,结合植物实物或标本,最恰当的方法是课堂讲授1节,室外对照植物再复述相关植物形态术语。另一方面,植物检索表非常重要,将植物标本采集和学生翻阅工具书自学相结合,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方便学生在室外实习过程中记录植物名称,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预先制定了1份广东常见露地园林植物名录,620余种(品种),表格包括学名、中文名、科名、属名,相应的教材页码,苗圃供应状况,基本特征等信息。在室外现场教学中,6周次(18学时)共识别了300余种植物。据学生反馈,他们每次普遍只能掌握不超过30种植物,过之则记忆不深,即学生有效识别的植物种类最大为180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在园林植物学课堂上讲授的种类为185种,包括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课程共60学时,实践1周。也有富有经验的园林设计师认为,华南地区常用植物种类(含花卉)约200种。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150种”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150种植物并没有被有效筛选,即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课前制定的620种植物名录表需要适当删减。当然,这也与学校缺乏园林植物标本园有关。

最后,笔者寄予厚望的以钢笔速写或白描形象记忆植物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养成在现场识别时速写记忆的习惯,普遍是在植物识别报告打印之后再根据图片草草勾勒,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接受。除了学生认识程度不高的问题,可能也与教师在植物识别时没有预留足够的观察时间相关。因此,每次室外实习时间应控制在3学时之内,植物识别数量控制在30种左右。教师如能同时示范速写,效果会有较大改进。此外,室外植物识别师生比应适当,最好是1:15左右。目前,30多名学生跟随1位教师,视听效果有限。

总的来说,与办学历史较长、课时较多的农林院系相比,建筑院系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具有较多差异。园林植物教学探索,依然需要诸多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广州市建设节约型园林情况介绍[J].广东园林,2007(S):20-25.

[2]汪劲武.植物的识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月华,王晓红.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庄雪影.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华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汪劲武.常见树木1:北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Planting design teaching in architectural school

LIN Guangs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第4篇

关键词:户外广告;规划;城市意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outdoor advertisement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city and to work out outdoor advertisement planning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city plann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outdoor advertisement planning in Quanzhou as an example to indicate the necessity of advertisement plann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ive factors” city image theory established by Kevin Lynch, the author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advertisement in Quanzhou. In the end, the article also links outdoor advertisement with some essential of urban design such as color, outline, lighting, etc.

Key words:outdoor advertisement;planning;city image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24(6)

作者简介: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助教

李郇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引言

户外广告指利用户外场所、空间、设施等的广告,包括电器招牌广告、涂饰广告、招贴广告、车船广告等。户外广告一般占据街道最为主要的位置,无论是色彩、形式,还是体量,都是街道中注意力和视觉吸引的所在,它成为“城市景观的代表”,是城市景观环境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城市形象建设中,户外广告与园林绿化、建筑风格、街区规划等要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开始走进城市空间环境,部分学者和设计人员已注意到户外广告正在成为城市景观形象的构成因素之一(王军,1998;张金花,2002),并开始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宋金民等,2000;陈仲林等,2002;黄渊,2006;邱晓红,2006)和有益的实践(黄敏恩等,2007;杨建军等,2007),但有关户外广告的理论与设计实践仍滞后于其发展速度,因此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应成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一个重点关注的课题。

城市意象主要着眼于城市景观表面的清晰或“可读性”,即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特征。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种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凯文・林奇,1960)。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理论可为其分析和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探讨和拓展城市意象理论在户外广告规划中的应用,在当前户外广告规划理论缺失的背景之下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始于2006年,历时近一年,包括泉州市户外广告总体研究以及重点地段和节点设计两大部分,此次规划首度尝试运用城市意象理论分析泉州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景观特色,并选取了泉州市15条道路和14个城市重要节点进行街道户外广告整治规划设计。本文以此为例,着重介绍“五要素”理论在户外广告特色景观方面的分析应用。

2泉州市户外广告的现状

2.1泉州户外广告主要特征

在空间分布上,泉州市的户外广告在道路交叉口、商业节点和城市门户等具有大人流量的区域是投放的热点地区。而带状的街道空间主要以店面招牌广告为主,商业性户外广告比较少。在广告形式上,主要以静态、平面看版式广告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基本上以商业广告为主,公益广告凤毛麟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公益广告的利用。通过现场调查,泉州市对户外广告设置的控制管理基本到位,并没有出现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广告布局。

2.2泉州市户外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户外广告比较传统、单调

泉州市户外广告本身从材质和制作方式上来说都比较传统。形式上多为平面面板式,缺少霓虹灯、立体式、创意式的户外广告。相对不同地段、不同对象,户外广告视觉景观效果基本相同,总体来说给人一种较为单调的感觉。设计制作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户外广告设计水平较低,制作工艺落后,大大削弱了广告效果。

2.2.2部分广告影响城市景观

一些户外广告无统一规划,随意设置,干扰交通和安全设施,城市景观风貌由于户外广告设置不规范、不合理而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

・ 有的屋顶广告较为破旧,有的与建筑不协调,破坏建筑造型;

・ 大部分墙面广告设置位置不统一,破坏建筑立面形象;

・ 招牌广告设置不规范,设置位置、尺寸、色彩较为混乱;

・ 有的地区多种广告混合设置,互相争抢空间,破坏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 有的广告体量过大,对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形成遮挡。

2.2.3安全措施不得力

对户外广告建筑结构施工安全较轻视。近年来户外广告的设置有向大型化、轻型结构、高层建筑物上发展的趋势,与此相适应的破损维修、安全性与维护管理方面没有配套完善。

3基于城市意象五要素的泉州户外广告景观规划分析

泉州市户外广告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路出发,构筑城市户外广告的空间景观体系,使户外广告成为景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根据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对泉州市户外广告景观规划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户外广告景观。

3.1道路

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通道,它可能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是铁路线,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凯文・林奇,1960)。道路两侧户外广告高度集中,往往会形成户外广告景观线。

景观线的户外广告容易受商业驱使,呈现出无序的状态,规划需将自发设置的户外广告纳入整体规划的范畴,使之形成丰富有序的整体效果。应强调尺度、材质的整体性,形成较强烈、有序的视觉印象,并根据建筑的形态特征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当的户外广告形式,对其形式和位置作统一处理。

3.1.1车行景观路径

车行路径不仅连接市内主要的公共活动区、生活区和旅游景点,承担重要的交通任务,同时道路沿线的一系列公共建筑提供了多样的商业、文化生活及丰富的沿街景观界面。车行景观路径是户外广告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户外广告目标的主要载体。应根据沿线地区性质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户外广告效果,主次分明,体现出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强化地域的可识别性和人文特征。

泉州市中心城区的车行景观路径主要有:

刺桐大道:是中心城区南北向的主要干道,贯穿新城区内行政、商务等组团,沿线有重要的交通、酒店、商业、体育和文化建筑。沿途商业发达,已形成了多个集中商业区。应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物特色,设置与之协调的商业城市户外广告整体形象。

新华路:新华路沿线区域集商业、文化、行政、医疗、娱乐、文化遗产、休闲住宅小区于一体,以历史文化为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有开元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历史建筑,还有西湖公园等公共开敞空间。

西街-东街-东湖街:该路在泉州的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属于商业与文化并重的街区。西街、东街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开元寺为本段标志性建筑,标志性极强,成为本路段景观的视觉焦点。东湖街,为古城向新城区扩展疏散的主要延伸通道之一,随着泉州中心城区的发展,从单一的交通功能转变成为交通、生活、商业功能并重的道路。本路段的户外广告景观应体现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

除上述几条主要道路外,泉州市中心城区主要的观赏性车行路径还有丰泽路、湖心路324城区段(坪山路-宝洲路)、泉秀街-疏港路、新门街-涂门街-津淮路等,这些道路沿线的户外广告设计均应达到较好的效果。

3.1.2步行景观路径

市民及游客步行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休闲观光及购物娱乐两大类。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步行景观路径主要有:

江滨路:该道路位于晋江北岸,属于滨江休闲观光道路。公众休闲、锻炼、观光主要路径上的户外广告必须保持健康和整洁的形象。此外,该道路毗邻晋江,沿线应设置有一定范围的滨水控制公共绿化,结合跨江桥梁景观,构成晋江北岸景观区。

打锡街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是商业文明的窗口,以步行街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结合周围的文物古迹和滨水景观,发展为集购物、游览、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商业区,体现完整的历史脉络和现代商业气息,重塑“海丝商都”形象。结合此定位,户外广告设计应重点突出该地区的文化历史特征,实现活泼的商业气氛与文化历史风貌和谐共生的局面。

除上述几条主要道路以外,泉州市中心城区主要的观赏性步行路径还有西湖北街、环城路等,这些道路沿线的户外广告设计均应达到较好的效果。

3.2边界

边界是线性要素,但观察者并没有把它与道路同等使用或对待,它是两个部分的边界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性中断(凯文・林奇,1960)。

古城护城河:古代,泉州城为了防御的需要,构筑城墙,并在城墙外挖掘城壕,形成环城一周的护城河。现在,护城河与城内排水系统八卦沟的人工水系是泉州古城外貌的主要特征之一,勾勒出泉州古城鲤鱼形状的平面轮廓结构,护城河是泉州古城的范围边界。

护城河的部分河段是未来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览的主要地段,户外广告的设置要严格控制尺度和数量,协调好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关系。

3.3区域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区,是二维平面,观察者从心理上有“进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从内部可以确认,从外部也能看到并可以用来作为参照(凯文・林奇,1960)。公众活动区中最活跃、景观效果最突出的地区,应以广告景观聚集的形态,形成整体统一的氛围。

东海――行政商贸区。该区是泉州古城保护的主要疏散区,行政办公与商业配套较完善,既包括丰泽商城等地标性建筑,又有东湖公园、丰泽广场等大面积开场空间和景观绿地,是目前泉州天际轮廓线的制高点,也是目前最能体现泉州现代化和建设水准的区域。地区户外广告整体定位为现代都市形象户外广告景观区。

行政商贸中心区的户外广告体现了泉州经济发展的雄厚实力和强劲活力。应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强调统一与和谐,在环境构成中,户外广告的尺度、照明、动静应严格控制,营造城市的第一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同时,由于该区地处古城向城市新区的过渡地带,广告除体现现代都市形象外,还要考虑与古城景观的过渡和协调。此外,由于地区的重要性,该地区应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广告,这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鲤城――商业旅游区。即泉州鲤城区古城及丰泽区桃花山以西部分,该区商业娱乐区城市尺度、商业布局、商业层次均贴近市民阶层,人口密度大,交通较拥挤,是泉州商业活动最繁荣、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地区,也是市民和游客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本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着重体现该地区以人为本的目标,表达传统泉州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活泼的城市商业氛围,地区户外广告整体定位为活泼的人文户外广告景观区。

晋江北岸――标志性城市人文景观区。上述的江滨路及滨水绿地构成晋江北岸景观区(带)。该景观区串联若干风貌区:起点古城景观区包括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等重要建筑,是泉州城市的传统人文内涵高度集中区;古城东部平原的过渡景观区是古城的延伸拓展地区,其城市景观与古城景观相协调,又不乏现代气息;而终点的东海新区现代景观区则由新型的城市中心及现代住区构成,体现了二十一世纪城市景观风貌。目前晋江北岸户外广告控制尚未形成体系,广告制作质量不高。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必须严格控制沿江路段户外广告的设置,通过拍卖、规划管理、公众监督等手段使这条城市标志性城市景观区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高,地区户外广告整体定位为近现代文脉户外广告景观区。

西湖公园-清源山――标志性城市自然风景区。自然风景区应该以生态功能、自然景观为主,应控制户外广告过多过大的设置;同时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地区,除了主要的自然景观要素之外,应把户外广告景观同时考虑在内,例如严格控制商业营利性广告的尺度和数量,发展与自然风景区功能协调的环保、护林、提高公众爱国卫生意识等内容的社会公益性广告,不仅更好地体现城市形象,还为风景区营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地区户外广告整体定位为生态户外广告景观区。

3.4节点

节点是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它们首先是连接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集点,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也可能只是简单的聚集点,由于是某些功能或物质特征的浓缩而显得十分重要(凯文・林奇,1960)。

户外广告景观点是能够代表城市或城市某个地区、某段历史的节点,或是在城市空间构成起到重要的引导、暗示、标志和指示方向作用,是城市户外广告中最引人注目的点,应进行重点设计,调动户外广告的各种设置手法,如创意、高科技、环境烘托、局部强化等加以突出。

景观点包括交通枢纽、城市出入口以及重要的公共活动节点等。本规划选择了泉州中心城区14个重要节点进行户外广告景观的城市设计,其中部分节点将成为泉州户外广告特色景观点。

3.5标志物

标志物是另一类型的点状参照物,观察者只是位于其外部,而并未进入其中。标志物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常被用作确定身份或结构的线索(凯文・林奇,1960)。标志物在地区中往往具有单一性和独特性,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标志物的户外广告应重点设计,突出创新和强化,同样,某些户外广告也可能成为标志物。

泉州市与户外广告相关的地标性建(构)筑物大多也是泉州市内的地标,如泉州晚报大厦、泉州大酒店等。

4户外广告与其他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传统的城市设计是要处理好城市空间形象,简单说来,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是城市景观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城市景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也出现了一些“城市意象说”没有涵盖的内容。本节着重分析“五要素”以外与户外广告相关的城市景观要素及其相关的户外广告设置要求,作为城市意象理论在户外广告规划中应用的拓展和补充。

4.1户外广告与城市色彩

色彩是最易识别的视觉元素之一,城市色彩是建筑物、道路、广场、广告、车辆等人工装饰色彩和山林、绿地、天空、水色等自然色彩的综合反映。从视觉的角度出发,人们在感知城市时,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城市色彩的冲击。

色彩饱含着城市丰富动人的文化情怀,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往往与心理感受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对色彩感受和需求也是不同的,对色彩主题的确定和恰当运用,可以使城市既有整体美感又散发个性魅力,把城市渲染成高质量的艺术环境。如果一个城市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色彩理论体系,致使该城市与其他城市色彩趋同,难免会给人们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因此,在城市急速开发过程中加强对城市色彩的系统研究,加强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控制,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必由之路(卢春霞等,2003)。

4.1.1泉州城市主色调的确定

在现状踏勘过程中,主要对泉州以下几个要素进行了色彩分析。首先是对比例最大的居住建筑的墙壁、屋顶、窗框进行测色;其次是对泉州特色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色彩分析;再次就是对城市背景的天空、植物、土壤、石材、水体等元素的色彩分析。由此确定泉州城市整体“砖红”的颜色基调。

4.1.2户外广告设置的色彩要求

依据现状特点,在色彩运用上以“保护”和“延续”为重点。规划根据道路性质的不同,对户外广告的色彩提出不同的要求:交通性道路建议色彩以咖啡、黑白、暗红系列为主;生活性道路建议色彩为黑白、棕色系列;此外,重点商业街道的户外广告色彩上不做严格的限制,但以和谐连贯为主要原则。

4.2户外广告与第二轮廓线

日本建筑理论家芦原义信在所著的《街道美学》中对街道上的建筑物与各种标志物进行研究,他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第二次轮廓线”。如果第二轮廓线无秩序、非结构化,就会像橡皮膏和绷带似的遮住脸上的美好表情,而整齐有韵律的凸出物可以组合到第一轮廓线中,融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成为美丽协调的城市景观(王世福等,2004)。

城市标志系统是城市第二轮廓线的主体,健康有序的城市空间需要一套有序明确的标志系统,以简洁、易识、连续和多样为特点,并且标志与建筑、广场、绿地、公共场所以及设施有机结合,直接反映城市的品质。广告标志与标牌等标志物是城市指认系统的重要元素,是城市设计美学控制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清晰的城市标志系统会给城市带来明确的指向性,充分体现城市环境与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城市环境中无序的标志牌、广告栏、霓虹灯会给人带来混乱的信息,而标志系统过于简单又会使城市环境变得单调无味,因此,城市标志系统的设计原则应强调丰富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单调的总体原则。

城市轮廓线包含两个层次,对其进行美学控制并不意味着禁止建筑附加物,而是将可能杂乱的各个标志物组织成有序、美观的整体,成为街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既有建筑物与标志,而非如何管制建筑物(王世福等,2004)。为突出泉州城市环境特征,避免视觉上的混乱,一般除商业广场之外禁止设大型的商业广告。广告设置不能破坏原有建筑空间感觉和建筑立面,沿街道两侧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一些造型简单的广告牌,高层建筑霓虹灯广告应注重艺术气氛,小品广告可以结合建筑设计,小巧灵活,多样的展示城市空间,严禁杂乱布置广告。

4.3广告照明与城市夜景

城市夜景就是利用灯光将道路、建筑、广场、车站、名胜古迹、园林绿地、江河水面和广告标志等对象的景观加以重塑,并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优美并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来表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形象。夜间灯光广告是城市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夜景照明总体规划的要求,其设置总体上要服从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以霓虹灯、广告灯箱强调出城市轴线关系,道路沿途设置灯箱广告,以形成点线结合的夜间景观环境。

5结语

由于现代广告在市场经济建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广告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从规划意义上来说,户外广告对城市的景观风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泉州市户外广告规划设计,重点探讨在城市意象“五要素”视角下的户外广告特色景观,兼论城市色彩、轮廓线、夜景等新城市景观要素与户外广告的结合问题,旨在为户外广告规划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仲林,翁季,扬春宇,等.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方法[J] .照明工程学报,2002,13(4):48-50.

[2]黄敏恩,程轶松.户外广告设置布局专项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153-158.

[3]黄渊. 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方法体系[J].规划师,2006,22(10):38-40.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36.

[5]卢春霞,汤浩.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以苏州古城街景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3,19(12):90-92.

[6]邱晓红.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初探[J].城市问题,2006,(6):70-74,78.

[7]宋金民,刘延民.城市户外广告规划初探[J].规划师,2000,16(3):96-97.

[8]王军.现代城市景观的新课题:户外广告设置规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8,30(1):13-15.

[9]王世福,薛颖.城市设计中的美学控制[J].新建筑,2004,(3):50-53.

第5篇

一、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途径

干部考察工作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熟悉考察对象的知情者来了解考察对象,如个别谈话、民主评议等,这是最基本的途径。二是采取适当方法直接对考察对象进行观察、测试,了解其素质、能力和行为表现,如考试考核、情景模拟以及听取个人汇报等。干部考察工作要在这两条基本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探索其他方法,使考察者更多地掌握能客观反映考察对象德才素质的各种素材和背景材料。

1.采取必要措施,让知情者客观、真实地向组织反映情况。一个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基本上还是能被知情者所了解掌握的,问题在于考察者事实上很难从所有的知情者那里收集到考察对象的全部真实材料。因此,拓宽考察途径,首先要研究让知情者能客观真实地向组织反映情况的方法和手段。要创造让知情者敢讲真话的条件。通过大力推行考察预告制,开展调任后的回访考察,开展大范围的征求意见以及网上反映情况等办法,考察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选择特殊知情者,为考察组提供真实情况。知情者中有一部分人,比如,原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秘书、司机,对考察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比较清楚,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将其作为访谈对象加以了解。纪检、监察、等部门接受群众的举报,也掌握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知情者,所以考察者必须听取这些部门的意见。要制定有关干部如实向组织反映问题的纪律。要求各级干部在上级考察干部时,如实向考察组反映情况,积极配合考察组的工作。对知情不说,故意为考察对象隐瞒问题或夸大、虚报成绩以及干扰群众向组织反映问题,打击报复的,必须严肃处理。

2.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方法。干部的德才素质,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测试、检验、核查进行评价和认定的,比如理论知识水平、部分工作实绩、经济收入情况等等。但是,还有许多方面是不能直接认定的,需要考察组不断改进考察办法,增强考察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是结合干部管理工作,设计特殊情景对干部进行考察。比如,结合干部下派、交流,看其是否愿意服从组织决定,是否愿意到艰苦落后的地区工作。

二是到干部工作、学习、活动的现场,直接考察了解干部。比如在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考察干部是否有献身精神、顽强斗志和毅力;通过参加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看考察对象是否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考察换后,特别是考察对象作为候选人的情况下,看考察对象是否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党的决定;通过掌握干部在党校学习、出国考察中的情况,了解干部的学习态度,看考察对象在外事活动中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等。

三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从了解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财政收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情况,看考察对象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廉洁自律。

3.切实做好考察材料的积累工作。当前干部考察档案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材料不全,二是收集的面不宽,多数是组织部门自己撰写的考察材料。这给干部考察工作特别是全面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为此,目前需要完善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要做好材料积累工作。对各个时期干部的考察、分析材料、背景材料、调查材料都要收集完整保存。这方面的材料,包括形成考察材料的原始素材,如干部的思想汇报、工作述职、荣誉证书、处分决定、工作计划、财产申报表、民意测评表、党校学习成绩等等。二是外部要扩大文字素材的收集面。收集的文字素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涉及考察对象的群众来信以及群众来访的记录,纪检、监察部门有关干部的廉政档案,领导班子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的记录,财务、审计部门对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经济财务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的正面或反面的报道,等等。

二、加强对考察结果的综合分析

针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在考察结果的综合分析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对考察对象在重大政治活动、重大问题决策和处理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一个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往往在一些重大政治活动、重大问题决策和处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重大表现包括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场合讲话中的表现,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表现,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的表现等等。通常来说,一个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好与差,在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容易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因此,分析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从职务升迁、工资调整、工作岗位交流等问题入手。要注意分析他们在这类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的表现,看是否具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特别要注意在换届选举、下派锻炼、临近退休等期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干部。

第6篇

2021关于个人述责述廉报告范文

按照《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考核方案》要求,现将个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景

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一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坚决彻底肃清影响。深刻剖析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以案为镜,肃清流毒,坚决同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折不扣执行县委决议决定,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始终按章履职办事。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外出报备等制度,自觉维护县委的集中领导和班子团结统一。严格按章办事,严格执行“四个不直接分管”和研究“三重一大”事项末位表态制度,坚持团体研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职责情景

坚持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职责,从年度计划、职责书签订、干部管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逐项落实到位。一是严格监督检查。针对干部纪律作风问题,坚持重大假日节点重申纪律要求,抓早抓小,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共向全县党员干部发送了廉政信息XXX万多条。对69个单位和XXX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景进行审核。

二是严肃政治巡察。年内共开展三轮巡察,巡察县直部门XXX个,脱贫攻坚主责部门XXX个,村(社区)党组织XXX个,“回头看”XXX个。共发现各类问题XXX个,移交问题线索XXX件。抓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对不重视整改、不落实整改要求、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职责人员进行处理,其中党纪立案XXX件XXX人,问责XXX件XXX人,提醒谈话XXX人,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曝光。三是严惩腐败行为。严格落实《.....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年内共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XXX件(次),党纪政务立案XXX件XXX人。受理涉黑涉恶问题线索XXX件,办结XXX件,正在办理XXX件,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XXX件XXX人。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景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始终做到同安排、同研究、同部署,层层落实,做到职责到人。带头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各级党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一是强化职责落实。坚持以上率下,夯实压力传导,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书,共签订职责书XXX份。构建完善职责体系,实现“两个职责”制度化、程序化和具体化。与XXX个派驻纪检监察组、XXX个乡镇纪委、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签订职责书XXX份。继续执行县纪委常委挂钩联系乡镇和“总承包”工作制度,定期约谈乡镇党委、纪委负责人。

二是从严管党治党。乡镇纪委书记向县纪委书记汇报同级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主体职责及廉洁从政情景。对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县XXX局和县XXX局主要领导及纪委监委联系两个单位的纪检监察组组长进行团体诫勉谈话,传导职责压力。坚持每月向县委专题报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景,一月通报一批监督执纪问责成果。截止目前,共下发XXX纪通报XXX期,通报XXX个单位XXX人。三是注重舆论宣传。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突出新闻宣

传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和经验做法。截止目前,中央和省州主流媒体共刊载反映XXX纪检监察工作新闻稿件XXX篇(条)。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纪检监察干部到州警示教育基地理解教育。坚持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及廉政考试制度,对XXX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提醒谈话和廉政知识考试,新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XXX份。

四、执行廉洁纪律情景

严格执行《XXX廉洁自律准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自觉理解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的精神,始终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时时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员本色,教育和引导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克己奉公、甘于清贫、拒腐防变、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进取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以严格的标准自律,理解监督。

五、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景

(1)本人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本人从事讲学、协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20XX年全年工资XXX元,20XX年度年终一次性奖金XXX元、省级礼貌单位奖金XXX元、共XXX元。本人无从事讲学、协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2)本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出国(境)、职务消费、秘书工作人员以及在社会组织、企业兼职情景:办公用房在县纪委监察委大楼内,面积为XXX平方米,没有存在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使用严格执行保留车辆管理使用相关规定,没有存在公车私用情景。无出国(境)情景。公务接待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执行,无职务消费现象。没有配备秘书工作人员。没有在社会组织、企业兼职情景。

(3)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景,包括投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职责公司,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以及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等情景:妻子XXX在XXX工作。女儿XXX在XXX工作。不存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景。

2021关于个人述责述廉报告范文

根据《市党政领导干部述廉、评廉、考廉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现本人结合自我分管工作,将个人履行廉政情景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来,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实践江总书记“...x”重要思想,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的公仆,按照党的廉洁从政的要求,认真落实廉政监督职责制,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自觉理解群众监督。

一、加强廉政学习,提高廉洁意识,注重自我预防。

本人能够进取参加上级部门和本处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各项党纪政纪,重视自学努力领会精神实质。并常对照党纪法规认真查找自身在贯彻廉政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整改。经过不断学习,不仅仅使我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还增强了我严于律已的自觉性和同腐败作斗争的主动性。到达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工作。

二、严格以身作则,处处防微杜渐。

我深知"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因而我常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规范了自我的从政行为。一年来,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都做到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奉公守法,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做到了讲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还严格做到了遵守“廉政建设若干规定”,规范了自我的从政行为。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在工作中本人分管司法所、信访办、劳保所,经常教育分管工作的干部严要求、严管理,教育他们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准则,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时刻坚持清醒的头脑,不心存侥幸、不以身试法,教育村干部用人民给予的权利为父老乡亲谋利益,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对讲排场、比待遇、追逐名利和拜金主义。

四、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行使权力。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做到了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利,淡化“官念”和权欲,用平常心看待官位,用职责心看待和运用权力,一是做到了“慎权”。二是做到了二要“慎欲”。从未谋取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不放纵自我的欲望,不贪吃喝、不贪钱财、不贪享乐、不贪图名利地位,堂堂正正地做人,明明白白地工作。不为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过好了享乐、金钱关,艰苦奋斗,俭以养德,坚持了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三是做到了“慎微”。做到了时时刻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力争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自觉增强“守一”意识,不越雷池一步,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追求党性和道德修养的高境界。四是做到了“慎独”。在廉洁自律上做到了表里如一,任何时候、任何情景下,都自觉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约束自我,没有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严格进行自我监督。

五、坚持民主集中,转变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

一年来我能严格遵守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原则和制度,始终坚持"团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全力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在对待上访群众时能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讲解,及时处置"。为维持社会安定团结,我坚持不定期排查信访隐患。一年来发生的各类突发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且在处置的过程中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在处理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解决问题的本事。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上,着重做好了宣传和培训两项工作。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拓创新,务实进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多总结经验,发挥自身优势。

第7篇

(1)伊斯兰建筑中的庭院有强烈的特色。

庭院通常是内向,封闭的,有泉水在中央,以柱廊或实墙围合,成为人们休憩的绝好场所。几何形的植物绿化配置也是伊斯兰庭院的特色。这些特点与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紧密联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园林也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矩形的相互套叠的园林作为组织空间的手段,不但极大地增加了环境效果,而且从空间上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和伊斯兰文化共有的特色。庭院在会议、展览等不同功能之间形成休憩交流的场所。人们在建筑行走时刻有园林伴随,犹如在园林中穿行。

(3)平面设计的主导思想

平面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从日后运营的角度考虑,尽量满足多功能的需求,形成中等规模的集会议、展览、文艺演出、学术报告、演艺中心、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多样化服务综合设施。

(4)报告厅设计

首层设置了大报告厅,长宽各30m,吊顶以下高13m,可容纳约800人。舞台高16.30m。配备一定规模的剧场设备和电影放映设备,满足中小型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的需要。报告厅安排了同声传译的房间,满足国际会议的需要,辅助部分安排了化妆休息室、道具布景用房、面光、耳光等必要演出设施,重点进行了声学设计。

(5)立面造型。

用现代的手法,强调整体的富于雕塑感的体量。设计的构思来源于对伊斯兰和中国建筑文化的几个特征的提炼。

体量简洁,内向封闭。通过简化外部体量关系,突出以水池为中心的内部庭院交错的特色。整体上与当地建筑传统的内向型感觉和气候条件相适应。

(6)丰富的表面装饰。

建筑上以金属镂空的手法再现了伊斯兰建筑精美的表面装饰特征。镂空图案来自于伊斯兰传统纹样的形状提炼与排列组合。镂空的表面覆盖了庭院和开窗的部分,提供遮阳效果的同时,为内部空间带来神奇梦幻的感受。主体上采用红砖拼贴表面,透过镂空金属若隐若现,使表面装饰富有深度和层次感。

(7)象征中国古代的鼎的形象。

红砖表面的主体底层落地,角部处理密实且突起,与底层落地窗形成强烈虚实对比:外表镂空金属幕墙表面漂浮在上面,完整统一,气势雄浑,形成了中国鼎的意向。远远看去,银色的整体效果与星月雕塑也形成遥相呼应的整体。

(8)装修设计。

伊斯兰堡气候炎热,建筑考虑节能、遮阳等问题。外表面的金属镂空幕墙不仅是立面装饰,更是建筑遮阳的主要构件。

建筑的室内装修考虑在重点部位如中巴友谊大厅、贵宾休息室、主要的会议室等处,运用石材、地毯、木材等创造有特色的整体风格。其余展厅,多功能厅等采用中档装修标准,运用经济、实用、美观的材料达到理想的效果。

(9)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用当地的经济美观和有特色的铜、织物地毯等材料,既表现当地的特色,又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

第8篇

关键词:伸缩缝;后浇带;桩基础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总体概况: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综合实验楼一期项目包括A区研发楼及B区中试车间,一期建筑总面积约为16734㎡。建设基地位于蠡湖校区西南部,东临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化工学院,医药学院等院系建筑组团,西临建设中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北侧是学校内部绿化公园,南侧为校内运动场地。

二、A区研发楼概况:

位于规划用地中心,建筑面积为8791㎡(含地下室1182㎡),处于与第一组团围合的广场南部。建筑主体层数为5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为21.6米,局部10米,柱网尺寸为8米×8米。建筑主体采用一字型布局,结合报告厅圆台体量及景观小品,构成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首层平面主要入口安排在广场北侧,建筑主体东侧为交通核及服务用房,中部布置有展示厅以及沙龙中心,从入口门厅可以直接通达,形成通向北面湖景的空间序列,并在局部二层通高的共享空间内设计有一部弧形直跑梯直达位于沙龙中心二层的小型报告厅。首层建筑结合场地和道路设计为局部架空,处理为滨水平台及景观小品,以形成良好的景观视线及通风环境。

二层及以上楼层各平面设计为内廊式办公空间,并走廊西端放大设计为向湖景敞开的观景平台,南面为办公室和小开间研发室,北面为大开间研发用房,二层门厅可通过首层屋面平台到达报告厅,并通过一部室外直跑梯向地面疏散。位于二层西北面的资料阅览室通过连廊与建筑主体连接,并向其它学院楼开放。

三、B区中试车间概况:

位于A楼西南侧,建筑面积为7943㎡。建筑主体层数为3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为17.6米,局部12.6米,柱网尺寸为8米×8米。首层平面朝广场东面开设主入口,采用外廊式L字型布局,东西朝向的部分为两跨柱距,南北朝向为三跨柱距。首层的东北部分为相对独立的设备用房,主要用房设计为大开间的实验单元,局部设夹层办公以充分利用层高空间。二层北侧有连廊与研发楼的公共服务空间相连接。

四、结构设计及采取措施

4.1本工程结构设计主要依据下列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综合实验楼A楼、综合实验楼B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无锡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4.2结构设计基本数据

1)本工程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

2)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0.40 KN/m2。

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5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6)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变配电间处为一级。

7)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8)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900米

4.3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

4.3.1本工程A区主楼平面尺寸82.0*18.0m,B区主楼平面尺寸83.4m*41.5m,均属于超长结构,由于建筑方案及使用功能的需要,不允许设置伸缩缝分开,所以采取了防止温度变形影响的措施。其措施有:(1)沿长度方向设置了两道后浇带。 (2)适当的增加楼板的配筋率 (3)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浇筑,并加强施工保护(4)屋面部分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屋面采用保温措施。通过使用情况来看,未出现因温度应力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3.2 A区主楼二层楼面为门厅上空,楼板开较大洞口,洞口周边楼板计算时按弹性板计算且厚度和配筋相应加强,楼面开洞后局部形成跃层柱,计算时该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调整,并适当增加了跃层柱的配筋。

4.3.3 B区主体层数为3层,局部2层,二层,三层层高较高(层高6m),其中设有夹层,与夹层相连框架柱采取了加强措施:(1)框架柱断面采用大于600*600,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箍筋采用全长加密。三层局部退台部分采取了板厚加厚,配筋双层双向配筋加强。

4.3.4 楼梯间与楼梯休息平台板相连的框架柱,考虑到受力较复杂,柱箍筋采用全长加密,增强其抗剪承载力。

4.3.5地基基础:由于工程处于河塘区域,地基为回填土,结合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通过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比较,同时考虑到场地淤泥层较厚,对桩的抗剪强度要求较高,因此结合工程实际选择采用400*400的实心方桩,5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理论计算桩长采用15米,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小于2米,本工程压桩采用双控原则,即压桩力控制及设计桩长控制,其中以压桩力控制为主,设计桩长为辅,若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时,认为此桩已满足设计要求,若已压到设计深度桩长时压桩力不够,应加长桩的长度,直到达到压桩力的数值为止。沉桩过程中根据施工单位反应,压桩力异常,压桩力小于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通过与勘察单位进行分析,可能因为淤泥层较厚,摩阻力提供较小,保证桩基工程的安全性,最终会同甲方协商,将桩长改为18米,桩基施工完成后,通过单桩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检测结果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五、结束语

1)把握住结构设计的原则,结构体系要清晰,受力分区要明确。

2)把握住规范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深刻理解规范条文,同时要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

第9篇

关键词:人工湖;渗漏量;计算

一、 引 言

该建筑场地位于钦州市北部湾国际建材商贸城斜对面,金海湾大道南侧,整个景观园林工程绕湖而建。工程总占地面积546052.34m2,其中水面面积414791m2,此外还有道路13792m2,广场24416m2,停车场5268m2。低矮的建筑物,包括码头管理房、餐厅、管理服务用房、茶室和咖啡厅等仅是1~2层,建筑占地面积3007.4m2。

勘察报告显示,场地中渗透性较强的土层有填土层与粉砂层等。人工湖能否保持稳定的水位,是该景观工程成功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查清白石湖场地各岩土层的渗透特性,并对场地进行渗透性评价尤为重要。因此,进行本工程的渗漏评价略显缺乏依据和针对性。因此本论文进行相关渗漏计算研究。

二、渗漏评价

结合“勘察报告”和现场渗透试验对现场各岩土层的评价如下:

(1)素填土①渗透系数在1.22×10-6 cm/s~2.08×10-3cm/s之间,为中等透水性。

现场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湖区西北面,沿湖岸分布较少,由于其渗透系数较大,对人工湖的渗漏有一定的影响。

(2)淤泥质土②渗透系数在1.24×10-5 cm/s~2.48×10-4cm/s之间,为弱~中等透水性。现场淤泥质土局部分布,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较小。

(3)粉砂③渗透系数在7.51×10-5cm/s~5.81×10-3cm/s之间,为中等透水性。现场粉砂主要分布在湖区东北面,由于其渗透系数较大,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较大。

(4)粘土④渗透系数在2.62×10-5cm/s~2.91×10-5cm/s之间,为弱透水性,可以视为良好的不透水层。现场粘土分布很少,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很小。

(5)全风化泥岩⑤的渗透系数在1.76×10-5cm/s~2.74×10-5cm/s之间,为弱透水性,可以视为良好的不透水层。现场全风化泥岩分布不连续,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很小。

(6)强风化泥岩⑥渗透系数在1.38×10-5cm/s~2.24×10-4cm/s之间,为弱~中等透水性。现场强风化泥岩分布不连续,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较小。

(7)中风化粉砂质泥岩⑦渗透系数为4.94×10-5cm/s,为弱透水性,为良好的隔水层。该岩层全场分布,对人工湖的渗漏影响很小。

从土层渗透性来看,粉砂和素填土渗透性最强,对白石湖的渗漏影响比较大。

湖岸大部分为回填区域,最大回填厚度达1.50m,回填过程,若不注意防渗将对白石湖的蓄水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渗漏区域分析

人工湖渗漏是指人工湖蓄水后,湖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湖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分为岸区渗漏和湖区渗漏。

“勘察报告”显示,地下稳定水位较高,埋深在0.40~3.40m,水量较大,而白石湖底设计最低高程为0.5m。基岩即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埋深较浅,所以湖水不会向湖底渗漏,只是当人工湖蓄水时,先要饱和基岩上覆的松散沉积物,这部分损失的水不会漏失到人工湖以外,对人工湖的蓄水能力也是没有多少影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人工湖蓄满水的时间。蓄水后湖水渗漏通道主要通过湖底透水层侧向渗漏,所以,本研究只考虑湖岸渗漏而不考虑湖区渗漏。

四、渗漏量估算

白石湖设计常水位为4.5m,湖底最低高程为0.5m,地下稳定水位埋深在0.40~3.40m。根据“勘察报告”,不透水层即中风化砂质泥岩层的平均埋深取-3.0m,地下稳定水位高程取0.5m计算,即白石湖的设计常水位与地下水位的水头差为4.0m。在渗漏量计算中,认为湖岸回填区域防渗效果良好,不影响湖水渗漏,只考虑湖岸-3.0m~4.5m高程范围内岩土层的侧向渗透情况。

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白石湖渗漏量采用《流体力学》推荐的达西渗透定律进行计算。

Q渗透= K×A×(ΔH/L)

根据现场渗透试验,按较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各岩土层渗透系数K取值如下:K素填土=2.08×10-3cm/s,砂=5.81×10-3cm/s,K淤泥质土=2.48×10-4cm/s,K强风化泥岩=2.24×10-4cm/s;各土层过水面积A按表4统计取值,水头损失ΔH计算时,湖内水位高程取设计常水位高程即4.5m,地下水位高程取0.5m,故ΔH=4.0m;现场地势较为平坦且地下水位起伏不大,参照《基坑降水手册》中渗透的影响半径经验值,根据岩性和颗粒直径确定影响半径,颗粒越小,影响半径越小,粉砂的影响半径为25~50m,而湖岸过水界面多为强风化泥岩,组成粒径比粉砂小,综合考虑渗透路径L取10 m则渗漏计算偏于安全且取值合理。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在不防渗情况下湖区总渗漏量为Q总=1617.35m3/d,虽然强风化泥岩为弱~中等透水性,但其过水面积很大,因此湖水透过强风化泥岩渗漏量为Q强风化泥岩=880.96m3/d,占总渗漏量的54.47%,湖水透过粉砂层渗漏量为Q粉砂=628.50m3/d,占总渗漏量的38.86%。若不进行防渗治理,湖面水位的下降量约为0.005m/d。经计算,防渗治理后湖面水位下降量约为0.003m/d左右。一般地,人工湖的防渗验收标准为小于或等于0.015m/d,因此,采取防渗处理后能达到人工湖的蓄水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 变革教学定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应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其中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记录是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学定势: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一边做,一边提问学生,最后再进行总结和板书。这样的教学,虽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变革这种较传统的教学定势,在切实落实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教学中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实验前先准备好实验的相关资料,以多媒体或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主寻求实验中所需的药品、仪器及注意事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实验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发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记录,特别要求学生对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3个阶段里发生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实验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与归纳去探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上述3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层层析疑、步步递进,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镁带燃烧的实验时,我们改变以往平铺直叙的方式,先展示给学生有关镁的着火点、状态、密度等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镁带燃烧的条件和所需的仪器。在实验进程中,我们又设置了多维情景:①为什么桌子上要放一块石棉网,它起何作用?②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③如何来判断燃烧放出热量?④镁带只能与氧气反应吗?由于设置的情景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学习情绪相当高涨,学生在边实验边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2 改变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还是一般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最后讨论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规律。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样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实践中我们觉得:若能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新课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特点,自行设计装置。学生中会出现许多方案:有用木炭燃烧的,有用碳酸盐与酸反应的,也有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等等。然后采用对比归类的方式,指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引导学生从原料、收集、操作、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每一种方案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可见,实验方式的改变,带来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虽然费时费力,但能较好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设计的方法,更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对同一问题进行认识,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而且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与交流,能充分体验探究和成功的快乐,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3 重视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毕业时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其次,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是写好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地绘制装置图。过去学生绘的装置图往往比例失调,难以辩认。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方面,首先分析各种仪器的构形,找出每件仪器各部分线条的比例关系及每件仪器部分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作反复的绘图练习,使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能迅速而正确地画出装置图。

4 提倡多样学习,唤醒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寻求并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七嘴八舌式的无序性讨论”和“知识的纵横与拓展”尤其能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推崇“七嘴八舌”式的无序性讨论和发言。这种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在随意、宽松的气氛中拓宽思路、丰富联想,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可喜的是无序性发言中“创新”见解最多。实践告诉我们:老师的有效放手,能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怎样证明硫酸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从理论上对实验知识进行纵横与拓展,从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体验创新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展开的:①提出问题:化学实验室中要证明硫酸溶液中是否混有少量盐酸应选用什么试剂?②学生讨论:不少学生习惯走套路,似乎看准了盐酸中的Cl――学生往往习惯选用硝酸银溶液。教师给予否定,此时学生中会产生“悬念”,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思维向发散性过渡。③情景点拨: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沉淀,硝酸银溶液与硫酸反应就没有沉淀吗?学生引起重视,再度思考,有一种想“探个究竟”的感觉,教师及时演示硫酸与硝酸银反应,观察了实验后。④学生释疑:原来硫酸与硝酸银反应也产生沉淀。学生慢慢醒悟过来,若硫酸溶液中没有盐酸,加入硝酸银照样也有沉淀产生,应先排除硫酸。学生的思维开始转轨。⑤情景深化:怎样先排除硫酸干扰,再来进行证明呢?⑥学生解疑:先滴加适量硝酸钡,等沉淀完全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若有沉淀产生就能证明。

可见,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只要多给予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就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当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具体教学中,也会因人因校而异碰到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领会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持之以恒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必将会对新课程改革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11篇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无论是从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还是基于理性的深入思考: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探索,无不对建筑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内蒙古拥有弥足珍贵的草原生态环境,最具生态特征的传统游牧生产方式,正日益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强烈冲击。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营造具有良好生态特征的城市与建筑,不仅对保持内蒙古良好的生态与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当代中国建筑师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普遍课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决定在内蒙古召开2008年学术年会,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城市与建筑设计中生态主题的研究与创作经验,探索新时期生态文明中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原则,进一步唤起社会各阶层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008年7月5日~7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在素有“青城”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学术年会,以《生态文明与建筑创作》为题,围绕西部地区的设计动态进行了交流、探索和总结,以期更好地将节能和环保绿色生态理念结合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马国馨院士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信指出:“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入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由此来延续人们的生存,建筑师的创作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相信年会上人们有见地的理性思考将会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及各著名建筑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200余人聚集一堂。呼和浩特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李俊奎结合内蒙的地域特点、背景文化与城乡建设向大会致词。大会分别由主任委员布正伟、副主任委员王国泉、张俊杰、赵元超和资深委员李大夏主持。

多年投身于内蒙古建筑事业的李大夏总建筑师以《洋生态与土生态》为题,讲述了国内外诸多对待生态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他认为中国建筑师在生态问题上显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对低端生态技术了解不足,对高端生态技术盲目崇拜乃是生态设计的一个误区。更新原有观念、发掘符合当地的可适宜技术,在生态观念指导下探索并完善可实施技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汉民以丰富的国内外地域建筑考察实例,对“土生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了精彩的描绘,使人们认识到,“生态设计”是当今继承传统建筑文化课题中极为核心的内容。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栗德祥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绿色建筑设计思考》中,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系统评介了国内生态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沿探索成果。他强调,现有的高端的生态技术仍属于实验阶段尚不能推广使用,但是朝着生态方向的理性探索仍然给人们带来希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文兵和青年建筑师曹晓听,徐磊、柴培根、景泉、崔海东等以群体发言的形式,总结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设计经验。呼和浩特当地建筑师刘铮、张鹏举、温捷强分别就“草原生态与人聚、人居”、“对应环境、和而不同”、“因地”等问题进行了表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赵元超以《源于土地的设计》为题,介绍了西北院近几年在西北地区的设计实践成果;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蒋伯宁以《自然生态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为题,探讨了广西地区的地域特性及其应对策略:华东建筑设计院创作所所长杨明结合上海世博会工程实践生动阐述了生态技术的应用和现实思考;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刘文杰介绍鄂尔多斯城市设计与建筑形态雏形;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褚冬竹研究了重庆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其应对措施:云南省建筑设计院戴梅就云南当地的地域特征、贵阳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魏浩波就贵州省竹海的原生态环境中的建筑设计方式;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宁以《帝国的落日》为题阐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理念。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洪勤建筑师《生态文明的经济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彤《生态建筑创作实践》等都以缜密的理性分析引人深思;中建国际(上海)总建筑师江兵还在发言中回顾了建筑理论委员会多年来的活动。报告人以各自不同的视角,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对生态观念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了解释和印证。

这次学术年会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之间进行广泛而又有一定深度的交流,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学术报告持续了整整一天,晚上的报告完毕后大家意犹未尽,又在自由论坛上就报告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强调,建筑师的主观能动性仍是项目实施中关键因素,生态观念非权宜策略,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建筑师付出艰苦努力长期坚持,提高建筑师自身的素养是应对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前后举办了多次年会,形式生动多样,学术气氛活跃,为推动行业的理论和创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会议后安排了极具内蒙古地方特色及传统文化的参观和考察,并深入内蒙古大草原直接感受蒙古族风土人情。

第12篇

景观设计教学景观新概念乡土景观

一、前沿

早期景观设计城市化认知有片面感、不强烈,主要是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原因。当我国及部分国家进入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决定设计师接触的“城镇一体化”“乡村转型化”等景观设计项目较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相关课程、景观认识得也较浅,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项目设计工作,所用内容必须重新学习,资料也得重新整理收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作用不大,更糟糕的是,他们把这种思想传导给学弟、学妹,会严重影响新生在大学里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增强课程结构上专业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教师在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计时取舍性较强,多以“城市景观”“小区景观”“休闲广场景观”等内容教学为主,给学生造成片面的景观认知感。专业知识点构架的串讲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发展性与连续性是早期及现在景观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滞后型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延伸。景观设计教学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概念带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景观的存在是相对的、广义的,这样能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了解景观的“实事求是”性、健康性和发展性。将炙手可热的“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教学实践,能延伸出很多新鲜、前卫、和谐的景观设计概念,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本土景观”等,这些新概念的注入,有利于构建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2.促进多学科等知识的交叉综合教学,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深度

旧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的问题,无延伸性与交叉性。有些老师将某些错误的景观设计理念传导给学生,而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教学深度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景观设计及设计成果欣赏的认知程度。借“乡土景观”概念能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发展学及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点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价值的认知度,学生在模仿设计、思考设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勇于开拓思维,不再是单一考虑景观视觉形式美丑,而是更注重景观的存在,即发展价值。

3.引导学生深化景观设计内涵,体会景观设计的综合复杂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一些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多存在只重审美和形式,如紧抠景观设计的比例、平衡、对比等基础的美学角度,作品给人形式感好,而实时操作难、设计内涵不深,仅赋予形式的模仿。“乡土景观”引入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认识城市与农村乡野景观的差别,探讨社会发展、演变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考虑不同组织空间关系的景观处理手法的异同,考虑本土材料利用的优点,景观地方风土人情的表达,对不同自然地域、社会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健康的、可持续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景观设计作品。

三、将“乡土景观”设计概念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

1.深入乡间,调查实践

景观设计初期,实地考察是必备步骤,教师可尝试摆脱“校园景观设计课题”“城市休闲绿地设计课题”等常规课题进行“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战略,多做“乡土景观”课题安排。深入乡间,有利于满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景观设计原则。可就近选择村镇为考察基地,引导学生对农村特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拍照、注记及现场写生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区别与城市景观设计考察的方法,少用或不用问卷等城市景观勘察常用方法,换以访问等方法以交流为主,启发学生发现农村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并辅助学生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工作。

考察内容应主要包括:全面的考察农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特征、本村的建筑风貌、特有的艺术设计符号、历史风土人情等现状条件。

2.对比城乡,认识景观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乡土景观”“新农村景观设计”“生态景观”等方面知识点的信息。辅助资料能提高学生对多种景观规划设计认识的能力,较有深度地了解“乡土景观”的相关概念,如区分“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景观设计基地特有的区位环境、交通道路要求、功能分区要求、建筑景观的设计风格、植物恰当的配置及其他构筑物景观的合理设计等,从整体上重点把握各景观的共性与特殊性,从“乡土景观”切入式的认识到景观的发展趋势。

3.重返乡村,实践改造

乡土景观多属于本土型、环保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表现为朴素且有韵味、小巧却显精致,材料上多利用本土或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些优势都可促使学生再回到规划设计区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改造或在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景观的实际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对景观的细部设计和空间的尺度及景观施工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仅依靠讲解的方案是不够的,锻炼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变通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