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团员信息采集

新团员信息采集

时间:2022-12-11 22:1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团员信息采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团员信息采集

第1篇

20**年7月,我区通过公开笔试招聘了49名暂住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运转,发现机制不全,专职不专等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了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委政法委派主任一名,财务报帐员一名,公安分局派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任教导员,专制抓业务工作,负责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及财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由公安分局及派出所负责。在公安分局办公。办公室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大力支持。2009年,签订了劳务合同,区财政拨款30多万元为我区暂住人口协管员解决了“四金”问题。并提高工资待遇标准(每月700元),极大的鼓舞了暂住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协管员这支队伍稳定、团结、为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科技导入,全面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把握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命脉,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我区投入1800多万自主研制开发建设了精准打击、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81个人口信息采集站组成,其中固定信息采集站42个,流动信息采集站39个,分布在17个派出所。并为每个固定信息采集站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活体指纹采集仪、人像采集仪、打印机及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备,为每个流动信息采集站配备有1辆人口信息流动采集车和2个人口信息流动采集箱。采集箱内含笔记本电脑、活体指纹采集仪、微型人像采集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塑封机等设备。

人口信息采集站实行严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负责采集划定区域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暂住、寄住人口多生物及相关联的38项信息,实时上传至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比对、研判的结果,对实有暂住人口实行分层次处理,一是对比中的在逃人员、未破案件嫌疑人员立即实施抓捕;二是对比中的有犯罪前科人员由社区民警建立重点人口档案,纳入重点管理视线,落实“三查一控”管理措施;三是对无劣迹的正常人员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

人口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信息采集站上传的指纹、身份证、人像等多种信息与信息库中已存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结果反馈给各信息采集站。通过微机化登记、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住人口管理的难题。

三、多策并举,严管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书记提出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走精兵战略、科学管理之路,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求。按照“四级网络,三级管理”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了17个协管员中队,81个管理站,100多个管理小组。对协管员队伍充分有效的管理,在业务方面进行工作责任制,每个社区、都市村庄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为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协管员业务能力以及队伍的凝聚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严把队伍入口关。通过实行协管员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培训上岗,尝试采取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方式,严格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积极组织暂住人口协管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对协管员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和微机培训。并邀请工商、计生等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参训人员授课,全面提升协管员素质。编写了《区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做到全区协管员人手一册。从而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法律意识。

3、严格考核,加大监督。我们成立了督察队,专门对各中队、管理站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区暂住办制定并完善了《督察队员工作守则》、《督察队(队长)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督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创新督察方法,提高督察效能,采取明察与暗访、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定点督察与随机督察、交叉督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督查结果真实、有效。

4、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队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区委政法委政治部的指导下,在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中建立了1个基层党小组,现有流动党员12名,建立1个团支部,拥有团员79人,建立了1个工会组织,389名协管员加入工会,建立基层妇委会组织,33名妇女协管员成为会员,为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2篇

我省居住证制度即将实施,这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我们要切实做好当前工作,为实施居住证制度做足准备。总的来说,基础信息采集是主线,提高自身水平、网络建设、队伍建设是保障,社会化、提高三个率是途径,依靠骨干力量是方法,共建共享、社会稳定和谐是出发点也是归结点。当前最大的难点在于基础信息采集问题,既是难点,又是突破口、着力点。这是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难以有效实施。首先,基础信息是政府重大决策的依据。政府决策最重要的依据莫过于基础信息,如果连自己的底子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排兵布阵、决策布局。不实的信息必将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引发资源浪费、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去年在开发区该新建多少中小学校咨询会上,大家的焦点就是有多少流动人口的子女到了适学年龄。由于没有可靠的基础信息,让这一项政府决策很困难。其次基础信息是打防控工作的基础。打防控工作是公安部门的一项重要部署,它的要求是“打得狠、控得住、防得牢”。如果基础信息失控,该管的脱管,那么打击力度与实效就大打折扣。目前登记工作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配合登记的,逃避登记的往往是嫌疑人员,所以漏登的往往是那一小部分人。因此,对我们信息采集工作来说,越难的地方越重要。打防控防为先,我们日常看似平常的信息采集工作却是无形中造就着治安防范的钢铁长城。发生在前年11月21日的*绿意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总经理被害案中,三名均有前科的案犯曾于案发前15天,租住*经济开发区寺前小区一间民房作为落脚点,购买了刀、绳、棒等工具伺机作案,期间没有任何信息登记。我们回过头来想,如果该地区的登记工作能更扎实一些,该犯罪团伙就有可能及时被发现,血案也就有可能被防范。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流动人口也从以前追求经济收益,改善生活条件的单一需求,逐步向追求民主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城市管理、追求平等待遇等多元化需求转变。去年我市有流动人口167万多人,出租私房38万多间,流动人口群体发案率占比近70%,个别地方竟高达90%以上。事实证明,无视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客观存在,无视他们的生存现状,无视他们需要和追求,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从事这项基础性工作责任重大,借此机会提几点要求。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服务与管理意识并重、科学发

展、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流动人口是*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流动人口问题上,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服务管理观念。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努力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全面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努力为流动人口在台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能力水平。我们专管员的工作不是单纯的登记

发证,在服务与管理中有着多项职责。我们有些专管员对服务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掌握不全面、不透彻,对如何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明确,忽略了各中环节的相互联系,有些同志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仍达不到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加强专管员队伍的综合培训,对开展工作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究方式方法。一是工作态度要摆正。我们在工作

中要做到平等对待,以理服人,忌盛气凌人,以管理者自居,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举绍兴例子)二是工作方式要灵活多变。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决定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工作上要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是工作作风要深入。要与流动人口打成一片,强调沟通,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依靠村(居)自治组织,用人单位,出租房主,齐抓共管。在工作中更要认真细致,明察秋毫,发现治安、消防、计生等隐患和动态苗头问题要及时报告。

四、依靠骨干力量开展工作。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都是我们的有益补充。他们在管理同乡流动人口中有着先天的优势,专管员在日常开展工作时有必要邀请或聘请他们一起开展工作,让他们成为我们工作的得力助手。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符合改革发展方向,是这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努力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为我市“三个*”宏伟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第3篇

一、排查情况:

1、人员数量:排查出外来务工人员(包括16周岁以下)共909348人,比去年底1017335人,减少了107987人,减少了20.87%;比三月份939064人,减少了129716人,减少了24.06%。其中,男320241人,占53.80%;女389107人,占46.20%;党员1090人,团员10973人;做证人数368073人,占89.92%;16周岁以下41275人,占10.08%。

2、来源情况:人员来源主要集中在安徽、贵州、四川等省份,其中安徽90773人,占22.18%;贵州81665人,占19.95%;四川46692人,占11.41%;湖南34994人,占8.55%;河南34993人,占8.55%;江西25666人,占6.27%;湖北24259人,占5.93%;江苏10318人,占2.52%;广西7588人,占1.85%;山东7444人,占1.82%;其他省(市)44956人,占10.97%。来源情况与历年基本一致。

3、出租房屋:共排查,全市有出租房共63539户,计251637间,其中空置56961间(这些在去年基本上是租出去的),空置率为22.64%。空置原因中确实无人租的54593间,占全部空置房的95.84%;由于价格太高租不出去的为661间,占1.16%;房东自己不想出租的1707间,占3.00%。

4、居住情况: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出租房的352390人,占全部的86.09%;居住在集中居住点、企业宿舍的46438人,占11.34%;居住工地的4686人,占1.14%;其他自己购买房屋、投亲靠友的5834人,占1.43%。

5、从业情况:外来务工人员中从事工业企业的274788人,占做证人员的74.66%;三产服务业41301人,占11.22%;农业5086人,占1.38%;自由职业35946人,占9.77%;无业10952人,占2.97%。无业人员中找不到工作的5466人,占49.91%;不想找工作(在家带子女,无法上班;经济状况较好,不用上班)的1030人,占9.40%;曾经找到工作因不满意而辞职的1137人,占10.38%;其他原因(主要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员,也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对象)的3319人,占30.31%。

6、就读状况:外来务工人员携带的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的19877人,占全部就读人员的65.50%;民工学校就读的10469人,占全部就读人员的34.50%。外口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率达到宁波要求的62%以上。

二、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去年全市建立健全了三级工作网络,加强了机构与队伍建设,完善了制度体系,夯实了基层基础性工作,强化了各种服务举措。特别是综管员队伍得到充实,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础“三率”明显提高,如外来务工人员做证率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多,有效地减少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死角,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对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的掌控面。但是从本次排摸的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造成外来务工人员网上登记人数与本次排查情况相差较大。

1、机制体制尚不够完善。

一是由于外口信息网络登记平台未延伸到市、乡镇的外口工作系统,造成面上协调机构、实际工作部门和网络掌控机构之间的相互脱节,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开展人工注销工作,仅靠网络自动注销(一年到期,自动注销)的办法,难以真正落实“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工作要求。

二是长期以来,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与乡镇(街道)工作经费挂钩,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部分乡镇(街道)该注销的不注销,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人数。

三是各乡镇(街道)对综管员的考核注重于做证人数,没有把注销纳入考核范围,造成综管员“重登记,轻注销”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由于客观原因,当前经济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进出频繁,稳定性不够,来的来,去的去,甚至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现象较为普遍,使统计和注销等相关工作一时难以跟上。

2、信息采集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新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体制建立时间较短,有些工作还在进一步探索和摸索之中,市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相互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对乡镇(街道)督促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3、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大多数乡镇(街道)领导比较重视,把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但仍有部分乡镇(街道)认识上还不到位,思想上还不够重视,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还不够彻底。部分单位专职从事外口工作的同志,对外口工作不够热爱,责任心不强,未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外口工作中来。

三、下步措施

1、继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从硬件、软件等方面开展乡镇(街道)外来务工办、村(社区)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强对从事外口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理念,使他们充满斗志和工作热情,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做好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2、开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省、宁波市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争取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到村级工作站的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的统一采集、统一录入、及时注销变更和资源共享。

第4篇

【关键词】口腔保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口腔健康教育也逐渐被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我们把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一 、口腔健康促进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使社会群体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渠道,有助于形成诚心友爱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是常见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的防治已引起大众的关注。口腔健康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口腔保健方法和用品也在被大众认识。因此,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不仅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对口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口腔健康进社区志愿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如何不断把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克服随意性和因人员的更换而使活动停滞瘫痪,为构建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创造条件。

4、有利于师生展示临床实践平台。我们把志愿服务落实到最实际的环境、环节和过程中,更好地将口腔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缺陷,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力搭建舞台。

二、口腔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的现状

(一) 组建志愿服务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1、健全组织,确保服务有序进行。成立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确保做到“五个有”,即:有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有开展系列活动的记录和资料;有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有活动成效展板。

2、加大口腔健康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扩大师生参与范围,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使由党员牵头扩展到全院共同参与,由阶段性开展转变为常态化进行,由松散型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

(二) 明确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1、信息采集与资料收集。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需求信息:运用问卷调查、口腔咨询等手段,加以分析,形成相应的结论。

2、开展口腔疾病检查及义诊送健康活动。改进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设置模式,整合资源,深入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口腔疾病防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针对社区群众的口腔疾病状况和刷牙情况,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牙方案,提高社区群众预防口腔疾病、关注口腔健康的意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免费的口腔卫生服务。

4、全面规划,确立目标。为把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拓展和深化活动的内容,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选定活动重点项目,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目标管理。

5、抓点带面,全面铺开。遵循“重点突出,讲求实际,点面结合”的原则,确定宁夏特殊学校、宁夏给水团、吴忠红寺堡、银川穆斯林孤儿院和第一幼儿园等社区为重点服务场所,为进一步口腔健康促进活动覆盖面奠定基础。

三、口腔保健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制定了志愿服务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规范服务方式和行为,提升专业服务技能,有力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2 建立机制,激发动力。通过多层次 多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志愿服务的情况适时向所在单位通报,并在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活动中向志愿者倾斜。

3、应对措施,提高效果。一是在志愿服务创新形式上,不仅要结合口腔专业的实际,也要紧抓社会所需,全面促进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二是为确保志愿服务顺利进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义务为社区群众建立口腔预防保健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群众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宁夏地区口腔健康水平。

4、拓展领域,扩大影响 。口腔健康志愿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十分繁杂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为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等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由党员带头,让服务活动渗透到社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服务,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5、统一指导,上下联动 。建立自上而下的志愿服务指导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团委领下的志愿者协会,设立志愿者准入与注册制度,将党团员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建立经常化和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6、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和微博平台,在互联网上服务供需信息,联通服务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整合资源,做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络和配置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公开透明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苏州;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39-03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管理等。

[基金项目]2010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在全校先行先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本文对工学交替中的教学创新和探索进行了梳理。

一、工学交替创新

(一)课程体系改革

1将工学交替时间延长为半年。本专业工学交替如图1所示,第一学期主要是职业素质课,第二学期为职业知识课,第一学年在学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期在酒店进行工学交替实践,第四和第五学期针对第三学期的工学交替进行理论提升,在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这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成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照顾酒店经营需求,决定将学生分为两批进行实习,每期6个月,以减轻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时根据教学需求,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2增加专业认知实习。为期一周的停课实训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这是工学交替前的一次热身,以增加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项目为学生在苏州酒店的认知学习。通过到酒店参观、学习、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合作”职业教育发展主线,有计划地调整教学计划,大幅度压缩了理论课时。除已有的职业能力考核外(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酒店管理专业先后开设了前厅、客房、酒店情景英语、茶艺师、调酒师等8门停课实训项目,职业能力考核有46学分(职业知识课也是46学分)。

除了前厅、客房、餐饮3个核心骨干课程外,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先后开设了快乐服务、酒店督导、苏州话、酒店情景英语等课程;将“调酒与茶艺”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并且正在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引入“调酒师”、“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教学管理改革

1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工学交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涉及诸多方面,只靠教研室无法完成。为此旅游系专门成立了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领导组由系主任、系书记、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职责包括审定工学交替计划、工学交替指导教师名单、考评方案以及处理工学交替指导组提交的问题。

指导组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傅组成,职责包括制定工学交替计划,提出指导教师名单,拟订考评方案,根据工学交替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实习巡视与指导评定成绩,处理工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完成实习日志、实习手册。

2在实习基地设立临时团支部。学生在工学交替基地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较在学校有很大区别,学生们分在不同的部门,班次有差别,学生们虽可以同处一个实习基地,但却很难同时相聚在一起;接触的大部分人由过去的教师和同学变成了领导、同事和顾客,并且需要按顶岗的标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很多学生会出现不适应,也常会出现失落和对立等不良情绪。

为此旅游系团委在系党总支的指导下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在工学交替基地率先成立临时团支部,开展团建创新实践工作。工学交替对于高职院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工学交替单位建立团支部则更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作为先行者,旅游系团委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3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齐全,有专项管理制度,有专业教师与实训基地、企业人员进行对接,对学生进行管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在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先后推出的有“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工学交替学生守则”、“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总的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的制度化平台上,做到有据可查。如“教师巡视”规定:对于每个实习点教师每个月至少巡视一次,突发事件例外,在巡视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教研室每学期对每个实习点至少巡视两次,了解教师实际巡视情况,系部领导对每次工学交替都要进行抽检以督促教师认真巡视。

(三)探索工学交替的有效措施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实施时要结合具体国情、校情和企情,实施形式和方式百花齐放,大大丰富了工学交替内涵,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外延,是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贡献,也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1重视工学交替宣传。如出版工学交替简报。为了及时总结工学交替经验,教师和学生从简报中及时了解工学交替工作,把工作置于公开监督之下,收到了良好效果。旅游系于2011年布置酒店管理教研室筹备出版工学交替简报,号召实习生积极投稿,同时要求教师及时将巡视结果上报成文字材料,形成了包括序言、实习计划、教师巡视、实习生感悟及内涵建设5个板块近4万字的简报。工学交替简报将开展工学交替的内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对于全院正在开展工学交替的系部提供了借鉴。

在旅游系网站开设“工学交替”板块。2011年1月开始,旅游系新开设了一个 “工学交替”板块,专门报道系里工学交替情况。从开设之初,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投稿,内容涵盖工学交替方方面面,学生投稿达60多篇,曾有酒店通过网络了解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活动,为此找学校洽谈合作事宜。“工学交替”板块目前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2关心实习生切身利益。关注实习生的利益不但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政策问题,必须引起系部高度重视。实习生实习时面临和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会产生不适应并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如和实习待遇相关的实习补贴,加班、伙食、住宿问题标准费用等。由于各实习点的情况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在对实习点待遇进行比较时产生心理不平衡;另外,虽然学生身在酒店,但仍是在校学生,所以他们在面对四六级考试、毕业信息采集、专接本以及考工报名等问题时有些需要学生集体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系部对学生实习的情况特事特办,有些需要学生亲自办理的,可先由班主任代办,等实习结束后再一起处理,这样能让学生安心实习。

学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在实习时候轮岗,但工作特点决定了暂时无法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于是院校和酒店协商能否中期进行一次评优,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酒店可根据工作需要对优秀学生给予轮岗机会。

要注重实习生人文关怀。系办与系团委合作,送文艺节目到实习点,从选演员到选节目、排练节目、借服装等具体琐事,都要精心准备,最终形成的送文艺节目“暖风”到国贸酒店活动,受到酒店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教师和系领导适时到实习酒店看望学生。对不能回家过年的实习学生,系领导在春节期间带着慰问品前去酒店看望,并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融洽了师生关系,沟通了感情,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注重增强实习生的荣誉感。对优秀实习生行表彰。由酒店和教研室牵头,负责筹备旅游系工学交替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并邀请酒店的代表出席对前期优秀实习生的表彰会。

举行结业典礼。在2011年1月和2011年7月,教研室邀请系领导到酒店出席新老生工学交替的结业典礼,这是酒店与旅游系进行工学交替深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对老生工作给予表彰,对新生入职进行鼓舞,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培养模式得到推广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基础上,现在全系的旅游管理专业、会展专业以及文秘专业都在推广实施。召开了工学交替座谈会,并且将经验在全院推广,现在全院每届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要求不少于连续8周时间进行工学交替实习。

(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由于参加过工学交替实习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享有较好声誉。从2003年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至今,共有7届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都为100%。酒店管理专业近两年学生入学成绩一直较高,报到率在90%左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呈上升趋势,这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高。

(三)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较强。近4年先后参加三次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5次,三等奖3项,还获得优秀组织奖2次。2013年第三次参赛,荣获高等院校组(含本科院校)优秀团队奖,团体总分跻身全国旅游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参加大赛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比赛中全体师生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酒店管理专业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同时扩大了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和行业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工学交替应结合各地学生和酒店实际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2006年,酒店管理专业率先在全院开展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后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于2007年将工学交替时间延伸为半年。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企业感觉实习时间短,希望能将时间延长。经教研室集体讨论,报系领导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于2007年将工学交替时间延长为6个月。

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调酒师资格考证是苏州大学中实行最早的,茶艺师资格考证通过率100%,茶艺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很大,旅游系的“古兰茶社”曾多次参加“苏州团市委百家社团展示”、“苏州团市委五四表彰大会”等活动。

(二)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

工学交替必须动员全系力量,形成工学交替齐抓共管局面。如旅游系成立了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挂帅,这样能保证系里对工学交替的重视,而且能就工学交替问题及时与酒店沟通。

但教研室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包括一系列调研、研讨、选点、与学生宣传和沟通、制定规章制度等,并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随着问题出现实施跟踪调整、跟踪决策。

(三)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

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能够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对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化覆盖,有效实现了校内校外的一体化,保障了团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将分团委的力量介入到实习中,改变过去工学交替由教研室单独进行势单力孤的弊病。

当前旅游系共青团工作尤其是团员教育工作进行的是梯度式教育,大一、大二和大三实行的是有区别的教育,唯有在工学交替开展团建才能保证工作按既定计划和要求顺利完成,不草率了事,不中间断档,这有利于旅游系共青团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

在工学交替基地根据团员所处情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组织设置,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团工作无疑顺应了大学生的需要和育人需求,有利于增强团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不断丰富工学交替内涵

工学交替内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办工学交替简报、送文艺节目到实习点、重视制度建设、对优秀实习生进行及时表彰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工学交替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宏高职酒店专业工学交替突发事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2(9)

[2]杨天平苏州经贸酒店专业“工学交替”中学生培训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11(2)

第6篇

南光集团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澳门的中央企业,把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2013年,南光集团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生产经营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指标较2012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加快转型发展,不断壮大规模和实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14年,南光集团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员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落脚点,更好地履行在澳央企的社会责任,实现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夯实根基 强大南光

近几年来,南光集团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提升管理 筑牢基础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统一部署,南光集团全面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公司董事长许开程在活动动员时指出,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提升是集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有效化解集团管理“短板”,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的现时需要;是落实集团战略规划目标、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段洪义总经理要求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有关指示精神,领会实质,明确方向;二是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全面启动本单位的管理提升活动,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根据集团总体方案的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抓紧制订本单位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意见,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务求实效;四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目标,形成管理提升的强大合力;五是要做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和做好当前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活动期间,集团公司下发了《南光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总体方案》《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的通知》,订购了《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企业管理信息化辅导手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辅导手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辅导手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辅导手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手册》《企业党建管理辅导手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辅导手册》等,其中《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下发至基层单位。

管理提升活动按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进行。第一阶段是全面启动、自我诊断阶段。这个阶段各企业要组织动员学习、全面查找问题,并同步总结典型经验。第二阶段是专项提升、协同推进阶段。这个阶段分别开展重点突破和专项提升工作,并与国资委分批推出的典型经验对标学习。第三阶段是持续改进、总结评价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好二三级企业考核评价,建立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建立持续推动企业管理提升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务求取得实效。

南光集团下属公司,根据自己的工作特色,扎扎实实抓管理,个个公司都有提升管理的方案和行动,他们向先进对标,环环相连,整个提升活动一丝不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南光集团审计监察、法律事务部 充分认识法律工作在集团管理提升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集团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后,及时组织召开了第二季度法制工作例会。结合法制工作新三年目标,提出了“管理提升、法律先行”的工作方针,以“法律要服务于发展、法律要有所作为、法律要创造价值、法律要融入业务、法律要管理先行、法律要树立形象”为原则,坚持将管理提升活动贯穿于企业法律管理的各环节,并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确定了“法律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促进发展”是集团法律工作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明确了法律管理提升的思路和原则,深入推进管理提升工作。他们设立了“南光法律大讲堂”,在集团内网筹备开辟“法律之窗”栏目;推进合同清理与普查,草拟合同管理相关改进方案;指导推进相关法律纠纷案件工作,加强专业指导;部署系列法律学习用书编撰工作。成立了以总法律顾问为执行主任、法律人员为成员的编撰委员会,组织编写《澳门法律常识问答》《境外企业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境外企业典型法律纠纷案例汇编》《澳门与内地重点法律比较》《境外企业常用法律用语简编》和《集团法律人员论文集》等书籍,筹备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按照集团管理提升方案加强评估,查找短板,研究提出提升法律管理、服务集团发展的具体解决方案,起草“南光集团法律风险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审查办法”。

南光集团财务部 南光集团一直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规章制度,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这次,通过查找,明确了存在的6个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目标,力争用2至3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制度建设更加完善,财务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东方股权和中国南光问题得以解决,历史遗留项目持续加强清理,财务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理财文化进一步深化。根据需要,适时梳理修订集团《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结算办法》和《总会计师工作职责实施管理细则》,制订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基础管理水平,加强关键预算指标控制,切实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以全面预算管理促进集团实现战略目标。建立银企战略关系,支持集团战略发展,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预算使用、便捷结算,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做好资金风险防范。完善现有NC财务系统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建立银企对接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对集团总部与各二级公司共同使用会计档案保管库的管理和老员工医药费报销流程。提高服务意识水平。继续把东方股权和中国南光问题作为南光集团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继续努力,清理历史遗留项目。招收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充实现有财务队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诚信规范、创新提高”为核心内容的理财文化相关活动,与优秀中央企业开展理财文化交流,巩固和深化理财文化,为集团战略发展服务。

北京南光石化 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在集团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后,公司总经理王建立马上带领公司上下投入到管理提升活动中来。召集公司全体管理干部和员工学习传达集团许开程董事长和段洪义总经理在集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入学习贯彻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以及王勇主任讲话精神,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认真研讨学习,积极表态。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郑重承诺将切实加强对管理提升工作的领导,履行好自己作为部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事必躬亲”,亲自抓、负总责。公司上下做到了抓管理提升与日常经营工作两促进,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杜绝扯皮现象,高效运作,切实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从而加快公司转型升级步伐,紧跟集团前进的脚步。

搞好培训 优化实力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实践证明:搞好培训是优化公司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南光集团把培训工作提到强大南光的战略高度,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组织了国家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培训,总部及部分二级公司相关人员前往广州参加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暨项目招投标采购实务操作与监督稽察高级培训班”。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授课老师讲解,虚心向专家咨询请教,积极与同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了政策、了解了形势、增长了知识、澄清了疑点、更新了观念、学习了方法,为进一步做好招投标及采购工作奠定了能力基础、创造了氛围,实现了比预期还好的效果。开设了《商标管理法律知识》培训讲座,邀请来澳的北京正理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崔宁副总经理、张宏律师担任讲师,分别就商标战略与商标管理进行了宣讲。集团领导和二三级公司经理以上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培训。北京、上海、无锡、珠海等地企业还通过视频远程收看了讲座。本次知识培训,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鲜活的案例,并能与集团的实际相结合,知识点多,针对性强,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举办了《Office应用技巧》提升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南光集团员工办公软件应用水平,集团信息中心委托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为南光集团量身定制了《Office应用技巧提升课程培训》套餐课程,在澳各二级单位管理人员踊跃报名参加,课程互动,配以多媒体、上机操作等形式,内容生动,大家一致反映受益匪浅。最近,开展了《E-HR系统操作应用》普及培训,培训特邀用友澳门分公司孙永祥经理为主讲师,培训内容包括部门档案、岗位信息、人员信息采集维护、人员变动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等模块,培训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E-HR系统应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统一。

培训工作在南光集团二三级单位,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南光物流公司举办了《供应链管理知识》培训,邀请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练肇通教授作“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策略”主题培训,物流公司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培训。通过案例介绍,加深了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酒帝濠酒店举办了《内部英语培训班》,为了进一步提升前线员工的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帝濠酒店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内部英语培训班,由前堂菲籍员工AileenSardenia担任导师,学员在堂上积极发言并与导师做英语沟通,借此提高自身语言社交技巧,增强与外籍顾客沟通的能力,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澳中汽组织《一线员工服务礼仪》的培训,公司邀请珠海资深空乘礼仪培训专家高玲老师为员工培训,结合客运行业服务特点,从职业素养、仪容仪态、言行举止等方面向员工传授服务技能,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及互动环节,员工积极参与,使员工体会到了注重服务、掌握服务技巧的重要性。富豪酒店举办《急救护理基础常识》讲座,特邀澳门劳工事务局举办“急救护理基础常识”讲座,富豪酒店及其他姐妹酒店员工参加。澳门劳工局培训员通过图片展示,向大家讲解了急救护理基础常识、正确处理方法与程序,使员工了解急救护理、提升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致富公司举办了富有特色的《如何让工作更快乐》的培训,培训期间公司停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员工都参加,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让工作更快乐”。培训以互动的方式,让员工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下,通过游戏及讨论,深入体会工作、生活、快乐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认识到自己不但生活可以快乐,工作同样也可以快乐,最终以感恩之心愉悦地工作,在追求企业发展及效益的过程中,享受到个人成长的快乐……

以人为本 凝心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南光集团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职工生活入手,不断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集团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领导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看望辛勤奋战的员工,坚持走进职工家庭,了解职工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化解职工矛盾。积极组织开展交友帮扶送温暖等活动,赢得了职工的赞扬。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投资建造职工运动场所,方便职工茶余饭后锻炼。开展了趣味运动赛、篮球、歌咏、书画比赛以及三八、五一、六一、八一等文艺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凝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年年举办的“登高起步行”活动已经成为南光集团每年的传统节目。2014年3月1日,南光集团450多名员工参加,在起步行仪式上段洪义总经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去的一年集团积极落实国资委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目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今年集团的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今年也是我们南光成立65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集团“登高起步行”活动,既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也是庆祝南光成立6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让我们的广大员工及家属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澳门民政总署派出三名辅导员支持登高活动,沿途讲解花草树木属性和生态,以及路边的坐标的作用。员工队伍欢声笑语,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走完了全程。

濠酒店为丰富员工文娱康乐生活,关心员工精神生活,在酒店行政人事部的牵头下,在原有员工阅读室的基础上,增置了计算机,供中场休息的员工阅读时事要闻,把握信息脉搏,增进知识层面。除此之外,还设置有供员工阅读学习、休憩的沙发和各类图书、报纸及杂志,并定期印制《南光周讯》供员工阅览,使员工进一步了解并学习集团企业文化动态,从而深化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尽心履责 造福澳门

南光集团认真按照中联办、澳门特区政府、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坚持以“根植澳门”为基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了绿色发展。在做好为澳门居民提供稳定、健康、安全的鲜活冷冻食品供应方面,在积极支持特区教育事业发展、热心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方面,都发挥了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给澳门居民带来了很多的生活福祉。

发展澳门低碳循环经济

南光集团根植澳门,秉承“用最好的回报社会”为企业的宗旨,关注澳门民生,服务百姓生活,不断地为澳门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光集团投资十亿澳门元,争取用五年时间将天然气管网覆盖全澳门主要地区,为建设城市环保、减少大气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南光集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把引领清洁能源和肩负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澳门的城市天然气管网,为澳门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环保的能源。

2012年7月,南光天然气有限公司与澳门特区政府签订《天然气分配公共服务批给合同》,得到澳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先后完成了天然气接收减压设施和营运中心的建设,如期向澳门石排湾公屋供应管道天然气,为澳门未来开展环保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珠海横琴澳门大学校区的投用及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完成,以及澳门主要地区的天然气管网陆续铺设延伸,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澳门居民及工商各界,能够享受到天然气环保能源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2013年6月19日,南光天然气营运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清洁能源正式进入澳门市民的生活,彰显环保造福澳人。今年3月份澳门路环的天然气接收减压站投入使用,路凼石排湾公屋是全澳门第一个使用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的小区,居雅大厦8座的邓女士是石排湾首位预约安装使用天然气的用户。4月23日,现场燃气管接驳炉具、燃气试漏、通气点火过程顺利。

支持特区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是特区最重要的社会事业之一,直接影响着澳门未来的发展。作为中央企业,南光集团将始终坚持认真履行好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长期关心支持澳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澳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了贡献。南光集团自2004年以来,在澳门濠江中学设立“南光教育基金”,每年对该校升读内地重点大学的10名学生颁发奖学金,鼓励学生,并对在该校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奖励,为澳门濠江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心与支持。10年来,南光集团的许开程、刘大山、段洪义等领导坚持不懈,代表集团向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捐赠建设款项300万澳门币,对澳门濠江中学的教育事业给予极大的关心。

南光集团王彤彦副总经理出席濠江中学第55届高中毕业典礼,向本年度优秀教师和学生颁发了“南光教育奖学金”。

持之以恒做好公益慈善

2013年是澳门第30届公益金百万行。每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澳门各界人士都参加了百万行。这天,澳门的街道彩旗飘扬,沿途龙狮起舞,鼓乐喧天,表演节目精彩纷呈,为慈善嘉年华助兴。逾4万步行者身着带有企业机构社团标志的整齐套装,在行政长官崔世安等带领下,精神抖擞地为公益齐迈步,队伍色彩缤纷,场面蔚为壮观。今年,南光集团不仅向公益基金会捐出的善款为历年来最多,员工募捐的善款也是历年之最,充分体现了南光人守望相助的爱心,彰显为善精神,并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参加慈善嘉年华――公益金百万行,集团领导和在澳员工近300人参加,皆为公益齐迈步,沿途欢乐声不绝,展现了在澳央企良好的精神风貌。

向汶川、玉树、雅安、芦山等地震灾区捐赠。每次地震灾情发生,南光集团全体员工都十分关注灾情,在澳领导班子成员总是及时研究支援地震灾区方案,一致决定向灾区捐助善款50万、100万、200万......不断地飞向发生地震的地方,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发挥了在澳央企的作用,为澳门中资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

此外,澳门工联总会长期为澳门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光集团向澳门工联总会捐赠200万元,助建工联大楼,助推工联总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及服务的落实,并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