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23:3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积分入户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杭州积分落户细则:什么是积分落户积分落户是指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积分指标体系,对持有杭州市有效《浙江省居住证》的非杭州市区户籍人员进行多元评价、综合打分。
当总积分达到一定分值时,可依程序自愿申请落户杭州市市区城镇,与条件准入户口迁移构成杭州市新型户口迁移政策体系。
为什么要施行积分入户呢?记者了解到,这是为了促进杭州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人口协调发展,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所有人都可以在杭州申请积分入户吗?答案是:对的!当然,申请时有一些必要的条件。
了解到,本次拟实行的积分落户办法,适用于居住在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行政区域内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非杭州市市区户籍人员。
不过,杭州的积分落户将实行年度总量控制,由杭州市发改委会同市公安局根据当年人口发展状况,确定当年年度积分落户总量指标,报杭州市政府批准后,在每年申报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当年积分落户分值。
而杭州市流动人口办将负责牵头积分管理信息平台日常管理,整合各部门相关数据,最大限度实现网上流转和网上核查。
杭州积分落户细则:增加积分的小妙招浏览后《杭州市流动人口积分落户办法(试行)》发现,此次杭州拟实行的积分落户办法,其实相对宽松。
杭州拟施行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分基本分、导向分、附加分、扣减分等四部分12项(具体加分项见下方表格),按照个人情况分项积分,计算总分。
细细看过12项之后,发现导向分包括原籍地区和落户地区2项。若落户的合法稳定住所为萧山区、余杭区和下沙经济开发区,加10分。若落户的合法稳定住所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富阳区,可加20分。
有加分就有减分。为了倡导守法诚信,有5项情况将会减分,减分幅度还不小。比如,被行政拘留或司法拘留处罚的,1次减30分;被收容教育的,1次减30分;被强制隔离戒毒的,1次减50分。
杭州积分落户细则:怎么申请想要申请积分入户的市民具体怎么操作?《杭州市流动人口积分落户办法(试行)》给出答案:由本人或委托用人单位通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站按照积分指标录入相关信息,建立积分档案,完成预评分。
预评分达到80分及以上的人员,需下载《杭州市积分落户申请表》,并备齐相关证明材料在指定时间内,统一向拟落户地派出所受理窗口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相关材料。
经审核获取入户资格的人员,其父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按有关投靠和随迁政策办理。
按照积分高低对申请人进行排名
记者了解到,积分落户申请受理后,评分指标内容和分值发生变化的,在办理周期内,积分不作调整。
【关键词】流动人口 居住证 社会服务包 户籍改革 基本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人口流动日益活跃。据统计,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①其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流动人口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从而引发了流动人口管理及其服务的问题。近年来,围绕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央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并把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从基本理念上升为国家实践。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战略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突破户籍管理制度,基于目前所开展的居住证制度、积分入户制度和人口登记制度的探索,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之间重建制度安排,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已有文献来看,主流观念认为,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起了排斥作用。拥有城市户口就意味着能够得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服务的承诺,也正是由于户口的含金量较高,其户籍管制也更为严格,因此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激励也就相对不足。②大多数学者提出了在户籍基础上的“剥离式改革”,认为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挂靠在户口之上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诸多服务进行剥离。③提出城市落户改革的本质是决策者放弃以限制人口自由迁移的权利及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工具性目标,将农村进城人口的权利保障及其正义性置于政策目标中的优先地位。④
本文研究遵循户籍制度与社会服务“剥离式”改革路径,同时试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基于目前各地方的实践探索,从社会服务国民待遇的理念出发,尝试为流动人口提供不同的“社会服务包”,从而提出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多样性探索
近年来,为了适应大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的挑战,根据各自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各种探索,我国许多城市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在城市发展中,不同规模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相差悬殊,所面临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城市中,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积分入户制度和人口登记制度都有可能选择性使用,加上这些管理制度的组合,形成了多样性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形成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三大模式:一是以北京为代表的“户居分治”模式;二是以成都为代表的“城乡一体”模式;三是以上海、东莞、张家港等为代表的“多段联通”模式。其中,多段联通是遵循户籍制度与社会服务“剥离式”改革路径,并导入居住证和积分制,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新探索。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上海探索。首先,流动人口凭居住证享受全面、细致、人性化社会服务。上海市实施居住证制度后,来沪人员通过申领居住证,可以享有社会保险、教育培训、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多项权利和待遇。同时,为解决流动人口在上海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低下、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上海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提高来沪人员职业技能,保护他们合法的劳动权益。上海市还探索来沪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以来沪人员所在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学为主”。同时,建立来沪人员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为其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预防艾滋病等生殖保健的管理与服务。
其次,实现了居住证与户籍的衔接。《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第27条规定:居住证的持有人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转办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制度作为来沪人员申办落户的一项过渡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实施已有7年。2009年2月,上海市政府推出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该办法引入“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设计思路,规定了申办条件和激励条件。申办条件主要包括稳定居住就业、参加社保、依法纳税、能力水平、诚信记录等内容,激励条件主要强调能力业绩和贡献。但申办条件设置较为严格,如关于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专业技术职务等规定基本把适用人群定位在人才类居住证持有者,政策凸显出来的仍然是“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的调控目标。
最后,将积分权益制运用到居住证制度。上海从2013年7月开始,实施居住证管理的积分权益制办法。具体而言,就是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根据当地人才需求和城市承载力,综合考虑所有外来人口在城市的连续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行业和岗位、投资规模、纳税额度、获奖等级、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积分登记。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等组成,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即能够享受该城市相应的社会服务。
从目前来看,户籍制度在上海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起了重要作用,居住证与户籍管理主要在人才类流动人口中出现了衔接机制,但临时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进一步升级则比较困难,同时出现了积分制的使用,但不强调通过积分获得户籍。这种管理体制,导致社会服务提供“多元分类”。上海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的关系如图1(图形高度代表服务种类和质量)。
居住证制度对于流动人口享受各类社会服务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如2009年推出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中,参加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职业技能等要求基本针对人才类居住证持有者设计。⑤积分制对于流动人口享受社会服务有排斥作用,其主要依据“权利与义务相对等”,通过积分获得相应权益。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东莞探索。第一,省级统筹的居住证制度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广东省实现了居住证的省级统筹,在《东莞市贯彻〈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在有关社会服务方面享有以下权利:持证有效期在3年及以上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子女入学(托),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居住证》所属居住地的镇(区)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到具备相应接收条件的学校就读;可以凭《居住证》在东莞市内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购置小型机动车入户,乘坐各种民用交通工具,住宿登记,并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
第二,“积分入户”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2010年东莞市进一步制定了《东莞市积分制入户暂行办法》与《东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实施细则》,逐步将现行其他入户籍政策纳入积分制入户管理,确立条件准入和积分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东莞市统一划定分数线,常年受理入户申请。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指标体系由广东省统一指标和东莞市指标两部分构成,广东省统一指标全省互认、流通和接续。
第三,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制度实现农转非的平稳过渡。对达到入户城镇积分条件,但不愿意交回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可以拿城市“绿卡”,实施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制度。“绿卡”是在《广东省居住证》上作标识,持有人除可以享受居住证一切权益和公共服务外,还可以在居住地享受子女义务教育、高考、参军入伍待遇和权益,创办企业的可以享受户籍居民同等补贴扶持政策、领取各级科技项目资助资金,以及申领廉租房、社会救助等。“绿卡”有效期3年,持卡人可以在此期间选择是否入户城镇。
东莞居住证与积分入户政策效果表明,户籍制度在流动人口管理中作用减弱,如“在广东多个城市外来工申请加入当地户籍并不积极”⑥,居住证制度和积分制作用明显。居住证不仅为流动人口提供社会服务,而且对本地农民工转入城市户口有积极意义。并且居住证、积分制与户籍制度都有良好的衔接机制,流动人口可通过居住证、积分制实现向户籍人口双向过渡。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的关系如图2(图形高度代表服务种类和质量)。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张家港探索。首先,拥有省级统筹的居住证可享“市民待遇”。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在居住地享有接受教育、法律援助、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权利,以及享有在居住地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如果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与其共同生活,子女可以按有关规定,参加居住地中考和有关学校招生录取,在居住地报名参加省内高考和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其次,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有机衔接。根据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拥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等情况及连续居住年限、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等条件,居住证持有人可以申请常住户口登记。目前对申领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实施积分落户政策,从居住年限、住所,职业、社保缴费年限等方面考察,当积满一定分数后,就能直接落户。
第三,推进新市民积分制规范化管理。2012年《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和《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实施细则》颁布,同时公布积分管理计分表和积分管理工作流程,为新市民提供了按其所得积分高低在申请镇(区)内排名的机会。每年张家港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资源配置情况,公布入户、入学,医保指标,排名在指标数内的新市民,可按规定享受入户、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子女入公办学校(幼儿园)等相关待遇。⑦
张家港流动人口管理中,社会服务开始从户籍中剥离出来,居住证、积分制与户籍制度有良好的衔接,积分制和居住证的作用较强。流动人口可以凭借居住证和积分获得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初步实现了与户籍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提供的关系如图3(图形高度代表服务种类和质量)。
建立与“两证”相关联的“社会服务包”
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实现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的国民待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条件的均等。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上,一方面强调实现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权是一种接受权亦即积极人权,享有接受权是有资格接受某物或以某种方式受到对待的权利。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和现实要求出发,面对流动人口突出的社会服务缺乏和不公平,社会服务的国民待遇实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民待遇”(citizen treatment),又称为平等待遇,是指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的同样方式对待外国国民,即外国人与本国人享有同等的待遇。传统上的国民待遇仅限于民事领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涵义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近年来,“国民待遇”又开始被运用于研究一国内部的社会领域,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其国民所能够平等和共同享有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和待遇。国民待遇体现了公平原则,即每个公民应该享有公平的国民权益和保障。
作为社会权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社会服务的国民待遇是指国民所能够平等和共同享有的社会服务权利。社会服务的国民待遇可分为:第一大类,服务主体国民待遇和服务内容国民待遇。服务主体国民待遇,即全体国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平等享有社会服务权利,在实施上又称为名义国民待遇;服务内容国民待遇,即根据公平正义原则,适度普惠的社会服务覆盖全体国民,在实施上又称为实质国民待遇。第二大类,基础性国民待遇和发展性国民待遇。基础性国民待遇以满足国民最基本社会服务需要为内容,往往是各国法定的社会服务国民待遇的主要部分,包括救助、医疗、养老等需要为主要方面,使人们的生存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而发展性国民待遇则是以满足包括就业、教育、住房等主要方面的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
社会服务基础性国民待遇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出发,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的关键是社会服务基础性国民待遇的实现问题,同时社会服务发展性国民待遇也是流动人口关注的核心问题,应积极推动解决。
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两证”为核心的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基于居民身份证为基础的中国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制度。发达国家的社会服务供给是以履行公民义务为前提条件的。以美国为例,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原则是义务和权利的对等,不管是流动人口还是本地居民,依法纳税是享受各种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社会服务又与证件登记、人口信息管理相关联,这是发达国家实施人口有序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美国,社会安全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 SSN)已经成为了国民“身份证”,是个人享有社会服务的重要证明。在没有户籍制度和个人档案制度的美国,它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流动人口管理工具。社会安全号与政府提供公共福利和社会救助紧密相连。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微观信息主要来自于社会安全号系统,各个地区、行业、部门都可以通过存储社会安全号信息的电脑系统查询个人纳税和医疗登记情况,从而对迁移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信息追踪和服务管理。因此,美国居民会向政府部门主动提供人口的真实居住信息,以确保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
在我国,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社会秩序,同时也是有效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人口迁移流动信息的管理,加强对个人税收、服务、信用等信息的管理,强化“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从而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和服务。
第二,拓展居住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实现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的市民化。上海市是最早开始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地区。在2002年6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但该条例的适用对象仅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绿卡”制度探索实现技术移民的办法。2004年10月颁布的《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把居住证适用对象扩大到“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的境内人员”,2006年11月上海市在《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领取居住证,完全实现了居住证的平民化。2009年开始,上海市规定连续缴纳各种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后,可以转为上海市户籍。
从2002年上海市实施居住证制度至今已十多年。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13个全省(直辖市)地域和青岛、大连、郑州、成都、武汉、昆明等12个地市开始实施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起初是这些城市为引进人才而推行的一项制度措施,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而目前已拓展到1亿多常住城镇但无法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
居住证制度的核心在于权益平等,涉及流动人口就业扶持、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就学就医、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公共交通等,实行同一标准,实现与本地市民同等权益。通过居住证制度的市民化,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市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最终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这是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建立与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制度相关联的“社会服务包”。首先,居民身份证所对应的“社会救助型服务包”。其主要内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法律援助等。其中,临时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可采取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流动人口持有居民身份证到城市街道和社区中的各种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在统一受理窗口,就可以申请有关社会救助型服务包的项目及其服务内容。
其次,居住证所对应的“社会服务包”。在城市居住7天以上的流动人员就可以申请办理居住证,属于居住证(A)类;居住1年以上可以通过积分制升级为居住证(B)类。居住证(A)类所对应的社会服务可称为“基本生活型服务包”,除了身份证所包含的社会服务包内容外,还包括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服务。具体内容可见表1。
居住证(B)类所对应的社会服务内容可称为“基本发展型服务包”。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福利、保障性住房。具体内容为:子女入公办学校(幼儿园);如果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与其共同生活,子女可以按有关规定,参加居住地中考和有关学校招生录取,在居住地报名参加省内高考和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通过积分制实现社会服务体系多段融通和分级管理。借鉴我国各地在积分制实践方面的经验,在居住证所对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实施积分制。积分制综合考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连续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行业和岗位、投资规模、纳税额度、获奖等级、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积分登记。
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等组成,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可以把居住证(A)类申请升级为居住证(B),实现流动人口从暂时居住到长期居住管理和服务的融通,实现不同的服务需求和服务项目对流动人口的覆盖。
在积分制实施方面,可以根据目前我国城镇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有差异化的积分指标、积分指标体系和积分值,从而实施对流动人口的有效引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苏南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2&ZD063、10JD014;南京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丁群晏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12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年,第3页。
蔡P、都阳:《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城市级层结构、融资能力与迁移政策》,《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王太元:《户籍改革:剥落附着利益》,《t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20期。
彭希哲、赵德余、郭秀云:《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复旦学报》,2009年第3期。
郭秀云:《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困境及未来政策走向:以上海为例》,《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6期。
贺林平:《在广东多个城市外来工申请加入当地户籍并不积极》,《人民日报》,2012年7月27日,第2版。
钱洁、陈洪泉:《我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协同治理:以张家港新市民服务管理为例》,《唯实》,2013年第5期。
责 编/杨昀
"Social Service Package":Concept and Method
―Revisiting the Issue on Managing the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Lin Mingang
2013年,上海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新上海人”打开了落户大门――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启动。当年7月1日,《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居住证积分时代正式到来。
事实上,近十年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外来常住人口的密度与比重均居全国之首。
上海市政府这样解读《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宗旨: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管理之路,为来沪人员提供透明的、可预期的未来和尽可能好的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
根据这一办法,持居住证的人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规定,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证照办理、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达到标准积分120分的居住证持有者,所享待遇与上海户籍居民基本相同。
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实行一年多,对于积分制细则却一直争议不断。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做了两项相关的问卷调查,一份是关于“完善居住证积分制的民意基础”,另一份是“上海非户籍人口的户籍心态”。通过1500个问卷样本分析,了解市民对现行居住证积分制的看法,以及非户籍人口如何看待户籍政策等问题。
“唯学历论”
根据居住证积分落户办法规定,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组成。
基础指标包含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等指标。
其中占分值最高的是教育背景。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积分。积分标准从低到高依次为:大专(高职)学历,积50分;大学本科学历,积60分;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积90分;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积100分;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积110分。
而在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中,取得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获最高分值,140分;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可获得积分,从15分到100分不等。
就目前的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来看,年限的起步分值只有3分,技术技能起步分为15分,学历起步分值50分。学历具有很高的权重,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非户籍人口,基本上都能达到享受准市民待遇的积分标准。
而那些没有高学历但已为上海服务多年,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可能获得的积分则比较低。比如,一名在上海工作20年的普通技术工人,他能获得的分数基本上就是3分×20年+15分(或30分)=75分(或90分),远远达不到120分的标准分值。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这一政策取向有异议。调查者中有78.8%的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作为户籍政策标准,“有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而不同意者为21.1%。这说明,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上海吸纳外来人口的标准不应该“唯学历论”。
同时,上海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的城市人口发展战略。从目前的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来看,本科学历者基本上被视为上海城市发展欢迎的人才,而根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80.9%的户籍人口赞同“将本科学历作为上海人才引进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太低了”。这说明在本地人心目中,本科学历者不宜等同于上海需要的人才。
获益差别
问卷还调查了本地户籍人口对普通劳务工作者的态度。普通劳务工作者包括家政护工、环卫工人、快递员、保安、保洁员等,以及无照的自雇业者,如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流动商贩等。
调查发现,61%的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普通劳务工作者,46.3%的人认为普通劳务工作者对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而认为他们影响社会稳定的比例仅为7%,认为他们增加了上海的财政负担的比例只有2.3%。
由此可见,提供劳务的普通体力劳动者对上海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他们对上海的贡献也得到了本地户籍居民的普遍认同。
但这部分人在目前的居住证积分制度中却处于不利位置。比如,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的“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就业于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和“工作并居住在远郊重点区域”这三项以年限积分的指标,分值的获得都有限,每满一年只有2分到4分,且都要满5年后才开始计入总分。
因此,未来居住证积分制应不应该考虑如何在学历之外制订更多元、有效的评价标准,尤其加强对劳务工作人员类的规定标准的探索,是值得研究的。
非户籍人口对户籍政策满意度分化较大
问卷对上海非户籍人口的户籍心态做了专项调查,通过对城市非户籍人员有关户籍政策、户籍改革以及落户意愿等户籍心态的研究,以当事人的角度对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民间版本的另一种解读。
对上海户籍政策的总体满意度方面,35.60%的非户籍人口表示“一般”,“比较满意”的约为28.48%,“比较不满意”的27.24%,“非常不满意”的占5.58%。
总体来看,对于现行户籍政策持满意态度、中立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上海非户籍人口几乎各占1/3,说明这一群体对于户籍政策的满意度呈现出较大的分化。
谁最想取得上海户口
此外,问卷还区分了不同年龄段的非户籍人口对取得上海户口的意愿强弱。
数据显示,31?45岁的非户籍人口取得上海户口的意愿最强烈,比例达66.92%;30岁以下的人群次之,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6.58%;而比例最低的年龄组是4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愿意放弃家乡户籍与土地等利益而获得上海户口的比例为42.11%。
负责项目调研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朱志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而非户籍人口子女就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房屋;测量;面积;
房屋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房屋和房屋用地是人民生活的基本要素,在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住房问题就成为一个关系到民生的问题。这一生活要素的采集和表达,必须经过房地产测量, 所以房地产测量是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不可不承认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焦点问题之一,在购买房产时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地测量房产面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人们对房屋的测量方法与对房屋面积的认识有偏差,所以在测量面积时很难做到方法统一。房屋建筑面积测量计算是对房屋本身以及与房屋相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测量工作,准确而完整的房地产测绘成果也是发展房地产业,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房产测绘面积控制,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前期的资料图纸质量进行审查和控制
实践中为确保房产测绘质量,首先应当加强对前期资料图纸的质量审查与控制,尤其在房产建筑面积预测算过程中,可要求施工图纸必须经规划部进行门审批;房产面积实测过程中,委托方应当提供已通过审核的建筑施工图纸,在此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变更事项,还应当提供变更详单。图纸必须具有完整性,其内容应当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楼梯详图以及飘窗阳台大样,这样有利于在房产测绘中能够对相关尺寸数据进行查阅。比如,阳台的实际护宽度若标注不详,则在阳台大样图上可实现有效查阅。通常情况下,坡屋顶房屋以2.2米的范围线进行确定,平面图上难以看出时,可在剖面图上确定2.2米的范围线。同时,前期的资料中应当有建设规划许可证总平面图以及门牌号和房屋配套设施,其中还包括房屋的实际功能部位,比如水池、变配电室、发电机房以及制冷机房等位置的应用说明及相关资料信息。
二、面积计算部位的认定应当准确具体
房产测绘之前,应当先明确全面积半面积以及不计算面积的部位,若确定不准则可能导致总面积错误。基于此,计算面积部位确定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房产测量规范之规定,进行房屋面积计算部位确定。实践中部分开发商为增加卖点,设计图中的注释通常与房产测量规范之规定不一致,比如设计图上注有入户阳台花园以及景观窗等,因此应当注意此类现象。在房产测量性质界定时,比如入户花园与房产测量规范中的外走道基本一致。实践中,如果该公用位置处于封闭状态,则应当计算其全面积。敞开状态下要分情况计算。该部位如果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之内,则应当认定为柱走廊,进行全面积计算。如果是悬挑于建筑主体结构之外的部分,则以无柱外走廊论,计算其一半的面积。由此可见,实践中会碰到很多类似的注记,因此在房产面积测算过程中,应当根据该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必要时可要求委托方提供详细说明,并要求设计方提供详尽的功能设计说明,最后统一用语,准确判定房产的有效计算面积。
三、面积计算中的公用分摊应当科学合理
首先通过对房屋的设计图纸、分割协议、售房方案和房屋合同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公共部位的用途,判别功能区服务的共有共用的建筑面积,明确共有建筑面积的共有范围和共用关系。另外个人自建房由相邻房屋权属指界人员实地指出共用部位的范围,并现场确认;商品房或单位自建房等由委托方提供其房屋权属界线。在确认共有共用部位后,利用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量构成不同闭合图形的轴线边长,然后计算该封闭图形所围成的建筑面积。
最后明确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对于有合法房屋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其文件或协议规定进行分摊;无房屋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可按相关面积比例进行分摊,即以幢为单位,根据整幢的共有建筑面积和整幢套内建筑面积的总和,求取整幢住宅的分摊系数,再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的分摊面积。需要指出的是一幢建筑物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即建筑物内既有住宅用房,又有商业用房和办公用房,各共有建筑面积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并不相同。因此,对多种功能的建筑物不能按照单一用途的住宅楼,用一个分摊系数一次进行分摊,而需要依据谁使用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对各共有建筑的面积,按照各自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分别进行多级分摊,即按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先分摊幢,然后分摊功能区,再分摊到层,最后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至各套。
当前应用的房产测绘软件还不成熟,加之操作人员对业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房产面积测算过程中,对某一户室的面积计算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导致后序分摊计算出现误差等连锁反应。基于此,房屋各层及总面积计算完成后,对公用建筑面积进行分摊计算,在此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地方实施细则之规定进行操作,部分公用部位分摊情况不明确,应当组织质检测绘以及技术和委托人,对图纸进行讨论。公用面积分摊后,应当将分摊之前的套内面积总面积以及分摊面积与分摊之后的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分摊计算准确无误。
四、房产面积计算实例分析
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对文山州XX小区的住房面积进行测量,当时很多用户都反映与自己的测量存在着误差,建筑商存在着欺诈行为,为了给出合理的结果,笔者进行了具体的测量,过程和结果如下:
计算全楼建筑面积:按墙体尺寸绘制各层图形,计算建筑面积;
计算套内建筑面积:按墙体中线尺寸绘制各户图形,计算各户套内建筑面积;
注:计算套内建筑面积时各户阳台仍采用墙体尺寸。
提出如下意见,农业部、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12号)以下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并结合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下简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实际。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规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整理工作,统一标准。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业务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集中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社区)各地要按照不同档案门类进行准确区分。应该纳入专门档案管理;对各种会议材料、统计汇总等档案工作材料,应当纳入文书档案管理;对电子声像类档案材料,应当纳入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管理。
一)文书档案类文件材料
包括机构成立、意见、方案、指导性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会议记录、规划、报告、检查记录、统计汇总等文件材料。1.归档范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分为永久和定期,2.保管期限。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要求。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以“件”为单位,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应纳入机关文书档案统一整理归档。按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进行整理。
按《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社区)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统一纳入村级文书档案的经济发展类”按照《市文书立卷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或《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要求,以“卷”或“件”为单位进行整理。
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类文件材料
1.归档范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材料包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入户核实(汇总)表、国土“二调”面积核实表、田(土)面积丈量记录表、现场勘界确认材料、承包土地空间位置图、农户委托书、承包土地确认面积公示表、农户签字确认的承包地块及面积分摊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表、新证领取表、原证注销登记表、公告材料;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台账;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人员花名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形成的承包面积确认落实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会议记录;补充完善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依法调整承包土地方案、注销(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申请、登记材料;其他方式承包申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申请、登记等材料;其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材料。
2.保管期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永久保管。
此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结束后,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作为自身全宗内一种专门档案保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一式二份。必须移交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一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用作日常登记管理留存一份。
应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独立全宗单位,乡镇(街道)级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集中统一整理,参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户形成的且能按户分开的所有文件材料作一件,用线或不锈钢钉装订,同一全宗内以行政村(社区)顺序依次排列,同一行政村(社区)中按村民小组顺序依次排列并从1开始编制顺序号,加盖归档章、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入文书档案盒保管。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形成及整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时,可根据需要一式数套。
村(社区)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参照上述方法整理。
三)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类文件材料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电子、声像档案的归档整理按照国家和市相关要求执行。其中电子档案按照《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执行;照片档案按照《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6号)执行;声像档案按照《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通知》渝档发〔〕43号)执行。
请按《意见》要求,原缺失二轮承包方案、合同、申请书、台账等补充完善材料。分类归档。
二、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移交和利用工作,强化服务。
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意见》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抓住本次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
开发利用,征收税费,交易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测量数据和资料。房产测绘是运用测绘技术手段,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保证房屋用地的公正,客观,准确,更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一种的保障,提高和控制房产测绘的质量是现在测绘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房地测绘;商品房;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商品房的价格迅速上涨,人们对商品的权属意识也不断在增加,因而客户对商品房建筑面积的准确性也越来越关注。关于房产测绘的管理,我国出台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 2000)、《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关于房产测绘的准则,同时对于商品房建筑面积的测绘,省建设厅测绘局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充规定以及地方性技术文件等。国家对房产测绘的具体标准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来控制房产测绘的质量呢,本文就以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测绘文件和规定,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细节上有出入,那是因为考虑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导致了房产测绘计算面积不一。要提高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首先应该分析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采取进一步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测绘人员、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外业测绘和内业数据处理等,以及技术人员对各类规范文件掌握和理解程度,以下就是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房产测绘人员可以分为内(外)测工作人员,检查质量成果人员,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岗位技术,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房产测绘仪主要有经纬仪,全站仪,皮尺、手持红外测距仪、GPS接收机、办公室软件、绘图软件等。
外业测绘主要包括外业测绘的准备阶段、外业测绘的作业阶段即外业测绘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即对外业测绘的误差处理,然后按照施工单位的竣工图和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绘制出房产测绘的草图,并标注出各个尺寸,将图纸按比例打印出来,提供给外业测绘使用。
外业测绘的数据采集:在进行实地测绘时,测绘人员应该对测绘出来的房屋进行有关数据的采集,外业采集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即先采集房屋(主体)数据,而后采集房屋内部分割数据及房屋附属结构数据。外业实测建筑物物外墙勒角以上的水平尺寸。多层或者高层商品楼除实测尺寸外,还应测量结构有变化的部位的尺寸及顶层尺寸,尤其是有坡屋顶的还要测出不够2.2米层高应缩进的尺寸。商品房内部的房屋开间、进深、内外墙厚度及阳台长宽、房屋高度均为实际测量。
内部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对照实测和测绘草图中标注数据是否一致,检查两者差值是否超出技术误差,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应避免测绘时间过长产生错量、漏量、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某一层或某一套的数据,还要考虑上下相同楼层(户型)数据的一致性。在房产测绘中,如果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相差不大,相差数据在限差之内,这样就不需要改正,这个属于误差范围内的,如果数据相差超过限差的,那就需要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误差的。
2 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
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主要依据《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那如何对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呢?本文就对房产测绘人员、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外业测绘和内业数据处理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措施。
2.1 对房产测绘人员的控制措施:对房产测绘人员应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材料,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那些检查人员以及其他需要的培训人员,都应进行培训措施的控制。主要培训学习《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法规》、《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房产测绘和商品房测绘的一系列文件。
2.2 对房产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的控制措施:检查房产测绘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及需要的各种物资配置是否合格,是否齐全。还要及时检查房产测绘单位的年检和持证职业情况,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应对房产测绘单位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对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和质量运作的有效性、房产测绘技术标准的有效性、房产测绘生产作业流程。
2.3 外业测绘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外业测绘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房产测绘单位的房产测绘要素调查、测量及房屋面积测绘进行质量控制。
2.3.1 对房产测绘要素调查加以控制主要体现在调查房产测绘单位对外业测绘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正确;还应调查在调查表中的用地范围和房屋权界限的范围是否一致,所用的标注符号是否一致;
2.3.2 对房产测绘要素测量加以控制主要体现在调查房产测绘单位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标准、记录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还应调查误差精度的控制范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房屋测绘的精确度要求按《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中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精度要求来执行。
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精度要求
房屋建筑面
积的精度等级 中误差 最大误差(限差)
一 0.01×+0.0003×S 0.02×+0.0006×S
二 0.02×+0.001×S 0.04×+0.002×S
三 0.04×+0.003×S 0.08×+0.006×S
注:S为房屋建筑面积,m2
2.3.3 对房屋面积测绘进行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房屋面积的数据是否记录规范,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对建筑面积的分摊是否合理有效。具体的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参考《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
2.4 对内业数据处理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对内业数据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房产测绘单位成果图的控制,对测绘人员资料整理的控制等。对成果图的尺寸,技术要求,填写的内容和对房产的表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5 特殊情况处理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型建筑名词不断出现,有些部位认定及设计造型是规范和文件没有涉及的,因此,作业人员有很多异议,比如一部楼梯既有露天又有顶盖、走廊既有有柱部分又有挑出部分、多层地下室坡道面积、筒体部分有入户花园、屋顶风机房有门洞但无门、多功能综合楼认定层比分摊等问题有些比较含糊,期望地方性规范及早出台补充,更好的指导房产测绘工作。
2.6 重点说明的是,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外业数据采集要有多余观测,采用平均值法或加权平均。草图要格式规范清晰、信息全面,在分摊前要确定分摊方案,层次逻辑清楚,做到步步环节有依据,对于规范没有详解有异议的地方要单位会审,做到合情合理又不偏离规范要求。每个项目都要做到“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应有专职的质检人员或机构,上述基本都在单位《质量手册》的可控范围,重在严格执行,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
总之,从分析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和加以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能维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形成一套完整的、事实可靠的、保质保量的、房产面积测绘成果。对房产测绘质量加以控制,还能保证商品房健康的销售,推动商品住房的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冯静浅、议房产测绘市场化.河北企业.2008年07期
规划核实测量一般分为现场竣工平面图的测绘及建筑物内部尺寸的测量复核两项工作。竣工平面图的测绘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对规划批准的已经竣工的建筑物、构筑物;内部道路及绿化附属;上下水、路灯、供配电等管线附属;相邻市政道路及建筑物进行测量;建筑物内部尺寸的测量复核分数据采集、图形绘制、面积核算、成果总结四个阶段。
技术路线及作业方法:
1. 引用的技术标准及文件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c) 《滁州市经营性用地开发项目容积率计算规则》;
2. 数据采集
2.1. 测前准备
在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前应准备下列资料:
d)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e)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复印件);
f) 经规划部门确认的建筑施工图图纸(含设计说明、总平图、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和部分节点大样图)和设计变更联系单;
g) 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出具的共有部位服务范围说明;
2.2. 实地测量
2.2.1. 测量条件
进行规划核实面积测量的建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 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上标注的各种建(构)筑物的施工已完成建设;
b)建筑结构及立面、建筑内部各功能区间的分割均已完成建设。
2.2.2. 测量内容
实地测量是指根据现场实地建筑的情况进行要素及数据采集工作,对于变更部分要绘制相应的测量草图。
实地测量一般包括层高测量、边长测量及变更草图绘制三方面工作;量测距离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实地测量不仅要对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的可计算建筑面积部位进行数据采集,同时,还应对要进行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核算的部位进行数据采集。
3. 图形绘制
3.1. 绘制依据
图纸绘制主要是绘制功能分区示意图,具体参照依据为:
a) 绘制完成并经检核的测量数据;
b) 经规划部门确认的建筑施工图图纸(含设计说明、总平图、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设计变更联系单以及相应电子数据(DWG格式);
c) 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出具的共有部位服务范围说明。
3.2. 绘制要求
功能分区示意图绘制的具体要求:
a) 功能分区示意图一般按外墙中心线进行单线图绘制;
b) 功能分区示意图绘制时,不同的功能部位应分割绘制,相同功能区部位不需分割绘制;
c) 明确各功能区部位及共有部位的位置;
d) 绘制图形的尺寸依据实测数据,若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建筑施工图数据的差异符合精度要求,可采用建筑施工图的数据;
e) 功能部位均应按计算全面积、半面积及不计面积进行分类区分;
4. 面积核算及各规划指标统计校核
4.1. 一般要求
规划核实面积核算,除了要求计算功能区的建筑面积外,还需对建筑的建筑占地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以及容积率等技术指标等进行检核。具体要求:
a) 规划核实面积核算应按规划部门相关规定执行;规定不明确或无规定的,可参照规划审批部门书面意见和规划批前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执行;
b) 规划核实面积核算以幢为单位进行;
c) 计算完成的各项面积应与规划批准的面积进行比较核实,并对差异情况及原因作相应的说明。
4.2. 建筑占地面积及建筑密度
建筑占地面积的计算应依照规划部门批准的相应文件执行。
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4.3. 建筑面积汇总
a) 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省、滁州市相应面积测量规范;
b) 建筑面积计算以幢为单位、并按不同功能分区分别列出;
c) 功能分区的建筑面积由功能区套内建筑面积与共有建筑面积两部分组成;
d) 各功能区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按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进行;
e) 共有建筑面积计算时应区分应分摊与不分摊两部分,区分依据为《房规》相关规定及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出具的共有部位服务范围说明;
f)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方法应按照国家、省房产测量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执行;
g)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可分摊到层功能分区,也可分摊到户;
h) 建筑面积计算完成后,应将计算所得的各幢建筑面积与规划批建的建筑面积进行核对,计算差值,并以实测面积汇总;
i) 经核对,建筑面积差异超出精度误差范围的,应对建筑面积产生差异的原因予以说明。
4.4.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计容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的计算,应按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一些特殊部位(如层高、阳台、飘窗等),如在完成建筑面积计算后需进行面积补充及折算的,应进行相应的面积折算,最后将折算后的面积计入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并对相应的部位作统计说明。
4.5. 绿地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施测竣工平面图时,绿地占地面积需现场实测。根据测量情况,统计绿地块占地总面积,计算绿地率并绘制成图。
4.6. 停车位个数
停车位就是相关部门规划整齐的用来专门停车的位置。有的在地下停车场,有的在普通的小区。一般居民住宅的停车位,又分为车位与车库两种类别。分地上、地下;商业、居住用。根据规划经济计算指标一栏对停车位进行复核。
4.7. 建筑退线、退界、定位技术复核
依据实测的竣工平面图,与规划批准的总平面定位图进行叠加比较,根据规划批准的总平面定位图及图面标注退线、退界相应尺寸,或定位坐标,进行校核。
5. 成果总结
规划核实面积核算,均应按规定将建筑面积汇总填写并整理成册,计算建筑总建筑面积(分地上、地下)、计容建筑面积、不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退线等情况进行说明。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要单独列出,提交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及备案。具体提交内容有:
a) 经济技术指标规划核实对比表
将按规划控制要求进行核实面积测算所得各类面积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包括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以及绿地面积等)核算,并与规划批准的指标作比较。
b) 退线、退界、定位技术复核一览表
c) 包含建筑间距、建筑定位、建筑性质三项内容,并与规划批准进行比较,填写差值。
d) 建筑面积汇总表
将各幢建筑规划核实面积计算,分幢计算统计,并分别列出各幢计容建筑面积与不计容建筑面积;计算全面积及半算面积及部分。
e) 各幢建筑分层面积表及分层平面图,含层名、层高、性质、建筑面积、计容面积、不计容面积、套内面积、公共面积、阳台、入户花园、设备平台等
f) 项目规划核实阶段技术复核报告承诺书
g) 核实项目区位图
关键词:乌鲁木齐 农民工 社会保障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同样,农民工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农民工”是个复合词,“农民”说明来自于农村,身份是农民;“工”说明他们工作在城市,职业是工人。“农民工”即户籍在农村,在城市工作的产业工人。
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
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是实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首要目标和根本目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完善农民工社保能有效抵御农民工面临的风险,切实维护其权益。
(二)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正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节点。让农民工平等参与社会保障,共享社保成果。从长远角度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更是大势所趋,将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二、乌鲁木齐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一)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参保率较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参保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连基本的社保知识都不具备。
2.社保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工自身缺乏保障意识,因循守旧思想仍然存在。
3.用工单位不办理社保。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
4.现行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行的社保体制不能做到“保随人行”,社会保险缴费、转接手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权益得不到相应保证。
(二)社会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
乌鲁木齐市王家梁期望小学的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该校学生以农民工子女为主,尽管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但无论从教学环境,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远不如乌市的其他同类学校。不合理的现实,使得农民工子女产生了被歧视的自卑心理。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2.农民工培训方面
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针对他们开展的培训又非常缺乏,因此他们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3.居住条件方面
农民工由于户籍在农村,无法享受城市福利分房,购买商品房又存在极大的经济压力和条件限制,尽管《乌鲁木齐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将受益人群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但严格的申请手续和条件又把大量农民工挡在了政策门外。因而,农民工自行租房占绝大比重,居住条件多数是“脏、乱、差”。
(三)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救助是为社会脆弱群体提供的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和义务,目的是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乌鲁木齐的农民工社会救助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第二,工资较低,欠薪现象较为严重;第三,用工单位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医疗保障,大部分单位未能给农民工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农民工发生工伤、疾病等情况,用工者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直接推卸责任;第四,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国家标准,绝大多数工作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
三、乌鲁木齐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二元户籍结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户籍制度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它将中国社会结构划分为城镇和农村的二元体制,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人为地构筑了一道相互封闭彼此的高墙。这样,我国的人口结构就被一张小小的户口簿人为地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民工由于来自农村,不是城镇户口,也就导致了他们没有资格享受公共设施和福利待遇,户籍成了身份的象征,是一个无形的等级制度。而在户籍制度背后所捆绑的诸如社保、教育、医疗、就业等巨大利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第一, 农民工法制观念淡薄。农民工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相关法律知识严重不足,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第二,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缺乏认识。他们关注的只是每月发放到手中的钱,对社会保险认识肤浅,觉得缴纳社会保险是浪费,不能马上享受社保带来的好处,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保险。第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其中,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仍以初中文化为主。
(三)法律不健全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并不完善。跟国外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起步相对较晚,缺少全国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只零散地出现在各地的政府法规、规章中,法律效力较低,所做的规定较模糊。第二,各地区法律法规不统一,缺乏衔接。各地只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相关法规、规章,这就难免在险种设置、缴费基数、缴费主体等具体问题上存在很大不同,相互矛盾、不协调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现行的诸多法律缺乏衔接,各自为政,缺少相应的配合性和衔接性。
(四)政府执行不力
有政不依、执行不严,已经成为政府执行不力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进城务工农民工的政策文件,但在这些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违背初衷的现象屡见不鲜。《居住证》或《暂住证》依旧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作为管理农民工的一种手段。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务工就业、购置房产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四、改善乌鲁木齐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对策措施
(一)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1.剥离嵌入户籍制度的各种福利。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认为:“人们在做出某个经济决策时,是基于边际,而不是什么其他美妙的东西。”因此,要不断地弱化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因素,恢复户籍制度本来的民政登记登记功能。
2.逐步放开户籍登记和迁移限制。要完善户口迁移和登记制度,加强户籍的基础性工作,放宽户籍迁移限制。
3.健全户籍制度各项配套设施。要继续弱化消解城市户籍的附加利益,实现农民工在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一体化”。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具体设计
1.社会保险
第一,优先发展工伤保险。要在源头上控制甚至杜绝工伤事故的发生,加强农民工岗前教育,明确责任,简化工伤鉴定程序。目前,乌鲁木齐市工伤鉴定程序较为复杂,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多,办理时间长,这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个负担。对于责任明确、事实清楚的轻微事故,应简化程序甚至当场作出结论。对于一些重大事故,特别是未参加工伤的保险的农民工,在责任确认之前由政府或用人单位先行垫付费用。
第二,改革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首先,转变养老观念。要普及养老保险知识,树立现代养老观念。其次,转变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应建立全国统一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在农民工流动的同时,实现养老关系就地转移。最后,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转接承认机制。
第三,重点实行农民工医疗保险。早在2006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就颁布了《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该《细则》只规定了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而对农民工一般疾病未作具体规定。对于农民工医疗而言,应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分别设立一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统筹医疗制度。一般医疗保险制度设立个人账户,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大病参照由国家、用人单位、个人缴纳,统一计入统筹基金中。
第四,积极落实农民工失业保险。要遵循“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参保覆盖范围。一方面,对在乌鲁木齐市工作多年的农民工,应该将他们纳入城镇失业保险体制。另一方面对流动性较大、季节性较强的农民工,应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登记参保。同时,设立农民工失业保障基金。农民工在失业时,可以通过失业保障基金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五,改变农民工生育保险滞后的局面。设立农民工生育基金,女性农民工一旦怀孕或者生产,可以享受到资金资助,并优先享有医疗救户和帮助。第二,鼓励育龄农民工家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实施计划生育的农民工,政府可以在子女入学、住房条件等社会福利予以优惠。第三,突出男性在生育保险中的地位。即使女方没有经济来源,在其生育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男方所缴纳的生育保险直接受益。
2.社会福利
第一,保障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要降低门槛。农民工只要符合当地政策标准,其子女可以享受到与当地居民的同等权利,甚至可以在当地读高中、考大学,广东实行的“积分制度”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发展差距,增强农民工子女回乡就读的意愿。
第二,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要根据农民工的教育水平、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例如,对于来乌鲁木齐市就业务工的少数民族农民工来说,要加强双语教育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乌鲁木齐的城市生活环境;对于从事技术工种的农民工而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等。
第三,改善农民工居住生活环境,加强城中村改造。有关部门应合力规划,统筹布局,对城中村附近的交通、环境等进行彻底改造。同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廉租房体系。由政府投资兴建农民工廉租房,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统一、集中、就近安排到公寓居住。
3.社会救助
第一,生活救助,设立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镇,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也需要有个择业期。在此期间,农民工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因此,设立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保障农民工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医疗救助。农民工一旦遭遇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时,对农民工实行紧急的医疗救助,及时送医救治。对于没有保险的农民工,政府和医院要全额或部分减免农民工的治疗费用,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并扶持一些慈善组织,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农民工素质
1.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必须学习并掌握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2.树立社会保障意识。一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工切身实际地感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二是要降低农民工参保资格,只有农民工自己觉醒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四)加强立法
国家应加快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解决相关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填补相应的立法空白。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涉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具体问题必须要有明文规定,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涉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专门性法律规范,要明确农民工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能平等的享受到社会保障,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会保障相关法规,力求详细,便于操作。
(五)转变政府职能
1.转变职能。要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属性。公共服务型政府要从重经济管理过渡到重社会服务,更要求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对待农民工,由以往重管理逐步过渡到重服务,在完善农民工社保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有能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待遇。
2.加强执法。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要对用人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确保农民工能享受到社会保障成果。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让纸上的条文真正变成农民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农民工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
[2]郑功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李慧,利爱娟,延立夫.内蒙古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调查
研究――以包头市为例[J].前沿,2011(15).
[4]谢凡,李晓红.碎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研
究――以贵州省农民工调查为例[J].调研世界,2011
__县总面积583平方公里,辖5镇5乡,473个行政村,总人口29.2万,城镇人口13万,县域城镇化率44.5%;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5万。目前,我县已成功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级卫生县城四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__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政府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工作。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加强对工作开展情况的调度。深入宣传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
(二)坚持城乡规划引领,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均在编制中。编制完成了《__县近期建设规划》、《__县城乡规划管理办法》、《__县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导则》,建设项目依法审批与违法建设查处率达到100%。建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等多项制度,保证了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在行政区划管理方面结合城镇建设现状,依据《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要求,将曹洼乡和宋门乡部分地域划入中心城区管理,扩大县城控制范围,拓展发展空间。
(三)加强资产运营管理,拓宽投融资渠道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转型发展的意见,完成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工作。用足用好PPP模式合作政策机制,广泛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成功完成__中学迁建项目、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开发建设,吸引资金额达2.86亿元。
(四)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一是投资1.5亿元实施了海河路新建、华山道罩面、长江路罩面、太行道罩面、嘉陵江路罩面、钱塘江路翻建、嵩山道罩面等10余条道路建设工程,城区形成了“九纵八横”的交通路网格局,道路总长度达到4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2.8平方米。二是总投资7000万元,大力实施了县城六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各一座,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4%、100%。三是投资7500万元,完成县城至德州17公里天然气长输管网铺设,实施了天然气进园工程,实现县城开发区、宋门园区无缝对接,结合液化石油气普及入户工程,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四是实施了总投资6200万元的地表水厂建设工程,现已完成综合办公区和四池主体建设,年底前调试供水,城区用水普及率和供水水质达标率同步达到100%。五是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铺设供热管网30公里,实现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供热效果满意度98%以上。六是我县新建居住小区全部按节能要求安装了供热计量表,新建建筑安装率达到100%。七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客运项目,建立9条客运专线,实现县域乡镇全覆盖,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6.3台。八是投资1.2亿元建成杂技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内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演出剧场等公共设施。九是开工建设投资850万元的县体育场工程,实现社会与学校共享。十是投资4亿元的银湖天街商贸综合体建设工程已完成地下停车场建设,现百货商场、生活广场及商业楼已
主体竣工,2016年投入使用。十一是投资1.36亿元的__中学迁建工程建成并已于9月10日投入使用。十二是投资7000万元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县城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十三是建成华山道集贸市场、煤炭专业市场、铁西运河商贸市场和金沙江路菜市场等多个大中型专业市场,方便群众、繁荣经济。2.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乡综合面貌。一是严格按照《__县城市环境容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三治两提”活动,消除“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拆墙透绿,环境容貌整治大见成效。对重要节点和主要街道两侧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实施拆除,共拆除超规违建、乱搭乱建面积15306平方米。持续开展环境容貌整治行动,重点对县城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部位进行了清理整治,清运各类垃圾总量达15万吨;制定了城区美化亮化整治实施细则,规范广告牌匾750余块,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13000余处,治理户外摊点15200余个,养护维修市政设施数量30万平方米。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大型水冲一体式清扫车等多台环卫车辆,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二是按照“扬尘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要求,对50余个施工工程实时监管,全部实现围挡作业、工地出入口硬化和设置了车辆冲洗设备,对新报建工程全部要求先达标再开工,严查环境污染行为。安排2辆洒水车分4时段对城区进行洒水降尘,有效保障了城区空气质量和道路环境卫生。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投资近500万元新建12处垃圾中转站,对沿街23座公厕实施旱改水工程。三是累计投资600万元,实施了10余条小街巷路面改造工程,对道路两侧建筑立面小广告进行清理粉饰,沿街门店完成店牌统一规范,对破损环卫设施进行了整体更换,对路灯和景观灯进行了全面维修。四是投资1000万元,将冀鲁连接线建设成绿道绿廊工程,通过大力度的苗木种植,现绿道绿廊工程建设长度达18公里,超前完成县城建设目标任务。投资1.5亿元建成黄河路带状公园、清馨园、老干部乐园、杂技文化公园,目前我县已建成四大公园、四大广场、26个街景游园和30余处小片林。通过“十二五”期间大力度的园林绿化建设,目前我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6%,绿地率达到39.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9平方米,构建了“城在绿中建、人在林中行”的生态宜居环境,“杂技之乡、绿色__”已见雏形。五是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新建建筑节能备案率100%。完成了地税局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同时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县城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15%。
3.居住水平不断改善,新型社区遍地开花。2010至2014年期间,按照市安居办的统一部署,分别完成了福源一期至四期保障性住房工程,951套保障房通过摇号方式全部实现分配入住,让广大住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十二五”期间新建小区全部纳入物业管理范围,通过拆迁改造的住宅小区均实现专业物业公司管理,物业覆盖率均达100%。全力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万宏豪庭、银泰国际等精品住宅建设工程以及久鼎家园、坤泰龙城、恒盛豪庭等棚户区拆迁改造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县建成了覆盖全城的10余个大中型精品社区,使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完成全县10个乡镇总计8457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加快以产兴城步伐,产城融合同步发展。我县现有产业园区一个(__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两个园区(县城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县城开发区紧靠县城而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宋门工业园区与德州天衢工业园相邻,形成了以化工、医药企业为主的园区格局。园区与县城相连的区位优势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性质将会带动人口往县城聚集,人口的聚集必将会推动县城建设。充分利用规划编制有利时间,合理合法增加县城建设用地储备,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产业园区用地全部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为县域经济发展、县城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土地保障。
5.展现杂技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底蕴突显。将黄河路迎宾大道和杂技艺术中心按照杂技特色街区、精品建筑标准实施建设,道路两侧、桥体及限高龙门架等部位共计安装杂技灯箱50余座,在城区各街景游园内摆放杂技艺术雕塑20余座,沿街门店楼体及各级机关单位全部实现亮化,形成了“白天造型多姿、夜间流光溢彩”的靓丽风景,杂技之乡的特有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彰显。
6.健全管理机制,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谋划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工程概算已编制完成。切实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质量巡查、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零容忍”,对于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惩处。严格落实施工现场量化考核与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加强现场与市场联动,对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严格履行质量责任、质量信用差的企业暂停其投标资格。
(五)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探索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在深入调研、广征意见和常务会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杂技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
两种意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全县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交通运营发展的实施意见》、《__县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专件,明确了我县“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起草出台了《__县人才市场管理办法》、《__县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管理办法》、《__县城市供用水管理办法》、《__县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建设管理有依有据。(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
建立起__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将县城开发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将县经济开发区用地7.11平方公里全部归入宋门工业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用地,积极推进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在总量不增的基础上,最大程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城镇就业、安居规模,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确定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和保障。当前,我县既面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多重机遇,也面临迅速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上述任务目标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对我县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二是作为一个拥有4A级旅游景点的县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以及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设施和功能还比较薄弱。三是县城建设“融资难、用地紧、项目少、人才缺”等问题比较明显。四是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六是棚户区改造征收难、征地难问题明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年,我们本着科学严谨、客观真实、高效衔接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我县城镇化建设提出发展思路,使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杂技之乡、绿色__”为科学定位,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五城”建设为目标,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__提供重要支撑,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全力打造__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推进。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提升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全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优化布局。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推进城镇规划和村镇规划有效衔接,确保城镇空间布局、项目布局、产业布局高度统一,形成包含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三级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互动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根据__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独有的杂技文化底蕴,突出特色开展城镇化工作。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城镇化的突破口,推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改革,破解阻碍人口流动、资产流转和城镇化进程的瓶颈问题,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五是坚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到城镇和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县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5.2万人,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5%。到2020年,全县人口达到31.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建立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制,县域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1、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县城、建制镇转移
(1)改革人口落户制度。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城区、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推行社区公共地址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2017年,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3%。扩大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规模,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3)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成本。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企业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多方引入社会资金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4)膨胀县城规模和人口数量。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
(5)全面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6)推进教育资源向县城、乡镇驻地集中。推动产城教融合,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实施初中向县城、小学向乡镇驻地聚集,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1)三级城镇体系快速发展。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城区和旧城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05万人;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9.85万人。用3至5年时间,使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管理水平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制镇镇区水、电、气、暖、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部分有条件的村庄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增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将铁城镇、于集镇、宋门乡(园区)列为重点乡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其吸纳人口、聚集产业、增加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精心打造一批产业型、集散型、商贸型等特色小城镇。
(3)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县域村庄进行定级定位,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划分中心村、基层村、特色村、搬迁村,针对不同类别村庄分别提出规划建设要求。规划建设中心村23个,引导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建共享,打造一批新民居示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保留中心村社区基层村和特色村124个,重点推进乡村道路、医疗卫生、厕所改建、饮水工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拆房,着力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研究制定治理“空心村”政策措施,对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
3、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
(1)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县经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城建设良性互动。
(2)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布局规划,以城镇轴(带)为依托,以各类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外向型产业定位,积极主动为京津搞好服务,承接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等方面的转移,提高产业的智能化、低碳化水平,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城互动发展,合理配置产业用地,2016年至2020年每年至少落实150亩县域产业集群用地和30亩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用地指标和用地审核。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搞好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性新区。
(3)营造创业就业环境。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等手段,激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创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使更多人通过城镇就业有序实现市民化。
4、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1)加快城乡规划编制管理。2016年,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总领,完成覆盖县城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局及商业网点布局、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改和审批;制定专项规划相关技术导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逐步形成城乡统一、配套齐全、科学实用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东进、西优、南拓、北延”的思路,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功能,谋划实施宁武路绕城、104国道改建、黄山道南延、嵩山道南延等重大路网建设项目,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
(2)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2016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8%;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75%;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40%。2017年,县城主要基础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9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50%;公共厕所全部实现水冲式改造。2020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8平方米;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10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80%。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农村延伸,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
(3)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2016年,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70%以上的幼儿园和60%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管理,建立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公积金监管,引导合理、梯度住房消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稳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服务均等。2016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201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景观大道、特色街区、高标准公园、商贸综合体、城市广场和一批便民市场、健身娱乐、公交车站、报栏书亭、水冲公厕等便民设施;建成图书馆、体育场馆、规划展馆、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和服务用房,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服务。
(4)严格建筑质量管理。全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库,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创建优质工程。构建以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对建设、勘察设
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质量行为的管理。强化招投标监管,合理控制施工工期,实行优质优价。强化建设工程综合验收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建立完善建筑方案设计专家论证机制,保证设计方案能够不折不扣落实。对老旧建筑进行摸底排查,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按照轻重缓急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5)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环境容貌、工程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交通秩序达到部级平安畅通县标准;完成数字规划系统建设;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与省、市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出台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监管考核,结案率达90%以上。2017年,完成规划展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实行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划分城乡社区网格,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红线、蓝线、紫线、黄线、绿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设定容积率、绿化率等规范性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调整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布局,增加生态绿化和休闲游憩空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复合功能区和城市综合体,减少通勤量和交通污染。
(2)容貌环境明显改观。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2016年,完成城区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90%;主街路、小街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水系等部位得到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景观节点,至少创建3条以上省级园林式街道,所有十字路口至少有一个角建设游园和绿地;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二个10公顷以上综合性公园,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绿道绿廊至少建成24公里,建成至少2条高标准绿化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建成区内基本杜绝“脏乱差”现象,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建立完善违法建筑防控和处置机制,消除遗留和遗漏的各类违法建筑;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标准。2017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90%以上,天然气消耗量占全部能源消耗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县城容貌环境达到“净、靓、绿、美”,公园、游园绿地布局合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4.2%和13.8平方米;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3)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结合地域特色,2016年,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完成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道出入口、广场等重点地段至少5项详细城市设计;制定县城景观风貌管理技术标准;建成一个特色街区和一个风貌建筑。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程,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鉴定、建立名录、登记挂牌,分级分类制定保护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杂技文化场馆等接待设施,提高承办会展和杂技文化活动能力,走出去壮大杂技文化产业,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演展活动。让__大世界在全国人口聚集区开花结果。
(5)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城市光纤到楼入户、进乡入村。推进城市基础信息库建设,完善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开发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6)提升城镇居住条件。2016年,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40%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35%;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7年,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20%;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50%的改造任务;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50%;3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新建一批方便、舒适、幽美的现代社区,住房保障率力争达到23%,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
6、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1)发挥城镇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用地市场、金融市场,增加信息惠农、技物结合的专家服务,加大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奖励力度。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其周边合理布局发展蔬菜、花卉、种苗等劳动密集、附加值高的特色种植业,推进建设一批特色种植标准园、示范场。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计划,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强化城乡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市场贸易、餐饮、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加快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7、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从严从紧控制占用耕地,避让优质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乡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开展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着力盘活闲置土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积极采取PPP模式,吸引各类民间资本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推进县建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利用民间实现县城供气、供热、环卫、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
(3)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稳定增加
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实现住房供应多元化。完善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透明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城镇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社区。(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各级有关部门村镇建设资金和涉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重点镇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5)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办公室主任由住建局局长担任,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任务目标、发展指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
2、积极对标示范。确定一个对标县(市),找差距、定目标、理思路、抓落实。把对标活动与学习考察结合起来,带着任务“走出去”、“请进来”,与对标县搭建学习合作关系。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需要,突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工作,在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确定桑园镇为城镇化改革试点镇,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小区、优秀公共建筑、特色风貌街区、景观街道等示范项目申报活动。
3、加强工作调度。建立重点工作调度、督查、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将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排队,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城镇化办要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4、实施专项攻坚。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步骤、按时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县城规划设计、环境整治、植树绿化、城中村改造、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聚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实行“领导+指挥部+融资平台”的推进机制,切实将任务落实到项目、责任落实到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