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23:1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64-04
一、引言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日益走向常态化。许多大学、各地的电教馆以及一些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都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精神,为了培训一批掌握中小学学科微课程制作与应用的学科骨干教师,加快推进该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引领和推动该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也组织相应的培训。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培训需求缺乏针对性、培训观念呈现滞后性、培训方式单调、不灵活和培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再结合本次培训的现状,探讨影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希冀对今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分析
英国十分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把教师培训工作作檎府行为。启动“IT”信息技术培训工程,并在管理和经费方面予以保证。从1997年到1999年,三年内英国政府提供20800万英镑。其别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中小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1997年提出“教师首先要教育信息化”,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另外,还建立专家组支援各校的计算机保养和指导。新加坡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计划,在师资培训上实现政策倾斜,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教师拨出专款作为补贴金,尽快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等等。[1]
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的制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代接轨,培训课程的设计更强调实用性和全面性,因为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的要求。
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如下:
1.培训需求缺乏针对性
目前,许多的教师培训都很容易忽视或不重视参训教师的需求分析,使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所期望的脱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等于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教师本身的一些因素有关,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紧密相关。不一样的教师会在不同时间使用不一样的技术,所以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要有针对性,因地制宜;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专门学习技术,再加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技术,[2]再一次确定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做到精确、精准,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2.培训观念呈现滞后性
教师参加培训,转变观念是第一位。在现有的培训中,参训的教师经常存在一些心理误区,抱着培训无用论、工学冲突、培训即放松等一些消极态度来参加培训,[3]实践证明,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参加培训往往比消极被动的心态参加培训效果会更好。
3.培训方式单调、不灵活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方式大部分采取短期集中式培训、大班教学、讲授为主,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个性化的学习者。培训者更应高度重视,在培训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根据培训内容、培训者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合适的培训方式。
4.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团队
谁来培训?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不缺少培训师,如教研员、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等都可以作为培训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团队。[4]
5.培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目前,多数教师培训都是采用集中式的短期培训,培训时间结束,学员拿到相应的培训证书,也就意味着这次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殊不知,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或几次集中培训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集中学习只是为教师今后的自学研习、校本研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还需巩固、练习、后续的继续学习。然而,事实是:学习随着集中培训时间的结束而结束。这样的结果与缺乏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使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课堂中有很大关系。想要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6.培训效果体现低效性
通过调查和与学员的交流,大部分学员反映培训结束后,也就意味着这次学习结束,参训教师回到自己工作地,又把所学的知识全部还给培训者,主要原因是,学员的学习随着培训结束而结束,回到自己的工作地点,不再练习;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教学脱节;教师没有时间再巩固培训的内容;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帮助等等,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6小学数学语文骨干教师“微课程制作与学科教学应用专题研修班”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这些培训学员大部分是当地中心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的带头人,或者是县(区)教研室的教研员,选取的地区上涵盖面也比较广,包括南宁、柳州、玉林市等14个市的骨干教师或教研员。本次调查分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电子问卷主要是对培训学员需求的调查,调查共回收61份问卷,有效问卷61份;纸质问卷主要是调查学员经过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语文、数学各50份),语文回收47份,问卷回收率94%,有效问卷47份;数学回收47份,有效问卷46份,问卷有效率97.9%。在61份有效的电子问卷中,从性别比例来看,女教师44人,占72.13%;男教师17人,占27.87%。学员年龄从26岁到50岁,教龄在10年以上(不含10年)的教师人数达到80.33%。
2.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文献研究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和分析,以形成对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数据分析使用工具为excel2013和spss18.0。
四、 培训效果相关性分析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曾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5]
1.充分的需求分析是首要因素
培训需求分析不但应立足于社会背景和组织机构,更应关注培训对象自身的需求,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如学员知识结构如何,专业能力处于什么水平阶段,对该培训项目期望与需求有何共同与差异,学员对培训资源有何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培训等。这些分析结果是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与针对性培训的切入点,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6] 在“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中,培训正式开始前,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调查学员的需求,包括参训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参训者对培训方式的需求、资源分享情况的需求等。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收集建议,培训团队又进一步对培训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尽量满足学员的要求。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培训团队对前期的需求分析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2.恰当的课程安排是关键
课程安排顺序、具体的培训内容对培训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培训第一天,应先讲一些最近的新理念,先从观念上改变教师“培训无用论”观念,培养他们积极的培训态度。其次,依据培训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及内容的分布比例,如:相对简单的内容,分配授课时间也相应较少;操作类的课程内容,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员动手实践等。结合这次培训的数据得出:培训内容与培训效果,P
3.多样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的选取大多受限于培训内容,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本次培训方式的选取主要依托于培训主题,系统理论类的培训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法;信息技术操作类的内容主要采用演示法和案例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留相应的时间给学员练习,同时有教师和助教的现场指导,尽量做到“一个都不能落下”。本次培训数据同样证明,培训方式的选取直接决定培训效果。培训方式与培训效果相关性,P
4.专业的培训团队
作为一个培训者,想要在培训中有效地促进学员学习,必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不但应是一个传授者,还应是引领者、合作者等综合的角色。且能很好地融入到学习者群体中,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培训者要根据成人教育理论适当调整,尽量满足培训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期达到好的培训效果。然而,分析本次数据得出:专家的备课情况与培训效果,P>0.05,不相关;专家的专业能力与培训效果,P>0.05不相关。表3、表4可见,学员对于培训者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培训者的能力怎么样不会有太多的关注。
5.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保障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教师专业化无法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才能为这项工作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应注重培训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培训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与培训效果,P
培训期间除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寻求引领外;认识同行、结交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非常重要。在这次的培训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主办方精心安排了沙龙、羽毛球比赛等活动。想通过这些活动更多、更好地了解培训学员的想法,以期提高培训效果。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近几年,教师培训在全国进行的如火如荼,广西也不例外。他们通过积极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引领和推动该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组织专门的培训,以期使小学骨干教师快速成长,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传、帮、带、扶”的形式,希冀在最短的时间忍岣呷体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目前国内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培训需求缺乏针对性、培训观念呈现滞后性、培训方式单调、不灵活、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培训效果体现低效性等现象。在本次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通过分析数据初步形成以下结论:
(1)充分的需求分析是首要;恰当的课程安排是关键;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专业的培训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保障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若能很好地把握这些要素,相信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培训效果。
(2)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以及培训教学场地安排与培训效果非常显著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恰当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周全的服务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
(3)专家的备课情况、专家的专业能力与培训效果,不相关。可见培训学员更加关注的是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而对于培训者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培训者的能力怎么样不会有太多的关注。
2.建议
(1)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该接地气。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往往时间短、信息量大,想要让学习者在短时间瓤焖僬莆眨培训内容就应精准、有针对性、接地气、符合教师的真实需求。
(2)灵活安排培训活动。每一个学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除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有各自想法,想要使参训的学员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大家庭,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还需安排一些活动来促进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
(3)适当“留白”。集中式的大班培训,培训团队往往会把培训时间安排的非常具体、精确,无论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还是操作演示类的课程,99%的时间都是培训者在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适当的“留白”常常被忽略。其实,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给学员留一定的时间交流、消化、吸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家荣.借鉴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51-54.
[2]赵勇,雷静.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11-15.
[3]郑小军,杨满福,林雯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中受训教师的心理误区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76-79.
[4]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36-39.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我院定于2011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7月14日学员报到;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广西师范学院长??G?
六、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11〕41号)的要求,集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培训教材和资料等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了便于管理,学员的住宿原则上由我院负责联系。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八、注意事项
(一)学员报到时须交的材料。1.学员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人员推荐表》和《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汇总表》的纸质材料一式2份交到报到处;2.为了在培训研讨中丰富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请各位学员在报到时上交自己3年来的代表作品(教案、课件、录像课、网站、博客、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刻录成光盘或拷贝在u盘),以供培训研讨用。
(二) 培训班负责人要做好培训终期总结和验收工作。在培训结束后的20天内,要分类整理和物化培训成果,撰写培训工作总结,并将培训的有关文件、培训方案、培训通知、课程表、学员培训签到表、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活动图片、录像、学员上交 “五个一”的学习成果材料(打印稿及电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训报账的原始材料(票据、表格等)及其复印件(所交的书面材料均加盖单位公章)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验收,并按照培训项目的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培训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训项目的报账工作和培训档案材料的归档。
(2)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一)学员对培训目标不明确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有不少学员并没有真正从观念上认识其重要意义,没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甚至有不少人把教学能力的培训当作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或认为就是计算机技术专业培训。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完成每年的培训学习任务,拿到相应的培训学分。
(二)学员的能力、环境差异大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大,良莠不齐。如有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低、技术落伍,而有一些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建设城域网,而有些地区电力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些地区教学资源充足,但有些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有些地区统一的标准对加快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有些地区统一的标准却制约了建设与应用;有些地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而有些地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实情况复杂多样,而培训却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全部受训者接受相同的内容,理想化地认为所有受训者在同一起点上,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
(三)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不能学以致用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偏离教师需求。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他们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的理论和技术,而当前的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注重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性。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之后,虽然掌握了教育教学的理论,但仍不能充分地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
(四)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方式仍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或以“机灌”代替“人灌”的方式。以前的教师培训大多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而现在上课期间也要培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校比较散,教师少,往往是一位老师去参加培训,就没有人上课,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五)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严重
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培训机构只关注培训的经济效益,忽视培训的社会效益。教学能力的培训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同时要求培训机构具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及相关资源,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但当前的低水平重复培训、杂拼任课教师、随意设置教学内容、蜻蜓点水式教学方式、欠佳的培训环境,仅仅保证了培训组织单位的经济效益,却浪费了参训教师的时间与精力。
(六)后续跟踪指导和支持比较薄弱
参训教师数量多,培训周期长、任务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培训都是“一次终结式”培训,没有建立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运用的长效机制,后续的跟踪指导和支持服务比较薄弱。
二、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认识,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指导课堂教学,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二)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环境有利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各级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硬件投入力度,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要重点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有效应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信息技术培训应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培训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学习规律,包括受训者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还要考虑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年龄特点等循序渐进;要因地制宜,不必要求完全相同,应侧重适用性。
培训内容的确立应突出教学设计的核心地位。进行教学设计培训,首先要依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比如是对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抑或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单一的讲授式培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培训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应在教学硬件条件和受训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远程培训、校本培训、课程进修、短期培训、自主研修等,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基础的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训的目标和方法上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学以致用,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教师参加培训,只是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项目的开始,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接受培训后,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培训,回到教学实践中,要能担负起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把教育教学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以有意识地从课程设计、内容传递、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打破固有课程、学时、课堂内外的界限,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七)培训的后续支持
提供培训后在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支持,这种支持和帮助既来自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也来自于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来自于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后续支持。这是巩固和延续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项目成效的有效保障。不同地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提供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视频教学片段,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地去学习。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XX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XX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XX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推进年,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要在获得“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荣誉的激励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根据20__年区教育工作意见,确定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构筑教育人才高地。畅通骨干教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渠道,继续采用选送外培、区内自培和活动推进等多种形式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高位素养。
2.抓实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根据《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新教师培训等各系列培训,突出师德内容,抓好新课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施水平。以贯彻《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抓手,加强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引领,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形成__校本培训特色。
4.多渠道着力,促进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高中、职高、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98.9、99.7和100,初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分别达70、83,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3.6。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抓好新教师培训。对20__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规范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热情帮扶,严格考核,促使青年教师稳步、快速成长。
2.促进教师学历提升进程。根据局20__年学历达标要求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函授、自考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提升力度。
3.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按《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的培训。要精选和完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
4.强化骨干教师培训。①高质量举办区教学新秀教学研究班和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做好研究班第二期结业、第三期开班(含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各项工作。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要在特级教师任导师的优势、强势中办出高水平。
②做好选送外培工作。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市、省乃至出国培训,多渠道提高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实力。
③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抓实已结对学校的培养实施工作,通过双向的听课、评课,以及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切磋来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学校要按《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书》认真落实各项活动,抓出成效。
④办好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坚持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制度化,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论坛举办质量,以此形式引导较高层次骨干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激励他们高位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内论坛活动向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延伸。
⑤完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做好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题的更新工作,并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各校要根据要求选好、用好专题讲座内容,不仅要用好本校骨干教师的,同时要用好区内外校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选用中要按要求认真填写《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用反馈表》和《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反馈表》。
5.规范高效实施校本培训。要以《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纲,根据20__年召开的“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推进会”要求,切实把校本培训摆上重要位置,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落实校本培训的地位。要着力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对教师进行责任感教育,进行发展的目标引领,落实推动机制。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落实好各层面、各部门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要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花力气将这一最常态、最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抓出成效。要关注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优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组织校本培训诊断与指导活动,推进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6.扎实开展各类专题培训。①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根据新一年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个模块,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小学、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要在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为确保我区课改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事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
③继续实施班 主任培训工作。完成第三批初、高中班主任培训,适时启动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④启动培训者培训。基于学科(教研)组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年内启动培训者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参训者教科研知识与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
7.全面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按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逐步从新教师培训、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多条途径使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正常化、系列化,不断提高我区幼儿师资水平。
8.注重突出师德教育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各类培训别是全员培训、校本培训中突出师德教育内容,促进教师规范教育行为,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向德艺双馨发展。
9.认真做好各类考评工作。①完成区第三批学术荣誉评选工作。年内完成区第三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充实区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评选出区教学新秀150名,教学能手60名,学科带头人15名。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关键词】SWOT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主要用于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和营销战略制定等。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运用企业管理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来分析、研究学校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革,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学校管理中,进而对学校的办学效能、发展目标、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笔者在多年从事主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也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来客观分析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积极、主动地抓住机会、正视威胁,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就此作一简要的探讨和反思,以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宏观环境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发达地区已由最早的物理层面硬件建设发展到普遍的应用服务建设阶段,并且有个别学校已形成了有自己校园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如祝智庭教授所指出的,数字校园进入了文化建设的层面。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不再以一种简单的软件+网络形式存在,更多地是以行为意识存在,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2.微观环境的优势
(1)我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现状与优势
我校网络建设目前已实现覆盖无死角。网内有专业服务器11台,提供WEB服务、FTP服务、邮件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运行尚蠡成绩评价、瑞云、图书管理查询、电子阅览室、心检等多套系统,可同时承载200多位教师、4个网络教室、近60个多媒体教室同时稳定运行。
在2012年申请成功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校园门户站点与各类网络平台、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学生教育等方面的整合工作。为此,在校园网平台上依据学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开设德育平台、教学频道、办公信息、科研之窗、年级部管理模块、教师学生频道等内容。整个数字校园中各个条块的领导、教师、学生都在中枢系统有唯一编号,可针对不同模块分配不同权限,实现管理、、阅读等功能,并较好地解决了内外网问题。至今,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质朴大气、诗意优美的站点平台系统,初步形成与我校“诗性教育”、“有效课堂”的教育教学主题相符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文化环境,并能对外展示我校“最中国”校园的现代化一面。
(2)教育教学应用现状与优势
从2007年起,我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用于教学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并在所有教学场所、会议场所配备了网络多媒体设备。从2010年起我校逐步为各个班级教室配备了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师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行多元化备课,有效推进了教研室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整合。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校园平台空间开设个人工作室、个人空间,从多方面展示自己教与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家校间、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信息技术手段被大量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扩大教育发生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各学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积件、习题库、课堂视频库等系列教育教学资源库。
(3)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现状与优势
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整体规划,在2011年制定的学校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要求,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等提出整体要求,并提出建设“软硬件规范的数字校园”的目标,对信息中心的各个工作岗位也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
学校各部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通过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文件、办公信息等的上传与下达。各类重要信息采用电子档案,教务处和年级部做好学生的电子化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绩效管理,教务处、政教处和教科室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劣势
1.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全,学校管理与信息化的整合度还有待提高。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上课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方法一般限于PPT制作技术,对流媒体技术、虚拟技术、教育云技术等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3.培训工作开展得较少,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大多停留在初级应用层次,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的意识较欠缺,且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4.对学校各方面集合起来的信息资源,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许多珍贵的资料散落在某些部门,学校对教育资源库建设投入不足。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会
1.苏州市教育系统非常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继续教育,2013年成立的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将利用远程课程平台加大对苏州教师的培训力度。
2.我校2012年4月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的建设,通过“E学习”的建设创新教师教育教学的模式、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稳健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生成。
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威胁
1.网络硬件方面的建设,在经过一阶段使用后必然是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学校在这块肯定要重复地不断投入资金。
2.学科教师在升学压力下,投入大量时间应对考试科目,对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无暇顾及,并且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提高上难免会思考“投入和产出”的问题,认识不一,造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波动明显呈现周期性波动。
3.学校教育信息化对信息中心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开发创新、业务管理、培训普及等能力的提高,这与信息技术教师课务繁重,忙于事务形成鲜明矛盾。
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由上面的SWOT分析可见,学校所处的宏观环境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既面临机遇,又提出挑战。在传统优势下,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据此,我们要以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方案推进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正视现实问题,对照发展规划,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1.数据中心的建设
对现有的零散无序的教育教学资源做好集中整理、分类收集的工作,并录入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配备专用的服务器和管理软件,从顶层设计开始部署,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基础中心。具体包括:①各类课程视频、课件、积件等;②各学科的自建资源库;③各类德育活动资料,如方案、大型活动视频、照片等;④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科技活动资料。
2.课程中心建设
包括:①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建设。架构MOODLE平台,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在线课程平台,主要提供可引进教室的网络课程或可到网络教室上课的课程模式,根据教师上课的教材、单元、内容规律等因素,对课程进行适当的重构、重组及内容选择,并在该平台中对课堂教学资料、作业帮助、习题讲解、板书过程等进行存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改善课堂效率,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弥补传统授课的不足。②教师培训研究课程建设。开发相关软件,方便教师电子白板技术培训、魔灯平台在线教育培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学科进修课程研修等。
3.师资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培训要贴近教师需求,旨在通过培训找出SKA(Skill、Knowledge、Attitude)差距,帮助教师改善使用先进技术的态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而引领学生改变学的方式,实现有效、高效、长效教学。主要包括:①技术培训:如基础软件升级培训、互动式电子白板培训、MOODLE在线课程使用培训等。②理念培训:开设技术融入教学后的互动交流,进行课程讨论、成果展示等。
4.学生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由信息中心开设专题培训课,指导学生熟悉网络课、白板课等类型课程的基础技能、学习必要的技巧,推广在线学习。
在这项试点建设中,还要用好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在这些地方普及无线网络,做好用户认证管理,推进教师、学生在学校“E学习”环境中合作互动,共同浸润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涛.兰州市属学校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艺.教育技术化——本质与价值展开[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参训心理准备不足,参训目的过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训任务获得学分作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各类培训脱离实际,导致中小学教师对培训习惯性失望;二是培训缺乏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学员容易产生惰性;三是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与教师专业关联不大,导致教师对培训兴趣不大。另外,培训规划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培训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一般安排在学期里,导致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校领导片面注重升学,轻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导致教师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而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实践操作,并且知识技能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必须保证培训连贯性,以及足够的参训时间。其次,空间安排不合理。培训安排在指定场所,一般离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一段距离,交通不便,给教师带来参训压力。再次,经费不足。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专项培训经费,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费和用餐费需要个人承担,造成教师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
培训组织者往往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提供培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培训者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工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教学内容上缺少严格的约束机制,任由培训教师随意组织实施。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相互之间的隔膜,使得培训成为了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各自的狂欢,而不是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一般学科培训的师资大多来自于中小学教学一线,这类教师深受学员欢迎,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的授课者多来自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这类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不太接地气,容易脱离学员的实际需求,使得学员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三)培训方式过于单一,服务滞后
目前的培训方式传统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开设讲座、实践课程观摩与操作为主。培训主体仍然是授课教师,学员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不能充分表达培训意愿。培训组织者是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除了具备项目的研发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意识。而实际情况是,培训组织者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二、解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参训的主动性
1.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
培训组织者不能无视学员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的差异,通过设置“最近发展区”,形成累积效应,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培训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五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内容密切联系学员的实际需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部分课程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应突出操作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笔者组织并授课的面向浙江省的“课件无忧”90学时培训,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原则,受到参训学员的好评,正因为有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老师选报,2011-2014年,超过3000位教师参加了本培训。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内容应力求简单,授课教师绝不能专业术语连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训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学员理解、记忆和操作,让学员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培训的内容力求实用,一定要贴近学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让学员能学以致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训内容力求有趣,通过简单、有趣、实用的课堂练习,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学员快乐地学习,通过每日学习成果的展示,给学员一定的压力和较大的成就感,让学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从而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对教师培训的消极看法,变忍受培训为享受培训。
(二)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老师只有全面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策略。相应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学习兴趣,也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两张皮,最终只能是各自为政,让教师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按照情绪心理学理论来看,参训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是对培训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而参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参训教师的认知过程。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该加强协作,积极提供时间、空间、经费三方面的支持,让中小学教师愉快参训。对参训学员提供时间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加中小学校师资配备;其次要求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可以部分利用双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次学校领导要重视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整安排好参训教师的工作任务。培训机构可以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是送教进校的,虽然对组班老师和任课老师造成一点麻烦,但方便了学员。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还应加大投入。教师参加培训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大减轻参训教师的经济压力。
(三)开展多样化培训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培训教师应以方便学员学习为主,倡导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交流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交流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就培训管理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管理者的严肃性,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约束和激励学员;应严格执行点名签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学员的参训时间;做好对学员的培训过程性评价与培训总结性评价;做好参训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发放参训证书和学分。就培训服务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服务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训,真诚待学员。笔者在组织“课件无忧”培训时,非常注重培训的服务。培训前确保通知到每个学员;培训开始后要对各种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事情及时处理;培训后关注学员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难题,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加强培训的“售后服务”,建立良好的培训口碑。
三、结语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薄弱;提升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反映着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的成熟度,笔者在边远山区从事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充分了解该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掌握及运用的低效现状。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所占比例是很大的,而其信息素养却是很低的。当前,在农村教育信息化要求下,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工程,促进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提高,以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均衡发展,确实是件紧迫而有效之事。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
笔者身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二十余年,出于培训需要,对本地区农村学校常有调查研究。2007年10月至12月,调查了所在县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状况,结果显示:虽然该地区,凡是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职教师98.85%已通过信息技术初级学习,73.2%的在职教师又通过了信息技术高级学习,然而调查中,只有50%左右的在职农村教师初步具有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等;10%左右的农村在职教师基本了解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和编辑软件(如办公软件、演示文稿、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Authorware、Flas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等方面的内容;3%左右的农村在职教师可初步利用信息手段在与学科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目前,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已全面开展,这正改变着教师工作、成长的方式和环境,引导着教师深远、长足地发展。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尤其是教育技术能力的缺乏,影响了教师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其发展与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现代教育虽已走进广大农村中小学,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障碍,尤其突出的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装备不足,缺乏运用教育技术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科技信息,具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良的信息素养现状,将使新课程教学改革、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受到很大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种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正全面铺开,面对农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低效状况,如何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如何避免以往的培训效能达不到的问题,关注教师真正发展的目的性,是师训和教师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认识不到位
在山区农村,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教师缺乏应有的上进积极性要求,对信息化认识是不到位的,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教育素养的提升。
一是在培训学习中,只注重教育技术中技术方面的学习,而忽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可能造成教师在实践运用中,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缺乏真正需要的有效结合。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特别敏感,也乐于学习和运用,而且不断把所学信息技术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但由于新的教育理念的缺乏,出现就技术而用技术的现象,而很少考虑技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因此,这样的设计可能模糊学生在学习欣赏中学习的目标,偏离学生关注的方向,错解课堂的重点等,这很明显抹杀了现代教师们拥有教育技术能力的原始初衷。
二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导向偏差,未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如在很多教学教研活动中都强调:“……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必须使用多媒体,否则扣分……”这是一种不良导向,忘记了教育技术应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手段,更可能导致竞赛课堂教学中技术泛化的倾向,而不对教学需要进行深入钻研,为得分而操作机器的本末倒置。
2. 运用环境普遍缺失,教学硬件跟不上
教师学而不用,这是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农村学校的普通课堂,教育技术运用率是很低的,如在对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掌握及运用的调查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只是在有县级以上教学竞赛时用一用,做一个“花架子”,秀一秀教学而已,其他时候根本不用。对该地区片中心小学以上的农村中小学66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中10所学校教师没有配置电脑;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10%以下的有37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11%~20%的有11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21%~35%的有5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40%的有5所学校。 这种环境的惰性,引发人的惰性,这样,教师想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而又懒得去“组织”这些“人的”“物的”……在山区农村学校要真正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是艰难的。
三、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技术是一种工具,教育技术能力是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效能体现,教师只有明确认识、提升认识、加强学习与常运用,其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得以形成与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实效也才得以发挥。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中,以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薄弱具体映射了如下问题:学校提供的培训条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积极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欠缺。
1. 培训先行,且有针对性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获得与提升,大多是在职后,这就说明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一个关键环节。职后教师的培训不同于儿童的培训,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David Kolb)提出了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这种理论同样实用于教育技术培训。 根据该理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深刻变革与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急需教育技术具体技能,及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经验,这些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第二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会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这些新经验;第三阶段,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创造性地对教育技术技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重新表达与建构,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第四阶段,教师把上面形成的教育技术技能、设计技巧、整合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科任务与实践中做出自己的设计决策,使其转化成教育技术能力。
这类培训属于全员参与,不仅一线教师,各行政主管教学领导都需包括在其中。学习内容从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基本功、教育技术技能等进行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全方位培训。
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湘西州龙山县就开始组织该区域教师进行了分学科、分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近千人已经获证。该县通过近一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域80%以上教师开通了个人空间,空间数4469个,班级空间1173个,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县域优质课堂专递系统(包含:录播教室、教学资源实时录制直播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互动教学控制平台、网络通道、终端系统),且该系统具有精品课堂、名师课堂建设功能。实现城区优质课堂向全县73所学校的每间教室同步传递。且在师资特别薄弱的农村学校建设的第一批8个双向音视频的互动教室,可实现学生参与城区优质课堂的问答等教学活动等。整个系统现已投入运行,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成为全国率先投入。
2. 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技术能力形成的核心因素之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较繁重,虽然培训学习占主动地位,但学员参训大多是迎合上级或其他学校的形式检查、学分登记规定等各方面原因而学习,所以可能造成学习效率偏低,教师发展不均现象。薛梅一文所述:“……校领导要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条件,教师才能不断地学习,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选取适合自己提高的东西……校长要为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提供适当的学习时间,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好的学习场所,与教师互帮互学,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 深化学习,创设条件,积极运用
教师教育技术提高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这说明短少的培训时间是很难达到运用和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目标,坚持长期的实践学习和运用是关键,在农村学校,领导要重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符合要求的教育技术运用的环境,给教师一个自己的演练平台,组织老师相互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使培训的理论基础得以深化、教育教学基本功时时演练加深等。并且在这种好的导向中,让教师明确,只有让自己具备应有的教育技术能力,才符合时展的需要,才不“落伍”,达到自我提升的认识效果。
4. 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夯实教育技术能力实战基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师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成熟起来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条件,可强化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督促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式优势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更可发挥信息化建设效益。如湘西州龙山县近一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3000万元列入2014―2019年财政预算,目前对农村片小均已配备55寸交互式触摸液晶一体机(含绿板、备课仪),光纤接入互联网。教学点将在年底前全部建设到位(42寸液晶电视+电脑)。发挥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给予其良好的展示平台。
5. 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促成以点带面的全员发展
鉴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几大要素及教师队伍结构状况,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可开展以下活动及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互助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农村,由于老教师占的比例较大,他们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丰富,对于教材的处理、重点难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思路的设计等相对于青年教师都很到位,在老教师的带动下,青年教师可快速成长。另外,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在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中可以帮助老教师加快利用信息资源,设计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等方式,促使其共同提高。
二是实行奖励机制。这是一种激励强化手段,学校制定相应的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使用制度,对教学使用频率高,课堂教学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在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评比中予以表彰奖励。使教师对教育技术有好的认同感,发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另外,奖励制度可以让教师们看到学校的导向和决心,尤其是年轻教师,可进一步强化他们学习和运用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以点带面、互助互学、积极的激励,更有利于全员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春芝. 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教育培训有效性研究. 硕士毕
业论文. 2008.6.
[2]祝春芝. 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工作与生
活现状调查分析研究[R]. 湘西:湖南
省龙山县教师进修学校,2010.
[3]李建雄. 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不容
忽视[N]. 中国教师报,2007(08).
[4]符礼科. 提高教师技术能力的四种
形式[J]. 山东教育,2007(31).
[5]薛 梅. 校长带头提高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N]. 中国教师报,2007(08).
[6]祝春芝. 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培训及运用现状调查报告[R]. 湘
西:湖南省龙山县教师进修学校,2008.
[7]毛亚庆, 鲜静林. 当前教师培训中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师范教育
Xx区现有中小学62所,其中高(完)中5所,初中17所,小学40所。有电大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3所。有幼儿园128所,其中有公办幼儿园70所,民办幼儿园58所。中小学在校生5.7万人,在校教职工4636人。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在不断加速推进经济强区和和谐Xx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城乡教育呈现出一体化建设、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Xx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育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全区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自评自查情况(满分:420分,自查得分:420分)
根据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Xx区认真自查,2009年全区教育工作自评自查得分为420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费保障(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年区财政共投入资金4.97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全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3.38亿元,增长16.2%,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16%,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0.2个百分点。全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4858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970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7690元,增长1120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370元,增长5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40元,增长45元,确保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公用经费按标准定期足额拨付到校。区财政每月将学校公用经费直接拨付到各学校。全年区财政投入1.2亿元作为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维修、冬季取暖、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等所需经费,切实做到不占用、不挪用公用经费;其中投入4000万元,新建8所学校塑胶操场,面积11.3万㎡;投入10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投入940万元用于冬季取暖;投入200万元用于干部教师培训;投入300万元用于办学设施更新;投入3150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工作;切实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严格、规范使用教育附加费。全区严格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教育附加费的管理,切实做到依法依规、合理高效使用教育附加费。2009年,全区教育附加费达3600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23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占教育附加费的34.2%;投入245万元用于社区教育;投入100万元用于农民教育;投入资金887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塑胶操场1.3万㎡,配备计算机64台,维修校舍8600㎡,新建2个篮球场地,改造2个专业教室,安装了28盏路灯。
(二)队伍管理与建设(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4.理顺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Xx区确立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全部由教育局统一管理、考核、调配、交流。一是实行干部聘任制。中小学干部全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聘任和任命;对新提拔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严格竞聘程序,严把用人关口;实行党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和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今年全区有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工作岗位。二是大力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凡是在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的校长全部交流,交流率达到100%;选派优秀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担任副校级以上职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今年共选派了9名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任职。工作满六年的教师全部交流,目前已实行了7年;在做好城区学校教师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城区学校每年选派1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发挥带动作用;农村学校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城区学校的先进经验;今年城乡间、城区间交流教师76人,进一步缩小学校间教师队伍差距。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今年区教育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招聘70名教师。新招聘的教师中,高中全部达到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幼儿园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5.加强校长和校级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推行校长资格制度和职级制度,制定并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试行)》,并同《Xx区中小学干部工作细则(试行)》和《Xx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方案》一起执行,在任命校长的同时,向校长下发《聘书》,同校长签订《任期责任目标书》,进一步明确校长任期内的权利和义务;每年年底由局党委牵头、相关科室参与,对全区中小学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交流、提拔、调整的重要依据;对满意率达不到70%的,实行黄牌警告,并给予半年的整改期限,再考核仍达不到70%的,将免去领导干部职务。同时,不断加大校长和校级干部的培训力度,今年全区共选派校长参加省市名校长培训和到国内先进地区培训学习140人次;组织专家讲座20余次,培训干部达620人次。
6.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区以教师素质提高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校长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研训为辅,各学校基本形成了本校校本研修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省农远工程、Xx教师网、东师大平台、区研训平台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验、教材教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名教师培训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今年全区共培训教师1.8万人次。
7.积极开展好行风建设。全区高度重视中小学行风建设工作,落实了相关责任,切实把行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是狠抓违规补课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家教问题,区教育局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突击检查,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全区共组织检查10次,处理违规教师4名。二是坚决杜绝学校分重点班、快慢班、违规招生现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就近入学率达100%,中小学无分重点班、快慢班现象,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教育教学秩序日益规范。三是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现象,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教育收费工作精神,实行“一费制”;收费前,区电视台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并设立举办电话,畅通人民群众知情的渠道。同时,区教育局会同物价、纠风等单位对全区中小学收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坚决防止“政府一边免费,学校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出现。区教育局连续两年被区纪委授予“Xx区行风建设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三)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8.基础教育主要指标全面完成。2009年,全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6.7%,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完成率达94.7%。
9.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小学全科及格率达90.3%;初中总分全科及格率达68.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两级差缩小10个百分点,逐渐实现了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10.完成指标生招生任务。省重点(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招生比例达70%,提高30个百分点。
11.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实行乡镇职校与农村初中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设一名专职职校副校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充分发挥乡镇职校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今年,我们举办了“Xx区第四届田野科普行动”启动仪式,承办了Xx市教育学院“燎原行动”暨Xx区“田野科普行动”推进大会;全区共利用乡镇职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95次,培训人员10.2万人次,培训率达71.1%。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102次,培训人员3003人次。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全部免收学费。
(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2.建设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7个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大魏家街道中心幼儿园主体竣工,完成了8个农村幼儿活动室危房改造任务(二十里堡街道划归保税区,石河街道大山村活动室经再次鉴定不是危房)。
13.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市区两级财政按4:6的比例投入资金74万元,为全区49所水质合格学校配备饮水机231台;区财政投入83万元用于饮水机的安装,确保学生的日常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14.大力开展素质教育。2005年,全区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了4300㎡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并将基地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根据区编办大金编发〔2009〕57号文件精神,素质教育活动建立了独立编制。同时,区财政每年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素质教育中心开展活动,保障基地正常运转。
一、基本情况
Xx区现有中小学62所,其中高(完)中5所,初中17所,小学40所。有电大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3所。有幼儿园128所,其中有公办幼儿园70所,民办幼儿园58所。中小学在校生5.7万人,在校教职工4636人。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在不断加速推进经济强区和和谐Xx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城乡教育呈现出一体化建设、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Xx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育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全区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自评自查情况(满分:420分,自查得分:420分)
根据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Xx区认真自查,2009年全区教育工作自评自查得分为420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费保障(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年区财政共投入资金4.97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全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3.38亿元,增长16.2%,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16%,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0.2个百分点。全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4858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970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7690元,增长1120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370元,增长5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40元,增长45元,确保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公用经费按标准定期足额拨付到校。区财政每月将学校公用经费直接拨付到各学校。全年区财政投入1.2亿元作为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维修、冬季取暖、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等所需经费,切实做到不占用、不挪用公用经费;其中投入4000万元,新建8所学校塑胶操场,面积11.3万㎡;投入10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投入940万元用于冬季取暖;投入200万元用于干部教师培训;投入300万元用于办学设施更新;投入3150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工作;切实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严格、规范使用教育附加费。全区严格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教育附加费的管理,切实做到依法依规、合理高效使用教育附加费。2009年,全区教育附加费达3600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23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占教育附加费的34.2%;投入245万元用于社区教育;投入100万元用于农民教育;投入资金887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塑胶操场1.3万㎡,配备计算机64台,维修校舍8600㎡,新建2个篮球场地,改造2个专业教室,安装了28盏路灯。
(二)队伍管理与建设(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4.理顺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Xx区确立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全部由教育局统一管理、考核、调配、交流。一是实行干部聘任制。中小学干部全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聘任和任命;对新提拔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严格竞聘程序,严把用人关口;实行党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和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今年全区有20名干部通过竞聘走上工作岗位。二是大力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凡是在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的校长全部交流,交流率达到100%;选派优秀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担任副校级以上职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今年共选派了9名干部到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任职。工作满六年的教师全部交流,目前已实行了7年;在做好城区学校教师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城区学校每年选派1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发挥带动作用;农村学校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城区学校的先进经验;今年城乡间、城区间交流教师76人,进一步缩小学校间教师队伍差距。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今年区教育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招聘70名教师。新招聘的教师中,高中全部达到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幼儿园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5.加强校长和校级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推行校长资格制度和职级制度,制定并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试行)》,并同《Xx区中小学干部工作细则(试行)》和《Xx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方案》一起执行,在任命校长的同时,向校长下发《聘书》,同校长签订《任期责任目标书》,进一步明确校长任期内的权利和义务;每年年底由局党委牵头、相关科室参与,对全区中小学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交流、提拔、调整的重要依据;对满意率达不到70%的,实行黄牌警告,并给予半年的整改期限,再考核仍达不到70%的,将免去领导干部职务。同时,不断加大校长和校级干部的培训力度,今年全区共选派校长参加省市名校长培训和到国内先进地区培训学习140人次;组织专家讲座20余次,培训干部达620人次。
6.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区以教师素质提高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校长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研训为辅,各学校基本形成了本校校本研修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省农远工程、Xx教师网、东师大平台、区研训平台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验、教材教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名教师培训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今年全区共培训教师1.8万人次。
7.积极开展好行风建设。全区高度重视中小学行风建设工作,落实了相关责任,切实把行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是狠抓违规补课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家教问题,区教育局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突击检查,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全区共组织检查10次,处理违规教师4名。二是坚决杜绝学校分重点班、快慢班、违规招生现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就近入学率达100%,中小学无分重点班、快慢班现象,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教育教学秩序日益规范。三是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现象,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教育收费工作精神,实行“一费制”;收费前,区电视台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并设立举办电话,畅通人民群众知情的渠道。同时,区教育局会同物价、纠风等单位对全区中小学收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坚决防止“政府一边免费,学校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出现。区教育局连续两年被区纪委授予“Xx区行风建设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三)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满分:80分,自查得分:80分)
8.基础教育主要指标全面完成。2009年,全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6.7%,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完成率达94.7%。
9.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小学全科及格率达90.3%;初中总分全科及格率达68.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两级差缩小10个百分点,逐渐实现了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10.完成指标生招生任务。省重点(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招生比例达70%,提高30个百分点。
11.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实行乡镇职校与农村初中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设一名专职职校副校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充分发挥乡镇职校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今年,我们举办了“Xx区第四届田野科普行动”启动仪式,承办了Xx市教育学院“燎原行动”暨Xx区“田野科普行动”推进大会;全区共利用乡镇职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95次,培训人员10.2万人次,培训率达71.1%。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102次,培训人员3003人次。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全部免收学费。
(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满分:60分,自查得分:60分)
12.建设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7个农村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大魏家街道中心幼儿园主体竣工,完成了8个农村幼儿活动室危房改造任务(二十里堡街道划归保税区,石河街道大山村活动室经再次鉴定不是危房)。
13.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市区两级财政按4:6的比例投入资金74万元,为全区49所水质合格学校配备饮水机231台;区财政投入83万元用于饮水机的安装,确保学生的日常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14.大力开展素质教育。2005年,全区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了4300㎡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并将基地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根据区编办大金编发〔2009〕57号文件精神,素质教育活动建立了独立编制。同时,区财政每年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素质教育中心开展活动,保障基地正常运转。
(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紧紧抓住“内涵提升”这个主线,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学校之间差距。实行了工作计划诊断监控、调研视导、分析指导、统一质量监控、统一督导评估的教育管理过程。年初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中小学校长计划交流会,把好学校计划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引导校长思考学校发展思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一是落实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出台了《关于加强有效作业研究与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有效课堂研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有效课堂研究和有效作业研究,在学校层层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局分别召开了现场会,不断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定期开展视导检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和看课活动,先后组织20余次的集体调研和看课,走访学校60所,解决实际问题40余个。三是合理确定各初中全科及格率目标。在科学分析2008年基层学校教学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学校上报全科及格率目标,允许学校之间有差距,但不允许差距过大。全区中考总分全科及格率达到68.23%,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两级差比去年缩小了10个百分点,各学校全科及格率普遍提高,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成绩超过了城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显著。四是坚持全方位的评价管理过程。在做好计划、调研、指导、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全方位的评价观,年底由局党委牵头、各科室参与组成督导考核组,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全区通报,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在全区范围内整合计算机专用教室,将同一型号的计算机归入一所学校的一个计算机室;彻底清查基层学校多余器材和设备,统一配备到新建的学校,使物尽其用,节省了大量的经费。二是成立了Xx高中向应班。区财政投入50万元,成立了Xx高中向应班,招收了106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高中教育。三是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在区总工会建立1000万的爱心助学基金,解决区内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四是实行中招指标到校学生划片招生的政策,既维护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根本利益,提高全区初中均衡化水平,同时也使全区高中有了竞争发展的意识,推动了全区高中教育良性发展。五是调整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从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将中小学生作息时间调整为早8晚4(初中为早8晚5),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六)认真做好中小学通勤车和校舍安全工作,切实保证中小学校师生安全
一是加强对通勤车辆的管理,保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区政府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车安全工作会,明确了要求中小学校车由涉农街道管理,严禁超员,投入52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车喷涂统一标识;投入212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车实行补贴,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违规的校车不予补贴,严重违规的校车将取消作为学生通勤车资格。二是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区财政投入5094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项目规划任务的39%;切实保障中小学师生人身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有偿家教现象还个别存在。
(二)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教育质量的成本还较大,教育效益不够高,教育文化相对滞后,教育管理能力、特色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从推动Xx区“新城区”、“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二)从推动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教育内涵发展
(三)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校成立于1949年,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一支由市、区、校骨干组成的精英教师团队。学校以“办现代化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才”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三化育人”的办学思想:人本化育人、学习化育人和信息化育人。成立65年来,在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学校、教师、学生内涵发展为龙头,实施“一体化推进”策略,即规范化建设、特色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一体化;人本化、学习化、信息化“三化”一体。聚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精品学校,实现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学生。
在学校办学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策略,探索“信息化育人”的途径与模式,让信息技术走进教师,走进课堂,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小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促进自主学习》《数字校园背景下字源识字教学》等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成果评比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成果专著。同时完善了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一是建设了网络畅通的信息化平台;二是构建了校本课程资源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支观念新、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三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我校得以领跑区域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推动了学校自主、内涵、特色发展。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学校在规划数字校园时,对学校现有的数字环境和教育教学业务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三化育人”办学思想,以方便应用为根本,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特色发展,为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师治学修身、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与支持。
首先,确定以促进教师修身治学为核心诉求。即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备课、教师的教学研究等入手,进行数字校园的规划。其次,学校确定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等自主发展为重点。即给学生创造信息化环境,通过家园、学园、乐园,让学生在数字化应用环境中学习、娱乐和互动交流,从小就建立起信息化应用技能,为将来学习、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再次,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环境,提升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通过分析研究,学校数字校园以“教师研修乐园”和“学生成长乐园”为建设重点,突出整合、应用、发展的建设理念,发挥学校在汉字教学方面的特色,以课题为引领,将汉字教学成果以信息化方式呈现。让教师能使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在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应用主线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本阶段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即整合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校本培训,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和整合,促进学校教学、学习、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为教学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针对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缺少实效、学生识字兴趣不浓、识字信息化资源缺乏等问题,我们依托数字校园,开展了《数字校园背景下字源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旨在依托学校数字校园,抓住汉字表意为中心、形义结合的本质特点,引领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汉字知识与小学识字教学有机整合,开发识字平台和数字化识字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科学、高效识字。
研究目标如下:一是规划和建设学生网络识字学习平台、学生博客平台;规划和建设教师备课平台、睿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教师资源平台。二是师生开发数字化识字资源。三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识字教学实践研究。我们依托高校资源,通过专业学习、同伴互助、外出考察、总结成果、实践验证等形式,从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开发教师研究平台、开发字例课件资源、开发数字化校本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字源识字教学模式五个阶段展开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 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字源识字教学的实施原则互动性原则: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注重对识字的立体构建。
自主性原则: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字源识字教学,学生是识字的主体,注重的是学生识字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科学性原则:通过数字平台和数字资源的开发,科学解读汉字,彰显其文化内涵,更注重识字方法的灵活性。
2. 创建了教师数字化研究平台
教师备课平台:教师备课平台是教师开展识字电子备课的支撑平台。
教师资源平台:优秀识字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睿课堂互动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教与学创新。
3. 创建了学生数字化识字平台
学生博客平台:学生将识字资源在博客内互相传递、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自主识字平台:以“乐”为导向,创设趣味、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识字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为学生上传各类学校原创识字资源,实现了学生自主识字。
4. 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字源识字课堂教学模式
依托教师数字化研究平台和学生数字化识字平台,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情趣、自主、高效的课堂识字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初始识字、再现识字、拓展识字三个阶段;通过识字课程平台,以引导学习、提供路径、合作探究、评价提升为序设计了实施流程的四个环节。
5. 研发了数字化汉字学习资源
研发了数字化“汉字字例”课件:将每一个汉字,从字形演变、字义阐释、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字及篇制作成flash课件,供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了数字化《汉字天地》校本课程,进行汉字的巩固与拓展。
6. 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字源识字学习成果学生在博客和自主识字平台中识字;课前、课中、课后在网络上自主识字;出版了《我用彩笔画汉字》《汉字魅力展展展》两本数字化集子。
本项研究创新点在于,将数字化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密切注意识字教学六个要素(教师、学生、识字、汉字文化、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全面整合,形成了网络环境下学习汉字的独特方式。
7. 促进了师生发展 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1)促进了教师发展。丰富了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表是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的数据统计。
(2)促进了学生发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识字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掌握了网络环境下科学学习汉字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用字能力。通过对一二年级字形、字音的对比调研统计,学生的识字效率明显提高。
(3)研究的社会影响。教师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在市、区级获奖多篇,学校7名教师承担了市、区级识字教学研究课。识字校本课程平台建设还得到顺义区教委的支持,建成后全区使用。首都师范大学崔增亮教授将学校的识字教学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识字教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向全市推广。中国教育学会郭永福副会长认为,学校的识字校本研究走出了一条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动力,推进其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数字校园背景下的字源识字教学研究,数字化平台与资源的搭建是前提,师生实际应用是关键,科学、兴趣、高效识字是目的。
建设和应用数字校园的后续思考
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有思考,有选择,有改编,有整合,有补充,更有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四种机制,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问题拉动机制:指教师带着问题去应用,以组为单位形成本组使用的建设意见,学校汇总建议,改进完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与教学反思。
模块滚动机制:随着各模块的运行,学校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况,采取模块滚动应用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互动机制:通过开展推门课、集体备课、学生展示活动等,教师学生互动交流,思维碰撞,提高数字校园应用的实效性。
项目推动机制:以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先后开展了《数字校园背景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字源识字教学的研究》的课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种机制的跟进,促进了教师主动学习、仔细研究、积极反思,在求实中一步步实践、探索。数字校园资源丰富,使用便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爱用,学生爱学。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激发教师学生自觉自愿应用的意识。二是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应用。三是发挥数字校园优势,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效率。
例如,针对教师备课缺少实效性、教师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教师应用备课平台的活动。一是教师所教学科教案在平台上备课,并在常态教学中运用。二是开展了备课教案检查评比活动。三是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四是开展了运用备课平台教学的课例展示活动。五是针对备课平台教学的使用召开了用前座谈会和用后总结会。几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再如,针对识字教学自主学习意识欠缺、信息化手段不足以及识字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我们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搭建识字课程平台,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坚持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深化校本、发展远程”的基本思路,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级、镇级、校级三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2.强化问题研究导向。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指导。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案例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研究直接影响教师、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小问题,让教师在参与中有真切的体验反思,在体验反思中获得效益,在收获中感悟参与校本研训的价值意义。凡有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都要确定直接作用于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或系列研究主题,将课题研究具体化,让教师尽可能广泛参与,利用校园网络、研讨会、交流经验、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励参与,促进交流,相互借鉴,提高效益。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将师德培训列入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必修内容,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的师德培训。各校师德培训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贴近教师实际,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范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典范,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从2014年起,全面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和学分登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培训、教研、电教机构等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登记及管理,各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做好2014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网络登记及证书核发工作。举办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培训班,执行学分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